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管理心理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8 11:32: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管理心理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1)

一、分析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做到中队管理因人施教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也就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由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等部分构成

(一)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行为风格叫做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高校学生的生源很广,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由于地域、风俗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相差很大。

1.气质差别

所谓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等特点,主要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1](P73-74)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只具有某种特定的气质,有可能是多种气质的混合体。如:有的学生具有胆汁质和粘液质两种气质类型。

因此,在进行管理教育中,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学生进行批评帮助时,要考虑到不同气质的人对挫折的容忍力的差异。胆汁质,多血质的人承受挫折的容忍力较大,而抑郁质的学生承受挫折的容忍力较小,不善于坦露自己的思想,所以,对他们进行教育批评时,要时刻注意方式方法。又如,新学生刚入学时,多血质的学生很容易适应警察院校的环境和新的制度,而对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性格差别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P76)影响人的性格的因素有很多,但就其形成和发展来看,不外乎两个方面:生理性因素和环境因素。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我省不同的地区和家庭,在生理和环境上都存在差别,因此学生的性格差别也很大。

(1)生理性因素

首先,由于相貌、身高、体重等不同而产生性格的差别。学生会因社会文化评价与自我管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等性格形成。晋北学生体格较为健壮,性格外向,较活跃,脾气暴躁;晋中、晋南学生相对性格内向、沉静、胆小。其次,由于性别不同产生性格的差别。男生比较具有好强心、进取心、创造力,对政治、国内外时局及学校和中队组织的活动较感兴趣;女同学沉静、腼腆,对艺术及美的欣赏能力较强。

(2)环境因素

首先,由家庭环境而产生的差别,农村学生性格内向,沉静,进取心强,吃苦耐劳;城市学生性格外向、好强,但毅力不够。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和复杂的,从个体到群体,有来自于媒体的,有来自于时尚的等方方面面不同渠道的文化信息,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自制能力,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性格又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不可以改变,后天性可以改变。因此,中队管理者要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后天性培养。由于我校培养的是预备警官,警察职业及其活动的特殊性,要求更注重培养和锻造警察特殊的性格。警察的特殊性格主要指:勇敢、机智灵活、果断、顽强坚韧、自制力强等。

3.能力差别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殊性特征。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以及实践活动的不同,必然导致学生在能力上的差别。

首先是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水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这种能力高低大小的差异,就表现为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别。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把人分成“上智”、“中人”、“下愚”三个等级,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超常”、“中常”、“低常”的划分是一致的。

其次是能力的类型差异。学生在完成活动时,不同的人可能以极不相同的结合为基础。有的学生感知能力突出,有的学生记忆惊人,还有的学生思维敏捷,逻辑推理能力强,有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等等。再次是能力的性别差异。女学生在语言表达、短时间记忆方面优于男同学,而男同学在空间知觉方面、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实验观察的掌握上都优于女同学;在记忆力方面,男同学的理解记忆、抽象记忆、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偏重喜欢自然科学,而女学生的机械记忆,形象记忆优于男同学,叙述事件情绪色彩明显,感受性强,思维方式呈泛化性,缺乏分析,容易受到暗示。

因此,中队领导在管理上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能力不同,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区队干部选拔、工作安排时要做到人尽其才。有什么样的能力,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样才能得到最大发挥,使工作取得最佳绩效。一个学生所具有的能力低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水平,这个学生会表现出“无法胜任”,其后果是给工作带来极大损失。如:让一个对音乐不感兴趣,没有感知的学生去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歌咏比赛,他会感到枯燥无味,采取消极态度;反之,一个学生所具有的能力高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水平,这个学生也会表现出不满足现状,客观上“大材小用”,浪费人才。

二是在学生处中队对学生的训练和管理中,既要提高学生的特殊能力,又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如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培养:队列训练,小型拉练等;组建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文艺沙龙,书法小组等;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演讲比赛、球类比赛,中秋、元旦晚会,班务会等。

(二)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一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

1.学生的需要

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警察院校的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成员,这就使警察这个职业的需要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其共性的有:生理健康的需要、友情与亲情的需要、成就的需要、文化娱乐的需要、自尊和民主的需要。

学生的各种需要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地由低层次的需要向高级需要的方向发展。如学生刚入学时,友谊与亲情的需要占主导,那时的学生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友谊和亲情的需要就表现得很强烈;当适应环境后,则倾向于对文化娱乐的需要及自尊和民主的需要,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文体活动来消除训练和学习的疲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面临毕业,成就的需要就占了主导,大家都会回想过去几年来的成就,以及打算怎样将这些成就延续到未来的工作中。

为此,我们中队领导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查、询问,弄清他们在各个阶段的需要,把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结合起来,尽量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2.学生的动机

所谓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并使之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心理倾向。[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说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因此,在管理中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行为动机,对各种各样的动机加以分析,认准哪一个动机是真实的、主导的,以便对症下药。动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所以,中队干部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社会性动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动机的形成受环境影响,为此中队干部要千方百计地创造一种士气高昂、人人争上游、比学赶帮超的团队气氛,这样就会激发中队每个学生都追求高尚的目标。

二、认真研究和探讨中队的集体心理特点和规律,增强中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集体心理特点

每个学生既是单个体,又是集体中的成员,因此,研究学生集体心理是必要的。所谓学生集体心理是个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倾向性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学生集体同其他集体相比其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凝结性、行为上互相影响的互补性、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性、以地缘情感或相同爱好为交往纽带的非正式性。

(二)中队领导根据学生集体心理特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1.实行民主的管理方式

提高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使学生有充分参与管理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感到主人翁地位,这样群体的结合力就会增强,效率就高;反之,谋求表面一致,搞形式主义,害怕人言,我行我素,则会削弱群体的结合力,效率就低。

2.实行合理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包括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要合情合理,使之有利于提高群体的士气与凝聚力。当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用这些规章制度等衡量是非决定褒贬,对于违背规定的学生要积极劝导帮助,对坚持不改的学生,大家公开给予批评,使之收敛或放弃原有态度。

3.做好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非正式群体,包括同乡型、同爱好型等。对同乡、同爱好型非正式群体引导好,使同乡、同爱好同学之间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竞赛,则会促进学生中队的巩固和建设,有些思想工作让同乡、同爱好的学生去做,可能比中队领导去做效果更好。但是,如果对同乡、同爱好型非正式群体不加引导或引导不得法,同乡、同爱好之间极易产生狭隘的老乡观念,拉帮结伙,感情用事,形成一个利益小圈子,破坏组织原则,破坏学生中队的团结和稳定。

4.增强群体意识

学生中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因为,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是需要友爱和温暖的。如果一个人天天处在冷淡、被排挤和打击的环境里,就会失去对这个集体的热爱,而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则能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这种温暖有时会转化为巨大的力量,激励学生去努力地学习、工作。

三、用心理方法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之更好地为中队管理服务

(一)思想教育的心理方法

管理工作与思想工作就像电脑的硬件与软件一样,再好的硬件没有软件的支持,也不能发挥硬件的最大功效,所以做好思想工作是相当必要的。而心理方法是完成思想教育任务,实施思想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教育成效的关键,用心理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则更为重要。思想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说服、暗示、榜样示范、自我教育四种心理方法最为常见。说服,是指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它是思想教育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心理方法。说服的方法主要有:一面说理与二面说理、理性引导与情绪感染、认同策略等。

暗示,是指在非对抗条件下,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暗示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行为暗示、反暗示。榜样示范,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和典型,激起学生学习、效仿的动机。主要方法有:先进典型示范、反面示范。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青年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应该激发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主要教育方法有: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调节,自我磨练。

以上所说的几种心理法,可以综合使用在同一件事中。

如:在一次法律课考试中,学生甲给学生乙看试题答案,被教务处教师查出,结果,学生乙被严重警告处分,学生甲被警告处分,学生甲因此感到受冤,整天闷闷不乐,其他学生各怀己见议论纷纷,搞得区队极不团结。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利用多种心理方法做好学生甲和其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首先,用认同策略对学生甲表示同情,缩小学生甲的心理

距离,使对方感到是“自己人”,然后再用理性引导的方法,给学生甲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这件事的负面影响,指出他的错误所在是原则性不强,哥们义气太重,使他转变认识和态度,最后,用暗示的心理方法,暗示他只要好好干,肯定会得到同学们的肯定。2.通过这件事,给其他同学一个反面示范。告诫大家谁违反纪律,谁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然后再用区队会的形式,让大家查找在考风考纪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教育,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中队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狠刹了考风考纪上存在的问题,而且使中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二)根据当前的形式和实际存在的问题,中队领导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思想教育

1.培养与调节学生的道德心理

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学生经受住了各种考验,然而,在极少数同学身上也表现出某些道德缺陷或障碍。

学生主要存在的不良道德心理有:价值观偏移,理想信念动摇;正义感、责任感、集体感缺乏;抗诱惑力降低。这些不良道德心理是在主客观条件的负面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讲,主要有社会环境的污染,学生教育管理的缺陷等;从主观上讲,错误的道德认识、不良的性格特征直接制约着道德意志的发展。矫正学生不良道德心理的方法主要有:第一,晓理诱导法。

通过教育引导、耐心开导,使具有不良道德心理的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规范,澄清模糊认识,分清是非,在说理时,要注意“抗药性”的影响,“良药苦口利于病”是一种常理,但是,良药用糖衣、胶囊包起来,可使人服药时不觉其苦又能药到病除。因此,说理应注意方法,如用中队那些后进变先进的事例,历史上一些典故寓言及名人轶事等进行教育,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二,以情动心法。以温情感化或强烈刺激引起对方情感的震动,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道德心理欠缺的人在生活中,常受到别人的批评甚至被人嫌弃,因而在内心深处,存在着对他人的戒心及对立情绪,要取得教育效果,就要从情感着手。一是要坚持用爱去感化,本着互相爱护、互帮互助的原则,给他们鼓励、信任、关心,让他们从集体中获得温暖;二是引起情感上的震荡,详细地掌握道德不良学生犯错误的事实,在关键时刻,把事实摆得准确、充分、有力,使其无法辩解;道理讲得恳切、明白,引起强烈的内心冲突,使其感到内疚。

第三,激发自尊。通过寻找道德心理不良学生的优点,激发其自尊心,从而使不良道德心理转变。在教育中不但不能揭短,更要善于发现淹没在缺点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肯定,激发并保护其自尊心。超级秘书网

2.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不被激励的条件下,一般只发挥20-30%的能量,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则可以发挥80-90%的能量。[1](P129)因此,激励心理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的方法主要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民主激励、竞赛与评比激励。

物质激励,是以奖金或实物等为诱因对学生进行激励,要求领导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把正确思想的引导同关心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我校中队的现有条件,发挥组织优势,依据政策制度,千方百计为学生办实事,排忧解难。

精神激励,是以表扬、奖状、嘉奖等为诱因形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是中队激励的主要方式。精神激励可以满足学生的尊严、成就、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对学生的进取心、责任感、荣誉感、献身精神的激发作用更大、更持久。

民主激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让学生参与学生的管理及重大事情的决策,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民主激励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自主、被尊重等精神需要,而且能激发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并转化为较高的积极性。如何实行民主激励?一是要增加透明度,二是要加强信息反馈。

竞赛与评比激励,是指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争先创优意识,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青年学生血气方刚、争强好胜,开展竞赛与评比能够激发起表现欲、成就欲,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充分发挥创造力,从而提高活动效率,团体竞赛还能缓和团体内部各区队之间的矛盾,促进集体合作,增强集体内聚力。

篇(2)

箱崎总一更为关注的是个体如何通过改善人际关系来走出孤独,而在当代社会,人同组织的关系日益密切,现代人大多数时间是在各种组织中度过的,孤独作为影响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组织的管理者的重视。

一、孤独心理学理论

所谓的孤独,是由人与人的往来体会中产生出来的,也是我们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中,所感受到的东西。当人认为自己是孤独时,那就是她处于想和他人接触、交往的状态中。孤独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自感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不满状态下的颓丧情绪,从本质上讲,人有拒绝孤独的渴望。

1.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

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1959)曾经做过一项实验,探讨处于孤独状态下的个体的合群需要。

研究者先将被试者分为高恐惧组和低恐惧组,在高恐惧组条件下,研究者告诉被试者,他们将参加一项电击实验,电击会很厉害,很痛,但不会留下永久性伤害,而且这项研究是为了获取有关人类发展的某些有用的资料;在低恐惧组条件下,被试者被告知,电击时只是有点痛,感觉有些轻微的震动,不会有任何伤害性后果。然后,在被试者等待接受电击的时间里,研究者逐个询问他们,是愿意独自等待,还是想与其他人一起等待。

结果显示:高恐惧组选择愿意与别人待在一起的比例为62.5%,无所谓的占28.1%。低恐惧组选择愿意与别人待在一起的比例为33%,无所谓的占60%。试验告诉我们,在恐惧或紧张的状态下人们更倾向于与别人人呆在一起以降低紧张感。

当个体对周围环境缺乏了解和把握时会导致个体心情紧张、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而处于低恐惧的情况下,这种合群的需要并不那么强烈。可见,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减低恐惧感。

2.亲和力倾向源于人的本能,是人类生来俱有的一种本能。

沙赫特还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将5名自愿做实验者分别隔离在不同的5间屋子里,在提供住宿相同的情况下,使其与外界隔绝。结果坚持时间最短的仅有20分钟,而坚持时间最长的是8天8夜。被隔离者都感到孤独,难受,心理紧张。这种紧张缘于对亲和力的需要。

亲和力倾向来自人类的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比较喜好合群,组织家庭,建立各种社会组织,便是一个极好的证明。孤独,会使他们恐惧;离群,会使他们产生紧张心理,长久的隔离,更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变异,成为不正常的人或在精神上出现毛病。出于这种本能,人类之间相互亲近,其目的也是为了共同生存下去。

1958年F.海德提出的平衡理论提出,认为人们倾向于通过平衡彼此的态度与对某事件的态度来维持其相符一致,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态度改变降低因与他人不一致而导致的紧张。例如,当你得知你的某个观点被他人所反对时,你一定会觉得很沮丧,同时会有一种恐惧感,可是,如果这时你知道与你持同样观点的不止你一人,你就又会感到减轻了恐惧感,得到了安全感。

二、孤独的产生

1.个体因素

由于遗传、家庭环境、个体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经历不同,个体对环境所产生的紧张感明显不同。

2.物理环境因素

沙赫特试验告诉我们,封闭的环境更容易产生孤独感。沙赫特总结了有关报告,指出: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在一段时间内,由孤独所产生的痛苦增加了,但不久就开始下降,长时间的孤独,个体就进入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冷漠状态,这时个体没有情感,对环境不作任何反映。

3.社会环境因素

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许多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人际沟通存在问题,自然会产生产生孤独的颓丧情绪。也有不少员工由于自身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格格不入,也会导致孤独感。

三、孤独心理学对管理行为的启示

孤独感不仅是个体的一种情绪体验,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会复制、蔓延,特别是组织面临重大的危机时,所以管理者必须重视对孤独的管理,避免使员工产生孤独感。

1.通过建设、发展组织文化,建立共同愿景,塑造共同的心理认同愿景可以降低人的孤独感,苏武牧羊,气节不改,最重要的就是信念可以克服孤独带来的恐惧。组织可以通过设立共同愿景,减少由于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特别是价值观冲突导致的孤独,让组织产生产生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越大,这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就越高,企业也就越有活力。

2.重视社会技术系统,尽量满足员工社会交往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个体不可能没有人际交往,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人类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

“社会人”假设理论指出:驱使人们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社会、心理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人们追求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指出:如果工作设计必须兼顾技术性与社会性,技术性任务的实施总要受到组织文化、员工价值观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如果只是针对技术性因素设计工作,难于达到提高绩效的预期,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英国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发现,煤矿原来采用短避法采煤,即手工采煤。采煤工6各人组成一个班,一般都是资源结合,班组内非常团结。塔维斯托克学院煤矿研究所的技术改革主要是该短避法维长避法,即采用传送带采煤。

结果就不得不改变原来小组集体工作的办法而进行明确的个人分工。单个矿工再不同的作业面上独立工作。这样分工细了,技术比较简单,效率按理说应该提高,但是,技术的改革反而造成了出勤率下降,士气低落,生产率下降。其原因主要是技术改革取消了工作小组,工单独呆在封闭的矿道内采煤,导致了矿工孤独感的产生。企业是在竞争社会中结成的一个团体,员工们有共同的生存需求,8小时都在一起,可是,工序和机器隔断了人们的情感联长久的重复劳动会使人觉得厌倦和孤独。

管理者一旦发现这种厌倦和孤独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比如进行工作的重新设计,加强员工的交流。

3.根据员工性格合理搭配员工组成,组织高效工作团队叔本华提出,社会让他最难忍受的,就是必须和不值得成为朋友的人成为朋友。

这种苦痛在人们日益组织化的今天更为突出,许多的员工的自我意识被深深压抑或隐藏的同时会不断加强,甚至会切断与他人的联系、比较。这时孤独是唯一允许完整自我的时间和环境,因为不论时间还是空间都是小的,所以雨果在《笑面人》中说过一句话:孤独是文明所允许的野蛮人的缩影。

组织中的员工各自有自己个性,性格过度张扬的员工性格容易使性格过度内敛的员工产生孤独感——“快乐都是别人的,我什么也没有”。长期以往必然导致员工的消极,影响效率。管理者在合理配置团队组成时除了要考虑个性、能力的配比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对孤独感的引导因素。

4.借助员工帮助计划,加强心理辅导,防止员工的心理孤独症的产生心理孤独症常见于婴幼儿,但如果成年员工的自我意识长期得不到伸张,得不到他人的肯定,会害怕表露出自己的意识而引来更多的批评,渐渐地会以他人的意识来模糊自我意识,从而导致孤独症。超级秘书网

员工情绪管理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高效员工的活力会感染整个企业,改善公司整体的表现。在国外一些大企业中,管理的心理学化已普遍实施。。截至199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员工帮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全员心理管理技术(EPA)。

它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在激发员工正面工作情绪,克服员工孤独感方向多做更多努力,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心理辅导和咨询将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的潜在效益。许多企业的EPA还流于形式,在心理辅导与咨询方面还缺少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我国的员工心理辅导与咨询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日]箱崎总一著李耀辉译:孤独心理学[M].北京:作家出社,1988:8

[2]郭永玉:交往、成就: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的心理学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

篇(3)

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风险管理前)和观察组(风险管理后),每组为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0~82岁,平均(48.5±15.4)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1~84岁,平均年龄(49.6±1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识别护理过程风险),将风险管理措施应用于同样是心血管患者的观察组。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3风险管理措施

1.3.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及程序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安全管理小组(均由具有经验的人选组成);心血管患者大多使用药物种类多,类型多,加上年龄一般较大,增加在服用药物时错误用药的机率,针对这个问题,服药护理组实行责任护士当面给药制度,避免了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及时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能够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模式。1.3.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向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心血管疾病知识及工作技巧,并告知该项护理工作与其他护理工作的不同处,定期对培训人员进行综合技能考核,帮助他们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使其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对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及工作态度的考核可以通过对患者问卷调查来进行。1.3.3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对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使用流程要加强培训,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时对于管理者以及护理人员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导纠正;要想降低护理风险率,就要大力加强对各种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及调试力度等。1.3.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护理风险的宣传对患者及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增加患者及家属对于心血管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认识和预防意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这些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1.4管理效果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指标:护理质量评分、综合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在风险管理实施后增高;医疗纠纷发生、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篇(4)

一、“盲目多元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

近年来,新创的网络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诞生。新创的网络企业在成长到一定阶段,有的企业就会出现“盲目多元化”现象。具体表现是:企业同时开展了很多项业务,但没有哪项业务能真正产生效益,就像撒胡椒面一样,撒的东西很小很细,撒出去就看不到了;事情作了不少,时间花了不少,钱花了不少,但收益甚微。

例如:某网络企业就出现了上述问题的教训。该企业定位于近年来的热点题材“网络传媒”。但该企业的产品线拉得非常长,其产品包括了四五大类,每个大类下又开展了多种具体业务,共计十多种各类产品。由于各个产品差异很大,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比较少,所以在经营上每个产品基本都是“各自为站”,经过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处于停滞状态。在老产品停滞不前但又不明确不再经营的情况下,又盲目推出新产品。使得企业经营重点不断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频繁,人力资源不能相对稳定,企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理想。

1.具体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散,导致企业每个产品都缺乏竞争力。盲目多元化问题与恰当多元化运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查,迫于无奈使得产品越来越多,产品之间无相互促进、资源共享的关联,即使企业总体的资源比较充裕,由于产品过多,具体到每个产品的资源非常有限;导致企业资金、人力资源的紧缺。同时由于盲目地运营多个产品,公司管理层对每个产品投入的精力也非常有限,在一些产品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合理决策。而恰当多元化运作,是企业管理者把握好大目标的情况下,相辅相成地开展多项产品,达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推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赢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具体的产品都有数量众多的竞争对手,盲目多元化的产品得不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其结果必然缺乏竞争力。(2)目标分散,导致组织整体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的重要性毋庸质疑,而战略传递的重要性也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很多现在很流行的管理工具诸如KPI(核心关键指标);BSC平衡计分卡等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向企业员工传递战略目标,让所有员工很清楚自己的具体工作对企业的贡献,并向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努力。而盲目的开展多项业务使得企业战略变得模糊,负责不同产品的员工目标大不一样,大家都在“各忙各的”,互相之间也缺乏沟通,企业整体战略自然是难以统一。(3)产品更换过快,组织结构不稳定,组织内部人心涣散

为了在短时间内找到能够赢利的产品,企业不断寻找、尝试新的赢利模式,经常会推出新的产品,但产品推出的越多,组织机构变化越频繁,反而增加了新产品日常运营方面的开支,形成了恶性循环。产品推广不力致使企业员工士气低落,人心涣散。

二、从管理者心理学角度分析“盲目多元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前期资源整合工作非常出色,同时企业管理层都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经营经验,出现盲目多元化问题,应该不是管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而应该考虑的是管理者心理层面的问题。下面简要分析。1.从管理者的决策方式分析。众所周知,决策是管理企业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决策而言有多种方式,其中最涉及管理心理策略的可分为:个人决策、参与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人决策毫无疑问是一种专制方式,直接依赖于管理者的本身素质;集体决策方式容易产生三种消极心理现象,即从众思维、小集团意识和某种极端性倾向;参与决策方式比较符合管理心理规律,不仅能激发参与决策者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吸取决策参与者的智慧和增强领导者的群众观点。上例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产品的运作和管理过程中,没有采取以上较好的决策方式。

2.从目标任务的角度分析。管理好一个企业,最中心的原则是目标任务。企业经营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斗的过程,立竿见影,迅速见效的事是极少的。每一个成功的赢利模式背后,都有数不清的失败和挫折,需要管理者有面对困难的决心,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在确定经营目标之后,就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下去,纵有千难万险,也不轻易改变初哀,带领员工战胜逆境实现目标。如果没有这份坚持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搜狐、新浪、腾讯、分众传媒等等大企业。例子中的企业管理者似乎缺乏这份坚持的心理,运作产品过程中没有不断推陈出新坚持到底,而是半途而废节外生枝,造成盲目多元化。

3.从双赢、互利的角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明确的提出,为了实现企业目标,除了满足明显的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之外,还有许多团体的利益必须得到满足,其中很重要的几个团体就是企业的顾客、企业的合作伙伴和企业的员工。某草根出身的浙江商人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总结成三句话:“对得起合作伙伴,对得起顾客,对得起员工。”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保持与他人合作的心态,坚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心理尤为重要,是自身产品常胜不败的保证。例子的企业管理者在作决策时恰恰忽略了上述几个利益团体的利益,草率的终止产品是对合作伙伴和顾客的伤害,随意的组织结构变动、频繁辞退员工使得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者在应用管理心理学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特别要注意克服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心理,避免盲目多元化现象的产生。

篇(5)

在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交流,评选最佳广告语。同时,提出评论的标准:说清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代表们纷纷上台亮出他们小组的广告语。以下略举几则广告语:

“有了夹丝网防盗玻璃,请把心放回原处。”“夹丝玻璃,安全可靠。”“想拥有自动窗帘吗?请用变色玻璃。”“冬暖夏凉,吸热玻璃。”“隔音玻璃,给你带来宁静的世界。”……三、创办“加工设计公司”

篇(6)

那么,怎样才算把课教在学生的心上呢?

首先,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教学时,教师就是要以这种态度为基础,对学生加以诱发引导,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意识,从而充分发挥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功能。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也就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注重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的协调功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把认知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和,引向热情而紧张的阅读思索中去,使他们获得种种有益的情感体验,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掌握教学内容。在阅读课上,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

1、用情境烘托

就是利用幻灯、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烘托出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教《月光曲》。他首先用幻灯放出图景:一轮皓月,夜空如洗,一片银色世界。莱茵河畔一个小镇,一条小路通向远方的茅屋。

在茅屋顶上画着发出声音的记号,说明这是盲姑娘的住处,她正在里面弹钢琴。然后教师问:同学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呀?学生这时自然而然也进入到课文描写的“幽静”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带着对盲姑娘的同情,深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2、用形象诱发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图画诱发学生的情感。例如一位教师教《温暖》最后一句“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是这样处理的: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再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图画,总理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双手紧握清洁工人的手,向他们表示慰问;在唤起学生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再讲述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总理对清洁工人感情之深。通过看图、描述,再启发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因此,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用语言渲染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的语言,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语言艺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注意教育性、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语汇丰富且准确、生动、形象,普通话流利、标准,能逼真地再现课文的思想和情感,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科学性强、逻辑严密,明白晓畅,深入浅出而又简练含蓄。在语调上有谦逊温和的情感美,抑扬顿挫的韵律美、节奏美;在速度上缓急有致、张弛有度;在风格上刚柔相济,或庄或谐,或侃侃而谈,如唠家常,或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等。如果这些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能创造出愉快轻松的教学艺术情境,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使学生如坐春风,流连诗境,或浮想联翩,神思遐想。这样的气氛,不仅给学生以强烈的熏陶,而且知识也很容易渗进学生的心田。

4、用表情强化

表情是情感的外露,分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等,有人称之谓“体态语言”。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悲哀时泪眼汪汪,顿足捶胸。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强化讲话的内容和情感,但要运用恰当,动作不能过大。课堂出现舞台演员那样的表情,效果不一定理想。言为心声,言语中表露的情感更为深切。

第二,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导读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从众多的教学实践得知,学生在阅读时的思维为“想像———联想———推想———体会———评价”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过程就要与学生阅读的思维过程同步。从而使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一致,把课教在学生心上。

1、想像

学生在读课文时,想像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构成一幅鲜明的图画。请看一位教师在教《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诗句的片断:师: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说说意思。(指名讲述后两句诗意)师:诗人“举头望明月”,这儿为什么用“望”,而不用“看”?生:“望”是向远处看的意思,月亮离我们很远,这儿用“望”更准确。师:(指图)诗人站在窗前,想到这轮明月此时不仅照着自己,也正照着家乡,照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由地想起了许多,诗人想起了什么呢?生:诗人想起了林旁的那条小河,小时侯诗人总在小河里游泳。生:诗人想起了童年的伙伴,小时候他们在一起玩耍、嬉戏。生:诗人想起了爸爸、妈妈,他在心中默默地问候: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师:大家想象得真好,请用这个句式连起来说说(出示)诗人想起了,想起了,诗人还想起了。……(生答略)这里,既训练了学生的想像能力,排比句式的训练,又强化了思乡情,扩展了诗意,落实了“双基”。

2、联想

阅读教学中的联想是指利用语言本身的展现力、情趣给人美感,通过对照,转换和扩展等联想手段,使学生得以领会、理解和欣赏。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晏子使楚》时,让学生找出与课文结束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相呼应的三句话,每人认真地读两遍。之后,教师板书“陪”、“赔”两字,要求大家合起书本,通过“陪着笑”、“赔不是”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两字的对照、比较和扩展,有的学生联想到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是败得越发惨了。有的学生从“陪”到“赔”联想到了晏子的机智和胆略。有的学生从楚王“陪着笑”到“赔不是”,联想到晏子这一次出使楚国,出色地完成了齐王交给他的任务。

3、推想

阅读中,就文中没有具体交待的部分,提出一些问题思考,并推想出结果,这是学生大脑具有增进殖的具体体现。例如读《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和“我”的一段对话,指导学生抓装支吾着说”,推想老班长开始想瞒我的情景;抓装一把把我楼到身边,轻声说”,推想老班长想哄我的情景;抓装严厉地说”,推想老班长命令我的情景。透过老班长的话语知道老班长无论是“瞒我”、“哄我”,还是“命令”我,都体现了他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通过推想,老班长的话声声入耳,感人肺腑,老班长的高大形象突现在学生眼前,受人景仰。

4、体会

篇(7)

1转变图书馆的管理观念

管理理念是一切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的前提,所以管理创新的前提是要先进行管理理念的转变。由于受传统藏书楼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学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只是简单地把图书馆的管理理解为管理好藏书,重视藏而轻视利用、重视书的价值而忽视人的管理作用,这些理念成为了束缚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桎梏。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不能墨守成规,根据新时代下图书馆功能的转变和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模式,对于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要勇于改革。总的来说,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要坚持系统、发展、信息性、效益性和竞争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管理效率质的飞跃。

2创新大学图书馆发展战略

大学图书馆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需求,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需要重视图书馆的全局战略性谋划与活动。首先,要重视高科技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充当着提供信息的机构,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多种多样,图书馆不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优势来源。因此,图书馆管理战略要从现实局势出发,从长远发展出发,将高科技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因素。其次,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来设计战略。图书馆管理者要能够立足于外部发展环境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特点,采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来设计战略。最后,坚持正确的战略创新原则、环境适应性原则、全程管理原则、整体优化原则以及全员参与原则等。这就要求图书馆有较高的服务水平,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要超于社会平均水平,要与所处的环境保持互动,适应并利用环境的变化来发展自己。

3创新大学图书馆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是机械化、永久性的,这种组织结构方式在当代环境下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技术和管理的要求。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组织应该是一种动态联盟方式,这样才能够释放出图书馆的活力,才能很好地解决分权和集权的矛盾。因此,图书馆组织机制的创新,首先要从图书馆的功能性出发来确定分工的程度,优化整合不同部门,将一些可有可无的部门撤销,将一些功能类似的部门合并,如有新增业务则可新设部门。其次是分配权限,优化权限,实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沟通渠道顺畅、有效。最后,根据图书馆的特点、管理体制、服务功能、组织规模来确立合适的组织机构。

篇(8)

首先,创设诱因。在高二上学期,我挤出5课时,让学生阅读郭沫若、卞之琳、舒婷、顾城等人的6首新诗(包括朦胧诗),旨在为下学期讲授新诗奠定基矗新诗反映的虽然是新生活、新思想、新感情,但理解难度并不亚于古诗。所以有些新诗学生读后常常茫然不知所云。这时,我于疑难处给学生一一点拨,竭力培养他们的悟性,帮助他们找到理解的门径。

学生由迷惘朦胧到清晰明白,这是一大进步。他们学到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自然就产生了求知欲望和浓厚兴趣。我趁热打铁,介绍一些诗刊、诗报和新诗集让他们在课余阅读。这么一来,学生读诗抄诗,便蔚然成风。

篇(9)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创新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又争强好胜,据这一特点可来用下述方法激发其创新欲望:

1、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有些习作,特别是身边的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我常拿本校学生在《作文精选》《作文指导报》上发表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读后让学生思考他们的作文为什么能发表?好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明白:这些文章关键是挣脱了俗套,写出了新意。如果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能有一点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意识,那么大家的作文同样也可以发表。这样以来,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把握时机,创造条件,设置成功机会。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一旦被激活,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渴望创新、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旧文新作”,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反映独到的个人见解,揭示新颖的思想观点。接着还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活动,争得一次检阅自我的机会,创造一次尝试成功的机遇。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了创新欲望,不等于有了创新的能力,它只是创新的原始动力,要使学生有创新的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边

我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读与写有着紧密的联系,读为写提供了知识的积累和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的阅读教学来训练学生发散性、灵

活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抓住契机,启发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我常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

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二是在课文的空白处进行想象,如《渡船》一课,当船上的人们为年轻的妈妈找到陈大夫时,问学生:“年轻的妈妈此时的心情怎样?她会对人们说些什么?”也可在课文的结尾处激发学生想象,把作者言尽意犹的意思进行猜测。

2、及时引导,启发思维的求异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独创思维是指思维新颖,不同寻常。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课文内容,着意扩展学生思路,多角度思考。如在语音的形象生动方面设计“一意多写”的训练,让学生

用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语序表达同一个意思。如《中国石》一课中“小姑娘洗干净了拣来的石头。”可以作如下变换:

A小女孩刷净了拾来的石头——换词

B拣来的石头被小姑娘洗干净了。——被动句

C拣来的石头,小姑娘洗干净了。——变序

D小姑娘把拣来的石头洗干净了。——把字句

3、灵活多变,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敏捷多变,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如教《夜莺的歌声》,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小夜莺,遇到危险时,会用什么办法对付敌人。

三、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了创新的欲望,具有初步的创新思维还不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注意作文的奠基工程

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的深浅。知识面宽,生活阅历深,创新就有坚实的基础。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学生的创新的基础工程:

A多看,拓宽视野

多看,一是引导学生多看适宜他们的书籍,无论是诗歌、童话、寓言、神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看,开卷有益嘛。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言,还可以用前人的智慧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乘前人想象的翅膀飞翔。二是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人、事、景,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感悟世间为人处事的道理,领悟宇宙间的奥妙与规律。三是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投身于大自然,让亲身的感受撞击他们智慧的火花,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相结合。

B多实践,长见识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抄小报。这是一项既有趣又艰苦,既能扩展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创造性劳动。因为学生在动手抄小报时,既要写文章,又要查资料,设计版面,还要工工整整地抄写。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这样的活动要经过深入的

思考构思,准备材料,动手制作,甚至还要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学生在设计制作中创新,在失败中寻求原因进行

更新。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作游戏,进行小竞赛,如吹泡泡、空中吃苹果、扳手腕、猜谜语、用几何图形拼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见识,开启心智。当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日常事务,如叠被子、削苹果、钉纽扣等,让学生在做中找窍门。在实践中,学生要动脑动手,会碰到困难与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败的烦恼。这样丰富的生活内涵,就为他们的创新写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2、要引导学生多角度作文

a)多角度作文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体裁上的多角度,即写作形式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用同

一题材写出不同的文体。如《假期见闻》可用镜头特写的形式写。二是主题上的多角度,引导

学生根据事物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立意的文章。如学生以《兔子》为题作文,

有人以兔子的三瓣嘴作文章,说明嘲笑别人没有好下场;有人从兔子的短尾巴入手教育大家不

要说谎;有人抓住兔子长耳朵的特点,反映它机警胆小的特点;还有人联想《龟兔赛跑》的故

事做文章,启发人们有错就改就是好样的等。三是叙述人称的多角度,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

第二人称,还可以用第三人称。

b)要激发学生在作文中展开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

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让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假如我有了钱》《花朵与洒壶》等,这类题目趣味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与联想。如学生在写蒲公英的动态时,仅局限于蒲公英在微风中舞蹈,而不善于联系周围的事物,写出一个长江场景。我就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学生就写道:“一阵微风吹来,蒲公英就翩翩起舞,池塘里的青蛙‘呱呱’叫,好像为它们伴奏;树上的喜鹊拍打着翅膀,似乎在为它们指挥;树叶‘哗啦啦’响,仿佛在为它们鼓掌。”这样就使作文生动形象,想象力也得到发展。

c)可指导学生进行组合性编写

组合性编写就是引导学生把两份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文章,通过一定的手段巧妙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就需要学生能迅速找到不同材料的结合点,巧妙安排,合理想象。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是很有帮助的。

3、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要统得太死,限制题材,体裁,中心,字数等。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吐露一点新思想,发表一点新见解,构思新颖,文风活泼一点的文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今后有可能走上创新之路。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做到:

一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的写作有源源不断的丰富素材。

篇(10)

信息素养培养目标的确立

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与以前的计算机课程比较,纲要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提出了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在其目标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且强调了伦理问题,提出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新颁布的课标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强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同时,在课程目标中,又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描述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新的内容体系的形成

纲要制定于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转化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计算机课程转化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计算机课程的痕迹,例如,大量内容仍然是以“用计算机做……”来标志的,而且由于当时必须考虑许多初中尚未开设有关课程,高中只能从零起点来安排课程内容。

2001年起,在以纲要为依据进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审查中,通过审查的教材有18套。这些教材中有的仍然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安排,有的强调了信息活动有关的任务来组织教材,体现了各自的风格,但是都比较注意强调信息素养的综合提高,强调实践,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颁布的课标则按照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意图,一方面实行模块化,规定所有模块在9个星期内完成,为36学时。另一方面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2个部分,必修部分只有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生,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衔接,是培养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保证,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初步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5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和延伸。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前沿进展的适度反映,同时关注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形成了新的内容体系结构。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达到基本信息素养的前提下,通过选修不同的模块,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潜能,使他们能够对信息技术的某一个领域有比较深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学习发展需要。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可以适应理工科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应用”可以适应准备从事艺术、文化领域工作与学习的学生的需要等。

同时,教育部对于教材实行立项批准的管理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管理部门与审查人员可以比较早地介入材料的建设工作,实现教材(内容体系与遴选)的共同建设,尽量减少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实现教材的多样化。在2003年7月核准编写的高中教材目录中,信息技术教材有5项,各自具有一定的特色,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多样化。笔者认为,在编写指导思想与课标相符的前提下,编写特色是教材存在的重要条件,而内容体系的安排与所写的样张具体地反映了教材能否体现特色和贯彻课标的要求。

新的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的探索

在计算机课程阶段,我国的广大计算机教师队伍已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探索与研究各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任务驱动方法。但是,当时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以实际的任务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上,因此,许多任务只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孤立的、零散的,例如,把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作为一个个任务,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为文件更改名字”等。

进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后,教学活动树立了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理念,因此任务驱动方法的实施开始进行到更深入的探索阶段,所选择的任务均来自学生熟悉和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甚至一些任务的主题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既有实际意义,又必须使用要求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经过必要的信息活动的过程、采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方法才能完成。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能够体验信息活动的过程,而且了解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应该充分关注并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总是在其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采用了许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教材灌输,学生理解与识记的教学活动方式。现在,许多教师引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自已探究或者合作学习,通过案例来建立自己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留白的方式,不再要求学生背记概念和规则,而是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文描述这个概念和规则。

篇(11)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务工作的检查者和督促者,更应该是一个班规条约制定的组织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集体的力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带领班级朝着民主和谐的方向不断前行。比如,当有学生向笔者反映,班上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乱哄哄的,有很多的嘈杂声,令人烦躁。笔者和大家一起观察发现,嘈杂声主要来自大家上课时拿文具,翻书的声音,还有一部分同学上课好动,造成桌子和凳子发出声响,也有做小动作以及咳嗽等发出的声响。笔者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要不要控制这些杂音?大家经过辩论认为,杂音干扰课堂纪律,影响师生上课的情绪和效果,安静的课堂是大家向往的。也有学生提出,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将文具盒打开,避免上课发出声响;调整好课桌和椅子的位置,上课时尽量不去搬动它们;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等,给大家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经过这样的讨论过程,班级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善,所有学生都成了纪律的维护者,大家都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是自己制定的纪律,自己就要模范执行。

二、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们的班级是个大集体,在这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的小团体,他们有着自己内部的核心人物和自己的行动模式和习惯。作为班主任,在不影响班级团结的基础上,要承认其存在的价值,并积极地加以引导,借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我们班上许多孩子都比较喜欢玩“斗陀螺”的游戏,他们自由组织形成了一些战队,有“雄鹰队”、“神龙队”、“恐龙队”等等。课间,小组之间经常开展比赛,竞争给小组之间造成了一些对立情绪,有时候相互之间为一些琐事儿还会发生争吵。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互助,笔者建议班上组织一次“斗陀螺”比赛,由每个队出一名代表参赛。比赛前,先让选手们围绕“假如我输了”畅谈感想。很多学生都积极地认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技巧,才能取得成功。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经过老师的及时有效引导,不但化解了学生间的矛盾,还让学生明白了道理,提升了思想素质,实现了班级的稳定团结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