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美术大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2 17:42:3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美术大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美术大学论文

篇(1)

软件方面,以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Max为主的绘图软件对传统纸笔颜料美术绘图产生着巨大冲击。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显示出了微电子科技巨大的数字化魅力,而传统的美术表现技法,如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素描、水粉,必然受到数字虚拟界面的影响,而审美大众甚至美术教育的主体意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次,摄影技术的诞生,使得对生产生活以至于传统绘画存在的必要性发生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似乎很难分清楚现代科技与视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两种对世界不同的掌握方式,必然有着各自内在不同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现代科技是理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诉诸概念、原理,强调逻辑性、前沿性,需要主观符合于客观,追求真理,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知识性的给予;美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思维方式,它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诉诸形象,强调主体的感受、体悟等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要求客观见之于主观,追求审美,给予人们的是审美和情感的积极愉悦。虽然摄影技术的革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然而,随着审美意趣在客观再现的追求中发生异变,促使现代艺术走向内质与抽象的表达。如今,高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像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处理其与传统美术图像的表现关系,值得考虑。现代美术教育系统已经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处理传统图像学知识和技法,这将给予传统美术教育以巨大冲击。因此,美术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内在特质,决定了现代美术教育中建立起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当代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篇(2)

第二,崇尚个性,但往往团队意识较弱。美术类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强烈,非常重视自我意识的表达,在生活中不盲从,在专业方面不跟风,能够找到独特的表现自我、表达情感的方式。但有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多从个人价值出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较弱,缺乏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不强,甚至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缺乏责任感。

第三,竞争性强,但往往纪律意识涣散。美术类大学生大部分较早进行专业领域的自我训练教育,有可能误读个人努力的意义与作用。他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尊重人格,向往所谓绝对自由,但往往缺乏遵守公共生活准则的习惯,个人行为往往带有自由性和随意性。部分美术类大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学习纪律性较为松散。

第四,有自信心,但往往抗挫能力较弱。美术的表达在于艺术地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的理念,美术类大学生往往体现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创造力。在美术学习的经历中,教师往往以鼓励和赞扬为主,肯定学生独特的表现力。加之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形成了较强的自信心。由于在专业学习和生活经历中缺少挫折经验,一些美术类学生承受失败和否定的能力较弱,在被批评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地理顺思想问题,出现消极情绪,甚至在生活和专业学习中陷入困境。

第五,重专业学习,但往往忽视文化基础的学习。由于在录取时美术类大学生文化成绩的不同要求,一部分学生入校后学习习惯较差,往往更重视专业课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加之学习文化课时偏科,出现了英语等课程学习困难的现象,这影响了他们遵守学习纪律的自觉性;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甚至一些学生出现荣誉感缺失的现象。

第六,形象鲜明,但往往价值取向模糊。一些美术类大学生在行为方式上努力追随和表现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家风度”,盲目追寻诸如浪漫放达、风流倜傥、傲骨脱俗、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外在形象,追随强烈、张扬的外在特征,但由于学养不足,往往肤浅地理解某些艺术家的张狂、怪癖,影响了自己价值观的判断。第七,学生人数少,往往榜样作用较弱。美术类院系规模一般比较小,学生数量少,虽然专业教学效率高,专业教学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学生之间距离感的缺少使其很难树立榜样。在日常的管理中,学生之间由于关系密切,很难做到学生自我管理。

二、美术类大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由于美术类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一味采取简单的“重病下猛药”管理方式容易形成学生对管理者的叛逆心理。由于美术类大学生比较重视专业学习,管理者可以采取“专业渗透法”进行教育,把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就业教育、党建工作等环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育人优势。

策略一:融入专业教学,隐性实现思想教育。将学生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环节,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

首先,在专业教育中贯穿的思想教育是隐性的,它平和又亲切,却又无时不在。专业学习是学生愿意接受和贴近的,它通常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观念和品质。教育者可以用历届毕业生成功的经历感染学生,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和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困惑,甚至在专业探讨的过程中,插入针对学生日常管理和生活习惯的问题,通过这种不经意的提醒和点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教育者通过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批评教育与批评之后的问候和关怀,可以使学生奋发向上。

其次,专业教学可以常态化地进行榜样目标的教育。学生往往向往和崇敬成功的典范,而优秀毕业生是学生身边成功的榜样,具有现实的示范效应和可实现的成果。教育者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和梦想的距离并不遥远,通过身边的成功者告诉他们,他们也可以做到。教师在常态化的专业教学中谈论到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同时,可以选择性地介绍成功者曾经的奋斗或执着,让在校学生切实体会到成功不是等待得到的,成功与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完善自我。

再次,专业教师完成的思想教育,往往能够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美术类大学生虽然个人意识较强,但往往情感较为脆弱,自尊心强。专业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体会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同的专业学习经历也是增进教师和学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对学生提出批评和意见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因此,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便于日常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学生喜欢陶醉在专业学习的浓郁艺术氛围中,在教育者的带领下,他们美术专业学习中的成功感被唤醒并不断被强化。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孜孜不倦的学习被理解为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毕业也就能获得理想的单位。美术类专业教学以艺术或者设计实践为主,在参加各类比赛中不断有学生获得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赛事奖项,良好的氛围会战胜不良的影响,学生在实践中会不断成长。

策略二:专业教师导师化,辅导员职责服务化。

美术类学生中存在散漫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简单的严格管理容易导致学生与管理者的对立。将学生管理融入专业教育,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特殊作用,是美术类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将班主任机制改革为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主的“导师制”,可以成功践行“寓育于教”。针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教育者应该利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利用学生对专业教师的尊敬,结合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等环节,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实施并完善导师制,能有效地育人。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专业教师,特别是运用模拟企业的运作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常规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已经成为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将学生思想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学生管理协同。“导师制”实现了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身份的合一,实现了机制创新。导师为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教学的同时必然加强学习纪律和学习习惯的管理,自觉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使学生管理平和亲切,却又无时不在。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管理队伍和教学队伍各司其职的现象,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了学生的观念和品质。

其次,可以实现学生“技”与“德”同步成长。“导师制”的教学团队为了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必然增强育人责任心,必然会自觉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改变了以前教师上完课就走的现象,实现了学生“技”与“德”共同提高。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殊角色和教育方式,改变了过去学生管理“说教化”的现象,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管与被管”的角色关系,实现了高校育人品质的提高。学生不但专业技能和技术有了本质性提高,而且,由于“导师制”全面延伸至学生事务管理中,专业教师不仅完成了常规学生事务管理,还可以承担学生党团建设、班级建设、奖助贷学、义工服务、学生心理健康、评优评先等工作,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等职业品质,使学生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使辅导员工作形成“服务化”机制。辅导员转为服务者的身份后,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转型为专业型的沟通,能够达成良好的相互理解,也易于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纽带,从而有效发挥专业导师在学生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十分有效。如,组织学生开展企业项目教学,模拟企业员工工作,模拟企业岗位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校就体验岗位角色,实现“入校即入职”的管理理念,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企“零距离”对接。辅导员组织学生形成孵化小组,一边完成项目工作,一边学习岗位合作,以模拟企业角色的方式进行教学和管理,辅导员与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管理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岗位管理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管理,有效地软化了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学生管理关系。

篇(3)

之所以是讲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仪礼”,是在于强调认识和把握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一些基本程序、环节、形式与礼节,而不仅仅是讲求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礼仪。在汉语的语境美苑2008年第1期里,“礼仪”,多是指“礼节与仪式”。礼节,又多是指特定族群中各种表示尊敬、祝颂等类的惯常使用形式。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属性是一个学术辨析性仪式。在有基本仪式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基本的礼节内容。仪礼,是把“仪”置前,因为“仪”是特指仪式与礼节,也就是说“仪礼”先强调和重视的是仪式。仪式,是指特定活动的程序、形式等环节性内容。而“礼”多指特定族群或社会共同遵守的仪式。一句话,“仪礼”,是强调仪式与礼节。在学校教育中,仪式及其仪式感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人类需要许多的仪式。因为人们在特定的仪式中,可以培养尊敬意识和能力、也可以获得体验被尊重的感觉、还可以升华自己的情感、可以获得诸多良好的教益、可以烙落下永恒的记忆。经典完善的教育应该包含必须的仪式教育内容。美术学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仪礼水平如何,不仅将揭示其教育水平、而且也影响研究生的公共形象塑造与展示。那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仪礼呢?我们试从以下方面来探讨。换言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仪礼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环节与规格内涵。

一、着装与仪态的规格

无论是讲究礼仪,还是讲究仪礼,核心都是指人们的一种文明性规范行为。它对人们的行为既具有规范促进性,也有一定约束性。人们遵守它既能保证和促进特定活动中彼此的交流沟通,又能增进和谐的情景和友谊。所以,礼仪具有智慧性、具体性和操作性等特性。作为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仪礼的首要环节与内涵是着装与仪态的准备和展示。

1、穿戴正装

出席毕业论文答辩会的所有人员都应该穿戴正装。作为要进行答辩的毕业研究生本人,也必须是穿戴正装出场。所谓正装,是指符合正式场所穿的服装。严格地讲,穿戴正装,包含服装与佩饰两个方面。作为研究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会的正装,是指去除休闲装、运动装、常服之外的一切符合一般公认情况与标准的正式服装。男生可选择有一定款式的学生装、西装、中山装、长袖和短袖衬衣等既适合身份、又体现郑重与个性的服装。如果是穿西装,一是要上衣与下衣成套;二是要穿戴相配的素色硬领衬衣、领带与皮鞋。切忌着西装而穿运动鞋的穿戴模式出现。西服背心视其情况,可穿可不穿。如果穿了,那么西服上装的扣子就可以不扣了。女生可选择有一定款式的学生装、西服套装、衣裙套装、裙装、得体的编织装、长袖和短袖衬衣等适合身份而尽显贤淑、端庄、典雅的正式服装。如果是穿西服套装或衣裙套装,都要穿中长筒袜子与皮鞋。切忌穿戴袒胸露背、超短裙、迷彩裙、漏洞露肉裙等轻浮性衣服与佩饰。对于男女生着装的配饰,都以不复杂、不突兀、不轻浮为宜。

总之,参加自己毕业论文答辩会的着装原则是:正式、整洁、郑重、端庄、协调、得体、精神、气质和风格。只要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地选配着装了。避免邋遢形象出现、避免应付随便情况出现、避免与所在场合的不和谐符号出现,尤其是要避免因为自己的不当而出现视觉污染的尴尬局面出现。让自己出场一次精彩一次,是其追求的理想目标。

2、仪容自然

仪容,是指一个人被他人可观看到的外在容貌和姿态与风度,也称为仪表。每个人不一定都是天生的仪表堂堂,但至少应该是可以做到具有可嘉的风度。尤其是美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当是具有翩翩的风度。所谓仪容自然,是指人的外表情态不给人呆板、局促、勉强的感觉。也就是要自然而然地展示自己的仪表。当然这里所谓“自然而然”的仪表,不是指那种完全不加修饰的不修边幅的样子。而是指那种把自己的头发、面容、五官、肌肤等清洁干净而给人舒爽的感觉。学习美术的人,留长头发和染烫发都行,怕的是不干净,以及没有艺术性、没有观看的舒适性。因此,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把自己的仪表清洗干净,要把自己的头发梳理得有真正的艺术性。女生的仪容表现比男生丰富和复杂一些。但女生的仪容打扮是切忌妖艳俗气。总之,整洁、适度修饰、自然、舒爽、得体、个性、协调是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出席自己毕业论文答辩会仪礼之仪容自然的梳理原则。

3、举止大方

所谓举止大方,是指毕业论文答辩者系列动作与行为和言谈的自然不俗。也就是说,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是要切忌那种举动拘束、俗气、轻浮和小气的行为出现。在答辩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答辩者的行为形态要给人落落大方自然沉稳的感觉、手势动作要给人有节奏而不是乱舞的感觉、谈吐要给人有文明修养厚度的感觉,千万不能给人一个不像研究生的感觉和认识结论。总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举止大方的原则是:自然、文明、稳重和得体。

4、气象精神

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气象精神,是指答辩者的整个神态气势具有生气与活力。切忌萎靡不振的样子出现。一句话,答辩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有一种精气神展现。不要因为担心自己的论文写得不理想而被答辩委员们批评,或者担心自己的论文答辩不能通过就显得情绪低落的样子。毕业论文答辩会,可以说是硕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堂学位课程。所以,无论答辩的最终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答辩者都应该以饱满的情绪和精神去面对和参与,展现作为研究生应有的精神气质与风貌。总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气象精神的原则是:自信、活力、气势、派头、向上、儒雅。

5、观赏性强

从架下视觉艺术视点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展示会。因此,在这个“行为艺术”场或过程中的一切人物形象与行为展示,都应具有智慧外化性和视觉艺术可赏性。不仅答辩者的形象与气质要给人较强的观感舒适性,而且答辩者的答辩举止行为也要有给人可观赏的信息含金量。其实,整个答辩会的仪式环节本身就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可观性的。这样才能让旁听答辩会的人,获得更多的教益和欣赏性记忆。总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观赏性强的原则是:周全性、可观性、舒适性、厚重感、传播性。

二、答辩会议开始的规格

当自己一切准备就绪以饱满的热情进入答辩会场而该自己答辩时,以下程序与环节的内容是需要好好认识把握与完善实践的。

1、答辩者对答辩主席及各位答辩委员行鞠躬礼

当轮到某答辩者答辩时,答辩者自然大方地就位答辩席,之后答辩者站立向答辩主席台的各位答辩委员行鞠躬礼。在这个环节上,需要答辩者站立而神情自然、面带微笑、彬彬有礼、态度谦和、举止大方、行为节奏适度。

2、对参加答辩会的听众致鞠躬礼

在这个环节上,需要答辩者转身站立而态度诚恳、面带微笑、目视全场、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行为节奏适度。

3、自我报告及其内容

当答辩者向所有答辩委员与在场听众礼节性打完招呼之后,就要落座向所有答辩委员报告自己及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情况。报告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具体的是以在场的答辩主席的要求为准。但自己在事先准备时,以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宜。

(1)报告要求

首先,声音洪亮。以往有的答辩者在陈述时声音压得很低,以至于让答辩委员们不能够很好地听清楚自己的报告内容,这是应该避免的。当然那种一味追求大声而无节奏的声响也是应该避免的。所以,答辩者要好好地调控自己声音的大小与节奏的强弱,尽量让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倾听接受效果。其次,简洁明了。答辩者的起始陈述报告的内容,需要逻辑性强、条理十分清晰、简洁明了,传播有效。最为忌讳的是如煮粥一样思维混乱:无逻辑、无条理、无观点。总之,要力戒那种云里雾里式或前言不搭后语状的报告现象出现。

最后,亲和力强。答辩者在陈述时,应尽量避免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的面无表情。冷汗淋漓、说话生硬、思维呆板的情况出现。要尽量放松、适当表情、语气随和、娓娓道来,让人有如浴春风之感。

(2)报告内容

以往有的答辩者不知道自己在报告时到底要具体讲些什么内容,故而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讲话不得要领。尽管不能规定每一个答辩者的报告内容完全一致,但从规范性出发,有些内容是不能遗漏的。体系性程序、环节、形式和内容,是答辩者在起始报告陈述时的必备项目,实践者可以依循而灵活地把握与实践。

4、听取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自己的情况

导师向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简要介绍答辩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研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情况。

5、听取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

(1)认真记录下每一位答辩委员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提出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个答辩委员对其研究论文的看法或评价不一定相同,提出问题的数量也不尽相等。除了不提问的以外,多的有五六个,少的只有一个,一般是三个左右,提出问题的难度是有难有易。总之,答辩委员的提问是没有完全等同的一定之规的。关键是答辩者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迅速反应所提问题的实质内容是什么?问题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在哪里?对自己一时不知道或不能把握的问题也不要慌乱,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听完和记录下所有的提问。如果有没有听清楚所问的问题,答辩者应当及时申请提问者再讲一遍。所以,当答辩委员在对意见和看法与提出问题时,一定要专心听、要记录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地把握。其实,这时也是答辩者在答辩会上跟答辩委员学习的好机会。因为,有的答辩委员喜欢发表他自己对相关研究课题的看法,往往不急于提问,或者甚至根本不提问题。答辩委员所讲的意见,往往对自己该课题的深入和完善研究很有帮助。

(2)如果是要求在现场及时回答,那么,一是需要反应迅速,灵活与逻辑和条理化地马上应答。二是,回答时需要有针对性、主题性、观点明确、条理化地逐一回答。重点是要分析所问问题的原因、依据、范围、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才会有针对性的回答。因此,参加答辩前,对自己论文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学科或知识点或名词术语或概念,要熟悉和准确认识。避免对自己论文认识的盲点出现。三是,如果提出的问题相同或相近,可以综合后一并回答。当然,如果答辩主席要求答辩者在一个答辩委员提完一个问题后就马上回答,那么答辩者就对所提问题逐一回答。不过,即便是这样,如果在这个委员提的所有问题中,有可以综合回答的问题,依然可以综合后回答。四是,如果对有的问题实在是不能回答,可以如实汇报说“不太清楚”或“回答不了”。同时,可当场请教答辩委员释惑,因为毕业论文答辩会实际上是一场小型的学术讨论会,可以视其情况而请教。

(3)如果不需要在场马上回答,而是下来准备一会儿后答问。那么,答辩者应对答辩委员表示谢意之后,起立对主席台诚恳行鞠躬礼后从容地转身离席。

三、问题回答过程的规格

当答辩者获得全体答辩委员的提问后,一般是出场来准备10-30分钟后返回答辩场开始真正的毕业论文答辩。在这个过程环节,以下方面是需要注意和实践的。

1、礼貌用语、体姿语言运用要适度。

2、态度要谦和诚恳、行为有分寸。

3、对答辩委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不能遗漏。对提出的问题,可进行分类回答,也可以以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而逐一回答。一般是只针对问题而回答,而不是针对某个答辩老师而回答。比如:有的答辩者常常在问题回答时说:“我现在回答丁老师的提问”,这不妥。即便要提到某个老师,也应该表述为:“我现在回答丁老师提出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准确界定与表述的问题’。”

4、回答问题的内容要:明确、准确、简洁、条理清晰,忌讳无条理、无观点、无重点的表述行为。

5、对所提问题,不管能否回答,都需要有说明。即便是对不能回答的问题,也要说明为什么不能够回答,以求得的答辩委员的理解和解惑。

6、第一轮的问题回答完毕后的行为。当答辩者对第一轮的所有提问无一遗漏地回答完毕后,一是要听取答辩主席与各位答辩委员的总结性意见。如果有答辩委员对自己的回答不满意或不同意自己的回答观点时,答辩者在获得答辩主席允许后可继续深入辨析性回答;如果有答辩委员继续问有关问题而又明确要求回答时,答辩者就继续回答,如果没有要求回答时,则不回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也许才真正出现“答辩”的“辩”的环节和情境。所以,答辩者要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抓问题的根本、有张有弛、有理有节,注意自己的举止得体,切不可放肆和狂妄无度。也要避免过度紧张而出现脑海里一片空白的不利情况。尽量讲自己熟悉而又能够准确把握的内容。“辩”,是在高兴的、学术讨论性的氛围中进行。激烈的辩论,不表明自己的论文答辩将不被通过,反而有可能是自己的论文有引起答辩委员兴趣的有价值的地方。

四、聆听答辩结果宜布的行为规格

当所有答辩者的答辩结束以后,答辩委员会将对每一位答辩者的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进行表决,并及时分别给出书面的表决结论,通过与否都要有明确的结论。待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复请所有答辩者回到会场,聆听自己的答辩结果宣布。在此程序环节上需要实践以下仪式与内容。

1、站立聆听答辩结果。当答辩主席点名将宣布某人的答辩结果的时候,被叫到的答辩者应大方地走到答辩席,站立聆听答辩的结果。

2、站立发表答辩通过的感言。当答辩主席宣布完自己答辩获得通过的决定后,答辩主席一般将示意全场鼓掌表示祝贺。这时,获得答辩通过的人,应该即席发表感言。不过,这要看答辩主席的具体安排,因为多数时候一次参加答辩的不只一个人,故而是在所有答辩者的通过结果宣布完毕之后,才逐一地让答辩者发表答辩通过的感言。在答辩者发表的感言中,以下内容是不应该忽略遗漏的。

(1)倾情表达自我通过答辩后此刻的心情,表达应该是坦诚、真诚、深情、激情的。

(2)致感谢辞。致辞的言语以简洁明了为好,不宜拖沓罗嗦。往往是一句话一层意思,几句话能够把所要表达的意识表述清楚和准确就可以了。总之,以周全表达和情意到位为准则。

五、宜布答辩仪式结束后的规格

毕业论文答辩会进行到此环节,从学校的工作任务上来说是结束了,但从人文与历史等视点看,答辩活动还没有完全结束。这个时候是答辩者与答辩委员和有关师长、来宾、朋友进行零距离及时交流的历史性时刻。所以,此刻答辩者需要做的事情是既简单而意义却深远,不可忽视或缺失的。

1、答辩者真诚地给自己的导师执弟子礼献上鲜花。此程序和环节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表意与节约原则。给自己的导师送花主要是以表谢意与执弟子礼为重,故不要追求高额花费,以免增加答辩者的经济负担。当然,不愿意送的也一定不要勉强,贵在心诚和心意的表达。二是以了解花意得体选择为原则。不同的族群对各种花卉陚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要解花语深意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比如:一般情况下,象征友谊的有玫瑰花,表示健康长寿的有万年青、文竹、君子兰等,寓意德高望重的有兰花,比喻圣洁高雅的有百合花、水仙、马蹄莲花、莲花等,表示喜庆的有康乃馨、山茶花、月季花、石榴花等花卉,牡丹等花卉则代表吉祥幸福之意。同时,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象征寓意与情意。总之,只要能够表意和得体就圆满了。

篇(4)

其次,大学美术教学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而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专业基础,他们不同于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作品有较高的理解。为此,大学美术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美术教育本身就与很多学科教育存在交叉,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之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为后人所知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把美术与科学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出了令世人称赞的作品。所以,大学美术教师也应该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注意探究,注重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审美价值观的提高,而且可以将美术与自身所学的专业进行联系,提升在专业学习、人文素养、观念等方面的技能。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麦田与收割者》《向日葵》时,可以让学生先从自身的角度去感知和理解,从作品的构图、颜色等方面获得理解,并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之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讲解,提高学生的创造J陛思维能力。再次,美术教师必须注意改进美术教学方式,明确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差异性。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现阶段的教学手法和考核方式越来越多,大学美术教师要想不断提高大学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理解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的差异性,注意掌握美术教学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鼓励学生积极创作、自由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理解美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与学生加强课堂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美术知识,进而在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此外,在对大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进行考查时,也应该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利用理论考试与课下实践等多种考查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J陛。

篇(5)

(一)有些教师不假以任何加工甚至没有认真消化原课件的内容就将网络课件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使用,结果是整节课生硬、死板,甚至还会出现曲解原课件创作者意图的情况。还有些老师认为所有讲课内容都在课件里了,课堂上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板书,只是死板地逐页播放PPT课件,不能对所讲内容加以提炼,总结和发挥。对电脑、课件过分的依赖的结果经常导致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方式,使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喧宾夺主。有些教师大量使用花哨的背景,配合大量图片、音乐和动画效果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忽视了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其结果往往是湮没了授课主题,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图片和音乐上,对于知识内容却未必留有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长时间盯着大屏幕,学生很容易视觉疲劳,注意力减退。不当的使用多媒体不仅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钝化学生的思维,退化他们的想象力。

(三)只求信息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课件教学有容量大、速度快、课堂教学高效率的优势。然而,若画面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就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再者,经常由于课件内容庞杂、部分学生会因为一味忙于抄笔记而影响了上课效果,也影响了课后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怎样处理好这两者间的矛盾,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软件时确实要认真考虑。

(四)以电脑为主体,误解“辅助”教学。有的教师将多媒体视为神明,在教学过程中对黑板的利用率很低。板书作为传统教学的典型手段,应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不能完全为多媒体所取代的。板书起着突出、强调重要知识点的作用,尤其对词汇教学起到强化、巩固和加深词汇记忆的作用,而且漂亮、工整、规范的粉笔字是很好的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书写。板书还能对授课内容随时灵活地加以调整和补充,也是启发学生将知识点前后进行联系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忽视其他教学媒体,而一味依靠电脑,是教学的一大失误。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一)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如果口授和板书就能说明白的,就没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度”。另外,每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防止内容过多,形式过多,好看而无用的现象发生,引起学生疲劳,影响学生效果。多媒体教学要求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的相互融合和创新。不论使用任何教学工具目的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融合,表现为兼取两者之长,相互补充。创新,表现为两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按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

篇(6)

二、大专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1.强化培养大专院校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大专美术教育教学沿用固有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偏重学生美术基础的训练与艺术素养的提升,其教学目标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美术家。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固有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与大专院校职业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大专美术教育应该加强实用性教学,将美术教育教学与市场发展需求相结合,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置于教学的首位。大专美术教育教学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美术基础的训练与艺术素养的提升,而且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术实践教学,有意识地形成学生的美术职业素养。

2.加强训练大专院校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大专美术教育教学是以培养美术职业技能人才为目的的。与本科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较为侧重学术性与艺术性有所不同,大专院校美术教育教学较为侧重实践性与社会性。大专美术教育教学应该适度压缩美术基础课程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快速设计表现能力的培养。大专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应该加强培养学生快速感知对象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快速分析事物造型。大专美术教育教学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艺术设计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校即感受到行业的发展,转变以往单纯为追求艺术而学习的思维模式。

篇(7)

前言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学习美术,走艺术学校来谋求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了一种趋势,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送子女学习美术,可以减轻高考带来的压力,通过短周期的美术学习就可以通过较低的文化分数获得高校的录取。所以,对于很多美术生来说,他们只需要高考前几个月的技能培养就能很容易的进入大学,这也说明了,对于我国很多高校来说,他们对于大学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大学美术的技能教育。近年来,随着艺术报考生的人数逐步增多,很多高校的艺术专业也都在实行不同程度的扩招,也这样也愈发忽略了大学美术理论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如今的大学高校文化背景下,增强学校对大学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力,完善大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势在必行。

1.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美术来说,美术教育正飞速发展,但是美术教育中,理论知识的教育却尝尝被忽视。基于此,对于大学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的现状我们做出了分析。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理论知识过于枯草无味,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他们对教学产生了厌烦情绪。而对于教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只会愈发降低课堂的活跃气氛,甚至只是老师讲自己的,学生玩自己的情况出现。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忽略了大学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学习。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学习美术就是为了高考,为了减轻高考带来的压力,所以,在他们学习美术的期间,他们过于重视美术技能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概念,也没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大学美术理论教育中,对于大学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他们并不能通过老师的讲解很快的在大脑中构成清晰的网络图。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理论知识,随着知识的枯草无味,他们只会愈发的对美术理论学习感受无趣和厌烦,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管理上的松懈也导致了学生上课会出现打盹、旷课、早退、玩手机等现象,这些给课堂营造了不好的氛围。对于大学美术来说,理应是理论与知识相结合,通过理论进行实践,但是,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来说,在大学美术教育中,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分开教学,这就导致大学理论知识完全无用武之地,这就造成学生愈发的不在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培养的美术素养。

2.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2.1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

美术技能是美术专业中重要的时间内容的结果,但是实践同样需要理论的基础,对于美术理论的教育实践同样不能缺少。在古代的很多名画中,我们之所以不能体会到古代画家的心境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通过理论学习体会到美术的内涵,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观摩学习古人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对于美术学习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对于同一件美术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所得到的结果也有很大的区别,而如果想要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很高的艺术水平评价,就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更好的掌握美术理论知识,逐步加强对美术的内涵的理解。

2.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美术来说,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没么美术就不能再称之为艺术。对于艺术来说,就是一种创新,一种即兴发挥。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大学美术生的创新能力,才是日后学生毕业的最有力的帮助,这个时代需要创新。也许美术的理论知识是枯草无味的,但是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就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所以,对于高校美术理论知识教育来说,理论知识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3.改进大学美术理论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3.1改革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对于美术专业的选择,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面临着巨大压力的状况下,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改革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一样应该重视起来。只有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才能帮助大学生塑造一个完整的艺术框架,挖掘大学生的潜在能力。

3.2改善师生关系,利用现代化技术教学

篇(8)

《从中亚到长安》是西部美术考古丛书的第一部。书中包含石雕与岩画、青铜器艺术、汉唐艺术、宗教艺术、中西交流、信息研究等几个板块。书的新意在目录中就得以体现,传统的考古学专著将重点放在证明史实的文献性研究与整理,而此书着眼于对考古遗存中的艺术和艺术品的专题研究,凸显美术考古的特色。主编罗宏才出身于考古专业,具有三十余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实践经验,如今又担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应对考古和美术这两大学科可谓游刃有余。在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丛书着力聚焦中国西部地区乃至与之相关的更广阔的地理区域与历史空间,试图依据广泛、系统、新颖、详实的考古资料,通过有效、多元的学术方法来切实对接美术、考古这两大学科领域,深入探讨这一区域新石器时代以至宋元时期或者更广泛历史区间内的美术史迹、美术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社会文化与区域美术考古史等。”可见编者在丛书主题与特色表达中所付诸的思考。

翻看《从中亚到长安》,有个特色令人眼前一亮。全书收录的22篇论文中,不但有罗宏才、张、王维坤等国内美术考古界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最新研究成果,魏久志、任萌、席琳等“80后”青年学者乃至硕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也赫然在列。美术考古自身是一门新兴学科,这一代年轻学者若能伴随着此学科同步成长,一同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则必然是美术考古学科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青年学术人才的培养上,《从中亚到长安》的编写与出版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更可贵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先生特意为本书撰写序言,以勉励后辈学者们的工作。如此一来,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书,以自身的研究培养、影响下一代学者,形成学科内代代相传的体系,此种情形在近年来的学术著作中是难得一见的。

依据不同学者的研究背景,以预设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约稿也是此书的一大特色。一部论文集质量的优劣,除却论文本身的研究水平外,主编对于文章选编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罗宏才在书中并未奉行“拿来主义”,不加处理地堆积相关论文,以拼凑成书,而是在论文选编之前就已预设不同的主题与板块,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与其约稿,从而编入对应的主题和板块之中。我们可以称这是一种“研讨会式”编写方法。以往的学术研讨会要求学者们根据讨论的主题发表相应演讲和论文,以汇总为成果。《从中亚到长安》便达到了此种效果,所不同的是它将学者们往来奔波参加会议的时间与精力转化到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工作中,以期获得更高质量的成果。此种“研讨会式”论文集编写方法无疑为全书的学术性与专业性提供了保障,而作为主编为一部优秀论文集的出版所担负的责任从中可见一斑。

书中所收录的论文均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方法与考古发现。田野调查法为考古学历来所坚持的根本方法。此书中各位学者的研究也均建立在深入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例如罗宏才在论文《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石雕像群组的调查与研究》中,附有多张由不同角度拍摄的石峁地区及石峁遗址实地图像,为读者全面反映了遗址当地的地质特点与环境特征,这表明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细致的田野调查。美术考古强调体现考古与美术双学科的研究特色,因而美术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极为重要。同样是在罗宏才的论文中,列出了15件石峁遗址石雕群组人像图片,其中一一对应有手绘线图,将原本因年代过远而已模糊的人面轮廓清晰地复原,这为研究石峁石雕人像的艺术特色提供了可行性。随后更是列出了三星堆、妇好墓等地出土的青铜雕像、石像、玉器等像图片及手绘线图,将石峁石雕人像的造型特色、视觉效果、雕刻技巧、风格类型等与示例进行比较,达到对其综合研究的目的。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便将考古与美术的学科特色相结合,显示出美术考古研究的新趋向。而其余诸学者的论文也包含着各自的特色与创新。各路名家新贵于书中就西部这一相同地域的研究展开相互碰撞与比较,这轮番上阵的学术比武,令我等读者读得有味、看得过瘾。

美术考古对于学界而言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年轻学科,所幸的是,有这样一群学者为这门学科的发展而努力着。《从中亚到长安》仅是西部美术考古丛书率先出版的第一部,我们期待余下的四部能带来更多的发现与观点。诚如李学勤先生在序言中所言,“美术考古则是当前中国考古学急待进一步促进发展的部分。”这本书和这套书的出版也当是为这门学科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9)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纲纪著:《书法美学简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

[2]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宝文堂书店,1987。

[3]宋民著:《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

[4]天白著:《书法线条美的发现》。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

[5]陈振濂著:《书法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6]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重庆出版社,1993。

[7]金学智著:《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8]张稼人著:《书法美的表现》。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吕文明.晚明书法艺术思潮新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与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周韶华.民族性与当代性是书画家的立身之本[J].美术观察,2013,13(4):62-63.

[3]陈怀宣.林邦德实验书法作品的创新性与当代性[J].文化交流,2015,14(11):66-67.

[4]曹亚彬,葛复昌.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当代性阐释[J].中国书法,2013,24(12):192-193.

[5]徐敏,徐德.心智的觉解:情感与形式——论胡抗美的书法美学观[J].艺术百家,2013,32(5):209-212.

[6]高喜锋.历史与审美视域中的当代陕西书法文化观念探析[J].西北美术,2014,22(2):103-106.

[7]李思航.用传播学视角看清代书法史——对传统“碑帖两线模式”的认识[J].大众文艺,2012,12(19):132-134.

[8]李砚祖.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25(1):5-9.

书法论文参考文献:

[1]梁:《评书帖》,《历代书法论文选》第57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2]在“中国现代派书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见《江苏画刊》1989年第7期。

[3]古干:《现代派书法三步》,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广州日报》,2012年4月1日。

[5]张强:《现代书法学综论》,山东友谊书社1993年版。

[6]王南溟:《理解现代书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梅墨生:《一点看法“关于书法主义”》,《书法主义文本》第123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8]侯开嘉:《“书法主义”局外谈》,《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当代对话篇》,第351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9]王冬龄:《王冬龄创作手记》,第5-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朱青生:《从无锡到北大——我所经历的现代书法试验》,《现代书法》2000年第3、4期合刊。

[11]张爱国:《中国“现代书法”蓝皮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12]范晔:《后汉书》卷一。

[13]陈振濂:《当代中国对日本书法之引进、融汇与扬弃》,《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篇(10)

作为一个有民族责任心的画家,阳小毛十分清楚这一点,要让欧洲人看懂中国画,那么中国画的国际化,中国民族绘画与国际接轨是中国艺术家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中国画的绘画语境当随时生转型,这是历史的必然。在巴黎期间阳小毛与来自国内各美术学院的教授艺术家学者探讨这一命题。他欣喜地见到一些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留学生,在法国春季沙龙、秋季沙龙中所作的各种尝试,异国的环境迫使他们求变,他们汲取许多西欧艺术的元素融入传统的中国画,使之中国画更具现代意识,也就更易于让大胡子的老外大致明白,起码是先从视觉上产生共鸣。他开始以国际化的目光关注传统的中国画,如何让中国画走向国际,自觉地成为他的一份责任,青年时代他对西洋画的民族化进行过深入地学术探讨,阳小毛教授是在西方形式构成美学理论影响下切入中国画的,然后回归到传统。他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与现念是吻合的,只是如何丰富传统形式的艺术表现值得去尝试。他十分关注中国画的国际化与现代化,他要让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画。自2001年他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画展、2000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画展、2002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之后,2010年到来之际画家阳小毛将自己的画展办到了韩国的国会,韩国的国会副议事长以及许多的国会议员观看了画家阳小毛的画展。画家阳小毛的作品被收藏,许多阳小毛早期的创作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些90年代的大量印刷品在收藏界流传,并有学术论文译成外文在一些国家与地区传播。

画家阳小毛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西洋画,随之公派赴法国巴黎深造,坚实的造型能力和色彩基础为提升和改造中国画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力求传统的中国画与国际接轨,他认为无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异有多大,最终均属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具有自身的视觉规律,这就为中国画的国际化、现代化,中国画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可能。阳小毛将传统的中国画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使自身更多地了解了世界。他走出了传统与地域的局限,与其他本土艺术家所不同的是,他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一片蔚蓝色的海洋,投向了一个更加广大的视域。

艺术简介

阳小毛:中国著名画家,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百杰艺术家。大学本科攻读西洋画,先后于中央美术学院深造绘画艺术,公派赴法国巴黎研修欧洲美术,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量印刷品和早期的水彩画在国内收藏界和海外广泛流传。坚实的造型能力和色彩基础为提升和改造中国画建立了学科体系,力求传统的中国画与国际接轨,他认为无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异有多大,最终均属视觉艺术,视觉艺术具有自身的视觉规律,这就为中国画的国际化、现代化、中国画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可能。画家阳小毛对中国画新视域的拓展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全国许多媒体《中国画家》《当代名家》《美术时空》《书画名流》《文化娱乐》等专题介绍画家阳小毛与作品,专版介绍《画家阳小毛掠影》刊登于人民美术出版社《水彩艺术》丛书,曾多次荣获全国及省市各类奖项,两次荣获市政府奖。

1998年中国画《女性之光》参加日本东京第51回国际文化交流展

2000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画展,并由《北京日报》《中国日报》予以报道

2001年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画展,并由《华盛顿邮报》《美术报》予以报道

2002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并由《欧洲日报》《欧州时报》予以报道

1989年《祖国在我心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三次再版

2007年《阳小毛中国画作品集》中国民族美术出版社出版

论文《陷入温柔泥沼的当代美术》发表于《美术报》

论文《精神的追寻与放逐》发表于《美术报》

论文《漂泊的家园》发表于《北京日报》

篇(11)

王静,200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美术系。2006年油画《阳光》获辽宁省青年美术作品展金奖;2009年,油画《去往桃花源》获辽宁省美术家作品展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