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卫校护理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入1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CLEN)目的是评价护士是否具备护士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2009年起,国家卫生部对GLEN进行了重大改革,考试对象由原先从业一年在职人员改为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毕业生。在2010年再次改革,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分开。此项工作落实推进的主体单位改为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各级卫生职业院校。由于CLEN的通过率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率,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这次改革不仅给中职卫校在校毕业生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促使学校专业教师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思考。
1中职卫生学校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1招生规模的扩大
随着高校的扩招,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专学校也逐步开始扩招,2006年,我国新人学中职生达650万,到2010年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限度招生,在扩招的同时,学校的各种资源配置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1.2招生标准下降
由于生源数量不足,大部分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招生已取消了分数限制,部分学校十年前学生的人学分数为中考成绩550分左右,而现在只要参加了中考,不考虑分数就可以人学,导致生源质量进一步下降。
1 .3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制度。中等卫校护理专业被选择的机会减少,以目前我国的三级甲等医院招工为例,用工单位对学历的基本要求是专科及本科,使中等卫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1.4执业护士认证制度加大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以往我国没有执业护士认证制度,只要是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可以从事护理工作。自从我国实施执业护士认证制度以来,卫校学生毕业后必须通过执业护士认证考试才能从事护理一线工作,而部分学生对执业护士认证考试望而却步,他们担心不通过就无法就业,从而放弃选择中等卫校护理专业。
2变革措施
2.1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各种智力只有认知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主次和轻重之分圈。因此,对于同一班的学生应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利用临床实际护理问题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神经外科病房发现病人突然出现神志昏迷,呼之不应,该如何处理?存在什么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更能增加其对护理课的兴趣。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应依据他们不同的智力特点、求知态度和学习心理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立足于用,即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结构中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使其成为技能型人才,这点在实验课中尤其重要。
2.2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性培养
为使中职在校毕业生能够顺利通过CLEN,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2.2.1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合作、朋友式的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应是既合作、又竞争的讨论式气氛。可采用开放型的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查资料、体验备课、讲课、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互动活动。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见解,并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勇于创新,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2.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护理临床工作实际案例为出发点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如解释静脉补钾为什么要控制滴速?血压的生理波动规律以及给高热病人降温的措施有哪些?给病人导尿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鉴定血型及如何做到安全输血?从具体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课堂所学知识与护理实际工作信息相关。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就业。中职护理专业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普高热”及高等护理专业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出现生源质量差、招生难、管理难、就业难的局面,师资流失严重,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开设中职护理专业的学校纷纷要求并入高等医学院校或升格为高职院校,这将严重影响中职护理专业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影响中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从教育学原理来看,人才培养质量既要接受学校自身对教育内部质量特征的评价,又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对教育外显质量特征的评价。因此,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外部与内部的客观规律。笔者拟通过对安徽淮南市各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探讨将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医疗行业用人要求结合起来,以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的要点为基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可行性,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护理岗位调查研究的过程
笔者设计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卷调查表,对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部分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调查表汇总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由学生科主持,在各实习医院进行,并当场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笔者还邀请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及部分优秀护士长座谈,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职卫校经反复删选,保留了少数优秀的卫生学校。各卫生职业学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也比较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将由以病疾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人文关怀式的护理服务已成为象征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护理模式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熟练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要有谦虚、恭敬、优雅的表现等深厚的人文素质。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提升护理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加强人文素质的护理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人文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并重是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中职卫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何谓人文素质
素质是一个人在其思想、道德、心理及文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文素质作为人的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文知识、人文文化的积累情况。人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质的教育,它可使学生的精神、道德、情感、心灵都得到感染和净化,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1、护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等卫校的护生参差不齐,她们中真正热爱护士职业而选择读护理专业的人数极少,很大一部分是中考落榜者。年龄偏小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人生观、职业观尚未形成,对于专业思想认识模糊不清,心理素质欠佳,在家一切依赖父母,动手操作能力较差,责任感和同情心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等卫校对高技能、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
2、重专业,轻人文
我国的护理教育普遍注重对护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却忽视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护生在校读书期间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强化书本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由于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及医院招工制度的导向——以文化成绩及操作技能为主,忽视了人文素质的考核,导致目前中职卫校护理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远远落后于专业知识教育,因此,研究探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处的地位,成为护理教育工作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3、霸权主义的课堂缺少人文关怀的气息
(1)语言霸权——学生在“温和的暴力”下成为“默默的听众”。
我们强调“师道尊严”,老师在课堂上发号施令,例题讲得振振有词,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只是点头称是,语言交往成为教师的“独白”,师生交往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共振”。
(2)行为霸权——学生在教师的任意摆布下成了“木偶”
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是一张“白纸”可以由教师随意涂画,大多的教师喜欢听话的“羊羔”,不喜欢不听话的“野马”,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主体性被湮灭。
(3)学习霸权——学生在教师的精心雕啄下成为“知识的容器”
教师机械认真地教,学生被动辛苦地学,模仿几乎成为学生的看家本领,于是教师声嘶力竭,学生成为旁观者,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人文教学的基础
现在许多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总难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师生之间未能体现民主与平等关系,上课时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利于人文教学的正常进行。只有营造了平等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受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她们成才,从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热爱,以起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这样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其思想、道德、心理等都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其个性的正常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使其能灵活地应付环境的变化。 转贴于
四、更新教学观念是人文教育的关键
1、树立全新的人文教育观
作为一名护生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明确人文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她们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是加强对护生的爱国主义、道德理想、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审美情趣、礼仪修养、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要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数学课堂的全过程中。
2、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心灵
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有人把教师比做家长,本人不以为然。有专家这样说过:“家长批评孩子,孩子是怨而不是恨,教师批评学生,学生是恨而不是怨”。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很简单是因为沟通。教师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心灵沟通,知识才能联通,方法才能贯通。学生就是教师的作品,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塑造作品的过程,要塑造出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教师除了教她们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她们进行人性的塑造、人文的关怀。
3、护生礼仪是人文素养的基础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艺术性和整体性,要求护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准则和礼仪规范。注重职业礼仪、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是沟通技能培养的基础。职业礼仪包括语言、姿态、动作、表情等。护生在与病人及其家属的交往中,服饰要整洁大方,语言要文明礼貌,多使用安慰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注意礼貌称呼病人,注重眼神微笑等表情与自然、美观手势、姿势的配合,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尽量减轻病人痛苦,让病人时刻感觉到护士的关爱,营造沟通的良好氛围。
4、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明确告诉我们,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从现状来看,护生所学的专业技术能否、或会在多大程度上被正确运用,受其人文素质高低的制约。人文素质较高的护生,在求职面试、工作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接受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护生,综合素质良好,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大的发展潜能。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创新是它的生命,这不仅要求护生在临床工作中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同时也要求她们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
由于护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好的护理工作者必须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在教育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人文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结合,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中,对于护生的考核不仅要看其个人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更要看她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支技能过关,素质过硬的护士队伍,我们的护理工作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何松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现代医学卫生2008.2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卫生学校,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因素
1.家长方面
在对中职护生的学习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无心学习。因为是家长逼他们来读,学生自己根本不想读书或不喜欢这个专业,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的了解及双方的沟通是必要的,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懂得越多,对于孩子选择学校及专业上能提供越多的帮助。
大部分家长帮助孩子选择专业都不是从“人职匹配”的角度来考虑的,仅仅凭一些社会经验和职业的外部条件,如学药剂专业是因为以后不用上夜班,更轻松;医院对护士需求量更大,所以报护理专业等。这样就出现了连化学中的元素符号都没搞懂的学生报了药剂专业、会晕血的女生学护理专业等情况。其实对职业的规划应该从学生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开始。家长的经验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显然是不足的。
2.学生自身方面
在进入卫校之后,一部分的学生一直能保持认真学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明确知道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如果没有职业规划作为后续力量,学生会由刚开始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新鲜好奇,变为畏难或松懈。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觉得护理专业不适合自己而中途退学或要求转专业。这些都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对帮助学生的学习是关键的,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在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陈坤林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所做的现状调查中,三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高于一二年级学生;城镇生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高于农村生源学生;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高于普通学生。
3.学校方面
中职学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进程中的主要组织者、协调者与实施者。在指导学生参加省“文明风采”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中,学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根本不知道SWOT分析,护理班的学生只知道以后可以当护士、护士长。他们对护理行业的职称目标、职务目标、能力目标、学历目标基本一无所知。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只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没有做过专业的测试和人才测评。所以学校要致力于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让护生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用于指导自己的中专生活及未来的护理职业之路。
4.社会方面
社会上评价职业的优劣、就业的好坏往往是以经济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导致部分中职生只看重职业的收入,做出急功近利的职业选择。我国目前各种经济、政策、行业等信息公开度透明度不足,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尤其是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贫困家庭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对职业探索和环境探索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三、建议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提前进行
中职老师在学生报考时,即可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SWOT四个方面帮助家长和学生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如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职业倾向等特质。但长远看可以降低学生入学后的退学率,提升护理行业的整体素质。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团队式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授课老师的责任,家长、班主任、实训处、招生就业办、心理咨询室等都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共同参与者。
当学生遇到对未来的困惑时,最先找的可能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也要懂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实训处在就业指导时,要帮助学生对职业合理定位。心理咨询室应对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测评工具和分析参考。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全方位教育
学校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校园网、校报校刊、广播站、宣传栏、专题讲座、职业规划比赛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护生尽早确立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例如,学校请医院的优秀护士长来讲述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全程化教育
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中职三年。一年级,要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所学专业,培养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和信心,树立总目标和年度分目标。二年级,要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塑造和完善自我,加强职业技能操作锻炼,更加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提升适应未来职业的能力。三年级实习期,学生不断进行专业实践,积累临床护理经验,职业生涯规划应侧重进行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合理职业定位和就业期待。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及时进行评估与修正。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职业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卫校护生择业时最大的困难不是没有岗位,而是不了解职业,不了解自己,在就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通过就业指导,向护生宣传有关就业政策、介绍职业信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1护理专业就业现状
2003年发生“非典”以来,医院对护士需求量上升,就业岗位相对充裕,许多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卫校招聘护理专业毕业生。在这样的形势下,一部分护生及其家长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进了卫校,毕业后就能有稳定的工作,有了“铁饭碗”,期望值很高。因此,他们在就业时反而无所适从,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现象。
1.1盲目眼从玩象
部分护生在就业时存在盲目性。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他们不是有目的地进行正面了解或实地考察,而是盲目跟从,一个报名,大家一哄而上,相反,较适合于自己的单位却无人问津。
1.2对口就业现象
部分护生及家长在择业时过于强调学以致用和对口就业。他们只把工作目标锁定在医院,对一些与医学相关专业的美容护理等岗位不感兴趣,认为护士工作较稳定、待遇高,该专业就应在医院工作。就业观念比较狭窄,没有创业、创新的精神。
1.3眼高手低观象
双向选择为学生就业创造了丰富的择业机遇,但是机遇不去把握,就会擦肩而过。有的护生只想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就业,对一些民营医院、农村乡镇医院不屑一顾,好高骛远,从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导致一个个机遇在眼前溜走,一无所获。
1.4就近就业现象
护生就近就业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他们常以路远、回家不便为由,不愿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去工作。这2年,外地一些医院来我校招聘护士,学校积极组织,向学生推荐,但学生兴趣不高,愿意前往工作的人很少。
2就业观念指导
2.1讲授职业知识。介绍社企职业
从本地区的医院和职业状况出发,系统介绍各种职业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任职资格、求职途径以及需求情况等,结合专业方向,为护生择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2.2进行择业观教育
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将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相匹配,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教育护生认识到将来所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崇高职业,更应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观念
指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只要基本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应尽快就业,跨出人生的第一步。
通过宣传优秀毕业生的成功典范和先进事例加以正确引导。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求职经历和工作体会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择业、就业和事业关系的认识。教育毕业生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国家的事业和单位的命运结合起来,激发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2.4加强爱岗敬业精神教育
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是指专心致力于所从事的事业。要使毕业生明白,当今社会是人才流动频繁的社会,不再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只从事一种职业。但是,不管工作岗位怎么换,敬业精神不能丢,无论在哪里工作,只要工作一天,就要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若能在应聘面试时,体现出敬业精神,将会大大增加就业的机会。
3就业准备指导
引导护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当你即将踏上就业的旅程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准备好了吗?我该准备什么?如何准备才能确保就业成功?就此给予充分的就业准备指导。
3.1心理准备
护生择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但充满自信并不是盲目乐观.对困难应有充分的估计。由于影响择业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比较复杂。导致大多数人的择业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对一些尴尬局面、挫折等问题应提前考虑。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充满自信。所以在择业时,既要为成功作好充分的准备,也要能勇敢地面对失败,作最坏的打算。在择业过程中轻装上阵,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择业的成败。
3.2就业材料准备
就业材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个人简历、成绩表及其它各类求职证明材料等。
过去护生的就业材料以学校的“推荐表”为主,往往没有个性特色。就业材料是求职者的一张名片,是与用人单位沟通的重要桥梁,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凭借它可以尽情展示才华,表达自己的愿望;用人单位可以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寻找他们渴求的“千里马”。所以应指导护生准备好既扣人心弦又符合实际的就业材料。就业材料必须分门别类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使人一目了然。
4就业面试指导
一般面试以谈话的形式出现。多数护生对面试准备不充分,临场发挥失常,对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因工资、待遇、住宿条件要求不当而失聘。
择业过程中的面试是相当关键的一步。面试既是应试者的第一个表现机会,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一次评估,是双方能否“一拍即合”的最佳机会。因此对面试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校要进行模拟训练,作好充分准备。
4.1面试前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
现在了解信息的途径比较多,护生可以通过查看用人单位的网页、宣传广告等了解情况。医疗单位一般都是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可以实地考察,了解单位性质、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医治的对象、床位数、医务人员队伍、工资待遇等情况,以分析该医疗单位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自己能否胜任该工作岗位,从而权衡去该单位的利弊,以决定自己的取舍,做到在面试时心中有底。
4.2熟练叙述个人简历
这次竞争上岗,我竞小儿科护士长。之所以竞争这一职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专业水平较高。我年毕业于卫校,在校三年的时间,我系统地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年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了高等护理专业,我积极报名参加,克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矛盾,于年获得了大专学历。通过勤奋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对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有了比较深的理解。同时认真对待院里组织的每一次业务考试、考核,多年来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在工作中既注意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又注意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自工作以来共撰写论文篇,其中在省级刊物(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上发表篇。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使我的工作得心应手。
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适应性比较强。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科、科、儿科等不同的岗位从事护理工作,工作中我做到了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每当院领导派我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我都善于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各自的规律和特点,尽快适应这一岗位的要求。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小儿科工作期间,每年都有流感大流行季节,针对病人多、任务重,输液穿刺比较困难的实际情况,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协助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带领护理队伍加班加点、从容应对。通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顺利完成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三、职业道德观念比较强,群众威信较高。多年来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以及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牢固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职业道德观念。正是因为如此,在工作中我做到了服务热情、周到细致,关心病人、体贴病人。为了更好地给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我苦练基本功,对操作技术精益求精。多年的工作既磨炼了我遇事沉稳的性格,也培养了快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自年担任小儿科副护士长职务以来,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协助护士长处理各种矛盾,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医院一系列有关卫生改革的文件精神,以改革求发展。工作中以身作则,服从领导、团结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项工作都能够善始善终、高标准地完成,从整体上提高了服务质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病人的赞扬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自己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今年月份被评为“病人最满意的护士”,为自己,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关键词:CBI;教学理念;护理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28-02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如何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成为摆在护理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CBI,一种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蒙特利尔沉浸式试验教学(Immersion Program)的教学理论,主张以内容为依托,把学科知识与语言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教授语言本身转变为通过借助学科知识来发展语言能力。笔者认为,CBI教学理论的引用,为护理英语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探索模式。
一、CBI教学理念及其模式
在实践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不同,CBI教学会有所侧重,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常见的有五种:沉浸模式(Total/Partial Immersion)、保护模式(Sheltered Model)、辅助式(Adjunct Model)、主体式(Theme-based Model)和语言训练课程(Language Training Course),这些模式依次体现出语言与内容的过渡与融合关系。
(一)沉浸模式
沉浸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英语教学模式,它要求在所有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由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组成的语境中。在沉浸模式中,语言只是专业课学习的一门工具,学生更侧重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沉浸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输入,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能力。
(二)保护模式
保护模式即为专业课与语言课一体化的模式,适用于当学生的语言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课程需要的时候,教师通过一些“保护”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通过提高学生语言水平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采用哪些“保护”方法,教师可依据学生语言水平、教学内容等灵活运用。
(三)辅助模式
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与语言课,由专业课和语言课教师共同承担。该模式适用于当学生语言水平相对较低,跟不上学科专业教学的时候,通过开设一门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专业课内容。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专业课教学为出发点,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语言课以专业课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主题模式
由语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各类主题和话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语言为媒介,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提高语言水平。
(五)语言训练课程
语言训练课程适用于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主张把语言学习放在第一位,重点是语言技能的学习。此模式虽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但仍以内容为依托,只是内容没有固定的主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把语言训练课程与主题模式相结合,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枯燥乏味。
二、CBI教学理念下护理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示,教师应把护理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护理领域内英语的实际应用上。其具体目标是,通过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阅读护理专业文献,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例如病史采集等日常交流;熟悉护理专业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掌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护理英语知识和护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就能以此目标为基准,在教授和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目标去执行。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采用应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语言水平而定。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采用以主题模式为主,语言训练课程为辅的模式。语言教师可根据学生兴趣、专业特点选取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主题,旨在增加学生的医学词汇和基本语言技能,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及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护理院校可以采用辅助模式和保护模式进行教学。辅助模式由专业课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承担,分别负责专业课和配套语言课教学,他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密切配合,彼此做好协调工作。保护模式对学生及教师都有较高要求,主要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课程,又要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讲授。有条件的院校可先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上专业课,上课的同时还可对本国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加强学术交流。
(三)教材
1.原版教材。教材是CBI教学理念的关键因素,CBI教学理念提倡利用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原版教材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1)真实性。原版教材提供了大量地道、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及丰富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2)先进性。对于医学来说,西方的发展要相对先进一些,原版教材可以最直接、快速地把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呈现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科学性。原版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编写原则编写,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且需经过国外专家多方论证与实验方可出版发行,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
2.自编教材。原版教材对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自编教材授课。自编教材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编写,但编写时应按照原版教材所具有的特点去编写,即保证教材的真实性、先进性和科学性。(1)真实性。教师在自编教材时,在选材的问题上要尽量采用地道、准确的语言素材,还原真实的语言环境,如遇到难点,需做一些批注、解释,也建议尽量使用英语,以保证语言的真实性。(2)先进性。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尽量把最新、最权威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在保证学科的先进性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表明,输入的语言材料有趣,学生对材料产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新的语言,同时教师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要拘泥于统编的教材。(3)科学性。自编教材一直因缺乏系统性而遭诟病,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严格遵循教材编写原则,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在自编教材时,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学生的语言水平。各护理院校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语言水平调整教材的难度,语言水平要与内容难度保持平衡。作为CBI理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当语言材料输入水平略高于学生水平时,语言获得效果最好。
(四)教师
CBI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但目前因培养模式的问题,这类复合型人才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加强对专业课教师英语素质的培养入手。护理院校可以聘请外籍教师或专业英语教师担任顾问和指导,对专业课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备课、试讲等环节进行指导和评定。同时护理院校要为专业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出国深造,使其逐渐具备精通的外语表达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
(五)评价体系
CBI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内容为依托把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结合,因此在评价内容上也应体现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结合。护理英语考核内容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要考查学生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又要考查专业写作能力,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全面覆盖护理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在评价方式上,把^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本课题将CBI教学理念引入到护理英语教学中,构建新的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把护理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单纯注重语言技能训练转变为通过借助专业学科内容,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本文就CBI教学理念中的核心因素教材,教师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几点建议,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希望笔者提出的几点建议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后续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国护理院校特色的CBI教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
[2]成艳萍,高绍芬,邱服斌.CBI教学理念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
2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现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术建立对人体形体本身了解基础之上,基础医学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作为护理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护士最先接触的医学课程,基础医学主要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间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对其后续的其它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护理学课程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1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的高职护理在教育上基本是本科的压缩,课程体系上基本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压缩和翻版,很多内容已超出了护理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忽略了与专业的相关性和实用性。
2.2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日益膨胀,要在有限的课程计划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教学多采用灌输式,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智能和创造精神的开发。纯粹的专业知识传授,只僵化于固定教材、大纲,重视生物、医学护理,而忽视了社会、心理护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只会从事眼前的工作,缺乏做人的意识,不利于良好医德的形成,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需要。
2.3实验教学
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由中专卫校升格,实验室结构、功能、内容单一,只能以验证性、简单性实验内容的开设为主。由于学科间长期缺乏横向联系,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忽略了实验学对学生基本技术与方法、整体技能训练的主要任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课时明显偏少,安排欠合理,无暇顾及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不愿意或者没机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结果造成实验教学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反复做几个固定的实验,没有多大的改进,并且只强调实验课的上课率,实验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护理教育。
3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院校陆续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3,4],主要是如下2种模式:一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机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原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课程分别按人体器官系统进行整合,以人体系统逐一进行基础医学知识教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从形态到机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功能的理解,从正常到异常的教学可以加强比较,增加对疾病病变认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打下系统坚实的基础。二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它以模块式教学为构架,强调多学科的渗透融合,有利于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对于我们高职医药院校,对于优化高职护理基础医学课程体系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理论教学的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其进行整合。
3.1转变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理念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线,重视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做到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护理专业相呼应。护理专业一直提倡理论知识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随着发展,其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专科层次的护理专业,应压缩基础医学中有关疾病表现、诊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与护理程序、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等有关的内容。如人体解剖学数学中可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将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归纳为3类,即注射类:如臀大肌、三角肌注射等;穿刺类: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等;插管类:如胃插管术、导尿术等。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常用操作技术的解剖部位、特点、操作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损伤、并发症等为临床应用莫定坚实的形态基础,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启蒙作用。教学内容按专业需要进行精选,着眼于实际运用,压缩基础医学各门课程的学时,如有需要可增加选修课。
3.2创新基础医学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即抛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量和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创造更多的师生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持续发展的个体。同时,将人文素质、健康教育和相应的社会课程贯穿于基础医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3突出基础医学实验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5]。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与理论比真正成为1∶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探索调整实验内容,顺应课程整合改革,优化重组实验项目,删除重叠、陈旧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综合性及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实验,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体化培养,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弱化与护理应用相关性不大的知识,比如解剖学实验中可适当增加人体表面解剖的相关内容,并加入临床护理应用知识,实现系统解剖学内容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对护理专业学生将来学习输液、注射和常用穿刺等操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4完善实践操作考核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改变了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卫生保健服务形式以及护理教育的环境和方式。护理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向更加先进、复杂、综合化发展,护理专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性质更加独立。为了适应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确立和护理学科自身的发展,从事儿科的护理工作者,应在儿科护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护理程序和护理技能,同时还应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会运用先进的医疗器械;不仅要成为技术工作者,还要充当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近年来,在高中扩招等多方面因素的冲击下,中专卫校学生的素质明显下降,许多护理教育者抱怨学生“难教”、“干教不会”、“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对护理专业学生素质的要求。论文百事通我们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鉴于此,我就自主学习的特点以及在儿科护理学的教育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能力作以下探讨。
1自主学习的涵义及特征
对于自主学习的涵义,国内外研究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有Zimmer-man[1]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3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已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的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我国学者庞维国[2]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即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从纵向角度是指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已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综合上述观点,自主学习应具备以下特征:①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②选择性:强调自主学习首先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权上;③独立性:自主学习并非绝对的独立学习,而是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④能动性:即自主学习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为前提;⑤有效性:一般来说,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⑥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绝对自主学习和绝对不自主学习都比较少,学生的学多是介于两者之间。
2自主学习在儿科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树立互敬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严重,自我认同紊乱,常常依赖外界的评判。目前在社会上,护理专业上有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中专生是最底层,因此他们心理压力大,既有没能上大学的失落感,又要面对就业困难的社会现实,同时又怕被别人忽视和看不起。一些研究发现,许多中专生心情压抑、消沉、沮丧、自暴自弃、学习兴趣低下。因此,老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应注意运用肯定和鼓励的情感诱导功能,真诚与学生沟通和相互理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让学生感受尊重、享受学习的快乐、克服心理障碍、勇敢面对现实,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
2.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独立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或愿意在课堂发言。但实际的情况是积极主动发言的情况很少,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点名,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很多学生往往是碍于情面或担心自己出错而放弃了主动发言的机会。因此,不但要寻找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讨论主题,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之间和谐互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自由探索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对课程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性帮助学生复习人体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在体内的代谢及其生理作用,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①什么原因可导致维生素D的缺乏?②本病的发病率你认为在哪一季节较高?南方和北方有区别吗?城乡有什么区别吗?为什么?③本病应该怎样预防?④你怎么指导家长正确地给小儿晒太阳?⑤用自己的语言或肢体表演描述一下本病的症状和体征。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常常超越课本原有的内容让知识的认知更形象、更具体,掌握得更全面、更牢固。同时,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真正被放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且在教学进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时,教师才可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如果教师只相信自己的“一言堂”,从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势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临床学科中,儿科护理学比较起内、外科而言似乎是“小科”,教材的内容较少,在护理专业的统考中仅仅只占了50分的分值,再加上学生往往存在“小儿就是成人的缩影”这一不正确的观念,因此造成了学生对儿科护理学重视程度较差、缺乏兴趣。所以在我在教学别注意多利用模型,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教具来创设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如讲授《小儿腹泻》时,先播放一段多媒体动画:“穆罕,男,1岁零4个月,因呕吐、腹泻两天入院,嗜睡不易唤醒,双眼干燥无泪,眼窝深陷,口唇极度干燥,腹壁皮肤弹性完全消失。”这是一个典型的重度脱水的案例。看过动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应因势利导地提出以下问题:小儿腹泻和成人腹泻完全相同吗?危险性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些表现呢?学生开始讨论、发言,教师适当引导、及时激励,顺理成章地推出小儿腹泻的临床特征和护理要点。这样的理论学习强调了对疾病的理解,学生有着较浓的兴趣和较大的自,也使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在探寻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新晨
2.4妥善处理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关系,双方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的指导和教学服务要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的自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不仅不能排除教师的指导,还必须加大对其能量的吸收。教师的指导应是有所侧重的、有针对性的、有一定高度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在自主学习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效应。
总之,自主学习以观念上的与时俱进、方法上的灵活多样、过程上的开放互动及质量要求上的层次递进,得到了教育者的普遍肯定。此外,当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走向护理岗位时,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他们应对知识技术的更新、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的必备素质。但是,由于中专卫校教学资源有限、课程繁多、生源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再由于专业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自主学习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和应用受到限制。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相信自主学习会在护理教育的探索和改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曾记得,睡梦中,梦见自己经常在天空中飞,后面有不少人在追赶,我生怕从半空中跌落下来,每次在没有跌落的时候惊醒。
我曾经想当一位老师,能够走上讲台给人讲课,能够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学生;当知道雷锋的事迹时,我想学雷锋,做一辈子好事;当老师讲述南丁格尔的事迹时,我希望自己象南丁格尔一样,抛弃一切物质享受,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当我参加工作,走进医院,遇到王琦琳老师的时候,我想以她为榜样,做一个好护士、好母亲……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想得多么美好,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小时候经常被人骂作“地主崽子”,不敢乱说一句话;看到别人穿新衣服的时候,自己也想有新衣服穿,但是,补丁把补丁的衣服还不够保暖,打赤脚上学的条件还无法改变,我怎敢奢望打扮;在读高中期间,因为营养不良,枯瘦如柴,同学们给我一个雅号“芦柴棒”,高考体检的时候,因为体重偏低,哭丧着脸,向老师求情,加几斤上去;当我还没有接触临床医学知识的时候,八九岁的妹妹就突然被病魔夺走了;当我想做一名好护士的时候,就累成病了……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初中毕业时,本村的女同学都回农村务农了,我则考上了高中;高中毕业时,同班同学羡慕我顺利考上了卫校;第一次参加成年高考时,以为没机会去衡阳医学院读高护班了,就意外地被长沙职工大学录取了;正在我犹豫没有钱读高护班的时候,台湾的伯父伯母回大陆探亲,并资助我深造;高护班毕业之后,苦于调动时,碰上中医院创二甲需要大量护士……
我既是一个苦孩子,又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孩子。因为苦难,我从小知道了落后挨打的道理;因为幸运,我特别珍惜每一次机会。所以,我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给我生命,感恩国家给我读书的机会,感恩老师教诲,感恩同学友爱,感恩亲人朋友信任和帮助,感恩病人及其家属支持和理解,感恩自然和社会环境对我的馈赠——阳光、空气、水分、食粮、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