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制药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8 11:33:0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制药技术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制药技术论文

篇(1)

1技术经济指标的定义、经济意义、表示方法及指标设计

1.1技术经济指标的定义

技术经济指标是基本定义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各种设备、各种物资、各种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度量标准。西药制药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反应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原辅料的使用情况及其结果的标准。它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

1.2技术经济指标的经济意义

技术经济指标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管理、指导、控制、监督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制药企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对生产车间的原辅料的组织、管理、控制、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手段。利用技术经济指标,可以①查明与挖掘生产潜力,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②考核生产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以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改善产品的质量;③评价各种生产的技术方案,为技术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1.3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

技术经济指标既属于经济指标,但又区别于经济指标,如消耗总量、产品产量等单纯表示资源消耗与经济成果的指标不是技术经济指标,只有将两个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经济指标才是技术经济指标。我们企业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两种:(1)双计量单位表示法:即将消耗与成果进行比较时所得到的指标,如产值能耗、劳动生产率等,用双计量单位表示:产值能耗用“吨/万元”表示,劳动生产率用“价值量(实物量)/人(人年、人日、人时)”表示。西药制药企业对原辅料消耗的管理方式就是采用的双计量表示法,我们称之为原辅料“单耗指标”,即将原料的消耗用量与产出成品的产量进行比较所得到的指标,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单耗指标用“千克/万支”,复方甘草片单耗指标用“千克/万片”来表示。(2)百分率表示法:即在某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如产品总成品率的表示方法是采用百分率表示法,即产品成品的数量与理论成品的数量的比值,用百分率来表示。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成品率为99.0%。

1.4技术经济指标的指标设计

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是:①科学性。即指标的设计必须同企业技术经济范畴的科学含义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企业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企业对于各个制剂车间的产品单耗指标的选择遵循科学性原则,根据各个车间的生产品种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确定单耗指标的数量,而且车间的单耗考核指标主要是选取生产技术成熟、产量较大的品种来完成。②实用性。即设计单耗指标和成品率指标时应根据各年度的数据汇总情况、企业各车间的生产条件的变化、设备人员的变动、产品结构的调整,综合以上的因素得出的指标才具有实用性,存在价值。

2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的实例及数据分析

2.1产品单耗指标的数据分析

2.1.1阿莫西林胶囊0.25g2.1.2单耗数据分析表(1)2.1.3单耗数据分析表(2)产品名称项目成品率平均值(CLX)97.73100.7194.75极差均值(MR)1.123.660移动极差UCLR(控制上限)LCLR(控制下限)单值UCLX(控制上限)LCLX(控制下限)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规格复方备注:计算参考公式:1)移动极差:Xi-Xi-12)平均值(CLX):(X1+..+X19+X20)/213)极差均值(MR):移动极差之和/204)单值控制图:UCLX=CLX+E2MR;LCLX=CLX-E2MR5)移动极差图:UCLR=D4MR;LCLR=D3MR;一般采用n=2,查计量控制图系数表得:E2=2.66,D3=0,D4=3.272.1.4XMR控制图2.1.5单耗-X图(单耗的X图)图12.1.6结果分析1)根据单耗-X图,每批原始数据都在单值控制度限度之内。2)根据单耗-MR图控制图,所有极差点均分布在移动极差控制上下限之间。说明该产品的工艺较稳定,保证了原料投入量和实际产出量的平衡性。

2.2产品成品率的数据分析

2.2.1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II)表42.2.2成品率数据分析表(1)表52.2.3成品率数据分析表(2)表6备注:计算参考公式:1)移动极差:Xi-Xi-12)平均值(CLX):(X1+..+X19+X20)/213)极差均值(MR):移动极差之和/204)单值控制图:UCLX=CLX+E2MR;LCLX=CLX-E2MR5)移动极差图:UCLR=D4MR;LCLR=D3MR;一般采用n=2,查计量控制图系数表得:E2=2.66,D3=0,D4=3.272.2.4XMR控制图2.2.5成品率-X图(成品率的X图)图22.2.6结果分析1)根据成品率-X图,每批原始数据都在单值控制度限度之内。2)根据成品率-MR图控制图,所有极差点均分布在移动极差控制上下限之间。说明该产品的工艺较稳定,保证了该产品的生产的物料平衡。

篇(2)

1.1空气调节模块以PLC实现空气调节模块的设计和构建,通过相应的电缆,将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引入到PLC机箱。其中,输入模块主要负责对于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整理,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而输出模块主要是对各种设备元件的控制,如新风阀、加热器、制冷器等。通过PLC控制,可以结合室外新风、室内温湿度、水温、压力等,进行相应的模型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控制风机、水泵的运行速度,从而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

1.2RFID模块RFID数据采集终端在洁净室环境中,一般会设置在比较典型的工位上,实现对于产品生产环节基础数据的实时在线采集以及统计分析,同时还可以对生产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微系统提供生产过程中相应的物料、人员、设备等的具体状况,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调节。

1.3无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在空调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各个传感器终端采集到的设备信息,如电机的运转状态、设备的振动情况等,都需要经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到集中监控中心,而集中监控中心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后,同样需要经无线网络发送到管理人员的接收终端,为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不仅如此,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还可以将相应的信息经路由器连接到远程监控电脑上,实现对于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1.4集中监控中心集中监控中心在空调控制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集中监控中心可以对洁净室内的各种设备的工艺参数、运行状态以及各参数的实时曲线灯进行实时显示,帮助管理人员做好空调系统的管理工作。在集中监控中心上,运行有后台OPCServer数据服务器、后台数据库以及可以实现与其他系统对接的开放式接口。在集中监控中心,还配置有相应的通信模块、数据记录模块、报表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等,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对于其前台界面的开发,这里采用了,界面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对监控数据以及相关工艺参数的实时显示;(2)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显示,如除尘机组的运行状态、变频器的运行状态等;(3)对于各执行器数值的远程控制和调整,包括风机、水泵的频率值,风阀执行器的开度等;(4)对各种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归纳总结,并制成相应的报表,可以显示各数据的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以及设备的故障警报信息等。在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构建后,试运行一段时间,发现系统运行良好,可以实现对于设备信息的快速收集和处理,以及信息的实时显示,结合物联网技术,利用手机等无线终端,就可以实现对于空调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管理,并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安全,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篇(3)

专利对制药行业的重要性

专利对制药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一方面,从技术上讲,还原解析一种药品相对于研发来说难度要小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药物的成分还必须公开,告知医生、患者以方便使用。这均导致新药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专利因而成为保护新药最有力的手段。当前国际上的制药巨头都是依靠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专利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说明,相对于化学、石油、机械、金属制品、冶金、电机、仪表、办公设备、汽车、橡胶、纺织等其他行业,专利制度对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保护最强。

在缺乏研发数据时,丰富的专利数据既可以作为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替代指标,也可以作为产出替代指标。专利指标研究的权威Griliches(1990)指出,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专利统计数据仍然是分析技术变化过程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指标。在得不到详细的研发数据时,目前专利数据至少能够作为衡量公司间发明活动水平差异的一个替代指标。在我国,上述结论有其特殊意义。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很难获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专利数据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利用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进行研究的尝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收集

医药专利数据虽然是公开的,但是要把专利数据变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数据,还有不少障碍。企业实际控制的专利在专利库中记在不同的申请机构名称下,比如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企业收购的其它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原名(因为企业改制的原因,在我国企业更名的情况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请专利的分支机构也会更名。但是,政府专利机构收集的专利数据库只是把每一个专利记入每一个申请人名称下,不考虑申请人是否属于相同实体,也不记录更名、并购信息。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有保证,本文以上市公司医药企业为样本。由于多元化经营对利用专利数据进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Griliches,1990),在选择样本时不考虑主业不够突出的医药上市公司。企业样本确定及专利数据收集的具体办法是:

首先找出深沪交易所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标示的医药制造类公司,根据财务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选择“医药制造”业务上利润和销售收入两项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稳定因素(如主业变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上数据库(该数据库区分中药药品和西药)中查找各公司注册的所有药品,判断该公司绝大多数药品是中药还是西药,将该上市公司列入相应行业。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为化学制药31家,中药24家,混业经营7家。为了方便对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业经营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纳入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为统计对象,在国家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查询,统计各公司3类专利的4年积累申请数。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间,化学药和中药两个行业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请专利825件,其中发明专利248件(约占总数的30%),实用新型专利64件(约占总数的7.8%),外观设计专利513件(占总数的62.2%)。按照专利类型和申请企业所在行业分类,55家样本企业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专利申请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数量较少

无论是化学药行业还是中药行业,外观专利在全部申请专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药企业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药企业拥有14.29条外观专利。化学药行业和中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总申请数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学药制造行业的发明专利占总专利申请数的39%,而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学制药企业各类专利申请都少于中药企业

化学制药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在统计范围内只申请了5~6条外观专利,而中药行业企业的平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14.29条,专利申请远远比化学制药行业活跃。对比平均每家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化学制药行业也和中药行业有较大差距。

制药企业专利水平与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思路

为了考察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对化学药样本企业和中药样本企业按照专利类型和专利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断组间财务数据有无显著差异;最后对结果加以分析。

因为多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仅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类型专利4年积累申请数的中位数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累计专利申请数小于中位数的企业称为A组,累计的专利申请数大于中位数的企业成为B组(可以分别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角度进行三次分组)。采用中位数作为分组指标,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哪个分行业、哪种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为零的企业都不少,在分组时考虑平均数会被专利申请较多的企业拉高,专利申请多、但不是特别突出的企业容易分进低专利申请组。

方差分析结果及分析

在业绩指标确定上,本文拟与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两方面考察专利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本文选择了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而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是代表企业规模的2个指标。对A组和B组企业2002年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制药行业的专利申请水平总体上与企业盈利性水平和规模正相关。统计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绝大多数都显示B组均值显著大于A组。本文选入的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指标值大就说明企业盈利状态好,规模大。因此,专利申请与企业绩效和规模有着总体上的正向关系。

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与企业盈利性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化学制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依照发明专利分组时,化学制药行业的两组没有一种盈利性指标和规模指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行业的两组之间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收益率2个盈利性指标有显著差异。但中药企业在企业规模指标上没有显著区别,更加印证了两组中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差异。

化学制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B组在2个盈利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企业规模指标(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显著高于A组,显著性水平达到5%以上。

化学制药行业外观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外观设计专利对企业进行分组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较多的B组有3个盈利性指标非常显著地优于A组,这3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此外,表示企业规模的职工人数和资产总计指标也非常显著。中药企业的两组之间业绩只有资产总计1个指标存在较显著差异,盈利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以上分析结论与我国化学药和中药现状是吻合的。在化学药行业,我国主要从事仿制制剂药生产,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自主研发的新药非常少。例如,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的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原料药产品,主要产地集中在我国。在缺乏研发能力,生产同质化产品的情况下,基本竞争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方面,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营销提高客户的品牌认知度。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正是通过提高这两个环节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业绩。

而我国中医药行业与化学制药行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中药行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当前资金与技术实力,中药企业通过努力,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像太极集团、同仁堂、成都地奥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拥有自己的拳头中成药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获得快速成长。因此,体现新药能力的发明专利与中药企业的业绩密切相关。

篇(4)

2遥感信息源的选择和处理

地质灾害体解译对空间分辨率、影像饱和度和地物相互反差等有着十分高的要求,通过对主成分进行融合、变换,可充分展现上述细节,便于其在原有图像的条件上,不仅留存多光谱图像信息,还能提升空间分辨率。通过已收集的DEM数据,可在指定模块下将DOM影像图纹理叠加至三维地形模型,得出相应的立体模型,从而从各个方面对解译进行辅助。

3主要地质灾害分析

3.1盐渍土可

通过结合地物反射波普的特点采集盐渍土的灾害信息。经对相关非遥感采集信息的结合利用,包括植被生长情形、地表盐霜盐斑位置和土壤特征等,并结合10.0%遥感图斑抽样现场验证,评价精度可达到90.0%的标准。

3.2泥石流

泥石流堆积位置大多处于沟口,以扇形较为多见。遥感得到的影像色调呈浅灰、灰白。可通过堆积物的特点、堆积物与沟谷的相对位置评定泥石流的类型。

3.3崩塌

在遥感技术所呈现的影像中,不同的崩塌陡崖所表现出的影像的色调深浅不一。在陡崖下端位置可见色调较浅的锥形地质构造,存在粗糙感或表现为花斑状锥形,崩塌体堆积为浅色调,表现为锥状。

3.4滑坡

大部分滑坡表现为围椅形状,滑坡体下端位置在土体挤压的作用下可能产生不平整的地质结构;滑坡滑体前缘表现为舌形,一些滑坡表层会存在翻滚的情况,进而形成反向坡地貌。

4应对地质灾害的建议

4.1盐渍建

包兰线盐渍土的项目多位于平罗至武口、惠农至银川等区域。在地势低洼的影响下,水位贮藏于较浅的地下,水流不畅,地表出现强烈的蒸发现象,导致地表出现盐渍化,大范围产生盐壳、盐霜。面对盐渍土地质灾害,应选取当地含盐的土壤填筑,主要构建加隔断层和建造持久的排碱沟。

4.2泥石流

包兰线发育的泥石流有20多处,大多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香山山脉北线等位置,泥石流多呈沟谷型线性特征,形成原因为水动力,有着明显的流通区、形成区和堆积区。如果发生水源的制约,即可能引发改建包兰线泥石流,则应在铁路各个泥石流沟线路搭建桥梁,尽可能地降低对拟建铁路建成后造成的危害。

4.3崩塌包兰线的崩塌

地质灾害大多位于甘肃段至兰州东站,这条线路存在不稳定斜坡,地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构成,植被不繁茂,在雨水持续作用力的影响下,极易出现崩塌现象。由于该地段软质地层受到自然风化的作用,缺乏足够的抗剪强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滑面的产生创造了地质结构基础。在改建包兰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坡度大的地质不良段,则建议开展削坡、固坡等相应处理。

4.4滑坡包兰线发生过多次滑坡

滑坡的主要类型包括松散堆积层滑坡和顺层基岩滑坡,上覆的第四系碎石土、砂岩、粉质黏土和含碎石粉质黏土通常会构成崩滑带,下伏泥岩、砂质泥岩,具有透水性差的特征,在水的作用下,往往会泥化、软化,进而产生软弱夹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滑面的产生创造了地质结构基础。对于处在隧道出口处的浅层滑坡,会受施工影响变得更严重,因此,建议应选取中桥构筑开展隧道出口施工。

篇(5)

中图分类号:P64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041-01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就加大了对于能源的开采力度。每一年都有着规模不同但是数量很多的矿区被建设。在电视和报纸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矿区事故的报道,使众多的工作人员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国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因此有所提升。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先进的设备充分的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以及水体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寻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当然不仅仅包括对于地下水的勘探,对于地下岩层结构,矿产分布等等都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其真实情况。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一、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基本概述

所谓水文地质勘探即是以勘探区的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及相实际自然地理条件为重要依据来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勘探技术,以对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充水的因素,对矿坑涌水量进行科学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价矿床水资源的利用,指明供水水源方向。在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对露天采矿场岩体边坡的稳定性以及岩体的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有效预测出工程可能会发生的质量问题,以便于工程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评述,并对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环境质量问题进行科学预测、提出相关预防及治理意见。

二、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土地的地质结构十分的复杂,而且地下水文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矿区,为了保证矿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工作人员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施工,必须要落实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不仅要做到准确的掌握矿区内的地质水文情况,对其变化规律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做到实时监控,这样才能针对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制定一系列的防护方案,使矿井的建设符合当前矿区对于矿井设置的要求。水文地质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尤为重要,需要技术人员反复的检测分析,极力的避免因检测数据不准确导致整个后续工作都出现错误,这直接关系到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只有对地下水文地质的情况及其变化规律进行掌握,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工作具有目的性。

三、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

1、综合物探技术

综合物探技术结合了地震预测技术和电法勘探技术,主要对矿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井水的问题进行勘探。综合物探技术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成本投入低。在使用物探技术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可以将矿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根据获取的钻孔资料对采矿的目的层的地质构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地层构造的立体图像。同时配合电法勘探技术对矿区地下水的储存情况、分布情况、岩溶裂隙的程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达到对地下构造的隔水层厚度和导水性了解的目的。

2、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在水文地质化学研究中,同位素研究和应用在水文地质学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地下水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同位素研究有效的提高的地下水方面关于形成、储存及其变化等的研究质量,使得对地下水补给的开源、强度、比例以及具置的判断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3、水文地质钻探技术

水文钻探技术应用时间较长,任何水文地质勘探技术都是建立在水文地质钻探技术的基础之上,在水问地质勘探中此种方法应用最广,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干旱的西北方地区,缺水相对严重,在对矿区进行水文地质钻探中尽量减少用水量。通常,在煤矿矿系下奥陶系岩溶含水层中多会有泥灰岩层夹在其中,在钻探时地层坍塌或者漏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钻孔结构的复杂更是加重了钻探的难度,对此要对钻孔结构和钻孔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

4、3S技术

3S技术指的是GIS技术、GPS技术和RS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将三种技术相融合对水文地质进行勘探。三种技术各有优势,将三者结合起来实现勘探工作的一体化、流程化,在现今水文地质勘探中最主要的技术。在此三种技术中,以RS遥感技术最为主要,配合计算机技术建立起全方位的遥感体系,是智能化勘探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勘探工作效率。

5、流量测井技术

流量测井是近年来开发应用的一种新的勘测方法,主要用来测量钻孔过程中不同深度水流在横截面中的流量。使用流量测井发,只要孔中有水流运动都可以对隔水层和含水层进行划分,而且能够对每一层的厚度、方位、渗水的情况加以掌握。流量测井法使用方便,效果稳定,受到行业内的广泛认可。

四、矿区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探中通过抽水试验、电测井等技术对灰岩含水性的变化进行勘探,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由于勘探方法有限,得到资料和数据不全面造成的。钻孔水位只是表示的混合水位,冲洗液的量也是混合的消耗量,得到的是综合的结果,比较笼统,缺乏详细的资料,无法对岩层钻孔内含水量及其变化规律准确的反映出来。通过钻孔进行抽水试验,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钻孔抽水数量有限,很多矿区都是混合抽水,试验资料有限,无法为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方面提供充分的、可靠的依据。另外,点测井的技术对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水流变化规律仅限于大致的反映,对其底板的解析不能准确的反映和判断,不能作为二者划分的依据。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分段压水试验的方法。分段压水试验压水段上端是止水塞,下端是孔底,根据实际勘探的岩溶结构状况和裂隙发育情况来确定两端试验段的长度。同径止水可采用“三爪止水器”,这样可以得到某一段位的压水试验资料,将各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地下水层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同时配合使用井下流速仪对不同深度的孔内水流进行测速,从而对含水层的厚度加以确定。

总结:矿产开采工程建设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规模有所增大,对于矿区的安全生产问题就应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矿区引发事故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矿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对于事故要防患于未然,将事故发生扼杀在萌芽中,对于矿产资源开采企业要提出更多的要求,将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加入到矿区管理工作中去,并且加强监督力度,将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优越特性良好的发挥出来,同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不断地累积经验查找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完善,最终为我国矿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

篇(6)

学院通过多次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及对多家医药企业进行走访与调研,与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决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坚持为地方区域经济,为北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面向医药卫生行业,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饮片加工、药品质量检验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分析就业岗位,进行课程定位

针对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将中药原药材的鉴定与炮制、中药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检验、生产工艺的质量监控、常用制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学习领域中的“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中药制药设备”等四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1.3课程性质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是在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技术、微生物学等前导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中药制剂质量进行检测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

1.4课程目标

针对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的要求及能力,参照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标准,将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会如何使用药品标准、检品取样的方法、检品的前处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检查(常规、杂质、微生物)及含量测定的方法等。(2)职业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所学中药制剂检测技术与方法对中药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装材料进行质量检验;能熟练操作检验仪器及做好仪器的维护;会配制各种常用的试剂、缓冲液;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进行判断;正确填写药品检验原始记录及药品检验报告书。(3)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质量第一、依法检验”的思想,培养正确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良好习惯;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课程设计与实施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从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岗位(初、中级中药检验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入手,将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境转化为学习情境,依托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药制剂形态不同而具体检验项目也有所不同,对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考核方式的进行性设计,均是以项目为基础的。

2.2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中药制剂多数以固体状态及液体状态形式存在,其质量检验过程均是由阅读理解药品标准(国家标准、企业内部标准)、取样、样品前处理、鉴别、检查、填写检验记录等六个步骤完成,因此将本门课程教学依托在三个教学项目上,每一教学项目又分设有多个检验任务,具体检验任务以常见中药制剂为载体安排教学的实施,其中取样、样品前处理、试液的配制、计算、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的填写、检验室卫生及安全在每一项任务完成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在这一设计中遵循了知识由易到难的顺序,体现了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注重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满足了岗位技能对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先进性、通用性与实用性。

2.3课程教学实施

课程教学的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托学院现有药物教学实训楼内教学做一体化制剂检验实训室的有利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营造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等组织教学。三大教学项目中任一检验任务的实施均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的:创设问题情境与下发任务请验单、探究问题设计实施方案、汇报实施方案、教师点评、具体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每一环节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施任务前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为8组,每组3~4人),着重培养学生设计质量检测方案,顺利完成检验项目与任务,规范填写检验报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下发任务请验单。请验单的发放是项目具体任务完成的首要环节,除第一节课讲解对学生的要求及上课模式转变的学习外,均是利用上一检验任务完成后的20分钟进行的。针对请验单,向学生提出有参考性的问题或列举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行为,可使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与技能点,为下一步骤的实施明确方向。第二环节:探究问题,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针对教师引出的问题,学生课下通过查阅专业书籍、相关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利用互联网等资源,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设计出能完成本组待请验任务的实施方案,包括检验方法的选择及理由、所需材料及仪器的详单、操作时分工问题、步骤实施细节问题、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制作成PowerPoint幻灯片。第三环节:汇报实施方案。小组成员在课下设计好的实施方案,在课上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教师、其他组成员与之共享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其他组成员可以在汇报完后对自己思考不清楚及不懂的地方向汇报人提出疑问,并由汇报人进行回答;如果答不出,教师与学生可以一起探讨,解决相应问题。第四环节:教师点评,确认各组实施方案。教师通过随机选取的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对学生未能充分考虑到的及存在异议的地方进行补充与解疑,确认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包括方法选取是否得当、所需材料及仪器是否合理、操作步骤顺序是否准确等,并对此提出意见。第五环节:具体实施。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关键的环节,学生根据确认后的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随时根据操作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单、试剂试药配制单、取样单、样品发放记录单等各种记录,培养学生原始记录要详细、检验结果要准确的职业素质,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而此时,教师在一旁进行巡回检查并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第六环节:检查评价。学生实施过程中及完毕后需要填写原始检验记录及形成检验报告书,上交后,各组之间轮换进行检查,对记录不详细及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组间探讨与纠正,这一环节是在充分掌握所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懒于思考,不善于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课程考核设计

为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设计。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旷课、迟到、早退、事假、病假给予不同的分数)采取与企业相同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用本人的笔记在出勤表格中填写自己的名字,不许他人,发现则两人均视为旷课,扣除相应分数,此部分分数占总成绩的10%。过程性考核: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及学生评价构成,占总成绩的50%。以小组为单位,每一检验任务设置一定分值,教师及学生评价各占50%,最后综合形成每一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成绩。教师从每一项目下的具体任务的准备、汇报情况、实施及完成的速度与质量,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合作沟通能力、学习态度、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环境清理是否洁净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学生评价则是小组长扮演质量负责人对其组员进行评价,从着装、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参与清理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在完成每一检验任务后所形成的请验单、检验记录、成品检验报告书及试剂试药配制单等各种填写记录是否完全,可视为作业,占总成绩的10%。终结性考核:即理论试卷考核,减少至占总成绩的30%,但卷面成绩要达到最低标准(卷面成绩不能低于50分)。此种考核方式与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相吻合,注重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对职业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更趋于合理。

篇(7)

职称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人事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现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职称申报工作的关键

职称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带动一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把职称评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及各专业专家组成的综合审核小组,职称工作日常部门一般为人事部门,明确审核小组的纪律及职责,严格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减少资料填报的错漏,保证材料的准确和真实为申报人顺利通过评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增加职称评审政策透明度,及时将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宣传下达

2.1人事部门要及时正确掌握政策,做好宣传下达

职称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如从2001年开始卫生中、初级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针对学历的不同,报考初级和中级的任职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200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一个模块的要求;从1999年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乡定期工作任务,从2007年起必须完成一年以上的下乡任务;外语政策进一步放宽,免考年龄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者,取得A级(县以下单位人员为B级职称外语成绩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2006年起广东取消评职称条件中关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的规定,论文数量要求原则不变,这是继进一步放宽申报职称的外语条件后,对评职称条件作出的又一调整。还有除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以外,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要完成两门公修课等等。在信息索取方面,人事部门要掌握主动权,与医务科、科教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医务人员下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或媒介公布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院内网站、宣传栏、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公布各级别职称在专业理论、专业工作能力、论文、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对照自身条件申报职称。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提前做好材料准备

过去的职称评定受岗位编制的限制,存在排资论辈的现象。职称改革后实行以考代评、考评结合,只要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都可以申报晋升,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特别是在学历、外语方面,如以前申报正高职称须有本科以上学历,申报副高职称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须从事专业工作20年以上。

现在不再有学历方面的要求;外语方面免考年龄,从2007年起,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1961~1965年出生的,可放宽到40分;1956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因此,我们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有计划地准备有关硬件,特别是年龄较大,外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要轻易放弃申报机会,可以提前一两年参加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否则政策有所变动的时候,错过晋升机会。

三、职称工作日常部门树立服务意识,指导工作要到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以上职称,要填写大量的表格,从2008年起,更增加了网上申报这一环节,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初次申报,对表格的填写要求不清楚,有的申报材料不完善,过于简单或画蛇添足的,人事部门要耐心细致做好指引工作,帮助申报人员能够更完整地完成表格的填写,正确如实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水平。一般来说,每年的晋升表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在评审文件未下发之前,人事部门可先提供上一年度的表格,让有计划申报职称的人员作为草稿填写。因为每年从评审文件下发到提交材料,时间比较紧迫,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材料,也有更多的时间检查材料填报上的错漏,在时间上争取到主动权。

3.1指引申报人认真填写表格

强调每位申报人员应下功夫填好《()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此表最直观并能全面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是评委评议的参考物,一张表可反映出申报人在学历、工作经历、外语、计算机、理论考试、论文、业绩成果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要求申报人填写此表要认真、谨慎,不漏填、不乱填,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供评委评审。在填写《专业技术评审表时》,要好好总结、提炼自己在专业、科研及培养下级人员中取得的成绩,不要把完成专业工作情况填成业绩成果。《专业技术报告》要侧重于专业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不要泛泛而谈。

3.2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准备

提交的论文原则上应为第一作者论文,并按论文质量高低排序装订。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的准备,因为论文是申报人在专业技术经验的总结,应是逐步积累的,有些申报人论文准备不充分,如任现职周期5年,前4年没有,到第5年,一连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做会有两个不好的效果,一是时间太仓促,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即使是优秀的论文,因等候发表时间长而找不到高水平的核心刊物发表;二是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送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业绩材料,宁缺勿滥。

四、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位

4.1对于暂时不符合申报条件但本人想申报的。目前政策规定,晋升卫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其论文、业绩成果、学历计算时间为申报当年的8月31日止,个别申报人的业绩超过时限仍然坚持申报,如不获批准会对人事部门有怨言;在下乡工作安排上,医院以大局为重,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及支援单位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有个别申报人会因下乡未能如愿安排,使申报职称延期,对医院的安排不理解;每当遇到这些情况,人事部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平心静气等解释有关政策,开导他们,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申报人都不会无理取闹。

4.2对于上报评审不通过人员,我们要了解通不过的原因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弱点,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第二年顺利通过。

篇(8)

1.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较为滞后,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均较为困难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等结构性指标来看,云南第二产业既具有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典型特征,同时又表现出开始向工业化中期推进的趋势,因而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2.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工作滞后主要表现在:重城市轻农村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不具有法定效力且缺乏特色,其延续性和对后续发展关注度不够;部分规划没有体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没有完全按照云南“城镇上山、工业上山”的战略发展思路进行规划,一些工业园区和集市规划仍然存在占用优质耕地的现象。3.城乡产业间断层、产业支撑乏力主要表现:第一产业不优、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不快,且一、二、三产业间关联度小,城乡产业间断层,城市经济增长比较强劲而农村经济增长相对乏力;城乡产业衔接断层导致城乡市场分割,致使工业反哺农业缺乏有效渠道,工业未能有效地支援农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从而出现全省工业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力减弱的局面。4.社会保障、城乡公共服务等发展失衡且发展难度大据统计,占云南总人口70%的农民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的10%左右,30%的城市居民却享有接近90%的社会保障费用,同时城乡居民在教育、文化、科技、体育、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较大差距外,发展严重失衡。5.体制机制问题突出,制度建设面临新挑战长期以来,由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深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因而其体制机制问题突出,在土地制度、融资制度、农转城面临的制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上面临较大挑战。

(二)三类不同地区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个性问题

1.第一类地区(1)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尽管第一类地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松动。城乡差距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经济上的差距是核心问题。(2)政策不协调、不配套。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和农民自有住房宅基地问题凸显;社会保障衔接及资金落实难;教育问题比较突出;计划生育政策落实面临新问题。(3)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薄弱。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日益增多,而基层管理人员少且处理问题简单、职能弱化日显突出;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是大批失地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则是这部分群众在城市始终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就业难、流动性大等,给社区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2.第二类地区(1)城乡差距明显。第二类地区的城乡差距非常明显,体现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城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等方面,特别在恩格尔系数、二元结构强度、农业和非农业GDP相对生产率上差距更为明显。(2)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制度障碍尚待突破。一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上的缺陷及土地征用过程中的问题;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三是现行户籍制度的束缚;四是就业制度的歧视性规定。(3)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扶贫任务艰巨,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由于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供、销互相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贸、工、农处于利益分割状态。同时,由于该类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和贫困程度深,加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出现了返贫率高的新问题。3.第三类地区(1)观念落后。第三类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自然条件恶劣,导致人们受教育程度低、观念落后,落后的观念又导致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贫困。(2)综合经济实力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与前两类地区相比,该类地区由于受历史、区位条件、环境和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经济发展缓慢、总量偏小、综合实力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实力弱、城乡发展差距大无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困难。(3)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够。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能源、电力、通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投入严重短缺;城镇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也使得该类地区在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企业生产和运输、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受到影响和制约。(4)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不完善。目前,该类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城乡之间,市场还未能成为配置城乡资源的主要手段,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贸易隔阂制约了物资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等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正常循环。

二、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指导云南统筹城乡工作的共性建议

1.加强省级立法,使城乡统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一是确立分工明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机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强化工作考核,把统筹城乡发展实效作为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强化工作的分类指导,坚持上下联动、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把主要财力倾斜到城乡统筹上,把得力干部安排到城乡统筹上;四是强化财政扶持和资金保障,探索建立支农惠农长效机制;五是使城乡统筹中农民的土地问题、各相关部门权利义务问题、村镇规划标准问题、失地农民保障等相关问题有法可依。2.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的根本目标之一,要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促使农业生产力由传统走向现代。当前,重点工作是给农村不动产确权、保护好基本农田、开展一次专门的土地调查、继续深化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对粮农和粮食种植大户的支持力度。3.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城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开远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必须对已稳定转移的农民数量、城乡间客观上存在的不平等、农村基础设施欠账数目、可预见时间内本级财政能承担的统筹成本、本域内城镇化中的产业支持、拟转户的人口怎样与彻底转移农民的实际数目匹配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二)三类不同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个性建议

1.对第一类地区的指导建议

(1)以城镇为中心,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制定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带动周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科技优势,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条件好的地区可以积极发展以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为特征的都市型农业和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发展“农户+信息”模式,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其次,积极推进城市工业向农村的扩散和转移;再次,加强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信息化素质教育,以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农民的新要求。(3)促进跨区域合作,发挥这类地区在州市乃至全省城乡统筹中的作用。一是在省、州市的统筹下加强与邻近其他城市的合作,发展城市群;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接纳人口转移;三是与省内其他地区更好地分享域内的公共资源;四是改造传统产业,主动向另外两类地区转移产业。

2.对第二类地区的指导建议

(1)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约束,把农业真正摆到国民经济的首位;加大各级政府农业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减少流通环节补贴,建立直接补贴制度;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要优先用于发放农业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提高农户对农业的投入能力。(2)以扩大非农就业为基本原则发展城镇。把城镇建设成一个最好的非农产品的生产地、交易地、各种时尚和服务消费地,根据潜力培养域内城镇对人力、资金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把心用在引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上,而不是简单地大拆大建。(3)解决城乡一体化中的中前期问题。扩大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继续抓好扶贫工作;集中力量建设乡镇所在地、规划中的“迁村并点”并入地的基础设施;帮助村民维护现有乡村公共设施;把教育经费集中投向职业教育;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4)壮大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着力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推动农村工业的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使其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带动整个农村工业上水平、上质量,加快推进县域非农化进程,以工业化全面振兴农村经济;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壮大发展主体。

篇(9)

图片是传播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类似于文,能够进行信息的传播,也是人类最早的信息传播方法。我们通常见到的版面设计,如果能够让你过目难忘,我想,就是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力所致.图片是版面设计生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给我们的视觉效果最突出。不可否认,各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新闻照片凝固真实的瞬间.以视觉艺术的魅力吸引读者;部分专业性强的科技、经济报道应用图表、图解使复杂又难懂的问题简化.易于被读者接受;更有报纸将漫画引入版面,以艺术形式评价新闻内容,其形象性、直观性远胜于传统的文字评论。WWw.133229.COM比起长篇累牍、洋洋洒洒的文字,图片凭借鲜明夺目的色彩和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更容易形成视觉冲击,在“三步五秒”内吸引观众“眼球”。但是,“厚图”不是泛用、滥用图片,“薄文”也决非以牺牲新闻的信息含金量为代价.一些报纸在过分追求图片效应的同时走人了新闻性缺失的误区。首先表现为图片篇幅过大,数量过多,占用了新闻报道的空间。图片的数量和篇幅大小都应由报道需要决定.以“最能表现相关新闻事实.最大限度发挥传播效果”为依据。其次表现为图片的新闻价值低,内容与相关报道不切合。“厚图薄文”目的是以图片表现力强之长弥补文字枯燥、繁冗之短.因此选择的图片应该兼具真实性、新闻性、艺术性与表现力,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文字就像人活着要穿衣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在排版中文字相对比较多一点,它更可能的就是和网格系统同时进行。不同款式字体包括自己设计的.在整个版面中还是不可代替的。主标题的突出,加上利用网格系统对文本编排.使得版面更富有设计的感觉。文字、图片、色彩、线条、底纹等要素在版面中的存在并非孤立,也并非简单的叠加、排列、铺陈。而是通过彼此的优化组合达到“1+1>2”的效果,“使片景孤境能织成一内在自足的境界”.利用局部的巧妙组合创造 “整体美”,在灵活的变化中求得“统一美”,通过有秩序的安排达到“和谐美”,真正具有艺术性的版面应该能够将这三种美融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美。强调版面艺术性不仅是对读者阅读需要的满足,也是对其审美需要的满足。

色彩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前我设计的版面不是很和谐,比较突兀。一开始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但接触更多之后发现,对色彩的把握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画面。小时候看多了黑白电视后.我开始讨厌黑白颜色,觉得那很土。但学了设计后.发现黑白的一张照片,或者一张海报,他并不难看.甚至在某个氛围下它比彩色的图片更适合。一般红色代表喜庆、热情、积极,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我国各类日报、晚报版面都是整版的红色调,渲染出全国上下一片喜庆气氛:而黑色代表庄严、肃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随后几天,全国报纸都是以黑、白、灰作为主色调,就连电视节目、电脑网页也都改成黑白色,如果此时还以红色作为报纸的主色彩,就无法达到肃穆、凝重的视觉效果.也就无法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之情。总之,色彩具有表达情意的作用,色彩的使用要符合报纸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不分具体情况和特定场合大量使用“浓墨重彩”。或给一个标题套上几种颜色或整版“姹紫嫣红”,就会让读者分不清到底在表达什么情感,以至在导向上出现了偏差。就会失去报纸的宣传、教育和导向功能。 视觉流程也许不是很大的一个要素,但在版面设计这一块也是不能不谈的。学习版面设计后才明白,以前做福建卫生报版面设计时可能对于文字的编排没有侧重点.整个画面太乱。要表达什么或者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心里比较模糊,在一些图形以及文字处理上没有一定的层次关系,让蓁冒7ujzan aats z。。。,z主题的部分更加突出.达到一下子让人注视到的效果。视觉上还要注意一般的文字.可以选择单向的视觉流程。因为文字本身在书写上和我们的阅读上就是从左到右.正好符合单向视觉流程。

篇(10)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等。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对路基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公路病害问题也经常发生,但其中绝大多数还是由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

一、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要求

1.级配砂砾垫层技术要求。级配砂砾是路面垫层较好的主要材料,但砂砾本身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垫层的作用及路面整体的工程质量,所以监理工程师应掌握对砂砾的技术要求,控制级配砂砾垫工程质量。这些技术要求包括:级配砂砾中砾石的压碎值应小于30%。砾石含量0.5—5cm的颗粒不得少于50%,最大颗粒不得大于6cm,级配砂砾中0.074ram的粉料数量不应大于7%,且塑性指数不应大于6,鉴于级配砂砾垫层的强度主要与颗粒级配和压实有关,所以对级配砂砾的级配应有所要求。

2.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工艺。级配砂砾垫层的施工可以分为碾压路槽、运输摊平、整形洒水碾压和初期养护等五个工序。级配砂砾是一种松散材料,为防止遭到行车破坏,监理工程师应提醒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组织计划时,要半幅通车半幅施工方法,避免因施工造成行车混乱,使级配砂砾垫层的表面松散、平整度差和延长工期。

3.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根据施工方法。又可以分为厂拌法和路拌法两种形式。底基层可采用路拌法,上基层可采用厂拌法。水泥稳定砂砾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路面整体强度的高低和能否保证在路面设计周期内正常使用。

4.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施工工艺有两种。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初平砂砾料、洒水闷料、摆放水泥、摊平水泥、机械拌合、整型找平、碾压成型洒水养生。厂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序分为砂砾备料、水泥剂量、加水拌和、运料上路、摊铺碾压和洒水养生等。

5.公路路基的级配砂砾垫层。路基复查,建立工程师在级配砂砾垫层施工前,必须对已竣工的路基进行复查验收,并向路面施工单位进行组织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应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由路基、路面两个施工单位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路基竣工后,由路基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路基自检报告》;材料试验,路面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关于级配砂砾的各项材料试验。砂砾颗粒筛选试验,平均每半公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段上取料,送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满足级配砂砾的技术要求后,路段上的级配砂砾方可使用,砂砾容量试验,重型标准实验室。求得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密实度。

二、常见质量问题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和自身在这一方面的施工经验,笔者认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如下:

1.土方路堤填料不符合要求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土方路堤对于填料的质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在施工当中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在填料使用之前没有检查填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导致在填料施工当中所使用的填料适应性很差,一些填料直接影响到了路堤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进行重新回填施工。一旦出现这一质量问题,不仅会延误工程的工期,还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及投资增加。

2.填筑过程中中线偏位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先设定一条中线,然后沿着中线进行路基的施工,以保证公路的走向、宽度等符合建设要求。但是在路基施工当中,一些单位为了赶工期、追进度,或者因为人为原因导致导线点遭到破坏,或者说施工测放人员在测量工作中复测品读不够,没有严格按照测量要求设立保护控制桩,导致路基填筑过程中中线偏位严重。一旦发生这一现象,会严重影响到路基施工质量,必须进行返工直到中线位置符合建设要求。

3.原有斜坡、坑穴、水渠等处理不当

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适合路基施工的情况,比如说斜坡、坑穴、水渠、填井、墓穴等等,这些地方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部沉陷、失稳、滑坡等地质灾害,将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此外,斜坡、坑穴、水渠、填井、墓穴等处理不当,可能会给路基留下很多质量隐患,不仅会对路面铺设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而对整个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4.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路基压实度是保证路基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路基施工当中由于作业范围比较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压实度不足的问题。造成路基压实度不足的原因比较复杂,在压实的过程中如何路基质量偏小,或者说压实遍数不够的话,可能会导致压实度不足。此外,在碾压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漏压,或者说路基含水量过大,加上填松铺土的厚度太大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压实的效果,进入对压实度产生影响。同时如果所使用的回填土性能不符合填土施工的要求,也会导致路基的压实度不达标。

三、病因分析:

1.路基沉陷。路基沉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填方路基由于压实不足而下沉;桥涵通道等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由于所用材料不当或碾压时比较困难而无法充分压实,造成路基逐步下沉;软土地基未加处置或方法不妥当造成路基沉降。目前,修建高速公路,建设周期一般较短,路基没有足够的自然沉降时间,但是因赶工期在未自然沉降充分的路基上修建路面,路基的沉降也会反映到路面之上;路基施工时,土壤含水量过大,填土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密度,从而给路基留下沉降的隐患。

2.纵向裂缝。路基起始填筑宽度不够,到填至一定高度时经检查才发现填土不够宽,或中线偏位,进行填补镶边,在镶边时,又没有按规定挖台阶和由下而上的分层填筑碾压,造成工程竣工后镶边下沉,产生纵向裂缝;靖淤不到位,在清除植被或软基清挖时,在左边还有1~2m宽未清到,或堆放的淤泥尚未完全运到路外,就进行填土施工致使路基边缘下沉,产生纵向裂缝;半填半挖路段的路基,在填挖交界处未按规定挖台阶进行分层填筑压实,也易产生纵向裂缝;路基压实不到位,致使产生纵向裂缝,在路基施工中,应适当加宽填土,一般每边需加宽50cm。

四、防治措施

针对路基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施工单位充分的重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防治常见病害,切实减少病害对路基质量的不利影响。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把控好土方路堤填料质量

在选择路基填料的时候施工单位必须详细了解填料的种类、性质和适应性,确保其能够适合路基施工基本需要。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填料的来源及经济性,也就是说要将填料的性质和适应性作为首先考虑问题的。填料的取料场地确定前及到场填料在卸载之间必须由采集人员与工程试验人员对填料的性质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测合格之后方能进场卸料使用。在选择填料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适合路基填料施工的一些材料,一般来说填料根据其性质和适应性可以分为:砂土、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碎石质土、砾石、不易风化的石块。一般来说重粘土、黄土类土、淤泥等这些填料由于其强度等方面的原因并不适合路基填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禁止使用这些材料。同时,在不同路基施工当中对于填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施工单位应该根据路基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填料。

2、保证填筑过程中中线位置正确

对于中心位置偏离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施工之前进行导线复测,加固导线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直到路基施工结束。为了防止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对中线的位置的不利影响,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标、施工工艺及标准等,要明确路基用地界桩、路堤坡脚、边沟、取土沟等重点施工区域的位置装,这样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的作业能到位。此外,还需要在路中心位置一定安全距离设置一个控制桩,其间隔一般在50m左右,该桩上要详细标明该标号以及填挖高度等施工信息,方便施工人员作业。此外,要重点做好机械施工的控制,在机械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在边桩处设置明显的填挖标志,每隔200m就在距离中心桩相对距离的地方设置一个控制桩。对于已经出现的中线偏离的现象,施工人员应该再次进行导线复测,校核导线点的位置是否正确,然后恢复中心及中心桩的正确位置。

3、做好斜坡、坑穴、水渠等处理工作

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斜坡、坑穴、水渠等问题应该引起施工人员充分的重视,做好各项处理措施。因此,如果在路基施工当中遇到斜坡、坑穴、水渠等现象,应该用原地土或者砂性土进行及时的回填,回填以后还要用机械进行夯实和压实,保证期强度和稳定性等符合路基的施工要求。对于可能会影响路基稳定性的炕洞,应该先查明炕洞的形成、深度,然后按照岩溶的处置方法对坑洞进行及时的回填,如果不能采取常规的方法解决的话,可以考虑使用构筑物跨越的方法解决。对于遇到的陷穴,应该组织地质人员详细勘察陷穴水的主要来源、水量及发育情况,根据勘察的结果采取回填、跨越构建等处理方式。

篇(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612002);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05L426)

数据仓库是信息领域中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新技术。数据仓库的建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把历史数据转换成为统一的、利于分析的格式,从中挖掘出决策者需要的决策依据,最终创造出效益。数据仓库的出现为解决企业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数据丰富,但信息贫乏”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1]。由于中药指纹图谱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潜信息库,再加上中药材的基本信息、采用的不同色谱条件、图谱的原始数据等信息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2]。为充分利用数据资源,解决辅助决策信息贫乏的现状,需要建立一个支持决策的数据仓库,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为不同种类药材或制剂的指纹图谱评价及其实验条件的优化提供依据。本文就数据仓库的理论及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数据仓库的构建作一简单描述。

1 数据仓库概述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随时间变化的、稳定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管理决策的制定过程[3]。其特点是:

(1)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

主题是数据归类的标准,每一个主题基本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数据仓库的主题可以是色谱条件、特征参数、流动相等等。

(2)数据仓库是集成的

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须经过加工与集成。对不同的数据来源进行统一数据结构和编码。统一原始数据中的所有矛盾之处,如字段的同名异议、异名同义、单位不统一和字长不一致等。

(3)数据仓库是稳定的

数据仓库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数据。数据经集成进入数据仓库后一般是不更新的,数据仓库除了把从操作性数据库中转换来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添加到前一个时期的数据中的这个过程之外,数据仓库中的信息一般保持固定不变。

(4)数据仓库是随时间变化的

数据仓库是随时间变化的,因为它们要同时维护着历史和当前的数据。数据仓库按照每日、每周或每月的频率从操作性数据库中导入数据,而且一般要保存一段时间。

2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数据仓库的构建

数据挖掘是一种体系结构,而不是一种产品。我们无法购买现成的数据仓库,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构建。所以,数据仓库更多的是一种工程上的概念。

2.1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数据仓库的整体架构设计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仓库的整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2.2 逻辑模型设计

维度建模是一种逻辑设计技术,维度模型又叫星型模型。维度建模分为4个步骤:(1)确定分析主题。本文主题为中药指纹图谱37个特征参数。(2)定义粒度。由于用户需求的不可预见性,设计时应提供不同色谱条件下特征参数的所有最细节性数据即原子性数据。(3)确定分析的角度和维度。主要有中药材基本信息维、中药制剂基本信息维、方法模式维、洗脱方式维、检测器维、流动相维、HPLC色谱柱维、工作站维、色谱柱维、特征参数维。(4)确定分析的主要指标及事实。在此基础上进行维表的具体设计,根据挖掘主题的需要共设计了10个维表,具体内容见表1。

图1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数据仓库整体架构(略)

表1 维表设计(略)

ID、柱类型、brand、生产厂商、型号、长度、内径、粒度、填充料8色谱仪维ID、类型、Brand、生产厂商、型号9特征参数维ID、检测波长、指纹峰总数、有效分离率、指纹信号均化系数、指纹峰几何平均面积、指纹峰算数平均面积、峰面积比率、色谱空间占用率、总积分面积和、八强峰归一化面积及位置、三强峰比例、平均峰高、共有峰平均峰宽、最强峰柱效、总分离度、平均分离度、分离度均化系数、表观进样量、色谱指纹图谱进样量校正信息量指数等。

确定了主题和维之后,采用星形模型,设计数据模型,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数据仓库星型数据模型(略)

3 基于OLAP联机分析的数据挖掘的实现

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是数据进入仓库前对数据的处理过程,决定着数据的质量[4]。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数据仓库是在SQL Sever 2000操作环境中构建的,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是通过Microsoft的数据转换服务DTS向导和 DTS设计器来实现的[5]。

3.1 数据库的完整性

由图2可知,与37个特征参数表相关的表只有“事实”表,而且关联键也只有“Parameters_ID”,这种过弱的关联并不足以深入地分析内在的知识。如果想对特征参数表进行挖掘,还需要为其建立与其他表的完整的数据关联,这种关联应该可以通过挖掘而体现。

3.2 建立OLAP多维数据集

以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中的事实表作为分析的事实数据表,将该表中的字段HLCo_Tem(柱温)设为度量值,选择色谱柱和TCM_table作为维度表,完成多维数据集的建立。

3.3 建立挖掘模型

以上述建立的OLAP多维数据集为基础,以聚集模式创建柱温的OLAP挖掘模型如图3所示。由于设定了划分组的数量为3,事件就出现在了3个“Cluster”中。

图3 聚集模式创建柱温的OLAP挖掘模型(略)

4 结语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数据仓库的建立,为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建立了综合的、面向分析的环境,并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方法、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孙国祥,侯志飞,毕雨萌,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潜信息特征判据研究[J].药学学报,2006,41(9):858-859.

[3] INMON W H.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