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9 12:26:1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篇(1)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在实践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素养是指个人在职业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境界。本文中,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道德上经过自我锻炼达到较高的道德水平和境界,其核心为良好的师德,并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师德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示范等。一般来说,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理想和职业行为等。

二、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亟需加强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对特殊教育教师所发放问卷的分析总结以及个别访谈,我们发现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师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亟需加强职业道德素养。一是要有爱心。特殊孩子由于生理或心理等方面的缺陷,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付出更多无私的关爱,用心、用情去了解特殊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特殊孩子感受到关爱、尊重和理解。二是要有责任心。特殊教育教师不仅仅要授业解惑,更要维护残疾儿童的平等权利,为其成长、发展和融入社会提供帮助。特殊教育教师应时刻铭记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身上所承担的那份责任与期待,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实的职业信仰,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三是要有耐心。特殊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同样的学习内容需要重复教授多次才能掌握,生活自理能力也需要反复示范才会有所增强,这就需要特殊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有人比喻教育特殊孩子犹如牵着蜗牛散步,不要轻言放弃,残缺的花儿也会散发出同样的芬芳。四是要细心。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细心观察特殊孩子的一言一行,当看到他们的进步时,应及时帮助他们更新知识,当孩子习得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也应及时发现苗头并进行强有力的干预。教师们要随时留意特殊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沟通,特别注意对特殊儿童的相关资料做好保密措施,尊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不随意对外泄露。五是要有恒心。部分教师无法忍受特教行业的职业倦怠而选择离职,部分坚守在教学管理一线的教师在调查中也表示自己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法持之以恒地对待特殊学生,在长时间看不到学生进步的情况下,容易灰心丧气甚至对学生有打骂等行为。教师应该具有雷锋的钉子精神,坚定地在特殊教育这个领域扎根下去,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

三、培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一)把握社会价值导向和教育发展势态

我们培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教育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掌握特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除了做到的“四有教师”要求外,特殊教育教师还应遵循《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师德的要求,坚持教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正确的残疾人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关心和爱护每一个残疾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了解和满足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引导特殊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二)建立师资培养学校层面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体系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模式有五个层次:中等师范、专科特殊教育师范、本科特殊教育师范、本科以上特殊教育以及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一个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训练中心,组建训练中心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搭建由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训练网校、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理论与实践教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展示组成的三个平台。执行人员包括德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训练中心工作人员等。在信念、爱心、耐心、恒心等培养主题的基础上,德育教师和辅导员主要以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素养训练,任课教师在课上渗透素养训练内容,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则采用专题训练、素质拓展等方式训练。

(三)探索“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师资培训模式

信息技术全面地进入教育领域,它已经不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技术手段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影响着教育领域的改革。而教师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互联网+教育”新常态下,面对信息化能力越来越强的学生,我们必须改革传统上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分离的状况,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养作为一个连续的终身化过程,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我们要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为主线,充分使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虚拟仿真实训系统、AR增强现实技术等手段,利用慕课、微课、在线课程等教学方式,为在校学习者和社会学习者搭建一座桥梁。学习者完成在学校的学习后,可以继续以“学分银行”为枢纽,完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把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真正变成终身制。

(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以考核促培养”的理念

随着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在学生和学校发展中重要性的日益凸显,特殊教育学校应该根据政策法规,改变以往浮于表面的考核和监督反馈机制,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细化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一套公正、完整、可行性强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考核制度,从道德和纪律这两个层面对教师的行为制定限制性的要求,让教师根据考核制度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学校要就考核中出现的不当言行,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思考和改正,查处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或行为,特别对于个别屡次违反规范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要给予严重的道德谴责及法律制裁,形成一定的激励和舆论压力,使广大教师从中受到深刻的职业道德教育,将教师中的典型行为和模范人物树立为榜样进行奖励及宣扬,以带动其他教师。学校要选派特殊教育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专业研讨会等,以保持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前沿学术动态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篇(2)

师德的核心是爱心,是对学生、对事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一个教师充分认识了师德,对学生充满爱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这样,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爱的情感、爱的行为以及用爱的能力去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有用之人。

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提高水平是达到学习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本手段。思想理论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一个教师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才能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才能切切实实地联系实际,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重视实践,发展师德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而作为一名教师,其正确的观念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是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各种道德冲突以及解决道德冲突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学校一般员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中所发生的种种矛盾冲突。在解决冲突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地掌握和发展道德智慧,学会利用自己的职业智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能够切实解决冲突的道德行为。这样,教师便能真正认识到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力量和价值,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职业道德与其他诸道德全面发展

教师的职业道德成长与其他诸道德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道德的使命是调整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育人的职业,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更与其他社会道德是分不开的。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那么其职业道德就容易培养;相反,一个连起码的社会道德都不具备的人,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以,学校在不断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过程中,也应注意培养教师的社会道德,只有把这两种道德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职业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因此,教师必须熏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道德情操的最高体现。

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权势所屈,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

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它凝聚着教师的多种精神,“爱岗”就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要有奉献精神。作为教师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对学生倾注全部心血,甚至作出重大牺牲,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影响和感染学生;既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开拓创新精神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教育教学的艰巨性,不仅要求教师追求新知,不断进取,而且还要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革新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即为求真知、说真话、付真行、育真人,站在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前列,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及其规律,善于实践和追求真理,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敢于冲破影响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陈腐观念的束缚,讲科学、敢开拓、勤实践,发现教育的奥妙与新理。教师的职业是传播真理、培育真人的职业,教师自身必须具有执著地追求真理,勇敢地捍卫真理,不懈地传播真理的精神。要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创造出值得自己骄傲的事业。”

廉洁自律精神

篇(3)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极为重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路人。因此,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师德品位高,事业学识高,能力多方位的群体。

正确认识师德。师德的核心是爱心,是对学生、对事业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一个教师充分认识了师德,对学生充满爱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这样,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爱的情感、爱的行为以及用爱的能力去感化学生。这样才能塑造出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有用之人。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提高水平是达到学习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本手段。思想理论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一个教师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才能不断增强自身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才能切切实实地联系实际,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才能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重视实践,发展师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其正确的观念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是在实践过程中面临各种道德冲突以及解决道德冲突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学校一般员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中所发生的种种矛盾冲突。在解决冲突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地掌握和发展道德智慧,学会利用自己的职业智慧把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能够切实解决冲突的道德行为。这样,教师便能真正认识到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力量和价值,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使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职业道德与其他诸道德全面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成长与其他诸道德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道德的使命是调整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教师的职业本身就是育人的职业,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更与其他社会道德是分不开的。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那么其职业道德就容易培养;相反,一个连起码的社会道德都不具备的人,他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以,学校在不断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过程中,也应注意培养教师的社会道德,只有把这两种道德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职业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因此,教师必须熏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付诸报国之行。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道德情操的最高体现。

奉献精神。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权势所屈,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

爱岗敬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它凝聚着教师的多种精神,“爱岗”就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要有奉献精神。作为教师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对学生倾注全部心血,甚至作出重大牺牲,用自己的先进思想和高度责任感,影响和感染学生;既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篇(4)

中国历来把人才的标准定为“德才兼备”,当德与才有些差异之后,在人的心目中评价的标准多偏向于“德”。作为培养人的人――“教师”德的要求更应放在首位。大文学家韩愈就指出教师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可见,教师的德行在教育中是占首位的。教师应是有教养的典范,应身体力行地帮助学生养成品德甚至于美德。因而,教师个人的学识魅力以及人格魅力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培养新教师自觉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要求。结合现实把理论放到实际的事例当中,让他们能体会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特别是新任教师培训中,组织严密并逐步加入新的培训内容“让每位新任教师走进学校,实地参观学习”。新任教师置身于学校,通过听示范课、评课研讨、讨论交流,与学生面对面,亲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感受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一、培养新任教师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和献身的精神是师德建设的思想基础

从执教起,对教师这一职业就有充分的认识。那种只求稳定职业,旱涝保收的想法,甚至是“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是不能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的。更不会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新任教师要时刻树立“投身教育事业,终身无悔”的思想。学校也必须倡导执著追求和献身精神。“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也许这句话并不全面,却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应该严于律己,以良好的形象、文明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用行动去教育学生。

二、培养新任教师关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工作。中小学教育工作是发展建设的基础,是需要用爱铸就的大厦。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爱学生是师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面对独生子女成群、单亲家庭孩子越来越多的现状,不严格要求训练,难以培养出可靠的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对学生不严不行,严要有度,要刚柔并济,度的关键是“慈”,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尊重学生,使他们充满自信,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进步,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培养新任教师率先垂范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言语规范健康,衣着得体,作风正派,处处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社会中的一员,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敬佩声,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用自己遵守纪律的行动回报教师。“教育无小事,处处见人心”,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做好。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不可鲁莽;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范,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抵制有偿家教。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不好好教,利用职务之便强迫学生到家中补课,借机向学生收费。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不可信赖。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四、培养新任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是师德建设的关键

一个学识渊博、业务精湛、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那么为人师表就没有基础,教书育人也将成为空话。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长年累月的航行其中,将一批批渴望成才的求职者送达理想的彼岸,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宽广得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应是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五、培养新任教师终生学习的理念是师德建设的方向

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不能固守自己原有的知识,应主动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具备这一点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仅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机会,还要自己挤时间学习,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5)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二、坚持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三、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四、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篇(6)

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教育和舆论等各种形式把有关的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传授给师范生,另一方面需要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由被动到自觉主动地运用已掌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志愿服务活动,是指遵循志愿者组织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参加志愿者组织开展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活动。而支教活动是师范生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社会资源与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弱势人群所能做的最直接、有效的服务。

一师德培养的意义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和作用于学生,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社会具有辐射作用。师范生是储备教师,其职业道德状况影响着亿万青少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既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生活经验,也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教育。因此,探索如何加强对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之能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对师范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有的师范院校都通过教育实习来帮助师范生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从而掌握教学技能;那么我们能以何种形式来帮助师范生实现职业道德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呢?

笔者在担任我校2005级英语专业的师范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期间,跟踪调查了 2005级该专业先后40余名师范生大学期间参加大学城周边马保小学支教活动前后的思想变化。认为师范生参加支教服务活动可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马保村地处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南侧,在大学城建设中为福建师大的新校区建设贡献了2000余亩土地。马保小学现仅有一座教学楼,教室简陋,12个教师担负着全校6个教学班200位多位学生的教学任务,师资匾乏,英语教学的状况更是不容乐观,仅有一名中学英语老师轮流在周边各个学校上课。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的师范生自入学起,一直都组织团员青年志撼者,义务承担起一到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届届相传,风雨无阻,成为伴随大学城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支教活动对师德培养的作用

师范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对培养与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有积极作用,而这些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够在志愿服务实践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并逐步形成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

(一)支教活动有助于培养师范生正确的道德认识

支教活动能够使师范生从市场规范中解放出来,自觉进入社会规范,从而培养师范生正确的道德认识。

有人曾邀请三组人参加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里,电脑屏幕左边会连续出现圆圈,右边是一个方框。参与者的任务是用鼠标把圆圈拖到方框里面,以5分钟内拖的圆圈数量来测量他们在这一任务中付出的努力。第一组参与者会获得事先声明的5美元的报酬;第二组获得50美分的报酬;第三组是志愿者,没有任何报酬。结果第一组的平均成绩是159圈,第二组是101圈,第三组是168圈。从这个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一旦提及劳动付出与报酬,我们就自然而然在市场规范的环境里按规矩行事:前两组参与者中,得钱多的参与者受到的激励更大,工作更努力。而第三组是志愿者,没有获得任何关于劳动报酬的许诺,没有金钱的激励,他们仅仅是按照社会规范来参与,可是他们比那些为金钱干活的人们更加努力。

同样,师范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支教活动,能够使他们很快适应社会规范的环境,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的指导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支教队同学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将他们的爱倾注给马保小学的每一位学生,即使是备战专业四级全国统考的时候也没有丝毫的放松。他们充分利用学院给予的经费支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丰富马保小学的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如“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等。此外,他们也经常自掏腰包购买一些糖果、文具送给马保小学的孩子们,用爱心呵护他们成长。当他们得知马保小学教学经费极度匝乏时,当即以志愿者教师的名义倡议全院学生为马保小学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他们筹集了s sba)元爱心款购得200套小学英语教材赠送给马保小学的孩子们。经历过马保小学的支教活动,“敬业爱生,甘于奉献”这一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内化成他们性格品质的一部分了。师范生在支教实践中,通过对志愿服务精神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素质。支教活动是一个社会教化向个体内化转变的过程,这是其他有偿家教和其他兼职工作无法起到的作用。

(二)支教活动能够陶冶师范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志尾者活动一般以弱势单位、社会群体和个人为主要服务对象。OS级英语专业师范生中有部分同学于2008年4月又报名参加校团委和勤工助学中心联合发起的“爱心家教”活动,这次支教活动的服务对象往往是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务工人员子女等。以这类单位、人群为对象的支教活动为师范生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履行社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在“爱心家教”活动过程中,师范生们亲历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生活阅历。他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通过自己的道德善行的社会反响,通过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实例,通过个人的道德实践体验,使他们身临其境深受教育和感染,由此激发个体的道德情感体验,这种道德情感的特点是与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规范相联系的。这种与师德规范相联系的道德要求表现为个体明确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同情感、正义感等等。从而也成为师范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积极进取和创新、不断完善个人道德素质的巨大力量。许多长期参加支教的师范生,受支教活动的教育、感染、熏陶,在支教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师范生对待师德规范、职业理想的态度,是义与利、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这种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地把支教活动的目标、目的、愿望、意图、计划与师德规范的要求、自身的职业理想相联系。

(三)支教活动磨炼师范生坚强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能动的实践精神Izl,它激励个体用自己的道德品质力量来实现高尚的道德目标。有些同学平时上课一遇到头疼脑热,就会想到请假,但是他们成为支教志尾者之后,却对“大学生老师”这个身份绝不含糊。他们每周都要骑自行车穿过一条土路去马保村上课,遇到下雨,那条路就变得泥泞不堪,但志愿者们风雨无阻,甚至带病坚持。在备考专业四级期间,学业任务繁重,又逢学校迎接本科评估的预评估之时,他们仍坚持不懈,合理安排,克服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支教任务。有些同学甚至遇到许多自己从来未经历过的困难和从未想到过的困难,但为了不辜负小朋友们对“大学生老师”的信赖,他们学会了认识困难、解决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使自己的道德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和提高。它表现为:能自觉地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志愿者活动的目的;能果断地在志退者活动中按有关要求确立活动目标、拟订计划、选择方法、迅速合理决断开展活动和处理有关事宜;能顽强执著地为实现志愿者活动的目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去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完成志愿者活动的任务;能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认真地执行志愿者活动计划、克服种种犹像、徽惰,克服和抑制消极情绪与冲动的行为,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以顺利地完成预期的志愿者活动目标。这种道德意志品质的磨炼效果显著,学生感受深刻。

(四)支教活动树立师范生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有人曾在一定范围的师范生中做过关于教师职业理想与信念的调查与分析。

篇(7)

所谓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就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其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专职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社区幼儿教育服务人员、各类儿童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准则。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既能防患于未然,也能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如何合理的对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是相关高等院校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办学理念,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保障

高等院校要成立主抓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管部门,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一系列教育措施。学校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学校也要把对他们是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考核中,同时高校还要注重对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外,还要增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在教师的考核标准中纳入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情况,并把它作为学校评优及教师晋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在学生的考核中,除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考试合格外,重点把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纳人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评先的主要条件,以激励学生自我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积极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要注意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健康有益的舆论环境,多开展舆论宣传,让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时刻都能感受到良好职业道德的感化,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以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为主导,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一)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

适当引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人都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课就是空头说教,学起来枯燥乏味,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情况,结台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曰,如选取当前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创设道德两难境界,让学生以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给学生明确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以此深化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而且也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

(二)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有着丰富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办学经验的高校,要根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和在学前教育界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及优秀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开发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要利用本校的相关优势资源,尤其是在案例的选择上多选用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和突出事迹,在校本教材中强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的要求,尽可能把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上,让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符合他们的从业需要,让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中发挥实效。

(三)注重其他学科教学的师德渗透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少,因此其它各学科教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的内容渗透对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连续性,不断强调学生的职业热情感、职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等,让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感受到职业道德教育无处不在,其职业道德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三、合理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课程,引发他们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日之功,高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量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全方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特别要增加见习、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时间,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会爱岗敬业,在与幼儿园领导和同事的相处中,适应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及规章制度,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良好的职业习惯将内化成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对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进行评价,不能仅限于对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如把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等纳入评价体系中,注重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因为稳定持久的良好道德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的道德行为的考察主要包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从善如流等方面,是否在这些方面达到了一个台格幼儿教师的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学生定期自查自评的方式,在自查自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自我主动监控职业道德行为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路径探究[J].ValueEngineering,2012,(6)

[2]肖幸.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J].科教导刊,2012,(5)

[3]黄丽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培养研究田.时代教育,2013(24)

基金项目:

篇(8)

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用生命去热爱。教育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甘于清贫,不被名利所困,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像园丁一样呵护每一个学生。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学生来不得半点敷衍。

2、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超过任何地方,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么学生在学校要得到尊重和关爱,今后才能成为能为他人考虑,关爱他人的人,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能教学生如何做人。

3、具有奉献精神,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是最有效的办法,美德的修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教师只有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同事以及和家长的关系中不断积累经验,道德修养才不是空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1.1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职业道德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实践技能的必要环节,要求学生具备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职业道德。实验、实习中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教师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职业道德,例如: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检修”的实习过程中,接触器线圈损坏,致使电源无电压输出。对于此故障,教师先不要急于解答,留出时间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指出故障所在;当需要更换元件时,由于旧型号的元件不再生产而无法购置,新型号元件的尺寸又不符合设备安装固定螺丝的孔位,对此问题如何解决?可让学生一起互相讨论,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加以辅导,采取另钻螺丝孔位,重新布局的方法解决。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手、排除困难的精神。

1.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

高职学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毕业之后,大多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际工作,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热爱劳动的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机会。实验必须靠自己动手,实习更需要出力流汗,没有劳动观点是不行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从一开始,就应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要求学生把仪器设备摆放整齐,若发现地面上有导线或螺丝钉,应当及时拣起,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打扫卫生,保持工作环境的整齐整洁。又如,在“低压配电设备的安装检修”实习中,针对个别学生不喜欢动手,有等靠别人的缺陷,在实习过程中,首先讲清楚实习的目的,操作的程序、要点,注意事项。然后让每个学生逐一对配电柜的送电、断电进行操作,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操作,还使学生形成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好风尚。

1.3培养学生爱护教学设备的道德品质

由于青年学生生活经历浅,他们“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所使用的教学设备来之不易,因而在实验实习中损坏元器件现象较为严重。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每次实验课中,应先给学生讲清楚,教学所用的仪器设备,目的是为了使同学们掌握更多的实践技术,这是学院投人了大量的资金,有些设备还是通过世界银行贷款才购置的。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不仅要轻拿轻放,在安装过程中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特别是在固定螺丝时,注意要用力适当,否则会导致损坏。发现螺丝、螺母松劲,导线松脱,应及时拧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爱护教学设备的习惯。24培养学生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由于我国国力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观念和因素,实验教学所用仪器设备数量相对学生人数来说过于偏少。在实验、实习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多,设备少,学生争先上机的情况,往往会产生矛盾。每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要有全局意识,先人后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时1司,实验分两批进行,实习分早、晚班,延长实验、实习场地的开放时间,避免矛盾延续,。实验、实习,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学之间必须配合密切,相互合作,才能保证实验、实习顺利完成。通过实验、实习,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1.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

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要实实在在地动手操作,着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实践教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但社会上的虚假之风难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个别学生弄虚作假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发现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动手操作,照抄他人的实验作业,对这种现象,我们都要严肃批评,责令重做。指出这表面上是欺骗了老师,实质是欺骗自己,欺骗了科学,对自己今后从事的工作极其不利。

1.6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道德品质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强纪律教育的好机会。这是因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常常是人自为战,分散活动,容易暴露出纪律方法的间题。没有良好的纪律约束,轻则会打乱正常的实践程序,不能按期完成任务;重则损坏设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为此我们制定了实验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实验前,专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加强考勤,由原先的一次考勤改为三次,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并将考勤记录记人个人考核成绩

2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好时机,但是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并不能在实践环节中自发形成,还必须依靠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因此,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2.1各级教学人员要提高认识

要达到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德育教育和理论教学,还要体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实践教学环节的老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篇(10)

 

卫生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学生教育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的全过程,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需从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和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卫生职业院校职业道德培养是多重性的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教育,首先是理论上的,要明确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职业道德理论课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理论的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树立医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其次是感受体验到的,通过日常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切身感受体会到的职业精神。再者是实践上的,在学生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以自身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水准,自我约束,自我反省,提升自我,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得以升华,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卫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途径 

1.在具有专业特色文化氛围中熏陶 

要有意识的营造卫生职业院校人文文化环境,处处体现医学特色、医学文化,使学生自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包围,要让卫生职业院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育人的功能。像校园里可以有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邀、李时珍的雕像,有雕刻着历代医家医德格言、历代名医医疗活动及医学生誓言的文化碑廊。充分发挥校园现代网络的强大作用,开设“名医名家”、“医学科普”“大医精诚”等相关网站。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 

在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善、喜、好、恶等言行和情绪直接影晌学生的认知水平。医学实验课有很多是由动物代替人做实验,如阑尾切除术,教师在实验中把动物比拟成病人,对它的呵护关爱,会深刻的印记在学生脑海中,直接决定和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息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 

开展专项教育和专题讲座,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集中对学生进行医疗行业的服务宗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实习规则的教育。请医务工作者劳模、科研带头人及医疗服务明星畅谈爱岗敬业的思想,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献血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体检、为社区人群做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中了解人民群众所需,切身体会医者的责任,服务社会,培爱心,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活动中通过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亲身实践,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职业生涯的职业道德养成打好基础。 

三、卫生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 

1.入学教育 

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入学教育是医学院校常规议程,旨在倍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医务职业的了解,树立职业崇高感和责任感,对自己将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一职业要求有一初步认识。 

2.医学生誓言 

医学生入校宣誓仪式,是卫生职业院校独特的入学仪式,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真谛,涪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神圣感和职业光荣感。通过入校宣誓仪式首先培养的就是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对病人的关爱。热爱生命是学生职业素养、医学道德品行的核心,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是学生人文执业技能不可或缺的精神。 

3.专业渗透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如语文课中的“仁”、“爱”教育,德育课中的儒家仁爱伦理思想,专业课中举例示范医家学者的高尚情操…..。医心仁爱表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与道德境界。因此诚信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等都是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应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 

4、结合临床实践 

医德教育需要医院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促进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和发展,确保医德的实际效果,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通过积极倡导和组织实习生加入到医院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实习医院应该选派品德好医术精的医生任教学老师,教师的高尚医德潜移默化地塑造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使他们在实习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对医德优秀的医务人员应给予表彰,树立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促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献身、文明行医”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篇(11)

作者简介:潘有志(1976-),男,湖南华容人,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航专教改项目“构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1JB3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7-0112-03

兼职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对毕业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开展对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成为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需要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明确要求:“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上述政策不难看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相当重要。社会需要的是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实践少,所以把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兼职教师引入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强调实践工作能力(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指导,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素质,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缓解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短缺的矛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理论课教师已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而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教师的短缺仍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指导环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些学校一个教师同时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达到十几个甚至更多,这样就会使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精力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低下;有些学校苦于没有合适的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只好抽调部分年轻教师来顶替指导,这些年轻教师由于普遍缺乏工程实践锻炼,指导实践性课题的能力不强,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无法令人满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造成生师比结构失调,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和企业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与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这也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打开进口,面向社会和企业聘任一批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担任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短缺的压力。

(三)解决毕业设计实践性缺乏的现实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传统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模式的毕业设计不能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无法做到“真题真做”,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只是纸上谈兵,接触不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形成实际应用的概念。而从就业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既需要接受一定的工程教学培养,也需要一定的工程项目训练背景做支撑。通过从社会和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兼职指导教师,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知识体系上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尝试一些与实际项目紧密相关的课题,使毕业设计课题能够更加贴近业界需求,更加具有实用性。

二、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引入激励机制。目前,兼职教师参与职业教育还是一种个人行为,企业缺乏提供兼职教师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要积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拓宽教师聘请的渠道,鼓励、吸引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第二,创设成长环境。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在聘兼职教师的内在潜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人文关怀促进兼职教师的健康成长,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关怀,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创造专兼职教师合作的条件,进行学术交流,联合科研,切磋授课经验,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施教能力。

(二)条件筛选

条件筛选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条件良好,学历、职称、职务、工作经历等指标符合指导毕业设计的要求。第二,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在专业领域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取得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独特专长,有一定年限(一般为三年以上)行业企业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三,教育教学能力要求。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愿意向学生传授技术和经验,能独立承担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任务。

(三)选聘聘任

选聘聘任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选聘程序。首先由企业推荐或由个人提出申请;然后各专业教研室依据聘任条件和个人能力,结合教研室实际工作状况推荐上报系部;系部组织同行专家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并考查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基本能力,确定其能否胜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最后将拟聘人员名单报学校审批,学校在总量控制、择优选用的原则下,统一按需聘用,并与兼职指导教师签订聘任合同。兼职指导教师的聘期一般设定为固定期限,聘任期满不再续聘者,所聘职务自动解除;如需续聘,应重新履行聘任手续。兼职指导教师的选聘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做到竞争上岗,能者优先,防止聘任工作人情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第二,聘任管理。兼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期间,实行聘用协议管理。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要制定颁发兼职指导教师的岗位细则,明确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职责。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至少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结合企业生产实践,指导和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和规划;指导学生按选题要求到相应的生产单位调查研究,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工艺过程;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精心做好面授辅导;公正合理地给予成绩评定。其次,要实施规范管理。要参照专职教师的要求,建立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档案,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建立兼职指导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指导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企业背景、教学过程、培训过程以及考核管理等信息进行管理;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的业务交流。

(四)教学培训

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平时主要是从事一线实践工作,在专业技术方面比较熟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在指导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因此,加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兼职指导教师的培训计划,保证兼职指导教师接受足够课时数的教学能力培训。第二,开办兼职指导教师“岗前培训班”,积极组织优秀师资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和规范讲解,逐步培养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三,建立专兼职指导教师互助制度,由于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双方可能在教学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差距,通过专兼职教师之间开展定期的交流和学习,双方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专职教师积累实践经验、了解专业技术的新进展。

(五)绩效考核

考核是评价工作效果的必要手段,是确定兼职指导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对于兼职指导教师的考核,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完善的兼职指导教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开展考核。第二,对兼职指导教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对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育人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兼职指导教师的业绩档案,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并作为是否续聘的依据。通过考核,学校可以了解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兼职指导教师也可以审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三、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企业利益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才利益。企业对人才应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毕业生适应期过长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问题。通过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企业能够在实践中选拔优秀学生,为自己量身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适应期,减少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在人才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上带来竞争优势。第二,经济利益。让学生到企业开展毕业设计,企业在分担人才培养责任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第三,社会利益。高职院校师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和宣传群体,企业通过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和支持,能够针对潜在消费者进行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的区域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学校利益

在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才培养。通过聘任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利用企业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生产环境,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操作对象,对学生进行现场操作的技术指导,可以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使学生毕业时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第二,师资结构。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院校不但需要拥有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也需要一些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专家或技术人员,通过选聘来自生产、工程技术一线的兼职教师加盟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利用兼职教师所带来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信息,不仅能够弥补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还可以调整和优化现有师资队伍的学科和学缘结构,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就业环境。通过兼职指导教师的聘任,高职院校能够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等最新信息,能够适时调整和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与此同时,兼职教师所在企业的规模发展,也能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舞台,学校最终获得的将是良性的招生和就业循环。

(三)学生利益

通过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聘任,学生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有了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能得到最专业的指导,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通过与兼职指导教师的互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积累必要的经验与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第二,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对毕业设计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学习,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掌握科技动态,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熟悉未来工作单位的环境和要求,加深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认识,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