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外汉语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20 18:00:3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外汉语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外汉语论文

篇(1)

上述五所学校均为泰国名校。易三仓大学创建于1969年,它是泰国最著名的私立商业大学,是泰国商业精英人才的摇篮,其对外汉语专业设立于2006年。皇太后大学创建于1998年,它是泰国著名的学术型大学,具有较雄厚的语言、社会及文化学术研究力量。近年来致力于汉语学习组织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在泰国皇太后的大力扶持下,学校地位不断提升,其对外汉语专业设立于2007年。泰国清莱皇家师范大学创建于1973年,它是泰国专门培养教师队伍的大学,以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其对外汉语专业设立于2009年。华侨崇圣大学创建于1942年,对外汉语专业设立于2011年,它设有专门的汉语教学推广中心,面向对汉语感兴趣的学习者开放,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汉语人才。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创建于1975年,它是泰国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其对外汉语专业设立于2012年。

泰国对外汉语硕士专业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起步晚。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时间普遍较晚。最早设立该专业的学校是易三仓大学,设立于2006年。最晚的是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设立于2012年。鉴于汉语在泰国的快速传播,以及对汉语教育类人才需求的增加,对外汉语硕士专业起步虽晚,但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专业。

二是应泰国“汉语热”的发展而生。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2005年7月,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此为契机,中国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并于2006年《关于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由此标志着汉语开始走向世界(许琳,2007)。与此同时,中国与泰国的交流日益频繁,泰国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持续升温,随着汉语学习者人数的迅速增加,对汉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汉语师资缺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亟需培养本土汉语教师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泰国五所大学的对外汉语硕士专业应需而生。

三是名校引领学科建设。设此专业的五所高校均为泰国名校。在这五所大学中,师范类院校有2所———清莱皇家师范大学和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理工类院校有1所———易三仓大学;综合类文科大学有2所———皇太后大学和华侨崇圣大学。虽然五所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开设时间晚,但其优势也是明显的,比如办学起点高,学校硬件设施完善,资金雄厚,学术力量较强,学术资源丰富,有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五所高校教学理念新,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与时俱进,管理规范,能够发挥名校效应,引领新型学科的建设。四是部分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办学。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易三仓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与天津师范大学分别开展了合作培养汉语教育类人才的项目。通过这种中泰合作办学的形式,引进了北京语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中国合作院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教学方式、高效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教师,联手推进汉语教育类人才的培养工作。这样的合作办学有利于引进中国优质的汉语国际教育相关资源,加强泰国本土短缺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尝试。

二、泰国对外汉语硕士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一)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来看,五所高校的目标基本上一致,即致力于培养汉语教育类专门人才,某些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以下内容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培养德才兼备且擅长汉语教学的教师,以满足社会汉语人才的需求;发掘硕士的潜力,使其在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

(二)入学条件

虽然同属一个专业,有同样的培养目标,但五所高校的招收条件不一,有的学校门槛高些,有的学校门槛较低。五所学校招生时HSK等级要求不一致,皇太后大学要求学生必须达到HSK五级以上标准,易三仓大学则要求学生至少通过HSK五级考试。华侨崇圣大学、清莱皇家师范大学和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只要求学生通过HSK三、四级考试就可申请攻读研究生,入学条件要求较低。入学条件不严格,招收的学生水平差别过大,生源质量不高,培养的难度就会加大。此外,五所高校由于招生时不限本科专业背景,有些入学者汉语基础知识十分薄弱。在两年的研究生培养过程当中,由于以前专业所限,学习者既要加强语言功底,又要学习专业课程,时间十分有限,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此类毕业生在未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时,可能会面临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招生定位和实际生源存在矛盾。目前泰国教育部门规定,若想担任高校汉语教师,必须持有对外汉语专业硕士学位。中国政府提供的丰厚奖学金,吸引着越来越多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赴华留学。一些在泰国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人希望进入高校任教,但又达不到教育部门的要求,因此选择了攻读对外汉语硕士专业。从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五所大学的大部分生源均为这一类中国人。而该专业设立的初衷是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这就说明招生定位与实际生源有矛盾。

(三)课程设置

1.本土化强调不够。从五所高校课程设置来看,针对泰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的特征尚不明显。比如汉泰对比和偏误分析、中泰文化对比、针对泰国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法等课程较少,仅有皇太后大学和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重视此类课程。而恰恰是这一类课程有助于培养中泰两国语言文化差异比较的意识,能够帮助未来的汉语教师更好地了解泰国人学习汉语时的重点和难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汉语教学在泰国的本土化发展。

2.课程整体结构欠合理。泰国五所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分为三个模块,即必修课、选修课和论文。必修课设有6—7门,选修课设有7—10门。选修课的学分要求偏低。虽然提供给学生的课程较多,但基本上学生只要选择2—4门课程就可修满学分,课程的整体结构欠合理。在学分设置方面,各校学分不一。易三仓大学设有45学分,皇太后大学设有38学分,清莱皇家师范大学设有34学分,华侨崇圣大学设有3分,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则设有46学分。从必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易三仓大学为42.86%,皇太后大学50%,清莱皇家师范大学47.06%,华侨崇圣大学46.15%,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34.78%。从必修课的科目来看,各校都设有汉语语法研究,其他科目不尽相同,皇太后大学开设中国哲学专题,清莱皇家师范大学开设现代汉语研究,华侨崇圣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发展,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开设高级汉语及现代中国文学。从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易三仓大学为28.57%,皇太后大学16.67%,清莱皇家师范大学17.65%,华侨崇圣大学23.08%,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39.13%。从选修课的科目来看,各校都设有对外汉语教学,其他科目不尽相同,易三仓大学设有汉语史专题,皇太后大学设有计算机辅助教学,清莱皇家师范大学设有统计学与汉语研究,华侨崇圣大学设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设有课堂教学观摩及“二盯一”教学实训。从毕业论文占总学分的比例来看,易三仓大学为28.57%,皇太后大学33.33%,清莱皇家师范大学35.29%,华侨崇圣大学30.77%,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26.09%。五所大学均开设的课程包括:汉语语音教学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汉字教学法,但在五所高校这三门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大学将其设为必修课,有的大学设为选修课。汉语教育类课程,如文化类、教育类、方法类等课程缺失,培养重点不突出。

3.重知识、轻技能。五所高校的课程总体上大都偏重理论知识,忽视技能训练。五所大学所开设的知识类课程包括汉语语法研究、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汉语语音教学法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关于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却少之又少,只有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开设了课堂教学观摩及“二盯一”教学实训。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应该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从培养目标来看,对外汉语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知道“教什么”“怎么教”的汉语教师,知识类和技能类课程应该并重。

4.忽视教学实习。在五所大学中,易三仓大学、皇太后大学、清莱皇家师范大学与宣素那他皇家师范大学均要求申请者有教学经验,华侨崇圣大学对此无特别要求,该校的课程设置中设有实习的环节,而其他学校均忽略了实习的环节。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实习与实践应该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渐熟悉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将所学理论与知识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转换过程。不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毕业生就不能较快地进入角色,从容应对课堂教学和管理中的种种挑战。对外汉语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技能培养正是该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学实习与实践的环节尤其重要。

三、思考与启示

在泰国“汉语热”的大环境下,泰国高校有责任培养出更多汉语教师。目前,泰国开设对外汉语硕士专业的高校已从最初的一所发展为现在的五所,各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毕业人数也将逐年增加。这些毕业生有望成为未来泰国汉语教学的新生力量,充实本土汉语教师队伍。由于对外汉语专业设立较晚,经验不足,教学资源有限,难免存在课程整体结构欠合理、本土化强调不够的问题,导致针对泰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的特征尚不明显,学科建设任重道远。而与此专业相对应的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建立于2007年,培养院校已达82所。其目标是培养在国内外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这种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的汉语教学技能和较好的中华文化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定位准,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完备,课程方案科学合理,并突出强调了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充实了国际汉语教师队伍,成为海内外汉语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值得泰国借鉴。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和高校应达成共识,通过以下途径积极推动泰国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

(一)制定统一的指导性培养方案

目前,各高校基本上各行其是,缺乏政府职能部门的统一指导和规划。五所大学的培养方案、招生水平、课程设置及入学条件有较大差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层次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指导。泰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委员会应站在政府的高度,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成立专门的对外汉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经过科学的论证,制定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统筹规划,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招生条件、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下发泰国各高校。各校参照此指导性培养方案,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可用的教学资源,制定出可行的具体的培养方案,并接受高教委的定期监督和检查。自上而下的统筹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努力相结合,共同推动泰国汉语教育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修订学分,课程设置科学化

针对当前泰国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失调、培养重点不突出、本土特征不明显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修订学分,使其科学化、合理化。该专业的三个关键词是“汉语”“教育”“本土”,因此应当强调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课程的本土化特征。笔者认为,攻读对外汉语专业期间,应至少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课20学分,选修课12学分,实践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中应纳入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教学与教学设计、语言要素教学(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汉泰语对比和偏误分析、中泰跨文化交际等核心课程,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选修课中应包括方法类、教育类、文化类的课程,方法类应包括汉语测试与教学评估、汉语教材分析与编写,教育类应包括针对泰国学生汉语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泰国教育概况,文化类应包括当代中国国情、中华文化才艺。实践课应包括课堂观摩、教学技能训练和实习。上述三类课程构成有机整体,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能力,能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的特点开展教学。

(三)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教学资源共享

加强校际交流,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教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鉴于泰国五所高校办学经验不丰富,学科建设可用资源有限,应当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让教师“走出去”,与外校教师互通有无,分享教学信息与教学经验,同时把名师“请进来”,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篇(2)

二、语音练习的设计要多样有趣

众所周知,正确的发音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语音练习是否能达到操练的实际效果,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箝要教材编写者和老师的精心设计。在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中,语音教学是最基袖的,但同时往往也是最枯燥的,因此,对外汉语语音练习的设计,既要保证充足的分量,更要讲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一)练习形式丰富多样

语音练习的题型种类很多,包栝音节连读、辨音辨调、扩展练习、朗读语旬、听写声韵调、音节等。1.音节连读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音练习进行考察,可以发现,“音节连读”是较为常见的练习类型之一,又分为双音节连读、三音节连读、四音节连读、多音节连读等等,但是,目前不少教材中的音节连读练习未能与语义结合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懺。因为如果这类音节连读仅仅写出拼音,而未标注其语义,那么对学生来说,朗读音. 节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单纯声音模仿,起不到练习的作用。只有在朗读音节的同时了解这个苷节相对应的汉语词语的语义,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才会增加学生朗读音节的积极性。正如侮秉正先生所言,语音练习必须与语义结合起来。①也就是说,语音教学应该与词汇和语句的救学有机结合起来。2.辨苷辨调语音练习要将听音辨音与发音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学生之所以发音不正确,将一些声母或韵母混为一谈,将声调念错,是由于他们根本听不出两者有什么区别。因此,听后“辨音”和听后“辨声调”是语音练习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题型。举例说明:

(二)练习内容实用有趣

要让语音操练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题型多样化以外,练习内容是否实用而有趣,也是很重要的因素。1.实用性所谓讲求语音练习的实用性,是指多选择那些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发音练习。2.趣味性语音练习往往容易枯燥乏味,这就箝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作调整,在练习中适当插人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由于声调不同会造成语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朗读时学生们都格外认真地注意自Skdn/kan,shu/shu5wen/wen的声调是否准确,尤其是朗读“我问你”和“我吻你”时,如果某一同学念错,学生们就会哄堂大笑,课堂气氛立即就活跃了。“绕口令”是语音练习中生动有趣的方法之一。“绕口令”必须根据语音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进度而设计和编排,也就是说要与刚学完的语音知识有一定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操练更具有针对性。当语音教学基础发音练习结束后,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些汉语诗歌、成语、寓言、散文等带领学生朗读,一方面巩固学生的汉语语音发音基础,另一方面进—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篇(3)

我国对外教育初期,其留学培养费用主要是由我国自主承担,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费留学生逐渐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了7倍之多。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文化教育已经呈上升趋势。而主要自费学生的来源则集中在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要远超于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汉语言的素质教育也逐渐备受重视。因此,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上,各国人民也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的素质文化教育,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发展。因此,我国与他国的学术教育往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愿意来到中国感受中国的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只身来到中国,而学习者的教育层次也从本科延伸到博士不等,所学习的学科也由原有的汉语言类逐步发展到理、工、农、医等各个专业,这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②。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相应的发展趋势。第一,我国的留学生成分与往年相比发生时了一些变化,自费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公费生,并呈上升趋势。第二,在留学生的生源结构方面,已经从以往的东欧几个友邻国家上升到世界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属日本、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增长速度最快,且这些留学生属于自费生的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可以有效带动文化素质传播。第三,在学历生当中,我国本土的研究生数量在逐年增长,而对外留学生的研究生数量却明显下降。第四,我国的对外汉语言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简单认知转换到如今的教学方法水平的问题上。更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多样化、戏剧化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对之产生兴趣③。

二、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将目光投向中国,为此,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和挑战。为了应对新时代下的全新形式,我国对汉语言的国际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全新调整。我国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汉语言教学小组办公室,现如今已可对国家汉办进行独立办理,并成为知名品牌。其中,孔子学院已成为知名代表。在我国,孔子学院已创立了相应的教育机构,更是分布于全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传播我国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国还多次举办海外中小学校长夏令营活动,为教师进行培训,派遣志愿者去海外组织编写材料,研究教学方法等内容。最为重要的是,海外教学及夏令营等活动都备受国家关注,并被给予大力支持。汉语言的大力推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六大转变:第一,从汉语言教学到国际教学的转变;第二,从语言教学的走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第三,向大众化的应用教学转变;第四,从传统的教育推广向系统的国际推广发生转变;第五,从政府推动运作发生转变;第六,从传统的纸质推广向多媒体、多元化推广发生转变④。

篇(4)

根据访谈了解很多同学尤其是校外实习生认为专业实习相当于放假,是放松休闲的好机会,没有意识到专业实习对他们专业提高的重要性,对于实习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能认真对待实习中安排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任务,总是被动的完成,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对外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2、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差异

对外汉语专业是针对留学生汉语教育设置的专业,为了培养汉语传播和中华文化交流的多功能人才,不仅要进行留学生教学还要进行留学生管理。对于一些实习生他们认为听听课就可以做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却忽视了留学生的特殊性。新疆各高校的留学生大多以中亚国家为主,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背景、不同的文化等,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在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除了提高中国学生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在实习中感受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氛围及存在问题。有些同学在实习中缺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真正融入留学生的大家庭。由于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能力不足,不敢站在讲台面对留学生,缺少能够征服学生的信心。

4、专业实习评价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实习实行师生互评的管理体系,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够完善。一是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体系。主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去评定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实习评定的说服力,没有系统的考核标准,为评定优秀实习生形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定不够全面,从学院、教研室及学生组长角度去评定有一定的片面性,应该更多的综合学生的意见。

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新疆各高校将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应研究探讨专业实力思想教育方案、管理举措,部署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新疆情况制定保证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相关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立更系统、全面的专业实习工作考评机制,并要求各指导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实习生。实行指导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在实习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坚守岗位,与实习学校密切配合对实习的每个阶段严格把关,认真实施我院专业实习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各实习点是实习的基本单位,其指导老师在抓教学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外,关心、负责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团结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帮助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

2、明确专业实习目标,加强实习指导和思想教育管理

在组织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对外汉语专业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为国家培养跨语言跨文化的人才做出贡献。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期间加强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和目标教育,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交流会、疑问解答座谈会、实习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汉语专业认识和实习目标认知以及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教育。同时加强了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技巧和实习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及时了解实习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提高实习动机,端正态度。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并加强责任心培养。一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且突出俄语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二是加强中华才艺技能的培养,设置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加强学生中华才艺的培养;三是加强涉外素养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突出涉外能力、外交礼仪、政治素养等方面;四是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安排自信心、责任感、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缺乏信心的胆怯心态和盲目乐观的轻视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到认认真真备课,轻轻松松上台讲课;五是在专业实习期间加强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教育,让他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

篇(5)

作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任务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具体的汉语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缺乏真实性的语言形式为目的。2.将真实性的汉语材料引入课堂环境,强调有意义的语言内容。3.培养留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学会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交际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4.留学生先前的知识和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因素存在,它追求留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及交际策略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留学生自发、自主的投入到自觉的语言实践中去,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

(二)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的原则

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原则。所谓的“真实性”是指“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课堂学习环境”,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需要指出的是,“真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一切为语言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材料语言都是不真实的,这里强调的是学习者应尽可能接触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和真实的语境,让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习得语言。2.任务相依性原则。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相互依存的原则。每一个任务的设计都依赖于之前任务的完成,这样同一课或同一个单元中的不同任务构成一个“教学阶梯”,每一个任务都是阶梯的一个环节。3.形式/功能原则。语言形式代表一定的意义,设计任务应明确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理解语言的功能,并在真实的交际中运用。

二、基于任务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实例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完成语言任务来习得语言的模式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按照Willis(1996)任务型学习模式的框架,任务型口语教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任务阶段、任务环节阶段、后任务阶段。那么,如何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实现汉语口语教学的目标呢?在此,我们提出“建立以汉语交际任务为教学组织单位的新教学模式”的构想,结合实践,以《标准汉语教程》(王国安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入门”第二册第十六课“我家在浦东”为例,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在汉语口语课堂中的教学设计。

(一)前任务阶段(pre-task)

即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任务型教学法特别强调导入语与任务的相关性。在“我家在浦东”一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要设计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你去过上海吗?你能区分浦东和浦西吗?你是如何区分的?因为大部分外国学生都有去过上海的经历,因此这几个导入问题的设计更能激发他们交流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景中。在前任务阶段,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不能超越留学生固有的语言水平和生活经历。Willis(1996)认为,任务的难易度决定学生的注意力分配结果,另据徐琴芳(2005)的研究,任务难度对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度都有影响,任务越难,准确性、复杂度越低。在材料的输入方式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浦东、浦西、黄浦江等图片用投影仪、幻灯片等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更直观的了解,从而减轻认知负担。根据周卫京(2005)和周丹丹(2006)等人的实验和定量研究,视觉输入对口语准确度和复杂度的提高促进作用最大;输入、输出频数对口语质量有影响,能提高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输入第四遍和输出第三遍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练习的最佳频数。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完成看图片进行对话的任务。

(二)任务环节阶段(taskcycle)

即任务的执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要作为汉语交际的主体,以结对或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语言做事来完成任务。在“我家在浦东”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回答导入式问题进入课文主题后,教师就把预先设计的两个活动安排学生完成。第一个活动是请学生比较浦东和浦西的不同,附带引入上海这个城市和南京等中国其他城市有何不同,上海这座东方城市和西方城市有何不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已经掌握的关于描写城市、建筑物特点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法,为他们后来的表达提供帮助。然后让学生采取两人配对或三、四人一组的形式,自由讨论,完成信息交换,观点交换,最后决定任务,解决问题任务,创造性任务等,通过合作或竞争,presentation等形式,描绘出不同城市的特点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别,使之对学生的汉语口语训练朝着“准确、得体、流利、多样”四性统一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借助教师提供的词汇和表达法,学生在后续的交流活动中比较容易而且愿意展开对话和小组讨论,说明他们已经建立起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自信心。在第一个活动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第二个任务为计划阶段,保证十分钟左右的计划准备时间,明确提出报告的要求:“我眼中的浦东”。根据Foster和Skehan(1996)的研究,准备时间对不同的任务类型有不同的影响。Mehnert发现,十分钟是提高语言流利性、复杂性的最佳计划准备时间。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准备时间为十分钟。任务的形式为将全班分为三个讨论小组,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各自讨论总结浦东和浦西的特点,要求用例子来说明。经过讨论以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做报告,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不同看法,也可以根据报告人的内容提出具体问题请报告人来回答。分组汇报的学习任务让每位同学都责无旁贷,参与到口语训练中去,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后任务阶段(post-task)

包括对任务的评估和语言提升活动,这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反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语言使用的最后阶段。首先,教师对学生在前一阶段所做的“我眼中的浦东”的报告进行评估,评估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交际策略和语言使用问题上,并对学生陈述中出现的语法、词汇错误作出反馈。其次,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他们去中国不同城市旅行的经历,特别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市。这个问题的设计与留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最能激发讨论欲望,他们也非常渴求能够与他人分享经验。最后,教师作为陈述者,提出自己对中国城市的看法,学生也纷纷提出见解,形成多个报告题目,如“我眼中的北京”、“我眼中的广州”、“我眼中的南京”等等。这些任务使留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化为具有生活真实性的语言交际,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新的内容。这是汉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宗旨。

篇(6)

二.中华才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华才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华才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单一,形式简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华才艺课多局限于剪纸和书法、中国结、太极等课程。这主要是受到以下条件限制。课堂限制。太极拳虽然不需要工具,但是对教学场地要求较大,由于是班级教学,不适宜室内进行。而书法需要笔墨纸砚等工具,教学时也需要一定的场地书写。教师限制。中华才艺门类众多,内容庞杂,专门从事中华才艺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国内高校中,承担留学生中华才艺的课程教学的老师多是有某方面中华才艺特长的语言学、文化学的教师,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会什么才艺就上什么课,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在国外,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力军是汉语志愿者,这些教师绝大多是在读本科生或研究生,在派出前,接受短期集中培训,基本掌握了一种或两种中华才艺,但是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流于形式。汉语教师在教授中华才艺多采取讲授法和视听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讲述中华才艺的相关内容。视听法是通过视频、音像和图画来进行中华才艺教学。讲授法虽然可以使教师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但是中华才艺是一门技能课,学生仅仅听教师说不够的,要掌握一门中华才艺更需要学生亲身体验。视听法能够带给学生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想真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亲自教学指导。3.考核简单,流于形式。中华才艺的课程考核比较困难,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难以量化。有些学校开设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作为放松娱乐的手段。这些汉语学习者不能很好地掌握中华才艺的的技能,更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这样也就达不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4.国内重视不够。我们在希望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中华才艺传播中华文化,但是在国内的高校中,中华才艺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华才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但是国内高校中大多将其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学习,并且集中在少数专业中。课时少,教学内容简单,教学形式以讲授为主,实际操练机会少,在教学和考核中也是流于形式,这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内中华才艺教学的现状。所以,多数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中华才艺的技能。国内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学生对中华才艺知之甚少,这样的现状难以为我国在国际上推广中华才艺提供有力的保障。5.教材缺乏。综观国内,专门从事中华才艺的教师不多,所以真正实用的教材也就少之又少。

篇(7)

二、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

情景剧表演应本着“张弛有度”的方针,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突出教学目标情景剧表演的首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巩固和提高需要掌握的语言技能。情景剧表演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作为辅助的教学形式,它可以融入娱乐性、流行性等元素,但是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二)开展“阶梯式”表演教师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差异,进行“模仿表演”“既定表演”“创造表演”等有针对性的表演形式。

(三)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在排练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其中华文化知识,使学生们学习中华才艺、领悟华夏文明。

(四)恰当分配角色根据学生们的汉语水平、特长等综合因素调动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使内敛的学生获得表现的机会、活跃的学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五)重视表演考核情景剧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因此,教师要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内涵、主题意义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对于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可根据其表演情况颁发最佳编剧、最佳表达等奖项。

(六)控制表演次数情景剧表演需要学生们的排练及教师的辅导,占用了较多的课余时间。因此,一学期安排情景剧表演的次数不能超过2次,一般可作为期中、期末的汉语学习展示或比赛。通过以上原则可以确保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达到适宜数量和优秀质量的平衡。

三、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与展望

情景剧表演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适应教学体制改革、培养社会复合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方法,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价值。第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情景剧表演是寓教于乐教学形式的体现。学生在排练、表演情景剧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汉语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汉语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们主动学习汉语的积极性。第二,学生们排练情景剧而交换意见的过程能够提高汉语技巧,培养其使用汉语的能力。第三,以组为单位的情景剧表演能够提高学生们合作学习汉语的能力,使其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切身领悟中华文化中自古以来包含的合作精神。第四,情景剧表演的应用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学习状态,改变了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形式,开展培养学生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五,情景剧表演创造了真实的交际场景,提高了无法从书本知识中获取的实践应用能力。

篇(8)

据统计,整个毛里求斯,目前,正式在编的中文教师只有4人,这和庞大的学生群体不相匹配。当前毛里求斯小学汉语教学工作主要由两个群体来承担:一是毛里求斯本地会说汉语的人,他们中只有极少数人接受过短期专业培训和学习,大多为在毛里求斯生活多年的华侨,或从中国远嫁到毛里求斯的华人。他们的优势在于能用克里奥尔语和中文进行交流,不足之处在于很多人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对教育学、语言学基础教学缺乏基本的认识。二是国内派出的海外志愿者。志愿者们在国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能使用标准的汉语,也有良好的外语基础。但是由于只在毛里求斯服务时间在一年左右,流动性较大,对整个毛里求斯汉语教学本质的提升和改变起的作用不太明显。

(二)缺乏专业的汉语教材

当前,毛里求斯小学课堂统一使用的教材是由毛里求斯教育部出版。该教材暂时弥补了先前缺乏全国汉语教学计划和材的不同,但是课本的实用性存在较大不足:课文内容较为陈旧,难度偏大;各个年级的区分度不高;课后习题与课文内容的一致性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学任务主要以中文阅读为主,缺乏必要的听说练习,致使学生的汉语表达存在脱节。课堂上出现的较多的语言就是“老师,我会写这个字,但是我不认识;或者是老师我认识这个字,但是我不会说”。

(三)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不强烈

毛里求斯华人数量较少,多数家庭使用克里奥尔语进行交流。学生汉语学习缺乏必要的语用环境。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选修汉语的数量最多,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抱着尝试和体验的心态;三年级之后汉语课程难度的攀升,以及学业的繁重性使得一部分学生相继放弃;继续学习的学生中也多数是处于家庭原因,并非自身主动要求。

二、关于毛里求斯汉语教学发展及对策

(一)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学生语言习得成效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毛里求斯的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尽管国际汉语教学的主战场已逐渐从国内转向国外,但是仅仅依靠国内派出的老师和志愿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缺乏长期扎根海外的专业教学和辅导机构是制约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团队发展的第一问题。加强国内院校和该机构的交流合作,为当地老师开展教育学、语言学的相关专业教师培训辅导工作,让他们在会说中文的基础上,转变为会教中文;定期派出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各行业志愿者加强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增加对双语教师的重视,才能持久地长远地改进目前的对外教学现状。

(二)打造针对性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纽带。教材和教学计划是汉语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教材的设计必须吻合教学计划,如实地反应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教材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经验水平;教材的难度和区分度又是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课后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需要加强同当地政府、国内外研究对外汉语的专家、中国文化中心、国家汉办等诸多机构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毛里求斯实际情况,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编写出实用味性较高的教材;增加听说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作为小学汉语教材,教材的趣味性更为重要,课文主题,课后练习等等多增加趣味活动,页面的设置增加图片、色彩的运用等。

篇(9)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位问题。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学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专家把对外汉语定位为现代汉语下面的一个分支,属语言文学类;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该是属于语言学类下面的二语习得专业等。其次是关于研究的方向和视角。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文章中,探讨教学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讨汉语语言具体要素的文章显得尤为少数。同样在探讨学习方法中,有价值的教学实验和各种调查报告缺乏一定的数据。所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多方面、多视角、有侧重的进行科学的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学习汉语从开始就是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太多的强调听、说、读、写,课程目标非常的单一。其实,在汉语学习中应该重视汉语的思维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只有增强文化交流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内涵。第二,教学中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对不同对象的学生应具有他们本国特色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贴近教学对象的思想、习惯和生活,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通过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视频节目,参与中国的文化节日活动等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的;另外,制作的学习资源力求浅显易懂,结合视听教学,渗透中国文化。第三,在汉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有些人认为不会写就相当于没学会。在汉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熟练写出来的字比能认识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尴尬、蹊跷、痉挛、貔貅”等词语。像这类很多人不能正确地写出来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不胜枚举,但我们在日常的读书、看报、交谈中,我们能够运用自如,因此不能说不会写就等于没掌握,完全不会。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层次含义就等于没学会。在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言文字中,很多字词是很难有明确解释的。比如“既然”两字,有谁能一下子解释清楚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这个词组为什么会出现在语句中呢?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响我们熟练地使用它。同样,“所以、即使、但是”等等这样的词汇用法也很多,我们在掌握了他们的基本含义后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用它们来进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师认为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诚然,这四项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能同时掌握固然好。但是,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要求的,这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小孩子对笔画多的字反而比笔画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们要结合汉语特点,对不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不认为“随课文识字”是唯一的教学思路。对外汉语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课文、字词、练习等传统教法。其实,“随课文识字”即分散识字的优点是可以阅读课文来学习文字,其缺点是认识生字的效率极低。在针对海外儿童的汉语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往往生字生词太多和孩子们想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现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们因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阅读与其年龄匹配的读物。

三、国际汉语教师将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主力军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国的地理、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然后分类介绍;在讲授汉语知识时还需要要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前有关介绍中国文化的教材也逐渐增多,教学中可选择的教材范围也比过去多很多,在选用教材时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视听说课里把相关文化知识直观地、动态地表现出来,让外国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要让外国学生多体验到生动的中国文化在汉语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特点,开设多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课供学生选修;可根据不同阶段开设比如像书法,绘画,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等课程,力求多样性;在选修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文化语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知识印象。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国际汉语教师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这项事业。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学习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篇(10)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辅助作用

首先是教学设施及听力材料的革新。CD光盘盒计算机的普及,打破了“录音机———磁带”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在计算机上操作,更加方便重复多次听录音材料,也方便学生课下的自学。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对外汉语听力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使听力课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插入一些影音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有效的提高汉语听力课堂效率。其次,PPT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展示生词和给出语境时,PPT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直观易懂,而且更具有趣味性。尤其是对初级班的听力词汇教学来说,非常关键。使用并不等于滥用。对比分析了传统听力教学与多媒体听力教学,我们在肯定多媒体教学的上述优势的同时,也提倡秉承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规范有效性、实用性、趣味性等三原则。此外,对PPT、WORD及电子期刊等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引起了无纸化教育的新观念。学生利用便携式设备将课件等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方便快捷。鉴于教材上有很多写汉字的练习,本人并不建议摒弃纸质听力教材。第三,基于汉语听力教学特点,许多高校都致力于听力教学网络资源建设,提倡建立对外汉语听网络资源并探讨其管理的实现形式,辅助听力教学和研究。央青(2008)提出建立语言实验室。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在视听结合、听说结合的多维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使听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本人认为,多媒体辅助下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大有裨益。但是,对多媒体的利用对教师备课要求会相对增加,还需要教师合理把握使用时机,避免过度依赖,延误教学计划。同时,对于多媒体应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或者偏离课堂主题,从而对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关于听力教学的新思路

篇(11)

二、“把”字句的句法特征

从形式上看,“把”为介词,其引导的介词短语出现在动词前,如“(他)把书拿来”等。(1)a.他把书拿来了。b.?把书他拿来了。c.*他拿来了把书。d.*他把书拿。e.他拿来了书。.他把书放在桌子上。他放在桌子上书。例(1)a中,“把”连同其宾语“书”出现在动词前,动词后有补语“来了”,合法。例(1)b中,“把书”出现在主语“他”前,不妥。例(1)c中,“把书”出现在动词“拿来了”后边,不合语法。例(1)d中,动词“拿”后面没有补语,句子也不合语法。例(1)a中也有主谓宾形式,如例(1)e“他拿来了书”。但是,有些语法形式,如宾语后边有补语时,必须使用“把”字句。(吕叔湘,1991)崔希亮(1995)经过统计,认为典型的“把”字句的VP具有述补结构或含有述补结构,数量多达86%。金立鑫(1997)称之为句法上的“强制因素”。例(1)“他把书放在桌子上”就比例(1)g“他放在桌子上书”好。当然,补语越复杂,就越有可能用“把”字句。总之,“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就是:“把”短语在动词前,而且动词后有补语,主语不能用在“把”短语和动词之间。

三、“把”字句的语义关系

“把”引导的名词短语一般为受事,放在动词前。但邵敬敏、赵春利(2005)认为,除了受事例(2)a以外,“把”的宾语还可以是工具和材料等其他语义成分。(2)a.他把书拿来了。(受事)b.他把牙齿吃坏了。(工具)c.他把矿泉水都浇了花。(材料)d.他把墙壁涂满了颜料。(处所)e.他把我吵醒了。(直接影响对象).帮人抢老婆,结果把自己抢进了监狱。(间接影响对象)例(2)a中,“把”的宾语“书”是受事。按照邵敬敏和赵春利(2005)的看法,例(2)b中“把”的宾语“牙齿”是工具,例(2)c的“矿泉水”是材料,例(2)d中“墙壁”是处所,例(2)e中“我”是直接影响对象,例(2)中“自己”是间接影响对象。但是例(2)b~(2)各例,并不能否定“把”的宾语是受事。首先,正如崔希亮所说,“把”字句表示“把”的宾语“在某一行动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或将要发生的变化”,而例(2)中各句“把”的宾语都符合崔希亮的定义。其次,如果将受事的定义扩大一些,即受事指受到动词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事物,那么就可以将例(2)各句“把”的宾语都看作受事,至少是“非典型受事”。总之,从语义上看,“把”的宾语是句子中表示受事的名词短语。动词表示引起受事发生变化的动作和行为,补语是受化的结果。

四、“把”字句的语用功能

有些语法形式,既可以用“把”字句,也可以用其他句型,如“他把饭吃了”和“他吃了饭”“他把书拿进来”和“他拿进来书”等等。两者的差异,主要在语用功能上。语用功能包括信息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1994)“把”字句的信息功能,是一般将后面的宾语标记为有定(definite),就是说话者假定听话者已知的信息。人际功能,是该句可以表示强调,以引起听话者注意。语篇衔接功能,是指该句的语序具有承接上文、启发下文的功能。“把”字句的信息功能体现在将“把”宾语标记为旧信息,而将动词后的补语标记为新信息上。崔希亮认为“把”字句的“语义焦点”落在动词短语上。赵宏(2005)总结了“把”字句的三个语用意义:“把”字宾语的被动性、次话题性、改变句尾焦点性及致果致态性,后两项也是在讲“把”字句标记新旧信息的功能。邵敬敏、赵春利(2005)认为,“把”是焦点标记、前置标记,凸显动作对事物的“主动性影响”。其实,以上学者都在强调“把”字句的信息功能。“把”字句的“强调”功能导致其独特的人际功能。因为“把”字句具有强调功能,提醒对方注意,所以“把”字句听起来不太客气。如“请把窗户打开”就比“请打开窗户”更直截了当,更不客气。“把”字句的衔接功能体现在承接上文和引出下文两个方面。吕叔湘(1991)提到,“把”后的名词短语是“已知的,或见于上文,或可以意会”。金立鑫(1997)指出,“后续句的底层宾语如果与前接句的宾语同指,后续句倾向于使用‘把’字结构。”常敬宇(2001)也突破过去囿于句子的语义分析,而将宾语的位置与语境联系起来,提高了解释力。如:“把那本书拿出来”一句的语用意义是“用‘把’字强调对那本书的处置,即快把那本书拿出来,含有亟待看那本书的语气”。可能的语境是例(3)。(3)A:那本书你不是买到了吗?快把那本书拿出来,让我先睹为快!B:好,那就先给你看吧!(B把书拿出来给A)。我们可以用例(4)的具体语篇,说明“把”字句的宾语一般与语境和上文词语有一定关联。(孙海霞,2006)(4)a.想到这里,鸿渐顿足大笑,把天空月亮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钱钟书《围城》)b.凤霞站在家珍旁边,我把她往屋里推得时候,她不好意思地扭头看家珍,家珍笑着挥手让她进去,她这才进了茅屋。(余华《活着》)c.我算定他不敢写那封信!他是个小人,他不会把一张追求学生的字据落在我手里。(琼瑶《窗外》)d.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他穿着一身黑颜色的绸衣,总是把双手背在身后,他出门时常对我娘说:“我到自己的地上去走走。”(余华《活着》)例(4)a中,“把”的宾语“天空”和“月亮”是语境中独一无二的事物。例(4)b中,“把”的宾语“她”与上文的主语“凤霞”同指。例(4)c中,“把”的宾语“字据”与上文宾语“那封信”同指。例(4)d中,“把”的宾语“双手”与上文的主语“我爹”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此外,“把”字句还有引出下文的功能,如例(5)a和例(5)b使用“把”字句,都与下文有关。(5)a.猎人捕到一只很小很小的鸟。小鸟突然说话了:“你捉我没有用!吃我吧,太小了!倒不如把我放了,我能帮你做国王呢!”b.有一个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太阳太远了,总是刚见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还没把大地照暖,很快就落到西边去了。例(5)a中,选择“把我放了”,而不是“放了我”,一个原因是跟下文的“我能帮你做国王呢”相联系。例(5)b中,“把大地照暖”,突出了“暖”,以与下文的“落到西边了”形成对照。

五、“把”字句的教学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般出现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的基本句法,学习过动词加“了”和趋向补语“过来”等结构。但是,由于印尼语没有类似结构,学生感觉“把”字句较难掌握,会造出一些错误或者不合适的句子(陈延河,2002)。下面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将印尼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为三类:语法错误、语义怪诞和语用欠妥。

(一)语法错误学生造出的错句,最多是错在语法上,主要是该用而没有用“把”字句,如例(6)。(6)a.*他洗衣服干净了。(陈延河,2002)b.*你不要扔我衣服在地上。(陈延河,2002)c.*我吃饭的时候我放我的书包在我的身边儿。(徐富平,2005)d.*有些朋友放她的东西在桌子上,她们先放她的包然后放外衣在上面。(徐富平,2005)e.什么地方都很美丽。路易丝拍照这里的景色很多很多。(学生作文)例(6)各句的共同错误,是在动词后边出现了两个成分。所以,都可以用“把”字句修改。如例(6)a可以改为“他把衣服洗干净了”。例(6)b可以改为“你不要把我的衣服扔在地下”。例(6)c可以改为“把书包放在身边”,例(6)d可以改为“有些朋友把她的东西放在桌子上,”,例(6)e可以改为“把这里的景色拍了很多照片”。

(二)语义怪诞语义怪诞,指“把”宾语的语义成分有误,或者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有误,如例(7)。(7)a.我常常把晚饭吃在饭店里。(杨继洲,2007)b.走下山的路很长,他没有够时间下去,于是对卖礼品的人问:有没有近一点的路。她说:没有,如果你要快地到停车场,只好把吉普车坐下去。(学生作文)例(7)a,单纯从句法结构看没有问题,但是“在饭店里”是动作发生的地点,不是动作的结果,所以该句从语义上看不合法。例(7)b中,“吉普车”是“下去”动作的工具,不是动作的受事,所以不能成为“把”的宾语。前面例(2)b的“把牙齿”可以,是因为“牙齿”是“吃坏”的受事。

(三)语用欠妥有些句子不好,不是因为语法错误或者语义怪诞,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不合适。这主要体现在误用和该用不用。下面例(8)是学生作文中误用“把”字句的例子,例(9)是该用“把”而没用的例子。(8)a.林先生想快点逃走,但是那个“秤”先生把他的衣服揪了起来。这时,林先生觉对(得)跑不了了。一直追着林先生的人也到了林先生被挡住的地方。最后,林先生卖(买)了那件礼服,也给那位“秤”先生交款。回到家,林先生觉得非常累。跑了很久,还要把一件贵的礼服买下来。真是倒霉的日子呀!b.那位老板就介绍很多衬衫。小伙子看了又很感兴趣,想买一件衬衫。那位老板就让这小伙子试一下,看合适不合适。他就把这件衬衫试了。他一边试穿,老板一边一直说好。例(8)a中提到“林先生”,接着用“他的衣服”,所指是清楚的,可以当“把”的宾语。但是,“他的衣服”并没有在下文继续讨论,所以“把”字句在这里不合适,不如直接说“揪住他的衣服”。例(8)a的第二个“把”字句“把一件贵的礼服买下来”,其中的“礼服”虽然在上文提到,但是“贵”却是新信息,另外下文也没有继续讨论“礼服”。故可改为“还买了一件贵的礼服”。例(8)b的上文只泛指“一件衬衫”,并未提及“这件衬衫”,故下文用“把这件衬衫试了”显得太突然。可以改为“试了一件”。(9)a.我清楚看了那些字。(我把那些字看清楚了。/那些字我看清楚了。)(陈延河,2002)b.到了市场她看中国的东西很便宜。那时候她就随便花钱,花了很多。后来她刚在银行换的钱都完了。(学生作文)例(9)a中,“清楚看了”应为“清楚地看了”,与“看清楚了”语义上差别不大,但是在语用功能上很不相同。“清楚地看了”,没有强调“清楚”这一结果。如果改为“把”字句,将“看清楚了”放在句尾,就可以强调这一结果。例(9)b的语法和语义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改为“把刚在银行换的钱都花完了”,将旧信息“刚在银行换的钱”放在动词前,就可以突出动词后的新信息“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