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设备工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6 18:39:3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设备工程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设备工程论文

篇(1)

2.控制配电箱安装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定植配电箱,确定好是用明箱还是暗箱。如果是暗箱需要认真研究预留洞大小,找平、竖直、确定标高,并将箱体的周边用砂浆填实。如果是明箱,在确定好尺寸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膨胀螺栓来固定牢固,确保箱体不能倾斜,箱体的油漆不能蹭破。订货之前认真研究图纸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则要及时调整。最后根据调整的具体情况来区分导向的色别,并把具体的参数以书面形式提交供货商家。其次,在安装箱体过程中,第一步要检查箱体的尺寸规格,根据电气施工预埋管的管径和数量开启敲落孔。如果商家已经根据常规需要设计了预留孔,直接打开就行;如果商家没有预设,则要选用专业开孔器根据配管数量和口径来开孔,电气焊开启很容易对箱体造成破坏,同时需要做好开孔处的防腐蚀处理。再根据箱体的形状、大小和图纸及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牢固以后用水泥灌注,等箱体足够牢固以后再进行箱内走线和设备安装,用专用PE保护线汇流排引连接接地螺栓,不仅能够解决箱体的接地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解决钢管进箱焊接灼伤箱体的问题,防止箱体受热变形。安装固定好配电箱以后,需要实施穿线,仔细研究图纸设计,根据要求选好导线规格型号,并且保障导线都要整齐顺直穿入,折弯也应整齐划一,不能高低起伏,更不能出现交叉交合问题。同时,考虑以后维修和优化等后续工作,需要预留一定的导线,根据箱体半周长截取预留导线长度。每一个接线柱上只能接入一根导线,不得已也最多只能接入两根导线。依照图纸对应回路做好编号,并标注控制回路名称。

篇(2)

(2)施工设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能得到完善,且管理不到位。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划分不清晰。由于众多建筑施工单位对设备监管的不重视,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因此对设备管理使用人员的监管不够,导致推卸责任现象发生,最终机械设备无法发挥最大使用潜力。

(3)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技术素质低,无法达到预定施工效果。由于建筑行业的高危作业和艰苦工作环境,许多专业人员不愿选择本岗位或者经过锻炼后跳转岗位等,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电专业人员缺乏。许多从业人员并非专业人员,大都是兼职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从业的人员,这些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维护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施工建筑的实际需要,进而导致机电设备无法发挥最大效能,建设工程也无法按最短时限竣工。

(4)工程建筑相关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等不够系统,管理存在混乱。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较差,未能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技术资料和档案的整理存档,最终导致管理不完善,没有可遵循的技术资料和历史相关记录。

(5)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差,导致建筑施工的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及时、不合理,无法满足正常施工需求。

(6)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视施工生产进度和最终施工质量,忽视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许多建筑企业对设备管理缺乏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程度和管理能力不够重视,导致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缺乏统一的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责任缺少监管,不能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导致工程无法有效顺利进行,也未能到到理想的经济效益。

2 重视设备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也有种人才的有效培养和投资,尽可能的将对企业有诚信的,发展上有本事的人才留住,在福利待遇上给他们更多关爱,在发展上给他们提供晋升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具有成就感,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神。一个明智的企业就要为企业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优质的技术技能培训机会,更多的晋升发展空间,这才是一个保留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永葆青春的保证。

(2)努力健全与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企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筑工程的顺利竣工也需要相对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维护是建筑施工过程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也是必备的。只有在一套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下,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机械设备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施工顺利实施。设备管理制度要涉及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及报废的全过程。全面的制度,需要严格的执行,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每天认真填写操作和维护实录,这样有利于设备使用时间情况的掌握和维护过程的有理有据。同时,还可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使得制度全面化。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不同气候对机电设备使用的影响,及时做好防护报告,提醒操作人员,并监督使用人员的操作过程。

(3)完善组织管理,培养机电专业人员。要想进一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及素质,企业要完善组织管理,使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化。任何工作都应分工明确,实施岗位责任制,并完善监督考评制度。按月实行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进行全面的考核。检查过程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通知,并告知到操作及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监督完成及验收。

(4)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是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必须适合操作的需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必须适时提高。建筑单位要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工作人员体统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和专业素质,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当然,各种培训要有针对性,并进行定期考核。合格者上岗从业,不合格者继续学习和接受培训。要保证技术人员懂操作,管理人员懂管理,这样的培训和考核能够使得企业人员队伍更加专业化、素质化,机械设备的使用更趋合理有效,同时,最重要的是促进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

篇(3)

在当前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重视之下,我国的海洋石油工程的开发已经陆续的开始,在其设备的采购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海洋石油工程的设备包含的较为广泛,基本可以分为海洋平台类和海洋工程建造安装类以及船舶类,随着我国的海洋石油工程愈来愈向着深海的领域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其设备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当前对于海洋石油工程的设备采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招标采购来完成,这里就包含了公开招标以及邀请招标。

1.2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的特点和采购风险的概念

对于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首先在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的应用上所涉及的专业技术比较的广泛,例如:一台钻机就涵盖了动力系统和机械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等等,并且除此之外还有较为庞大的一些辅助的配套系统,数字化以及机械的构造等,在专业性上都比较的强。还有就是投入方面较高一套海上石油的设备投资金额至少要达到几百万,有的甚至是几亿美元,这就要求生产的前提是要有资金的高投入才能够进行。而在高风险方面则是来自多方面,最为主要的就是对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效率的大小以及可靠性的问题常常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对海洋石油工程中的大型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预期目标可能会和实际的结果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是没有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机制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最终会影响到资金的流失,故此,有效的风险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是必要的。

2我国的海洋石油工程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油气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的丰富,根据有关的探明资料的分析显示,石油的资源超过了90亿吨,在大路上的将近70亿吨,海洋石油将近达到了25亿吨,在当今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在海洋石油的开采主要是集中在珠江口以及渤海和东海等几个含油量较大的海洋区域,并且已经形成了几个重要的海洋石油的开发区,我国的海洋石油在二零一五年的规划是,要增加超过三十个的油田待开发的地区,还要再建造超过七十座的开发平台,在采油的导管架以及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的相关需求也会进一步的加大。在我国的海洋石油工程的起步与国外的发展相比相对较晚,而海洋石油工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基本是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在设备的采购方面以及管理的方面和国际的一些海洋石油的工程相比较还有些差距,在一些具体的深水钻采的装备设计能力方面还没有具备,在当前我国的下水开采的深度还比较的浅,对于一些深海的开采领域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有就是在海洋石油的开采设备方面比较的落后,主要的一些设备还基本上依靠着进口,自主产权的一些设备成果很少,同时对于一些深海钻采的平台设计以及建造的设计等方面和国际的一些水平相比较还有着很大的距离,这些状况对于我国的海洋石油的开采有着严重的作用,对于海洋石油开采的设备的采购已经是当下亟需的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当前我国已经成了石油进口的第二大国,在二零二零年的时候我国对于石油的依赖率将会超过百分之五十,而到了二零五零年的时候将会超过百分之七十,如果在设备方面不能有一个很好的保障的话,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的南海以及东海的石油较为的丰富,可以说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石油资源,但是在设备方面还没有创造一个很好的开采条件,面对这种困难的局面,对于一些设备的采购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在其采购的风险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之下,相信会在这些方面能够找到很好的突破口。

3对于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采购风险的分析

在对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进行采购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重点和难点,这也是其风险存在的原因,首先就是对于长线的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风险较大,基本上都是在项目的设计到投产使用有二十个月的时间,而对于国外的长线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在签订合同以及设备可使用的时间大致需要九个月,还有其它的一些情况所需要的时间大致是一年,这就要对整个项目的时间占据了一半,这就需要对于设备的采购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压缩,尽快和设计单位进行在标书方面加以完成,在对进口的设备进行监控方面就比较的困难,在合同签订之后对于项目组来说没有办法对于所需要的项目实施有效的监控,这样就存在着诸多的风险,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对于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的采购在风险的辨识上主要分为步,首先就是对大型设备的招标采购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在此过程中要把其分为三类风险,第一就是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第二就是管理风险、人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第三就包含着过程风险、合同风险、预算风险、质量风险等等。首先对于过程风险就是在对大型的设备进行采购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所产生的一些风险;而合同风险主要包含着合同的条款不清楚以及款项的遗漏和交货的期限不及时等等风险因素;在预算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于设备的采购价格上偏高,对于成本的预算过低,以及重新购买的时候致使成本的追加等等;在设备的采购质量方面的风险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主要就是供应商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不达标,还有就是厂家所提供的相应技术达不到要求等。

4针对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采购风险管理的具体探究

针对以上所分析的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探究,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相对合理化的管理风险的措施。首先就是要能够把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对于人员的道德水准以及业务的水平等等,在经济的风险方面要能够认真的学习经济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经济市场的预见能力,在对海洋石油大型设备进行采购的过程中要能够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对设备采购,要坚决杜绝一些不正风气从而确保公平,同时在合同风险方面的管理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合同的相关条款要进行严格有效的制定,在法律意识方面得以增强从而防止合同的纠纷,对于设备采购的质量要请专业的工程师进行严格的把关,从源头抓起全方位的进行监控。海洋石油工程的大型设备采购的过程中要涉及众多的部门,故此,要对于这些相关的部门要能够在工作的程序方面加以协调完善,对于采购的信息要能够及时的通知,这样能够对于在采购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信息的更换也能够及时的传达,从而提高采购的效率,而在最后的设备安装到货这一环节,对于采购部门应该和技术部门相联合以及安全部门和使用单位也要得到有效的沟通,对于所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解决。同时对于设备采购的管理流程要得到有效合理的优化,这就要求在供应商对设备的需求反应速度上要得到加强,对于采购的流程适当的进行简化,增强设备的采购人员和其它部门的沟通联系,对供应商的管理也要得到有效的强化,由于海洋石油工程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较高以及资金的投入量较大,专业性也较强,这就要求对供应商的管理进行优化有着其必要性,如此能够提高设备采购的效率以及效益,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要从战略的视角进行选择,并且要和供应商之间有着适度的竞争,要以集中采购的策略进行操作。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设备的采购活动至关重要,所以要能够对采购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专业素养,更好的服务于采购工作,在采购部门的各个职位方面要进行认真的分析,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在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在绩效评价机制方面的建立也是相当的重要,在考核的制度上要有层次的进行,同时还要在采购的管理信息水平方面加以提高,要对采购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一个总体的目标,遵从安全保密的原则和经济适用的原则以及系统、标准开放、稳定统一的原则,企业的内部要和外部的信息进行交换,从而更好的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对于引进的设备要严格的把关,把风险降到最低。

篇(4)

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机械设备,只有拥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才能促使工程施工高效进行。一般而言,机械设备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误差,否则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速度甚至是质量,工作人员只有高效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并能够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才能有效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效果。因此,对待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我们不容小觑,必须能够在了解现状的情况下,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要把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当做目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工作进行。

3施工现场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设备与机械不匹配。由于项目部在工程中标后才开始组建,因此通过项目部临时抽调的机械设备状态不佳,难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同时也导致一些公路工程在施工中因为所需要机械调配不到位,设备不匹配的问题而难以有序地进行。

3.2机械管理不到位。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项目部的追求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内容自然是保障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做法,但是由于不确定的外界因素常常导致工程时间延长,工程机械超负荷工作,忽略对其的保养,这种行为直接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减少设备的使用年限。

3.3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想要管理好机械设备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人员自身的职责。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工期较长,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强等问题导致管理人员的配备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应用不合理等因素,成为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原因。

3.4工程施工中存在矛盾。项目部以生产管理人员为主,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被重视,或者说不在项目部门中担任重要职务,而生产管理人员缺少对机械管理知识的掌握,相对来说,机械管理人员对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养机械设备等操作知识的掌握,是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的重要保障。

4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4.1积极作好设备的组织工作。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管理员,并设置相应的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做好机械总量控制和进出场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及时上报计划,并对各机械技术性能、用途、工效和一般使用常识深入了解,主要机械实行专机专人制,设备使用必须执行“定人、定机、定岗、定责”的原则,为公路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4.2建立机械设备技术档案。每台设备从购买到批准报废都要建立技术档案:①台班登记。②机械履历表。③交接班记录及机械运行状况。④维修保养记录。在使用过程中这些都将详细记录这台设备的情况,为将来进行维修该设备提供依据。

篇(5)

2、PCM设备故障或业务不通

PCM设备是电力通信网中重要的接入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电力通信系统中,PCM承载着大量的重要用户,如继电保护信息、调度电话、自动化信息、会议电话等。因此对PCM设备的维护对保证电力安全运行来讲也尤为重要。

2.1PCM本身设备故障

出厂保存及运输不当造成故障。或者PCM与对端相应的系统的连接中由于单板配置、数据配置、虚焊、光路中断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传输故障。解决方法:供货厂家自行进行处理或更换部分板卡,恢复正常使用。

2.2板卡不匹配

PCM设备局端、远端设备不通用,但是不易发现。解决方法:严格核对设备。部分板卡故障。解决方法:构造环路检测法(简称自环),对PCM设备自身2M进行自环,逐级地分离出故障点,根据提示找到PCM故障的部位和板卡,从而排除故障。

2.32M传输线故障

具体表现为:a.2M传输线插头处内芯与表皮短路。b.2M传输线插头处内芯断。c.2M传输线插头虚焊。d.2M传输线插头与座接触不良。解决方法:更换2M传输线与2M传输插头,保持接触部位正常。

2.4人为原因

2.4.1在安装单板时用手接触印刷电路板。解决方法:任何时候接触板子时都要带防静电手腕,不能用手接触电路板。2.4.2在插入板子时用力过猛造成板子损坏,或者插入板子时没有嵌入到母版中。解决方法:插入板子时,要沿着子框嵌入至母板里。遇到阻碍时,不得强行推入,应拔出板子,调整好位置再试。

2.5由其它原因造成传输线路直接断裂

解决方法: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连接PCM之前,首先需要对光端机到DDF架的2M进行自环,确定DDF通道正常无故障。其次,联络网管,确定局端业务是否正常下达。再次,外观检测PCM的2M传输线是否安装错误(例如收发反向),然后用表笔对PCM自身2M线缆进行自环测量,排除上述短路的情况发生。

3、其他

目前在基建变电站系统通信工程中还有综合数据网设备、西门子调度电话等新的设备,与SDH、PCM设备存在类似的故障问题。在开通数据网设备的时候,如遇到故障或不能开通的情况,在设备加电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检查数据网光模块是否符合如下要求:a.确定模块适用距离为10kM或是40kM(根据实际距离选择)。b.排除多模,或是百兆速率模块。(多模模块传输距离不够,百兆模块与局通信系统交换机型号不匹配)。

篇(6)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确立到现在被全世界广泛关注,国外许多研究机构作了多方面研究,其中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外有许多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模型,如以色列西伯莱大学建立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标(HAI)、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0年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世界银行资助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模型(WMD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DSR)等。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在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把CSD核心指标框架细化到工程项目层面,在其《项目可持续管理指南》(PSM)中提出了可持续工程项目管理指标体系。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是指其在形成和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接近或达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标准的程度。项目可持续管理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项目所处的整个社会经济层次来进行管理,应用新的生产方式,实现项目的系统目标,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1.2FIDIC工程项目可持续性管理指南

在《工程项目可持续管理指南》(PSM)中,FIDIC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将可持续发展问题分为社会、环境和经济3个方面,制定了一套全面反映《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项目目标和指标,建立监控、测量、反馈、调整和评价这些目标和指标的程序。该程序涉及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开发到设计、施工、运行、拆毁和处理全过程,并充分考虑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意见、想法以及项目当地实际可持续发展因素。PSM理论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将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为社会、环境、经济3个方面,每个方面按课题、子课题、可持续发展指标逐级展开,每个子课题与一个或几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结合,每个指标用现行最新惯例、适用法律法规和目标的活动标尺表示其特性。PSM通过运用模型得到一套45个可持续管理的核心项目指标,其中社会、环境、经济3个方面对应指标数量分别为14项、17项和14项。FIDIC提供的工程咨询行业纲领性文件PSM,其核心在于将全社会可持续性指标与项目层次指标相联系,得到一种用于指标建立、结果评价、可持续性评估和信息共享的全面的、创新的、科学的方法。

1.3GIB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评估及分级工具

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GIB)是一家致力于扩大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融资规模的独立的非营利机构,一直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基础设施评估标准的制定和项目投资,其目的是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GIB从300个基础设施项目中总结开发出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评级工具,目前已形成“十大主题”,用于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和分级。该工具可以运用于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并且与项目建设相关各方的关注点紧密联系。

1.4IHA水电可持续性评价规范

国际水电协会(IHA)从2000年开始进行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推动性工作,组织专家制定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方案。并于2004年和2006年分别了《水电可持续性指南》和《水电可持续性评价规范》,这两份文件成为IHA对水电可持续发展进行指导和评估的基础性技术标准。水电可持续指南主要确定了水电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水电可持续性评价规范是在指南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定量化评价方法,共包括新的能源方案、新建水电项目评价和水电站运行评价3个部分,分别对应于前期规划、工程规划和运行3个阶段。各部分给出了涵盖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4个方面的若干个基本层面的评分系统。

1.5我国可持续发展及评价研究

1994年我国对外正式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该《议程》明确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2012年党的十报告都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把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分成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和科教6个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内,分别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建立一些描述性指标,共计83个。2001年9月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准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正式出版,包括评估体系、评分标准和典型案例等部分。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铁路、公路、石化、矿业、钢铁等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与尝试。

2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设备工程项目具有专业性强、单项价值高、系统性强、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制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必须符合这些特点。

(1)科学性原则。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评价体系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既能够运用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研究成果,又能够体现设备工程项目专业性强、精度要求高等特点。

(2)全面性原则。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评价体系必须从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基本思想出发,全面地分析评价体系,将设备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逐一进行分析。

(3)可行性原则。影响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性的指标有很多,有些可以量化,有些只能定性。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指标,均应该本着操作时可行性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设备工程项目的可持续评价。

(4)动态性原则。设备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在项目开始时建立的指标及标准,随着项目的发展和新知识可能发生变化,在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即考虑动态性、时间性的指标。

(5)统筹性原则。设备工程项目建设,既要满足设备使用者的要求又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生态方面的投资回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且不一定由项目建设方获得。因此,在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评价体系设计上要统筹兼顾各方收益,这样则更有利于指标体系的实施。

(6)趋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际性的课题,各国的国情会有所不同,但为了保护同一个地球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在构建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评价体系时,要坚持趋同性原则,与国际标准接轨,为越来越多的跨国合作提供多方认可的对话平台。

2.2评价体系的构建

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出发,结合国际现有做法,可持续评价体系首要关注的是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评价也不能例外,要包括经济、社会、环境这3个层面。同时,根据可行性和全面性等原则,需要筛选一些能够反映设备工程项目特点的指标,比如技术性指标、管理类指标、加工制造类指标、生产运营类指标等。考虑到设备工程项目投资之前和项目运行侧重点不同,根据统筹性原则,为了方便不同利益相关者使用本评价体系,将设备工程项目可持续评价体系划分为两部分,即项目前评价和项目后评价。

篇(7)

1.2旧机械装备落后,盲目购置新机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现有的机械设备过于陈旧,并且已经进入老化阶段,在大型项目投标和施工组织方面,进一步对施工企业构成影响和制约,同时影响了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需要购置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有些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机械设备发展使用规划和购置方案,进而出现所购设备与实际的施工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

1.3设备的维修手段过于落后,维修不及时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机械设备的维修。通常,机械设备的作业环境较为恶劣,这会增加机械设备的磨损程度。而机械设备在使用后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理,这就会加剧机械设备的磨损。设备维修不但需要人员配备充足,还需技术水平到位,还要有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精神。当前的维修工作中,为了减轻工作负担,很多维修人员采用以换代修的工作方式,或者互相推卸责任。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未能早期发觉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进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筑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定岗定人,并根据实际需求,依据法律规定,制定一套操作性强、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好机械设备台帐、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对机械设备实行跟踪管理和科学有效的管理。要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与机构,定员定岗,每个人负责一个岗位的任务,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从而使得设备管理体系全面且综合,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能与责任明确,充分调动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这就为完善设备管理机制奠定了组织基础。其次,要加强设备的统筹管理工作,就要从设备统计制度抓起,除了对各个设备详加备案之外,更要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养护。最后,实行相关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制,以检查与监督各岗位的任务完成情况。

2.2落实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特征,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制定年检、半年检、月检制度,对并记录情况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减小机械设备的故障率。为了防止设备出现故障,除了定期检查外,还要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工作。技术人员要按照保养计划和保养说明书执行保养工作,并按制定的制度填写设备保养及运转情况。

2.3加大对设备投入力度,适时更新换代建筑企业应加大对设备的投入力度,不仅要购置一些先进的设备,还要对一些老旧设备进行高科技的改造加工,使机械设备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力量,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当资金投入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内外融资的手段加强对设备的投入力度。

2.4在合理时间内保养、维修机械设备对于机械设备来说,同样存在生命周期。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机械设备进行科学的养护,必然会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对机械进行及时地维护和保养。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条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管。对于检修人员来说,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需要严格遵守设备检修规定和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机械设备稳定运行。

2.5将经济管理与机械资产进行有效结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需要将经济管理与机械资产进行有效结合,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有效调整资产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考虑经费的投入规模、使用价值等因素,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相关的法律标准进行出让,回收资金,进而为购置新的机械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可以全面改造一些薄弱的机械技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性能。此外,需要采取措施,对工程机械设备做好前期的管控工作,在机械设备选型方面,需要进行科学分析,对工程机械使用方案进行合理配置,创新工程机械设备的管控方式,对工程机械设备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管控效果。

篇(8)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措施

2.1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措施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质量对其正常运行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必须加大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力度,从而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保障。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并且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确保机械设备的维护质量,施工单位还要根据机械化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检修计划,定期对所有的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确保工程机械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故障、利用率比较高的工程机械设备,施工单位要做好设备跟踪诊断工作,发现机械设备存在异常现象后,要及时停止机械化设备的运行,组织检修人员对机械设备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对施工造成影响。很多情况下,公路工程机械设备故障是由于设备不好造成的,因此,在日常施工中,要特别注重对机械设备进行保护,从而有效地降低机械设备零件的磨损,降低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率。为确保公路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质量,施工单位还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剂,并且要在机械化设备前,对剂的质量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剂质量不合格,要及时更换。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是难以避免的,对于一些小的故障,施工单位经常会忽略,导致这些小故障引起比较大的故障,从而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最终对施工的顺利进行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时,要特别注重处理设备的小故障,避免出现设备带病作业的现象,最终引起机械设备重大故障,这样不仅会对公路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还很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报废,造成资源损失。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检修方案,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前,进行故障隐患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施工单位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要选择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这样能有效地节省机械设备故障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

2.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对及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加大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确保工程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施工单位要做好工程机械设备组织工作,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根据工程各个环节所需的机械设备种类及设备数量,编制合理的设备管理方案,从而为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施工单位要推行工程机械设备包机责任制,将设备管理人的自身利益同设备管理质量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激发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设备管理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管理人员还要加大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如果发现施工人员有违规操作的现象,要及时纠正过来,对于情节严重的现象,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才能为公路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保障。由于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并且要强化操作人员的理论水平,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工程机械设备的原理、组成、性能,避免操作人员操作不合理引起设备故障。

篇(9)

如何调整设备的管理机构,采取工程分级管理的措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主要工作内容是将现场实际操作人员,相关施工人员,技术员等等进行系统的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对工程的质量问题和机械设备的故障要有明确的责任人,一旦出现问题,有人可循。其次,对于管理人员也要进行精确的分组,这样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有效避免职权的混乱和权利上的滥用。管理机制必须全方位的进行,涉及到安全,质量,技术等等的控制,对于财务部门更要有严格管理的体系,具体做到分工明确,细致入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施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实事求是,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三,应充分了解各个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步骤,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进而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记录总体设备的数量和受到损坏的的机械数量,还要详细记录受损坏的原因,然后上报存档,方便以后对设备故障的总结,为提前防范积累经验。另外,还要对每个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做好编号,包括具体的使用人员、是否进行维修和养护、技术的操作情、机械的磨损和老化,方便统计。通过这样的详细记录,才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负责。

1.2加强设备后续保养力度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与公路相关的机械设备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也使得很多的设备都达到了先进的水平,但是,很多的操作人员却不按规范操作,经常发生工程事故,威胁了人民财产的安全,对此,加强设备后续的保养力度很有必要,确保施工有序的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设备的维修管理措施不容忽视,因为公路的施工周期很长,施工环境也相对复杂,在现场施工中地机械设备不按常规操作的现象也就无可避免,同时也为了适应实际应用的具体要求,对性能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对日常出现的小故障有能力进行适当的维修,同时也要衡量维修的费用是否合算,如若超出预算,可以考虑购买新设备,有可能更划算。第二,养护措施不可缺少,主要内容为机械操作灵敏度的测试,是否留有安全隐患,设备的常规检查,主要以预防为主养护为辅,需要注意的是养护的资金也要在预算之内,所以,养护要合理,必须兼顾资金是否充足,才能让养护有实际意义。

1.3加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现如今的公路机械设备越来越先进,也就意味着要有高超的操作技术,才能适应机械的不断更新,因此,必须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他们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力量,可以安排适当的专业技能培训,充分了解机械的各种性能,熟悉操作规范,培养责任心,进而爱护设备。建立一支专业的维修队伍,事实上维修人员会比操作人员更记加得了解机械,因为他们的工作更专业更具体,因此,对维修人员的培养必须加大力度,在发现机械故障时,能在第一时间做好维修工作,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另外,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统筹兼顾的能力,熟悉施工工序和每一台机械设备,才能做到合理的调配,管理者更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10)

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有些业主过分追求建筑的外观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建筑物的外观质量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安装技术的不完善导致一些高档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并且还影响了一些正常设备的使用[1]。

1.2建筑机电工程设备的噪音较大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噪音污染占城市污染的比重增加,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很多地方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对噪音有着更高控制要求的地方都公布了相应的噪音污染管理条例。但是却发现这些建筑中的噪音污染最大的污染源是建筑工程的机电设备,而使这些机电设备产生噪音是由于在安装时,没有将其调节在平衡稳定的状态,导致设备的运行失衡从而产生噪音。所以安装人员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安装技术实际应用的改进措施

2.1加强质量意识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在分工时要明确,使工作人员都知道自己的职责,控制安装时的产品质量,还要在安装的过程中应有一名测量技术人员。测量技术人员专门测量装修提供的机电安装的基准线、和标高线以及吊顶线等的正确与否,并以此作为机电设备产品安装的基准线。

2.2合理地综合布置楼层走廊内的各种管线

施工单位在综合的布置和绘制吊顶走廊内各种管线综合布置图时应根据通风空调管道和电气线槽以及照明等设计图纸[2]。例如为了给灯具安装留出足够的空间高度,那么电气线槽安装的位置就尽量不要居中。

2.3制定切实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

安装人员在安装风口、电灯开关及浴室喷头等机电产品时,要尽量用专业的工具安装,不要把机电产品的表面破坏。在安装完成后,机电产品要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可行的保护方法,保交给业主的机电产品是完好的。

2.4按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

每种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都有其规定的作业方式和安装顺序,不能为了快速的安装而颠倒顺序。

2.5提高机电工人整体素质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人员素质。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控制人员分为现场安装人员和安装质量控制人员。对于安于现场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悉安装的知识和安装标准,拥有与此有关的素质。安装作业人员可以分为电气人员和机械人员,电气人员主要负责电气的连接部位,对于设备的供电电路必须按照规定连接好,并且在连接好电路后对设备进行试转运行。机械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安装机械部分,对于各种的机械都要按照产品的规定进行安装,不可调换或减少。现场安装人员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调试的步骤。

2.6建筑机电设备噪声与震动大的预防措施

在设备机房内吊顶和墙面做吸音的处理,对于安装在整个楼层无论室内还是室外的设备都增加消音器的设备。在设备的布局上,应尽量布置在结构梁刚度大的地方,减少震动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7优化工艺

对于现代施工作业影响较大的是施工工艺,因为施工工艺可以保障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提升,使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朝着智能化发展[3]。所以,企业在管理时就应该优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对于好的施工技术进行完善,而且在施工时,施工的程序要按照先处理难的,再进行容易的;在施工作业时,也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将各个机电设备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以此来保证安装流程的完成。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需要按照这些程序和要求编制出施工流程图及施工要求,制定合理化的处理方案,保证机电设备运行达到理想效果。

2.8验收过程

在工程完成施工并进行验收时,施工承包单位要再次的进行自我的审评和自我的检查,然后在向项目监管部门提交完工报告和完工验收单。经过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竣工的资料和工程实体质量的完成情况进行预验收后,提出相关意见后,及时进行改正。

篇(11)

一、日常维护

设备使用过程中,单位定期对电气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凭证操作。主要管、线缆装置,实行区域负责制,分片包干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配合,进行设备的及时检查,处理日常保养无法处理的缺陷。定期保养完后,由电气设备技术人员与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评定,填写好保养记录。确保设备保持整齐、清洁、、安全经济运行。主要重点设备应定期进行精度、性能测试,做好记录,发现精度、效能降低,应进行调整或检修。对主要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要进行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并做好记录。

二、设备维修

现代电气设备制造通过引进不少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使得因此电力系统的装备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设备技术状况、技术管理水平,电气设备的外部环境如温度、湿度、污染、紫外线、日照等对设备有较大的影响不同。因此给在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对电气设备的维修进行调整,变时间周期为基础的定期维修方式为以状态为基础的维修方式。针对设备的实际情况编制修理计划,安排修理力量,进行修理前技术鉴定,依据机况监测的结果及临时发生的故障,确定某一部分更换或修理,也可结合定期保养进行。必须建立主修责任制,主修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并对其主修设备的质量及安全技术性能负责。无论内部或委外大修,车间机修人员必须随机进行监修。设备大修后的性能参数、技术指标、使用功能应与原设备规定要求相符,正常大修范围以外的事故修理,修理内容根据实际机况确定,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施行。在电气设备的修理中要注意:由于电气设备的初始状况和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有很大差异,即现场设备的“健康”状况好坏相差甚大,在维修结果上,要注意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