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最新师德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产科、新生儿、测量、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是显示其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之一,通过体温观察可协助医生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并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是腋下测量,但在产科病房,测量新生儿腋温时存在不利之处。因为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保暖,新生儿包裹较多,每次测试腋温的时候都需要解开衣服,易使新生儿受凉;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扶托。针对此问题,为了探索更适合新生儿的体温测量方法,我对我院的40例新生儿进行腋温、颈温的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 基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择我院住院新生儿40例,出生天数1~6天,其中男(观察组)24例,女(对照组)16例,体重2800~4600g,早产儿2例,过期产儿2例。
二 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应在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测温,一般病房室温应保持在22-26℃之间,相对湿度55-65%,新生儿吸奶、进食半小时后,在体味舒适、情绪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测试,采用医用水银柱式体温计。
2 新生儿熬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皮肤有汗液或者污垢的要擦净再进行测试。
3 体温计必须预先检测一下,误差在0.2℃以上或者玻璃管有裂痕的不能使用,体温计要用纱布擦干以后再用。
4 应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
5 腋下测量法:将腋表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入一侧的腋窝深处,将此侧上肢屈臂过胸,使体温计水银端被夹紧在腋窝内,由护士协助夹紧上臂,到时读取温度。
6 颈部测量法:将腋表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水银端放入下颌与颈部皮肤之间皱折处夹紧。当新生儿头部转向左侧时,将水银端夹入左侧下颌与颈部皮肤之间皱折处;当新生儿头部转向右侧时,水银端夹入右侧下颌与颈部皮肤之间皱折处;头向前屈时,水银端夹入正中下颌与颈部皮肤之间皱折处。由护士协助保持新生儿颈部测温的正确,到时读取温度。
三 结果
测量出40例新生儿的数值经过统计学处理,腋温及颈温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不同性别颈温与腋温测试结果比较 (x±s,℃)
表2 不同出生天数颈温与腋温测试结果比较 (x±s,℃)
四 讨论
1 本研究采用腋温及颈温的测量,通过对4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无明显差异。
2 新生儿颈温测试7min和10min比较所得数值差异无显著性。采用腋温测量新生儿的体温,其原理主要是腋窝有着丰富的血管,测得的温度会比较接近体核温度。但是,侧腋温时必须要松开新生儿一层又一层的衣服,这样以来,既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又会降低工作效率。在寒冷的冬季还会容易让新生儿受凉,因而诱发其他疾病。而颈温测试就不一样了,颈温也有着丰富的血管,采用颈部测量体温是,测量部位暴露在外表,不论任何季节都很方便测量体温,同时还会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 总结
以上实验具有均衡性及可比性,通过实验对比我们不难看出,颈温测量不但简便、安全、快捷,并且可以避免各种因素对新生儿带来的影响,因此,在产科、新生儿室,我们完全可以用测量颈温来代替腋温测量,这样不仅易于被产妇及家属所接受,也减少了护理人员扶托体温计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马丽,新生儿直肠测温时间的研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犯罪心理测试是在一定的社会人际关系中进行的一种社会心理测试。因此,在实测过程中,除了心理科学的考虑外,主试必须考虑到足够的伦理学问题。不同于纯粹的自然科学研究,犯罪心理测试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把特殊的人(如犯罪嫌疑人或其他可疑人员)作为测试对象,不可避免地涉及人与人之间相对特殊的伦理关系[1]。广义的伦理贯穿犯罪心理测试的整个过程,包括测试前的准备活动、具体的测试过程以及测试结果使用等方面。
一、犯罪心理测试中的伦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广义伦理准则并不是本学科所特有的,而是所有科学研究主试需要遵循的学术伦理和道德,譬如不篡改数据、维持数据的真实可信等[2]。而笔者所讨论的主要是狭义的伦理,即在犯罪心理测试进行过程中,主试与测试对象互动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总体上讲,国内学术界已经意识到犯罪心理测试过程中伦理规则的重要性,但受制于多种因素,伦理原则落实起来仍有较多不足。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在测试过程中一些主试并没有将伦理问题上升到足够的重视高度;另一个问题是,由于伦理往往是模棱两可的,不同犯罪心理测试主试可能对同一伦理规则有不同的理解。而在制度顶层设计方面,国内机构并没有普遍制定或公布正式的行为规范,指出哪些专业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不被认可。认识分歧、制度缺乏是目前国内犯罪心理测试工作忽视伦理问题的两个重要原因,而前者尤为突出。统一的伦理规范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伦理审查机制,也有利于其发挥作用。例如,犯罪心理测试中一般要征求测试对象参与测试的意愿,这个原则没有很大的争议。即便是对所谓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不道德甚至非法的手段强迫其接受测试也是不被法律许可的。自愿的前提是参与者必须知情,了解测试目的和过程,这要求主试必须履行充分的告知义务。然而,现实测试中存在两种例外情形。首先,某些测试采取隐秘的方式,并不告知参与者,比如主试隐瞒身份参与某种测试,采取观察或者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倘若告知测试对象,那么很有可能测试无法进行。这是犯罪心理测试中科学要求与伦理要求的冲突。因而要求主试在具体的测试中合理权衡,在与测试对象互动中互相妥协,在没有严重影响测试对象的权利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隐瞒测试过程,或者测试后给予参与者一定的说明或补偿。可见,伦理规则并非绝对化、统一化的,而是要求主试有高超的智慧和良好的道德,将科学要求和伦理要求在测试实践中统一起来。此外,主试需要区分欺骗和必要的技巧。在犯罪心理测试中,如果直接介绍测试的计划是“了解你嫌疑程度有多大”,这样,测试对象就会倾向于调整他们的回答和行为,以显得不存在犯罪嫌疑。采用一定的技巧,不代表就是恶意的欺骗,但同时能测试回答的效度和信度,不失为一项合理的选择。其次,有案例显示,即使测试对象知情,但仍有可能不同意参与测试。笔者认为,原则上主试需要尊重测试对象的选择,不得强迫他们参与测试。但是,考虑到“自愿”作为测试对象的一项权利,基于权利的可让渡性,主试可以采用其他合理手段使测试对象同意参与,比如给予物质补偿或者心理抚慰。同样的道理,心理测试不能对测试对象有害。尽管没有人在原则上反对该伦理,但是完全遵守这条规则是相当困难的。测试的目的是通过选取样本,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样本资料,从中发现、证伪或验证某种现象。测试设计不当、提问有失礼貌都有可能伤害测试对象。除了这种可能的显性伤害外,“测试”本身作为一种生活介入因素,即可能对测试对象产生隐性不良影响。在测试实践中,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主试不可能预料所有后果,但伦理规则还是要求主试永远提高警觉,不断自问是否会对测试对象造成伤害。在伤害不可避免时,亦要权衡测试活动的重要性及相对的危害性[3]。
二、提高犯罪心理测试主试伦理水平的途径
根据以人为本的伦理学学说,犯罪心理测试中的伦理可以分为两部分加以论述:其一是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所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严谨审慎的一般伦理原则;其二是作为以人为测试对象的犯罪心理测试主试所必须遵守的特殊道德原则。提高犯罪心理测试主试伦理意识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应用制度化设计,明确犯罪心理测试主试的一般伦理范畴
通过加强行业管理顶层设计,努力做到在犯罪心理测试活动中,主试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大多数主试都能够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测试中采取诚实客观的态度,力图报告事实。然而,由于受到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或者主试自身的期待心理,有的人可能无意地歪曲了事实。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歪曲其实是可以通过科学家严格谨慎的测试态度来消除的。在测试过程中必须力求精细、严格,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得出结论时务必仔细核对、小心谨慎,容不得半点大意。唯有如此,心理测试才能真正客观、准确。
(二)重视针对被试的伦理原则的落实
犯罪心理测试以人的生理心理为测试对象,以人为被试,为犯罪心理测试带来诸多不容忽视的伦理问题。涉及被试人员的犯罪心理测试必须遵循以下伦理原则。
1.切实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切实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这一原则要求被试有权利了解测试目的和内容,并仅在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测试。主试在测试进行之前必须如实告知被试测试的目的、程序以及测试所具有的特点,包括那些可能导致有害影响的部分。即使这种告知可能影响被试乐意参与测试的程度,主试也要如实履行这项义务。
2.保障被试在测试中途有退出的自由
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这一原则要求主试必须尊重被试的自由选择,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放弃或退出测试,被试应当被告知自己有权利随时选择放弃测试。
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保护被试免遭伤害这一原则要求主试在测试进行时和测试完成后,都必须确保被试不会因为测试而产生任何不良反应。在测试过程中,主试必须对被试的状态保持密切注意。因为即使是最缜密、危险程度最小的测试计划都可能产生未曾预料的后果,所以主试应当随时准备向被试提供帮助和建议。
4.保密原则
所谓保密原则就是指在未经被试许可的条件下,主试不应泄露被试在测试中的任何表现,尤其是被试的个人信息。保密原则看上去简单易行,但实际执行时却有可能遇到道德的两难境地。比如,在测试中发现某个被试患有明显的抑郁症却从未得到治疗,主试究竟应该遵守保密原则而忽视被试可能遭受的潜在伤害,还是应该打破保密原则将情况告知专业临床心理专家以促进被试心理安全?在这种两难境地下,主试必须进行衡量:到底哪个道德准则更为重要?如果主试坚持对该被试进行治疗,他可能会怀疑主试侵犯了他的隐私,因而会产生持久的愤怒和不信任;如果主试选择遵循保密准则,那么该被试就会处于严重的抑郁状态而不接受任何治疗。如此看来,保护被试免遭伤害比坚守保密原则更加重要。因此,犯罪心理测试的伦理规范必须建立在实效的基础上,即主试必须首先做到最好地保护被试,然后才考虑如何完成一项有意义且有效的测试。这就是科学测试有效性与道德伦理的统一。
总之,我们务必要重视对犯罪心理测试主试行为进行伦理心理学解剖分析,加强犯罪心理测试主试个体道德规范,对犯罪心理测试主试道德培育的建言具有很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意义。本文是一次从现代伦理学视角探讨犯罪心理测试职业伦理的尝试。
[1] 谈际尊. “科学伦理”研究范式的转换[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 02.
中图分类号:DF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099-01
手机短信欺诈做为一种新的犯罪手段,案件存在一些不同于其它犯罪的法律问题:
一、法律关系中三方当事人主体资格的确定
在短信欺诈犯罪形成的法律关系中,涉及到三方当事人,即电信服务提供商、短信发送者与受害人。一般来说,在一起因短信诈骗所引发的法律纠纷中,电信服务提供商和受害人是确定的,而短信发送者的身份则很难掌握,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可操作性不大,那么此时受害人遭受的损失由谁来承担呢?笔者认为,任何短信都必须经过电信服务提供商的网关发送出去,电信服务提供商作为短信服务的提供者,也从中获取了利益,那么它从法理上说就有提供真实可信的短信息的义务,应该对信息内容进行严格的监管,从技术角度来说,电信服务提供商也能做到这一点。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无追究电信服务提供商责任的法律依据,许多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无法得到合理的赔偿。从国际上来看,有的国家已在这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立法。例如,日本在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特定电信服务提供商之损害赔偿责任限制与信息发送者资料批露法》,规定了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法律地位,使主张权利的受害人能向促使该等信息流通的电信服务提供商请求停止该等信息的流通,以防止权利侵害的扩大,或请求电信服务提供商披露该信息发送者的个人资料,以直接向该信息发送者主张权利。日本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
因短信诈骗而产生纠纷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有刑事案件,也有民事案件,且以刑事案件居多。刑事案件一般是作为普通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出现的,可以比照刑法分则中关于诈骗罪的处罚原则进行定罪量刑。因短信欺诈引发的民事纠纷则不是很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侵犯他人的安宁权。现在诸多的欺诈短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犯罪分子使用群发器,昼夜不停地发送虚假信息,因为我国消费者对短信尚无选择权,有时一天就能收到十几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因此,对于短信发送者侵犯消费者安宁权的行为,理应追究发送者的法律责任。二是因短信欺诈等原因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例如,据《法制日报》报道,消费者杜建峰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诉称,他在收看央视《足球之夜》节目时,用手机短信与主持人进行了互动交流,之后,每个月都会收到几次足球赛事预告的收费短信,开始时杜建峰还很纳闷,后来经过查询才知道只要参与央视的互动节目,就视为订阅了北京灵讯互动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该项短信业务,杜建峰认为这是一个利用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强迫消费的欺诈行为,因此央视与灵讯公司应承担共同民事侵权的法律责任。三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案件,短信的内容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也有可能对他人的名誉和荣誉产生影响,在实践中,这类案件很多,值得我们关注。
三、法律依据相关问题
对诸多因短信引发的法律争议应参照何种依据进行处理是目前争议最大的问题。有的学者主张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短信欺诈行为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而有的学者则认为,现有的法律已可以对短信欺诈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与规制,不需要再进行相关立法活动。主张应该尽快制定相关立法的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尚未颁布专门针对手机短信予以规范化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保护手机用户不接收或少接收不良短信方面的法律,这种现状对于手机用户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十分不利的,一旦发生纠纷,受害人受到的损害很难找到进行赔偿的法律依据。我国目前只有湖北、福建、广东、广西、重庆等几个地方的通信管理局制定并颁布了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对不良短信有较具体的处罚规定。
但是这几部规范性文件毕竟只是地方性法规,效力范围仅局限于本地,一旦不良短信的影响超过本省市的范围,就毫无办法,而且,从内容上看,这几部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也没有对保护手机用户不接收或少接收不良短信作出规定。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在目前短信犯罪日益猖獗的形势下,仅仅依靠几部地方性法规是远远不够的,颁布法律对手机短信予以规范管理,以减少或消除犯罪诱因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治短”的呼声越来越高。
持反对观点的学者则认为,立法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立法必须遵循许多原则,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因事立法”。
因为短信犯罪的问题在目前已有的法律框架中完全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得到解决,例如对《刑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法律解释和扩大理解,这样做既合乎法理的原则,也大大减少了司法成本的投入。例如,《著作权法》中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构成要件,即“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其中“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这一条件可以理解为不是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而只是侵权结果产生的途径之一,也就是说,只要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了作品,公众是否以某种方式获得作品都构成侵权。又如从广义上说,短信欺诈也属于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范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理应可以适用于短信侵权纠纷案件。既然通过解释和说明现有法律即可解决目前出现的诸多短信欺诈法律纠纷,那么根本无须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有关短信侵权的相关立法。持此种观点的学者同时认为,为了加强对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法律监管,可以用法律形式明确界定电信服务提供商的法律地位,从而更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殷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研究[D].上海大学,2008.
课堂教学改革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具体到学校、具体到教学的执行者――教师,我认为首先是转变观念。作为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才能运用好教材,才会掌握好新的教学方法,才会运用好现代的教学手段。否则,教材再好、方法再新、手段再现代化,也不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课堂教学真正理想的目的。这就涉及到今天如何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转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促进学生开发课程的引导者;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样的定位,就是把学生看成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教育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教师角色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过程意义上的真正改革。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以尊重、理解、相信学生为前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堂学习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不会合作的人是不会把事做好的。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要尽可能的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师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回答提问、发表见解、展示自己的机会。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首先,组织好自学,核心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其次,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再就是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施教学目标。总之,要创设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构建,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建立以引导、点拨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之处,表达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和“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应是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说错了没关系,师生们给与纠正,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是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的。
3.自主学习是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
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多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教师还没有全面的解放思想,那种主宰式的教学痕迹依然存在。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放弃权威,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交流,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想象能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1.改革评价方式,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回顾过去的语文评价,重单一轻综合,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教学评价始终没有形成科学的可操作的体系。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挑战中,我们从实践中悟出:评价内容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过程既重视过程又重视过程结果;评价形式要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评价方式提倡等级评价和描述评价相结合。
2.突出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中坚力量,其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未来的建设者和加班人,关乎祖国的前途命运。实习阶段是师范生师德培育的重要时点,对师范生师德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1已有研究概况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对师德、师德教育问题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关于师德培育的著作主要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傅维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走向新师德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檀传宝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师德培育与生成》(王毓珣,王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教师概论》(肖正德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高师院校师德的培育与创新》(游德存等主编,现代出版社,2014)等。截止2016年2月,在中国知网上以“师德培育”、“师德培养”或“师德建设”为主题共找到8293条记录,但以“师德培育”、“师德培养”或“师德建设”为主题,包含“师范生”词频进行精确搜索,仅找到77条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关注度。
2已有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2.1师德的概念
从已有研究来看,师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而狭义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引用较多的主要有:“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1]“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2]
2.2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意义
对于师范生师德培育的意义,学者们普遍认为,师德是师范生素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有学者认为:师德培育不仅影响着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广大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着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有学者提出: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它关系着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向,关系着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4]
2.3现状和主要问题
对于师德培育现状和主要问题,学者大多认为,目前我国师范生师德培育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观念理念上问题,有学者认为:“学校注重学生常规教育,忽视师德教育,未站在应有的高度来强化学生的‘师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5]在培训目标和内容上,有学者认为:“师德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忽视了新的时代背景对师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师德教育内容陈旧,不能反应当前教师的现实生活。[6]在保障上,有学者认为“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持,师德教育的投入不够,专项资金很少。”[7]
2.4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对策措施
有学者提出师德培育的两大主要方式是疏导式与开放式,其具体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课程、活动、情境等。[8]有学者提出恢复教师职业道德课或开设教育伦理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师范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间接教育;将教师道德与责任义务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与“责任公民”教育之中;强调道德践行。[9]有学者基于文化认同提出师德建设重要途径有:以凝练学校精神为基础建构文化认同,弘扬师德风尚;以建立学校制度为保障树立文化认同,规范师德行为;以专业成长为方向发展文化认同,丰富师德内涵;以先进典型为示范辐射文化认同,升华师德品格。[10]
3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已有关于师范生师德培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3.1研究对象方面
已有研究主要针对职后教师,较少涉及职前师范生。实习过程作为师范生师德培育一个重要阶段,是师范生体验、践行师德的重要节点,目前这一阶段的研究相对不足。
3.2实证研究方面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绝部分研究重在理论探讨,较少有一线的深入观察、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相对不足。
3.3对策实效性方面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很多学者对师范生师德培育提出了颇为建设性的对策和思路,但由于更多是理论的总结提炼,缺乏一线现场观察和实地调研,其提出的路径方法、对策措施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足。
参考文献:
[1]赵宏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王正平.教育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3]陈绍斌.高师学生师德培育的关键点[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1:127
[4]李秀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02:41
[5]邓如清.新世纪中等师范学校师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裴文霞.论幼儿师范学生的师德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房敏.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李萌.最新学校教师资格认定考核与职务聘任及竞争上岗工作标准实施手册[M].北京:中华图书出版社,2005.
二、完善教师职称评定与考核机制
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要从根本上打破论资排辈的提职考核模式,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依法考核,采取量化积分办法。职称评定标准和考核内容都应全面详尽,统筹教学上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兼顾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力求照顾到大多数教师的利益,主要涵盖教师的出勤、教学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学生评价等。学校必须要有经费和制度保障。设立专项经费,使每个教师都有参加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确保教师继续学习和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努力提高青年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8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
健全制度体系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明年上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将新出台我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这三年的学习生涯,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面临即将来临的离别,心生太多的不舍!感谢这一路上同我携手走过的每一位良师益友!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邵晓枫教授。您严谨的治学态度及虚怀若谷的人格力量感召着我,三年来的学习经历无不凝聚着您的心血。导师的鼓励和严格要求,使我战胜了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最终完成学业。导师认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品格让我铭刻终生。
其次,我要感谢李盛聪、何光全、曾诚、李培及研究所里其他各位老师,是你们的悉心帮助及教导让我的学习得到不断的提高,忠心感谢各位老师的关心与帮助。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室友及生活中给我鼓励与帮助的朋友,感谢赵敏霞同学在生活中给予我无私的帮助,你的存在为我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不少的温暖。感谢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我的师弟师妹们,你们的帮助使我的论文进展的更加顺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的默默付出和权利支持是我前进中最大的动力,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你们的感激。
致谢二:
历时几个月的时间随着论文顺利完成,毕业的脚步也近了。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导师们孜孜不倦地指导和帮助,衷心感谢连放教授、韩绪教授以及卢少夫教授,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治学态度以及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在不断影晌着我。连放教授更是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使我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明白自身的很多不足,我将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继续不断地自我完善。谨向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感谢在论文资料查找和收集的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很多专业性宝贵意见的同事们
感谢本文所涉及的诸位学者所提供的各种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
由于学术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致谢三:
时光流逝,美好的研究生学习时光即将结束,回首三年来的求学经历,让我激动万分。从入学时对专业知识的略知甚少,到毕业时能对公共管理专业的大概脉络有所知晓,足以表达此时感慨之情。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感谢我的导师刘素芬老师,从论文选题讨论到论文撰写定稿,都尽心尽责给予帮助,特别在论文结构、理论知识、文字表达等方面的不悔教导,让我对专业知识和论文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您严谨的学术作风和规范的写作态度给我很大的启示。
感谢公共管理学院参与MPA教学的教师们,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导,他们的耐心的辅导和专业的讲解给论文研究带来许多启发,也开拓了写作思路。感谢我们11级双证班的全体同学们,有了你们无私的陪伴,我才能通过每次考试并顺利完成学业,并使我感受到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快乐与自信。
感谢林双泉老师、黄雅丽老师、杨选华老师对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很大鼓励与支持。感谢省考试院念孝明老师和林伟霖老师对本文数据资料收集提供极大的帮助。
最后,感谢接受访谈的企业代表和自考学生们,你们的真心受访和如实表达,为本人的问卷调查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致谢四:
在论文最后结束的时刻,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谢谢你们!本文的完成得益于高宏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研究生两年半生活中,我的导师高宏老师在科研,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高老师的学识非常渊博,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给了我很多的指导。
在众多的论文题目中最终选择了这一个,还是源于四川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刻地动山摇,山河骤变,然而更令人震撼,更具影响力的还是地震过后那人间的大情大爱,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更加关注学校、学生和教师,关注他们的安危和生死,谭千秋、张米亚、连蓉、古雪岷、邓霞这些英雄教师的名字在耳畔回响。正在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的英雄形象时,一个不同的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四川中学教师范美忠,我们以习惯称之为“范跑跑”,他突然成了人们的焦点,他与谭千秋老师为首的英雄教师群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所谓的人的本能,一边是教师的高尚品德,众人各说纷纭。我想每个人的出发点和角度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我们不必强求。
今天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一名教师,我想说一说我的观点。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的“身正”,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尚的品德,高度的责任感,而不是把人的本能放在第一位。
那么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包括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呢?
下面我将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阐述:
师德的说法古来有之,并且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在今天,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既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
一、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
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建设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自己取之于社会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使命和责任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还包括先进的社会观、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有学问等素质便是历史赋予师德形象的必要因素。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不宜妄自菲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要看重自我,懂得自重。
二、必须具有真才实学
教书育人的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劳动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性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合格人才,劳动的手段是教师的知识、智能和道德品质,教师劳动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知识的传递,所以学识、才能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的,也是必备的条件。通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越多、越新,意味着教师在劳动过程中给予学生的养分就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多,其成才质量也越高。为此教师应该具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掌握所从事的学科的知识和最新知识、最新技能,逐步达到精通的程度,教师的学问出色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尊敬。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教育本领和教育成果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力和影响力,所以教师必须具有真才实学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要求。
三、要有奉献精神
关键词:高校 教师 培养
Key word: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training
作者简介:王 婧,1973年出生,女,籍贯:黑龙江,单 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行政管理
教师是推动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未来事业的重要使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个体的成长,而且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实现学校改革发展目标的需要,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地方高校主要为地方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应主要根据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点,结合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注重教师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一、外引内培,促“双师型”队伍建设
地方应用型高校尤其要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采取外引和内培两种渠道,把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实务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注重对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实务经验和从业经历的实务类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承担应用类及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不断把最新技术、前沿信息、实际案例带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并存的多元化用人体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聘请具有深厚理论知识、精通专业业务、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作为专任教师的有效补充。
(二)实施“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
“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是以增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养计划,要求教师到企业、事务所、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单位参与管理、服务、研究、挂职锻炼等工作。教师应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践习。践习每5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践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学校将践习经历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校和系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建立教师产学研践习基地。设立教师产学研践习专项基金,根据教师的践习任务和践习成效提供一定的资助经费。青年教师在践习过程中,把践习单位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同时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为践习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和方法建议,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多项举措,促青年教师学能提升
(一)举办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班
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班是根据学校近年发展的态势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而实施的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研修班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育教学能力开发、校史校情介绍、素质培训、团队合作等五个单元,通过专家作专题报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讲解学校规章制度、新老教师结对互动、座谈研讨、经验交流、团队拓展培训等形式,引导青年教师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尽快成长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和谐的教学科研团队。
(二)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教师岗位,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学校为新聘用的未系统从事过高校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导师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副教授以上职务的老教师担任。系部会同导师为青年教师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导师通过带辅导、全程听课、合作试讲、共同承接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论文等方式做好“传、帮、带、跟、促”等工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实施这项制度,使青年教师和导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教学相长,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教好书育好人。
(三)积极推进学历学位提升和国内访问进修
为更新和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校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在职学历教育,尤其加强在职博士的培养。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并在经费资助、工作量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积极推荐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重点学科领域学习进修,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资助青年教师在职研修,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四)拓宽渠道,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访学
积极拓展教师国际化培养的资源和渠道,扩大选派规模,提高进修层次,加大支持力度,增强培训效益。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校研修,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努力使大部分中青年学术骨干都有国外留学、研究的经历,使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构想和战略性思维的青年骨干教师。
(五)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德育能力和素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和基础,师德建设应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组建师德师风宣讲团、举行“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师德论坛等多种形式,树师德,铸师魂,促进青年教师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制定师德规范和师德底线要求,加强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维护学术尊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六)加强外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为提高教师口语水平和对外交流能力,学校举办外语强化培训班,重点加强口语训练,帮助教师过好语言关,为开展双语教学、全英文授课和出国深造打好基础。同时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鼓励和督促教师掌握教育和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变为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的工具和手段。
三、 评奖激励,促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建立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良好氛围。重点选拔一批在各学科领域做出较大成绩,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青年优秀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培养。设立专项培养经费,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多渠道为骨干教师争取海外研修机会,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骨干教师出国(境)学习和考察;优先支持和帮助他们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并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和实行学术休假;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破除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论资排辈现象,为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鼓励创新创业,促进骨干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今后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奠定基础。
“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形成学术带头人领跑、骨干教师传递、优秀青年教师继起的教师梯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讲台是教师的人生舞台,教学是教师的永恒职责。为了鼓励广大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讲课比赛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青年教师通过比赛,汇报自己的教学成果,互相学习切磋,为今后的发展和成才开辟一个良好的起点,同时以比赛促提高、以比赛促发展,在未来的道路上追求卓越、再创佳绩。
举办“为人、为师、为学”系列讲座,请讲课比赛的获奖教师与青年教师们进行交流座谈,介绍教学经验和体会,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状态、接受特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三)设立各类奖项,表彰优秀
开展 “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奖教金”等各类奖项的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在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充分发扬榜样示范作用,激励青年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成长发展的引路人。
四、多方资助,助青年教师科研进步
(一)加大科研奖励力度
为调动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新进校的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科研启动费,并制定鼓励政策,加大科研奖励力度,规范科研管理,支持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参加科研团队、撰写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
(二)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致谢论文
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本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X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细心地和我讲解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信心上的鼓励。我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和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辛苦的批改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由衷论文写作的向X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论文。感谢同学和家人在这期间的大力支持。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大一下学期,我转专业来到了一个新集体,开始了新的专业。虽然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专业是新的,但我仍然感受到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这对我融入新环境,对新专业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公管院的老师更是让我难忘,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篇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国华教授,对我论文的完成更是功不可没,王老师每次给我的疑问给予细心的解答并给出写作建议,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的修改,使得我的论文结构一步一步的完善,内容日趋丰满。没有王老师的细心指导,这篇论文是不可能完成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水平还非常的欠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本科论文致谢词范文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XX学院的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