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春节消费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G1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1-0108-05
一、引言与问题提出
近年来,西方节日在青少年群体中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丰富多彩的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和重视。查阅期刊网(wwwcnkinet),截止到2013年11月25日以“大学生节日消费调查”为主题的论文共有67篇。特别是2002-2012年猛增为54篇,其中2010年数量飞速增长,2010—2012年仅一年发表的“大学生节日消费调查”主题学术论文便超越了以前的若干年的总和。
实际上,在很多大学校园里,真正让人感觉到有过节气氛的往往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恰恰是某些西方节日,譬如圣诞节和情人节。[1]有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对中国传统节日比较重视的老一代对于大学生过洋节的现象表示难以理解,当然也有一部分能够接受西方文化、相对而言比较“潮流”的人表示支持。那么大学生们对待中西方节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是否真的产生了冲突?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其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产生了重要作用。[2]2007年,国家也将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了微小调整:元旦不变,放假1天,春节不变,放假3天,“十一” 国庆节不变放假3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减少2天(由3天调整为1天),增设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3-4]这样形成十大法定节日:新年(西历1月1日)、春节、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五四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中国人民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毫无疑问,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大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休假是国家鼓励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现,是国家主流意志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认同。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5年之后于2011年批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非法定节假日)。那么,我们试问:①国家提倡传统节日而洋节不放假的这一举措,是否与大学生更加积极于洋节的习惯产生矛盾?②在大学里为何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知和参与度远远高于传统节日?
为此,笔者所在课题组就高校大学生节日问题进行问卷调查,2013年3月在××大学随机抽取3个班级120份样本,回收率92%。深入挖掘当今大学生过节的行为习惯,探索根本原因,将大学生过洋节与过传统节日行为进行对比。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并做出详细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过节的一些真实想法。
二、大学生节日调查:
中西方节日的对比
(一)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第1期张祖群:在全球化进程中融合:基于高校大学生洋节与中华传统节日的对比
从上面两个表格可看出:①大学生普遍喜欢过传统节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有的学生对西方节日还是情有独钟的。总体而言,大学生对于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三大传统节日和圣诞节、情人节这两个西方节日的关注程度较高;②高校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还是较高的,其了解程度和参与程度是成正比的(表1, 表2)。
(二)大学生节日消费状况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除了可以在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大学生的节日偏好以外,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在节日中的消费类型、规模等看出哪些节日最“火”,最受大学生欢迎。现在越来越多的节假日变成了消费日,消费者总是会在节假日中不由自主地多消费以应节日气氛。那么,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团体,他们在各大节日的消费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若如西方经济学家所说,货币是一张选票,那么大学生们又会将这些选票投入哪个节日箱里呢?在此,笔者想以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为代表作为对比,看看大学生们更崇尚何者。
图1对春节受访者男女比例图2大学生春节实际消费比例图3大学生春节主要消费支出方向图4对圣诞节受访者男女比例
图5大学生圣诞节的消费意愿
图6大学生圣诞节的消费方式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有39%的大学生在春节的花费超出了自己的预算,同时有35%与预算相若,只有少部分学生(13%)花费了比预算要少的钱。同时通过图4可以发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都在1000元左右,相当于每天有约33元的零花钱。在这种消费水平之下,仍有不少大学生愿意拿出100元甚至更多的钱在圣诞节消费。由此看出只要每逢重要节日的确就会让大学生们“破费”不少(图2)。
再来比较图3和图6,大学生在春节的花费主要在必要的节日消费上,比如回乡探亲和送礼等。然而在圣诞节,大学生的花费基本都在个人的娱乐上,比如KTV、聚餐或参加团体活动。圣诞节显然跟春节不太一样,春节是我们必须跟着父母到处拜访亲朋好友,个人活动的机会较少,一般是为了守传统;而圣诞节却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专属权利,一般和朋友们一起过,一起聚会、开Party,因此春节与圣诞节的消费类型就会显得十分不一样。
三、问题分析与结论
(一)对大学生而言,我国节日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情况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是有一定问题存在
通过调查发现,青年群体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的认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笔者认为这源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高校文化教育活动出色,宣传传统节日文化到位。传统节日对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正是即将步入社会对祖国做出贡献的新青年团体,如果大学校园能够对学生开展有趣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到传统的节庆活动中来,将使大学生受到熏陶,这对大学生了解本国历史文化、深得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认同感起到了重大作用。[8]如果某一类文化遗产增强了地方的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它们不仅能被认同,而且能被分享,获得愉悦的体验,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居住质量,那么这种文化遗产无疑就存在进一步维系、经营、延续乡土节日场所等基础条件。[9]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营造他们对地方情感的文化认同。第二,家庭对于孩子潜移默化的文化传承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第二个知识学堂,父母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发现在父母较为传统的家庭里,孩子懂得的传统文化知识会比较多。[10]所以家长浓厚的传统意识也是大学生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第三,社会节日氛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大学生。青少年接受能力强,特别容易受社会氛围的感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过节越来越讲究,到了节假日就会出现人潮汹涌的现象,网络购物和大商场购物现象也很普遍。比如春节,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挨家挨户大放鞭炮,相信大学生们也能到处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二)西方节日虽在我国大学生中有着普遍高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但是未与传统节日文化产生冲突
虽然我国并不重视西方节日,但是西方节日却在青年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席位。河南工业大学的学生曾在校园里就 “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 这一主题被作调查访问,有 200 名大学生接受了采访。其中,在选择“更喜欢过洋节还是中国传统节日”时,大约六成大学生选择了“喜欢过洋节”。对于他们而言,过圣诞等洋节的生活方式从中学就已经形成习惯了。[11]我国青年人群对过西方节日有着较高认同感(图4-图6),特别是全球化的深入和网络信息时代的驱动,使得我国众多青少年能够从网络等新媒体上全新地认识和接触西方文化,同时,也能在网络上传播西方节日文化。比如网络上流行万圣节、圣诞节青年人聚会,开party。普遍地说,西方节日是年轻人的“开心节日”,年轻人过西方节,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追求一个放松、宣泄、狂欢的场所。[12]因此,西方节日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活力体验,它的存在并没有取代传统节日,相反更应是与传统节日相辅相成。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影响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同样地,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新态势,己经成为一种事实性的必然存在。[13-14]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包括了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此两者是文化发展中的两种趋势,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人类依靠科技征服自然过程中,自然界以生态失衡反过来“征服”着人类。在从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飞跃的过程中,需要思考文化的定位、民族文化的出路;在全球化浪潮中,需要摆脱西方现代主义价值观并且维系多样性与本土化的民族文化。[15]295-296西方节日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持一种不接受的态度,由于西方与东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将西方文化定义为“奇异”。尤其是传统的老一辈中国人至今仍对西方文化、西方节日有所抗拒。但是近年来,随着东西方国家的不断交流、学习中,我们更深入了解了西方文化的精粹与内在文化内涵美,使得西方文化于东方文化而言成为了一种补充,为我们的节日气氛带来了活力。而从小就学习西方语言的年轻一代更加是倍受全球化的感染,对西方节日文化表现得尤为热衷。这是东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融合的结果,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以更开放的姿态容纳了更多的文化,这不仅仅是我们文化自觉的体现,而且是我们的体现。以圣诞节为例,在中国过圣诞节的有3种人:纯粹的基督教或天主教徒;信众、有西方生活背景的准信众;少男少女(特别是大学生)。前两种人是真的过节,受众小,后一种人则是追求新潮、娱乐发泄,受众多。这样圣诞节在中国大陆逐渐失去原本宗教神圣意义,随着商家炒作,已经演变为一个年轻人社交、狂欢的社会性娱乐节日。君不见:2013年12月24日“平安夜”商店里苹果脱销,少男少女集体狂欢,高校里开圣诞party至深夜。我们认为,对此现象没有必要上升到异国精神文化价值的入侵、本国商人唯利是图的高度,大肆批评。年青一代对自己传统节日兴趣不大,无法形成潮流和时尚,而对西方洋节却表现出时尚的热爱。到底是抛弃传统节日完全按照青年人的从众心理接受洋节,还是摒弃洋节回归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两者形成一个互斥性的诡异逻辑。笔者试问,洋节与传统节日在年青一代是否有整合的可能?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节俭朴实节日消费观,不要奢侈浪费,要重视节日文化传承意义
大学生是未来文化消费的主要群体,因此我们要对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心理及现状进行研究,引导他们做出科学的消费决策。[16]我们知道,每逢节日(比如国庆、中秋、圣诞等)淘宝、京东等大型网购网站都会大打折扣,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而大学生正是具有强大购买力的群体之一。我对网购的风行程度实在深有体会,每当遇上随意一个节日,身边的同学都会在网上订许多商品,而在校门外的物流运输车都会堵得不可开交,满地一堆又一堆快递,摞得三层还不够……2013年情人节那天晚上9点,××大学女士宿舍楼下先是某男人给某女士送99朵玫瑰,鲜红的一大片,全楼剩下的女生都集体起哄;接着,另外一个男人送来999朵玫瑰,雇来乐队,唱起彻夜情歌。这样的神奇经历相信各大高校大学生都深有体会,其实这些都是商家的营销手段,聪明的商家正是抓紧每一个机会,铺天盖地的广告,想方设法地营造节日气氛,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宣传促销,特别是情人节和圣诞节,网络商城的关注度会异常地高涨。[17]大学生作为年轻人,追求新奇、好玩、刺激是很正常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理性消费,追求节日气氛很重要,同时控制盲目消费也很重要。
(四)面对新潮的西方节日,我们也不应一味抵制,应该正确引导,顺势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节日观念,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一种有效补充
在持续性的传统农耕社会里产生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某种传统文化现实,人们在传统节日里获得情感价值、行动方式、社会关系、人伦关系、家庭结构、审美情趣等文化原型。在特定条件下,传统节日能够在历史长河传承中断之后“蛹变”为崭新的样态,并重新回归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为民众所遵循、操演和践行[18];多元文化相对于本土传统文化而言是冲突、竞争和矛盾,同时也有可能成为激活本土文化使之融合新生的钥匙,并成为本土文化复兴过程中动力源、变革催化剂。在从旧的世界观断裂、正向新世界观转变过程中,节日习俗面对科学或现代化、全球化的大潮,只有在自觉的条件下理性地大胆地吸收借鉴任何其他优秀文化,在自我设想和建构新的文化空间中才能更多地保留民族文化传统。[19]这是一种以退为进,在前卫中保存自我的必然选择,否则,传统文化节日必定在排斥强势的西方文化面前被打败,被消融。只有秉承文化的多样性,包容中西,才能营造有益人类长久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实现文化多样、和谐相处,共同实现人类进步和长远发展。面对传统节日,我们要继续传承,不断从旧中创新,推陈出新,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新的青春、新的活力。面对新潮的西方节日,我们也不应一味抵制,其实抵制也是无效的,应该正确引导,顺势引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节日观念,让洋节成为传统节日的一种有效补充,与传统节日相辅相成。面对洋节热,我们并不应该抵制它,而是应该反省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要怎么样重获百姓的关注。某专家对春节就感叹道:“要找回渐渐失去的年味儿,问题在于如何使传统节日的形式变得更加活泼,尤其是能吸引年轻人更多的参与。”[20]其实,洋节和传统节日不需要非此即彼的取舍,两者并非完全对立的矛盾,是全球化进程中一种必然的碰撞和融合现象,而应该相辅相成,保持新旧平衡和文化多样性,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愉快地“过节”。
参考文献:
[1]李朗.关于西方节日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5(5):60-63.
[2]张晓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与精神家园建设[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30-33.
[3]张丽.旅游黄金周景区拥挤度与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研究——以桂林七星景区和象山景区为例[D]. 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位论文,2008.
[4]焦中国.JIT采购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论文,2008.
[5]孙体楠.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河南省部分高校为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6):111-114.
[6]孙体楠.大学生继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思考[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42-45.
[7]李朗.关于西方节日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5(5):60-63.
[8]薛峰,常愉,唐飞.传统节日文化:大学生文化活动教育的新视角[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5):56-57.
[9]朱晓明,高增元,何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合作研究——以浙中三个节日场所为立足点[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35-43.
[10]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54-57.
[11]侯爱敏等.“洋节”更有吸引力[N]. 郑州日报,2005-12-26(6).
[12]量之间,郑轶楠.谁在过洋节[J]. 新财经,2000(8):16-17.
[13]潘海英.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J]. 长白学刊,2009(5):158.
[14]王巍.全球化语境下的中西深层文化的拒斥与融合[J]. 学术交流,2008(12):37-39.
[15]向云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课程录[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16]宋振文.文化消费背景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A]. 2011年教育科学与管理工程学术会议[C]. 2011:2200-2204.
[17]陶柳清,陈淦添.当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9(4):220-222.
一、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状
节日之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各国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仪式。我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奋进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民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所谓“生活中不可无节日,节日里不可无活动。”同时,传统节日有着定位清晰、指向鲜明、含蕴隽永的节日文化内涵,其传达的是较直观、质朴、浓郁的人文和情感信息。而节日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蕴涵着大量历史人文的内容,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底蕴。它是我们民族的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显现了我们的民族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惯和美好愿望。它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节日逐渐被切断了它与人们实际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慢慢丧失了其内在的宝贵的价值。以往一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有实际上的准备工作,家里会开始备年货、给小孩子添置新衣、家庭成员悉数到齐以便团圆。这是一种对团圆的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反映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的时候,“节味”越来越淡了,很多人过春节的时候就在外面的餐馆吃一餐来代表团圆饭。并且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传统节日受到了外来节日的严重威胁,圣诞节、情人节的火爆情景一年更胜于一年。这主要也是由于这些外来节日外在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物质承载较多,消费效果比较明显。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侧重于内敛,没有过多的物质承载,这就使得传统节日在现在这个消费社会中面临着困境。因而,传统节日想要进一步发展下去,可以尝试顺势接收一些消费主义的理念,借助于消费的力量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商业性推广,吸引大众眼球,提升节日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二、电视媒体对于大众节日体验转变的引导作用
1、消费行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节日体验
鲍德里亚曾在其《消费社会》中提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这种现代化进程给人类带来了一个盲区,使人们认为似乎已经走过了需求阶段,正迈向满足阶段,这其中就伴随着消费社会的理念传播。鲍德里亚又曾指出被消费的东西永远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因而,消费行为应该被看成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实践,这种消费行为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满足需求的“被动”程序,而是一种“主动”的关系模式,这不仅仅是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集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和全面性的回应。正是在这一消费之上,文化体系的整体才得以建立。由此可见,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外在的表现形式已经在逐步改变,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生活体验也已经在自己的消费行为中逐渐被改变。节日文化不单是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研究对象,而要放在整个消费社会中去研究,与商业行为、消费行为都有着万千联系。
处于消费社会中的我们,很容易被商家所引导,节日文化又为他们推行消费理念提供了新的领域。商家借助大众传媒手段,利用“现代”、“时尚”等概念,将节日植入了现实生活,经过海量的不间断宣传,我们无奈地接受着情人节的高价玫瑰、平安夜的狂欢等等。此外,众多的商家还利用节日的文化内涵做文章,例如中秋的团圆、冬至的长寿、春节的喜庆都可以成为宣传的内容,以至于每逢年节,铺天盖地的各种宣传应接不暇。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消费社会理念的传播正在单一化乃至改变着节日的文化内涵,使得节日的传统日常体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消费体验,节日的内涵发生巨大变化。因而节假日的消费活动已经成为人们过节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因为这时商家的促销力度最大,可以买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以感恩节的第二天为名展开的全年最大促销活动,使得人们在提及感恩节时最多的话题就是在黑色星期五那天消费了什么。于是,商家便乐此不疲地营造着富足、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从而带来了购物、郊游、聚会的消费狂潮。节日成为消费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经济现象。而在这些商家的宣传中,大众传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以电视这种普及率极高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例,分析媒介对于节日的商业性推广提供了哪些便利。
2、电视媒体推动了节日的商业化
在当代中国,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不再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取信息,而是坐在家里让电视把社会生活的画面直接送到眼前,消费社会同时也变成了一个媒体社会。没有任何其他一种媒体可以像电视这样充斥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之中,电视的渗透面是如此之广,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同时我们处在消费社会中,节日的日趋商业化可以说是现代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现在世界经济不断的向前而去,人们心里对于形式上一层不变的节日多少存在些创新的欲望。商业化是带有目的性的推荐引导,商业化是节日发展的必然且又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因而,在保留节日中不可改变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商业化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大众媒体的中坚力量,电视对于节日的商业化进程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每逢过年过节,电视新闻总是会报道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以及民众的疯狂消费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更多的人在看到电视之后加入到疯狂的消费当中,扩大了商家在节假日促销的影响范围。还有每年的春晚,春晚的植入性广告一年多于一年,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在不停的吸收着这些广告的内容,使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接收到了这些商业信息,培养着潜在的消费行为。当然,电视媒体不光起到了推动节日商业化的作用,还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节日体验方式。
3、电视媒体拓展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电视能够调动人们的一切感官,是人们感到最轻松的媒介接触方式,从而电视的普及率远远大于其他媒介。电视媒体是一种感观上视觉和听觉相协调、声像上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它有声有色、有形有情,以逼真的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形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枯燥的信息生动化,从而吸引公众、感染公众、说服公众。不论文化程度,不论年龄大小,公众都可以从电视中接受信息,而且可以重复声像,使其多次出现,反复刺激人们的感观,加深公众的理解,这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特别重要。
以2009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22个清明节特别节目为例,可以看出电视媒体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节日内涵知识,拓展人们的节日体验。从这次电视呈现的清明节文化内容来看,集中在下面四点:一是比较集中地展现中华民族祭祖的文化行为,如祭奠亲人、追思逝者、公祭先祖、缅怀英烈等;二是展现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如远足踏青、禁火寒食等;三是展现祭扫文明风,倡导祭扫新风尚和殡葬新形式,如花祭、音乐祭奠、网祭、花葬、树葬等;四是以电视的手段,通过诗歌朗诵、讲故事、民乐演奏、交响乐等艺术形式,传达清明哀思、歌颂青春和生命。电视媒介以自身的优势,营造清明节日文化氛围,传播清明习俗和节日文化内涵,一定程度地推动着传统节日适应现代生活。使得很多对于清明节不了解或是了解不深刻的民众都能广泛获知,并且为他们在清明节时提供更多的体验方式,比如提倡殡葬新形式。
2009年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特别节目《中国节·端午》,请来于丹、蔡澜、方文山等在各自领域都造诣非凡的文化学者、专家等,在主持人朱军的引导下,以论坛的演讲和对话形式,与到场的国外留学生一起对话,互动解读中华文化的节日。嘉宾从饮食文化、个人阅历融入节目交流之中,对话平和轻松,语言通俗富有趣味,赋予了节日内涵多样化的内容,将历史和现代通过亲切的交谈融会贯通。使得各种层次的受众都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获取深层的内容,在谈笑间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奥内涵,不枯燥、不造作。将电视媒体的传播力量最大化,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受益匪浅。这又在思想领域加深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参考文献
①[英]迈克·费瑟斯通 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
②[英]戴维·莫利 著,史安斌 译:《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5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京东 (JD.com) 是当前我国最大的自营式B2C电商企业, 为京东集团CEO刘强东于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成立, 并于2014年5月22日在纳斯达克挂牌, 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上市公司。其中, 2013年5月6日正式成立京东商城, 在线经营商品涉及计算机、3C数码、家电、汽车配件、服装与鞋类、奢侈品、家居与家庭用品、化妆护理用品、食品与营养品、书籍、母婴用品、体育商品、百货、机票、网上超市等3150万种SKU的商品, 满足用户在线购物的日常生活购物需求, 同时京东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覆盖自身的物流配送网络, 完善的售后服务、物流配送及市场推广, 组建六大物流平台提供更加快捷的配送服务, 并且支持货到付款等服务, 真正能帮用户实现购物的“多、快、好、省”。
京东商城作为国内较大的B2C电商企业之一, 其B2C电商模式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在该企业的营销推广与日常运营中, 对整合营销传播进行了灵活而高效的运用, 尤其通过广告投放、商品促销、市场活动、公共关系四大方面对企业的营销资源进行不断整合优化, 这对于企业的业绩推动、口碑宣传、企业文化打造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总结其可借鉴之处, 以为我国各同类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 京东商城整合营销主要传播方式分析
广告投放。京东主要采用的是以网络传播为主, 整合视频、户外、电视、网页广告等营销传播方式, 不断扩大知名度、增加网站流量,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达到吸引客户购买的目的。一方面京东侧重在公共汽车、站牌进行户外广告投放, 采用大众的传播方式不断扩大宣传, 如喊出标志性口号如“好物低价, 上京东”、“多、快、好、省”等等;另一方面, 京东的广告主要投放在网络上, “双十一”促销活动打出四支TVC广告片, 分别从“多、快、好、赞”4个维度中针对大型促销节中售假货、发货慢、退货难、付款难等问题, 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指出要提高消费者在双11活动中的优质购物体验。2017年京东年货节通过拍摄《把年味儿带回家》纪录片推广京东商城“把年味带回家”主题的大促销, 让消费者获得全新的购物体验。此外, 随着京东商城获得1.5亿美元融资后, 京东也在加强电视等媒体的广告投入, 如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 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推荐阅读:生态资源管理运营范文分析的管理学博士论文
2、喜上眉梢(字一):声
3、琴盒(成语一):乐在其中
4、大禹称王(节气名一):立夏
5、妇女节前夕(中药名一):三七
6、童话(文学名词一):小说
7、临终遗言(文学名词一):绝句
8、文(红楼梦人名一):晴雯
9、正月初一(红楼梦人名一):元春
10、黑棋已输(水浒人名一):白胜
11、翼德之婿(古代人名一):岳飞
12、爱面子(复姓一):慕容
13、第一枪(人体部位一):头发
14、醒药(国名一):苏丹
15、太后(神话人物一):王母
16、断代史(电影名词一)故事片
17、偷竹子(成语一):做贼心虚
18、相声表演(物品带数量谜):一听可乐
19、齐欢笑(秋千格)(中国县名一):乐都
20、清明前夕(节日名一):元宵
21、老来还乡(中药名二):当归、熟地
22、依法离婚(蓝球术语一):两分有效
23、证件不许借别人(成语一)
24、梨花片片随风舞(书法名词一):飞白
25、燕子空中上下飞(字一):北
26、点横撇捺(文学名词一):散文
27、胆结石(唐诗一句):粒粒皆辛苦
28、飞行员之歌(唐诗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
29、傍晚有零星小雨(宋词一句):到黄昏点点滴滴
30、上不问下不查(围棋术语一):中盘
31、周围白茫茫(中、西成药名一):四环素
32、木偶(字一):林
33、纯洁的爱情(字一)爰
34、严禁喧哗(成语一)默守成规
35、一骑红尘妃子笑(县名四)乐至,长安,玉环,闻喜
36、出口品(词牌名一)
37、道是无晴却有晴(县名四)密云,沈阳,蒙阴,日照
38、刻意求新(《三国》人名二)杜袭,陈式
39、元首(体育术语一)并列第一
40、引导消费(卷帘格)(服饰名词一):花领带
41、缘何中秋洒鹅毛(唐诗一句)
42、唧唧复唧唧(桥牌术语二):再叫、加倍
43、一人(秋千格)(中国地名一):大连
44、我(徐妃格)(树名一):梧桐
45、旅行写生(白头格)(美术名词一):油画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昌盛,广告业也是日新月异。广告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之,经济全球化、中国入世、网络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都使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紧密。中国已变为国际工厂,“中国制造”已是质优价廉的代名词。为了更好地推广提升中国产品,广告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告联系着生产和消费,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产品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为中国制造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由于中西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从某种程度讲,翻译广告就是翻译两种文化,文化因素在广告中绝对不可忽视。而当今广告翻译却差强人意,尤其是中英广告翻译任然任重道远。
尽管有关广告的定义繁纷复杂,但广告有其共同点:为了使某种产品或是服务为潜在消费者所知并最终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所以,广告是借助语言或非语言形式在特定的时空环境的交际行为。
一、广告的分类、功能、特征
有关广告的分类人不一而足不可译性,本文把广告从三方面分类:
(1) 信息传达方式. 根据此标准广告可分为声觉、视觉、语言三方面,但广告往往都是这三者的有机融合。
(2) 广告终极目的. 根据此标准广告可分为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前者为推广社会价值、道德观念等,不以盈利为目的。后者以盈利为目的论文格式模板。
(3) 广告策略.主要分为软性营销和硬性营销。
广告的主要功能却是提品、服务信息。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方式,广告通过传达不同的市场信息以此联系着形形的生产者和购买者。广告语言又结合视觉、听觉方式来获得潜在消费者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激起对所广告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最终达到使他们购物的最终目的。
相对于其他英语文体如散文、新闻、小说,广告用语有其较为独特的特点。广告用语语气以劝说诱导性为主,以期使读者或听众知晓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服务的性能、特点并诱导他们购买。广告语言须明确、宜读、简洁、愉悦。
二、 文化与跨文化广告
广告语言来源于文化,又与文化相辅相成,任何广告都不可避免的受文化制约和影响。同样,广告语言又组成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人类借助系统的声音和非声音符号传情达意的主要途径。文化是包含语言这个子系统在内的更宽泛的体系,如不对某一文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势必会对其体系内的语言产生错解。著名翻译家奈达先生也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真正成功的翻译,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一则广告在一种文化中乃神来之笔,在另一种文化中或许就不知所云。鉴于此因,跨文化的广告译者必须熟知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只有源语广告的翻译很好地适应目的语广告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体系,目的语文化中的潜在消费者才能轻松理解源语广告意图,才能乐于接受,才能积极购买。
由于特定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文化差异在社会方方面面都有所展示,翻译广告时须认真研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事物往往表征着不同的内涵。中华民族崇尚坚贞纯洁、高雅不屈。一些植物如梅兰竹菊松就被赋予这些意象特征,所以中国人喜爱这类植物。故国内许多产品都已这些植物作为品牌商标名称。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此类此类广告常不为国际市场所欣赏。如“”在中国是坚贞高洁的象征,在日本却是皇室徽章不可译性,普通群众不得使用。若以为商品名,必然不能有效地占有日本市场。“荷花(莲花)”在中国是纯洁无瑕象征,而在日本却与死亡紧密联系。出口日本的商品故不宜用荷花、做商品名。松树象征伟岸坚强,西方却无此含义,反而却与悲伤孤单相联系。
当然除了植物有其独特文化含义,动物在中西文化中含义也有所差别,如“鸡”在汉语文化中,雄鸡华丽高贵,为民司晨,还是十二生肖之一,有着积极的文化含义,如 “雄鸡报晓”,“中国是屹立在东方的雄鸡”等美好的意象。但若把“雄鸡”译作 “cock”就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因为在英语中“cock”是男性生殖器的讳称,我们可以用“rooster”替代 “cock”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鹤”在汉语里象征财富、高贵、优雅、长寿。中国人也喜欢用鹤来做广告用语或是商标名称,如“鹤舞白沙, 我心飞翔”、“仙鹤牌”等,都可以给人以一种美好的遐想。而在西方“鹤”却是一种普通的野鸟,没有如在中国那种美好的内涵意义论文格式模板。西方认为狮子为百兽之王,多用来表达威严,勇猛。如著名电影Lion King,米高梅电影公司的标志也是雄狮。但是在中国,虎是百兽之王,指代意义多与西方狮子所指代的含义相似,如“虎虎生威”、“龙盘虎踞”等。所以我们在翻译商标广告时,必须注意这类词的文化负载含义。如把“喜鹊牌”译作“Magpie”, “白象牌” 译作 “White Elephant”都会引起西方消费者的抵触。因为“Magpie”在西方是搬弄是非、多嘴多舌之人,而“White Elephant”则是贵而无用之物。
除了上述动植物的文化含义差异巨大外,中西生活价值观、宗教信仰、节假日也有着明显差异。西方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讲究集体观念。中国认为国家、社会、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不可译性,注重家庭社会和谐。所以,广告相应的也突出了“家”、“爱”、亲情等能引起美好联想的表达方式。如“孔府家酒” 可以触动心底那份家园的温馨安适,如同著名美国乡村民歌Countryroad, takes me home,这一点中西方不谋而合。中西主要的宗教信仰也会反映在各自广告中,如在中国由于信仰佛教比较广泛,故“观音”、“佛”、“金刚” 等字眼易于引起注意,而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在中西广告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如:
1) 天上人间,佛手最鲜。(佛手牌味精)
2) 观音王,香飘万家……(茶叶广告)
3) She sings like an Angel. (AngelMagazine)
4) My Goodness! My Guinness! (Guinnessbeer)
中西方文明不在同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节日文化。中国有春节、端午、中秋等民族节日,而西方有圣诞、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这些庆祝方式判若云泥的不同节假日习俗也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广告文化中。例如:
5) 春节回家,金六福酒。(金六福酒)
6) 年年中秋到,家家好利来。(好利来月饼)
7) The perfect setting for a perfectChristmas (Llyndir Hotel)
广告翻译与其说是逐字逐句的机械转化,不如说是艺术的再创造。为了有效的劝服潜在客户,译者必须熟稔本土和译入语文化。
广告的可译性
分析显示绝大多数的中西文化是可译的,毕竟语言具有认知和表达功能,文化和审美功能。前者是语言的本质,可用于交流感情、表达思想,这也是不同语言可译的基础。后者偏审美情趣,人类有着相似相通的喜怒哀乐,这也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理解。随着语言交流的不断推进,不同语言互相融合使得翻译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如:Qipao (旗袍),Kowtow (磕头),Kong fu (功夫),已经变为英语词的一部分,hamburger (汉堡包),disco (迪斯科),Internet (因特网)也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了。总之不可译性,不同文化的广告是可译的。
广告的不可译性
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有着差异迥然的词语联想意义和结构,所以有时喻况语言和诗词结构难以忠实对等的翻译。如“龙”在中英文化中的不同寓意。下述例子也是不可译的典型体现。
8) Sea, sun, sand, seclusionand Spain! (使用头韵)
9) More sun and airfor your son and heir. (相同下划线,读音相同)
10)恭喜发财迎新岁,长年好运金利来。(金利来服饰)
And as for all the above examples, it ishard to render their accurate meanings, therefore they are relativelyuntranslatable.上述四例很难取得对应的,达到原文效果的译文,可以说是不可译的。
不可译应对策略
不可译是由于不同的文语言结构和文化意义造成的,当然不可译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不可译就束手无策论文格式模板。为了达到原广告的预期效果,除了复制源语结构外,我们还可以进行重构或解构以达目的,使不可译变得可译。如:
11)晶晶亮,透心凉。(雪碧饮料)
译文: Bright and glistening it is; Cool and refreshing youare.
该广告把原来的押韵舍弃,保留了其对仗工整的特点,并且很忠实地传达了源语广告的意图,看似不可译,却改译的通顺畅达。
12) Less bread . No jam. (Underground Station)
译文: 坐我们的地铁,既为您省下买面包的钱,又不浪费您买果酱的时间。
例12)中“bread” 既指面包又指钱 and “jam” 一语双关,既指果酱又指交通拥挤。把“bread”译作 “买面包的钱”,“No jam”译作 “不会浪费您买果酱的时间”,采用改译的方法,为了保留广告原意,又无法如原广告一样简洁时,舍弃了形式保留意义,基本上传达出原广告的含义。
13) 外面冰冻三尺,屋内春意融融。(电暖器)
译文: Better cozy inside than freezing cold outside.
本例应用平行结构简明扼要地传递原广告的精髓,可称之为神来之笔,音、意、形俱美不可译性,完成了似乎不能完成的任务。
14) Wash the big city right out of yourhair. (Shampoo ad)
译文: 洗去你头发大城市的污垢。
此例并未将 “the big city” 简单译作“大城市”而是适度根据广告用意增添为“大城市污垢”便于理解, 否则消费者不知所云,因而改变原来结构意义,灵活地直叙本意,虽无原广告的精妙,却也译出其核心意义。
结语
广告用语多为含蓄的劝服形式,文化的差异必影响到广告语言的使用,若不考虑文化因素就无法出色地完成广告翻译。语言文化密切关联,各种价值观、宗教、环境因素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只有译者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特定文化才可以透彻饱满地译出广告蕴含的意义。完美忠实地使译语读者对翻译的广告产生源语读者对源语广告的感受绝非易事,这项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同侪齐心戮力以臻完善。文中所用实例,来源多元,未能一一注明,肯望谅解。
1.Arenas, William.Contemporary Advertising. [M] Washington: Richard D, 1986.
2.John. Lyons,Seman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3. Nida, Eugene.Language and Cultur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4.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
5.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6. 丁衡祁.翻译广告文字的立体思维.[J]中国翻译,2004,(1)
节日习俗,是长期相沿积久成俗的社会风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类物质和文化成果的总和,它既是人类自身活动在一定社会层面上的文化反映,也反映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重大的风俗习惯和传播活动。同时,从文化形态的构成方面来说,节日习俗的种种广告行为和传播方式也有着宗教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正是由于民俗的基础性地位和巨大的包容性内涵,这也使得它在基础文化形态领域中的地位被大大地提升了。因此,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民间习俗,得出其中潜在的社会心理和文脉关系无疑是相当重要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近年来,随着传播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为基础手段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也被拓展开来,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虽然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传播活动却是由来已久的,并且始终伴随着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和习惯—传播习俗形成了。”从传播学的意义上来说,传播习俗也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也可以说,在整个社会传播活动中,传播习俗是具有着基因性意义的。
节日习俗及其传播活动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采用学科式、定性的研究方法来对节日习俗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解读和阐释,从而也对蕴含其中的文化概念和民族心理进行重新评价与定位。事实上,节日习俗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伴随着节日广告的形式出现的,因为节日习俗乃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其具体形式的确立和内容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具体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其整个的操作过程和民俗内容都是在节日广告的运作范畴中实现的。
节日广告其实就是指在各种节日期间(包括传统节日和其他由官方确定的庆典日、纪念日等)针对某一节日特有的习俗而的有针对性的各类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主利用消费者在节日特殊氛围中的消费心理大做广告,就会有众多的受众被打动,其所取得的传播效果当然也是惊人的。并且,众多的节日广告业主还根据这一商机的特点专门设计广告诉求的具体内容。
我们将通过诸多节日期间特殊的广告现象来对这一传播习俗进行分析,同时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传者和受众两个方面进行类型化解析,以期获得更为明显的结论。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若干的民间民俗文化元素便被积淀在了节日的传统风俗中,同时也使得这些节日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些众多的传统节日也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并不时召唤起人们的民族文化身份和地域文化心理。因为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说,文化心理是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最隐秘的情感,甚至连深处于其中的本人都是无法察觉的。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早就指出“这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深层的部·分,是任何个体都无法意识到的。并且它不是通过生物性的遗传而继承下来的,而是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在一个巨大的文化模式中对被指定的文化符号不断接受、置换和变形而形成的。并且,一个民族和生活在相同地域中的人们是有着相同的审美心理结构的,这也正是节日习俗中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的图腾崇拜到铁犁牛耕时代的祖先祭祀活动,以及“恶月”“恶日”的禁忌和众多的神鬼崇信等,这些富含中华文明的古老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都是形成传统节日的源头。
从远古时期起,先民的各个氏族就会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灵来崇拜,如对蛇、牛、鱼、树木等的崇拜。其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是对龙的崇拜,这也最终演变成了全民族共同信仰的图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事实上,龙图腾不仅仅在许多社会文化领域中起着重要的精神引导作用,它还是一系列传统民俗民间节日形成的来源。例如民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竞渡”活动,以及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日也是与此有重要关系的。
从传统上说,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最基本特征就在于重视伦理观念和礼教作用。人们每年在年节、清明、中秋、腊八等节日举行的祭祖活动即是重伦理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些祭拜活动传沿下来,就演变成了节日期间要对长者和亲友进行拜访和馈赠礼品的活动,这无疑对当今的节日风俗也有着巨大的现实影响。
从一种文化心理上来判断,中国人很早就对现实中的数字表现出了自己的禁忌和喜好,这表现为人们对于双数的喜爱对于单数的嫌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是讲究双日双月、成双成对的,人们普遍认为双数吉利会带来好的运气并且厌恶惧怕单数的日月,将单月单日认为是“恶月”“恶日”。人们在一些“恶月”“恶日”就要有所禁忌,并且要举行一些仪式来达到冲淡和抵御的作用。如:元旦日要燃放爆竹驱鬼,五月五日要用具有特殊香味的篙草除虫驱邪,九月初九则要登高望远,以避灾病等。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结论,出于“心理补偿”的缘由,人浦门对于一些人力不能克服和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要通过一些仪式或活动来达到驱除鬼怪的目的,从而也在主观上起到了抵御的心理补偿作用。远古时期的这些仪式和活动虽然有着迷信的成分,但其中一部分却在民间节日的流传中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节日习俗,如人们在辞旧迎新的年节挂桃符(今天已经演变成贴春联)、张贴门神以防恶鬼纠缠等。
新的时代,随着一部分传统节日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人们关注的重点也不再是其核心的内容,而是一些比附于这些形式之中的民俗文化,以及以此作载体所折射出来的民间文化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相当多的传统民俗节日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沿革后流传下来,但已经蜕去了其原有的不科学的成分,而具有了更多的新时代风貌。并且在新型的社会历史时期中,传统节日也成为了人们寄托美好愿望,孝敬长辈,走访亲友,沟通信息,协调关系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欢聚团圆的重要习俗。而过去的许多民俗节日内容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移和改变,特别是其中一些标志性的元素,如过去传统节日里用以驱鬼辟邪的活动和物品则转变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春联、门神、爆竹等物品,而且这些物品更多地已经演变成人们营造欢乐祥和气氛的工具,成为节日文化的特殊符号。
另外,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庆典日、纪念日也被规定为法定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这些节日虽然没有传统节日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它们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和特别意义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日,并逐渐具备了其特有的节日文化和习俗。
广告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中的产物,而它在现实形态的描述上也充满着文化的意味。事实上,在每一则广告的背后均指出了这样的事实,就是其背后悄然隐藏着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文化形态。自古至今节日习俗的运行轨迹也是这样的,就是在以广告传播为其具体征象的前提下,实际上是大量具有民间传统的文化元素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也以现实的内容反映着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不同内容和重大事件,以及人们对这些事件进行认识的各种心态。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这样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团圆欢庆,休闲放松并借以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契机。每逢这些节日,人们必然要互相致电送去祝福,拜访长辈和亲友,当然更少不了相互馈赠礼物。而节日期间互赠礼品的行为,往往使那些适合作为礼物的商品的销售量大增,这种情况不论在国内国外都是普遍存在的。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 Michael Schudson)在调查中就了解到:圣诞节期间送礼拉动年零售量的百分之二以上。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和条件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转型,今天各种节日习俗的广告传播活动也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它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从原先纯粹的民间节日风俗转变成为今天大规模的广告策划和广告营销活动,其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直至今日,众多的广告业主也已发现了节日销售这一商机,在节日到来之前就制定详细的广告宣传战略,展开强大的广告攻势,以期利用欢愉的节日气氛取得优势的商品营销。同时广告主也发现“商品被作为礼品馈赠时,其质量并不很重要,倒是部分由广告塑造起来的有关该产品地位的文化意蕴更为重要”。因此广告业主在利用民俗节日商品广告时,大都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形象、色彩、意象等符号元素,在营造出节日里欢乐祥和的气氛的同时也营造出产品中包含的文化韵味。这从而使得自己的营销策略在众多的广告市场中脱颖而出,能够搭上文化的“便车”实现商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的节日习俗中出现的大量广告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初步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一是众多的广告形式采取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符号的重新加工和利用。如人们大都习惯于过年要贴春联、剪纸窗花、贴门神、燃放爆竹、扭秧歌;元宵节就得闹花灯、耍龙灯、吃元宵;端午节还要悬挂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中秋如果不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就不像节,如此等等。这种节日文化一经形成,它的约定俗成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一方面它演变成为一种集体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人们有着现实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节日习俗也与其他文化样式一样,对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使人们对节日的认识观念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形态,这也从客观上形成了人们对节日广告的特定接受心理。
在充分利用节日习俗进行广告传播的众多案例中,可口可乐公司的行为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可口可乐公司抓住了我国人民重视节日习俗的心理,积极融合中国本土文化,将可口可乐的春节广告与中国传统春节习俗结合起来,在2001年春节期间推出“春联篇”电视广告,2002年推出“剪纸篇”宣传广告,都起到了不错的广告效应。2004年是我国的农历鸡年,该公司就应时性地推出了“金鸡舞新春”的广告,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无独有偶,中国移动公司也在2004年春节期间推出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节日厂告,运用独创剪纸形式的门神形象,营造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也达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
在非传统节日的节日广告中,上述的节日民俗符号也被大量运用,以此来渲染出节日的热烈氛围。如在“五一黄金周”和“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些商场就会在店内的招贴画上大量使用中国结、对联、财神、福字等具有明确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符号,契合喜庆而有文化韵味的节日气氛,从而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特点,也达到了广告促销的宣传目的。
二是在利用传统节日符号的基础上,配合使用我国传统上喜好的色彩元素,如红色、黄色(金色)、绿色等等。这些色彩元素与形象符号的完美结合,使得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文化韵味也从中更好地体现出来。以红色为例,中华民族对红色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先秦周代都有崇尚赤的习俗。按照大致的划分,后来凡是遵从周礼崇赤的人们也都被称为“华人”,这些“华人”也大体上发展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中国红”的文化情结也由此流传下来。直到今天,无论在电子媒体还是纸质媒体的节日广告中我们仍然可以见到这种色彩元素。从春节的红春联到剪纸窗花,从大红灯笼到爆竹,从红色的“中国结”到压岁钱的红包,从舞龙灯的红绣球到扭秧歌的红绸子,无不洋溢着富有中国民俗传统的节日气氛。而这些民俗广告中对于红色的使用则更是对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巧妙延伸和利用,并且使得广告本身也具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某些非传统节日的节日广告也并不一定采用上述传统形象符号,但对传统色彩元素的喜欢仍然可以从人们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如红色宣传版、红标语、红黄相间的图文表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传统色彩元素仍然是节日广告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
关键词: 黄金周;制度改革;影响;发展探讨
Key words: golden week;reform of the system;influence;development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04-02
1 绪论
1999年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个连续7天的长假,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自国家实施了黄金周制度后,在每年的这三个假期内旅游业的业绩飞速上升,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黄金周实施的九年内,也确实出现了因搞运动式的短期的旅游热而带来的弊端,黄金周与老百姓的实际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为此,本人认为这次中国政府对“黄金周”制度的改革是与时俱进的,这必将有利于我国旅游业有规模的持续稳定发展。
2 黄金周制度实施对旅游业各方面的利弊影响
2.1 黄金周旅游扩大了内需并刺激了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收入中可以自由支配的比重不断提高,同时政府根据我国国情,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中国老百姓经济思维从简单的“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旅游就成为百姓们的主要休闲方式。在99年以前,我国公民每年法定的休假时间比较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出游。99年黄金周制度的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相当多的人们进行旅游以及相关的消费。九年期间我国旅游业的主要支点就是假日旅游,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从而使得假日经济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并刺激消费的主要方式。
2.2 促进了旅游业三大支柱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肯定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旅游的内部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包含在了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中,而这三大支柱——饭店业、旅游交通和旅行社之间有着密不分割的联系,共同发展正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因此,在黄金周饭店、旅游和交通获得了最大的而利益,旅行社作为中间纽带,将饭店和交通连接,有效的实现了共赢的局面。此外,景点、商场、娱乐场所等从中获得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各旅游行业之间不仅在黄金周彼此合作,互相联系,并且在黄金周旅游热潮的影响下合作不断延续下去。
2.3 黄金周期间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旅游黄金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带来众多有利方面,但是黄金周集中出游带来的弊病也日益突出。比如:
2.3.1 对旅游资源掠夺式的开发 黄金周旅游是我国经济的亮点,各相关行业均看到了旅游业发展而带来的巨大商机,有着巨大潜力。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且有相当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大部分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政府和商家看中其资源的经济价值,为了增加本地区收入以及提高知名度,加大了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力度。但是,开发者为了最大限度的接待游客而忽略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这种掠夺式的开采方式严重破坏了旅游资源。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出,任何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由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决定的。如果掠夺式的开采资源必然带来的是短期经济效益,而失去的却是环境、生态和旅游资源。
2.3.2 景区超负荷接待,使其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各地热点景区游人增多、拥挤,造成安全隐患增多,发生事故概率大于平常。云南省假日办黄金周通报显示,07年春节黄金周全省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84.15万人次,同比增长4.47%。由于每个景点的接待能力都是有限的,超过这个能力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在黄金周由于游客太多而发生在游客和景区、旅行社等之间的矛盾是很多的,甚至由于人多而发生游客踩死游客的事故,或是登山由于人多而拥挤失足等事故,几乎每年黄金周期间皆有发生。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正常健康发展。
2.3.3 旅游产品质量下降,导致游客投诉增多 由于黄金周旅游的相关价格上涨并且酒店爆满,饭店酒店的人员工作量是平时几倍,从而工作人员由于十分疲惫必然导致服务态度有所下降,由此也会导致很多的投诉。黄金周旅游带来的一些拥挤、商家抬价等等的社会不良影响,给游客带来扫兴和身心疲惫。有些人甚至发誓,再也不在“黄金周”出门凑热闹。由于长假期的强制性,公民除了黄金周外想另外找时间出行是十分困难的。此外,为了黄金周需要安排员工假期前连续工作七八天以上,这样就降低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效率。
3 黄金周制度的改革对旅游业各方面的影响
3.1 初步缓解了淡旺季旅游各部门出现的问题 在一年有三个黄金周的时候,旅游业的相关部分收益相当客观,但是黄金周外的各部门却生意冷清。由于很多人在七天长假选择长途旅游,势必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路上,并且很多旅社利用五六天时间游玩三四个城市,从而导致游客走马观花的游览景点。由于旅程的疲累势必影响黄金周之后的工作效率,因此,很多人不愿意选择旅游社出游。而黄金周制度的改变初步缓解了旅游黄金周而导致旅行社停滞发展的问题。此外,还有效抑制了交通部门的疯狂抬价,从而使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于稳定。
3.2 保护旅游环境使旅游业可长期稳定的发展 黄金周制度改变后,使得集中一段时间内进入一个景点的人次有所降低,而是分批多次的不同时间进入景区游览,这样就大大地缓解了景区一次接待游客的能力,保护了我们可贵的旅游资源,而且并没有大幅度的降低了景区的收益,只是将一次性获得的利益分为多次的获得,因为“五一”的七天分别分给了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三天假期就给景区带来三次游客高峰。同时相对地保护了旅游资源,让旅游资源在各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之间的时间内能够自我调整修护,从而形成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种,它的发展严重依赖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黄金周旅游给旅游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资源破坏的负面影响。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希望重归大自然,所以旅游资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是旅游业可以长期发展下去的基础。
3.3 旅游业可能面临的问题 黄金周制度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旅游业业的某些方面,据悉,五一假期的缩短将对旅行社利润最丰厚的长线出境游造成暂时的影响。可是遗地深度游、城市周边游市场会趋于活跃,一定程度上也就弥补了旅行社的客源损失。由于“十一”和春节黄金周并没有取消,那么在这两个旅游旺季间旅行社将会更多的开发组织长线旅游,而且人们也会更集中在“十一”期间进行长途旅游,而春节这个我国特殊的节日,外出旅游的人虽然会增加但是最近的未来一两年增长幅度不会太大的。如果旅游各部门之间不能够提前把握好旅游高峰的安排尺度,那么之前所说的旅游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效应将会更大,而且长久下去,加上我国跨过进入WTO后的政策保护时期后,那么必然我国的旅游业将会有更激励的竞争,顺利完整的发展路程将会有困难。
4 黄金周制度改革将改善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促使我国旅游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4.1 使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向其他的多方面旅游形式发展 现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不再像以往那样以游览点的多少作为衡量旅游质量的标准,而是以休闲为主要功能,以某一目的地为中心做基本的停留点,展开对周边地区的观光、运动、娱乐、购物等活动,逐渐与国际旅游形式相似,真正的享受生活。所以在三天的旅游假期内,游客可以在一个邻近城市尽情的游览,购物,娱乐等;在“十一”、春节这七天的假期内游玩较远的城市。由于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我国传统的节日,所以相对的以后以家庭为主的旅游形式会很多,度假休闲的家庭旅游将成为主体市场,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活动将成为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内容。
4.2 旅游产品结构将会改变——对市场细分,产品开发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消费者随着黄金周的改变也会在出游时间上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旅游产品结构的改变。因此,旅游社可以对自己的产品做更多的升级改造,做更多的组合来满足游客个性化的要求并吸引游客。目前海外华人数量超过4000万,其中有3200多万在东南亚十国,在美国的华人数量也有300万,这部分人都可以成为探亲访友的潜在客源。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推进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协同发展。
4.3 对旅游三大产业的服务质量将有更高的要求 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旅游企业的发展。由于黄金周对于每个部门都是超负荷工作,既是盈利时期,也是投诉的多发期。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关注这一点,从而导致我国旅游业不能向国外发展。随着黄金周的改变,使得各部门必须改进服务质量来赢得客源。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游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游客要求,旅游企业毕业提高服务质量以赢得声誉,打出自己的品牌,从而赢得更多的利益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5 结语
综上所述,黄金周制度的改革对于旅游业势必会带来一定能够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通过改善旅游业的不足之处,黄金周制度的改变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旅游业的稳定发展。此外,在我国举国庆祝传统节日时,还可面向世界作宣传,吸引世界各国人民来我国旅游,使世界人民在旅游中更多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一、不同学历水平差异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我市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和硕博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共计250名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对于大多数初中和高中学历层次的居民,对于日常体育活动的最主要方式是在居住小区周围的公共健身场地进行健身联系:对于体育消费最主要的投入主要是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的购买。根据经济收入水平,发现大约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居民在体育服装和体育器材上面的投入都选用的是中低端产品,在服装选择上他们很少选择名牌体育服饰,更多的体育服饰以物美价廉的休闲体育服饰为主,对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取向是帮助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大致上将调查对象的年龄阶段分为四个阶段:中小学生阶段、大学生阶段、青年阶段和中老年阶段。从调查发现,对于中小学生阶段来讲,在户外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花销是非常少的,但是对于体育服装的投资和购买能力并没有减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家庭来讲,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成本越来越大,休闲化和时尚化的体育品牌服饰受到更多孩子的青睐,再加上体育活动也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选择给孩子购买名牌体育服饰。
一方面可以满足孩子在同龄人中间的攀比;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休闲和舒适的设计适合孩子的穿着。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由于其大多数都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性,且手里都有相对较固定的经济来源,很多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花销主要体现在服装购买和体育健身上,这方面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春节到夏季之间,更多的女生都愿意去健身俱乐部参加健身健美训练,来帮助她们完成塑身和形体美丽的展现。对于大多数男生来讲,都是为了使自己能看起来更加强壮和健壮。
这些时间段和季节,体育消费的支出相对会较大,体育赛事的现场观摩也是一个体育消费支出的亮点。对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讲,在追求时尚和生活的动态表现是喜欢和需要有活力的生活方式,现场观看各类体育赛事也是他们体育消费的重要支出环节。对于青年来讲是四个群体当中,体育消费水平相对最低的群体,通过询问和调查,大致上总结出一下四条原因:
(1)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城市生活负担使得他们在验证千年不变的那句老话,年轻的时候在用身体换取金钱,年老的时候是用金钱换取身体。
(2)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市场发展的疲软,很多年轻人为了最大化的节约生活成本和尽快购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或者还贷,在有限的收入下,节约昂贵的开支成为其主要方式,在服饰的选择上,昂贵的体育品牌服饰的选择相对较少。
(3)在工作之余,很多青年人,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往往都在开辟第二工作场所,这样无形中大大地压缩了他们休息和生活的时间,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去健身场所参加健身锻炼对于他们来讲更是奢侈的生活。
(4)由于他们正处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往往不会注意到自身的锻炼,也没有强烈的体育锻炼意识,从思想上根本就不重视体育锻炼,也是他们在体育消费方面投入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
一、不同学历水平差异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我市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和硕博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共计250名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对于大多数初中和高中学历层次的居民,对于日常体育活动的最主要方式是在居住小区周围的公共健身场地进行健身联系:对于体育消费最主要的投入主要是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的购买。根据经济收入水平,发现大约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居民在体育服装和体育器材上面的投入都选用的是中低端产品,在服装选择上他们很少选择名牌体育服饰,更多的体育服饰以物美价廉的休闲体育服饰为主,对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取向是帮助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
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大致上将调查对象的年龄阶段分为四个阶段:中小学生阶段、大学生阶段、青年阶段和中老年阶段。从调查发现,对于中小学生阶段来讲,在户外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花销是非常少的,但是对于体育服装的投资和购买能力并没有减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家庭来讲,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成本越来越大,休闲化和时尚化的体育品牌服饰受到更多孩子的青睐,再加上体育活动也是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选择给孩子购买名牌体育服饰。
一方面可以满足孩子在同龄人中间的攀比;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休闲和舒适的设计适合孩子的穿着。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讲,由于其大多数都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性,且手里都有相对较固定的经济来源,很多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花销主要体现在服装购买和体育健身上,这方面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春节到夏季之间,更多的女生都愿意去健身俱乐部参加健身健美训练,来帮助她们完成塑身和形体美丽的展现。对于大多数男生来讲,都是为了使自己能看起来更加强壮和健壮。
这些时间段和季节,体育消费的支出相对会较大,体育赛事的现场观摩也是一个体育消费支出的亮点。对于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讲,在追求时尚和生活的动态表现是喜欢和需要有活力的生活方式,现场观看各类体育赛事也是他们体育消费的重要支出环节。对于青年来讲是四个群体当中,体育消费水平相对最低的群体,通过询问和调查,大致上总结出一下四条原因:
(1)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城市生活负担使得他们在验证千年不变的那句老话,年轻的时候在用身体换取金钱,年老的时候是用金钱换取身体。
(2)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市场发展的疲软,很多年轻人为了最大化的节约生活成本和尽快购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或者还贷,在有限的收入下,节约昂贵的开支成为其主要方式,在服饰的选择上,昂贵的体育品牌服饰的选择相对较少。
(3)在工作之余,很多青年人,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往往都在开辟第二工作场所,这样无形中大大地压缩了他们休息和生活的时间,甚至很多人都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去健身场所参加健身锻炼对于他们来讲更是奢侈的生活。
(4)由于他们正处在人生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往往不会注意到自身的锻炼,也没有强烈的体育锻炼意识,从思想上根本就不重视体育锻炼,也是他们在体育消费方面投入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贵阳市蔬菜市场的萝卜品种供应,主要是以本地的胭脂萝卜和白萝卜为主。每年春节过后,气温转暖,本地萝卜易抽薹、空心、上筋,市场上萝卜的供应就主要由云南等外地市场调入,价格较高,且不新鲜。从2004年开始,贵阳市乌当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选择了乌当区下坝乡喇平村海拔在1 000 m以下的地方,对引进的白玉春系列萝卜品种进行了越冬反季节栽培试验,播种时间选择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上市时间是次年的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一般单产在6万~7.5万 kg/hm2,产值在4.5万~7.5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面积从2004年的0.43 hm2发展到现在的20余hm2。笔者现将有关越冬反季节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为了使越冬反季节萝卜栽培成功,选择了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在低温条件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不抽薹、不空心的世农白玉春、特级白玉春等萝卜品种。白玉春萝卜为早熟春萝卜品种,生育期为60 d。叶数14片,叶簇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缘缺刻,花叶有茸毛。耐抽薹,不易糠心,歧根裂根少。根部全白,长圆筒形,根长22~40 cm,根径6~10 cm,单根重1 kg左右。低温下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肉质脆嫩,外表洁白。
2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地块播种萝卜。生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环境等要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的规定。
3 整地施基肥
结合土地深翻施足基肥。每茬地施足优质腐熟有机肥5 000 kg/hm2、复合肥100 kg/hm2,或施足优质腐熟有机肥4.5万kg/hm2、尿素225 kg/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同时用50%多菌灵粉剂22.5 kg/hm2+75%敌百虫0.75 kg/hm2掺细土450 kg/hm2 拌匀撒入土地中,以消灭地下害虫。地块要耙细整平,做成垄或畦以备播种。采用1.2 m开厢,厢面宽55~60 cm,厢沟宽25~30 cm,沟深15~20 cm,用100 cm宽的地膜覆盖。畦或垄应达到面平土细,以利于保墒。
4 适时播种
4.1 播种时间 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均可播种。
4.2 精播匀播 播种量以1 125 g/hm2为宜。地膜覆盖后,采用点播,每厢播种2行,行距45~50 cm,窝距20~25 cm,每窝播1粒种子,播种后细泥盖种,厚度为0.5 cm左右。为确保一播全苗,播种时一定要确保土壤墒情适宜。如土壤水分不足墒情差,播前应先浇水,创造适宜墒情后再播种;也可播后轻浇水造墒,采用干籽法播种。遇天干时,每天下午淋水1次,直到苗出齐为止。
5 田间管理
5.1 及时查苗、补苗 播种后7~10 d对田块作1次检查,对缺苗的地方及时进行补播,确保每窝1株秧苗。方法是用打孔器在缺苗处打一小洞,然后将预先准备好的苗移入洞内,用细土封严苗四周,然后喷洒定根水。
5.2 肥水管理 秧苗长到2~3片真叶时,用腐熟的人畜粪尿37 500 kg/hm2+尿素10 kg/hm2追肥1次,进行提苗,使秧苗快速增长;萝卜开始露肩时,用腐熟人畜粪尿37 500 kg/hm2+磷酸二氢钾5 kg/hm2、硼肥5 kg/hm2追肥1次;肉质根膨大盛期,每隔7~10 d用腐熟的人畜粪尿37 500 kg/hm2+磷酸二氢钾10 kg/hm2追肥1次。萝卜的耐旱能力较差,要求土壤保持湿润,如生长期间土壤过干,可以选在晴天午后灌半沟水,灌后2 h排干,也可采取滴灌技术,但是不可漫灌,切勿积水过夜。特别在萝卜肉质根膨大期,若气候干旱应及时补充水分,以保证产量和较好品质。
6 病虫害防治
在萝卜越冬反季节栽培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生长时间在冬季,病虫发生比较少,主要害虫有蚜虫和菜青虫。蚜虫可用10%大功臣2 000倍液,或用敌敌畏、乐果1 000倍液交替喷雾于叶背进行防治;菜青虫用2.5%高效氯氰菊酯2 5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和霜霉病,分别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1.5 kg/hm2对水750 kg/hm2,或70%的乙膦铝一锰锌2.25 kg/hm2对水750 kg/hm2交替喷雾防治。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张永生. 胡萝卜秋季高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6(7): 9-10.
[2] 刘世勇. 夏秋反季节萝卜栽培品种的选择[J]. 农技服务,2007,24(4): 29.
[3] 曾思棋. 高山甜椒-白菜-萝卜高效栽培模式[J]. 农技服务,2007,24(8): 43,59.
[4] 文林宏,王天文,李桂莲,等. 黔西北山区反季节萝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93-94.
1.定量包装商品计量存在的问题
1.1生产企业计量法制意识淡薄。
有的企业只重视自身效益,忽视产品的计量问题,至今仍有部分企业对相关计量法规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允许偏差、标注净含量的法定要求等缺乏了解。不少单位在生产控制中,由于对平均净含量概念模糊不清,把其控制在负偏差范围或在计算净含量时错误地将包装袋计算在内,从而导致商品缺秤短量。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个别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采取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明欺暗骗等手段坑害消费者,钻法律法规的空子。
1.2 定量包装设备和计量器具选用不合理,计量管理水平不高。
据统计,大多数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定量包装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缺乏必要的计量监控措施。有的在生产流体、半流体产品中,以非罐装容器的某一固体液位作为产品罐装的标准容量,而忽视了非标准容器之间的误差。许多小型及私营企业还进行小作坊生产,未配备自动罐装机。
在计量管理上,一些企业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商品净含量的控制规范,内部管理松驰,无专门的计量人员,缺乏严格的自我监督抽查措施。有些企业在产品出厂前,要么很少或根本不检查产品的净含量,要么靠简单应付性的“检查”来代替科学正规的抽查,导致生产的同一批次产品,其最大偏差与最小偏差相差十几倍。
1.3 流通领域管理不严。
各大中型商场、超市对商品质量非常重视,对假冒伪劣商品把关较严,而对缺斤少两这一最为普通的计量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大部分商业企业缺少必要的商品净含量计量检测手段,对商品净含量没有专门进货把关制度。免费论文。这反映出各商品企业缺乏对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流通领域缺炒有关的规范措施和执法力度。
1.4 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
企业内部管理不严,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不能按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包装、致使一些不合格的定量包装商品流入市场, 主要表现为:①包装文字印刷模糊;②商品净含量不准确,有的商品实际净含量与标注的净含量之差远超过规定的负偏差,更有甚者是抽检商品的平均偏差呈现负数,从中牟取暴利, 有的商品净含量与标注净含量存在更多的正偏差,使企业蒙受损失。
2. 管理对策
2.1 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计量法规体系
我们应加快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法规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根据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对《计量法》加以补充和完善,将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管理纳入法制计量监督管理范畴。按照新修订颁布的国际建议,对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检验过程中的抽样方案、检验方法、风险平衡等方面予以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并按照原净含量允许负偏差的逻辑关系,将定量包装商品量限范围适当扩大。研究完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机构的考核、授权及其监督管理纳入其中。另外,针对非定量的预包装商品实际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参照定量包装商品制定专门的管理规定。建立既符合中国实际,又与国际接轨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的法规体系,以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统一性。
2.2 抓好源头,把住厂内
规范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行为,是提高定量包装商品计量整体水平的关键。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加大向企业宣传计量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办法》等有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宣传力度,确保不留死角,从思想认识、法律法规意识和计量检测能力上堵住部分企业的“漏洞”,增强广大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免费论文。要建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对计量基础较好、生产规模大、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计量保证体系,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推行“C”标志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建议国家质检总局应逐步扩大“C”标志的产品和企业应制定更加优惠的鼓励政策,使“C”标志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免费论文。对计量基础较薄弱的企业,要帮助其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建立必要的计量管理制度,改造落后设备,配备合理的计量器具,培训计量检测人员,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控制水平。对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根据企业需要,可直接为其提供计量技术支持,帮助其控制出厂产品的净含量合格水平。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定量包装(罐装)设备的生产企业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因为定量包装(罐装)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2.3 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市场行为,提高流通领域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合格水平是当务之急。一是应加大对定量包装商品经销企业宣传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力度,帮助经销企业全面增强计量法制意识,提高对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正确标注的识别能力。使他们认识商品量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计量不准确会导致有形资产的流失,又会引起无形资产(企业形象)的损害;二是帮助经销企业严格实行定量包装商品进货验收制度,设立专用计量器具,落实专人负责,对验收不合格的定量包装商品一律不准上柜台;三是要把加强经销企业计量基础工作与开展“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经销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作为参与“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的重要评价指标,推动经销企业全面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四是按照“严格计划、精心组织、把握时机、加大力度”的指导方针,列也重点定量包装商品检查计划。特别是在元旦、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组织力量,协同作战,检查人民群众关心的定量包装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结论
在计量监督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基本上无法进行检测,经营者也反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短秤少量问题必须从源头、从生产企业抓起。为此,我们全面开展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的计量保证能力考核工作,鼓励企业建立计量保证体系。整个检查工作从宣传发动、业务培训入手,要求企业从定量包装商品的标识标注、实物净含量、计量检测手段、计量体系及规章制度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自查,进行认真整改。在检查验收过程中从服务企业、提高水平的角度出发,既促也帮,现场商品抽查力求合理、公正、随机、真实,保证能力考核力求体系健全、运行规范、管理长效。
【参考文献】[1] 夏文汇,曾红,谭建伟. 产品包装物流运输中心优化选址的技术经济研究[J]. 包装工程, 2001, (04) .
[2] 徐敏,金国斌. 初论产品包装质量综合评估体系与方法[J]. 包装工程, 2002, (01) .
[3] 李玉凤,黄义萍. 色彩规划的定量化理性化方法研究[J]. 包装工程, 2004, (06) .
[4] 辛安见,陈润洁. 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工作的现状分析[J].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06,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