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神经内科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3 09:49:5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神经内科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神经内科论文

篇(1)

1.2神经内科护理巡视现状

1.2.1分析黄玉春等关于《护理巡视记录表的设计及应用》、黄安桃等《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孙爱玲等《分级护理巡视单的设计与应用》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专家们对护理巡视单的意义、巡视内容、巡视记录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但在如何根据神经内科特点开展符合患者需要的护理巡视,提高护理巡视记录效率、效用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工作量等方面,尚缺少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的阐述。

1.2.2目前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护理巡视工作各家医院的要求并不一致,有的医院侧重患者刚入院时的入院评估记录,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皮肤、跌倒的安全评估及交接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但对巡视记录没有明确要求;也有一些医院围绕患者临床护理有关的翻身叩背、皮肤、口腔、会阴、发热、疼痛、管道、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等内容,及健康教育有关的入院宣教、饮食、、活动、术前、术后、用药、出院指导等内容制定成分级护理执行单24h使用,要求护士签字执行,旨在通过护理活动结合病情观察,以体现护理巡视。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巡视起到强化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些病情复杂、变化快、有合并症的患者,巡视的要求及记录没有明确,也没有考虑到昼夜因素、持续巡视结果等必要项目的影响。

2探索

我院从2012年初开始对神经内科护理巡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根据每位患者入院的评估结果开展护理巡视工作,在巡视中运用更多的病情观察技能,将病情观察与日常治疗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安排巡视时观察重点,根据观察的结果,做好记录及交接工作。各班次人员须根据前一班次患者的总体情况,安排确定本班巡视重点,动态调整实施每位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护理人员进行神经内科疾病观察要点的培训,利用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设计出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操作的昼夜两种巡视记录单。

2.1白天的护理巡视记录护理巡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白天集中更多的治疗护理任务,护士如能做到及时巡视病房,不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所观察,而且可对本班次的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起到督导作用。安排白天巡视工作时需注意①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在执行护理操作(如交接班、发药治疗、口腔护理、输液等)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巡视工作实施病情观察,如发药时可观察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输液时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健康教育时了解情绪状态等。②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实施规范的巡视,如患者输液时需加强巡视次数,有的患者输液时容易睡觉,经常巡视可及时发现药液量、渗漏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③简化记录,利于操作,我们将输液、翻身卡、吸氧卡整合于一张护理记录单,加强皮肤、病情及不适主诉的巡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日期、药名数据,制作电子输液巡视卡,每床1份(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责任护士按照要求填写护理巡视卡,卧位栏:用“√”示落实,如氧流量、滴速需具体注明;皮肤完好用“√”表示,如破损需注明部位、面积;巡视病情栏:针对神经专科内容,无特殊时用“√”示落实,有特殊时须注明;患者主诉则需注明有无,有需写清具体内容等;填写时7:00~19:00之间用蓝笔,19:00~7:00之间用红笔;停止用氧时,只需在氧流量栏注明停止及具体时间即可;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填写。护理巡视卡每日收回,按床号顺序装订并保存至患者出院后1周。

2.2夜间的护理巡视记录夜间护理占全天护理工作的1/2,工作任务独立性强,加之值班人力资源少(以年轻护理人员居多)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夜间护理巡视工作是提升夜间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巡视时需注意①考虑夜间工作特点如夜间环境、光线、患者睡眠情况、夜间睡姿,安全护栏使用,如厕情况(神经内科患者如厕时容易发生意外),防盗安全等问题。②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巡视观察结果,有计划地安排夜间巡视工作,做好轻症患者重点情况及重点人群的巡视工作。一般来说新入院的、特殊治疗的、轻微不适主诉的老年人、无法安静睡眠的、病情变化的、有治疗护理任务的、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等,是夜间病情观察的重点人群。③根据神经内科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白天的巡视结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采集等级护理数据,将夜间病情观察护理巡视记录单设计为表格(电脑根据病员数量调整打印页数)正反面使用(反面时间不同01:00~07:00,其余各项相同)。夜间使用时根据填表说明及具体情况(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巡视制度,做好巡视记录;观察病情巡视:“√”以示落实,19:00~7:00之间用红笔填写;有其他情况:①表示病情变化;②晚间护理;③翻身护理;④晨间护理;⑤治疗;标入序号即可,两点之间需注明具体时间的,执行体温单时间记录规范;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变化动态调整增加巡视次数。

3应用实施

神经内科护理巡视时必须结合有效的病情观察,如运用基础护理技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出入量、意识情况;了解掌握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与量)、头痛(缺氧及窒息情况)等症状;观察血管通路[留置针、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深静脉管道等]、胃管、尿管、脑室引流管等管道情况;观察患者皮肤、、用药及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观察神经专科情况如肌力、肢体功能状态、感觉障碍、活动步态、进食、吞咽功能、口角歪斜、语言表达能力等;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主诉对病情观察有重要意义,应重视运用根据主诉内容实施观察技能。但神经内科部分患者会有语言表达障碍,在日常活动中应更加细致入微地通过患者的神态、情绪状态、自理活动能力情况,及通过日常护理接触建立熟悉的沟通方式实施专科观察。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也是观察的重点人群,而对这些特殊的有合并症的患者则需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观察。另患者因疾病原因会出现心理情绪状态异常,易引起意外事件如跳楼、走失、跌倒、病情加重等安全情况,应加强护理重点监护。应将观察的结果及时记录于护理巡视单,特殊的、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可用红笔记录。

篇(2)

2临床指导注意形式和内容

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规培医师按轮转计划在各科室开展临床工作。对于神经内科的规培医师来说,应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要求。要求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独立抢救急危重症,能解决部分疑难病例,并对实习生或进修生进行指导。带教时不仅要理论结合实践,更要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关注本学科热点前沿问题。在临床工作中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其解决问题。临床带教形式可以多样化,提高规培医师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让规培医师就某个热点专题进行小讲课;对某个疑难病例进行独立分析和讲解;带教教师跟随其医疗查房,之后指出其不足;鼓励他们和研究生、进修生开展学术辩论等。对在本学科轮转的其他专业的规培医师,除加强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识别和诊治外,更重要的是注意各学科间联系。譬如一个在本科轮转的心内科规培医师,讲授如何及时准确识别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是否并发脑栓塞,心梗支架术后并发脑梗的治疗要点等。对于内分泌科的规培医师,则注重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的关联,这是规培医师以后的专科执业生涯中更为实用和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篇(3)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篇(4)

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机地贯穿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践全过程,利用循证教学模式将既往脱节严重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连贯结合起来,帮助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掌握临床理论与技能,重在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有利于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优质服务人才意义重大。

二、《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实施方法

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理念的启蒙教育,包括循证医学的概念、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比较传统的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之间的优缺点,逐步培养医学生对循证医学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2.成立《神经病学》循证医学小组,所有成员由具有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具备流行病学知识,计算机、英语水平较强的临床和基础医学师资组成,经常主动查询阅读文献,能够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上网查找文献并进行评价。

3.做好实践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准备,师生均应具备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意识,主动去学习并熟练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技能。循证医学实施的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怎样准确地提出核心问题,怎样正确使用数据库查找资料,怎样正确快速查找、阅读并利用相关中英文医学文献,怎样寻找评价的最佳证据等。

4.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将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循证小组,步骤如下:(1)提出具体临床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收集证据;(3)评价文献资料并咨询临床专家,找出最佳证据;(4)利用证据指导问题解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知识,找到现有的最好的应用于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分析。(5)后效评价,每个小组推选学生代表汇报,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进一步引导医学生适应并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模式:(1)准确并恰当地提出临床关键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准确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根据问题查询现在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3)鉴别所寻找证据是否真实、对临床是否重要;(4)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所学的临床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寻找到最好的诊疗方案,并通过整理资料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成为全球共享的学术资源。

6.每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与反馈,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更适合医学生的循证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临床现象多提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篇(5)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22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36.3±3.1)岁,包括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脑梗死、11例脑出血、9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7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9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8.3±2.3)岁,包括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脑梗死、8例脑出血、8例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9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排除标准:过敏体质患者、哺乳期妇女或孕妇、心肺功能严重不全患者、肿瘤患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两组患者无论是年龄、性别以及既往病史或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细节管理措施,其方法如下:

1.2.1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

神经内科中的所有护理人员都在平时加强自身修养,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强化,尤其是加强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因此,应当在院内定期开展各种针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神经内科护理培训,让所有护士都有忧患意识,对于可能出现差错的地方进行重点培训和防范,确保每一位神经内科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1.2.2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自入院起就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每一位患者对疾病都能有一个充分认识,同时还应当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使其了解神经疾病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如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避免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不必要的自我伤害以及坠床等情况出现,最大限度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

1.2.3防止其他并发症:

对于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而言,最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则是行动不便而出现的压疮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对此类情况及时做出预防。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后,无论是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态度,还是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护理模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医院也越来越关注细节管理,现代护理学也已经将细节管理纳入护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当从自身开始强化细节管理理念,要有任何风险都来自于细节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找出可能出现差错的地方,降低风险发生率。在神经内科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加以关注和重视,掌握好各项细节工作,将细节工作看成是直接关系到患者切身利益和医院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除此之外,医院还可制定出相关流程,规范细节管理的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细节管理要求和制度执行,规范操作流程,对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及时完善,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活动,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病情,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防范。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从根本上强化院内的细节管理,从而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得到舒适、优质的护理。现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现代护理学强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细节管理的重视,其内容主要包括:细节化的操作、细节化的护理以及重视护理措施质量控制,为患者提供一个高水准、高舒适的护理环境。细节管理要求护理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将护理工作做到极致;同时还需要具备准确的决策和信息,细化操作流程、管理流程和执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细节管理充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篇(6)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260例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260例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护理期间均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①护士长需明确人性化护理管理主旨:在护理制度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情感、心理、个人品质等影响力进行管理的过程;②做为护士长,需要为护理人员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使每位护理人员均能保持一种良好的服务心态,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③医院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层定期召开思想动员大会,从护理的本质要求以及患者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出发,明确护理服务的重要性,使每位护理人员均能从思想上提高对护理服务工作的认识,时刻谨记服务宗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1.2.2加强人性化护理的教育与指导

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感情上的沟通与理解,作为护理管理层人员,需时常与基层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沟通,以便能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白护理人员的真正需求,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护理人员工作上的支持,以此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人性化的关怀、教育以及指导,使护理人员均能真正做到自我心理调节以及安全护理,以最佳的工作热情开展每天的护理工作。

1.2.3完善人性化护理管理制度

在现在护理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人性化管理理念,完善护理管理制度。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尽可能降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差错的发生率。此外,最好将护理管理制度与护理人员的奖金挂钩,采取奖优罚劣措施,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1.2.4科学合理安排护理工作

不合理、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之产生负面心理,因此,在人性化管理措施的实施下,还应该保证护理工作安排的科学、合理性。护士长应该了解每个护理人员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合理分工,尽可能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优势,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此外,还应该定期开展护理培训,选送优秀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护理技术水平。

1.3评定标准

以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调查问卷表,调查评估两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服务的具体调查指标包括有:服务态度、护理责任心、健康教育情况、护理水平、风险意识等,各项指标又包括若干小指标,每项指标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责任心、健康教育情况、护理水平、风险意识等各项指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护理情况的分析可见,本科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几点问题包括:①护理工作强度较大。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情严重,相对应的护理工作量也比较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力透支状态,给心理、生理及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②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较多,要求护理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工作,使得其心理长期处理紧张、压抑的状态;③对护理认识不足。部分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不足,认为一些工作需由患者家属来做,而不是由护理人员进行,从而影响了基础护理的效果。基于如上因素,本院近年来大力落实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通过各项人性化手段的实施,使护理工作环境更加和谐,也有效降低了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并提高了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而也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服务。

篇(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科研项目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及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备受关注。如何加强和推动高校科研项目规范管理,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合法、高效使用,从根本上形成制度约束和透明操作,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1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1预防腐败需强化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逐渐加大,高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有了长足发展,高校实验室涌现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出了大批科学研究骨干,高校科研人员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高校也一度反映出科研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和效率低的问题,科研经费在支出使用上的腐败现象露头,部分科研经费支出不能与被国人所期望的科研成果产出相匹配,没有相应的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过程监管,致使科研经费腐败有可乘之机。

1.2内部审计可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把关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规范高校的经济活动,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服务过程中,内部审计可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进行跟踪,随时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提出整改方案,把违规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积极作用,以强化财务、项目、预算、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1.3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相互制衡需要审计监督

科研经费就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费用,与科研无关的,不能挤占成本,必须避免部分科研经费流失于研究之外。但在现有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过程中,还是受到各方利益牵制影响,监督仍不能到位,相互制衡机制不完善。内部审计应从监督制衡方面发挥积极的协调配合作用。

1.4内部审计能监督(规范)高校科研经费使用行为

科研经费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高校需结合国家现行政策与相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完善项目课题组、责任人、财务、资产、审计等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规范科研经费支出行为,严格审批手续,规避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违规性,防止专项资金不专户核算、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及超预算支出等。及时启动以预防为主的内部审计,是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项目准确结题的重要保证

2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难点剖析

2.1科研项目类别繁多以及经费来源多元加大了内审难度

高校科研经费按财务核算科目分,主要有科研经费拨款﹙又称纵向科研经费﹚和科研事业收入﹙又称横向科研经费﹚。高校现有纵向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教育部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等[1]。此外,还有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的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科研经费、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等。不同的科研类别其经费来源也不同,且有不同的管理、使用、核算要求,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各有侧重点。如何正确判断科研经费使用合理、合规,达到有效监督,是内审人员对其管理尺度把握的挑战。

2.2科研经费管理可进一步细化

我国目前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办法,基本上是按项目类别建立的,办法之多,内容重叠,过于粗放,且更多强调的是指导性原则,缺乏细节流程和有效措施,各级主管部门及高校制定的管理办法由于依托部门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相互重叠甚至相抵触的环节。没有标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供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有效地掌握运用。

2.3部分科研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大多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按照国家各级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和项目任务书﹙合同﹚要求,明确规定了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但是,部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法律意识仍然淡薄,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拥有对课题经费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使用权,高校各科研管理职能部门为了提高科研积极性,也有不同程度上的认同。如不采取措施,掌握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

2.4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多发点

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单位内控管理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未按要求进行专户核算,课题承担单位对合作单位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管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不到位。其二,在科研经费使用方面的问题。编制虚假预算骗取项目经费,虚报、冒领套取项目经费谋取私利,虚假发票、白条列支经费,截留、挪用、违规转拨经费,避开依托单位财务部门监管,未经批准擅自增加或变更“承担单位”“合作单位”,对项目进行“转包”“分包”,对外拨经费缺乏监管。其三,将项目经费用于与研发无关的支出。不经审核审批擅自调整项目经费预算,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列支项目经费。其四,大额支出审批程序不严格,手续不完备,项目支出相关附件不完整,部分费用列支依据不充分,大额支出现金结算,突击购买大额材料,会计资料信息不全,账证、账实不符,大量科研材料使用没有入账领用备查记录等问题。上述问题都需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化。

2.5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与支出控制主观性较强

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是整个科研过程的重要环节,部分课题负责人在缺乏管理理念、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凭主观意识编制收支预算,使之不能准确地反映需求结构。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到课题经费,通常会夸大成本预算,经费来源部门也不能科学合理的判断预算编制的正确性[2]。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脱节,预算编制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在课题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缺乏计划性、前紧后松,年底突击花钱、结题前突击购买设备等现象,导致经费整体支出不合理。这既不利于课题结题和今后的课题申报,也容易导致科研腐败的发生。由此可见,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2.6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准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科研主管部门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但从高校内部审计实际而言,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审计并没有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乏,还达不到有效正确评价水准;另一方面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需要对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效益性评价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技术效益的评价往往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怎么评价研究成果的实质性贡献和作用,评价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际影响,审计人员似乎是难以做到的。科研人员的自我评价只能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参考内容,而不能作为审计依据。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空白,导致无法有效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内审工作。

3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对策探讨

3.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先行。财政部、教育部陆续制定了多项科研管理制度和办法,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建立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管理制度,把各级部门与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法规、制度、办法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操作过程中,由制度制约经费开支,不让科研经费使用行为游离于法律制度之外,切实实行科研经费管理责任追究制。避免制度重叠繁索,注重管理办法可操作性,便于层层把关,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从而形成用制度管事的良性循环。

3.2加强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完善成本管理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是严格科研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的监督环节,管理过程中既要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也要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还要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维护其严肃性[3]。首先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入手,保证科研经费的各项开支按预算执行。其次是对科研经费收入的进账管理,不管是纵向课题经费,还是横向科研课题经费,都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按项目要求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专款专用,杜绝科研收入形成体外循环脱离学校监管。再是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有效防止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失控现象的发生。对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必须完善经费使用规程,规范费用支出管理。最后是关注预算结构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成本支出,通过对项目成本支出的监督,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杜绝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3.3重视科研经费使用的事前和事中跟踪审计

科研项目立项后,高校相关部门﹙科研、财务、审计﹚就应该开始对其进行关注,突出以防为主观念。通过认真阅读科研项目任务书,开始指导课题研究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经费预算,建立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全方位的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为事中跟踪审计打下基础。在项目研究经费支出过程中,督促科研人员从项目合同、经费预算内控到规范成本支出,层层跟踪把关,从源头上堵塞违规行为,严控与科研无关的费用列支。通过与财务数据联网,对重大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实时监控,对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合理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的支出安全,防范于未然。

3.4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宣传指导平台,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在高校,科研人员对项目申请、技术攻关、科研任务比较熟悉,而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支出控制、成本核算、规范支出的具体做法相对陌生。于是,建立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支出过程,合理使用科研经费,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等宣传指导平台尤为重要。形成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各方在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中的密切联系。用面对面的咨询、交流、服务方式,使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实际开支等情况得到即时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科研人员对研究过程和经费支出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案,共同关注经费管理薄弱环节,增强风险意识。真正让科研人员意识到离不开我们的服务,从而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3.5转变工作思路,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效能

努力提高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开展科研审计业务。内部审计应注重以“管”为主,偏重对审计工作质的把控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服务效应。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屡审屡犯”现象,实现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同时,要以审计整改为契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审计查出问题的根本措施,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提高内部审计监督的透明度和工作质量。

3.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审计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具备管理理念,掌握信息化处理技能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因此,大力培养审计人才,提升职业判断能力,提升错报、错判风险的分析能力,制定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丰富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点及综合服务指导能力,使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同时要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和法制意识,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运用审计软件建立科研项目数据库,以自身优势的知识集合高质量地服务于科研内部审计工作。

作者:李安娜 柳蓓丽 李晓 曹洁瑞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人文精神 科学内涵 文化认知

Ketwords:humanism scientific meaning culture acknowledging

作者简介:王四正(1980-),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及校党委宣传部工作。

当今的世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浪潮不仅影响着整个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而且还以一种更为全面,更为细致、微观的方式影响着各个文化共同体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这左右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人文精神是在用文化认知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本质诉求。

一、人文精神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人文精神起源于何时

“存在决定意识”,这是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有人类文明的地方,总会有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原本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思想态度。其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关心人的生活,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

希腊古典时代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年代大体相当。在中国,孔子首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他主张“有教无类”,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只要交“束”,即学费,就可以进入孔门学习。在希腊,普罗泰格拉是第一位教师。他在雅典创办传授“智慧之课”的学校,凡是愿意来学习的人,只要缴纳一定学费,就可以入学听课。普罗泰格拉与孔子的办学思想和具体做法及其相似。

(二)人文精神的演变过程

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解释说:一阵风吹来,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个哲学命题的意思是:个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在西方,普罗泰格拉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这种感觉主义真理观,在中国战国时期也有。《庄子・内篇・齐物论》上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如果依据个人的成见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那么谁没有这个标准呢?又何必一定要懂得事物发展变化之理的智者才有呢?愚昧的人同样有!”庄周的论述与普罗泰格拉的名言,精神相通,别无二致。

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现代人迷失了方向。”这句话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进入20世纪,西方人突然感受到这个语言分量的沉重。生活在高度文明社会的西方人越来越担心,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扼杀人性,就像电影《摩登时代》所揭示的那样,把人变成机械,带入冷漠、陌生、无情的世界;另一方面破坏家园,致使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物种灭绝,人类生存的空间日益萎缩。而现代人面临的危机,正是人们长期信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口号的消极后果。其实质是西方理性文明发展到顶峰后的跌落,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家园的坍塌。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转向

既然人类迷失了方向,就不得不停下来反思。在西方反思潮流中,从汤因比到安乐哲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国传统文化寄予厚望。

英国的汤因比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说:“根据我的预测,到整个人类形成单一社会的时候,世界就能实现统一。在已经进入原子时代的今天,这种统一恐怕不能通过军事征服――曾经用来统一地球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方法――来实现了。我所预想的这种和平统一,将是以特定的地理,文化基轴为中心形成的结晶。我预感到这个基轴不在美国、欧洲或者苏联,而是在东亚。

数千年来,中国人在政治文化方面,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更加一贯地团结了数亿人民。他们显示了这种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技术,取得了在这方面鲜为稀有的成功经验,这种经验正是当今世界所绝对需要的。因此,中国人如同东亚各民族携起手来,就将在这种不可缺少而又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现存的各民族中,最具备这种条件的有着二千余年历史,形成独特思想方法的中华民族。

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怎样正确理解人文精神

(一)古代中西人文精神比较

1.人文精神起源比较

古希腊人文主义之父是荷马。西方文明史是从《荷马史诗》开始的。《荷马史诗》反映的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希腊社会的状况。荷马创作史诗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用腓尼基人的字母,创造出自己的文字。

中国文明史的开篇是大禹治水。它反映的是公元前21世纪中国社会的状况。大禹治水的史实,记录在西周青铜器遂公的长篇铭文中。大禹治水,拯救生灵,划定九州,为政以德。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2.人文精神起点比较

人道主义与神道主义理应是对立的。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者,除普罗泰格拉以外,都信神敬神。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是希腊古典时期享有盛名的人文主义三贤,但是他们信神敬神。不仅他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彼多拉克、但丁、瓦拉、薄伽丘、米兰多拉、达・芬奇,这些人文主义名家都不是无神论者。我们往往赞扬他们以恢复人的尊严、讴歌人的理想、崇尚人的自然美为己任,却忽视了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人们常说,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现人,追求人性解放的运动,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文学艺术名作大多是表现宗教题材的。敬神鬼,是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追求是一个主题。

在古代希腊,人文主义者敬神鬼,乍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但细分析,这并不矛盾。因为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就产生于对神的信仰与虔诚,没有对神的信仰与虔诚,教化就失去了依据和标准。正是因为希腊文化的前提是神话和宗教,这就从起点上限制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中国,儒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把人看得重于神鬼,把俗事看得重于神事,把现实世界看得重于虚拟天国。《论语・先进》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上讲:“子不语,魔、力、乱。”实际上孔子不信神。战国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荀况继承发扬了孔子不信神的优良传统。古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受宗教神学限制不大,因此,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精神比希腊古典时期的人文精神起点高。

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比较

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是不惠及奴隶和妇女的。因为在古希腊公民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把奴隶当成人。至于妇女是不享受公民权利的。中国商周时期,贵族也不把奴隶当人。奴隶悲惨的命运是为贵族陪葬当“人殉”。到春秋时期,用奴隶陪葬之风渐弱,出现陪葬用俑的现象。俑,就是用木质或陶制的人。孔子不仅反对以奴隶作“人殉”,而且反对用俑陪葬。《礼记・檀弓》记载:“孔子谓为俑者不仁。”《孟子・梁惠王》记载:“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二)中国人对的人文精神理解

《周易 贲卦》中指出:“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隐喻“精神文明”;《老子》(第四十五章)说:“以身对身,以家观家,以邦养邦,以天下观天下”,隐喻“人自己认识自己”。现代人对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季羡林认为中国优秀的人文精神季中有两点: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有骨气。

(三)西方对人文精神的看法

人文主义是在批判基督教信仰过程中形成的,其肯定的是现实人生的意义,弘扬健康人性,反对神性对人性的压抑,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态度.

三、构建文化认识论过程中需把握人文精神的本质

(一)人文精神是对文化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总结和升华,为文化创新提供了认识基础

人文精神就是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文化历史及其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进行考察和分析,总结其经验,评估其价值,把握其趋势,从而达到认知上的清醒和自觉。纵观古今中外文化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一切优秀文化都是通过在继承中发展、在积累中创新而实现的,离开创新就谈不上发展,缺乏创新就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

(二)人文精神是对文化品质的不懈追求的结果,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实践途径

人文精神,就是在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文化生产的价值观念,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从而实现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以及内容、形式和手段上的创新,这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人文精神对文化图强的指导作用,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宽广视野

人文精神,就是在文化建设上树立世界眼光,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融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国际的广度和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谋划,这是对文化创新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文化认识论是对认识进行文化学反思的科学,它从文化学的特定视角研究认识问题,把人的认识当作文化现象来研究。所以人文精神不会是绝对的,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各种不同的时空条件下,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它应该是有继承性的,准确的说,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任何否定这种继承关系的思想就是割裂一种历史联系,用这种思想去指导实践必然会走入形而上学的死胡同。若用以教育或者就去搞一个“人文立校”的实践,也必然是空谈。当然,人文精神也会吸收时代的养料而不断的加以发展,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一个时代就有一个时代的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篇(9)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中心,融自然、人文和科学为一体的文化。它形成于先秦时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社会、学术背景。如果我们把“百家争鸣”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自觉建构的话,那么“三代”文化和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社会生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等,则可以合理地被看作是这一文化模式建构的价值之源。因为,它不仅渗透和体现着一种独特的文化价值理想,而且作为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诉求预示着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

五帝时代既是华夏文明的开创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在有关的神话和传说中,圣人崇拜与祖先的智慧、功德相联系,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也是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深层原因。《周礼·冬官考工记》云:“百工之事,皆圣人之所为也。炼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为行陆,作舟以为行水,皆圣人之所为也。”《韩非·五蠹》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燧人氏。”《易·系辞下》云:“包牺氏殁,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大下。”史称“伏羲作八卦,结绳而为渔罟”;黄帝、尧、舜“垂衣裳”,“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服牛乘马,引重致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重德意象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趋向。而依照诸子对上古社会的描述和对圣人的理解,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理想社会和治世之道,进而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重要基因。可以说,这种非西方式的“创世神话”,使中国文化不仅呈现出以人为本和向内探求与外在超越相统一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是它既不向外在的、超越性的上帝观念致思,也未形成人与神、人与自然,以及“人文”与“神文”和“科学”之间的对立和紧张的深层原因。

如果说五帝时代的文化传说集中体现为融神祗、英雄、祖先为一体的圣人崇拜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而成为文化模式建构的价值之源,那么,殷周之际的制度变革,则无疑为这种文化模式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殷周之际的制度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将本来只是根据血缘关系确立父权的宗法制度改造成为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基本体制。与此相适应,周人则完成了由神到人、由天命神学到人学的根本转变,形成了灿然完备的宗法家族制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德”为核心的礼乐人文文化。然而,平王东迁以后周室衰微,至春秋时代,特别是进入春秋后期社会巨变,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对历史文化的全面反思和价值重建则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庄子·天下》)。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社会异化现象,对社会治乱的深切关注,对以前文明的反思、存有和超越,对人生存状况和命运的终极关怀等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思考,既是“百家争鸣”的实质和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觉与价值重建的动力机制和学术语境。因此,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等问题,以老子、孔子、墨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既追寻“礼崩乐坏”的根源,又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张;既探寻人性的最后根据,又追溯天地的起源和宇宙的本质,从而建构了一个以人为本,融自然、人文和科学为一体的文化结构模式的雏形。而老子、孔子、墨子以下,诸子之学在存统中相互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以道、儒、墨三家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三大传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早期建构的真正完成。

可以说,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主题,既是“百家争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自然、人文和科学相统一的文化模式建构的内在机制。

(二)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不惟道、儒、墨三家。老子、孔子、墨子亦非道家、儒家和墨家之创始者。其所以以老子道家、孔子儒家和墨子墨家为代表,完全是因为他们既是原始道家、儒家和墨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传统的奠基者和开创者。而以其为代表的自然、人文和科学之间的异质互补和交融互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结构模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的本质规定和绵延发展的内在的动力机制。

吕思勉说:“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汉志》说道家之学“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面南之术也。”“清虚以白守,卑弱以自持”,实为道家最要之义。《礼记》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又云:“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其所言者,为君人面南之学可知。而其下文云:“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能不治。”又云:“君子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此即“清虚以自守”之注脚。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这既深刻揭示了道家思想的本质特征,又表明了道家与儒、墨、名、法诸家之学的内在关联。

史称老子“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不仅主张回到结绳而治、小国寡民、民无知无欲、朴素自然的原始状态,而且更以极富历史哲学的慧眼和宏大的宇宙精神视野,省察现实,反思历史,既看到了物极必反、物壮则老、盛极必衰的发展规律,又批判礼乐文明的暂时性和儒家以礼乐教化为核心的内在而超越的道德人文主义的不彻底性;既追溯宇宙人生的最后本质,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道法自然、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既以自然之道为最高价值追求和目标境界,极力倡导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文明主张,要求人们“见素抱朴”,“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孩”,“比于赤子”,不仅开创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主义传统的先河,而且赋予中国文化以博大的自然情怀和精神特质。庄子继承老子思想,更以审美的眼光崇尚自然、本真自由、逍遥的心性人格,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思维空间,而且为人们提供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中华文化绵延发展的内在张力所在。

孔子祖述尧舜、文武,取法三代之礼教,并以周文化的忠实继承者的正统之居,建构了一个以“仁”为本,以“礼”为“文”和纲纪,而注重内在超越的道德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恭己”为古之“为己之学”的内容;“正南面”为古代礼制,二者都属于先王礼教。孔子儒家认为,“天有四时,……无非教也;地载神气,……无非教也”(《礼记·孔子闲居》)。《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曰:“夫圣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亲也。”“教”指“礼教”、“教化”之义。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措手足。”(《论语·仁里》)但他同时认为“恭己”是“礼制”得以施行的前提和基础。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克己”就是“求诸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仁里》)。“复礼”就是恢复礼制、礼教。正如孔子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从而开创了中国文化中重礼乐教化和道德内省的人文主义传统的先河。

孔子以下,儒分为三,“内圣之学逐渐发展为以《中庸》、《易传》为代表的宇宙本体论传统和以思、孟为代表的心性论传统”互补、互动的道德人文主义,〔4〕并在宋明理学中得到了统一,获得了新的理论形态。但就其本质而言,儒家所竭力倡导的这种人文主义和西方那种反自然、反神学的人文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它既不排斥超越的层面“天”,也不排斥自然和科学,而主张“为学”与“为道”的统一、“见闻所知”与“德性所知”的统一、“格物致知”与“穷理尽性”的统一。其天道性命思想中虽然具有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但并不是建立在人格上帝的神秘气氛之中,而表现在个人人格发展的庄严性、超越性和无限性上。儒家以人为本,强调内在超越而非外在超越。可以说,仁学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代表着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方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独特文化价值理想。

墨学源于儒学,但它不仅与儒学相对立,而且与道家思想相异趣,完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学派。《淮南子·要略》说:“墨者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其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别亲疏。”正如唐君毅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所说:“墨家薄礼乐,而不废《诗》、《书》。不废《诗》者,取其民间生活之记载。不废《书》者,以其载古代帝王之勤劳务实之事业。最能表示中国古代人之勤劳笃实之精神之古代人物,无如平水土躬稼穑有天下之夏禹。故墨家倡法夏,墨子兼爱所重者,在下察于百姓耳目之实,求所以使人人之得衣食,而裕其生之道。乃不重少数士君子之盛容修饰,弦歌鼓舞之礼乐生活。故墨子精神所重者,在社会经济。”〔5〕其实正如韩愈所说:“儒讥墨以上同、兼爱、上贤、明鬼。……孔子泛爱亲仁,以博施济众为圣,不兼爱哉?孔子贤贤,以四科进褒弟子,疾殁世而名不称,不上贤哉?孔子祭如在,讥祭如不祭者,曰:‘我祭则受福。’不明鬼哉?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以为孔、墨。”〔6〕如果说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在“百姓日用而不知”,那么墨家的思想核心则主要体现在“百姓日用”方面。当然,儒家所谓“知”,主要还是道德知识、道德本心或天理良知,而不是关于外物的科学知识,而墨家也不仅仅停留在“百姓日用”的层面,而是科学形态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如果说儒家学说是价值论的,那么墨家学说则是事实论的或真理论的。而后期墨家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墨子思想中的知识论、逻辑学和科学成分,不仅建立了可以与亚氏逻辑和因明学相媲美的形式逻辑体系,而且提出了大量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墨家真正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主义的典型代表。

孔子、老子以后墨家包括名家多受非难,但也不是全盘的否定,如孟子、司马谈、欧阳修等人对于墨家“强本节用”等主张则给予了明确而充分的肯定,不仅认为“有足取焉”,“不可废也”,而且认为“此墨家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其实,儒墨之争主要在政治伦理方面,而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最有价值和最具特质的知识论和逻辑学思想却很少提出异议,当然也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当然,在正名问题上儒墨两家亦有不同。孔子主张“以名正实”,而墨家则主张“以实正名”,并进而探求正名之则,可以说儒墨两家是同中之异,异中之同。道家不仅主张“无名”、“非言”,而且反对“为学”、求知,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强调超越知识和理性的直觉思维的至上性,并以此作为达致无欲无为而同于“自然”的心灵境界的唯一途径。但这只是就形上本体而言的,在形而下的范围内道家如庄子同样对语言概念和知性思维的功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可以说道家和儒家都是通过内在超越而达到“天人合一”状态的境界之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与儒家既有相通之处,但同时又与墨家强调天人、物我、主客对立和外在超越的工具理性与逻辑心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可以说,墨子和后期墨家立足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主张外在超越,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关注外物知识获得的可能与方法,以强烈的工具理性和科学精神,形成了与以孔子儒家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和以老子道家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异质互补的科学主义,而成为支撑中国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并蕴涵着向民主和科学道路上前进的文化基因。

(三)

中国传统文化是富于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文化。以道、儒、墨三家之学为代表的自然、人文和科学之间的异质互补和交融互动,从本质上说根源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模式,不仅在于它的原创性、丰富性和包容性、互补性,而且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特质。

道、儒、墨三家之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要素和基本模式,首先在于它的原创性、丰富性和包容性、互补性。从学术史的视角来看,春秋以降,学术下移,第一次出现了“殊途百虑”的文化重构的历史机遇,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第一代思想家,不仅对从传说时代到殷周时期的学术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总结,而且以其学术思想的原创性、丰富性和包容性、互补性,熔铸了一个以人为中心,融自然、人文和科学为一体的文化结构模式,从而成为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活水源头”。战国及其以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出现了“道术将为天下裂”的趋势(《庄子·天理》),各种思想相互对立、碰撞、交融、吸收,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说:诸子之学“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譬犹水火”,但“相灭亦相生也”,显示出学术交融的博大气象。而经过孟子、庄子、公孙龙子、荀子、韩非子等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则从根本上确立了由孔子、老子、墨子所开创的老学、儒学、墨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基础地位。可以说,直到汉代儒家独尊和佛教中国化以前,以儒、道、墨为代表,融自然、人文和科学为一体的文化结构模式并未改变。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所说:“孔老墨之盛,非徒第二期而已,直至此时代之终,其余波及于汉初,犹有鼎足争雄之姿。”从思想内容来看,在这一文化模式中,既包含了对现实的人的心灵与肉体、理想与现实、形上与形下、德性与知识、实践理性与工具理性、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矛盾的揭示和理解,也包含了在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方面的智慧。而这也正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绵延发展的深层原因。

篇(10)

引言

数据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住院患者中,发生心理障碍的患者占到患者总人数的25%~35%,而在神经内科的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9%~55%[1]。心理问题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住院治疗效果,延长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间,并且增加住院费用,更严重的是会导致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上升,以及患者的社会回归率的下降。

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list 90,简写为SCL-90),是目前世界上最为著名、应用最为广泛的心理健康的测试量表之一。SCL-90适用于16岁以上的人群。SCL-90从感觉、情感、意识、思维、行为和生活习惯、饮食睡眠、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对一个人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和调查。对于存在心理疾病、不良的心理症状的人可以进行较好的区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进行都是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的年龄在21~76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1.2,患者总人数为80。在接受住院治疗之前,均未服用神经精神类的药物,填写调查问卷时精神状态正常。 研究方法

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SCL-90共有九个测验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怖、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将各个因子的严重程度进行设置,从1(无症状)到5(极其严重)共5种级别。得分≥2者,视为阳性患者。9项因子的综合反应出患者的综合症状。对于综合评分,与常模值进行比较[2][3]。 结果

表1 住院患者SCL-90的九个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项目

样本均分

常模均分

t

P

躯体化

1.89

1.42

18.00

0.00

强迫症状

1.89

1.60

10.55

0.00

人际关系敏感

1.75

1.59

5.06

0.00

焦虑

1.70

1.36

12.40

0.00

抑郁

1.82

1.48

11.23

0.00

敌对

1.80

1.52

12.50

0.00

恐怖

1.55

1.22

10.89

0.00

偏执

1.70

1.40

5.70

0.00

精神病性

1.56

1.28

12.90

0.00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名患者的SCL-90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表2 不同性别患者的SCL-90得分比较

性别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焦虑

抑郁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史

男性(n=44)

1.72±0.51

1.91±0.71

1.90±0.23

1.72±0.22

1.56±0.66

2.23±0.81

1.70±0.14

1.34±0.87

1.55±0.50

女性(n=36)

2.33±0.48

2.11±0.28

1.50±0.47

1.83±0.25

2.80±0.67

1.30±0.44

1.69±0.25

2.01±0.139

1.56±0.51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不同性别的角度来对SCL-90得分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男性患者的抑郁和敌对两个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女性的焦虑得分则高于男性患者。 护理建议

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和家属详细的介绍医院的情况、主治医师、负责护士等,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患者对医院、病房的陌生感和排斥感。要注意态度的温和与亲切,言辞要恳切,举止礼貌。对患者的疑难问题要进行耐心的听取、详细的解答,尽量为患者解决问题。对于患者的睡眠要保证,帮助、促进同病室的患者的交流沟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良好的睡眠是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保证。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情况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合理的处置。对于患者的抑郁、痛苦要理解,体谅。对家属进行宽慰,争取患者、患者家属与医生、护士的配合。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病情好转慢、病情反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积极、坚强的态度面对疾病。给予患者合适的饮食、日常起居的科学建议。建议患者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加业余生活的丰富度。加强陪护,保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确保患者不因安全措施不到位而发生人身伤害[4]。 讨论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处于亚于正常人群。神经内科的患者,可能由于长期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折磨,其生理、心理状态都发生了不良的改变。疾病的折磨和顽固使得他们的内心压力加剧。另外,很多的患者对于经济问题的担心也值得关注,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得患者们的心理负担增加,忧虑情绪明显。来自家庭的关注度不足,缺乏人文关怀,也是患者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在老年患者的群体中尤为明显。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特别是人文关怀,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度。

参考文献:

[1] 张庆元.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篇(11)

原文作者:佚名

我们是来自河南的求医者。2004年初,我6岁大的儿子突然出现了发热、摇头等症状。我婆婆喂他吃了一些小儿退烧药以后,他的症状就缓解了。然而,数天后,他在家中玩耍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全身僵硬,牙关紧闭,喘不上气来。丈夫见孩子这样,赶紧用铁匙把孩子的牙齿缝里,将其嘴巴撬开,然后抱起他火速赶往医院。经过数十分钟的抢救,我儿子的抽搐基本停止了。医生边让我们介绍他的情况,边给他做了普通及24小时脑电图检查。根据脑电图检查的结果,医生确诊他患的是癫痫,并认为他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长期大剂量地服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然而,我儿子按照医生给的治疗方案服药治疗6个多月后,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在此后的数年里,我儿子每个月都会发作1~3次,身体状况越来越差。2010年9月,我的一位同事在电视上看到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王玉平主任擅长诊治各类运动障碍病及癫痫病,便建议我前去就诊。王玉平主任是我见过的最和蔼可亲的医生。他在细心分析了我儿子的脑电图和发作症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儿子之前服用的那些药物并不适合他,应立即停药,最后还告诉我们只要用药合理,我儿子康复的希望很大,让我们不要过分担忧。回家后,我们按照王主任的嘱咐给我儿子服用德巴金、开普兰及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儿子抽搐、摇头等症状就明显地减轻了,原来那些稀奇古怪的动作(因误服大剂量的抗癫痫药导致的)没有了,癫痫发作的次数也由原来的每月1~3次减少到每2~3个月发作1次。如今,我儿子已经上初中3年级了,他的病情已经两年多没有发作了。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全家向王玉平主任表示衷心地感谢,祝他健康长寿。

 

河南 郭玉梅

王玉平医生简介:王玉平医生现为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癫痫协会临床神经生理分会副会长、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副组长、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成员。王玉平主任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内科专家毛俊雄、李春岩和汤晓芙三位教授,曾赴日本鸟取大学神经内科进修,回国后一直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诊治各类肌张力障碍病、运动障碍病及癫痫病。近年来,王玉平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曾荣获中华医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吴阶平医学奖等多种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