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住房建设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住房问题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江苏省淮安市“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的设计思路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淮安市住房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廉租住房实物配置量相对偏少
住房政策实行货币化补贴后,淮安市曾一度中断了相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造成向低收入群众实物供应存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实践证明。货币补贴的优惠政策难以抵消市场经济下的住房价格上涨压力。此外,淮安市加大了廉租住房的配套建设力度,逐步扩大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比例,但由于低收入群体基数较大,收购的廉租住房实物房源偏少,廉租房实物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仍有部分低保无房等困难家庭未能享受到实物配置待遇。同时,随着城市拆迁力度的加大,淮安市拆迁户中的一些低收入家庭存在买房难题,也急需提供低廉的租赁性房屋加以解决。
(二)保障性商品房购买力相对不足
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的实践,城镇人口的30%需要通过经济适用性房屋进行保障。淮安市2007年市区户籍人口为87.25万,经济适用房保障人口约为26.2万。按照每户3人计算,约有8.7万户需要购买经济适用房。按每户60平方米计算,淮安市约需经济适用房552万平方米,目前开发还存在较大缺口。淮安市市区保障性商品房管理办法规定,保障性商品房近期房价控制在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套型建筑面积在50-85平方米,销售对象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800元且家庭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家庭。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以目前价格购买60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至少需要12万元,超出了他们的承受力。淮安市估算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总需求量在4000户左右,但今年实际有购买力的仅约600户左右。部分获得购买保障性商品房资格的住户有的在缴纳约占房价一半的首付款后已经倾其所有并有不同程度的举债,正忙于奔走筹集剩余款项。可以预计,这部分家庭购买保障性商品房后将面临基本生活的困难,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三)部分新增就业群体居住压力较大
随着淮安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增就业群体不断扩大,包括城镇人口中自然增长部分、毕业后留在城市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郊县向市区迁移和定居的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收入不高,还没有积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近年来,淮安市虽然集中建设了一批外来务工人员职工宿舍,公共租屋也开始启动,但主要面向工业园区的劳动者,对于日渐庞大的城市新增低收入人口而言还远远不足,大多数外来人口需要直接面对水涨船高的房租。目前,淮安市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待遇方面侧重于工业园区内大中型企业,对于相对分散的其他行业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还缺乏周全的考虑。
二、完善淮安市住房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分享到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才能最终得到人们的支持和拥护,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淮安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作为一个新事物,仍有待精心设计完善。
(一)完善管理机构,组建专门的住房保障行政部门
住房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和多个职能部门。从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做法来看,均是普遍设置住房管理部门对住房保障进行专门管理,如美国的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新加坡的政府房屋发展局、香港的公屋局、成都的住房委员会等。随着住房保障力度的加大,淮安市应组建市级住房保障管理机构,赋予其保障性住房规划政策拟定。调配住房保障资源,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审核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资格等职能。淮安市是否可以考虑将住房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在各区成立住房保障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编制、业务经费和办公场所,主要负责申请受理、调查走访、社区公示、年审回访等住房保障的基础性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分工联动机制。
(二)完善计划管理,及时调整住房保障的指标
淮安市应继续完善中长期住房保障规划,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要在做好居民收入层次比例及住房总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以及房地产市场状况,对低收入家庭标准进行科学分析界定,研究淮安市住房保障的水平和范围以及各类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关系,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既要让真正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安居乐业并逐步扩大覆盖面,也要防止产生“养懒人”的不良倾向,努力在群众期望值和政府承受能力之间寻找保障程度的最佳平衡点。应该说,淮安市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仍要加强,真正实现住有所居。比如,2009年淮安市共有产权房申购条件:家庭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2010年将放宽到1000-120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具有本地城镇常住户口2年以上的家庭均可申请购买共有产权经济适用住房,无房家庭优先购买。廉租住房申购条件: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保障方式实行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购买时根据家庭人口状况确定允许购买的房屋户型大小。
(三)加强供应管理,扩大保障供给
淮安市应继续推动住房供应,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满足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实现住房供求基本平衡。要通过引导开发商合理定价,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满足群众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刚性需求。稳定市场房价,防止出现大的波动。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抓好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继续严格落实商品房销售网上备案和可售房源公开制度,逐步实现全市备案系统的联网运行。
(四)创新需求管理,满足保障对象的有效需求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对比,绿色建筑设计满足的层次需求比较多,这就让对绿色建筑的投资起点较高,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投资者所青睐。但是就其生命周期成本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也就是说对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所降低的费用以及提高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之所以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就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生态功能和最小的使用周期费用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宗旨。
1.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基本准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所体现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可以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的,但我们也知道,绿色建筑具有更广泛的主体需求,其层次性更强。与绿色建筑设计综合评价的目的相结合,经济型和适用性的统一,让主要的指标进一步的突出且指标之间要有可比性是评价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1系统工程理论
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各层级评价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是:横向的交叉和纵向的从属关系,经过对评价因素进行分类、分层后建立一个完备的、易于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选出综合性最好的方案。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让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不让未来人们的满足受到威胁的发展方式,也就意味着进行适当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评价重视的是建设多元化的需求,一如既往的对多因素的综合效益进行重视,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思想的体现。
2.3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
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的主旨是把绿色建筑看成一个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以全寿命作为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物质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作为这个系统在技术经济上的指标。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它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有建筑投资和维护成本。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意义,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为:评估目标的确立、相关评价要素的收集并进行数据化、分析指标与综合评价、下结论与改进建议等阶段。由于需求维度的目标比较多,所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比较适合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
3基于综合性能分析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
以总额和性能分析为背景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把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深度作为基础,可以把建设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开始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对地域、环境、资源等性能的综合考虑,利用评价标准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同时辅以高科技软件分析建筑的主要性能,让绿色建筑的科学性、客观性进一步的提升。
3.1绿色建筑地域性空间组织模式设计优化
对绿色建筑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以传统的建筑设计为基础然后加上如地理、气象、技术、文化和环境等相关的参数,对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依赖是绿色建筑地域空间组织模式设计的优化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地域元素,对人在绿色建筑中的感受重视起来,对设计优化主要表现在:优化设计技术、视觉形式、空间关系等,并与地域建筑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地方发展情况相结合。进行研究、调查、转换等,以便于设计模式得以控制,绿色建筑的效果得以优化。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是由人、地质、大气环境、土壤等元素组成的。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进行考虑,确保绿色建筑能对地域风格和价值系统进行整体的体现,并以地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让地域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优化目标得以实现。
3.2绿色建筑设计流程的优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准则,然后对现有的绿色建筑过程的设计进行优化:首先,对设计团队进行优化,由于组成绿色建筑设计团队的人员非常复杂,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团队应该基于绿色建筑的目标,对配设计团队进行员工的配置,落实责任。第二,对决策设计进行优化,设置特殊的绿色设计团队然后进行绿色建筑启动仪式,如开展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分析,对绿色建筑的现场技术、设备、交通等进行深度的分析,不能止于表面,一定要深入本质的进行研讨、分析;第三,优化初步设计,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的主要表现有: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研讨会、规定绿色建筑设计的总要求、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审查指标等等。第四、优化扩充设计,优化扩充设计的过程表现在:开展绿色技术深化实施研讨会、对绿色建筑进行扩充设计、对扩充绿色设计图纸进行审查、设计图纸模拟(综合建筑能耗、室内的通风、采光情况);第五,优化设计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流程是:对绿色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深化、绿色建筑设计图纸完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是参数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模拟的校对、审核、会签)、施工图设计完工。
3.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优化
当前,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性能评价的系统主要包含的指标有:水、材料、能源、空气质量和其它指标该,但内容的评价系统、操作模式、结构、结果的表达和绿色建筑的决策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满足设计师在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需求,在分析绿色建筑环境的时候使用Ecotect软件,通过总结可以对绿色建筑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进行获取,让每一项综合评价指标独立于彼此,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应,根据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相关系数法、专家评分法等几个常用的定权方法,对权重的评价指标进行确定,通过采用Ecotect仿真程序对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然后通过TOPSIS算法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让获得的评价指标达到最佳和EcotectTOPSIS决策模型。
二修复过程中所考虑到的防火设计
要求对于古建筑而言,由于采用了木质梁柱、木屋架,火灾荷载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的火灾负荷量,起火后对建筑的危险非常大。古建筑中的木材,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的风干,材料的含水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干材,因此极易燃烧。一旦起火,火势将沿着整栋建筑的柱、梁直至屋顶而燃烧起来。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1耐火等级的设定
古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其耐火等级低,多为三、四级。所以当我们在做修复工程的时候对于防火方面不能把标准定位过低,古建筑的使用时间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考虑到院落旧址所在地块界限尺寸有限,加大防火间距势必破坏建筑群的整体性,因此我们将建筑的耐火等级定为二级,等同于目前低层商业及多层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东西房与两个正房的防火间距均为6m以上,这样在保证了整体的同时也满足防火要求。
2建筑防火分区的设定
现代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防火安全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防止火灾蔓延以及人员疏散的安全保证,是保证结构安全的枢纽。因此,通过火灾危险性的分析我们对27号院落中根据实际的距离大小来划分防火空间,形成物理性的防火分隔,再以此空间的间隔,规划设置各项防火措施及设备,达到防火安全目的。在27号院落里面的两个正楼一、二层建筑面积为100m2~200m2左右,按照现在的防火标准可设为一个防火分区。在楼下均设有一层地下室,我们将每个地下室划分为不大于500m2两个防火分区,并且每个防火分区中均设有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和垂直疏散口,以此来符合现在制定的防火设计规范和要求。在地下室建筑组团西侧和南侧均设有消防车道,在西跨院和四合院设计有室外消火栓,每个房间配置两个干粉灭火器。这样在防火设备上就含有移动和固定两种灭火设备。
3建筑材料的使用
古建筑原先所使用的材料很难达到现在的防火规范标准。对于古建筑的修复,首先在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坚固的基础上,所使用的材料还要采用必要的防火措施来满足疏散和救火的要求。原有27号院落群的主体建筑采用的是砖木材料,根据多方探讨和研究决定在修复院落群建筑原貌的同时要积极运用现今成熟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做法,因此院落的主要屋面和楼板采用基底材料,墙体基底则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这些材料的使用使得整座院落的耐火性能基本达到现今砌体建筑的水平,同时在建筑里还砌筑有砌至梁底的防火墙,并在木构件的表面涂刷防火涂料,从而为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救火留有一定时间。为保障安全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尽量地延长逃生时间,在建筑中设置防火门成为必备的逃生和防火设施。会馆建筑里设置有双扇乙级防火门,管井门为丙级防火门。
(1)因建筑物总体布局不合理而造成
建筑设计方案中贯彻节能设计思想受节地要求的影响,在建筑物总体布局上,一味地追求建筑面积的最大化,使得建筑布局往往会或多或少的忽略建筑物的自然采光与通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为了节地而降低了建筑的适用性,并不是建筑节能设计思想所提倡的。
(2)因建筑物单体布局不合理而造成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中,需满足建筑物的适用性和美观性原则,二者的关系需要很好的平衡。部分设计师一味地追求建筑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将建筑物单体的平面布局设计得过于曲折,造成建筑体形系数过大,建筑能耗过高,不利于建筑物的节能。
2.建筑设计方案中贯彻节能设计思想的作用
(1)能有效地利用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将节约利用资源的观念贯彻于建筑物设计与建造的始终。比如在节能设计观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在考虑建筑物总体布局上,会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节约了能耗,又提高了建筑的适用性。又如在节能设计观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单体时,会充分地考虑建筑物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的采光及通风条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利用电能和减少空调设备的支出,更能有效地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此外,在节能设计观念的指导下,设计师在建筑物景观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同时,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2)能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其建设的主体有三类,第一类为设计方,第二类为施工方,第三类为承建方。设计方负责建筑物设计方案的设计,施工方负责根据设计方的图纸进行施工,建设方是建筑物的所有者,其主要为建筑物的建造提供资金。基于此,建设方在选择设计方案时,会衡量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利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无疑备受建设方的亲睐。消费者在购买房屋时,会综合考虑建筑物各方面的因素,如建筑物周围的配套设施,建筑物设计的质量,等等,节能环保的设计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更能节约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极受消费者的欢迎。
二、建筑设计方案中贯彻节能设计思想的方法与措施
贯彻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思想,是设计师的基本职业素质,设计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建筑物、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据统计,自然环境对建筑物的节能设计的质量起到70%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贯彻节能设计的思想。以下是对如何贯彻节能设计思想方法和措施讨论。
1.将自然元素充分引入到建筑物的设计方案中
与建筑物的设计有关的自然元素有土地、降水、光照和通风情况等等。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方案的过程中,应以节能理念为宗旨,进行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1)将自然采光引进到建筑物的设计方案中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贯彻节能设计的理念。将自然采光引进到建筑物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师进行节能设计的首要选择。在运用自然光贯彻节能设计理念时,设计师需要对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综合的考量。我国处于地球的北半球,太阳东升西落,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将自然采光设计贯彻到建筑物的设计中时,应将建筑物的朝向设计为南方、东南方或西南方;具体的角度位置关系,要综合考虑到周边街道、周边建筑关系等因素。在顾及建筑物美观的同时达到了利用自然光调和房间整体效果的节能环保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将自然通风引进到建筑物的设计方案中将自然通风引进到建筑物的设计方案中是贯彻节能设计思想的有效途径。贯彻节能设计思想,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计之初,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根据建筑物所处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收集历年来该地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风向、风速和风力的大小以及降水量等情况。
2)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明确自然通风设计对建筑物节能设计的作用: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空气的流通速度增强,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相交换的频率增加,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空气的流通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类呼吸道疾病的滋生与传播,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自然通风可以减少空调和机械通风设备的使用频率,降低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将自然景观引入到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方案中将自然景观引入到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中,在减少对自然破坏的同时,提高了建筑本身的适应性与协调性。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时应尽可能地引进周边整体环境,在顺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中贯彻节能设计思想。
2.从建筑物本身贯彻节能设计思想
从建筑物本身贯彻节能设计思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将节能设计的理念贯彻到建筑物的总体布局设计中。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功能。在建筑物的总体布局设计中,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这既是国家关于提高土地使用率的规范,也是建筑物节能设计的重要方面。在进行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时,还应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争取利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建筑物;为贯彻节能设计的理念,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还应对建筑物周边的情况有所了解,如周边的交通配套设施、周边行政区域的划分,等等,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将节能设计的理念贯彻到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和管理设计中。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节能设计,需要设计师将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建筑物的节能设计思想。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由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雷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2)由建筑物内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打击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引入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计算机防雷系统,层层防护,确保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感应雷的防护当中,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已日趋频繁;它能根据各种线路中出现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时作出反应,泄放线路的过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一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第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00*50%/3/3=11.11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KA及2.78KA*30%=0.8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10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二、二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50*50%/3/3=8.33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为37.5*50%/3/3=2.0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8.33KA*30%=2.5KA及2.08KA*30%=0.6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8=66.6KA;即设计应选用
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65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三、三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波头0.25us;根据附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00*50%/3/3=5.55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5*50%/3/3=1.39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5.55KA*30%=1.7KA及1.39KA*30%=0.4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5.55*8=44.4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在供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具体安装以较常用的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为例,示意如下:
1)TN-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2)TN-C-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3)TT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综上所述可见,在防雷保护设计中,总的防雷原则是采用三级保护: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目前通常作法是以下三点:
1)建立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
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包括桩基、承台、底板、地梁等),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式接地,将建筑物各部分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从而避免各接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以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
2)电源系统防雷
以建筑物为一个供电单元,应在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防雷区交接处)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
3)等电位联结系统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明确规定,各防雷区交接处,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尤其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房等弱电机房,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此处除采取电涌保护器进行感应雷防护外,还应采用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进行防雷保护,本文不再叙述。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都非常清楚,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既简单又繁琐的内容,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有待于各位电气设计人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善为谋划,精心设计。本文仅此设计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以文中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建筑装修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所占有的比例也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高档的建筑施工中,装饰装修费用将要达到工程总造价的一多半。因此,要想创造环保节约的装饰工程,开展室内装饰装修也要进行全面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环保和节能的有机结合,否则建筑装修工程将很难保证减少成本,并且很容易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实现环保节能型建设更是难上加难。据调查结果发现,全球一半以上的居民处于室内环境的污染之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众多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重大疾病。由于现代人大多时间都是在室内工作和生活,每年因室内污染造成死亡人数已达数万人,这直接造成我国巨额的经济损失。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大多时间都是呆在家里,而家中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却高出室外数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来自一份调查上说“在医院就诊的患儿中有八成以上的家庭都是在最近时间内装修过。”据此推测,室内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是造成小儿患病的重要因素。经过抽查发现,在室内装修中,有毒污染材料占68%,这些材料中存在多种有害化学物质,例如,甲醛、三氯乙烯、苯等,一旦进入室内,将会引发多种疾病。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2.对室内装修材料的分析
(1)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范围及重要作用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主要范围包括:过道、客厅、餐厅、地面、顶棚、厨房等。室内装饰装修主要是为了优化环境,创造使用条件,延长使用寿命,保护结构,增强艺术性以及服务经济建设等。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主要是为了改善室内空间和清洁卫生条件,以更好地创造完善的使用条件,例如室内隔断、吊柜、壁橱等,都是通过装饰装修才能达到较高的使用价值。任何建筑都具有使用年限,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的侵蚀,另一方面受人为因素的破坏,所以,为了达到保护建筑结构的目的,必须加以装修设计。在现代建筑中,装饰装修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为美化环境、增强艺术效果服务。通过对室内的装饰装修可以对室内交错复杂的线路及设备进行完美的处理,使之穿插有序、隐显有致,不仅方便使用,而且室内和谐规整。建筑装饰装修不仅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还对有关冶金、化工和机件等产品进行了扩展,房屋建筑装饰装修行业的发展不仅丰富和改观了城乡面貌,还对传统建筑融入了时代感和艺术气息。(2)对室内装饰环保材料的分析1)室内装饰材料的选用家装墙面装饰材料的选择尽量不要选用木制板进行装饰,最好是选用刷水性涂料或者新一代无污染环保型墙纸,或者是采用棉麻、丝织作为天然墙纸。对地面材料的选择一般采用天然石材、木地板、地毯等。注意选用地毯前要选用不含有害物质的地毯,并最好选用绿色环保地板,建议买烤漆地板。顶棚材质的选用尽量选用软装饰材料,最好选用棉麻成分高的而且不容易褪色的布料。一定要注意在室内装饰施工中辅料的使用,特别是对胶和底漆作为基底处理时,选择环保涂料,一定不能忽视辅料的使用。2)房屋装饰装修的环保设计要素①空间要素: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要合理,对于固定或活动的陈设品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又要起到使用装饰的作用,例如厨房内设计的橱柜,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存储东西。②色彩要素:在色彩配置上,要选择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色彩,这样既能美观又能符合设计功能的要求。③光线要素:光线要素是设计的主要特色,自然光线及灯光效果是室内设计的关键,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另外,灯具的选用及灯光设计中光学效果的考虑也是很重要的。④装饰要素:室内装饰一定要起到满足使用和保护的功能,所用的装饰材料一定不能有气味,而且质感柔和细腻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最重要的是能起到美观、防潮、隔音的效果。
二、建筑装修工程室内环境质量监测和验收标准
自从了室内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10项强制性标准以来,市场上已经停售不符合10项标准的产品,包括粉刷涂料、木制地板、胶黏剂等具有放射性有害物质的材料。据调查显示,这些材料中的成分严重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在装饰中一定要避免使用这些材料。室内环境验收一定要等到竣工一个星期之后或在搬入新装修的房屋之前进行,其检测点设立在距离墙面不少于半米、距离地面高度在80~150分米之间的位置,应尽量设置在通风处,并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检测,使其室内的空气检测符合规定的标准才能入住,这样可以为居民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室内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方法
1.预防
在房屋建筑装饰中应尽量使用天然环保的装饰材料,对于家具的选用同等重要。一定要注意,在购买家具时,首先要看好其构成成分的污染含量证明,并对新的家具要等到有害气体释放完之后才能使用。在迁入新装修的住宅之前,首先应找专业检测人员对室内环境进行安全检测,等做好安全评估之后才能入住。
2.治理
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治理最关键的还是经常通风换气,尽量采用全面通风和定时通风策略,一般新家居室内,要等装修完半年才能达到符合标准。后期治理可以用植物吸收室内的有害物质和气体,例如,芦荟、铁树、薄荷等都是室内杀菌消毒的高手,其中文竹还可以检测家中的环境质量。另外还可以采用新技术、新型机器来净化室内空气,使有害物质或气体变成无害物质。建筑装饰装修设计行业只要把节能环保落到实处,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室内装饰装修整体水平的发展,减少施工成本,还可以提高装修效益,不仅对装饰企业效益有利,还对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政策的落实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房屋建筑装饰装修环保设计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无论到什么时候,节能环保的室内装修都不会过时。
(2)建筑面积大:通常,这类建筑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建筑面积都非常的大。一般单层面积为上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几十万平方米以上。
(3)可燃货物集中,种类复杂。大型商业建筑都是各种商品交易的场所,特别是一些经营批发的大型商业建筑,商品数量和种类都很多,情况复杂。
(4)大型商场的构架不利于消防疏散和逃生。货架林立,导致容易迷路和疏散路长显著增长;商场严格规定的进出线路也给疏散和逃生带来不便。
2火灾对地下建筑的危害表现
相比地面而言,地下建筑工程火灾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烟量巨大。地下建筑工程由于没有设置窗户,也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因此火灾产生后,建筑物中的烟就无法扩散出去。再加上有些建筑物质材料在燃烧后还会产生有毒气体,这对正在施工的人员以及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国家医疗带了负担。
(2)泄爆能力差。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如果爆炸事故发生,这样的环境就不能及时泄爆,反而加强了爆炸的威力,进而就会导致火灾的危害更大。
(3)产生的温度高。地下建筑产生火灾后,热量散发速度慢,这样地下空间的温度就会加速升高。经研究,地面上的建筑物的轰然现象要远远低于地下建筑物,而且有的有毒气体的排放困难,产生化学反应也会导致地下建筑空间的温度急速上升。
(4)人员的疏散困难。由于地下建筑封闭性的特点,照明也是完全依靠人工,因此,如果火灾产生,那么地下人工照明的电路就容易被烧毁,导致地下空间的黑暗,这给救火人员对人员的施救和疏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加大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5)营救困难。
开展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工作时有很多难题,例如火灾的具体情况难以探测、通讯中断等,这些因素给整个地下火灾的扑救工作造成了巨大阻力。因此,加强对地下建筑工程火灾的特点的研究,对于建筑人员和救火工作人员了解其原理有重要意义。
3地下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及其设计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建筑物有更高的质量。城市建设中地下建筑工程是建筑企业的首要选择,然而,火灾对地下建筑工程却时刻存在着安全威胁。总而言之,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问题是地下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在地下室防火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列具体要求
3.1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1)地下建筑的耐火等级要达到一级,越高越好,地面去地下的出入口处也应该在二级或以上。这是因为地下建筑封闭性的特点,如果耐火等级低于一级的话地下建筑就承载不了火灾带来的压力。
(2)装修时应注意的是,对于逃生通道、安全通道、楼梯扶手、放烟楼梯间以及墙面都不能使用易燃材料。要根据以往地下火灾的经验,在地下建筑的人多的场所,更要避免使用塑料制品等用作装修的材料,也尽量不要使用塑料壁纸,因为这些塑料制品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以及有害物质。
3.2通风、空调防火的设计要求
(1)通风、空调防火应该进行分区设计,风管应采用金属材料,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燃烧困难的材料。
(2)地下建筑设备和风管等的保温材料、过滤材料及其粘结剂等也要使用非燃烧材料,没有条件的也应尽量使用燃烧困难的材料制作。
3.3电气防火的设计要求
(1)消防电源的设计。地下建筑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电,尤其是消防方面。地下建筑的消防水泵、防烟及排烟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器、安全通道的指示标志、电动防火门等都需要电。因此,地下建筑必须保证充足的电量供应。如采用蓄电池用于紧急备用时,也要保证其连续供电的时间够长,不能少于半个小时,还有必要准备一台或几台柴油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
(2)用电设施。地下建筑应设置干式电力变压器。在专用房间里设置容量有560kVA的电力变压器,防火设施的配线应该使用材料较好的产品,还要能够防潮湿、防腐蚀。使用的蓄电池也要是封闭性的;柴油发电机应注意柴油的封闭,远离火源;消防设施的控制箱等也应该标明使用方法。
(3)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设置。使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如大型商场、学校、医院;大型计算机房、电力变压器房、物品设备储存库房,以及人流较大而又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备。
3.4安全有序疏散
(1)要地下建筑的设计时对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入口应设计足够,通常情况下每个分区不少于两个,而其中有一个比较方便的应该直接通往地面。
(2)对竣工以后会用于电影院、大型商场、溜冰场、体育馆等的建筑物的防火区,应设计更多的安全出口,通常不少于两个。
(3)投入使用后面积较小的,以及平常没有多少人停留的区域,至少应该设置一个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
(4)为了有效避免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导致人员太拥挤以及被浓烟困住,地下建筑防火分区应在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安全出口。
(5)直通地面的楼梯间、门等的宽度应尽量够宽,最小不要小于1.5米。电影院、大型商场、溜冰场、体育馆等人流较密集等场所直通地面的门、楼梯间的宽度最少应在1.5米。
(6)在建成后使用层数在三层以及三层楼以上的楼层与室外的地面的高度超过10米的应该设置防烟楼梯间,例如使用面积较大的溜冰场、电影院、大型商场等。
设计时,考虑到经济原则和施工方便,石材饰面内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外露构件也可用混凝土支模浇筑。按结构施工图先浇铸钢筋混凝土主体骨架,根据牌坊柱截面,混凝土柱浇成亚字形。屋面板底支模浇出方椽条和博风板,并浇铸梁头以方便安置石构件,用PVC管预留管线及钢筋穿孔位。在各个分项工程中,有监理人员、质监人员严格把关,在施工完成静压桩和主体结构后,便做静压试验和抽蕊回弹等试验,以保证工程质量。
石材面装饰工程是本工程的重要内容,主体采用钢骨架干挂,局部有系挂,甚至贴石,有些复杂处喷石漆。柱采用干挂石材,为厚50mm、长1500mm的浅黄色花岗岩,这比厚25mm的一般挂石要大,从转角就可看到石材的拼接厚度,使柱有厚实感。用1:2的白水泥砂浆比例灌缝和聚氨酯胶嵌缝(图4)。梁为砼梁,顶面贴30厚花岗石,20厚1:2白水泥砂浆结合层;其它三面栓挂30厚浅黄色花岗岩,1:2的白水泥砂浆比例灌缝和聚氨酯胶嵌缝(图5)。屋面板底采用灰白色石漆。屋面板也是仿石效果,但现浇的屋面板下桷板及侧面博封板形式复杂,无法再贴石,考虑到距离地面较远的施工操作和理想的视线效果,最后采用喷石漆,石漆色泽接近挂石(图6)。石雕要求比较高的石构件,基本采用整石打造,如柱头、雀替、抱鼓石、梁头卷花、柱础等。其中柱头根据形式分上下两段,之间有榫口,并与混凝土柱卯口相连(图7)。柱础分四块,安于四角,左右用石胶填缝,前后缝由抱鼓石遮挡(图4)。抱鼓石分上下两端,与混凝土柱连接处用膨胀螺丝和钢筋焊接。雀替则用Φ25螺纹钢穿孔与混凝土构架拉结,保证结构牢固。穿孔处补石块用石胶填缝(图8)。石雕、抱鼓石、柱头、雀替等石作,按图纸上已提供大样及工艺做法施工,细节处理由施工方按传统做法,提出施工方案,绘制草图、提供材料样板,经设计方或建设方审定后,先做出样板,确认后方可全面施工。石缝拼接是施工设计的重要内容,总的原则是尽量避免通缝、长缝的出现,把石缝适当隐藏。亚字型柱贴石面时,保证正立面的石材完整,拼接缝出现在侧面。过梁挂石同样处理,将完整面留于正立面,拼接缝出现在上下面。精确计算石材完成后的尺寸,干挂系挂及贴石的预留尺寸不一样,尽量减少完成面后的缝隙,如有缝隙可用石胶填缝。
瓦面采用传统琉璃瓦,瓦的排列方式参考传统作法,由于屋面斜度较大,要采用钢钉、扎线及灰浆座砌固定瓦面[2]。瓦面层由上而下排列为:a筒板瓦盖六留四底铺1:3水泥砂浆卧瓦最薄处20厚,使用直径3~3.5mm钢钉穿过瓦,插入砂浆中;b配Φ6@500X500钢筋;c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d混凝土屋面板。
一些与国立中山大学有关的校区,不少都建有类似的牌坊的校门,佳作不少,华农新校门牌坊也自不逊色,亮点有三:
1设计上的继承与创新
设计师有比较专业的传统建筑修养,对老中大南门牌坊研究透彻。对校门牌坊的整体比例把握到位,特别是总高与面阔的比例及各开间的比例关系。并对细部周详仔细设计,取其他牌坊细部之精华。绿色琉璃屋面是设计的创新之处,这种组合既体现了传统形制,又加强了学校民国建筑的历史特色。
2用料讲究
主校门工程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百年校庆的重点工程,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对建筑的设计及施工要求很高,监管到位,用料尽量配合设计要求,舍得用大料好料。
2建筑方案设计原则及方法
2.1设计原则
建筑方案设计涉及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几个阶段,其核心为空间的合理设计,本质是为人们提供一个需求的空间,基本原则则为满足功能,展示美观。
2.2基本手法
(1)形式。针对任何项目类型,首先要考虑的定义形式。和开发商初步沟通后结合场地周边概况,确立建筑具体形态,是公共建筑还是住宅建筑等。在满足当地城市规划技术措施前提下,结合意向性意见,抛出建筑师的第一橄榄枝,即:做什么的问题,随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对酒店我们研究的是酒店管理的星级标准;对住宅遵循策划公司市场报告设计合理户型;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人流流线,集中式和分散式街铺为主轴。教育类建筑,注重庄重与活泼。定位类型后,以平面形式定义主体效果,通常意义上平面分为集中式和分散链接式,集中式构图注重整体性,有效整合各功能空间,一般常见于高层建筑中。分散式则更好地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同时更加注重平面形态间咬合与分离,常见于中国传统园林住宅,休闲度假酒店及一些风景优美下的建筑物。
(2)材料。用材料装饰里面,用形体组合空间,以空间打造建筑。任何一个建筑师都必须认真领悟其中要义,不同时代建筑类型,风格样式均是同时期材料科学的体现,没有玻璃、钢构问世,就没有第一个玻璃楼———英国水晶宫,更不会有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理论提出,当然也就没有摩天大楼概念。安藤忠雄将清水混凝土运用到极致,赖特则将粗狂石材与光滑混凝土墙有机结合,柯布西耶用简单白色墙面创造举世瞩目的萨伏伊别墅,帕里运用方格子玻璃模块演绎吉隆坡城市中心双子塔。合理运用材料,打造建筑最优空间效果成为当代大师特定手法。
(3)空间。空间决定建筑高度,一个没有空间概念的建筑方案设计人员是不完整的。形体穿插成为当代建筑师基础,可允许没有文化支撑,但基本空间组合关系必须具备,没有空间就没有建筑。建筑立面作为美的东西展示给大众,从立面上打造空间不单停留在表皮多样性,更大程度上是将形体完美组合,并在合理部位引入景观,将平面化东西垂直化,给人一种身在空中,活在大陆的感觉。对年轻设计师,领会立体构成,做好细部处理,成为做好建筑根本。
2.3设计方法
(1)整体设计建筑平面。对建筑设计方案而言,正确分析建筑物与人和车间的关系,并对图形形状、位置、方向等信息进行确定(即出入口和图底关系确定),不仅是设计工作首要问题,也直接关乎其布局成败,故此时应以任务书为重要分析依据,认真研究其文字叙述、道路状况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加以科学设计。以此实现建筑出入口与室外场地流线组织、建筑内部布局与功能及建筑环境与城市环境有机协调。因此建筑平面整体设计中,应切实做好三大分析:人流情况,即分别据主要和次要外部人流来向确定建筑主要和次要出入口位置,以免出现人流交叉;车流情况,即结合场地周围道路定位车流入口位置,并将消防通道因素考虑其中进行出口就地设置,以免造成人车交叉;而对外部和内部停车可通过区分停车位置解决,如外停车位置可处于建筑主次出入口间,也可以接近建筑公共场所次要入口,内部停车位置则可接近工作人员入口;环境和景观情况,主要是了解分析场地情况和周边环境,为建筑物设计合理朝向和公共、辅助功能区域,一般情况下,较大公共空间常与外部景观对应,并在临街位置预留合适集散广场,而次要入口常与辅助功能区域相对应。完成上述分析后,还需据建筑功能关系与面积表信息,及平面整体功能分区情况分析内部条件,包括出建筑入口大置、个数、占地面积等,以此为后续功能划分奠定基础。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越来越多造型奇特、功能多样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优劣性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重要的联系, 而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必是源自于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标准程序之上。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重要性,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几点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地基基础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施工检测现状地貌与地质勘查报告不符
在近几年对诸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技术检查中我们发现: 施工方具体施工工程与设计方的图纸与施工要求并不相符,主要表现在建筑施工方基本按设计图纸要求开挖建筑基槽,但是却经常出现在已达到设计要求深度时却还没有达到设计持力层或已经开挖过深。经调查了解,有的是地址勘察工作做的过早,经过较长时间,在勘察后建设方就已对原有要施工的场地进行了修缮平整,而设计方、施工方却并不知情;有的是因为施工场地土层复杂,土层变化较大,土层结构不稳定,但是勘察报告却没有完全准确、详细的对这种情况加以解释或注明该情况。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所带来的建筑施工问题,设计人员应该在开始进行基础设计时就及时向勘察部门、建设方、施工方详细了解这方面的准确信息,在设计阶段就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及时发现问题,与施工方良好沟通,杜绝出现安全隐患。
(二)忽视地质勘察报告中所报标高与总平面图设计图标高的对应关系问题
有些刚刚参加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没有具体的设计经验,对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不能很好处理。很多设计员在设计师不重视勘察报告中所提供的标高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所标标高的对应关系,只简单的把勘察报告中所标示出的勘察时的地表面作为实际室外地坪,结果往往会造成基础实际出现错误重大或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建筑施工。对于建筑坐落于低洼、坡地等需要大量填挖土方进行平整的施工场地经常出现此类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是设计师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就没有根据建筑总平面图所要求的标高,将基础底标高和基础范围体现在详细的地址勘察报告中,就不能准确明白的察觉出基础设计师所存在的设计问题。
二、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结构布置不合理,形状不规则
近些年来许多建筑设计只片面追求自身的建筑特点,却不考虑设计结构布置,出现了许多形状不规则的平面设计布置,同时很多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注意抗震方面的设计,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要求对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的结构设计布置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计算,并不能对相关的计算参数进行有效调整,不也不针对性修改部分梁柱的计算结果,同时忽视也部分楼板的加强处理。
(二)计算构件实际受力所采用的模型和程序不合理
根据对剪力墙和楼板所假设的的模型化条件不同,目前最常采用的的多高层结构分析软件主要有以下三类1)薄壁柱模型;2)板-梁墙元模型;3)壳元,板壳墙元模型。不同的计算模型根据其自身特点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通常使用的薄壁柱模型较多采用7个自由度(6个空间自由度和一个截面翘曲自由度)。当剪力墙的上下两截面形状变化较大或上下薄壁柱的形心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时,即使6个空间自由度可以通过下端的水平刚域来进行调整装换,但第7个的翘曲自由度却无法做到连续。所以当剪力墙结构布置复杂,上下洞口分布不连续,特别是存在框支剪力墙时,就不能满足薄壁柱理论软件的基本假设。
即便设计人员选用了适合的结构计算软件计算所做工程计算模型的结构,但由于计算软件在编制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假设条件可能会与结构中某些构建的实际受力状态不相符,这就可能导致某些局部构件的实际受力状态与计算的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这使就十分需要结构设计人员根据自身的设计经验进行人工调整。但也有些设计人员由于过分相信计算机软件的计算结果,没有对具体构件的受力状态有很好的了解,缺乏对所用计算软件的适用条件的了解,就不会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而直接根据软件编制出建筑设计图,从而造成关键部分构件如梁、柱等的实配钢筋与其真实的受力状态不相符、浪费建设方的建筑资金、影响建筑安全度,这是就需要设计人员对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准确的判别,并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有效调整。
三、砖混机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底框上砖房房屋的计算、绘图问题存在误差由于底框上砖房结构上刚下柔的特点,其对抗震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应在方案设计阶段就根据这类工程的具体特点,考虑下部柱网的布置并按要求进行平面布置。而实际设计施工过程中有些建筑设计人员却仅按普通住宅来进行平面布置,这就会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很大的难度。实际配筋时板顶筋,主梁、次梁上部筋的布置由于底框结构托墙梁受力大,配筋率高,钢筋直径比大等问题容易导致梁实际受力截面较计算截面出现削弱,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就应该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应在计算后进行手工调整。在画梁图时则应着重注意梁顶底面每层钢筋的排放数量,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结构的安全。
(二)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构造柱在当今建筑设计中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但这种作法会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1、当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时,就会导致构造柱提前受力,且当这种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时,构造柱位置必然会形成应力集中,首先遭到破坏。这样构造柱非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成为房屋结构安全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2、构造柱一般布置在地圈梁中,无另设基础,当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就不能满足要求。这时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就应该按承重柱设计。但当梁上荷载和跨度都较小时,构造柱也可以布置于梁下,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下计算,经验算满足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来,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
(三)忽视了纵向框架只考虑横向框架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按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各方面所有的地震和用力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来承担。也就是说,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一些结构设计人员仅纵向地按普通的连续梁进行建筑设计,却忽视梁柱的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不符合框架的构造要求。由于不考虑地震时的纵向作用力,在实际设计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梁的支座负筋、跨中纵筋及箍筋的配筋置都出现不足。
(四)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许多结构设计人员误认为六度设防地震结构就是不设防,就图受力分析方便,故意将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过小,使加大梁柱的线刚度。这样就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就按轴心受压计算。虽然这种做法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加之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这种结构一旦受力后,必然导致柱顶抗弯强度不足,柱子梁底附近就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的裂缝,这样不但影响房屋的耐久性,也会引起住户的心理恐惧。当这样的结构一但遭遇地震时,毫无疑问将会倒塌,这就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四、楼板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存在误差
双向板会在横纵个方向均产生弯矩,因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则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取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进行计算。有的设计人员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只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导致长跨有效高度偏大,就会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严重质量隐患。
(二)对楼板受力状态认识不足
有些经验欠缺的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到位,就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进行计算。这就导致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出现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的情况,进而致使板出现裂缝。
参考文献: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