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作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规范治疗的一部分,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2]。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包括正确的注射方法、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不良反应等。我科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期间配合积极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2004年6月~2004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42~74岁,平均56.4岁。患者用药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范围,无严重的凝血障碍,近期无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1.2方法
7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扩冠、调脂、阿司匹林抗凝等)的基础上,给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7~10天为一疗程,共注射1140例次。腹部皮下注射方法:选择脐周围U状区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形成隆起的皱褶,右手持注射器紧贴皮肤,垂直进针,抽吸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以原进针角度快速拔针。
1.3观察指标
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观察以下指标:(1)心绞痛发作频率、程度及持续时间。(2)心电图ST-T改变。(3)有无猝死及心脏事件的发生。(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5)出血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
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猝死及其他严重的心脏事件,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表1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略)
2.2不良反应
62例次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斑;5例次注射局部有皮下硬结,并伴有压痛感;1例次注射部位针眼处出血;4例患者皮肤黏膜出现淤斑;2例患者大便潜血阳性;2例患者有牙龈出血;未发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未出现过敏反应。
3护理
3.1注射前护理
询问患者近期有无手术外伤史、消化道溃疡等,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低分子肝素费用高,腹部皮下注射部位特殊,患者易产生疑虑和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及腹部皮下注射的必要性。腹部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3],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腹壁脐周皮下脂肪层较厚,组织疏松,对药物吸收渗透作用好,同时不易误入肌层引起出血[4]。大部分患者听了我们的讲述,非常乐于接受此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3.2注射时护理
操作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感受,尽可能少暴露患者,同时观察上次注射部位的情况。注射时容易忽视的问题:(1)一次性预灌制剂(法安明、速碧林、海普宁)注射前不排气,第一确保药液使用完全,剂量准确,保证药效;第二可以有效减少注射部位出现淤斑。研究表明:针尖及针柄外附着药液,注射时随针头带入针眼刺激皮肤,可致针眼处血管出血,形成皮肤淤斑[5]。同样道理,如果不是一次性预灌制剂,例如:临床上常用的博普青,需用1ml注射器和针头吸尽安瓿内药液,再吸入约0.07ml空气,并将空气全部弹至活塞端,注射完毕注射器内少量空气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的作用,这样不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而且避免了拔针时残余药液对组织的刺激[5],减少局部淤斑。因为注射器的及针头内残留量为0.07~0.08ml[6],因此,这样做是安全的。(2)操作轻稳,避免用力过猛,损伤毛细血管,保证垂直进针,垂直拔针,减少组织损伤。(3)注射完毕,不用干棉签按压,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损伤,引起血管壁破裂出血[7]。临床观察,按压力度越大,时间越长,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点应与患者其他部位注射、输液、抽血后延长按压时间相区别。(4)左右交替,严格执行12h注射1次,以保证药效的持续稳定,因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后2~5h达到药效高峰,8~12h抗Xa因子活性下降[8]。
3.3注射后护理
操作后嘱患者避免热敷,按摩注射部位,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护,包括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尿液、大便颜色,发现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心理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效,分析心绞痛发作的诱因及特点,观察心绞痛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以及心电图ST-T改变,给患者高度的信任及安全感。
4讨论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抗凝血因子Xa活性增强,而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减弱,理论上引起出血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临床上无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易放松对可能发生的出血合并症的警惕性,忽视对患者的临床观察。本研究中,共有8例(11.4%)患者出现注射部位以外的出血,均出现在用药后7~9天。提醒护理人员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情况,询问患者尿液、大便颜色、有无牙龈出血等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征象。注射部位出血共68例次(5.96%),主要是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性能不熟悉,或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起。2例患出现注射部位较大面积淤血和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腹胀时,按揉、热敷腹部引起出血,提醒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明白各项要求的意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3例患者出现皮下硬结,是由于患者消瘦,注射时误入肌层引起。提醒我们要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然而,低分子肝素为抗凝药,损伤小血管后易引起出血,临床上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偶尔可见注射部位出血现象,考虑为注射时损伤小血管所致,嘱患者不要紧张,并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常因注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引起患者的紧张、不满,甚至投诉,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改进了注射方法,提出了防范出血的措施,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患者讲解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710-725.
2BraunwaldE,AntmanEM,BeasleyJW,etal.ACC/AHA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unstableanginaand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Circulation,2000,102:1193-1209.
3吴怀英,刘玉英,雷长英.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部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53.
4刘世岭,赵清华,曾荣华,等.低分子肝素钙并发皮下出血4例临床观察与护理.航空航天医药,2003,14(3):177-178.
5程立,梅瑞杰.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探讨.中原医刊,2003,30(21):60.
突发性耳聋俗称“突聋”,系指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有可能让人终身失聪的耳疾,迄今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病因有内耳血流障碍、病毒感染、精神刺激等学说。其发病突然,多伴有耳鸣,少数患者伴有恶心、眩晕,该病发病机制复杂,听力在几分钟或几小时或几天内突然下降。聋程度不一,重者全聋,常为单侧。而更重要的是该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众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从而永久性失去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临床资料
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第421医院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96例,男60例,女36例;年龄12~79岁,平均38岁。单耳发病94例,双耳发病2例。伴耳鸣10例,伴耳鸣、恶心、眩晕16例。自我发现82例,无自觉症状者75例,被他人发现者14例。
二、护理措施
2.1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病区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讲解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例如突发性耳聋的诱发素,发病元凶,主要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的评价,如何避免和预防病情加重。
2.2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治疗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存余听力。(1)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能量合剂、血管扩张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溶栓药物均可酌情选用。我们常用的药物有静脉点滴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辅酶A,维生素B1、B12,ATP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以恢复听力。(2)高压氧治疗,护士要向患者介绍高压氧的知识,有关注意事项,对于高压氧治疗有时会出现的耳痛,要及时处理。治疗前要积极处理上呼吸道炎症。(3)治疗原发病,特别是年老患者,要注意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
2.3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对本病缺乏思想准备,患者突然出现听力损失和难以忍受的耳鸣、眩晕及恶心及呕吐。害怕听力难以恢复,影响生活质量,往往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表现出焦虑、恐惧、急躁、易怒等情绪。护士应主动安慰、关心、同情患者,使患者了解本病的大致病情及治疗方法。并鼓励说明本病具有完全治愈的可能性。轻者或部分好转者,可配戴助听器加以矫正。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思想焦虑,消除其焦虑情绪,使其充分休息,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特别是治疗早期,当症状改善不明显时,患者表现尤为突出,患者出现失眠,甚至有自暴自弃的情况,所以护士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突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从96例患者临床观察,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降至最低水平。:
2.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复查,定期治疗,巩固治疗效果,检查听力恢复情况,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睡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接触噪音和应用耳毒性药物。如果在噪音环境下工作,需要配戴耳塞。老年人如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需要积极治疗。如果治疗后患者听力仍无法恢复,有条件者配戴助听器(助听器对患者有帮助作用尚可)。
三、体会
突发性耳聋起病突然,对患者的身心均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往往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护士应协助患者了解发病过程,以配合治疗,患者入院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因此应正确对待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可结合具体病情将突聋的发病机制、转归、治疗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药物对症治疗外,更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前言
止泻退热分散片是本实验室研发的中药新药,主要药物是黄芩、黄连。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考察该新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一、器材
1.1药物止泻退热分散片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新药实验室提供。复方地芬诺酯(焦作市博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524),注射用活性碳(杭州木材厂),羧甲基纤维素(河南省偃师市福兴纤维素厂),啤酒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1.2动物SPF级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合格证号0016555;Wistar大鼠,体重(150±10)g,雌,动物合格证号0019732,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实验环境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动物实验室。环境温度(22±2)℃,相对湿度70%。动物购进后适应环境3d。
1.3仪器与材料烧杯,双脚规,直尺,滤纸,眼科剪,弯嘴镊,体温计,无菌操作台;HIRAYAMAHVE-50高温消毒柜;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省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IRRUSMODELCR-70恒温振荡器。
1.4方法
1.4.1止泻实验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h,随机分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组。各组灌蓖麻油0.1ml/10g,0.5h后给药[1],将动物置于垫有滤纸的烧杯下。观察并统计小鼠的便数、稀便数,按照周氏法[2]确定稀便级,表示稀便的程度。每只动物的稀便率(%)=稀便数/总便数×100%。腹泻指数(DI)=稀便率×稀便级。每1h换1次滤纸,连续观察4h。
级数1234污迹直径<1cm1~1.9cm2~3cm>3cm
干便与稀便的区分以滤纸上有无污迹为标准。级数直径的测量:圆形测直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测最长和近似圆的直径。二者取平均数。统计时先逐个统计每一堆稀便的级数,然后将该鼠所有稀便级数相加除以稀便数得到稀便的平均级数,简称稀便级。稀便次数以每一粒或每一堆(不能分清粒数者)为1次。
1.4.2肠功能实验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影响实验[3,4]: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给药后1h每鼠灌胃4%活性碳羧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只[5]。20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对新斯的明造成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影响实验[3,4,6]: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药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皮下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0.15mg/kg,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15min后,每只动物灌胃4%活性碳羧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只,20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1.4.3解热实验Wistar大鼠,体重150g,雌性。将体温温度计插入大鼠直肠,深度为2cm,记录为实验前直肠温度。在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啤酒酵母悬液10ml/kg,引起动物发热。按摩注射部位以使悬浮液在皮肤下扩散。室温保持在22~24℃,注射酵母后立即禁食。18h后记录直肠温度。30min后再次测量,体温达不到38℃的大鼠不能用于实验。合格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安乃近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然后灌胃给药,给药后60,120,180,240min后再次测定并记录直肠温度。
二、结果
2.1止泻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重复测量数据两因素多水平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给药后1~4h以内,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以及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动物的腹泻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还可以看出所有动物的腹泻指数随着时间的推迟都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动物在经过12h的禁食之后,排便量高峰期主要在造模后2h以内,随后排便的次数和数量都减少了。小鼠止泻实验(略)
2.2小肠推进功能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按照Onewayanovo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组间小鼠活性碳推进率的差异。结果见表2~3。实验结果表明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以及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率。新斯的明能够增强小鼠小肠的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造模成功。同时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与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推进功能亢进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即具有减慢肠蠕动的作用。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略)对新斯的明致小鼠推进机能亢进的推进率影响(略)
2.3解热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按照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正常动物、模型动物、阳性对照动物及受试药物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见表4。大鼠解热实验(略):
可以看出给药后,发热大鼠体温出现下降,安乃近组在给药后1h动物体温就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P<0.01。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剂量组动物体温也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给药后2h,止泻退热分散片低剂量组动物体温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给药3,4h后,安乃近组与止泻退热分散片的3个剂量组的动物体温仍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以看出,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都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三、讨论
止泻退热分散片是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中药新药制剂。感染性腹泻从病因学角度可以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两种。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细菌性感染还会引发高热等症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止泻退热分散片的止泻与解热作用,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关于该药物的抑菌作用研究结果另外发表。通过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止泻退热分散片能够减缓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造成小肠推进功能亢进小鼠的小肠蠕动,降低蓖麻油所致腹泻小鼠的腹泻指数,能够降低啤酒酵母造成的发热大鼠的体温,具有较好的解热功效。本实验研究表明该药物药理作用确切,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H.G.沃格尔,W.H.沃格尔.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1.
[2]周干南.小鼠腹泻模型的制备及腹泻指数的应用[J].中草药,1994,25(4):195.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32.
[4]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65.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按2007年1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并符合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心、脑、肾、肝和慢性代谢性疾病及其他肺部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六版教材)。
1.2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均为本院呼吸科门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52~78岁,平均(62.1±5.3)岁;病程5~28年,平均(16.3±5.1)年;严重程度Ⅰ级4例、Ⅱ级19例、Ⅲ级9例。对照组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53~79岁,平均(61.5±4.8)岁;病程4~29年,平均(15.6±4.7)年;严重程度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补肺通腑汤内服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治疗。基本方组成:炙黄芪30 g,党参15 g,山药10 g,全瓜蒌20 g,杏仁6 g,桃仁6 g,胡核桃10 g,紫苏子10 g,厚朴9 g,制大黄6 g,乌梅3 g。痰多加贝母、半夏;脾虚加白术、莱菔子;肾虚加蛤蚧、沉香;阳虚水泛加附子、桂枝、葶苈子。每日1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40 μg,每日3次吸入。对照组:单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治疗,剂量与方法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肺功能、呼吸困难改善程度和急性加重发作情况。所有受试患者的肺功能测定时间统一为每日下午,采用日本捷斯特公司HI-101型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1秒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率(FEV1/FVC)、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呼吸困难改善程度以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2]总评分表示。一次急性加重定义为咳嗽、咳痰和(或)喘息加重或伴发热等症状超过3 d。急性加重期病例在治疗稳定后1周测定肺功能。
1.5 统计学方法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数据用x±s表示,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组观察期间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3)表1 2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SGRQ评分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COPD属中医“肺胀”、“咳嗽”、“喘证”和“痰饮”范畴。《灵枢·胀论》云:“肺胀者,虚满而咳喘。”《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云:“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而《丹溪心法·咳嗽》又云:“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阐述了本病气虚为本,痰瘀夹杂的病理机制。我们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 拟补肺通腑汤用于治疗COPD,收到较好疗效。方中黄芪、党参、山药归肺经,益气固表,善补诸虚不足;全瓜蒌、杏仁、桃仁清肺化痰平喘、活血化瘀通腑;胡核桃、紫苏子、厚朴温肺燥湿、纳气平喘。以上诸药同入肺经和大肠经,寓开里通表之意。大黄为通肠腑之要药,腑气通肺气自降,佐以乌梅敛肺涩肠。全方温补与清泻并用,泻下与固涩齐举,相得益彰,久服不致偏颇。诸药合用起到补肺虚、化宿痰、活血络、通肠腑之功效。
张氏[3]等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痰瘀伏肺,气道壅塞”学术思想,采用涤痰行痹、利气除壅、通腑平喘法治疗COPD急性加重发作期患者,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本组资料显示,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COPD稳定期患者,同样可改善其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和急性加重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防治COPD进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
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
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论文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1.1创新性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1.2可行性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实用性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科学性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选题的基本方法
2.1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在科研过程中选题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在临床实践中选题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从文献资料中选题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实验研究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工作的146名护士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综合ICU工作的158名护士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本院正式职工且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在综合ICU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3)接受过ICU相关护理知识培训,并能胜任ICU护理工作。排除标准:(1)在综合ICU工作不满3个月调出者;(2)因生病或者妊娠请假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本研究中所有医护人员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且提供资料均真实可靠。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科研模式,即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及科研兴趣和能力进行科研工作,包括科研设计、搜集数据及论文撰写等。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科研小组模式,主要包括:(1)成立科研小组。由护士长牵头成立科研小组,包括护士长、护理业务骨干,邀请科室内主治及以上职称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医生担任科研小组顾问,科室内所有护士为成员。共有5位医生参与,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1人,硕士4人。由护士长在科室晨会上公开宣布科研小组的成立并向医生发邀请函和聘书,扩大在科室内的影响力。(2)定期组织科研活动。主要由医生进行统计学相关知识和统计软件操作、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相关内容及科研设计讨论等,并对小组成员组织科研内容相关考试进行总结、分析,及时调整策略;定期举办科研讲座,分享最新文献,实现信息共享。(3)定期组织科研讨论。包括每季度1次的科研设计和每月1次的科研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商讨解决方案。对于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进行汇报,了解进度及其中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4)加强医护合作,建立临床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料共享。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医护交流沟通,共同商讨建立关于某些疾病的临床数据库,如脓毒症、心脏术后患者、颅脑损伤及心力衰竭等者,分工合作进行数据搜集和统计,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实现数据共享。(5)加强医生对护理论文的指导。对于护理人员撰写的论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修改,协助进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推荐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在后续的论文修改中给出指导意见,便于论文及早接收。
1.3观察项目。(1)两组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技术职称和有无行政职务等。(2)两组自评科研能力状况: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4]来评价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包括6个方面,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方法,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越强。两组护理人员共发放量表304份,回收304份,回收率为100%。所有问卷回收后均由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采用一致性用于进行评价和统计。(3)两组投稿情况:包括投稿数量、投稿动因(基于晋升职称需要或者个人兴趣)、论文录用数量、投稿至录用时间(即第一次投稿至接到录用通知的时间)、每篇论文修改次数及一次投稿成功率(即第一次投稿即被接受录用的论文数量/投稿总数量×100%)。(4)两组质量:按照的杂志级别和质量分类,包括国家级及以下期刊、二级中文核心杂志、普通及核心杂志(即一级核心中文除外中华系列杂志)、中华系列杂志及SCI杂志。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Version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间人口学特征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
2.2两组自评科研能力状况比较.观察组在问题发现、文献查阅、科研设计、科研实践、资料处理和论文写作等方面能力强于对照组(均<0.05)。
2.3两组投稿情况比较。观察组投稿数量、录用数量和一次投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投稿至录用时间和每篇论文修改次数小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投稿动因主要为自身兴趣,这一点也与对照组明显不同(<0.05)。质量比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