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2 11:52:2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报告

篇(1)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其基于互联网与智能移动终端完成了对传统课堂的变革,翻转课堂课程开展的始点就是学情调查,开展优秀高效学情调查需要从学情问卷层次、学情问卷设计、学情调查分析三个方面精心设计,方能做出精致的学情调查分析。

百度百科定义“学情分析”:指学生在阶段性身心成长规律、学习中所呈现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的现状以及基于现状的应对策略。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情分析是课程开发时的首要环节,迫切而必要。

一、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情调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根据邻近发展区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分析学生学法、兴趣、能力结构、差异性,以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分层导学、分层测评,努力实现翻转课堂的异步教学。以上将以学情调查为基础。

二、关注学情调查,学情分层呈现

翻转课堂课程资源具有可重现和后续优化的特点,需基于三个层次进行学情调查。

原始学情调查即基于学生未接触过化学教材之前时的学情调查,主要是化学涉及的概念知晓率、学法知晓率、信息来源渠道、学习预期、能力结构等。此学情问卷在八年级下和九年级下的假期用智能移动终端的线上完成。

初学学情调查即学生初读教材后进行的学情调查,主要是对教材文本中陌生知识点、难于理解的句段、概念,阅读后所产生的困惑进行学情问卷。完成问卷时间同前,区别在于自主阅读教材后分课题进行。

反思学情调查,即学生完成九年级学习后的暑期再次通读教材,对教材、教法、重难点突破、思维方法、学法等提出实施意见与建议。完成问卷时间为九年级暑期。

以上三种层次的学情问卷均基于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展开在线上完成,同时用专业问卷平台问卷星进行自主统计分析,以便于后期分析处理。

三、合理调查问卷,生成学情数据

科学的问卷基于科学的问卷设计,问题设计中可采用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三种问题结构而设计,组合使用,方能生成科学的学情数据。

四、科学分析学情,形成学情报告

篇(2)

申请电子邮箱,建立信息绿色通道。以往调查一般仅是电话联系被抽中企业,导致企业对所要参与的调查了解不全面、配合度低。本次调查为方便企业了解调查基本情况,平谷局队专门申请了公共邮箱,将相关调查资料的电子版存入,以便企业随时查阅和下载。企业还可预先填写非正式问卷,提前解决疑难问题,为填写正式问卷做好充分准备,极大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质量。

多种方式结合,建立培训绿色通道。鉴于企业数量多、情况不一,平谷局队在问卷填写培训中,提供集中讲解与个别指导。在集中培训中,主要讲解有逻辑数量关系的指标,强调问卷内容结构和填报要求,统一指标口径,现场答疑,加深了企业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对问卷内容的理解。对于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企业,全天候安排人员接待,随时进行培训和讲解。对于某些确有困难的企业,亲自上门进行指导,最大限度的为企业提供方便。

层层审核把关,建立审录绿色通道。为确保问卷质量,平谷局队要求企业填写完成调查问卷后由统计人员自查,确保企业基本情况和信息准确;之后专项调查科对问卷进行初步审核,严格核对调查对象及问卷填写中的逻辑问题,企业更正之后再进行复审。分级审核将调查问卷可能出现的差错降到最低限度。在录入阶段,通过对所有问卷复录比对的方式,保证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

(张英丽)

怀柔局队 三线联动推进整体工作开展

近日,怀柔局队召开了2011年1~4月工作汇报会,结合前期工作的完成情况,提出建立联动三条线,推进后期整体工作开展的思路。

建立职能科室联动线,分层次提高人员综合素质。2011年,怀柔局队将加强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各职能科室围绕这一核心,针对政治素养、业务能力、文化建设方面分别制定了关系全系统的教育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计划。为使这些计划起到“简洁、高效、有用、管事”的作用,人事科、综合科、宣教中心三个职能科室建立联动一条线,发挥三个科室的不同职能,针对不同岗位、年龄、经验的需要,以科级干部、科级后备干部、新入局人员等为单位,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3)

1 选修课问卷调查组织形式

东校区教务办公室于2014年申报了《影响我校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因素及解决对策》的业务建设计划。项目采用问卷的形式对东校区学生进行调查,后期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改进方案。

教务办公室主任杨丽婕与质量监控干事王迪,根据2013年选修课专题学生座谈会中收集的意见,结合近年来选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问卷的编制工作。问卷编制完成后,共印刷并发放问卷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89份。问卷共涉及到12、13、14三个年级,范围包括东校区所有教学系,收集的数据全面有效。

2 选修课调查问卷内容

选修课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信息,包括教学系、年级、性别、生源类型和生源地五项内容;第二部分是调查内容,包括选课动机、出勤、课堂教学、考核方式、选课方式和其他建议五个方面。

3 选修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1 课程满意度 经调查,学生对学校开设选修课满意的人数为38.5%,比较满意的人数为37.2%,不满意的人数为18.7%,无所谓的人数为5.6%。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到75.7%,说明学生对开设的选修课是比较满意的。

学生对选修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总体评价非常好的占31.3%,较好的占34.0%,一般的占29.9%,较差的占4.4%,其他占5%。认为非常好和较好的人数占65.3%,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学生感觉选修课的实际内容与其预期完全不同的占20.5%,有些不同的占35.9%,不清楚的占17.8%。大体相同的占23.7%,完全相同的占2%。认为完全不同和有些不同的人数占到了56.4%,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学生认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有必要的占49.8%,没有必要的占17.9%,可有可无的占32.3%,有一半的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态度比较消极。

虽然学生对选修课的总体评价比较乐观,但是对选修课的内容及其必要性存在不满意的方面,所以对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及选课方式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2 选课动机 由调查可知,影响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最大因素是个人兴趣,其次是通过率、提高专业技能和获得学分三个方面,而时间安排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选课的影响甚微。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选课结果,学生比较偏爱教师对考勤管理不严格,且通过率比较高的课程。在开设选修课之前,学生希望能够征求自己的意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课程安排。在选修课的课程类别上,学生更青睐艺术类课程,其次是自然科学类课程。

3.3 出勤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选修课出勤情况较好,这个结果与教务日常巡视中看到的情况不符。而学生不去上选修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四项即“有事冲突”,有可能选修课的时间与社团活动时间、系部活动时间或者学生打工时间相冲突。

根据其不上选修课的原因可以发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在选修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13:00至16:00之间,而教学系和学生社团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开展活动,造成了时间上的冲突。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校外打工的情况明显增加,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部分学生选择旷课去打工。这种时间上的冲突,不光需要各个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教育。

3.4 课堂教学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来,一半的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另外一半的学生或者聊天或者做自己的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选修课的班级规模上,学生普遍认为30人左右的班人数比较合理。对于选修课教材的征订方面,学生立场比较中性,认为需要订教材、不需要订教材和依据课程特点订教材的人数各占1/3。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学生喜欢比较幽默且能够进行互动的授课形式。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比较认真,自己对待选修课与专业课方面有一定差异。

现在的选修课班级规模符合学生的需求,不需要进行变化;在教材的征订上,学生的态度比较中立,现阶段选修课的教材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订购,但是也存在教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不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而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上与必修课有一定差异,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互动的教学形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师还在少数,毕竟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一般或不够重视。

3.5 考核方式 在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方面,学生比较青睐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考试的形式,包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陈述等,其次是写论文、分析报告或者开卷考试等等,最不喜欢的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学生比较消极,有1/5的学生会随便应付,而认真备考的学生仅占到1/3左右。

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喜欢写论文或分析报告的人数占19.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堂陈述所学内容的人数占26.8%,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来代替考试的人数占35.9%,开卷考试占17.2%,闭卷考试占0.5%。

学生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能够认真备考的占38.3%,略有重视的占40.4%,随便应付的占21.3%。

3.6 选课方式 在选课方式上,大部分学生的选修课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有1/3左右的学生没能够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对网上选课的态度比较中立,且发现课程与自己的期望有出入时,有1/3的学生怕麻烦而不愿进行调整。

篇(4)

一、企业创建网上呼叫中心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需要的是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标准介绍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网上呼叫中心利用无限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呼叫服务提供了全新概念工具:全天候、即时、互动。首先,互联网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企业可以通过网上呼叫中心提供各种产品服务的信息;其次,顾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随时获取这些信息服务;此外,网上呼叫中心能提供更多自助,减少客服工作量,更大的提高客户服务资源的利用率;最后,网上呼叫中心的双向互动特性,使顾客能直接与企业对话,获取的信息更为全面、直接、精确。这些特质迎合了现代顾客个性化的需求特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网上呼叫中心整合到企业营销服务体系当中,网上呼叫中心成为呼叫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网上呼叫中心能有效地整合了企业与客户间的各种互联网接触渠道,帮助企业提升互联网营销和服务水平,并且无缝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高效率的内部支持和业务协同;网上呼叫中心创新客户业务流程,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营销渠道的整合、服务价值的提升。

二、网上呼叫中心的应用

1、网上交易客户服务

现在越来越多的买家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买家在使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时候,必然针对交易操作流程、账户管理、交易安全性、交易资费等方面产生各种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对于网络交易不是很熟悉的客户,更是需要帮助。如果打电话咨询,应用场景往往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同时客服的解答,如果没有可视化的说明,客户也很难理解。网上呼叫中心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另外网上呼叫中心在网络交易系统中,在线客服是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网上呼叫中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网上交易系统用户的满意度。

2、购物导航

电子商务平台的会员,都是网站的忠实客户。是非常宝贵的客户资源。所以,针对这些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将大大提高客户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服务水平的评价。网上呼叫中心且具有传统呼叫中心无法比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网上呼叫中心中的在线客服代表就如同一位购物向导。客户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咨询。借助互联网,顾客足不出户就能得到购物向导的优质服务。

3、挖掘潜在客户

由于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快速增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在线购物的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当客户来到网站时,如果有任何问题,就可以点击网上呼叫中心中的客服图标进行咨询,这种服务方式大大提高了购物的成单率。销售经理也可以通过网上呼叫中心中的在线客服,主动推销产品,加强客户沟通,挖掘潜在的客户。而且网络营销还具有24小时随时购买的优势,减少了市场壁垒,为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

三、企业创建网上呼叫中心的效益分析

1、增加销售

(1)增加营销渠道

网上呼叫中心改变传统通过电话、邮件、QQ等客户营销方式,而是通过IP识别、会员识别;会员识别即与用户数据库进行整合,调取会员信息,显示会员级别、联系方式等信息,为企业打造主动式营销方式。

(2)发现潜在客户

90%的潜在客户在浏览企业网站后不会以电话、邮件等方式主动联系企业,这意味着每天都在损失90%宝贵的商机。您的网站的潜在客户来自哪里,他们是谁,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商机稍纵即逝,你希望在客户离开你网站之前,与他们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对话嘛。网上呼叫中心能够主动发现访客,时时沟通,人性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留住更多的客户。从流量统计分析报表的数据显示,接受过网上呼叫中心的客户,再次访问网站的几率比一般客户高出两倍。

(3)无缝沟通,方便获取客户联系方式

网上呼叫中心不用注册,也不用安装任何软件和浏览器插件,只需在线点击图标,即可开始与客服人员交流,因此通过网上呼叫中心大大降低客户沟通门槛,增加客户和客户服务人员进行对话的几率,更容易了解客户的需求意向和联系方式。网上呼叫中心具有标准的会员信息接口,当客户在网站注册或者是登陆会员系统以后,客服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客户的联系信息。

(4)增加销售机会

在线客户服务人员通过网上呼叫中心进行在线文字和语音、视频或者电话交流等多种方式,合理有效地和客户实时互动,在为客户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中,配合主动营销,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

(5)精准营销

网上呼叫中心使客服人员可以监控和跟踪访客的访问轨迹,从系统中清楚的知道客户正在访问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访客行为习惯,主动向访客发起对话邀请,介绍企业的产品,回答客户的疑问,提高客户对企业的认知,将潜在用户转化为企业真正的客户。(6)巩固客户关系网上呼叫中心支持客户经理负责制,客户可以追溯访客的所有历史纪录,提供持续服务。例如:当访客下次来访的时候,系统自动将访客分配给上次为他服务的客服。由于此访客的问题由专人跟踪,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延续性。

(7)增加二次销售机会

由于网上呼叫中心支持销售经理负责体系,企业营销人员就可以通过持续营销的方式,挖掘老客户的新需求或者引导客户的新需求,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8)扩大了销售和服务的地域范围

不论您的客户身处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可以通过网上呼叫中心进行咨询。通过网络这种渠道,企业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尤其对于营业网点少的企业,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途径。

(9)提高销售团队销售能力

由于网上呼叫中心中的在线客服的对话记录都完成保存下来,方便储存和整理。企业可以定期对于对话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标准的销售用语文档或者是相应的销售知识储备文档。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整个销售团队的销售能力。

2、降低客服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1)降低客服人力资源成本

网上呼叫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多用户处理。网上呼叫中心可以轻松实现在线客服对客户的一对多服务,如果是文本聊天方式,一个客服同时处理四个呼叫是完全可以的。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客户服务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测算,在网上呼叫中心上线以后,每个客服的接待能力提高了1.5倍。传统呼叫中心,一个客服平均每天处理80个左右的电话。在线客服一天平均处理200个对话。(200-80)÷80=150%,业务处理能力提高150%。

(2)降低通讯成本

网上呼叫中心中的在线客户服务和传统的电话服务相比,在线客户服务性价比更高。首先,在线客户服务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通讯费用。例如:如果按照每天在线客服接待3000人/天的话务量计算,一年节省的通讯费用为3000个×30天×3分钟/个×0.2元/分钟×12=64.8万元/年。

(3)硬件成本投入低

网上呼叫中心的硬件投入和传统的呼叫中心相比成本也很低,只需要1-2台服务器,就可以保证一般B2C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能力的要求。可处理同时1500个对话;能支持同时3000个连接。

(4)提高客户服务效率

在网上呼叫中心中客服可以将常用的文件、网页、消息保存到常用预存中,提高工作效率。当客服和访客交流的时候,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电话、邮件、短信多种方式与访客交流,提高沟通效率。

(5)差异化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

网上呼叫中心通过细分客户群来实现差异化的服务。接入过程中,能判断客户的分类和价值,对不同价值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客户体验,使企业资源向有价值客服倾斜。

(6)智能服务,提高投入产出比

网上呼叫中心支持技能路由、智能路由、基于客户价值的路由、基于坐席属性的路由和基于服务水平的路由等路由策略,将呼叫分配到最合适的企业资源。

3、为市场营销提供有力依据

网上呼叫中心可以对所有网络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对客户上网的轨迹跟踪记录,知道客户是什么地区,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公司网站,第几次登陆,对哪个页面最感兴趣,通过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并将服务过的客户资料及服务记录存储到客户数据库当中,当访客再次登陆时即可识别,并跟踪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

(1)全面数据分析,掌握网站客户信息

网上呼叫中心提供多种数据分析报告。提供了网站访问人数、访客来源、来访时间和地理位置等多种的统计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销售人力安排,销售区域策略等,为进行市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跟踪访客,了解访客行为习惯

网上呼叫中心系统可以在访客访问网站的时候,跟踪访客的浏览轨迹。对于每个访客都能跟踪到此访客IP、所在地区、浏览网页次数、和客户服务人员咨询次数、访问过哪些网页、何时进入、何时离开、是从搜索引擎以关键词搜索的方式来访的,还是以其他方式,以前的对话、留言内容,访客以前留下的个人资料等信息,使客服人员可以充分了解访客的访问习惯、关心的问题等,在客服人员进行服务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

(3)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客户反馈信息

网上呼叫中心系统支持调查问卷功能。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调查问卷的内容,企业也可以设置多套调查问卷。配合企业各种活动,启动相应的调查问卷。系统可以随时查看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

(4)为市场推广提供指导和有力数据支撑

篇(5)

二、研究设计

1.项目导向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运作

(1)组建市场调研项目团队。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课程的整体实施方案,然后每3~5名学生自由结合为项目小组,并推举组长。

(2)接受市场调研任务。调研项目来源于实际问题,一是接受企事业单位的委托调查项目,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选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项目。近几年,学生调查项目涉及到了居民消费现状及需求、企业经营现状与竞争力、大学生行为及就业能力、社会热点问题等方面近百个调查项目。

(3)确定行动领域,构建学习情境。教师对于完成市场调研项目需要开展的工作,确定行动领域,并通过案例、资料、典型成果等建构学习情境,确保课程学习处于工作场景与氛围中。

(4)分解并提出完成调研项目的阶段性学习与工作任务。教师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带领学生剖析阶段性工作过程,提炼学习与工作任务。

(5)学习与训练结合,完成项目。上课时学生按项目组集中就座,在了解课程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之后,分阶段完成小组调研项目的企划方案和调查问卷、完成200份问卷访谈、完成调查资料整理和编码录入、数据分析、调研报告撰写,实现了学习与训练的有机融合。

(6)伴随着教学进程,学生协作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调研任务,实现了培养市场调研素质与能力的预期目标。

2.工作过程分解与技能模块设计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这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中可细分为若干个子环节,也就是技能模块。其设计思路为:基于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过程知识、能力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以完成职业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项目为依据。就企业营销调研活动过程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项技能模块:

(1)方案制定技能模块。《调研方案》是对某一具体调研项目所做的安排,如《顾客满意度调研方案》。一般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对象及单位、调研项目、调研时间安排、组织实施计划等,其核心内容是调研项目的设计,它是问卷设计的基础。任何一项调研活动,无论其规模大小,都要设计一份调研方案。

(2)抽取样本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抽样调查”知识,学会编制抽样框,按调研方案要求确定调查单位,抽取样本。

(3)问卷设计技能模块。一项调研活动的关键在问卷设计,问卷设计技能包括根据调研项目设计问句及回答方式、问卷版面设计等,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比较笼统、抽象的调研指标和项目转化为在问卷上反映、被调研者直接回答的问句,并以调研对象易于接受、便于回答的作答方式一并构成问卷格式。

(4)调研方法技能模块。调研方法是运用调研问卷获取数据资料的桥梁,不同的调研主题、调研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调研方法。调研方法包括文案调研法、访问法、观察法、网络调研法、电话调研法和实验法等,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涵义、特点、运用条件,能根据调研对象、环境、条件等,确定适宜的调研方法。

(5)数据处理技能模块。这一模块的技能训练包括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数据资料的整理,是提高数据资料价值和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和关键,包括统计分组、设计整理表、计算汇总等,应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调研对象特点正确分组、设计整理表,并根据整理表进行归类整理;数据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掌握统计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如何有针对性的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把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挖掘出数据的深刻内涵。这一模块的训练,还应包括学生运用Excel或SPSS分析软件上机进行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训练。

(6)调研报告技能模块。调研报告是整个调研活动的最终结果,一切功效都是通过调研报告体现出来的。这一模块不仅要进行调研报告撰写格式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如何用数字说话。包括如何选择最能反映所说明问题的数据;采取哪一类型的数据表达方式:如何在报告中恰当地使用图表等。

(7)市场预测模块。市场预测就是以市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事物未来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断。本模块重点是要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市场预测的基本原则及程序、预测的内容及方法等。

3.进程设计。教学既可以采取单项训练,也可以采取集中综合训练。单项实训,是将七个模块作为七个子项目,随各章节教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是过去常用的方法。综合实训是一种“单独设置”的实训方式,一般集中安排1~2周,其设计原则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按照“讲做结合、以做为主,分块推进、逐步合成”的做法,采取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模块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操作相结合。

4.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活动的实施,可以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即按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的指导思想实施。采取“讲做结合、分步推进”思路逐步展开,指导教师应做好专业指导和进程控制,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结束语

本课程改革将以学院的“三大园区”为教学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教学流程,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将极大的促进工学结合和产、学、研结合,有力的促进学院“三大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成分复杂化的增强,刑满释放人员的生存状况受到多方面影响。而他们作为需要得到政策优惠和社会帮助的弱势群体,如果安置帮教工作不能全面落实,就会导致重新犯罪率上升。要做好刑释人员的安置工作,就先要准确把握目前刑满释放人员的生存状况,摸清刑满释放人员生活、心理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课题组于2011年12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对部分地区的监狱、劳教所、社区矫治中心和企业进行调查,掌握了有关上述地区的刑满释放人员的基本资料、就业状况和被企业接纳的程度,为进一步完善安置帮教工作提供参考材料。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结构访谈这两种方式获得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刑释人员面临的主要生存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建议。调查选择的范围涉及江苏、浙江、天津的监狱局和呼和浩特市司法局等4个地方政府机构,以及呼和浩特市的32家中小型企业。抽取调查的刑释人员有1298人,对其中87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85份。调查问卷直接发放到企业的有5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32份。本文所引用数据均来自本次抽样调查。

一、刑释人员的生存能力特征和环境特征

刑满释放人员的生存能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是由其生理特征、劳动能力和被企业接纳的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个体生存特征和生存环境的特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刑释人员的生存状况。

(一)约八成的刑释人员拥有最佳的就职年龄

在调查的1298位刑满释放人员中,年龄在16至24之间的人数为158人,比重为12%;年龄在25至34之间的人数为880人,比重为68%;年龄在35至44之间的人数为245人,比重为19%;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数为15人,比重为1%。而根据2012年山西省大同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北潜江市的第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集中在16至34岁之间,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比重平均为72%。结合上述材料可以知道,80%的刑释人员拥有最佳的就职年龄。

(二)刑释人员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将调查的刑满释放人员的按文化层次划分为三类,其中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含未毕业)的占总人数的56%,初中文化水平的占39%,高中(含中专、技校、职校)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5%。同样通过2012年山西省大同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北潜江市的第二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得出,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学历需求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层次,高中文化层次的劳动者逐渐成为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就业的主体,越来越多的高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在市场进行选择性就业,这一趋势加大了刑释人员的就业压力。

(三)已婚的刑满释放人员不足四成

对刑满释放人员婚姻状况的调查显示,未婚的刑释人员有63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2%;已婚人数达476人,比重约为36.7%;与异性同居的人数达22人,比重为1.7%;离婚或丧偶的人数为161,占调查总人数的12.4%。已婚的刑满释放人员不足40%,一方面表明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刑释人员相对较少,同时也表明较多的刑释人员在生活中缺乏伴侣的帮助和支持。

(四)刑释人员中物欲型动机犯罪人数居多

从犯罪动机的角度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犯罪类型的统计,是为了寻找驱使刑满释放人员入狱的因素,再考察这些因素在他们刑满释放后对其影响的程度是否发生变化,最后根据其中会引起重新犯罪的因素,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安置帮教。调查显示,物欲型动机犯罪人数为1038人,比例为79.97%;型动机犯罪52人,比例为4.00%;情绪型动机犯罪117人,比例为9.02%;其他动机犯罪91人,比例为7.01%。为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或欲望,从而以非法手段获取和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犯罪居多,这些犯罪类型的刑释人员在就业指导和保障方面上需要受到重视。

(五)已经开始工作的人数约为四成,就业积极性偏低

在调查的1298位刑满释放人员中进行随机抽取87人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在回收的有效的85份调查问卷中,表明已经开始工作的刑释人员有32位,比例为37.65%;没有工作的人数为21人,比例为24.71%;正在接受就业或上岗培训的人数为28人,比例为32.94%;退休的为4人,比例为4.71%。除退休的人员,在剩下的81人中,认为不愿意接受培训的有47人,占58.02%,希望靠社会保障金的有63人,占77.78%,就业积极性不高。

(六)超过八成的用人单位担心雇佣刑释人员会影响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向的50家用工单位发放“关于雇佣刑满释放人员意愿调查”的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32份,其中服务行业(如广播电视局、保险公司)6家,制造业(如信义机械有限公司、玻璃厂)16家,其他性质行业10家,调查的11道问题涉及接纳就业意愿、提供培训意愿和提供心理疏导意愿三个方面。在“是否愿意接受刑满释放人员到您单位工作”的调查中,75%的用人单位选择看情况而定,没有制造业选择“愿意”这一项。而在“不愿意接受刑满释放人员到您单位工作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87%的用人单位担心雇佣刑释人员会影响企业秩序和企业形象。在问到“如何看待刑释人员”时,44%的单位认为跟刑释人员一起工作没有安全感,44%则认为虽对刑释人员有偏见,但能克服。47%的用人单位认为监狱机关应注重培养刑释人员的公民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这样会使企业更容易接受刑释人员。从总体上来讲,用人单位在选择雇佣刑满释放人员时,较多客观地考虑管理的成本、维护品牌形象这两方面,较少企业对刑释人员抱有情绪上的偏见。

二、刑满释放人员面临的主要生存问题

刑满释放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从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征和环境特征上看,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两大特征,脆弱性表现为其在社会生活中极易受到生理和心理的伤害,不稳定性则表现为其重新犯罪率极易推高。脆弱性产生不稳定性,而不稳定性又让社会对其有更大的排挤力,强化不稳定性。在这一恶性循环中,刑满释放人员面临着三大生存问题。

(一)有时间却没学历、没技术、没就业积极性

有适合就业的年龄却无法就业或不愿就业,使得刑释人员中产生了寄生虫和再犯罪者,而劳动力的浪费会产生社会治安问题。根据调查发现,80%的刑释人员拥有最佳的就职年龄,但近6成的刑释人员没有满足市场主体需求的学历或文化水平,其次就是因为技术缺失而过不了就业这道坎。让大多数正值年轻力壮的刑释人员处于待业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自身的惰性,幻想着靠社会救济和刑满释放资金,不愿接受培训和就业指导。因此,政府的矫正中心或相关机构虽然每年都确保六成以上的刑满释放人员能够顺利就业,但在这些劳动者中,就业后五年内被解雇的人数也多得惊人。

(二)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匮乏阻碍刑释人员的自我发展

政府部门对刑释人员的安置与帮教是属于输血型的救助。但如果让他们持续发展,就要使他们能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情况下自救。从犯罪类型的统计中看出,近八成的刑释人员是为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或欲望而实施犯罪,这表明,刑释人员在与社会隔绝了一段时间后,其物质需求会变得更大。在无法保障持续增长的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时,一部分的刑释人员便会重蹈覆辙,而且重新犯罪的手法会更加娴熟和具有反侦察性。另外,因为超过六成的刑释人员处于未婚状态,有的更是因为有过前科或因物质匮乏而无法被异性的家庭接受。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支持也会使之出现精神上的空虚,从而产生其他类型的犯罪。

(三)多数刑释人员的形象被丑化

刑满释放人员能浪子回头、重新做人,是应该得到社会尊重和接纳的,但由于传统的出身观念和现代媒体出于吸引观众眼球的搞噱头、夸大事实等原因,在新闻、连续剧和小说中,刑释人员大多数被描写为心理变态、难以改造和会报复社会的形象,歪曲了多数刑释人员遵纪守法、努力创业的事实。加上一部分刑释人员在服刑期间确实没有完全得到矫正和疏导,缺乏心理证明、技术证书等材料,使得大部分的企业不敢接纳刑满释放人员,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花销和损失。在自身形象被丑化、难以被用人单位接纳的社会,对于有心改好的刑释人员来说,就是一所无形而又残酷的大监狱。

三、解决刑释人员生存的主要问题的建议

刑释人员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是源于社会的,也终究要回归社会的。政府对刑满释放人员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是面向群体的,是有限的,如果要有针对性的帮助个体的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因材施教,解决刑释人员生存的主要问题,就需要社区和企业的参与。

(一)社区和企业要集中志愿者的力量提供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社区工作者定期有针对性的向区域内刑释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或职业教育,鼓励大学生、教师和已经成功就业的刑释人员参与,既可以增加社区内居民的凝聚力,又可以降低区域内失业刑释人员的不稳定性。同时,联合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对刑释人员的接纳和培训,有利于为企业定向提供劳动力,宣传企业的责任心,达到雇员和企业的双收益。社区和企业双管齐下,抓住提高刑释人员就业能力这一主题,能够具体和长远地安置失业的刑释人员,减少安置工作在实施中存在的盲点。

(二)民间组织要为刑释人员开辟“绿色通道”

向弱势群体提供救助的民间组织,要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特殊的“绿色通道”,采取特殊的方式解决刑释人员的家庭关系、生活物资等方面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注重调动刑满释放人员的自主性,重视呵护其自尊心,鼓励其加入民间组织以服务他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物资上的需求,使得刑满释放人员能独立“造血”,摆脱依赖政府提供资金的旧观念,成为民间组织的救助对象和救助他人、鼓励他人的志愿者,弱化其对社会的仇视心理,强化其社会归属感。

(三)媒体要多宣传刑释人员自力更生的正面形象

媒体对大众观念的塑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宣传刑释人员中积极分子的正面形象,既能鼓励刑满释放人员努力融入社会,更能倡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帮助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中去。宣传刑释人员的正面形象不是对丑的美化,而是对客观存在的美的强调,且社会媒体的责任感正体现在弘扬正气、传播真善美的工作中。刑释人员的改好需要有好的舆论环境,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社会对自己的期望,才能更加有激情地重新书写人生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1)》[R]中国法学会

[2]《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0)》[R]中国法学会

[3]《大同市2012年第2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R]中国就业网

篇(7)

关键词:

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案例教学法;SPSS

一、引言

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推销及商务谈判等。其中,市场调查与预测是这些骨干课程的核心,该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为前期课程,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投入到市场调研的实际运作中,学会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得出有效的结论。该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常用的案例教学法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教学前教师挑选或写作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与方案并加以点评。这种案例教学法存在如下教学质量问题:(1)案例内容不全面。案例来自教材和学习资料,内容主要是情景问题的叙述和解析,没有同步的问卷设计和调研数据,因此该类案例授课往往只能覆盖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剖析方面,无法延伸到实践操作部分,从而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2)案例分析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独立解决市场调研问题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好的效果。(3)忽略市场调查与预测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数据分析、高级软件如SPSS等的教授和应用。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急需具备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能力的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软件分析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涉及的软件仍然停留在EXCEL阶段,错误的认为高级软件是研究生阶段才需掌握的技能。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也会涉及到市场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问题,掌握SPSS等先进软件,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市场调查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综合以上三点,笔者提出综合案例教学法,弥补了现有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二、何为综合案例教学法

综合案例是指附带研究问卷和相应市场调查数据的整体案例。这种案例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市场调研情景问题,同时带有相应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数据,供学生操作。学生在理论分析和策划市场调研后,可通过问卷设计和发放过程提高市场调研实施能力,运用统计软件SPSS做调研数据分析,在掌握SPSS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得出市场调查分析结果。综合案例教学法意味着是在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中都选取综合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和练习。这种案例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案例情景市场调研问题的分析环节。学生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就需要认真负责且充分分析案例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其次,市场调研的策划和实施,包括相关问卷设计和收发。该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短暂时间内收发一定数量的有效问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缜密的策划和安排;最后是调研结果分析,调研数据分析。该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统计软件分析技能,如SPSS,快捷的完成调研数据的分析、汇报。综合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极为密切。每一个市场调研环节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从市场调研策划、相关问卷设计到最后的调研数据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来,学生参与市场调研的过程即是小型的实际市场调研工作的模拟。综合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解决市场调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案例分析和后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审核最终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综合案例调研的实践经验。

三、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综合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

1.首先讲解和分析市场调研基本知识点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情景。同时进行实践操作环节: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的策划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可支配时间和能力策划出具体详细的调研方案,例如何时何地访问,访问多长时间,参与人员和访问主线等等。这个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市场调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寻找可实施题材,并做好市场调研的策划部分。

2.讲解市场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设计类型、方法、原则等。问卷设计实践考核学生运用问题设计的方式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手脑并用、根据市场调研的具体操作题目科学的设计问题。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策划的时间、地点、进度安排等,合理组织小组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调查的方法有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具体选择哪种调查法,需要根据调查的对象和环境决定。

3.高级统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主要是指SPSS等软件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讲解,有统计描述、假设检验和量表分析。对应的该操作部分主要是对调研数据的录入和高级软件的运用:建立数据文件,将调查问卷编码,在SPSS中录入问卷数据;根据市场调研的研究目标,运用SPSS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相关图表。最后,根据SPSS分析结果撰写报告。高校开展综合案例教学法无需经费支持,未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唯一的实施要求是高级统计软件SPSS。而今,很多高校已经具备这个条件:具有安装SPSS高级软件的实验室。因此,综合案例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较为新颖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授课方法:综合案例教学法。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特殊的实践要求,综合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实施一年后,教学效果显著,具统计,95%的学生承认该授课方法有助于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市场分析能力、问卷设计能力、统计知识运用和SPSS软件操作能力都得到良好的锻炼,对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改进和完善还需努力,如运用网络问卷发放或网络访谈;增加高级统计软件的应用,同时教授SPSS,SAS两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等。

作者:宋连莲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3):66-68.

篇(8)

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是当今教育的趋势。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合理设置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运用统计学思维,分小组完成任务,达到良好的统计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统计学改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观察力、敏锐度,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统计学”课程是一门以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及数据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统计学”的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统计思维能力,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据打交道,而统计学就是一门以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因此,统计学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查阅大量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后,发现目前统计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赵先仓[1]认为,统计学教学内容陈旧,与专业的融合性不强,难以让非统计学专业学生体会到统计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价值,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赵艳霞[2]认为,统计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主要以黑板、粉笔、教师讲解,学生死记公式为主,与培养“复合型”人才不符。郭精军[3]认为,统计学课程学时安排不合理,由于一些院校对统计学的先导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安排课时较少,因此,在进行统计学课程教学时,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教师课堂上偏重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软件及分析数据能力的培养,这样很难适应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综上所述,第一,很多文献中提到了统计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需要我们对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更突出专业性。第二,绝大部分文献谈到的统计学教学的课时问题,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验教学,即包括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然而,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统计学教学一般只有一学期,一般为72课时,如何将统计调查工作、问卷设计、发放回收工作、数据整理工作及数据分析工作在这个72课时中顺利展开,也是研究重点。

二、提升学生素质能力的统计学课程改革

(一)理论教学环节的设置

在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想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工读教育和19世纪的美国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才日渐完善。在统计学理论教学环节中,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四个环节(见表1),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现象,独立处理四个环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及统计报告,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性与创新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项目讲解时,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案例要具有针对性,要明确案例要解决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典型案例需要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明确案例统计研究对象,熟悉统计研究步骤,了解不同统计方法的应用。如讲解数据收集及统计问卷的设计时,可以利用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案例;讲解统计资料搜集与整理方法,可以利用麦当劳选址的案例;讲解统计数据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时,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的案例,同时穿插多种生动的小型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统计学,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

(二)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传统的统计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统计学实验设计中,以演示型、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自主设计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4]。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完成理论教学中的四个项目。具体操作如下:

1.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组建小组,4~5人为一组,每组学生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专业相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调查项目。如有的学生选择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有的学生选择网络购物情况调查,有的学生做大学生逃课情况调查等。

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结合理论教学中的知识,完成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确定统计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及填报单位,制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时间及时限,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能够群策群力,一般能很好完成。

3.各小组独立完成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搜集调查问卷的工作在课外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对各组的问卷进行相互评价、交流。

4.各小组借助于EXCEL或SPSS统计软件,对搜集的调查问卷信息进行整理、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构建统计模型、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并给出结论。因为各组的主题不同,因此,也可以保证每组可以独立完成。

5.最后,各小组形成一份统计报告,对上述工作步骤进行说明,并对结论进行阐述,分享实验的经验。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分析完成好的部分,指出分析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根据报告的质量、学生的相互评价进行综合打分。综合步骤见图1。

三、教学模式设计案例———“相关与回归”项目

根据上面的研究,下面以统计分析项目中的“相关与回归”项目为例,设计一份统计学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相关分析的概念、种类;②相关系数的含义;③简单线性回归的特点;④简单直线回归方程与模型。

2.技能目标①利用SPSS软件绘制相关图表;②利用SPSS软件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3.素质目标①良好的统计思维能力;②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③良好的分析相关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

以4~5人为一小组,根据每个小组所选的主题,选择自变量与因变量,建立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方程,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相关现象[5]。

四、统计学教学改革效果

为了更好地考察统计学改革的效果,因此对统计学考试成绩的构成进行说明。统计学成绩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作业,这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能力,采取根据每组学生所设定的主题,结合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布置作业的形式,占20%。第二部分是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统计学课程中一些公式、方法等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是为学生以后进行统计师考试打牢基础,占30%。第三部分是课程结束后提交的统计报告,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社会想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统计软件的综合能力,采取每小组的综合成绩×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权重来综合计算,占50%。下面选取两个班级的统计学总评成绩,一个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一个未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除这一因素不同之外,其他考核因素都相同,成绩构成也相同。通过对学生的考核,对成绩进行分类统计,实验结果如表2—表4。通过检验,两个班级的成绩有显著的差异性,进行项目教学的班级,每组同学以项目为中心,有明确的任务,将任务贯穿于每一个环节、每个章节的学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每个成员有集体荣誉感,因此,进行改革的班级成绩比未实施项目教学班级的成绩好,且优良高于对照组。

五、结语

通过对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学生们加强了对统计学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们能够利用统计学课程中学习到的各种方法、统计软件,对身边感兴趣的统计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深入探讨,形成统计分析报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并运用统计理论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完善了统计学教学、社会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先仓.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科技信息[J],2010(17):670.

[2]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57-158.

[3]郭精军.《统计学》教学模式探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3,27(4):101-104.

篇(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5-0106-09

收稿日期:2013-06-15

作者简介:常桐善(1965-),男,博士,美国加州大学总校院校研究办公室项目主管,西安外语大学高等教育管理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大学招生政策、学习成果以及院校工作研究。

一、引言

高等教育评估向来是大学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其范围涉及大学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例如管理绩效、教育质量、学习成果、科研成效、资源分配效益、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等。在这些众多的评估中,学习成果评估(learning outcomes assessment)是核心,最重要,亦最复杂。美国高校常常把它定义为: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收集和分析有关学生掌握知识和各种技能的信息,来评鉴学生是否达到了学校以及个人制定的预期教育目标,并促使大学合理使用评估结果提高教育质量的系统复杂过程[1]。

在学习成果评估中,以考试为绝对主导地位的评估方法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评估方法。特别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所进行的考核已被视为评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正因如此,美国大学将评估定义为从数据收集、分析及其结果使用的一个过程。这种评估方法也被称之为“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构建的进展过程进行评估,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经验为核心[2][3][4],评估范围常常涵盖学习的投入性、时间分配、各种实践技能的提高程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形成性评估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教育的优缺点,以及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扬长避短,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育效果,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为了有效地践行“形成性评估”,教学和评估专家总结和提出了不同的评估工具,除了传统的考试方法外,普遍使用的工具包括“量规”(rubric)、“作品档案夹”(portfolio)、“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问卷调查”(survey)、“参照比较”(benchmarking)以及“实习”(internship)。量规通常是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是由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标准(质量)以及评价等级(分数)相结合组成的矩阵。矩阵的最左列包括评价内容,最上行是评价等级,评价内容和评价等级相交叉的部分是评价标准,最右边一列是每项指标的评价结果。“作品档案夹”是指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像归档一样存放在一起,并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评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作品档案夹评估最大的优点是长效性,既反映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又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另外,这种评估方法还有助于学生监测自己完成既定目标的进展情况。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夹”(electronic portfolio)在大学中愈来愈流行。这种档案夹不仅增强了作品储存的容量,而且为评估、检索、查询提供了许多快速敏捷的途径。“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整合、拓展、批判和应用在其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中所获得知识、技能的机会。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导向,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置的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专业课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展示在大学期间的整个学习就读经验,特别是各种技能。当然,为了评估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顶点课程”可以在学生完成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分阶段开设,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即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检查和重新确定目标的机会。“实习”是指通过短期工作实践检验自己学习成果和技能的一种评估方法,可以是“结果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也可以是“形成性评估”。如果“实习”是发生在临近毕业,则是对大学教育结果的评估;如果“实习”是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从“实习”中得到的与学习评估有关的信息,可以用来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也可为专业或者大学层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照比较”(benchmarking)顾名思义是通过与相关指标比较所开展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问卷调查”是通过收集学生自评信息来评价教育质量的方法,是目前美国大学层面教育质量评估工具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本文的研究焦点为“参照比较”和“问卷调查”,并以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联盟(Student Experience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以下简称“SERU”)为例,介绍其数据收集、整合和分享以及研究结果的应用,阐述利用调查数据构建教育质量参照指标和进行“参照比较”评估的运行机制,旨在为我国提高教育质量评估的效度和信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参照比较”评估及其应用

“参照比较”是质量评估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包括以相同领域最好的产品或者最佳服务为尺度而进行的一系列比较评估活动;它是发现和学习其他组织优秀经验和卓越绩效的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通过参照比较,一个组织可以更精准地认识自身的弱点,或者说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寻求改进方法,探索革新途径,监督进展程序,并评价取得的效益。“参照比较”是公认的测量质量改善进程和实施革新方案力度的最佳工具,在欧美许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广为使用。

欧洲专门制定了《欧洲参照比较实施条例》(The European Benchmarking Code of Conduct)[5]。《条例》将参照比较定义为“从其他组织发现和学习好的实践经验的过程”。英国设有专门的社会公众参照比较服务机构[6],并将“参照比较”定义为“与最好的实践者在绩效(功能或者程序)方面进行的常规性的比较,从而发现差距,寻求提高绩效的解决办法和实施途径,监视进展情况,评审效益。”美国质量学会将参照比较定义为,“一个组织通过与同类最好的组织进行比较评价其绩效,进而进行改革的程序。”

“参照比较”的类型多种多样,Woodhouse将其归为五类[7]:①内部参照比较:在同一个组织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的比较,以及同一个部门在不同时期的比较。②公开信息参照比较:利用其他组织公开的信息进行比较。在这项比较中,不需要其他组织的同意,也不需要正式认可为“同伴”。这种参照比较通常是一种“低级别”的参照比较方法,可能会缺乏深度和广度。但如果对方是竞争对手,也许这是唯一的可以进行参照比较的方法,因为彼此的信息常常处于高度保密状态。③同伴参照比较:选择具有共同特征的比较“同伴”,然后使用内部信息进行比较。参照比较可以是针对整个组织,也可以聚焦在某些方面或者功能上。④普通参照比较:这是针对程序和实践过程所进行的参照比较,可以是跨领域、跨组织、跨部门之间的比较。⑤最佳实践参照比较:选择自己认为是在同一领域中最好的组织进行参照比较。

Trosa和Williams根据比较的内容,将参照比较分为三类[8]:①标准参照比较(Standard Benchmarking):首先是制定可以实现的、且具有挑战性的绩效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具有挑战性的标准可以激励工作人员,展示提高服务质量的承诺。这种评估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监督工具。②结果参照比较(Results Benchmarking):将自身取得的成果与类似的组织所取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在公立组织中,特别是在没有私立部门之间所存在的竞争压力的情况下,这种评估方法对提高效益有显著的推动作用。③程序参照比较(Process Benchmarking):对生产产品的程序或者管理程序进行仔细审核,并与同类程序进行比较的评估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寻求导致绩效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参照比较评估方法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被公认为是一种合理的、基于寻因的、同伴认可的评估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大学各级学术层面的教育教学绩效,如专业、系、学院以及大学层面。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估,参照比较评估有利于及时鉴定教育进展状况、发现问题、修订或者构建教育目标,进而评价学生达到期待学习成果的过程。用于进行参照比较评估的指标不仅可以为内部自查提供标准,也为外部评审提供参考。例如,大学和专业认证部门在认证时就常常利用参照比较来评价大学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不管是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审,参照指标发挥多种功能:评价大学在地方或者全国性的声誉,评价实现办学目标的程度,衡量取得教学成果的情况,等等[9] [10]。参照比较对大学改进绩效有潜在的推动作用[11]:①为质量提高提供了系统的、持续性的依据;②明确了需要改进的幅度;③将外部关注的问题融入内部活动中;④激励利用已有的具有借鉴性的经验;⑤发掘新的、具有创新性的理念和措施;⑥激励大学进行改革,并提供改革构思;⑦将“最好的实践经验”融入到大学质量改进实践活动中;⑧利用数据,降低决策过程中主观见解的影响;⑨帮助营造组织的“学习”氛围;⑩提高交流力度。

参照比较评估方法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大学使用非常广泛。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和质量标准署对参照比较有明确的要求和界定。在澳大利亚大学开发的众多的监控和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战略和方法中,参照比较是最流行的一种[12]。许多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参照比较作为监控大学发展绩效与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美国,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国家性的教育发展评估报告、大学“问责”报告以及区域性或者同类大学的评估活动中。表1简单介绍了美国部分高等教育参照比较评估体系。从2000年到2008年,美国公共政策和高等教育国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每两年颁发的“高等教育国家评鉴报告卡”(Measuring-up: The National Report Card on Higher Education)提供了以州为基本单位的高等教育参照比较指标体系[13]。体系涵盖六项参照比较内容:大学准备、大学升学、支付能力、学业完成、高等教育效益以及学业成果。大学学习评估(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 简称CLA)是以“增值”评估为基础的参照比较体系,目前已有500多所大学参加。美国大学“国家社区学院参照指标项目”(The National Community College Benchmark Project)为社区学院提供了一个数据系统平台[14]。这个平台是集全国性社区学院数据收集和报告为一体的数据系统。它为社区学院就学习成果及绩效评价方面进行比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包括关键性的学习成果评估和大学绩效指标,以及与全国性的“常模”和部分“同伴”大学的比较数据。参照指标的范围包括学生学业表现(保留率、完成率、毕业成绩、第一学期完成的学分)、学习成果(取得教育目标的学生比、圆满完成课程的比例、主要学术技能、获得A和B成绩的学生比例等)、学生满意度和学习投入性、职业准备(完成生涯发展项目的学生中,在相关领域工作或者继续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比率)、以及学院组织绩效(生师比、全职教师所教课程的比例等)。

显而易见,数据是制定参照指标的首要条件,也是实施参照比较的基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参照比较评估中最常用的数据是大学管理数据,如学生的课程成绩、学生保留率、毕业率等。但从本世纪初开始,就读经验(experience)调查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构建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的参照指标,并应用在大学教育质量参照比较评估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美国“国家社区学院参照指标项目”中的学生满意度和学习投入性的参照指标是以调查数据(如《社区学院学生参与调查问卷》结果)为基础外,在其他众多的调查问卷中,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最为有名。从2001年起,NSSE管理部门就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构建学生就读经验评估参照指标[15]。参照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术挑战(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性(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学生教师的互动(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丰富教育经验(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校园学习支撑环境(Supportive Campus Environment)。在研究性大学就读经验参照指标建设中,新近成立的以加州大学调查项目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联盟”发展迅速,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三、SERU联盟及其参照比较评估体系

1. 联盟运行机制

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联盟由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倡议和组建。它是在加州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活动的基础上于2008年成立的。加州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 Survey,简称UCUES)项目的实施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快速发展的教育技术为学生调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学生调查问卷的研发在美国掀起了,譬如“学生入校调查”、“学习过程调查”、“学生离校调查”和“知识输出调查”等。其中对学生的就读经历、行为活动和校园评价等“学习过程”进行的调查代表了当时的问卷设计的主要理念和思路。例如,2000年起实施的NSSE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调研项目之一。另外,加州大学伯克利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John Douglass发现,世纪之交,在面临入学人数剧增和财务困境的挑战下,加州大学需要更多的关于学生就读经验的信息,为保障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决策服务。自2000年起,在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的支持下,John Douglass和加州大学众多学者共同努力开发了具有综合性且反映研究型大学教育特征的调查问卷,称之为“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2002年,问卷首次在伯克利测试成功;从2004年起,加州大学的所有9所本科分校先后加入每两年一次的调研活动。

从2008年开始,伯克利中心将这一研究型大学的调研活动拓展至美国其他研究型大学,并正式成立联盟。联盟组织的基本结构是会员制,日常活动(包括数据的收集、分享、研讨会等)的协调和管理由伯克利负责,但具体的活动实施和相关决策则由会员商定,如调查问卷的修订、数据分享范围等。成员大学缴纳用于数据收集和联盟运行的年费。2010年开始,联盟吸收非美国大学加入,成立了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国际联盟(SERR-I)。截至2013年2月,加盟的大学共有34所,包括23所美国大学,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密西根大学-安娜堡等,以及11所非美国大学,如英国的牛津大学,中国的南京大学、西安交大和湖南大学①。

2. 任务与目标

通过收集学生大学就读经验的信息,联盟旨在帮助参与大学:①更加全面理解学生,包括他们的家庭背景、文化认知、学业状况、未来发展设想等。②更加全面了解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及其实践对本科学生的学习行为、发展期待和自我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他们的行为和兴趣是如何影响大学学术环境的塑造的。③通过分析数据,总结经验,凝聚智慧,鉴别本科教育的优劣点,并利用这些结果指导大学的决策过程和相关研究。其最终目标是为会员大学探讨本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平台,为决策者充分利用“知会理性”决策模式提供足够的信息,帮助会员大学改进本科教育质量。联盟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包括:①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有关学生就读经验方面的最新、最根本的,且具有比较性、长效性的数据。②促进联盟成员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证性的政策和学术方面的院校研究工作,提高会员大学对本校的自我认知程度以及催化院校教育质量的自我提升。③方便联盟成员之间分享最佳实践经验、数据以及经验教训信息,并协调会员之间在确定大学教育评价参照指标和提升质量等方面的合作。

3. 调查问卷

SERU问卷内容丰富,采纳了“模块”式的设计思路。图1显示了SERU调查问卷的基本组成结构。其核心模块包括时间分配、学术与个人发展、校园氛围、校园多元化、学术参与、专业评价、满意度、个人及家庭背景等问题。四个独立的模块分别是学生生活和发展模块(包括目标与志向、观念与校园氛围、身心健康、简要评论四个维度)、学术活动参与模块(包括进入加州大学的感受、学术活动参与、学习障碍和按时毕业的重要性四个维度)、社会活动参与模块(包括各种活动参与、社区服务与组织领导、政治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和校园热点问题模块。前三个模块包括各分校共同关心的问题,第四个模块是个性化模块,用于各分校调查各自学生所关注的校园热点问题,如2007年伯克利分校的关注问题是“校园氛围多元化”。

问卷调查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有效、可信,也就是问卷设计中常常需要解决的效度和信度问题[16]。SERU团队利用多种方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持续性的检验。例如在问卷开发初期,伯克利中心就召集加州大学的30多位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对问卷的内容进行研究。联盟每年召集学者和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包括问题的提法、回答问题选项,同时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的评估需求,不断增加相关内容,如新近增加的全球化学习和经验调查问题就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评估要求。又如,在问卷的使用过程中,联盟研究人员持续使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检验结构效度。例如,南京大学SERU研究人员龚放教授及其团队人员对南京大学和伯克利的数据开展的因子分析显示[17],南京大学和伯克利的样本数据具有相同的5个主成分因子,矩阵结构中因子的负荷聚合情况非常清晰和一致。这5个因子分别能解释62.1%(南京大学)和66.1%(伯克利)的总变异情况。南京大学在参考了伯克利查特曼所做的因子命名的基础上,将5个共通因子命名为:课堂参与与创新,同伴合作与互动,学业学习习惯,批判性推理与创新思维,与教师的互动及研讨。

问卷信度(reliability)是指调查数据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测量信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再测法是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访问对象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两次测量,两次调查结果越是相关,信度越高;不同形式的等价问卷同时测量法是用不同内容的问卷在同一时间进行测量;相似问卷再测法是用不同内容的问卷在不同时间进行测量;问卷内部一致性测量,等等。表2显示了SERU伯克利和南京大学问卷在内部一直性测量结果之间的比较。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5个可比较的维度上,南京大学和伯克利的样本数据的信度全都超过了0.7,其中近一半的信度指标超过了0.8。这说明,由这5个可比维度所构成的“学习参与”的测量工具具有很好的信度。

4.数据收集与整合

加州大学的9所分校的数据收集由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办公室负责,其他参加联盟的所有大学的数据收集均由联盟负责。加州大学和联盟的数据收集均通过网络完成,而且程序也基本一致(见图2),包括五个步骤:①大学提供学生的基本情况数据(seed file),例如学号、专业、电子邮件、种族、性别等。②联盟通过随意性样本抽取方法,根据大学的“模块”分配比例确定学生需要回答的模块。例如,大学A希望各20%的学生分别回答学术与全球化经验模块、社会活动参与性模块以及学生生活与发展模块,其余40%的学生回答大学热点问题模块。数据收集管理部门根据这些比例将学生随意性分成4组。每组学生通过学号和密码进入网络问卷系统后只会看到分配给他们的模块。③数据收集管理部门通过邮件和其他方式邀请和鼓励学生参加调查活动。④及时通过网络报告数据收集的进展情况,例如回收率、基本的数据分析报告等。⑤关闭系统,处理数据。

调查数据收集完毕后,联盟数据收集管理人员立即着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见图2)。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清理学生回答调查问题的数据;计算因子值;添加大学管理信息,如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信息、高中成绩、大学入学考试成绩(SAT/ACT)、大学成绩等。在此基础上,构建调查问卷数据“平面”文件用于数据分享和参照比较系统的建设。

5. 数据分享途径

SERU参与大学的数据分享是多元化的(如图2)。最基本的数据分享方法是联盟向各成员大学提供上面提到的“整合”后的平面文件。平面文件有利于大学拓展数据的深层挖掘、构建统计数据模型(如回归方程等)。大学也可以利用平面文件提供的信息进行非常详细的比较研究,包括大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大学内部专业、学生群体之间(如种族、弱势群体等)的比较,进而构建不同层面的参照指标。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平面文件用户数量得到严格的控制。例如,在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有权使用平面文件的数据分析员只有3~4人。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将调查数据整合后储存于数据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以下简称DSS)。DSS是集数据抽取、装换和装载(Extract, Transformation, Load, 简称为ETL)以及数据报告和分析为一体的决策支持综合系统,包括学生、教师、财务、科研、人事等所有学校的数据。调查数据存入DSS的最大优势是:①提升数据的整合力度。虽然,上面提到的平面文件已经包括了许多学生入学和大学成绩的变量,但仍然不能满足质量评估的所有需求。例如教师信息以及学生的修课信息与学生的就读经验相结合在教育质量评估中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其分析结果更有利于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发展和质量评估参照指标。将调查数据存入同一个数据平台后,有权进入系统的用户可以将调查数据与所有其他相关数据进行链接。②拓展数据的深层挖掘能力和比较维度。③有助于构建分校之间以及分校内部的就读经验参照指标。④有利于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研讨会是SERU分享研究成果及其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方面的实践经验的主要方式。SERU自成立以来已召开了七次主题研讨会。2007年至2012年,SERU美国大学研讨会的专题分别是“后现代大学的本科学习经验评价”、“新一代大学生:了解他们的就读经验、寻求实践研究结果的机会”、“就读经验比较”、“学习成果、学业完成、负担能力:探寻数据和研究结果的真谛”、“研究型大学面临的挑战:就读经验热门话题”、“研究型大学的优势:研究型大学就读经验的区别诠释”。2012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联盟研讨会,专题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全球化视野:通向参与性学习之路”。

6. “学术经验概览”参照比较系统

除了参加大学根据本校的评估需求自行确定的参照指标外,联盟还通过明尼苏达大学开发了“学业经验概览”(academic profile)参照比较指标体系。系统包括“基本组”和“参照组”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比较、均值比较、“增值”比较和“因子”均值比较。“基本组”是研究人员所在的大学或者感兴趣的一组大学,“参照组”是指用户选取的作为比较对象的一组大学。在SERU“学术经验概览”参照系统中,要求在“参照组”中至少选取三所大学。“学业经验概览”包括了四种“参照指标”的建立方法:①均值参照指标:这项比较是最基本和简单的比较,展示了两组之间在所有调查项目上的均值差异。需要说明的是,虽然SERU调查类似于“普查”,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回复问卷,所有均值差异并非真实性差异,所以在比较均值时,须同时审核差异的显著程度。②显著性差异参照比较:这是以用户确定的效应量为条件,选择显著性等于或者超过效应量的指标。③“增值”评估参照比较:SERU问卷包含了一系列关于技能“增值”的问题,即让学生回答在大学入学时和回答问卷时在某项技能上的自我评价。④“因子”之间的均值参照比较:“因子”比较是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所构建的“因子”为比较基础,对两组学生就读经验进行参照比较。

7. 数据及“参照比较”结果在改善教育质量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SERU调查数据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大学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尤其是他们的学习行为,并由此制定切合实际的改进教育质量的办法。因此,调查数据及其相关分析研究,连同参照比较结果在大学管理,特别是在质量评估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可以归类为:报告,如问责报告、大学年度规划报告、大学概览等;评估,如大学和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学习成果评估、大学服务质量评估等;教学与研究,如学生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学术研究等。 表3简述了SERU联盟成员大学在相关评估项目中使用调查数据的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参照比较”是众多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包括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比较以及同一专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成果与目标之间的比较,也包括与“同伴”大学或者专业之间的参照比较。构建合理的参照比较体系是有效地开展“参照比较”评估的关键,其过程涵盖“参照”对象的选取、指标体系的确定、数据收集、指标构建、结果确认和分享等复杂程序。其中数据是构建这个体系的基石。除了大学管理数据外,美国许多组织已成功利用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构建了学生就读经验参照比较体系。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调研联盟就是其中之一。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同伴”大学通过建立“联盟”或者联合体,并通过共享的调查问卷“平台”在同样的标准之下进行数据收集,是构建学生就读经验参照比较指标体系的最佳途径。“联盟”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参照比较的效度和信度,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联盟成员之间通过深层次的交流,探讨造成参照比较结果差异的真实原因,进而为改善教育质量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Palomba C A, Banta T W. Assessment Essentials: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Improving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9.

[2] Harris D, Bell C. Evaluating and Assessing for Learning [M]. London, England: Kogan, Page. 1998.

[3] Bauer W K. Assessment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Guidelines and Resources. In W. E. Knight. Primer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G]. Tallahassee, FL: The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 2003.

[4] 常桐善.构建主义教学与学习评估方法的探讨[J].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2008(3):47-55.

[5] 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n.d.). The European benchmarking code of conduct. Retrieved June 28, 2004 from: http://benchmarking.gov.uk/ content/documents/codeofconduct.doc

[6] Public Sector Benchmarking Service. (n.d.). What is benchmarking? Retrieved June 28, 2004 from: http://benchmarking.gov.uk/about_bench/whatisit.asp.

[7] Woodhouse, D. (2000), ‘Model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Paper presented in the Seminar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Santiago Chile, 24 August 2000.

[8] Sylvie Trosa & Suzanne Williams. Australian Experience of Benchmarking. Presentation at PUM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eeting. Nov. 1995.

[9] Dana S. Dunn, Maureen A. McCarthy, Susanne C. Baker & Jane S. Halonen. Using Quality Benchmarks for Assessing and Develop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2011.

[10] Jackson, N. & Lund, H. (eds.) (2000), ‘Benchmark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 Open University Press, UK.

[11] Meade, P.H. A Guide to Benchmarking, University of Otago, Dunedin.

[12] Antony Stella & David Woodhouse. Benchmarking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A Thematic Analysis of AUQA Audit Reports.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Quality Agency. 2007.

[13]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National Report Card on Higher Education. http://measuringup 2008.higher /.

[14] Ralph Juhnke. The National Community College Benchmark Project. 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 no. 134, Summer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篇(10)

Abstrac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is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Taking” Market Research”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it highlights the curriculum reform and practic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nd pattern of new demandof the new-built university.

Key words: Market Research;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eaching mode reform;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近年来,在《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中,坚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和实践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程为何而教,教什么,教会学生什么,怎样教等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改革实效。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信息识别、调查方法、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定量预测等信息加工过程而展开,课程的逻辑体系贯穿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为此,根据经济管理类本科培养综合型人才的目标和本学科的特点,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使经济管理类本科学生具备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其将来参与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既要体现知识创新、前沿动态,又要体现应用的目的;实践教学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市场调查项目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上。

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

我校定位于“应用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办学指导思想,为《市场调查》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导向。我们认为作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的操作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才能体现我校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为此,我们的市场调查课程应确立强化案例与项目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意识,才能符合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要求。

(二)课程应用性的要求

市场调查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所谓应用型课程,是指相对于理论型课程而言,在教学中更侧重所学知识和理论的分析应用,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实践性更强,更加强调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课程。市场调查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在教学中应突出“做什么”、怎么做”,而不应过多地讲“为什么”。

(三)教学实践提供的启示

在过去的市场调查教学中,我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学习本课程后,仍然不会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问卷,不会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市场调查报告。后来,我们尝试采用案例与模拟教学法,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市场调查只有确立强化案例与模拟教学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本课程建设和改革具有特色。根据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根据时代的要求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才能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三、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市场调查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市场调查》是《统计学》的后续课程,是《市场营销》、《广告学》、《公共关系》,《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做市场调查的方式方法、市场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等等,大都是统计学所阐明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因此,市场调查如果不重视实践性教学,单纯讲授市场调查的理论和方法,势必与统计学在教学内容上造成很大程度上的重复,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因此,市场调查课程应从应用的角度组织教学。

1.根据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方向及强化应用性教学内容的原则,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调查课程可以增设市场环境研究、市场供求研究、销售潜力研究、消费者市场研究、顾客满意度研究、销售潜力研究、产品市场研究、产品销售市场分析、产品品牌研究、广告研究、商圈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的专题教学。

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资料的加工开发,市场调查数据整理序列化方法、数据集成化、系列化分析方法等等教学内容也应加强。

3.强化了市场调查数据分析、市场调研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写作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市场调查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应用型课程必须注意强调学生在对基础理论知识全面而逐步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善于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应用知识正确地、创造性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它的教学模式必须注意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开发、应用水平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

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的操作能力,同时实现教学相长,我们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1.市场营销本专业的学生增设了市场调查实践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课程完结之后,对整个市场调查的流程进行系统的模拟和演练。

2.在理论教学课堂上,把案例教学、计算机软件应用、课堂演示和理论讲授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项目教学。在理论授课的同时,教师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常州社会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企业在实际中面临的问题、常工院学校的一些实践情况,设计调研项目,来配合理论教学的展开,进行议题的讨论、产品概念测试、学校教学的实施情况调查等。

4.教学过程中实行分组教学。

(1)分组。每组由5—6人组成,每组设一个组长,所有学习和实践项目均按小组来完成,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到项目中来;

(2)团队自我管理。在课内和课外的实践中,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团队的任务由老师分配和学生自己选择,然后在班级里进行论证和评估,团队的活动经费也可以自筹。小组长对自己的团队进行任务分配和组织管理,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和特点来分配任务,进行活动。组长要代表老师对全组同学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小组成员问要相互督促。

(3)团队自我学习。每一个团队就是一个组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交流,成员的思维与思维撞击,创意与创意的启发,有利于成员潜能的培养和概念的激发,既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通过团队合作,也可以培养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分配好学习和实践项目。各小组首先通过团队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并将任务分解,通常各小组都能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连续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分组和分项目的实践,学生对调查的兴趣增加了,通过实践的练习,也找到了调查的关键点所在,有利于后面课程的学习。小组任务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成果的交流,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1.课程设计

市场调查课程的实践性,以及它在整体企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调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市场营销专业班级增加了两周的市场调查课程设计,在这两周内要求学生结合消费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广告学课程的实际要求,从确定问题开始,撰写市场调研方案、调查问卷设计、抽样技术方案设计、数据整理和分析以及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表一:市场调查课程设计项目和实践内容

2.课外实践教学:我们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也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结合在一起,主要包括参与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市场调查社团和卓越营销社的调查课题和项目、参加省教育厅和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调研项目等。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能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的写作能力等市场调查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测试为主,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适应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学院的考核改革主要采用综合性测评(分段测试、最后合成)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占50-60%,考试成绩占40-50%。其中平时成绩以学生提交的市场调查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写作(包括课程论文)和平时听课参与教学的效果构成,把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作业考核联系起来。考试改革等效果十分明显,表现在学生市场调查的分析应用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平时成绩里,我们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参与项目和实践调研能力为主,因此,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所有的成绩由老师一人完成的模式,而是老师加学生,组内加组外,演示加写作,综合评价和考核的方式来给定。结合监督机制相与自我管理,新的评价机制包括了五个部分:

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表现来综合给分,这个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2.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照自己在项目的参与和表现。参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小组的目标,给自己打分,这个成绩占平时成绩的10%。

3.组内互评,就是小组成员通过在项目和实践过程的合作监督对本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打分,这个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4.组长评价,各个小组长根据各个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对本组实现目标的贡献对各个组员进行评价;这个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5.小组互评,由于每个小组在学习中相互监督,因此各组根据其他组设定的目标、执行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对其他各组进行总体评价。这个评价将会通过一些方法分化为小组成员的评价。这个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6.效果评价。通过实施,发现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基本上都能给自己和同学评价做出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弊端,一是这样的评价方式要花较大的精力进行计算,且计算结果要能让所有学生觉得公平公正;二是,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仁慈评价,不好意思给同学过低的分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最好可以匿名打分。

四、课程改革的实现途径

(一)设计和编写《市场调查试题库》,规范市场调查课程的考核。试卷设计编写时,注重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分配。

(二)加强Excel和SPSS等统计应用软件在问卷数据处理和数据处理中的运用的教学,主要是SPSS在问卷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运用、Excel在调查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在机房完成该部分的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软件使用能力。

(三)构建了包括PPT演示、主题模拟、案例分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系。其中,讲解法可以使学生弄清市场调研的知识体系;案例法在讨论中可以帮助学生明晰市场调研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模拟实训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所学市场调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案例分析: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方案设计案例、调查问卷设计案例、抽样技术方案设计案例、市场定性预测报告案例、市场定量预测报告案例等。

2.模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方案模拟设计、调查问卷模拟设计、抽样技术方案模拟设计、市场调查报告编写模拟等。

3.项目教学法:需要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和联系常州本地实践和常工院的实际的项目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这个项目库也将不断的完善。

篇(11)

一、品牌忠诚的定义

已有的研究表明,企业将一个客户的品牌忠诚时间延长5%,该客户带来的利润就会由25%增加到85%(Griffin & Jill, 1996),而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持一个现有顾客成本的6倍(Rosenberg & Czepiel, 1983)。因此,研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品牌忠诚是一种非随机性的带倾向性的行为反应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对众多品牌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Jacoby,1971)。

国外学者Dick & Basu(1994)提出了一个基于顾客重复购买意向和重复购买行为的理论框架。学者白长虹在《顾客价值论:市场导向的服务企业管理模型》提出了忠诚度形态矩阵,如图1。

二、消费者的品牌忠诚测量

学术界普遍认同与应用的测量品牌忠诚的方法是通过消费者行为忠诚与态度忠诚两个维度进行研究。

1.行为忠诚。行为忠诚是指消费者在实际行动中持续购买特定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计建,1999)。重复购买是行为忠诚的最大特点,因此多采用重复购买率进行行为忠诚测量。

如果企业发现消费者对品牌的重复购买率越来越低,意味着品牌对消费者的价值在逐渐减少,企业针对这一变化,需及时关注,及时采取措施维护现有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2.态度忠诚。态度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偏好和认知程度。罗子明(1995)认为,对态度忠诚测量可以有五大指标: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状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地位;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价值判断;消费者使用特定品牌的经验;向其他消费者推荐与介绍。

三、 北京市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励,北京服装产业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对发展北京地区经济具有很大作用。

1.服装鞋帽类零售总额呈现增长。201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其中,衣着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服装价格上涨4.0%,2011年7月~12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服装鞋帽类零售总额呈现增涨。

2.北京东部服装工业带。据《北京服装产业发展战。研究》数据表明,2004年,北京已形成了北京东部服装工业带,包括大兴、延庆、顺义、通州、平谷和密云六大服装产业基地。2004年顺义、密云、大兴、平谷、朝阳5个区县销售收入占到全市服装业的63%。

3.北京服装品牌聚集。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作为“时尚之都”,吸引着世界众多的顶级品牌来抢占北京市场,使北京成为著名服装品牌聚集地。

4.北京服装产业重要性上升。据《2011年服装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09年服装行业资产分布地区中,北京市服装行业资产总计106.88亿元,同比增长7.43%,占全国服装行业资产分布比重的1.91%。另外,2009年,北京市服装企业分布份额占全国的1.81%,份额达到全国第十位,服装产业在北京市行业的重要性上升。

5.北京服装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北京市集中了众多的大中专服装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与吸引了很多服装设计师、高级技师汇聚北京。同时也聚集了众多全国服装专业性的组织与机构,拥有丰富的人才与资源优势。

四、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1.研究设计过程。调查研究过程对3组大学生共计34人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深度访谈共11人;发放问卷共计178份,根据完成问卷的时间与完成问卷的完整度筛选有效问卷,共计173份。其中,电子问卷99份,纸质问卷74份。

34名大学生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总结影响其服装消费忠诚的影响因素共计44个,从中筛选、归纳出3个影响大学生服装品牌忠诚度的重要方面。分别为:企业影响方面、消费者方面和社会文化方面。

2.SPSS软件数据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的作用可检验量表可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大于0.9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0.7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经过信度分析,本量表Alpha(内部一致性系数) =0.8303,说明量表结构与题项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2)因子分析

①因子分析条件.25个题项,通过题项间共同性值比较,剔除5个共同性值较小的题项,对剩余20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学者Kaiser(1974), KMO值指越大,说明变量间共同因子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小于0.5,较不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另外,Bartlett''s的球体检定达显著水平,说明题项间共同因子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KMO值为0.739,Bartlett''s球体检定达到显著,适宜进行因子分析。

②因子分析方法。经过正交转轴的最大变异法(Varimax)转轴后的因子矩阵得到六个因子,并对六个因子逐个命名为新因子。分别为:品牌认知与宣传因子、消费者多样性选择因子、促销因子、相关群体影响因子、店铺支持因子和服务因子。

(3)相关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萃取出的6个因子运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逐步进行对各因子与品牌忠诚度的相关分析。

品牌认知与宣传、消费者多样性选择、相关群体影响以及促销4个因子与品牌忠诚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594,-0.330,0.320,-0.144。店铺支持因子与服务因子与品牌忠诚度没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

表4 萃取的影响因子与品牌忠诚的相关分析

(4)回归分析运用逐步回归法,可得到标准回归方程如下:

服装消费品牌忠诚=0.594×品牌认知与宣传-0.330×消费者多样性选择+0.320×相关群体影响-0.144×促销

五、北京市大学生服装消费现状总结

1.服装消费水平较高。通过调查发现,北京市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服装消费上的金额约270元。其中包括亲人给购买的服装金额。北京市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约为700元。月服装消费占月总消费额的38.57%。服装消费水平非常高。

2.服装消费缺乏计划。有效问卷中,男生填写问卷数为69人,女生为104人。比例分别为39.884%和60.116%。此问卷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反应女大学生购买服装品牌时的想法。在女大学生调查对象中,服装消费缺乏计划的现象非常明显。这种缺乏计划常常出现在跟同伴一起进行服装购物或者节假日期间的消费。

3.服装消费攀比心理令人担忧。服装在大学生心中日益形成的概念是消费习惯、生活品质等代名词。除此,大学生倾向参考周围同伴群体选择服装品牌。例如:如果同伴购买了耐克运动服,本人在购买运动服的时候,也会倾向购买耐克,或与耐克同等的运动服,如阿迪等。

4.北京市家长过于溺爱。通过调查发现,北京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需要何品牌服装就购买何品牌服装。有时候,家长会“包装”自己的孩子,即使大学生本身没有较强的某个品牌意识,家长会告知大学生某品牌的地位与代表意义。

5.男大学生品牌忠诚度高于女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男大学生不属于经常参与购物的群体,但是品牌忠诚度、品牌意识却高于女性大学生。

六、企业营销建议

1.企业要慎用促销营销手段。对北京市大学生服装消费品牌忠诚度的形成与护具有负向作用的因子有:促销和消费者多样性选择因子。促销是企业常用的营销手段,能够吸引大量的顾客进行购买,扩大销量。但是对于北京地区服装企业来说,要慎用促销的手段。北京市大学生已形成明显的品牌意识,运用不当,会降低大学生群体对品牌的信任与重复购买行为。

2.企业营销目的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回归分析得出,品牌认知与宣传和相关群体影响因子对大学生服装忠诚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服装复制程度很高,如何使服装品牌在产品生命周期曲线中不断增长与持久,是服装企业始终关心的重要问题。要让品牌具有生命力,就要赋予品牌独特的个性。同时,也要配合对服装品牌的宣传。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产生对该服装品牌独特的认知。

据中国时尚品牌网,十大运动服品牌市场占有率中,阿迪和耐克继续占领大部分运动服市场,李宁和kappa分列第三和第四。耐克阿迪拥有专业的宣传团队、研发团队。耐克与阿迪的品牌传递的精神已为每个熟知其品牌的人知晓。这也是耐克、阿迪经久不衰的一大原因。

3.企业不可忽视口碑营销。研究发现,相关群体对北京大学生服装消费忠诚度的影响非常重要。而企业无法针对顾客的相关群体进行目的性营销。因此,企业建立良好的品牌口碑,才能促进品牌的发展,维护客户的忠诚。企业应抓好服装品牌的质量监督;积极传递服装品牌精神;营造舒适的店铺购物环境;对每位进入店铺的消费者都要热情服务的方式进行口碑营销。

4.服装品牌的设计与研发。凡客品牌自2007年10月VANCLE 凡客诚品以来,2009年成为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Justyle品牌发展至今是全球十大网商与全球十佳网货品牌。设计领先,顺应时尚潮流是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北京首都的地理优势,以及北京拥有人才、资源等优势,可见,只有企业保证具有竞争对手无可仿造的技术能力,企业品牌方能长远发展。

七、结语

北京市大学生消费群体,具有特定的区域特点。研究这部分群体的服装消费忠诚度影响因素,对中国服装企业起到一种信号作用。北京作为“时尚之都”,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服装时尚的发展方向。服装品牌的竞争力,不仅跟服装本身的质量有关,还跟服装企业的传达的服装品牌精神或者品牌文化密切相关。维护品牌忠诚对服装企业来说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网.服装行业数据分析报告2010年报.2010年12月,第37页至第38页

[2]中国年鉴信息网.2011年服装行业风险分析报告.2011年10月,第53页至第59页

[3]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服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KT0206.北京服装学院

[4]魏剑敏.上海服装业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刘文泽.80后消费者服装品牌忠诚度现状分析.商场现代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