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中俄文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4 17:03: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俄文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俄文学论文

篇(1)

选取100例本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收治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45.3±10.6)岁;肺癌47例,恶性淋巴瘤27例,结直肠癌26例。另选5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47.4±11.3)岁。两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K2EDTA抗凝真空血管,在清晨空腹采集1.5ml外周静脉血。采用EPICS-XL型流失细胞仪,并配合相对性的进口试剂、OptilyseC溶血剂、CD3-FITC/CD16+56-PE、CD4-FITC/CD8-PE鼠抗人双色荧光抗体。然后将20μl荧作者单位:471000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检验科光抗体和100μl静脉血混匀,在实验室避光放置20min,加入500μl溶血剂,摇匀之后避光放置15min,然后以2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最后清除上清,加入1mlPBS缓冲液混合均匀后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等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检测,对照组受试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73.4±6.4)%、(43.7±5.1)%、(26.4±5.3)%、(1.5±0.1)%;观察组患者总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3.4±5.4)%、(33.7±6.1)%、(31.4±5.3)%、(0.9±0.7)%。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49-02

一、国情文化知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是最可利用的有效因素,因此,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正是合理利用了这一有效的因素为教学服务。将文化内容贯穿于整个外语教学中能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俄语语言感受能力。

现在的低年级大学生是看着日本、美国动画片长大的90后,他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对英美国家了解较多,而对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国情了解甚少,也谈不上对这个国家的兴趣。对于大学将俄语作为公共外语学习的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加之俄语语法难度大、课时少,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完全丧失信心。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提高大学公共俄语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俄罗斯国情知识,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度,更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符合俄语语言习惯的表达方法。

二、国情文化知识对培养俄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镜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正因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所以文化教学便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对外俄语教学就对语言国情学相当重视,“俄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国情学问题”一文作者甚至指出:“语言国情是俄语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方面,从其地位来看,完全可与语言教学中的一些传统方面,即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相提并论,而从其意义来看,还远远超过它们”。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运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所谓精通某种语言的人,必定是一位充分了解所学语言国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文礼仪的人。

在学习俄语时,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及众多的语法规则,然而在交际场合却经常不能恰当地运用它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习语言时将语言与文化分离,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略这一环节。另外,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包含丰富的国情文化内容,在另一国家的语言中无法找到相应的词汇和语句对译,只有通过描述才能弄清词意,比如“火锅”,译为俄语通常是китайский самовар,但中国的火锅也只有早些年使用的铜火锅与самовар在外形上相像,近年饭店里的火锅连外形上与самовар也没有共同之处了,而且俄罗斯的самовар是用来烧开水的,所以需要向俄罗斯人解释这是традицио

нное китайское национальное блюдо,并且讲解就餐程序,这样对方才能真正理解其意思。

三、大学公共俄语教学中导入国情文化的途径

外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交际能力。俄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俄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而且要恰当、得体,可以为人接受,同时也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外,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在课堂上主要是利用词汇、课文和听说练习来导入国情文化知识。

(一)介绍包含国情文化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尽管多数词汇在各种语言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词汇,如вода-水;гора-山;река-河等,但有一少部分词汇却包含着丰富的国情知识,对于熟悉国情的本民族人来讲,在理解上不会发生任何障碍,但是对于外国人往往会难于理解或容易产生误解。

包含国情知识的词汇有些是一种语言特有的词汇,有些是在两种语言中有对应词,但包含的国情知识不同,比如борщ一词,译为“红菜汤”或“罗宋汤”,是俄罗斯以及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餐桌上经常出现的浓菜汤,甜菜是主料,课上可辅以图片介绍。

对于两种语言中意义基本对等,但又不完全等同的词汇应该加以解释。比如школа一词,看似俄汉语是对等的,译为“学校”即可,但实际上俄语的школа与汉语的“学校”并不完全等同,这就需要讲解国情背景知识。比如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别斯兰市发生了一起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恐怖事件发生在школа № 1 города Беслана(别斯兰市第一学校),国内媒体多译为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事实上在前苏联和俄罗斯,школа是包括中学和小学在内的十年制或十一年制学校,这跟我国是不同的,我国的学校要么是小学,要么是中学。

再如,俄语的клуб一词源自英语的club,但包含的国情背景却不同。在俄罗斯俱乐部是大型企业、学校的文化娱乐中心,而英国的绅士俱乐部是上层社会的社交场所,往往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加入时须经人介绍,并且要交高昂的会费。以前,中国的俱乐部同俄罗斯的一样,都是单位、企业的娱乐场所,但近年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国际化,我国也出现了高级商业俱乐部,成为特殊的商业交际平台。社会发展导致语言内涵发生的变化,也是国情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介绍课文中的文化背景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

课文中,有些表达法看似含义明确,事实上却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差异。比如学生说“我家”时喜欢用моя семья来表示,这是汉语的直译,但实际上在俄罗斯,当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应当说наша семья,只有独立成家后才说моя семья. 再比如,пить чай两种语言都是“喝茶”的意思,但在中国就是一杯清茶,而在俄罗斯,пить чай指喝茶的同时还要吃些点心,通常喝的是加了糖的红茶。这种表面看上去相同,但却有不同内涵的表达方式在俄汉译中还有不少,教师应注意为学生讲解它们的区别。

(三)在听说课上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在听说课上,首先涉及称呼的问题。在对待称呼的问题上,中俄两种语言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俄罗斯的公共场合,女性喜欢被称呼得年轻些,所以在商店、饭店、银行等服务性行业,经常称呼女性为“Девушка”,这几乎与年龄无关,甚至对一些上年纪的女服务员也可以用这种称呼方式。有些中年女性相互之间甚至用“Девочка”相称。但在中国一般用“老+姓”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在汉语文化中,“老师”、“医生”等一些表示职业、职务的词可以直接用于称呼,表达说话人对所指的尊敬,然而在俄罗斯文化中,这类词一般不作为称呼,尤其是如果用阴性形式对女性称呼,则有藐视和不屑一顾的含义,所以犯这种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还让人难于接受。在课堂上对老师的称呼是表示职业,不论是称呼男老师还是女老师,只能用阳性,经常用的称呼形式为“Товарищ препода

ватель”或“Товарищ учитель”,当然最恰当的称呼形式是“名+父称”。

通过给学生看俄文电影、听俄文歌曲也是补充国情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影直观地了解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以及俄罗斯人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比如俄罗斯特有的手势语:Щёлкать по горлу(用食指弹脖子)表示“邀请喝酒”、“想喝酒”、“醉了”;Проводить пальцем по шее(用食指横在喉结处划线)表示“吃得极饱”、“不能再吃了”;Сцеплять пальцы(将两个小指勾在一起)表示“友谊”、“和睦相处”;Крутить у (возле)виска(食指指向太阳穴并画圈)表示“疯了”、“傻了”、“缺心眼”等。

结语

学习外语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语言,而是为了在工作中运用它,使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交际功能。外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文化因素,即使最出色的外语学习者,也可能因为文化国情知识的欠缺而导致交际受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文化国情知识的传授贯穿于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所有环节,努力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的文化以及与其母语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文化盲点,把握语言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使学生在用俄语交际时能准确表达思想,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

参考文献:

[1][美]E.萨皮尔.语言论[M].赵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М.Баранова. Методика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1985.

[3]В.波里先科,Ю.普罗霍罗夫.俄罗斯文化国情辞典[M].郭津楷,译.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篇(3)

记得鲁迅先生的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我们国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民俗文化,那么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具有特色地方音乐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主要以鄂温克族为主体民族,是全区“三少”民族自治旗之一。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人,有语言,没有文字,因此,要把散落在生活中带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民族音乐开发出来,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要为音乐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使音乐课堂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鄂温克歌声回荡在美丽的校园,那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就成了根本。

一、 多方收集,挖掘乡土音乐文化资源

1、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文化传承”,并将“弘扬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理念,考虑音乐的文化延伸性,利用节假日里开展寻访家乡的民间音乐文化采风活动,同时发动本组音乐教师、学生、家长等收集了相关的鄂温克族民族民间音乐、音像、歌、舞、器乐等资料。并走访了一些鄂温克族民间老艺人和本旗的文艺界人士,收集到了珍贵的鄂温克旗民族民俗文化及音乐作品和民间音乐艺术的发源,提高了自身的民间艺术素质,并有选择地将这些地方民族歌曲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在我校掀起了一股“爱我民族,唱我民歌”的热潮。

2、为了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把鄂温克乡土音乐引入课堂,我把收集、整理好的鄂温克歌曲进行分类引用在教学中,如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的教学中,我把这首原有的民族歌曲进行了改编,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把具有鄂温克族民间民俗特征的三种不同服饰(通古斯鄂温克旗、索伦鄂温克、使鹿部落鄂温克服饰)图片展示给学生,还出示了鄂温克人从前居住的“撮罗子”,介绍了传统运动项目“抢枢运动”、重要节日“瑟宾节”,鄂温克人的饮食文化,及信仰的“萨满教”等等,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看后不仅加深了对鄂温克族的印象,对本地区的主体民族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的学习做了铺垫,使收集的资料起到了实质性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讲授《鄂温克祝酒歌》一课的导入时,我采用了带有神秘色彩的语句。如:我们大家非常荣幸地生活在“敖包相会”的地方,吉祥三宝的故乡,也是一个被世界传唱的地方,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鄂温克。随后又介绍了鄂温克人主要居住地及民族民俗文化等,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鄂温克民歌的热爱

1、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对“鄂温克”民族歌曲的兴趣。“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说明了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学”,因此,教师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例如在教授鄂温克创作歌曲《美丽的家乡莫河尔图》时,我给学生欣赏了鄂温克歌曲《天鹅的故乡》让学生了解了鄂温克辉河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优美的风景,展现了湿地“天鹅”自然保护区的景美、地美和迷人的天鹅,在欣赏中,了解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从而领略了鄂温克民歌的魅力,领略了鄂温克民族音乐的特点、风格,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利用舞蹈形式,促进鄂温克民歌教学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利用舞蹈让学生来理解,因此,我在讲授鄂温克歌曲《鄂呼兰,德呼兰》一课时,采用了舞蹈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曲调,然后学唱歌曲时边唱边跳,鄂温克舞蹈动作主要是以“垫步”动作为主,其次是模仿各种动物如“驯鹿”的动作,并欣赏了舞蹈“彩虹舞”、“鲁日格勒舞”等,并让学生欣赏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舞蹈,对比这些舞蹈的基本动作,用肢体表现情感,培养了学生民族的自豪感。

3、我把精心收集到的鄂温克歌曲渗透到了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如有《祝福你,鄂温克》、《山野里的鄂温克》、《敖鲁古雅》、《鄂温克小夜曲》等等音乐作品,培养了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篇(4)

 

一、ESP及ESP教学模式

1、ESP 综述:

国外对ESP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二战结束,西方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交流,促使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效性,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传统语言学从英语用法的描述研究转向语言的实用交际,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中的“语域理论”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变体,推动了ESP教学模式的正式开始。随后,在1987,Hutchinson and Waters将外语教学分类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和GE(GeneralEnglish)两大类, ESP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 Academic Purposes)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Purposes),即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Jordan(1997)根据EAP特点,又细分为ESAP(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purposes)和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两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几个发展阶段:一、语域分析阶段。其典型的代表人物有PeterStrevens, Halliday 及John Swales。二、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Henry Widdowson, John Lackstrom, 和LarrySelinker,三、目标情景分析阶段。在这一阶段专业英语相对于一般英语的特殊性显露出来。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ohnMunby。四、技能与策略分析阶段。尽管该阶段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探讨的是学习者的思索过程,但是它并没有指出学生如何才能学会专门用途英语,也许这就是第五阶段的核心任务。五、以学习为中心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阶段,它关注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即如何高效率地学习语言(严明,2009)。其代表人物有Hutchinson, Waters等。

国内ESP教学大至分成两个阶段,引进阶段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即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为引进阶段论文格式范文。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80年代初科技英语(EST,English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热在国内兴起教育论文,使得“专门用途英语开始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这些研究多是关于ESP理论自身的探讨(理论基础、学科性质、与GE的关系)、国内外发展现状的介绍以及ESP的元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杨惠中等学者。

第二阶段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当时学术界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国内关于ESP的研究也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这一阶段的研究多集中于ESP教学普遍规律的探讨,包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师教育、教学法)、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阅读、听力、写作、翻译)、课程评价(ESP语言能力测试)以及教学改革与发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同时也对ESP教学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以具体专业的教学为例(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师范英语、医学英语等)对ESP的教学方法、特点及实践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管春林、刘法公等;

根据现有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在ESP教学的研究中,理论多于实践,但将地方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与ESP教学相联系起来的不多,因此,本文将ESP教学理论与本校中的国贸专业相结合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流行的ESP 教学模式,分析其它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运用交际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与跨文化交际中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护航。

2、ESP教学模式概述:

ESP教学模式是指以语域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特定专业的学生所需的英语能力为教学目的,将英语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马蓉,2010)。本文中所提及的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即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将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的整体、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其课堂教学模式又分为:语法翻译模式,浸没模式(Immersion)交际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本文则主要探讨交际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国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二、当前教学模式分析

大学英语ESP教学能否顺利进行,不仅与学生的英语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与教学模式运用得恰当与否有关。恰当的教学模式是保证ESP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进行ESP教学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选择何种恰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则成为我院国贸专业ESP教学的焦点。下面的几种教学模式则是ESP教学中的常用模式,其利弊将会逐一分析。

语法翻译模式产生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讲授语法知识,重视理性。把翻译当成教学目的和手段,注重阅读,注重对原文的学习,进而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ESP教学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教学中多流于形式。多数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忽略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该教学模式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浸没式模式(Immersion),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不是语言技能,即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这一教学模式“践行了‘保护性专业课程’和‘附加性语言课程’教学模式”(袁平,2011),其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第二外语则是附带品。而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其重点是学习语言教育论文,附带品是学习专业知识。这与我院国贸专业学生所开的专业英语是有区别的。大三所开的专业英语重点是学习专业知识,语言是附带产品,这与浸没式教学模式是大同小异的。该模式课堂教学没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的机会,学生很少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表达,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有所欠缺。且各语言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语言技能为标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该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对于语言基础差的班级,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实施。

任务型教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互动之中”(D.Numan, 2000)。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该模式很少提到评价的环节,威尔斯认为应“尽量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正面的反馈而不是指责”(Willis,1996:61),几乎没有提及任务完成情况和语言使用情况该如何评价,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如果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一点都不清楚的话该如何进行任务又如何能完成任务”(娄佳丽,2011)。另外,采用此教学模式时对任务的选择、任务的组织和任务的难度不容易把握论文格式范文。

三、交际教学模式及其在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上个世纪70 年代初期,交际模式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威尔金斯,这一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提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正确地,创造性地使用外语”(DA Wilkins,1972)。交际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交际的目的。

交际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交际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课堂的交际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用恰当的方法把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师的责任是对教学活动进行选择、组织以及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意识到ESP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习者;二、语言是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提倡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外语学习是逐步提高、完善的过程,因此对待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活动结束后可进行适当的指正。

ESP 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教学内容要贴近某个专门行业,通过让学生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而我院的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上的ESP教学将商务英语与大学英语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接触商务英语等这些他们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行业英语教育论文,这样可以让他们尽早建立起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体系,掌握这些文体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让他们在大三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中尽快适应。ESP 英语的教学中心依然是某专业的英语,即语言本身,而不是某专业本身,因此它是基础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专业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实现培养国贸专业人才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后期融入专业英语教学,有利于在大三时专业英语的开设前,为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打下基础。国贸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即商务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两点使得交际教学法可以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得以运用。交际模式强调的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而国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大环境就是与外国人打交道,需要用英语沟通。经过上述分析, ESP交际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高。在国贸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且我院国贸专业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都是小班授课,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及角色扮演的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则为交际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结语:

交际模式虽然适合我院国贸专业大学英语ESP教学,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适合于所有的专业英语教学。成功的教学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立足于现状,对不同的专业英语教学,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程度地从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teach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2

[2]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Communicative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3)

[4]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5娄佳丽,对威莉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评述[J] Overseas English2011(2)

[6]马蓉ESP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2010.3

[7]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7)

[8]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78/03

篇(5)

大力加强俄罗斯优质师资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引进俄罗斯先进的俄语教学资源和理念,通过与俄罗斯教师的交流和研讨,了解俄罗斯高校俄语预科的培训体系,俄语教材的应用,通过借鉴和比较,结合我校已有的优秀俄语教学传统和优质的俄语教学资源,探索出一套满足俄罗斯专业学习要求的专业词汇强化培训体系,以及实践型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模式。

2 吸纳先进教学理念,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学院在俄语教学各个环节中学习吸收俄方先进的教学理念,高度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课堂教学采用体验式与情景式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法。坚持实行小班制、月考制、晚自习制和专业课青年教师助教助管制等系列教学改革。开展新的俄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研究,在新的培养模式要求下,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将“课内精,课外强”的理念真正贯彻于学生的俄语学习和语言实践,利用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体系的正迁移,进行英俄比较教学,建立更加量化、标准化的考试评估体系,为实现真正培养出满足国家战略要求的对俄专业人才的俄语实践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3 将俄罗斯俄语国家水平考试制度引入俄语教学评估体系

俄语国家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为非俄语者的俄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分为俄语最初级水平考试、俄语初级水平考试和俄语1~4级水平考试。它主要面向非俄语国家愿意参加俄语考试的人员,其性质相当于雅思、托福考试和国内的汉语水平考试(HSK)。任何非俄语国家学生进入专业学习本科阶段需通过1级水平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需通过2级水平考试。该考试体系侧重于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和俄语水平的综合评价,将其作为俄语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环节和教学目标定位,既符合于赴俄专业学习的现实需要,又弥补了公外俄语考试对于学生能力考查的不足,弥补了无法进行专业4、8级考试的缺陷,实现了对于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的合理对接。

4 明确俄语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如何使所有学生专注于所学科目上,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帮助出国学习学生处理好俄语和专业学习的关系,正确分配时间与精力,对于俄语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定位,直接影响着学生俄语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学好俄语是学好专业课的重要工具,而专业课的掌握程度与语言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即使部分同学认为没有机会出国,亦要认识到俄语学习与考研就业的密切联系,真正的把自己命运和中俄学院培养中俄战略人才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喜欢俄语,热爱俄语,让他们认识到打开国际视野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

5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1 面向学生需求,设置多元化课程体系

为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真正体验到俄语语言环境,我院积极聘请多名外教开设口语训练和听力课,采取情境和体验式教学方式,运用语言国情学的文化交际理论,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俄罗斯的课堂气氛,深入到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为以后的赴俄学习奠定基础。开设专门的打字课,训练学生俄文输入能力,了解常用俄文软件的使用,传授网络俄文信息的检索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论文写作和文献检索中能够独立工作。分学期开设不同专题的国情课,包括国情、地理、历史和文化,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俄罗斯的人文地理、文化传承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

5.2 举办各类语言比赛和语言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通过外界的合理引导予激发学生俄语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各类的语言比赛正确的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入学新生举行书法比赛、俄语朗读比赛。高年级学生举行演讲比赛、翻译比赛。一年一度的哈尔滨经贸洽谈会、绥芬河的经济贸易博览会、俄罗斯汉语培训志愿者派出项目、俄罗斯语言夏令营我院都会选派大批优秀学生参加,充分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展现自我。设立语言沙龙,帮助学生结识更多的俄罗斯留学生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真正的走进俄语的殿堂,由衷的喜欢上俄语。

5.3 精心的课堂设计与管理,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篇(6)

尊敬的 教授:

您好!

为了更好地服务新乡泌尿外科患者,提高新乡地区泌尿外科、男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同时为新乡地区泌尿外科、男科专科医生以及从事泌尿外科男科工作的非专科医生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定于20xx年1月17日(周六),上午8:30分~12:30分(午餐为快餐、饮料,免会务费),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楼7楼学术报告厅,举办新乡医学院20xx泌尿外科、男科学术研讨会。会议针对当前泌尿外科及男科的前沿技术、实用技术,设置了国内及本地区著名泌尿外科、男科专家的讲座及手术演示。会议还将建立新乡地区泌尿男科专家微信群,借助移动互联网,形成便捷的远程病例讨论、免费会诊模式,为各位与会专家今后的工作和交流带来便利!

新年学术盛宴,诚挚地邀请您的到来!祝各位与会专家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新医三附院恭候您的光临!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20xx年1月7日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二)

尊敬的参会嘉宾:

直接还原铁和废钢是短流程电炉炼钢的主要原料,美国、墨西哥、伊朗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直接还原铁和废钢的电炉加入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在中国区域内直接还原铁没有出现批量供应市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大型的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装备。

未来,中国一定会迎来直接还原铁市场的大发展,届时直接还原铁的市场价格将会对废钢的市场价格走势产生直接的影响。

武汉科思瑞迪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前身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先后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0万吨、30万吨、50万吨、80万吨和100万吨及以上等级的大型直接还原铁生产技术装置。并于20xx年在宜昌建成了第一座万吨级的煤基还原竖炉工试基地,于20xx年建成投产了缅甸的5万吨煤基还原竖炉,目前这两座竖炉运行顺畅,被业主和来访专家认定为先进可靠、经济环保的直接还原技术。

为了进一步推进商业化运营,借20xx年中国废钢年会在宜昌召开之际,公司诚挚邀请与会人员观摩武汉科思瑞迪公司直接还原宜昌工试基地。敬请您莅临观摩指导!

武汉科思瑞迪科技有限公司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三)

_____________女士/先生:

1799年6月6日,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诞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正是这个有着黑人血统的诗人为俄罗斯开启了文化的黄金时代,他为自己所建立的非人工的纪念碑至今依然耸立在俄罗斯人民的心中,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在长达百余年的中俄文字之交过程中,普希金创作中的自由精神、公民意识、动人的爱情故事、奇妙的艺术手法,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的近现代文学。诗人的作品几乎全都译成了中文,浸润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近年来,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领域对普希金的研究日趋深入,与世界斯拉夫学界的普希金学遥相呼应,成果蔚为壮观。然而,伟大诗人的作品依然存在巨大的阐释空间,新的学术研究方法为学者提供了更为多样性的阐释和理解。人们对普希金的创作从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多个视角开展了颇具规模的跨学科研究,并不断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20xx年,恰逢普希金诞辰220周年,为加强国内外学者对普希金研究的深化和交流,促进普希金学与前沿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推进我国普希金研究专家与国外同行的了解和联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会、黑龙江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将于20xx年6月14-16日在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纪念普希金诞辰2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素仰您在俄罗斯文学及俄语语言文化方面高深的学术造诣,诚邀您拨冗出席此次研讨会以抒高见。

一、会议时间

20xx年6月14-16日

二、会议地点

黑龙江大学

三、主要议题

1.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经典在当代

2.普希金学的跨学科研究

3.普希金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4.中国的普希金及俄罗斯文学经典的翻译与研究

5.俄罗斯文学教学与研究

6.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前沿问题

7.当代中俄文字之交

四、会议工作语言

汉语、俄语

五、会议回执及论文摘要

论文中俄文双语摘要(300500字)电子版与会议回执请于20xx年5月15日之前发至会务组邮箱:

六、会议日程:

20xx年6月14日全天报到,会期为6月15日-16日。

七、会务费

国内外代表:RMB 800元/人(在校研究生400元/人),参会代表的往返旅费及住宿费自理。

八、其他

会议具体日程以及其他相关事宜的安排另行通知。相关信息将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和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网站上。

九、会务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会议电子信箱: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会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四)

动物药材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以大型动物为资源的药材如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等在危急重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小型昆虫为资源的虫类药材如蜈蚣、全蝎、僵蚕、壁虎、地龙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疗效显著。为了进一步发挥中药动物药材的独特作用,交流动物药材临床应用经验,提高中医诊疗疑难杂症与危机重症的临床疗效,兹决定于20xx年月9月10日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会堂召开第二届全国动物药材临床应用学术报告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承办单位:中医杂志社

协办单位:中国中药公司北京华邈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时 间:20xx年9月10日下午14:00

地 点:中国科学技术会堂B105会议室

参加人员: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及广东省、重庆市等省市中医临床工作者近200人。

特邀嘉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医局、中国中医药报社等有关单位领导。

主 题:发挥动物药材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主 报 告:动物药材冻干炮制的特征

报 告 人:国家药典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经验分享:中日友好医院资深专家胡佩珍教授

《熊胆粉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经验》

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熊露教授

《 鹿血温肾增免防治肿瘤临床经验》

北京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彭玉清教授

《熊胆粉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李学

《鹿血改善肿瘤血象临床观察》

(本次学术研讨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xx年继续教育项目,享受一类学分8分。)

会务组联系人

学术研讨会邀请函(五)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智能互联网的新时代。人类社会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改变。这既构成了对现有法律制度的重大挑战,又推动着法律制度的创新发展和法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为积极回应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在理论上深入研讨智能互联网发展中的重大法律问题,从而推进法学研究的时展,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与西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法学院联合发起、主办人工智慧与未来法治学术研讨会。首届研讨会已于20xx年1月6日在西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经研究,现拟举办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东政法大学法理学科和华东政法大学公民社会与法治发展比较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一、研讨主题

本次会议继续围绕人工智慧与未来法治这一主题,对智能互联网法律问题进行研讨,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主题:

1. 国外智能互联网与法律研究的最新进展

2. 智能互联网与当代法律变革

3. 智能互联网的问题、风险与法律规制

4. 智能互联网的治理机制与法治秩序

5. 智慧司法与司法改革

二、会议安排

1.会议时间:20xx年9月22日

2.报到地点:学苑宾馆(上海市松江区)

3.宾馆地址:松江区广富林路3499号(广富林路与三新北路交叉口)

4.宾馆电话:

5.会议论文:本次会议坚持以文会友的原则,参会人员请于20xx年6月31日前将论文发至z,注明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请务必同时将参会回执一并发送至该邮箱,以便会务组统一安排。

篇(7)

    一、中国俄罗斯侨民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中国的史书称俄国为“斡罗思”。据《元史》记载,至顺元年(1330年),就有大批斡罗思人为元朝戍边、屯田。朝廷给他们耕牛、种子和农具。到1715年至1860年,俄国先后派遣13批东正教传教士来到北京,神职人员共达155人。这些俄国传教士和商人组成了在中国的早期俄国侨民。〔1〕(p6)从19世纪60年代,随着清王朝的衰落,俄、英、法、德、日、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列强在中国实行了被称为“合作政策”的联合侵华政策。在这一政策下,列强一面承认清政府为唯一的合法政府,并在镇压人民革命的血腥事业中继续给予清政府以支持,一面要求清政府忠实履行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义务”。 

    其中,中俄先后签订了伊犁条约、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此后,俄商到中国经商者日益增多。1870年前后,乌鲁木齐的俄国商铺有30余家,800余人。而在1897年中东铁路开工后,特别是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又有大批俄侨来到中国,主要是来到东北。其中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医生、律师、工厂主、商人、手工业者、文化娱乐行业人员、资本家及其家属等。据统计,到1903年在黑龙江地区的俄侨总数已达到30000人以上,到1911年,俄侨在中东铁路沿线开办的工厂已有63家,到1913年,在哈尔滨的俄侨企业达100多家。居民达43091人,占哈尔滨市人口总数的63.7%。最多的年份是十月革命后的1922年,整个黑龙江的俄侨达20万人。〔2〕(p18) 

    俄罗斯移民数量不仅在哈尔滨超过了当地中国居民的数量,而且与来自其他国家的侨民数量横向相比,也是最多的。例如解放前曾有九个国家在天津辟有租界,但据1927年统计,生活在租界内的全部外国侨民不过8142人,又如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加起来据有其市区面积之大部分,但生活在租界内的外侨19世纪60年代只有2000多人,1925年也不过3.7万人。 

    由于日本侵占东北,从1933年起“丘拉耶夫卡”的成员陆续流亡到上海。这样一来,哈尔滨的这个诗人团体终于在1935年春解散了。 

    第三阶段1936—1945年。1935年苏联单方面将中东铁路转让给日本和政府。此后,几千名苏联籍职员回国,较富有的俄侨离开哈尔滨到南方的城市,大部分去上海,未能离开“满洲国”的俄国人开始遭受不同程度的迫害。 

    “丘拉耶夫卡”消失以后,俄侨文学爱好者并没有沉默,他们又自发组合在一起,至少有7个文学、诗歌小组相继成立。以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曼诺夫命名的K.P.小组为例,它成立于1938年,是保皇党联合会下面的一个组织。小组原主席是弗谢沃洛德·亚历山德罗维奇·莫罗佐夫。他从1920年起居住在哈尔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回国,1979年去世。他在生前写下了大量关于哈尔滨生活的文章。小组主要成员有青年诗人叶琳娜·涅捷尔斯卡娅、法伊娜·德米特里耶娃、尼娜·扎瓦茨卡娅等。 

    涅捷尔斯卡娅1912年生在雅罗斯拉夫尔,自幼爱好诗歌,童年在哈尔滨受教育。她经常在《边界》杂志上发表作品,曾出版过两部诗集:《门旁》(1940年)、《白色小树林》(1943年)。她的抒情诗节奏铿锵有力,经常被谱上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唱。她在哈尔滨居住了十几年,后来随丈夫迁居澳大利亚,1980年在那里去世。在她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刻,她极度怀念祖国,也怀念第二故乡——中国,她把哈尔滨看作是自己祖国的一部分。她在澳大利亚曾作诗表达对哈尔滨的怀念,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我经常从睡梦中惊醒, 

    一切往事如云烟再现。 

    哈尔滨教堂的钟声响起, 

    城市裹上洁白的外衣。 

    无情的岁月悄然逝去, 

    异国的晚霞染红了天边。 

    我到过多少美丽的城市, 

    都比不上尘土飞扬的你。 

    提到哈尔滨的文学生活,不能不说起当地的《边界》杂志。除了诗歌、小说之外,该刊还刊登地区新闻、评论;设有有关日常生活的专题栏目,如保健、妇女化妆、评选“最佳儿童”、猜字谜等。 

    《边界》不但拥有地方的记者,还有驻西方的记者。萨沙·乔尔内和俄国境外作家经常把自己的作品寄到编辑部刊登。哈尔滨作家、诗人的作品,几乎都在《边界》上出现过。40年代哈尔滨的读者已在这本刊物上读到了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的译着。30-40年代《边界》杂志曾在有俄国人居住的世界各个角落广为传阅。刊物图文并茂,不但反映了东方的生活和宗教,而且还是了解西方的窗口,因为它转载或摘登了当时欧洲、美洲报刊的资料、文章。 

    40年代以后,《边界》每期出版之前必须经过日本当局的检查,还被迫增加“伟大的日本”栏目。在严峻的形势下,刊物仍坚持出版好几年,一直到1945年8月苏联解放哈尔滨,杂志才不再出版。

    二、俄侨文学活动 

    从1840年开始,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各国文化纷纷在中国传播,如英美文化在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法国文化在两广地区,德国文化在山东地区等等。与上述西方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相比,俄罗斯文化在中国,尤其是在东北地区的传播是其它各国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俄罗斯文化在当时的东北和上海,是一种相对于中国的先进文化与强势文化,因此它的扎根与传播就有了土壤。 

    十月革命后,在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化和文学创作一直是鲜为人知的。事实上,那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已经是如火如茶、丰富多彩的。他们在中国出版俄语报纸、杂志,编排戏剧,组织演出音乐会,成立了出版社、图书馆、书店和一些文学协会、社团。从20年代初到30年代中期,俄侨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了灿烂时期。俄侨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创作的主要中心是哈尔滨,后来发展到上海。〔4〕(p93-95) 

    哈尔滨的俄侨文学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是亚历山德拉·彼特洛芙娜·巴尔考、费多尔·卡梅什纽克、谢尔盖·阿雷莫夫等。 

    巴尔考结婚后叫亚历山德拉·彼特洛芙娜·尼鲁斯,1887年生于波尔塔瓦,童年在高加索度过,并毕业于当地中学。结婚后迁居对彼得堡,之后于十月革命前一年迁居哈尔滨。从此,“与哈尔滨亲密、融洽”地生活到1933年。1933年,“心中怀着痛苦”告别哈尔滨,去了上海。 

    她是一位诗人。无论在哈尔滨还是在上海,她都经常在报纸上和杂志上发表诗歌。从诗人这一侧面来说,在群星灿烂的中国俄罗斯侨民女诗人中她是最早升起的一颗星。不仅如此,她还是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与她同为开拓者的还有费·卡梅什纽克、谢·阿雷莫夫等人。当时在上海做记者的克卢森施藤—彼得列茨曾经这样评论巴尔考:“她的声音唤醒了一片文化荒漠的诗城哈尔滨”。根据另一位侨民作家弗·斯洛勃德契科夫的回忆,在20年代末期巴尔考的家变成了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活动的中心了:

    “……在亚历山德拉·彼特洛芙娜的家里—巴尔考是她的娘家姓—听到的却是哈尔滨诗人们的作品”。着名俄侨诗人聂斯梅洛夫、叶欣都常来她家做客。根据弗·斯洛勃德契科夫的回忆,巴尔考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用俄语写诗,还用法语写诗,并把阿赫马托娃的诗译成法语”。她从1920年为北京的《俄国述评》撰稿开始,陆续为《边界》、《俄罗斯言论》、《朝霞》等杂志报纸写东西。出版有诗集《不熄灭的火焰:诗》(1937年,上海)、《献给祖国》(1942年,上海)等。 

篇(8)

初识娜斯佳是在2010年的3月初,那是我第一次去俄罗斯,在远东共青城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她在俄罗斯学生中汉语非常突出,被挑选出来给我做翻译。是她带着我在冰雪覆盖的阿穆尔河畔领略严寒中傲然挺立的白桦;是她在俄罗斯远东的共青团员群雕前给我讲述一个个城市名字的由来;是她在方志博物馆向我讲述人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历史。她告诉我在俄罗斯的语境里,白桦林是理想与爱的天堂,作为一种文化的意象,白桦已经注入了他们的生活,与祖国之爱连在一起。她用比较纯正又好听的中国话朗诵道:“有一株白桦,立在我窗旁,覆盖着积雪,像披着银霜。”她说叶赛宁的成名作就是这首《白桦》,我禁不住地鼓掌。眺望远处莽莽苍苍的远东群山,在这位学汉语的俄罗斯学生面前,我朗诵起了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我问娜斯佳是否听过这首词,她说没有,但喜欢。我想当我下次再来的时候,会带几本中国的书送给这个好学的年轻人。

从结识娜斯佳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我们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在2010年12月上旬,我外出开会,特意从大连走,去学校看望了她,这让她非常惊喜。现在她在大连外国语大学读比较文学专业,很快就要进行论文答辩了,论文题目是《鲁迅与契诃夫作品比较研究》,她是在大连外国语大学该专业第一个即将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她在信中向我表露说希望有机会能留在中国工作,她丈夫也很支持她的这种想法。她是在去年暑期结婚的,新婚的丈夫非常支持她在中国的学习。在她写给我的英文信件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丈夫的赞美,没有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她恐怕就不会回中国继续她的学业了。在俄罗斯男人节(The day of the motherland guardian,直译为“祖国守护者日”,俄罗斯把这一天作为男人节,表明在俄罗斯,男人的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这一天,男人与男孩都将得到礼物与亲人的祝福)的那一天,她给丈夫的礼物是她亲手编织的袜子与手套。她说,在重要的日子里,将亲手制作的礼物送给我所爱的人,会得到加倍的珍惜与感动。

从娜斯佳身上,我感受到俄罗斯青年那种积极向上与朴素的传统美德,还有她对待婚姻的态度。在共青城读书期间,她与我们的留学生结为好朋友,彼此学习对方的语言并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本文第13页照片中的三个中国留学生已经毕业,其中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哈尔滨工作,一个转到莫斯科大学读研究生,他们在共青城学习期间,俄语都学得很好,曾几次获邀到娜斯佳家里聚会,在俄罗斯,这是主人最友好的表示。

阿丽娜在黑龙江大学

读汉语言博士

阿丽娜在俄罗斯共青城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外事处工作,现在就读于黑龙江大学汉语言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俄罗斯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以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她对黑龙江每一所有俄罗斯留学生的院校都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也帮助她做了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包括1998至2010年间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俄罗斯留学生的招生情况,她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篇(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俄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俄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俄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俄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交际语言的文化差异,忽略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 (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随着各国交流的广泛深入,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跨文化交际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交际用语文化教育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俄语教学中应贯穿交际文化教育。总而言之,语言中时时处处渗透着文化的痕迹,在语言教学中加入文化导入和文化讲解,有助于语言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实现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一、俄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常象征皇权、神力与威严,由此,由这些词构成了很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如“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等。而俄语文化中的дракон却被认为是生有双翅,张牙舞爪,凶残肆虐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企业对此不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俄罗斯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俄罗斯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俄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俄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俄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中俄交际用语文化差异

在俄语教学实践中,交际用语文化差异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称呼语。俄罗斯和中国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在社会称呼上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衔称呼。汉语中职衔称呼被广泛用于称呼语,反映了等级、官本位思想;而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念既不像中国人那样过度谦让,也不像西方人那样崇尚个人主义,因此,俄语中的称呼语体现了“平等”这一原则。俄罗斯人在与身份或地位较高的人交谈时,也用官衔、职衔来称呼,但前面通常要加上товарищ,既表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也表现了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

(2)职业称呼。在中国,人们最普遍的一种称呼方式是姓+职业,如:王老师、李医生、刘律师等,汉语中职业称呼的使用程度远远高于俄语。而俄语中常用职业称呼不多,最常用的礼貌形式是товарищ+职业,如Товарищ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Товарищ водитель!这是由于俄汉两民族的姓名结构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3)礼俗性亲属称呼。中国人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融洽、和谐,因而往往把家庭本位向外推延,扩大到家以外的社会关系中去,于是汉文化中出现了亲属语的泛化现象。人们为了表示礼貌和亲切,常常用亲属称谓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对方。俄语中类似的用法也有,但远不如汉语广泛,且多用于农村居民之间。比如,一个年轻人称呼一位陌生的年长的俄罗斯老人为дедушка,一定会让俄罗斯人感到奇怪。因为这位年轻人使用礼俗性亲属称呼来称呼上年纪的俄罗斯人,很符合中国的称呼文化,并包含尊敬之意,但俄语中却不这样用,特别是对一个陌生人。

2. 称赞用语。由于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如何对待别人称赞方面,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具有不同的心态及不同的称赞语应答模式。本文对俄汉语中称赞语的运用加以分析,探讨俄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顺利、自如地达到用称赞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1)相似表达的语用差别。由于俄罗斯和中国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表达也不一致。中国人的语言较含蓄委婉,而俄罗斯人的表达则较热情直率。在使用称赞语时可考虑俄语特点及其习惯用语,及时、准确、恰当地表达出对对方的善意和友谊,以增进双方的交流。

(2)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导致不同的称赞语。在俄罗斯文化中、收入、年龄、容貌和外表的改变等是需要避讳的话题,如对此类话题进行称赞会使谈话陷入尴尬境地,影响双方的进一步交流。比如,经常当众夸奖自己的孩子、丈夫或妻子,而中国人通常不会这样做。在中国文化中,“胖”与“福”的概念经常并存,人们常用“发福”这个词语来恭维对方长胖,而发胖常被俄罗斯人看成是体质下降的一种迹象。

(3)称赞语应答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所以,在遇到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表现出谦虚的心态,几乎每个人都会极力否认别人的赞扬。例如,甲:你的字写得真好。乙:不行,不行,哪里比得上你。

3.隐私。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对别人的关心,而俄罗斯人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隐私。如这样的对话:“Сколько вам лет ,Анна?”“Это секретарь.”为什么Анна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俄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Куда ты идёшь?)和“你在干什么?”(Что ты делаешь?)在俄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和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4.寒喧用语。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俄罗斯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俄罗斯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5.道歉用语。(1)亲密度影响道歉用语。中国人对陌生人比较会使用单一的道歉策略;对亲密的人则会使用非正式甚至随便的道歉策语;对朋友,则偏向使用正式而多种策略混合的道歉方式。相比较而言,俄罗斯人对朋友道歉没有那么客气,对亲密的人又没有那么随便。(2)自我意识的不同造成道歉语不同。中国人的自我倾向于集体自我,而俄罗斯人的自我则倾向于个体的自我。集体的自我强调团结、和谐,而个体的自我重视独立、竞争。中国人直接道歉是为了双方,尤其是对方的面子,而俄罗斯人道歉更多是为了维护个人或自己的脸面。此外,集体主义取向的中国人不像俄罗斯人那样对个人的区域、时间与其他隐私特别重视,例如,俄罗斯人在打喷嚏之后都会说一句“请原谅(Извините.)”,而中国人却从不介意,也不会因此而向谁道歉。

三、如何进行交际用语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实践法。加强中俄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俄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地渗透到俄语教学中。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俄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2.图片展示法。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俄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俄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俄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俄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3.对比法。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如对比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俄罗斯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总之,在俄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教师在搞好语言基础教学的同时,应渗透交际语言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语言文化意识,并最终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俄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066-02

一、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而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合理设置课程。学生知识的合理结构和技能的获得是通过相应的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实现的。高等院校的公共俄语课程系统划分为基础俄语课和专业俄语课两部分,每部分各有不同的要求,二者应达到和谐的统一。

从现行的课程体系来看,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弊病:

1.在读、听、说、写技能的训练中,没有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和未来工作的需要系统地研究应该培养学生具体的读什么、听什么、说什么、写什么的能力。诚然,课程计划与教材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但是作为课程体系本身没有对言语技能训练的内容与程度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规范。从现在的情况看,我们的言语技能训练偏重日常生活题材的交际,而忽视了社会生活中的公文事务际和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的交际。日常生活交际范围无限广大,但是作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该有所控制,规定出明确、有限的目标,即有限范围与有限深度,避免顾此失彼。

2.由于专业俄语课不承担语言――言语训练的任务,学生的口、笔语实践技能没有得到有计划的训练培养,学生不能用俄语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交际,不善于把新旧知识、局部和总体知识衔接起来,不能熟练阅读和正确翻译本专业俄语的书刊,也不能运用俄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其实,俄语专业课正是在不同言语环境中训练口、笔语能力的良好机会。一般说来,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内容方面,而不是语言形式方面。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材料掌握上有所要求,在训练方式上有适当安排,就会使得掌握语言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交际。而我们目前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3.新时期对学俄语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新的要求,多年来就已经反映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目前显得更加突出。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的加强和国内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更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如不进行综合考虑,单纯依靠增开知识课的办法,这个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二、改革课程体系的初步设想

1基础阶段

(1)综合俄语课(听、说、读、写、译);(2)口语课:日常生活口语(衣、食、住、行、文娱、体育、学习、休息等);(3)阅读写作课:1)报刊阅读(通讯、消息、报道、专栏等),2)俄罗斯国情阅读(政、经、史、地、国情、习俗、名胜等),3)俄罗斯文学阅读(作家、作品、评论等),4)日常应用笔语(书信、通告、贺信、便条等);(4)视听说课:1)广播(以新闻广播为主,介绍俄罗斯电台广播节目概况,2)多媒体教学(教学录像片及有计划安排的以训练听力为主的故事影片、配有旁白的动画片等),3)语言实习(到俄罗斯实习)。

2专业阶段

(1)本专业理论课;(2)阅读与翻译;(3)论文写作技巧。

按照上述方案对大学俄语课程进行改革后,同目前的课程情况相比较,将出现以下的变化:

(1)读、听、说、写等言语技能的培养将由多门课程承担;(2)听说能力的培养将不仅限于日常生活与文学体裁,而是拓及某些应用型领域及某些学科内部的交际;(3)读写能力的培养将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使各种实践技能均达到应有的水平;(4)知识理论课由于承担部分言语实践技能的培养任务,因此必须使用俄语教材,并用俄语讲授,上课方法也将有很大的改变;(5)阅读课成为既是通过阅读学习俄语语言的课,又是以俄语为交际工具的课。

随着语言实践技能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增多,口、笔语的应用面大为拓宽,学生在课内外实际使用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从而促进口语技能的巩固与熟巧的形成,还可以训练学生写作学术论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以后的成才和发展是有益的。

三、新教材编写原则

实施这一方案应配备一整套适用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反映教学大纲关于培养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因此,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目前我国大学俄语教材比较普遍存在的缺点是:选词不当,生词较多,基本常用词语与句型的复现率没有保证;练习的内容与形式贫乏,学生学习之后不易巩固和掌握,遗忘率较高;课文意思晦涩,内容过难,许多语言现象比较复杂,不利于语言教学。为使学生真正把俄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首先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学生特点的教材,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俄语的困难,针对两种语言的特点来编写。

第一,题材应尽量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编排科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服务、科技、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各种内容和环境的言语信息,增强适应性,而且还能扩大知识面。

第二,为了有利于写作能力的训练,所选材料的语言难度必须适中,防止过难,以免师生把注意力过多注意在语言难点上,忽略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主要方面。材料过难不仅会使学生望而生畏,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某些教学环节难以进行,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要精心选编练习,使学习难点能较快较易地得到克服。可以选择那些与汉语不等同或有明显不同的材料编配成练习,使学生无法求助于翻译,从而转移他们对本族语的注意,巧妙地避开本族语及其思维的干扰。练习要密切地配合所学材料的内容和情景,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大量地、自然地运用到练习中,否则,学生无法从已学过的材料中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便必然只能依靠本族语的思维习惯,加上俄语词汇来表达思想。

外语是一门实践课,不是一门单纯传授知识的理论课。教师应把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言语实践而不是用于讲解,过多的讲解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且容易导致把俄语实践课上成俄汉比较语言课。所以,教学计划中所列的课程也都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并兼顾口语与书面语两方面的要求。每门专业课程,教师除进行必要的讲授外,主要引导学生自学、参加课堂讨论和写读书报告。而教师的讲解,往往采用启发报告、提出问题讨论、作总结等形式。这比单纯地向他们灌输一些书本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有了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吸取有用的知识,成为一个学识丰富的人。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上的专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级阶段,是人才临近起飞的关键阶段。它所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广博的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课程设置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由于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社会生活经验,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因此,为保证培养专门人才的质量,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对大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普遍需求所决定的。

所以,从整体结构上对大学俄语课程做通盘的改革,不但有其合理性,而且在目前也具备可行性。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