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课堂教学的方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2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课堂教学的方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课堂教学的方式

篇(1)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那么,针对数学学科,数学课堂,应该怎样去艺术的提问呢?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与同仁交流。

一、直入式提问

直入式提问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进行提问。这样做,节约时间,教师不需要做大量准备,可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最本质的内容上来。

二、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是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渐进式提问就是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继续和深入。这种提问方式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性,又符合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性。它多用于具有一定教学深度或难度的知识点的教学,或是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教学。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片段

问题1:分别求出方程x2-5x-6=0,x2+6x-7=0的两根之和、两根之积;进一步思考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这个关系是否还适用?

问题2:分别求出方程2x2-5x+3=0,3x2+20x-7=0的两个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并进一步思考:上述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何关系?

问题3:方程ax2+bx+c=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多少?

问题4:这个规律对于任意一元二次方程都成立吗?如方程x2+x+1=0,它的根也符合这个规律吗?

问题5:请你用数学语言表达上述规律。

这样通过低起点、多台阶的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层层深入,有效地分散了难点,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逐渐学会转化为会学。

三、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暂不提问,而是先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重视,然后看准时机,再托出要提出的问题。这样可起到奇峰突现、豁然开朗的作用。

【案例2】“同类项”的教学片段

教师先提出:小昆、小强买气球准备参加游戏活动,每个气球x元,小昆买了4个,小强买了3个,两人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一共有两种不同结果:(4x+3x)元和7x元。对7x这一结果教师进一步追问:7x是怎样得到的?有的是先算出两人一共买了(4+3)个;有的是用线段图表示;有的是用乘法分配律得出的。接着教师又提出: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各项中,哪些项可以合并为一项?为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解惑、启发,观察各项所含的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有何关系?之后教师才提出本课学习的问题——同类项。

这样,教师在教学开头并不直接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问题,而是先提出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后,教师才点明主题——同类项。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能激发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

四、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是运用比较的方式来进行的提问。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加深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

【案例3】“二次函数图像的复习”的教学片段

问题1:抛物线顶点在原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2:抛物线顶点在X轴上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3:抛物线顶点在Y轴上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4:抛物线图象经过原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5:抛物线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问题6: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

这些问题看似孤立、互不相干,实则云断山连,密切相关。通过6次比较式提问,原题的答案便云开日现了。

五、分割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是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进行的提问。如果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范围太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完整,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分割式提问,把一个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案例4】“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片段

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李森和爸爸妈妈一起随旅行团去某地游玩,团体票的票价显示:成人80元/位,儿童60元/位。已知这个旅行团买门票共用了1600元,你知道这个旅行团里有成人和儿童各多少人吗?如果你解决上面的问题有困难,不妨先独立思考下面的问题:

问题1:上面的问题中涉及了哪些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问题2:这些量之间有何关系?能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吗?

问题3:怎样求这个数学问题的解?这个数学问题有几个解?哪些解是符合实际意义的?

这样,把问题化整为零,把3个小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六、扩展式提问

扩展式提问是把现在所学的内容同与此相关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提问的方法。这种提问能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2)

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是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语言教学的英语教学,呈现尤显重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呈现新的语言材料,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感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有效的课堂呈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其它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新语言材料所包含的意念和功能出发,营造一个与之一致的语言环境,恰到好处地进行呈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呈现这一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直观呈现

利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手势等生动、直观地呈现新语言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和准确、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有价值的图片和文献资料,以备呈现新语言项目时使用。常用的直观呈现方法有:

1 运用实物或图片来呈现新单词。

图片包括挂图、课文插图、照片、课文前面的彩页、简笔画等。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在形象与词义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如在学习表示家庭成员的名词时,教师借助一张全家福来呈现新单词:Look!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photo of my family,Look!I am here,My father and mother sit on the sofa,The man On my left is my husband,Thelittle boy is my son,Who are the twoyoung men?They are my brothers,Andthis iS my uncle,my father's brother,This LS my aunt,my uncle's wife,这样就呈现出father,mother,husband,brother,uncle,aunt,wife等新单词。

2 运用实物或图片来呈现句型、语法知识。

运用实物、图片等来呈现语法知识,对学生快速、充分理解语法概念大有帮助。在讲解语法中名词的单复数时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来呈现。如a book,two books,three books…随后还可以用pens,desks,apples,oranges等实物和课文插图继续介绍和呈现英语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3 运用动作,表情、手势来呈现新单词。

在教动词、形容词时,借助动作,表情、手势等形体手段来呈现,既便捷,效果又好。如在教学单词smile,cry,happy,angry,sad时,教师只须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就能把这些单词表现出来。在教学jump,run,sleep,walk,put on,take off等动词和动词词组时,教师边做动作边念英语,学生边模仿老师边念单词,很快就能学会。

二、交际呈现

交际呈现即采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等形式,通过与学生真实的交流来呈现新的语言材料。这种方式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其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时,要涉及使用“for+a period of time”和“since+an exact time”来表示时间。笔者结合学生和老师的实际,通过交际和问答来呈现有关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T:What grade are you in,Sl?

Sl:I'm in Grade Three.

T:Then when did you come to thisschool?

Sl:I came to this school about twoyears ago./I came here in 2006.

T:Right,You have been here forover two years,When did I

come tothis school.do you know?

S2:Sorry,I don’t know.

T:I came t。this school in 1995,Ihave been here since 01995,I have been atthis school for 13 years.在呈现完这几个句子并将它们板书在黑板上。通过谈论师生之间的实际情况呈现出新知识点,这样处理比较自然、合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然后还可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来表示差异:“for”表示一段时间,“since”表示某个时间点,这样,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篇(3)

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适合前后有关联的教学内容。它能很快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进而过渡到新知识。尤其在语法课上,这种呈现方式颇为常见。如在教过去完成时态的时候就可以用复习现在完成时态的方式来导入。

二 图片导入,形象生动

图文并茂的东西总让人耳目一新。生动形象的简笔画,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情况下的学生更愿意表达自己,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中去。在每单元的漫画部分,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些图片,让学生用图片进行现场表演,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加强了语言教学的效果。

三 音乐导入,陶冶情操

试想一下,上课之前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曲子,必能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它能缓解学生的情绪,放松他们的心情,尤其是歌曲中的单词短语还可以帮助训练学生的听力,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音乐所表达的理念也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和社会、环境、人物等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牛津教材8AUnit 4 Wild animals的Integrated skill 部分以及9A Unit 5 Films 的Reading 部分。

四 游戏竞赛导入,培养交际能力

英语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很快地融入到课堂。而竞赛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它能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丰富了他们的语言,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竞争意识。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每一单元的Checkout 部分。

五 设置悬念,发挥想像能力

初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也喜欢根据故事内容推测故事的发展情节。设置悬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应在关键处暂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他们各自的想象力来推测事情发展的可能结局,要鼓励他们各抒己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他们的自我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有故事情节的阅读课文。如9A Unit 6 Detective stories 的 Reading 部分。

篇(4)

设置好这些问题之后,老师还提出一些要求:思考8分钟;与自己的同伴分享6分钟;用不到1分钟的时间将同伴的思考结果介绍给全班同学。这种导入方法的好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听、说、写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这个导入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导入的规则比较简单,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比较低,适用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活动与传统的对话练习(Pattern drills)是有区别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任务不是对某种对话模式进行模仿,更不是将示例对话简单背诵;学生要围绕给定的话题设计语言内容,规划语言表达的方式,以交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2.Find the fib.这是一种很新颖的导入模式。实施步骤: a.教师分发阅读材料,学生阅读;b.小组其中一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写出两个正确叙述、一个错误叙述并读出;c.其他三个伙伴判断哪句是错的;d.猜完后,全班学生说出错误的一项。笔者在马里兰大学接受培训时老师的做法如下:老师在PPT上列出三个描述自己情况的句子,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学生阅读后按照自己的常识来判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描述,大家就像做石头剪刀布游戏一样同时伸出手表示错误陈述的序号。通过这种方式,老师用游戏的方式介绍了她自己,同时也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其中。介绍完自己后,她要求我们也按照这种方式介绍自己。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听力、阅读能力及逻辑判断能力。

3.Icebreakerbingo.这种导入方法叫破冰游戏。icebreaker是避免冷场或者打破尴尬的事情或者人。这种导入方法的目的就是活跃一下气氛,或者让大家感到放松。设置导入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有目的。实施步骤:a.教师提出问题;b.学生带着问题去询问不同的人,找到答案;c.记下姓名;d.当一行或者一列的问题全部找到答案后就说bingo. e.说bingo的人将所有的答案陈述给其他所有同学。笔者在马里兰大学接受培训时,老师设置的内容涉及时态,现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篇(5)

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讲解,更需要提高课堂效率,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质量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通过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才能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相对地减轻学生课后学习的压力,并对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定的运用,总体提高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但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依然存在某些问题,只有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教师在上课前精心备课。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和例题的讲解,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课下必须对这些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选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些都要求教师精心做好备课工作。比如,在上实验探究课“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时,教师要将本次授课的内容进行认真地设计和组织,对于相应的实验都要自己做过一遍,并且在做的时候寻找可能在实验时会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避免在课堂上准备不充足而耽误课程进度。而学生大部分的动手能力不强,对物理知识在理解上有困难,所以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实验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来学习物理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提高课堂效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时,不要单纯地让学生对其进行识记,要尽量地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在进行流体压强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提问,为什么强烈的风能够将地面上或者房顶上的一些物体吹起来;当汽车在身边高速行驶之后,路旁的树叶会向中间飘,而且人也会感觉到一定的风力把自己向马路中间吸。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现象,学生会意识到学习了物理就可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解释,从而发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有更大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克服相应的困难。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在响度与振幅之间关系的讲解上,可以让学生对小鼓进行敲打,通过不同的敲打力度,观察鼓面振动的幅度,会发现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

篇(6)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实施高效美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课程改革之中,小学音乐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改革纲要再次将小学音乐教育定位于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上,将音乐学习的常规纳入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小学阶段正是给学生以基础性的习惯率先在学生的生命质态中树立音乐学习的意识。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强抓常规意识,为保证音乐课堂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利用无限大的空间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致。 

一、率先垂范,常规在言行中呈现 

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自身的习惯、常规意识已经逐步淡化,包括在校的表达有转向家庭的趋势。而且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其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双方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很多时候,学生并非不愿意向善,而是无法向善,他们没有学习的榜样,没有赶超的目标。学生常常误认为自身的实践行为就是标准化的。此时,教师需要运用自身的榜样力量和人格魅力,在音乐展示中为学生树立标尺。笔者在课堂中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克服害羞、胆小的心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出色。用歌声与学生交流,就是我做出的表率之一。教师的率先垂范,不仅是给学生水平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进行的水到渠成的音乐熏陶,更是用自身的言行力量激发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我的一种示范。 

二、关注细节,常规在细微处闪亮 

音乐课堂的养成教育以及常规训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种历经常态的恒久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细节中帮助学生建立常规习惯,在细节中磨合常规执行,在细节中强化常规意识。只有在积少成多的细节中点滴渗透,才能聚沙成塔,逐步养成常规意识。 

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学生学唱歌曲时开始并没有随手打节拍的习惯,在教师三令五申下,学生的这项常规意识也并没有能够养成,这给学生准备掌握歌曲节奏、提升节奏感带来很大的弊端。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抓住细节不断提出要求,并自身作示范,给予学生友情提醒。经过一个多月的细节训练,学生的这项常规已经逐步养成,节奏感也随之提升。 

三、强化聆听,常规在互动中凸显 

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有效聆听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尤其在音乐课堂,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聆听的艺术,只有静心聆听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冲击力,才能在音乐的艺术感染中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精妙,从而提升音乐的综合素养。可以说,有效聆听是音乐课堂的生命。 

为了提升充分展现音乐本身的精彩,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利用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展现名家名作。其无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将直接注入学生的心灵,自我倾听的形成将学生聆听常规落到实处;课堂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练唱,聆听他人也是课堂聆听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聆听他人过程中进行比较,增添艺术敏感度,于微妙中习得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聆听,在聆听自我的声音中,反思得失,从而提升自我,实现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融合。 

四、多方配合,常规在立体中彰显 

音乐常规不仅是音乐课堂的孤立存在,还牵扯到学生生命中方方面面的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强常规引导之外,还应该在与学生经历的各个方面取得有效联系,运用合力,帮助学生共同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常规。 

篇(7)

职高数学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通常面临很多问题:学生的基础薄弱,兴趣不大,理解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改善职高数学的教学困境,一直以来都是任教老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笔者也在不断地探索中,总结了一些心得和经验.

一、弥补学生的薄弱基础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每当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时,往往是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没有学生能够和老师的提问达成互动;而老师则误以为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缺乏兴趣,最终导致课堂气氛冷淡,教学效率低下.

不可否认,大部分职高的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相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要略逊一筹.教师要实事求是,不能一味抬高标准,用普通高中学生的授课难度和速度去为职高学生讲课,更不能因为学生的薄弱基础而减少自身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反应略慢,课堂教学气氛不够活跃时,教师要适当检视自己的例题选择是不是太难,讲解是不是太快,来适应学生的节奏.

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例如:

教师在讲解到函数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简单地概述一下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的知识,相关的表达式、性质、图像等等.每名学生回忆其中一点,其他人纠正和补充.通过回忆和概述,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从而在课堂教学时,用已学知识的补充和提醒,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复杂的小知识点,例如:A∩B={x|x∈A且x∈B},A∪B={x|x∈A或x∈B}做成一些便利贴,贴在自己随时可见的地方,方便自己查阅学习.教师在课堂练习时,也可以在课件上或者黑板上备注需要的公式,既可以防止学生遗忘了公式不会解题,又能够给学生的思路提供一些小提示.

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很多时候,数学学习对抽象思维、演绎推理的要求很高,还涉及频繁的数值计算,因而学生经常觉得数学枯燥难学.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数学学习有难度,知识内容很复杂,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知识时,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路,多从图像入手,利用直线、抛物线、波形图等图像结合函数表达式讲解它们的性质,再慢慢地将图形进行组合、变换,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适应函数的综合应用.

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复杂的立体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把需要用到的立体几何模型用制图软件制作出来,在讲解到相关知识时,调出相关模型,让学生从模拟想象变为直观感受.甚至在讲解到相关习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电脑作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观看电脑验证的过程,从而加深自己的理解,培养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教学的精确性和生动性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数形结合、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教学气氛的课堂设计还有很多,例如分小组讨论、竞答比赛等等.总之,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学设计让数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发现课堂的生动有趣,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获得显著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培养工作而言,职高的教学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职高在高中阶段就进行专业划分,对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这一教学目标对职高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有着方向上的指导作用.

任课老师需要根据职高的培养目标制订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计划,把抽象的知识和具体的社会应用结合起来,多多结合实际案例来编定习题.例如:

在复利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习题为学生介绍储蓄、抵押贷款方面的知识.房贷、车贷等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把它编入例题之中,设定贷款额、月利率、贷款期限,计算普通利息下的每月还款额和复利情况下的还款额,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合适的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把普通储蓄与复利投资相比较等等.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计算机相关知识,教学生如何利用Excel操作复利的计算.让学生在手动进行简单的复利计算后,用计算机进行验证.

一方面,教师利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相关的专业行业知识,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发现自己在应用能力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另一方面,应用类题目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无用的,它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金融、计算机程序等等职业的知识支撑.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会提高课堂学习的专注度和参与度,来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

总的来说,职高数学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数学水平、应用需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一点耐心和辅导,为需要专业拓展的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指导训练,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好数学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8-0017-02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爱动,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富有好奇心;而语文学科涉猎内容广泛,知识、技能种类繁多。学生和学科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样式”,抓住了二者的契合点,就能较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体现在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培养习惯等多方面效果的达成,小学语文课堂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师需精心设计、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式。

一、感想式教学

什么是“感想式”教学?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生亲身感受,多让学生思考,用谈感想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知识传授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感想式”教学,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顺畅通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课,可让学生先谈谈对课题和课文内容的想法,以找到教学的针对性和切入点。在学完一课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谈自己的感想,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拓展,又能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丰富和延伸语文课的内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发表独特见解,甚至提出和老师相左的意见;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复述学过的知识内容。如学习《成全一棵树》,学生谈感想,有的对“母亲”加以分析;有的对“孩子”加以分析,认为孩子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了她自己。通过“感想式”教学,不仅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滋润了学生的心灵。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质疑式教学

质疑式教学是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统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这样的教学,首先不是教师交待课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而是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问题。通过自由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穷人》一课,全班学生积极发表意见,提出了几十个问题,有思想内容方面的,有写作技巧方面的,还有的是细小的字词、标点方面的。学生一旦质疑,就进入了主动求知、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问、分析、讨论、争论、释疑,步步深入,口语训练和阅读教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讨论式教学

用讨论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关键是教师需在讨论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理顺学生思考的路子,把控讨论的重点,防止漫无边际的讨论,也要避免学生不知从何说起,造成冷场。

讨论式教学的有效开展,一般应掌握两类内容:一类是从简单知识介入讨论,打开局面,比如某些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这类知识可以采取学生互问互答形式进行。同时也要注意抓住关键,争取用较短的时间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穷人》这课,有的学生提出了“自作自受”的“作”发什么音?课文中几处省略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另一类是语文课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互相交流,在步步深入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例如,学习《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课,学生提出了“第二段为什么要写坐船的规矩”?为什么要有上下桥的规矩?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上下桥的规矩体现了水乡孩子的独有成长经历,懂得了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规矩。讨论式教学,使思、读、说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式教学

这种教学活动方式一般设计在学习了课文之后,进入深层理解和巩固提高阶段时进行的教学活动。表演式教学是对课文的再创作。其过程是:钻研理解课文――编写课文小话剧――进行表演。

表演式教学由于学生亲身参与性,因而课堂形式更具趣味性,但也有局限性,如只有具备人物、情节且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才适合编制成课本剧来表演。当然,课文内容是自然现象或动植物的也可以采用模拟方式表演。

表演式教学,有的是直接再现课文,例如《将相和》、《七个铜板》;有的是在保持课文中心和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性改编,如《跳水续》,表演不只是让学生演示一下课文内容,对课文阅读理解也有很好的促进。为了很好的改编和表演,学生对把握课本的中心内容,扮演人物、理解台词需进行合理想象、重新构思,对课文再创作都需要认真阅读原文。这种阅读行为,是在表演牵动下自觉主动进行的。所以阅读效果比平时阅读要高出好几倍。表演式教学不仅在教学形式上学生乐于参与,而且在综合性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竞赛式教学

竞赛式语文教学是以认真阅读自学课文为前提,以课堂上抢答问题为主要教学活动,最后由教师点评课文内容和竞赛情况的教学方式。

篇(9)

面对现状,首先作为英语教师得改变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让他们知道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少”,生活在这个“地球村”大家庭的人们需要用“英语”这门共同语言去交流。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英语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十九世纪德国语文学家、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洪堡特说过:“学会一门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中获得一个新的出发点。此外,作为英语老师应明白,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学是关键性的阶段,是以后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基础。英语教学的时间、场所大多集中在课堂上,只有把课堂教学组织好,才能使学生准确、牢固、迅速地掌握和运用英语。因此,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需利用有限的条件,勤动脑、多动手,争取让英语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英语,最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一、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及口语交际能力

“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能力。而学生能熟练运用这种交际工具的前提是:提高口语能力,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所接触的环境、人物距离英语较远。但作为语言,口语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可以采取多种训练方式,如值日报告、演讲、采访活动或讲故事等,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口语训练。我通过几年新教材的教学发现,实施“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师生都获益匪浅,具体的训练方式有:

1、初一年级以值日报告为主。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他们在学习了几个单元的内容后,开口说英语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教师便可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进行值日报告,坚持每天由两人次进行课前口语训练,对此,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会用英语谈自己、谈家庭、谈兄弟姐妹、谈学校等,虽内容简单,但他们的口语能力提高了。

2、初二年级由个人演讲逐渐转入记者采访活动。随着词汇量增加及知识面的扩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训练的难度也要增强,让学生谈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先以演讲方式进行训练,之后让他们进行“答记者问”的采访活动。

3、初三年级可采用自由式,即由学生自由选择训练内容和形式。

到了初三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思维也逐渐成熟,他们了解的世界也丰富多彩了。因此,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尽情展现,或朗读、或表演、或对话,尽其所能。

二、英语母语交替反复使用、循序渐进

农村中学的新生多为毫无英语基础的学生,在一节课内他们既要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又要面对老师大量的英语课堂用语,无疑对他们的英语学习造成巨大的压力。学习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已经使他们羞于张口,再加上教师如“天语”般的讲解、引导和提问,学生何来学习英语的勇气、动力和干劲呢?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放弃英语教学,而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母语交替使用。例如,开始的几节课中教师可反复使用“Read after me.(跟我读)”“Answer my question.(回答我的问题)”“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黑板)”等诸如此类英汉交替的课堂用语。然后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地减少汉语的出现率,由每一次的英汉交替改为隔一次英汉交替,即第一次用“Read after me.(跟我读)”第二次用“Read after me”,第三次再用“Read after me.(跟我读)”,接着改为隔二次英汉交替,隔三次英汉交替。这样当我们不再使用汉语而发出“Read after me.”的指令时,学生已经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个指令,跟着老师朗读。这在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证明,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在短期内理解课堂用语的难度,而且也能帮助教师逐渐增加课堂用语的容量,最终实现农村中学也能用英语教学的目的。 转贴于

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边“玩”边学

无论是农村中学,还是城市中学,初中生都还是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我们片面地夸大了农村孩子英语基础差这个客观现实,而将英语课堂教学错误地实施为“满堂灌”,一个劲地带着学生读、背、写,那么这样一群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能在那“漫长”的四十五分钟内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让自己的兴趣提高,而达到老师事先预想的效果呢?其实,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也使我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玩”,在“玩”的过程中,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在简单而友好的交流中,掌握他们应该掌握的内容。例如:

1、采取游戏方式。如像初中课本的打电话的对话以及老虎与猴子的课文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游戏使学生身临其境,非常有趣,学生们在欢笑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采取比赛方式。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口语基础后,就可以让他们任意组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课文中的对话或小段落。这样的production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再现过程,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并不是在机械地背诵课文,而是说他们想说的话,尤其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不仅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争先欲、表现欲,而且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充实自己的语言材料,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因为孩子的心理是“玩”也要“玩”出水平,“玩”也要“玩”个第一!“玩”与学的本身并不矛盾,只要我们正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不让学生学得无味,也不让学生“玩”得过火,那么,对于英语课堂教学这还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创设情境,重视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交际情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便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以及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无不给教师提供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的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篇(10)

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先设制一个实验情景:在一个玻璃槽中装上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再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叫上几个学生各拿一根钢丝去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是确定的,所以总是刺不中水中的鱼.这时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拿出来,让全班学生看看,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而没有落在鱼的身上.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没有刺中鱼呢?要想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将光学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通过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起来.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活、变美,并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要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考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故事情景、实验情景、漫画情景等,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例如,在教“压强”时,可先用幻灯片播放一幅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幻灯片中的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往下沉,四周无人,情况十分危急.请你为三毛出出主意,通过这幅漫画情景,自然把学生带进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大家都主动替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

篇(11)

一、生成性课堂

生成性课堂是指在课堂中展开学生、教材与教师之间的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动学生可以从中受益颇多,让学生更加容易学到较多的有价值的知识,教学课堂也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成性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生成性课堂上,教师会主动或者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感受以及参与其中获得体验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分享学习的感受以及经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灵上的距离也就无形中拉近了,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方式

1.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在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堂的预设上,主要是指教师对于课堂的相关设计或者是课堂的安排,教师在其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根据本节数学课堂的具体学习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来进行课堂教学预设,这样的预设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效率会提高,数学课堂上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以生成的思考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延展性

数学教师在对课堂进行有关的预设时,需要注意数学课堂预设的思考性,让预设变得更加具有思考性,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变得更加主动,让教师在教学中深化数学知识的讲解,更好地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在预设中需要更加深入思考本节数学教学的目标、方向以及重点学习内容,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知识,对于数学知识进行延展与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思想性.

3.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教案进行教育与教学,而应该结合数学课堂的实际进行教学活动,对于教案进行再创造.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主动听取学生的建议与想法,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有效的互动,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堂节奏以及教学活动.

三、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

在生成性课堂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创造机会或者是课堂情境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会在无形中拉近心灵的距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以及学习上的困惑,这样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进行引导与教学.

2.预设一种较为有弹性的情境,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先进行有关内容的预设,但是要注意在预设中需要注意保持弹性,为教学活动进行提供更大的空间,也预留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学习的时间.在预设中要具体结合本节数学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较为精心的预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巩固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从未知到已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预设的流程在实践教学中灵活变换,这样教学的开展与进行也更加具有弹性,也为学生预设一部分自我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也会变得更加灵活有效.

3.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