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学习历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授之以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历史课相比于其他学科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的学习方法有复述法、图示法、提炼法、巧用资料法等。例如,图示法,可以简化教材、化零为整、纵横比较、宏观认知、完整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点简表用此种方法,学生就能理清思路,记忆深刻,对知识进行宏观把握,无论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是进一步分析,都会事半功倍。
(二)角色互换,让学生自己主持上课
以前一直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次“小老师”,自己主持上课。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能更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还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在学生主持讲课的过程中,各种学习方法的运用都得到了锻炼,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主持讲课的任务是以小组任务的形式下发的,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有利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
(三)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
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应该由学生组成小组合作解决,或是整个班级共同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不要怕讲错。这样的讨论往往能激发思维的火花,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达到深化其认知的效果。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课本知识的把握更加娴熟,而且培养了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精神。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班级的讨论下解决了出现的问题时,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合理建构小组,落实小组成员任务。
课前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把任务落实到每个组员头上。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全是差生,也不可以全是优等生,否则都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其次,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后,教师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学生必须是思考者、活动者,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在组内的作用,彰显每个成员在学习中的魅力,为达成最终的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学习时间,避免流于形式。
在观摩课当中,发现很多老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多流于表面形式,后来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辩论、交流,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体验真正参与的快乐,发挥小组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之前,学生的预习工作要走在前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搜集、查阅资料的时间,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4.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准确把握教学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一种转化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到小组当中去,进行简单地指导和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及时正确地把握学习方向,能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比如,在学习讨论宋朝文官制度的意义与危害时,老师可以通过巡组的方法,了解哪些是学生们能够想到的,哪些是他们没能够深入理解的,哪些是有待补充的,这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法。
5.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反馈学习效果是必须做到的。这样可以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完成知识上的补给,扩大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具体的反馈方式可以由学生和老师自己选择,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让他们自行分配每个人在活动中的角色;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交流。每个组通过汇报展示和相互交流,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马上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科学正确,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用小品展示巴黎和会、用舞台剧展示、用歌曲怀念等等。
6.进行合理及时的评价,正确引导,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心。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过程。许多学生在分析历史材料、解答历史问题时,常会出现答题要点不全、分析不够深入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交流讨论,看待问题较为片面。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教师在讲到《》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学生开展小组谈讨论时,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清朝的是否成功?分析成败的原因;指出的主要成果。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合作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互相批改课堂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堂练习,然后让各个学习小组互相批改练习作业。在《》《》《八国联军侵华》这些课文内容中出现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都是历史中考的常考内容。例如,2012年海南中考简答题就考到了《》的核心内容以及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漏答了“条约导致中国社会性质转移”这一要点。教师讲完《》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解答这道中考真题,然后让学生互相批改答案。
3.学生合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背诵
死记硬背不一定能学好历史,但不记不背一定学不好历史。虽然当前初中历史实行开卷考试,但如果将简单的内容记忆下来,可以大幅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知识要点。例如,教师在讲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知识框架进行整理,然后按照知识串联的线路背诵重点内容。一些小组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整理,分为背景、起因、经过、成果、经验等部分;一些小组分别整理英、法、美等国家工业革命资料。开展小组背诵时,可以让一个同学背诵,另一个同学从旁提示,然后再互相交换。
(2)逐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
远期目标:把教师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实现学习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有了目标,大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树立教师教育活动反思的意识。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善于剖析自身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鼓励教师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体验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乐趣,做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天天都有新收获。
(2)全面开展反思活动。
a.实践中反思。教师不要总是期望于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尤其是公开教学,有的教师害怕教学过程与备课有偏差,就像演教案戏一样去上课,这样,有很多生成的好机会都被错过,应该鼓励教师不怕出现问题,而是要在教育行动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增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进行审视和调整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
b.笔记中反思。以往我园教师的反思笔记,大都是记录了班级幼儿的事情,忽略了反思要从多个视角进行,不仅从幼儿,还要从自己的经历、同事们的实践等进行;书写内容也不同于以往日记,还可记下突发的灵感和偶发事件及自己成长经历等,凭借反思笔记进一步搜集资料和分析已有的资料,这样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
c.阅读中反思。我园每周一是集体读书日,园里为教师准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启蒙》等专业刊物,为了更好的利用学校资源,我园给教师办师大图书馆的借书证,让教师能读到教育教学理论资料、教学研究刊物和教师自己感兴趣或急需参考文章;幼儿园还能将建立图书室,让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让大家在阅读是相当与朋友对话交谈,心灵得到陶冶,心境得到澄明,让教师体验读书的乐趣的同时,引发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去指导教育实践。
d.研究中反思。每周二、四是我园的反思日,鼓励教师做学习日的组织者,用自己的事例和同事们交流和讨论,勇于为大家当靶子,在反思自己和他人教育活动时,大家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让反思真正能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e.媒体反思。发挥电教甲级园的优势,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反思后动。如教师利用录音、录像,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录制下来,然后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活动,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找出成功和不足,并能充分总结出个人经验,发挥自己专业方面的困惑问题。
f.观摩反思。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叙述报告和反思笔记,让年轻教师学习从何处进行观察、如何解决问题,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寻找差距,借鉴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积累经验和应变的能力。
在开展一个学期后,大家以“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学习能力”为主题进行了总结与验收:
(1)教师反思能力提高——反思笔记效果呈现。学习之前,教师的反思笔记中记录的是简单的流水帐,学习之后,教师的反思笔记从多个视角进行记录:以教师自己进行剖析教学成长经历;以幼儿为视角,让幼儿成为一面镜子,能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幼儿眼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行为。以同事为视角。把同事同行的教育行为作为借鉴,对别人的经验善于发现和学习。
(2)提高教育实践有效性——多媒体呈现。通过课件设计、教学录像,说明自己如何发现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如何调整教育行为。
(3)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论文呈现。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座谈,自己将敢于研究的精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论文,说明反思教学不仅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在实施一年后,我园教师树立了反思意识,在笔记中会反思,在生活中乐反思,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反思时大都是自我阅读、书写、思考,缺少同伴之间的互助,久而久之,教师处于孤立、封闭、无援的状态中,所以,我们决定从同伴之间的反思入手,开展互助式反思教学,让教师进行合作、切磋、分享等横向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改变行为。
(1)互助式反思对教师们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a.通过多种形式互助是反思,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反思实效性。
b.促教师深入探索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与行为,体改研究能力。
c.建立教研工作创新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开展互助式反思工作步骤及内容。
a.一课多研。一是集体备课。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体商量和研究,讨论—实践—再讨论—再实践,促进教师利用观念的转变指导教育行为的改变。学年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园里根据课题把教师组织在一起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形成完整课题方案。班级教师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交换新信息。二是听课评课。教师间相互约课、听课和评课,教师互相学习彼此知识、能力、经验。三是观摩教研。也就是一课多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及特点制定教学方案,观摩后集体反思总结,提高教师的学习机智与艺术。
b.师徒结对。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师徒,学习骨干教师的教育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及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一是挖掘骨干教师见闻多经验丰富等教育资源,由师傅与徒弟共同制定计划。二是年轻教师诚信去学,善于观察,特别是师傅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和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同时多实践多总结,勤于反思,即使调整自己教育行为。三是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既与师傅学习交流,而又不耽误自己工作,结对时间为2~3年,所以恒心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期末进行总结。
c.反思互助。利用我园每周二、五的反思日,教师进行反思互助。一是反思想法。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这些想法的合理性有时自己是难以把握的,如何把这些想法说给同伴听,思路会更清晰,困难和问题会更容易克服与解决,与别人交换一种思想,获得的是两种思想,正是这种同行间的交流探讨,才能真正的推动工作的进步。二是反思看法。教师们长期工作在一起,通过反思日对同事的思想认识和做法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持不同的意见,坦诚而策略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同伴,对方在获得关于自己的方法后,进行认真的再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思想、认为,古人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只要敢于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个人都能真确针对自己,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三是反思做法。教师通过配班、听课,反思同伴的做法,本着对事业负责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又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场合、言语、神态,告知对自己的认识与策略,促进同事的进步。
首先,利用课堂,进行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数。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两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成才、成功的必备情操。美国成功学的主要创立者拿破仑·希尔有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这个意念指的就是自我意识。"他在《成功学全书》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可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自信心的训练,主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激励;成功激励主要是运用外界令人兴奋的刺激诱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把外界刺激内化为自觉行动,形成一个积极的自我观念,使他们获得不断完善自我的持久动力和信心。成功激励法的实施以转变教师观念为前提,教师要确立三个基本观念。即: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学习,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学习,相信一个成功能产生另一个成功。教师这种积极的心态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最终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所学内容开展"我喜爱的名言"主题演讲括动。久而久之,如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卡耐基的"缺乏自信是人们失败的内在原因,一个人只要有信心,就可能成为自己愿望的人"等名言便成为很多很多学生的座右铭。
其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与人合作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不理解、关心他人,不能很好地与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际交往素质方面的严重心理缺陷,也是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须环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郑和下西洋"一课,我提出以下思考题:"西洋"指的是哪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与哥伦布、达·伽马的比较结果怎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讨论题: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哪些事实可以题,然后共同讨论,大约20分钟,要求组内人员也都有明确的分工任务,在规定时作内完成: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就其讨论题在全班汇报,大约15分钟;同学互评,约5乡钟;教师点评,约5分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开拓思维,理清线索。从学习过程看并不难,但是成员间的合作很重要,也可能会出现摩擦,有的同学态度不积极,影响了组内的进度:有的同学过分显示自己,影响其他人的积极性。有的在这方面认识快,有的在那方面有悟性,而只有大家都齐心协力才能比较完满地回答好问题。在上面的"合作式"教学中,遇到困难时,由学生自己合作解决,使学生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通力合作意识,学会在民主的气氛中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培养了竞争意识。这些好的品质,为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再次,运用对比式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推动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高尚情操所产生凝聚力、号召力是其他任何意识和价值观念无法替代的。那么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加强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祖国自然十分必要;尤其对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至今仍需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后代进行这种教育更为必要,对此历史课责无旁贷。正如希腊伯利克里所说的"每一个人在整个国家顺利前进的时候所得到的利益,比个人利益得到满足而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所得到的利益要多些,一个人在私人生活中,无论怎样富裕,如果他的国家被破坏了的话,也一定会牵入普遍的毁灭中,但是只要国家本身安全的话,个人有更多的机会从私人的不幸中恢复过来。"因为国家对个体的价值至关重要,故而爱国主义在古今中外都备受推崇,并且如前所述,是一种体现健康心理的高尚情操,应当亦必须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譬如在讲到南宋抗金时,一方面讲到岳飞顺应人民意愿坚持抗金斗争,他的"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收复建康等地,在邮城一战大败金军,受到人民的爱戴。岳飞被害后,为怀念岳飞,人民在杭州西子湖畔修建岳王墓,世代瞻仰;与此相对,以"莫须有"罪名陷害岳飞的卖国贼秦烩,当地人却制作一种"油炸烩"的食品表达痛恨之情,还将秦烩铸成铁像,跪在岳飞墓前,受到万人永久地唾弃。如此鲜明的对比认知,不仅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对爱国者的爱和卖国者的恨的情感体验,而且会使他们学会"以史为镜"进行思辨,树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爱国情怀。
最后,培养学生国际意识
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操的同时,面对当今国际化、全球化的世界趋势,还应培养青少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国际意识,这就应该通过对学生进行世界史的教育:使他们也要树立对其他民族的尊重、理解、认同、宽容的观念,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在中国史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列举由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逐渐建向衰落给中国所带来负面影响的实例,吸取其教训,列举改革开放使中国进一步走位繁荣和富强,带来巨大变化的实例,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外激内化,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有了浓厚而健康的兴趣、动机和情操,如何去实现呢?只有积极的自我意识是不够的,还要坚持不懈地管理好自我意识,这里的关键是依靠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这在现实中是千真万确的。心理学上讲,"意志既可作为心理过程影响智力活动,又可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影响智力与能力。"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说,培养意志乃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结合历史教学,在培养意志力方面应采取如下措施:
1、榜样激励法
古今中外历史上凡事业有成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无不具有坚强毅力。并且他们在青年时便表现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优良素质,对自己要实现的日标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彻底性,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顽强意志对其整个人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用一些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历史人物和事例来教育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蒙受冤狱和遭到肉体、精神双重折磨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写18年才完成巨著《史记》。唐代高僧鉴真克服千难万险,六次东渡,双目失明,但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都是很好的榜样激励素材。对那些缺乏人生目标的学生,陈胜少年时立下鸿鹊之志,在中学时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事实皆可起到鞭策作用。通过诸如此类的史实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反应方式来对待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从困难与挫折中吸取教训,使意志品质得到升华。
既然修辞学是研究在交际活动中如何提高表达效果的规律规则的科学,它对语言能力的要求也就具有综合性,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都相对封闭,都难以承担起这项重任。所以,我们的语言教学不能从修辞的角度去重新考虑语言能力的标准问题、原则问题,重新处理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关系问题。就此,我们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教给“两个标准”: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并使用祖国语言,艺术性则要求在具备了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美感。生活对语言的要求复杂多变,语言的风格也各异。但说到底,好的语言一定是处理好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语言。
2.懂得“一个原则”:得体性的原则cssci期刊目录。过去,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人文历史论文,被当作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其实,从交际的效果看,这三者是“从得体性派生出来的 ,而且也是应当服从于得体性原则的”。“准确和模糊是一对矛盾,独立地看问题,好像是准确比模糊要好一些。但是一旦联系到具体语言环境,只有得体的时候,准确才是好的;如果不得体,那么准确的话语就是不好的,就不会有好的交际效果。反之只要得体,模糊也是好的。”“鲜明和生动的对立面是呆板、枯燥、平淡。一般说,前者当然比后者好。但是,这一对立本身也是相对的,还得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追悼会上读悼词,太鲜明生动了,恐怕就不怎么好。”(同上)因此,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抓住了语言能力的关键。
3.做到“三个结合”:语音教学与修辞教学的结合,词汇教学与修辞教学的结合,语法教学与修辞教育的结合,以追求最佳表达效果为目标。在语音方面,词语有音节多少的不同人文历史论文,语句有整齐错综的不同,同一句内词语声调有平仄抑扬的不同,句与句之间有结尾词语押韵与否的不同,如果巧妙地安排,就不仅能够很好的表情达意,传递信息,还会让读者感到一种语言形式美;在词汇方面,动态的词语教学,应该考查词语和题旨、情景、语体等因素的关系,从切合(切合题旨、情景、语体)、配合(同义相配、反义相成、音节相调、平仄相协、同韵相押等)、变异(词义变异、词性变异、语素变异、色彩变异、词序变异、搭配变异等)方面去掌握词语,从而,使词汇学习成为语言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法方面,如前所述,不合语法的现象不能一概否定。其中有一部分可能从修辞事实转化而成为语法事实,王力说:“中国语法的倒装法,多半由于夸张,或由于否定语气。”(《古代汉语》)如果把分析语言结构与运用语言结构结合起来,利用现成的修辞格构造出许多有特殊表达效果的句子,组织句群和段落,那么,语言就既符合科学性的标准,又符合艺术性的标准。
4.正确认识规范性:规范具有两重性,它对整个社会是共同的人文历史论文,稳定的,但又是在发展之中的,具有可变的一面。规范是多层次、多等级的,修辞学反对机械地、消极地对待语言的规范。有时候,如果有了更高一级的更加重要的理由,超越规范也是可以接受的。学术界引用了国外语言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用“零度”和“偏离”来处理规范和变异的问题cssci期刊目录。零度,指语言系统中的规律和规范,偏离则是对零度的违反状态。无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都有规范和偏离的问题。偏离有正有负,“好的积极的正面值的偏离,叫做‘正偏离’;坏的不好的消极的负面值的偏离,叫做‘负偏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而正偏离,就是艺术化的偏离。我们在这里说偏离,只是要强调使学生懂得在科学地使用语言的基础上,还应该艺术性到使用语言,并不是提倡违背科学性。
一、文学中的历史
文学中有历史,从其中挖掘史实是另一回事,把整个文学作品当成真实历史未免太过绝对。《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但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大错特错了。文学作品可以反映历史,但不能绝对当作史料来研读。《三国演义》所写的战争场面和实际的历史是大相径庭的。
宋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宋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抒情怀古,可以畅想未来,可以反映当下风貌,又可借古讽今。始于唐,成型于五代,繁荣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明珠,在古代文学的长廊里,它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它美妙绝伦的风神,可以与唐诗争艳,可以与元曲斗妙,宋词历来都与唐诗并称双绝,为一代文学之盛。宋词中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最为出名。比如,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宋词也好,唐诗也好,都是历史文化与作者感触相结合的产物,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那是因为它反映的精神永远是人类文明中最能触动人心的东西。
明清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而且经过民间化街坊化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成为普通大众津津乐道的谈资。
明清时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分为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历史类章回小说,把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英雄辈出的时代以小说的形式展现给广大民众。有虚构、有思想再加工,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出入。作者认为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不能等同视之。小说应该说是历史的抽象再加工,并不能等同于历史,或者说小说里的故事情节能反映当时的历史现实,但不是史料。史料是历史学家用来还原历史原貌所必须依仗的资料,很显然小说不能作为这种资料。
二、历史中的文学
历史是不是文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写历史必须具备文学写作才华。当年明月能把枯燥无味的明史写成老百姓都爱看的形式,这说明只有具备当下大众接受的写作才华才能让人爱上历史,去读历史。
如果一部史书没有文采,是不可能传之久远的。所以,只有文学色彩浓厚的历史著作才会永远流传。《左传》《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等都是这样的著作。床头常放着两本书《史记》和《资治通鉴》,这不仅仅是从中吸取政治智慧、治国之道,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文学成就对一个人精神面貌、气质、心境等的熏陶何其重要。其他很多史学著作,就只能是历史学家去攻读。历史和文学作品是密不可分的,许多作家创作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比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
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唐诗发展至顶峰。诗歌题材广阔,流派众多。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的诗是整个中华文化史上的标杆,在他们笔下,无论是五律七律、五绝七绝,还是古风歌行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月下独酌》;杜甫的《春望》《恨别》等;另有以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以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这些著名的名家,无不把现实、历史和文学艺术相结合。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文学和历史的结合产物。它是历史学家桌案必不可少的史料文献,亦是我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资料。可以这样说,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无不不通史记。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史学著作,有两本最为著名,一部是《史记》,另一部是《资治通鉴》。这两本书有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文学经典。不论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他们的床头都少不了这两本书,特别是《资治通鉴》。
史学与文学的异同:(1)文学更偏重想象,历史更偏重现实;(2)文学从一般到特殊,史学从特殊到一般;(3)文学更注重抒情议论,史学更注重叙述准确。
所谓实用信息教学法,就是依据信息的伸缩性和注意性主动地把实用信息点(也叫考点、要点或知识点),以历史课本中采撷提出来的一种教史学史方法。
它要求最大限度地排除干忧信息(无用信息)而选择出实用信息(有用信息),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厚书变薄,沙里淘金,从而完成由大纲到教材再到信息的复归,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对外信息的输入,储存、转换和提娶反馈的过程。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轻装上阵就要选择有用信息,抛弃无用信息。要保证教学成功,就必须使学生的意识指向和集中在要学要掌握的知识点上。历史属记忆型学科,兴趣是学习的吸引力,记忆是理解的前提,而理解则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是进一步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矗实用信息选择法,选择浓缩知识点的标准是依靠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按照历史知识特点和教材知识结构,又以考纲作为取舍的标准,从课本章节中提纯出来。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68名护生作为对象。入选护生均为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生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名。对照组年龄19~24岁,平均(21.5±1.4)岁;专科21例,本科13例。观察组年龄18~23岁,平均(21.1±1.3)岁;专科22例,本科14例。2组护生、带教护师、护理服务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对照组选用一对一传统带教方法。由科室带教老师专人负责护生实习教学,以实纲作为根据实施教学活动。实习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实际操作考核。观察组在实习教学期间选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具体实习教学方法如下:在护理部指导下,儿科护士长、总带教教师以医院实际情况、专科特点以及实纲作为根据编制儿科临床带教路径表。由儿科带教老师专人负责实习教学工作。见表1。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生专业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护理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成绩以及护生对实习带教的满意程度。
1.4效果评估
实习结束时,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分为专科知识、护理基础知识,同时进行实际护理操作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为百分制,综合成绩低于70分为不合格,80~89分为良好,高于90分为优秀。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估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凭借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教学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生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护理操作考核综合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可提高教学流程的规范性,增强带教的系统性[2]。在实习教学中应用临床教学路径时,是以时间作为纵轴,带教内容作为横轴,规定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执行方式,使教学计划各个环节均可得到规范,可提高带教工作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同时,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可促进护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进而提高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教学路径将实习目标明确,教师可直接按照教学路径表开展带教工作,大大降低了带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可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增强护生专业知识和技能[3]。此外,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实习教学,还可提高实习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临床教学路径的实施注重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不断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学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促进护理实习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在观察组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后,该组教学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生对实习带教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可促进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作者:钱小芳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
其次,同学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一、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上课的时候,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三、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
(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
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之一);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外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五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外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选择题一般是对同类知识进行设问。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时,命题者往往会提供一个陌生的背景材料,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类试题大都涉及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复习时要注重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然而学生因能力所限,复习时很难深化与拓展。第二遍复习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复习的重点放在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上,力求分析得出教材中各目录、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回忆法进行(即在翻开教材前,先努力回忆教材每一章的大小标题以及每个标题下所讲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的联系如何),回忆不出来再翻开教材,这样既抓住了主干知识,又能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知识框架的理解。
2.若觉得正在复习的内容与已复习过的内容相似时,应立即去回忆与此相似的内容是什么。例如,看到明朝的手工业就应联想到宋朝、元朝手工业发展情况,看到景德镇制瓷业便应想到教材中其他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有意识的串联式回忆,逐步把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
3.注意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延伸与拓展的知识主要是教师补充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会经常就某个具体知识点,给学生提供一些新材料、新观点或进行一些学科渗透。如从历史、地理、政治等角度,看创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三大决战首战东北,而东北战场又首战锦州的原因;对这些教材没有直接涉及的知识深层次分析,学生往往会记下来,复习时还必须去看乃至去记忆,这是学生拓展知识较为有效的途径。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教师平时补充内容相关、相似甚至相同的背景材料,虽然试题设问角度会有所不同,但由于学生对背景材料已有所了解,因此并不会感到陌生,分析解答时也不会无从下手。
最后,学会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读书。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2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大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上还是“灌输-接受”式教学,课堂四十五分钟满堂灌,使原本丰富生动的历史,变成为了赶进度,为了考试的枯燥乏味的条条目目,所以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往往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方式不仅不符合课改的理念,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自身素质,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四多”,即多学习,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多观察,观察在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和学生的闪光点;多思考,思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多总结,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其次,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至上”的意识,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学生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之间的差距就是矛盾,就是问题,就是教学的突破点与切入口。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实际水平,不仅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而且还包括情感准备,从而诱发学生的高度热情,缩短师生距离,带领学生去突破一个个路障,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只起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种方法
1)编写课题大纲教学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需要从培养学生简单的动手能力开始,因为思行结合,通常会比单纯的思维训练更有效。但传统教学中手脑分离的现象相当严重,现代教学思想特别强调手脑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每节课都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自己编写课题大纲。不仅写上大标题,而且,要有较详细的子目。过去是教师先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去抄。这样做远不如节省下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归纳。教师总结的再好,也只是教师的产物,学生总结的即使很不完善,毕竟是学生自己的劳动结晶。学生在编写课题大纲的过程中,对照课本,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当堂进行反馈,一步一步地有序整理,概括地写出他们的学习心得,每节课都这样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一次由信息摄取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循环往复,熟能生巧。学生们不仅自己动手分析了一段历史,而且学会了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问题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一种是由老师设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另外一种是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和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找答案。
3)自我检测和评价法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创造力的开发。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检测也就是让学生出试卷,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设计题目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参照相关练习题,教师要对其进行指点,然后再发展到自己独立设计,要尽量突出其创新性,综合性,现实性。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换,做题后再相互评价,在相互促进中实现能力的提高。自我评价就是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由学生借助参考答案,进行相互批改或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