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有效课堂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8 11:31:4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有效课堂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有效课堂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83-02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古今中外教育家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孔子有一则非常经典的表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中国古代的教育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最凝练的确证与表征。大师有大师的思想,笔者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对打造有效课堂教学也有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有效讲授

讲授作为一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具体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要打破讲述法的垄断地位,还讲授法本来面目。讲授法是一种基本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二是讲本身不是目的,教师的讲是为了达到不用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达到教授的有效性:一是深入浅出,即教师的讲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二是富有感染力,即教师教授要情真意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个性色彩。三是针对性,即从教学内容而言,要讲学生不懂的,从教学时机而言,教师要相机而讲,使讲与学生的思维状态相合拍,让学生在思考中听讲。四是启发性,一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里状态下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学会教师研究问题的思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有效指导

教师指导水平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教师指导要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思考路线上深化阅读和自学。在指导过程中应注意隐晦,不能过于直接和具体,这样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要遵从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原则,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开拓、发现、和创造的四维空间。根据指导对象自身学习特点,教师指导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导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课程内容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培养学生抓题眼、抓思维方法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面临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二是导路,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本知识的逻辑顺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路可思,遵循知识发生、发展规律,明确学习知识的思路。三是导疑,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在在阅读、自学教科书过程中,对不明白的问题或者用已有知识推测未知过程中要善于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的思维模式。四是导思,就是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起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等思维方面的品质。

三、有效提问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创造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将学习过程视为解决问题而后才能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问题教学法。提问作为师生互动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贯穿在所有课堂教学模式中。要让提问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掌握提问的一些技巧。(1)问题要有思维价值。只有具备思维价值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的浪花。(2)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提问要在学生的疑惑处,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在学生思维的转折处。(3)理答要积极引导。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指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对数学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使教学活动有利于数学信息的传递。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沟通。有效提问和与学生互动对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起着至关要紧的作用,有利于克服和缓解数学学习中产生的身心疲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问题的设计者,在设计课堂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所处的位置,以引导学生为目的来设计提问。教师的提问应该也必须蕴含着教育的智慧,以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自己发问、希望解答疑惑,从而更加渴求知识。

四、有效调控

调控,也叫调控行为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到达理想的教学目的,而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积极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教学调控的手段分言语调控和非言语调控两种。言语调控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手段,它具有信息传达直接、便捷的特点。言语调控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大小、柔和与严厉、语速的快慢、节奏的明快与凝重以及语气语调的变化来实现。非言语调控是指教师用身体语言进行调控的办法。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所形成的人际距离、动作、表情等都会起到调控的目的。作为言语调控的补充,其具有含蓄、简便、直观的特点,从而是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性依赖于学生的情绪的安全感、宽敞的学习空间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是长期教育经验积累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讲授、指导、设问、调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行为,不管是哪种课堂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们。所以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可以从这些方面突破,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和理论的层面,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篇(2)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互动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途径,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能力要求等内容进行有效渗透和运用的重要载体.有效教学中的“有效”,是指在有限教学活动中获得教学效能的“最大化”,它不是应试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的“量”和学生解题的“量”,而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学活动效能和学生学习技能的有效提升和进步.它摒弃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分数论英雄”的片面性,从而树立起了全方面、立体式的评价和衡量模式.通过对有效教学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有效”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其次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再次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本人现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简要论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举措和方式,请予指正.

一、课堂教学内容应体现情感性,与学习素养培养相结合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感和状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在有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作为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首要条件和标准,将情感素养培养渗透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促进良好学习价值观的养成.

如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新知教学模式,不就教材讲内容,而是将情感素养培养融入到新知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设置“我国运载火箭升空”、“远洋巨轮航洋运输”等实际问题情境,培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使学生带着情感参与教学活动.又如在数列问题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数学学科生活性,设置“某工厂去年产值为a,计划在5年内每年比上一年产值增长10%,从今年起五年内这个工厂的总产值是多少?”生活问题,让学生进行现实问题解答活动,增强对学好数列知识现实意义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

二、案例教学活动应体现能力性,与学习能力目标相结合

问题:在ABC中,sinA+cosA=22,AC=2,AB=3,求tanA的值和ABC的面积.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三角函数问题课讲解时,根据该节课教学目标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所设置的一道典型问题案例.在该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让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答方法及策略过程中,得出了用“先解三角方程,求出∠A的值”、“由sinA+cosA计算它的对偶关系式sinA+cosA的值”两种方法进行解答的思路,此时,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解答,其解题过程略.

此时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本知识,着重考查运算能力,是一道三角的基础试题.”此时,教师话锋一转,向学生提出:“试比较上述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你认为哪一种解法比较简单呢?”这样,自然而然激发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在此引导学生进入到发散思维活动中.

上述问题教学活动进程中,教师将问题教学与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探析、辨析思考等活动,不仅对解题策略和方法进行有效掌握,同时还实现了良好学习技能的锻炼和培养,与新课标提出了“以生为本”理念,“能力培养目标”相统一.

篇(3)

1精心备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优良的师德品质同时应该具备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也就是我们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 一堂好课就要做到几点:1、备教材,吃透教材2、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 由备教材转向备学生,为有效教学提供着力点。

案例1、例如“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在讲到工程问题方面的应用题时有一道练习“砌完一道墙,甲独做6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人合做几天完成?”要求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方法,这类应用题和以前学过的整数应用题有相同的基本数量关系,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键(或难点)在于这类应用题的工作总量要用单位“1”表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没有直接出现,但学生如果能联系已学的分数的意义进行学习,教师就用不着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尝试。

2巧设情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1利用悬念型问题创设情镜。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案例1、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2.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

案例2、如在新授“绝对值”一节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请两位同学上台,以讲台桌中点为起点沿一条直线分别向两边走了5步停止,请问他们距离原来起点有几步? 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然后引入新课。

3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有效的环节

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案例1、如:我在讲“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我让每个学生先根据教材中的图形用卡纸做出实物图。然后前后桌合作演示,最后我用幻灯片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图形来源于生活。课件的演示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

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

案例2:在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提早一天叫学生自己做了一个圆锥模型。圆锥的侧面积怎么求呢?你能以你制作的圆锥模型为工具,运用已学的知识探究出圆锥的侧面积吗?能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问:“圆锥的侧面是曲面,怎么求曲面的面积?”“利用转化思想把曲面转化为平面。”大多数学生齐答。一小部分学生欣然一笑,把圆锥的侧面剪开。 有一学生高兴地喊:“老师我知道了,其实圆锥的侧面积就是剪开的扇形面积S圆锥侧面积=S扇形面积= ”,“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我觉得是S圆锥侧面积=πrl”,“我认为 “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根据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得到S圆锥侧面积= ”“能解释n、R各代表什么吗?”“n指扇形圆心角的度数,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我的方法也一样,但得出的S圆锥侧面积=πrl,其中r是圆锥的底面半径,l是圆锥的母线。” 我笑着为他鼓起掌。接着,教室里掌声一片。

4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1针对易混易错知识设计对比性练习。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易混易错知识,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而且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来区分、掌握。

案例1、如:学习了“二次函数顶点式解析式”后,学生容易把y=a(x+h)2+k中k的值理解成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横坐标。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确y=a(x+h)2+k中的k与 y=ax2+b x +c中的c它们的意义不同,接着进行强化练习。求出下列函数的顶点坐标以及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

(1)y=-2(x+5)2+4 (2)y=2x2-5 x +4

如此对比练习,能使学生进一步区分两种解析式不同作用,差错率大大降低。

5教师与学生的经典总结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结晶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给予学生勤归纳、勤总结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案例1、另外在讲“不等式组的解集”这课时,除了先让学生分别做四种情况之外,更加注重让学生与我一起归纳顺口溜: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夹中间,大大小小无影踪,这样学生碰到此类题目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案例2、在初三复习“解直角三角形”这章时,主要重点讲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这两种类型的题型都罗列出来如:1、计算山高或塔高2、测量河宽3、轮船的触礁问题4、台风的影响问题等等,这样让学生今后遇到此类型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总之,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汲取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健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数学教学艺术,并夯实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妥善整合各种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杨 元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全国数学, 2011(05).

篇(4)

一、学生课前预习的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历史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预习过程要自己独立地阅读教材,对正文表达,引文材料、地图和注解涉及知识进行分析,在获取各类历史信息的同时初步对知识的结构、因果关系进行思考、判断。“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效语系能培养学生自己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能力,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学生通过预习能提前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方面的不足之处,预习后带着不懂的问题听课,就会学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注意力更集中,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其次,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有时间回顾、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不仅使知识链条完整,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在老师讲课时有助于跟住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听课效果。第三,历史学科由于知识点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记忆负担,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就表现在基础史实记忆准确度差的问题上,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可以节省学生课下用于记忆、复习所费的时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经过预习,学生的听课过程变得有的放矢,课堂学习不再满足于“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把思维的注意力集中于预习时发现的难点、疑点上,思考“为什么”? 普朗克说过“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质疑驱使他们主动运用历史学科研究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尝试着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起历史学科能力。

二、教师要科学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基于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应注意科学合理地布置每一节课的预习任务,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养成规范的预习习惯,才能真正发挥预习的作用。基本的预习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理解教材中关于新课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用铅笔在教材上划出基本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初步明确知识结构,能标注出历史事件涉及的背景、主要过程、结果、影响等因素。

2、联系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基本理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3、明确新课的重点,并发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不能解释的问题,标注在教材的相应位置出来,作为听课的重点。

4、将自己关于新课的思考、心得体会、独到见解写下来,准备课堂讨论时交流。

三、对教师转变观念的要求: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强调观念在我们现在素质教育的革新作用――灵魂。我们教师不仅要当好传递者,更要做一个开发者、创新人,让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师生的互动参与过程,在彼此交往之间,积极寻求真正的共同发展。[1]

篇(5)

 

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何导入课题,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如何设计板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有细节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课堂细节的问题。

一、寻找学生身边的细节,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本质,不是纯粹知识的罗列,而是致力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切入:

1.从学生的名字里找细节。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一个鲜活的小故事。一个班级有45个同学就会有45个不同主人、不同寓意、不会重复的身边小故事。这些故事由同学自己讲,讲自己的故事,人人会讲,人人爱听,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加深彼此了解课堂教学,占用的时间又不长。我在自己的课堂上,每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同学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每次2名同学,加上老师的点评,一次3分钟左右,很受同学欢迎。这个细节的有效把握,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独有的生命活力。有一个学生的名字叫“陈黄劢”,他这样介绍自己:我的母亲姓陈,父亲姓黄,父亲很尊重母亲,让我随了母姓,劢是努力的意思。我的父母希望我努力学习,努力做事,努力做人,所以给我起名“陈黄劢。”听了他的故事,我作了这样的点评:“你的父亲很开明,你的家庭很和睦,老师相信你在父母的帮助下,再加上你自己的努力,你一定能够成功。伴随着你的优秀,你们一家一定会更加和谐更加幸福!”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课堂就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导入了新课的学习。

2.从学生的回答里找细节。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在教师的预设时,往往就是教师应该把握的细节,切不可因为不在自己的预设中而不了了之论文格式。有一位教师在讲《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买彩票中奖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学生1:“全部捐献给国家。”学生2:“部分捐献给国家,部分自己买房、买车。”学生3:“我用它讨老婆。”(全班大笑)学生3的回答出乎了教师的意外,游离了教师预设的目标。可惜这位教师并没有及时抓住这个细节,不顾学生反映,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上课,不了了之。如果这位老师能够及时抓住引发全班大笑的回答,用一种轻松平和的表情对这些青春萌动的孩子这样来引导:“大家不要笑,讨老婆对一个男生来说的确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是吗?”然后再来回应学生3:“你很开放,也比较早熟,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你还不懂女人。你知道一个好女人最想嫁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吗?这个问题老师希望全班的男生都能够回去做一个思考。”这个“笑话”不就变成了一种生动的“激励”教学资源了吗。

3.从学生的问题里找细节。我在上粤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建立新友谊》一课前,了解到孩子们经过几周的一起学习生活,在同学的人际关系上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上课前,我提早给同学布置了一项写信作业“把你无处说的烦恼告诉我,好吗?”老师承诺绝对保密课堂教学,但会用恰当的方式一定让你的“心锁”打开。作业批阅后,我遴选了几位烦恼最大的同学作为上课的素材,采用“记者采访”的方式,用“XX同学,你知道同学对你有什么意见?有哪些看法?你想知道吗?”“ZZ同学,你愿意把你对XX同学的看法当面告诉他吗?”“XX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感受你现在有什么新想法吗?”的问答方式,采用“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手段,巧妙地将他们的烦恼融入课堂教学中。这节课有一位副班长是流着眼泪上完课的。显然,她的烦恼经过这节课后终于释然了。我作为思品课的老师,通过这节课也获得了学生极大的信任。

二、捕捉生成的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从学生的言行中捕捉“亮点”。我在扬州教育学院附中听过一位老师上《畅想青春》一课。老师先让学生根据 26 个字母的形状,描绘自己眼中的青春。在小组交流探究过程中,她发现一个学生在聚精会神地画一只乌龟,以为他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就提醒他要认真。讨论结束后,老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用图画表示自己的创意并进行讲解。这时,刚才画乌龟的同学也举起了手。老师犹豫片刻后请他上了讲台。他在黑板上画起了乌龟!老师有些失望,学生在窃窃私语。等他画后老师问:“你认为青春只是一只乌龟吗?”学生们哄堂大笑,他红着脸说:“我认为青春是一只安详的乌龟,虽然爬得慢,但是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地走着人生的路,而且乌龟是长寿的,所以它是健康的,有活力的,就像我们的青春。”听着学生诗一般的话,这时老师也忘情地说:“老师也愿意做这只健康有活力的乌龟。”

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本案例的成功就在于老师能借助学生自我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升华为更高的追求。

2.注意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我看过这样的课例片段论文格式。课题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师列举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老师讲得生动感人,情到之处不禁问道:“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在城市生活还是去边远的农村从教?”没想到座位上有学生竟然响亮的回答:“我会留在城市!”老师面对学生的意外回答,没有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而是直面这个问题课堂教学,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他将这个“误点”有效地纳入课堂教学,把持“留在城市”“选择农村”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结果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达成了共识:选择城市或是农村,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值的意义关键是看在哪里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关键是看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这节课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当学生的“误点”出现时,教师能够及时抓住 “误点”这个细节,通过辩论达到了共赢的结果,使课堂避免陷入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

篇(6)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课堂上,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的人文性的基点在于情感,每节课上,我都会把教学内容、对生活和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

二、增加思想品德知识教学的趣味性,尽量做致以情动人

教学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学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篇(7)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也知道要用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但是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等。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是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时因作业情况不好,进教室,训一顿,再上课。这时候,自己是出气,同学们也安静,但同学们思维迟钝,发言不积极了,怕自己一不小心回答错,成了我们的炮灰。相反,我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同学们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得也更牢固。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三、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1、合理安排课堂的时间,做到游刃有余。将课堂环节安排清楚,每个环节要完成的目标明确,使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高效是关键。课前备课要充分了解我们同学对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和接受程度,根据班级同学所存在的学习差异,精心设计妥善处理每个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在课堂上,根据我们同学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时调整预案,不提无效问题,进行重复讲解。

2、要永远保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我们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即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将最简便的学习方法教给同学们,不说废话,要有效统领教学,让同学们有效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

四、灵活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的运用

现在的教室都有电脑及实物投影等新式武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和启示,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有效缩短同学们的理解时间,给学生更直观的表象,提高教学效率。

五、求真务实的教学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唯美主义,像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班斓,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公开课实际上是少数学生在配合教师讲课,而大多数学生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或者“观众”。

六、精心设计各种练习环节。

布置作业要精心巧妙。学生能掌握的就没有必要重复抄写。课后作业设计要新颖,富有启发思考性,让同学们通过独立练习,增强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于有难度的题可在课堂上进行适当讲解,再让同学们进行练习。

七、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篇(8)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例题教学“生活化”——例题教学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知识运用“生活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乐”。

篇(9)

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要以理论为先导,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在教学理念上转变了教学教育思想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原来的教材偏重知识的结构和陈述,忽视知识习得过程,受此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师生问答” 、“启发思考”方式,希望学生通过思维很快理解知识,学生主要靠听说读议练记的方式学习,触及不到学生学习的本源,学生学习难度大。新课程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这都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的建立,但是至今没有找到科学的操作把手。我们应该改变单纯灌输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理解的课程本身及其形成的规律,创建学习环境,让主体在与环境交互中自我建构。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课堂教学上为了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可行性,详细制定教学计划,用所学的新教学理念围绕的三大方面进行教学尝试,一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趣味性研究,二是科普知识教学有效性研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应用能力,三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尽快独立地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做来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研究上研究教材、审视教材,扎根于日常教学的常识,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重点抓备课质量的提高,采用教师个体独立备课和备课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的质量,实现优秀教案、作业设计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研究的深度。但绝不意味教师要迷信教材,受缚于教材。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来增强老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组织教学上要努力创设良好,宽松,舒适、和谐的课堂气氛,组织全体学生举办“有效性课堂教学”知识竞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好教师的课堂角色,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放下包袱舒心大胆、轻松愉快地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从下面几点如手:1、设计恰当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多变延伸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 3、设计“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规范教育教学常规,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又如对于穿牛仔裤和皮鞋的同学采取同样的措施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 教室常规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效果所作的价值判断,也是提供教学活动反馈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和强化的作用。而管理,则贯穿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1 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2 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按照师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见附表)。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2.1 了解学生的需要。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 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 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