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体育教师考核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区教坛新秀评比为契机,多方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3、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区体育教学现状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4、组织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初中组篮球比赛;做好有关学校领导参谋创建学校体育特色、设计学校体育场馆。
二、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1、学期工作计划制定。
2、市体育教研员会议。(九月七日)
3、组织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旬
4、东部小班化教学调研。12-16日
5、博平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创建。
6、梅山小心体育武术传承课题与浙师大联系。
7、制订、公布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规程。
十月份:1、10月7—10日组织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省轮滑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丽水)
4、制订区初中生篮球联赛规程。中旬
十一月份:1、汇编区第三届中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材料。
2、组织区中学生篮球联赛。
3、组织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市中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十二月份:1、区小学体育教坛新秀评比。上旬
2、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补考。中下旬
3、全区各校体育现状调研。
4、组织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市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62-02
体育科学研究绩效既是评价体育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亦是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第一,许多体育教师平时不做科研,到了评职称时才临时抱佛脚,无法体现科学研究的系统性;第二,对体育学科的评价与其他学科没有区别,均用同一标准衡量,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第三,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绩效评价没有差别,缺乏区分度;第四,以评职称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的瓶颈。那么,如何评价体育教师科学研究?采用什么标准和方法评价?如何对不同层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进行评价?是本研究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调查法:通过文献、光盘、INTERNET检索等方式,收集、鉴别整理有关我市体育科学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及评价指标筛选、体系构建和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相关文章和材料。②问卷调查法: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向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放问卷,了解我市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③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天津市普通高校部分学校的院长、教学科研主管部门的领导及相关专家访谈,了解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的现状,并对指标权重选择征求意见,访谈结果对于指标的选用和权重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④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13.0和Excel2000统计软件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Mathematics),分析处理调查数据,并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绩效进行评价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从被调查者的性别结构分析,在100名体育教师中,男教师69人,占69%;女教师31人,占31%。这表明体育教师的岗位,男性教师占据绝大部分,也表明各大院校对于体育教师的人选还是以男性为主。
2.对科研的关注度。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了当今高校体育教师对科研的关注度。其中37人对科研态度为很重要,占37%;42人为重要,占42%;15人为一般,占15%;6人为不重要,占6%,但在实际科研操作中,体育教师参与的数量明显不足,这与体育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大部分参与科研的体育教师都以挂名为主,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排名较后,主持课题的体育教师则少之又少。
3.参加科研的目的。目前,我市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也存在很多难解之题,各个高校侧重学科不同,不同学科的科研水平发展无法实现均衡发展,各个高校都有自己学校所擅长和偏重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领域。体育教师要处理好教学、科研和运动训练成果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以上述三点为主体,实现综合评定指标的层次构建。
4.工作成果的认知度。工作成果(一级指标)。①教学成果(二级指标)。教学成果包括教学工作量、实验工作量、教研组评估、精品课立项四个指标。②科研成果(二级指标)。科研能力对于每一名在职的高校体育教师来说都是其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同时科研能力是评价高校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参照指标,在天津市的各个高校中体育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教学讲演任务,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技术课上也要倾注大量的体力与精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总结相关的经验,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③社会服务(二级指标)。校内外所获奖励或荣誉,通过调查表明对于在校内所获荣誉大部分教师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导致没有良性竞争,教师业务能力停滞不前,同时也反映了各大院校对于教师自身荣誉重视态度不足,导致体育教师对于获奖等个人能力评价认可度的降低。④人才培养(二级指标)。作为学校,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责任,作为体育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肩负提高学生体质的重任,但是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对于上课和运动队训练的概念是两种不同模式,其一认为,体育课只是增强学生体质,在增强体质同时,防止伤害事故为第一位;其二,运动队才是培养人才的运动训练模式,能专门训练培养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其三,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培养人才的重任应由学科教师负责,而体育教师的任务只是单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5.体育教师科研绩效方法构建原则及问题。制定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需要长期的规划,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这套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首先要适应高校的发展要求,能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成长,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为这套评价体系的确立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进步。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①建立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自身素质、指导工作、社会服务五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涵盖教师“德、能、勤、绩”诸方面,规范和强化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行为,使其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有效提高工作业绩,从而更好地从经验化教学向科研化教学转变。②设计“体育教师”绩效考核表,能有效地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考核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真正起到规范化管理体育教师的作用。③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运用多种方式对体育教师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规定的职责履行程度进行公正合理的客观评价,其结果作为教师培养、奖惩、聘任、选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科研等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议。①科研成果不仅仅局限于职称评定,加强体育教师的自我素质提升,改变教学方式,向科研型体育教师发展。②结合人事制度改革,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塑造人的管理理念,开展宣传和动员,使教师充分认识绩效考核的意义,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评价程序,及时反馈评价信息,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潜力,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④高校制定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方法时,应充分考虑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应参与制定考核绩效方法,合理并有意识地提高体育课时,将运动训练、比赛、成绩等因素有效融合,制定适合体育教师的科研绩效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春英,李晓飞.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2]卢爱地.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3]李锋,葛世伦,尹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71-272.
[4]李元元,王光彦,邱学青.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7):59-65.
[5]徐倩,屈文垒,仇方春.基于AHP法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8-91.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丰台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培训对策干预。
三、结果与分析
按照《丰台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培训方案》的进度安排,我们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进行了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口令和队列队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1.制定出丰台区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口令与队列队形”考核评价量表。对于口令与队列的考核评价,各类教材中都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与要素规定。我们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动作要领的理解,将口令的评价按照声音洪亮、音调变化、节奏准确三个要素进行评价,将队列的评价按照身体姿态、规范准确、队列动作讲解三个要素进行评价,以上两项内容根据评价要素均制定出具体的评价标准,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进行考核评价。因评价要素和标准是结合动作技术要领和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来确定的,因此既便于体育教师结合评价要素和标准掌握教材,又便于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
2.提高了我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口令与队列队形”的基本技能。通过“口令与队列队形”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我区小学30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能够正确的运用口令,队列动作规范,讲解准确,培训实效性强。
从对青年体育教师不记名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在培训前后的技能有一定提高”很符合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28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88.9%;认为“已经掌握本次培训的基本功动作”很符合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22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84.7%。以上数据说明,本次培训对青年体育教师口令与队列队形基本技能的掌握帮助很大,认可度较高,培训实效性强。
本项教材培训前后,我们分别下发了两张 “青年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培训自我反思记录表”,由体育教师自己对培训前后口令与队列队形基本技能进行自我评价。从评价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培训后有64位青年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口令掌握很好,比培训前增加了50人,所有参加培训的青年体育教师达到了一般水平;有69位青年体育教师认为自己队列队形技能掌握很好,比培训前增加了54人,143人达到了一般水平。
3.注重发挥青年体育教师的才能,参与兴趣高,态度认真。本轮青年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注重发挥参加培训教师的能力。培训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每位参训教师都进行示范演练,学员之间相互观察、相互指导,活跃了培训氛围,体现了学员培训的主动性,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使老师们能够按时、乐于参加培训活动。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口令与队列队形教材的培训,认为“对本轮培训很有兴趣”很符合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33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92.4%;认为“能够按时参加培训,认真训练”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39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96.5%;认为“本次培训发挥了自己才能”的青年体育教师有126人,占参加培训教师总数的老师的87.5%。由此可见,本轮培训青年体育教师培训态度积极,能够按时参加培训,认真训练,他们的才能在培训中得以发挥和展示。
4.提高了青年体育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反思对课堂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除了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外,还特别注重对青年体育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并提出可结合以下几个反面来撰写反思:
①培训的内容是什么?②我对培训教材的理解?③我在培训中的表现?④培训的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应用的?⑤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改进?⑥我的课堂教学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⑦参加培训的感受或对我的影响?通过对青年体育教师反思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培训教材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青年体育教师们养成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项教材培训后,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都认真撰写培训反思,并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好方法进行梳理总结。
2、以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区教坛新秀评比为契机,多方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3、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区体育教学现状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参考。
4、组织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初中组篮球比赛;做好有关学校领导参谋创建学校体育特色、设计学校体育场馆。
二、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1、学期工作计划制定。
2、市体育教研员会议。(九月七日)
3、组织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旬)
4、东部小班化教学调研。(12-16日)
5、博平小学体育特色项目创建。
6、梅山小心体育武术传承课题与浙师大联系。
7、制订、公布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规程。
十月份: 1、10月7—10日组织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省轮滑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丽水)
2、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有关准备工作,10月27—29日比赛。
3、组织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省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10月22日—24日)
4、制订区初中生篮球联赛规程。(中旬)
十一月份:1、汇编区第三届中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材料。
2、组织区中学生篮球联赛。
3、组织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参加市中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十二月份:1、区小学体育教坛新秀评比。(上旬)
2、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补考。(中下旬)
3、全区各校体育现状调研。
4、组织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市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一月份: 1、全区各校体育现状调研总结报告。
增强和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是当今中职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中职体育的手段有很多,各个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体育教学的科学性、长期性、专业性和创造性等方面都契合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本文就是在体育教学的管理中应用目标管理的一个简单尝试。
一、中职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指在组织内员工自上而下地、积极参与确定工作目标,并在日后的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是一种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管理办法。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管理是指在中职学校中校级领导、中层管理者和体育教师一起协商,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共同决定各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学校工作、监督、检查和奖励的标准。它的特点是:高度重视学校中人的因素,是一种把体育教师的个人需求与学校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将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有机结合,管理有效地将学校目标分解到部门目标最后到教师个人目标;控制的重点在目标实现的能力上,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比通常管理方法的监督的成分很少,减轻被管理者的对抗情绪。
二、中职体育教学管理的一般状况
在现实的基层的中职学校中,各种不适应体育教学特点的管理方法长期存在,这对于体育学科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管理等同于其他学科管理,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运动为主,以室外教学为主,这些特点跟其他学科有本质的区别,体育课是笑声和汗水的结合,能做到表情严肃、悄无声息是对体育课本质的亵渎,管理体育课要有别于其他学科,应该根据体育课特点和本质进行。其次,忽视体育教学艰辛取得的成绩,中职阶段,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已经接近尾声,学会运动技能、提高的体育成绩难度很大,在通常的管理方式中常常会忽略这些成绩,长此以往就会降低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再次,管理等同于管制,一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中行政命令色彩浓重,个别学校的管理长官意志表现相当严重,不切合实际对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提出各种要求。最后,管理不尊重体育教师成长规律,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涯漫长又艰辛,新入职的教师缺乏经验但富于主动性,快退休的教师体力不支但经验丰富,一些中职学校的管理实行“一刀切”往往既打击了年轻教师的主动性又忽视了老教师的经验。
三、中职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建议
1.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实施原则。首先,目标制定必须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实际的工作目标,轻则影响工作进程和成效,重则使目标管理失去实际意义,影响学校发展大局。其次,督促检查必须贯串始终,作为管理者,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再次,执行标准控制必须严肃认真,既要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又要把执行标准和工作程序控制预定范围。最后,考核评估及时、到位,考核、评估、验收工作必须按照目标管理方案或项目管理目标,逐项进行考核并作出结论,真正达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目的。
2.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程序。体育教学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为各级目标的设置;第二步骤为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第三个步骤为总结和评定成果。在第一个步骤中,校级领导根据学校的实际和长远目标,在客观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总的预定目标;中层管理者根据总目标分解和调整成体育教学相关的分目标;体育教师针对总目标和分目标制定自己的目标,个人目标与分目标和总目标协调一致,促进学校工作总的发展;各层级对目标进行充分讨论,最终敲定目标。第二个步骤是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重点在于结果如何,强调体育教师的自主、自治和自觉,用进行定期检查工作,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第三个步骤中,总结和评估时体育教师首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校领导和中层管理者一起针对目标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进而进行奖惩。同理,校领导层和中层管理者接受另两个群体的评估,并适当进行奖惩。本轮目标管理完成后可以按照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下一循环。
3.实践中体育教学目标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目标管理是一种脱离传统管理观念的新的管理制度,它借助全体教职工的政治觉悟,事业心,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以及个性的需要。动员全体体育教师为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确定目标、指定措施、事教学实体内部富有成效的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会出现各种常见的困扰,根据笔者的经验,建议做好如下解释工作:首先,应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管理是学校、体育教师个人发展统一的最佳途径,不是约束体育教师自由的铁链。其次,体育教学目标管理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推动各方面工作而采取的自我控制、自主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再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可以作为考核和评定工作的依据,对体育教师日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最后,目标责任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管理完善自身教学、提高个人素质、积累经验、为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48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terial,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qual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luted. 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college sports teacher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teracy teaching of sports humanistic spirit in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the analysis, and summed up the suggestions teaching idea of sports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ports teachers; humanistic spirit;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0 前言
如今高校体育教在教学中较少进行体育精神文化教育,而更多的是一上课就开始传授技能,只注重技能的传递,使课堂显得过于“机械化”。以至于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一项学习技能、锻炼身体的课,看不到育人的价值,看不到体育的精神文化价值。著名教授肖川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教室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 可以看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至为重要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发挥体育“育人”价值,恢复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改善当前形势下人文精神素养的缺失。让体育成为为社会、民族、国家培养真正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1 大学公共课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现状
1.1 人文精神教育匮乏,偏重技能教学
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德育教育一直是体育教学界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是我国学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大多数体育老师仍偏重于技能教学,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一上课就是点名、准备活动、技能教学、学生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较为“机械化”,毫无精神生气,唯有枯燥的练习。没有体现思想教育对体育课的重要意义,更没有体现体育运动、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生活的启示。以至于对大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体育课仅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拿到学分的一种校园文化理念。没有去领会和体验体育的人文精神对我们大学生生活、人生、未来的影响。
1.2 积极性不足,思想浮躁,随意性很强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体育老师思想涣散,积极性不足,并且教学随意性很强。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随便对待课程,并没有按照大纲、教案进行教学。更多情况下是根据自身的想法随便上课,如:让学生自己练习,老师自己在旁边坐着、看着,甚至在旁边自己看书、打电话、自己与部分学生运动,根本就不顾全局,也不可能照顾到特殊群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无纪律、无组织、无引导的情况下就偷偷早退、坐在一旁玩手机、聊天。思想浮躁,单单为了完成任务,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安全。育人的使命已抛之脑后。
1.3 教学评价欠合理、欠科学、缺乏责任心
在体育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评价不合理,不负责,随便对待,不客观、科学、合理评价,而是随便对待,如:不参加考试就给及格分,有的教师甚至平时都不怎么好好给学生上课,而考试成绩比其他认真上课的老师打得高得多,所以许多同学会反映还是那个老师好,不去上课都可以打90分以上。另外就是对课堂的考勤不规范,学生爱来不来,即使老师本身自己来了,也只是呆在那里休息,完全放羊,即课堂松散。不能体现体育的价值和意义。
1.4 育人目标不够明确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许多教师思想中已经刻印了体育课是锻炼身体的课程,因此,服务宗旨大多是为了让学生能得到锻炼。而没有看到体育教师本身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留给班主任、思想政治老师。若遇到不听话,调皮的学生,就会抱怨说:现在的学生怎么那么没有素质、没有礼貌,却忘记了正是因为学生没有礼貌、没有素质、不听话,所以才需要我们老师去帮助、关心、引导。因此,体育老师本身在教学中已经模糊了自己是一名教育者,是迷茫彷徨学生的引导者。
2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不足的原因
2.1 高校重视科研成果,不重视教学效果
作为高校育人的方式和途径最终是通过教学来完成,而在高校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并没有将教学效果的结果和好坏来对老师进行奖惩制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大多数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比起如何苦恼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苦恼自己的经济效益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教师在高校更加重视的科研成果、自身学历的提升。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无法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体现成了必然的结果。
2.2 公共体育教学部属于边缘学科,公体课教师不被学校重视
在高校中,体育教师容易受到学校的忽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让体育老师产生懒惰的心理,甚至随便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效果,只注重完成任务。并且在学校中很少有机会参加教学竞赛,体育公共课教学单位也很少进行公开课。另外,公体课教师外出继续学习的机会甚少,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老师潜能的发挥,遏制了教师的积极性。
2.3 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理念、招聘单位人才理念的局限
高校体育院校在培养人才中不知不觉就会把应试教育深深的刻印在学生心中,如:你们要学好技能,学好如何说课授课,在面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为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学习,为了能让体育的益处传递给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为了民族、国家的体育事业兴盛而学习……这样的思想理念已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丢失。招聘单位方的要求具有什么学历、职称、技能等级更为重要,在考核过程中更加重视技能展示,而真正对思想道德、人文素养的考核甚少。以至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们仍然是想通过提升自身的技能来展示自身的才华,而真正考虑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的奉献精神、育人精神的教师却不多。
3 高校公体课体育教师人文素养重建的对策
3.1 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素养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主要作用
体育教师本身要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素养,首先是爱。作为体育教师若想传递良好的思想品德,想在教学过程中能真实的打动学生的心,必须自己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并能自己打动自己,先是自己内心存有爱,爱国家、爱民族、爱自己的学校、爱学生、爱教育事业。若能心存爱,在一切的教学当中,作为老师不会不管学生,不会指责学生的不足,也不会盲目的打压、吼骂,而是为学生的不足感到真心的担忧,从而实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递技能,而是在课前先给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树立正确的体育课观念,剔除怕苦怕累的想法。在准备部分给学生强调体育课的意义、体育与生活、体育与人生、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保证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在难点部分树立乐观的心理,在集体练习中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教导他去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骄傲自满,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帮助他正确的看待体育运动与遗传、身体素质的关系,看到每个人的天赋和特长具有差异性,树立正确的信心,而不是灰心。在课堂结束部分除了对技能的总结,还要对体育精神与思想、生活教育的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的将体育理念与生活联系起来。
体育教师在成绩考核上要制度化、科学化、合理化。体育本身与别的科目具有不同的地方,作为体育运动的考核方式方法不应该只是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放在首要。因为运动技能的发挥受自身身体素质、遗传的影响,平时不练习的学生,平时不好好上课、不好好练习,但最终考试都会比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但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考得好。这不仅磨灭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的积极性,更是打击了平时认真学习但身体素质不好考试结果也不理想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应科学、合理,目的是为了促使所有学生积极锻炼,克服自卑、消除自傲,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2 体育院校培养体育人才中应注重人文素养
体育院校应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专门的体育人才中,要充分的重视体育人才人文精神素养的塑造,而不是偏重学生技能的发展,面试技巧的训练,过分功利化,忽视真正的教育本质。在学生学习成长时期就将体育精神的精髓运用到生活中,自身先形成一名具有R导寄芮浚人文精神素养丰富的合格体育人才。积累满满的从体育里面散发出来正能量,从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真正的传递给学生,才能充分的发挥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用。
3.3 重视人文精神素养在公共体育课中的培养价值,并完善考核制度
学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加强对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考核制度。经常组织体育教学单位进行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定期对体育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检查,最终将人文精神素养教育纳入到奖惩制度之中。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公共体育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加强人文精神素养的继续教育。校领导应重视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通过学校的各项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和倡导体育老师和全体学生对体育精神的认识和发展,让体育精神成为教学中自然而然就传达出的生活理念,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学习观、人生观。
4 结语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我国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青少年精神在陨落,体育精神的价值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公共体育课的价值不应该仅仅是锻炼身体、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更应该是培养大学生人生理念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大学生的直接人是教师。因此,将大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培养应作为体育教师育人的重要使命。
一、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内涵
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是指高校体育教师在育人工作中所遵守的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业务素质、育人意识、平等意识、情感意识等。业务素质是指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教风严谨和创新精神。体育课的指导思想是学生的“健康第一”,重要任务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塑造身心健康,专职使命是传播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拥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育人意识是指体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要寓师德内涵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育要注重‘人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师德修养一要讲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互动对话,清除支配观念;二要讲发展,善于创造条件,展示自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共同发展;三要讲宽容,不搞‘单一模式’,有容人之量,能宽待学生。”[1]平等意识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区别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激励学生、善待学生,建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学生人格上的完全平等,杜绝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和讽刺挖苦,以免侮辱学生的人格,造成心灵上的创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进行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意识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情感融入教育全过程。“情感教育是一种独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把人的内在情感动员起来,使之融汇到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更深层次反映学校道德教育的本质,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满足人的自我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范式。”[2]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与表情变化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活动内容。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所掌握技术动作的具体情况,耐心辅导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刻苦练习的愿望,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体育教师要关怀、信任、承认和尊重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自信心、创造精神、竞争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主要指职业素养、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教学能力四个方面。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缺失现象仍不鲜见,究其因主要是体育教师的自身责任心、思想理念、主观情感、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造成的。1.高校体育教师具备的师德修养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包括职业素养、道德品质、高尚情操和教学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较高主要体现为:首先,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教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据调查,96%的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较高,没有不备课就上课、上课接听电话、无故缺席、换课以及不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等不良的现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与时俱进的。其次,体育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据调查,97%的教师尊重学生,能够一视同仁地、平等地对待学生;为人热情、诚信待人、为人师表、仪表端庄、遵守社会公德。再次,体育教师道德情操高尚。体育教师道德品质整体上还是很好的,据调查,99%的体育教师不会以貌取人,不会因家庭背景的异同区别对待学生。最后,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教育知识,还能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便于教学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2.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缺失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显示,仅有3%-4%的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敷衍塞责、态度不端正、个人品行低、教学能力差。体育教师的自身责任心、思想理念、主观情感、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其一,高校体育教师责任心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少数体育教师缺乏教学责任心,疏于对学生思想品行的教育和对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不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和不努力提升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差、工作散漫和随意。其二,高校体育教师思想理念影响师德修养。少数体育教师思想理念是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教育,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是锻炼好学生的体能和提高技能,疏忽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品德对学生的影响,缺乏以身作则的思想理念。这种思想理念容易导致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气过分严厉、语言过于粗俗。其三,高校体育教师主观情感因素影响师德修养。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双向互动,也是师生与学生的情感、兴趣、能力等心理的相互交流。体育教师教育情感形成与学生密不可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及动作示范,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积极性、技能掌握程度。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责任感、亲切感、信任感。不良的情感催化下,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就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在不佳情绪状态,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的高尚情操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四,学校的管理体制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一些高校忽视了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培养和提升,对教师的思想素质监控以及教师个人品行的监督不够,缺少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也有一些高校对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没有具体的目标、计划和培养措施,很少开展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没有改进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意识。还有一些高校不能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法规,从而出现了教师师德修养水平不能提升的现象。其五,社会风气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社会上的一些腐败思想、一些消极生活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尤其对于部分立场不分明、思想觉悟非常低的教师就很容易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职业道德败坏行为。
三、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培养和提升的对策
要培养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解决体育教师自身责任心问题、思想理念问题、主观情感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问题以及社会风气问题,高校应该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积极关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注重践行慎独修身,高校健全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水平。1.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责任心高校不仅要加强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更要加强师德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三育人等活动,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3]。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成家立业、抚养幼子以及赡养老人等问题,多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排忧解难,使其毫无顾虑、大胆的开展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2.积极关注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针对部分教师思想觉悟水平和意识形态不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敬业精神不强。要加强教师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加强文化底蕴的培养,提醒其对自身师德要严格要求。要杜绝上述现象的出现,彻底解决教师思想问题。高校必须及时掌握体育教师的思想动向,认真分析、总结教师的思想、观念、意识和道德素养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来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3.鼓励教师注重践行慎独修身改善自身情感教师要学会自我约束,注重践行慎独,提高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保持个人品行的操守,达到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要坚持内外兼修,既要加强内心的文化素养,又要保持良好的仪表。不仅要拓宽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更要拓宽语言学知识和美学知识,不断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水平。塑造良好形象,要求青年教师穿着整洁,体态大方。教师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培养其高尚的品德、道德情操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体育教师不仅要端正作风,品德高尚,而且要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工作中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4.健全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高校要完善激励机制,帮助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确立严格的教师师德修养考核机制,实事求是地定期考核,把考核结果当作岗位聘用以及职称晋升必要条件,从而激励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个人修养的养成[4]。此外,高校还应进行物质激励。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对优秀教师给予激励。对于那些在教学方面和科研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增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动力。5.积极开展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水平学校可定期举办教师师德修养知识竞赛活动,如职业道德知识竞赛、教育法知识竞赛等,促进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还可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促使体育教师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促使体育教师自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学校还可通过提供平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友好交流,促进师德修养的培养。要求体育教师积极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加强与学生之间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体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再兴.以教书育人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4-6.
[2]毛豪明,周黎.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研究检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6(4):27-29.
二 当前特殊教育中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材缺乏,教法、学法单一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保障体育教学质量起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我国特殊教育中大部分学校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普及度不高,且教材和大纲的针对性不强,在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只是照搬普通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没有考虑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上很多教学内容是参照普高的教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和兴趣,学生体育意识不强。
2.特教中高中体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在特殊学校里,虽然体育教师已认识到了聋哑学生的特殊性,但在教学方法上仍沿袭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即采用视觉手语式教法和听觉触摸式教法,很少能适应聋哑学生的特殊需要,深入研究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学生创造一些新的教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特教中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体育教学评价是指以体育教学系统全过程为评价对象,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收集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体育教学作出全面、科学的评判。在特教中采用合理、科学的体育考核与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全面评价,可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纵观当前我国特教中的高中体育教学,尚未制定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标准,缺乏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标准,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
4.特教体育教学队伍建设不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特教体育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与考核,大多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或后转为专职特教教师的,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都还没有形成体系。同时,当前大部分特教学校对体育教师特殊教育理论的在职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力度不够,师资培训自发性、短期性和随意性较强,使大多数体育教师专业基础不扎实、业务能力不强,远远不能满足特殊体育教育的需要。
三 提高特教中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1.加快特殊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编写与开发
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应针对特教高中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缺乏且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加快特殊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编写和开发。在教学编写上,应将特教体育教材与普高体育教学区别开来,针对不同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缺陷,在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基础上,设置适宜的教学内容,并适当分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
2.针对残疾学生学习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也应适应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提倡多样化、灵活性、适应性的体育教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和个别辅导式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原有的认知基础、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的多少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法。同时,高中体育教师需针对特殊学生的不同学习障碍,采用补偿性的教学方法,挖掘他们的优势潜能,同时注意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3.建立完善的特殊体育教学监督和评价机制
针对当前特教中高中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的问题,我国要提高特教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以期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要摈弃传统的终结性的单一评价方式,使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进行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应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单一评价形式,应在其基础上,增加残疾学生的自评、残疾学生之间的互评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形式,从而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通过自评和互评,也可让残疾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之处。
4.加强特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懂得特殊体育理论、教学水平较高的体育师资队伍是目前各级政府和学校应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和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参加特殊体育教育的师资培训,把特教体育教学的培训列入工作计划,让其通过进修班、提高班、培训班等渠道,掌握特殊体育理论知识,具有关于特殊体育教育的理念与满足课堂上学生特殊需要的知识技能,从而全面提高特教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经验,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其次,我国应建立中等特殊体育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详细的考核程序和考核标准,确立特殊体育教育教师上岗准则,以期从源头上提高特教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中职学校体育常规工作与行为德育简述
学校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紧密相连,特别是在中职学校尤为明显。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特点,通过加强体育常规工作,如规范队列队形、跑操要求等,可以促进学生对学校德育理念的理解;同时,通过行为德育的渗透,也可以促进体育常规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以某中职学校为例,该校历年来倡导行为德育模式,即将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行为训练与德育工作相融合。体育常规工作是学生进行行为训练的主要渠道,通过常态化开展体育行为训练,进而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并逐步渗透学校德育理念,达到以行为育人的德育目的。
二、中职学校体育常规工作与行为德育互融实践方式及途径
(一)以体育教师队伍为切入点,提高体育与德育的融合度体育课是中职学生较为喜欢的课程之一,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要求往往停留在对体育项目的体验层面。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校育人实际,在体育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例如服从管理的意识、克服困难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等,从而达到体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目的。
(二)以队列队形、两操为着力点,提升行为德育的有效性行为德育重点在于加强学生的行为管理。队列队形作为中职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高要求、标准化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体意识、服从意识,以及组织性和整体性。例如跑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做到全班学生动作整齐一致,需要全体学生有高度的纪律性以及团队意识。学生经过长期的队列队形和跑操训练会逐渐养成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常规习惯。因此,体育训练是提升行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以班集体考核为支撑点,提高对行为德育的重视程度行为德育要落到实处,必须有一个支撑点,将行为德育纳入班集体考核可以极大提高班主任对行为德育的重视程度。例如组织跑操比赛、队列队形展示等,将比赛成绩纳入班集体考核,通过班主任的重视提高训练的效果,提升比赛的质量。对于班集体而言,通过这些比赛,特别是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准备和参加比赛的过程,可以极大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升班集体行为德育的质量。
(四)以学校德育理念为后盾,保证行为德育的持续性行为德育是中职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学校德育理念的贯彻落实是行为德育能够延续的关键。在长期的德育管理过程中,要始终把握行为德育这一根本性问题,确立德育方向,从学校顶层设计到德育部门总体规划,再到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体育教师,都要树立行为德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
三、中职学校体育常规工作与行为德育互融问题研究
(一)体育教师需增强德育意识根据对某中职学校20名体育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有8位担任或者正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体育教师有着非常强的德育意识,而其余12位未曾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的体育教师对于在体育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特别是行为德育内容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语表达内容主要以技能动作的要求为主,缺乏德育语言的融入。
(二)体育常规工作与行为德育提升的有效性需开拓创新队列队形展示、跑操等体育常规工作虽然能够有效促进行为德育质量的提高,但学生的思想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为德育内容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中职学校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让学生从被动融入变为主动接受。
(三)体育常规工作与班集体考核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班集体考核比较复杂。以某中职学校为例,班集体考核分为三部分,其中德育占40%、学习占40%、体测占20%,德育又细分为两部分,其中三项竞赛占70%,各项常规活动占30%,涵盖各个时段所有的活动,其中也包括体育常规工作。体育常规工作与班集体的考核往往具有不确定性,班主任以及学生目标不够明确,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行为德育方向的确定。
中学校体育工作在市教体委的领导,校长室的总体布置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方向,明确全民健身计划,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教育的实施,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
1、校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为提高我校的知名度,教学分层次,抓特色,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经验。并能从有限的资金中拨出欢ǖ木?眩?度氲窖?5奶逵?枋校?碇昧艘淮笈?笛灯鞑摹?/p>
2、学校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具有轻重、主次之分,安排到人,分管到位,并切实实施。有效地组织了校第十届田径运动会,每月一次的小型体育活动开展的顺利而又正常。
3、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性,现有三位专职体育教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上进性强,工作踏实务实,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的发展,编写的教案清楚、完整,上课规范、认真,严格执行教育常规。
4、认真带好学校的三支训练队——田径队、柔道队和拳击队,训练刻苦,开拓进取,训练时间、质量保证。同时积极备战各级比赛,在本市及绍兴市的比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53-02
多年来,根据区教育局下发的整体推进“四级联动”学期教研方案,结合本镇实际制订出可操作、能落实的镇级教研方案,在方案的引领下卓有成效地开展系列体育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镇级体育教研优势,促进全镇体育教师及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开展。
一、级小学体育教研方案
依据区、片整体推进“四级联动”学期教研方案,结合我镇各校实际情况,制订出镇级小学体育教研方案,详见表1。
二、实施建议
1.主题鲜明,形式创新。
镇级教研要主题鲜明,形式创新,切实解决教师教学、训练、教研中的疑难问题,创新学校特色,借助网络,搜集资料,自主研修;校、镇构建网络平台,微信、论坛、QQ及时互动、研讨、交流;定期集中开展备课、说课、模拟上课、教学技能、大课间现场展示、交流、专题讲座等活动。
2.搭建平台,提升能力。
根据教研方案,每月开展主题教学、竞赛活动,各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开专题讲座,兼职教师听、评课,二次备课。兼职教师上提升课,专职教师听评课,搭建竞赛、研讨平台,不断研磨,提升教师能力。
3.过程翔实,成效显著。
教研过程要做细、做实。严格按照方案,把握时间节点,每月月初下发活动通知,定人、定题、定点、定校,明确职责;月中研讨、交流、小结;月底召开各校教研组长会议,针对问题,研讨、修订、完善方案;月末收集活动资料,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