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建筑施工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4 16:51: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建筑施工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筑施工论文

篇(1)

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1特点:

满足了高层建筑及特殊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可显著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大了工程的使用面积与有效空间;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节约用水、钢材,工程成本低。高强混凝土是具有富配合比,低水灰比特点,而且高效减少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要求在施工中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各环节要紧扣,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特点是粘性大,骨料不易离析,泌水量少。

2适用范围。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构造物以及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等。

3工艺原理。

高强混凝土是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活性掺合料,选用优质材料、合理的配比和搅拌系统的计量精度、严格控制水灰比的用水量,外加剂量以及浇筑成型,养护等各个环节,达到高强的目的。

4原材料:

4.1水泥:应不低于525#的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GBJ175-85《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规定。水泥进场后,必须进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4.2细骨料:中砂、细度模量2.65-3.0容量1420kg/m3左右。符合11区级配要求,其品质符合IGJ52-7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定含泥量不得超过2%。

4.3粗骨料:花岗岩碎石、石灰岩碎石,规格为0.5-2cm,最大不超过3.2cm,质地坚硬,外形接近正方形,针片颗粒状不超过5%,压碎指标9-12%,强度比与所配混凝土强度高20-50%,连续级配,含砂量不大于1%,各项技术指标符合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4.4F矿粉增强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F矿粉增强剂质量不得低于6%;可溶性硅、铝含量分别不低于8-10%与6-8%;细度控制0.08方孔筛的筛余量为1-3%。F矿粉技术特点:用内渗10%地矿粉的高强混凝土强度与对比纯水泥强度基本相同,但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省水泥40-50kg左右。改善了工艺性能,保水性好,一小时内无泌水现象。坍落度增大,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要求。价格低,仅为水泥价的1/2-2/3。高效减水剂:质量应符合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的规定。

4.5高效减水剂:质量应符合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的规定。

4.6水:自来水。

5配合比。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混的强度,耐久性要求以及施工工艺要求的和易性,可泵性,凝结时间、控制坍落度损失等。通过试配确定,并应通过现坍试验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5.1试配强度。高强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高强混凝土结构施工规程建议》(初稿)的规定,并考虑现场实施条件的差异和变化确定配合比,试配强度定为所需强度等级乘系数1.15。mfcu≥mfcuk+1.64580;其中mfcu-混凝土试配强度;mfcuk-混凝土强度等级;1.645-为保证率95%系数。80-根据情况取5N/mm2。

5.2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28-0.32范围内,不大于0.32,并随强度等级提高而降低,对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于0.28,拌料的和易性宜通过外加高效减水剂和外加混合料进行调整,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为改善工作度,如用NF高效减水剂时,用量以不超过水泥量的1.5-2%。

5.3水泥用量宜用450-500kg/m3,对60Mpa及其以上的混凝土也不宜超过550kg/m3应通过外加矿物掺合料来控制和降低水泥量,尤其是外加硅粉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必须采用优质水泥,其标号以525#以上。

5.4砂率一般控制在26-32%,泵送时砂率应在32-36%范围内。

5.5掺F矿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宜采用绝对体积法或假定容重法,先计算出不掺F矿粉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再用F矿粉置换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的10%左右代替水泥。

5.6入模坍落度范围根据运输时间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确定。其大小应通过高效减水剂掺量调整,坍落度的损失,通过掺载体流化剂或NF高效减水剂控制坍落度损失。

6施工工艺

6.1高强混凝土拌制: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要设置灵活,准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2%;粗细骨料±3%;水、掺合料,高效减水剂±1%;高强混凝土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应仔细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配料时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和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宜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保证拌合均匀,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特别注意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不少于60秒。

6.2高强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快速施工。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毕,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指挥有严密的施工组织,从搅拌、运输、浇筑几个工序之间要协调作业,各个环节要紧扣,保证一小时内完成;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要采用高频震捣器,根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浇筑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接处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

6.3养护:为免高强混凝土因早期失水而降低强度及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表面裂缝,因此要加强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八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浇水次数应维持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昼夜。冬施时间要延长拆模时间,采取保温措施,不得遭受冻害损失。

7机具:

强制式搅拌机;JS500混凝土搅拌机生产率23-27m3/h;混凝土输送泵:HBJ60拖式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能力排出压力5.1Mpa,水平距离620米,垂直距离115米,最大输送量58m3/h;高频震捣器:频率8000-21000次/分。

8劳动组织:

泵送混凝土要多工种联合作业。因此,要建立施工指挥体系,合理配备人员,统一协调有关泵送事宜。超级秘书网

9质量标准:

9.1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针对具体的工程对象,事先必须有设计、生产和施工各方共同制定的书面文件,提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具体细则,规定各种表记载的内容,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施行。

9.2高强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性能,所配制手工劳动高强砼拌合物性能及砼硬功夫化性提出试验结果报告,等设计单位或甲方监理单位许可后,方可施工。

9.3高强混凝土质量检查及验收,可参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中的有关规定。检查内容,应包括浇筑过程的坍落度变化及凝结时间,当环境温度与标准养护相差较大时,应同时留取在现场环境下养护的对比试件。标准养护的留取试块宜比普通混凝土所要求的增加1-2倍,以测量早期及后期强度变化,测定抗压极限强度的试件可用边长为10cm立方体,对15cm边长立方体强度的换算系数由50Mpa到90Mpa取0.95到0.91逐步递减,中间取值可直线内插。

9.4对于大体积和大尺寸的高强混凝土工程或构件,应监测水化热造成的温升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裂措施。

9.5高强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参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有关规定。

10经济效益。

篇(2)

2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进行节能施工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节能技术能够减轻环境污染、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要在建筑施工中全面使用节能技术,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的水平。

2.1新能源在建筑施工的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可再生,丰富的新能源是节能施工的重要举措。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最纯洁、含量最大的能源就是太阳能。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太阳能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对现有能源的消耗。在建筑物的顶部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然后利用电池将其存储。再通过电线线路将电池接到建筑的用电设施上,就可以提供建筑物的照明所使用的电能。太阳能还可以利用在建筑物的供热与采暖方面。总的来说,在建筑上使用太阳能技术是非常的可靠安全的,并且无污染、含量多、基本上不受任何的条件限制。太阳能供电设备安装很方便,日常的维护与检修也很容易。是非常适用于建筑节能的一项施工技术。

2.2使用新型保温墙体材料建筑物在建造时,可以使用新型的保温型墙体材料比如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空心砖、烧结多孔砖、实心混凝土砖等作为建筑物外墙的建筑材料。这些新型墙体材料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然后再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制作而成。这些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效果,起到节能作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大量的生产成本,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减轻建筑自身重量,有利于抗震等一系列优点,其中相当一大部分品种属于绿色建材。新型建筑材料的选用和节能技术的使用是建筑施工中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施工管理部门要提高节能施工意识,,大力的推广新型节能建材的使用。

2.3科学的对门窗进行安装能够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方法有很多而门窗的科学安装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在对门窗进行安装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定选择质量合格的门窗,要对门窗相关的性能与参数进行检测指标。在对门窗框进行安装时要严格检查对框的角是否垂直。对于严重变形、缝隙过大等不达标的门窗要禁止安装。在扇与扇、框与扇之间要安装密封条,可以有效的解决透气与渗水的问题,在门窗框的周围等交接处用水泥胶砂进行严密处理,这样同样防止渗水与透气。

2.4改善工艺,减少建材浪费建筑行业在不停的发展,层出不穷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的提高。改善施工工艺,,不但能够使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可以减少建筑能源的使用。例如使用旧的施工技术时,连接钢筋的方式是搭接。这种施工技术导致钢筋的使用量非常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施工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开发出螺纹连接这种新的施工方式。新的工作工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钢筋的浪费。由此可见,改善施工工艺对建筑节能起着显著的作用。工作人员应提高改进施工工艺意识,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使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

2.5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合理的节能观念只有深入到建筑工程中的所有方面,才可以真正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建筑施工工程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它关联到工程工作的每项资源和组织设计的合理利用。进行对建筑施工方案的合理优化,我们能够正确的安排施工期间的物力和人力,针对有些资源的浪费状况,能够很好的控制,针对人力安排的不符合要求的现象,也能够有效的调整,正确地处理了建筑施工中的机器空转现象和窝工现象。在建筑施工期间,应该制定对应的施工建设计划,适合一定程度的立体交叉业务,合理地安排机械设施的正确使用,提升建筑材料的重新利用率,努力的促进各项建筑资源的合理循环工作,从而实现建筑能源的有效节约。

2.6改进施工工艺,降低建材浪费在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所有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都在不停地改进,而且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对建筑施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施工工艺的增强,不单单能够提高建筑建设的技术水平,也很好地节省了建筑资源。在原来的建筑建设施工中,针对钢筋的连接最常见的是使用搭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对钢筋的浪费非常严重,对建材的节约不利,通过不停地发现,螺纹连接的新技术被普遍的使用,这种新的施工技术非常大地降低了建材的严重浪费现象。由此可见,建筑施工技术的更改针对建筑节能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管理人员需要关注施工技术的改进,将其与建材节能和工作效率联系起来,以提升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篇(3)

二、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措施

2.1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预算的管理要突破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因为建筑工程的各种施工因素随市场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概率比较大,比如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人工费用以及机械消耗等都具有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具有统一固定的定额特性,这样就造成工程预算编制与现实价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而能够及时根据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避免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问题的发生。

2.2提高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具有总体上的指导性与规范性,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建筑工程预算编制需要相关人员完成,人的综合素质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中,由于受到传统静态管理模式的影响,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他们在预算编制中经常会出现失误操作,而这些不经心的失误操作会对建筑工程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可能因为少写一个小数点就可能会增加整个建筑工程的费用,造成建筑工程成本的提高,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率,同时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求预算编制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适应工程预算编制技术发展的要求。

2.3深化设计深度,优化设计方案,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预算编制人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案,并且要根据市场变化优化预算编制方案,积极推进限额计划:一是在设计预算方案时要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报告、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环境报告以及各类施工标准图纸等等;二是对预算编制要进行综合分析,在满足建筑工程预算功能实现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降低建筑预算,并且根据经济效率最大原则,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三是编制单项工程概预算并汇总总概预算。

三、控制预算编制超预算的方法

科学的预算编制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实际预算费用超过预算编制费用,那么就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为建筑工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他们就必须会通过降低建筑成本来实现,而降低建筑成本的手段不外是降低建筑材料标准等,因此要严格控制预算的范围:

篇(4)

1.2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利用现代工程技术中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中就能够避免出现因为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而导致的各种工程变更问题[2]。之所以需要这样做是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其中的造价是整个工程建设活动的中心,需要充分保证两者的前提下有效进行建筑施工,而只有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才恩呢狗狗保证施工的正常有效进行,规避各种技术上该来的损失,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收益能力,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经济效益。

1.3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顺利交工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其建筑物都已经开始向“高、大”方面发展,比起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而言,现代的建筑工程其所需求的技术含量更高,要求也更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工程为了赶工期进行连续性的施工或者是其他原因,将施工质量的保障问题忽略,导致了在交工时由于质量问题导致交工延误等。而将现代工程技术应用其中,其先进的技术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各项施工有序进行,避免出现因赶工期而连续加班的现象。因此,可以表明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交工[3]。

2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具体实践

2.1成组技术的应用所谓的成组技术就是通过揭示和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按照某种特定的类别进行分类成组,同组事物采用统一方法进行处理,能够大大提高其效益。在成组技术当中,其核心就是成组工艺,在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可以将各种所需的零件、建筑材料按照几何形状、尺寸、精度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作为相似性进行成组归纳。例如,在建筑工程当中,需要用到的各种零件、建筑材料如钢筋等,按照钢筋的相似性可以进行分组,然后再进行大批量的加工,这样既能够缩短钢筋加工的时间,同时又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又例如各种小钉子,根据钉子类型、大小等,进行成组分类,进行分类的加工,这样一来在工程一边建设的过程中还能够一边根据需求调整加工的数量,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又能够保证施工效率。

2.2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的应用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没有那么复杂[4]。但是也同样可以从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的基本定义上进行理解,九黎通过资源整理以及优化,最大限度的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方管理高速发展的一种方式,其更多的是表明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看重的是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借助了信息技术的手段调和其中的各种关系。借助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最核心的问题,质量与安全,这代表了业务流程重组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的根本性。其次,就需要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某个具体事务进行追根溯源,不能停留在肤浅、表面的改变或者是调整,而是应该将其中出现的所有的不足、漏洞以及陈规陋习进行改变,将建筑工程中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进行重新调整、重新改变,实现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

2.3即时生产理念的应用即时生产理念能够大大提高建筑工程在建设管理中的高效率。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能够及时进行组装的半成品,或者是施工方直接购买能够组装成组装件的建筑材料,例如对混凝土的搅拌,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一方面既能够降低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其中的浪费,实现管理与建设的统一。

篇(5)

2目前来说,建筑施工管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决策管理、作业管理、管理监督。在其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环境,针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存在差异的。其要求施工活动人员具备良好的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及其决策能力,保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资格。在建筑筑工程应用中,很多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比较低下的,其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健全

1在高层住宅建设应用中,随着施工管理环节的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改变,这也推动了传统城市的居住格局的变化。目前来说,我国的高程住宅体系是不断健全的,其一系列的开发强度及其建设数量与日俱增,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进入高层时代,这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建筑建设问题,需要得到解决。目前来说,建筑设计的较高难度步骤是对高层住宅的公共交通极其设备管理环节。这里可以看到其公摊面积非常多,其户型的设计具备比较高的难度,无法确定各个套型的良好朝向性,比如北边住宅的朝向、通风性、采光性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高层住宅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消防问题,竖向交通问题,做好相关的安全问题。

2在建筑工程应用中,可以看到其高层住宅的投资还是比较大的,也就是建筑的刚才及其混凝土的消耗水平都比较高,普遍高于多层住宅,这就需要进行电梯、高压水泵等的建设,从而进行公共走道、疏散楼梯等的建立。相对于多层住宅,高层住宅的施工技术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其建筑的投资也是比较大的,其建筑费用高、建筑周期长,这也与高层建筑的多层次、大面积、高复杂结构相关。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活动空间小了,也减少了彼此交往的机会。在建筑施工环节中,其设计的步骤是非常繁杂的,又要注意其系统性也要注意其复杂性。这种工程的施工工作量非常大,也具备比较长的施工周期。为了做好这个工作,需要进行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各种责任的落实,实现不同环节的协调,从而实现建筑施工工程的良好工作。通过对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的优化,可以保证不同建筑施工环节的协调,这需要做好相关的分工协调工作。在建筑施工环节中,进行监督监管体制的健全是必要的,这是顺利进行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目前来说,我国的城市住宅建设建筑施工安全事件是比较多的,这极大影响了国家社会的稳定性。这里就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建设监督监管体系的不健全。这就需要进行监督监管机制的健全,保证建筑施工管理的良好进行,保证建筑质量体系的优化。在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中,进行高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是必要的,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保证建筑施工效益的提升。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进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保证一系列的高新技术的应用,保证建筑施工体系的健全,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做到现代化、专业化、机械化,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着力提高建筑施工效益与质量。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帮助建筑施工单位运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总的来说,建筑施工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其需要施工操作人员进行工作步骤的细化,进行施工项目体系的健全,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健全,这需要与员工形成良好的管理,严格的贯彻的企业工作制度,保证其积极的执行及其落实。因此,要搞好建筑施工管理,就要做好做细每一个环节,只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才能提高高层住宅施工中的安全稳定性,实现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篇(6)

1.2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沉降观测技术的必要性在现代化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受到水质以及水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某些基础部分有着不均匀的沉降,从根本上使得高层建筑的变形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超过了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而沉降观测技术往往有着严格的技术指标,其严密性的观测,不仅仅对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着一定的保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建筑使用的安全进行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2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测量的沉降技术分析

就高层建筑实际的施工过程而言,地基沉降往往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指标范围内,并从根本上避免地基失稳现象的产生。就其实质性而言,地基检测的不准确不仅仅使得建筑物的安全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将高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测量而言,首先就要对基准点位置进行精确的确定,并科学的分析沉降数据。

2.1基准点位置的确定就单体建筑物而言,其基准点主要有三个,但是对于较大面积的建筑物而言,基准点在实际的设置过程中,往往采取区分设置的方法,并从根本上将监测网加以设立,充分的考虑基准点的实际位置,一方面要保证基准点的点位长期稳定,另一方便要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提供实质性的便利。在确定基准点位置的过程中,使得与建筑物的距离在30~40m,并使用标准化的水准尺,尽可能的将基准点选取距离电线杆以及墙根相近的位置,并减少观测的误差。

2.2沉降数据的科学性分析科学的分析沉降数据也是高层建筑物安全保证的重要因素之一。观测成果不仅仅指本次的沉降量的记录,同时也包括所累计的沉降量,正确分析沉降量,并对误差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一般而言,高层建筑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其地基的沉降往往难以出现线性等速下降,一旦等速下降情况发生,将会使得高层建筑物处于失稳状态,其安全性也就难以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3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沉降观测技术分析

3.1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沉降观测往往需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的遵循相关的技术指标。其基本要求如下。1)施测要求以及精确度的沉降观测要求在施测的过程中,首先就要使得仪器与设备有着规范性的操作方法以及合理的观测程序,并在首次观测之前,及时检测校正所用仪器的指标,并鉴定其计量单位。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要再次的检测校正所用的仪器和设备,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协调操作人员的额整体工作步调,并加强操作人员的整体配合。对于沉降观测的要求往往就要保证沉降观测有着一定的精确度,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选择往往依据于建筑物实际的测量,并通过对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法加以采用,从根本上实现沉降观测的精确要求。2)观测时间以及观测点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保障高层建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质量,就要保证沉降观测有着极高的精度测量,并将误差降低到最小值,其仪器的选择往往更加倾向于精密水准仪的使用,并受环境以及温差变化的影响较小。观测人员在实际的观测过程中,要依据于工程的具体特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程序,及时的纠正观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将每次观测工作的目标做到及时、高校以及精确。其观测时间的周期设置往往有两个时间间隔,在第一次进行观测的时候,就要复测其它阶段,并定时开展工程的施工,对沉降情况精确测量,并及时的掌握沉降规律。其观测点的要求就要使得建筑物纵横向的沉降观测点相对对称,并保持其相邻的间距点在15~30m,并在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分布,设计具体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依据于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沉降观测点埋设,提高观测的意义。3)沉降观测的遵循原则高层建筑物在实际的沉降观测中往往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就要依据于一定的基准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以及工作基点,稳定电位。其次就要保证使用的仪器以及其设备处于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保持其稳定性。再次就要保证观测过程中有着相对一致的观测环境条件。再其次就要对观测人员进行稳定。最后就要固定观测路线、镜位以及程序方法。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将观测不定性的误差最大限度上降低,才能对统一化的观测结果进行保证。

3.2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质量控制往往包括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对基准点的布设以及对高层建筑物定期沉降的观测。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在对沉降观测点进行布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就要依据建筑物地基实际的沉降特点,另一方面则要对地质情况和建筑物结构的具体特点进行实质性的沉降观测点的布设。2)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的布设相对来说有着一定的严谨性,直接决定着沉降观测的精确性。基准点在其布设的过程中,就要将沉降观测的整体效果直面烘托,并合理的分析整体沉降观测。首先,在对基准点进行选择的时候,对一些松软地层和相对滑坡区尽可能的将地下各种管道设施加以避免,基准点选择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沉降的观测提供实质性的便利。其次,基准点埋设应提前进行,最好是提前一个月。再其次,就是要对基准点以及基准点周围的保护标志进行保护,防止基准点被其他因素破坏。最后,在基准点布设的过程中,就要将一些障碍物最大程度地加以避免,以便于观测点的长久保存和固定,进而提高观测的精确度。3)高层建筑物的定期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的定期沉降观测是在沉降观测点以及基准点布设之后进行的,要依据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案和按观测周期进行。为了保证初期数据的准确性,往往对每一点的初期观测进行多次测量,并对观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处理。

3.3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检测与沉降观测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高层建筑施工中地基检测以及沉降观测技术应用时要从施工工程的实际角度出发,对仪器设备进行统一化的管理,并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和校正,定期进行维修。采取一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沉降观测精度。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更应该对沉降过程的相关技术指标加以明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的执行相关的技术指标,规范沉降观测的操作,对沉降观测点的距离进行合理的控制,并使得沉降观测点相邻的间距点在15~30m之间。基准点的设置要对一些障碍物最大程度地加以避免,在其地基的检测过程中,本着建筑物最大变形的角度出发,增强地基的坚实度,并对观测的路线以及操作人员加以固定。高层建筑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水准点之间的距离约为62.6m,分析沉降结果时,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从根本上减少误差。

篇(7)

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其中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常见的问题。据统计,在环境噪声源中,建筑施工噪声占5%,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90dB(A),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达到80dB(A),可见施工噪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而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施工中电弧焊或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也是重要的污染。强烈的反光和电弧会刺伤眼睛,引起视觉紊乱,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同时这些也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的重要来源。

1.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企业法人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按照《建筑法》第45条:“施工现场的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和成本成为企业负责人关注的第一要素,也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有些建筑企业的领导未能将安全生产摆在适当的位置,对待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完全将安全生产形式化,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主要问题来抓。

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当前,在建筑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文明施工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文明施工经费。因此,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商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和工具等,因此就导致了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建筑企业缺乏用于安全教育培训的资金。在建筑企业的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经营人员多是随时随地招收的农民工,这些人的安全技术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也普遍比较缺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节约了用于安全教育培训的资金,甚至有的企业连最基本的“三级安全教育”都没有进行。而在进行施工的人员中这些缺乏安全意识的工人占多数,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

安全监督的力度不够。在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中,仍不免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监督过程中,安监部门不但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还应与安全管理的资料相对照,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而且,应该强调的是,安全监督部门在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与管理过程中,应重视隐患治理,决不能打感情分、关系分,否则就无法达到预先诊断、超前控制的目的。

1.3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问题

在传统设备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在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方面,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维修方面,很少注意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并把设计制造过程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区分开来,这种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观点,因此也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因为现在的施工单位大部分是以包代管,管理制度相当不完善,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有的管理专家常说,所有的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

1.4建筑施工方面的质量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总体上讲是逐年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低“质量管理差”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少,对规范、规程、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以至产生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质量保证内页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2如何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提倡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在建筑行业中,全面开展学习《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关规范及有关施工安全生产文件,统一标准,强化用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面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

2.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安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2.4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篇(8)

2对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2.1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首先要严格的按照图纸上的要求进行施工指导,施工之前应该对图纸进行认真的研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面、准确地预见,从而有助于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图纸的合理优化。其次,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应该进行严格的管控,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以及半成品都应该按照工程项目质量建设标准进行选购,对于材料的型号、使用日期以及质量保证书等都严格查看,并合理的保管那些易燃易爆的危险材料,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最后,就是对建筑施工中主要环节的管控,施工人员应该严格的遵守安全施工准则进行操作,要选用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监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控,不仅要及时的发现错误操作,还要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

2.2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措施

作者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要采取技术复核的方式,并增强一些隐蔽性的工程的验收工作,也就是说,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一些建筑材料及半成品进行质量检验,还包括高层建筑的标高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还不能忽视隐蔽性的工程,例如,电缆、桩基、钢筋、管线以及保温层等各种细小部位的施工,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可能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其二,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对生产的产成品进行实验,尤其是防水材料、混凝土水泥等,不仅要按照我国的规定进行相应参数的测试,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试水试验和通球试验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其三,采取班组自检策略,就是借助事前控制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最近几年,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施工质量控制必须满足时展的需求,必要的质量评定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班组的自检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社会化。最后,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成本的投入,这就要求监理部门提升质量检测技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从而更好的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3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3.1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就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在施工之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查,无论是机械设备还是水电供应,都应该严格的把好安全生产这一关,只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够有备无患,最大限度的避免危险的发生,实际上,我国出现过很多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与教训,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通过采取一些防护性的措施,例如雨季多发的工期内,要设置防坍塌和滑坡的防护栏,修建施工便道,以便于在发生危险时施工人员能及时撤离,夏季和冬季也要做好解暑和防滑等措施。最近几年,我国的施工技术不断的完善,一些先进的施工设备也极大的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一些漏电保护装置、吊车以及通信装置的安装不仅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2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单位应依据《建筑法》第36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体现了国家在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对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护,还高度的重视了安全生产,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在管理活动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仅包括行政部门建立的安全监管体系,还包括参与建筑活动的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尤其是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更是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应该将安全责任制度落到实处,每个生产环节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进行有条不紊的管理和控制,建筑企业的内部也要严格的遵循生产管理条例,让每位员工都有极大的工作热情,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要层层管控,企业领导以身作则,并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

3.3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建筑工程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施工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要对施工流程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危险标语,增强警示效果,要配备专门的安全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当地的政府以及建筑企业自身都要加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要认为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实际上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保障,在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在安全防护措施的配备方面,以及有关安全生产的用品、设备和视觉可识别系统上的投入都要相应的增加,包括标牌、规章、标语等安全警示品,总之,安全的重要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安全生产的理念要根植在每一位施工人员心中,从而推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顺利运行。

篇(9)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规避主要策略

(一)降低成本风险,加强成本控制

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有很多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强化内部奖惩措施是降低施工成本低的根本途径。施工企业财务需要按内部定额测算的成本和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及采用“三算对比法”对施工成本进行定期分析,这样才能深入分析,揭示出数据增减变动背后的根本原因,从而将其真正的交易事项牵引出来,为如何采取下一步措施做好铺垫。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格外关注工期成本、质量成本和安全成本,至于工期成本管理,需要管理者寻找出最佳工期成本点,随时进行工期调整;至于质量成本和安全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交叉作用,预防成本和故障成本构成安全成本,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努力寻求出项目最佳工期成本点,这个不仅需要经营者的丰富经验,更需要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与此同时,为了预防分包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强化队伍管理,加强信誉评价管理,择优录用信誉高、施工质量好的分包队伍,并对分包队伍建立施工业绩档案,以便施工企业其他项目在选用分包队伍时提供参考和依据。在分包合同签订中可以约定以下事项。其一是关于农民工工资问题,施工方必须成本不予拖欠;其二是关于工程项目预付款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不予支付;其三是关于履约保证金的问题,承包方必须按照规定缴纳。在招标过程中,对于施工能力差、信誉度低的分包队伍要直接排除,同时建立停止合作分包队伍库。

(二)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

当前,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分散性的特点造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是资金分层管理,并且由于各个施工项目经济能力各不相同,有的经济实力强,造成资金停滞浪费,有的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致使停工,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这与单一化筹资渠道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其一是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奖罚分明,制定责任目标和奖惩办法,同时需要上级公司于项目签订目标责任状,从而可以督促其确保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良性运作;其二是统筹资金预算,为了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施工生产和新上项目需要,年初应当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施工企业项目在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与公司行政管理预算相结合,需要满足现场施工生产需要,需要坚持全局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与此同时,还需要保证一个基础,公司正常开支需要;其三是市场化运作,进行统一调配。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发展需要,应当充分发挥企业资金规模优势,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对下级上交款需要进行按比例上交,即按照建设单位拨款比例定期上交,融集各工程项目富裕资金,由公司统一调度;可以采取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样既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也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可以有效地把损失降到最低,能及时发现施工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使施工企业能及时进行防范和控制,对其具体情况做出各种预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等。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了解自己在同行业中所处地位呢,主要可以通过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比,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财务指标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自身的财务实际状况。在同行业中,施工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每个经营者必须时常考虑的问题,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财务控制机制,从而可以实现规范经营、防范风险、消除隐患、提高效率的使命。

(四)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

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大多数建设项目在工程后期资金紧张,如果拖延的时间越长,外欠款的风险就越大,若不能及时结算建设单位则不会再拨付工程款,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工作,例如结算书的编制和送审、实物量核对、变更签证、索赔等。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在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后,及时做好确认手续工作,做到事事落实纸面上,决不因自身的原因而延误结算,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周转率。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社会因素引起工程拖延工期或发生事故等情况时,施工单位需要依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

篇(10)

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达到“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的收益计划,一般都会在收入确认中少计入一部分收入,而这一部分收入则会在工程决算审计中补足。再者,建筑工程项目业主为了拖欠工程款而迟迟不作工程决算审计,该种情况在建筑行业中较为普遍,部分建设单位将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挂于“在建工程”账户上,这些问题都给施工企业准确确认收入产生极大不良影响。最后,工程收入确认工作中容易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行为,这是因为一些施工企业会下设多个子公司,若这些子公司在共同承建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时,则其在确认收入审计阶段便会出现重复确认收入的情况。

(二)工程收入确认审计的方法

审计人员必须依靠自身丰富的专业经验及所掌握的信息来选择正确的审计方法,以确保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可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收入确认审计的要求,可以利用检查项目累计结转收入与累计结转成本是否相匹配的方法,这也是及时发现工程收入确认审计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的有效途经,以便于企业可以对尚未结算的工程项目收入进行调整。审计人员通过获取以往二、三年以内的已竣工决算工程收入确认资料,与会计帐面上确认的收入与竣工决算应确认的收入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便可以将计算出的第一个收入确认误差率作为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确认工作的参考。最后,审计人员在工程收入确认审计方法选择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例如,根据建筑工程规模、施工难度等来合理选择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以及个别审核法等,而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对重点检查收入的计算进行进一步确认,并要通过深入分析确定其是否存在随意确认收入或虚减本期收入等不良问题,以及其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偿应收工程款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等。

二、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的内部审计

(一)工程项目成本审计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内部审计工作中,其主要内容涵盖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设备使用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含临时建筑设施费)及间接费用等,其中关于材料费,工程项目在采用甲供料时,由于合同双方很少会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成本对账,这便导致其容易出现漏记甲方供料成本现象;另因建筑施工企业日常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在建筑原材料入库、出库环节的内部控制较为薄弱,存在新购进材料未经入库手续便进入施工现场的现象,材料出库统进统出,存在未按实际消耗出库的现象,这便容易导致其出现材料管理和核算漏洞等事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没有按照定额采购原则,一般都会按照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材料购进,这便会影响到工程竣工后核算施工图材料用量与实际消耗数量不符。部分企业通过增加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偷逃税款等,还有一部分企业利用发放奖金、补贴等名义来处理违规支出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工程项目成本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二)工程成本审计方法

工程成本审计工作在针对一些跨年度建筑工程项目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按照年累计分成本项目进行结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工程项目的收入与成本是否匹配,这也是帮助审计人员有效发现成本核算工作中异常工程项目的有效方法。再者,在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费用成本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首先要确认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否健全,然后要对企业施工材料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少进多出或挪作他用等异常、期末材料盘点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认为加大工程成本等问题进行严格检查。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来确认人力资源费用成本方面是否存在异常项目,例如,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工资核算是否以签名工资结算为依据,是否与相应完成的工程量用工相匹配,并要抽查工资结算凭证来确认工资、奖金等的计算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上述多种审计方法都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审计工作成果。建筑施工企业应检查费用的计量是否合规,例如临时建筑设施费用应按照建设合同施工期分期摊销,预计水电费用时应该有甲乙双方认可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而对于建筑施工的企业、企业来说,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经是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了。面对全球化信息的挑战,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能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决定这个企业能不能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其施工项目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比如说分布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泛以及流动性比较大,而这些特点在不同的程度上无疑是限制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但是,施工企业、单位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想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正面的面对这些问题论文下载。

1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局限性在目前的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比较具有局限性的,比如说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局限的运用于部分的企业,在这些部分的企业中,又往往局限于局部的过程,仅仅只是定位运用在信息检索查询以及打印报表上,没有实现数据的整合以及分析,更不用说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从这一点上看出信息技术并没有从根本融入建筑施工管理中。

1.2孤立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出,有些企业、单位虽然已经应用了信息技术,也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并启动项目管理系统,但这些信息仅仅只是在工地的现场以及项目经理内部进行流动,并没有进行对外的流动、互动。看起来,就像一个孤立起来的内容比较丰富的小岛,仅仅是自给自足,并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1.3应用范围窄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仅仅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比如说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以及工程的设计上,而在施工的过程中,比如说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成本安全控制等等方面,应用得就比较少了,甚至是忽略了,在施工过程总,仍然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处理能力这种传统的模式。由此看来,建筑企业、单位对信息技术采用的范围是比较窄的,而且根本没有充分的利用到,自然体会不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好信息技术

2.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很多建筑企业、单位的负责人、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存在着误解性,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去认识这个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决策者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再利用互联网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相应的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这样的认识自然是表面的,也是不深刻、不正确的。领导、决策者的思想是否正确,可以说是决定企业、单位是否能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正是因为这样,加强对企业、单位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培训,使他们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创造附加值以及财富的源泉,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加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单位信息化的目的,可以说是决定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而服务的,所以企业、单位实行信息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企业、单位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是必须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

2.2制定战略计划并实施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的运行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可以说建筑企业、单位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就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而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应该根据信息化的特征,并且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相应战略计划,这样才能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逐渐的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比如说信息收集自动化、信息检索工具化等等特征。

2.3大力推进计算机建筑施工企业、单位必须大力的推进施工管理的三个控制过程的相关软件应用,也就是工程的进度、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成本。比如说,在工程的进度控制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计划技术,显示出关键的工作、机动时间以及相互之间制约关系的特性,利用网络的进度管理软件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并根据施工的进度及时的进行资源调整,从而使时间得到优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了;在质量的控制方面,可以说工程的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拥有信息量比较大,综合性能比较强而且技术难度也比较高的特点,如果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管理,处理的时间就会缩短,结果的可靠性也更高。质量的管理软件系统还可以运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以及评定上,包括各种的质量评定报表,各种的质量评定曲线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3总结

我国算得上是建筑大国,拥有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是数不胜数,而这些企业、单位,在这个信息化来临的时代,也在接受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造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的现象发生。综上所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以及分析,可以说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单位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支持。可以说,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节省了相应的物力、人力,也节约了相应的时间、相应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使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忠.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8.

[2]李坚.浅谈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7.

[3]张建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

[4]邱仁宗.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