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高二语文议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2 17:42:3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高二语文议论文

篇(1)

语音、字形考点的考查都以识记为主,与其反复地漫天撒网式地读与背,不如运用排除法,缩小“包围圈”,将熟记于心、牢牢掌握的剔除,重点解决遗留问题,从而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二、巧练法

二轮复习将以小题训练为主,意在专项突破,但与其仍以选择题的题型来训练,倒不如改变小题训练的思维定式,改用改错式题型,尤其是对于字形考点,这样便于加深印象,利于牢牢记住。

这一方法也适用于语病考点。可改选择练习为修改练习,或既能选择判断更能修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之实效。

三、归类法

比如成语考点,可以将误用类型归类,同时将相应的典型成语归类。

望文生义:猫鼠同眠(非化敌为友,而指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如履薄冰(不是感到非常危险,而是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罚不当罪(不是处罚过轻,多指处罚过重)等。

用错对象: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薪尽火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误用褒贬:贬义成语有舞文弄墨、长此以往、坐而论道、呼朋引类、推波助澜等,而褒义成语有条分缕析、胸无城府、方兴未艾、孔武有力等。其余类型,不一而足。

语病考点同样需要将病因归类。基于巧练法,我们抓住了语病的症结,同时,更需要由每一个小的症结,大而化之,归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从而构成一个体系,一个网络状的体系,即每一种大类辐射出每一小类的体系。

四、译析法

篇(2)

【考点解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级)

(1)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级)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级)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级)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情分析】

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着绝对分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从2011年才开始涉及。

据考查,2005~2010年连续6年均考散文,2011、2012年考小说,2013年高考不排除继续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考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命题设想

1.严格遵循《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考试说明》

按照考点顺序依次命题,做到考点知识全覆盖。

2.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如,人物形象的分析、情节结构的作用、主题的探究等将作为二轮命题的重点。

3.注重选材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类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选材的重点;题目设置上以“3主+1客”为主,适当兼顾“4道主观题”的形式;认真做题,反复考虑,设置出准确而规范的参考答案;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交替考试,侧重小说阅读;重点关注本省名校联考题、地市级模拟卷。

四、备考建议

认真研读《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考试说明》。

1.看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既是对上年经典题型和题目的回顾和肯定,也是对下年考查内容和形式的明示或暗示。

2012年是2散文+1小说,2013年是2小说+1散文。说明小说的分量在加重,复习备考中应引起重视。

2.看高考试题(2011-2012年江西高考卷,参考其他省市高考卷中的小说阅读题)

(1)题目采用“三主一客”的形式;侧重考查的能力层级有C级、D级、F级。(B级只出现在2011年多选题的个别选项中)

(2)主要在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手法、艺术效果以及探究上设置考查点。

(3)客观题。多侧面、多角度、综合性(主要包括情节、形象、环境、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等方面,尤其侧重艺术手法和艺术魅力)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能力。

3.看评分细则

从评分细则中获得答题启示,有利于培养学生依分据点作答习惯的养成。

4.用好教材

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备考以教材为本;研究教材和高考的关系,提高对教材使用的实战效果。加强诵读,熟悉内容;揣摩借鉴,迁移拓展;借助教参,补充知识。

教材练习对备考具有“导向”作用:①题型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②练习的提问方式对高考备考具有借鉴作用。③练习的答案模式对高考解题具有指导作用。

篇(3)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1语文要背诵的东西很多,同时需要教师拥有很高的文学涵养,这样进行教学的时候才会更加生动,在高考中,语文占的分数很高,所以学生要想顺利通过高考,必须学好语文,这也让老师有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我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新课程理念以及学校的发展需求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索求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进步。

二、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层面,高一(9)班总体基础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并且书写潦草,错字较多。

高一(1)班基础薄弱,且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2.语文积累层面,两个班阅读面都较狭小,阅读量少,只有少数学生有阅读名著的习惯。

3.语文思想层面,除少数学生对语文有较大兴趣之外,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尚未形成积极的认识,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够高。

4.语文素养层面,除少数同学外,基本上只是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未想过语文与素养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所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2.从高考层面吸引学生对语文的重视,掌握学语文的方法,激发学好语文的愿望。

3.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角度,激发学生加强对语文的认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提升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及热爱。

4.引导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5.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教材的学习为主线,适当扩大学习面,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认识。

2.精心设计教学,落实课前预习,精心设计课后巩固作业,做到精要简略,思路清晰,要点齐全,重难点突出。

3.适当开展课堂活动,在学生的说、读、写等能力上下足功夫,突出点,带出面,从而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

4.树立读书的榜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通过推荐书籍、组织读书活动的方式,让阅读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科研工作

1.确定本学期教科研的方向和目标。

2.确立一个小专题进行研究。

3.按科研部安排,积极组织或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2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高一(8)班两个班的语文任课教师。一个理科班,一个文科班,从上课状态来说,理科1班男生多,课堂气氛较好,但大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跟着老师的学习步伐。文科8班课堂气氛较差,学生思维不活跃,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来说,两个班的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

必修三和必修四兼顾了文体和人为。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必修三分别是:小说、唐诗、古代议论文、说明文,形象性、思辨性和应用性兼顾。必修四分别是戏曲、宋词、杂文、古代人物传记。小说和戏曲单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感悟中外名家的精妙之处,还要让学生把握这类文体额三要素——人物、情节、坏境,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唐诗和宋词要求学生除了要加强背诵,更要学会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古代一文论和杂文结合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议论文,应用文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人物传记单元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句式。

另外,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极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自读的指导和平时的积累。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学措施

1、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从周末的“七行本”作业中让学生积累议论文的论据素材。

2.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成效主要还是从能否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来抒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4.转变作业检查和辅导的重点,周末主要以积累作业为主,每周一检查并评价。

平时兼以练笔和背诵默写为主。平时的练习册的作业以简单的预习和课内的加强和巩固为主,课外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拓展题主要在晚自习完成并当堂讲解,提高作业的质量。

5.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积累的好习惯。

6.每周坚持给学生印发一些与本周教学紧密相联的课外拓展资料。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3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本学期我还是担任高一(2)、(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使教学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决定做好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做好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记错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博览群书,多看相关书籍,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4一、教学思想与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高举新课改理论旗帜,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进行语文教育与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人生。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语文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三维目标,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本学期要完成“必修三”与“必修四”的讲授,“阅读鉴赏部分共计27篇课文。约70课时完成。“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约10课时完成。本期学习时间约为18周,教学任务应完成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三与必修四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小作文四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四周一次小作文,都要求课堂完成任务。本期作文文体训练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每篇大作文与小作文都要配备老师讲授和指导资料,每篇作文都要求有学生习作范文及不合要求的病文,作文范文要起到示范作用,对病文要求进行修改。每次大作文完成应花至少四课时进行,总计作文课时为12课时。作文主要针对议论文形式进行训练。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

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

“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如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高老头》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因“校”制宜,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高老头》《威尼期商人》《水浒传》《谈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仍带高一3、4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自我控制能力较强,都能按要求学习,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业也较认真。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仍有少部分同学学习缺少主动性。当然,这与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的语文学习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下,期末考试,两班与级均分差两分多,高分学生略显不足,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课外迁移不够,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力求合格率达、优秀率、提高率都有明显提高。努力拓宽语文知识面,扎实深化语基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写一手较好的钢笔字;写好议论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教材分析

必修3

1、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中外小说和科普科幻作品。

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感受与共鸣,质疑解难,启迪与想象。

2、表达与交流

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安排的专题分别是: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3、口语交际:讨论

4、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5、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

必修4

1、阅读与鉴赏:中外戏剧,宋元词曲,古代人物传记及社会科学论文。

2、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安排的专题分别是: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辩证分析。

3、口语交际:辩论

4、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

5、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朱光潜的谈美。

五、具体实施

1、狠抓背诵默写和基础训练,注重课内外结合,立足训练提高,面向高考,以练为主,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认真抓好课前三分钟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3、狠抓背诵默写,实行在规定时间内人人过关的方法,务求背诵默写无缺漏。

4、狠抓课堂纪律,提高上课质量。

5、努力钻研教材和专业知识,认真备课,讲求上课质量,务求不虚掷课内时光。

6、注重语基的训练与指导,重视语法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语文层次。

7、注重课外知识的讲座,合理运用“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把触角伸向课外。

篇(4)

议论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之所以重要,除了它是我们勇闯考场的利器之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摘要中我们提到的,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人的心智趋向于冷静、理智和成熟,议论文写得越好,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越全面和客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写不好议论文,究其根源,主要是大家都知道议论文需要举例举证,却只是一个简单的罗列,并没有将论点论据很好的结合起来,其中没有一定的逻辑性。众所周知,文章都需要有一定的中心思想,那议论文同样不例外,我们不能纯理论,否则就只是一个空架子;也不能纯事例,否则没有理论的支撑就显得不专业。另外,在对于论点和论据相结合的这一点上,我们同样需要一定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相信简单的堆砌就像一栋楼只有一个空架子。议论文想要靓起来,需要从方方面面来考虑。

1 提高议论文事实论据分析能力

1.1 反向假设分析法。

这是一种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的用来论证事例的方法,主要是是从事情因果关系的反向来着手,用“假设某某没有怎样,就不会怎样”这样的句型来贯穿事例。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若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我们就需要从反面来分析。若是所举反向的例子,就需要从正面来分析。例如我们现从两个角度来概括钱伟长的事迹,看看哪个角度的说法会更加的深入人心。例1:钱伟长在年轻时,弃文从理,留学期间才华横溢。抗战结束后,拒绝美国政府高薪受聘,宁愿回到祖国,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科学救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老年后,为港澳的回归奔走效力。由此可得,钱伟长的一生都是怀着一颗拳拳爱国心的。我们可以将这一段话用反向假设分析法来分析试试。例2:试想一下,若是钱伟长没有一颗拳拳爱国心,他会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祖国的需求之间弃文从理吗?它会在学成之后,拒绝美国政府高薪受聘而回到祖国艰苦的研发环境吗?若是没有一颗爱国心,他会在年老之后,仍然奔走在港澳回归祖国,我国的统一大业中吗?由此可见,钱伟长是有着一个拳拳爱国心的。这样通过反问句的形式,用反向假设分析法,不仅让读者有了一个自己思考的空间,也更加确信了事实论据本身,有更强的表达效果。

1.2 因果分析法。

这也是在证明论据里比较常用的一种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列举事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常常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说明。例如我们学生在写作时喜欢举到的一个贝多芬的例子,我们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看看。例1:磨难有时候正好可以历练人生。贝多芬虽然双耳失聪,却没有放弃他所挚爱的音乐,用顽强的意志遏制住命运的喉咙,通过31年的艰苦创作,终究酿成佳作。因此,磨难,可以历练人生。例2:众所周知,贝多芬的很多佳作都是在他耳鸣后所创造出来的。在他双耳失聪后,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典的命运交响曲,是因为他遏制住了命运的喉咙,不屈的与命运做抗争,战胜重重磨难,方能写出心灵之曲。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坎坷,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终究能看到属于我们的美丽彩虹。由此可见,磨难,能够历练人生。同样的意思,换个句式,换种表达方式,给人呈现出来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在无形之中也让你所创作的议论文靓了起来。

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是一个重点支撑部分,我们在进行论据的举证时,也有多种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还有分析归纳法、正反对比法和引申分析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的议论文的举证。分析归纳法主要是从大段的文字信息中,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自己想要的精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点题。而正反对比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的唯物主义了,将事情的正反两面通过举例论证出来,通过截然不同的两方面的对比最终起到点题的效果。引申分析法,主要是在论证完一个观点之后,通过推测,展开联想,推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情,起到点到面的拓展的作用。在今后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议论文事例或者写作要求来不同程度的综合运用。

2 巧用排比罗列

在古文里,对于诗词的写作,我们讲究对仗工整。在现如今,对于写作规范要求比较高的议论文写作,对仗工整的句子同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分效果。通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的排列,能够加强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使读者在感情上能够更进一步的升华。在以论文中,排比句、排比段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工整性,也可以加强文章的表达力度,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例如有这样一段话:从古至今,无数名人贤士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失败,发明家爱迪生坚持不懈,说出“即使失败一千次,我也找到了一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感慨,终给世界带来光明;面对耳鸣,贝多芬坚强拼搏,发出“遏制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终成时代“乐圣”;面对仕途被贬,坡雄心不减,抒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我们也这是在这样的挫折中,一步步变得坚强与成熟。挫折,有时候也是成就人生的一杆标尺。排比的运用,使得文章从整体力度上就更有表达成效了。

3 善用“起死回生”

所谓的“起死回生”即先从某一角度承认所提出的看似错误的观点,然后从另一角度来顺手推舟,将观点自然而然的转换到另一角度上来说,顺手出击,让读者读的意犹未尽。这样所取得的好处是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最主要是更加委婉的提出自己真正所要表达的观点,多个角度来分析,避免了议论文中容易出现的极端化的错误,而思辨的思想也会更加的清晰,逻辑思维能力显得更强。例如在某一年的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个题为“拒绝平庸”。其文章要求的核心是“不避平凡,不可平庸”。那么,我们在读懂了题目要求之后,就应该要明白文章想要表达的一个思想是“我们的人生可以是平凡的,但是不能平庸。”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在思考时可以首先承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在漫漫宇宙中都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让生命与生活变得精彩。从某个角度来说,平庸和平凡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正反两方面,拒绝平庸也并非要超越平凡,所以在写文章之前,我们需要把握和深刻理解,平凡和平庸这两个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我们可以这样写“我们承认平凡,并不等于接受平庸,相反的,也正因为在承受平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加看清楚自身生命的价值,看到生命的精彩之处,才不会接纳平庸留宿于我们的身体之内”

4 结语:

议论文之所以在高中写作要求中出现,其中一方面原因是,高中生在心智上都需正在趋向于以及需要趋向于成熟,写好议论文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思辨思维能力,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使自己的观点独到、鲜明而且准确。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总结优秀经验,让议论文有效“靓”起来。

参考文献

[1] 崔国明. 让议论文闪现出理性的光芒――辩证思维在议论文中的运用[J]. 新高考:高三语文数学外语. 2012(1)

[2] 宋红艳. 浅谈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J]. 信息教研周刊. 2011(13)

篇(5)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这种“疲惫感”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加上学生读书较少,脑海中的词汇储备量有限,很多学生写作时比较吃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美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读书,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好,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中,有一节写作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对故事以及事件的发生要有跌宕起伏的描写,使读文章的人能够随着文章的脉络进行思考,逗引读者的好奇心理,也就是“设悬念”的写作手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种写作手法,我结合经典文章《林黛玉进贾府》,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喜欢?”有学生说:“文章中王熙凤的描写,我觉得非常巧妙,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使得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可见,学生体会到了文章描写的美妙之处,并有可能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描写,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发现其中的美,就能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唤醒自身的写作欲望。

二、研读,生发写作互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文章中潜藏的含义描述出来,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是写作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经典文章进行研读,通过细致的分析,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和选题立意上,让学生重新认识文章,深层次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在高二语文必修三中,写作练习课有一节为《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这节作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能够多角度的思考,从新颖的角度出发,表达自身的独特的观点。而在议论文中,学生对论点的掌握总是很单一,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我在讲课中选取立意和角度比较新颖的文章来进行讲解。

如选取《祝福》《项链》等比较经典的文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同学们,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在《祝福》和《项链》这两篇文章中,选取主题的角度还能从什么方向出发?”学生在我的设问下开始进行思考,并且很快给出了答案:“《项链》一课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很好,以这种写作的角度,大家通过研究后可以自己仿写一段这样的故事。”学生通过分析、仿写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生发写作互动,提升了写作的水平。

读书分为很多种,涉猎、精读、研读都是重要的读书方式,而如何选取读书方式,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文章进行选择,从培养学生的写作角度出发,选取的文章要富有哲理和特色,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新的写作方式。

三、精读,丰富写作体验

对学生而言,精读文章仍然处于学习时期,需要学生自己用心和教师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采取比较有难度的写作方式。

在高一语文必修二中,有《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这一写作训练,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没有发生的内容或者整篇文章虚拟出来,使他人看到文章时,犹如事件或者景物就发生、出现在眼前。这部分写作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有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想象力不太丰富的学生来说,更加棘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选了几篇比较典型的虚构文章,如莫泊桑的《项链》。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找出其中描写细腻之处并且进行讲解:“同学们,我们在进行虚构描写时,可以抓住一些比较有深层含义的地方,如在这篇文章里借项链时由‘挑吧,亲爱的’‘还有呢,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可见项链并不珍贵。”通过对文章的精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明白这种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篇(6)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语言运用。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搜集几套期末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使自己面对试卷心中有数。

篇(7)

1. 引言

在二语习得中,写作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Krashen(1984:41)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二语写作的研究十分缺乏。”[1]近年来,关于写作策略的讨论与研究从质和量上均有很大提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写作策略的研究,展示写作研究中所取得的理论与实证结果,以期对提高中国二语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2. 写作策略研究回顾

Silva (1993)明确指出,“二语写作在策略上、修辞上、语言上与母语写作有重大区别。”[2]因此,二语写作研究应该描述二语写作的特性,从认知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以及语言的角度来探讨这些特性的潜在来源。二语习得中写作研究的讨论不仅包括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的研究,而且必须涉及写作策略和母语策略的讨论。由于母语思维是二语写作的一大特点,母语策略的使用也是影响二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2.1 写作结果的研究

Kaplan (1966)率先研究了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段落写作。[3]他发现,在五组分别来自欧洲国家、闪族语系、东方语系、拉丁语系、俄罗斯语系的学生中,出现了五种不同的段落写作方法。祖籍英国的欧洲人的作文依照线性发展。闪族语系学生的作文是以一系列平行的并列从句为基础。东方语系学生的作文多用间接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谈到正题。拉丁语系与俄罗斯语系学生写作时,使用一定程度的迂回策略,并使用过多的材料。他进一步指出,母语迁移现象不仅在写作中很明显,同时对二语写作有负迁移。Cohen & Brooks-Carson(2001)研究了学习策略中的翻译策略在写作中的作用。[4]研究对象是母语为英语的大学法语学生。任务是用法语写作文,学生可以直接用法语写出作文,也可以先用母语写好,然后翻译为法语。学生写完作文后填写策略清单,表明了是否使用了翻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用法语写作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较少使用英语思维,他们的作文也比那些用翻译法写作的学生质量高。这一实验证明母语对二语写作有负迁移。刘东虹(2002 )关于中国大一学生写作结果的实证研究发现:1)大学一年级学生大量使用母语策略,而且男生使用量较高;2)母语策略对写作的主要影响不在语言迁移上,可能在写作过程中,如构思、内容生成、文章组织、写作风格等;3)大学一年级学生语篇的形成主要是正迁移的结果;4)对于写作中的母语迁移,母语策略不起决定作用。母语迁移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如社会因素、语言距离和心理类型、个体差异、任务的本质;5)监控策略可以抑制负迁移,促成正迁移。[5]

由此可见,众多学者对写作结果的研究未达成一致。然而,由于写作涉及的因素众多,如果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作的最终结果而不是写作的过程上,二语写作中许多问题还是无法解释。所以,学者们开始关注写作过程的讨论与研究。

2.2 写作过程的研究

关于二语写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通过与一语写作过程与策略的比较来探讨它的特点。早期的一些研究过多强调母语与二语的相似之处而忽视了潜在的区别。

通过对写作过程的研究,Bacon (1992)发现,男生大多使用母语策略之一的翻译策略,女生多使用监控策略。[6]郭纯洁和刘芳(1997)运用有声思维研究了12名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看图作文的过程,结果证实母语在外语输出过程中的三个作用:1)对作文内容的逻辑推理;2)对语言形式的分析与判断;3)对相关外语词汇、短语或句子的检索。[7]文秋芳和郭纯洁(1998)对此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外语看图作文过程中母语充当了转换中介、内容生成中介、形式检索中介、内容验证中介和程序管理中介。研究同时验证,外语写作能力高的学生比能力低的学生对母语依赖小。[8]王文宇(2004)通过看图作文与议论文的有声思维写作测试发现:1)二语写作具有双语特征,母语与二语同时参与思维;2)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参与量受写作任务与二语水平的影响;3)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是多层面的。首先,母语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由于思维活动不同,母语的作用也不同:学生在遣词造句时使用母语会影响语言的正确与通顺,而在其他活动中使用母语对作文没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其次,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母语思维,具体原因因人而异。4)学生对母语思维的看法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她认为应该用动态的多层面的视角来看待母语影响,二语教学中母语的使用也应该区别对待。分阶段、选择性的使用母语,控制母语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9]

2.3 母语策略研究结果

从写作结果和写作过程的研究可以看出,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各派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得出了相反或矛盾的研究结论。王立非、文秋芳(2004)指出,综观国内外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理论,概括起来有三大代表性流派。第一种以James和Kaplan的对比分析(CA)和对比修辞(CR)等理论为基础,认为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母语文化思维和知识会影响到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语篇的组织方式,因此认为学语写作应该尽量克服母语的影响。第二种以Faerch & Kasper为代表的创造性构建(CC)理论,强调二语学习主要受普遍语法的制约,母语不相同的学习者二语写作的过程和顺序却大致相同,母语对二语学习的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母语的作用可以不必理会。第三种以Cummins“深层共享能力”假设(CUP)为代表,认为母语和二语能力在深层次上相互依存,能力共享,母语对二语的正面影响从整体上看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母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二语写作提高。尽管这三种观点都有实证数据支持,但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得到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10]Odlin研究发现,母语迁移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正向迁移、负向迁移和习得时间不等。语言间的相同和差异会产生母语迁移。因此,母语对二语学习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两种影响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11]王立非在Cummins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语能力的多阈值假设,即在母语向二语写作能力的迁移中,二语能力起着制约作用,但这个制约的阈值不是唯一的,具有多重性和动态性特征。[12]

然而,目前探究何时何处有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的实证研究还较少。王立非、文秋芳(2004)就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能力迁移问题,通过定量研究发现:1)汉语水平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其中汉语写作能力、汉语词汇能力和汉语语篇能力三个变量对英语写作影响显著。2)英语水平在汉语能力变量向英语写作能力的迁移中起着制约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母语能力可以迁移到二语写作的论点,语言的深层共享能力是语言迁移的机制。迁移在表层和深层都会发生,表层多为负迁移,而深层多为正迁移。[10]该研究对外语教学具有两点启示:第一,外语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要继续提高汉语水平;第二,二语水平是制约母语向二语迁移的重要因素,提高二语水平仍是关键。

2.4 写作策略教学的研究

策略训练是否有利于二语习得,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Cohen(1998)认为二语习得不需要策略训练。第一,因为在母语习得时,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套成功的策略,只要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策略就会自动迁移。同时,由于策略训练涉及因素众多,目前的实证研究无法证实哪些因素能够决定策略训练的成功。由于研究中样本与时间的局限性,很难验证使用策略一定比不使用策略好。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策略培训是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二语习得,应当与外语教学溶为一体。[4]Macaro (2001)将英国六个班的二年级法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非实验组。研究手段为实验前后的写作测试,问卷调查以及有声思维访谈。在五个月中,实验班的学生接受了各种写作策略的教学,如提前预习、监控和评估等元认知策略等。在实验后的测试中,研究者发现实验组在写作的语法准确性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时,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有一定的变化,使用字典更有选择性,写作时更加细心,对教师的依赖也有所减少。可见策略教学对写作教学有积极作用。[13]刘东虹(2004)以大学二年级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写作策略的作用下,词汇量对写作质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写作策略能否弥补词汇量之不足。研究结果发现,产出性词汇量对写作质量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与写作策略相结合才能发挥很大作用。与此同时,结果表明,写作策略对写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而写作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词汇量的不足。[14]修旭东,肖德法(2006)通过对三所高校的463名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和测试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写作学习策略”和“写作过程应用策略”对八级写作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对八级写作成绩和总成绩产生间接影响。八级写作过程对写作成绩和总成绩产生直接影响。(2)“表达策略”对八级写作过程的各个子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值效应;(3)写作过程中的“组织思想”、“表达”子过程对成绩有较大的正值效应。因此,写作策略教学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15]尽管这些实证研究存在样本小、研究结果不具备广泛性等局限,但是他们起码证明策略教学对写作没有消极作用。所以,采用SSBI (Styles-based and strategies- based instruction)的写作策略教学对于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众多学者以写作过程、写作结果、母语策略和写作策略为途径,对写作策略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表明,传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的研究,证实了母语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研究对于提高二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rashe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4.

[2]Silva,T.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Nature of L2 Writing [J]. TESOL Quarterly,1993.27,(4,657-677).

[3]Kaplan,R. B.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66,(16).

[4]Cohen,A. D.,& Brooks-Carson,A. Research on direct vs. translated writing processes: Students’ strategies and their results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1,(85,169-188).

[5]刘东虹.大一学生写作中的母语策略与母语迁移[J].外语教学,2002,(4).

[6]Bacon,S.M. Authentic listening in Spanish:How learners adjust their strategies advances to the difficulty of the input. Hispania,1992,(75,398-412).

[7]郭纯洁,刘芳.外语写作中母语影响的动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7,(4).

[8]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1998,第4期.

[9]王文宇.母语思维与英语写作――中国大学生写作过程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11]Odlin,T.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2]王立非.汉语语文能力向英语写作迁移的路径与理据[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