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统计博士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1 18:27: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统计博士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统计博士论文

篇(1)

随着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电视台在节目播出中现场直播形式正在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出于安全直播的需要,现在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普遍采用了一种可延迟节目的视音频信号的设备-延时器。延时器的出现从技术角度控制了非法信号和不适于播出的信号播放。利用延时播出,是一种最安全、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一、延时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视频服务器延时播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利用视频服务器建立电视节目延时播出系统是利用视频服务器的特性,采用M-JPEG或MPEG-2等压缩格式,在符合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以满足存储和传输的要求。首先将实况直播节目先录入硬盘,再按需要将实况播出时间延迟到适当的时间播出,节目导演和值班员利用这段时间在控制计算机上对现场不宜转播的画面进行剪切并替换为其它适宜素材,这样可控制不当素材的播出,同时实况转播效果又不受任何影响。视频服务器延时播出系统的延时可从几分至几时,延时时间范围大,可进行多任务操作,素材编排、调度灵活。但相对操作复杂,价格较高。下面图示是对视频服务器延时播出系统的简要介绍。

2、纯硬件方式的固态延时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纯硬件方式的固态延时器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即让直播节目在预定开始播出时间前提前若干时间就开始录制并将其存储在延时器中(建立延时),到预定开始播出时间时播出延时器中预存的内容(播出延时),其实现的延时量是短暂的几秒,十几秒,同时播出延时器继续录制直播节目,从而在延时和播出延时之间建立了一个时间差,称之为延时时间。节目播出人员可以在延时时间内将不适合播出的内容进行剪切等操作,从而保证了节目的安全和连贯播出。纯硬件方式的固态延时器完全由硬件控制,操作简单,体积小,稳定可靠,价格适中,但延时时间范围小,且功能较弱。图2是带嵌入音频的SDI接口视音频延时器的工作原理框图,其它接口的延时器内部原理与此相仿,只是接口部分不相同而已。

二、视音频延时器的功能要求

目前,基于数字高、标清固态半导体存储的视音频延时器产家较多,其设备外形大同小异,尽管各家设备的外形相仿,其主要功能也大致相同,但具体接口和一些处理细节还是各有特点的。从应用的角度分析,延时器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1、首先能提供卓越的视、音频质量,其视、音频指标要达到或超过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广播甲级指标。

2、视音频一体化延时功能,才能确保视、音频同步。音、视频延时时间最长时间多为1分钟,延时时间最小可进行逐帧步进调整至少要达到1帧。现在有的产品可以做到最大延时6分钟,数字高清的延时时间可达到60秒。

3、支持高、标清数字、解嵌、数字及模拟信号间的互相转换功能。兼容任意格式的数字高清、标清视音频信号(包括高、标清数字嵌入信号,高、标清数字SDI视频、数字AES/EBU音频,标清模拟复合视频,模拟立体声平衡音频等)。

4、具备时基校正器和帧同步器的功能;所以延时器还可以做为帧同步器使用。

5、具备外同步锁相接口,这是广播级专业设备都必须的,以保证能与播控系统同步锁相。

6、在正常情况下,视、音频由于采用一体化延迟,能自动保证同步。为了让应用上更具灵活性,一般音频还应可在-24帧至+24帧时间范围内微调,即让音频超前视频或滞后视频若干帧,以保证视频与音频有更精确的时间关系。

7、由于延时器内部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所以无论输入的是何种信号格式,最后都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进行处理,所以一般视频信号采用10bit量化,也有的延时器采用8bit量化。音频采用24bit量化,48kHz取样。

8、视频输入/输出接口一般都具备:复合端子、SDI端子、YUV分量端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输入/输出信号格式。也有产品同时具备上述输入/输出接口形式,也就是说无论输入采用上述三种中的哪一种格式输入,输出也可以同时输出三种不同格式的信号。这会在应用上带来许多方便。

9、目前音频输入/输出接口多为模拟端子,有些产品有AES/EBU(数字)端子。但不知何故,同时具备模拟和AES/EBU数字接口的机型还未见到,视频多接口技术已做到了,但音频未做到,有点遗憾,视频多接口的优点可能因此打了折扣。另外,还有一种可以处理嵌入音频的SDI接口的延时器,输入的是带有嵌入音频的SDI信号,输出的是带有嵌入音频的SDI信号,视音频数字信号在延时器内部解嵌,一体化延时后,再将音频嵌入SDI中后输出。

10、有些延时器具有标准彩条输出,可作临时的信号源。

11、内部视频处理采用数字技术,一般按ITU601标准处理,其画面格式按ITUR656-3标准,即PAL为720X576/25FPS。

12、由于用于直播场合,所以对设备的安全措施要求比较高,在功能上要求具有断电旁通功能和手动旁通功能。

三、视音频延时器的技术指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很多延时器的技术指标也在提高,如表1这是新一代数字高、标清固态延时器的技术指标。

四、现有延时器需增加的功能

目前,视、音频延时器在直播等场合应用十分普遍,但在实际应用中,还觉得有一些需要厂家做好的事情。

1、虽然产品在不断的改进,但应增加适合虚拟演播室用来解决传感器及口形同步问题。

2、在相位调节方面,在使用连接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锁相行相位进行调解时,先要将延时时间调小,再进行行相位的调解,否则,会因为调整后的初始化时间较长,而不能即时看到调整的效果,在这方面希望厂家能对调整延时器的步进幅度调节范围有所改善。

3、由于外同步锁相的锁相信号为稳定的复合标准黑场或彩条信号,无论将锁相模式设为内同步锁相还是外同步锁相模式,若不小心或者忘记接GENLOCK接口上的BNC终结器就会造成不同步的现象,最好能在后面设置一个带环接匹配电阻的开关。

4、现在除带嵌入音频SDI输入/输出接口的延时器具备视、音频预监功能外,其它产品都不具备,实际应用时,如果有预监功能在某些场合还是很有用处的。

5、现在延时器没有信源监测功能应考虑增加输入端视、音频信号丢失的报警功能,因为在某些场合,这个功能还是必须的。

6、以硬盘系统为核心技术的数字化播控系统将比其它方式实现的数字播控系统要简单的多,起码在目前数模设备混用的过渡阶段延时器应能多增加A/D和D/A转换接口,使大量模拟设备不必另设A/D和D/A转换而直接与硬盘系统连接,即可实现模拟与数字信号之间的双向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五、结束语

篇(2)

宁夏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人口迁移产生了移民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使得宁夏地域文化呈现多元性、创新性、包容性、丰富性特点。在这样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探讨如何在花博盛会及景观设计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以“花”为主题的硬件物质文化与软件精神文化融合

第九届花博会一方面要赋予其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价值,文化底蕴、人文内涵,另一方面也要为文化、艺术、体育运动提供平台和保障。创意民居的设计、民俗活动的开展等文化体育活动,都将有助于实现本次花博会目标,体现硬件性质的物质文化与软件性质的精神文化融合。

(一)花乡留客

利用现有的条件,打造特色花式星级民居,拥抱自然,体验乡村纯朴、悠然的宁夏人生活,参与各类农事、采摘活动和当地的民俗活动。设计风格迥异的风情园,展示银川的建筑风格,体现民居风情与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让更多的参观者、游人感受宁夏人的生活魅力。体现地域文化,突出民俗文化。

(二)花都风韵

花博会的召开,是全面展示城市形象的绝好平台。以花与文化、花与科技、花与生活、精品插花、精品盆景、精品奇石等为主题活动,在园区各花卉生产基地举行插花艺术大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景观设计大师及花卉园艺师现场竞技,展示插花艺术的魅力;同时还可以举行以赏花、购花、品茶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将“花”的故事与传说融入活动中。

(三)“花卉沐浴”,美哉服饰

创设以“花卉沐浴”为特色的保健温泉沐浴活动场景,满足更多人洗浴的欢愉,洗浴的环境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保健浴、贵妃浴等。同时开展富有民族风情特色的服饰展,具体如下。

1、戴回回帽:回回帽是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回族在礼拜磕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戴无沿帽行动更为方便,遂发展成一种服饰习俗。

2、戴斯达尔: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相传在早期传播伊斯兰教时,头缠戴斯达尔做礼拜。现在多数回族群众习惯戴白帽,清真寺里的阿訇、满拉和乡佬们则缠头。

3、搭盖头: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戴盖头的习俗,一是受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二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二、构建花博网络媒体

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建立银川花博官方网站、微博客、微信平台,提供献计献策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如“九博会”会徽、会歌和吉祥物征集活动;制作公益广告;张贴、散发宣传画和宣传品;举办“花博会”宣传短信征集活动,评出获奖作品,为其提供宣传平台,在花博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公布,扩大“花博会”影响力。通过这种全方位、多维度、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宣传推介花博会,让本次花博会的筹办、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文。让创意、创新、创作有序地体现在花事盛会中。

三、在花博园中设计西部美食迎客厅

用西部美食迎客,应着重突出“清真”的特点。这也是民族饮食文化的体现。追溯历史,其实早在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就喜欢用“清真”一词,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清真”一词入诗,唐李白的诗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是指“自然质朴纯洁,摒弃雕琢”,把回民喜欢的饮食作为待客的佳品,如八宝茶、油香、馓子、烙面、长面、白皮臊子面、生汆面、八宝甜饭、手抓羊肉、烙羊羔肉等。

四、以花为媒,见证爱情

开展迎花博的群众文化活动,持续提升花博会人气。在花博园中僻出举办婚礼的场地,举办“花好月圆・回汉联姻新人集体婚礼”;同时还可以举办“浪漫一生・金婚庆祝活动”。在宁夏自治区征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新人和金婚老人,并各选出30对参与上述庆典活动,让金婚老人为新人证婚。

篇(3)

不同的节目类型有不同的系统需求,我们在建设系统前一定要对系统的用途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结合客观实际将系统的定位与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理念进行有机融合。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及其音频系统正是客观实际和技术创新有机融合的结晶。

湖北经视在2004年初自筹资金购置了湖北经视大厦,并决定在28楼建设演播室系统。由于层高等先天建筑条件的不足,限制了制作大型节目的可能,为此,台领导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将28楼演播室定位为新闻资讯演播室。又因场地的限制,我们不能为确定的三个新闻资讯演播室都配备控制室,于是,台领导因势利导,打破一个演播室配备一个控制室的传统做法,将三个演播室共用一个控制室,把28楼演播区打造成为一个新闻资讯演播室群。这种创新设计弥补了演播室先天建筑条件上的种种不足,将功能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很好地解决了不同自办节目需要同时进行直播以及录像的矛盾。

因此,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设计定位就是:一、保障重要新闻栏目的安全直播。二、满足至少两个演播室同时进行不同栏目的录像需求。

二、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音频系统必须安全可靠

如上文所述,我们的音频系统要保障重要新闻栏目的安全直播,因此,音频系统必须安全可靠。而系统的安全可靠首先就体现在系统不能因设备或线路故障而出现信号中断或指标极度劣化的情况。所以,在设计音频系统时,我们充分考虑信号流程的安全性,采用并行通路的冗余设计,进出信号尽量做到多路径、多共享;在硬件设备上也准备了足够的应急备份措施。

(二)音频系统必须简洁直观

在系统的设计之初,台领导就预见到随着自办节目的增多和直播栏目的时间延长,技术人员的数量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缺口,而短时间内又不可能补充进足够的人员,因此,现有人员的轮岗及一人多岗势在必行。基于此,我们的音频系统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设计得简洁直观,因为简洁直观的系统构成和设备连接可以极大地缩短培训时间,让轮岗及一人多岗的技术人员能更加自信地进行工作。

(三)音频系统必须扩展灵活

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发现互联网和移动媒体已逐渐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并预见到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将进入全媒体时代。因此,我们设计的音频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预备了足够的通路来应对互联网、卫星、数字微波等各种可能增加的信号源。

(四)音频系统必须方便维护

音频系统的运行维护是其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工作之一。我们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一定要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发展潮流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设备、器材,如此,在出现硬件故障时,我们才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以高质、高效的运行维护来保障我们音频系统的稳定。

三、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解构

(一)演播室群各个演播室的话筒及线路接口设计

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由三个小演播室组成,我们分别称其为一号、二号和三号演播室。一号演播室中装有蓝厢,用来做虚拟演播厅和蓝屏抠像,并留有6个话筒卡侬接口;二号演播室为实景,是湖北经视品牌民生新闻栏目《经视直播》的主演播室,留有5个话筒卡侬接口;三号演播室也为实景,一般用作湖北经视另一品牌栏目《笑长开讲》录像使用,留有5个话筒卡侬接口。随着栏目中越来越多全媒体元素的引入,现有接口数量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了。

(二)演播室群音频系统核心结构的解析

我们在进行系统建设时,新闻直播音频系统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主、备皆为模拟调音台的全模拟系统;以数字调音台为核心,以模拟调音台为备份的数字、模拟混合系统;主、备皆为数字调音台的全数字系统。当时应用最普遍的是数字、模拟混合系统,因为其兼具数字系统的便捷和模拟系统稳定的优点。但是,结合我们音频系统的设计定位和演播室的客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的系统不宜采用模拟调音台。如前文所述,我们三个演播室需要接入调音台的话筒通路就有16个,还有主、备播出服务器、四台录像机、两台CD机、数字效果器、电话耦合器、四路外来信号等等信号源设备。如果使用模拟调音台,其至少需要具有50个以上的通路,它的价格及物理尺寸都是我们接受不了的。而我们的音频系统除了要保障重要新闻栏目的安全直播外,还要满足至少两个演播室同时进行不同栏目录像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备份调音台除了起到备份作用外,还有独立承担节目制作的任务。所以,我们只能采用主、备皆为数字调音台的全数字系统。综合价格及使用习惯等因素,我们最终选用YAMAHA DM2000及YAMAHA DM1000分别作为主、备调音台。因此,我们音频系统的核心结构为:三个演播室的话筒信号经过话筒分配器,其它信号源信号经过音频分配放大器分别送到YAMAHA DM2000及YAMAHA DM1000调音台,在两个调音台上再分别进行混音,直播时两个调音台的混音输出信号分别送到二切一的应急开关,以保证安全播出。在多个演播室同时进行录像时,两个调音台可以分别对应不同的演播室,各自选取所需的信号源,完全分开进行混音,混音输出信号按要求各自输出到不同的录像机,从而满足制作需求。

(三)录像机的信号源设计

我们采用录像机作为记录载体,在控制室设置了四台录像机。其中,一号录像机是由主台YAMAHA DM2000进行信号源的灵活调度;二号录像机录制备台YAMAHA DM1000信号;三号、四号录像机固定录制二切一应急开关输出信号。同时,四台录像机都可以当作放机使用。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拔掉了二号和四号录像机的声音输出线,这样的设置保证了能在三个演播室同时进行录像工作,以及在重要栏目的直播时有两台录像机录制相同的节目声音信号,保障了记录载体的安全。

四、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音频系统的应用

(一)日常两个演播室同时录像时的应用

在日常的节目制作中,一号和三号演播室通常在下午同时工作:一号演播室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录制《咵天》、《法眼看天下》等栏目,三号演播室录制湖北经视品牌栏目《笑长开讲》。三号演播室采用YAMAHA DM2000混音制作,四号录像机录制;一号演播室采用YAMAHA DM1000混音制作,二号录像机录制。我们还充分利用数字调音台场景的设置、存储和调用功能,将两个演播室通常的混音状态存在DM2000的97号场景和DM1000的15号场景,以方便值班人员调用。

(二)重要新闻栏目直播时的应用

目前,湖北经视新闻资讯演播室群承担的新闻栏目直播任务主要是每天中午的《经视一锅鲜》和每天下午的《经视直播》。在直播时,DM2000和DM1000就是主、备关系,而且还是全程热备份。正常状态下,DM2000承担播出混音,DM1000的所有有用的通路推子都推上,置于“0”刻度处;一旦DM2000不能正常工作,立即使用二切一应急开关,将输出信号由DM1000输出,值班人员马上到备台进行播出混音。

五、几点体会

篇(4)

记者 韩胜宝

台湾孙子兵法战略研究学会相关人士向记者宣称,1985年,黄营杉以《兵家之管理思想:策略形成与执行》的论文,获得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学位。他也是台湾首位以研究《孙子兵法》等古代兵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

黃营杉在其博士论文中写道:“兵学自春秋战国时期由贵族流散于民间,群雄争霸而使兵学盛极一时,成为专门之学。传世兵书以宋元丰年间所頒武教学教材,孙子、吴子、司马法、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之《武经七书》为兵家思想代表作”。

黃营杉的论文以以《孙子兵法》和《武经七书》为研究对象。从现代管理之观念剖析其战略规划、执行与控制思想,並导出兵家思想之現代管理及建立中国式管理之含义。全文分九章共17万字。论文析论兵学与管理学、兵家与兵书之关系,並确认《武经七书》为兵家思想之核心。论文还分析兵家之策略规划过程与原则、兵家战略执行与控制,以及组织、用人、领导、统御等重点,并从所分析归纳之兵家管理思想提出現代管理之含义。

《孙子兵法》论文获博士学位的黃营杉,在中国式管理方面如鱼得水。他先后任美国声宝公司副总裁、中华彩色印刷公司总经理、羽田机械关系企业执行长、中兴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中兴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台北大学商学院院长、台湾烟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台电公司董事长,还出任台湾“经济部”部长、“财政部”财政金融专员。他的主要著作有《兵法与商略》、《从高阶管理观点论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思想与企业管理》,《中国古兵家之领导思想》、《中国兵家之管理思想》、《吴子兵法与策略管理》等80多本。

另一位特别引人瞩目的兵学论文获博士学位的林英津,为女性。她在1985年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写的博士论文《夏译〈孙子兵法〉研究》,对鲜为人知的西夏文《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这一珍贵版本得以传承下去。林英津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1987出版专著《孙子兵法西夏译本所见动词词头的语法功能》,1994年她的博士论文《夏译研究》,由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4年刊印,引起海峡两岸学术界的关注。

篇(5)

乔云的博士论文《最低撤保给付保证的套期保值与资产配置问题》(Hedging and Asset/Product Allocation Problem for Guaranteed Minimum Withdrawal Benefits),被满地可银行的“资本市场远景研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参选论文。

篇(6)

培养目标

美国专业博士学位设立的伊始就是为了适应愿意从事实践性职业,而不愿从事研究和教学的那部分人的要求。它以培养实践高层次应用人才为目标而区别于以培养学术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性博士。所以对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培养目标就可以大体上总结为: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使之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并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由于培养目标与PHD有显著差别,所以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招生、课程设置、培养经费、实践要求、导师、论文要求等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招生

博士生招生是博士教育的首要环节。招生的状况直接影响培养质量,所以美国大学十分重视博士的招生工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与分化的速度急剧增长,社会对不同层次与规格的人才的渴求,导致了博士教育多样化格局的形成。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招生方面。总的说来,“美国式”招生制度的特点在于:不单纯以分数取人,注重全面考察,尤其重视学习能力;招生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基于以上两点,其专业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招生对象的实践能力就成为考察重点。例如,工程博士的招生对象虽然有一些来自学士或硕士,但是更多的来自工业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中下层管理岗位。这些人从事过工程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全方位的工程能力。

另外美国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也主要取决于市场的需要。在相对“饱和”的专业领域,招生较平稳,发展较缓慢;而那些“兴旺”的学科,如工商管理、工程、教育、医疗卫生领域专业博士的生源则较多,发展也较快。这与美国高校一向所奉行的“服务社会”的理念是一致的。

课程设置

博士生入学后首先进行课程学习,这是美国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点。对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生的培养,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它注重专业知识及相应的实务教学。选修课要求侧重职业或专业的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专业博士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学校和企业、科研部门联合培养,在实施课程培养计划过程中,大学和企业各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讲授课程,强调在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中进行科研。

在外国语的要求上也比哲学博士PHD要低。专业博士学位一般要求精通一门外语或者以其他学科如数学或统计学代替而PHD则通常要求精通两门外语。对于这方面的差别,作者认为可能起源于二战后的认识问题。那时美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学术中心,美国学术界那时也忙着“国际化”,外语学习对掌握国际学术新动向,发展新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培养面向实践的专业人员来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而且外语学习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对于培养实践人才的专业博士降低外语学习要求,而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用于专业学习,则被认为是最恰当的。所以二战后许多专业博士学位并无外语要求或不十分苛求,只是随着发展一些专业博士学位才提高了对外语学习的要求,但仍低于PHD的要求。这只是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一致性的结果。专业博士学位既然树立了自己的培养目标――面向实践,注重应用性,它就应该建立适应目标的课程体系和要求。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要求

美国的专业博士生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往往要求专业博士生有若干时间(一般为1~2年)的相关专业的实际经验。例如,医学博士研究生有“住院见习期”。工程博士研究生则要求至少一年的“工业见习期”。在此期间,学生往往需要常常往返于大学和资助博士论文的公司企业,接受大学导师和专业工程师的双重指导,从事研究和设计开发的创造性工作。

经费来源

近几年来,研究生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政府拨款在整个经费中占的比例下降,其他渠道筹措资金比例上升。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国家拨款经费的紧张,而学校与企业横向合作的经费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企业确实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加入,所以许多企业愿意对专业博士选定的有实践背景的论文和实际应用性的科研项目给予资助,这部分资金成为专业博士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之一。例如,学生进入见习和论文写作阶段后,可以作为公司、企业的“见习生”,由见习单位支持博士生的选题,并为他们提供薪水和设备仪器及研究经费等。对于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来说,由于接近实践容易为企业带来现实效益,因此就更易于吸引企业投资,这种筹资方式所得资金占的比例较之于PHD大一些。

篇(7)

关键词:旅游及酒店管理;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科研指导

一、导言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美国有近十二所大学在这个研究领域设置了博士学位点。相比其它发展成熟的学科,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但在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教育实体,无论是其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其在科研方面的培养模式,都已日趋稳定和统一,达到了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本文将系统介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内的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一般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学位层次。本文重点介绍美国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的情况。高校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设置博士学位点是为了使所培养的学生在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以及研究型机构中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博士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拓展博士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同时要培养博士研究生今后在旅游酒店管理的特定领域中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旅游酒店管理博士学位点都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和研究设计能力。当学生最终取得博士学位时,他们的个人简历上应该体现出他们的教学经验、在研究性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以及向企业型和研究型组织作报告的记录。

研究生教育有两大核心组成部分:课程计划和科研培训(Gumport,2005)。本文着重介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具体来说,本文将从程序和体系两个角度介绍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同时也将介绍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

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一般来说,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点要求申请入学者具备硕士学位,申请者的本科或者硕士学位必须是在和旅游酒店管理相关的领域内取得的。此外,申请者至少需要具备一到两年的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须在其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通过参加企业实习来获得工作经验。从博士生录取的这些必要条件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应用型研究领域,旅游酒店管理与企业密切相关,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企业。从这一角度出发,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不仅能保证将来投身旅游酒店管理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的科研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

1 程序

通常情况下,旅游酒店管理博士学位点要求学生在博士点所在地完成为期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的项目为:递交博士课程计划、通过预备(候选)资格考核及综合考核,以及最后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学生需要在两学期结束后,也就是第一学年末,完成课程计划初稿。与此同时,学生需要选择导师以及其他两位成员组成预备(候选)资格考核的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立以后,学生就着手准备预备(候选)资格考核。此项考核的具体时间由学生的导师与其他两位委员会成员商讨决定。按照惯例,学生应该在预期毕业时间的前一年通过资格考核成为博士候选人。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考核答辩委员会成员决定。学生通过考核以后,其博士候选人资格便正式得到研究生院的认可。与此同时,研究生院要求学生在其课程计划初稿中加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并最终定稿。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以及成员在原则上应该与资格考核委员会保持一致。当然,如果学生需要,可以在此期间吸纳新成员加入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

预备(候选)资格考核只是综合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综合考核还包括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口试)。通过口试,学生与答辩委员会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进程上达成一致后,学生便通过了综合考核(预备资格考核以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通过综合考核的学生俗称“ABD”(AllBut Dissertation,意即:“万事俱备,只欠论文”)。当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及撰写,并且提交给委员会成员审阅后,学生需要参加最终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在论文答辩中,学生为其论文辩护并向答辩委员会证明自己具有取得博士学位的资格。学生只有在满足取得博士学位的其它所有必要条件后才可以进行论文答辩。

2 体系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实体没有一套标准的模式可供遵循。然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却保持着一定的统一性(Gumport,2005)。具体来说,博士教育的基本模式遵循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课程的修习、各项学位考核达标,以及在论文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并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此外,科研培训也是博士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Clark,1995)。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学课程有五大基本组成部分:综合(核心)必修课、统计和定量研究方法、具体学科课程、外系指定领域的课程以及博士毕业论文。一般来讲,在取得学位之前,学生需要修满70个学分,其中包括12个学分的核心必修课,(至少)12个学分的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至少)18个学分的具体学科课程,(至少)12个学分的指定领域课程和(至少)16个学分的论文。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美国的旅游酒店管理博士生课程非常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所有的课程中,仅仅研究方法学和定量方法学的课程就占了几乎一半的课时。从内容上来看,这些课程可以划分为几大类,比如基础研究论、研究设计方法论,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基础研究论的课程(探讨从事研究时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比如科学原理、推理方法、一般的因果演绎和测量原理)为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调查打好基础。研究设计方面的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科研。例如,在本文第一作者所修的研究生课程中,这类课程包括实验设计论以及非量化研究方法。统计和量化研究方法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数据分析的技巧和方法。统计课程一般包括统计学入门、抽样方法、回归法、方差分析、多元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离散数据分析等等。此外,统计课程还涵盖了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些高级统计方法,比如结构方程式模型和等级线性模型。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从旅游酒店管理系、统计系,以及其它外系学术领域中选修这些数据分析课程。

三、科研指导

除了系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教育的 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指导。Johnson(2007)将“科研指导”定义为“一种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惠关系”(p.20)。在这一关系中,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通常是年长者)会为经验不足的学生或者教职人员担当起向导、模范、老师,以及资助者的角色。科研指导者辅助学生积累知识,为学生提供建议,充当咨询顾问,激励学生努力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全面人才。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里,教授和学生之间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都是研究生学习经历中相当关键的一部分,科研指导对研究生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研究生教育中的其它元素(Edem&Ozen,2003;Mullen,2005;Russel&Adams,1997;Shivy et a1,2003)。从近期在普渡大学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中开展的一项“自我评估”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教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影响学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科研指导的有效性(Ellis,1992)。一种积极良好的指导关系可以提高学术成绩、促进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信心、推进个性发展和心理调节(Johnson,2007)。从在研究生中开展的一项调查中不难看出,那些与教授保持良好的科研指导关系的研究生对其所在的博士点和研究机构表示出更高的满意度(Clark,Harden,&Johnson,2000;Cronan-Hillix et a1,1 986;Tenenbaum et a1,2001)。科研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科研指导师生关系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入学时通常会被指定一名顾问老师,但是顾问老师不一定是研究生今后的指导老师。研究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了解系里的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然后最终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Johnson,2007)。科研指导的师生关系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术导师可以促进学生在求学之路上的每一步进展,同时也是学生与其他教授之间的主要联络人(Weil,2001)。

博士生主要致力于和导师之间的合作,但是其他教授也是一笔重要的人才资源,必要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指导。当博士生组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时,除了系内教授,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系外教授也在博士生的考虑范围之内。博士生可以从其它学术领域挑选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感兴趣的教授,或挑选相应研究方法上的专家加入自己的答辩委员会。有些大学的博士点已把这一做法制度化,即要求博士生至少选择一名“外来成员”(外系教授)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答辩委员会成员来监督论文质量。

2 通过助研助教的方式进行科研指导

近几十年来,助研助教工作成为美国研究生获得经济资助的一个主要来源(Gumport,2005)。不可否认,这个做法的一个负面影响是,作为助研助教的学生在学术上被放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上(Sanford,1976)。然而,从科研培训的角度来看,聘用研究生作为助研助教已经制度化。助研助教的合作方式提高了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及互惠性。助研助教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在导师的密切指导下探讨研究课题的宝贵机会。此外,学生将会在科研活动的一系列环节中积累经验,包括发掘研究课题、综述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和撰写文稿等等。聘用研究生作为助研助教的做法会在指导老师和研究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联系。在这一联系中,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面谈,讨论研究进展。助研助教的合作性决定了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几乎是平等的关系。随着学生和指导老师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会逐步担当起合作研究者和合作作者的角色。因此研究生助教助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领域积累实践动手经验,并加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时的信心。

3 对独立研究的指导

学生除了通过助教助研参加研究项目之外,还有机会在教授的指导下准备研究议程并开展独立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选修教授的独立研究课并获得学分。当学生和老师对课程达成共识后,学生通常会注册1到4个学分。独立研究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在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经验。在这门课中,学生可以在导师的引导下探索全新的和有发表潜力的课题。对于博士生来说,这门课可以为其今后的博士毕业论准备。通过自主研究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科研经验。

4 对论文进程的指导

研究表明,研究生对个人论文发展进程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导师的满意度(Johnson,2007)。在博士论文的相关研究领域中,指导老师在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最终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导师与学生建立起专业上和人际上的紧密联系,并且担当多种角色。作为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导师会密切参与学生的论文设计,为其提供及时和有建设性的回馈。同时,导师还是论文研究进程的协调者,帮助学生与其他老师取得联系和沟通,鼓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此外,导师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使其在研究进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对研究充满热情。

5 对会议报告的指导

科研培训的另一形式是参加学术会议并展示自己的研究项目。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应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会议并争取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些学术机构要求学生在取得学位之前,必须至少参加一次会议并报告研究成果。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两个参与率最高的会议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年会(http://www,hrm,uh,edu/cnhc/graduateconference/)和酒店餐饮业国际委员会年会(I-CHRIE:http://WWW,chrie,org)。一般情况下系里会为学生提供参加会议的部分经费。通过参加会议,学生有机会在正式场合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并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研究报告是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研究生学术生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参加会议并报告研究时,学生接受挑战,将自己的研究交给公众审视。由此,学生可以培养多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如简洁明了地报告研究成果、高效专业地回答现场提问等。除此之外,会议还为研究生提供社交的机会,帮助其在今后开展合作研究和寻找工作机会。

6 对发表文章的指导

发表文章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初学者对如何发表文章通常感到困惑和神秘,因此,给予博士生在发表文章方面的指导对其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一些学术机构要求博士生在最终的毕业答辩之前,至少向专业期刊投稿一次。导师在指导学生发表文章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发表文章,在哪里发表,以及发表什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适应学术 领域的工作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如有时审稿人的评论会很苛刻,并且要求学生作出大幅度的改动,即使学生作出改动并重新投稿,其结果仍是个未知数。在这些情况下,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修改文章并再次提交。

7 研究领域以外的指导

尽管师生之间指导关系的着重点是研究,但导师也给予研究领域之外的指导。如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会不可避免地与学生交流授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授课技能。学术导师在与学生相处中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示范如何兼顾工作和生活。指导老师更可以在多方面作为学生的行为模范,例如职业行为、重要的科研技能以及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Johnson,2007)。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助其一臂之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指导老师可以为学生在精神上带来不可估量的支持。总而言之,导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辅导和与其建立起来的友谊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深远的意义。

四、建议及启示

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申请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数目稳定增长。与前一代在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中国学生相比较,文化差异的冲击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准备相对缺乏。基于本文作者对美国和中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了解,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并希望有意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硕士研究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本文建议研究生课程体系从单一强调内容的厚重逐步转到重视科研方法上。中国研究生教育遵循传统的师生模式,把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在这一课程体系下,专业研究领域的课程有余,研究方法学的课程设置不足。这样可能造成研究生方法学基础薄弱,会潜在地限制其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加大方法学和数据分析学的课程比重,这对帮助学生成为未来的研究者至关重要。一些基础方法学科,像科学原理、逻辑学,甚至学术写作,都应该被纳入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此外,有关研究设计和定量研究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方法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 在如何建立师生间的指导关系这一问题上,本文推荐双向选择的指导制度。依据传统的指导制度,学生在人系之际会被分配一名导师,该导师将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自始至终地提供支持。然而,研究证明,双向选择指导制更强调老师对学生精神上的引导、师生双方的职责意识,以及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并最终使双方长期受益(e,g,Fagenson-Eland,Marks&Amendola,1997)。指导关系的稳定程度与师生双方是否同时具有选择对方并承担义务履行职责的意愿密切相关。

3 建议学生参加多种层次的科研培训。选择一个以治学为主的职业生涯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地加强科研培训,例如寻找助教助研的机会、开展独立研究、与教授合作研究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准备博士毕业论文等等。一些学术机构已将上述这些活动纳入学生取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要求所有的博士生不仅要在毕业之前做三次会议演讲,还必须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向学术期刊投稿至少两次。

篇(8)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47-02

接收在职工作者攻读博士学位能够有效地促进多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成长,进一步提高教育和科技队伍的素质,同时也能促进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理工科院校的在职博士生主要来源于从事工程实践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这些在职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阶段,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可以为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科研水平做出较大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81年开始接收在职博士生,目前已经历了27年。作为一所以工科为背景的重点院校,所培养的在职博士生,在导师的有效指导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以及科研条件,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将理论知识创新性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进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收益。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接收在职博士生,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大量工程师,同时也为其他高校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

1 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面向在职人员设立的旨在提高学位层次的教育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宽,在职博士生的生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总体上,工科院校的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其中高等院校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大。由于高等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在获得硕士学位后,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已经在本领域内做出比较优异的成绩[1]。他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希望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地开展科学研究,更多地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同时将前沿的知识应用到教学、科研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对近四年来在职博士生的生源情况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比例较高,这部分以高等院校教师为主,约占在职博士生总数的8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人事制度也以适应经济基础出发点,开始施行人事制度。人事制度的施行使人才流动的频率和数量加大,人事高校教师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为了降低风险,高校管理层在考虑资助人事教师再发展的时候,对在职教师申请博士学位的资助采取先发展后偿还的原则,同时也降低了资助的力度,因此,近几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随着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在职教师继续深造的需求不断增大,2007年在职博士生招生规模也随之增大。

2 理工科在职博士生培养的特点

绝大多数在职博士生都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形式完成学业。由于与原工作单位存在着人事关系,所以入学时一般录取成委托培养。他们大多是原单位的教学与科研骨干,其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与原单位紧密挂钩。他们在完成单位科研任务的同时,与全日制学生采取同样的授课方式与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学习,执行同样的学分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学位论文要求也与全日制在校生执行同样的标准。在职博士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在职博士生在进行博士课题研究阶段,由于特点各异,他们进行博士课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部分在职博士生所在工作单位科研实力雄厚,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如表2所示。这部分在职博士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博士生导师指导,首先对博士课题制定合理的实验技术方案,做好前期准备;然后回原单位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强大的技术开发和协作能力的副导师指导,在职博士生能够有效的把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加快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进度。与此同时,学生需定期到学校与导师进行讨论、交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在学校进行开题、预答辩、答辩等环节。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把二者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科研资源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这对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另一部分在职博士生由于所在工作单位不具备开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条件。完成课程学习后,在职博士生在学校参加导师的在研课题,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参加学术研讨,报告博士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并定期与导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同时制定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

我校在职博士生的生源结构和培养方式决定了其培养特点:入学起点高,博士学位论文标准高,学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学风严谨。

3 提高理工科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

接收在职博士研究生可以促进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但是如果对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不能严格把关,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3.1 加强对在职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管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对其培养培养过程的各个阶段制定并严格执行一系列规范,其中包括入学选拔、课程学习、开题、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博士论文评议、博士论文答辩和学位委员会评议。这样一来,不仅加强出口审查,而且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严格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管理。

申请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在职人员,虽然其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科研能力比较突出,但是与应届硕士相比较,其外国语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在职博士生的入学选拔,严格遵循《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及录取办法》,在入学考试的初试、复试阶段,与报考全日制的博士生一样进行同堂考试,划定统一录取分数线。为最大程度地考查研究生分析判断能力、综合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在复试阶段,加强学科与导师对研究生的面试环节,确保博士生的入学质量。

在课程学习阶段,由于部分在职博士生因工作需要不能按时上课,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淘汰机制。由于在职博士生在课程学习、资格考试、论文研究等环节中都有被淘汰的危险,这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基础,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保证在职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数量和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鼓励博士研究生多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客观、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各博士学科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于本学科建设和博士生培养的制度。基于学校对博士生的要求,需要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因此在选题阶段,在导师指导下所选课题多为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职博士研究生利用从课堂、图书资源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搭建一个有利平台,并通过不断的实验论证,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时将创造性成果转化为先进产品。

博士学位论文是检验博士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的一块“试金石”。为提高在职博士生教育质量及其论文的含金量,哈尔滨工业大学制定一系列措施实时跟踪博士开题,对在职博士生一年来对本学科基础理论掌握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在职博士生提出答辩申请后,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预答辩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审查,同行专家评审、校学位办审查等多个环节,对博士研究生的正式答辩资格进行审核。为了加强论文评议工作,我校对博士论文实行抽签匿名评审制,对评审结果达不到要求的博士论文不予组织答辩。

3.2 培养在职博士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生命,也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科学素质。广阔的科研教学平台、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育人环境、优秀的生源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管理都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哈尔滨工业大学还采取促进学术交流、建立研究生创新基地等一系列举措,来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浓厚的科研兴趣,提高他们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以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为基础。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是国防科工委为建立新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产、学、研培养基地。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已有的基地和中心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项目验收过程中得到国防科工委的高度评价。

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建立产学研结合研究基地为重点。产学研研究基地是大学通过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践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建立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并紧密与教学结合开展产学研工作,形成一条高效、快捷、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职博士研究生在产学研研究基地中,依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优势,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中,近距离地接触技术前沿,在产学研结合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以营造开放的学术交流氛围为关键。研究生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培养中的必修环节,是促进学术创新,拓宽学术视野,营造学术氛围的重要举措。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激励在职博士研究生踊跃参加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要求学术讲座选听1学分、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为必修环节。在校内,加大博士生学术论坛、研究生交叉学科学术论坛的组织力度,积极组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搭建研究生学术实践交流平台,学校每年举行的公开学术报告大于300场,为在职博士研究生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空间。在对外交流上,设立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研究生学术交流基金等,积极支持并试行博士生双边(多边)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在职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论坛和科技创新大赛,拓展学术视野,推动创新思维[4]。

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研究生培养部门和研究生工作部门协作,加强在职博士生课程、开题、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同时鼓励在职博士生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 结语

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由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及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组成,他们的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培养单位的科学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培养单位也加强对在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鼓励他们进行科研创新,以保证在职博士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学位办公室.在职人员申请博士学位――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好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6(4):74-77.

篇(9)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郭小曼(1973―),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学研究。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一百多年来的研究生教育历史,使美国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据《亚洲华尔街日报》调查,亚洲学者认为全世界最好的10所大学中有8所是美国大学。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据CBD(CommerceBusinessDaily)调查,全世界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44所大学的前20名中,就有16所是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学。①这些大学对培养美国高级人才起着重大的战略作用。认真研究这些大学的办学经验,尤其是其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美国研究生教育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1861年耶鲁大学授予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博士学位。这时期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小,全国开设研究生课程的学校尚不足10所,研究生总数不到400人,取得博士学位者不到60名。②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开创了美国现代大学的新纪元,标志着美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到1900年,美国已有1150所大学设立了研究生课程,其中1/3的大学设立了博士学位课程。③二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研究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战争的需要刺激了美国国防、科技教育的发展,战后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美国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的著名大学正朝着以培养研究生为重点的研究生大学的方向发展。正如世界高等教育权威学者本•戴维所指出的:“美国20所左右的著名大学,尤其是他们的研究生院,被人们承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致力科研和培养科研人员的园地。”④到了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案》及1961年美国成立的全美研究院委员会(CGS)对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60年代起,美国研究生的教育发展得很快,研究生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本科生的增长速度。到1976年,研究生人数从23.7万增加到126万,增长了4.3倍。⑤据美国的教育统计报道,美国现有各类大学3638所,其中在读研究生243.2万人,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比例5.9:1;在一些著名高等院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数比例大约为1:1。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所有国家中规模最大的。早在80年代,许多研究型大学,如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耶鲁、斯坦福等大学的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已大于1,而全国学士学位与研究生学位之比已达5:2。许多学者认为,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1862年,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学者托马斯•希尔曾说过:“如果我们学校的天才只被限于知识的灌输,而不是为拓展知识做出贡献的话,那么现在是我们成立一个新机构、去拓展知识的时候了”。⑥一百多年来,正是本着这种积极开拓的精神,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才不同于其他的几个教育发达国家,有了自己显著的特点。这也使美国成为至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

(一)有一套严格的研究生考核淘汰制度和高标准的论文要求

美国研究生在录取后要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学生只有通过全部的课程,才有资格进行论文的撰写。而博士研究生要求更加严格,在博士论文的撰写前,要参加一次跨学科的综合考试,只有通过这次考试才能成为正式的博士候选人,获得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机会。据统计,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10%~15%,名牌大学30%~40%。博士论文是博士培养计划的最终体现,是对博士生最重要的要求,也是其完成学业的关键。美国CGS(CouncilofGraduateSchool,研究院委员会)的一项政策明确规定,博士论文要达到两个目的:(1)它是一种取得学业成就的训练及经验,表明申请博士学位者有在该研究领域独立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2)它对于知识有创造性的贡献。⑦为了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由校董事会任命的调查小组经常把最近的博士论文作为培养计划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论文,评价一个学生是非常困难的。论文是成就的历史记载,博士培养计划的共核。”⑧

(二)美国研究生教育能够积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研究生教育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互动并形成良性发展态势。与德国不把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与国家需要直接对应不同,美国研究生教育自始至终与国家战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科学研究的主要部分都是放在大学里,由导师和研究生来完成。这就赋予了美国研究生教育以极端重要的责任,科学研究自始至终是美国博士生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能力是衡量博士生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所以美国各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而美国在军事、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方面的大批科研成果都有大量研究生的参与。正如菲利普.G.阿特巴赫所言:美国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种相当独特的结合,一方面是学校机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甚至保守性,另一方面是具有适应新的需求和方向的调节能力。”⑨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与发展战略的互动方面,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问题,确立历史的具体的有现实针对性的教育质量观,使美国研究生教育始终保持较高的整体质量、宏观质量、体系质量。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系统、灵活并和科研紧密结合

美国非常重视课程学习,尤其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基础课程授课时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专业课程学习时间逐渐下降,研究生院为学生提供可供选修的课程。而且在教学计划上具有灵活性,学生对选修课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和兴趣,参加本系、本院和其他各大学的课程设置,制定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个人学习计划。其中有些课程是本系的,有些是跨学科和跨系的。研究生院既规定了必修课,又规定了选修课,这样既有共同计划,不放任自流,又充分发挥了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创造性。美国各大学普遍重视研究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在军事、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等方面的大批科研成果都有大量的研究生参与。并且大学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因为企业拥有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及先进设备,研究生在这种环境中科研能力提高得很快。

(四)美国研究生教育注重开放性和国际性

当代美国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注重研究生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和国际性。通过各种校内和校际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会、研讨会,校内和几个学校联合邀请外国的专家、教授举行讲座和做专题报告,一般来说这些报告都代表了该领域在国际学术上的先进水平。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以开阔视野。从60年代起,美国学校为达到广收人才,开放思想,教育面向世界,实行国际化办学,以各种优越的入学条件,吸收了大量外国留学生。60年代末,在美国留学生人数为134000人,目前已增至360000人,其中40%以上在攻读硕士以上学位,有100多所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在千人以上。据统计,每5个研究生中,就有2个是外国学生。美国大学任教的教师中,外国教师也占了相当比例。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使各学科的科研成果得以从开放的环境中汲取营养,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交流。如美国在航天工程技术、超导工程、高能物理研究、生物化学工程等技术领域保持世界先进水平,都是通过科学研究国际化所取得的。

三、美国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进程以及教育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不墨守成规,敢于积极探索。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验不一定都适合我国的国情,但还是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改革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重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

就目前而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加强基础学科、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以及跨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学校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学生不仅可以跨专业、跨系,还可以跨学校进行学习。为研究生的培养奠定宽厚的知识基础和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注重在科研中培养研究生,使学生获得宝贵的经验,做到系统的课程学习与扎实的科研训练相结合,突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原创性。加强系统的课程学习,在全校内进行资源整合,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指导。这对研究生学习更广阔的知识发挥研究生的独创性很有益处。

(二)改革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制度提高淘汰率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存在着严进宽出的局面,美国的学生较容易取得入学资格,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努力,就会被淘汰,淘汰的比率约占三分之一。美国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国原有的应试制度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与单一,因此要对原有的考试体制方面大力革新,考核内容应是全面系统的,重点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不能把入学考试作为录取研究生的唯一标准,招生工作应由各校自主进行。招生的专业和人数应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并结合国家科学发展情况。在培养方面导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科研活动,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研究性的、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美国学者梅黑幽在其专著中阐明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进行机械的训练,因此应该把研究生教育看成是对学生在科学探索方面的教育。”大学应重视在课堂上锻炼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导师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实验工作自己动手,教师只是起指导、顾问的作用。另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接受不同思想的熏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注重学科的渗透和结合,提倡学生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分别去不同的地方,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思想。这样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学生容易开拓创新,也易于青出于蓝胜于蓝。

(四)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日趋多样化,不仅需要科学家、大学教授,更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应用型人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多样化。多样化不仅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位,而且在每一种学位中,也要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从90年代以来,美国为适应社会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所有硕士学位中,具有专业应用方向的硕士学位占85%,只有15%是学术型的。在博士生层次,全美有500多个学科可授予博士学位,有47种学位与专业应用方向有关。

注释:

①王英杰.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9.

②③符娟明、迟恩莲.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5.

④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47.

⑤孙沉鲁.美国研究生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2000,(2)75.

⑥NathanM.PuseyAmericanHigherEducation1945-1970〔M〕.Boston:HavardUniversityPress,1978.87.

篇(10)

 

一、前言

回顾我国“十五”交通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社会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957亿元,年均增长18.7%,超过建国以来51年完成投资的总和,是“九五”期间完成投资的1.92倍,其中公路建设完成了19505亿元,使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1万公里,“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建成;新建农村等级客运站3232个,停靠站点10.2个,新增农村客车1.23万辆,乡镇客车通达率98%,建制村通车率81%。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字,截至2005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6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852万辆,占总量的58.6%。私人汽车中,载货汽车452万辆,载客汽车1384万辆。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二、交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具体表现在:

1、交通建设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1)、地形地貌的变化,导致生态循环系统的改变

高速公路的路线一般较长,与地方的道路和管渠等交叉在一起,由于高速公路的运营是处于一个全封闭状态下的,因此高速公路的标高或高于原地面或低于原地面,致使大量的开挖或回填不同程度地对周围的地形地貌产生破坏,相应的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和水循环路径,改变了沿线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了其生长、活动的规律,可能会导致某些生物或植物的生存危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循环系统。

(2)、植被的破坏,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因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开大挖,破坏了原地表植被,导致了土表裸露、土质松软,增加了水土冲刷量,造成河流、沟渠淤积、积水淹漫农田等水土流失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水资源的污染,导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沿河公路的修建过程中,部分单位的环保意识差,将钻孔桩用泥浆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导致河道淤塞,影响船只正常通行;同时由于泥浆中添加了Na2CO3(俗称碱粉或纯碱)、NaOH(氢氧化钠)等化学材料,对河水的水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2、交通运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1)、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渗透到水、土壤中, 并逐渐积累, 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 甚至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2)、汽车所产生的噪音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影响

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振动、发动机运转、轮胎与路面摩擦、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 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 这些噪声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失眠等) 和生理(血管收缩、听力受损等) 上的影响,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 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外区域的干扰则较小。

(3)、汽车产生的油污染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滴、漏油和车辆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污油都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渗入土壤中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汽车在夜间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光污染

光污染是一类特殊形式的污染,它包括可见光、激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造成的污染。可见光污染比较多见的是眩光。例如每当夜晚在马路边散步时,迎面而来的机动车前照明灯把行人晃得眼都睁不开,这就是一种光污染,叫做眩光。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三、保护措施

1、全球环保措施的发展

由于在前期的人类活动中,人们只是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现在大自然已经开始了“回报”人类了。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臭氧层空洞、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和各地酸雨现象等的频频发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工作,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口号。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要点:①发展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国家生产总值的0.7% ;② 环境保护:工业化国家应当恪守“京都议定书”官员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规定,保护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继续变暖;③ 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并到2015年实现一半以上缺乏清洁饮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洁净饮用水;④ 能源开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提高,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⑤绿色贸易:促进世界生产及贸易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我国交通环保措施

我国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并针对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交通行业由能源消耗型的行业向节约型行业转变的口号。在资源、能源和资金约束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节约土地,节能降耗,以保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节约土地就是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从严把关,尽量利用荒地和废弃耕地。节能降耗就是要努力降低交通建设、运输管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发展循环交通经济,推进节约型行业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建设必然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要全然避免和杜绝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的指引下,合理规划、设计和施工以及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予以控制,使这种危害降低到最小。

(1) 做好路网的合理规划

我们在确定路网规划时,要从全局出发,树立公路建设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系统观念,必须考虑将拟建设公路占用农田数量减少到最少,将公路对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及国家自然保护区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要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为以后阶段的公路环保设计提供依据。

(2) 进行公路建设项目预可、工可的环境评价

在路网规划或线位选定后,都应按照交通部1996年颁布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规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超过规范和相关规定的方案要坚决摒弃。

(3)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宣传工作,同时制定严格的环保控制方法

通过宣传,使得环保观念深入到每个单位每个人的心中,形成“人人为环保”的态势;同时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对于不按照环保办法执行,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单位予以重罚。

(4) 采用各种手段,减小噪音污染

研究表明:交通状况,音源、声音传播与噪声量密切相关。因此,防治噪声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加强交通管理, 上路前进行车辆噪声监测, 管制重车百分比,交通量及行车速度;二是调整纵坡,减少纵坡过大可能导致汽车爬坡时增加的噪声量;三是改进路面结构类型,改善面层混合料成分,适度修正横向刮纹间距或改作纵向拖纹处理,以谋求降低交通噪声;四是尽可能采用降噪效果好的路堑型式,尤其是路线通过敏感区时;五是适当设置遮蔽物,可在公路两侧设置隔声林带、隔音墙、隔音堤等,以降低噪声位准;六是实施减少噪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改善车辆本身构造。

(4)汽车排放污染的防治

汽车排放的废气与固体微粒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这些污染会引起金属腐蚀,对建筑物和雕塑品造成破坏,抑制动植物生长,给经济、文化领域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汽车排放标准,机动车上路前需进行尾气检测;完善汽车的自身结构,改进发动机,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明使用电动车、太阳能汽车和其它不污染环境的新型能源车;采用现代燃料,优先使用无铅汽油,增加以液化石油气或压缩天然气为燃料的气瓶车,推广气体燃料,使用符合规定的剂和燃油添加剂;研制和推广废气减毒装置,完善汽车保养和修理制度,推广节油装置。通过以上的措施,可将汽车排放物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的程度。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

四 结语

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博士论文,环境保护措施。因此我们在发展交通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位置和处境、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综合国力的的增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全文新华社2003.7.25

2、高艳龙,张榕情如何建设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公路2003,24

篇(11)

 

一. 抗震设计思路发展历程

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结构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博士论文,发展历程。到了60年代,随着地面运动记录的不断丰富,人们通过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反应谱,第一次从宏观上看到地震对弹性结构引起的反应随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变化的总体趋势,揭示了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激励下的强迫振动动力特征。但同时也发现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当时规范所取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明显小于按弹性反应谱得出的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面运动加速度,这些结构大多数却并未出现严重损坏和倒塌。后来随着对结构非线性性能的不断研究,人们发现设计结构时取的地震作用只是赋予结构一个基本屈服承载力,当发生更大地震时,结构的部位进入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并靠其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来经受地震作用。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使结构在一定水平的地震作用下进入屈服,并达到屈服后非弹性变形状态来耗散能量的现代抗震设计理论。

由以上可以看出,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从弹性到非线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非线性理论,从单纯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抗”到允许结构屈服,并赋予结构一定的非弹性变形性能力的“耗”的一系列转变。

二. 现代抗震设计思路

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是基于对结构非弹性性能的研究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主要指在不同滞回规律和地面运动特征下,结构的屈服水准与自振周期以及最大非弹性动力反应间的关系。

60年代开始,研究者在滞回曲线为理想弹塑性及弹性刚度始终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周期,不同屈服水准的非弹性单自由度体系做动力分析,得到了有关弹塑性反应下最大位移的规律:对T大于1.0秒的体系适用“等位移法则”,即非弹性反应下的最大位移等于同一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弹性反应最大位移。对于T在0.12-0.5秒之间的结构,适用“等能量法则”即非弹性反应下的弹塑性变形能等于同一地震地面运动输入下的弹性变形能。当“等能量原则”适用时,随着R的增大,位移延性需求的增长速度比“等位移原则”下按与R相同的比例增长更快。由以上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以结构弹性反应为准,把结构用来做承载能力设计的地震作用取的越低,即R越大,则结构在与弹性反应时相同的地震作用下达到的非弹性位移就越大,位移延性需求就越高。这意味着结构必须具有更高的塑性变形能力。 规律初步揭示出不同弹性周期的结构,当其弹塑性屈服水准取值大小不同时,在同一地面运动输入下屈服水准与所达到的最大非弹性位移之间的关系。也揭示出了延性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是屈服水准不高的结构在较大地震引起的非弹性动力反应中不致发生严重损坏和倒塌的主要原因。让人们认识到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之所以存在上诉的规律,我们应该注意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些相关特性。首先,通过人为措施可以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即结构在外部作用下,可以发生足够的非线性变形,而又维持承载力的属性。这样就可以保证结构在进入较大非线性变形时,不会出现因强度急剧下降而导致的严重破坏和倒塌,从而使结构在非线性变形状态下耗能成为可能。其次,作为非线弹性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结构将从弹性进入非弹性状态。在非弹性变形过程中,外力做功全部变为热能,并传入空气中耗散掉。我们可以进一步以单质点体系的无阻尼振动来分析,在弹性范围振动时,惯性力与弹性恢复力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系能量在动能、势能间不停转换,但总量保持不变。如果某次振动过大,体系进入屈服后状态,则体系在平衡位置的动能将在最大位移处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塑性变形能两部分,其中,塑性变性能将耗散掉,从而减小了体系总的能量。

三. 保证结构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

合理选择了结构的屈服水准和延性要求后,就需要通过抗震措施来保证结构确实具有所需的延性能力,从而保证结构在中震、大震下实现抗震设防目标。系统的抗震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强柱弱梁”:人为增大柱相对于梁的抗弯能力,使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大震下,梁端塑性铰出现较早,在达到最大非线性位移时塑性转动较大;而柱端塑性铰出现较晚,在达到最大非线性位移时塑性转动较小,甚至根本不出现塑性铰。从而保证框架具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塑性耗能机构和较大的塑性耗能能力。

2.“强剪弱弯”:剪切破坏基本上没有延性,一旦某部位发生剪切破坏,该部位就将彻底退出结构抗震能力,对于柱端的剪切破坏还可能导致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倒塌。因此可以人为增大柱端、梁端、节点的组合剪力值,使结构能在大震下的交替非弹性变形中其任何构件都不会先发生剪切破坏。

3.抗震构造措施: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同时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博士论文,发展历程。

抗震设计中我们为了避免没有延性的剪切破坏的发生,采取了“强剪弱弯”的措施来处理构件受弯能力与受剪能力的关系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与非抗震抗剪破坏相比,地震作用下的剪切破坏是不同的。以梁构件为例,在较大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交叉斜裂缝区,该区混凝土受斜裂缝分割,形成若干个菱形块体,而且破碎会随着延性增长而加剧。由于交叉斜裂缝与塑性铰区基本重合,垂直和斜裂缝宽度都会随延性而增大。抗震下根据梁端的受力特征,正剪力总是大于负剪力,正剪力作用下的剪压区一般位于梁下部,但由于地震的往复作用,梁底的混凝土保护层可能已经剥落,从而削弱了混凝土剪压区的抗剪能力;交叉斜裂缝宽度比非抗震情况大,以及斜裂缝反复开闭,混凝土破碎更严重,从而使斜裂缝界面中的骨料咬合效应退化;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和裂缝的加宽又会使纵筋的销栓作用有一定退化。博士论文,发展历程。可见,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抗剪能力严重退化,但是试验发现箍筋的抗剪能力仍可以维持。当地震作用越来越小时,梁端可能不出现双向斜裂缝,而出现单向斜裂缝,裂缝宽度发育也从大于非抗震情况到接近非抗震情况,抗剪环境越来越有利。博士论文,发展历程。此外,抗震抗剪要求结构构件应在大震下预计达到的非弹性变形状态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因为框架剪切破坏总是发生在梁端塑性铰区,这就不仅要求在梁端形成塑性铰前不发生剪切破坏,而且抗剪能力还要维持到塑性铰的塑性转动达到大震所要求的程度,这就需要更多的箍筋。博士论文,发展历程。同时,在梁端塑性变形过程中作用剪力并没有明显增大,也进一步说明这里增加的箍筋不是用来增大抗剪强度,而是为了提高构件在发生剪切破坏时所达的延性。博士论文,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