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卫生化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物化学是一门组合性质的边缘类学科,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运用化学检验和分析的方法解释生物体内部或者外部的一些生理和生化表现,从而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了解致病原因并寻找相关解决方法。因而在中等卫生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医疗服务行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门学科结合了化学、生物理论和实验实践两个方面,提高了卫校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自身分析病因、合理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因此提高生物化学学科的创新性教育水平,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整个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的提出和实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其关键在于如果一个国家特别是这个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任务只是将公式和定理在每一代学生脑海中简单进行灌输和复述,那么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技术和方法的落后以及进步源泉的枯竭。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2我国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化学生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停滞渐进性
目前我国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出现了萎缩甚至停滞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近几年固然加大了职业教育发展力度,但长期忽视职业教育的结果尚未得以真正改善,学校相关设备设施落后;另一方面是按所谓“实用型”教育模式,学校大幅削减基础学科课时,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课,目前只有检验、药剂等专业还保留有生化课程;还有就是国内的卫生学校之间缺乏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从而使得各个学校的生物化学教育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发展状态,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这种落后的状态日益加重。
2.2缺乏实践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得学习者快速稳固掌握一门服务于社会的技能,从而能够在从业过程中不断锻炼和发展,以达到实现自我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两者的目的都是要求和希望学习者能够首先掌握自己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并且通过日后的实践和锻炼最终创造价值。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践和理论教学的脱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基础学科,理论多,实践少,缺少实践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2.3教育考核的机械性
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波及高等教育,而且正在影响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合格从业者,而并非是像高等教育那样是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从而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中应采用偏向于实践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中问题的能力而非单纯考核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背诵和理解能力,彻底摒弃传统教育影响下的机械性的考核方式。
2.4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低下
任何学科的创新不仅要求人们要有新思路和新想法,同时也要求受教育者对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扎实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校即使加大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终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这也是学校应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必要所在。
3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在中等卫生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3.1有利于学科教育自身的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结合性边缘类学科,其自身就有发展的局限性。首先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技术和理论的成熟度不够,在两个学科的结合点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融合问题。其次是因为国家在中等卫生学校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本投入不足,从而使得生物化学的创新型教育发展存在客观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在中等卫生学校开展生物化学创新教育,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于这门学科和该行业的重视程度,对于中等卫生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2有利于学校综合学科的联动发展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中等卫生学校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在现实中应用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首先是因为在护理学和病理学中,应用生物化学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医疗服务人员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结构方面了解疾病背后的本质原因。其次这门学科也是连接诊断与救治两个环节的关键性纽带,传统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方法固然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却更能从致病机理和病理学角度分析、判断病发原因、病征指标与发展的趋势。此外,多学科融合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因此拓宽中等卫生学校中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思路将有利于整个学科教育体系的改善和发展。
3.3有利于我国卫生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
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学生更应该具备自我提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前提和要素,从而我国卫生职业教育要想充分利用国际化平台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就应该首先适应教育创新的这种国际大环境,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中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以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学校、宿迁卫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当地政府在支持对外交流的基础之上,给予该校一定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个区域的办学理念有了较大的提高。
3.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目前创新教育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更倾向于以研讨会和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方式首先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做足准备,获取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活动中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见解和想法,在无形中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此外,这种教育模式的转型改变了以往老师单一通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和老师能够进行双向互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之这是一种双向的教学方式改进,将大大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繁荣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3.5适合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发展,促进教育行业
美国教育界有一句名言,那就是:“孩子就像一颗颗种子,是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是小草就让他装点绿色的大地”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美国教育的创新性和自由性。尤其是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思想的主导作用,在生物化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创新性地提出建立每个学生的发展意愿档案,使得在教育过程中贴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意愿进行生化教学的课程教授。
4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4.1学生转变态度、教师增强自身素质
中等卫生学校的生物化学创新教育首先要求受教育者转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的状态,通过合理增加实验课时,尽可能引导学生从实践经验中获得对于知识的新感悟和新体会,对一些生化过程的机理通过多媒体或者动画直观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此外作为教育者的教师队伍,应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补充学习和不断学习,因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更需要老师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整个框架的了然于心,所以创新教育的发展思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两个方面。
4.2加强学校生化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依靠财政部门的投资和公共物品的投入,此外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也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样的,在教育领域要想实现中等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创新教育的转型问题,就得不断提高学校内部生化实验室和配套设备的更新和建设,不仅要在理论创新方面与国际接轨,实验器材、试验的方法都要尽可能向国际先进方法靠拢。及时更新引进先进的生物化学配套设施,这是因为这门课程仅仅只有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先进理论要结合配套的设施才能够完整地发挥其创新的作用。
4.3定期举行各区域交流项目
创新不仅是对于原有知识的提高和改善,其前提条件是能够了解到最有效率的信息和专家的想法。所以我国不同区域的中等专科卫生学校可以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派遣学校老师和学生到医疗卫生较为发达的城市中的卫生专科学校进行交流和学生之间的联合培养项目,使得较为发达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在不同地域之间流动,最终实现区域间创新教育的联动发展。
二、语文教学是创作世界的动力
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出最为个性的自我,因为文字是富有生命的,语言是最有个性与活力的象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自我创作的能力,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有活力,充满灵性,富于创造的个体,但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总是会潜移默化的去束缚孩子的对于生命的创造性与想象力,我们不应该把学校变成一座工厂,每天按部就班的生产出同一批型号,打上同一个标签的产品,而是用语文教学去让学生们感悟生命,打开他们的眼界,比如在古诗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去肆意的随着自己的想象去描绘心中的场景,让他们将自己心中所描绘的景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用笔和纸画出来,也许学生们的语言与绘画水平是有限的,但是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古诗的文字性陈述绝不是唯一的宗旨,更多的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更深入的去解读这首古诗带给他们每一个人的感受,所收获的不同的意义,而老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每一个学生都尤其最为独特最富有创作性的一面,他们的生命是如此的丰富而多彩,是多么有活力的存在,并且这样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们所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这么简单,在轻松自由充满想象力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不仅仅收获了知识,同时还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在与他人的沟通中,学会了倾听与理解,学会了质疑与肯定,这样充分发挥他们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勇于展现自我,敢于超越自我,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使学生从更层次去感受来自语言的魅力,来自文字的想象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不应把按照成人所设定的条框与预期去教训学生,应该做的是从学生们自身的独特性去发展与促进他们。
(二)教师与学生是大学文化的保护者教师与大学生在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及行为文化起着保护作用。在对大学物质文化保护方面,大学教师与大学生是大学生活主体,对大学文化建设缺陷认识深刻,提出物质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更新大学文化建设,同时教师与学生是大学物质文化中硬件设施的使用者,同时就是此种物质的保护人。在大学行为文化的保护上,教师与大学生维护着教风、校风,学习生活教育秩序,同时将大学内部文化履行到日常的行为中,并对大学范围内管理起着监督作用。
二、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探索大学文化建设
(一)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大学行为文化发展行为文化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以动态形式显示大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外显内隐于教育科研、教育组织管理、课内外大学文化活动和后勤服务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时,直接促成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在科研活动中折射出的创新,严谨求真的科学进取精神,锻炼塑造着大学生思维方式、情感精神、创造潜力[2]。因此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大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加强师生交流,可通过多样的师生娱乐性节目,注重传统节目诸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的组织,让教师与学生多一些互动,严谨规范的大学组织管理,良好的后勤服务,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大学行为文化提升。可通过建立通讯补助、年终补贴等相应激励措施来鼓励教师投身于大学生社团建设及文化娱乐活动中,给予对大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教师奖励,以此增进师生关系和谐,最终提升大学行为文化。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我国台湾社会学家杨国枢曾提出“,大学教育必须同时达到五大类目标: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内在身心特质的了解;培养大学生求取新知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大学生适应个人生活所需要之较高品质的能力、情操及行为;培养大学生理解与关怀全世界、全人类所需要之较高品质的能力、情操及行为”。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教育能力是大学应当不断提高的永恒社会责任,文化育人大学教育的本质,大学的教育力最重要来源于大学积淀和创造的深厚文化和以学生群体为主进行的教育活动。要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在教育学生上,要树立培养德识兼备的人文理念和关注全球的人生目标,通过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深刻认识个人思想与潜能、人生目标与方向,将服务社会和关心全人类的意识深入到他们行动中。面对多变与复杂的社会环境,高等教育要以更开放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积极改革,敢于打破知识间的界限,更加注重大学生通识教育与基本能力训练,使其获得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策略
1.加强微粒观主导,整体编排教材内容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奋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的结合,合理组织与编排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当成是立足点,创新原有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难点,加强教材内容的整体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
2.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基本观念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就要加强对知识结论的理解,并且对有关概念与事实进行深入理解,加强培养学生的心智能力与情感。在构建化学基本观念的时候,主要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观念的理解,进而加强对化学知识的联系,增强化学知识学习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具有相应的观念意识,在开展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的编排与理解,这样才可以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知识与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3.模型与模拟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模型与模拟教学法的应用,这样才可以对抽象问题进行形象的解释。在化学知识中,分子、原子等均是非常小的,人们无法用肉眼进行观察,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将其和其他实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对其进行直观的认识。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模型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自己动手构建模型,联系具体事物,进行深入的理解。在了解微观世界的时候,学生一定要具备相应的想象力,但是也不要进行漫无目的的想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定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分子、原子等微粒结构进行模拟,让学生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强化记忆实验法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些化学实验,对微粒的存在进行推理,同时加深学生“微粒无处不在”的意识。并且通过化学实验的演示,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微粒的存在。比如,“酚酞与浓氨水实验”,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成红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进而得出“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直运动的”结论。
5.比较理解法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习“微粒不是静止的,其一直处在运动状态;微粒之间存在间隙;微粒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相关内容时,可以进行比较试验了解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利用水与酒精融合的实验,对“微粒不是静止的,其一直处在运动状态”进行理解;又比如,在花生米中加入一些大米,让学生对“微粒之间存在间隙”与“微粒之间存在互相作用”进行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鉴于危险化学品运输所具有的危险性和特殊性,必须严格实行危险化学品运输行业准入制,严格审查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资质条件。对于未经资质认证、不具备要求条件的单位,坚决禁止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相关人员,如管理人员、驾驶员、装卸人员、押运人员等必须经过系统学习,并经政府交通和安全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特殊性和危险性有着清醒认识,只能委托具有合法资质的企业进行危化品的运输工作。交通、工商、质监、安全等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危化品运输行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危化品运输企业档案,严厉打击少数企业的非法运输现象,保护消费者和正规运输企业的合法利益,维护危化品运输行业的风清气正。
1.2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
危险化学品运输工作能否顺利安全完成,运输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提高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是保障危化品运输安全的重要措施。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发生事故后的处置方法也不一样。相关企业单位要经常组织日常工作与危化品接触的人员就本单位、本部门所涉及到的危化品性质、危害、应急处置、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对于运输人员还要加强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的学习,并定期组织危化品应急演练,熟悉劳保设施和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强化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危化品危害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危化品危害的认识。
1.3正确使用包装容器
危化品的性质特点各不相同。要保障运输安全,必须选择正确材质的容器,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包装存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的容器必须由专业企业定点生产,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要规范执行运输规程,化学品分类摆放,做好隔离,尤其是性质不同、乃至冲突的化学品,更不能混装混运。配装货物时,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包装务必做到牢固、紧密,不能出现漏点。很多化学品都具有强腐蚀性、强氧化性,包装材料的选择尤其要正确,防止容器遭受腐蚀破损,化学品泄露的事故发生。如溴素应选用抗氧化性高、耐酸的陶瓷坛盛装。同时,由于溴素氧化性强,遭受机械冲击易依法爆炸,所以包装衬垫材料要选用具有缓解冲撞和摩擦、吸附作用好的无机难燃轻质材料,如矿渣棉、岩棉、硅酸铝棉等。有些材料,比如草垫、草套、木箱、瓦棱纸等,虽然也具有较好的缓冲功能,但不耐腐蚀氧化,一旦溴素泄漏,就会与这些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引发火灾,所以不能使用。
1.4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运输车辆、容器要在显眼的位置做好危险品标示。随车配有检验合格的消防器材和应急工具,比如铁锹、警示牌等。随行人员要配有防护服、防毒面具、护目镜等。出车前,对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保障车辆正常运行。针对运送的物品种类和容器大小、外形等,还要做好必要安全措施。比如装运易燃易爆物品,车厢的底板若是铁质的,应铺垫木板或橡胶板进行隔绝,并加挂静电导出链。
2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2.1立即报警,组织抢救
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现化学品发生泄漏,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泄漏进一步扩大。同时,要隔离现场,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危险源警示牌,疏散周围群众,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2杜绝火源,防止起火
如果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具有可燃性质,应立即消除现场附近的所有可以引发燃烧的因素。车辆停车,关闭引擎和电气设备。现场的手机全部关机或远离现场后再开机使用,避免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要对破损的容器进行应急处置,尽快堵塞漏洞,防止危化品进一步泄露。堵塞漏洞可使用的物品有软橡胶、胶泥、塞子、棉纱、棉被、肥皂等。
2.3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化学品伤害
泄露的化学品,如果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话,要立即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降低其危害强度,防止对人员、环境造成伤害。如是氯气泄漏,可用大量水对现场进行喷洒,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可以使用弱碱性物质和氯气进行反应,生产无害物质。比如在水中或地上加入苏打粉(碳酸钠),或者把漏气的钢瓶破损处放置于石灰乳水中。不但能加大氯气溶于水的速度,利于氯气被吸收、收集,而且最终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对人体和环境没有毒性。如果是氨气等碱性物料泄漏则在用水稀释的同时,用酸性溶液浸泡。进行处置时,工作人员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防毒靴、护目镜等,防止化学品通过呼吸、皮肤沾染等方式与人体接触,避免伤害人体。另外,有些危化品,比如液氯、液氨、液化石油气等,在处理过程中除了防止燃烧、爆炸、毒害以外,还要防止冻伤。由于上述物质使用加压液化的方式存储,一旦出现破损,液化的气体会因为外界气压下降而迅速气化。气化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造成局部空间温度急剧下降。处理人员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很容易发生冻伤。
2.4加强对现场环境监测
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过程中及之后一段时间,还应对现场环境加以监测。特别是剧毒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泄漏更要注意。安全、环保等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和检验设备现场检测,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测定其性质、种类、危害程度、扩散范围和泄漏量,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后续处理方案。该项工作要持续进行,直至判明危险源已经受到完全控制,并消除干净。对于危化品污染进入周围水体、土壤,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的情况,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
2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有信心、不放弃、兴趣高、学得快、学得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摸底调查、对症下药
在开学之初,统计本班学生的文理基础,以及大概了解学生的入学分数段,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学习基础,平时还要善于观察不同班级学生的学生习惯、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通过学期初学生学习基础的静态摸底以及学期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动态摸底调查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逐步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变,轻松学习有机化学。
2.2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针对学生入学来的化学学习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如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在授课计划中,教学进度以先慢后快为宜,教学内容以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为宜。避免教学一开始,教师每节课“高速”赶进度,或者花大量的时间讲反应机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将产生“惧怕”有机化学、“讨厌”有机化学的学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例如烷烃章节中,烷烃的命名规则是学生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的命名规则,也是对最简单的有机物的命名,其他有机物命名加上官能团的命名规则即可,如果在这里没有学透、学懂,后期的有机物的命名将遇到拦路虎,因此这部分内容需要多花点课时讲解,练习,并且进度不宜过快,尽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再例如杂化轨道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排布,共价键等知识点,如果学生欠缺或者不熟悉这部分内容,教师要花点课时补充或者要求学生提前自学,以便在内容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
2.3兴趣导学、学而不厌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具有原生性动力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刺激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1]。例如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伊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人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机化学在医学、药学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有机化学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等,进而分析当地医学、药学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就业前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穿插有机物的发现、俗名的来源,有机物或者化学反应在制药或者临床中的应用,“社会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地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而不厌。
2.4把握规律、触类旁通
高职大多数的有机化学教材的章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有机物的类别来编排的,一般来讲,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类似的性质[2],一类物质一个章节,每一章节又是按照“分类、结构、命名———性质———用途”为主线,因此规律性特别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一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乙醇分子中,受羟基吸电子的影响,α-H比较活泼,易发生氧化反应,Cr2O2-7(橙红色)被还原为Cr3+(绿色),生成乙酸,因此,酒精分析仪利用该反应原理来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并且从乙醇的氧化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实质是含有α-H的醇的脱氢氧化,即伯、仲醇都能发生此反应,而叔醇不能。因此,把握有机化学的学习规律,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触类旁通,学好本门课程。
2.5手段并用、双管齐下
在高职有机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学生能紧跟教师的讲课节奏,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是课堂单调、容量有限;在现代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利用PPT课件边播放边讲课,学生看着课件,以听为主,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时而穿插动画、时而播放视频、时而展示图片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容量大。但是PPT播放的节奏一般较快,很多同学跟不上播放速度,来不及做笔记或者索性放弃了做笔记,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上课只是听“热闹”。因此,教学中,将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6辅导答疑、查漏补缺
“师者,所以授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也是高校教学的特点,因此,采取以课堂提问、定点答疑、问卷调查、课后作业以及手机短信、微信、邮件、QQ群、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辅导答疑方式,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另一方面通过辅导答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避免教学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的现象,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7评价多样、综合考核
经过了高考“一卷定终身”的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学习,课程学习应该更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会学习、会应用”的学生,而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中,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化、个性化,有利于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生课程以综合成绩计算,包括:平时表现,如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考勤、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测验和期中成绩,如平时的各项考试成绩都关系到最后的总评,因此,一次考试差,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让学生看到希望和机会;实验成绩,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作操作规范、小组协作能力、实验现象观察、数据的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在学期中,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安排课外活动,如查阅资料写报告、自主设计实验线路、调查访问等,都可以从不同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以上各项按照适当的比例计算得出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
2强化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包含发散性和批判性两种思维,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现有事物和知识关联性的引导,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切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异想天开”的学习思维方式。同时,也不要墨守成规,不要盲目地破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为其提供质疑经典和学术权威的机会,鼓励学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思路及困惑,努力开创新路径、迸发新思想。例如在研究DNA的遗传性时,脱氧核糖核酸(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组成基因的物质,在某些学术领域也被称为“遗传分子”,在繁殖过程中,父代会把他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对于这一课题很多学生往往充满很浓的兴趣,但是对于其中的质疑和困惑也同样很多,比如,父代具体会遗传那些信息,子代生活习惯是否和父代基因有关系,子代体貌特征、身体构造受父代影响程度,子代智商和后天学习能力是否受到影响,现实生活中父代没有文化子代却在学术领域取得非凡成等等问题都会被学生提出来,这时教师要勇敢面对学生的质疑,除了在课堂上认真解答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数据比对、相互探讨等方式寻找答案,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强化训练。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
有着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有着相同的文化荣誉,又有着适当的物质积累,这是我对高校文化的解读。高校校园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及物质的文化构成。第一,观念文化也就是校园的文化精神,该校的办学思想是什么、教育观及思维方式又是怎么样的。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所谓的观念文化,这也是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精神驱动力。第二,校园的制度文化,就是对如何确立制度规范、如何明确教师职责、如何师生规范行为的条例措施进行书面的、官方的确认。规范文化的表达方式有:组织的形态、规章制度的规范。第三,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位置形态形式,它包括了院校硬件措施的甚至,学生生活资源的分布,但最重要的,它承载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是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承载基础。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办校人有目、有意识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物,所涉及的领域广、功能强。第一,先进的校园文化有着教育人、引导人的功能:教育者长期在校工作,吸收了校园文化的精髓,提升了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教育者的这些思想、行为是教学的一个助力,反过来又是优质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素质水平综合上升;第二,校园文化的创造性、创新。为实现创新性,学校一方面要着力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主导文化,并以此来巩固校园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利用卓越的文化来提升学生的品位,用普世的文化来活跃校园的气氛,通过创新性和创造性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功能;第三,校园文化具有管理服务的功能。这一过程是管理和规范高校人基本行为的标准,负责人以此为标准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功能。
二、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制度文化对学生行为具有引导性
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体制下的文化条款,是硬约束文化的具有控制力效应的建制。制度文化约束了教师的行为,要求教师要可行的教育思想,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并且规范自身的举止,塑造出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是学校育人的新风尚;制度文化就是要名师扬名校,创造良好教风的整合行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人都是需要普遍归属感的动物,从众的心理支持着学生的模仿意识,在模范意识的驱使下,学生会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缺失,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群体的定位和环境的要求并加以改正。
(二)高校行为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性
高校的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在学校精神是指引,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下,教师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在准则影响下的行为表现,校园文化能否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最终是看是否落实到学校成员的行动中来。简单的模仿是不能满足文化的传承需求的,学生也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改写文化的外延,在所传承本校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共荣,这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积淀。除了享有者外,学生又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是怀有强烈的时代要求和创造冲动的。他们受已有校园文化的影响,促使自己的行为既能体现学校文化又可以代表当代学生的时代特色,使自己承当起必要的社会责任。
(三)物质文化对学生行为的养成性
高校的校园是物质文化的集合体,这样讲的原因是高校的教学设备及生活设施的设置,是物质化的,校园中自然生态环境等实物性形态也是物质内容,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一定是在对校园文化积淀理解后的升华、改造、和建设。这是一所高校的独特气质,也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创新精髓,人才的培养质量与高校的校园物质文化息息相关,高校中的学生享受者优越的校园物质文化,体验着校园的物质文化所带来的便捷生活,这是提升修养的过程。
三、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促进良好行为养成
无论什么时代,总有少数学生的行为是值得教师担忧的。教师和学校的领导者应思索的,是我们的高校如何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来帮助高校的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我们的担子还很重。
首先,规范制度要落到实处。制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校园文化制度与强制性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相比起来,是出于对人的关爱为来制定的,校园的制度能使我们的学生由被动地“遵守”到主动自觉地领悟学校的文化精髓,并且让学生从心理的压抑状态转变到以骄傲的、愉悦的状态接受,这样的制度是成功的,具有先进性的、值得推广的。其次,物质设施的建设要尊重一个学校的人文价值及文化积淀。许多高校在校园的建设中,是建筑物的堆积,开发漂亮新颖的建筑群及商业圈,的确,这样的行为时市场经济的产物,但不要忘记了自己学校最初的定位。没有文化的构建,没有细致地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建筑毫无特色,盲目模仿,这样的建设不是我们需要的。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我们要记住最初的目的:进步校园,和谐人文,以此来实现物质文化功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促成了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英国对个别差异的研究以及法国对不适应者的临床关心,这三种研究催生了心理测验,进而形成了1900-1930年轰轰烈烈的教育测量运动――教育评价的‘测量’时代。”在接下来的历史时期中,量化评价在教育上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既定的体系。
当前用人单位在选拔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还对政治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大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一、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内涵
1. 量化测评
“量化测评是指将测评内容化为可以量化的数量,经过测量这些相关数据,并以量化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数据,最终达到评价目的的一种方法。”
2. 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含义
“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是高校根据当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对大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来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
(二)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是高等院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影响着高校培养出学生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不完善的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体系不能达到对学生测评的目标效果。甚至会导致学生往不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急功近利的心态、消极的学习状态等都是不完善的学生行为量化测评体系的表现。因此,对“大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1. 有利于学校管理
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具有准确、高效、易操作的优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对于学校来说,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有利于管理者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它是各项评奖、评优等的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社会评价人才的一种尺度。”
2. 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状况和改进教学
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包含各级评价指标,通过对行为量化测评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阶段的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日常行为量化测评通过以加减分的形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量化测评。” 对学生来说,它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靠拢,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的提升,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
二、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标准存在的问题
1. 分值设置不合理,抑制了学生的实践精神
“每个学校都有关于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加减分标准,在此标准之下,各系拥有自主制定一些符合本系实际的加减分项目的权力。”据大多数同学反映减分非常容易且分值大,一般是1-2、2-3分。然而加分却是异常困难且分值小,一般是0.5-1分。例如我院(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参加学院迎新晚会节目加0.5分,而如果学生考过英语四级则加4分。这严重打击了学生主动参加实践的积极性。
2. 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条例范围宽泛,不易界定
量化测评是以量化分来测评学生的日常行为,因此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必须明确相关行为的严格界定。例如某高校的行为量化测评条例规定:(1)不尊重老师,在语言和行为上有不礼貌的每次扣5分;情节严重的扣10分;(2)在校园内男女同学交往不得体的每次扣5分,在自习教室及课堂上男女同学交往不得体影响他人上课及自习,情节严重的每次扣10分;这个条款在行为上做出了规定,却没有说清楚语言不礼貌程度和行为不礼貌及男女同学的交往不得体到底体现在那些方面。面对这样的条例,可能导致测评人员根据主观意志判定,迷失量化测评的客观性。
(二)大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责任感低下
在教学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学生出勤方面,教师承担着监管监督的重要职责,然而,由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常常省略了课堂考勤这一环节。导致学生潜意识认为去不去上课都是一样,反正老师也不考勤。再者,教师对于和自己关系好的学生有一些特别“照顾”,容易让其他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讨厌该学科老师,减弱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无视学生应有的日常行为规范。
2. 个别测评人员自身素质偏低
大学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它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演绎者学生们的各种生活。它不仅教会了大学生怎样与人交流,怎样适应社会,“同时也使使学生学会了市场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念。” 在整个测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想不劳而获的同学为了取得量化高分而与参与记录测评的学生干部拉拢关系,同时,一些学生干部因违规者是自己的室友或是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就不记录其违规次数。到了年度测评开始的时候,还有学生“孝敬”老师的奇怪现象。
3. 管理力度薄弱
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仅包括教学及日常行为方面的管理,还包括学生宿舍日常管理及各种大型活动和集会的管理。“然而在实际的管理中,会由于管理监督不到位影响测评结果的公正性。”比如宿舍日常管理条例中规定,学生不允许在寝室赌博、吸烟、喝酒等,但是在测评的时候由于管理人员配置不够,巡查不理导致部分学生违反上述规定并没有被扣分。
4. 被测评者对测评环节不明确
大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过程不透明主要表现在:首先,行为量化测评标准不为同学们所熟知,因此,不知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违规范。其次,采用终结式的方法进行测评。一般是学年末公布测评结果,致使许多同学对所违规项目毫无印象,疑是测评人员或记录人员有意为之,使量化测评举步维艰。
5. 参与测评主体单一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参与。学校应该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工作的沟通与配合,倡导社会和家庭随时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反馈给学校。但是从目前各高校的信息反馈机制来看,很少有学校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了家长,社会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督。这样一来教育任务便都全部落在了学校身上,在加重学校的单方责任的同时,也阻断了参评主体之间的交流。
三、对策研究
(一)强化测评结果的激励和引导价值
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对于学生和管理者来说不仅是评奖、评优的依据,学校管理者还应利用这种手段来完善修订测评标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反馈给家长,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共同承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可以据此完善管理模式,有针对性的运用测评结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肯定,达到全面发展。“学生作为日常行为量化测评中的主体,更应该利用测评结果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调整自己,确定发展的方向。”
(二)完善测评标准内容并赋予合理的分值
从各高校学生及测评人员的意见来看,测评体系的很多问题是由于量化测评标准的不严密所造成的,此外也有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原因。因此有必要在学年测评工作开始前对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标准进行宣传,广泛收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各种角色人员的意见,对日常行为量化测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细化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标准,使学生明确行为规范及其评价标准,让工作人员在进行测评时有标准可依。更为重要的是制定标准人员应该意识到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作用是引导、激励学生养成好的行为规范。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反映减分容易加分难。因此,应多方取证,为量化标准赋予合理的分值,尽量减小加减分的差距。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深受社会尊重。然而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教师的形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指责。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一个对学生放任自流,只会培养庸才的教师,当然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上。再者,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教师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加强对测评记录人员的培训和督查
大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公正性、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测评记录人员的测评过程中,测评记录人员良好的个人素质是日常行为量化测评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其所属的院系测评记录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达到全面提高测评记录人员素质的目标。同时,为避免测评人员,学校应强化对行为量化测评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定时对测评记录人员的记录进行抽查,以凸显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客观和公正。
(五)强化阳光测评,增加测评透明度
量化测评的结果直接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在测评过程中增加测评的透明度,每一个阶段的加减分数及原因都应该向同学们公布,杜绝暗箱操作。测评记录工作人员应端正自己的态度,抗拒外界诱惑,对学生负责,严禁、收受贿赂。
(六)端正学生对日常行为量化测评的认知
量化测评分数是学校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正因为如此,学生对量化测评结果十分看重,从而导致在测评过程中,为了提高测评分数,学生之间相互勾心斗角,拉帮结派,甚至出现变相贿赂学生干部和“孝敬”老师的行为。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背离了量化测评的本意。因此,应加强学生对日常行为量化测评体系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清实施测评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学生依据大学生日常行为量化测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其志.教育评价的科学观及其方法论的演变[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6(2).
[2] 熊懿.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9:28-29.
[3] 张立荣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J].山东省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4] 文婷.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10).
[5] 张琼.试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J].惠州学院学报,2004 (1).
[6] 杨海斌,徐慧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及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7] 赵文远.我校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现状及其培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8] 林清华.当代大学生个人崇拜问题探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1,28(2).
[9] 杨肖.浅议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测评[J].发展研究,2003(5).
所谓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科研、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作风、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校园的“活文化”。而学生行为文化作为校园行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是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基石。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强烈爱国情感、崇尚文明、规范包容的言行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的优秀中学生。它需要全校师生在实践中经过长期艰苦的培育和塑造才能形成。本文即针对校园行为文化的两大主体之一――学生行为文化的建设,谈谈具体的操作途径。
1.大力加强学校教育,努力营造优良的学校文化
1.1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植优秀的班级文化。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主任的思想道德、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多更好地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建设人才。因此,学校应始终把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和健全班主任例会制度,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等,努力打造精良的班主任队伍,通过他们培植优秀的班级文化,从而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行为文化是构成学校行为文化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行为规范具有主导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打造“敬业、爱生、求是、创新”,具有高尚师德、过硬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使他们在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中发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并培育学生良好行为文化的形成。
1.3 加强团队建设,搭建“体验教育”平台。
学校共青团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活动育人中的先锋带动作用。围绕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体验教育”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摒弃不良习性,净化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4 充分利用课堂,进行主渠渗透。
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绝不是哪一个领导或哪几个班主任的事,它是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事,是每一位科任教师的事。教师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长期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各种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育;应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密切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的统一,让学生在教师精心构建的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健康成长。
1.5 以学科活动为载体,培植多元的学生行为文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课堂之外的学科活动文化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科技人文、体育艺术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逐步构建学生勤思考、善钻研、乐助人、会表达、敢负责、勇担当的多元行为文化。
1.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提高育人实效的有效手段。学校应配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借助课堂、网络、讲座、面谈等多种平台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健康导向和个别心理辅导。但专任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了解毕竟有限,真正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地全程监控和关注了解的还是班主任,他们才应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心理健康医生。因此,学校应鼓励班主任、科任教师也积极学习心理学等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中学生心理现象,用心理学的专业眼光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育人实效。
1.7 依托课题研究,从研究的角度深入分析学生现状,从而改善学生行为。
学校可将课题研究纳入德育管理工作中,使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并富有成效。每一位教师也应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德育问题变为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思考教育问题,分析原因,切实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改善学生行为。
2.密切家校联系,协调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因此,学校应充分注意到这一教育形式,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委员座谈会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使亲子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3.依托社会教育力量,拓宽教育途径
现代教育的明显特征是:教育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变,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的围墙之内,而是已经逐渐在形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社会教育体系。因此,学校应积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依托社会、社区力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送温暖、参观学习、手拉手活动等,拓宽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一所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系统思考,认真实施,为加强学生行为文化建设付出切实的努力。
问世间什么最美丽,是明媚的阳光?是灵动的山川?还是微风吹拂着的波澜?我说:最美丽的是我们跳跃的青春!对于我们,青春已经伴着我们走进了高中的校园,大家活跃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拿着课本,背着书包,青春的脸盘上洋溢着阳光的气息,青春的梦想更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编织。
青春的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是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是火,点燃希望的灯;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但是,如果我们空有理想而不付诸于行动,我们将一事无成,就如同一万个零不如一个一。理想好比是巨轮的罗盘与灯塔,能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而行动则是理想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是理想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任何理想,只有脚踏实地得去努力才变得有意义。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是古人的语言,告诉我们切莫空想,要从点滴开始做起,把理想真正赋予于实际行动中。
当然,实现理想的路上免不了坎坷崎岖,我们需要有决心,有信心,有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挫折,我们不能望而生畏,就此却步,要拿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懈地去努力,面对成绩,则不能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要戒骄戒躁,以此为动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因为,青春正在赋予着我们激情、力量,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有丝毫的懈怠,从而消磨浪费它,我们要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挥洒青春的色彩,让青春飞扬!
正是青春的激情,鼓舞着我们的斗志;正是青春的芬芳,陶醉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青春的奋斗,成就着远大的理想,昨天的理想,就是今天的希望,今天的理想,就是明天的现实!放飞我们的理想,相信你有改变的力量!放飞我们的理想,心手相通一齐努力的方向!放飞我们的理想,让大海掀起巨浪!让我们理想真正在行动中启航!
有人说,能爬上金字塔顶的动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雄鹰博击长空,对此我们毫无疑问,而对于蜗牛,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是多么微不足道。因为它知道金字塔顶有它的梦想,要知道塔底到塔顶的“道远”距离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一步步艰难拔涉。
生活中,不乏一步成功的雄鹰,而更多的是蜗牛,我们在现实与理想的路途中,我们不断攀登,希望有一天能登上生命中的峰,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功,在现实与理想的途中,隔着无数的艰难,或是荆棘,或是坎坷,或遇深渊,或遇高山,这些都是在考验我们生命的强度与韧性。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关于坚持梦想为话题议论文中学生2
我常常想,我的梦想是什么?
一天,我常我和老爸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变成了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笑呵呵的说:“我的梦想就是拉狗屎、尿狗尿。”然后我们嘻嘻哈哈的说了一阵,言归正传,我继续说:“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医生、当老师和会开车。”这么多想法,怎么才能在不换工作性质的情况下完成这些梦想哪?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后,我想出来了办法。
我可以先考上我的理想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读完博士后,可以去医院工作,利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去治病救人,为病人减去病痛带来的痛苦。等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回到学校将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我的学生,实现我当老师的梦想,同时也避免学生们再走弯路,让更多的病人尽快的好起来,少一点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等我挣了钱,就自己买辆车,上班、或者休闲的时候开,实现我的开车梦。怎么样,我的想法不错吧。
我还有一些梦想,就是为同学们做一台自动作业机,不让大家为堆积成山的作业而困惑,再造一台改作错机,比如你这次考了60分,将卷子往里一放,改作错机,立马将错号、60分用神奇橡皮擦去,然后再用红笔水写上跟老师一样的100分,保证家长看不出来;我还要制造一个时间压缩机,他可以将你的痛苦、紧张、烦恼、无聊……以及所有你不想要的时间通通压缩掉,使你的人生中只剩快乐的时间;我还想将河流里的水变成可口可乐味;将河里的鱼变成烤鸡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我现在有个现实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有个星期八,还有让那些作业、特长班什么的烦恼都随风而去,给我们一个快乐的周末,度过我们快乐的童年。当然学习的时候不能玩,不然可就考不上我的理想大学,实现我的梦想了。
这就是我的梦想,我正在为点亮我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关于坚持梦想为话题议论文中学生3
我有一个梦想,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那就是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
尽管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是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
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前,每当我看到科学家们令人瞩目的成就时,总会感到羡慕和敬佩。是他们,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他们,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更是他们,为祖国的发展赢来了一个崭新的明天。
因此,我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成为这个国家的栋梁。每当我看到浪费时间的人时,我会为他们感到惋惜;每当我看到灰心丧气的人时,会为他们感到悲哀;每当我看到不务正业的人时,我会感到愤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而我,至少有一个梦想,一个目标。有了这个梦想,我就会一直努力下去,永不放弃。有了这个梦想,就等于把握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不会再迷失方向。有了这个梦想,就好象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一直通往胜利的顶峰。
我有梦,中国也有梦。我的梦想,用自己的智慧站在时代的顶峰,中国的梦,用自己的勤劳,自立于世界之上!为了这个梦想,他发奋,他图强,他忍受无法言语的苦难,只为自己可以挺起胸膛!地震来了,不怕,他有的是铁一般的脊骨,洪水来了,不怕,他有的是山一般的胸膛!奥运会来了,不怕,他有的是腾飞的翅膀!有梦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有梦的国,才是真正的国!我的梦就是国的梦,我的梦,成为科学家,为国家尽力,国的梦,繁荣富强,让我们幸福!
关于坚持梦想为话题议论文中学生4
每个人都有梦想,“它”是人类所向往的,今天的我们正处于花季少年之时,一天天的生活如流水般消逝在我们脑海中往事一件件,回忆,如漫天里的星星一般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时闪耀,谁说90后的孩子是为了生存而活,而大多数都是为了梦想而活,而没有梦想的人生是空虚的,但梦想总是随着思想的前进而改变的。
小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我可以变成一只风筝飘荡在蓝天白云间。然后慢慢地落下,落在青青的草地间,在草地上与伙伴一起追逐嬉戏。在玩的同时,我追逐风,追逐蓝天,追逐白云,让欢笑随之飘动,充满人间,回荡与自然中。天真幼稚的我们,整天做着五彩斑斓的梦。
渐渐地我懂事了也上学了。在上学时我很羡慕我的老师,于是,我就梦想有一天当我走进校园时的身份不再是一位学生,而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但是太遥远。我开始放低目光,希望有一件属于我的裙子,有了裙子,我希望妈妈给我买巧克力吃,于是我的梦想随之改变,在一个又一个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我相信梦想其实并不遥远,只要耍耍孩子气冲父母撒娇,梦想就会实现。
慢慢的步入了中学高中就会觉得压力的存在,从来没有幻想,只是学习,因而快乐的音符离我远去。
我梦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音乐的使者,谱写自己的篇章。
我梦想有一天,可以唱出自己的心声,弹奏出幸福的韵律。
我梦想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有自己的乐队,自己的歌曲。
忽然间,我发现所有的一切与从前大不相同,不是向父母耍耍孩子气,撒撒娇就可以实现的,之后的不就,我学会了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假如没有了梦想,人生就会特别的冷清,没有活力。有了梦想,也就有了动力,它会催人前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无数次的坎坷与挫折。但没关系,跌倒了自己再爬起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前进。毕竟是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未来是自己创造的,相信会有奇迹在等着我们。所以我们要用最真的自我,寻找最真的目标,实现最真的梦想。
关于坚持梦想为话题议论文中学生5
我依旧在漫无目的地飘,飘啊飘。我会去哪呢?我家在哪呢?我能回家吗?
我随风飘飞,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小学生的作文:“窗外的雨哗哗地下,像一首动听的歌……雨过天晴了,太阳又出现在了蔚蓝的天幕上。”是么?我心中暗笑。雨像唱歌?也许是吧,只不过是哀歌。一场场酸雨落地的声音怎么是动听的歌呢?蔚蓝的天空?可我飞到天上看到的也只是灰色的天空而已。我飘在灰色的空中,看着眼前的穷山恶水,想着学生作文中的青山绿水,不禁赞叹他的想象力。
这时,一只手把我从空中拉了下来。他要干什么?带我回家吗?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已堵住我的嘴。这是做什么呢?我突然想起电影中许多人在救人时,都先堵住被救者的嘴。那他是来救我的!欣喜之情蔓延全身,可他却用另一只手朝我身上狠狠地拍来。他要做什么?不!一股恐惧感让我感到不安,我奋力地想摆脱,可却无能为力。“啪!”的一声巨响,我身上已破了个洞,而他也大笑地扬长而去。我无力地倒在地上,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我何时惹了他,令他如此对我。
在地上休息了好长一段时间,可路人却丝毫不关心我,任凭我怎样、怒吼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我拖起重伤的身子,又随风飘飞起来。
因为受了伤,所以我飞得很低,让我惊讶的是,一路上我看到许多我的兄弟姐妹。他们要么在路上躺着,要么和我一样随风飘着。他们都想要回家,都在寻找家的方向,可来来往往的人们没一人伸出援手,都只是冷漠地看了我们一眼,就离开了,这使我感到十分心寒。
我一直有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也一定是我的兄弟姐妹的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人们能够帮助我们,让我们不在露宿街头。
我梦想有一天,有人能把我们送回家去,那儿才是最温暖的港湾。
我梦想有一天,人们能多给我们一些家,让我们不必四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