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护理学与护理专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护理学与护理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影响着学生考试、就业和工作,致使中职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因高校扩招以来,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大多选择高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才会考虑中专。所以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加上护理学基础内容繁杂枯燥,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怎样搞好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的教学。

1 重视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第一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是高等动物,具有主动性,这种能动性能不能发挥出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学习兴趣。①兴趣的培养要在学习之初就应开始进行,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的第一课尤为重要。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礼仪仪态,饱满的情绪,给学生树立一种护士榜样的形象。然后,教师可以放映一些医院护士熟练的操作视频或各种护理技能大赛的获奖视频给同学观看,在同学们投来佩服羡慕的目光时,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学习,他们也能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南丁格尔精神,护理学发展前景等,给学生以良好的心理印象和心理激励,使之对未来的职业充满自信和热爱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最后老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护理学基础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地位,从而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用多种教学法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年龄偏小,一般在15~18岁之间,理解能力较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于知识枯燥、内容多且繁杂的护理学基础来讲,学生容易产生压抑和被动消极的态度。例如:(1)在讲出入院的护理及搬运病人的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法时,学生很难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但如果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话,老师可以先让同学课前自学,然后通过自由分组把教学的内容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并由观看同学提出建议,最后老师做归纳总结,这样的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枯燥知识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在讲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的时候传统的方法讲授后,学生依然很难理解青霉素皮试液配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很多学生无法独自完成青霉素标准皮试液的配制。而教师如果采用演示法在课堂上亲自配制一次青霉素标准皮试液并在药液里做一点特殊处理(加上一些颜色),学生可以很直观地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由深变浅的变化过程,而达到直观地理解青霉素标准皮试液配置的每一个步骤环节及每一次溶液稀释后青霉素在溶液中所含的量。最后老师总结青霉素标准皮试液的配置遵循“一溶三稀释的基本原则”。此种方法既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便于掌握,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记忆。总之,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片欢迎。②在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性使用多媒体,教师是关键。例如:我们在讲排泄护理中灌肠术和男女病人导尿术的时候因涉及患者的隐私部位及感染的预防等,加之内容抽象,中职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于提前在医院录制好的灌肠、导尿视频通过多媒体多方式呈现给学生,便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再如:当我们讲到急救技术(洗胃术、吸痰术)的时候,因这些内容比较枯燥,而且实体操作仿真性差,学生难以学习巩固,我们依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使课堂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③总之,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为学生自学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

4 通过形象的谐音比喻或歌诀、顺口溜来提高教学效果

(1)形象的谐音比喻+联想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同或相近,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我们在讲静脉输液的几个目的时,我们可以巧用谐音“力争补救”对应“利增补纠”,然后展开描述静脉输液的目的是“利尿脱水、增加循环总量、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紊乱”,通过如此形象简短的谐音可将原有识记内容的数量下降四分之一,用较少的识记材料负荷较多的信息量,不仅容易记,还便于回忆。在让同学对这些重点知识能有更深刻认识、牢固的记忆的同时,还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朗朗上口的歌诀或顺口溜会使对难记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如在讲到穿脱隔离衣时,同学们对穿脱隔离衣的步骤顺序会感到十分头疼,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成顺口溜,穿隔离衣为“右提衣领穿左手,再伸右臂齐上抖,系好领口扎袖口,折襟系腰半屈肘”;脱隔离衣为“松开腰带解袖口,套塞双袖消毒手,解开领口退双袖,对肩折领挂衣钩”。再例如测量血压的步骤“用前检查血压计,肘窝上把袖带系;松紧合适容一指,胸件放置要适宜;充气放气须平衡,波动声音仔细听;第一声为收缩压,舒张压是消声音”。④教学的时候通过这些顺口溜在配上挂图,学生记忆难、理解难的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总之,针对现代中职学生的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时帮助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徐占森.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方法应用体会.职业教育研究,2011.8.

篇(2)

1.1对象

我院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三年制高中起点)学生312人,来自于6个不同的自然班级,其中女生307人,男生5人。根据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52人;对照组,160人。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所学课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学生均采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常堂喜主编的《护理管理》作为教材,由同一名任课教师进行授课,授课时间均为28学时。对照组依据《护理管理学》教学大纲,以讲授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在理论课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并对部分应用性最强的管理学知识采用专题式授课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2.1适应高职教学特点,将护理管理学当中应用性最强的内容进行整合,开展专题式授课。高职高专教育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3]。护理管理学在高职高专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是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笔者适应高职教学特点对护理管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出对学生指导意义较大,应用性最强的内容例如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护理人才的识别和选用及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制定学习计划)、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管理、目标管理、5S管理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专题式讲解,而对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的理论,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删减,突出重点,强调实用性。

1.2.2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护理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理论感兴趣是非常困难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与护生的实际情况,在试验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2.2.1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研究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5]。《护理管理学》理论性强,尤其一些管理学原理对于高职护生来说更是不易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在讲透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在讲解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时,分析某科室新来的几名各具特色的年轻护士,小张,性格活泼,能歌善舞,善于与人交际,但做事欠稳重;小李,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但不爱变通;小刘,喜欢书法、绘画,分析作为护士长如何更好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案例分析,既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又能在分析中巩固理论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2.2.2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生动的情景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如在讲“临床护理人员分工与排班”这一节时,应用此方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各自按照所讲授的排班原则进行排班,然后写出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评定。这种既直观又真实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2.2.3组织课堂辩论,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随着科学的发展,管理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方式更加多样化。护理管理也是这样,同样的一个问题,有多种管理方式,只要不违反原则,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都是正确的、可行的。这就决定了《护理管理学》教学的灵活多样性。组织课堂辩论,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理论认知,广泛收集资料,博采众家之言,客观比较分析,形成自我观点;另一方面可以引发深层思考,促使学生在争论中强化思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在交锋中拓宽视野;还可以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完善、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1.2.3有意识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应用

管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应用管理学原理的机会,教师有意识在课堂上及课外指导学生应用管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5S管理法后,带领学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清洁,养成良好整洁的卫生习惯。在讲解ABC时间管理分类法时,带领学生分析自己时间使用情况,制定节约时间的措施。通过管理学原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管理学在实际生活的的应用价值,更加体会到了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1.2.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学习《护理管理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医院,医院的护理管理是怎样的,是学生最感到好奇又想急于了解的问题[1]。笔者有针对性地组织护生到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增大实践课开出率,由2学时增加到8学时。选择具有管理特色的内科、外科、手术室、供应室、急诊科等科室,在护理部的统一安排下,护生由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带教见习。通过医院见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护士长的角色,工作方法,护理人员管理、排班方法,以及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等,使学生对医院的护理管理有了感性认识,既丰富了其护理管理知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1.3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的考核,并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12分,收回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处理

将所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

试验组学生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27.63%;对照组学生合格率为97.50%,优秀率为15.6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学生比较合格率没有显著性差异(χ2=1.68P>0.05),而优秀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66P<0.01)。

2.2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见表2)

在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中,试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14.63P<0.005)。

2.3两组学生教学评价比较(见表3)

3讨论

篇(3)

本校2008级护理大专一年级学生48人,均为女生。

2.方法

2.1教学前准备

根据我国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参考国内外资料编译了适合我校需要的《护理基本技术》的双语版讲义,配合中文教材供学生使用。授课前将自编讲义发放给学生,给出专业词汇,布置预习作业。

2.2教学形式

因学生、师资水平限制,选用保持型[2]教学形式,是指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实际操作中选取无菌技术一章,6课时,理论知识大班讲授,技能操作分小班指导,中英文比例约1∶1,交替进行。

2.3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具示范操作和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程讲述时配合一定的身体语言和实物教具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在技能操作示范时,让学生分批围在操作台周围近距离观看以加强直观印象。

2.4教学反馈

课程结束后下发双语教学反馈问卷调查表,了解护理大专学生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专题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建议等。

3.结果

4.讨论

4.1学生

调查显示,97.9%的学生对《护理基本技术》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感兴趣,95.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83.3%的学生认为有能力接受双语教学,但英语听力、口语基础不好,专业医学、专业英语知识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100.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调查表明,开展双语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学生的英语交流水平,创造一个英语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加强日常英语训练,提高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在护理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学生阅读医学专业外文书刊杂志、查阅外文文献等方式扩充她们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还应以国际护士执业证书、TOEFL、GRE等考试为契机,增强学生自身认识水平,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3]。

4.2教师

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授课总体评价尚可,但部分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欠佳,说明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应加强互动教学。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双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目前双语教师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专业教师的短期英语培训;二是专业教师获得本专业学位后,继续学习英语,使其成为第二专业;三是专业教师在实践中加强在职学习,逐步提高双语教学的能力。学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适当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4],提高教师投身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4.3教材

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合适,但仅有2人在课前能完全理解,经学习后基本能理解。双语教材[5]是双语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目前的英文版或双语版护理教材缺乏,为数不多的引进版英文教材难以适应教学需要,此次编制的讲义尚在试行阶段,从结果来看,在内容和结构的编排上需改进。

4.4教学形式与方法

在授课方式的选择上,多数学生选择中英文比例1∶1的方式,认为需要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学生对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比较认可,双语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外文文献及与患者英语交流的能力,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教学互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艳,蔡端颖.对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278-281.

[2]张静.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48-49.

篇(4)

中图分类号:R 642.0文献标识码:Bお

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在护理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当前护理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笔者就此谈几点意见。

一、重新审视教学理念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怎么搞,培养什么规格的人才,树立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通常都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基本能力,能在护理领域从事预防保健、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里,应该重新审视“高级”这一定位的现实性与科学性。如果说在我国刚开始招护理学本科生时严重缺乏中高级护理人才,高等教育条件和能力十分有限,本科招生规模很小(更不用说研究生教育了)的背景下,把为数不多的本科毕业生认定为高级人才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话,那么在目前我国护理学高等教育大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程度的情况下,仍然把培养本科毕业生定位为培养高级人才就不适当了,既与现实不符,也不符合科学。

ピ诟叩冉逃中,本科生教育只是初级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中级阶段,而博士研究生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级阶段。因此,本科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护理专业一般人才;二是为今后进一步遴选、培养中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本科的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够从事相关护理专业工作的一般人才。并且,护理学又是兼顾文理特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庞大的学科体系和丰富的学科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既讲究严密性,又强调灵活性。因此,仅仅通过本科教学就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级”护理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本科生来说,掌握知识是第一位的。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下,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如下的教学理念:应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从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变,从注意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由注重学科系统性教育向综合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者统一的人才。要求在知识结构上,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精深的护理专业知识;在素质上,应具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能力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组织、管理、自学、解决实际问题、表达、操作、创新等各种能力,追求卓越教育。

二、优化护理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关键,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十几年来,本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适应护理学发展需要和向国际接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同的高校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要想做到全国一个模式,也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性规定统一,那只能束缚护理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只能阻碍各个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专长。但是,一些本质的东西还是应该达成共识。

1.优化课程设置在4年中,护理本科生共学习20多门课,知识结构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和护理专业课程等。经过高中阶段的本科生其自然科学知识比较扎实,对一般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则有“吃不饱”现象,希望接受更多的知识。因此,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发展,今后的本科课程应增设公共关系、医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影像诊断学等医学桥梁课及急救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课。

2.合理安排学时在提倡素质教育、摈弃填鸭式教育的今天,本科课程的总课时或总学分应该加以严格控制,以便让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如果每天还是把课程排得满满的,想把什么课都排上,想让学生在4年里把什么都学会,那只能适得其反,只能束缚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在总课时、总学分有限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在其他课程的课时与学分要求有硬性规定,不能削减的情况下,真正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的总课时和总学分就很有限了。我们应该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有所选择,把真正重要的课程排上,而其他一些次要的或可要可不要的课程只能忍痛割爱,千万不可贪多求全。因此,建议适当减少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课程的学时数,增加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医学基础课及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主要专业课的学时数。

3.调整授课和见习比例本科教学虽然比中专和大专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学得多,但是示教与学习、见习时间偏少,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倘若增加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数,增设动物外科学,在基础护理学学习过程中,除了在示教室操作外,每周应另设一定时间的病区见习,从而增加操作机会,减少学生对操作的生疏感,为以后的实习打下基础。在实习前这段时间,应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见习。

三、深化实践教学方式

护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在教学上,应注重实践环节,注重自学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相信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学校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当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应该有所深化,所采取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创新。根据我们的做法,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课堂体验方式以病案引导讲授,选择临床真实病案,让学生依据护理程序给予分析,制定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案,而后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讲授与总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快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而且,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增强学习效果。

2.模拟实验方式根据制定题目分组进行表演,模拟病人、医生、护士,针对病人现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能运用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要。这实际上是一项综合的训练活动,涉及到对问题背景的判断、护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护理结果的理解与分析等环节,对于学生加快理解护理方法的应用和加快掌握护理技术十分有效。不少护理专业课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3.直接参与方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亲身完成某项工作。例如,在同学们设计好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学校所属的社区内真正进行一次某项病例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病例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有些学生毕业联系工作单位时,把曾经做过的调查报告附在推荐书后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专业教育临床实习目的是: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热爱护理专业,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护士素质,巩固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病区科学管理方法,锻炼组织能力,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1.培养临床工作能力在内外科实习过程中普遍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对所分管的病人实行整体护理,在完成日常护理任务的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素质、家庭社会背景等因素实施卫生宣教,术前指导及家庭随访等,在完成护理治疗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对病人进行劝慰开导,使其情绪稳定而有利于康复。通过整体护理,书写护理病历,使书本上的整体护理概念由抽象化转为形象化。在内科实习的同时还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ICU、心电图室、血透室、急诊室等科室轮转,以达到开阔视野,锻炼提高临床观察、判断、应急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促进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

2.培养教学能力在病区实习过程中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知识每个学生每周讲一、两次课。在备课时要查阅各种资料,力争做到内容新、重点突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小讲课不仅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培养,还使医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得到了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这种形式的活动还可以推广到临床理论课阶段以及基础课后期阶段,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

3.培养管理能力在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分别实习1、2周护士长工作,在实习期间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科学管理的尝试。结束时结合病区实际写一份设想或建议书,在实习过程中,可了解护士长的日常工作程序,组织召开生活会,实习护士进行分科考核等。

4.促进科研思维的学习与应用在实习期间,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和学习,尤其应学习一点医学辩证法基本知识、医学情报学知识、预防保健知识、科研方法等知识,将这些纳入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促使他们逐渐产生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是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42.

篇(5)

摘 要:文章主要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80名学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能力呈现正相关性特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能力;沟通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护理工作呈现出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加等特点,就大部分护士的现有的护理能力而言,还无法适应患者对高层次护理工作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需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而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又需要从护理学生抓起。影响护理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推理能力等智力性因素,而在这些智力影响因素方面众多学者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还处于空白.淮海医药,2001,22(1):2.

篇(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 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 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 护生的压力

2.1  专科护生的压力: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患者及患者家属、实习生之间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  本科护生的压力: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

2.3  实习护生的压力: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患者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 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其他临床教师、患者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 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

4 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篇(7)

专业学位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更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具有从业的基本条件,能够将专业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顺利解决专业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可以看出来,实践与应用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护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除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更应具备相应的临床实践能力。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是顺应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培养更适合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

2我国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情况2.1人学考试护理研究生招生参加全国硕士统一考试,考察3门课程:英语、政治、护理综合。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人学考试由西医综合改为护理综合,则更为贴近护理专业本身,将本科所学的护理知识更为统一的呈现在一张试卷上,可体现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录取原则是在国家统一医学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招生计划来制定分数线,通过复试,则可正式进人学校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

2.2招生对象高等医学院校数是将护理学连同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统一的招生简章,对报考者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强调的是培养护理实践能力,因此也有大学在招生目录备注里添加了相应的考核方式,例如苏州大学要求考生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在复试中增加健康评估考试,以考査学生所具备的实践_力水平北京协和医学部要求报考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者,应届本科毕业生须在入学前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往届本科毕业生要求获得护士执业证书。

2.3培养目标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和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要求坚实的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能够承担专业技术的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2.4课程设置因我国护理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于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划分。我国国务院委员会建议试行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语等;专业基础课:高级健康评估,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循证护理、医学统计学或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活动:参加学校和医院学术讲座,国家继续教育学习、会议交流等。大多数医学院校则是根据试行方案和学校本身的培养方案来制定课程,无法体现出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特点。

2.5相关能力培养我国对专业学位的护理硕士相关核心能力要求没有明确规定,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护理硕士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临床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由此也可看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相比科学学位,更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因此对其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要与相关专业相吻合。

3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存在问题

3.1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方向发展,是为了培养出能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护理学因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得我国在培养高级护理人员时,更注重培养一些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护理研究生教育专业方向设置上应与社会接轨,其目的是培养更多专业化的人才。我国是2011年将护理学升为一级学科,但目前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尚未明确。高校在招生时,按照原有的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等方向,再次细化,可分为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危重症护理、神经科护理等。这些细化后的学科方向,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所需人才、学科发展方向和报考者的意向,具体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尚需国家进一步的规范和确定。

3.2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理论课程方面: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对于不同方向的护理学硕士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侧重点,多数院校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学期进行理论授课,内容与国家规定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大致相同,对于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来说,授课内容基本一致,不能按照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科目,并进行单独授课。实践课程方面: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因其实践性,决定了在授课时要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的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相关文件中,也明确规定,对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其护理实践能力为重心,同时注重学生的科研和教学能力W。

3.3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源于研究生教育大规模发展而引发的质量保障需要[9]。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着既定目标,对被评价对象的属性进行分解、并按重要性确定权重所获得的指标群体,其主体框架是评价指标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相比较美国、法国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同时,我国对于护理研究生的评价指标的制定,也尚处在探索之中,包括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等。

3.4实践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有待规范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学生从进人临床科室,就看作考核的开始,并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各科轮转,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在出科之前对其进行病例书写,手术能力,临床操作等的考核[11]。但是,对于护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实践能力的考核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以病历书写,轮转记录检查,操作技术,护理查房等方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能力。如何考核、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及考核的指标如何定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策

4.1依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划分更加精细,对所对护理人员的培养方向也更加明确。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髙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我们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大目标,确定适合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小目标。

4.2护理实践与课程教学相结合课程设置是体现培养目?^和落实教育原则的实体,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教育成果,全日制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突出“理论+实践”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美国理学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设计使用的是“科学-附加”教学模式,整个课程体系是由不同学科和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构成,“附加”教学模块是由与用人单位磋商后一致认可的相关课程和活动组成科学”模块与“附加”模块两者相互补充,所占比重基本平衡,但“附加”模块是课程体系的重点。

4.3开展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为主,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例如小组讨论、PBL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也可利用网络,增加院校和校际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上相互知道,相互学习。李梦诗等认为在教学实践指导形式上,采用校内教师与校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则更多地参与到实践过程、行动研究、论文指导等相关工作,实现了高校学术型教师与实践基地优秀教师的共同参与,构建实践基地学校实习与实验研究模拟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模式。

4.4建立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通过政府,社会和自我评价,其中社会评价是主体,政府评价是支持和保障,自我评价是基础,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互相制约,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动态的评价体系,同样,在英国,是以政府和高校双重评价为主,社会评价积极参与方式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这位我国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W。我国应在政府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努力实现三种评价体系的平衡发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因其实践性的特点,更多的时间是在临床一线工作,采用用人单位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是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5完善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方案国外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实习研讨会、课程讨论会以及临床实习报告;国内一些院校对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考核,主要是通过学生在轮转科室的出科考试成绩、出科小结、平时表现及相关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另外实习中期的阶段考核,由导师组及研究生处统一组织,包括笔试和临床技能,但这些具体的考核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复旦大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考核,是从学生的职业道德、轮转计划完成情况、病例书写、护理查房等方面进行,并且认为从教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及相关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4.6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成为现如今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虽然强调动手能力,但是通过高等院校互聘教师,交换学生、学术交流、开展特色的专题报告等形式,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管理模式⑴。通过这些国际交流和学习,这对我国建立属于自己特色、又符合国际发展的教育制度、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小结

篇(8)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39-02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入WTO和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涉外交际活动越来越频繁,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交流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学校提升层次和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一直受到各类高职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也一直是各类高职学院各专业的必修课。《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高职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立足行业,培养学生满足一般涉外活动和涉外业务的能力。但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还不高,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相差甚远,没有针对性,缺乏实用性,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没有根据高职学生英语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单一,重阅读轻听说,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要求;一些高职护理院校在专门用途英语素质培养阶段放松了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在理解遵从医嘱及护理计划、读懂英文病例和药品说明、阅读医学英语文献等方面遭遇英语瓶颈,学生在毕业时综合应用能力还有所欠缺。目前,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提高高职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但对于如何开发高职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专项研究还比较匮乏。

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本课题以黑龙江省高职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探讨提高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策略,可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对英语应用能力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理念;

(2)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教学策略;

(3)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

(4)提高教师在课改形势下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5)提高学校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调研的基本情况

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课题组成员对近年PRETCO试题及本校护理专业学生成绩等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对护理专业10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有63%的学生认为考试并不难,37%的学生认为考试很难或较难。对于日常教学是否会涉及考试内容,有65%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进行考前辅导。对于该考试,62%的学生认为对自身和将来就业有用,有91%的学生回答考试成绩会和毕业证挂钩。在所有试题中,66%的学生认为最难的部分是词汇及语法结构,其次是阅读和写作,听力则被认为是最简单的题型。从调查情况看,虽然考试难度不大,但由于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以及自身英语水平所限,导致通过率并不高。PRETCO等级考试我校的年均通过率为30%,其中写作和阅读失分较多。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对A、B级考试的反馈及调查的数据分析,课题组认为目前英语教学法要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能力。

课题组于2011年10月设计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1”,在涉外护理专业和普通护理专业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8份。分析表明,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目的不强,学习兴趣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目的较强,学习兴趣相对浓厚,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所欠缺,实际应用能力偏弱。

课题组于2012年4月设计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调查问卷2”。在涉外护理专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及普通护理专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6份。分析表明,非实验班的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相对薄弱,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明显的提高;而实验班的普通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很多学生已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非实验班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一直保持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也比较积极,但在学习方法上仍有所欠缺,实际应用能力偏弱;相比之下实验班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之有道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自主性很强,自学能力提高很快,实际的应用能力也有所增强。

4 研究对策与建议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关键是要探索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教学策略,在教学中逐步建立符合学生未来护理岗位需求的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打好基础。

(1)以能力为导向,实施项目化教学。高职教育课程的重点不是力求把知识讲得详尽,而是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将知识点融人能力训练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先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的项目、任务等具体内容,将知识点的学习体现在训练项目中,边做边学,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以专业为导向,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安排不同的实例和训练内容;注重知识一体化,实践、知识和训练有机结合。教学设计围绕能力目标展开,每一次课都有其具体的能力目标,而每一个具体的能力目标结合起来,就是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因此,我们也可以为整个课程设计一条主线,每一个单元就是一项的具体工作活动,以此来实现大的能力目标项目。同时,解决交际时涉及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如:掌握相关词汇、句型、语法,了解相关文化习俗等,即完成课程的知识目标。

(2)根据岗位目标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严格遵循“理论够用、技能为重”的原则,注重从实践教学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具备职业能力。基础理论教学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专业教学体现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现以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为目的。同时,任课教师今后要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引进外教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篇(9)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类型

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与外语“亲密接触”的环境。美国教育理论家鲍斯顿认为:双语教学是对同一学生群体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一个完美的双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两种文化的自豪感。(1)浸入型双语教学:学校使用全英英语教学。(2)保持型双语教学:学校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3)过渡型双语教学:学校刚开始使用母语教学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二、本科生双语教学现状

本科护理学生是近几年国家护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向。已从原来的卫校、护专、大专,到如今的本科、硕士、博士,可看出国家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国际护士的短缺,涉外医院的增多,已要求我国的护理人才,尤其是以本科生为主的专业护理人才外语水平的提高。本科生在学校学的都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且他们的英语水平都只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上,应用能力较低。她们往往要参加国际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和雅思托福培训班才能获得出国的通行证或到涉外医院工作,这难以达到毕业即就业的要求,由此延误就业时间甚至丧失该次就业机会。

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使用教材缺乏:我校现在使用的双语教学书是我校自己编写的。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的双语教材。

2.双语教学师资薄弱: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双语教学要求老师能流利的用英语进行日常口语表达和专业英语表达,能熟练的用英语传授知识,甚至用英语思维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进行讲解和解答。现在护理学双语教学老师基本都是护理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的老师。他们都是英语过六级的教师骨干。但由于我国护理专业教师主修的都是护理专业,英语水平也很有限,达不到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水平,口语水平更是无法相比,还缺少双语教学的经验。

3.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专业词汇和知识背景缺乏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最大“瓶颈”。本科上大部分英语水平四级左右,参差不齐。听力和口语更是其薄弱项。学校教学以公共外语为主,专业词汇知之甚少,以至于双语教学课堂上听不懂,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因而降低双语教学质量。

4.双语教学方式有待改进:现大部分本科院校都开设双语教学,以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为主。但上课方式还是以母语为主,只是PPT上打上英文,这对学生专业英语的提高不大。

5.双语教学力度不大:对于学生没有考试就没有动力,教师只是课堂上用英语教授一些护理专业知识,但是课下或者考试中专业英语很少涉及,甚至涉及不到,学生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

四、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1.规范双语教材用书:教育部应选择的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组织专家编写高水平的适合本国的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用书。国家有统一的护理专业双语教材用书,这样各个学校才能学内容,各个兄弟院校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2.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授课质量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我们的老师专业水平都过关,可是外语水平还有待商榷。因此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聘用外国护理专业教师和国内护理专业教师共同给本科学生上双语课。还应让教师进行脱产强化外语培训和出国研修学习等途径。还应定期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集体协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终共同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3.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因给护理专业本科生开设专业英语课,增加专业英语词汇量,鼓励学生去英语角。老师也应勤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语广播,开展课外英语兴趣活动,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医护英语水平考试和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4.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使所有学生都听得懂,不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老师应合理安排课程中英语教学的百分比,争取让学生都能听懂,并使学生产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情趣。可采用多媒体教案,制作英文课件,积极探索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力扶持教学手段的改革,创建校园英语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课堂上应增加互动性,给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机会。目前学生普遍认为最理想的双语教学是老师用英文讲一段内容后再用中文讲一遍,但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但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在现有条件下勇于尝试,摸索出新的的双语教学新模式。

5.加强双语教学力度:应在课后作业和考试中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熟能生巧、多写、多练、多听才能增加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肖坚,张红菱.护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3):377.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56

The Dilemma and Thought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 Nursing Specialty

――The Example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SONG Yinhong, HAN Li, WANG Lei, WU Hongyan

(Medical Colleg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In the nursing specialty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s carried out,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students' medical professional English level as well a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and also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grasp medical immunology knowledge.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during carrying out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 nursing students of our university. Only when we fi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nd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can we achieve the goal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of carrying out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medical immunology in the nursing specialty for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ty; Medical immunology; Bilingual teaching

0 引言

护理专业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在国际间交流日益增多,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对护士英语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双语教学越来越在护理专业的教育中受到重视。我国护理专业学习中的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语言,目的是帮助学生运用两种语言思维,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交流对象进行自由切换。①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桥梁课,开展免疫学双语教学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基础医学英语水平,对于学生在后续课程中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和文献并提高英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现就我校护理学专业开展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困境及相关思考作以下探讨。

1 护理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困境

1.1 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热情需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认同性较好,这与现阶段医疗环境对护理学专业国际化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有关。②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大一下学期时即开设了医学免疫学课程,此时多数学生未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而免疫学课的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听懂英语并理解专业知识,这无疑对英语水平稍差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他院校在开展免疫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遇到学生直呼听不懂的情况。③众所周知,我国英语教学模式缺乏英语语境,多数学生听说能力差,加上缺乏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导致了课堂上学生要重新学习专业词汇,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热情。

1.2 缺少合适的医学免疫学双语教材

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目前国内虽然有少数几家出版社出版过医学免疫学的双语教材,但一般是国外原版教材的缩写版或者是中文教材里多加一些英语专业词汇,并且版本较为陈旧,迄今还没有一种较为权威且认可度高的双语教材。外文原版教材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且紧跟免疫学科发展的步伐,但价格昂贵,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不能够直接作为学习主要使用教材,只可作为双语教学的参考书。

1.3 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开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任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能熟练地将英语运用在医学免疫学知识的教学中。目前,从我校免疫学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大多数专业教师的英语读写能力较高,但听说能力还有待提高,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能力的教师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在护理专业中的开展。

1.4 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相互冲突

我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医学免疫学课程学时数较临床医学专业学时数少,按教学计划具体授课内容包括免疫学概论、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超敏反应。而实行免疫学的双语教学后,由于授课语言的改变及学生理解和接收程度的不一,教学进程会明显放慢,因此在规定的学时数内要完成以上所有免疫学的内容就显得较为仓促,这势必将削弱双语教学的授课质量及授课效果。

2 护理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免疫学双语教学无疑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扩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国际化护理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针对我校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以下思考:

2.1大力提高学生参与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热情不足,这提示我们在开展双语教学前一定要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及时对双语课程授课形式和双语授课在整个讲授过程中所占比例进行调整。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双语教学均为过渡型双语教学,即英汉两种语言同时授课,又称混合型双语教学。④但从教学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反映不能很好地完成两种语言的切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既要讲解专业知识,又要考虑到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不熟所致的理解困难。若教学进度慢,英语好的学生会觉得浪费时间,反之,英语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则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应在入学之初就强调必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扩大学生医学英语词汇量积累,只有学生对英语掌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面,并提高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对于免疫学的双语教学,则在第一次课上就要强调免疫学专业特殊性,通过介绍免疫学历史、免疫学家的贡献及免疫与社会等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免疫学的兴趣,让其懂得通过双语教学能更深刻更充分地学好免疫学的专业知识。在后续教学中,要采取互动、课堂小测试及课后答疑等多种方法调动其积极性。

2.2积极组织合适的医学免疫学双语教材

目前,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医学免疫学(双语版)》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医学免疫学・供双语教学用书》已投入使用。这些教材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目前双语教材的缺乏,但并没有广泛使用,并且无后续的更新版本,远不能满足全国范围内双语教材的需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对象,以上述两本双语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结合外文原版教材Abul K. Abbas,Andrew H. Lichtman编著的《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第五版),及P.J. Delves, S.J.Martin, D.R.Burton, I.M. Roitt编著的《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第十二版),更新一些概念,或加入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精心编写教案,制作教学课件,有针对性将动画及视频引入课堂,对一些抽象难懂的免疫学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文字描述的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另外,按照双语教学的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在教育部或卫生部领导下,组织实力较强的院校编写针对性强的双语教材迫在眉睫。

2.3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 = (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捉淌Γ纱丝芍淌Χ越萄е柿科鹁龆ㄐ宰饔谩N倚C庖哐Ю鲜哂性档淖ㄒ抵都敖虾玫闹形慕萄Х椒ǎ嗍鲜谟锷韵郧啡薄N岣咚锝淌Φ挠⒂锟谟锼郊敖萄剑颐遣扇×艘韵路椒ǎ阂皇侵苯友∷徒淌χ凉庖恍笱Ы扪埃奔湟荒曛亮侥瓴坏龋欢遣渭友M骋蛔橹墓歉山淌τ⒂锱嘌担蝗遣欢ㄆ诘狡渌庖哐锝萄Щ蛘呷⑽慕萄Э菇虾玫脑盒Hパ叭【凰氖峭兄涠嗵危八锝萄Ч玫淖噬罾辖淌Φ慕萄Х椒ǎ晃迨嵌ㄆ谧橹笱馄澜淌Χ郧嗄杲淌Φ慕萄Ы信嘌担淮送庋;拱才沤萄Ф降荚本L危笆敝赋鼋萄е械奈侍猓⑻岢鲇行д囊饧

2.4内部挖潜解决学时不足问题

学时不足就意味着一些问题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开,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消化课堂内容。对于学生在双语课堂上还未完全掌握的教学内容,解决方法如下:一是提供办公地址、邮箱、电话号码及QQ号给学生,只要他们提出问题老师会于24小时内给予答复;每次课都进行课堂小结,并给出复习思考题,要求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课后做好充分复习及下次课预习,下次课开始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将回答问题情况记为平时成绩;另外,在期中及期末时,专门组织辅导课,然而并不占用学生计划内学时。当然,如果能适当增加医学免疫学课程学时,对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将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

3 结语

护理学专业已逐渐走向国际化,而免疫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其听说能力,也能更进一步促进其对免疫学知识的掌握。清醒认识到当前护理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中的困境,并针对性进行解决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才能真正达到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注释

① 郭伟,隋丽荣.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53-255.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082-02

一、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对护理专业此类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专业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护理教育改革开放进程,促进国际型创新护理人才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应用国际联合办学模式,切实提高护理人才培养,为学生拓展海外就业渠道,提升护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发展能力,本文总结了全国护理中外联合办学的现状,选取并分析了6所院校的联合办学实证案例,尝试回答国际联合办学在护理专业中“怎么做”的问题。

二、现状统计分析

(一) 合作办学项目

1.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的护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有22个(截至2016年3月9日)。其中硕士项目1个:天津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其余21个均为本科或学士学位项目。21个项目中大部分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只有两个项目采取自主招生,招生人数共120人,即天津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浙江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护理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项目。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可以报读的只有第一个项目,具体要求为已经取得护理专业大专学历且具有两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同时外语雅思达到6分。

2.获政府审批的护理合作办学项目共10个(截至2016年3月9日),全部纳入国家普特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毕业后大部分仅取得国内院校的高等专科毕业文凭,只有长江大学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的项目毕业后可以同时取得国内和国外的护理高等专科文凭;还有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澳大利亚启思蒙职业技术TAFE学院的项目除了国内的高等专科文凭,还有Certificate III in health Services Assistance (健康服务助理三级证书)。

(二)合作的国家和地区

我国护理专业国际联合办学外放合作院校所包括的国家及地区有:美国(13)、英国(11)、澳大利亚(5)、香港(1)、台湾(1)、瑞典(1),共计32个;办学项目有湖北6个,浙江5个,上海4个,黑龙江各3个,广西、河南、吉林分别有2个,北京、河北、湖南、江西、辽宁、内蒙古、山东和天津各一个,共计15个省和直辖市。

(三)学生数量

项目中招生人数最多的是150人/年,最少的是30人/年,大部分项目的年招生人数是40~60人。对比全国1150个非护理专业的项目数、40万余人的就读人数,护理专业的国际联合办学项目仅占全国国际合作项目的2.7%,数量较少。

(四)办学模式

现有护理专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均以高校与高校间的合作为主要形式,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模式。单校园即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全部学业,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举办护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其中中方课程由中方学校教师承担,英方课程由英方依据双方合作的协议,派遣具有一定资质的外籍教师承担,同时英方对中方教师提供培训支持,至今已有12名中方教师到英国完成了进修返国。双校园模式则指学生的学业分为中国境内学习和国外学习两部分,通常有“2+2”、“3+1”、“2+3”等模式,如济宁医学院与美国孟菲斯大学的合作项目。在护理专业中,虽然双校园模式能体验异国生活,但由于经费较高,因此单校园模式为当前的主流模式。

三、护理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程设置:理论、语言学习和实践的平衡

职业教育应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的。然而由于国际合作办学一般采用双语教学,甚至全英教学,而且进入境外学校学习对雅思等英语考试成绩也有所要求,但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有限的学时总数内不得不提高语言学习课程的比重,导致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课时紧张,学生也在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中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比如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的健康照护专业,与护理学院的护理专业的合作项目中,三届的学生中大部分都因为课程设置的负荷和英语底子薄弱而放弃了学习,最终没能达到合作的预期效果。

(二)西方教学方法和中国传统教学方法的平衡

通^对比发现,外方教师的教学中多采用PBL ( Problem?鄄Based Learning ) 、EBL( Enquiry?鄄Based Learn?鄄ing ) 、TBL ( Team?鄄BasedLearning) 、CBL( Case?鄄Based Learning) 等教学形式,多采取生命周期模式,着重于卫生保健行业的重点与护理实践变化,体现教育的前瞻性和社会责任。而我国护理课程体系主要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强调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基础医学与护理专业课程占主导地位,人文课程偏少,且中方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学法差别较大,如武汉科技大学和美国华盛本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和美国托马斯大学以及浙江大学中关远程护理教育项目的合作过程中,都出现了学生对外方教师的新型教学法反应较差,课堂气氛难调动,课堂效果打折扣的情况。

(三)中方师资语言能力较薄弱,外方师资引进、管理缺乏制度

当前中方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外语水平基础较差,无法用外语展开专业课教学,甚至部分教师教授国外合作院校的原版教材也有困难;而外方师资的引进和管理制度缺乏,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强。这个问题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和美国托马斯大学合作项目、武汉科技大学与美国华盛本大学护理学院的合作中都有所体现。

四、思考与解决方向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可采用以下解决方式:

(一)借力网络学习平台、英语夏令营、雅思专业培训机构等,构建英语学习氛围

护理专业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薄弱,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加上专业课课程压力大,导致学生既没有学习英语的信心,也缺乏学习英语的策略。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内涌现了各种英语学习网络APP,其中不乏针对雅思等出国需求的课程和APP,如新东方的酷学网等,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碎片化学习。而优质生的国际夏令营、引进雅思专业培训机构等措施,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澳护理合作办学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采用脱敏疗法,在开始的中方教师课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入外方的教学方法,教师多运用问题型、研究式和讨论型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比如在武汉科技大学和美国华盛本大学护理学院的合作中,尝试每年开设10 个学时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三)选聘优质国际化人才,加强师资管理

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聘请优质外方教师。同时,中方教师的聘请可倾向于有留学、国外工作经验或者具有涉外护理专业学习背景,且教学能力较强,能熟练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骨干教师。针对国际合作班与普通护理班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针对中外教师选聘、奖罚、职业生涯发展和教学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保证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这在江西中医药大学中美合作护理办学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尽管在国际联合办学的实际操作中有不少的困难,但是护理专业的国际联合办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其不仅适应国内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也为学生走向国际、提升自我提供了平台,为国际护理工作岗位输送了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勋,张翠娣,应丽君,等.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回顾与展望[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100-102.

[2] 徐红莉.关于高职层次护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理性思考――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合作办学为例[J].职业技术,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