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个人档案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是档案材料缺失严重,管理体制不健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强事业单位法人档案管理,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正规化、系统化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存在档案材料严重缺失情况,甚至法人身份证、印记印模、财务报表等重要材料也有缺失。此外,由于年限久、人员调动、档案室搬迁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业单位监管的难度。
三是专业人员缺乏,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登记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且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本单位工作人员兼职档案工作,这些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明显不足。有的单位采用从其他单位借调方式突击整理档案。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从未经过系统培训或学习,对档案整理规范不够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档案整理归档,造成了档案整理标准不一,顺序混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重点提高“三种人员的意识”。一是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让领导经常过问、检查、督促档案工作,想方设法创造档案管理的物质保障条件。二是强化事业单位一线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的意识,健全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档案查阅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对档案的查阅、借阅程序、时限等作出明确规定。制定档案员职责、档案整理归档制度,强化“一户一档、分类归档、专柜储存、专人负责”制度。三是强化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档案管理意识。只有领导干部、一线档案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领导三方都提高档案意识,做到责任整理,才能真正实现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要强化措施办法,通过推进绩效考核、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探索建立事业单位信用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事中事后监管。
二、加强基础建设。一是规范登记档案管理内容,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应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环节中具有保存价值并必须存档的资料。二是加大对登记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购置专门的档案柜、档案盒、装订机等设备,指定专门电脑保存电子档案,确保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配备;要实行专用档案室、档案柜,一个登记单位一个档案盒,按举办单位建立索引登记序号编排,统一编号、统一格式,对每份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以满足档案管理需要。三是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保管制度。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和《保管保密制度》,严格按照“六防”(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要求保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并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保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27-02
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是记录幼儿个体在园期间各方面发展的一个过程性资料,也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幼儿某一时期或某方面实际情况的一份历史见证。设计并做好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就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幼儿的生活和成长轨迹,以帮助教师做出准确、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从而真正实施差异性的指导。现今,设计各异、制作精美的“幼儿成长记录”在各大教育网站上都能买到,可是这些记录本无论在版面设置上还是在栏目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计不周、缺乏个性等不足,因而不能真正全面、合理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轨迹。因此,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就成为一项既十分必要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我园地处苏州古城的中心城区,由于近年来本社区大量接纳新苏州人的落户,因此至今本园幼儿的三分之二已是他们的孩子——新苏州幼儿。由于受不同家庭文化、教育背景的影响,这些新苏州幼儿在言语举止、生性习俗、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与本地幼儿的不同之处,尤其是与《纲要》精神、幼儿园教育要求不相符合。显然,我们必须根据我园生源结构的特殊性,科学地建立起能体现我园特点的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才能为帮助教师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即时性或动态性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据此笔者认为,必须从我园幼儿的实际状况出发,注重科学完善档案栏目,充分认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励幼儿的不断进取,努力形成家园的教育合力,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正确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
一、立足幼儿发展需要,科学完善档案栏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幼儿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来实施教育,以促进每个幼儿实现最适宜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而幼儿个人档案恰恰能给教师提供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新苏州幼儿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市场上印制的那些“幼儿成长记录”已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实际需要,只有针对本园幼儿的实际状况去设置档案栏目,才能大大增强所收集信息资料的实用价值。
1.按照不同年龄特点,档案栏目有所区别。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成熟度差异较大,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档案栏目的设置理所当然应该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如小班的孩子刚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认知的直觉性特点十分突出,思维须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情绪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他们特别好动、爱模仿。我园在小班幼儿的档案中就设置了“边做边说(唱)”(鼓励幼儿用口头和肢体语言一同来表达想法)、“快乐天使”(鼓励幼儿来园不哭闹、游戏中尽量保持积极的情绪)等栏目;中班的孩子较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已具有初步的情绪控制和交往能力,规则意识逐步增强以及能用身体感官去探索事物等特征。我们就设置了“小帮手”(鼓励幼儿在幼儿园争做值日生、在家帮助家人收拾碗筷、折叠衣服等)、“友好之星”(鼓励幼儿同伴交往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争吵)等栏目。而大班孩子的个性特征较为明显,如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自控性逐渐显现,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表现出好学、好问等。我们在档案中也相应地制定了“我是小主人”(教师、家长在放手、放权的情况下幼儿的生活、学习能力)、“我的计划我做主”(培养幼儿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行动的能力)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让孩子们有了张扬自己的充足空间。
2.根据群体结构变化,档案内容相应调整。随着新苏州幼儿的大量入园,我园的生源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招收的小班幼儿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孩子,这些孩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不仅行为习惯较差,而且最大的困难是各说各的方言,给老师、同伴与他们的交流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在发现了这些情况后,我园教师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重点,同时也对档案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例如把“边说边做(唱)”这个栏目改成了“会说普通话”,鼓励幼儿到园要说普通话;在“学习不走样”这个栏目里又增设了小专栏“好习惯大家学”,鼓励他们仿效好的榜样,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如此等等。根据孩子群体结构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档案的栏目,有利于促进幼儿按照教育要求去努力,群体的教育成效体现得较为及时和明显。
3.认同幼儿个体差异,全面反映成长痕迹。幼儿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幼儿成长档案不仅应体现年龄层次的差异和群体结构的特征,更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以利他们的健康成长。①关注幼儿生活习性,引导幼儿逐步适应。我园的幼儿因为来自不同地域,所以他们初入园时在生活习性上总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现象。我们在保持档案栏目的设置与《纲要》要求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还根据各班孩子的特殊情况,为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度身定做”了档案的专栏。如:有个小女孩叫兰兰,她来自新疆,全家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凡是和猪肉有关的食物她一概不吃,再加上许多蔬菜她也不爱吃,因此营养严重不良,长得又瘦又小。为此,教师在和家长协商后,每到幼儿园吃猪肉的时候就请家长送午饭。教师在兰兰的档案栏目里特设了“营养均衡身体棒”的小专栏,既体现了对他们民族习俗的尊重,又注重帮助她改正挑食的坏习惯。②针对幼儿发展偏差,栏目设置呵护进步。由于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问题,难免有的孩子在发展上也会存在一些必须纠正的偏差。此时教师多指责孩子,无异于在责怪家长,也就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了。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栏目的设置上有所针对,多多反映孩子的进步,既能唤起家长的重视,又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例如:涵涵的父母都是外地来苏的“高知”,孩子非常聪明,语言能力又强,在班里小朋友都叫他“小博士”(父亲是博士),但由于家长比较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涵涵有比较任性、骄横的缺点。教师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以引起家庭教育的重视,并在涵涵的档案的“好习惯大家学”这一栏目里特辟了一个小专栏“聪明的孩子不任性”。由于家长能不时看到孩子的转变和进步,也逐步认识到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足。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丰富幼儿档案素材。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必定要家园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幼儿成长档案除了幼儿园提供以外,还应该包括在家的甚至在社会群体中的素材。这一部分能帮助教师看到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看到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和家长与自己协同合作所付出的努力,这就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了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我园利用家长会、班级博客以及调查表上的附言等,以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宣传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的目的和意义,并以“金点子招募”的形式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成长档案版面、栏目和内容的设计中来,既让家长知晓了幼儿园在教育上正在进行的工作,也让他们懂得了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的重要意义。在建立的过程中,每个月我园教师都会通过博客或短信向家集幼儿离园后的一些素材,对于能提供音像等过程性材料的家长,我们也会在幼儿个人档案里的“星爸、星妈”栏目里给他们贴上一颗五角星。由于家长的积极参与,幼儿成长档案中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档案也成为了密切家园关系的无形纽带。
二、珍视幼儿点滴成就,发挥档案积极作用
《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明确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幼儿成长档案就记录了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幼儿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就是教师进行教育评价时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不仅要建好还要用好幼儿成长档案,以充分发挥档案辅助教育的功能。
1.注重幼儿成长过程,彰显亮点及时更新。《指南》在实施原则中强调了应“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这就告诉我们,应多多关注幼儿的成长过程,张扬他们各自的亮点。如:在整理晨晨的档案时,教师发现他的画从胡乱涂鸦一步步地到眼前的涂色均匀、画面整洁,这对于一个小班幼儿来说是十分可贵的。发现这个变化后,教师把他的个人档案展示在班级门口的公共栏里,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他的进步,同时鼓励他把在家里自己画的、比较喜欢的作品也拿到幼儿园来,及时更新档案里的内容。这一做法,让他对绘画兴趣大增的同时,也激励了他争取其他方面进步的积极性。每个幼儿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成长和发展方式,他们不时会给成人带来一个个惊喜。也许这种惊喜很不起眼,但对于具体的幼儿来说,可能已是一个不小的突破。我们成人应该多多留意,为他们留下各自美好的记忆。
2.重视积累正确评价,激励幼儿不断进取。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阶段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现这一过程中他们新的亮点,注重积累相应的素材,再用这些材料去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如:珍珍在小班、中班时就是个比较优秀的“学习型”孩子,在她的档案里有许多令人夸奖的内容,但也总能看见她哭鼻子的照片:摔跤哭了;没拿第一哭了;饭吃不下也会哭……可自从进入大班后,这样的照片就越来越少了。原来,珍珍参观小学后,萌发了她做小学生的愿望,她想做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教师充分肯定了她的想法和决心,并把她一个个进步的镜头都拍了下来:手不小心被小朋友挤痛了,她憋着硬是没让眼泪流下来;在看到班里其他小朋友的手工作品比自己做得更牢固,更美观时,她还能微笑着;她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不是太爱吃的馒头……细心的老师将这一张张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放进了她的成长档案里。每当一次次翻开她档案时,这无声的记录总能给大家讲述出一个孩子为了目标不断进取的故事,她也更感到自信了。事实说明,教师注重发挥档案的辅助功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评价,能收到激励孩子不断进取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方式,深入学习。始终坚持把学习、提高贯穿始终,注重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果,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照检查阶段的工作。在抓好自学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参加区、局组织的讲座、举办论坛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因其他工作、学习没能参加集中学习时,明确自我督促保证补上,做到“漏什么、补什么”,保证了学习的全面覆盖。
二、认真查摆,深刻剖析。对照科学发展观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结合身自实际,征求大家意见、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自我剖析,认真检查自己过去的工作,查摆问题不遮不盖,勇于将问题置于“阳光”之下。一是自我剖析突出了一个“深”字。紧紧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差距,深入进行自我剖析,查找思想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二是紧密结合区档案区发展实际特别是自身分管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剖析材料,深入查找和剖析了自身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提高服务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怕亮丑、不怕揭短,说真话、讲实情,做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积极投身区、局营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参加档案局、地志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收文、发文,记录、上报信息,每周小结,宣传本单位推进科学发展的举措和目标,组织学习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学习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收获
一、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照检查,进一步深化了对区情局况的认识,对机遇和挑战的把握,进一步明确了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一历史任务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地谋划推动各项工作,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档案事业业绩。
二、对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从实际出发,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了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刻感到,档案事业很多方面都有必要积极加强,尤其在档案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创新的力度不大,一些制约档案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既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档案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三、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结合对照检查,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档案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方略,推进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四、自身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以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检查、深刻反思,深挖思想根源,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意识,在精神状态上进一步展示出了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1 私人档案与个人档案
关于私人档案,国内外有多种解释,我国《档案法》没有提及这一概念,但是有对“个人所有的档案”,其原文解释为:“私营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在私人事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和通过合法继承、赠送或者在档案法公布实施前向社会收集和有偿征购等方式所获得的档案,或是指一个家庭(不多于三代人)或一个家族(不少于四代人)的全体成员,在各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笔者认为,私人档案简单来说,就是指私人或者私人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为私人所有的档案资料。这里的私人组织包括私有企业、家族、社会上符合相关规定的各种团体。
关于个人档案,国内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将之规划到私人档案的定义中,也有人容易在概念上产生混淆,误认为个人档案就是私人档案。实则不然,两者还是存在有差异的,一方面,个人档案的形成仅仅是公民个人的所有档案,而私人档案除了个人的所有档案外,还包括其他私人组织所有档案。另一方面,概念上的部分包含,个人档案是指个人在私物活或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私人所有的档案,或者个人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档案。上述定义中,前半句的定义才是私人档案的范畴,后半句则属于公共档案。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将个人档案归化为私人档案。
2 我国私人档案管理的欠缺
2.1 存在的缺陷
2.1.1 对私人档案的征集工作不够重视
捐赠、收购、征购以及寄存是我国对私人档案采取的主要征集方式。同时,我国政府鼓励私人将拥有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私人档案捐给国家档案馆予以保存,对捐赠者给以一定的奖励;为保护珍贵的档案,在必要情况下,国家档案管理的行政部门采取收购或征购的方式对重要档案进行收集保护;再就是,私人拥有的珍贵档案如果害怕自己保管不善可将私人档案寄存在国家档案馆。
上述政策对于保护珍贵档案的完整性较为全面,私人所拥有的档案处理选择也较为多样,但是凸显的是我国政府对珍贵档案的征集工作不够重视,对于私人将所拥有的珍贵档案存放到国家档案馆没有吸引力。这会使得有些极具价值的档案资料永远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其价值得不到研究与开发。
2.1.2 保管标准模糊
虽然我国针对私人档案的保管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但是保管的标准不够清晰,对于造成私人档案一定损害但是损害又不是特别重大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理措施,致使有部分私人档案缺乏清晰的保管标准而出现细微的破损,这不仅打击了个人对持有的私人档案寄存、捐赠国家档案馆的积极性,也是对私人重要档案不负责任的具体体现。
2.1.3 对个人档案的利用机制无详细规定
我国《档案法》规定,对于个人捐赠或者寄存至国家档案馆的私人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同时,对于私人档案内容中涉及隐私而不愿予以公开或不方便公开的内容部分,档案馆应该尊重其选择,维护捐赠者的合法权益。但是,我国对个人档案的利用机制无详细规定,只是笼统地规定了捐赠者及档案馆利用的权益与保护的义务,没有对私人拥有的没有捐赠或寄存的私人档案的用途加以规定,也没有对捐赠的私人档案的利用费用分配明确规定。这些利用规定上的细节缺失制约了我国对私人档案的开发利用。
2.2 我国私人档案立法的不健全
2.2.1 有关私人档案的法律偏少
目前我国的档案法规中,与私人档案规定相关的规定数量较少,使得许多细节方面的条文规定不够清楚,相应的惩处措施也不清晰。处理在档案法中的规定较少之外,在其他法律法规中与私人档案管理的规定更是屈指可数。
2.2.2 法律追责规定模糊
我国对于违反《档案法》规定的私人档案恶意利用者没有明确的惩处措施,使得钻法律漏洞利用私人档案谋取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同时追责处罚措施的缺失也给执法带去障碍。另外,对于档案管理者的追责机制也不够具体,对于保管私人档案不力的档案工作人员缺乏明确的追责规定。
2.2.3 缺乏对私人档案的价值评估尺度
我国对私人档案的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尺度,首先是缺乏专业的鉴定组织机构对私人档案的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估;其次是缺乏系统而专业的鉴定机制。
2.3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滞后
2.3.1 保管机制的失位
我国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国有档案,对私人档案的管理不太注重。对于捐赠或者寄存的私人档案,缺乏与之相应的保管机制,责任不明、保管力度轻、忽略对私人档案的保管等都是我国在私人档案管理中保管机制失位的体现。
2.3.2 征集力度的缺乏
一方面,我国虽然出台了对私人档案的征集规定,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私人档案的征集工作缺乏有效的奖励政策,还存在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的问题,对私人档案的得到、流动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征集过程中,容易按照自身档案馆缺乏的资料进行征集,对于不缺失的资料档案,则积极性不高。
2.3.3 对私人档案的开放利用缺乏监督
对于捐赠或寄存的私人档案,在对其进行利用研究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开放展览利用时的费用收取又是怎样的,对于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丢失、毁坏等情况时该追究的责任人是谁等问题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
3 私人档案管理的完善
我国的私人档案管理还存在诸多的漏洞,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我们应该在现有档案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从各方面去完善我国私人档案的管理体制。
3.1 健全私人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
对于私人档案管理中没有涉及到的细节漏洞问题,应该予以充分重视,通过改进、修补等一系列措施强化私人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追责机制与惩罚机制,要细化相关的规定,加大对私人档案的违法惩处力度,完善对私人档案保管不力行为的惩罚措施,让钻法律漏洞的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制裁,警示对私人档案缺乏保管意识的行为。
3.2 普及私人档案管理的知识,增强人们的关注意识
通过广泛地普及私人档案管理的知识,引起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视。运用各种方式、手段宣传私人档案的法律法规,让人们对私人档案的法律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强化人们的私人档案管理意识,使人们认识到对私人档案的保管不仅是对个人隐私保护的体现,同时也是人们作为公民对应尽社会义务的具体体现。
3.3 完善对私人档案的捐赠、收购、征购、寄存一系列政策
改进制度,细化措施,完善政策,高度重视对私人档案的征集工作,积极鼓励群众将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私人档案给予国家档案馆保管,可效仿国外的先进政策,采取“以捐代税”的模式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与重要私人档案的持有者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的协议,进而使宝贵的私人档案得到有效的保护。
4 结束语
私人档案属于公民私有财产,同时也是国家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延续。我国对私人档案的管理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管理措施,但是很多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要更进一步地细化与完善。同时,私人档案管理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档案管理研究者的认真探索以及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负责管理,以此统筹兼顾,不断完善对私人档案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路君兰.欠缺与完善――关于我国私人档案管理的思考[D].安徽大学,2010.
[2]苏洲.我国私人档案馆的建设思考――以屈干臣私人档案馆为例[J].山东档案,2010(01).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档案意识的现状
(1)对档案的实质性缺乏了解。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档案缺乏实质性的了解,有许多学生没有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不知道档案为何物,档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公民对档案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2)对档案管理部门不了解。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档案馆是党政机关的机要部门,档案的利用者应是党政机关干部和历史研究人员,对档案馆存在着浓厚的神秘感,不知道我国的档案开放政策。(3)对档案的基本属性理解不准确。多数学生对档案的真实性原则理解的尚可,但是对于档案的原始性、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却不理解,甚至会把档案的隐私性和保密性混淆。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档案意识薄弱产生的原因
(1)传统档案管理与利用体制的影响。由于传统上传袭下来的档案神秘感、保密论使大学生无从涉及这个领域,接触档案。高职院校档案一般为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或行政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并接受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监督。学生档案由学生管理部门管理,科研档案由科研管理部门管理。严格的管理体制给档案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大学生对事关自己未来发展的个人档案认识非常模糊,对综合档案更加不可能有理性的了解。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习惯去图书馆检索信息,却没有丝毫去档案管理机构利用第一手原生信息的意识。(2)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档案教育功能。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课程基本上是面向档案专业的学生开设的,非档案专业的学生接受档案教育的机会很小。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的传统角色偏重于档案基础业务,教育基本上仅面向利用者,面向大学生的档案教育实际没有充分开展。(3)社会、用人单位存在大学生档案无用论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用人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招聘面试时并不注重学生的档案,有些单位在收到学生档案后并不认真核对,也没有及时将档案回执返回学校。(4)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档案知识培训。大学生缺乏主动浏览、阅读档案信息的意识,只有极少数人学生来浏览过档案馆网站、阅读过档案管理文章、书籍,或是从媒体上见过档案馆和档案管理信息。这些都表明大学生总体上不了解档案的基本性质功能,不清楚大学生档案材料范围和大学期间所形成的档案管理的内容。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的举措
(1)高职院校要利用新生入校,大力增强宣传教育,多举措并举。高职院校要利用新生入校教育这一时机,结合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档案培训,大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采取参观档案馆、档案知识讲座和开设公选课、举办专门的档案知识培训等形式,传授档案基础知识,提高档案意识,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进档案馆查阅和利用档案,或利用档案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活动,从而提高师生总体的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的采用力度,使档案真正地充分利用。(2)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毕业生进行档案知识的教育。高职院校要针对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指导计划,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使毕业生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个人档案,不要以一时的懒惰或失误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带来损失。(3)高职院校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宣传工作力度。大力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对于大学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至关重要。(4)高职院校要注重档案知识培训的基础与实践并行,实施档案利用。要求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加强学习,掌握与档案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授予档案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们认真了解档案的产生、档案的价值及档案的利用价值。(5)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档案知识宣传教育经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许多发达国家都将档案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取得了成效。我们也应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档案知识教育内容,在大学开设档案知识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 考 文 献
1、个人资料收集中的隐私权
档案的原始信息,具有保密性。公民的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大多数需要保密。档案法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制定了档案的开放期限,其法律相对方主要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重要档案信息没有给予明确的说明。档案所有人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或档案馆自行收集关于公民的档案的时候,就应该做好隐私权的保护。
2、当今网络化时代,档案馆通过网络收集个人资料变得快捷化、自动化、详细化,隐私权保护问题在个人资料收集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3、网站通过技术手段收集个人资料目的是通过对个人资料的分析与挖掘,找出可能连用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档案信息,消费习惯或消费需求,改进服务工作,这是网络环境中档案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开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然而,档案网站在用户毫不知情或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收集个人资料,就是侵犯了用户对其个人资料的占有权和支配权。
二、个人资料传输和贮存中的隐私权
档案信息的网络化过程中出现了档案信息传输和贮存过程时所涉及的隐私权。
网络的安全性不是十分可靠,这是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中可能产生隐私权问题的一个原因。由于技术的不完善,第三方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犯既可以发生在档案馆与用户通过网络传送个人资料或不同的档案网站之间共享个人资料的某个环节,也可以发生在档案网站贮存个人资料的过程中。
三、个人资料使用中的隐私权
不恰当地使用个人资料就会使档案信息在传递中产生隐私权问题。
档案的使用与隐私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档案使用必然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如果涉及隐私的档案被自由使用,就可能导致政治与经济活动的混乱,使社会公民产生生活危机感,给社会的安宁团结带来不利因素。
四、档案信息服务中保护隐私权的方法
要在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必须依据相关方面的档案法律。目前我国《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档案信息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仅在部分条款中简单的加以说明。1997年9月27日,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联合颁发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该文件对于有效预防在档案开放使用工作中发生的对个人隐私的侵权,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以此项规定作为政策指导和保障,结合各自实际馆藏状况,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收效显著。不仅如此,档案学会和档案馆也应制定本行业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政策,并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予以明示,告知网站收集个人资料的目的、方式、范围;对个人资料提供保密和安全措施的承诺;告知用户的请求阅览权、补充修正权、删除权、诉讼权等以及相关免责条款。
五、个人档案隐私权的管理与技术保护
1、在档案管理中采取措施
对涉及公民隐私权的档案进行鉴定与区分是合法使用档案信息的必要条件,要与一般档案区别对待,分别保管,做到有关档案的安全、完整和保密。当前档案法规对涉及公民隐私权档案的划分并不十分明确,在实际操作中,有待改善
2、网络化过程中的保护
在档案信息网络化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技术保护手段可谓多种多样。现在已经有了Cookies软件管理工具、个人隐私偏好平台(P3P)、加密软件、自动删除个人资料软件等由用户自己保护个人资料的技术。
3、加强档案馆保护隐私权的自律性
档案馆保护隐私权的一条重要原则必须“自律”,即通过档案馆采取自律措施来规范自己在个人资料收集、存贮、传输使用中的行为,达到保护隐私权的目的。
4、开展档案开放使用的鉴定功能
及时鉴定需要开放使用的档案,着重分析档案涉及隐私的内容和本馆档案的类型,从而确定哪些档案涉及个人隐私,属于控制范围。对个人资料的重要程度划分等级,以决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档案馆还要建立一些规章制度,避免使所有的档案馆人员都能接触到敏感的个人资料(如出身、种族、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犯罪记录等),确保只有经过批准的档案馆人员才能收集、查阅、传播这些个人资料
5、档案工作者必须要保护他人隐私
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原始信息,也是记录隐私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历史的记录,档案中的许多内容涉及个人隐私,因此,档案工作和隐私权保护有着必然的联系。蓬勃发展起来的网络环境在改变档案信息收集、整理、贮存、传递、利用的传统模式的同时,也使隐私权保护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本身的安全性并不十分可靠,这是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由于技术的不完善,第三方(如“黑客”等)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犯既可以发生在档案馆与用户通过网络传送个人资料或不同的档案网站之间共享个人资料的某个环节,也可以发生在档案网站贮存个人资料的过程。这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我们对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中的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探讨。
1 档案信息服务中涉及的隐私权问题分析
在档案信息服务中保护隐私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在于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档案信息化进程,促进档案社会价值的发挥。
(一)个人资料收集中的隐私权问题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原始信息,且具有保密性。其中包括公民的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大多数鲜为人知。虽然档案法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同时制定了档案的开放期限,但其法律相对方主要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于个人重要档案信息没有给予明确的说明。事实上,在档案所有人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或档案馆自行收集关于公民的档案之初,就应妥善处理好隐私权问题。
隐私权保护问题在传统的个人资料收集过程中并不太引人注目,但在网络化的今天,档案馆通过网络收集个人资料变得快捷化、自动化、详细化,隐私权问题相对也就更加突出。比如,档案网站在接受访问时往往要求用户提供若干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职业、收入、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档案网站可以利用一些追踪软件来持续掌握用户的网上行为,判断他们的档案信息消费特点。
(二)个人资料传输和贮存中的隐私权问题
档案信息传输和贮存过程中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主要出现在档案信息网络化过程中。
网络本身的安全性并不十分可靠,这是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中可能产生隐私权问题的又一个原因。由于技术的不完善,第三方(如“黑客”等)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犯既可以发生在档案馆与用户通过网络传送个人资料或不同的档案网站之间共享个人资料的某个环节,也可以发生在档案网站贮存个人资料的过程中。比如,第三方可以直接侵入档案网站的用户数据库,观看、篡改、传播个人资料,如果这种行为是出于恶意,那么当事人的隐私权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2 档案信息服务中保护隐私权的对策
要使得公民的隐私权在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得到保护,必须走依法治档的道路,进行相关方面的档案法律建设。目前我国《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档案信息所涉及的隐私权问题,仅在部分条款中作有类似说明。
在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档案利用是涉及隐私权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利用时应区别对待,通过控制使用这些涉及私人利益的档案,限制其利用范围,使隐私权受到必要的保护,做到合法利用。
做好档案信息服务中的隐私权保护,档案界和档案馆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制定档案行业的隐私权保护政策
1997年9月27日,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联合颁发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该文件对于有效预防在档案开放利用工作中发生对个人隐私的侵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档案部门以此项规定作为政策指导和保障,结合各自实际馆藏状况,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收效显着。不仅如此,档案学会和档案馆也应制定本行业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政策,并在网站主页的显着位置予以明示,内容包括:告知网站收集个人资料的目的、方式、范围;对个人资料提供保密和安全措施的承诺;告知用户的请求阅览权、补充修正权、删除权、诉讼权等以及相关免责条款。
档案法律在以后的完善健全过程中,要着重注意解决一个问题,即档案信息开放服务过程中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关系。在档案利用实践中,我们有时不得不在保护公民隐私权和维护公民知情权之间做出选择。档案部门所作出的选择要符合法律利益最大化原则。如当档案中的隐私涉及共同利益、公共需求、政治利益时,档案部门就要偏向于后者,因为它符合大多数人的需要,从长远来看,根本上也符合隐私权主体的利益。
(二)加强对个人档案隐私权的管理与技术保护
1.在档案管理中采取措施
这是合法利用档案信息的前提条件,要求对涉及公民隐私权的档案进行鉴定与区分,使之与一般档案区别对待,分开保管,做到有关档案的完整、安全和保密。目前,档案法规对涉及公民隐私权档案的划分并不十分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不易操作,这种状况亟待改善。
利用者在利用涉及隐私的档案时,只限于达到既定目的,当按规定获得了对档案的利用权后,可对这些档案进行阅览、复制和摘录,但不得将其以现行档案法规中明令禁止的形式对外公布,不得擅自传阅、散布、发表这些涉及他人隐私的档案内容。档案工作者有必要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过程中向利用者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根据有关规定,档案和人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重建档案的前提就是个人档案丢失或者损毁。一些省市为不能档随人走的人才打开“绿色通道”,出现一些“重建档案”的政策,是不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规范标准的,其可靠性、真实性无法保障,致使假资历、假文凭、假学术成果等事件频繁发生。针对此种情况,一定要根据《档案法》的规定,规范重建档案。对于档案造假人员,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而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高水平的政治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增强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规定执行,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维护档案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效果。
(二)合理解决留人及放人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和工作单位之间存在着平等的契约关系,具有自主选择以及自由流动的权利。大部分流动人员在选择一个发展空间的时候,主要就是想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体验生命的最高质量。也许新单位具有更好的薪资待遇,而这个薪资待遇本身就是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可以带来一定的满意度,让应聘人员感受到同事、领导的重视与尊重。根据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而言,人的需求主要分为五层,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无法和单位实现协调发展,必然会出现跳槽现象,单位不应扣留人员,应给予尊重,进行人性化的处理,保证留人及放人问题的合理解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人事人员档案的动态管理
随着用人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灵活性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事人员档案数量。在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加强用人单位和人事机构的交流与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沟通机制,强化彼此合作。同时,用人单位必须提高档案意识,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及时收集被人的档案,并且进行有效的整理,之后将档案材料移交给机构,监督机构对档案材料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连续性,同时保证档案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除此之外,有关主管部门一定要强化对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指导与监督,保证其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每个人的人事档案,重要性和身份证几乎相当,个人档案记载着一个人的学历、工作经历、、工作表现等,表明一个人的一生人事档案关系。毕业后要定级转正、申报职称、办理养老保险,以及职务晋级、婚姻等有关证明,都要用个人档案。许多档案管理部门都有一批沉寂数年的档案,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两三年不理会档案,也不来办任何手续,“往年这种情况很多,但近年来劳动合同签订的要求提高,签合同必须有档案跟随,所以反而促进了档案的流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但找不到档案的马大哈依然不少,毕业后忙于工作,等到用档案的时候却总也找不到,尤其是一些毕业生丢失了报到证,增加了寻找档案的难度。此外,网上签约信息也能提供方向指引,但某些公司手续不全导致信息有遗漏,有时候也帮不上忙。另外,一些高校为了方便毕业生,按照毕业生提供的单位、城市信息寄送档案,可毕业生突然又换了工作,将寄送档案的事情抛在脑后,等寻找的时候增加了难度。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稳定,为图方便将档案留在自己手中,最终成了“死档”。也有人误以为档案会自动跟人走,对其漠不关心,最终使自己的档案成了“弃档”。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提醒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落实档案,如果在民营企业或是合资企业工作,无论本地籍或是外地籍最好将档案放到正规单位管理,在外地工作的学生也应将档案转移至工作地档案管理中心,以免造成弃档。
二、大学生毕业生档案去向
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档案有三类去处可能:第一类,档案随个人到了新的单位;第二类,自己把档案存放人才交流中心;第三类,本人把档案暂时存放到了学校。各类方式存档都有其独具之处的,具体存放哪里需要依照各地实际情况或者未来归划来实行。新的单位,高校毕业学生将《就业协议书》交给将要毕业学校,由学校人事部门统一到毕业学生人社部门办理毕业学生就业派遣证。需要转移户口的高校毕业学生,还应该持就业派遣证、毕业证书等资料到户口所在地办理户口转迁证。如果需要办理手续的,由毕业学校一起拿到人才交流中心,经整理、核对,符合要求的,整理完手续齐全存档。要办理户口的,持手续齐全存档、复印毕业证、户口准迁证、小二寸照片等在新工作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新的手续。招聘新的单位无集体户口的,直接迁入省或市(区)的人社部门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口。新的单位可能有一些原因不能接纳你的个人档案,或本人自愿做一个不受约束自由职业者,可以把你个人档案存在各地人才交流中心,优点是去留随便,而且晋级、评职称、各种保险等不缺,由于人才交流中心只管个人的档案不用人,在你要一步深造或换想工作时不会因为档案转交困难而受到限制。缺点是人个和新的用人单位只能签定劳动合同,这等于给别人打工,你所在的打工单位因为你可能随时走人的不确定性而减少你的福利;另外在出示各类和档案相关的证明时,需要去人才交流中心,如果人才交流中心和新的工作不在同一城市,也许会浪费你的时间;还有每一年都应该交一定的档案存入费。
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是指教师个人自进校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参加各类教学比试活动所形成的历史记录,是教学水平及工作能力的主要凭证。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
教师业务档案工作是教师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学术工作中形成的一项能够反映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业务熟练程度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等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的历史材料。教师业务档案能够真实地记录一名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量以及教育教学的效果、科研水平、进修以及奖惩等细节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是教学管理档案的重要补充工作。多名或者全部教师业务档案就自然地形成了一项重要的信息源,如人才配置的合理使用工作、科研优势以及社会效益、传统的专业前景以及新兴学科的不足、学历层次以及师资力量等,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的文字依据之一,从客观上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一、原始教师业务资料及材料的收集工作
进校时的个人档案,包括毕业学校、参加工作时间、所教课程名程、所教年级;在教学过程中参加各类教学比试,如优秀教案材料、优质课评比材料及获得各类各级的荣誉证书;个人或者几位教师一起共同参加的课题立项申请书、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学校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正式发表在刊物上的论文、论著。
对这些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地鉴定、精选、整理、打印,使之分门别类而又自成系统。尤其要注意打印、留存环节,做到登记及时,并且不遗漏、不错登、不重复,整理有序,编号规范,确保万无一失。
二、整理及归档工作
1.学校档案员平时要及时收集各种教学业务档案
档案收集要及时整理、归类,电子档案及时复制到电脑中进行保管,有价值的档案做到不漏收。
2.要进行定期的档案整理工作
学期结束时,对收集到的资料要分门别类,因为有些教师在教学比试中获得奖项较多,另外还要加上各种荣誉证书等许多档案,如不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就有可能遗失,给个人或学校造成一定损失。所以,在学校有教师参加重大活动之后,要主动问询有关教师并索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
三、加强《档案法》宣传工作,增强教师的档案管理意识
提高教师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会给档案工作以有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自从1988年初施行至今已有14年,而将《档案法》原则性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便于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也已实施多年。对学校的教师业务档案工作而言,首先是加强领导的档案工作意识,在主管领导的相关支持之下,积极地向有关部门教务科、学生科、教研室以及行政各部门宣传《档案法》的重要性,并且把落实抓好档案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档案工作者也要结合单位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四、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在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上,严格执行借阅规章制度,要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借阅档案最好在档案室并有档案管理人员在场,特殊情况需要外借的,要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同意,然后以复印件外借,并在档案借阅簿上登记借阅时间和归还时间。如有学校教师本人需要查阅档案资料的,只需学校档案员在场就可以查找。多年来,教师在评职称、考核方面,需要查阅大量的业绩材料,因为这些都是硬条件,如教学比试优秀成果奖、优质课等级、教坛新秀、获奖论文、班主任年限、各类荣誉证书都是学校评比先进工作者或职称评定的首要条件,这对教师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业务档案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除了反映量化的第一手资料外,也开始注重评价材料的收集。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够促进教师评价系统的完善,对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激励作用,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焰.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完善学校档案管理体系[J].龙岩师专学报,2002,(04).
伴随社会的日趋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省属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人才的流动也越发频繁,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但人才流动也给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人事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医院合理选聘人才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才流动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内涵。医院人事档案是指医院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医院员工学习、工作经历,及其医疗技术、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并以个人为单位集中起来、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和有机联系的原始历史记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医院人事档案材料主要包括:履历材料,业务考核、组织考察材料,学历学位材料,职称(职务)晋升材料,进修培训材料,出国出境等政审材料,入党(含派)材料,奖励材料(科技奖、政治荣誉奖等),录(聘)用材料,各类工资审批表等。
(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对象。长期以来,干部身份的观念根深蒂固,受干部审查制度的影响,人事档案保管的对象仅局限于干部身份人员,暨医院人事档案只针对在编员工。然而,伴随医疗卫生体制和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医疗服务和现行编制落差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聘用非在编合同制人员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由非在编合同制人员形成的具有保管意义的相关资料,如履历情况、工作表现、考核鉴定、学历学位、职称晋升等材料,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医院人才的大量流动,也带来了“弃档”等现象,而这些都对当前的、传统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形成强烈的冲击,既要管理在编员工的人事档案,也不能忽略非在编合同制人员形成的具有保管意义的相关资料,更不能放弃辞职、离职、解聘等人员的“死档”“弃档”,这些,共同构成现时代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对象。
(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主要内容如下:
1.医务人员人事档案观念淡薄。临床工作紧张又繁忙,医疗环境混乱又惊险,每天医务人员承担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在此高压下,医务人员非常重视自身临床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SCI的发表、科技奖的申报、教学的规范……却忽略了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持价值的相关纸质材料的收集,不能及时向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导致其个人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
同时,非在编合同制人员由于身份的原因,单位不予保管其个人档案材料,只能寄存在不同的人才市场或人才服务中心,加之压力大、三班倒的工作属性,以及生活、家庭等因素,导致其对个人人事档案漠不关心,档案观念淡薄。
2.医院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与人才技能的提升,面对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各医院发展的首要任务。为了吸引人才,有些医院不惜开设“绿色通道”,允许个人在不提供人事档案的情况下,仅凭一些证明材料即可进行档案重建,对于这些人而言,人事档案可有可无。此种恶性竞争环境导致医院人才流动的不规范,增加了“重建档案”的人力成本,也影响了医院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
根据人事档案的特性,医院人事档案也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一定级别的领导和人事组织部门依据一定的程序方能查阅,本人则无法知晓个人档案中的内容。其个人工作业绩、继续教育鉴定往往是由上级领导、人事组织部门或相关处室的少数人员掌握,结论上大多是流于形式、笼统概括,并没有包括个人临床业绩、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导致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准确的体现,也影响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员真实实力和客观背景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部分医院没有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日常业务培训机制匮乏,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频繁调换,且多数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业务培训,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导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问题凸显。
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程序不规范。医院人事档案转递,是指医院员工因工作调动、辞职、辞退等,引起人员关系变更,导致个人人事档案或应归入人事档案的材料在医疗机构或其他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之间转入与转出。
按照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档随人走,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人隶属单位发生变更,则个人人事档案或应归入人事档案的材料相应地转入相关隶属单位或协管单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医院要么没有按规定填写人事档案转递通知单,要么没有及时登记、甚至忘记登记,导致人事档案去处无从查找。有的医院则比较随意,为了省事,直接将人事档案交由个人保管、传递,导致人事档案的丢失、损坏甚至被篡改。
二、人才流动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水平。主要对策如下:
1.加大档案普法宣传,扩大档案法规知晓率。强化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利用讲座、宣传栏、宣传手册、医院网站、医院专刊、员工QQ群、微信群、科室或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普及《档案法》《干部档案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及人事档案的相关知识,强化医务人员的人事档案意识,不断提升自觉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提升专业技能素养。作为医院人事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熟悉人事档案工作流程和相关规定。但事实上,众多医院人事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均为非档案专业人员,档案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应当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人事档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重点介绍信息技术、网络知识、档案数据库、现代设备和软件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提高认识,明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人才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积极选送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外出培训与进修,增强人事档案专职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充实并壮大人事档案管理队伍,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二)规范建档,实行依法管档。严格按照《档案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建档。属于医院内部形成的档案材料,需对各环节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统一标准和要求,规范管理。属于医院外部形成的档案材料,则严格审核,尤其是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的档案材料,如人事关系、学历身份、工作经历、职称晋升、技术水平、教学情况、科研成果、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证明,对于证明材料的真伪可以通过电话或公函形式向其原来单位问询、核实,以确保档案的真实、有效。
医院人事档案专职管理人员应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根据医院工作的属性,紧密联系相关机构、部门或个人,加强医务人员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归档、鉴定与保管等工作,完善人事档案内容,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真实。
(三)信息建设,推进动态管理。伴随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对医院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做好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在人事档案的分类、编目、统计、检索、分析利用等过程,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起不同专业知识水平、业务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大数据库,缩短查询、分析时间,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人事档案专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
同时,要对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人才流动情况和个人自身变化,实现人事档案材料的适时补充和完善,包括:医德医风、临床业务、科研获奖、职称晋升等材料。对于每个医务人员,可以设定登录帐号、密码,仅供查询每个人的个人信息,对于有疑义的地方可以提出申请和复核,并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前提下予以修正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每份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