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变为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还要独立地、自主地完成认知过程,并反思。
(3)实践性。做中学是建构主义的思想,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需要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践课程居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反复操作,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将实体教学改为虚拟教学,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教学质量。
(4)交流性。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越来越方便和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信息化智能系统的交流。
(5)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疑性、趣味性,教师或软件会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
(6)创新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有实践、有趣味、有自主、有交流。其中,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趣味性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学科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DinerDash策略等软件;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5]。我国职业教育重技能教育,学科多为实践类,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为适宜一种或几种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电子讲稿与在线测试整合,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整合,教育游戏与合作探究整合,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情景,有效地开阔学生视野,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运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摆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位置,这样才能趋其利而避其弊,真正发挥其作用。
1.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使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并非等同于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是一种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并非是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是整合。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需要出发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是为了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使用,而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长处,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1)现代信息技术有巨大的存储容量,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使静态的安全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这样,安全知识教育就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从声音到耳朵的单一形式的注入式传递,而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复合传递形式。
(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搜集大量生动直观、新颖活泼的案例,能够模拟案例发生的真实过程,有效地实现案例的真实再现,使静态的安全信息转化为动态的安全信息,抽象的安全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真实化,无形之中增强了安全教育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效果。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班级德育管理,会带来空前高效的管理效果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媒体网络不良导向、单亲离异家庭、留守隔代带养、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因素,导致学校教育往往微不足道,许多班主任深感力不从心,总是抱怨“如今的学生不听话“”如今的学生不受教育”“如今的学生难管”而牢骚满腹,致使班级德育管理工作跌入低谷。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新一轮的课改正紧锣密鼓地掀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班级德育管理模式是不是也应该有所变化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班级德育管理如何走出低谷呢?根据我多年的学生德育管理经验,我认为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实用性运用,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将枯燥的理论说教变为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受”的“实惠”性的东西,让现代信息技术为德育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使德育管理工作更有新意、更加高效。
(1)通过班级网页的感染,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每个班是一个集体,是学生温暖的大家庭。每一个班,班主任要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建立起班级网页。网页上要有班级管理团队、班纪班规、班级座右铭、班级动态、习作园地等。班级动态每天更新,记录学生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情况以及本班在学校评比中的情况。班级网页上还可给每个学生设计一份成长手册,记录学生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情况。班级网页形式要新颖,内容要丰富,经常更新,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每天集体浏览一次,使之成为学生接受自我教育和自我熏陶的乐园。
二、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益
1.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我们要全面而客观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究竟充当着什么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媒体,对其运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变我们以往教学枯燥无味的状态,将枯燥的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之中,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将这种注意力与兴趣点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从而使学生能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有效统一。如果片面强调趣味性,就只能造成教学表面的热闹,而无实质性的进展;如果只强调知识性,却又容易陷入灌输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动机不强,同样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架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展开主动探究,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相关的语文素材时,不能只是求新求异,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具代表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要能够有效地传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顺利地实现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与积极学习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以积极的心态展开主动探究。
2信息化教学模式特点
2.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摆脱传统教学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信息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及策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魏县新实验一中实行“235”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2013年起,该校一直秉承“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因为传统教学的蹂躏,学生被动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表面灌输进去的是知识,而丢失的却是那份不可多得的好奇心。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2丰富的教学内容,大量的教学资源
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另外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支撑,具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影视、案例等,以前听的只是老师了解的信息,看到的只是课本传达的知识。互联网使许多时事、新闻传播更为迅速及时,将之结合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变化,掌握最新动态,也能掌握更多案例。而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了解的信息,增加信息量,并且在相互讨论中使感情更为融洽,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丰富的内容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弥补了“预设有余,生成不足”的缺点,能随时调用已存储的资源素材,做到灵活运用,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
2.3远程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互联网无时空、无地域限制,便于开展远程教育,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进行学习。传统教学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学习的地点也只是学校,这样很耗费时间,而且学生发展速度不一,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不同,不利于学生成长。远程教学能针对此弊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1信息技术被简单地作为一种工具
由于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层次掌握信息技术,仅仅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演示或播放工具,将所有要学习的内容、环节都纳入到制作的课件当中,这并没有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和创新,只是将所谓的“人为灌输”变成了“计算机灌输”。信息技术促使教学容量增大,使得学生学习负担也加重了。虽说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声音、文字放大了,但教师只是从讲授者变成媒体的播放者,没有考虑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及时反馈,学生跟不上这种节奏而消化不良、叫苦连天。目前采用PPT教学的老师已超过90%,一旦某节内容的课程设计做完,老师则年复一年地使用,根本不考虑社会变化而信息也随之陈旧。
3.2互动频率低
教学过程中,一定的师生互动是必须的,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听课的状态,也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的注意力一味放在显示器上,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这样就把师生之间富有情感的交流变成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人人对话变成人机对话。有时候老师课件设计得不合理,问题答案一起出来,学生根本都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跟着多媒体的屏幕走。处于青少年早、中期的学生更渴望获得老师的关注,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冰冷的显示屏上,这无疑会使师生情感得不到深层次交流,对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对老师来说也不利于其教学及管理工作。
3.3信息素养不高
从教师角度来说,有的老师对信息技术还不是很了解,而且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要么不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这样的思想观念不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要么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而丢失传统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能力将会慢慢下降,最后就像流水线工人一样做重复的动作,说重复的话。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无法利用网络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资源,无法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不能及时为自己答疑解惑,完全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学习,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时代脱节。
4对策
4.1有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现在许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了解的程度不高,只会把书本的内容照搬到课件上,不能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发散思维、创造性的培养。课件制作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文字上,而过于花哨,又会使学生无法掌握到重点内容。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多层次阐述教学内容,将视频、图面、文字集合为一体。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甜品面包,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融合是为了教学效果更好,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学生。
4.2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信息社会的到来,使我们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信息的量更大。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但是,信息社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也有好坏,充斥在学生的周围,老师就应担当好监督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接受有用的信息,拒绝不良信息。4.3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信息资源现在很多学校已使用多媒体教室,但领导老师担心学生损坏机器,不允许学生使用。有的多媒体设备过于陈旧,需更新换代。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也都是陈年旧书,杂七杂八。学校应该多购进新书,完善书库,让学生能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学校电子阅览室应免费向学生开放,机房电脑也应更换。科教兴国,教育任何时候都要摆在重要位置,不能让硬件设施暂时缺乏或者落后而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障碍。
4.4设立合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设立合理的管理和评价机制,能让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再三斟酌,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一套策略。同时,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得教师内部形成竞争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
传统教学中以语言描述、黑板板书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费时费力,教师教学负担沉重,但整个课堂教学密度与课堂容量非常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实现知识的互动呢?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输出方式的多元化,正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将所要讲述的内容存储于电脑,课上只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与学生进行互动探究,从而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来传递信息。其次,表现手段多元,扩大信息输出量。现代信息技术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来传递信息,这使得信息的种类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1.图片。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是却比语言更加直观、更加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包含着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甚至可以传递许多语言所不能表达与描述的信息。2.动画。动画将图片与文字结合在一起,并能够利用图形的缩放、移动、颜色的渐变等一些特殊效果来集中展现,更加生动,富有动态感。现代信息技术都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动画等来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这正是增大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的重要手段。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生产生活的生命学科,其内容广泛,跨越度大,小到细胞大到生物全部都是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说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生命研究。这决定了我们的生物教学不能只是就教材讲教材,而是要践行新课改所倡导的大教学观,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无限的生命空间。生物学科既然是研究生命运动的,其传递信息的方式就不仅是文字以及插图,还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强大的互联网为依托,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综合功能与表现效果,可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开发出以教材为中心的多种资源的整合,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让我们的生物教学与社会接轨,与世界同步。如我们可以将当今全世界人类所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话题以图文声像地形式引入课题,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生物知识,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生物学科与人类息息相关。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全面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在传统教学中这是教学的最大问题,但是在现代教学中这却正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信息量大,处理速度快,可以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与难易程度,更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之中,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展现学生不同的学习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基础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展开自主学习,使得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能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面向创新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
1.创新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契合点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革新,给创新教育创造了一种情境和激发力量及信息环境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个性化、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等。开展创新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能为学生塑造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情境,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创设了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技术开始了全新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和利用,并在不断地探索中开始攀向高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飞速发展。飞速发展的internet技术将广泛的资源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环境出现质的飞跃。由于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学生感知和认知的时空,层次发生了变化,得到了扩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利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从教学规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的结构和教师的功能都将发生相应改变,为更好的培养新型人才,创设了有利条件。
3.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形式发生了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颠覆,以往静止的、封闭的、模块化的教材变成“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的动态教材,更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产生由学生作为主体的、非线性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和基于计算机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如“实验模拟”),在模拟的学习环境中必然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假设和探究,并得出结论,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适合创新教育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教学活动是否围绕创新教育的开展进行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时,信息技术能进行精确的科学的数据分析,为其提供相应平台或软件。
三、开展创新教育的模式设计
1“.点拨”创新模式
点拨创新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教与学的“五步三阶段”。五步是:教师的导入、鉴赏、反馈、迁移,研究。学生的预习、思考、评述、小结、迁移,这五步又构成“输入•积累———思考•转化———输出•创新”这三个阶段。而“输入•积累”这一阶段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对于音频、视频、动画、文字、图像的支持而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思考•转化”这一阶段,学生也可以利用浩瀚如海洋的Internet资源来激发自己的思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点拨创新模式是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师点拨,学生创新,两个主体都发挥作用,是“教学做”的“知行合一”,同时也贯彻了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2“.多维互动讨论”创新模式
这是针对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特点进行网络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园网中E-mail与BBS的作用,强调教师、学生、媒体的多维互动。该模式分为粗化的三阶段:知识传承、讨论质疑、反馈创新,细节留给学生自由发挥,使其不受种种约束,自由度、灵活度较大,课上课下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询问老师。文科类的互动讨论式教学注意和强调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合。理科类的互动讨论式教学注意实践性和对现象的观察,通过观察,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途径、假设;重视和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互联网上展开互动讨论,其交互性、开放性、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大任务驱动”创新模式
“任务驱动”大家耳熟能详,但要真正理解、读懂它的内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但更多时候,任务驱动走进了一个误区。形象地说,走进了“小任务驱动”的误区,即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好一个任务的目的、内容,学生只要亦步亦趋地按步骤做下来,这种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根本不存在任何创新与探索。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一个个陷阱,跳进去,爬出来,再跳进去,学生倍感疲惫,根本没有时间与心思去创新。基于这个误区,提出了“大任务驱动”创新模式。顾名思义,“大任务驱动”教师不再为学生设计一个个过于细化的任务,而是提出总体目标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其余则由学生自主发挥与创新,这样来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1.要继承并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与优点
创新的意识常常蕴藏于丰厚的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我们应充分重视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继承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挖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打好扎实基础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注重落实模式,不追求形式
对于创新而言,其模式本身的变通、再创造,也是一种创新。因此,在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注重实效,要有的放矢地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转换,不能被条条框框局限住。在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要因为创新而搞成形式主义。
2.利用多媒体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数理化教学易给人一种呆板、沉闷的感觉,不易使习惯形象和感性思维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等特点正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在讲解酸的时候,就可用醋来作为课题引入,放映有关醋的历史、分类及醋的妙用的视频动画或者是相关图片配以和谐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能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后面部分的学习。
3.帮助理解重难点内容
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信心也是兴趣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或困难,意志坚定、求知欲强的学生一定会通过不懈的努力或用不同方法解决,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就此而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因此降低学习兴趣。有机化学中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点,如有机物质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和同分异构体结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如果能制作成三维效果图或者是具有交互功能的动画,可以达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效果,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4.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是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播放有机化学趣闻、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学物、有机化学反应或电视节目、魔术表演中的有机化学现象。二是建立兴趣活动小组,分小组完成实践性作业、调查性作业以及课题研究。比如课题“塑料袋与白色污染”,学生可以自行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加工、整理有关塑料的主要成分、化学性状、生产加工方法,为什么会引起白色污染,如何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等,最后形成论文或电子稿。通过论坛或博客发表,与老师、同学或其他网友共享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助精神,还能让他们通过发表、共享等方式得到自我满足,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创建平等的互助交流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让学习成果得以巩固,学习“拦路虎”得以及时解决,加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可能一开始表现得还是挺有兴趣,可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深,其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减退。我们可以尝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利用化学学习网站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有条件的话,可自行建设有机化学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将教案、课件、动画、视频或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上传供学生参考。同时,学生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经验、研究成果上传。②建立学习交流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业余时间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生们的学习疑问;学生之间也可就学习经验进行交流:开设有机化学学习论坛,设立各种讨论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不足之处有选择地进入相关主题进行讨论交流。③利用搜索引擎、在线答疑等信息工具寻求其他网友或名师的支持。④利用辅学型课件或智能评测系统,进行自测练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
如同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那样,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好导入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留下初步的整体印象。初学《灯光》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华灯初上的课件,让学生置身于灯光所带来的美丽世界,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以“六十年前,见到电灯却只是许多人的一个美好梦想”这样的导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灯光》一文的重难点之一是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如何让学生理解发现这一崇高的人性美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思考题,安排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独立阅读,再课件显示八至十自然段,集体有针对性地阅读,并以红色醒目地标出重点词语,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关注。在汇报交流后,师生合作,反复以不同身份多角度地阅读,在这一次次的阅读中,学生明白了郝副营长行动的重大意义,对人物产生崇敬之情。
三、直观展示,引出精彩生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充分的多种形式的阅读给了学生理性上的认识,但还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时,用课件呈现郝副营长高举燃烧的书为部队指路的画面,在背景音乐战士的高喊声中,在教师动情的解说中,直观上让学生对郝副营长的牺牲感到遗憾时,更为他那种人格魅力所感染。埋藏在心地的那份激情,那份英雄气概便喷发出来,让他们有了强烈的阅读与说话的欲望。再次的朗读,便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能做到声情并茂了。然后趁热打铁,以“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面对画面中的郝副营长倘露心扉,使情感得以升华,有效地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珍惜今天这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四、资料拓展,延伸语文教学
教育的功能是相通的,小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所独有的形式来表现艺术美,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在的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教唱歌曲,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好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课堂中,学生就能生动形象直观的看到作品所描摹的景象和多姿多彩的活动场景,这样使音乐课堂提高了感染力,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只凭教师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情境。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与音乐共悲共喜,真正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1.2丰富教学信息内容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程涵盖面非常广。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知识,歌曲和欣赏等都有所涉及,这实际上就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这个要求还不是很协调,很多教师对此还不是很了解,造成了课堂讲解的失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缓解,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全世界资源的共享很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音乐教师通过上网查找有关教学内容的材料,从而获得自己不理解和教学参考书中所没有的信息内容,这样就增大了课堂的信息量,避免了失误的发生。
2.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让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构建一个新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那将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教学氛围,课堂效果也会大大的提升。
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小学音乐情境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由于内容单一,形式上缺少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习的过程枯燥,更无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把网络和多媒体运用到课堂当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境界,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力,并且使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过程显得形象生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声像具备的音乐情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1.1创设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器。小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奇有趣的事物,并且对动态的事物更感兴趣。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短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化静为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一年级音乐《小鸭子》这首歌曲时,一上课就给孩子们播放有关小鸭子的的flas创设情境:碧绿的田野,逶迤清凉的小河,灿烂的阳光。同时再配上《小鸭子》的伴奏背景音乐,通过眼睛和耳朵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这时候再让学生为动画编歌词,最后再把原歌词加入到flas中让学生鉴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小鸭子当时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歌曲所要表现的信息,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上的兴趣,引发他们情感的共鸣,这样为以后学习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2利用情境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传统的教学,音乐教师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乐谱要自己制作,黑板上还要写很多板书,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枯燥乏味。现代的信息技术应有尽有,实物都可以在大屏幕上直接显示。用电脑制作课件,可以把乐谱直接放大显示出来,并且能通过变换不同的颜色和形式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冲击,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和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一些不太熟悉和外来的乐器时,把这些乐器的图片直接放大投影出来,可以使教师对乐器的介绍更形象,准确。
2.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合理的想象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是无穷的,在很多方面,想象力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绪,更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红帽》是小学二年级音乐的一首童话歌曲。这首歌曲也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儿童情趣。里面主要叙述了小红帽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遇上大灰狼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把《小红帽》的音乐配上故事画面,并编制成动画,创设了演示的情境。上课时让学生分别模仿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形象,随着不同的风格乐曲做不同的律动,然后在大屏幕显示出做好的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形象,让学生模仿它们。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性格特点,并且让他们说出故事的结局。通过让学生反复的模仿,增强它们对音乐的理解,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让他们做到在游戏中学习,在律动中学习和在快乐中,在想象中学习。
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在小学音乐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者的重视度不高,也形成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现实教学实践应用中的误区,教师们一味的追求现代化,自动化的教学模式,盲目的使用多媒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将多媒体当做录音机,投影仪来使用,忽视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缺乏创新思维,没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本和教学课件相脱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死板;还有些教师过分的追求声像效果的变换,却忽略了多媒体技术是以教学目标为前提的辅助教学本质,他们仅停留在表面的视听效果和动画效果的欣赏设计上,却淡化了音乐教学环节的内涵建设。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首先,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可是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多趋向与游戏、信息沟通等方面,对其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第一,学生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并不了解,认为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是将课本知识移到屏幕上,并无多大意义。第二,大学物理教学中,对知识的安排不太合理,致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难以发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并无多大兴趣,反而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并不愿深入了解。其次,物理教学课件制作太过粗糙,一些教师就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也不经过加工处理,无法体现课件的特色,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多媒体与学生的“天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难以发挥,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难以激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死板、无趣的课堂气氛,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整合了零碎的物理知识,更加突出物理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然而却降低了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和认知,不利于学生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物理教学的全面性,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使其不能产生强烈的物理探索欲望,难以在物理学习中有所突破。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大学物理教学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利用中,一定要明确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工具,对其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信息技术要围绕学生这一教学核心因素发挥其作用。不能否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要将各种教学资源科学的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学习气氛浓烈的教学环境,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对于课件的准备决不能马虎,从选材、制作到修改、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细心加工,确保教学课件的新颖、独特和创新性,使课件播放能够密切的配合教师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播,使其能与教学设计相辅相成,实现大学物理教学的更高水平。再次,在信息技术利用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例如,在对一些复杂、抽象知识的讲解中,教师的表达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求,这时,适当的声像信息能刺激学生感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得到优化。同时,学生也会在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中,产生强烈的情景印象,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广泛的物理知识信息,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物理学习经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第五,协调好学生、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是三者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加工者、存储者和应用者,教学参与对学生成功的建构物理知识非常关键。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领路人、激发者,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学生获得教学参与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决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是这种工具的应用者和掌握者,决不能使自己成为教学工具的附庸。要科学的配合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状态,及时的调整课堂气氛,促进物理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