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特殊教育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特殊教育教案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特殊教育教案

篇(1)

一、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强化对学生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首先,我校重视做好学生交通、防火、防溺水、食堂饮食卫生等安全工作。学校发放了关于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关材料,学校规定每周一的第六节作为安全教育课,并入课表。我们要求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安全课对学生做好安全专题教育,要求教师有安全课教案;要求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以上安全知识主题班会和主题校会,并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再次,我校依据学生的特殊情况,加强对学生的各时段的看护,认证做好交接班,责任明确,记录详实准确。

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校园暴力和伤害事件的发生。

  首先,利用例会对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引导教育广大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来。对校园周边发生的及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暴力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对有问题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不得歧视。对于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的学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制的办法,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单亲子女、“留守儿童”、三残儿童、贫困生、学困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资助和学习上的帮助。

  其次,学校实行封闭管理,加强门卫管理。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必须登记,经同意后方能入校,身份不明的外来车辆禁止入内。学生在校期间无监护人接出,任何学生不得私出校门。

   第三,加强学生随身携带物品的管理,禁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等锐器进入校园,要求各班要定期检查、收缴。

  三、根据时令特点,认真做好传染病

我校集中开展了多次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对教室及学生活动场所进行消毒,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现情况及时报告。除此之外,近期还建立健全了学生出勤日报告制度,要求对于各班级缺勤学生由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报告学校。

四、加强食堂饮食、饮水安全管理

食堂有专人负责,严格采购程序,购买放心的原材料,认真抓好食堂卫生的管理。引导学生绝做到学生了每人一个水杯,一条毛巾,做到饮水卫生,并加强了学校的卫生管理。

五、健全管理制度、教育及学生行为安全

建立了各项安全制度和教育制度,且根据特殊时期和节假日不断补充完善。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有所准备,防患未然,及时通报。认真开展法制教育,各班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宣传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开展了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举办大型活动时制订应急预案。

六、加强防火防盗管理,确保学校安全

篇(2)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小旭男12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篇(3)

以党的大和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残疾儿童少年,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为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全市特殊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到2015年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1.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到2015年,区、市、市、开发区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当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其他县(市)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教育部(班);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就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3.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要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状况,利用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教育班,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开设学前康复教育班,接收适龄残疾儿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各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相互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

4.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依托现有的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构建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沟通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

5.积极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要将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纳入当地扫盲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各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残疾人教育机构、残疾人所在单位要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二)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

1.各特殊教育机构要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认真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残疾学生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方面的能力。

2.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推进县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在随班就读人数较多的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并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在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扶持保护。

4.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包括多媒体教室在内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利用好省级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特殊教育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盲文和中国手语研究推广工作,开展特殊教育的对外交流、校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市特殊教育研究水平。

6.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三)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禁将特殊教育学校用于普通教育。在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

2.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利用好省拨福利彩票公益金,结合我市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3.做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享受国家助学金。就读普通高中的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4.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鉴于特殊教育生均成本高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3—5倍确定,高中及以上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2—3倍确定。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

5.加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并逐步增长。在安排教育经费增量时,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在职教师实行轮训,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要加强对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要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培训。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任教。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2.执行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执行省定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小学阶段按照教职工人数和残疾学生人数1∶3配备,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需要。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医疗康复和护理人员,并纳入教职工编制管理,实行教学、医疗、康复相结合,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有效矫正和补偿。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富余的中小学教职工符合条件的,可调整充实到特殊教育队伍。

3.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教师及手语翻译,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殊教育教师及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落实到位。要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其工作量计算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人数情况,适当高于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要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中适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和校长的比例。

四、保障措施

篇(4)

作者简介:洪如霞(1967-),女,浙江义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刘明清(1984-),男,江西泰和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王小辉(1985-),男,江西新建县人,南昌市启音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1年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编号:20112BAA10039;主持人:洪如霞)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2-0087-03

教育部在2005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1]。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形式和学习特征,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国内对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普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研究的主要领域,相对来讲,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cnki)输入“教育信息化”可以找到近万条研究信息,而输入“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则只有不到一百条信息。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急需关注的领域。由于教育对象的差异,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理念和内容上都有区别。如何针对残疾孩子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求进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南昌市启音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深入分析与思考,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一、案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南昌市启音学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是江西省最早,规模最大的单一聋校,学校从事小学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占地25亩、学生268人、教师54人。教师当中有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30人,大专学历17人。教师中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初级21人。教师中50岁以上10人,40-50岁15人,30—40岁10人,30岁以下9人。

学校拥有普通教室26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6间,占总数的62%,此外还有学生机房3间,共学生机60台、其中两个机房设备是全新的;机房内部有局域网、可直接连上因特网。学校所有教师均有自己的专用电脑,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

南昌市启音学校是国家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试点校,拥有基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各种言语和语言类康复器材,比如语音评估与训练仪、构音测量与训练仪、启音博士—听觉康复训练仪、实时言语测量仪、听力计、测听仪等。学校信息化教学和实验设备总价值约500多万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南昌市启音学校已经走在江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前列。

二、案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

经过对南昌市启音学校相关领导和老师的访谈,并对其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者总结出该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经验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的教师因素

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信息化设备,即硬件因素,另一个是对设备的使用,及软件因素。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中国特殊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条件极大改善。大多数的学校都购有计算机、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化设备的教学和科研功能是许多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学校设备虽先进,但是用的少,许多教师甚至连课件都不会制作,电脑只是用来偶尔打打字,上上网,设备的使用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始终无法提升。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是关键。

南昌市启音学校聘请了一位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两次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培训人员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使用、课件制作、信息资源的搜索以及远程教育资源的获取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使用水平以及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不定期的开展多媒体教学竞赛和课件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情。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作为考核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各种教学研讨等活动挖掘信息化设备的功能,这些措施确保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二)信息化建设的硬件保障

硬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是最基础的支持。教育信息由输入转换为相应的输出,远程教育的实施以及教育信息的存储和共享等等都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需要以计算机、因特网、投影仪等硬件因素为前提。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确保资金的投入。许多学校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学校信息化设备缺乏或老化,有的学校甚至全校只有两三台电脑,教室没有一间配备了多媒体。

南昌市启音学校2009年投入80余万元建设新校区的局域网、电视、电话、监控等设施;实现了每个教室和每个办公室都通因特网。近几年投入近300万更新和添置了现代化的语训设备,使听障学生的语言训练改变了传统的训练方式,学生的语言训练冲诊断到训练再到效果的评估都用上了信息化电子设备,评估和训练更加科学严谨。现在学校办公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学校先后添置了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管理软件、资产管理软件、搭建了局域网管理平台。为了使学校能在课堂上实现现代化教学、学校在2011年先后在各个教室添置了多媒体教学仪器。学校对硬件设备的投入,使学校得信息化建设的有了物质保障。

(三)学校管理的信息化

200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中的第一个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标准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各级学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建立电子校务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与校务公开,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支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2]。

南昌市启音学校先后添置了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管理软件、资产管理软件、并搭建了局域网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得信息的保存,提取和共享变得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此外,学校正在筹划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将学生的基本信息、教育目标、学习成绩、学校表现等信息纳入电子档案,教师可以根据电子档案迅速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运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或者一节课中使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模式的多样性若能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够加大课堂信息量, 可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化复杂思维为简单的思维, 化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的损失,学习以视觉为主[4]。在语文课中,教师在使用手语教学时很难表达清楚相关概念,比如“伟大”“巍峨”“宇宙”等等。听障学生在学习类似抽象概念的时候往往难以理解。此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情景或者一个小故事将有效地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

南昌市启音学校非常注重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的公开课大多数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环节灵活使用静态图片或者动态影音来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经常举办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创设情景、启发思考、获取信息,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借助信息化设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从而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与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改变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五)信息技术与教育对象的匹配

普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大致都可以统一模式,因为教育对象基本一致,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不行。目前国内特校主要分四种类型,单一聋校、单一盲校、单一培智学校,以及综合类特校。三类学校教育对象都存在显著差别。其中综合类特校同时招收有听障学生、视力障碍学生、智障类学生、甚至还有自闭症和脑瘫等类型。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教育对象密切相关。对于单一聋校而言,听障学生接收信息主要靠视觉,所以聋校需要在教室、宿舍、操场等场所建有电子显示屏,实时传递上课、下课、教学通知等信息。对于单一盲校而言,视障学生需要依靠听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所以学生用计算机在键盘选择和读屏软件等方面就要特别注意。对于培智学校而言,受智力的限制,学生无法使用较复杂的软件,计算机的使用更多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生动活泼的图像信息或影视画面,提供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对象的匹配至关重要。

南昌市启音学校是一所单一聋校,学校根据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每个班级的教室、走廊、大型公共场所都设立了LED显示屏,用于及时告知学生上下课情况和日常管理情况。除此以外,针对高中部学生职业训练的需要,学校在学生用电脑上安装了许多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模拟训练软件。此外,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所有LED显示屏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不是在应对检查或者参观时才偶尔打开。

三、结论

南昌市启音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走在了江西省的前列,学校在信息化设备的经费投入、设备的使用、师资的培训、特别是设备与教育对象和教育课程的匹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成为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范例。需要说明的是,学习南昌市启音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不仅仅是学习其设备的配制方式,或者羡慕其良好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信息化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其对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张际平教授所说:“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要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从关注教育技术应用的表面转向各学科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规模质量效益;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可持续发展”[5]。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小学信技术教育,2005(2):20.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D/OL].,2012-3-13.

篇(5)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现在,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案例教学也慢慢起步,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这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案例教学则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创新,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

一、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专业培养特殊教育人才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特殊学校教学工作者,能够对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只教给学生怎么做,内容安排落后,很多内容并不符合社会实际,课堂枯燥乏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教学效果低下。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做,而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这也是案例教学应用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的讲授不真实可信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总结出的,绝不能由教师通过理论知识虚构。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其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真实的情境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亲身经历、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

2.案例教学的地位不明确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不能摆正案例教学的地位。我们都知道案例教学本身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但教师通常会过大渲染案例,不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滥用案例。这样的教学只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课堂气氛较好的效果,但是这样学生只能记住案例本身,而不能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显然不可取。所以,我们在选案例的时候要注意内容要与学生实践经验相联系。

3.案例教学中没有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通常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师的角色无法转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应先要进行消化,然后主动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提出的答案给予引导,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把问题和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育工作者对案例教学在特殊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思考

1.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建立典型案例库

在中国,家长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都不会接受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的事实。家长出于自己对孩子的保护,更不会将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学的案例进行研究。而且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起来更具复杂性,所以建立案例库的难度会非常大。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如果不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的话,就很难获得真实的教育教学案例。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与教师互相支持,这是能够顺利采集教学案例的前提。

2.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充分体现案例教学过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首先,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前提,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学案例的内容也要体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相匹配。再次,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缺一不可,而且步骤之间必须紧凑。教师要建立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最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3.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为实施案例教学创造条件

在课前,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筛选,做好计划。在课堂中,教师仍然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要集中注意力思考。对于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需要自己在课后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用各种方法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同时也积累了案例。

总之,我们已经开始在特殊教育专业领域中大胆尝试进行案例教学了,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是我们只要能意识到存在的一些问题,继续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47-49.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12.

[3]经柏龙,罗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1)38-40.

篇(6)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新三年级班。开学不久的一次社会课上,班上的孩子们正踊跃地与我讨论着一个问题,一低头,我发现坐在靠窗户那一行第一个的王某不见了。我不漏声色地用眼寻找,发现王某蹲在最后一个同学的桌子下面,正逗那个孩子。这引起了我对王某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王某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王某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王某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错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搐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拿剪子冲着别的孩子比画,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手指划破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校吃饭时只吃肉,饭菜不吃,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有时还用手抓饭,要不把吃到嘴里的饭吐出来,再放到嘴里。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手里玩。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从发育上看,王某像是4岁的孩子,头比正常的孩子小一号,活像一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王某在出生之前,由于脑部不发育,他的母亲提前住院观察,他是个早产儿。不久前,王某的父母又带他去北京市儿童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的头不发育不会再有显著的变化,给开了些补脑的营养药。我又上网查巡了一下,王某的症状很像少儿抽动性多动症。这些孩子具有四大障碍:

1、运动障碍:做事不能持久,不能善始善终,精细动作不能协调,快速交替动作比较困难。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2、行为障碍: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自伤或伤人。表现为胆小软弱、爱哭、偏食等问题。

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障碍:胡言乱语,口出脏话,咒骂不避亲疏,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撒尿,甚至有异常性行为。

到目前为止,抽动性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躯体因素、器质性因素、精神因素、药源性因素等有关,其中精神因素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造成的。

问题的解决:

以往对待多动的孩子,教师往往动员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用药物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于脑部发有缺陷的,则是让家长开出弱制证明。这些孩子往往成为班上的弱势群体,班上的其他孩子不和他们交往,看不起他们,个别人还歧视他们,个别教师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这些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王某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王某在咱们班里个子最小,有时做错了事,我们大家要原谅他,多让让他。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课间,谁要是欺负他,我们大家要保护他,要批评欺负王某的人。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王某。)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根据以上理论,在对王某的作业留法上制定了写好、写对的标准。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王某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玩,或闹事。制定此标准后,王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此外,教师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和家长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我能行,家长感到老师很关注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能成材。

篇(7)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是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一场大变革,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延伸和改进,其优势不仅仅局限于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用现代教育工具代替老师手中的粉笔,而是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乃至学校各项事务的信息化、网络化,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方式以及简便快捷的服务,彻底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和教学管理工作。随着“云”计算、SDW(软件定义世界)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核心设备性能的提升,对汇聚、接入设备的要求逐渐降低;综合平台的应用开始注重个性化,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型移动终端的移植逐渐成为新趋势;资源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在“云”存储、资源区域共建的助推下,优秀资源的丰富大有促进教学模式转变的趋势;网络建设在进一步追求速度、安全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型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提出了“有线/无线双网高速稳定覆盖”的新要求,同时不难发现,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平台的应用还是资源建设以及在其基础上的教学新模式发展都对网络性能有着深刻的依赖性,网络建设无疑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3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高等特殊教育独立院校。作为省内乃至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残疾人职业教育院校,辽特高专不断探索满足特殊职业教育需求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拟逐步建立全面覆盖的无线网络,满足数据、图形图像、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各种教育信息的传输,为学校网络运营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多媒体教学管理等多种应用提供必要保障。

一“互联网+”的网络建设目标

(一)极简化网络。通过高性能核心设备实现全网有线、无线统一架构,网络扁平化,实现真正的“极简”网络。(二)无差别体验。结合学校环境规划部署,无线覆盖全面,网络性能良好,注重用户使用体验及感受。(三)资源内网化。通过网络加速设备,将外网资源内网化,建立学校自有热点资源库,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同时,减轻出口带宽压力。(四)安全性管控。规划安全、准入策略,在提供便捷接入的同时,提升接入安全性及可控性。(五)全息化运维。对全网信息化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减轻维护压力的同时提供大数据收集,充分了解网络的运行情况,提供未来发展的数据支撑。

二基于“互联网+”的辽特高专网络建设方案

以建立稳定、安全、可靠、易用、易管的校园信息化网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优秀的网络基础平台及无线网络环境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改造学校网络结构,重点建设覆盖全面、稳定高速的无线网络。

(一)拓扑结构设计

整个网络采用三层网络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无线网络、网络管理系统及身份认证系统设计。核心区域通过两台高性能核心交换机管控所有有线、无线设备的安全、认证,核心交换机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可简化网络部署,减轻维护压力,扁平化结构可有效提高设备的兼容性。核心区域基于冗余思维配置主备两台交换设备,使用虚拟化方式建立主备关系,毫秒级切换,在主备设备发生切换时用户无感知,并且通过大的ARP表项,高效承载全网有线、无线用户访问转发。无线采用瘦AP形式部署,区域包括宿舍区、行政楼、教学楼、体育场、食堂、图书馆,集中配置、集中转发数据,实现无线全网用户无缝漫游,全网AP集中管理,提高良好的网络体验,集中管理故障及问题,方便、快速定位,结合实际场景,在开放区域及房间较大的区域部署放装型AP进行信号覆盖,办公区房间较为密集的区域使用墙面AP进行覆盖,寝室等用户使用要求较高的区域采用高性能的智分+AP进行部署,通过802.11ac提供最好的无线使用效果。通过网络加速设备对于网络的热点信息进行缓冲,提供内网访问,提高用户的体验。实现资源互通共享、资源分发共享,提高资源的完整性及资源访问的体验。并将热点资源缓冲至内网,提升用户访问速度,减轻出口对于重复性流量的压力,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放大出口带宽的效果。通过运维管理系统,对校园中所有有线、无线网进行实时监控、呈现,基于WEB的管理方式,能够对无线网络实现详细的集中管控,并提供故障快速定位,减轻维护压力。

(二)无线网络建设

1.无线场景描述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包括行政楼、教学楼A、教学楼B、图书馆、文体馆、交流中心、接待中心、实训楼、宿舍A、宿舍B、体育场、食堂等区域,在校学生约1000人,在校教职员工约200人。行政楼:数量较多的小办公室和少数中型办公室,房间紧密,墙体较厚;教学楼、实训室:数量较多的教室、大型阶梯教室,人员密集;图书馆:办公室和空旷的阅读区;文体馆:空旷的室内训练场、小办公室;宿舍:寝室走廊房间较为密集,房间内柜子、床、电脑座均为金属材质,并且摆放较为紧密,寝室区用户上网时间非常集中,并且寝室用户使用习惯为:男生大多应用P2P下载、在线游戏、视频,女生大多为在线视频、网页游戏、实时聊天、购物,使用网络流量较大,学校未来可能会有教学系统如教学视频、实验视频等也需为寝室用户开放,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的访问教学资源。体育场:体育场为室外区域,面积较为空旷。在举办活动及典礼时,用户较为集中。食堂:食堂区域面积较大及空旷,也是用户比较集中的区域,并且容纳人数较多。2.无线设计思路图书馆、阶梯教室及报告厅(接待中心、交流中心)等空间大、用户相对集中的环境,可以采用放装无线部署方式,确保该区域无线信号的全面高质量覆盖。小型办公室主要集中在行政楼,通过地勘发现,墙体结构比较牢固,为实现信号覆盖无盲区,可以采用墙面AP形式进行部署,通过墙面AP实现AP在房间内,提供优秀的无线网络覆盖效果。宿舍区建筑墙壁厚,信号穿不透;走廊狭长,无线信号在狭长的空间中被来回的反射,会形成“多径干扰”;另外,宿舍区域网络用户数量多,应用带宽要求高,无线的性能要求也高,可以采用智分+的方式,入室部署,信号直接在房间内发射,提供每个房间良好的信号覆盖效果。智分+方案的特性把每个房间看成一个独立的AP,为每个房间提供满格信号,高性能体验。3.设计原则(1)无缝覆盖建设高性能的无线覆盖,采用802.11ac网络协议标准,单个AP的无线带宽接入能力不低于1.1Gbps;无线信号全面覆盖所有房间及体育场等室外环境,网络稳定高速,网络接入体验良好。充分利用现有有线网络资源,有线、无线混合组网,降低建设成本。(2)多种服务支持支持校园用户(管理和行政人员、教职员工、学生)的多种网络应用需求,如,语音应用、视频应用、监控等,具备较好的兼容性和低成本升级的能力。无线系统需要具有IPv6协议和流量的分类转发和管理能力。(3)安全性整合安全防范措施、密码保护技术、权限设定、控制机制等多种有效手段,防范各种形式的网络非法入侵和内部攻击,保证网络安全、数据安全。(4)兼容性本次建设的无线网络能够与现有校园网很好的兼容,对于无线接入校园网的用户,采用统一身份准入认证,实现对用户访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认证。(5)扩展性在网络规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具备冗余备份能力和冗余扩展能力。(6)高性能网络链路和设备具备足够高的数据转发能力,保证各种信息的高质量无阻塞传输;交换系统具有很高的交换容量与多服务支持的能力,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7)可管理运用接入认证、上网行为记录等必要手段维持学校网络稳定、健康、可持续应用。(8)规范化和标准化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及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模块化、结构化、数据代码化,以便于信息交流、共享及维护。

三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巨大的研究空间,特别是作为其基础内涵的网络建设,对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方案吸取了大量国内外学校建设经验,结合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职业”的实际特点,旨在构建适用实用的特殊职业学校网络建设方案,促进“互联网+”与特殊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作者: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8)

1 案例

09年下半年,我接手了五年制09物流管理班,全班共51人。男女生比例不均匀,男少女多,特殊学生据多,他们自卑、冷漠,缺乏自信心,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缺少家庭的关怀和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意识薄弱,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一天中午,我吃完饭来到教室,发现一个太仓女生张某独自坐在教室里。"吃饭了吗?""现在人多,等会儿去。"她小声地说道,并对我笑了笑,眼里满是忧郁。我仔细打量了她:穿着朴素,衣服不是很清爽,色彩搭配也不是很协调。当我问到父母亲时,她沉默了,一种莫名的伤痛从她眼里流露出。顿时我感觉到这个问题有点敏感,就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通过数次观察,中午、晚上放学后她总是一个人留在教室里,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时,我有意安排她做些事情,总是丢三落四。周五我打电话她家里,接电话的是她的奶奶。奶奶说,张某胆小,见到人不愿多说话;她上初一时妈妈突然患急病去世了,当时她在学校上课,没来得及见妈妈最后一面。自此后,她就变得沉默少语了,记性也不是很好,一旦有人提到"妈妈"两个字,她就会哭或躲到一边去。不久,她远在四川的外婆也去世了。她虽然和爸爸、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生活,爸爸起早贪黑拼命工作,一直未再婚,奶奶又年纪大了。

2 分析

我认为由于家庭不完整,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引起的自闭心理,导致了她心灵世界的荒漠,再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很敏感的,所以她看上去和其她同学有些不同。一个正值花季少年的孩子,正是享受母爱的时候,却因为母亲、外婆的相继去世而变成自卑心理较重的孩子。

3 策略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觉得她需要我给她一份特殊的爱,我一定要帮助她。在以后的相处中,我就特别留心这个失去母爱的女孩。我觉得善待和关注他们,是改变这类孩子的最根本的方法。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引导他们回归"常态"。之后,我和她成了知心朋友,也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同时帮助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指导她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1)投入真情,感受特别的爱

我经常留心她。利用课余时间与她交流谈心。告诉她,母亲去世的现实是不可挽回的,为了让九泉下的母亲放心,你应该开开心心、好好学习,不能让辛苦的父亲过于操劳、让年迈的奶奶过度操心。我还利用中饭、晚饭后到她宿舍走走,与她说说话,告诉她一个女孩子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情,如一个人回家或来校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要随便搭乘陌生人的车;在学校如何有计划地用钱;如何洗被套和巧套被子;在已有衣服的基础上,注意颜色、款式的搭配,以达到最佳效果;掌握一些与舍友、同学相处的技巧。同时嘱咐周围的同学主动与她交往,在她面前尽量少提妈妈关心自己的事,周末大家轮流邀请张某一起回家,让她感受一下母爱的温暖。张某经常去张凯萍家,两人无话不说,成了好朋友,学习上进步很快。她脸上的笑容变多了,看见老师主动大声打招呼,过一段时间她会主动来和我说说心里话,双方情感得到交流。我用真情让她感受到一位长辈、一个老师的关心和爱,用情感关怀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让她感受到老师同学们的关心、爱护,是知心朋友和最可信赖的人。

(2)适时的鼓励,增强自信心

第二学期要进行班干部改选,我决定让学生毛遂自荐。决定宣布后,张某悄悄跑来问我:"老师我可以竞选班干部吗?""可以啊!一个人生来不是什么都会的,能力的培养与后天的锻炼关系很大。"竞选班干部成功后,她主动要求担当副班长一职,可她的能力有限。为了不挫伤她的积极性、损伤她的自信心,我同意了,并鼓励她认真学习,多向老班长请教。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发现她办事能力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她做事很努力、很认真,既有原则性,又很公平,极有集体荣誉感,慢慢地她成了我工作上比较得力的助手。学院成立学生心理协会,我鼓励她报名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并成为积极分子。

4 效果

(1)主动担任课代表,担任系生活部干事。

(2)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组建校区小组,邀请企业有经验者来校传授工作经验。

(3)参加专接本的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4)已经拿到了英语B级、计算机一级B、普通话书、物流师、国际商务单证的证书。

5 启示

通过我和张某之间的交流,我深深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 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带有很强的自卑感.教师都知道情感教育要从"换位思考"开始,一个具备"换位思考"的人,往往能够在认知自我情绪的基础上,体会他人的情绪,并进而将自我情绪传达给他人。对于特殊的学生,我们应采取激励、鼓励的方法,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篇(9)

关键词:

特殊教育;新教师;职业适应

根据有关研究,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多为非特教专业毕业。[1][2]同时,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有效实施,越来越多的非特殊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因而,非特教专业毕业生是我国特校的主要师资力量。职业适应是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以适应职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的能力。[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联合会认为,职业适应是个体对工作任务、环境等的适应过程,也是一种适应结果,是人与职业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4]新教师在入职初期的适应程度影响他们日后的专业发展。特别是第一年的教学情况会对他们可能达到的教学水平产生极大地影响,并且会对教师行为起调节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整个职业生涯,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新教师是否继续留任。[5]初入职期间的挫折可能会导致新教师离开教师岗位,教师的更换使得学生不断处于新教师的适应阶段,这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引导新教师顺利度过入职初期的问题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对特殊学校新近入职的非特殊教育专业的新教师的适应性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对提高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及提出建议,使非特教专业老师也能准确把握特殊学校学生发展状况及教学特点,快速适应特殊学校教学工作。

一、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本研究选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目的性抽样选取了4名入职0~3年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新教师,通过深入访谈收集他们的入职感受,分析他们的适应过程,归纳出非特教专业新教师在进入特殊学校任教后的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师范生培养提出建议,并提出帮助特殊学校的非特教专业新教师的职业适应策略,以便新教师可以快速适应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

(一)访谈法。本次研究在访谈前编写了访谈提纲,并对访谈过程做了录音,事先都得到了访谈对象的同意。访谈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四位教师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原因以及入职前对特殊学校的了解程度;其次是对四位教师进入特殊学校工作自身总体感受的了解;最后是四位教师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教学、人际、组织适应等问题的具体情况。访谈完成后,研究者将访谈录音转为文字,进行编码分析。

(二)研究对象。运用方便抽样与分层目的性抽样,研究4位入职0~3年的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非特殊教育专业新老师,其中3位是培智类学校新任教师,1位是聋哑学校新任教师。下文中将用S,D,L,Z替代四位教师真实姓名。

二、分析与讨论

入职适应对于非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教师来说,就是不断融入特殊教育学校组织并且作为有意识的个体,有选择地内化群体规则及其行为方式,并养成专业素养各方面的过程。这期间,来自教师工作的压力和困境必然生发,而此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主体不断调试和妥协自身的过程。入职初期是新教师重新建构个人生活史的过程,是在已有的生活史背景下,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现场中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个阶段的生活史,也将对未来教师教育生活以及专业发展的其他阶段产生潜在影响。[6]被访的四位新老师都表示在进入特殊学校任教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特殊儿童,大学阶段也没有到过特殊学校实习参观过。根据访谈,四位老在工作中所遇到的教学、人际及组织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负担过重。四位新教师普遍感觉教育教学负担过重。D老师表示:“平均周课时为12节,还要兼任学校其他工作。每天花在教学准备上的时间大概在3小时以上,因为对于选材要精心挑选,对于每班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挑选难度适宜的课程内容,要时刻考虑到学生方面是否能够接受所教授内容。觉得每天的课程准备时间不够,工作略显吃力。”Z老师表示:“每周大约有15节课,主班老师一周会上20节课,平均一天4节课,配班老师平均每天2节课,一周下来也有10节课,下一周就会将主配班老师倒过来,这样循环。当主班老师压力比较大,工作量很大,每天都要有书面作业,而且家长每天早晨会听30分钟的课,这样一周下来会比较累,而且老师会觉得很烦躁,期待赶紧周末。对每周的课时安排还能基本适应,就是每天对着这么多家长上课,压力比较大。”教学方面,D老师经过两年多的经验积累,在这些方面都已经基本掌握。S老师进入特殊学校仅半年时间,对于特殊学校的教学方法、学生特点了解的不够到位。有过普通幼儿园任教经验的S老师认为普校和特校工作差别很大。S老师说到:“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加活泼一点,每一节课都是将音乐体育活动融入其中,要求五大领域相互融合。而在聋校中更多的是进行语训,我觉得真的比较枯燥,幼儿每天的任务就是认识某个东西或学会说某句话。在课程目标目标上,每节课的课程目标不同。幼儿园的目标要求认知、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协调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在聋校中课程的目标是一种很直观的目标,学说某种句型或认识某个东西。”四位受访老师均表示初进特殊学校,面对特殊儿童时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心理,不懂得如何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工作的熟悉,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也更加到位。

(二)校内人际适应良好,亲友不理解带来压力。美国学者富勒曾经提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注”四阶段模式: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求生存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需求阶段。[7]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处于早期求生存阶段,在此阶段,他们都关注自己作为教师的生存问题,例如对教学与课堂的把握,学生与同事对他们的评价等,这些方面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在访谈中也可以看到,四位新教师都非常明显地表达了自己在与同事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深刻感受以及希望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给自己带来的压力。S老师坦言自己和同事关系还不错。但是学校里有些教龄长的教师对于年轻教师来特殊学校表示不理解。“可能因为我们这些新老师跟有些老教师的孩子差不多大,他们就觉得,上了一个差不多好的大学,怎么会来到这个学校呢,这些的学校很容易让人颓废下去。去一个好的幼儿园不好吗?去幼儿园的话人际关系也会很广,什么样的家长都能接触到。虽然这样说,但老教师还是很愿意帮助我。”D老师觉得和同事、领导的关系都很融洽,领导对教职工很好,会关注新老师在个人发展方向的计划和意愿,愿意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同时,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也会受到来自周围亲友的压力。Z老师提到,“有的朋友接触过特教这个专业的朋友都觉得特校还不错,比幼儿园的教学任务要轻松一些。还有的朋友就不太了解这个,就会觉得去了以后要怎么办,有聋的、盲的、智力不足的、自闭症等这些儿童要怎么教,担心我会不适应。”由于社会普遍存在的不理解和歧视,导致新教师在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时会有身边不了解特殊教育以及特殊学校的亲友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产生压力。

(三)师徒制为主的新教师培养体系。国内外已有关于促进新教师入职适应的研究都发现,经验丰富的辅导者与新教师之间形成的师徒之间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指导关系,对教师的成长具有较大的帮助。此外,特殊学校教师培养体系的其他方面也对入职适应有影响。特殊学校在发展理念中强调了对这些年轻教师的发展和培养的关注,在行动中也相应提供了一些有关日常教育教学的培训,定期开展全校以及年级组教研等专业活动,也邀请专家入校讲座等,为教师提供机会外出参与校外的理论和技能学习活动。这对于新教师具有较直接的影响和帮助,对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这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以及专业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四位被访者所在的学校都提供了各种专业活动,为教师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提供了一些机会和适当的引导。如L老师,既可以作为一名“参与观察者”进入他人的教学现场,学习、讨论、发表和听取意见、反思、总结,并运用到自身的教育教学现场,如评课观摩活动。也可以作为一名“被观察者”,由“师傅”深入新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现场,在“师傅”提供意见和指导以及反馈的帮助之下,设计、试教、讨论、发表和听取意见、修改重新设计,并再开始试教和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如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这样的活动尤其对实践智慧所需的知识来源的丰富以及行动化的实践智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通过研究得出,非特殊教育专业新教师进入特殊学校任教在人际关系、组织管理适应方面良好。新教师面临的间距有:教学压力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新教师学校适应有较大影响,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对象相对复杂,处理师生关系是新教师必须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周围人对于特殊儿童以及特殊教育的认知不足,对新教师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非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新教师在进入特殊学校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有特殊学校认识不足。

(二)建议。

1.重视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承受着比普通中小学教师更大的压力。为降低特殊教育新教师的职业压力,一方面,需要政府、舆论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要大力倡导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关注,改进和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社会正确认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价值,同时理解特殊教育事业的社会意义,给予特殊教育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新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正确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师职业的要求,积极主动调整自己心理与行为,建立符合自身职业特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当的时候可以寻求心理咨询,通过合适的方式释放压力。

2.落实好特殊教育新教师入职培训。入职培训是一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的和不可或缺阶段。从以往国内外普通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特点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入职培训首要明确特殊教育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目标。其次,以老教师带新教师入职培训模式。同时兼顾新教师的入职评估,使新教师能够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学等,在培训期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3.在免费师范生教育中加入融合教育有关课程。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推行扩大了我国的师资队伍,也为开展融合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为保障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获得适应其发展的教育,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教师职前培养阶段加入特殊教育的相关内容。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提高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质量和促进我国融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让部分院校已意识到对免费师范生进行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但其大多是以开设特殊教育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进行普及性教育,其效果甚微。只有系统地考虑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目标、方式以及课程设置,以融合理念渗透培养目标,整合多专业力量进行多模式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能力。

作者:汪晗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于玉东.河北省特教学校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7):66-69.

[2]冯建新,冯敏.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65-69.

[3]郭平.当代青年的职业适应[J].中国青年研究,2006(7):78-8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联合会.纵横职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

篇(10)

除了教学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外,贵州省县级地区初中美术教师可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种类作为选修课程,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另外,教师还可以把本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加入教学内容,让区域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立美术兴趣小组。主修的课程基本上是教材的内容,选修的课程可以包括手工制作、陶艺、漫画、国画、水彩等艺术种类。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欢乐融洽的气氛中感受美、体验美。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能兼顾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每个地区的不同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可以把贵州省县级地区所特有的素材添加到教材内容中,让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得到传承。如,在贵州省苗族居多的台江县、剑河县等地区,美术教师可以把苗族文化作为素材加入教材,如蜡染、剪纸等。这种带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少数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欣赏其中蕴含的艺术美,让这种独特的艺术特到传承。

第二,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

贵州省县级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针对本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但要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对学生要因人而异、因人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为学生追求自由和自我提供了空间,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审美观念和独有的艺术手法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他们独特的想法,从而走进学生的艺术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艺术中的奥妙,体验美术课程特有的美。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打开美术教材,听自己讲课,而不动脑思考。在涉及美术技法方面的内容时,学生不能只照着教师的范画临摹,而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创作出“另类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区域特色美术教学方案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贵州省县级地区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构建与实施的,主要有主题研究型教学方案、情境设置型教学方案、实践探究型教学方案等。

1.主题研究型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根据当地特有的艺术文化确定一个美术活动课题,让学生展开对这一课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从这种艺术文化的起源、艺术美的表现形式、艺术寓意、如何传承等方面入手,收集资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以剪纸艺术为主题的教学,主要是把民间传统的手工剪纸引入课堂。主题研究型方案实施的适用区域:贵州省有剪纸艺术传统的地方的初中学校,如思南县(土家族剪纸)、台江县(侗族剪纸)、剑河县(苗族剪纸)等。教学方案实施的设计思路:贵州省各个地区几乎都有独具特色的剪纸艺术,如贵州省侗族剪纸、苗族剪纸、土家族剪纸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自己所在地区的剪纸资料和剪纸作品,了解少数民族剪纸的特点。少数民族剪纸具有特有的民族表现形式和特殊寓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分组探索剪纸的简单技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传统剪纸方法中加入新的元素,创作出更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现代剪纸作品,使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2.情境设置型教学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情境设置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进入真实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情境设置的方法主要包括问题引入法、音乐引入法、图片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等。

篇(11)

一、背景

某小学学校规模较大,学生来源基本相同,大多为附近小区的住户的子女。有一名二年级男孩子十分调皮,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老师们对于这个孩子的作业和成绩常常是抱怨有加。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缺少管教,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怎么听爷爷奶奶的话,爷爷奶奶也感到束手无策。该学生的个人卫生也比较差,衣服比较脏乱。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之后,老师对他就一直比较关注,也常常关心他。帮他搞好个人卫生。显然是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现在的这些问题,包括了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都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父亲的疼爱,母亲的关爱,使幼小的心灵在无形中留下了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而同时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也不能细致地照顾到孙子,对于他的个人卫生也没有太大的重视,于是使得他平时在学校里邋里邋遢。

二、解决办法

班主任老师一直在思索要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一种方法是与他交朋友。经常给予他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上积极启发他,帮助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予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缺少课外书也买给他;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他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鼓励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但是这对于老师的时间要求很高,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方法是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这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老师,而这是最困难的。

第三种方法是与他的爷爷奶奶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级比较大,对于这一方面也不是很了解,也很难弄清楚,同时也存在着沟通的问题。

三、启示

班主任老师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了这个学生的问题,并且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本身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忙。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小学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作为小学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老师的努力,他的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老师的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