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可持续建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8 11:32: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可持续建筑论文

篇(1)

2、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

首先,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理念,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在起初发展阶段并未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基于对其理念认识不到位等原因,管理方面并不完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一套良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且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限制了其发展,影响了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应作用的发挥;其次,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的认识不够,在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之中并没有全面的树立绿色建筑经济的观念,并且很多人也并未充分重视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最后,仅有单纯的技术理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综合来看,建筑企业才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主体,在具体的实践中,绿色建筑经济并不是先进技术的堆砌,转而应当结合实地发展的具体情况,借助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建筑的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相关的要求,这样才能真真正意义上促进其发展。

3、促进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了真正意义上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有效地宣传工作是前提,应当确保宣传工作具有针对性,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有力宣传,进而促进大众绿色意识的提高。

3.2完善政府的资金补贴政策。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始终扮演着指导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更有效促进新时期绿色建筑经济的高速发展,应当有效地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通过这种措施,让绿色建筑经济经济的发展更趋于稳定,此外,为助推其发展,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加强对绿色经济的资金补贴水平,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高效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3.3实施政策税收。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谓的政策税收可分为优惠政策税收和强制性政策税收两种,其中优惠政策税收的实施对于将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具有积极意义,综合看来,补贴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与优惠政策税收在实施方面的目的是一样的,仅仅需要减少一部分地方或中奖的收入即可,所以,相比于补贴,这一政策形式更具执行性;除此之外,强制性政策税收在收费方面表现出高强度和高标准的特点,从长远的社会发展角度看来,非绿色建筑产品存在不经济性,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减低产量方面来看,这种税收方式的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具体实施方面,借助于政府的调控干预,有效强化对建筑工程的节能监管,加之合理的资源配置,贯彻执行强制性标准,使得相应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得到完善,降低绿色建筑的外部成本,全面促进其向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篇(2)

(1)系统协同性原则。

绿色建筑是一个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所以具有一般系统的功能和特征。联结合并构成系统的各相关要素,通过协同关系实现其高效、可持续、最优化地发展和运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多学科范畴交互、横跨多尺度领域、牵涉多个相关主体、硬科学与软科学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2)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内涵即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这一原则强调在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要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重视气候、国土资源等条件。保持建筑周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平衡。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对受损甚至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的措施。以不同方法合适地利用自然,如充分利用阳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合理使用水资源及其他无害的自然资源。考虑隔热、防寒、通风、遮蔽阳光直射等因素来设计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原则要求绿色建筑。

(3)高效性原则。

据有效的数据显示,建筑耗能大约占世界总耗能的40%,因此"绿色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界的新宠,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建筑中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发展节能节地、平衡生态环境的新型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应着眼于提高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进而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乱排和垃圾乱倒,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地域性原则。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的历史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由于全球各地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建筑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密切结合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气候、经济现状和文化风俗等,同时综合分析传统建筑在资源和环境紧缺条件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策略,制定与地域特征密不可分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设计指导和技术标准,选择相应的策略、方案和技术。

(5)健康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绿色建筑在设计时通过营造建筑室外环境和调控建筑室内环境,构建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环境,包括生理上舒适健康的建筑热能、声音、光照和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上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极大好处的空间氛围。

(6)经济性原则。

绿色建筑并不意味着经济成本的高额支出。绿色建筑设计应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预算,评估设计方案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提出有利于减少成本支出的具有实际可实现的经济运营优选策略;根据实际项目的经济水平和建设需求选用可适用的技术方法,努力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作。

(7)进化性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各方法的技术更新和连续发展的可能性,通过采取灵活的、对未来发展变化具有弹性适应性的方案,在设计中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和新型应用的添加保留操作接口和载体,从而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的协同运行。

2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体系

传统的建筑体系以人为本,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人工环境体系。其设计目标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是建筑质量、费用和时间。绿色建筑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思想,它把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看得同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的地位一样重要。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按照生态发展原则来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应逐步转换为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为中心,这是绿色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在目标体系上的关键区别。在确保建筑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可信性的基本要求外,建筑设计将以降低环境压力作为评估各方利益的参考标准。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应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美丽的使用场所。在传统建筑三要素:造价、功能、美学之上,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体系还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自然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材料和其他自然资源。传统能源对自然资源的大量耗费对环境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所以能源利用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对传统能源的可持续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效率要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来尽可能小地破坏环境,从而尽可能多地给使用者带来各种效益,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②室内外环境。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基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探索和构建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选择对人的身体没有伤害的材料,控制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辐射,电磁波和有毒气体等,有效进行对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整合光照、通风、换气、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等条件,使用者可以尽情享受自然景观。③环境负荷。包括垃圾、废弃物。转变以往对废弃物直接抛弃处理的想法,培养废弃物就是可再生原料的生态观念。尽可能降低废弃物的危害,避免废弃物的处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形成再生资源化系统。④地域性。文脉:旨在维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提高城市和社区生活的生命力;灵活性:应预见使用阶段新的需求变化,使用寿命结束后的拆除再利用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技术:绿色设计主张采用适当技术,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二次伤害,创造健康的生活氛围。绿色设计技术的选择原则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由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现状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风俗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技术策略。

篇(3)

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高层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把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分为五种主要尺度: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

首先定义一下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讲到尺度时应注意它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尺度使高层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尺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认真仔细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上海市,黄浦江可谓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由于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过于*近黄浦江,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壮,而改变了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

1.2.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篇(4)

1.2为管理者提供可以考核的方法当前,摆在建筑行业管理者面前的最大一个难题就是建筑市场规范问题,确保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运而生,该体系为建筑行业提供了评价的具体方法,从而有助于提高建筑可持续发展管理工作的水平。

1.3提高全社会环境生态意识,确保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作为一种评价工具,该指标体系为建筑业管理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意见,所以该体系既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生态意识,还推动了建筑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情况下,开发商会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寻找相关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性能的技术措施,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政府政策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本理论

2.1构建整体的绿色建筑观绿色建筑的目的就是处理好人、自然、建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人的活动要建立在环境所能承受的基础之上,人类不应该过度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生他环境。与此同时,在人类生产活动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观念,既涵盖了能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又涵盖了管理、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内容,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要将这些方面因素都考虑在内。整体的绿色建筑观并不是简单的将多种技术叠加起来,而是要综合考虑各个专业是否协调,最终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在建筑评价中应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寿命周期评价是管理环境的主要工具之一,并且在1997年,寿命周期评价理论被纳入到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中。寿命周期评价理论是从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等多方面去评价某种材料在整个寿命过程中造成的环境负荷的评价方法。建筑的寿命周期分析,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目标与范围的确定、分析清单、评价最终的影响、改进评价。

3构建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建议

3.1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从客观上来讲,绿色建筑评价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要素,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是非常少的,并且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够密切,这就要进一步深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我国只有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才可以为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2不断细化评价体系当前,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来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辽阔,因此在构建评估体系时要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标准体系。对于当地建筑行业而言,灵活的评价体系才具有实质参考意义。

3.3运用经济杠杆,采取激励政策绿色建筑不仅要考虑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比如:节约水资源、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等,还要考虑到开发商的切实利益。在开发以及评估绿色建筑时,政府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对此,政府要从法律、政策、税收等方面,对不同的行为主体实行激励政策。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可以推动保护环境技术的发展。另外,政府还要通过降低税收等政策,以此降低开发商的运营成本,最终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4评价体系要实行第三方认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要倡导绿色建筑的开发,并且要实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政府要构建具有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而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全面评估建筑设计方案、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等。一般情况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建立是将外部评价委托与内部专家评价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双方共同拟定评价的标准或者内容,这样做不仅将专业咨询机构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也保证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另外还要定期培养评估人员,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能耗的问题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耗能过多会导致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危机,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降低建筑的能耗问题成为了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但是建立绿色生态的建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应该尽量从地方环境和资源条件出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行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介绍

1.1绿色生态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又称为生态化建筑以及可持续建筑,其实这是一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最终目标就是在建筑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最大化的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节能、舒适的使用空间。建筑的具体措施是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并且合理的安排建筑与其他因素的协调关系,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结合体,如图1显示的绿色生态建筑。1.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的情况,采用一系列当下先进的材料、施工机械和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系统能达到最佳水平,而且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减少建筑的能耗。此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从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寿命内总投资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决策。建筑的寿命包括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进行再利用等,而其设计阶段的决策将对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为避免建筑在整个使用周期内出现因为设计不当而发生的问题,就必须加强设计和管理的水平,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建筑施工的投资,还要对建筑之后的运营进行预算。1.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便是发展,其要求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既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以及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又要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1.4绿色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共同的目标,尤其是目前的建筑已经开始由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向绿色环保型模式转变,而绿色生态建筑则是该转变的关键步骤。可持续发展表达出的是一种人们的共同目标,即人类现在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同时,也不应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造成威胁。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目标,而建筑在其施工和之后的运营过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大量的消耗、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肯定会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在一些建筑单位己经意识到只有通过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才能减轻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建筑领域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其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更优先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其从考虑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以及建设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入手。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设计要求

2.1因地制宜。我国内幅员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区,不同的地域气候的差异也较大,因此导致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也大不相同,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其他环境条件,以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被动式制冷和集热,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能源浪费导致的能耗和污染。例如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而在寒冷的地区则应把战略目标放在建筑保温材料上。2.2依据国情。从经济上来说,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要想从农业经济迈过工业经济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即在达到工业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同时能够实现更高的现代化目标,我国国内的环境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原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不可盲目的引进国外绿色技术和产品,更不可先进行经济的发展再治理环境污染,而应在发展的同时在发展的规划上加上生态化、信息化水平等基本的生态衡量指标,即在实现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进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促进可持续发展。2.3加大采用节能新技术。绿色生态建筑的本质是在其使用周期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增大其使用效率,最终能够建立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绿化情况等条件,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生态节能初步方案,并且在后期的设计中,规划建筑、给排水以及电气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密切合作和有机整合,最终能够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节能环保设计体系,并在技术保证下尽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大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其效率。2.4重视建筑整体的设计。建筑整体设计的质量好坏直接对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进行整体的全面设计,而不能照搬其他不同地域的先进的绿色技术经验,最终导致绿色生态建筑整体上出现问题。例如在寒冷的地区如果门窗的热工性能太差的话就将会降低蓄热材料和墙体保温性能发挥。2.5加强环境的绿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环境的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也能生活氛围造成改善,比如绿化覆盖的地面可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可以形成舒适凉爽的环境。当前建筑环境的绿化主要包括居民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和建筑的立体绿化。建筑小区的周围环境绿化主要从减少水泥等硬化铺地入手,尽量加大草坪的覆盖面积,多种植绿色植物,即使必须采用硬质的地面也可以采用能够渗透的生态砖铺地,促进水资源的循环。

3加快绿色建筑设计的建议

3.1发展建筑新材料。建筑材料的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对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建筑的环保节能效果。由于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在制造时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应尽量选用能源消耗少、制造工艺相对简化的建筑材料,相关企业也应在研发新型环保建材上加大力度。3.2提高认识。我国虽物产丰富,但是人口基数大,且之前无节制的开发、生产导致当前资源的短缺,耕地、森林以及水资源都减少的很大,并且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从人们的思想上入手,提高人们对绿色生态建筑的认识是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3.3循环利用。绿色生态建筑应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的浪费造成环境的破坏,并且可以促进绿色生态建筑能够长久的运作下去。

4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许多的能源匮乏问题,环境状况也是令人堪忧,我国的自然资源也相对的匮乏。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够从环保节约的条件出发,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全面的设计,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从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陈俊 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参考文献

篇(6)

2如何实现城市建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

2.1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建筑也得不断发展,业内也形成可竞争极为激烈的建筑市场,因此有许多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能过更好的是自己获利,通常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同时为了施工进度,通常还会放宽相关标准,因此就会出现许多不达标建筑,他们无法长期稳定使用,过不了多久就成为了危房,因此就不得不将其拆除,这就会产生大量的建渣和粉尘,极大地破坏了城市空气质量,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建立一个有效的建筑质量监督单位,严格把关质量关,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建筑,就应当勒令其进行整改。

2.2建设符合本城市文化的标志建筑

来各大城市都掀起了建设标志性建筑的浪潮,有许多城市便开始盲目建造,其建筑完全不符合本城市的文化背景,甚至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因此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应当认真仔细考虑该城市的文化背景和旅游观光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本城市的形象,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为该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而相关政府就可将这些资本用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2.3坚持使用建筑节能相关设备

当前,解决日益紧迫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问题。我国现如今正处在工业化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居民要求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居住舒适度的提高,促进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这同时也扩大了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与消耗。因此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建筑设备上多下工夫,大量采用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结构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其中可在生能源应用技术尚未成熟,开发潜力大。而目前生能源能用在建筑物上的有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大力发展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才能使人类继续生活下去,并且缓解日益突出的矛盾。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作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的利用是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

篇(7)

 

一、引言

每当冬季,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们经常会抱怨家里的暖气不热,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由于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差,使我们房屋内的热能损失了一半甚至更多。同样,炎热的夏季建筑里的冷气也因为建筑的总体热工性能差而大量散失。建筑能耗浪费相当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供暖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采暖收费不合理,缺乏节能意识等。尤其突出的表现在过分强调降低建筑物的一次性投资和对某些建材制品的要求不严,结果节省了一次性投资,却造成了长久的能源浪费,得不偿失。如不赶紧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建筑能耗的浪费,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而在能源日益深刻地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撑体系的今天,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二、我国实施建筑节能的一般途径

我国目前建筑节能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门窗的保温隔热。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与墙体、屋面相比,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2)墙体的保温隔热:

墙体是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但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热桥对保温的影响较大,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使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高于内保温。由于复合墙体能满足围护结构各种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的复合墙体,有着更多的优越性。论文格式。

(3)屋面的保温隔热:

屋面作为外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4)采暖系统的节能

城市供暖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安设平衡阀,可以使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与未安平衡阀的不平衡系统相比,在保证所有房间满足规定室温的条件下,可以相对的降低所供暖区域的平均室内温度,从而节约能源。

三、对未来建筑节能的几点建议

建筑业是典型的资源与能源高消耗产业,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建筑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能耗,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结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节能绝对不等同于能耗绝对数量的降低,绝对不应该以牺牲室内环境质量为代价。随着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能耗绝对值将有所上升,建筑室内环境标准也将提高;节能的关键在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室内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全社会各个行业、企业及各位公民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以国家政策为宏观调控、以科技发展为载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目标。论文格式。建筑节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政府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确定可持续建筑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组织和协调全国范围或各地区的可持续建筑运动;修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新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组织和协调可持续建筑的教育和培训;促进与国际可持续建筑运动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和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

(2)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培训

必须使建筑节能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设法筹集经费,组织拍摄建筑节能电视宣传片,在电视和网上宣传播放。教育部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教书宣传经费的投资。建设部主管报纸、杂志、网站、出版社要加强建筑节能宣传介绍,要多宣传建筑节能典型,介绍建筑节能技术和知识。

(3)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尽快开发并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适用的多种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当地适用的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可从经过实践考验的成熟技术中先挑选出一些编印成建筑节能技术指南。还要继续研发先进适用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特别是外墙外保温技术、节能窗技术和采暖计量及控制技术以及太阳能、地热能技术。当前建筑节能市场中,以假冒伪劣产品和技术低价竞争的情况相当普遍,影响工程质量和寿命,应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加以规范,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继续组织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发。要重视建筑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

(4)组织建筑能耗调查,建立能耗数据库

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建筑能耗数据,进一步了解建筑运行情况、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依据。国内少数单位做过一些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分析工作,但这不可能是全面系统的。从已有的调查资料来看,同一地区同类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差距很大,说明能源浪费大,节能潜力也大。如果如果能够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实际能耗数据,将大大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为建筑的节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5)加大推广使用节能材料的力度

积极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促进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引导墙材生产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利废及建筑垃圾等再生墙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利用粉煤灰、钢渣、工业废石膏、石屑等各类工业废渣,生产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多孔砖、陶粒砌块和各类建筑技术,推广应用散装水泥,节约宝贵的耕地资源和木材资源。做好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产品的备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四、结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策划、实施及取得实效的长时间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目前,国家已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行业标准,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论文格式。可以预见,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迫切要求,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

【2】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

【3】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篇(8)

1对建筑可持续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的发展。

住宅的建造、使用和废弃,都会对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可持续的住宅就是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但是如何设计和建造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取得经济上获利,社会相互包容,社区稳定发展而同时环境影响又最小?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建筑可以形象地比喻成“轻轻的接触地球”,意思是从房屋建造算起,到房屋使用的过程中,到最后结束“生命”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可持续建筑应该生态足迹最小。

其次,可持续建筑需要和社会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改善周边设施,使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幸福。

2住区设计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将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城市与居住领域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以往的城市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和相关原则被重新审视,以往以人的需求为主导的掠夺式的建设模式以及不计后果的盲目发展被批判。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城市形体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原则,将影响到城市空间扩展及土地利用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城市空间布局原则中更加重视自然与生态因子的作用。在涉及资源应用与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时,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被重新认识,城市合理布局、资源合理分配、控制城市低密度无序蔓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迈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以往城市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城市规划理念的种种缺失,提出的城市与自然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城市规划操作方法得以重视和运用。在居住问题上,涉及居住空间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建立面向未来的生态居住区等问题,而这些方面都是以往的发展观所忽视的。

在住区选址问题上应综合考虑到以下几点:谨慎的选择新开发的场地,尽量选择有公共交通设施的场地,以及选择现有或者未来可能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和的场地,还应尽可能选择低生态代价的、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场地。考虑社区的需求和土地的混合利用,确定合适的高密度并按照集约型利用土地,在开发方式上创造富有生机和充满吸引力的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如果当地有自然栖息地的话一定要以保护为先,保存现有的植被并引进新的植物。

对于建筑项目来说,避免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与改善现有的自然环境,发展两者间的联系和引入新的栖息地等都很重要。对于保护自然的设计来说,建筑项目的选址最为关键。一般来说,选择贫瘠土地要比绿地更合适,即使贫瘠土地上需要生态系统保护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为了证实一处场地的生态价值,可能需要进,进行生态调研。

生态调研的目的是确认现存生态系统的情况并估计发展新自然环境的潜力。首先,调研会记录现存的自然特征,如地形、微气候、景观和场地内的野生物种。其次,会对哪些部分应该融入新的发展项目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留是最重要的,而对于生态价值较小的土地,调研也可以有助于确定改善方案。另外,开发项目与其他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应被考虑进来。

3住宅单体设计的可持续性

建筑材料的使用贯穿了建筑物建造、维护以及改造等整个生命周期。材料会对建筑的外观、性能和建造成本产生影响。在过去的30年内,科研人员对材料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研究弥补了关于材料对人和环境产生影响这一领域的空白,其研究意义超越了建筑材料本身。

生产新材料总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和环境问题,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材料能大量减少新材料的使用。此外,充分利用现有建筑材料,增加其使用寿命,延缓现有材料成为废弃物的时间,相当于间接的减少了废物处置产生的负面影响。

利用现有建筑材料的方法可分为三类:重复利用现有建筑、重复利用现有建筑构件以及利用再循环的建筑材料。

重新利用建筑物或者建筑构件是开放式建筑的必要手段,那么重复利用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将要重复使用的构件必须经过修理,以保持其状态良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从那些已使用了数百年建筑物的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建筑物仍然能服务现有的社会需求,也可以较好地把它们融入市区或者是市郊的城市景观,而且当地社区居民也喜爱这些充满历史风味的建筑物。另一方面拆除老化的建筑物并非仅因为它们已经破旧了,即使社区居民愿意对已经严重老化的建筑怀有感情,但如果它们已经没有用处,保留它们并不经济也毫无意义。

为确保建筑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设计人员不但需要在设计时应关注环境,而且应设计易于维护,结构耐用。

即使有些建筑的基本功能未改变,但不同时代随着住户需求的改变,住宅内部格局由单元式变成敞开式的居住空间。可见住宅的适应性变得尤为重要,适应性更佳的住宅将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

住宅内部布局的可变更性是赋予建筑物适应性的主要手段,这也是需要建筑结构能够适应多种建筑用途。住宅设计内部布局的可变更性依赖于其内部非承重墙的易拆性,框架结构和外墙承重的建筑能保证在拆除内墙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建筑结构完整。建筑物内部改造时,可移动的建筑隔墙能够提供变化的室内空间,而像砖墙或石膏板等传统隔墙的建筑要改变室内空间就不得不拆除隔墙。理论上我们能重复多次使用可移动式隔墙,可见这种隔墙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住宅的适应性设计能延长建筑主体结构的潜在使用寿命。重复使用和再循环的设计则能延长所有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期。

在一些重复使用和再循环的设计中,考虑建筑生命周期内建筑构件更换频率至关重要。商业化的建筑构件,往往有着不同的使用寿命。在更换这些构件时,拆除作业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部件,因为很多拆除作业可能破坏正常状态的建筑构件。为了再次利用这样构件,在拆除过程中应该妥善保护他们。使用简单固定件和耐用材料可以提高构件重复使用的次数。

即使构件拆除下来很完整,但是它们仍然可能无法重新使用,光洁的卫生器具拆下来后不再美观,屋面防水薄膜再次使用无法保证质量,非公制标准门或砖块不再符合当时新的建筑标准。可替换和可拆卸的建筑构件不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简化建筑维护、升级和翻新,大大降低建筑维护费用。

设计者如果设想到建筑在未来还能再利用,就不得不考虑其材料潜在的工作寿命。此外建筑师还需考虑建筑和建筑构件的最优使用期限,以及可再生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因此设计使用新建材的建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筑的耐久性和可再循环能力;设计能简单拆卸和再循环的建筑;使用隔墙或者能简单拆卸,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以适应建筑潮流的变迁。

结束语:

通过以上探讨,笔者认为要迫切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观点应用到我国的住宅发展进程中,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适应性以及与环境相协调统一的可持续性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朝晖.迈向可持续建筑[J].建筑学报.2000,12

[2]刘晓平.适宜性可持续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8,04

篇(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开始重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从而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应对世界与日俱增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需要,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会议。1987年世界环发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使得可持续发展转变成文字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1989年5月在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通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声明展示可持续核心思想以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人类自身循环发展基础之上,使人类生产生活得到满足,环境得到保护,后代生存发展得到保障;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并通过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1994年7月4日我国国务院批准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构筑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渐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指导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的模式。

在2006年英国政府在住宅市场推出“可持续住宅规范”,2008年全国强制施行,其系统地分析住宅可持续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9 类关键问题,评估新建住宅的可持续等级。可持续等级由低到高分为6个等级,一级为最低水平,仅略高于2006年筹划“可持续住宅规范”时的建筑规章;6级为最高水平,代表至2016年时英国所有新建住宅必须达到的标准――“零碳排放住宅”,即住宅使用中的所有能耗,包括采暖、热水和电力需求等,均来自于零碳能源供给。由此,2007年Sheppard Robson,Arup,Davis Langdon,MacFarlane Wilder和CCB Evolution等在低碳建筑方面研究突出的大公司团队共同设计了单体实验性住宅――金斯潘住宅。

金斯潘住宅位于英国维特福德的建筑研究院创新园内,总建筑面积为93m?,两层标准层加顶层跃层。2007年单体实验性住宅完工,开发者正尝试以此为原型开发整体社区。设计理念上,设计人员希望通过这个案例鼓励住宅使用者改变司空见惯的、以高资源损耗(高耗能、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生活模式,转而以温和的方式来合理利用地球的现有资源。技术角度上,在满足“可持续住宅规范”的各项指标要求,金斯潘住宅的设计项目团队沿用了目前建筑界已日趋成熟的可持续建筑设计技术,很少采用新奇的代价昂贵的手段,有效的保证建筑在成本上的可行性。住宅在系统化的节能减排设计包括“减少住宅日常能耗”和“增加自身能源供给”两个方面。

一、减少住宅日常能耗

为了减少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能源需求,首先金斯潘住宅的表皮被设计成高度绝缘和气密。设计中运用一种可用作墙体和楼屋面结构的高性能绝缘面板,使得金斯潘住宅的潜在热损失相较普通住宅减少了2/3。其次为进一步减少相关热损失,该住宅的窗墙比仅为18%(普通住宅为25-30%);为确保密闭情况下室内空气的质量且防止夏季室内出现过热的情况,设计人员为金斯潘住宅提供了双通风系统:能够在春、夏和秋季为住宅内部提供被动式制冷和通风的风帽;以及为冬季通风而特别设计的、带有热恢复设置的机械通风系统,从而减少冬季室内外空气交换时产生的热损失。第三是屋顶天花板中的相变热阻系统,其构成相变材料的物理状态可以随室内温度而变化――当夏季白天室内温度过高时,天花板内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从而吸收室内的部分热量;而当夜晚或冬季室内温度过低时,天花板内材料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则向室内释放部分热量,从而通过物理状态变化有效的控制室内温度;此系统与双通风系统共同作用时,又可以有效地保障空气流通。

除了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少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外,金斯潘住宅还为住户提供了智能监控系统,以帮助他们记录能源使用的状况,并在提升住宅使用者环境意识和生活模式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降低人为能耗需求。

二、增加自身能源供给

为了增加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自给比例,金斯潘住宅采用再生能源复合式手法,包括木质燃料自给式锅炉供热,建筑整合式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电热供水系统等;白天太阳能光电板发电供给建筑使用,多余的电储存起来,供晚上和没太阳时使用;此外建筑屋顶、墙面均为相变材料,便于储存和释放太阳能,从而减少建筑供暖的能耗。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使用,其供暖和热水系统每年只需花费约30镑;而按2006年建筑规章要求建成的同类住宅相比,金斯潘单体住宅使用期间,每年能为住户节省能源费用约500 镑,即普通住宅使用过程中能源花费的94%。

各国政府相继推出“可持续住宅规范”和示范案例,但由于世界各地区的气候有所不同,且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不一,单一标准化体系不能能够有效地解决各地在开发低碳住宅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问题,所以绿色生态建筑规划需要更加具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冰,康健;零碳排放住宅;;金斯潘住宅案例分析;世界建筑, 2010/02:60 ~63.

[2]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电子书.

[3]安迪・福特;低碳建筑的未来; 世界建筑,2010/02: 44 ~53.

[4]阮仪;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中国,2005/10:21~ 23.

[5]高辉,何泉;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华中建筑,2004/01:71~ 74.

篇(10)

建筑的发展把“人的需求”推到一个最原始的起点上――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水、动植物……因此,我们努力实现的不仅是有个建筑物,还要使之置于一个健康的、易于生存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中。建设部发言人仇保兴强调: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20世纪以来,绿色建筑评价研究发展得非常快,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和技术的制约,各国对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得认识还不完全,与实际需要相比,评价体系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至于绿色建筑的价值没有得到客观、科学的体现。

本课题就是在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后,运用价值工程等原理及方法对绿色建筑的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现有的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没有很好地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它只是基于环境学家的角度对是否为“绿色建筑”进行了判定及对其等级进行了划分,然而并没有对绿色建筑做出全面的评估。本论文的研究有如下意义:

1.从建筑的角度研究分析,同时考虑生态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生物学与非生物学等因素,还涉及建筑环境综合评判中各种构成要素的质量标准如:建筑形态、使用方式、设施状况、营建过程、建筑材料、使用管理等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舒适、健康的内部环境营造等等进行分析以得出绿色建筑的真正价值所在。

2.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及回报,检验各项绿色技术带来的效果,包括对其在使用过程中运行费用的降低、节能效益,甚至对人体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上评估。

3.目前的几乎所有国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均没有评价历史人文等有关内容,评价单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回避了此类问题,从而造成了内容的欠缺,本论文将会考虑建筑和历史人文的平衡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战略与技术”,成立了相关的技术协会、研发组织,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 英国的BREEM评估体系

英国建筑研究所(BRE)推出的BREEAM是各种评价系统中最著名的一个,它于1990年首次推出,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际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最初,BREEAM的评价目标主要是办公建筑,该机构同时为建筑师和开发商提供相关技术咨询,目前该系统己在全球传播,并被认为是评价一个建筑物环境质量和性能的工业标准。

(2)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等级体系

“LEED绿色建筑等级体系”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3年开始着手制定(1998年8月第一版,2000年8月第二版)。它受到英国BREEAM的启发,主要用于评价美国商业(办公)建筑整体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绿色生态表现。2000年3月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第二版)( LEED GREEN BUILDING RATINGSYSTEM VERSION 2.0),旨在用成熟的或先进的工业原理、施工方法、材料和标准提高商业建筑的环境和经济性能,为设计单位按照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设计提供指导。

(3) GBC绿色建筑挑战

“GBC绿色建筑挑战”发起于1996年,当时有加、美、英、法等14个国家参加。两年间,各参与国通过对多达35个项目进行研究和广泛交流,最终确立了一个合理评价建筑物能量及环境特性的方法体系:GBTOOL,目标是建立第二代建筑环境评价系统。1998年10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14国参加的绿色建筑国际会议“绿色建筑挑战98 (GBC98)”,在这次会议上研究成果得到了展示和总结。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可以适应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自的技术水平和建筑文化传统.

2.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绿色观念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尤其是绿色建筑评价研究,我国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绿色评价体系之后,已经推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生态评估体系包括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和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等五大指标. 经判断打分后上述五大指标体系得分都在60分以上则被认定为绿色生态住宅,体系得分在80分以上者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单项认定。

(2)建设部征求意见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5年10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6月)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木,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笔者主要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篇(11)

1、前言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能源的需求,而相对于地球限定的资源,出现了能源危机。而全球50%的土地、矿石、木材资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供暖、照明、通风,5%的能源用于其设备的制造;40%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维护,16%的水资源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开发;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条件的建筑也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减少建筑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是建筑的两大主要日标,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可持续建筑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议题,从最初的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到后来的能效建筑、环境友好建筑,再到今天的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和生态建筑(ecologicalbuilding),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有利于资源节约(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保护);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废弃物最低化;绿色建筑致力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使用和维护费用。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环保健康和节能。

2、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1)设计阶段

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化境。在设计中,做好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建。例如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仁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0C,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2)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①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②建筑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物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3)使用阶段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要采用绿化措施还要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

3、绿色建筑的质且控制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质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和民众的支持,需要有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建筑。

(1)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2)标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