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节课,其导入是非常要害的,导入得好,激起了学生的爱好,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讲解“摩擦力”这一节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重力,引用了沙皇俄国的一则趣事。沙皇派一大臣来视察铁路工作,负责铁路工作的一个外行官员为了使欢迎的气氛、场面热烈一些,让工人把列车的轮子、路轨全部漆成绿色,而当那位大臣到来之时,火车只能在原地打滑……当所有的同学都在专心听这个有趣的故事时,我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并趁势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必然会对这个问题做出圆满回答。事实证实,好奇心是思维的驱动力,学生假如具有好奇的心理状态,就会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不断探索。
二、巧用趣事,乐在课堂
二、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时实行抢答,看谁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难度较大的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对,并亲自讲解争当小老师。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学生的认知环节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的欲望。
三、树立标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只是理想和目标不同而已。所以,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理想和目标,无论是本班的,还是本校的,或是从本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都可成为学生的标杆性人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样一个榜样,就会使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更加刻苦和努力。同时,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严格管理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要经常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成长。有成绩要表扬,有错误要及时纠正,让学生永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虽然要严格管理,但是要注意严中有松,张弛有度。在教学中努力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敢说、爱说、喜说。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先放一段优美动听的儿歌:“小白兔,白又白……”然后问:“这首歌大家熟悉吗?今天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一场拔萝卜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主题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图上内容,说出两只小兔各自的位置,说出它们的表情及内心活动,还有对话内容。在得出算式“28+41”的时候,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人人动口,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后,将合理的算法说给教师和同学听。在学生得出用计算器、口算、竖式算等方法的时候,我又发动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学生有的说用计算器方法好,最准,但携带麻烦;有的说,口算最好,速度快,但有可能出现错误;有的说竖式算得好,又快又准确,不过要注意数位对齐,又费稿纸……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结束时,我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学生争先巩后地抢着说,热情很高,不仅说出了这节课所学的全部知识点,还体验到了求得新知的喜悦。
师生情感的交流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取向,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学生认知活动提供了条件支持,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翠鸟》这节课时,有一段是描写翠鸟敏捷行动的,很多学生都表示不是很理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启发:“作者说翠鸟行动敏捷,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经过交流讨论,大多数同学都能找到“叼起”“像箭一样飞过去”“锐利”和“难以逃脱”这些直观的词语,但对于这些“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隐涵的句子却熟视无睹。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模拟翠鸟捕鱼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翠鸟敏捷的身手,然后再提出问题:“当水波荡漾、苇秆摇晃的时候翠鸟飞到哪里去了?”瞬间学生就理解了句子含义,体会到语句的精炼和生动。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准确的刻画、透彻的分析、绘声绘色的描绘,让学生备受感染,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节课的时候,笔者首先用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营造抑郁悲痛的气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表达的悲痛情感,突破教学难点,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2.重讲轻练。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讲课方式和知识的讲解方法,可是这种方式不一定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某些教师重讲轻练,忽视了实践能够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理解知识的特点,反而仅仅用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讲解一些固定的语法知识,这些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仅仅关注于记忆而忽视了理解。
3.繁琐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法是过去很多专家总结的语言规律,因此其具有复杂性。许多教师认为在语法教学中要把语法尽可能详尽地解释,才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并且有时候没有实事求是的分析,在学生犯语法方面的错误时,往往归因于语法讲解不够,从而更加侧重于语法的详细讲解。殊不知小学生对于语法的这一复杂语言规律的理解有一定的限度,这样费时费力的教学,反而导致孩子反感。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很有必要引进趣味性知识去帮助学生的理解:
1.利用游戏、歌曲帮助其理解语法。利用歌曲和游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深奥的一时还说不清的有关知识,例如不定代词的理解问题。如在学习第一节课有关于问候的语句时。教师可让学生结组,然后一组组的模拟场景、做游戏去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仅仅是第一节,其他章节的学习也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或者可以采用利用歌曲的方式,教师教授学生英文歌曲,去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知识,或者教师出一首英文歌曲,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自己填词,使得学生在吟唱歌谣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
2.在生活感知语法。小学生有其固有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应当利用这些特点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授语法知识,例如在简单讲解完语法知识之后利用图片、实物、课件等创设较为真实、有意义的情境,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课件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创设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食物这一节知识时,可以先从学生日常接触的食物开始,向学生提问:Whatdoyouhaveforbreakfast?从而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回顾自己接触的食物以及其英文名称和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语言结构,这样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容易的讲解语言知识。
3.利用顺口溜等方式使得学生掌握语法。小学阶段讲到了一些较为复杂的语法知识,这些语法知识例如数词分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数词等等,如果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些语法知识,则会使得学生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顺口溜的方式去简单记忆这些知识,例如在记忆am,is,are时可以这样记忆:“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凡是复数都用are.”通过这些顺口溜,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比较有趣的知识,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说得津津有味,在潜移默化中就掌握了语法知识。总之,在这些知识中添加趣味性,不仅使得学生掌握了语法知识,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参与中运用语法。教师在教课之前需要明确一点——小学阶段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培养参与活动的能力。在学习新课后,教师通过课程的内容设计一系列任务,从而让学生对课后任务的思考、讨论和合作等方式,提高对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疑问词的知识之后,使得学生结组讨论who,what,when,利用其造句子,通过最后对比,找出异同点。在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时候,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过去时态讲述自己的故事、描述自己的经历,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的语法知识。
2.捕捉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一个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教教材,依据教案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把教材作为一种凭借,及时捕捉课堂中的信息,从而进一步诱导、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传统的观念中,物理数学往往被认为是枯燥、单调的,造成这种错误观念的原因就是过往的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等远离了实际生活。其实,如果进一步看,就会发现物理其实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学习的材料如果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或者直接选用鲜活的、有激情的内容,没有学生会不对此感兴趣。
机械类专业是各类职业院校中一个重要的大专业,然而机械类课程的教学往往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虽然现在教学中常常说“理实一体化”,但是理论教学依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是令学生和老师都感觉棘手,往往表现出学生的兴趣缺乏,进而对实践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进一步提升等各方面产生各种不良影响。那么,在机械理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率,使之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呢?
一、改变自我认知,克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由于多种原因,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生来说,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而其中大部分的薄弱点又体现在数学、物理等理科性的知识中。这些知识又与机械理论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由于在曾经的学习中成绩不理想,就产生了这种心理反应。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心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明白其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抽象,那么难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缝纫机、自行车,从而了解机械是什么,认识到机械中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机械本身是看得着,摸得着,有趣的一门学科,从而让学生体会机械的魅力。老师也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成功的例子,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学生的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将实践融入理论,实现理实一体化
机械教学离不开理论,同样离不开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馈于实践,服务于实践。而激发学生专业兴趣,让学生体会机械魅力的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做:
1.让学生动手,增加感性直观认识
教学时,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多展示一下实物图片,或者播放视频,这样都能有效地使学生理解机械理论中的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来认识和理解机械知识。比如可以利用门的开关来理解转动副,可以借助于学生手边的水杯来认识螺纹。这都能帮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认识机械。
有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很抽象的知识。比如金属材料中原子排列形成的晶格类型,这属于微观的知识。那么,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小球和小棒,让学生自己演示一下,就能很快他理解并记住几种晶格类型。
2.结合自身的实践课题讲解理论知识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都离不开实习,那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自身的实践课题来讲解理论知识,这样讲的知识更有针对性,也更形象。更好的做法是把学生自己的作品带入课堂,这样就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把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现给同学时,对他们无疑是莫大的鼓励。然后结合他们的作品,老师抛出一个个问题,学生就更会深入思考,跃跃欲试,于是课堂气氛很容易带动起来,学生的兴趣也就自然浓厚了。这样一堂课的完成或者几个相关知识点的解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3.将企业元素融入课堂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就业,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目标明确:踏出校门就进入岗位工作。那么老师可以把企业的一些模式和方法带入教学课堂,这样一方面使课堂更生动,另一方面,使教学更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尽快成长。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不仅是学校的改革目标,也是教学过程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把在企业中应用的知识拿到课堂中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教学中可以利用企业中更换齿轮的相应课题引出齿轮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三、教师个人魅力的投射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则是课堂的主导。只有引导者展示出自己的魅力所在,才能吸引学生对课堂进行深入的探索。教师个人魅力主要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这本身也给教师提出了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滋润学生,引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一种个性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影响下,有从事、探究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充满激情地去研究,甚至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在对知识探索的欲望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艰苦的学习中作乐。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基本任务。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导语不但为整个教学垫下基调,安排了教学顺序,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步。著名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充分利用导入新课的环节,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在上到《月亮的足迹上》的足迹时,我设计了疑问式的导语。谁在月亮上留下了足迹?什么时间留下的足迹?他是如何到月亮上的?这样通过几个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成了知识探索的活动,甚至是一场神秘的探究活动。除了设疑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的方式。如在上《丑小鸭》一课时,我是以抒情的导语引入课堂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也许充满了阳光,一帆风顺;也许长满了荆棘,步履维艰。在你们遇到厄运时,旁人给予蔑视与嘲笑,你们会怎么办呢?你们是否觉得生活是不公平的,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呢?其实,只要你们直面困难,积极进取,终会长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通过散文式的语言,学生如饮甘泉,如沐春风,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美妙的情境中去。此外,还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方式,如上到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在开端环节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给学生营造感人的氛围。
二、肯定、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表扬学生。只要学生进步了,不管成绩是不是最好的,都应该给予肯定。同时,可以开展一些竞争性的教学活动,运用相应的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肯定。尤其是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要多加夸奖。如讲解仿写练习题。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如“风筝”:心系故土,飞得再高,也不自由。写“筷子”:失去伙伴,你的生命将失去意义。类似这样的表达,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真棒,很有创意!”。全体同学鼓掌,伙伴们投去了钦佩的目光。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发了学习兴趣。本人在小学一年级时,语文教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我竖起了大拇指,至今记忆犹新。当然同学有不足、犯错时,不能否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批评之后,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是关心自己的,从而在内心感激老师。从这里可以得知,肯定、鼓励学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效率。
三、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技也是日新月异。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逐渐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了学生的感知,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活跃了教学活动涉及到的人、事、物,活跃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通过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景色。学生观看后,无不为之陶醉,深深感受到语文的无穷趣味。又如在上到与大海有关的课文时,通过制作展现海景的多媒体课件,其中有潮汐潮落的壮丽景象、也有波澜壮阔的海景场面,还能听到涨潮、退潮的声音。同时,再配上教师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学生更加陶醉在大海的美丽之中。又如讲到与大漠有关的课文时,可以联系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先自己感受、想象沙漠的悲壮。再通过多媒体放映图片,给学生展示一望无际的沙漠。同时,可以介绍沙漠中自然奇观和沙漠中的动植物,从而让学生对沙漠有基本的了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组织同学交流、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获得成功的人,都有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组成一个整体。在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教与学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不能包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活动。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尽可能地尊重他们的想法,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到《羚羊木雕》时,对于话题“金钱和友谊,谁更重要”,学生争论不休。这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一场辩论比赛。像“网络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这样综合性的话题,都可以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
此外,学生之间互改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批改过程中,大到作文的审题、立意,小到汉子的笔画顺序。有时碰到分歧的地方学生还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就再次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判断,同时还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语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多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经验,充分挖掘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因素。相信在长期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一定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吴廷辉.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J].语文天地. 2008(05).
[2]傅珍珍.浅谈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1树立明确的目标
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3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第三册中,《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北京亚运村》,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4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第三册中,学生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G623.2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理念里,死记硬背永远都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虽然这样的而教学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长远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可信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将学生搞得身心俱疲,甚至由此产生厌学情绪,得不偿失。对于阅读教育也是这样,一味强迫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是无法达到全方位提升学生语感感知和写作表达能力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生长期处于压抑的学习氛围中,老一套的读写教育导致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化重复的学习习惯中,此时学生的阅读效率相当低,完全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在过程中完全不会加之以思考与品味。教师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态本身出发,想办法将阅读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更甚至于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本文中,我将结合我平时的课堂教学实际,浅谈几项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专研新鲜事物的特点,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容易激发好奇心的课堂环境。设置悬念就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设置悬念就是在某些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对某些精彩过程或者结尾做出保留,尽量首先让学生展开联想。在对这些确实的情节进行联想的过程中,就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就会不由得在脑海中产生诸如“接下来会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办?”等疑问,这些疑问会驱使学生产生读下去的愿望,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在将读到最后“孔乙己好久没有出现在酒馆,并有人通说孔乙己因为偷东西被人打断了腿”时戛然而止,保留悬念。学生此时就会产生疑问:“究竟孔乙己后来怎么样了?他到底为什么不出现了?”等一系列疑问。此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一向是带有批判主义的,想要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呐喊》一书,书中有和《孔乙己》同样精彩的其他文章。此时趋于好奇心的推动,学生就会激发出很强的阅读兴趣,自然就会自主借阅《呐喊》,开展阅读练习和积累。
二、挖掘并向学生展示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挖掘文本魅力,顾名思义,就是要为学生挖掘埋藏在文本下的属于文章的深层含义,将文章活的灵魂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这些思想精华的魅力,并由此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由于小学的大脑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在看待许多问题的时候都只能看到最表层,而这些表层的内容大多单调无趣,无法激起学生精神上的共鸣,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在教师为学生挖掘并展示文本魅力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文中的关键语句,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文本魅力,更要让学生知道文本的魅力是如何提炼的。例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的时候,提炼“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这一句,简析萧条景物描写对作者内心世界思想感情;其次,要深刻还原文中的人物对话,让学生感受人物对话中的思想交流。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炼出作者与老班长的这段对话:“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让学生体会到的额大无畏精神,从而让学生为之动容。这些对文本魅力的挖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主体精神,从而激发出阅读的兴趣。
三、利用朗读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朗读时阅读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节奏有情感的朗读相比起默读让人更加印象深刻,更容易感受文中要表达的人物精神和思想感情,也能让人刚容易想象和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建筑的气势磅礴与宏伟壮观。能够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在思想表达、气势描写等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技巧,将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还原文章描写的景物与环境,营造带入感,帮助学生更高效的融入到课堂阅读中。在教师精心课文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节奏的把控,抑扬顿挫、丰富情感,并且注意朗读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另外,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加以多媒体技术的配合,以求让朗读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朗读课文的时候,针对例如“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这些语句的时候,可以提高音调,注入更多的思想感情。另外,朗读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符合情境的音乐,让朗读达到最佳效果,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本阅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提高文本阅读有效性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语言学习需要的是一个有利的环境,因此教师注重阅读情境的营造,通过悬念设置引发学生好奇心从而对阅读产生期待和兴趣。另外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因此向学生展现文本的魅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最后教师要善于运用朗读感染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将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公共管理、物流专业共56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同步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进行同时实施文献教学法,在文献教学法实施之前,向学生开设文献研究方法讲座,学生根据自我兴趣选择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文献进行网上检索,收集文献并整理,之后撰写论文。完成传统教学法内容和文献研究结合教学法内容后,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理论考试。两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验组最后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与论文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理论考试和论文成绩各按照70%和30%计入总成绩。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成绩是86.54,对照组的成绩是77.26,统计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1.2传统和自主授课结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
将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信息、英语专业共54名学生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同时,实施学生自主授课方法。学生自主授课方法主要在传统教学进度的前1/3后进行,此时教师限定一定课时数,由试验组学生自主选择讲授内容,自主选择授课方式,每位试验组学生都要参与授课,进度和时间由教师全程控制,教师在学生自主授课结束后,总结和梳理知识体系,并对授课的学生进行点评和打分。试验组最后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自主授课打分作为评价指标,理论考试和自主授课成绩各按照70%和30%计入总成绩。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结果证明,试验组的平均成绩是88.23,对照组的成绩是75.31,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明显差异。
2对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法改革的认识
2.1培养成就意识促进知识掌握
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从可查的文献显示,把故事当做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受到一些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索的,对故事教学法做了一些有意的研究和探索,使故事教学法研究获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对故事教学法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一)故事教学法的价值研究
关于故事教学法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学者关注故事教学法的价值也不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2002年卡洛琳从故事角色角度提出故事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个人角色和感受生活机会的一种方法。米查勒·戴文德森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角度,用解释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本科生的妇女健康课堂进行了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参与性学习、安全的群体信任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贝丝·凯西等人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通过故事文本分析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故事教学法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有效媒介,尤其在故事教学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女童的几何技能。史晓华、王妙芝等人在研究儿童英语学习后,认为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促进幼儿的英语语言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成熟。蒋雪红在研究学生听说英语后,认为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发展师生的创造性。
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纪玉华等人从语言学习中的语言重复行为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语言重复与语言记忆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在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践价值。认为以故事人物、情节为支柱,充分调动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联想活动,使英语课堂学习由难变易,由死变活,由苦变乐。除了英语课堂教学,故事教学法对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李永会在对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中认为,故事教学法能够激活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文学性;能够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于丽岿、周琳等一线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表明故事教学法在绘画、拼音等教学课堂中,增强了绘画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拼音的乐趣。陈亚夫研究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教学法时,提出运用故事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念,解放人性,创建快乐课堂。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国内学者对此探讨得相对比较少,而国外学者的研究也散见于一些学术论文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建立。米查勒·戴温德森认为故事教学法有助于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玛丽·弗兰西丝·拉索等人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根据对7名儿童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认为运用沙盘游戏+讲故事的方法更加有利于指导者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使指导者和儿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谢莉尔等人认为,讲戏剧化的故事能使幼儿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利于教师洞察幼儿的心灵,使师幼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
(二)故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最早探讨故事教学法策略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纪玉华、许其潮等人根据语言重复的六种类型,从故事选择的角度,认为选择有意识有意义有乐趣类型的故事,可以比较好地促进英语学习的长时记忆。王妙芝进一步在对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实施故事教学策略,认为实施故事教学策略时要满足以下条件:(1)英语故事教学首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2)尊重学生,故事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3)故事教学要涵盖或者要包括重点学习的内容;(4)教学过程的情境化;(5)故事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吴宁生则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角度更为具体地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策略:一是课前自述或表演;二是课中创编并朗读;三是课后互相交流与欣赏。蒋雪红根据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教学经验也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一是讲故事前介绍学习生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二是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让学生用某种行为来表示理解和参与的活动;三是讲故事后表示理解并复述故事活动。
在幼儿园教学领域中,马萨·霍瑞以个案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可以作为幼儿写作的一种方式,教师用自然、真诚、微笑等回应策略鼓励幼儿讲述他们的故事,成为教学的中心。随后,谢莉尔等人进一步发现开放式的激励、持续的激励、引导回答等策略有助于指导幼儿戏剧化地讲故事。国内学者王林锋和靳玉乐则将“故事中心课程”迁移到幼儿园教学领域,尝试探索课程与教学的二元互联,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故事中心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四种教学策略:探寻共生故事策略、情境体验故事策略、言语传递故事策略、角色表演故事策略。于丽岿则从自身教学实践的角度根据总结了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策略:(1)根据绘画内容编故事的语言和情节;(2)边讲故事边绘画相应的部分;(3)鼓励幼儿想象或创编故事来绘画。李蓉讨论了故事教学法与幼儿教育有效融合,提出故事教学法运用的技巧:(1)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2)通过情节的润色来丰富故事内容;(3)让幼儿参与故事中角色进行互动;(4)在适当的时候设计一些提问。
综上所述,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研究的时间比较短,但它对学生和教学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故事教学法对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要求,对其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且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方向。现将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如下。
(一)在整体研究水平方面
在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搜索论文共78篇,其中学术论文75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在阅读这些文献资料之后,发现经验性的论文占67%,具有学术性的论文仅占33%。在发表期刊类型方面,发表在普通期刊的论文多于发表在权威的核心期刊的论文。在研究主体方面,主要来自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因此,国内关于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作为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的学术研究比较贫乏,还需要后续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使故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得到有效的融合。
(二)在研究内容方面
根据整理和分析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资料,故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和各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其中价值研究体现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是实施策略、教学原则等。显而易见,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教学法本身及其理性层面进行了研究,而教师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运用故事教学法,以及使用故事教学法时的所思所想等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研究。为此,这将是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新问题,研究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情况和真实的感受。
(三)在研究方法方面
国内学者对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教育经验总结法和思辨法,这两种方法也主要是从研究者主观的角度总结和分析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外学者大多数是采用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量的研究,用大量的研究数据为研究结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相对来说,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少,即对故事教学法的微观层面缺少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着重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故事教学法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因此,质性研究是继续研究故事教学法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KOENING J.M,ZORN C R. Using storytelling as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diverse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393-399.
[2]史晓华.幼儿园英语故事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纪玉华,许其潮,蔡寒松.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