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班级教师情况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为更好地推进考试诊断监测工作,学校管理层统一认识,集体研究,2015年成立考试评价项目组。项目组有两大核心工作,一是完成各种考试阅卷工作,具有考务职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考试数据;二是开展各种考试诊断监测工作培训和研究,具有研究和引领职能。通过考试诊断监测研究,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项目组全面负责考试诊断监测系统的阅卷、培训、数据推广应用、经验总结等等一系列工作。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的应用
1.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应用对考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引入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后,各部门考务工作需要做得更精细。学校考试流程如下:①备课组提前一周出试卷。②项目组统一制作答题卡、备课组长核对答题卡、打印室印制答题卡、备课组长做双向细目表。③科学安排考试(周二至周四)。④教师批改试卷、扫描、核对、生成分数、周四晚上出成绩。⑤周五备课组教师进行考试分析、班级试卷讲评。⑥考完试后一周进行年级组考试分析。
经过三年的使用和反复培训,备课组长在自己计算机上就能完成双向细目表中的知识点、能力点、题型的精准录入。考前一周,年级组长把考试时间安排、考场安排发给项目组,项目组负责把考场导入系统,制作考试流程表,详细记录并督促考试进程。考试中,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做试卷,预估学生各小题答题平均分和整卷平均分,对预估分数与实际考试结果比对,强化对学情的分析。考试后,备课组流水有痕阅卷,阅卷后到信息中心扫描、出分。周五教师浏览、下载考试诊断监测数据,完成考试分析,进行试卷讲评,大型考试学校统一组织集中的考试分析。
2. 分用户群有针对性地选取数据,让考试诊断快速准确
很多教师一看到大量的表格就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当学校考试诊断监测工作走完考务阶段后,项目组认为,影响数据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缺乏基于用户群的数据选取。项目组针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用户群划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第二部分是任课教师,第三部分是备课组长,第四部分是班主任,第五部分是年级组长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不同角色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下面就不同群体关注的几张图表做具体分析。
(1)学生3张表诊断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总科目成绩。学生总分及所有学科成绩年级班级排名,学生学科均衡程度从分数和排名两个维度充分体现出来。表2是学业评价报告。系统对学生整体考试进行了诊断,数据由成绩报道、评价分析组成,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本次考试的优势学科、劣势学科,各学科进退步情况。表3是学科诊断报告。以一个学科角度,从学生排名、试题、知识点、能力点、题型五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诊断,学生学科考试情况一目了然。
(2)任课教师4张表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利用考试诊断监测数据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表1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和教师两张表,从表中总体了解所教班级总体考试情况并与其他班级、其他教师对比,找出优势和不足。表2是学生单科小题汇总成绩报表,一个班本学科每个学生得分情况一览无余。表3是客观题选项诊断,表中统计了一个班每一道选择题正确答题人数,各选项答题比例。教师通过分析找出正确答案的干扰选项,推断课堂教学时的教学情况和学生落实情况。表4是试卷讲评,试卷讲评把每一道题学生答题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课堂试卷点评可以轻松地调取。
(3)备课组长3张表了解备课组教师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或教师两张表,班级、教师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各种排名一表解决。表2是小题诊断,任意选择班级进行比较,所有小题的得分情况对比一览无余,深度解析了班级考试差异的成因,微观地解释了差异的具体题目。结合试卷题目很容易反推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表3是试题质量诊断,此表从难度和区分度对学科每一道试题进行了数据和图表的说明。备课组长根据数据很容易了解试题质量,进而指导备课组如何出题。
(4)班主任3张表了解班级本次考试情况
表1是各科汇总,班级所有学科总体考试数据一览无余,包括均分、高分、低分、及格情况、优秀情况、班级贡献率等所有数据。表2是总科目成绩,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每一个学科总分情况、年级班级排名情况。表3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班级学生各学科和总分的年级排名分布,掌握各个名次段班级学生情况。
(5)年级组长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5张表全面了解一次考试。
表1是综合指标年级汇总,年级所有学科整体考试数据一览无余,各学科平均分、难度、优秀人数、及格人数、低分人数等等,一张表全面体现年级考试情况。表2是教师成绩统计,分为按照班级或教师两张表,领导们分班级分教师整体把握一次考试反映出的教师情况。表3是班级学科均衡性,通过班级学科均衡性数据,找出班级优势和劣势学科,进而全面指导班级教育教学工作。表4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各班级学生各学科和总分的年级排名分布,掌握各个名次段班级学生情况,把握班级学生整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班主任工作。表5是试题质量诊断,通过此表,年级组长、教学管理者评价备课组出题情况,指导下一次出题更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不同的用户群体关注考试诊断监测数据的出发点不同,项目组利用简单的几张图表就能快速地提取考试数据。考试后利用数据及时地进行考试诊断,完成考试分析,进行科学有效的试卷讲评,达到了使用考试诊断监测的目的。
3. 考试诊断监测系统应用促进备课组命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41-02
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是课堂行为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师生情感联系的直接诱发因素之一。师生课堂行为互动中,有教育者关注言语行为认为: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其方式及效率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学者观察教师的课堂行走路线,认为是影响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进而指出名师在课堂中的行走路线更深入、对学生的关注更多。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而言,什么样的师生行为互动方式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研究的设置与实施
有效控制多种相关影响因素是教学实验成功的前提,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影响因素,因此节选课堂定部分进行教学实验――影响因素可控、实施过程简明、分析结果可靠。此特定教学片段中可设置:明确且不同的师生互动方式,数量化的学习成果评价。
本研究设置:(1)以初二学生VB学习内容中的当堂操作部分为课堂研究片段;(2)师生行为互动方式对操作成果的影响为研究的内容;(3)自变量:师生行为互动方式;(4)因变量:学生的操作成果。
(一)师生互动方式的选择与预设
行为互动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亦可能在师生的行动互动中得到体现。例如,教师课堂巡视中,师生目光中流露的善意、信任的传递,而这种信任有益于学生提出认知中的疑惑或是新知。
本研究中,设置三种师生行为互动方式:(1)教师坐在讲台旁,通过目光平扫全教室,远程指导举手学生;(2)教师站在讲台边,通过目光平扫全教室,远程指导举手学生;(3)教师在教室中以“U”字路线,巡视指导举手学生。(教师远程指导学生用的软件是极域电子教室3.0版。)
(二)研究的实施
为控制教师教学风格、操作内容、操作时间等因素对学生操作结果的影响,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设定:(1)所有实验班级由同一位任课教师上课;(2)任课教师讲授内容、讲授方式一致;(3)以书面化图形资料形式呈现操作要求、操作指导及操作正确结果;(4)操作时间以学生举手示意完成的70%为界。
(三)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集了参加实验的九个班级的前后测情况,前测、后测采用的是两套VB操作内容,前测总分为12分,后测总分为7分(5基础分+2附加分),前后测时间间隔为2个月。
二、研究数据分析
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情况,用SPSS10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比较、差异性比较、特殊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一)三类师生互动方式下,实验班级前后测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知:前测均分B类最低,A类次之,C类最高,后测均分由A类至C类呈依次上升趋势。
(二)三类师生互动方式下,实验班级前后测的差异分析
表2表明:于学生操作成果而言,B类互动方式显著优于A类。
表3表明:于学生操作成果而言,C类互动方式显著优于B类。
表4表明:于学生操作成果而言,C类互动方式略优于B类。
(三)特殊数据的分析
A类师生互动方式下,编号为3的实验班的前后测与整体A类实验班情况不符:前测均值位于所有实验班的中等位置,后测均分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实验班。因此,将3号分别与其他各班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 3号班级前测较其他所有8个实验班总体略低但不显著,后测均分极其显著高于其他8个实验班总体。
三、研究结论
根据描述性分析的均值和差异性分析,师生互动方式对学生操作成果的影响,可得到如下结论:
(1)整体而言,C类优于B类,B类优于A类;
(2)A类互动模式中,学生操作成果差异性最大,B类次之,C类最小。
四、讨论
本次教学研究表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多的学生在教师近距离的巡视指导下会有更好的操作成果,“近距离巡视指导”是一种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体现,这一点与现有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教师关注学生越多,学生学习效果越好。
研究中的特殊情况:在教师的远距离指导下,3号实验班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经访谈,笔者认为:此种情况的发生与班级管理风格、班级纪律、教师偏爱,以及教师任课中的精神状态等有关。3号班级中学生更多将教师所给的空间视为教师信任的一部分,因此远程情况下具有更多的操作动力与学习动机,在几位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多次提问下,教师无意间对全班讲解了附加题。
课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信号源,至于学生接收之后会如何解释则因班级风格、认知角度的特色而各异。若任课教师可以顺情而做、顺势而行,那么师生行为互动方式定是进退有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1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是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和专业软体设计人员合作,自主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并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利用该软件对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
该软件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帮助教师迅速、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教与学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该软件可实行数据共享,使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进行数据收集,应用于教学情况的全面分析。使用该软件可帮助老师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作业布置、试题设计等方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1 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师生的教与学起着定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的作用,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试卷的讲评课中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试卷的诊断功能。教师在课前应该对上述两方面进行分析统计:
1.1分析试卷
教师除了需要分析试卷的类型、范围、分值,更重要的是分析每道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题型、学业水平要求、认知水平要求、分值等信息。计算机软件可以提供友好界面,便于教师录入试卷的相关信息,对于知识点、题型、学业水平要求、认知水平要求等需要多次录入的信息提供下拉菜单的录入方式。以“2009年上海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卷”为例,录入相关信息后,系统可自动生成“试卷知识结构表”(如图1所示)。
1.2分析班级学生试卷的完成情况教师除了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状况,如: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及格率、优秀率、标准差等数据外,还需分析每道试题学生的完成情况。
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每位考生的考试情况”(如图2所示)和“班级的考试情况”的信息统计(如图3所示),根据打印需求可选择是否以“Excel'’文件类型导出。完成一个班级(40人)的信息录入时间大约为40分钟。
2 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
2.1帮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量与度
根据不同教学班“班级考试情况”的相关信息,可帮助教师确定各教学班的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问题的多少、问题难度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等。
2.2帮助组织与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整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了“班级考试情况”的相关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失分较多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试卷讲评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别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或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来组织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超越最近发展区,则应该通过必要的知识内容复习,搭建学生继续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跳起来”能“摘果子”,或者,通过教师提供的“支架”能摘果子'促进学生的发展。
2.3帮助教师改善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
讲评失分人数较少的试题时,可以以接受学习为主,由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分析。讲评失分人数较多的试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错误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通过学生的参与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3 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根据“班级考试情况”的相关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失分人数较多的试题进行课堂剖析,可由“得分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包括题意理解、原理应用和问题分析,“失分同学”分析自己的失分原因,其他学生也可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教师用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既可使知识结构清晰,也可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梳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失分同学”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只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愚蠢的问题”“做错是正常的,但要努力不让自己在同一问题上一错再错”。
4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渠道,是提高教学有效l生的必要手段,学生通过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能力,教师通过作业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
教师可在计算机软件的“题库”中,以失分较多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学业水平要求、认知水平要求、题型等作为检索信息,选择与试卷题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的题目,系统将所选题目自动生成试卷,作为作业。为保证教师能在“题库”能检索到所需题目,必须保证题库中具有一定数量的题目。
5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性
5.1帮助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有效性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正处于逐步构建的过程中。所以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障碍还不能进行有效分析。在交流中学生经常会用“失误”“粗心”来分析自己的失分原因。
在阶段性测试后生成后的‘知识结构和完成情况表(如图2所示),可帮助学生分析试卷的知识结构和自己知识掌握状况。
计算机辅助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失分原因分析表”(如图3所示),在试题课堂剖析后,让学生填写“失分原因分析表”,形成有效的自我诊断,培养练习后反思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时,体会评价过程与方法,也可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2帮助教师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不同班级试卷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不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共性和个性,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调整教学工作,同时也可帮助老师积累教学经验。
第一,做好这一关系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要多下功夫。
(1)学会正确树立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的形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选择恰当时机赞扬科任教师,树立科任老师的正面形象,通俗一点说就是要给其他老师的形象加分。但是这种赞扬要注意坚持恰当合理原则。即在科任教师特长发挥充分的时候赞扬;赞扬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科任教师的优点,树科任教师的威信;赞扬的方式要合适,可以选择集会活动时集体教育,也可以个别谈心。形式上,可以选择:①班会、集会、集体活动时介绍科任教师特长;②个别教育时;③引用学生赞扬科任教师的话,同科任教师交流,增强科任教师的成就感。
(2)及时鼓励教育学生。通过了解科任教师对班级及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沟通、协调学生和科任教师关系。科任教师在分析学生方面有班主任不及的优势。科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能让班主任全面的了解班级的全体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可以借科任教师之力鼓励学生。首先,听取科任教师对个别学生及班级的评价,并把评价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调整状态;其次,在科任教师和学生有摩擦时,应教育学生主动认错,并传达科任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弱化矛盾;再次,在个别场合,可以引用任课教师的肯定评语,鼓励学生,向他暗示科任教师对她的赞许,增强其信心。
(3)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班级环境因素使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环境会给科任教师带来一种心情上的轻松和愉悦,积极的心态便于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班级环境或形象的独特是相对的。比如纪律严明,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班干部交往能力强,学习气氛浓,这些是无形的;教室清洁,布置雅致,这些是有形的。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班级的成长,也有助于任课教师激情的发挥。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增强其参与意识,不能自己说了算,闭目塞听,否则会影响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和责任心。
(4)巧用节日与活动培养师生情感。一般科任教师与学生交往多限于课堂,孩子跟科任教师间的感情也不是很深厚。班主任应该从培养感情这个角度出发,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两个方面,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来沟通科任老师与学生的之间的感情。比如教师节到了,让学生为科任老师献上节日的贺卡,还可让学生组织联欢,热情地邀请科任老师参加指导六一文艺汇演的节目,并安排适合各教师的节目,让师生一起开展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加深彼此的了解,而且容易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此外,班主任同科任教师也要经常沟通,向科任教师说说自己班的孩子的长处,帮助把师生感情的桥搭好。同时也要把班内一些小团体的情况,特殊脾气的孩子情况定期同科任教师进行交流。
第二,班主任要能够妥善处理科任老师与学生的冲突。
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当问题出现时,班主任要注意妥善处理学生与科任教师的矛盾。既要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也要让学生心服口服,不要产生怨恨与隔膜。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复杂,有时可能完全是学生的错误引起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压制学生,但也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公开批评教师或背后议论科任教师。而是要从多方面了解事实情况,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再开展工作。如上述案例,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却说明了科任老师和学生的矛盾已经变复杂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先不要双方在一起谈,而是分别谈,这样好让双方都能冷静下来。班主任可先代科任教师向学生道歉,说明科任教师说话方式不对,不该说让学生出去那样的气话。这样学生就能心平气和地与班主任交谈,然后再分析科任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科任老师的出发点是为她好的,如果老师不管她,那才是对她的不负责任,只是在那样的氛围中说了不该说的气话。并告诉她科任老师之前对她的肯定和赞美。最后让他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中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也比较易于接受,引导学生主动向科任老师认错。当然要做好科任老师的思想工作,以免矛盾激化。在学生向科任老师认错的过程中,科任老师也会主动的说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不会让科任老师丢面子,还会增进师生的感情,让学生欣赏老师。
第三,班主任应该主动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
有些科任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不很清楚,对学生也了解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班主任要及时、主动地与科任教师交流本班情况,才能使科任教师对学生个体和整个班级的各种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客观,切合实际,使工作更有成效。此外,经常与科任教师交换意见,了解学生上课的表现及学习的动向,认真听取科任教师对学生有关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建议、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听取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因此多跟科任教师交流班级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以上工作与科任教师不断取得联系,增进信任,进而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使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逐步使科任教师感受到和谐集体的工作优势,体会到与班级搞好关系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
雷达图1和表2是某校八年级八班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各项数据,均来源于教研室2013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其中蓝色为区常模(区平均T分),绿色为该校平均T分,紫色为该班的平均T分。
从雷达图1可以看出,该校八年级语文、英语、科学和思品学科平均T分超出区常模,数学平均T分与区常模重合,社会学科平均T分低于区常模;八班语文和科学学科平均T分明显高于区常模,也高于校平均T分;该班的数学平均T分略低于区常模和校平均T分;该班社会学科平均T分最低,思品和英语学科平均T分次之,明显低于该班的综合平均T分,更是低于该校的平均T分。综上所述,该班综合平均T分明显低于该校的综合成绩,虽然语文和科学学科总体相对较好,可其他学科基础较弱,偏科现象严重。
从表2可以看出,该班语文、科学学科不仅平均T分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且优秀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而关注率明显低于其他学科。
从以上两个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该班学生偏科严重,学科教学和管理存在较大的偏差。
二、原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访谈和听课,该班学生出现明显偏科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学科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有关。该班语文老师是班主任,是一位年长的女教师,她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上都非常细腻、耐心,善于从细处着眼,将教学目标细化成教学中可以逐步落实完成的、易操作的小目标,有的放矢,落到实处。科学老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女教师,教学和管理手段多样,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注重学情分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节奏紧凑,注重学生的思维轨迹,深受学生喜爱。而社会、思品学科教师对学生爱有余而严不足,课堂驾驭能力稍显欠缺,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在课堂上比较随意,教学目标落不到实处。英语教师对学情关注不够,与学生关系不够和谐。数学教师不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语言平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三、对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不同视角的思考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全面提高八班的各科成绩,必须根据八班的现状,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深入研究学情,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
1.班主任充分发挥班集体主要管理者和班级教学主要协调者的作用
(1)班主任充分发挥班集体主要管理者的作用
班主任作榘嗉体的主要管理者,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精细化的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和规范,如预习规范、上课规范、作业规范、自习规范、集队和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规范等,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各项规范,选举一支很强执行力的规范执行者(班级领导核心),最基层的可以同桌之间相互监督,有四人小组长对小组成员的监督,班干部和团干部对小组长的监督,还有执委会对班干部和团干部的监督,形成层层监督机制,落实班级规范。另一方面,班级每周开展规范之星评选,当选者给予精神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树立学生榜样,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2)班主任充分发挥班级教学主要协调者的作用
由于各学科教师自身的原因,一个班级各学科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各不相同,各学科成绩会此消彼长,存在差异,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态度也存在差异,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程度也各不相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偏科问题。所以,班主任作为班级教学主要协调者,一方面,班主任在开学初就召开会议,由学生规范管理者和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强化规范意识和管理意识。另一方面,每学期要开展教师授课情况调研和学生座谈,注意听取学生对班级管理、对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及时分析调研情况,并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科教师,以便各学科教师及时纠偏改进;班主任还要帮助学科教师解决好师生之间的矛盾或问题,不断清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科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班主任要运用每一次的质量监控数据,认真分析,撰写好班级教学质量数据诊断分析报告,并召集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科教师教学质量分析会,让各学科教师全面细致了解本班的具体情况,包括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各项指标,了解偏科学生和学困生等具体情况。然后,班主任要让各学科教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如从上面的表2中可以看出,数学、英语和社会的优秀率都为0,这三个学科的教师就要把培优作为重要的任务,而社会、思品的关注率远远超出其他学科关注率,严重拖了班级的后腿,帮扶学困生成了社会和思品教师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协调好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宏观分配管理,课余时间尽量多安排给薄弱学科,给薄弱学科提供时间保障;对一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培优转困),班主任列出名单,学科教师实行包干制。
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要管理者和主要指导者的作用
教研组(或备课组)是推动新课改的重要力量,它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是学校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管理者和主要指导者。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应合理安排,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观察同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教学讨论以及共同评课等多种校本培训方式,创建“学习共同体”,指导学科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1)组长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要管理者的作用
①组长要把好薄弱教师的备课质量关
各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实行集体备课制,定期定时按年级备课集体备课,认真组织课程标准的学习,共同讨论教材重点,攻克难点,精选课堂教学材料,研究教法和学法,做好重点知识重点把握,练习(学案)设计有梯度和针对性。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帮助薄弱教师全力备好实用课。
②组长要组织好备课组试卷分析和学科数据分析
利用阶段性检测,及时做好检测试卷分析和检测数据分析。在备课会上,学科教师针对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问题,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失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畅所欲言,达到方法与方法的互补,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沟通,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组长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要指导者的作用
公开课是教师共同提高的形式之一。组长要定期安排薄弱教师公开课和不定期进行课堂调研,给薄弱教师多开课和学习的机会。对薄弱教师不定期开展课堂调研,通过听课、观察,及时反馈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薄弱教师改进和提高。如八班社会学科平均T分、优秀率明显低于其他学科,而关注率明显偏高,组长安排该班社会教师一学期多次上公开课,并带领备课组教师对该班社会教师随堂听课。通过课堂调研得知,八班社会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都比较好,每次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过低,课堂管理松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目标落不到实处。针对这些问题,备课组利用评课的机会畅所欲言,帮助任课教师认识自己的不足,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3.学科教师要成为学科教学的反思者和班级管理的合作者
(1)学科教师要成为学科教学的反思者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这句话道出了反思的重要性。一个教师要提高课堂实效,必须从反思开始。
①学科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反思者
课堂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既是打好教学准备战的重要环节,又是激活教师头脑的好方式。首先,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在集体备课会上制定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全段学生,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情,做出适当的调整,所以,研究学情是教师教学的前提。其次,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恰当。再次,教师还要在课前反思情境是否适用,等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反思教学是否引l学生学习和思维过程,透视学生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过程中正确和失误的轨迹,机智运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对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踊跃发言,认真落实课堂规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科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和手段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学生认知心理规律;课件、教具的使用是否得当;有哪些学生是没有积极参与课堂,落实课堂规范的;为什么这些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今后上课该采取什么有效手段和方法让他们积极参与,等等。
②学科教师要成为阶段性检测和质量分析的反思者
学科教师应根据班主任提供的班级阶段性教学质量数据诊断分析报告反思:我所任教的学科与本班的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优势?差距在哪里?及时与本班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反思造成差距的原因,寻找突破的策略。
学科教师应根据备课组提供的试卷分析和学科数据分析进行反思:在学科备课组中我的差距在哪里?通过听备课组其他教师的课,观察和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科教师要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
①学科教师要成为班级规范落实的合作者
学科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协助班主任和班级规范的执行者做好班级规范的落实,尤其是预习规范、上课规范、作业规范等,对认真落实课堂规范的学生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树立好榜样;对没有认真执行规范的学生,如上课不积极思考、作业未能按时认真完成的学生及时提醒和帮助,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罚,帮助学生强化规范意识,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发言,认真高效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②学科教师要成为培优转困的合作者
学科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根据班主任和备课组提供的阶段性检测报告和试卷分析,列出本学科培优的学生和学困生名单,与班主任和备课组教师共同“会诊”,及时交流、反馈学生情况和班级管理、教学经验,分工合作,做好培优转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一个班级的教学质量需要班主任、学科教师和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从不同层面齐抓共管,才能有效提高,各科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主编.让教师爱上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一、反思性理论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多数国家的教育界兴起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师培训理论——反思性教学。它强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提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过程、结果以及教学价值系统和背景进行全面的反思,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学组织水平,推动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进而形成时刻反思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够对自己的知识容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模式有个很好的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教学,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反思性理论不仅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反思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波斯纳提出:优秀教师=经验+反思。反思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使其更具合理性。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作为教师本人,要认识到反思既是一种内省,也是一种批判和挑战自我的能力。这是一种较高境界的能力,不仅要有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较高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的著作《动机论》中提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就会有更高级的需要。教师有被认同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故会反思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情况及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促进自身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
二、反思性理论教学策略分析
著名的熊川武教授在《反思性教学》这本著作中,对反思性教学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其书中,熊教授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有这样一种阐述:“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和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对这个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反思性理论进行教学时,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是首要的目标。其次,通过教学实践,使教师无论从教学水平,还是自己的专业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然而,就现阶段而言,反思性理论在我国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也面临着许多具体实施的困境。因此,还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反思性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对症下药,改善目前反思性理论实施的困境,使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
1.反思主体角色定位,进行自我反思
每个教师都需要时刻意识到班级教学和管理是一项大的工程。只有意识到这点,教师才会懂得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才会时刻告诉自身要反思自己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方式和行为。自我反思的价值是相当大的,它不仅有助于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同时这种管理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此外,教师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一个示范作用,也就是增强榜样的作用。作为教师,他们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可以以教师为自己的一个榜样,教师可以为自己本班级的学生们起到一个正面的积极引导的作用,这将有助于将来班级的进一步管理。当教师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时候,这必将有助于教师走上一条专业化的班级教学和管理道路,并且有希望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的班级教学管理人员。
反思可以说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的分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档案,这其中包括对课程设计、教师课堂教学的录像、一些相关的文字记录以及教学笔记等等,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分析。然而,反思活动的发生所维持的时间较短,持续时间有限,往往并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反思有倦怠之势。
2.丰富反思方法
第一,随班观摩。随班观摩就是去观摩其他班级的一些班级教学、管理行为以及管理方法。通过随班观摩这种形式,能够从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以及分析别人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来反思自身的一些教学和管理行为,特别是班级教学和管理方法,这对于以后的班级教学和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意义。通常的观摩案例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方面,对于一些不好的班级教学和管理行为,教师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此来避免今后会犯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好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模式,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班级与其他班级进行分析,比较并辨别,将其他班级好的一面应用到自己班级教学和管理中。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有助于教师管理反思思维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对于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是相当有帮助的。
第二,写反思日记。目前,很多教师都能够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加以记录,教师可以很直接并且很简单地实现自我监控并且自我分析。更加具体地说,反思日记就是把自己头脑中思考的问题通过一些数据符号来进行有效地外化,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于文字不断地去分析、回顾和研究,以此来改进班级教学和管理的活动。对教师来说,写反思日记是没有任何要求和固定格式的,这就是说,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来记录生活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充分地去展现自己的记录风格与写作特色。
第三,建立反思性学习共同体。不同教师的教学管理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没有两个教师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上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说,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各个班级的差异管理,需要教师去观察彼此的管理行为,在观察之后,各个教师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管理经验以促进更好地发展。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之处,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进行适当的借鉴,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以此来帮助教师提高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品质和质量。随着计算机的高度发展以及普遍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取得相互间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借助计算机实现相互沟通的实验表明,建立学习共同体不但有助于教师形成更加清晰的思维,而且其他教师提供的教学管理反馈往往会激起教师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班级教学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而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发展。
3.边学习边反思
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并非自我形成的,乃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形成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需要将班级中的一些管理问题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析班级的管理问题,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的管理水平能迅速提高,而且班级教学和管理也更有效率。最终,教师可以更好地改进班级的管理,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班级教学和管理反思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来进行有效的班级学生的管理。教师养成反思意识的首要因素就是要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反思的价值。只有有效的教学反思才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实践逐渐变得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新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并且不断地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想向着学者型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开阔自己的视野,对一些敏感问题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更要具备优秀的教研能力。反思是一种“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体现“为人师表”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反思自身的行为是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影响,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教师认识到了反思的价值,才能正确地对待反思,用反思的思维进行思考,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4.师生互动反馈
现在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模式,也就是说,班级教学和管理更多的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过程。在班级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班级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所以,不应该把学生放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被动地位。通过民主、信任、合作的方式,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增进师生感情。从学生方面讲,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班级教学和管理的方法、内容、效果等做出一系列的评价,这样就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班级教学和管理上的优点和缺点,同时,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感受与需要。所以,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放在教育主体的地位,并大量收集来自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班级教学和管理效果的评价,这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对班级教学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对班级教学和管理行为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小结
教师有必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不仅在教学活动前要进行反思,而且在教学活动中也要进行反思,更要在教学活动后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前主要对备课进行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了解,进行有目的的准备和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科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家访或者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来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特点,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存在着哪些不足,以便于能够及时改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当代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在向学生讲授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也是在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的反思是最常见的反思形式,也是教师最常用到的反思形式。在这个反思过程中,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使自己能够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及管理水平。
————————
参考文献
[1] 郭英,谢名春.反思性教学与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2] 仲秀英,周先进.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的视角.中国教育学刊,2012(11).
[3] 胡波.浅谈反思性教学中的个体反思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12(6).
[4]李玲.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刍议.东岳论丛,2012,23(3).
幼儿园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深入反思、在研究中发展自身、改造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研究形式。伴随着《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涵》①的,园本教研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幼儿园针对园所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途径,也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平台。然而,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园本教研作用的发挥,未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将有助于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实现园本教研的价值。
一、园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1.园本教研脱离班级生活
首先,班级生活中的真实问题难以被发掘。园本教研主要围绕集体教学活动,而这些集体活动从内容到场地甚至参与的幼儿都是经过挑选的,我们很难从这些孤立的教学活动中看到班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未能得到推广。园本教研围绕着“教学”展开研讨,甚少涉及班级的一日生活,很多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在无形中流失。
2.园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首先,缺乏对教师进行思维引领。研讨过程中,很多教师羞于表达,研讨中无法产生思想的碰撞,不能引发教师的反思。也有很多教师在研讨中思维方式容易雷同,不能对教师的固有观念造成冲击。其次,疏于对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参与教研,就更加需要正确的方法来引领以提高效率,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引教师如何准备教研、如何主动参与教研。
二、提升园本教研质量的对策
1.围绕班级生活开展园本教研
一方面,园本教研应该多从班级生活中寻找有价值的教研题材。笔者基于对班级生活详细而全面的记录,归纳整理出六大类教研题材以供参考:
(1)教师在班级中开展行动研究的案例,如关于“幼儿在音乐剧中快乐且有规律的生活”的行动研究。
(2)在班级工作中能体现教师的优势与特长的案例,如在有男教师的班级观察男教师带班对幼儿的影响。
(3)对班级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诊断式研究,如诊断某班幼儿损毁玩具事件频发的原因。
(4)富有特色的班级工作方法,如某班教师的睡前故事让幼儿平静入睡。
(5)班级中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如观察班级环境布置对幼儿秩序感的影响。
(6)班级中发生的生成性教育事件,如,一次故事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完全被窗外擦玻璃的保育老师吸引住了,教师便根据实际情况将活动内容改变为“清洁劳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基于班级生活进行案例记录与分析。对教研案例的记录与分析应以班级生活情境为基础,把握班级生活的整体性和前后关联性。记录时应尽可能详细与全面,记录信息应综合反映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变化过程,记录项目应该包含核心事件和相关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考察核心事件与情境中其他事件的关联,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解析。
2.加强园本教研的专业指导
(1)指导教师做好教研前的准备工作。教研前的准备内容主要包括:观察记录工具、阅读并搜集资料、相关研究综述报告。园本教研的观察记录工具,较常见的有观察记录表、摄像或摄影工具等,选用的工具应该以有效且不影响正常班级活动为原则;园本教研组织者在教研开始前的一个星期将教研主题和推荐的阅读材料告知教师,倡导教师提前阅读与教研主题相关的文献,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文字、物品和影视资料,教师之间也应分享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搜集到的材料,这样更有利于展开深入的研讨;相关研究综述报告能帮助教师进一步理清研究思路,使研讨具有理论根基,园本教研组织者可以将其分成几个部分,教师分组合作完成相关研究综述报告。
(2)加强对研讨环节的指导,提高教师发言的质量和专业水平,倡导反思与质疑,营造宽松包容的研讨氛围。当有教师提出独到见解时,园本教研组织者应该要具备专业的敏锐度,将这些独到见解提出来共同探讨,引发教师的反思,让教师在宽松包容的氛围中敢于发言、乐于发言,这样才能真正锻炼教师的思维,促进教师的成长。
(1)含义 班级计划是学年或学期开学前根据国家培养目标和学校要求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完成某种任务、达到某种状况而制定的工作安排和行动步骤。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一份好的班级工作计划,是班主任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心智才力的结晶。班级工作计划是学校工作计划的必要延伸和具体补充。
(2)类型 从时间上分有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按范围分有个人工作计划、小组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按性质分有单项工作计划,综合工作计划。其中班级学年或学期综合工作计划,是全学年或全学期的总安排,其他计划都是为实现和落实这个总计划服务的。
2.计划的结构与要求
(1)结构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标题、正文、结尾。
标题。应点出计划的单位、时间、内容。如XX中学初一(3)班1994-1995学年度新学期工作计划。
正文。这是计划的主体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基本情况分析。班级概况(男女学生数,独生子女数;团员、队员数;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的大体比例;学生年龄、健康状况等)班级现状(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情况;班级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及形成原因;班级舆论导向;班级干部的协调配合情况等);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思想、学习的影响等。
本学期的目标要求。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班级远期奋斗目标的要求,结合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提出本学期为之奋斗的目标要求(又叫中期奋斗目标)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标以及组建班集体的规划等等。这部分应写得简明实际、重点突出。既要注意目标要求的挑战性又要注意其可接受性和可达成性。
活动安排、时间顺序、方法步骤、具体措施。这是班级工作的施工图,是完成本学期目标要求的保障,要写得明确具体,条理清晰。
注意事项、检查办法。这部分要写得明确具体,力求简洁。结尾即计划的落款部分,要交待制定计划的日期。
(2)要求 一是标题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二是正文,重点要突出,安排要具体,要有长远的目光和超前意识,既不是脱离学校的工作重心,又要使班级工作有自己的特色。三要有明确的分工以便检查落实。
3.制定计划应注意的事项
(1)顾全大局,服从整体 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培养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及党和行政的政策法规、计划要求,是制订计划的重要依据,不得唱对台戏,计划一旦成文要呈送学校审阅批准。
(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班级实际情况是确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任务、指标过高了影响成果的到达度,使成员难以接受,从而会影响积极参与的行动;过低了就会失去挑战的意义,从而难以起到鼓动激励的作用。
(3)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要把制定计划的过程作为发动群众与组织群众的过程。只有广泛听取了各任课教师的意见,尤其是班级干部和广大学生的意见,才能使计划更贴近实际、更趋于合理,也更便于实行。
(4)机动灵活,留有余地 实际情况,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保证计划严肃性的同时,如果情况确实有变,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使计划服从变化。另外,还要注意留有余地。
例说1-2
无锡市梨庄中学初二(5)班1993~1994学年度第一学期计划
一、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从上学期末测试的情况归纳,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不够。
2.对学生干部的满意程度不够。
3.班级学生遵守纪律不够。
4.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方法不够科学。
5.身体素质存在问题:男女学生肺活量和中长跑均值均低于85年市同龄同性水平。
6.班级重视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够。
(二)原因:
1.学生对集体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1)小学时当过,而今未当主要干部者有失落感、自卑感;(2)学生参与管理的成功体验不够。
2.学生干部以身作则不够。
3.自律程度不够:(1)科任教师纪律要求宽严不一致,课堂纪律表现不一;(2)有些学生视学习为"交作业账",上课时赶做其他作业,自修课又感到无事可做,不认真自修;(3)学有余力者自修完成作业后不抓紧时间复习、预习,也放松纪律;(4)有的学生尊师不够。
4.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一些学生缺乏追求巧学的思想,预、复习工作较差。
5.一些学生不能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和意志:(1)学习满足于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就不认真自修和复习、预习;(2)锻炼耐力时怕苦畏难,训练不够。
6.科任教师在纪律要求、预习、复习和作业布置等方面协调不够。
7.家庭教育上的问题。(1)宠爱多,对子女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严格要求少;(2)少数家长对子女期望值低。
二、班级的主要目标及操作变量
(一)目标:
1.学生为实现目标而经常努力者由84.6%上升到90%以上。
2.学生对学生干部全满意和多数满意者由51.9%上升到60%以上。
3.学生反映班级课堂纪律较自觉者由32.69%上升到50%以上;反映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上课纪律的差别没有和很少者由28.85%上升到40%以上。
4.学习态度优秀和良好者由67.3%上升到75%以上;学习方法优秀和良好者由48.1%上升到55%以上。
5.身体素质方面,男女学生肺活量均值分别由-248.39毫升、-344.20毫升上升到持平;1000米和800米跑均值与85年市同龄同性均值相比,分别由+20.19秒+4.31秒上升到持平。
6.学生班级一贯能和经常能重视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由38.46%上升到50%以上。
(二)操作变量
分析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可筛选如下主要操作变量:
1.完善组织机构
(1)操作原因:①优化内外关系有利于协调教学行为,促使班级学生集体和教师集体逐步形成自动调节机制,具有高度的自我组织性;②设置一系列班级管理的职能机构有利于提高师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并为其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2)操作要求:①完善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机构;A.根据学生要求和班级需要,以和谐结合的原则为每个学生安排适当的班级管理位置;B.完善学生自愿参加的多样化小组并安排时间开展必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在集体中展示特长的机会;C.试行班干部轮换制度;②完善班级科任教师集体的协调机构;A.在学校领导和年级组长的支持下,健全科任教师集体组织机构;B.根据教师特长和班级需要,统筹安排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和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岗位;③完善家长集体参与民主管理机构;A.召开家长大会,建立家长委员会,明确班级共同目标及达标要求;B.依靠家长帮助,优选和组建校外辅导员队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C.组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包括推行班级家长日记、组织家长听课、举办家长报告会等。
2.完善教研会制度
(1)操作原因:①科任教师确认班级共同目标,协调教学行为,有利于形成共向合力,提高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②加强教师对于班级教学工作的共同研究,有利于增加彼此协作和交往的机会,增强交往频率,使交往主导内容积极化,促进教师集体的形成、发展和巩固;(2)操作要求:①全体科任教师每学期至少在期初和期中开2次教研会。班主任和语文、数学、外语教师2周或每月开1次教研会;②会前各科教师划分每个学生学科学习的类别并分析原因,寻找每个学生学科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最近目标及达标建议;③会上由各科教师汇报交流后制定班级发展水平,认同班级共同目标及达标要求,统筹安排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研究如何打通学科,改革课堂教学以促进集体建设;④会后分头与学生作沟通并参加学生大会、师生确认共同目标和达标要求,形成对于组织纪律、预习复习、体育锻炼及作业要求等方面的共识,并拟定积极有效的导向;⑤加强平时科任教师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分工指导学生实施目标。
3.榜样示范
(1)操作原因:①与青少年学生好模仿的心理特点相适应;②借助具体形象说理,说服力强,易于使初中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③体现正面教育为主,有利于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2)操作要求:①精选榜样,根据班级需要,拟精选组织纪律性强、刻苦学习和锻炼、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先进典型;②分析榜样,引导学生理解榜样形成的原因及其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觉性,防止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模仿上;③寻找身边的榜样,表扬本班在上述方面的先进典型;④组织行动,落实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4.集体的积极性评价
(1)操作原因:①评价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对班集体建设的结果做出鉴定,为评比和表彰先进提供依据,而且通过对集体教育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活动质量的分析,明确后继活动的方向,从而改进工作,促使集体结构及其功能的发展水平的提高;②强调评价的集体性,有利于形成集体的正确舆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强调评价的积极性,有利于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2)操作要求:①重视形成性评价,将评价贯穿集体教育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同时重视搞好期中性评价,对一个阶段的工作做出总结;②在自评的基础上搞好集体性评价,最后由教师做重点评价;③不仅评价目标的达成度,而且评价各自实施目标的参与度和科学性,即A.评价结果,看到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哪些进步,与预期目标存在多大差距,实施目标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B.评价集体教育的过程,看集体教育工作是否符合教育科学规律;C.评价教和学的态度和发展趋势,看师生是否努力,集体有多大潜能。
三、主要活动安排
根据操作变量的操作要求,拟定本学期实施集体目标的主要活动为:
(一)开学常规教育(9月)
1.提出"四个一"要求:(1)上好第一天课;(2)做好第一天作业;(3)开好第一次校、班会;(4)出好第一期黑板报。
2.学习《行为规范》与学习常规,要求:(1)校内外基本一个样:(2)各课(包括自修课)一个样:(3)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4)各科作业规范化一个样。
(二)健全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机构(9月)
1.班会:总结表彰先进。
2.调整班级干部队伍,小干部就职演讲。
3.完善多样化小组,安排每周活动时间。
4.安排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合适岗位。
(三)健全教师集体协调机构(9月)
1.在学校领导和年级组长支持下,健全以班主任牵头的,语文、数学、外语科任教师为主要成员的班级科任教师集体的协调机构,并建立相应的制度。
2.召开班级教研会:(1)在分析班情(主要分析学生各科学习类别和"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提出各科教学目标及达标措施建议;(2)统一学生在课堂纪律、作业规范和预习复习等学习方法上的共同要求;(3)研究如何打通学科,科际渗透;如何改革教学以促进学生集体建设;如何分工指导多样化小组开展活动及具体目标要求;(4)明确各自参与班级管理的具体岗位。
(四)制定目标(9月)
1.班会伦理谈话:如何制定和实施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2.制定班级、小组和个人目标。
3.制定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4.班级师生大会,确认共同目标及教学要求。
(五)健全家长集体参与民主管理机构(9月)
1.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筹备小组。
2.召开家长会议;(1)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2)通报本学期班级目标及达标要求;(3)提出家长参与民主管理建议。
①试行班级家长日记;②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和校外实践基地;③参与听课讲课活动,初步酝酿向中学生现身说法,宣讲自己如何坚守纪律、刻苦学习和锻炼,讲求学习方法的人选。
(六)组织开展学英模活动(10月)
1.走访女登山英雄潘多。
2.夺取世界和亚洲女子中长跑之冠的"马家军"事迹报告会(学生先搜集材料宣讲,后教师补充)。
3.英雄事迹分析会,归纳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严守纪律、不怕艰苦、讲求科学等优点。
4.组织行动,重点抓好:(1)课堂学习和自修课组织纪律;(2)平时预复习;(3)组织开展好小组中长跑训练和竞赛;(4)认真复习、科学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七)班级教研会(11月)
1.期中情况分析。
2.修正达标措施。
3.研究如何围绕共同目标,协调教学行为。
(八)班级期中总结(11月)
1.期中集体素质测试。
2.评价目标达成度,表扬各自做出的努力。
3.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班级工作的建议。
(九)试行学生干部轮换制度(11月)
至期末轮换二次,每次轮换干部数的1/3。
(十)伦理讨论会(11、12月)
1.辨析:"学习主要就是完成作业,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在上课时做作业。如果作业在课上完成了,自修课上就没啥事可做了,可以玩玩说说。"
2.辨析:"我是独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爱我。他们在我的学习和锻炼问题上常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吃苦,有的认为身体最要紧,不主张我吃苦,怕吃了苦把身体搞坏了。"
3.社会实践活动:家长代表由今天的成绩追忆自己求学时如何学习和锻炼。
4.表扬身边刻苦学习和锻炼的榜样。
5.小组中长跑比赛。
(十一)元旦文艺联欢会师生特长表演。
(十二)科学学习方法介绍(1月)
1.学生科学学习经验交流。
2.教师归纳科学的学习方法。
(十三)动员期终温课迎考(1月)
摘要:成绩管理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在运用EXCEL2007工作表的基础上,与VBA结合开发出一套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现了成绩统计分析的自动化处理。
关键词:excelvba成绩管理程序设计
成绩管理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将十分有利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笔者在运用EXCEL2007工作表的基础上,与VBA结合开发出一套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输入、输出,数据的修改、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达到了成绩统计分析的自动化处理。
一、系统功能描述
1.用户管理:将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划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设置相应权限,方便成绩数据的维护、查询、统计分析等。
2.基本信息管理:将全部数据按班级、课程、教师分类设计,数据间通过每个学生唯一的学号相联系。
3.成绩管理:考试结束,通过教师输入科目成绩完成原始数据的初输入,通过VBA编程自动实现班级成绩的汇总和输出,实现学生成绩的查询,实现成绩统计分析功能。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原始成绩进行修改。
4.补考管理:成绩初输入后,系统自动输出补考名单和科目;补考后,系统接收补考成绩输入,提供补考成绩的查询。
5.统计分析:统计各班、各年级成绩合格率、科目合格率,分析教师任课科目成绩的数学分布情况。
6.查询:考试成绩和补考成绩供学生和教师查询。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
1.系统登录: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在登录系统前必须输入有效的密码,避免非法用户进入系统或用户越权操作损害数据造成损失。系统的运行从登录界面开始,要求用户输入自己的登录密码,并设置三次密码核对功能,如果三次输入的密码均不正确,则系统自动退出;用户信息确认后出现系统菜单,显示用户管理、班级管理、成绩处理、统计分析、补考管理、统计分析、查询等主要功能,接受用户操作。操作完毕后用户可以从系统菜单中退出系统。
2.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完成操作人员信息的设置、修改、添加和删除,分三种类型:管理员、教师、学生。
3.班级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班级信息的设置、修改、添加和删除。在添加功能中进行班级学生名单的输入和修改。
4.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完成以下功能:首先定义考试批次和名称,设置参加考试的班级、科目和学生名单;然后系统自动生成每班各科目成绩单(空白表),下发至各任课教师;考试结束,任课教师将本人的科目成绩输入完成后上交;系统汇总各科目成绩单,自动生成各班级的成绩单。汇总科目成绩至班级成绩单通过以下VBA语句实现:
If CStr(Workbooks(filename).ActiveSheet.Cells(j + 1, 5)) ""Then
Cells(j, i).Value = CVar(Workbooks(filename).ActiveSheet.Cells(j + 1, 5).Value)
End If
5. 补考管理模块:通过成绩统计分析功能查找不及格成绩并生成补考表(显示班级、学生姓名、不及格科目和成绩),利用以下VBA语句实现:
If (Not IsEmpty(Cells(3, j))) And (Not IsEmpty(Cells(k, 2))) And (CVar(Cells(k, j).Value) < 60) And (CVar(Cells(k, j).Value) >= 0) And (Not IsEmpty(Cells(k, j).Value)) Or (CStr(Cells(k, j).Value) = "*")
Then 不及格人数 = 不及格人数 + 1
补考后,接收补考成绩输入,补考成绩高于60分的以60分计,补考成绩低于60分的登记并以红色填充;补考成绩处理后生成新的补考表供毕业补考时使用。
6.统计分析模块:按班级、年级统计成绩合格率,通过与学校教学目标对比评论教学质量完成情况;按科目统计成绩合格率和成绩数据的数学分布情况,分析教师科目教学情况。将成绩按优良中差统计并计算出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及格率、不及格率。优秀(90≤成绩<100)、良好(80≤成绩<90)、中等(70≤成绩<80)、及格(60≤成绩<70)、不及格(成绩<0)。
7.查询模块:学生根据学号或姓名查询自己的成绩;教师根据姓名查询任课班级的科目成绩;管理员可以查询任意学生、班级或科目成绩。
三、结束语
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运用EXCEL2007和VBA编程技术,设计和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系统实用性好,安全性高,实现了学生成绩处理的自动化,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对于新时代的班级管理,幼儿园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管理好幼儿园班级,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运用有效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教师的情感态度与沟通方法十分重要。
一、“80后”幼儿家长教养观念 (1)在教育责任上的特点是:一方面承认幼儿的教育在上幼儿园后并不能完全依附于幼儿园,自己应该付出大量精力,另一方面自己却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多半由祖辈教养。
(2)在对待幼儿园教师态度上的特点是:对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能够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肯定“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很大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有很大提高”;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
(3)与其他家长相比,“80后”幼儿父母学历层次、职业层次和经济状况的层次较高,他们更注重孩子的智力启蒙、更重视掌握早教知识、更注重教育模式育儿,理论多而实践操作少。
二、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的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地了解教师在管理班级中的困惑,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进行了访谈,普遍认为班级管理中,难以把握规范管理与情感投入之间的尺度。
在家长沟通的问题上,不仅是新教师,即使是教龄在10年以上的老教师也时常产生许多困惑。造成的现状是:
1管理制度过于严格,家长不理解、不支持
(1)有个别家长经常违反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教师为了确保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时会劝说家长。这种劝说可能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使家长对班级教师产生排斥,从而阻碍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2)幼儿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有的家长只重视幼儿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知识,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况缺少关注和了解,从而对班级工作和教师不理解、不支持。
(3)幼儿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各项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方法与家长有差别,引发家长的不满。例如孩子在违反常规时,教师认为应批评指正,而家长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责备。
2过分关注家长动态,引来更多无理要求
面对个别不理解幼儿园班级工作的家长,部分教师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加以正面引导,而寄希望于通过自己更细致的工作,迎合家长的要求,得到家长的理解,这样的结果是有时会招致更多的要求,甚至是一些无理要求和不符合教育精神的要求。
由于家长们的年龄层次、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的不一致,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会遇到很多阻力,教师对于如何应对这一类的家长,如何进行情感投入,进行更好的沟通,十分为难。
3教师对情感艺术的理解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100%的教师认为教师在与家长和幼儿沟通时,情感艺术起到了心灵桥梁的作用。80%的教师认为情感艺术可以体现在对幼儿、家长的教育上,认为教师本身就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扮演,既是母亲,也是师长,还是朋友玩伴,只有在严格要求中表现出来的爱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这里可以得知,教师对于班级的管理都是以幼儿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他们认同情感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深知在遇到实际班级管理问题时,并不能以简单的制度一并解决,但是在情感实施的方法上经验比较缺乏。
4教师产生困惑的原因
(1)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制度规范与情感投入之间的关系,无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2)主教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对于班级工作交流不够,没有形成教育一致,情感表达方式上差异太大。
(3)教师心理学知识欠缺,即使有理论也缺乏方法。
(4)教师重视班级教学效果,而轻视班级日常管理。
(5)教师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缺乏方法。
三、情感艺术在家长工作中的实践策略 1经验引领
经验引领是指教师运用专业幼儿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激发家长的积极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一方面,经验引领不等于说教。教师要讲的主题是“亲情教育”,要以情动人,就必须从多角度阐述亲情的重要性,提出情感交流缺失后果的严重性。站在幼儿角度,又从个人的感受讲述使家长在心理上产生振动,然后教师引用心理学专业理论分析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亲情沟通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深切地感受亲情教育。另一方面,明确经验引领的中心思想。教师在以情动人的同时不要偏离自己的中心思想,要紧紧围绕自己的主题目标,使情感煽动和专业知识相互配合,使得家长真正受益。
2移情能力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就是一种换位思考,自己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
一方面,分析家长担心的问题,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换位思考,主动考虑到家长对于教育问题的困惑和急于解决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家长自然会心存感激,支持班级的工作。另一方面,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要合理地利用教育资源,用变通的方法解决家长的实际困难,必然取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
3细节关注
首先,关注教师自身的细节。例如,家长对家访的教师有个初步印象,这个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今后家长工作的开展。因而,教师着装、言行都要十分注意。其次,关注幼儿细节问题,分析幼儿的不同家庭背景。教师要想做到有针对性的家访,那么对于幼儿的家庭背景及父母亲的情况要做详尽的了解和分析,细节非常重要,采用不同的关注点进入,容易和家长引起共鸣,从而获得家长的信任。最后,关注家长的行为及言语细节,适时给予细节反馈。
4实践反思
家长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班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多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变换自身角色,在不违背教育理念和精神的前提下,巧妙灵活地运用情感艺术。在每一次的沟通交流后,教师还应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难不难做,关键看教师是否方法得当,班级管理中,家长工作并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一种方法。通过良好的家长沟通和有效的情感投入,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 1] 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 [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 [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83-1
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出本次考试的情况分析
各备课组先讨论,然后备课组长起草本学科情况分析的整体结构,要有诸如本学科全年级以及几个类别班级的均分、全年级整体的得分情况分析、全年级每题得分情况分析、下一阶段教学进度及相关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本备课组的教师,各位教师在备课组长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再根据任教班级的具体情况来认真完成各自的情况分析,所有科任老师交电子稿给班主任。班主任的班级情况分析以年级本次考试数据分析报表为依据,结合班级本阶段的具体情况。每一份情况分析的最前面都要有本次考试进步较大的、退步较大的学生名单,以示鼓励与警醒,最后都要写一到两句激励性的警言、嘉语。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打印并张贴。
每个学科、班级情况分析的文本格式要一致,统一贴在教室里相对固定的地方,而且要求较长时间段的张贴在那里,直到下次重要的考试后才用新的情况分析一一对应加以覆盖。这样,就会形成比较独特的班级文化,这种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可以经常全方位地定位自己在群体中学习质态的位置,与自己目标的距离,自己在学业水平方面的长处与不足,以及了解下一阶段学习的内容、要求、相关策略等。
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每一次的大考后的教学过程中都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去解决大考后学生学习的“动力空洞”问题
因为每一次大考后学生“激情”的消解需要一段时间(即由于对考试分数结果与考试前期望值之间吻合程度、落差的大小不同所引发的“情绪”),以及阶段性学习任务结束后会形成一定的“动力空洞”,注意力不会科学的“转移”。那么,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就要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注意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进行前瞻性的预见,并做好科学的引导、消解工作。
鉴于这种认识,各位班主任引导学生们进行高一以来的学习与本次期中考试的小结,请各位同学当天晚自习认真做好此事,第二天早自习交齐“高一状态以来的学习情况总结、本次期中考试情况分析,从现在直到期末的学习、做人做事的发展规划”。
各位班主任要在全班同学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班级工作情况分析,写出班级情况分析报告,具体分析到每一位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类分析,以相关数据并结合每一类具体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做人做事、思想状况来剖析生成性原因,提出相关建议与要求,并在近一周内分别找班上每一个学生“谈心”。
三、各备课组、各位班主任、各位科任教师要以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为契机,开展较大规模的“接短板”行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过程中的“闪失”
对期中考试中短板的班级、学科,各班级中短板的学生,各学生中短板的科目,短板科目中的短板的知识点,进行认真排查,然后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操作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来有效地“接短板”,以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班主任要对大踏步倒退的学生进行重点谈话,最好约请家长共同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方法(整改措施),并从这些同学失误或挫折的案例中提炼出某些可供全班同学加以“警醒”的“自己身边的鲜活的教训”,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以期达到“教训”规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对大踏步前进的学生进行重点的个案分析,并从这些同学成功案例中提炼出某些可供全班同学学习和仿效的“鲜活的经验”(即那些可供“常模参照”的“同学们自己身边的鲜活的经验”),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学习,以期达到“成功经验”推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
各学科教师也要参照班主任这种工作思路,来进行所任教班级的学科情况分析总结,以期达到学生学科学习的“成功经验”推广效益、“教训”规避效益尽可能最大化的结果。
四、各备课组要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认真研讨教学进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练习与考试计划等
每周各备课组教研活动过程中编制好下一周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练习的范围、练习的要求,然后年级组汇总并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每个时段学习的针对性,进而提升我们教学与学习的绩效。另外,语文和英语备课组还要认真研制每天早读课学生读书的任务、目的、方法,以每两周为一个时间段,用一张16K纸将这两周每天语文、英语读书的要求印发给每一位学生,确保学生每天语文、英语读书的针对性,进而提升绩效。此外,每天作业的总量以及各学科作业量都需要有科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