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会计专业实践性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8 11:32: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专业实践性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专业实践性论文

篇(1)

一、课内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教师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课内实验教学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紧的交汇点,这一环节是实践教学的开始,也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

在课内实验阶段应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课堂讨论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实际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案例教学又能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发散式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案例教学应融入各专业课的学习中,一般在会计实务操作的有关理论、程序内容结束,都应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财务案例。例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可结合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穿插企业的案例,使学生理解方法的实际运用,并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状况。

二、模拟综合实训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下,运用会计实务的操作方法对虚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将教与学、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不但能获得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还能从中掌握会计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技巧。模拟综合实训是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之上的技能训练,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模拟综合实训包括会计综合业务实训、会计软件应用实训、成本会计业务训练、公司理财技能训练、管理会计业务训练、审计业务训练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起提示作用,向学生介绍模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解说实习的操作过程。

为了较好的开展会计模拟综合实训,应该在校内建立会计的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构建要尽量做到仿真,包括实验室的布局、实验数据贴近实际。应建立以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为基础的核算体系,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等实务流程。同时软件建设要尽量做到突出会计流程中各岗位操作要领与技巧,而不是企业财务软件的流程演示。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达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战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校外专业实习

校外专业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专业实习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诸方面的业务,实习目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具体做法是由学校统一制订实纲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持学校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大纲要求的实习任务,回校后提交有关实习材料及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高校应挖掘潜力,广泛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

我校会计系安排了三次校外专业实习,分别在第一、二、三学年后的小学期进行,由于不同阶段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程度不同,对各阶段的实习要求也不一样。例如第一阶段学生刚初步接触了基础会计学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实习单位组织形式、经营特点、生产规模等内容的基础上,侧重了解会计主体各个职能部门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的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会计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了解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作单位的应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第三阶段的实习是在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对所学的专业课程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认识,在实践中锻炼会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实践基础。

篇(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学领域的具有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专业,近些年历届招生人数维持在200至250人左右,约占全校招生总数的20%至30%,会计专业学生比重较大。通过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会计专业获批了北京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配套项目、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支持,专业建设经费充裕。因此,本文结合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实践探索,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服务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培养,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窄的状况,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这些文件既是对近年来高职教育成果的总结,也对今后如何将高职教育办强、办好提出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各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当前良好机遇,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关键取决于能否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冯江涛,2008)。在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正在深入进行,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多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师教改课题等获批立项,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工作,我院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赴南京、宁波、山西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总结学习经验。根据我院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了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完善实践环节。目前,我院学生的特点是应变能力和灵活性较强,但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所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便是理论知识“够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实际操作“管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计划,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

2012年、2013年我院会计专业通过调研和分析,两次优化培养目标,调整了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指导,加大教学计划中会计实操课程的比例和时间,优化实践教学,将集中实训和理论课程中的实训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做好学大纲,各课程实训的内容做到相互衔接。教学计划中规划,第一学年,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础会计课内模块实训,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学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对本专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需求,并同时进行初级会计课内模块实训及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第三学年,进行手工模拟做账,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实训;之后,集中专业实习,包括ERP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

三、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

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拓宽课程内容和形式。专业教师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及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将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且,为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专业技能的新要求,会计专业还定期组织企业专家、注册会计师,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师定期进行研讨,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训内容。例如对学生进行的实训,除了单独的手工操作、计算机操作外,还应将二者相结合。以沙盘实训和手工做账为例,沙盘实训在前,学生第一学期通过参与虚拟企业的运营管理,将六年的经营财务数据记录下来,除了编制计算机财务报告之外,仍然以原来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手工账,这样可以避免直接给资料做账的被动性和枯燥性。手工做账综合实训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一六到八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的财务部门开展工作,小组内按岗位进行分工协作并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操作主要通过ERP沙盘操作软件,加强对新生对会计专业管理模拟操作。社会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安排学生到华拓事务所等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和星巴克等实习单位进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精通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学院同时也注重会计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院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鼓励实行双证上岗,为教师获取职业资格提供专项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尤其在教师担任实践性课程教学前,学院会安排教师其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并鼓励和资助教师挂职锻炼,对取得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资格的教师,也制定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等相应奖励政策。

我院也加强在职教师的会计理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鼓励和资助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同时,积极开展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等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教师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的很多实训课程,我们尽可能聘请社会上的高级会计人才和其他相关专业人才来学院进行实践性教学,或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极大地优化我院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充实了我院会计教育的师资队伍。

五、科研促进发展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为推进我院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期实现以科研带动专业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科研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我院会计专业教师在促进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积极研究、申报相关项目,开展各种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如我院于2011年获得了北京民办发展促进项目的会计重点专业建设的立项支持,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以及《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等多个院级教研课题的立项支持。长期实践与反思,理论学习与研究,课题研究被认为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我院会计专业教师还参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多部教材,公开发表了“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建设探索”、“以学生(下转第197页)(上接第193页)为中心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计”等多篇教研论文,既总结了教学成果、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实现了科研促进教学,教学辅助科研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敏.浅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成[J].新会计,2010(3).

[2]冯江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8(1).

[3]高凯丽,许凤.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教育,2011(30).

[4]王俊霞.崇文区职工大学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1).

篇(3)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验室教学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会计实践性教学是为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验室教学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当前会计实验室实践教学的一般做法是:在一间机房内,给每台机器装上财务软件,再设计一套实验流程及实验数据即可。这种模式一次性投资少、建设难度低、见效快,在全国迅速普及,信息化的初期确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入实际工作的桥梁,但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财务系统与生产、供应、销售系统密切联系,共享信息资源。这一功能单一的模拟实验室仅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立足岗位培训学生,教学内容狭窄,无法适应企业信息化新的要求。所以说,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加速实践会计实验室教学模式的重构。

二、实习基地是会计实验室的升级

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是学校的“练兵场”,是学生的“习武地”。所以,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校外实习基地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如商英专业可开发旅游局、旅行社、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为实习基地;服装专业可开发服装厂、缝纫部、干洗店等为实习基地;与这些企业,公司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同,明确职责,履行手续。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进行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这样不仅给企业和公司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而且学生得到了锻炼,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和效果。

三、构建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应用教学软件

(1)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会计模拟实验软件主要有会计核算教学软件和会计管理教学软件。会计核算教学软件是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数据处理过程,用系统软件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业务、会计核算的软件,如用友会计软件(教学版)。教师利用这些软件教学,能全面、形象地介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学生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加强对会计核算程序的理解,还可以进行练习,在计算机环境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会计管理教学软件,是将会计管理思想和会计方法,用软件工具编制成专门用于处理会计预测决策、会计控制分

析、会计考核评价等问题的软件。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利于增加实践教学课堂容量,压缩实践教学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3)考试与改卷软件。这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编写的能够完成实践课程自动抽题、无纸化考试和自动阅

卷的教学辅助软件。这种软件一般具有自动生成考试盘、考试试卷、电子考试、自动阅卷、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实行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应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建成局域网,实现小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再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局域网与校园网络连接,实现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输。更加重要的是应以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会计专用教学网站,将会计教学资源放在专用教学网站上,让学生随时共享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师授课录像、习题集、题库、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

3.采用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会计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形式

会计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它有利于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均可采用此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

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单元练习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要考虑不局限于某一单元的综合问题,以培养学生利用本课程已学知识,甚至其他前导课程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5.校外生产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

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不要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8.撰写论文。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四、我系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经验与不足

(一)实验室及会计实践专业化问题

我系实训室种类较多,但是每种只有一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时多个班级开设同一实训项目,则场地不够,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同一类实训师资力量稍嫌不足:表现在会计教师少,教研室里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实践教学,而且有些老师对实践教学项目并不熟悉,比如说有些老师精通手工模拟,有些精通软件操作,如果精通手工的老师排在软件实训里教学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应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践室的作用。

(二)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不够

目前会计实验指导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上讲台,又由于手上的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机会同时在企业里从事财务实践工作,虽然院系会组织定期培训,但专业知识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不高。而实验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各院系在会计实验室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实训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实训教材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组织实践教学、传播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材建设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高专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最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行有机结合。但是要找到一套适合本院系学生和实验室条件的实训教材是比较困难的。

(四)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我们结合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及学生素质,探索出一套成之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并切实为之创造条件。不定期地参与事务所的一些审计评估工作,有些个别教师还在其他单位及事务所参与更多的会计、审计工作。他们将已掌握的企业资料,制作成相应的案例,充实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同时,教师在参加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理论教学在见诸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我们还要求老师也尽可能地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现在,我系所有会计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会计证、电算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珠算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通过自己切身的体会,老师们很自然地把取证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与学历教育的要求融为一体,注入课堂,使理论教学与取证考试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增强了取证辅导的针对性。教师既是讲师、副教授;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他们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也能动手做传票、登账、出报表、并进行财务分析。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自己动手,编写适合本院系的会计实训教材。实践教材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考虑到本院系的办学特色,根据高职财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会计理论与实务一体化教程,并配套制作动态实验教材、电子实验教材和立体化实验教材,得到了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盛锦春等.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整合[J].上海.信息技术.2006.

篇(4)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篇(5)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涵义

所谓会计实践教学,是指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使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又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会计专业实践的基本技能,完成正式上岗前实战模拟训练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方面由原来的高端专业人才转向技能型人才,既要拥有会计传统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实际操作技能。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业务分析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才能为用人单位所接纳。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实现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职业意识。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和目标主要强调完成一套凭证、账簿、报表的实务操作循环。会计专业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开设的会计实务课程很少,教学实践环节也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虽有理论知识,却缺少动手操作的能力,以至于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生。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夸大模拟实务作用,却忽视社会实践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育的组成内容。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时间短、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单位容纳的学员有限、实习经费紧张等问题,一些学校压缩甚至取消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完全靠模拟实务来弥补学生实习经验的不足,这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也不利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三)会计模拟实验室设施不完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满足了财务报告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已是会计操作手段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企业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在会计实务教学中,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实验方法较少。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开设计算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但由于有些学校难以承受电算化实验增加的教育成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维护投入不足,实际教学应用时常出现问题。

一些学校会计模拟实验室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仍停留在手工记账程序上,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审计项目有待开发;行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单一,大多数是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其他行业会计实验项目有待开发;实验项目的内容比较简单,经济业务不全面,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实验项目基本上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与之紧密相关的财务管理及税收等方面的实验内容有待开发。

(四)会计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学校会计专业教师人数较多,但总体上质量不高,其表现在专业知识面狭窄、教师分工太细,很多教师多年只讲会计课,对金融、税收理论等知识非常欠缺,教师本身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就比较差。会计专业专职实践教学的教师少,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讲授理论知识,很少考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导致学生也很少考虑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为了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制定有关的审批制度,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对实践教学开展后的效率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二)构建科学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形成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科学体系,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计算机上机实践。现场实践教学是在实践教学基地,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毕业实习。学生到公司、单位进行几个月的集中实习,让学生与公司、单位正式员工一样按统一要求进行各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等;毕业论文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学校应采取措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选择一流的会计专业实践教材

根据会计专业实践项目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国内外知识更新快、实际操作性强的实践教材。同时,组织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编写相关实践指导,以更好的完成实践项目。所选教材应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能详细说明企业供、产、销各个阶段所涉及业务,能对业务进行客观的虚构。增加一份临时应对资料,根据学生对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在模拟实习单位增加某一项业务,如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要进行调账;企业内部管理变革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等,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验中能够得到解决。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实践教学过程。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先进的教学软件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手工模拟基础上,可开展计算机模拟实践。会计实验计算机模拟是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发展的方向。利用计算机模拟会计实习可以进行仿真,包括场景仿真,如财务部门、有关企业等,其他业务都可让计算机充当,如银行、税务、出纳等岗位,同时计算机模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单位,使学生对不同单位都有所了解。同时,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堂内外、校内外、日常教学与测试检查等方面。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配备足够的实习场地和设施、教学硬件与软件。实习场地的选择应考虑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学生培养目标,有计划地实行可行性研究方案,建成后的实习场地应首先为教学服务。根据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开设相应的实践性课程,提高实践教学设施的利用率。

(五)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

没有活跃在理论和实践一线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实践教学的实际要求,经常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岗位实际操作比赛,推动专业课教学活动的深化;增强教学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组织教师交流教学心得;积极鼓励教师申报课题研究,提供教师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参加系统的培训,把握实践教学的最新动向,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一套详细可行的计划,聘请理论水平高、实际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引进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如向会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聘请注册会计师、财务总监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到学校参与并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会计教师培训,担任会计实践课程教学。还可以聘请专家走进校园进行讲学,提高学术氛围和教师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红霞.成人高等教育中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

篇(6)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

(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篇(9)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现在,高职会计专业的税收课程遵循着传统模式,教材和授课地点都是固定不变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税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课程,教师的满堂灌,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极为不利。由此可见,教师在讲解税收这一章节时,一定要广泛搜集各类案例,引导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税收政策的内容及实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双向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对税收政策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多,但是学生却掌握的较少,由此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充分的课堂训练,不利于提升学生税收政策的应用能力。

2.税收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教学以实践为基础,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践性教学还存在诸多弊端,亟待解决。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充分重视税收政策的讲解,实践性时间、内容、方式及组织方式等都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同时缺乏系统全面的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偏小,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税收实践性教学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加大了税收环节的随意性,而且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规范实践教学的质量。以上种种问题,不利于培养会计专业的专门人才,制约了高校会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3.考试方法亟待改进

税收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一般会在学期末进行考试,且基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本文笔者认为,考试作为一种人才考核方式,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能力,如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能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写论文时可以广泛查阅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应该转变思路,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1.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1)教师讲授法。教师的授课方法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讲授法能帮学生进一步理解税收政策的相关内容,培养税收意识,同时教师的讲授能帮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重方式方法,避免本本主义和填鸭式教育,提升课程改革的成效。

(2)学生讨论法。学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例如,教师可以事先给定话题,学生课后自由收集相关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等。总之,开展课堂讨论,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案例教学法。税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教师单纯的进行税收条文的教学比较乏味,但是适当引用案例,会丰富课程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是提升税收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要结合相关内容,给学生留下思考题或者在课堂进行讨论,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教师点评。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税收法律条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案例教学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跨世界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大税收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力度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转变人才培养计划,适当增加税收课程的课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了知识的逻辑性,教学活动易于开展,但是对知识完整性的过分追求,导致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税收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建立健全税收实践设施,就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模拟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训课,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增加税收原理、税收筹划、涉税实务等课程的教学,不断扩大税收实训科目。但是,目前市场上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教材较少,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更少。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自编会计专业的教材,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然后组织一线教师统一编写税收实训教材。

(2)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和税收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训经费支出,不断完善税收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实训场所的完整性,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工作环境和场所,满足学生对职能岗位、工作流程的好奇心。同时,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能为学校提供及时的信息咨询,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指明方向。

(3)高职院校应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才能指导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税收专业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或者为教师提供到税务企业实习的机会,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注册税务师、税务专家或者财务总监等亲临学校指导工作,进一步弥补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弊端。

3.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1)改变传统的考核内容,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高职院校对考试内容进行变更,能对教学内容起导向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实践性教学思想,不断突出技能的培养,实现教学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如教师提供相应的企业资料,学生自主讨论,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将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后思考题或者作业,组织学生讨论热点问题,同时学生可以写论文,根据论文或者作业评出平时成绩。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税法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期末考核时采取闭卷的形式,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检测,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1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制定规范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目前,人们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有几种不同认识和观点,主要有:①“双职称型”,即指在获得高等院校教师系列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之外,还取得其他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人员。②“双证型”,即指既具有某种职业从业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律师等),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人员。③“双能力型”,即指既能胜任高职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高职院校教师。④“双融合型”,即指既持有“双证书”或既具有“双职称”又具备“双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没有统一和准确的认识,致使无法制定规范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

1.2 “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明显偏低。在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合格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优秀高职院校要达到70%以上。而我国有关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尚不足30%。高职会计专业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待遇差距较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愿意继续从事职教事业,特别是一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教师的流失降低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目前,高职院校60%甚至更高比例的会计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走上讲台,他们几乎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工作,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会计实践经验匮乏,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虽然学校非常注重师资的培养,大力提倡“双师型”教师,但大多数“双师型”教师都是应试型的“双师”,即主要是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取得了一个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对会计实务并不精通。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训练将对会计实践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了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1.4 没有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目前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到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会计担任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的比例很少,并且这些兼职教师实践经验有余而理论知识又欠缺,同时,对这些兼职教师培养和任用缺乏一贯性和合理稳定的管理机制,很难吸引这些兼职教师有动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并长期从事学校的教学活动。

2 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2.1 制定规范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尽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表述不尽一致,但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般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要能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必须有如下两个要求:一是按照高等教育法规定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二是能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任务。至于其它方面的具体要求与规定,必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会计专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2.2 制定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规划。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虽然紧迫,但却不能搞盲目重复建设,而是要首先要对会计专业进行专业剖析,即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养,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会计核算、出纳、税务处理等岗位,来确定这些岗位所应当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是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然后应当对本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状况和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分析,检查专业教师是否具备胜任上述职业岗位的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否能承担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任务。经过分析,如果专业教师在某些环节不能胜任相应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就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规划,以使其具备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的能力。

2.3 拓宽多样化的教师来源渠道。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新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而来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迅速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但是他们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无法胜任实践性教学任务。这就有必要从生产、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引进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且具有相应学历的会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这样有利于改善教师队伍专业和教学结构,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功能。当然,对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的教师,也应该要求他们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对于理论知识欠缺的教师还应该要求他们通过培训或进修等形式提高理论水平。

2.4 建立稳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有利于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广泛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税务师,到学校里搞专题讲座,让学校的专业教师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也可以聘请这些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做为兼职教师充实到实践教学环节,来补充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不足。通过兼职教师高职院校能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市场的联系和交流,了解和掌握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并反馈到教学环节中。学校可以邀请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有利于缓解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优化高职教师队伍。[本论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G20120207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

篇(11)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