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标准化建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5 14:59: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标准化建设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标准化建设论文

篇(1)

信息工程因为具有灵活性高,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具体信息项目会非常的复杂。其高度的灵活性使得工程体系中容易出现问题,更新速度快使得工程监理的内容会随时更新,因此其各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随着时间和事件的改变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有统一标准的工程对其进行监理非常重要,有统一的标准其从业人员在进行工作和改革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信息工程处理的效率,虽然将建立工程细化束缚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但是却能够降低操作的错误概率。此外,工程监理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极其重要,一定要有很多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保证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监理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信息监理工程的使用性。在这样一个具有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从事信息项目的监理工作,一定要避免部门的重叠和相似部门的交叉,因为该举措能够影响监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专业性,同时导致工作小组人员实际从业人员与所需岗位的配比升高。形成专业的信息工程监理机构之后,还应该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还要对其管理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监理工程标准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让其组员有针对性的涉足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以提高其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同时有利于其工程监理工作的推广和实行。

2信息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监理工作的标准化表现为对内标准化和对外标准化,对内标准化是指对信息工程的内部管理上,要做到按照统一的标准检测和监督内部员工的一切行为;对外监理的标准化则是指,首先,对于外部企业和外部的合作项目,要做到统一的招标和投标,不因为各种原因排斥或者倾斜于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对于相同的合作项目,不因公司的规模大小和资金注入的多少而采取差别待遇。总之,信息工程的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这两个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阅读相关的专注进行专门的了解。

3信息工程监理工作标准化

篇(2)

2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1课程观———以学生为中心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求职时的社会环境、所在地区及国家的当前就业形势;清楚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知道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建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择业观念;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特点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提高社会适应力;树立市场经济就业意识;掌握一些求职方法和面试技巧;培养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知识;知道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大学生们来说,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自我探索、制定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努力实施,不仅是一种自我教育,更是一种职场准备。因此,就业指导课程标准化建设,整体思路要地体现出引导性,关注高校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这种引导性不仅要引导学生实现个体的发展,而且要引导学生群体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规划,使学生关怀他人、关心社会发展和祖国的命运。课程应重视职业环境的变化对个人的影响,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文化背景及不同专业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课程应客观地面对学生的职业心理成长;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析求职过程中的情感;解析学生因社会生活的变动而带来的道德观的改变。总的来说,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组织、实施日常教学,立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职场知识的实际应用,立足职业与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效性。

2.2能力本位的质量观

就业指导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强调职业选择能力、职业能力思维、职业道德、职业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能力、法治意识、求职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等。因此,课程标准化的建设应体现围绕各项职业能力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等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要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围绕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整合性。将相关学科知识整合和人格发展按体系向学生传授。

篇(3)

一要深刻领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本精神

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公正高效树检察权威,以改革创新添机制活力,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标。权威是检察机关通过执法办案体现的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对不稳定分子的震慑力、对社会的公信力。权威是发挥检察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院只有具有较高的权威,才能有力打击犯罪,有力维护社会和谐,有力促进经济发展,体现出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权威的实现有赖于检察机关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刚直不阿、不偏不倚、迅速及时履行职能。公正高效是体现检察公信力的实践基础。加强机制建设是检察机关“四个体系”建设的重要落脚点,是保障各项工作充满生机、稳步推进的规范举措,是检察机关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基层检察实践看,要保障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不断注意对已有鲜活经验的客观总结,注意对内在规律的理性思考,逐步探索建立结构紧凑、具有逻辑性、操作性强的业务、队伍和事务标准化管理体系。人民满意是检验和衡量检察工作的最高标准,是体现社会主义检察机关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是体现检察机关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人民满意有赖于内强素质,不断改革创新,构建和完善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检察干警执法能力和水平;有赖于外塑形象,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彰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品质,从而内外互动,赢得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二要掌握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基层院的标准化制度体系主要由办案流程化体系、岗位责任及工作标准、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文件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责任及工作标准是基础,是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的具体依据;操作文件是落实制度的工作规范或操作规程,是具体的程序要求和实体标准,也是对办案流程体系的分解和细化;办案流程化体系是保障办案质量、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公正执法的核心标准。在制度体系中规定了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分别对执行岗位责任、办案流程和各项制度进行考核,实现提高质量和效率、改进工作的目的。

基层院的制度体系将全部检察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解和组合,明确可测量和检验的岗位职责,明确各个岗位承担的过程、过程标准及检验标准。以岗位为基点,运用过程方法对各个关键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工作过程的实施和实施结果符合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对全部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明确相互间的关系,对相互关联的工作过程作为系统加以明确识别,必要时进行过程再造,以提高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三要制定具体、科学、规范的标准化制度体系

按照每个岗位职责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清晰、每个办案流程科学严密、每个工作环节程序合理正确、过程控制主体明确、考核评价体系运转良好、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的标准,使整个制度体系得到贯彻落实,推动各基层检察院各项工作持续科学发展。

首先,对岗位责任和岗位标准制度体系进行量化和具体化,也是对各岗人员进行考核的具体标准,就是要对各项工作进行定岗、定责、定目标、定标准,以此为依据,应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和奖惩,达到促进工作、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目的。各基层院应根据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情况,制定包括科长、副科长、内勤、综合、后勤等各个岗位的岗位责任及岗位标准。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中应具体规定从中层干部到每一名干警的具体工作责任、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及程序、质量、数量及时限等标准、从事本岗位所需要的资格条件等,是实行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的总抓手,也是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的具体内容,是进行考核和管理的基础性文件。

其二、各项业务工作办案流程是依据刑事诉讼法、高检院的执行刑事诉讼法细则等法律法规和上级院的有关规定而制定的业务工作办案程序,具体规定了办案每一个过程、每一环节的程序要求,是办理各类案件必须遵守的程序规则。办案流程分为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和办案流程图两个部分,办案流程中具体规定了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侦查监督、公诉、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控告申诉检察等部门主要业务工作的办案流程;办案流程图则是办案流程的图表化,使办案流程更加直观,便于了解和掌握办案流程的全貌和主要节点。各项工作流程与规章制度中的各项业务工作规程有重合和交叉的内容。办案流程中重在规定办案各环节应当遵守的程序规定,工作规程重在解决业务基础方面的问题,应更为具体和明确。

其三、操作文件规定了全部检察工作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标准,既规定了业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也规定了队伍管理和事务管理的操作方法和标准,其中业务工作操作文件是办案流程的分解、具体化和细化,是落实办案流程的具体操作指南。按照全部检察工作内容要求,应设计包括办公综合、调

研、技术、队伍管理、纪检、后勤管理等各类别的操作文件。每个操作文件分为操作程序和操作标准两个部分,操作程序应具体规定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适用范围、职责权限和工作记录,是具体的程序要求;操作标准具体规定每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适用范围和实体标准,这里的标准不是工作目标,而是各项工作在实体上应达到的标准。而岗位责任中的工作标准则重在工作完成情况,也就是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因此操作文件是程序和实体相结合的制度规定。操作文件中的质量记录,是检查各项工作执行、落实和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也是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引用的各项工作目标,是实行目标管理的重要抓手,使实行量化考核具有可操作性。其四、制度体系基本涵盖了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党组决策方面的党组会议、检察委员会会议、检察长办公会、院务会等会议制度和规则,特别是规定了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及其监督约束制度,是保障院党组进行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的规范性文件。办公综合制度包括政务工作管理制度、办公综合工作制度和信息技术管理工作制度三个方面。队伍管理制度包括干部人事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党建、教育培训、奖励等项制度,其中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和目标管理办法,是开展绩效管理考核和目标管理的具体操作规程和考核办法,包括对班子成员的考核办法和对干警的考核办法以及办案质量的考评标准等,以此来对执行各项制度、岗位责任和岗位标准进行考核和奖惩。检察业务规章制度较多,包括控告申诉检察、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审查逮捕、审查和其他业务工作制度四个方面,应根据上级院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基层院的实际而制定。廉政制度规定了各岗人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担负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办法,是保障队伍清正廉洁的制度规范。后勤管理方面包括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赃款赃物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四要加强考核、持续改进,确保标准化建设体系有效运行

篇(4)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在数字化条件下,由于电脑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存在先天的局限性,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的标准化问题,将更加尖锐和苛刻,也就更需要统一全面的档案信息化技术和规范。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在面临的标准化问题

1、统筹指导缺失,导致系统标准的制定滞后。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应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起步,并迅速普及到众多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90年代以后,电子文件大量出现,电子档案管理日益成为广泛需要。然而,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直至90年代末才刚起步,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即便定标工作已经起步,但进展缓慢,已制定出台的相关标准寥寥无几,内容缺乏系统性、配套性,对于实际工作需要杯水车薪i。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已经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因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引导而陷于盲区之中。

从现状看,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类档案管理升级中,国家档案局对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档案馆普遍提出的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在客观上是一种国家推动力,但对工作深入发展的组织力度和后续措施显然不够,因而使工作较多地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

2、各自为政,系统、数据不兼容。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尤其是国家综合性档案馆纷纷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上已经有所突破。但是,由于各自为政,独立开发,首先是致使各机构的档案管理基础软件标准不一,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散孤立,难以共享;其次是采集数据的内容、质量标准各异,良莠不齐,形成基础数据结构的鸿沟,造成信息资源整合上先天困难。

这种现状之下,必然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并拖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⑴由于各地区、各单位各行其是、互不沟通,技术研发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⑵由于盲目研发,各地区、各单位出现了大量非兼容的系统和数据库,档案信息化运行中的文件格式、数据内容、库结构的规定各不相同,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共享,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⑶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益,不仅因大量低水平技术重复研发使总成本拉高,更由于日后随着相关标准的实施,新系统研发、原数据库转换等,必然发生二次投入的现象。

3、现有档案管理标准与信息技术契合度低,导致高新科技利用水平低。

我国现行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基本是针对有形档案资料来制定的,缺乏专门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标准,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设备在档案工作中的利用水平。

二、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问题的对策

1、必须以国家战略的指导思想,自上而下地组织对档案信息化的标准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技术,更是涵盖了纷繁复杂的法制、体制、机制问题,档案作为社会性极强的信息形式,连结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协调和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仅依靠社会组织、机构的低层努力,实在勉为其难,因而必须从政府和国家层面入手。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紧密依托政策导向,加强统筹组织,明确工作走向,以求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与传统的档案工作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讲求统一的技术体系,更加需要讲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先天上更加需要统筹规划,以便最终达成高度的信息共享。加强标准化建设,有效规范档案信息化工作已十分紧迫,而此项工作应是政府的职责,因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定实施国家战略。

2、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标准化先行的原则。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化技术研发工作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重具体技术研发、轻标准规范研制是重要的症结所在。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科研中,从课题的内容结构看,几乎都是为了解决各单位个性化问题,仅仅针对和解决各个点上的局部需要,日益增多的课题研究反而加剧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各自为政、分散孤立的信息孤岛现象。这表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应仅仅囿于个别和局部,解决具体的微观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面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从解决具体、局部操作问题转向标准的制定、实施上来,有力提升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力度iii。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各级档案部门都应通力合作,协力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而在网络环境下,要实现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使之能联结各个应用系统,从而为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基础条件。就必须做到所有入网的档案信息都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因此只有提供关于信息资源系统整合的一系列完整的标准,并在资源的开发、产品化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遵循,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理想整合,所以应围绕标准化来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先行原则。

3、必须做到目光长远、高屋建瓴的制定适当的标准体系。一方面由于信息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而应用研发与实际推广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往往形成技术应用与技术发展的代差,使得广大档案工作者一边羡慕和畅想着新技术的好处,一边抱怨着手中的软硬件设备生涩落后;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容易形成希望硬件设备的配置应该是高档次先进的,软件系统的设计应该是面面俱到的想法,好像不这样,不足以体现现代化和先进性。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IT产业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芯片的运算速度便增长一倍。盲目跟进的结果,将导致原有设备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就被新设备所淘汰的局面,损失可想而知。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在制定标准时对技术的发展作出适当预判;其次是设立标准研究的常设机构,形成标准跟随技术进步而衔接发展的常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标准体系制定时做到目光长远、高屋建瓴,使标准体系不形成对新技术应用的瓶颈,既可以使档案工作者切实应用到先进技术设备,又可以指导信息化建设的适当水准,不会造成因盲目建设而造成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 吴品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学术聚合门户网,2008.7.25

篇(5)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71-01

生活需要文化来丰富,生活需要文化来提升,我们的生活更是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而文化馆( 站 )的免费开放,则是为广大市民敞开了一扇丰富文化的大门,也是每一个城市提高文化品味、重视文化生活的理想而又高明的做法,不仅提升了人民 的文化素养,也极大的提升了国家的文化品味。

公共文化设施,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用于向群众开放并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平台,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展示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阵地,这关系到文化发展成果的进度和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程度。文化馆(站)的公共文化建设要求党委和政府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起,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力求使文化建设有目标、有重点、有布局、有举措的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在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搭建公共文化平台、营造公共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项完整的体系建设,应该包括规划体系、建设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四大方面。而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完善各项保障措施,重点在基层,因此要提高服务能力。确保足够的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打造布局合理的文化设施网络。使文化干部学会“会管理、会协调、会辅导、会组织、会经营”的本领。不断创新,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除了不断创新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普及文化服务,还必须以群众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各地风俗习惯、审美要求等,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求老百姓的满意,让文化馆更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方便群众。要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对文化服务创新,改善文化服务形式,丰富文化服务内涵,提高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也越来越高,文化馆应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它是开展群众文化的重要部门。文化馆必须充分加强人才战略,及时开创培训班,积极挖掘艺术人才潜力,如美术、书法、表演、舞蹈、乐器或者各种文化剧本的创作等,通过开展培训班,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各种艺术可以以点带面,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促进本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的有序开展,牢固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促进社会发展。多功能厅、宣传廊、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辅导培训教室、展览厅(陈列厅)、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娱乐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

为使人民群众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提供。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文化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免费服务的基础,加强经费的倾斜,设立农村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扶持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添置设备、图书及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文化管理机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应以人为本,创新理念,贴近群众,确定人民群众的主题地位,参与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权益。应创新机制,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能,提升执行力。应丰富内容,整合资源,创新形式,创新服务,打造品牌,从而提升吸引力。

确立基本的服务标准,健全基本的服务项目,包括基础设施标准、服务项目标准、内容标准、评估标准等,如场次、人数、册数等形成规范化的免费服务意识。

树立数字化发展理念,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新载体,加快推动数字服务的提供,提高便利性,加快现代化科技手段。

篇(6)

检验检疫窗口是各级检验检疫公开办理报检/申报、计费、收费、签发证单、咨询、行政审批等业务的场所。检验检疫窗口标准化、品牌化是这些场所进一步规范和良好形象的展现。检验检疫各级窗口面向广大进出口企业,点多面广,需要统一的规范与服务,更要打出自己的品牌。

文化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检验检疫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内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检验检疫文化是检验检疫的灵魂,是推动检验检疫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在推动窗口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打造标准化的窗口和服务化的品牌,是检验检疫规范化的一种体现,并被检验检疫人共同认可的一种活动。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实施窗口与文化战略,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对内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形成检验检疫发展和前时巨大的推动力,对外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社会和市场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改善检验检疫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各项检验检疫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文化建设是载体,窗口标准化、品牌化是基础

检验检疫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是检验检疫机关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套具有检验检检疫行业特色、时代特征能代表检验检疫广大职工的基本信念、价值取向、管理理念、共同追求等的精神总和。在检验检疫文化建设中,苏州检验检疫部门坚持以学习、教育为核心,以举办各种活动为载体,力争通过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着力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意识,并使这种文化渗透到每名干部的思想中,体现在对外的形象和干工作的劲头上,从而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凝聚力,彰显检验检疫责任,探索检验检疫模式改革,把住产品质量关,加快建设“三区三城”。

检验检疫窗口建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双重要达到标准化的要求。从窗口基础设施到窗口服务,配备统一的办公设施,打造宽敞、便捷的报检环境,制定完善的管理规定。这些方面是窗口建设的一部分内容,是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基础,是贯彻上级方针、政策,实现科学管理的举措,也是检验检疫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检验检验检疫的工作任务要靠全体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检验检疫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观、工作观不能统一,那么检验检疫窗口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只能是一句口号,一种形式。

通过窗口的标准化建设,打造检验检疫独特的服务品牌,塑造检验检疫窗口优质、高效、有序的行业形象,进一步培育文明、诚信、廉洁的道德风尚,引领规范、阳光、透明的窗口服务潮流是推行检验检疫窗口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建设这些基础的同时,与检验检疫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借助文化建设这个平台,苏州检验检疫部门从“精鉴明察,修为民,风规自远,敬业至诚”的精神,到“国检”护航,到“国检”引航,到“五区强局,五星争辉”,打造服务品牌,意义更深远,更具有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一流窗口、品牌,打造一流检验检疫文化

篇(7)

中图分类号:TN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66-01

一、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基础建设

电网企业一线生产班组的基础建设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即岗位与人员设置、工作过程管理、资料管理和文明管理。岗位与人员设置应坚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真正体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而工作过程管理则是基础建设的重头戏,一方面班组月初应制订详细的月度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按工作计划逐步实施,月末应由专人做出月度工作总结,对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及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资料管理则包括岗位管理工作标准、制度管理、技术规程标准、图纸管理和作业指导书以及工作日志、班务记录、安全活动记录、品牌标识和作业现场管理等内容。以上众多建设内容需由专人负责,并在班组信息化标准建设管理系统中体现,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

二、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建设

谈到安全生产,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连着你、我、他,安全生产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任何一级电网事故的出现都是从一线生产班组发生的,且体现出一定的必然性。长期以来,公司系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组织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加强分层分级管理,班组安全基础得到巩固;电网企业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安全生产规程测试年年进行,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周周开展,杜绝一般和重大人身设备电网事故的利剑一直高悬在我们每个人的头顶。只有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了,整个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才能够顺利完成。能否顺利完成每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需要班组所有一线人员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一线生产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鲁棒性。

三、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技能建设

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技能建设是班组建设的重中之重。班组是电网公司系统所有工作的最小实施单元,一线生产班组技能建设成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公司的建设水平。首先是针对一线生产班组人员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等特点,应加强班组培训资源建设,完善培训基础设施,提供充足的班组培训教材、课件和书籍,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积极贯彻培训规范,加强理论和现场培训,提高员工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和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制定班组岗位实训计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岗位实训活动。组织开展师带徒、技术讲课、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计算机仿真模拟培训等活动,提升班组成员岗位技能水平。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技术交流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建立完善员工技能提升激励机制,创造员工技能提升的良好环境;员工培训成绩应纳入班组内部绩效考核,培训结果作为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构筑员工职业生涯阶梯式发展通道,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形成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良性机制。

四、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创新建设

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创新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QC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应充分调动一线生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一年一度的QC小组活动课题中去,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好QC小组活动。要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发现一些攻关型和创新型的QC课题,真正把“五小”活动开展好,使QC小组活动能真正为企业一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科技论文的撰写。科技论文的撰写应提倡一线生产人员结合班组实际情况,专业分类,有针对性的拟定论文题目,逐步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创新与发展始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创新是一个企业谋求更快、更好发展的灵魂,只有将企业的创新建设真正做好了,这个企业才会永远保持活力。

五、电网一线生产班组的民主、思想和文化建设

篇(8)

1引言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公司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树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提升公司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工作建设以统一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品牌战略、统一管理标准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塑造规范、统一、更具价值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加速传播“国家电网”品牌核心价值,实施全方位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需要。全面实施公司系统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做到标准规范、重点突出、控制成本、讲求实效。实现现有整改计划,将“国家电网”品牌标识建设工作由推广应用阶段提升到标准化建设阶段,最终形成常态化的日常管理机制,通过统一标准、规范流程、监督考核,进一步提高“国家电网”品牌标识标准化应用水平,争创国家电网公司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一流单位,促进公司系统品牌标识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提升公司软实力。

2.品牌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客观性、层次性、独立性、系统性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2.2品牌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电网企业经营产品的特殊性决定其品牌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并在提品的过程中展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特定需求的能力。电网企业的品牌内涵要与其承载的社会属性相关。品牌名称是一基本而重要的要素,是产品信息传递中极其有效的缩写符号,能否较易记忆影响着品牌的认知度。品牌口号又称广告语,是用来传递有关品牌的描述性或说服性信息的短语,其的独特性容易给消费者留下较深的印象,提高品牌认知度。在品牌建设中,标识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统一的标识方便于消费者对一品牌的识别,增强认知。品牌选择的传播方式若能获得消费者信任,则品牌信息则可获得一定的信任,有助于品牌认知度的提高;在选择消费者信任的传播方式之外,还需要保证品牌信息的准确性,能够准确传递出该品牌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超高则越有助于品牌认知度的提高;品牌知名度,指潜在购买者认识到或记起某一品牌是某类产品的能力;品牌忠诚度,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而非随意的)行为反应;品质认知度,它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度的标准;品牌联想,指消费者看到一特定品牌时,从他的记忆中所能被引发出对该品牌的任何想法。

3品牌建设综合评价模型

3.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首先对同层次的两两指标进行比较,采用1~9比例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这一过程由专家打分实现,然后计算各层矩阵的特征向量,再做归一化处理,进而求出各层指标的权重,用W表示,并进行归一化检验。

3.2 模糊综合评价

(1)确定因素集,评价因素集U=U1,U2,…,Un,其中Ui表示被考察评价因素。

(2)确定评语集,V=V1,V2,…,Vm为评判集,Vj表示评价标准。

(3)U中的元素赋权,根据重要性程度得权重X=(X1,X2,…,Xn),Xi>0,Xi表示第i个因素的权重,满足归一化结果∑ni=1Xi=1。

(4)做单因素评判,得到判断矩阵,它反映了各判断因素和评价等级之间的关系。,式中,元素rü表示从第i个因素着手,做出第j种评判的可能程度。

(5) 进行综合评判,A=B·R=(a1,a2,…,am)。式中aj=Uni=1(bi∧rij)j=1,2,…,m。最后可以将评判结果做归一化处理:A′ = (a1 ′,a2 ′,…,am ′) = 1∑mi = 1ai (a1 ,a2 ,…,am )。

4应用举例

根据第三部分介绍的权重确定以及综合评价方法以及专家打分。

4.1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

品牌定位w1= (0.4918,0.2839, 0.1263);品牌表现识别w2= (0.5396,0.2969,0.1635);品牌传播w3= (0.4673,0.2772,0.0954,0.1601);(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89页)品牌资产管理w4= (0.5234, 0.2611, 0.1261, 0.0894);准则层权重w5= (0.3279, 0.1466, 0.4443, 0.0812)。

4.2各指标评价结果

品牌定位、品牌表现识别、品牌传播以及品牌资产管理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B′1=(0.5256,0.4571,0.0173,0);B′2=(0.6866,0.2540,0.0594,0);B′3=(0.4819,0.1212,0.3969, 0) ;B′4=(0.8277,0.1442,0.0281,0)。

5结论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品牌定位的优秀与良好的权重加在一起占了约有99%,表明公司在品牌定位上的有关决策是正确的;品牌表现识别的优秀和良好的权重加在一起占了约有94%,表明公司在品牌标识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做出调整,应加大品牌表现识别方面的投入力度;品牌传播的优和良的权重加在一起超过60%。因此在品牌传播方面还有待提高;品牌资产管理的优秀的权重占了82.8%,优秀和良好加在一起占了约97%,表明公司在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较为显著。本文所研究内容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篇(9)

一、引言

在我国物流园区快速发展的今天,物流园区对标准化的需求愈加迫切,要求也越来越明确。然而在现有物流园区标准化的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盲目性、不协调性问题,使物流园区标准化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其中一项主要任务是“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2015年10月,国家《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正式,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进物流标准化的信心和决心。

而对于物流园区而言,物流园区标准化是保证物流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园区效益中起着巨大作用。本论文希望通过分析盖世物流园区在物流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园区的物流标准化建设,从而保证园区的科学有序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二、盖世物流园区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

山东盖世物流集团自1998年起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一个小型配货中心,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之一。目前拥有济南总部、盖世济北、盖世冠威三个大型物流基地,横跨黄河南北,占地面积7000亩,基本实现了全国各省市无盲点覆盖,形成沿黄河两岸的大型物流产业带。也正是由于盖世起步早,发展模式较为传统,在园区物流标准化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存在很多问题。

(一)盖世物流园区托盘标准化发展落后

据统计,盖世物流园区客户现使用托盘总数为120023个,其中济南园区22578个(仓储中心21960个,货运市场618个);齐河园区12420个:济北园区70300个;水产冷藏中心14725个。其中:木质托盘101020个(其中免熏蒸91785个、已熏蒸4110个、热处理5125个),塑料托盘6200个,合成材料托盘1879个,铁质托盘267个,钢质300个。从统计情况来看,园区各企业根据自己所从事业务属性及装运货物种类的不同,采用不同种类的托盘。有些企业是自己购买,有些则是租用园区的托盘。从托盘材质来看,园区企业大都采用木制托盘,但是木制托盘使用年限短,承载量小。如果企业使用非标准化托盘,不仅不够环保,还会提高货损率,从而大大增加物流成本。

(二)盖世物流园区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

冷链物流本身具有对象产品特殊性、设备专用性、运作流程高度协调性、高成本性等行业特点,使得冷链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盖世物流集F拥有20万吨超大规模冷库群,2009年投入运营以来,目前已经进驻客户1500多家,年货物吞吐量46万吨。定位于打造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服务最优的冷链物流平台。虽然拥有大规模的冷库,但目前盖世主要是进行仓库出租,其他事项都交由企业自行负责。在冷链物流的各项流程,设施设备以及作业技术方面都不够标准。要想为顾客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园区需要在信息采集、货物冷藏、市场交易、物流配送等方面建成标准化体系。

(三)盖世物流园区信息标准化现状

作为山东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试点示范园区,盖世集团2010年启动了数字化物流园区项目,2012年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大大提升了园区信息化服务水平。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设施及条形码技术等做支撑。园区信息平台的标准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盖世物流园区标准化的对策

(一)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

国家《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中重点工程的第一项就是托盘标准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工程。随着托盘在物流运作以及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托盘一贯化运输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广。但是,托盘的应用不是独立的。根据欧洲、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日韩等物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要使托盘的功用和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借助于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盖世物流园区要想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首先要转变园区企业对于托盘循环共用的态度。根据调查,只有33%的企业支持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大部分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并不支持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其次,关于托盘运营模式的选择。国外托盘运营的主要模式包括交换模式、租赁模式、租赁交换混合模式等几种。根据对目前发达国家托盘运营模式的分析,结合盖世物流园区的特点,认为我国应选择租赁交换模式作为托盘流通的主要模式。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是初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一般需要2~5年才会赢利。因此,园区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项目。

(二)推进园区冷链物流标准化及信息标准化建设

目前,园区冷链物流标准化操作程度低。在整个物流过程包括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存储等环节,应该具备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提升园区冷链标准化程度可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篇(10)

财政部在2011年9月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该《纲要》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第八条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应该看到,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会计软件和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标准相对落后。

在国内,无论是会计审核准则、内部管理还是窗口对接,甚至在宏观经济决策方面也都倚重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基础。因此,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但是顺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会计行业对环境的适应力,也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协调提供基础性保障;同时,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延伸和发展,无论是在技术手段、功能范围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做了进一步完善。

随着会计业务处理的程序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标准化会计信息建设也被人们日益关注。

一、从企业管理看会计信息标准化建设

当前,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内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内容逐步转向为以EPR为代表的资源管理。这是会计行业出现的新形势,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的。首先,使用多年的电算化规章不能很好的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企业在经营和市场发展中需要更高效的会计信息化指导;其次,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未来的会计工作将更加繁重,客观上需要财政主管部门采用信息化方式,以便全以更高的视野和全局角度,科学谋划会计改革与发展大计,全面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标准化信息建设对会计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客观上说,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具有高度不平衡性,会计信息化发挥的作用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还有待加强,财务报告的标准化程度普遍较低,财务报告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亟需提高;同时,EPR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思想,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在会计制度框架不统一的情况下,内部和外部造成信息不对称,反而会适得其反。

标准化信息建设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类会计事故中可以看到,由于缺乏统一数据标准,导致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财政部在十一五期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不断发现,部分企业的信贷报表和纳税报表不符,个别企业存在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转贴于

二、有利于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事业在不断进步。会计软件厂商、各类咨询机构和会计信息服务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因素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初具规模,商品化会计软件买方市场越来越有庞大,随着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日益增多、日趋成熟,整个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如果不同的会计软件之间有统一的交换标准,那么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就能得以交换,系统可以互联,这样有利于用户数据的共享,也有利于会计行业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这其中包括:包括软硬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期服务团队。

财政部门需要的是简单经济、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企业报告数据,方便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数据支持。当前经济活动中,各企事业单位使用的信息化产品纷杂不一,加上内部形态各有特点,因此无法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也相当困难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标准化建设能够解决不同会计软硬件之间的对接,易于各个不同平台的数据交流。

2004年,财政部制定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国家标准,为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操作平台和技术保障;2010年财政部了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框架内的国家标准,同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财务报告信息深度利用和实现会计信息的输出和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打响了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枪。

同时,标准化信息建设在国家层面上产生重要影响。在“十一五”期间,财政部已经着手XBRL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加入XBRL的国际组织外,在国际XBRL 领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掌控了一些话语权。以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可以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不同格式间资料的重复输入,降低信息供给成本,和国内建设标准化会计信息的目的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1.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概念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最权威解释来自文化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主要指地方保障标准、设施建设标准、管理服务标准、绩效考核标准。2014年2月24日国新办新闻会上蔡武部长表示,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制定服务种类、保障的标准,场地的设施、人均资源配置、服务半径、要求,以及实现这些保障的单位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责任等一系列标准。要制定标准,结合国情实际,确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程度以及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还要制定服务的管理和技术标准、评价的标准、考核的标准,建立一整套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监督和评价机制。

2.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相关政策

安徽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最早的政策文件是2003年12月27日的《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为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安徽省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既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努力的成果,也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成果的直接体现。本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安徽省出台的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整理汇总,具体内容见表1。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已有一系列实践,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中标准化的定义,笔者可以将安徽省的政策法规大致分类,见图1。

安徽省文化厅2016年11月29日在网上公布了公共服务清单,此次清单共列出90项内容,详细列举了各项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指南、办理依据,包括文化交流、文化艺术节、送戏下乡、文化产业等各方面内容,为相关承办机构提供详细的服务指南和行动依据。从规范标准、具体实施,到资金补助、工程养护,到绩效评价以及人才培训,安徽省正逐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各项政策和法规,从各个方面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3.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3.1 地区发展不均衡,标准化建设没有因地制宜

安徽省地区发展不均衡,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均衡,据《安徽统计年鉴-2015》,16个地级市与42个县级市文化体育传媒支出见表2。

如上表2所示,62个县级市的平均值还不到16个地级市的1/3,如此

不平衡的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导致基础设施分布不均,人均获得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不平衡。安徽省应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以满足经济落后地区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

3.2 相关标准较少,内容不完善,且没有完整的绩效评价标准

在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以关键词“图书馆”进行检索,检索出图书馆类标准文献共321条,以关键词“美术馆”进行检索,检索相关标准文献5条,以关键词“博物馆”进行检索,检索相关标准文献17条,以关键词“文化馆”进行检索,检索相关标准文献4条,以关键词“文化站”进行检索,检索相关标准文献1条,去掉2条重复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主要公共文化行业标准文献共348条。以上也可以看出,我国关于图书馆类的行业标准内容较多,博物馆次之,美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标准较少。检索安徽地方标准,内容主要是农作物等农业方面,与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相关标准几乎没有。

安徽省目前出台了《安徽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与《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安徽省文化馆服务标准》《安徽省博物馆服务标准》,但没有安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服务规范。虽然出台了各种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并没有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台评价指标,没有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对安徽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评价。

3.3 没有详细人才培养标准

2015年,安徽省文化厅出台《2015年度“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项工作的通知》《关于举办2015年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培训班的通知》《关于印发2015年度人才培训计划的通知》。除此之外,关于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很少。

4.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4.1提高领导者的标准化建设意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协调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全民尤其是领导者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要树立党委和政府主管领导的标准化理念。I导者要先深入学习标准化的各项知识,然后将内容全部深入传达至下属和下级机构。并且,由党委和政府主管领导带头,成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研究制定标准化实施方案、工作意见、绩效评价、监督落实等政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把标准化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4.2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

安徽省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内容还相当薄弱,高素质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和推动力。安徽省要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开展各项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政府特殊津贴、全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评选表彰等制度,开展各种人才培训,使人才培养计划落到实处。同时,制定吸引优秀人才的办法,为引进优秀人才提供“绿色通道”,从住房、分配激励、津贴、社会保障机制等各方面出发,为吸引优秀人才提供政策保障。不仅要吸引高层次人才,也要注重培养基层服务人才,还可以制定措施,招募志愿者,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民间文化队伍及乡土文化人才。

4.3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首先,针对该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动态定制本地区的政策或标准。针对市、县、乡三级,须在符合当地经济、人口、环境等实际条件下,制定出切实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动态标准。其次,完善标准化建设内容,除图书馆、文化场馆等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外,更要加紧进行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艺术节等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同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为标准化的实施和执行可以做出完整的评价和评估。最后,借助网络,设立群众需求与反馈平台,政府可以根据民众的反应得到政策执行是否有效的最直接的反馈,从而调整措施制定出最符合民意的政策标准。

安徽省还可以参考周边城市的标准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和成果,如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先后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动态评估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规范》和《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规范》,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动态评估标准科学的流程管理和严谨的数据把关,确保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运行的合理有效,将第三方评价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必要手段,能更真、更专业的反映出公共文化发展现状、彰显评估的公平正义,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规范的实施,拓宽了公众信息渠道,畅通需求表达途径,不断增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这对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办公厅.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EB/OL].http:// /zwgk/public/spage. xp?doAction=view&indexno=002991 59X/201408- 00007,2014- 07-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