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电力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文明建设的综合反映。当代的企业管理是文化型的管理,通过“文化力”来协调、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弥补企业制度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技术、经济、精神、物质的深刻变化,达到人和物的同步发展。电力企业应当借助当代企业管理新思想来推动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加,同步运转、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创建意识,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环境,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新趋势是企业经过长期孕育和提炼升华的占主导地位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遵循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经营方式的总和。
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一种外在标志,目的是使消费者能够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认同自我,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凝聚力,增强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供电企业带有公用事业性质;因此,要慎重分析内外因素,提炼核心价值观,围绕中心任务,结合供电企业管理实践,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和发展具有供电特色的企业文化。既要重视团结协作、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等目标的实施和发展,又要注意意识导向、制度约束、凝聚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影响。
3、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即价值观。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让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国内许多成功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利用企业文化这一载体,有效地引人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释放人的潜能,给企业注人生机和活力,全面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经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日益呈现出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经济与文化的融和已成为经济发展必由之路。就供电企业而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将不再成为垄断产业,未来发展目标是突破部门与地区界线,打破条块分割,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重组,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越来越多的供电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刻认识到开展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一流企业和创建文明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3.1提高供电企业管理水平
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企业管理依次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了经营管理、人性管理、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整中小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凭借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或前辈、同行的成功经验管理企业。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是支柱产业骨干型企业,已进入科学管理阶段,以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劳动定额、岗位职责、专业分工管理企业。极少数现代一流企业进人文化管理阶段,围绕企业价值这一核心,确定企业精神、经营观念、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培养职业道德,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作风,营造企业环境,突出了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供电企业正处在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的过渡期,建设企业文化,将加快转型速度,缩短过渡时间,尽快步人文化管理阶段,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目的。
3.2促进供电企业的改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改革将向纵深发展,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影响,全面进入市场,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了当务之急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企业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科学的企业目标,塑造崭新的企业形象,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建立现代的经营理念,设计鲜明的企业标志,塑造优良的企业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粘合功能、功能、激发功能,从而使企业能迅速地进人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的职工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改革,保证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3.3推动供电企业的创一流工作
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是供电职工追求的目标,已为之奋斗了数年,而创一流需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管理,这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所以创一流供电企业的物质支撑、精神激励、制度保障,都蕴含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能有效地推动创一流工作。另外,创一流供电企业靠的是职工的努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两者异曲同工、一脉相承。将其结合起来,可使企业中所有人朝着创一流目标和方向努力。
4、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4.1提高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
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起点。只有当职工的总体素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水平相适应时,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才有可能。因此,通过加强学习、深化教育、集中培训、注重实践、强化锻炼,使职工成为“四有”人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才有牢固基础,这也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4.2明确供电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
企业没有目标或发展目标不明确,职工就看不到企业的光明前途,极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思想上的波动,因而不利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企业凝聚力的形成,进而影响企业精神的培育。另外,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全体职工的心愿,代表他们的共同利益,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企业目标变成职工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职工才能清晰地看到企业的光明前途,增强信心,充分发挥自己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作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从而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把“创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国际一流的电力经营企业”作为供电企业的最终目标。
4.3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没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职工就难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为此,一是搞好企业的生活环境,满足职工衣、食、住、行、休、养、生、息的需要,二是满足职工接受教育、开展活动、学习提高的需要。三是满足职工人格得到尊重和个性得到发展的需要。只有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才能使职工真正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树立“企业是我家,兴旺靠大家”的观念,形成企业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创建优秀的供电企业文化。
4.4发挥供电企业领导的表率作用,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要求
企业领导的思想品格影响企业的风气及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领导的生活方式影响企业职工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企业领导的个性态度对职工健康人格的形式也有影响。总之,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强有力的指挥和鞭策。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威信高、律已严格、待人真诚、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任劳任怨、办事公道,就会产生感召力,形成企业上下一致的意志和共识,全面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
4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全体企业员工都必须遵循的一种理念、价值观和不可改变的准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是精神上的共识,没有成文的具体规定。在企业中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同的目标,员工并不是站在管理层之外的,首先都真正期待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尊重企业的管理理念,对管理模式具有异议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最后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并不细致的要求每位员工的具体价值观都相同,只是在企业的发展问题上的理解相同[1]。企业文化是培养企业和员工具有共同目标的精神意识体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直接动力,其可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的企业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对企业生存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说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主要的目标之一。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做向导,能够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为目标奋斗的信念,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员工行为的形成。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与员工的积极参与的力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步,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在优秀的企业中,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发展,每个员工把企业的发展作为自身的发展来看待,企业面临的困难时,全体员工共同齐心协力想办法[2]。企业文化代表一种精神追求,包括了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所提倡的企业行为方式、所推崇的理念,员工可以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来断定自己是否适合这家企业,在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决定了员工的组成。
(三)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具有相同的目标,并为之目标而努力奋斗,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就在不断提高,这时企业文化就起到一种能量整合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零件,都发挥着自身的作用,才能使得企业的大船能正常行驶。另外,相同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每位员工的价值观都大致相同,因此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更加顺畅,在工作上会更加默契,促使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的提高。
(四)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对每个人来说,在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场所度过的,因此每个企业对员工的影响都特别大。在一位员工在选择自己的工作的时候,会考虑企业的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整体情况,接着在进入这个企业的时候,自身的价值观、待人处事的方式等等都会受到影响,企业将所有的员工的价值观等都向同一个方向发展,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和谐交流,同时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五)企业文化可以有助于企业树立形象。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在内部产生效应,它还会以企业产品、优质的服务等来体现它的价值,传播至社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具有较高的目标还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且还会展现自己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精神面貌,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在社会中树立的形象和在社会中得到的评价,企业及时收集信息,适当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怕的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够理想,而是企业的管理者中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远远不足。在诸多的企业的共同竞争中,比的不是哪个企业能够一夜暴富,比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当企业的管理者只知道企业的经营和效益的时候,将员工就看做是生产的机器,没有任何的感情而言,那么对员工来说,他们对企业不会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更不会有相同的价值观。管理者和员工的交流、员工和员工的交流都不顺畅,企业的效益就不会得到长远的上升。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流于形式。在知道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的时候,开始建设企业文化。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懂得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企业文化并不是一纸规定或者其他具体的东西,企业文化是抽象的,管理者并不能照搬其他更加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只有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各有各的不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就会出现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科学建设,最终导致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流于表面。
(三)家族式企业文化的盛行。在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当企业还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家族企业凭借自身的亲密和信任的优势得以快速的发展,但当企业慢慢发展壮大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管理者、员工的加入,这时家族企业的文化就会出现弊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在家族企业中,大部分靠的是关系,而不是能力,家族企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的正确使用,海纳百川的心胸。在这种家族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会具有家族企业的影子,最后企业文化就会充满关系网,导致企业最后举步维艰。
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应厚积薄发。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慢慢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具有韬光养晦的耐心,最后厚积薄发,走向成功。只有足够多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得从点滴做起。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开始时,可以通过不同的娱乐活动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搞个生日会,让员工具有归属感;搞一些工作中的竞赛类活动,增强员工的成就感[3]。
(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员工是企业的精兵强将,只有他们的强大才能驱使企业的慢慢壮大。当员工的综合素质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员工之间就会达到一种高度的默契,在工作上的配合、交流沟通上就会更加顺畅,做事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企业文化进行总体规划。对企业文化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就像将于事业一样,不是投入之后就会马上有回报。教育事业是奋斗终身的,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永远伴随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坚定不移的坚持规划,有效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现代企业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人才、技术、资源等三大方面的管理。在此期间,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打造企业内部管理的的有效性以及提升外部的竞争力所起的功效也更加凸显起来。换言之,企业文化建设对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提升经营效益所起的作用,已经受到国内外管理者的一致认同。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
(一)共识性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共识性,是指必须要在价值取向以及意识形态上,实现文化层面上的共识性。在企业的管理中,企业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往往参差不齐,追求与信奉的文化理想比较多元化,观念更是不尽相同。企业在建设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必须要把企业文化中的“共识”一一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序列中来,使各方基于共识的认识,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
(二)独特性
毫无疑问,每一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这是企业在经营阶段潜移默化的一种形成,以此,也就解释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所具备的独特性。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的整体形象。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成员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差异化形象,而企业又是由个体构成,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企业文化建设所展示的已经不再是一种理念,而是可以直接体现企业领导层的意识,抑或说是企业团体和个人的意识。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征就在于其独特性。
(三)稳定性
企业文化建设如上述所提,是按照企业的历史发展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所形成的,更是多是代表一种企业的信念而存在,因此,企业文化有着相当的稳定性。而稳定性则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员工也产生“稳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特定的某种经营环境下,企业的员工并不会出现轻易的发规模去留的问题。当然,任何事物并非是处于永恒的稳定状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时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架构上的转变,故而,企业对此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同理,在较好的维续企业文化的稳定属性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保证建设工作的变革性。
二、完善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制度化建设
高效的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而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无法离开制度化的统一。企业制度的功能便在于组织、统一企业的内部的全部力量作为前提,而所谓制度,正是企业所有成员所必须遵守的并落实到行为规范的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化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发展的一系列行为之下,创设统一机制,而基于这种机制可以达到员工管理、自我约束以及推动企业所有员工能够更加自觉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协调了企业实现健康,这也进一步制约了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分子,确保企业内部的团结合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建设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实力的发展壮大与否很大程度上都在于企业管理层的员工是否具备专业、扎实的知识技能,企业员工相较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能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毋庸置疑,高素质人才愈多,企业的管理团队水平也就更强,企业发展势头也就越好。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组织的创设本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育这种人才,进而拓展学习团队,强化员工的综合素质,让企业的发展目标、即企业文化的共同性,获得全部员工的认可。企业管理层可以建设学习型的企业及其团队,教育与培训员工的新知识更新,养成创造力的思维,在内部更一档动员每一个员工养成主动学习、时刻学习的学习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个体积极性与创造性,还可以非常有效的提升所在组织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需要使员工深知:“只要自己表现的好,就会有好的发展。”另外,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可构建激励机制,以加强员工的意志,提高对学习的热情,鼓励员工尽可能地通过一切条件衍伸自身价值。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可很好地帮助员工提高综合技能,拓展其思维空间,最终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做强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品牌的一大重要特性就在于其具有很好的识别功能。而这个功能通常都可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换言之,即在客户在购买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价值;企业品牌有着很强的专用权。品牌的建设能够很好地遏制不法组织对企业商品的产品侵权与不合理竞争;企业品牌具有口碑效益。人类社会中,一般民众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某样商品只要大家都认为它好,就会觉得它好。企业的品牌建设同样是这样,好的企业品牌能够极好地吸引客源,加强商品的知名度。能够肯定的是,提高企业品牌建设有利于产品质量的强化,也能够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这也是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中重要的一项无形资本。而任何企业只要是要维护自身的品牌文化,就必定要在此基础上实现不断创新,以加强产品、服务的水平保证市场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的优质建设,是企业在长时间的生产、经营、发展中所汇聚起来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管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并详尽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管理及竞争力的重要性,旨在为国内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企业发展与改革向来是国家最重视的企业活动之一,而当今在我国的企业中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状态,使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认识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拥有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特色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时代先进性与竞争力,是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中重要的一环,当前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必须要保证在企业不断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企业自身的现代化企业文化建设,推动自身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塑造企业文化的手段与方法
1、构建企业自身的企业思想,塑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优秀的企业思想带动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是我国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代表了企业的管理与领导思想,在企业思想中包含着企业自身所遵循的价值理念与核心标准,实际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运营过程的表现,即企业的规章制度与战略选择。所以企业思想是一个多面体,它即代表着油田企业的大体环境,价值观念,管理水平等多种油田企业发展的要素。
2、塑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遵循企业文化的准则。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发展,是伴随着企业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同步进行的,是企业发展中的必要阶段与成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保证企业自身的特色与个性,跟紧企业发展与建设的脚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明确地分析局势特征,严格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与稳定性。学习进步准则是企业文化构建的首要准则,企业文化的走向可以确认为学习型企业,能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员工的专业性,开发员工的学习潜能,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确立企业学习型的趋势是为了激励员工在企业生产生活中更新技术换代,提升企业的技术与专业水平,通过学习的方式推动创新,更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新的发展谋取出路,使企业改革的的企业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3、坚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塑造原则。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的群体组织,在提升企业思想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员工的感受与体会,选择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与形式,通过不同种的手段表现出来。提升企业思想也可以理解为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而在我国企业中过去的思政教育工作手段单一,主要表现为通过读报纸,传达文件精神,以及互相的交谈几种方式,现如今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老式的思政教育工作很难起到本质性的作用,需要改革企业自有的思想教育手段,来达到提升企业思想的目的。我们正处于21世纪的信息时代,企业的思政教育人员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视,视频等各种方式来进行对企业员工的思政教育,网络的不断兴起与壮大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将物质与感情融合进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员工们更好的接受与理解思政教育工作,能大大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对提升企业思想是一个大大的助力,为我们建设高质量的企业文化做铺垫。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塑造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独有着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辐射的作用,对企业来说,人员才是最重要的资源,通过企业文化影响过的员工更具有企业的向心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增加企业的内部员工凝聚力,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走向。
2、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与提升。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与总和,是企业外在形象的表达,决定了企业的走向与方向,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价值观与世界观,从某种角度来说,企业文化的立足点是企业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3、企业文化建设激励着企业前进与发展。现如今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应当遵循这个原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底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企业形象与理念的表现,为我国的企业发展之路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提升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我国企业进行企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将之放在与经济发展同一水平的重要的地位,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思想,从而达到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拥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深化自身管理的重要途径,提升企业思想既能满足企业对管理改革的需求,也能充分满足企业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并且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建设现代化企业的产业改革推波助澜,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3月第3版.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目的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语言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外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扩展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帮助学生接受科学研究、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外文资料查阅、阅读和翻译,语言表达、写作能力,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二、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
(一) 方式:
1、由教研室安排教师做“怎样写毕业论文的报告”,详细介绍撰写论文的每一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择和初步确定论文的方向。
3、由论文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供论文选题,在教研室汇总后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题参考。
4、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二) 范围
英美语言文学、文化、语言学(语法、词法、修辞、语义、文体等)、翻译、国际商贸、国际商务、旅游、外语教学法等。
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长度不少于3,000英文单词。
2、论文结构包括:
1) 标题 (title)
2) 作者署名 (name of the author and tutor)
3) 摘要 (abstract)(150—200词,中英文均要)
4) 关键词 (key words)(中英文均要)
5) 正文 (body)
6)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3、摘要(Abstract)通常为一个段落,长度不超过300个单词。
Abstract通常要回答如下问题:
(1)What is the general knowledge of your topic in the academic field?
(2)What research topic is the paper to focus on?
(3)What method or material do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main point of view?
(4)What conclusion will you draw?
(5)What i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4、关键词(Keywords)3至5个。除专有名词外,其他词不用大写,词与词之
间以分号隔开。
关键词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常出现在标题与摘要中,多为名词,如用investigation 而不用investigate。
5、引言(Introduction)
6、在引言(Introduction)与结语(Conclusion)之间的正文部分应分若干章节。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7、如有注释,应为尾注。注释应编号,并置于参考文献之前。
8、参考文献数目不得少于5篇。排列采用以下格式:
1)参考期刊排列顺序为:作者,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2)参考专著排列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9、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纸型为A4,单倍行距,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中文用宋体。
10、字号要求: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
参考文献为5号字。
11、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自觉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虚心接受教师指导。
12、按要求打印装订并上交。装订顺序为:
1)毕业论文封面
2)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毕业论文指导书
4)目录
5)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13、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 第 1 周 ( 09年 2月 22日前)
2、论文提纲 第 2 周 ( 09年 3月 1日前)
3、完成初稿 第3-5周 ( 09年 3月 22日前)
4、完成定稿 第 6 周 ( 09年 3月 29日前)
5、上交论文 第7周 ( 09年 4月 5日前)
14、注意:
1、目录用Word文档自动生成,用1.5倍行距,4号宋体。
2、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各占一页,按一级标题标示。
四、上交要求
学生按任务书上规定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交辅导员处,辅导员汇总后上交学院。
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样文如下
目 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1 引言 2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3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3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3
2.1.2 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4
2.2 企业文化 4
2.3 认识企业文化 5
2.4 企业文化的功能 6
3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1 组织创新的内容 7
3.2 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 7
3.2.1 影响组织结构创新 7
3.2.2 影响组织流程创新 8
3.2.3 组织制度创新 8
4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众多企业对传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地位。本文主要讨论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文中首先给出了企业和文化的定义及其内涵,其次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内容和主要功能,最后揭示了组织创新的内容,论述了企业文化在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组织制度等三方面对企业组织创新的影响。企业文化与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组织创新
Abstract(用Time New Roman 字体)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reform, numerous business enterprises carried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know tha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a gradually successfully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s a root that affect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ccomplishment, the corporate culture comes to a decision the competition position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Give first in the text definition and its contents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culture, put forward contents and main function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e next in order, announced to public the creative contents of organization finally, discuss the corporate culture to organize the creative influence to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 the aspects of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organize process, organize system wait third.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novation affects mutually, promoting mutually, common to the development creation influence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Key Words: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System innovation
1 引言
不管您意识到与否,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试图让人们认知、认识企业文化。让人们明确,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化,才能建立起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据此才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兴企、富民、强国的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内涵
2.1 文化和企业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经济组织实体的企业,为了实现其以行政组织手段替代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的功能,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态。
一般地说,企业组织形态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其二是企业组织的管理形态。
2.1.1 企业组织的法律形态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法律形态,这就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这种界定的依据是法律认可的企业产权制度,感情。。。。。。
(以下略)
4 结语
二十一世纪,一个最响亮的词语就是创新。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而企业文化又与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企业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与创新思想相融合,发展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企业文化,并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不断地进行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文化与创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致谢
本论文得以完成,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正是她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的悉心指导、热情鼓励,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修改论文,我才能顺利完成我的双学位论文。
作为中州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我更要感谢管理工程系给了我能够学习不同学科知识的机会。在两年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无时不在影响着我。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老师们的影响却是我终生收益不尽的。在此对我的老师们深表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的一些同学、朋友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在我的成长、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大学阶段同时学习到工科、管理两个学科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荣幸与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师长。
参考文献
[1] 罗仲伟.托起辉煌.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
[2] 埃德加•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3] 威廉•道芬内斯,科林•L•普赖斯.21世纪CEO的经营历理念.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4] 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5] 艾伦•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6] 埃尔文格•罗赫拉.企业组织.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
[7] 窦立夫.论组织效率变革策略 (科学学研究),1995(2)
[8] 连燕华.企业组织创新的案例研究.科学学研究),1992(2)
[9] 梁镇,赵国杰.企业管理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10] 林毅夫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经济研究,1997(3)
[11] P F•德鲁克.创新与组织.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1995(12)
[12] 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 颜光桐,刘正周等.企业再造.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4] 周振华. 企业改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当今世界,经济、 政治 、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文化在经济 社会 的发展中所起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就企业而言,21世纪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的经营 哲学 和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已熔铸到企业的经营 管理 、 市场 营销 、产品内涵、员工素质、企业形象、企业内部的凝聚力等各个环节之中。在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步伐,北部湾经济区新兴企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之际,加紧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的构建,无疑是一件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大事。本文借此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速构建北部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工作,是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灵魂和有力保证。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依然严峻,国内经济增张减缓,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继续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显著。今年,我局结合自身中心工作,精心选编了多个思想政治工作调研课题,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及论文征集活动。全局先后共报送政研论文多篇,内容涉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主题教育活动、创先争优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必将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各种社会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其在企业中有着广泛的体现,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足够先进,那么企业的发展将具备深厚的底蕴和充足的动力,而一旦缺乏企业文化,将会阻碍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所以,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全面的分析,希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作用分析
一、概述
现在市场上的企业数量数不胜数,这就直接加剧了各种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某得一席之地甚至是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单纯的依靠增强产品质量或服务的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通过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毫不夸张的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关乎企业的发展甚至是存亡,因为企业如果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将无疑增强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自己的生存进行助力。企业的管理手段有很多,而树立特色的企业文化是这诸多手段中极为关键和实用的一个,那么究竟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发挥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是本文即将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优秀的文化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为保障。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极为重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因而研究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以及如何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如果其未能建立一套合理科学并且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这个企业将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相反,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将会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促进其经济效益的获取。而文化建设则是建立管理机制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发挥与实现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体现员工价值和作用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以上哪一点都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将直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总之,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显而易见,人才是企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应该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增强其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而企业文化建设将无疑为企业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陶冶员工的情操,为员工综合素质的增强加油助力,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确立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仍然处在不断地变革之中,这就为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企业的管理手段日益多样化、成本控制策略也更为丰富,但是仅仅依靠降低运营成本和强化经济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同样是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了大量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将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有力基础和条件。
三、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市场很大一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当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任何企业的根本目标,但是如果单纯的和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文化建设等内在的建设,就会使得企业得不偿失、事与愿违。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错误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于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不去开展文化建设,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观点和看法直接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使企业由此走向下坡路。
2、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当前,不在少数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将这项工作流于表面形式,而没有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由于领导的不重视,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宣传的表象,而不是付诸实践,这种只重视企业文化形式而忽略内涵的做法将无法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作用,同时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
创新是一切事物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当今许多企业都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一味的借鉴甚至是抄袭,不去创新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无法保证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1)加强宣传,发挥榜样作用,切实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首先,加强思想层面的宣传,使得全体企业成员达成一致的共识。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基础和前提,要想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执行,应该向员工们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全体员工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为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做好基础和铺垫。其次,注重榜样的带头作用。企业文化的建立离不开榜样的带头和示范,对于那些为建设企业特色、经营准则、经营理念做出贡献的员工,一定要做出表扬和奖励,发挥其带头作用,在其带领之下,其他的员工也会更加上进,最终塑造出典型的企业文化。最后,强化对于企业领导的培训和教育,增强领导的综合素质。领导是整个企业的龙头,从其重要性方面来讲,领导的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最为明显和关键,所以领导要意识到自己在打造企业文化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担负的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战略布局,将制度和文化结合起来,让制度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形成保障,使得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实现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塑造。
2)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以人为本”是构建企业文化的第一要义,作为一个企业的标志,以人为本充分、全面的考虑到了员工的需求,使得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各尽其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浓厚的互帮互助、舍己为人的氛围。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主要的着手点:第一,要对基层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专业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业务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以期在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时候得心应手,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努力的调节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树立时刻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在与其他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要相互理解,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增强合作能力,顾全大局,不能因为一己之力就放弃了整个企业的利益,避免为企业带来不良影响。以上两点不仅是建设企业文化的突出表现,更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举措。
3)丰富企业文化内容,体现企业特色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了目标,才能让全体员工更加积极向上,也就可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因此,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丰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保证这种文化是其他企业不具备的,新颖的企业文化也是在和其他企业开展竞争时的“有力武器”。
五、结语
笔者在文中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通过叙述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其可以增强整个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务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云峰.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对与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J].China’sForeignTrade,2012(04)
[2]唐文婷.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20)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二:企业文化脉络梳理与趋势分析
【摘要】在企业管理学领域企业文化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理论对企业深层次的软性因素予以了更多的重视,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这些软性因素在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梳理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且展望了未来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变革;跨文化管理
面对社会经济迅速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每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很多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由于时代的变迁并非单纯的属于一种理论或者一个简单的概念,在企业的发展管理和变革实践中深深的融入了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要对企业文化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真正的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1、企业文化研究的脉络梳理
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方面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步,然而美国在七八十年代之后在经济方面出现了衰退,而日本经济在这个时期却异军突起。美国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对导致日本崛起和美国衰退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很多学者研究发现,美国企业通常关注企业的制度、管理方法等很多刚性因素,而日本企业则对员工的集体信念和管理的软性精神因素更加关注。因此这些学者认为,对日本企业的迅速发展起到显著推动作用的就是企业文化。美国社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很多后现代主义者都无情的针砭了过分看重科学实证的问题和由于现代化而导致的很多弊端。而企业文化思想则与当时的时代潮流相顺应,并且对反思旧管理模式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强调,希望能够真正的回归人本、重新关怀人性。通过对30多年以来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中一共包括两个阶段:首先,学者们在20世纪80年代在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类型划分、构成要素、内涵、定义等,基础理论研究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其次,企业文化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基础理论研究逐渐的朝着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员工满意度、竞争力、经营绩效等相关的管理要素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两个阶段中,通过对日美管理模式的比较,相关学者不仅形成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同时还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了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问题,并且对企业的文化网络、仪式、英雄、价值观、环境等5个重要的结构要素进行了总结,企业文化基础理论研究在第一阶段由于这些思想的引领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是通过对美国一些杰出企业或成功企业的企业管理特征、文化特征进行大量深入的调查来开展的,因此有效的推动了企业文化在第二阶段的实际应用研究。虽然学者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并没有实现对企业文化的系统的实证研究,然而在其调查结果和论断中已经认为企业成功和企业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表明企业文化的应用价值非常大,奠定了企业文化理论在90年代后的应用研究和定量分析等相关工作的基础。
2、企业文化研究趋势的展望
2.1企业文化研究的跨文化研究趋势。中西方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变得越来越频繁,跨国公司和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多。跨国公司面对全球化的经营形式,要想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就必须要高度的重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积极的包容公司所在国的文化,立足于跨文化的背景对异质文化冲突进行有效解决,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创造出来,从而更好地开展跨文化管理。
2.2企业文化研究中企业绩效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研究趋势。企业文化变革贯穿于企业的变革中,因此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工作并非是一劳永逸的,必须要在企业不断的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的变革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使企业文化深远地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未来的企业绩效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和文化关系的中介变量的研究;其次,对企业其他因素对经营绩效影响受到的企业文化中介作用的研究;最后,对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文化变革之间关系的研究。
2.3企业文化研究中的多元化研究趋势。企业的组织形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具有非常显著的网络化的特点,所以企业需要具有一定弹性的企业文化。同时各工作单元在网络化组织内部具有自主决策、相互独立的特点,因此各工作人员在集中统一的主流文化下也会形成自身的亚文化,而不同工作部门的风格也能够在这些亚文化中很好的体现出来。企业文化在网络化的工作单元中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从而将与企业文化有别的亚文化形成,而文化的多元化也会对企业的文化创新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未来的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的梳理了企业文化研究的脉络,并且展望了企业文化研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高度的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企业文化的软性因素进行充分挖掘,积极地建设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一、引言
企业核心能力依赖于企业的知识及对知识的整合。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地将外部知识转移制企业内部,并使之得以共享,同时又成功地、有效率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对于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众多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知识转移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而企业要提高核心能力就必须以知识管理为依托,所以知识的转移成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必备能力。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知识转移和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从企业文化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二、知识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
1.企业核心能力
传统的企业竞争优势外生论观点将企业竞争优势归结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等。这突出地表现在S—C—P梅森——贝恩范式和以此为基础的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之中。这也就是说,对于某一个行业而言,该行业中所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结构、市场机会等在客观上是同质的。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所推导出的逻辑结果只能是该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赢利状况应该是基本一致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实证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上述理论的质疑。
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将探索企业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层面,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束组成的集合,每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外部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然而, 在竞争较充分的市场上,资源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所以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于是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为标志,提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美国麦肯锡公司认为,“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他们关于核心能力的界定均包含一个基本观点企业文化论文,即知识流是核心能力的基础;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体系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而是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长时期的积累,是组织内部富有个性化技能和经验知识的体现。
2.知识转移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关系
知识转移指知识接收者通过各种渠道从知识提供方取得所需要的知识,并加以吸收、应用和创新的一个互动过程。成功的知识转移应该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吸收。根据知识的编码程度,可以划分能够以编码化的形式所表述的显性知识和高度个体化、难以编码化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便于传递、交流和分享,隐性知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表达和衡量价值。根据知识转移的难易程度,VonHipple提出了粘滞信息和信息粘性的概念,信息的粘性反映了知识流动的难度。
企业通过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取得技术、管理上突破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企业内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而且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所决定的。所以,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和共享,提高当前的知识存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
三、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1.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转移能力
企业要保持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和创造知识。企业通过与其它企业进行知识联盟,相互学习其它企业成功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这种对外部知识的转移,企业能够快速地提高自身能力。影响企业知识外部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知识的特性。知识的编码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显性知识转移的效率。而隐性知识更多的只能通过个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来实现,很难有效地提高其转移效率。由此可见,所转移知识的性质不同,知识转移的方式和效果也大不相同。(2)知识发送方知识转移的意愿。隐性知识因为其难以编码和表达,所以在转移这类知识的时候,知识发送方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并借助图表、文字或者隐含意义让别人理解和接受这种隐性知识,知识发送者对知识的正确表述能力对接受者理解和掌握知识产生影响。(3)企业本身作为知识接收方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从知识源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学习能力、学习机制都是影响企业知识转移效果的重要因素。(4)企业双方相互之间的知识相似性、文化距离、空间距离等。对于知识转移来说,拥有相似或相容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知识更容易转移,知识的相容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知识转移的效果。
2. 企业内知识的转移能力
知识只有在企业内部转移和共享知识,才能转化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Nonaka提出的著名SECI模型从知识特性的角度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本质,指出知识是通过社会化、外部化、整合化以及内部化4个过程在企业内部螺旋状发展的。由此可以看出具有知识特性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有赖于企业的知识共享。Dyer对丰田汽车企业网络的研究表明,创建和管理一个知识共享导向的企业网络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隐性知识具有难以转移和共享的特征,且难以被其他方复制或窃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因此,隐性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3.企业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从知识的载体出发可以将知识分为:个人知识、群体知识、组织知识以及组织之间的知识。企业必须依靠知识整合的力量,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变,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相互转变,部门间合作与部门内知识的系统整合,才能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知识整合能力对于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早有学者指出,Petroni认为企业搜集新知识去执行经营任务的过程与知识内外部的整合活动密切相关企业文化论文,外部整合是为了反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而建构所需的能力的活动,内部整合活动则是包含特定技巧的知识基础和管理系统的整合,如程序、常规、方法的整合,强调知识整合的开发。Boer认为知识整合运作的效率、范围和弹性的大小对于企业建立持续竞争力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知识资源整合的程度不仅与资源的特性有关,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核心能力,而竞争能力的提升,往往也决定于资源整合过程中软硬件的配合。
四、利用企业文化提高知识转移效率,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是构成企业或经营单位核心特性的一组规范、态度、价值和组织模式。实证研究证明企业文化能够推动知识的转移与共享,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又能够影响企业的核心能力。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能够推动知识转移与共享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
1.企业家勇担企业文化重任,促进知识转移
首先企业家作为决策者,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等等决策都是企业家知识的体现。由于知识分布在企业内各个层级上,知识需要转移和共享,决策者才能够充分了解企业内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企业之间知识转移的承载最终还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上。经常是通过其高层管理人员来感知外部并与外部发生联系,知识获取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之间高层管理人员个人层面上的互动与联系。所以企业家对于外部知识的获取十分重要。
再次企业内部知识的转移和共享需要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共享。企业家需要根据企业经营内容和范围,构建出适合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2.提倡宗族型和活力型企业文化
根据Deshpande基于两个成对纬度(有机—机械和内部—外部)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四类:一是市场型企业文化,强调员工之间的竞争和实现目标通过市场机制来控制交易;二是宗族型企业文化,其与市场型企业文化直接对立,后者强调和谐、参与和团队工作;三是活力型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家价值、创造和适应性,弹性和宽容是主要的信条;四是层级型企业文化,强调命令、控制和规则,通过监督、评估和指导对交易进行控制。
宗族型和活力型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市场型和层级企业文化不利于企业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同时这四种企业文化并不是完全排斥的,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包含有这四类文化的不同成分,只是以某一种文化类型为主导,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变革中转向以另一种文化类型为主导。所以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认真考虑企业文化的要素,积极地推动文化变革,以更好地促进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增强企业知识创新的能力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快速多变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长盛不衰。
3.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文化影响雇员的行为和心智模式,进而影响组织的运作。组织在知识转移中必然伴随组织学习过程,同样学习过程也离不开知识转移。知识的重构、表达、吸收、创造和利用都需要组织学习。如何激励并吸引员工学习,通常和组织所建立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企业需要塑造学习导向的文化。所谓学习导向是当组织成员在遭遇共同问题时,以“共同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模式。学习导向可以概念化为组织的一种价值观,表现为对企业现有的基本理论、思维模式和主要逻辑提出怀疑;鼓励知识的创造和运用。塑造学习导向的文化是发展学习型组织的一项必要工具,通过正面且支持性的学习文化企业文化论文,可以强化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一般组织要发展成学习型组织,管理者应该首先发展个人及工作团队的学习能力。此外,更需营造学习导向的氛围,只有在组织中建立了学习的氛围,才能随时关注顾客及供应商的需求变化,并做出适当的回应。在构建学习型组织时应鼓励沟通与合作,培养回馈与坦诚、鼓励创新、能原谅员工尝试性错误的组织文化。学习型组织的一项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拥有鼓励组织改变和适应的组织文化,尤其是当环境的变动越来越剧烈的时候,更需要有强势的适应性企业文化来鼓励组织成员相互合作和冒险创新以适应变化。
4.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大量对组织的学习过程发现,团体是组织中关键的学习单元。组织中的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前者指为了实现组织功能、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组建的团体,后者指组织成员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领域而自发组织的团体。研究证明,非正式团体具备跨功能性、背景相似性、良好沟通性等特征,使得这种团体具有良好的知识传播功能。在非正式团体中,复杂知识,特别是内隐知识可以得到快速传播。因此企业员工间非正式的知识分享行为,对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局部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减少重复“干中学”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换;局部知识在分享过程中不断得到扬弃、修正、完善和创新, 使得最佳工作法得到推广,员工的新思想进一步清晰化和明朗化,解决问题的速度得到了提高,员工的个人技能被进一步开发。
因此,管理者应该重视非正式团体,培育其发展和成长。组织管理者必须做到:首先能够识别潜在的非正式团体;对其提供经费、时间、场所和技术基础设施非正式团体进行交流活动;同时采用非传统的员工绩效评估方法,鼓励员工在非正式团体中进行知识的传播。
参考文献:
1.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上)——企业知识理论,余光胜,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02
2.粘滞知识转移研究述评,,科研管理,2005.02
3.基于知识与决策权匹配的组织最优决策权分配,单海燕,王文平,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
4.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马庆国,徐青,廖振鹏,张彩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5.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李纲,情报杂志,2007.02
6.企业联盟中的知识获取机制:基于高层管理人员个人社会关系资源的理论分析框架,姚小涛,席酉民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6
7.企业文化、学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谢洪明,王琪,葛志良,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3
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象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关于新经济的界定,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声音。综合起来,新经济时代主要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网络发展和信息共享为主的信息时代、以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向新型管理模式转变的革新时代和以知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知识时代。
一、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企业管理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企业文化多元化等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它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
早期的企业文化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企业管理者文化”,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虽然后期企业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但是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比较片面,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停留在“制服文化”、“墙上文化”、“口号文化”的层次,许多企业在确定企业文化时也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追随一些知名企业,企业文化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可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1.企业文化要具有“包容”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要主动地确定企业文化,并以此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既具经典又有新意的“包容性”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具有“学习”性
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仅仅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需要企业员工们主动地、持续地去吸收消化。因此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变企业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
3.企业文化要具有“人本”性
由于早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服从于企业管理者,它具有典型的“经济”性,并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人是“赚钱工具”的想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孟要性更为突出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某种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并且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许多跨国大公司外,众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开始日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4月公布的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共识。
1.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同类型的竞争企业面临的社会消费环境相同、竞争压力相同,而企业的科技发展力也极易被竞争者仿制甚至升级,可以说信息时代使得企业在外部竞争力相似的情况下必须发展内部驱动力,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正是提升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核心。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当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作为其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么员工便会把企业的发展作为其个人的事业,从而摒弃那些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的行为方式,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增强企业的免疫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2.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能力
首先,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单纯地以物质金钱作为回报已经难以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硬件,企业要吸引并且留住优秀的人力资本就必须依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在用人的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知识的更新培训,同时要给其员工以人性化的管理,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从而把其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其次,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其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管理方法,从而与企业内员工达成和谐共处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超级秘书网
3.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知识和技术更新迅速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范围可能变化、企业员工会更新、企业的物质资源可能枯竭、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可能会离开团队,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一个企业的人格魅力,它不会因为企业经营业务范围或者企业主管的变更而消失,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被企业管理者一代一代的继续和发扬,并引导着企业健康成长。企业文化是指引企业长远发展的灯塔,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可以成长,但是要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1国内保险市场概况
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国务院23号文给保险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保险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全国保险业原保险费收入达7035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24.7%,其中人身险原保险费收入4948.9亿元,财产险原保险费收入2086.4亿元。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日益开放,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快速增加,截止2007年底,人身险市场共有竞争主体53家,其中中资29家,外资24家;财产险市场竞争主体42家,其中中资27家,外资公司15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即企业文化可划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制度层是企业的中间层次,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以及企业风俗,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指企业的环境、条件、设施、形象要素的总和,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3国内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国内各保险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均提出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如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以“人民保险,造福于民”为使命,并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为“诚信立业、稳健经营、创造卓越、回报社会”;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提出了“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文化理念;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企业使命是: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家乐业;对股东负责,资产增值,稳定回报;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公司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做品德高尚和有价值的人,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详述。
在看到国内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同时注意到,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仍存在着一些误区:
3.1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和企业人一切的思想和行为,是企业和企业人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部分保险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文化”,但它更关注的是企业外在的表现形式,甚至于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标识、企业和员工的外在形象、豪言壮语和文体活动等。部分企业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保险企业的网站上,在“企业文化”栏目下,随处可见领导视察和员工文体活动成为栏目主要内容。
3.2缺乏建设手段和组织保证
一些保险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系统科学的调研手段、提炼提升技术,一些企业聘请的专家给出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也似雾里看花,令人难以捉摸。而且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证也很薄弱,很少企业有专职的企业文化部,有的把企业文化工作放在行政部门,有的放在党群部门,有的放在人力资源部门等等,职能不清,无法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常抓不懈。
3.3企业文化不能成为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文化渗透并影响着企业管理、经营和人际关系等所有层面。部分保险企业文化借鉴别人的多,自己独到的少,参照西方的多,融汇民族精神的少,口号形式的多,主体精神的少,能够在战略、策略和执行层面形成体系的少。企业文化无法形成体系,直接造成了企业文化的“虚化”,无法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
3.4随意性大和僵化并存
由于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容,重理念轻行为,许多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随意性很大,企业文化手册可以变来变去,本该与企业同生死的核心价值观居然也变来变去。同时,当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企业经营战略已经调整,或企业文化出现了病态时,企业没有及时对企业文化加以变革,与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4推进保险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4.1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险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的竞争,是否拥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将成为决定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保险企业应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辐射作用、陶冶作用、创新作用,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宿感和信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保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2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花旗银行认为,谋求发展是企业文化的根基,而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使企业取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只有不断发展的企业才能留住优秀的“人”。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人这个基础之上,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是要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
二是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每一个跨入保险企业的员工,都应明确被告知:他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职业前途,而通过他的努力,在若干年后,他又会达到什么样的职位,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三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可通过培训等方式,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内容,如对业务人员,要加强保险专业知识、营销学、金融保险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而针对管理层,应加强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
四是要加强人才激励。除了常用的物质激励手段外,还应充分发挥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民主激励的作用,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构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特点的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企业的共同愿景是企业精神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即企业的愿景、价值观、目的和使命、目标等,保险企业文化的建设,既要具有保险行业的鲜明特点,又要有每一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和特色,不同的保险企业,历经不同的历史,必然会积淀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企业的前身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企业的使命承袭了老人保“人民保险,造福于民”的传统,将“诚信立业、稳健经营、创造卓越、回报社会”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保险行业的特点,又突出了企业的特色。
4.4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在有形的制度中渗透出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表现出无形的文化,只有将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氛围,才能使制度文化形成一种习惯性意识,从而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头脑中,打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企业优势资源,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保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并坚持柔性管理的原则,即以制度为准绳,通过人文管理来落实制度,反过来让制度管理保障人文管理顺利进行,刚柔相济,恩威并施,形成企业的制度文化。
4.5塑造个性鲜明的现代保险业形象
企业形象对于保险业来说,作用远远超过了本身的有形资产,谁的形象好,谁就能够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为此,保险企业要着力做好几项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企业国际化经营再上新台阶;大力开展企业文化范围;以整体改制上市和外部重组为契机,进一步构建符合保险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推进企业文化科技领先型企业的建设。
一是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方面,要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独特的自我个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如建立富有特色的视觉形象,在营业网点设计上坚持有利展示本司文化、有利吸引客户、有利客户舒适、有利客户方便、有利经济效益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在企业管理、产品和服务上导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保险企业经营管理逐步迈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是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优质服务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保险属金融服务行业,应根据各类客户不同的服务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特色服务。从给客户提供最佳服务的角度出发,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活动和服务行为不断地争取客户。同时,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做到“零障碍、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等。
三是做好公关和广告宣传工作,提高保险企业的知名度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保险企业市场竞争力,让企业文化激励企业员工不断以高标准,高要求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向更远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德主.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