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1 17:17:4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级中学数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级中学数学论文

篇(1)

教学信息堆积即为无结构式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面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处理通常会历经两个主要教学阶段,第一个教学阶段就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具体整合与确认,而后才是深度知识处理与知识优化.第二个主要课堂教学阶段则为课堂教学设计核心和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在此阶段,无序化教学状况和无结构教学状况时有发生.信息堆积手段较为常用,但却毫无实际利用价值可言.

2.实现有效且正规的文本理解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进行具体课堂设计之前要读懂教材,明确教材中所承载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意图,在此基础上再对教学文本进行理解.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更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回归.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教材表层概念和表层信息,以真实问题为课堂教学设计背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直观感受能力,以此为前提进行深度转化思想教学,逐步推出后续公式,最后再逐一讲解转化思想的多方用法.综上所述,此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可以归纳为:直观感受理性探究归纳概括发散思考.

二、有效摒弃静态数学知识梳理,使得数学动态思维模式贯穿整个课堂设计过程

1.静态知识梳理的不足及缺点

教材知识为静态,部分数学教师以此为教学基础,在进行基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只是简单进行知识梳理,自认为捋清知识主线就算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数学教学思维的养成至关重要,如若以此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学生智力和学生思维均不会得到全面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直接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这种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此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但是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应单纯注重静态数学知识梳理,还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思维发展.

2.使得数学动态思维模式贯穿整个课堂设计过程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某一课时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具体设置,逐步引导学生.要想使学生获得良好课堂收益,学习思维发展和学习思维养成尤为重要,学生思维发展会被分隔成几个阶段,但若不经过辅助学习思维引导和培训,其并不会得到顺利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学生自身思维习惯培养和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等,时刻关注动态活动发展状况和历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且能及时和教师、学生沟通,并予以解决.

三、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视学生为教学主体

1.将学生作为教学工具的主要缺点

教学中学生被工具化现象较为严重.在教师眼里,学生只是他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工具.部分教师自认为,课堂教学只要讲解的通顺、具有逻辑性即可,学生和教材都在可控范围内.上述教学设计观点有悖常理,视学生为教学工具学生主体性位置被忽略,更不会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恢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篇(2)

2.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各项能力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学生应该在数学作业练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实现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与需求进行层次性的作业设计,为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提供选择性的作业练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进行多角度设问,使问题具有梯度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一步步前进。另一方面,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能力相符的题目类型,如基础型、选做型、附加型等,在提高优等生探究力的同时鼓励后进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灵活

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实施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该摈弃传统数学设计中的繁、难、偏、多的弊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多样灵活的作业设计,尽可能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探索能力上进行多角度、多思维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在遵循以上理念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合作性的数学作业,以及开放性的数学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其关注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追求创新的能力。

4.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环节的优化

作业评价是作业完成后的重要环节,更是影响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作业评价策略,积极改善和优化数学作业评价策略,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首先,根据作业性质与教学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作业批改方式的选择,针对不同的数学作业题型选择学生互批、学生自我批改、师生共批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作业出错的原因认识与改正;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新颖的批改符号,将等级制与百分制联系起来,利用“优、良、及格”的等级评价保证作业批改的整洁度,使学生感受到付出努力的成绩,进而鼓励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自觉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篇(3)

二、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内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几何画板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素养,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重要技能.不少学生在面对庞杂且无规律的数据时,都会觉得找不到头绪,让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更是十分困难.有了几何画板后,能够有效地给予学生引导,尤其是利用“制表”功能,能够实现数据的准确收集和有效统计,并且能迅速找出其中规律,这对于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学生通过工具测量获得的数据不准确,借助几何画板则能够准确地收集、统计数据,从而迅速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时,让学生画任意的三角形,再进行测量、计算,由于量角器测量存在误差,不一定能验证定理,可以在学生探索后,再用几何画板产生随机数据进行验证.这个过程往往能够帮学生较为准确地找出其中隐藏的一些规律,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这对于知识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4)

[HTK]1过于追求教学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创设的教学环境但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不分场合的“冥思苦想”,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脱离情境,就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况,致使部分教学情境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学生只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却无法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HTK]2形式化的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没有得到重视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有着较大影响,必须建立在“能学、想学”等基础上,因此,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片面地理解自主学习,使得初中数学课堂上出现不敢“讲”的现象,严重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HTK]3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过分追求

现在的公开课、评优课等开放性课堂上,如果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似乎就是观念不先进的体现,使得较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但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原样照搬,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全面展示,导致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后,不再利用板书给以补充,使得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熟知很少;有的教师没有比较熟练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足之处

[HTK]4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不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师对教学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理解教学目标,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都受到极大影响与此同时,完全照搬教材或完全脱离教材的情况都有存在,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提升

二、初中数学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HTK]1教学情景方面的对策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时,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实际学习情况等来确定,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使其富有现代教学理念的气息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要多种多样,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等,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从而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自身教学水平提升,掌握相关现代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升

[HTK]2自主学习方面的对策

目前,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着直接联系通常情况下,概念、结论等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发现,而陈述性的、事实性的数学知识,或者是教学过程中难度较高的,则应采用接受学习这种方式随着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要更多地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同时,教师注重教学设计,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在相关教学情境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综合能力

[HTK]3教学手段方面的对策

现代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学应该多种多样,以在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信息化发展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最终推动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

篇(5)

一、提问缺乏层次性,偏向于记忆性的知识。

数学教师在授新课前进行的知识回顾主要以记忆性的知识为主,没有体现出对知识的提升,缺乏深度。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时太难有时简单,没有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提问直接单一,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提问过于简单直接,达不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y=ax2+bx+c (a、b、c为常数,a≠0)概念的讲解中,教师直接问二次项系数a能不能等于0,学生回答不能,这个问题不能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不能明白为什么二次项系数a不能等于0。

三、提问时机把握不准,提问后未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急于找学生回答问题,由于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全面,缺乏深度,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失去了提问意义。

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鼓励。

中学生由于心理特点的原因,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中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害怕被人嘲笑,尤其是回答错误后被老师批评。而往往教师就批评了学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技巧还需要大大提高。为此,我们针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如果课堂的提问能够体现以下几点,可以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层次和方向。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提问成败的根本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目的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回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其次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层次,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班级的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方式多样化,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转变一问一答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

三、把握关键问题和提问时机。

篇(6)

现中学教学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道乐趣在哪里。长期以来,很多学生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深感学习数学很困难,枯燥乏味。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其它各科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但老师若能通过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之美,数学学习就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了。本文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体验,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刚接一个新班,全班学生对教师及教师的第一节课都充满了期待,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老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

我曾经问过很多学生,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为你们上课?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幽默而不失严格,专业知识强,与学生心理年龄接近的老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感觉到老师如果长期都一脸严肃,学生会很不买账。有时把气氛缓一缓,还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在认识“无理数是分数吗?”一课时,学生都以为是分数,我说:“它们不是分数,表面看是分数,而实际它们是披着羊皮的狼。”学生们都笑了,而且对这个知识点记得很牢。

2“跳出教材”备课

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教案,其精粹值得借鉴和学习,但不能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定要考虑到本地、本班学生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好学习的鼓动点,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吃得进,消得了”。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课后练习题不多,基础题就更少,所以一个知识点讲完,学生无题可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备课的时候,去学习资料中寻找适合当地学生的数学题,已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有些老师为了“负责”,把课后习题逐题进行讲解,学生既没学到东西,又浪费了学习时间,老师和学生都在做无用功。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上课云里雾里,对这些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我觉得倒不如丢掉这些题,备课时应跳出教材考虑教材,更多考虑如何“用教材”,要透过教材的实施和论证方法,挖掘教材的本质和内涵,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构思教学设计。

3贯彻新课改思想,以学生为主体

很多老师为了把自己准备的教学内容讲完,整堂课只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甚至拖堂,一节课下来,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在下面打瞌睡,做小动作,学生的成绩上不去,对老师和学生的打击都很大,学生自然就会厌烦学习数学。因此,课堂上老师讲什么、什么时间讲,都应该讲究策略,把握一个度,讲得多了,不仅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效率肯定低。对于学生能做的题,教师尽量不讲,多给时间上黑板练习,然后让其他学生指出错误,教师只对疑难题型答疑解惑。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老师也很轻松。

4注重个体差异,促进人人有所发展

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5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因为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判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对数学课程教学过程有很重要的意义,能促进师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对数学课程的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实施强调过程,突出形成性评价;重视参与,突出参与性评价;重视个人成长经历,突出过程性评价。

树立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教师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标准、全方位地正确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评价方式应采取观察、评议、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

总之,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其它各科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但老师若能通过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体会到数学之美,数学学习就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薛广明,邓国和,张炎.浅析布卢姆教育目标与我国数学课程的联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9-10.

篇(7)

创新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灵魂,教师要合理的把控教学设计中创新的元素,在传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引进创新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并结合实践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遵循设计原则。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方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程度,要加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方式,不但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还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2.遵循情境创建原则。问题情境的创建对于优化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情境创建的原则,合理的设置问题并创建情境,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开拓视野和思路,提高其逻辑思维,这也是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初中数学不同与其他的科目,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达到高效准确的效果。除此之外,这些能力也需要学生日常的积累和锻炼,非一日所至,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合理的安排案例和情境创建,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情境创建的原则。3.遵循交换原则。交换式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角色的互换,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群体中去考虑问题,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交换式教学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手段,对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考

1.引入课程,设定情境。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率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合理的引入课程,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合理的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和情境,为同学创建良好的思考环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的引入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同学创景更加逼真的情景,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和易懂。例如教师在讲解抽对称图形的时候,可利用计算机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风筝、飞机、汽车等,在展示过后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生活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提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合理的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的联想思维,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2.增进交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要充分的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交流能力。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有效的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灵活的处理教材。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组,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发给每个组,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其拼成正方形后在计算每个边长为多少,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不但学习了勾股定理重要的公式还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用。传统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教育形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扮演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移交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拓展的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正和指点。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方程式,让同学进行应用题的复原,学生在复原题型后可以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自己的思路和方式,如此一来教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名同学都加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牢固。

综上,初中数学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逻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的探究。因此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要从多角度出发,遵循教学设计的原则,立足与学生,合理的引入教学案例,不断的总结和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方案,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作者:杜满良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现在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现在新课改的推行,导致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新的课改教程的观念是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的,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重点培养适应现在人才需求的一种改革方针.新课改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能一直采用原来的教育模式,要进行创新,数学教育要进行重新的设定.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关键点的设计策略和思考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的数学关键点的设计现状

新课改的推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新课改毕竟是一种新型模式的教育改革,完全适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很多地方的教育虽然实行了新课改的策略,但是并没有完全地理解新课改的真正目的,或是过度地理解了新课改的宗旨,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进.1.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传统庸俗在数学教育中,课堂上的提问是最平常的事情,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提问,进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有很多的数学教师并不是真正地掌握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含义,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是比较传统的、教材中的固定的知识,或是创新了教材但是却偏离了知识点的掌握,只是进行着流程似的提问,偏激一点的说,只是在走教学的流程,并不是真正的提问.2.不能很好地进行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新课改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虽然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但是没有充分地掌握好自主性的度,这样过分的放松就会导致学生松懈了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3.合作学习的实施不够完善新课改要求现在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但是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很多课堂之间的合作也只是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合作.

二、关于数学关键点设计的相关策略

现在的数学教育处于新课改的初期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数学教育中,提出重要的数学关键点很重要,有了关键点,就可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1.充分把握理解教材中的数学关键点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地进行教育.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非常重要,一个好的教学思路的引导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中,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好学习的关键点,通过对关键点进行延伸,可以很好地将知识点进行扩张和补充,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2.注意数学关键点设计创新在学生上课之前,进行很好的课前教育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环境中去.很好的教育思路的设计、对数学关键点的总结是教师在教学中基础的教育方式的展现.其实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很好地掌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做好数学关键点的把握,将数学知识很好地进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3.把握好数学关键点的掌握,注意关键点的练习数学的学习包括课前、课时、课后.课后的复习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进行认真的学习,但是如果课后不进行复习就会导致学生淡忘课堂上的知识点.课后的练习是对当天课堂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强化的过程.课后的教学复习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松懈性进行改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比较用心,是因为课堂上有教师的管理和学习的氛围,但是课后就要靠学生自己的自控力.所以,数学关键点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

篇(9)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头疼的科目,不少学生曾反映,自己在课堂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思路和教师的讲课进度。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数学课程内容的思维跳跃度较大,而许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在听课时就很难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开展自学辅导,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去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就能很快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开展自学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过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总是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述“三角形余弦定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总是习惯于先将三角形余弦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背下来,然后为学生讲述定理的含义,接着给学生分析例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课后练习。如果教师总是在一开始就将学习内容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很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自己阅读余弦定理,然后画一个三角形来思考余弦和正弦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从定理中提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学的窍门。

(三)自学辅导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一门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两项能力,许多教师总是习惯于将每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推理过程告诉学生,并将解题过程中的每个要点巨细无遗地分析给学生听。但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虽然十分详细,但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养成推理能力。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可以拥有很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旁辅导,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究。

二、将自学辅导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方法

(一)在预习时通过自学辅导,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提前告诉学生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在脑海中对这节知识有个大体印象,并将预习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同时,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作为预习的辅助,帮助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这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知识点内容进行预习。在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理解坐标点的概念,教师给出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想想坐标图上的网格像什么,一些学生会想到,这些网格很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些学生会想到围棋棋盘上的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自学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现在共有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25个,礼物盒中总共装了66件礼物,在紫色的盒子中装着2件礼物,在蓝色的盒子中装着4件礼物,请问蓝色和紫色的礼物盒分别有几个?这个问题乍看之下有些复杂,但事实上这个题目是十分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尝试自己寻找建立方程式的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商量出,将蓝色和紫色盒子的个数设为x和y,则有方程4x+2y=66,x+y=25,将两个方程联合起来就能算出x=8,y=17。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怎样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三)在下课后通过自主复习,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就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达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复习,并尝试在不了解外角和定理的情况下,运用内角和定理来推测外角和。又如,教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判定”时,可以先详细地给学生讲述“SSS”(三边全等)和“SAS”(两边及夹角相等)为什么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嘱咐学生在下课后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复习,在复习时尝试分析“ASA”(两角及公共边相等)为什么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复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最佳方式,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回想起旧知识,还能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推理。

篇(10)

二次函数教学时,抽象的图象问题让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尽管小组探索,也通过分析教材概括了一些绘图特点和函数规律,但效果不明显。鉴于此,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二次函数图象,来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和特点。如此,学生就容易理解,能够准确地归纳概括内容。不管怎么说,多媒体提供的图形和模型演示能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学习。

(二)课外拓展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外拓展任务中。工作人员使用多媒体建好拓展任务的数据库,教师运用该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初中数学问题逐个累积起来存放到数据库,学生通过下载使用获得学习的进步,这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并且通过该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沟通的平台,师生间可以方便及时地沟通交流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研究和实践证明,最终发现使用多媒体教学确也存在一些消极的问题。

(一)公开课与随堂课中的问题

日常随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觉得传统板书教学方式更直接有力,因此很少使用多媒体。等到研讨课时才忙于制作课件,因此多媒体教学成了上公开课的工具用不到实处。措施:作为新课标的一线教育工作人员,应及时转变板书教育思维,接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学习多媒体幻灯片的设计制作,以便运用起来游刃有余,适时地把多媒体运用到随堂教学中,切实地服务好教学。

(二)板书与多媒体不能有机结合

多媒体使用不能片面化。如今有些教师、教育部门的部分领导觉得没有多媒体就评不了优质课,没有多媒体就不能称之为公开课”,于是发生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既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又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形式上的东西。有些内容像二次图象的呈现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现,有些标题就适合在板书上呈现出来,方便学生回顾所学小节的主要框架,因此对二者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是选择多媒体还是选择板书。措施:尽管多媒体有很大的便利性,可有时其独立使用时又有很多弊端。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生动有力的语言和形象的肢体动作比多媒体更有感染力,师生交流也更融洽。所以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把多媒体有机结合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去,多种教学方式互相协调、互相促进。

(三)课件修饰

现在的课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预设好的课件组织教学,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就难以应对。课件着重华丽、漂亮,减少了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眼神交流。看重演示的结果,对过程的展开常常不清楚。多媒体帮老师呈现出其他教学工具讲解不清楚的问题,可老师也忽视了帮助学生。为公开课使用多媒体,把多媒体作为容纳大量板书内容的黑板,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大大减少。措施:在教学时要选择低成本、高效能的教学工具,一些常规的教学内容应减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尽量使用挂图、实物的教学工具、投影仪等具备各自优点的教学用品,勿多使滥使多媒体。

篇(11)

(一)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美术是一门艺术造型学科,也是视觉感官艺术。美术教学都是以具体的感官形象为原型,形象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能够陶冶学生情感,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初级中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全面性等特点,特别是网络的发展。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首先,网络的资料是动态的,网络上的资料始终处于更新状态。它总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网络资料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选择空间。再次,网络资料是形象生动的,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引向互联网,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三)学生的感官需求

美术是具有审美艺术的视觉形象。美术作品需要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美术教学必须将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作为教具,为学生提供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审美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那些价值昂贵的艺术品展示出来,或演示作品的制作步骤和作品效果,这样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高于教师的讲解。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信息,将枯燥抽象的美术审美教育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统计和教学实施等各个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化。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1.美术学科是直观性、形象性强的学科。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利用网络搜集教学所需要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资料。这是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基础。通过网络查找素材,上网搜集素材,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数据,使教学设计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课前资料准备充分,为美术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

2.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行为、所有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因个体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可以开阔教师的设计思路,开发教师的思维;可以修正传统意义上的认识误区,有利于美术教学开展;可以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提供技术支持,使教学活动具有互动性与开放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美术学科的艺术感染力。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为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提供条件。例如,对美术流派通过动画片和视频等形式展示。

2.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美术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文稿、Flash、Autowave等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交互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帮助。

3.美术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作表达自己思想的舞台和空间。比如,计算机美术作品创作,通过计算机进行绘画创作,它打破了传统意义的美术作品创作的局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的优点,创作出生动形象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出艺术品的创意。通过计算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深度与广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