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方案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顶板局部凿除方案即凿除崩裂的顶板(顺桥向凿除范围为墩顶两侧各6m),顺直预应力管道,然后浇筑顶板,恢复凿除截面。凿除截面横向位置如图3阴影部分所示。该方案施工顺序为:①放张凿除区域内已张拉的31根顶板钢束,凿除顶板;②顺直预应力管道,恢复凿除截面,张拉凿除截面预应力;③在支架上张拉剩余全部钢束;④脱架,转体就位;⑤合龙成桥;⑥收缩徐变完成;⑦运营阶段。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计算该方案各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主梁顶、底板最大及最小正应力,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后恢复的顶板顺桥向位于墩顶,在预应力作用下各阶段均承受压应力,本文仅给出最小应力数值。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维修各施工阶段顶、底板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为15.3MPa,小于C45混凝土施工阶段压应力限值20.72MPa;运营阶段顶、底板各截面未出现拉应力,未凿除顶板的最大压应力为18.3MPa,超过了C45混凝土运营阶段压应力限值14.8MPa,且后恢复的顶板混凝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运营阶段最大压应力仅为9.8MPa。
1.2顶板局部补强方案
顶板局部补强方案即在崩裂的顶板处新增横隔板进行局部补强。顶板局部补强方案纵断面示意如图4所示。该方案施工顺序为:①已张拉的钢束灌浆,凿除崩裂、破损的混凝土,在图4阴影区域箱室内增加横隔板;②在支架上张拉剩余全部钢束;③脱架,转体就位;④合龙成桥;⑤收缩徐变完成;⑥运营阶段。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计算该方案各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主梁顶、底板最大及最小正应力,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维修各施工阶段顶、底板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为15.0MPa,小于C45混凝土施工阶段压应力限值20.72MPa;运营阶段顶、底板各截面未出现拉应力,顶板的最大压应力为15.7MPa,超过了C45混凝土运营阶段压应力限值14.8MPa。
1.3方案比选结果
若采用顶板局部凿除方案,结构外观与原设计一致,但施工难度大;运营阶段后补顶板最大压应力仅9.8MPa,顶板混凝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未凿除的混凝土运营阶段标准组合压应力达到18.3MPa,比C45混凝土的压应力限值大3.5MPa。若采用顶板局部补强方案,结构外观与原设计有一定的出入,但新增横隔板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与顶板局部凿除方案相比,采用该方案成桥后结构压应力较小,顶板最大压应力15.7MPa,比C45混凝土的压应力限值大0.9MPa。综合2种方案的优、缺点,决定将顶板局部补强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2推荐方案的优化
2.1运营阶段结构应力的优化
按照顶板局部补强方案,如采用原设计的预应力数量,标准组合下距离主墩中心线约12m处的箱梁顶缘应力达到15.7MPa,超过了C45混凝土的应力限值14.8MPa。考虑原设计偏于保守,提出减少箱梁预应力的方法以减小箱梁顶缘应力。具体的预应力调整方案如下。(1)合龙前减少张拉:2束ZT06、2束BT10、2束ZT05、2束BT11、4束ZT11、2束BT12、2束BT12′每束分别由原设计的22根减为15根,2束ZT04每束分别由原设计的19根减为15根。其中2束ZT06、1束BT10为已张拉钢束,施工时实际为放松7~15根,其余钢束均为未张拉钢束,按15根张拉即可。(2)合龙后减小张拉:所有合龙底板束的张拉控制应力均由0.75fpk减为0.68fpk,fpk为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经计算,采用该预应力调整方案,标准组合下距离主墩中心线约12m处的箱梁顶缘应力降到14.77MPa,满足规范要求。
2.2成桥状态主梁线形的优化
采用原设计方案施工时,拆除主梁支架后,梁端发生4.2cm的竖向下挠变形。按该方案施工时,拆除主梁支架后,梁端发生7.1cm的竖向下挠变形,比原设计方案大2.9cm。由于支架施工转体梁段时预拱度是根据原设计方案设置的。因此,为了保证主梁线形,通过增加铺装层的厚度对主梁线形进行调整:转体梁段端部铺装层厚度增加2.9cm,主墩中心和主梁端部不增加,中间部分按直线拟合。进行结构计算时将增加的铺装计入二期恒载。
3结构计算分析
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按照优化后的顶板局部补强方案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时考虑预应力偏位的影响。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
3.1施工阶段结构计算结果及分析
优化的顶板局部补强方案下箱梁顶、底板最大及最小正应力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维修各施工阶段顶、底板截面均未出现拉应力,最大压应力为13.7MPa,小于C45混凝土施工阶段压应力限值20.72MPa,施工过程应力满足规范[7]要求。
3.2成桥状态结构计算结果及分析
(1)承载能力基本组合下,主梁的最大正弯矩出现在距离墩顶55.5m处,弯矩值为166413.7kN•m,对应的抗力为401212.8kN•m,主梁的最大负弯矩出现在距离墩顶4m处,弯矩值为-1807370.0kN•m,对应的抗力为-2196755.8kN•m,内力的绝对值均小于相应截面的抗力值,主梁承载能力满足规范要求。(2)短期组合下,箱梁截面上缘墩顶附近出现了拉应力,最大值为0.57MPa;箱梁截面下缘最大正应力均为压应力,未出现拉应力。墩顶的拉应力是由于计算的失真导致的,且应力数值很小,主梁正截面抗裂满足全预应力结构要求。短期组合下,箱梁截面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主墩两侧附近,最大值为0.92MPa,小于C45主拉应力限值1.004MPa,主梁斜截面抗裂验算满足规范要求。(3)标准组合下,箱梁截面上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距离主墩中心线12m附近,最大值为14.71MPa,小于正截面压应力限值14.8MPa;箱梁截面下缘最大压应力出现在合龙段附近,最大值为12.66MPa,小于正截面压应力限值14.8MPa,主梁正截面压应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标准组合下,箱梁截面最大主压应力出现在距离主墩中心线12m附近,最大值为14.71MPa,小于C45主压应力限值17.76MPa,主梁斜截面主压应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4)按短期组合计算结构挠度,消除结构自重产生的挠度为22.4mm,考虑长期效应系数1.4375,挠度为22.4mm×1.4375=32.2mm,主梁挠度限值L/600=73000mm/600=121.7mm,主梁刚度满足规范要求。
1.1科学的培训理论欠缺,不能对培训给以正确的引导
我国很多田径项目的教员进行训练时安排的训练方案对运动员来说,是不符合运动员身体训练规律的,在处理田径运动中步频和步长的训练时,通常会根据训练实际需求来改变训练方案,从而无法形成固定模式,更无从谈合适的指导。尤其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教练往往不将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以及技术现状作为考量依据,相反却根据那些具有领先技术的外国运动员训练时得出的数据来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训练,完全忽视了体能、竞技运动水平等必要因素。
1.2训练没有达到系统化要求
无论是田径竞技运动员还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其培养都不能根据赛场上得出的成绩来衡量运动员,也不能只关注短期效果,正确的方式是观察训练时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从本质上发现运动员的体质及其在体育方面的潜力,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不是关注暂时利益,是始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然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1.3缺乏体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一旦只是重视运动员的技巧上,那么只不过仅可造就一批田径工具而已,在倡导“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更加以人为本,教练在制定培训方案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是常规科目。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各个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保障全方位开发及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当前仅仅局限在田径能力方面这一做法毋庸置疑是错误的。就当前我国在田径项目的培训方式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都将对运动员进行的文化课及心理素质培训忽视掉,单纯考虑训练体能方面,功利性十足,从而造成了运动员也只从心里把田径运动看成是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一个职业而已,无法从内心认同这是终身事业。在这样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又缺乏正确的训练训练态度的条件下,必将不会提升我国田径事业在世界上的水平。
2详细讨论田径运动中训练周期
2.1准备期
在准备期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含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超重恢复训练等等)是必备的,同时应该将田径训练中的不同任务和要求考虑在内,根据特殊情况设定不同训练阶段,例如,每个训练阶段可以设定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可以高度集中某一项训练科目,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基础的训练,这种方式极具目的性,能够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时间较长,准备期的特点主要是训练节奏长、训练周期大、训练强度低、项目数量多等等。
2.2比赛期
比赛期,一般以半个月左右为限,这是一个比较短的实践周期,通常它会以适应性训练为主,目的在于调整身体基本状况,使之适应比赛而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这一时期运动员的主要训练特点体现是训练强度低,主要开展适应性和稳定性训练,重点是田径竞技项目起步阶段的读秒反映训练、比赛阶段的起速保持和呼吸调整训练、冲刺阶段的加速训练、临近终点阶段的凋整恢复训练等,另外也不应忽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训练以及抗压能力训练等等。
2.3恢复期
恢复期是一个短节奏的训练期,在这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集中在调整、恢复上,它是保证运动员能够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特点是训练负担较轻,通常来说都是一些基础性训练,难度小、时问短、科目小,但这是一个沟通各个训练周期和环节的保障期间。
3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案的制定
3.1训练方案的制定要彰显周期性理论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的周期主要就是上述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必须要按照项目周期性理论来制定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案。按照田径各项目比赛回合之间相隔的时间,田径训诫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再加以详细的划分为各不相同的小阶段、小周期,再根据每个项目特点的不同分别制定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内容的强度。如在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中制定相应项目运动员所需输出的力量值及技巧的训练方略。
2质量要素与权重
产品质量是一个整体性的要素,通常包含了若干个不同的方面,如安全、功能、性能、耐久性等,要获得整个产品的整体质量评价,就需要将尽可能多的质量要素都囊括进测试中。因此,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搜集智能手机产品的质量要素并根据消费者的重视程度确定权重:互联网上对消费者意见的征集;消委会对产品质量问题投诉的统计分析:对电子商务网站上针对各个产品“差评”信息的整理。行业专家建议;
3试验项目
我们采用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试验。客观试验,即采用标准方法或自行设计的试验方法,对手机的某个参数、指标进行检测,例如,手机的耐久性试验中,跌落和防水可以采用标准方法,屏幕耐划痕可以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检测。但是部分项目无法采用客观测试的方法,例如多媒体功能中的拍照功能,照片的分辨率、色彩还原能力等客观指标固然重要,但测试人员对照片效果进行主观评判得到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我们采用主观对比评价的方式进行打分。我们建立了一只由8名普通消费者和2名专业工程师共10人组成的主观评价团队。为了更好的完成主观评价的内容,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征集了8名参与比较试验的消费者,并对参与者进行严格审查和挑选,以确保其公正性。消费者由4男4女组成,年龄最小18岁,最大51岁,涵盖每个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者代表的职业背景包括了学生、教师、公司白领、私营业主等,覆盖了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为了保证比较试验的公正性,我们对参与主观评价的人员进行比较试验前的培训和纪律要求,并将样品的机身和充电器LOGO和厂商信息部分进行覆盖处理,并对样品进行编号,全程“盲检”。
4结果展示
对于消费者来说,实验室本身的测试结果通常是难于理解的,因此,为了使消费者对比较试验结果更易于理解,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将按照事先讨论确定的评分规则转化为评级。首先,我们在报告中列出我们进行的所有试验项目,并为每一个项目加上简单的描述,以便使消费者能够认识到,这个项目反映了智能手机哪一方面的质量因素,然后,我们将试验结果转化为个单项项目的分数。报告中同时体现总体评分和单项评分,消费者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结合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1.1.1取水口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1)优化选型布置设计。发电引水隧洞喇叭口底槛678.50mm处设置1孔拦污栅,单孔孔口尺寸为7.5m×10.0m,检修平台高程717.00m,设计水头4.0m,最大引用流量为42.58m3/s,平均过栅流速为0.811m/s,拦污栅重量为26.0t,栅槽埋件重17.0t,型式为平面滑动式拦污栅。选用1台QPG2×250kN-38m高扬程卷扬式启闭机,安装高程726.20m,操作运行条件为静水启闭。2)蓄水安全复核计算。拦污栅主支承是增强四氟NL150CHI型滑块,最大线荷载为25kN/cm,反向支承是钢滑块。栅条间距50mm,栅体主材为Q235B,内力分析计算[2]成果为:主梁最大压应力为105.35N/mm2,发生在跨中处;最大剪力为21.01N/mm2,发生在支座处;最大挠度为9.5mm,发生在跨中处;栅条弯应力为53.1N/mm2,发生在跨中处。拦污栅重量为247kN,提栅清污时考虑污物重量为100kN,拦污栅启闭力为450.1kN,启闭机容量为2×250kN。
1.1.2取水口事故闸门及启闭设备
1)优化选型布置设计。在拦污栅的下游设置1扇事故闸门,孔口尺寸为4.5m×4.8m,底槛高程680.00m,检修平台高程717.00m,设计水头37.0m,闸门型式为平面定轮钢闸门。选用1台安装高程为726.20m上的QPG2×800kN-38m高扬程卷扬机控制闸门,操作运行条件为动闭静启。2)蓄水安全复核计算。闸门由门叶结构、水封装置、4个简支轮主支承(同时兼做反向支承)、4个侧向限位装置和充水阀装置等组成。受力计算采用假设平面体系,按照实际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闸门在设计水头下动水操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动力荷载,动力系数取1.1。门体材料为Q235B,内力分析计算结果为:闸门承受的静水压力为7713.7kN,动水压力为8485.1kN;面板折算应力为157.03N/mm2;主梁最大压应力为128.1N/mm2,位于跨中处。最大剪力为49.2,位于支座处。最大挠度为2.71mm,位于跨中处;主轮与轨道的接触应力为844.06N/mm2;主轨颈部局部承压应力为173.36N/mm2;闸门闭门力为-659.1kN,启门力为479.6kN,持住力为1394.4kN;启闭机容量为2×800kN。
1.2泄水系统闸门及启闭设备
1.2.1溢洪道弧形工作闸门
1)优化选型布置设计。该闸门设置在溢洪道上,底槛设置在堰顶下游侧704.80m处,堰顶高程为717.00m,共设置3孔闸门,启闭机安装高程为719.50m。闸门运行方式为动水启闭,主要承担水库的泄洪任务。闸门的孔口尺寸为12.0m×8.5m(宽×高),设计水头为8.2m。型式为露顶式弧形闸门,其面板曲率半径为10.0m,支铰高度为5.5m,其结构布置见图1。2)蓄水安全复核计算。闸门由门叶结构(焊接件)、水封装置、支臂、支铰和侧轮等所组成,支承为斜支臂。受力计算采用假设平面体系,并按照实际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对闸门的设计条件和校核条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闸门在动水操作条件下各部件尚需承受的不同程度的动力荷载,故将设计水头作用在闸门部件上的静水压力乘以动力系数,考虑为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动力系数取1.1。门体材料为Q235B,内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闸门承受的静水压力为4218.0kN,动水压力为4639.8kN;面板折算应力为181.8N/mm2;主梁最大压应力为106.3N/mm2,位于跨中处。最大剪力为69.2,位于支座处。最大挠度为4.36mm,位于跨中处;支臂平面内应力为76.2N/mm2;主支臂平面外应力为66.3N/mm2;闸门启门力为441.7kN,闭门力为246.3kN;启闭机容量为2×250kN。
1.2.2放空底孔进口事故闸门
1)优化选型布置设计。在放空底孔进口设置一道事故闸门,孔口尺寸为2.5m×2.6m(宽×高),设计水头52.0m。底槛高程为665.00m,检修平台高程为717.00m,启闭机安装平台高程为723.50m。闸门运行方式为动闭静启,由1套QPG800kN-53m高扬程卷扬机控制。当水库需要放空时小开度提门充水平压,待前后水压差小于4m时,再开启事故闸门。2)蓄水安全复核计算。闸门由门叶结构(焊接件)、水封装置、4个悬臂轮主支承(同时兼做反向支承)、4个侧向限位装置等所组成。受力计算采用假设平面体系,按照实际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闸门在设计水头下动水操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动力荷载,动力系数取1.1。门体主材为Q235B,内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闸门承受的静水压力为3491.5kN,淤沙压力为619.6kN,总压力为4111.1kN;面板折算应力为187.9N/mm2;主梁最大压应力为101.27N/mm2,位于跨中处。最大剪力为65.4,位于支座处。最大挠度为0.76mm,位于跨中处;主轮与轨道的接触应力为663.1N/mm2;闸门启门力为769.1kN,闭门力为-22.0kN,持住力为206.3kN;启闭机容量为800kN。
1.2.3放空底孔出口弧形工作闸门
1)优化选型布置设计。在放空底孔出口设置一道弧形工作闸门,孔口尺寸为2.5m×2.2m(宽×高),承压水头为52.0m,型式为潜孔式弧形钢闸门,底槛高程为665.00m,检修平台高程为668.70m,启闭机安装平台高程为674.60m。闸门运行方式为动水启闭,选用1套QH-SY-500/150kN-4.0m弧门潜孔液压启闭机控制闸门,闸门长期处于闭门挡水状态。当水库需要放空时,动水开启该闸门锁定于检修平台上,待放空完毕,放下工作闸门封闭孔口蓄水。2)蓄水安全复核计算。闸门由门叶结构(焊接件)、水封装置、2个支铰支承和4个侧向限位装置等所组成。受力计算采用假设平面体系,按照实际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闸门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动力荷载,动力系数取1.1。门体主材为Q235B,内力分析计算结果为:闸门承受的静水压力为3329.7kN,动水压力为3662.7kN;面板折算应力为183.9N/mm2;主梁最大压应力为33.2N/mm2,位于跨中处。最大剪力为24.4,位于支座处。最大挠度为0.12mm,位于跨中处;支臂平面内应力为98.4N/mm2;闸门启门力为248.8kN,闭门力为122.7kN;启闭机容量为500/150kN。
1.2.4导流隧洞封堵闸门
1)优化选型布置设计。导流隧洞进口设置封堵工作闸门一扇,孔口尺寸为5.0m×6.5m(宽×高),承压水头为44.3m,闭门水头:20m,型式为潜孔式平面钢闸门,底槛高程为647.70m,检修平台高程为659.00m,启闭机安装平台高程为667.50m。闸门运行方式为动水启闭,选用1套QPQ630kN-13m卷扬式启闭机控制闸门,闸门仅用于导流隧洞封堵时使用,导流隧洞在枯水季节封堵下闸门。因受启闭机平台高程的限制(启闭机平台高程为667.50m),闭门时最不利水头工况为启闭高程,即水头为20m,因此整个闸门启闭按最不利的情况下水头20m计算。2)蓄水安全复核计算。闸门由门叶结构(焊接件)、水封装置、12个主滑块和8个反向滑块装置等所组成。受力计算采用假设平面体系,按照实际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情况,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门体主材为Q235B,内力分析计算结果为:闸门承受的静水压力为13501.9kN,发生在设计水头44.3m处;材料容许应力(抗拉、抗压和抗弯)为142.5kN,容许应力(抗剪)为85.5kN;面板折算应力为138N/mm2;主梁最大压应力为84.6N/mm2,位于跨中处。最大剪力为71.92,位于支座处。最大挠度为3.78mm,位于跨中处;闸门闭门力为145kN;水柱压力为898.60kN;启闭机容量为630kN。
(1)清洁生产方案
一是由若干个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构成,前者是指可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无需投资或投资很少、容易在短期(如审计期间)内见效的清洁生产措施和方案,后者多指技改投资或实施周期跨度相对较大的清洁生产措施和方案;二是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的实际产生机制,有时并不尽相同。
(2)清洁生产方案产生通则
一是《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年)第十三条明确:对物料流失、资源浪费、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进行分析,提出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二是《上海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验收工作报告编制格式要求(试行)》(2013年)要求:明确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过程与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所建立的产生方案的内部机制。
(3)清洁生产方案产生过程
包括方案产生范围、方案征集对象和方案采集路径等。
①方案产生范围,主要从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和废物等8个方面产生清洁生产方案。
②方案征集对象,包括被审核企业全体员工、行业专家及清洁生产审核人员。
③方案采集路径,一是企业员工以合理化建议形式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其特点是广种薄收且多为无费或低费;二是根据物料平衡测试分析,产生针对性且绩效突出的清洁生产方案;三是收集并类比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产生既具有前瞻性又满足可操作性的清洁生产方案;四是组织行业专家以技术咨询形式产生清洁生产方案,其特点是创造性、新颖性和风险性并举。是清洁生产方案产生过程及其主次路径示意。
1.2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设计讨论
(1)碳纤维行业的现状
我国碳纤维行业经过长期的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的封锁,千吨级工业化装置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目前主要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工艺装备不完善、产品性能不稳定、生产成本高、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品种产业化水平低、标准化建设滞后、下游应用开发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2013年)提出: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着力加强现有生产工艺装置的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和低成本稳定生产;着力培育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下游市场,促进上下游协调发展;着力推进联合重组,不断提高碳纤维产业集中度。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上下游协调、军民融合发展的碳纤维产业体系。
(2)碳纤维行业清洁生产及其审核的特点
一是碳纤维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具有积极作用,因为碳纤维的加工制造过程,决定其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都是大量的,即1kg原丝经历预氧化、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处理后,固态纤维仅剩余49.6%(质量分数),其间有质量分数50.4%的份额转变为气态废气(见表1);二是碳纤维行业的清洁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由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综合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指标等内容,以及碳纤维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体系尚待完善;三是目前整个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装备及其制造过程,在国内外都属于高度商业机密范畴,这既给清洁生产标准或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制定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相对制约了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乃至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和实施。
(3)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设计讨论
首先,受前述特殊性影响,尤其是技术装备和制造过程的保密性,不仅缩小了方案的征集对象、范围,而且限制了方案的采集路径。倘若沿用其他行业清洁生产方案产生的模式,显然不足以支撑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因此,有关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产生的征集对象、范围和路径,应当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有所调整和扩展。其次,诸如征集对象、范围和路径的调整和扩展,应当既符合国家碳纤维产业和清洁生产政策,也应当适用市场经济机制。研究认为,涉及碳纤维加工制造的科技文献和公开专利,属于这种调整和扩展的途径之一,其理由包括:
①文献和专利的作者、发明人或申请(授权)人,可以归结为行业专家的范畴。因此,这类人员应当属于征集对象、范围和采集路径的调整和扩展;
②文献和专利也是当今碳纤维加工制造先进性的一种表征形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碳纤维行业创新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文献与专利属于类似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或者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的调整和扩展。当然,基于公开专利的调整和扩展,还要考虑知识产权因素。
2方案设计
2.1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举例
以优化生产工艺、改善上浆效果和改进检测方法为例,研究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设计,符合其无需投资或投资很少、容易在短期内见效的特征。
2.1.1优化生产工艺
(1)采用新的牵伸方法
在聚丙烯腈基纤维原丝生产中,经上油之后,无需经干燥致密化,直接进入干燥-牵伸,然后进行热定型。该清洁生产方案在保证原丝品质和性能的前提下,既可缩短和简化工艺流程,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2)减少碳纤维预氧化毛丝产生
首先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用纯水浸渍,浸至原丝的含水量为5%~15%(质量分数),或者用环氧乙烷改性硅油乳液或氨改性硅油乳液浸渍,浸至原丝的含水量为5%~15%(质量分数),油剂附着量为0.4%~1.2%(质量分数);其次对浸渍处理的原丝进行定型处理。
2.1.2改善上浆效果
(1)变更上浆形式
早期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成果表明,单一的上浆(上油)形式,包括辊筒上浆(油轮毛毡)法、喷雾喷淋法和辊筒浸渍法等,以浸渍法上浆效果为优。然而,采用多重组合上浆形式,在弥补类似表2上浆(上油)偏差的同时,通过技术装备(单元)的辅助功能再现,可省去辊筒浸渍法单元设备,如多道喷雾喷淋法。
(2)变更上浆乳液品种
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所用油剂(或上浆剂)多为硅系,为提高油剂耐热性、亲水性和成膜性,通常需要对硅油进行复配改性。变更上浆乳液品种,可以提升油剂(或上浆剂)对具体技术装备的专用性;同时,考虑替换的成本差值,将此类方案归于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
2.1.3改进检测方法
针对高温分解法、溶剂抽提法、碱减量处理法和超声波测定法等不同碳纤维上浆剂含量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结合碳纤维表面上浆工艺技术,对在线取样及水分溶剂干燥等清洁生产新方法加以改进。该方案具有检测准确、操作简便性、能源及溶剂消耗少和无废弃物减排等特点。
2.2中/高费清洁
生产方案举例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单元、高温废气处理为例,研究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体现其技改投资、实施周期跨度相对较大的特征。
2.2.1表面处理技术单元
为了提升最终碳纤维产品的实用性,满足后期复合化和深入加工需求,经碳化处理的碳纤维丝束都要经过表面处理,主要有阳极电解氧化、臭氧氧化、气相氧化、气液双效等方法。基于专利申请的统计结果表明,2008—2010年期间的11个碳纤维表面处理专利申请中,约有一半的发明因各种原因未能被授权;2008—2013年期间专利申请中,有关液相表面处理方法与气相表面处理方法之比为12∶2。当碳纤维表面处理采用液相氧化法时,需要经过水洗以去除附着在碳纤维丝束表面的电解质。就节约水资源和简化工序操作而言,碳纤维气相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的清洁生产方案更加值得关注。
2.2.2高温废气处理
通常采用吸收法、吸附法以及燃烧法处理碳纤维预氧化和碳化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吸收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技术比较成熟,但其处理效率低、治理不彻底,在工业化生产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吸附法采用的吸附剂虽具有较高吸附能力,但受吸附容量的限制,须频繁更换吸附剂,且生产成本高;催化燃烧法治理碳纤维氢氰酸废气,氢氰酸转化率高,治理效果好,二次污染少,但是管理和运作成本很高;直接燃烧法操作简单,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高温废气处理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包括:
(1)烟气管道辅助加热保温。由表1可知,在低温碳化炉43.3%的失重物质中,有不少以焦油的形式排出;随着高温废气物的降温,焦油废气会在排气管道内稠化;清洁生产方案的设计要点是管道外壁增加辅助加热,以保证管道内废气温度在630~650℃,避免焦油在管道内壁的稠化凝结。
(2)直接燃烧法高温尾气热能回收。即通过换热器对850℃的高温尾气进行热能回收,再利用途径包括:一是预热焚烧炉新鲜空气;二是辅助加热烟气管道。
3结语
(1)碳纤维行业清洁
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诸如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综合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指标等要素内容,以及碳纤维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体系尚待完善。
夏季除湿工况,从节能角度,在保持最低换风次数要求的前提下,使新风阀处于最小开度。根据我国暖通空调规范规定:对于室温允许±1.0℃波动范围的空调区域,换气次数应大于或等于5次/时(最小送风量)。保证最低换气次数,回风阀最小开度计算:为获取新风量数值,在新风直管段设置风速检测口,日常运行时封堵,检测时插入风速仪测量新风风速。参数定义:空调控制区域容积-VN空调新风量-Qx新风管截面积-Sx新风管测得风速-则新风量Qx=SxVx,欲使室内换风次数每小时达到5次,须满足:Vx=。通过调整新风阀开度,使风速vx满足上式要求,确认并记录该风速下的新风阀开度。为满足空调节能运行要求,夏季除湿阶段,新风阀可保持这一开度值,定期测试风速,实施新风阀开度值修正。
1.2温、湿度分控模式
在夏季降温除湿工况时,将原有温、湿度联合控制程序调整为温、湿度独立分控程序,即根据室内回风含湿量(通过回风温湿度计算转化得出)与室内设定工况含湿量之间的差值,或根据新风湿度的变化跟踪室内设定工况湿度通过PI调节,来控制主表冷器(除湿通道)的阀门开度;根据室内回风温度与室内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来控制副表冷器(降温通道)的阀门开度。过渡季,仍按原变新风比或全新风运行,只是需要增加旁通新风阀的开关控制,具体逻辑是当室外工况进入过渡季、新风除湿电动冷水阀关闭,旁通新风阀应同时打开。当室外处于夏季除湿工况时、新风除湿电动冷水阀开度不为零,旁通新风阀应处于关闭状态。过渡季对新风量的调节仍由原新风、回风调节阀负责。
2、常规控制与双通道温湿度独立控制热力工况对比分析
2.1参数定义
G1-新风量N-室内设定点G2-回风量W-夏季室外状态点G-总风量(G1+G2)C-混风状态点i-焓值L-机器露点Q-冷量消耗O-夏季送风状态点
2.2常规空调系统在夏季除湿工况下的再热分析
2.2.1常规夏季除湿空气热湿处理过程卷烟厂空调系统为卷烟生产工艺提供高精度的室内温湿度环境,系统一般都配有表冷、加热、加湿等多种热湿处理手段。常规空调系统夏季热湿处理过程为:新回风混合后,经表冷器降温除湿,再经加热器再热,达到送风状态点后向室内送风。其对应的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表述常规空调系统在夏季除湿工况下的空气处理过程焓湿图。
2.2.2常规表冷处理冷量消耗计算1)混风状态点(C)焓值计算:根据:,得出:iC=iN+(iW-iN)2)冷量(Q)消耗计算:Q=(G1+G2)(iC-iL)=(G1+G2)(iN-iO)室内负荷+(G1+G2)(iO-iL)再热负荷+G1(iW-iN)新风负荷。
2.3双通道温湿度独立处理方案的节能分析
2.3.1双通道除湿工况空气热湿处理过程根据上文所述,空调系统双通道温湿度独立处理过程概括为:新风(或与部分回风混合)经主表冷器降温除湿,回风经副表冷器干冷却后,新回风进一步混合,达到送风状态点后向室内送风。
2.3.2温湿度分控冷量消耗:1)混风状态点(C)焓值计算根据:=得出:iC=iN-(iN-iL)2)冷量(Q)消耗计算:Q=G1(iW-iL)+(G1+G2)(iC-iO)=(G1+G2)(iN-iO)室内负荷+G1(iW-iN)新风负荷温湿度分控冷量消耗与常规处理冷量消耗比较,常规夏季除湿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中(G1+G2)(iO-iL)再热负荷部分已消除。
一、概述
随着3G的来临,对数据增值业务的发展将产生更大的促进,而这些业务复杂的计费需求也让计费系统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要支持语音、数据业务的计费,实现语音和数据等多种业务的捆绑和统一账户对于运营商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市场竞争手段;另一方面用户产生的费用已不再是简单的承载费用,第三方CP/SP提供的增值业务需要收取信息费。一个用户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高昂的信息费,加大了欠费风险;同时,3G环境下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计费的账务需求也将不断发展,将对计费的实时性提出严格的要求。面对这些需求3GPP提出了在线计费系统(OCS)的参考架构给出了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的实时计费系统框架,支持基于承载、会话和内容事件的统一计费。实时计费将成为3G时代计费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计费实时能力的演进
传统网络中在线计费主要是针对防止欺诈的预付费方式,现网主要有智能网和BOSS两种预付费实现方式。智能网方式是一种传统的实时计费方式,支持对传统语音的预付费,但存在许多缺点:对数据业务的支持非常有限;用户、业务数据分布在智能网和后台BOSS两套系统中,不能实现语音和数据业务的融合;升级困难,业务开展不够灵活。正是因为智能网这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出现了基于BOSS的预付费处理系统,这种方式不属于在线计费系统(OCS),是后处理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计费处理时延,而且随着3G具有高附加值的增值业务的引入和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大大增加了欠费的风险。计费实时能力演进如下:
智能网hotbillingBOSS2.0(智能网网关)BOSS3.0(欠费风险控制)OCS
通过对OCS的引入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彻底规避高风险用户和业务的欠费风险;提高最终客户的实时业务体验;打破智能网与后付费平台壁垒,统一客户服务、业务支撑;综合成本较低,兼顾欠费成本、机会成本、建设成本;符合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融合在线计费系统的建设方案
在线计费是融合计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融合计费系统的各个方面,是支撑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3GPP标准中为IMS网络定义了OCS参考性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下实现了语音和数据的融合在线计费。
OCS主要有四个功能模块,计费功能模块执行基于会话/事件的计费控制,会话计费主要指基于承载的时长、流量计费,事件计费是指基于使用的内容信息计费;余额账户管理模块执行账户余额的查询/更新;批价处理模块负责定价策略和计费策略的确定;计费网关模块的功能同3G分组网的CG(计费网关)功能类似,负责话单的存储和向运营商后台账务处理系统的话单接口。CAP接口是移动智能网的CAMEL标准,Ro接口3GPP建议采用DCC(diameterCC)协议,Ga接口是3GPP标准接口。Rc、Re接口是OCS内部接口。
针对CAMEL协议的复杂性本文提出的融合在线计费系统基于3GPP标准的基本框架,将智能网、各个业务平台设备的计费功能分离出来,实现业务提供和计费控制的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在线计费系统。不同的是OCS不用通过CAP协议接口而是通过统一的DCC协议接口和语音业务的智能网、数据分组业务的GGSN及业务管理平台DSMP相连接从而对业务提供和计费控制相分离以达到融合计费的要求。此方案优点:
不但具备智能网计费的稳定性、可靠性、性能等,同时具备HOTBILLING同样的计费能力,支持全业务计费(含3G)和灵活套餐,因而具备灵活的市场营销支撑能力,为市场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彻底让预付费用户告别“二等公民”,享受不对等的市场营销待遇,从而有效支持预付费业务的发展。
由于OCS与HOTBILLING具备相同的计费能力,并且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从而可以灵活地实现预付后付切换,即某些可以是预付费业务,某些业务是后付费业务,同时在某段时间可以是预付费,在某段时间内又是后付费,预付后付只是一种付费模式的选择,而不是区分客户或者产品的标志。
OCS可以实时监控客户的业务使用情况,从而为运营商根本性的风险规避手段,OCS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运营商的欠费风险问题,通过对用户使用电信业务过程的实时费用和信用度控制,及时发现恶意欠费行为,有效控制欠费风险。
在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增值业务平台的总体实现方式如下:
语音业务方案。传统的语音业务的在线计费主要通过智能网实现,由MSC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触发到智能网处理,呼叫控制和计费处理都在智能网实现。本方案OCS通过DCC协议接口同智能网SCP相连,而不是通过CAP接口同MSC直接相连,这种方式实现了业务处理和计费控制的分离。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HLR接收从营帐传来的用户签约信息,将签约消息传给MSC,MSC根据签约消息判断是否需要触发CAP消息到SCP,根据SCP传回的消息判断是否接续用户请求,并将监控标志记录在离线话单中,SCP接收从营帐系统传来的监控用户资料,根据监控用户资料将监控用户的语音业务请求触发到OCS,根据OCS传回的信息判断是否接续用户请求,并将监控标识纪录在离线话单中。
这种架构下,SCP负责呼叫控制,原来在SCP中的计费控制和账户管理功能由OCS实现,这样在线计费系统专注于计费,不负责呼叫处理过程,系统的灵活性得到了提高。
数据业务方案。数据业务计费流程如下:
首先HLR接收从营帐传来的监控用户资料,将用户计费方式传给SGSN,SGSN接收HLR传来的计费方式并传给GGSN,根据用户计费方式将监控用户的数据业务请求触发到OCS,根据OCS传回的信息判断是否接续用户数据业务请求,并将监控标识纪录在离线话单中。
增值业务方案。增值业务计费流程如下:
DSMP接收从营帐传来的接收从营帐系统传来的监控用户资料,根据监控用户资料将监控用户的增值业务请求触发到OCS,根据OCS传回的信息判断是否接续用户请求,并将监控标识纪录在离线话单中。各个业务系统会根据DSMP传回的信息判断是否持续用户请求,并将监控标识记录在离线话单中。
四、实时计费系统过渡方案OCS过渡实施方案主要有两种。方案一是智能网SCP+准实时计费系统,方案二是由准实时计费系统统一实现。
方案一:
电路域和分组域的在线计费都由智能网SCP来完成;数据业务网的在线计费是由DSMP通过私有协议送到SCP,由SCP完成在线计费。离线计费是由电路域通过MSC,分组域通过SGSN和GGSN产生SCDR和GCDR话单,经CG合并后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数据业务网络通过ISMP产生话单后也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
方案二:
由准实时计费系统来完成在线计费。电路域通过MSC和SCP,分组域通过SGSN和GGSN产生SCDR和GCDR话单,经CG合并,数据业务网络通过DSMP产生话单,统一送到准实时计费系统(Hotbilling)中进行处理。
(1)每月末召开考核小组会议,综合评定各个供电所的月度绩效考评得分;
(2)对下面供电所提出的质疑进行调查回复;
(3)对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4)向各供电所公开每月的绩效考核情况。供电所所委会主要负责本所的绩效考核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1)每月初召开绩效考评会议,综合评定供电所副所长、安全员与三个班组上月绩效考评得分;
(2)监督各班长对本班组员工进行绩效考评;
(3)对各班组员工提出的疑问进行调查并回复;
(4)核实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5)将班组和个人的上月考核情况及时公布并更新。
二.执规考评
执规考评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对必须执行的规定或禁止发生的行为和结果实施的考评。该考评适合于所有员工,执规考评考核周期为一个月。执规考核包括行为扣分指标与行为否决指标,这其中,行为否决指标考核包括供电所、班组行为否决指标和个人行为否决指标,如果发生否决行为,供电所、班组或个人的月度绩效考核成绩直接为零。
三.综合能力考评
综合能力考评在月度考评中采用,涵盖业绩、态度、能力定性标准,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协作性、积极性四个方面进行5个等级定性评价,其中4级为满分,低于4级的每级扣1分,被评为5级的可加1分,为避免综合考评“被和谐”或“强制分布”的出现,笔者认为应规定当选择“5”和“1”时考评者必须用关键事件阐明理由,说明为什么这个岗位或部门的这一项特别突出。
四.业绩考评
所谓业绩考评就是针对供电企业中供电所所有员工承担的相应工作,运用科学的定量与定性考核方法,对他们行为的实际效果以及他们对企业所做贡献或价值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由于供电企业的生产人员的岗位特点与职能不同,对他们的业绩考核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工作计划考核法、量表计分考核法与工分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工作计划考核法即根据月初或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再对其在相应的考核周期内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这种方法的主要适用对象为供电所的管理层,如供电所所长、副所长以及安全员;量表计分考核法是根据确定的生产规程与质量标准对任务完成的质量、数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作的相对常规化、模式化的工作岗位,比如供电所的服务班的工作人员;工时定额法就是预先建立了一套工作任务的定额标准与完成分值,每月的月底或下月初对班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统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作任务不固定、任务分配相对灵活,可以分解与量化的工作岗位,在供电所适用于配电班人员及营业班人员。
1.供电所(所长)业绩考评
供电所(所长)业绩考评包括年度目标绩效责任书考评和月度计划完成考评。年度目标绩效责任书根据本年度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及重点工作进行编写。其内容包括分类业务指标、年度重点工作、执规指标。供电所(所长)月度工作计划考评基准得分为100分,实行月计划与总结的方法。每月由供电所所长认真填写《供电所月度工作计划考核表》,对工作进行月计划与总结。上级考核负责人根据本月计划完成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进行打分。
2.副所长、安全员业绩考评
供电所副所长和安全员业绩考评为月度计划完成考评,实行月度计划和总结制度。每月初由副所长和安全员根据自己岗位职责和上级工作要求,填写本人本月《重点工作计划表》,每月结束后,由供电所绩效考核小组(所委会)根据本月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的情况进行考评,并进行打分。
3.服务班业绩考评
对服务班而言,由他们的工作相对常规化、模式化,可以采用量表考核法的方式,其主要工作环节是确定班组的关键绩效事件,根据现有的生产规程、管理规范等对班级与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细化描述,再编写出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参照。
4.考评成绩
依据考评内容,供电所绩效管理将工作及目标分为执规考评和履职考评两部分,其中履职考评又包括重点工作考评(业绩考评)和综合能力考评两类。为监控和促成绩效目标实现,对目标实施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年度绩效责任书为结果控制载体,以月度绩效卡为过程控制载体。年度绩效责任书和月度绩效卡基准分均为100分,依据考评细则扣分。
(1).供电所(所长)考评成绩
县级农电服务分公司绩效管理组对供电所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并反馈给供电所。并依据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供电所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上。供电所(所长)考评成绩计算如下:供电所的年度绩效考评得分为绩效责任书考评得分和月度考评得分加权值之和。考虑到供电所以指标完成情况的结果控制为主,辅助以月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过程控制,因此供电所年度责任书考评得分在供电所年度绩效考评中应占较大比例,一般以7:3的比例进行计算。供电所年度绩效考评得分=供电所年度责任书考评得分×70%+供电所月度绩效得分平均值×30%。供电所年度绩效责任书得分=100±分类业务指标考评±年度重点工作考评-执规考评扣分。供电所的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
(2).副所长和安全员考评成绩
供电所所委会每月对副所长、安全员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进行反馈,并依据供电所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副所长、安全员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副所长、安全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工作计划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
(3).班组(班长)考评成绩
供电所所委会每月对各班组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进行反馈,并依据供电所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各班组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服务班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业绩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配电班(营业班)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班组实得工分/同类班组实得工分均值×100±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4).班员考评成绩班长对班员的考评每月在所委会完成对班组的考核后进行,考评结果报供电所所委会审定备案。服务班班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业绩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配电班和营业班班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个人实得工分/同类员工实得工分均值×100±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
5.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评结果能否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企业是否能有效地运用这些考核结果,是绩效管理能不能深入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的关键。企业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将其应用于员工的薪酬分配、岗位调整以及培训与改进等各个方面。
(1).绩效考评结果信度和效度的确定
良好的绩效考评结果能很好地反映绩效考评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这就是所谓的绩效考评的信度与效度。在运用绩效考评结果时,要做到科学、合理,首先要进行对考评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分类操作。信度是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员工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工作任务信息是否准确,还包括信息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信息考虑的是不同的考评者对同一个人的考评的一致性。效度是绩效管理结果反映的员工实际工作情况的程度。绩效管理的信效度是保证绩效考评结果是否能科学应用的必要条件。
(2).绩效奖酬的分配
供电所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业绩考核兑现奖挂钩,月度绩效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年度、月度考核兑现标准基数按照宁夏电力公司相关规定执行。由于供电所各岗位重要程度和责任大小不一,为了充分体现奖酬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合理,体现了“按岗分配”的理念,可根据岗位重要程度确定供电所各岗位奖金分配系数,。同时由于供电所地理位置、工作生活环境、人均工作量等不同,导致各供电所之间工作艰苦程度和工作任务量等不同,为了消除这些因素对奖酬分配不公平的影响,可根据不同供电所的自然条件、人均工作量等因素,确定供电所的单位系数。同时要考虑到供电所单位系数应遵循的原则即增减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说农电服务公司范围内农电员工奖金总额不变。供电所考核兑现计奖公式如下:考核分系数=考核分/100
(一)供电所兑现
1、奖金基数:A0=X÷Y其中:X-奖金总额,即各分公司对所辖供电所计划奖金总额;Y=∑(供电所奖金系数和×供电所考核分系数×供电所单位系数);
2、供电所兑现金额:A=A0×A1×A2×A3其中:A0-奖金标准基数;A1-供电所考核分系数;A2-供电所全员奖金系数之和;A3-供电所单位系数。
3、所长兑现金额:B=A0×A1×A3×B1其中:A0-奖金标准基数;A1-供电所考核分系数;A3-供电所单位系数;B1-所长奖金系数。
(二)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兑现
1、奖金基数:B0=(A-B)÷F1其中:A-供电所兑现金额;B-所长兑现金额;F1=副所长奖金系数×副所长考核分系数+安全员奖金系数×安全员考核分系数+∑(班组考核分系数×班组员工奖金系数和)。
2、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兑现金额:C=B0×B1×B2其中:B1-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奖金系数;B2-副所长(安全员、班长)考核分系数,班组考核分系数等于班长考核分系数。副所长、安全员、班组的年度绩效考评得分等于月度考评得分平均值。
(三)班员兑现
1、奖金基数:C0=(B0×C×B2)÷F2C-∑班员奖金系数;F2-∑(班员奖金系数×班员考核分系数)。
2、班组成员兑现金额:E=C0×C1×C2其中:C1-班员奖金系数;C2-班员考核分系数。班组成员年度绩效考评得分等于月度考评得分平均值。
6.绩效辅导与沟通
绩效辅导与沟通是直属上级与下级在考核过程中,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连续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上级在必要时对下级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进行适时辅导。绩效辅导与沟通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如,分公司领导要与供电所所长、副所长以及安全员进行沟通;班组长要及时与班组员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情况,重点要关注那些工作业绩不太好的员工,通过沟通,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帮助,及时纠正偏差。在绩效周期结束后,管理层应该采取正式面谈的形式与下属进行沟通,以帮助员工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绩效目标。
7.绩效考评申诉
当被考核的供电所、班组、员工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可逐级向上级农电绩效管理组提出申诉,申诉流程为:
(1)提交申诉表。在绩效考评结果后2个工作日内,由对考评结果有异议的组织或员工填写绩效申诉表,提交上一级农电绩效管理小组。
将DSP和单片机构成双CPU处理器平台,可以充分利用DSP对大容量数据和复杂算法的处理能力,以及单片机接口的控制能力。而DSP与单片机之间快速正确的通信是构建双CPU处理器的关键问题。下面就此问题分别设计串行SCI、SPI和并行HPI三种连接方式。
1串行通信设计与实现
11SCI串行通信设计
1.1.1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原理
TMS320VC5402(简称VC5402)提供了2个支持高速、全双工、带缓冲、多种数据格式等优点的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MCESP分为数据通路和控制通路。①数据通路负责完成数据的收发。CPU或DMAC能够向数据发送寄存器DXR写入数据,DXR中的数据通过发送移位寄存器XSR输出到DX引脚。DR引脚接收数据到接收移位寄存器RSR,再复制到接收缓冲寄存器RBR,最后复制到数据接收寄存器DRR。这两种数据多级缓冲方式使得数据搬移和片外数据通信能够同时进行。②控制通路负责内部时钟产生,帧同步信号产生,信号控制和多通道选择。另外.还具有向CPU发送中断信号和向DMAC发送同步事件的功能。MCBSP时钟和帧同步信号通过CLKR、CLKX、FXR、FSX引脚进行控制,接收器和发送器可以相互独立地选择外部时钟和帧同步信号,也可以选择由内部采样率发生器产生时钟和帧同步信号。帧同步脉冲有效表示传输的开始。
1.1.2SCI串行接口设计
设置VC5402的McRSP输出时钟和帧同步信号由内部采样率发生器产生,内部数据时钟CLKG和帧同步信号FSG驱动发送时钟CLKX和帧同步FSX(CLKXM=l,FSXM=l,FSGM=1),输入时钟也由内部采样率发生器产生,内部数据时钟CLKG驱动接收时钟CLKR(CLKRM=1),同时由CPU时钟驱动采样率发生器(CLKSM=1)。考虑到AT89C51(简称C51)串口发送数据帧中第l位为起始位,因此可以利用该位驱动输入帧同步信号FSR,同时要置忽略帧同步信号标志为1。其中FSG帧同步脉冲宽度=(FWID+1)·CLKG;FSG帧同步脉冲周期=(FPER+1)·CLKG;采样率发生器分频系数(采样率=波特率)=FIN/(CLKGDV+1)。
SCI串口连接如图l所示。
1.1.3波特率不一致的处理
VC5402初始化(以图1为例):
STM#SRGRl,SPSAl
STM#ooFEH,SPSDl;FSG帧同步脉冲宽度位为1个CLKG
;波特率为100MHz/(0X(OFF)=392156b/s
STM#SRGR2,SPSAl
STM#3D00H,SPSDl;内部采样率发生器时钟由CPU驱动
C51初始化:
MOVTMOD,#20H
MOVTLl,#FFH
MOVTHl,#FFH;C51波特率=(2SMOD/32)*(fosc/12)[1/(256一初值)]一24509b/s
MOVSCON,#50H;置串口方式l,每一帧10位数据.允许接收
MOVPCON,#80H;设置SMOD=1
VC5402波特率/C51波特率=(392156/24509)=16.00049
VC5402每发送16位数据,C51只采样1位数据。在VC5402存储器中开辟一个空间对每次发送的8位数据进行扩展,1位扩为16位,0为0000H,l为FFFFH,共扩为128位。在数据头部填加16位起始位0000H,数据尾部填加停止位FFFFH。在VC5402发送控制寄存器XCR中设置XWDLEN=000(1字含8位),即可将要发送的8位数据封装成1帧10字的数据。这也符合C51串口1方式下1帧10位的数据格式。C51以1/16的VC5402采样速率接收数据,0000H采样为0,FFFFH采样为1,由此可以将接收到的200位恢复为8位数据,停止位进入RB8。
C51每发送1位数据,VC5402要采样为16位数据。C51一次发送的10位数据的起始位触发VC5402的接收帧同步。由于VC5402以16倍C51的采样速率接收数据,1位采样为16位,0采样为0000H,1采样为FFFFH.只采样发送来的10位中的前9位,9位封装成144位,即接收的1帧数据完成。VC5402将收到的144位数据在开辟的存储器空间存放,抛弃前16位,在剩下的128位里分成8组,每组16位。比较其中间的8位,若有4位以上为1,则该16位为1,反之则为0。由此将接收到的144位恢复为8位数据。
为了不让CPU频繁地被数据接收和发送打断,将DMA和MCBSP联合使用来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发送。RRDY直接驱动MCBSP向DMAC接收数据事件(REVENT事件),XRDY直接驱动MCBSP向DMAC发送数据事件(XEVENT事件)。
SCI通信协议如图2所示
1.2SPI串行通信设计
将C51置为主机,VC5402为从机。McBSP的时钟停止模式(CLKSTP=1X)兼容SPI模式,接收部分和发送部分内部同步。McBSP可以作为SPI的从机或主机。发送时钟BCLKX作为SPI协议的移位时钟SCK使用,发送帧同步信号BFSX作为从机使能信号nSS使用,接收时钟BCLKR和接收帧同步信号BFSR不使用。它们在内部分别与BCLKX和BFSX直接连接。BDX作为MISO,而BDR作为MOSI,发送和接收具有相同字长。
C51中的并口P1.1和P1.2作为扩展串行SPI输人输出口与VC5402连接,P1.0作为串行时钟输出口,P1.3作为帧同步信号输出口_。
SPI串口连接如图3所示。
VC5402初始化程序(以图3为例):
STM#SPCRll,SPSAl;设置时钟停止位进入MCBSP的SPI模式
STM#0X1000,SPSDl;时钟开始于上升沿(无延迟)
STM#SPCRl2,SPSAl
STM#0X0040,SPSDl;XINT由XRDY(即字尾)驱动
STM#PCRl,SPSAl
STM#0X000C,SPSDl;对发送和接收时钟,同步帧进行设置
STM#RCRll.SPSAl
STM#0X0000,SPSDl;接收数据l帧1字.1字8位
STM#XCRll,SPSAl
STM#0X0000,SPSDl;;发送数据1帧1字.1字8位;
P1.0发送到VC5402的移位时钟是保证DSP正确采样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时钟。它要保证和C51的采样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时钟一致.才能使主从机同步。
2并行通信设计与实现
2.1VC5402的HPI接口原理
HPI一8是一个8位(HD0~HD7)的连接DSP与主机设备或主处理器的并行接口。DSP与主机通过DSP的片内RAM交换数据,整个片内RAM都可以作为HPI一8的存储器。HPIA地址寄存器只能由主机直接访问,存放当前寻址的存储器的地址;HPID数据锁存器只能由主机直接访问,存放当前要写入或读出的数据;HPIC控制寄存器可以被主机和VC5402共同访问。HPI本身的硬件中断逻辑可以完成主从设备之间的握手,主机通过置HPIC中的特定位产生DSP中断,同样DSP通过nHINT引脚对主机产生中断。HRDY引脚用于自动调节主机访问HPI的速度,使慢速外部主机与DSP能很好地匹配。HRDY由HCS使能,即当HCS为高时HRDY一直为高,而当EMUl/nOFF为低时,HDRY输出高阻。
HPI连接如图4所示。
2.2并行接口设计
将C51置为主机,VC5402置为从机。C51的PO口和HPI的8位数据线HD0~HD7相连作为数据传输通道,P1.0~P1.3设置为输出控制HPI口的操作。其中P1.0作为读写控制选通信号连接HR/W;P1.1连接字节识别信号HBIL,控制读写数据是属于16位字的第1还是第2字节;P1.2和P1.3分别连接HCNTL0和HCNTLl,以实现对HPIC、HPIA和HPID寄存器的访问;nRD和nWR连接nHDSl和nHDS2作为数据选通信号来锁存有效的HCNTLO/1、HBIL和HR/W信号。nINTl作为输入,与HPI口的主机中断信号nHINT相连。nHCS一直接地,而nHAS口和ALE口相连接,在HCNTL0/I、HBIL和HR/W信号有效之后,设置nHDSl为低电平,则实现了读写的数据选通,从而完成C51对VC5402HPI口的读写操作。在数据交换过程中,C51向HPI发送数据时,通过置VC5402的HPI控制寄存器HPIC中的DSPINT位为l来中断VC5402。C51接收来自HPI的数据时通过查询方式,当VC5402DSP准备发送数据时,置nHINT信号为低;C51查询到nlNTl为低时,调用接收数据子程序来实现数据的接收。
C51与VC5402的并行连接如图5所示。
主机接收和发送初始化程序(以图5连接为例):
RTITEADDRESS:;写入VC5402存储器地址信息
CLRP1.2
注:①HBlL脚在传输过程中指示当前字节为第l还是第2字节。
②为方便DSP自举引导加载程序.常采用将nHlNT脚直接与INT2
脚相连。
图5AT89C51与V05402的并行连接
SETBP1.3;主机可读写HPlA地址寄存器
CLRP1.0;主机要求写选通HPI一8
MOVP0,A;写入8位地址
CALLDELAY;等待地址写入完成
READDATA:;读出VC5402存储器数据信息
SETBP1.2
CLRP1.3;主机可读写HPID数据寄存器
SETP1.0;主机要求读选通HPI一8
MOVA,P0;读出8位数据
CALLDELAY;等待数据读出完成
WRITEDATA:;写入VC5402存储器数据信息
SETBPl.2
CLRP1.3;主机可读写HPID数据寄存器
CLRP1.0;主机要求写选通HPI一8
MOVP0,A;写入8位数据
CALLDELAY;等待数据写入完成
2系统结构设计及实现
2.1功能模块设计
客户将仪器委托给检定机构校准检定的一般流程是:仪器入库—仪器校准检定—出具证书—仪器出库。仪器入库过程记录入库信息(包括仪器名称、送校人、送校要求等);仪器校准检定过程严格依据检定校准流程记录检定结果;出具证书过程是在检定校准结束后出具校准检定证书;仪器出库过程记录出库日期、付款情况等信息。由此设计测绘仪器校准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登录验证模块、仪器入库模块、仪器校准模块、出具证书模块、仪器出库模块,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只给特定人员登录权限,并设置权限级别。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他关心的是仪器的送检情况、检测人员[4];对于工作人员,他主要关心自己在检定环节里的那部分工作。一级用户可以进行所有操作;二级用户可以使用系统的特定功能(如:出具证书);三级用户仅能进行记录查询。登录信息和权限级别直接写入数据库,在用户登录时验证权限及权限级别,如图4所示。在这样的功能结构里,有权限的工作人员能进入系统管理仪器的校准过程;级别的划分使工作人员仅在权限范围内操作,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仪器依次经过仪器入库、仪器校准、出具证书、仪器出库四个过程,为一个生命周期;每一过程必须在前面过程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实现有序管理。
2.2数据库设计
2.2.1设计原则及数据结构
数据库的设计以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存储,满足系统的需求为原则。测绘仪器校准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分为三块:人员登录数据、校准仪器入库/出库数据、仪器的校准数据。不同类型仪器的校准数据不同,例如:全站仪校准包括测距、测角两块校准数据;经纬仪只有测角校准数据;测距仪只有测距校准数据。如果给这些数据独自建表会带来数据库操作及编程上的麻烦。因此,将仪器的校准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表,同时合并仪器的入库/出库信息,形成一条完整的校准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一部分数据冗余,同时避免了数据表间交叉索引造成的查询麻烦;但其缺点是存在不少空值,不过这对小型数据库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以下是数据库中表的部分结构及实例:登录信息表:用于存储具有权限人员的身份信息,如表1所示。校准信息表:用于保存整个校检过程的信息(仪器入库信息、仪器校准信息、仪器出库信息。)仪器入库信息:清单编号、校准编号、样品类型、送校要求、送校单位、送校人、联系电话、送校日期、校准费用、维修费用、样品接收人、样品名称、样品生产厂商、样品型号、样品编号、样品外观、附件、其它事项,如表2所示。仪器校准信息:加常数校准、周期误差校准、棱镜常数、校准棱镜、校准日期、温度、气压、设施、加常数K、标准不确定度、乘常数、振幅A、振幅A的标准偏差、初相位、校准员、校核者等。如表3所示。仪器出库信息:证书编号、证书批准人、证书取否、样品取否、取样品客户姓名、取样品日期、付款情况、发放样品人等,如表4所示。
技术访问数据库
可用于存取数据库和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它具有一些顶层对象,具体包含:编程人员利用这些对象建立与Access数据库的联系,对数据库进行SQL语句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用户浏览器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执行插入、修改、查询等操作,并将操作结果显示在浏览器上。下面是通过页面上实现以上功能的方法:(1)创建数据库连接和数据库建立起连接,就能实现同数据库的交互。的对象提供了连接功能。(2)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插入等操作对象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插入等操作。这个对象是构架在对象上,也就是对象是通过连接到数据源的对象来下命令的,所以接到哪个数据库,象命令就下到哪里[5]。Command对象的命令是操作数据库的SQL语句。根据运行机制,操作请求通过浏览器发送到引擎,再调用对象,执行SQL命令,就能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3)控件的数据绑定绑定数据到控件(如:Gridview)可以将数据在页面上进行显示。对象实例可看作数据在内存中的镜像,为数据绑定控件提供了可能。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基本上不受重视。以广西自治区为例,方案设计在设计单位相当于是骨头工作,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不收方案费”。在设计项目奖金分配的时候,方案费基本上是最少的,然而,在工作量和工作周期上,方案设计确是处于工作量最大(因为修改次数会相当多,同一个项目,方案也要做好几个)、周期最长(一个3万平米的非公建项目,方案阶段一年的周期属于正常),风险最大(在做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该项目突然停滞甚至被别的单位撬走更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方案设计变成了一个骨头工作,有点资历的员工不愿做,就只能让不要求太多报酬,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实习生和应届毕业生来做了,然而,他们恰恰是最不成熟、思维最不全面的人群,出现劣质设计也就不足为奇了。和甲方谈到设计费的时候他会对你说“谈什么方案费,别的单位方案都是送的,不行我们就找别的单位做设计。”由此,目前方案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意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生活生产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和投资、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体量、空间、立面、平面以及场地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建筑设计的好坏,成败主要决定于这个阶段。原因如下:
1.对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面貌有直接的影响
城市空间和城市面貌是由众多市政设施、景观以及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其中尤以建筑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的画面最多,起着决定性因素。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会充分考虑和城市轴线、空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建筑体量造型和立面风格以及建筑次空间和建筑色彩,能够和城市空间相呼应,和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使之相得益彰、为之添彩。反之则会格格不入,破坏城市空间环境,是整个空间显得凌乱、突兀。这样的建筑令人反感,望而生厌。
2.方案设计需考虑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城市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印迹和活的雕塑,背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长久形象以及人们生活方法和习惯的合集。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分考虑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位置和气候环境、历史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建筑是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为了适应人们不同的需要,也是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也会因地而异,适应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条件。因此,不同地域的建筑会有诸多不同,从而体现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给看见过的人和使用过的人留下印象,形成对比,在时间的范畴上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传播。
自从人类起源开始建筑就随之产生。从最初的穴居、坑住到最具地方特色的民居进而演化到宫殿,再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高楼林立,无不反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筑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从而体现出当时的人文和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剩余生产资料也就更多,人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改善自身的居住和生活生产环境,建筑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城市是在剩余生产资料做够多的时候才随着历史的发展相应而生。人类的发展带来城市的进步、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因而得到发展以满足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需要。
这些设计,分析工作都是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因此,方案设计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设计的好坏对上述方面有直接的影响。
3.是设计项目的灵魂的塑造过程
每个建筑都是在其共性的范围内追求个性的产物。同样性质的建筑对不同的建设单位来说则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内涵。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抓住这些潜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抽象提取和具象表现,使之最后形成一个具有个性,能够体现建设方和使用者内在精神面貌或形象标识的一个具象建筑实体表现物,赋予建筑物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内涵,是建筑灵魂的塑造过程。
4.对城市交通有直接的影响
当代社会,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压力随之加大。同时,怎样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或者怎样能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也变成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好的方案设计能最大程度上的合理组织基地内部以及基地和城市交通的交接协调问题,从而减轻新建建筑内部车辆和人形流线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减小城市交通的压力。反之,则可能造成流线混乱,衔接关系处理不当,无谓的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5.对生态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合理的确定建筑和场地的关系,要考虑场地环境,人们休憩的景观环境设计。好的设计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舒缓精神以及心理疲劳,反之则让人觉得呆板乏味,不利于身心健康。
6.对建筑空间的好坏,舒适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的高度因受规划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方案阶段基本上建筑的高度和层高已经确定,后续工作阶段不便修改。在方案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空间尺度,合理利用空间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舒适度。
7.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好的方案会合理的确定结构形式和立面材料,在结构允许、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体量组合设计,进行精心的设计使普通材料达到好的整体视觉效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结构问题,控制建筑成本。否则,一个不合理的建筑方案结构专业再怎么精心计算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8.对设计单位能否顺利开拓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方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是第一步,好的方案设计能够给甲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利于双方下一步的相互沟通并为之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即使有幸参与的好的项目也有可能因方案不好给甲方一个该单位水平有限的负面印象,使其产生不信任感。那么该项目流产的几率就很大了。
9.是施工图设计能否保证高效,按时,保质完成的关键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