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寄生虫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网络文化是以文化为其核心元素,以互联网作为其媒介平台的以人类物质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形式。网络文化是文化与网络相结合而产生的,它以文化作为内核,在虚拟空间中以网络开放的平台作为自身发展的平台,通过网络中独有的元素影响和发展着其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在网络中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意义的文化属性,网络文化虽然根植于网络并以网络作为自身的传播的媒介,但是其文化属性中的发展衍变具有时代特征的属性是不变的。虽然网络文化的涉及面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其本质也并非是大众的主体文化,而属于次主体文化,也就是“网民文化”。“网民文化”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随着微博等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的产生,网络文化其自身的辐射半径以及影响力日趋增强,目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网络文化的延展性
网络文化通过网民自身文化意识的发展来促进其自身的发展。网络渠道已经被大学里大多数学生所熟练地应用。在这个网络虚拟世界中,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取向都随着网络文化的逐步发展而改变。但是网络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具有地域性,在网络世界中不在同一地域的两个人能够在一起进行文化的交流,这本身就是因为网络文化自身的延展性。网络文化因其自身的关注范畴而调整其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网络文化可以触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其关注点是不同的,所以网络文化的延展性可以帮助一个对某一领域完全熟悉的人轻易了解其文化。网络的延展性帮助人们轻而易举地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网络监控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通过网络延展性折射出的不良文化难以得到控制,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无疑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网络文化由于其自身的延展特性,既带来了便利、快捷,也有其自身的安全隐患。
(二)网络文化的多元性
在网络文化的整个虚拟空间里,由于交流方式具有随机性,因而,其涉及领域以及交流范畴涵盖的范围就非常大。网络文化中许多不同的价值观念以及不同领域间的联系得到加强,文化形态处于多元化状态。在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是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取向的人素未谋面却能够发表各自的观点。其观点或者具有参考价值或者不具备参考价值,都融合在互联网络当中,信息的查找和浏览相当快捷便利。不同的文化领域、文化形式、文化行为都在网络文化的包容和涵盖中,可以说网络文化处于兼容并包的状态。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都能够被一部分网民所接纳,并在一次次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中逐渐衍生出多个文化发展趋向。学生在接触网络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倾向而选择能够被自身所接受的文化,但是由于大学中的网络安全意识并没有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样高的发展阶段。所以,网络文化中不同的文化观念会对大学生自身的人格观念带来冲击。
二 网络文化带来的问题和潜在危机
(一)对于网络过度沉迷
互联网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新鲜事物,网络是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的。所以,大学生极容易出现网络沉迷现象。对于网络的过度沉迷导致学生荒废学业、丧志,并可能就此衍生各种心理问题。过渡沉迷网络,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对学生本身的极大摧残,所以,对于网络的过度沉迷仍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于西方价值观念缺乏理性认识
大学生对于新生观念和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往往在对某一事物产生感性认识的阶段便陷入到偏执的状态中去,缺乏理性的思考。近年来,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形态意识、思想文化充斥在网络的各个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传播跨界迅速,所以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冲击。一旦在互联网中出现不良的价值观念,一些思想意识不成熟、不冷静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的暗示,造成对社会的漠视和敌意。对西方的价值需要有理性的审视,既不偏信盲从也不充耳不闻,面对意识形态与自身反差大的文化出现时能够从容面对。
(三)在网络文化接受过程中缺乏自身保护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大学生痴迷网络的这一点,展开违法犯罪活动,一些自我保护意识低的学生很容易落入圈套,最终造成对自身的伤害。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借网络文化的推力进行分裂、诋毁、谣言一些对是非分辨不清的学生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受害人,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所以,在接触网络文化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自身的监管力度。谨防被一些虚假的信息所迷惑而上当受骗。一旦网络文化出现价值取向的真空时,大学生很难辨别对错,这就需要整个社会来配合学校,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的侵害。
(四)网络论战引发的道德缺失
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权利发表自身的观点,不论身处何方,即使素未谋面也能进行文化的交流。网络言论纷繁复杂,网络文化自身良莠不齐,这就引发了网络论战的根源,价值观念取向的不同导致了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论战过程中,双方经常会因为情绪失控由论战转化为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和侮辱,于是我们不难找出许多网络论战转为骂战的例子。例如:在京哈救狗事件中,爱狗人士与支持维权人士在网络引发论战,在司机是否构成虐待动物一事上争执不下,最终双方形成了网络上的论战。各自的人身攻击已经超出了讨论问题的实际范畴,网络论战引发的道德缺失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巨大,在耳濡目染当中容易形成道德风气的沦丧。
(五)社会传统文化的被动消失
由于网络文化的强势介入,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大学青年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判断力。传统的文化也大有被取代,被动消失的危险。传统文化给予了中华民族根的精神,追本溯源,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仁义这些人格的净化作用很大。正是因为有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才成为拥有传统美德的五千年丰富文化内涵的国家。但是网络文化的到来造成了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割裂和断层。人们只要上网浏览一下就知道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大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发表自身的观点,传统文化在价值体系的环节中被弱化,最终造成了被动消失。这对大学青年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主体文化的引导,在良莠不齐、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
三 网络文化冲击下的教育对策
网络文化在带给我们很多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很多不良文化的暗示和影响。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更需要思想行为的指导,为其日后成为祖国栋梁为国出力而奠定基础。
(一)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
网络文化因为其自身的文化多元性,兼容并包很多文化形式,往往在带来多种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糟粕的一面,所以大学生在面对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形式的冲击下能否依然保持住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就需要真个社会对网络文化实施一定的监控措施,使网络文化中对思想有益的一面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对思想有害的一面能够被过滤掉。当前我国为了整肃整个网络的大环境,净化人们的上网环境,已经于2008年推出“绿坝”网上长城,旨在净化网络环境、将负面的、不良的网络信息过滤掉。这项工程目前在对网络环境净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推出一道“绿坝”的网络防护墙还远远不够,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网络相关法律,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对于在网络上散播不良信息的团体和个人依法给予惩处。各个大学也应当重视网络文化中不良文化带来的副作用,定期为大学生做网络心理测评,及时了解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根据情况采取措施维护学生的思想健康,所以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控力度势在必行,是确保大学生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一步。
(二)积极开展网络文化知识课程,使学生理性看待网络文化
寄生虫教学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标本肉眼大都可见,可以充分利用,体现直观性;二是录像可展示其活动状态,体现可视性;三是学生可动手操作实验部分,也可以动手做教具,体现操作性;四是可以进行寄生虫病流行的调查,体现实践性;五是通过各种学习和调查,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小论文,体现综合性;同时可以结合本地特点选择性学习,并在课堂上发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体现实际性。所以,短短的课时,能给学生以长久的知识,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知识以外的各种素质。
一、充分利用寄生虫大体标本和标本片
要充分利用寄生虫大体标本和标本片,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中解决问题。笔者学校购置的标本(片)大大满足了教学要求,许多费尽口舌才能详述的形态特点和病理特征,只要面对标本,便可一目了然。某些标本片在显微镜下的观察,也可以与教学同步进行,将理论课移到实验室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得到了直观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可视性、动态感。有些寄生虫如钩虫、丝虫等个体微小,但用教学录像可以观察到其放大后的各部分形态结构,尤其是其动态的生活过程形象生动,所以这些课需借助多媒体完成,边放录像边总结、设问、分析、讨论、答疑,在需要设问的地方将录像暂停,给学生以动脑分析、合作讨论的机会,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排除错误的结论,得出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结论,这时再播放录像观察给出正确答案,学生会感到一种探索后成功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得到了加强。
三、合理安排实验,鼓励学生自制教具,提高动手能力
寄生虫部分实验课时少,但它同时又有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必须合理安排好实验课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安排在学完各主要虫种之后,统一进行操作性实验测试。观察结果时需综合各虫种特点,给出正确的判断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熟悉各虫卵的特点,无形中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强化。有些寄生虫的生活史如肝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等可以制作成动态模型,将各个时期的形态和宿主用彩色纸片剪成一定形状,以磁铁吸附于磁性黑板或以大头针固定于硬纸板上,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后,再将各模型取下,让学生分别按正确顺序、位置再现其生活史过程,寓教于乐。模型的整个设计、制作、使用均由学生合作完成,还可以多次使用,学生乐在其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鼓励学生掌握科学的寄生虫病调查方法,提倡研究性学习
人体蠕形螨感染在各地人群中普遍存在,学生中也很常见,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在本校学生中进行蠕形螨分布检查,采用透明胶纸法或挤压法,观察结果后就感染虫种分布、性别分布、年龄组分布、面部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表现出很强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家认识到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变为能力和素质。
五、鼓励学生完成小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32-03
Thinking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The Urba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Li Qiuming,Shen Hong,Sun Yingjian,Li Huanrong*
(The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102206)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veterinary student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UA).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city,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s continuing its momentum.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used the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align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ogram of BUA,to describe the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dynamic change. The authors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no matter how the curriculum credit hours are changed,only by consiste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hands-on practice teaching,the needs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for application oriented and graduates with extensive and multifaceted skills can be met.
Key Words:Beijing;Agriculture;Veterinary Parasitology;teaching reform
北京农学院作为首都唯一本科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以立足北京,始终坚持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围绕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1,2]。我国传统教育是讲的多,做的少,根据北京市现代都市型农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主动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环节,挤压学时水分,突出专业特色[3]。在此大环境下,为达到教学效果,学以致用,凸显都市型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色,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就动物寄生虫病学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演变,结合本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变。
一、本门课程概况
《动物寄生虫病学》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98级之前课程教学只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三部分,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自99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植入课程教学实习周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随后,2001级兽医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任务按2003年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95学时(理论65学时,实验30学时),另单设置两周教学实习。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2003年开始全面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我校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淡化专业、优化结构、减少学时、更新内容、重视实践、突出能力培养、提高素质教育为原则,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2007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积极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不同课程平台,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能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增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4,5]。为此,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调整为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8学时),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单独成课,赋予学分(30学时,2学分),且统一安排在小学期执行,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面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情况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课程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方面。①授课方式改变。自2003年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以来,本学科的教师始终致力于课件的不断完善与加工。寄生虫形态、颜色、包囊释放等均较抽象,如在介绍肝片吸虫形状和毛蚴释放时,通过播放数分钟的视频资料,远比教师口述虫体呈红棕色木耳状和卵盖打开毛蚴逸出要生动形象万倍。众所周之,由于课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在听讲和做笔记上就会产生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通常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课上只需作摘要性笔记,教师会把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或其他相关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随时下载复习。课堂教学过程更是以启发式、归纳式教学为主导,充分结合临床案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血吸虫病时,在给学生观看病理图片和病人照片时提问:“为什么这种寄生虫可以引起肠道和肝脏结节的病理变化呢?”“它的虫卵是如何进入到肠道随着粪便排出到外界的呢?”这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结合课中所讲授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动物寄生虫种类繁多,且每个虫种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等皆不同,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把每一种寄生虫的生活史都绘制成流程图的形式呈现,授课时以生活史为核心,逐一展开对虫体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流行特点、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等内容的介绍,并充分结合图表对虫体的形态、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卵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掌握和复习。②授课内容改变。据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12月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一些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人们的行为观点、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发生了变化,寄生虫又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6-8]。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生鱼片、食蛇胆蛇肉和牛蛙,喜食七分熟甚至五分熟各类烤肉串。爆炒田螺和麻辣小龙虾等更是受到普通百姓的热爱。因此,华枝睾吸虫病、曼氏裂头蚴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生的报道频见[9-14]。还有,北京作为宠物行业的领军城市,由犬猫引起的弓形虫病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5]。鉴于此,依据我国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更新,如,把曾经删除的血吸虫病重新纳入授课范畴,并且增加裂头蚴病、弓形虫、猪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等共患寄生虫病的授课时数,同时删减禽类的吸虫病、绦虫病,马属动物的绦虫病、线虫病,猪的圆线虫病和肺线虫病等内容[16-18]。
2.实践教学方面。①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环境与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硬件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障。我校于2005年投资20万元建立寄生虫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自2006年至今,寄生虫实验室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除了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冰箱、鼓风干燥箱等基本常用设备外,甚至还陆续配备了数码显微照相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大容量速冷离心机等较贵重仪器。2007年又补充了一批寄生虫和虫卵封片标本,使得实验课时学生镜检虫体压片不足的现象得到缓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粪便检查。过去教师在实验准备时大多随机地找一些家畜的新鲜粪样供学生检查,但是由于一些粪样中可能没有寄生虫卵或是数量较少,因此学生会检查不到虫卵,而失去兴趣,甚至怀疑检查方法的可靠性。为此,教师在准备实验时,除了课前1~2周号召学生采集自己家养动物粪样带到课中检查外,还把已经收集好浓缩的虫卵或卵囊掺入粪便样品中,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并且同学们在对自己采集的粪样进行检查时格外认真,尤其是检出虫卵后更是喜出望外,高兴之余,还会进一步与教师探讨虫卵的种类和如何防治等问题。在对寄生虫形态的观察上,上课前教师先对要观察的寄生虫进行简要复习,明确作业内容,强调应掌握的标本形态结构和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确保学生真正认识课上观察到的虫体并了解其危害。②实习环节。注重教学实习环节。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的欠缺,实验设计依据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和可购普通试剂为基础,以不超过本科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将教学实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题目,如:羊、犬、鸡和兔等动物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测、羊消化道内蠕虫的采集与分类保存、校周边环境中蜱的采集与鉴定、鸡球虫病的诊断和螨虫的检查等。每班学生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协商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验方法,再由教师审阅通过后予以执行。实习结束后,仍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师预先明确的格式提交一份详细的纸制版实习报告及PPT演示文稿或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料,同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提交一份自己的实结。这种实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和自己进行DV录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通过抽测考核实习内容证实学生对自己亲自操作,制作成视频或是小电影的寄生虫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程度。③科研训练。大力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的最好形式。其中,要求每一位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毕业论文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科研训练方式。自2008年(2003级)至2012年共有28名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实验室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工作。除此之外,2004年我校开展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竞赛,2009年了北京农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自2009年始,共有2006、2007、2008和2011级学生主持的四个项目在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申请并获批。经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加之学生选择的科研项目多是自己喜欢的方向,或是与自己将来的创业相结合,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3.考试考核方面。过去考试出题时只注重试题类型,虽说卷面中至少包含了五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等),但却忽略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试题内容多为记忆型考题,如直接问某种虫体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体形态等。2007级教学计划修订后,则依据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格式进行考题类型的调整,加大病例分析和诊断内容的试题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按试卷成绩(60%)和实验成绩(40%)综合考评每一位学生的课程成绩,以达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展望
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行“4+1”培养模式,“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19]。在2011培养方案刚确立不久,北京市教委已批准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且针对卓越兽医师计划配套了动物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9]。那么,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待通过对2011级及之后的兽医本科生的培养去检验。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综合试点改革项目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有年,杜晓林,范双喜.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15-18.
[2]郑文堂,华玉武,高建伟.坚持特色立校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基于北京农学院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9):16-18.
[3]杜晓林.初论地方农林大学招生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2):6-9.
[4]杜晓林,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Z].北京农学院,2007.
[5]范双喜,董跃娴,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4-46.
[6]汪明.重视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保护人类健康[A].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2006,29-36.
[7]刘孝刚.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与人类健康[J].现代畜牧兽医,2012,(10):11-14.
[8]路义鑫,宋铭忻,韩彩霞,等.浅谈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83-85.
[9]高志良,林炳亮.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危害[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75-576.
[10]房其美,刘海泉,弓巧玲.一起210人旋毛虫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对策[J].肉品卫生,1997,(5):13-14.
[11]孟庆玲.三进山城拦截“怪病”[N].大众科技报,2006-7-30(第B02版):1-2.
[12]蒋月荣.北京友谊医院诊治3例北方少见曼氏裂头蚴病[J].首都医药,2007,(2):20.
[13]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14]刘阳,张影,路富荣.输入性旋毛虫病3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2):125-126.
[15]于咏兰,付丽娟,汪明.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2006,42(5):7-9.
[16]苏卓娃.近年来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8,11(4):324-326.
[17]才学鹤,丁军涛,骆学农,等.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A].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长春: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2006,130-133.
[18]陈启军,尹继刚,刘明远.重视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8,(6):3-11.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语
种:双语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3619
国内刊号:44-1503/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热带医学杂志》(月刊)创刊于2001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该刊收录发表的论文涵盖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等主要领域所涉及的地方病、传染病学研究成果,突出热带医学特色。设置栏目有科学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学术动态、流行病学、经验交流及综述、教学讲座等。主要侧重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第一课堂”是指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各种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课外实验、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目前,高校第一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第二课堂教学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开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参与第二课堂,是培养本科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已成为现阶段医学院校各教研室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2]。特别是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各院校尚待探索与完善[3,4,5,6]。几年来我们大力开展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经验[7,8,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自2004年开始至今,选择2004级、2005级、2006级、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每届学生分别采用自愿报名、随机分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总人数达517人。
1.2 研究方法 包括社会实践,自查自检,案例分析等。利用自习和周末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查阅文献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查资料处理研究报告或论文。
2 第二课堂主要教学内容
2.1 透明胶纸法查蛲虫卵
检测对象为80名长江大学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小朋友。主要方法:将透明胶纸剪成长6厘米,宽1.7厘米之长条;把胶纸贴在载玻片上备用;检查时揭起胶纸黏擦幼儿园小朋友周围皮肤;取下胶纸,将有胶面平贴玻片上,带回实验室行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
2.2 鱼肉压片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 准备实验材料:到集贸市场采集鱼样本,带回实验室,从鱼上剪取米粒大小的鱼肉34块,常规制成压片后,显微镜下观察与记录结果。
2.3 自然沉淀法检查蔬菜污染线虫卵 取集贸市场采集各种季节性蔬菜样本(每份约500 g)带回实验室用水刷洗,将刷洗用水倒入锥形量杯中反复水洗沉淀,取每份留下100 ml的沉渣和沉淀液涂片镜检。
2.4 透明胶纸法自我检查蠕形螨 准备实验材料:发给学生贴有5 cm×1.7 cm 两条透明胶纸载玻片,请参与课题组的学生临睡前洗干净脸,然后将胶纸揭下来贴在面部鼻唇沟处或颊处或额处,次晨将胶纸揭下贴于载玻片上,带回实验室镜检。
2.5 案例分析 收集人体寄生虫病典型病例,印成材料发给课题组学生,查阅资料,剖析误诊的原因,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3 讨论
3.1 第二课堂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 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安排同学们按照在第一课堂所学关于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方法进行自查自检。经过自己动手,2004~2007临床医疗专业少数同学查出了蠕形螨,根据实验结果,要求每人课后整理资料,写出有分析、体会内容的总结报告,我们还诱导检测阳性的学生学习性选择防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蛲虫的生活史特点,设计实验方案,到本校附属幼儿园进行社会实践,包括向幼师宣传防治蛲虫病知识,根据结果撰写检验报告,受到学生与家长好评。学生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要走出实验室,走进社会,走进调查现场,进行实验操作,这就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3.2 第二课堂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国内许多地方都对当地的集贸市场寄生虫的污染进行过调查分析,而荆州市尚无此方面资料。通过组织学生到农贸市场检查鱼、蔬菜的寄生虫污染情况,形成调查论文,为制定荆州市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了荆州市此项研究空白。从文献的查阅、资料的收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到文章的撰写,这种早期的科学研究训练,培养了同学们研究设计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第二课堂增进了学科知识交叉渗透 “学以致用”是医学教育的目标,如何将同学们所学的书本知识、掌握的临床技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一直是临床医学教育者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我们把收集到的寄生虫病典型病例,印成材料发给同学们,在2004级、2007级期末考试中引入案例分析题,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做出诊断,以考查同学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从而加深对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理解和掌握。
3.4 第二课堂促进了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第一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第二课堂”的主体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广泛的社会群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促进了在校医学生直接参与社会调查,缩短课堂与社会的距离,为医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尽快适应工作、独立上岗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我们根据《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体系与临床寄生虫病的特点,通过探索有效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续、促进和补充作用,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周钰,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3):4243.
[2] 庄青竹.谈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商业时代,2008,20:6566.
[3] 何昌浩.在寄生虫学科教学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尝试.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88,1:4041.
[4] 杨静.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开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6):632633.
[5] 黄昌盛.解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与能力培养.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4:685686.
[6] 刘彦华,李晋川.参与式教学在临床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中的应用.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83284.
(一)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
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医学检验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走出校门即可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适应新时期职业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在高职检验专业《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的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型高素质人才主要途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尤其是社会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课,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育人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
(二)社会对本门课程意识弱化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方式加速变革,人们的疾病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似乎觉得寄生虫病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也不再给予寄生虫病足够的重视。医院很少有专门的实验室,更少配置专门的检验人员。有时甚至寄生虫病人到医院迟迟不能进行正确的诊断。人体寄生虫学的医学教育地位遭到严重忽视,很多医学院校本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数一减再减,并由必修课改为考察课或选修课,甚至取消;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学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萎缩性学科,加之是考查课 或选修课,课时数较少,学习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模式保守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显示寄生虫感染模式出现了变迁。而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结构还是 20 世纪初的的体系,多年来一直以世界“五大”寄生虫和我国解放初期“五大”寄生虫的形态学、生活史为重点,教材陈旧,与寄生虫病流行环境与防治实践脱离。不完全符合预防和临床工作所应具备寄生虫病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要求。
目前我们寄生虫理论课培养目标陈旧,主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多媒体课件虽然有些图片,但是学习起来还是有点抽象,与临床病人联系起来的讲解较少。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有些重复,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显得单调,所有标本简单浏览一遍,走马观花,与普通专业并无多大区别,考核方法注重固定标本的观察,只要学生熟读教材、 反复观察就能通过考试。要提高寄生虫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双重改革。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为学生开设一些基础实验项目,又要开设一些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
二、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社会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一)社会实践调查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教学改革的精神和目前的现状,我院病原生物教研室组织检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及基本的实验课程之外,我们利用当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对我市区进行幼儿园及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及流行状况的调查,到屠宰厂采集动物的粪便做相应的病原学检查,调查不同人群面部蠕型螨虫的感染情况,在暑假组织学生调查蚊、蝇的种类及生活习性,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们走出实验室,走进社会,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己采集标本,根据检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 同时可以大大促进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参与调查人员为检验专业专职检验教师和我校的检验专业的学生,在调查之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专职教师讲授与课题相关的知识、培训相关的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学按课题的类型分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和选题,讨论如何抽样,如何实施包括以及相关的沟通技巧。同时要携带检测物品及宣传资料,随时向公众做好宣传工作。
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中,结合高职检验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尝试《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社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建立实践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玉英,殷国荣,赵瑞君。等.医学寄生虫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1):9一lO.
[2]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10):332-339.
[3郑文香,从立春.高职检验专业寄生虫检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28(8):137-13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无锡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6661
国内刊号:32-1374/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71-01
从兽医学的角度针对猪的各种寄生虫病进行研究,认识到猪被感染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猪的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的。一旦猪患有寄生虫病,就必然并导致寄生虫在猪的群体中广泛传播,各种传染病也会随之在猪圈中蔓延,使得猪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要降低猪的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就要充分认识到寄生虫病的危害性,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1 猪常见寄生虫病的分析及危害
1.1 肉孢子虫病
猪所患有的肉孢子虫病属于是寄生于猪的细胞内的原虫,表现为在猪的心肌中或者横纹肌中有包囊形成。当猪被感染上肉孢子虫,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肉孢子虫的数量越来越多,肌肉就会产生变形,猪肉的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人食用了患有肉孢子虫病的猪肉,很有可能也会被感染病症[1]。对于猪肉孢子虫病并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因此,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猪被感染肉孢子虫病是非常必要的。
1.2 蛔虫病
猪患有蛔虫病,是由于猪的小肠内寄生有蛔虫。如果猪已经长到成年,身体素质良好,对寄生虫病就会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如果小肠内长有蛔虫,营养就会被蛔虫所吸收而导致仔猪营养不良,伴随的症状是宰猪的腹部疼痛,且出现贫血。如果猪感染了蛔虫病且较为严重,很有可能会导致肠阻塞,甚至出现肠破裂的症状,由此而导致猪死亡。
1.3 弓形虫病
猪所患有的弓形虫病属于是寄生于猪的细胞内的原虫,表现为在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被损伤,皮肤的黏膜出现损伤的病症。如果将已经患有弓形虫病的猪和健康地猪在同一个猪圈中饲养,就会导致健康的猪感染上弓形虫病。如果猪患有急性的弓形虫病,身体的温度就会快速升高到超过40摄氏度,甚至会达到42摄氏度。此时,猪就会表现为厌食的状态,即食量减少或者拒绝饮食,同时还会伴随着呼吸明显困难,而且还会伴随有咳嗽、眼结膜呈充血的症状,一些病猪还会流鼻涕。如果观察猪的皮肤,就会发现在猪的耳部、眼睛周围和胸部会有淤斑,呈紫红色,这些淤斑会逐渐向猪的全身蔓延。患有的弓形虫病的猪会有腹泻症状或者便秘的症状,粪便的颜色为暗红色或者煤焦油的颜色。
1.4 疥螨病
猪所患有的疥螨病属于是慢性病,多是在猪的体表所生长的寄生虫。疥螨会在猪的表皮下挖凿隧道并在隧道内生长、发育、繁殖,主要是依靠食用皮肤组织以及因此而渗出的淋巴液维持生命[2]。由于幼猪的疾病抵抗力较低,如果患有疥螨病,就会从头部、面部以及眼窝处开始蔓延,逐渐地,猪的背部、身体的侧面以及股内侧都会患有病症,主要表现为瘙痒症状而对猪的饮食造成影响,且因此而身体消瘦,生长速度减慢。患有疥螨病的猪会由于瘙痒而到处摩擦,甚至会导致皮肤被擦破而出血,患病之处会有毛脱落以及结痂的现象。
猪一旦患有疥螨病,疾病就会在猪群中快速传播,采用隔离治疗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猪活动的场所,包括猪圈,所使用的各种用具以及猪经常活动的场所都要使用杀螨药进行消毒处理。
2 猪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
2.1 要做好驱除寄生虫的工作
春季和秋季是寄生虫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在这两个季节要做到驱虫工作。仔猪由于身体抵抗力低,很容易被感染寄生虫病,因此,在出生45天左右就进行一次驱虫,之后就每间隔65天左右驱虫一次。给猪驱虫在药物的选择上要根据猪群的生活环境和感染的情况,最好是选择低毒的驱虫药物,以确保驱虫安全且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3]。驱虫可以在夜晚进行,通过对猪粪便的观察而明确药物疗效。
2.2 要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
病猪所排泄的粪便要及时清理。为将粪便中的虫卵、幼虫及成虫等有效杀死,可以通过堆积发酵而进行消毒杀虫。对猪圈室内要使用浓度为15%的石灰乳或者浓度为15%的漂白粉融合进行消除处理,包括地面和墙面以及猪的饲槽都要彻底消毒,以将寄生虫的虫卵彻底杀死[4]。夏季是蚊蝇滋生的季节,要力求猪所食用的饲料或者饮用水洁净,以避免出现二次感染。猪舍要每隔7天通风一次,确保猪舍中空气良好,使猪的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对猪的身体健康并提高疾病抵抗力非常有利。
2.3 对患有寄生虫病的病猪和死猪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果猪已经患有寄生虫病,就要立即对这部分猪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病猪进行治疗,而健康的猪采取预防措施,由此而可以避免猪的寄生虫并在猪群中快速蔓延。对于感染了寄生虫病的病猪以及因此而导致死亡的猪,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特别是对死猪,要明确死亡的原因,在猪的活动区域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猪寄生虫病扩散。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养猪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目前的农业养猪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养猪模式而采用新型养猪模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猪的常见病症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但是,猪寄生虫依然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到猪的身体。为了避免因此而损害养猪农户的经济利益,就要做好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还要针对已经患有寄生虫病的猪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叶德海,黄爱民,李麟,等.5种猪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1,12(01):2―3.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2.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1)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2)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2.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可致苗种大量死亡。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
(2)双穴吸虫病。病鱼在水面作跳跃式游泳、挣扎,继而游动缓慢,失去平衡,头部充血,在脑室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鱼体出现严重弯曲等。主要危害鲢、鳙鱼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于5~8月,8月之后是白内瘴症状。
(3)九江头槽绦虫病。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0%以上。
(4)中华鱼蚤病。我国危害较大的有大中华鱼蚤病和鲢中华鱼蚤病。轻度感染无明显病症,严重时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燥不安。鱼蚤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寄主组织,进行肠外消化,能引起鱼鳃丝表皮破坏,末端弯曲、变形、贫血,血色素降低及白细胞组成改变等,病鱼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俗称“翘尾巴”病,鱼体因消瘦死亡。每年4~11月均有发生,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
(5)鱼怪病。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围心腔后的体腔内,有一孔与外界相通。鱼怪病严重影响鱼的性腺发育,1只鱼怪幼虫能使鱼苗失去平衡,数分钟死亡,3~4只鱼怪幼虫能引起鱼种不安。感染率高的水域,在岸边能看到成片被鱼怪幼虫寄生而死亡的鱼苗、鱼种。此病多见于湖泊和水库。
3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3.1预防措施
(1)在渔池设计和建造上应尽量做到符合防病要求。每个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水源充足、清洁,避免从进水口处引入病原寄生虫。
(2)建立检疫制度。鱼种、鱼苗引进或引出时要进行认真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
(3)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必须坚持彻底清塘,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
(4)在鱼种放养、分塘、转塘放养前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虫,切断传播途径。
(5)开展药物预防。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对食物场要进行定期消毒,对投喂的饲料,特别是青草等饲料要进行消毒、杀虫。在鱼病易发季节,要定期用药物全池消毒、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滋生,以达到防病效果。
(6)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在越冬期间要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在开春投喂时要注意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等,尽快恢复鱼类因越冬而消耗的体质,并通过拉网锻炼,提高免疫力;在活鱼装运时,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减少病原生物侵入机会。
【中图分类号】R5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01-02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9.68%,由于地方民族饮食文化的原因脑囊虫病发病率较高。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防治科作为全市的主要脑囊虫病检测地点,仅2011年一年疑似脑囊虫病就诊的量就达到了843人,经抗体检测,诊断为脑囊虫病的有198例。本文对198例病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做如下分析,从中了解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我科制定下一步防治规划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资料来源于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2011年因怀疑脑囊虫病自觉就诊的843例门诊病人登记资料。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采用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囊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1.2.2 诊断标准:按照2001年7月22~24日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囊虫病学术研讨会讨论出的诊断标准[1]。
1.2.3 本论文分析病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采用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囊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1.2.4 统计方法:通过对843人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判断等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保山市2011年脑囊虫病流行病学特征。
探索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保山市2011年脑囊虫病流行病学特征。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3.讨论
脑囊虫病是猪绦虫幼虫寄生脑部所致的一类脑寄生虫病,是我国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病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本组资料显示,头痛为其最常见症状,而几种症状共同存在也占据了较大部分,这与囊虫在脑内多部位寄生有关。囊虫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大脑皮层及其灰白质交界处,以顶叶、颞叶及额叶多见,所以作为神经系统病变表现的头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根据既往报道脑囊虫患者多可表现为癫痫症状但也有多以头痛、头昏等为主要表现者[3]。本组病例提示在流行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凡无明确病因的癫痫、持续性头痛、头晕,要考虑脑囊虫病的可能,应尽早就诊,同时医务人员也应对就诊病人进行细致的免疫和影像学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从流行病学方面看,本组保山市人群脑囊虫病资料分析,有以下特点: 性别分布男女无显著性差异。男: 女=1: 0.78,与以往研究资料[2]存在着一定差异,可能与近年来女性社会活动增多有关;就诊与发病年龄基本呈正态分布,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尤以20至30岁的最多,198例确诊病人中有50例位于次年龄段。可能因为此年龄段活动范围比较多,交叉感染机会也相对较多所致;从地域分布上看,囊虫病发病呈局部集中和大部分散的特点,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这与其他省市研究相一致。其原因可能与乡村地区粪便管理不当、猪肉检查不严有关系[3]。就诊及发病人员主要集中于隆阳区及施甸县,隆阳区患者占到了所有确诊者中的84.3%,主要是由于隆阳区为保山市的市府所在地流动人口较大,且隆阳区患者至我中心路程近就诊方便。发病较多的西邑、蒲缥等乡镇及施甸县每年过年前一个月左右有杀年猪的风俗,杀年猪时常以水腌菜凉拌生猪肉为主菜,这种吃法基本上属于生吃猪肉,加之凉拌时爱放较多的芫荽,因此食用者极易吃到虫卵而感染脑囊虫病。另外平时生活也喜食易带虫卵的芫荽、葱和其他蔬菜[4],从而发病较多;从就诊时间看,常年多发,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因脑囊虫病潜伏期存在个体差异,加之就诊的极时不一致,所以发现病人的时间也比较分散,这为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脑囊虫病是保山市危害人体健康较严重的寄生虫病,占神经科住院病人的9. 12%[2]。作为脑囊虫病的高发区,做好脑囊虫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据报道目前国内学者正在研制囊虫疫苗[5],在此疫苗尚未普及之前, 仍应全方位加强防治工作。
囊虫病绝大多数是猪条虫病的自体感染,或进食猪条虫卵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感染的。因此,忌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米猪肉”,讲究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本病的关键。首先卫生及教育部门应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驱绦虫及囊虫病知识,使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食生菜,不喝生水,把好病从口入关;其次家庭中也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保山民族风俗中不良的饮食习惯,不生食肉,生、熟食物用的砧板分开,防止熟食被污染;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猪养殖及粪便管理的投入力度,促进搞好生猪圈养,扩大改水改厕范围;最后是有关部门应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要做好上市猪肉的检验检疫工作,严防病死猪肉在市场流通。另外食芫荽或其他蔬菜时要反复漂洗[6],以便弃除或杀死虫卵,减少感染。
参考文献:
[1] 甘绍伯.全国囊虫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共患病杂志,2002,18( 1) : 134.
[2] 张立春,赵祥. 保山市人群脑囊虫病临床特点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2011; 10( 13) : 27- 28.
[3] 陈兴智,夏惠,张小磊. 皖北地区脑囊虫病224例流行病学分析.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8; 6( 1) : 41.
[4] 刘 利,段宗生,崔黎明.长春市市售蔬菜寄生虫卵污染情况调查[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 (2): 115.
[5] 苏文,孙晓洁,武时芹. 256 例小儿脑囊虫病临床分析及防治.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 7( 3) : 23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方法及内容已无法满足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需要。针对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必须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掌握先进的实验操作规程,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综合性大学在七年制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了我们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在优化七年制医学生教学实践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交融点,对于七年制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七年制医学生教学中我们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将其作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加强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
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2]。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自学自立的能力。
1.1 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七年制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的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自己动手的实验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因此我们与七年制医学生一起在实验室中建立了家兔血吸虫病动物模型,学生以此模型为基础,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和方案,以此来验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让七年制医学生记住不同的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我们采用出思考题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先归纳总结,并组织师生一起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及其实验结果分析, 使他们对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加强了对其致病特点的认识和实验基础能力提高。
1.2 基础知识与临床的联系 作为一名七年制医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今后的医务工作做准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时地加入一些临床病例,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拓展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临床见习尽早接触临床和面对病人,有利于他们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能力。加强七年制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 会提高学习兴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没有切身感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实验课的设计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真正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2 培养实验能力和提升创新意识
目前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先讲课,提出实验要求,然后按教材上给定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实验内容滞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系对七年制医学生实验教学中,在不增加学时、不减少原有实验内容的情况下,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2.1 综合性实验项目 教师制定综合性实验项目,七年制医学生可按选定项目着手进行准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验准备和预实验工作,按教学进度最终完成综合性实验。在理论课学习和综合性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验基础能力,也进一步调动了他们自学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2.2 创新性实验项目 完全由七年制医学生自己提出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设计方案,方案涉及的范围可以比较广泛,包括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也包括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根据七年制医学生设计出来的创新性实验方案,由老师与七年制医学生共同讨论,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操作,也可以是选取整个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我们认为此种形式的创新性实验设计,开拓了七年制医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严谨的科研素养。
3 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
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七年制医学生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2]。经过一系列制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设计的教学过程,七年制医学生们亲历了文献检索、写综述、立题、开题、预实验、正式实验、结果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与论文写作等基本的科研过程,整个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极大地提高了七年制医学生综合科研素质。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尝试,我们欣喜地发现七年制医学生们对这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喜闻乐见,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兴趣,也能更自觉地关注各类病源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教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探讨,有效提升了科研素质,也为七年制医学生未来高素质医务人员的培养作了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