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跨界营销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3 09:49:4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跨界营销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跨界营销论文

篇(1)

 

一、引言(Introduc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品交流也更加广泛。在市场化过程中,品牌总是被喻为产品的黄金名片,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除了要求品质优良之外,商标名的翻译妥当与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众多的学科和领域,如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化、法律等。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商标的翻译有更高的要求,它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商标心理。因此,这就需要运用语言、营销以及美学方面的综合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可通过音译、直译、意译及音译结合的方法,同时结合商标音、形、义各方面的对等性,翻译出能够演绎内涵并兼顾消费者心理感受和文化风俗习惯的商标名。化妆品商标的翻译就是最典型的实例之一,其受众的美学特点决定了其产品译名的重要性。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性对美的追求和渴望是她们购买商品的永动力,女用化妆品名的翻译应符合女性消费者追求高雅和美丽的心理。因此,本文选取了化妆品品牌作为样本进行更细致分析,从而更深入研究商标翻译策略。

二、化妆品品牌的翻译方法

笔者通过从超市实地调研、参考《昕薇》杂志(20010年10月号)所刊登的化妆品广告、及化妆品相关网页中收集到化妆品畅销品牌共50个商标翻译,通过这些品牌的翻译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品牌翻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译法。

(一)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1、汉语拼音法

 

原名

译名

品名

产地

大宝

DABAO

护肤品

广州

隆力奇

LONGLIQI

护手霜

江苏

丹姿

DANZI

防晒霜

广州

郁美净

篇(2)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简称DL)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图书馆正在竞相研究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图书馆界和信息科学领域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当前图书情报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比较准确的呈现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现状,本文以数字图书馆为检索词,对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1997—2006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共得到相关论文1028篇。由于检出文献数量巨大,为便于分析,笔者筛选了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杂志等17种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得到抽样论文300篇。下面就以这些论文为依据,对近十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进行总体上的概括和评价。

1 基础理论研究

1.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自从数字图书馆概念出现以来,始终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不同的论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各自的阐述,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几种观点:⑴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下一代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于使用的现状。免费论文参考网。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⑵数字图书馆是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并详细解释为,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象、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同时还包括知识产权、存取权限、数据安全管理等范畴。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的大型知识库,即以分布式海量数据库群为支撑,基于智能技术的大型、开放、分布式信息库。综上所述,虽然对数字图书馆不能给出一个规范的、权威的定义,但是从不同的定义中我们却可以发现,数字图书馆的内涵要比传统图书馆广泛得多。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将会随着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

1.2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表述:

杨沛超、魏来认为,数字图书馆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看,它就是利用网络设施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快速、有效的提供给用户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形态。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数字化资源;② 网络化存取;③ 分布式管理[1]。徐文伯提出数字图书馆的三个特征为:① 分布的、但在统一的标准下建设;② 可以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运行;③ 可以不断扩展[2]。罗维维指出,和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实体单位,而是虚拟的,不存在物理上馆舍的界定。其次,它不是简单的数字馆藏,数据库的数据范围要比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大得多。第三,它的研究和实施是由计算机通讯领域的研究人员为主,参与制作数据库的人员涵盖许多不同行业,其中信息科学领域和图书馆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3]。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尽管目前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数字图书馆的所有特征,但从发达国家已经出现的数字图书馆雏形和以上学者的描述中,可勾画出它的某些特征,初步展示了未来数字图书馆的风采。

2 建设模式研究

近年来,学术界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单纯化的理想数字图书馆模式,即技术指导型。它支持面向对象的分布式查询的资源库,并且通常支持基于知识内容的检索,具有人性化的人机界面。这一模式囊括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成,但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有重重困难。第二种模式,就是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模式,它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资源有机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又称混合式图书馆,它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第三种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综合或者说是简化。

3 技术研究

数字图书馆是当今计算机、通讯、信息内容处理等高新技术之综合体现,也是目前世界上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我国学者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研究着墨很多。镇锡惠认为数字图书馆系统主要技术的需求包括: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方面的技术需求;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存储网络系统模型的技术需求;数字资源加工编辑相关的技术需求;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系统相关的技术需求[4]。刘锋指出CDL(China Digital Library)的关键技术是① 图象、文本、音频、视频数字化技术;② 压缩存储和还原技术;③ 元数据库技术;④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⑤ 知识挖掘、管理技术;⑥ 在线服务技术;⑦ 人机交互技术;⑧ 认证和网络安全技术[5]。胡昌平、吴叶葵讨论了基于Agent的个性化主动服务,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6]。赵伟、郑巧英分析了其在广播式、查询式客户端程序设计和结构中的应用以及在协作网中的应用[7]。彭国莉分析了信息推送的类型、服务形式和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的实现[8]。傅湘玲则介绍了推送技术软件和Push技术的应用前景[9]。

4 元数据研究

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元数据研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以Web形式存在的网页资源呈几何级数上升,要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除了搜索引擎外,就是采用相关的著录标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著录,元数据技术由此产生。在元数据的研究成果中,李惠较为系统地概括了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收集和维护。她认为元数据可用于信息资源的组织和检索,也是设计和维护数据库的工具,可以成为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向导。免费论文参考网。在元数据的利用方面,她还介绍了元数据与检索工具相结合的四个集成层次[10]。梁雯指出了元数据在数据仓库的重要角色:它起着定位数据仓库的目录作用,为数据仓库的创建提供必要的信息、描述和定义[11]。而宓永迪、夏勇则介绍了自行开发的网络资源元数据搜索、查询系统,包括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这是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案[12]。在网络信息的元数据标准方面,人们已经认同元数据标准是一个网络信息的管理工具,国外的经验值得参考借鉴[13]。未来,元数据研究的侧重点应是:① 技术元数据;② 权限元数据;③ 保存元数据;④ 资源发现元数据;⑤ 元数据检索的工具和系统;⑥ 元数据的标准化问题。

5 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知识产权是指人的智力活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即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著作权、发明专利、商标、厂商名称等等。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针对著作权问题而言。所谓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出版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项权利。加强版权保护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通过立法补充和修改《知识产权法中关于保护计算机网络上的版权、作品著作权》的规定,在社会上宣传和普及公众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著作权的意识,规范和管理网上版权作品的传播使用和出版发行。目前,数字图书馆管理中使用的版权保护方法主要有:⑴ 采取多种多样的技术措施:访问控制技术、数字水印技术、软件加密技术。⑵ 强化权利管理信息的管理:是强化知识产权执法措施的标志,是权利人行使版权的手段;它为版权人设定用户使用作品的条件、监控作品的传播以及追究侵权责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

6 信息营销机制研究

数字图书馆实行信息营销,是适应时代需要、谋求自身生存发展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必然要求。数字图书馆实施信息营销时,重点是迅速获取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整合内部微观环境,作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反馈。通过信息营销,了解需求,提供服务,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时机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更好地服务读者,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5]。

7 结束语

近十年来,国内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我们相信,随着对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宏伟目标,整体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 文 献

[1] 杨沛超、魏来. 论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J] . 情报资料工作,2001,(3):16—21.

[2] 徐文伯. 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几点认识[J] . 情报资料工作,2001,(3):33—38.

[3] 罗维维. 浅议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 .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64—.69

[4] 镇锡惠. 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技术需求[J] .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4):21—23.

[5] 刘峰. 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对策及研究动态[J] . 情报资料工作,

2001,(2):54—59.

[6] 胡昌平、吴叶葵. 基于三层Agent的个性化主动服务系统的探索[J] . 情报科学,

2001,(4):30—33.

[7] 赵伟、郑巧英. Z39.50技术在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中的应用[J] .

图书馆杂志,2001,(5):9—11.

[8] 彭国莉. 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J] . 图书馆杂志,2001,(5):41—42,53.

[9] 傅湘玲,甘利人. 面向内容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几种新技术探讨[J] . 情报杂志,

2001,(2):37—39.

[10] 李惠. 元数据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 .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1):220—222.

[11] 梁雯. 决策支持新技术——数据仓库[J] .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21—22.

[12] 宓永迪、夏勇. 网络资源元数据搜索、查询系统的实现[J] . 图书馆杂志,

2001,(5):36—37.

[13] 吴慰慈,张久珍. 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体系研究[J] . 情报科学,2001,(1):40—45.

[14] 潘芳莲. 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图书馆,2005,(3):66—68,76.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3-0089-03

1 导论

1.1 系统现状

目前移动客户端功能单一,只是PC端程序在移动端的延伸。用户在移动客户端受理网厅业务受理,功能单一,用户使用频率较低。用户粘度较低;导致一些新的业务不能及时主动的推送到用户面前。影响用户的亲密度,忠诚度。

1.2 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经济进入全面发展期;移动终端设备同生活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支撑业务发展。

针对系统支撑现状,需要从移动APP、网络安全管理、目标客户群、精确营销、等方面,需要建设一套系统将移动客户端和现有业务更紧密结合在一起。

2 建设目标和总体说明

2.1 建设目标

湖北联通通过移动APP客户端同BSS系统、客产渠执、营销一体化系统的对接,全面提升用户使用感知,维系用户,精确化营销能力的提升。

2.1.1 建立移动APP立体销售体系

通过移动APP同传统销售渠道进行全方面覆盖,达到立体化营销的效果,在传统平台,PC平台,移动APP平台全面覆盖。提高营销的覆盖面。

2.1.2 营销活动的精准化和实时性

通过客产渠执的大数据分析,分析用户消费习惯。能够更加精准推荐给用户适合的产品。并且通过同BSS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时进行产品订购,提品订购的实时性。

2.1.3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活娱乐圈

通过虚拟货币,流量交易增加移动APP同用户之间的粘度,提高用户对移动APP使用频率;然后再通过O2O线下商家的无缝对接,形成朋友圈辐射娱乐、休闲的生态圈。

2.1.5 提高业务产品运营效率

通过移动APP客户端,支持用户开户等业务直接办理,提高用户感知,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业务受理。提高业务产品运营效率。

2.2 总体说明

系统总体架构图如图1:

本系统是集合营帐系统、电商平台、客服系统、运维系统、客产渠执平台、大数据平台。为联通用户、商,联通营销人员、线下商家提供一整套完整服务、娱乐、营业、销售的支撑平台。

3 推广计划

3.1总体推广计划描述

推广分为三阶段,通过传统业务引导,平台服务完善,进行后期的跨界运营。推广计划如图2。

3.1.1 抓住用户使用心理,提供用户真正想要的服务,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通过传统业务服务,提供给用户基础服务,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提供用户使用频率,进一步提供用户的粘度。来进行移动终端的推广。

3.1.2 完善自服务能力,连接用户与商,发挥平台传播能力

在传统业务的推广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些更加自助的服务,并且把传统的销售渠道向移动终端进行辐射,可以将部分用户转变为联通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展销售范围。可以做到人人都是老板;通过佣金等方式提高销售人员的宣传力度。

3.1.3 基于平台能力,与跨界业务整合,实现跨界运营。

在积累一定用户基础后,进行跨界扩展,引入广告,引入商家,提供便民服务。形成一个立体覆盖的生态圈,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覆盖。

4 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从用户、商,联通人员,商户四种角色,结合自服务、销售、传播、跨界四个方面重点描述具体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前台采用成熟Android、IOS移动平台展现。后台采用成熟的J2EE技术,以Spring框架处理业务的逻辑层,使用其框架技术调用Tuxedo中间件,从而调用后台服务;同其他系统实时对接;WEB中间件采用weblogic,数据库采用oracle。

4.1 自服务

4.1.1 功能总体描述

自服务主要是提供给注册APP用户,为其提供基础业务查询,办理,以及生活服务等栏目:

自服务分为:查询类、服务类、提醒类、互动类四大类。查询类,用来查询用户消费、积分、活动等详细信息;服务类,为用户提供办理业务便携服务;提醒类,用来提醒用户消费信息。互动类,用来提供用户粘度,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4.1.2功能描述

1)查询类:

消费情况查询:用来查询用户消费情况,可以帮助用户实时了解当前通讯情况,可以更加合理支配通信资源。

积分查询:了解当前通信积分,推荐用户积分使用途径,兑换话费,兑换流量多种途径引导用户消费。

活动查询:了解当前的优惠活动,引导用户购机,存话费。帮助用户获取最新优惠资讯。

2)提醒类:

消费提醒:到用户消费达到某个设定的预警值,提醒用户注意当前消费,帮助用户调整当前通信习惯、或者提醒用户增订其他增值包。

续约提醒:当用户合约到期,提醒用户办理新的合约,避免由于合约到期造成不必要的费用超额。

活动提醒:提醒当前推广的优惠活动,通过分析用户消费习惯,做到精确营销,提醒用户最合理的活动。

3)服务类:

营业厅定位:通过系统录通营业厅的具置坐标库,并且结合APP当前位置,通过用户受理业务的初步分拣,推荐用户最近,最合理的营业厅,节省用户寻找营业时间,提高精度。

线上取号排队:提供网上预约排队,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

宽带报障:直接提交宽带故障,并且实时了解报障进度,提高用户感知。

4)互动类:

积分获取:通过使用移动APP,获取相应的奖励积分。提高用户粘度。

电子券获取:通过使用移动APP系统,获取相应的电子券,推广软件,并且向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营销。

投诉咨询:能够利用移动APP的便捷性,方便用户实时通联通客服进行沟通,提高用户的感知。

抽奖:通过使用APP应用积分进行抽奖,可以获取应用积分,或者相应的通信资源,提高用户使用APP的频率,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为后续跨界营销积累用户资源。

5)自助开卡:为批量发放的用户提供自助开卡功能,能够让用户自助输入客户资料(必须通过实名制认证)。让用户自助选择套餐,参加优惠活动。给用户一个新的途径开户,避免必须需到营业厅进行开户受理。

6)实名认证:方便用户通过上传身份证照片,进行实名制认证。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业务受理。

4.2 销售

4.2.1 功能总体描述

在传统销售模式中,只能通过自有营业厅或者商渠道进行销售。使业务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增加了运营成本。通过移动APP的移动性,便携性。为销售人员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

4.2.2 功能描述

1) 业务办理:

流量包订购,退订:提供用户进行流量包的订购、退订功能。

简单业务变更:对于简单的业务变更,可以通过移动APP进行自主修改,不需要到营业厅进行变更,提高便捷性。

充值缴费:提供缴费接口,方便用户进行费用缴纳。

2) 代客下单:

订单管理:对于通过移动APP开展的销售途径,方便销售人员管理发展的订单,能够管理受理的订单,进行提交,跟踪,竣工处理。

佣金管理:对于移动APP发展的销售人员,销售主管能够实时统计分析相关销售人员的销售情况,以及佣金分配。后续通过绑定账号,并且能够一键发放佣金。

统计报表:销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APP了解销售的整体情况。查看报表。实时调整资源。

3) 产品试用:通过产品试用进行产品推荐,能够更好滴对产品进行推广。

4) 扫码下单:通过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能够免去客户的繁琐步骤,也能够更加方便记录销售人员销售情况,便捷进行佣金统计发放。

5) 流量转售、分享:对于用户多余的通信资源,通过出售、赠送的方式进行消耗,避免由于过期而失效。此举不仅能够有利消费者,并且通过赠送、销售资源。能够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通过朋友圈推荐,增加用户粘度。提高用户忠诚度,降低专网率。

4.3 传播

4.3.1 传播描述

通过多途径对移动APP进行宣传,通过广告、朋友圈、排名等进行宣传。提高装机率。

4.3.2 功能描述

1) 广告宣传: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宣传,提高曝光率。达到宣传的效果。

2) 业务分享:通过朋友圈,微信,QQ,微博等社交工具,通过办理业务进行分享宣传。通过点辐射方式进行宣传。到达传播的目的。

3) 店铺排名:通过提高移动APP下载平台其排名,增加点击率。增加下载装机量。

4) 营业厅宣传:通过营业厅自由渠道,宣传移动APP,引导用户装机。

4.4 跨界

4.4.1 功能总体描述

在活跃用户达到一定基数后,移动APP进行跨界渗透,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圈。

4.4.2 功能描述

1) 界外广告:通过在移动APP增加界外广告,增加盈利点,从原先单一的通信收入扩展到广告佣金收入。

2) 合作商家积分、优惠券:通过推荐用户积累、消费、兑换相应的积分;使用发放的优惠券。引导用户消费。对于合作商家的消费进行利益分成。增加盈利点。

3) 便民服务:整合联通当前的医院挂号服务、116114便民服务等平台,通过单一平台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增加订单量。

4) 电子应用商店:通过联通用户基数庞大的优势,进行其他厂商的应用软件推广。如果是好的产品,还可以得到其补助和扶植。通过装机量、或者合作运营等各种方式增加利润。

5 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本文对移动APP详细的介绍,分析研究当前环境下,传统通信行业在新兴通讯巨头的夹击下如何突破。寻找新的盈利点的一次尝试。

5.2 展望

本文介绍的移动APP,源于通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湖北联通市场的实际需求而设计和实现。系统的使用会提高联通用户业务受理的便捷性,大大促进第三方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消费习惯,能够提高产品推荐的成功率。在用户基数的基础下,对其他行业的渗透,也是对增加收入的一次大胆尝试。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不断创新的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系统,适度超前的完善系统框架和主要功能,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需求,个人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探索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曾航,刘羽,陶旭骏.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 程成,曾永红,王宪伟,等.App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 期刊论文.APP营销势不可挡[J].经营管理者,2013(10).

[4] 刘伟毅,张文.获利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5] 王学军,李学工.市场营销策划[M].银川: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6] 期刊论文 传统企业移动互联网化的路径比较[J].中国电信业,2014(8).

[7] 周兰.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分析[J]. 现代通信,2009(7).

[8] 项建标, 蔡华, 柳荣军.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9] Bertrand K. Marketers Discover What Quality Pearly Meanm[J]. Business Marketin6,1987(4):58-72.

[10] Hart C W , Heskett J, Sasser W E. The Profitable Art of Service Recovery[M].Harvard Business Preview,1990:48-56.

[11] kotler,Armstrong Principles of Marketing[M]. 9th ed. prentice-Hall,inc,2001.

[12]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 [M].10th ed. prentice-Hall,inc,2000.

[13] Perreault,McCarthy.Basic Marketing [M]. 12th ed. Richard D Irwin 1996.

[14] Warren J.Keegan.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M].5th ed. prentice-Hall,inc,1995.

[15] Payne A.chritopher M, Peck H.Relationship Mketing For Competitive.[M] Oxford,CIM/Butterworth-Heinemaan,1998.

篇(4)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汇,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因此“跨界”这次词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至各个行业,尤其是在时尚与艺术的两大领域,两者的结合往往有巨大的媒体效果,两者可以创造消费时尚的意识,以敏锐的时尚嗅觉,成功结合艺术价值与商业考量。让时尚艺术商品化变成一种现象;让媒体创造消费,传播的潮流。现今潮流更替迅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和各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除了彼此拉抬声势外,也企图展现另一种风貌,让物品成为另一项具有高度美学附加价值的商品。有人说这是时尚与艺术的狼狈为奸,但是不可置否跨界联姻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

所谓的“跨界”指的是设计师、艺术家与不同产业合作,通常以企业为合作对象,目的在为企业塑造有别于以往的形象。这几年全球时尚业与设计界均刮起了一阵“当代艺术”旋风,包括从服装、配件、家具、酒、笔、手表、室内设计以及建筑等,都大量从其广告营销、公关活动以及研发新产品等策略与当代艺术做最直接或间接的结合,一些品牌甚至更成立艺术基金会推广当代艺术,而知名品牌邀请艺术家跨刀创作商品也成为近年来盛行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品牌透过与艺术家合作的方式,达成营销的策略与产品形象的改造。

当越来越多的时尚产业将目光投放到与艺术家们的合作时,合作的形式也会更多元,除了绘画,装置、行为艺术、电影、音乐……也会变得前所未有地时髦起来。正如你看到的,日本插画家山口兰与植村秀的合作——四款限量版洁颜油,成功的让经典换上了新颜;当时年仅26岁的新生代艺术家山口蓝,以现代的笔触诠释,赋予了最能代表日本的传统画作另一种新风貌,将卡通般的平面娃娃与江户时代的风俗融混并存,赋予了观赏者不可思议的感觉,引起巨大反响。植村秀先生曾说过,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其中总可激发无限新意。所以,一直以来,植村秀不断的与全球艺术界的佼佼者保持合作,推出一代又一代的限量跨界产品:Viktor & Rolf、蜷川实花、津森千里、高野绫、王家卫……今年植村秀携手日本当代新锐和服艺术家豆千代( Mamechiyo ) 女士,再一次展现了艺术与美妆的完美融合。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家丁乙为爱马仕Hermes设计限量丝绸方巾,爱马仕在丁乙原创的基础上推出了以中国红、宝石蓝、祖母绿、亮橙色、珠光粉为主色调的5种配色方案,既延续了丁乙以往大气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又在用色上体现了爱马仕的精湛配色、染色制作工艺。当然,注重与各地艺术家的合作是他们的绝招。正如爱马仕艺术总监所指出的“从我们创作第一方丝巾起,所有的作品都是无数次邂逅相遇的成果,它们证明了爱马仕是多么热爱交流。”他指出,爱马仕的每条丝巾都有一个故事,那是艺术家与爱马仕丝巾工坊的工匠艺人所赋予丝巾生命力的一部分。消费者会因为了解了爱马仕这些艺术家设计的故事,而更珍爱她们所拥有的丝巾。

在跨界合作中,隶属于LVMH 集团下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LV )可谓为最经典案例,而 LV 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将自身过去的悠久历史和前卫的时尚结合。自 1854年创立以来路易威登就已经与印象派大师Monet 、Renior 、Degas 、Cezanne 等合作过;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路易威登陆续与Sol Lewitt 、Arman、Cesar、Rosenquist 联合推出丝质围巾,这些与艺术家合作设计的产品都成为该品牌的经典款式。九十年代末期,全球经济景气好转,购买奢侈品逐渐蔚为时尚,LV 质量依旧优良,但购买昂贵皮包的顾客并没有给予LV 太多的关注,LVMH 总裁阿尔诺发现这样的情况后,于 1997 年邀请纽约艺术家Marc Jacobs 入主LV ,引起外界一阵哗然,虽然Marc Jacobs 的时装处女秀并未一鸣惊人,但以漆亮皮压印品牌Monogram 花纹设计而成的“Monogram Vernis ”却成功吸引女性的抢购,成为LV 进入“时尚王国”的关键,此后股价逐步攀升,最高曾升到每股一百欧元。2001 年与纽约街头艺术家Stephen Sprouse 合作,推出颠覆传统的Graffiti “涂鸦包”系列,以随兴手法涂写LV 全名,限量发售,造成一股抢购热潮。而在2003 年春天与日本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yrakami )合作,重新演绎Monogram (LV 经典花纹),把典雅的Monogram图案导入Multicolor ,将LV 经典字样变成五彩缤纷;加上樱花花瓣和开心笑脸,昵称“樱花包”的“Cherry Blossom ”,以及限量发行的“Eye Love Monogram ”,都造成轰动。根据统计,“樱花包”系列的产品销售额超过三亿美元。在这之后LV又分别与美国艺术家Richard Prince、日本女设计师川久保玲、年轻女导演Sofia Coppola以及被称之为“波点女王”的日本女设计师草间弥生合作。

很多人认为LV与艺术家合作是特意争取年轻市场,艺术家合作是因为艺术家是潮流的创造者,而这些策略与 LV 的本质“travel ”是互通的,因为旅行会让人见识各国的不同风情,和艺术家合作也会带出不同文化的惊喜。

近年来,时尚界盛行奢侈品牌跨界风,众多一线品牌携手推出新品,民间反应出乎意料得好!跨界设计不仅使艺术家们成功地由幕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而且商品也因为烙上艺术标签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尖货,好叫又叫座。

无论是艺术或古老文化都必须跟当代思维和生活结合,才能更好的为当代人所接受。因此此种跨界合作的方式,可作为艺术融入生活的管道,也可为设计师寻求创意与营销间的平衡模式;就品牌而言,或许也是个创新设计、创造话题、提高销售率的机会。这也就是LV一直乐此不疲与艺术家合作的原因。

跨界设计为时尚产业所带来的仅仅只有话题性而已么?当然不止。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完全可以提升消费品的身价,为后者赋予更具内涵的消费品位,况且,你不能否认,把那些充满美感和新奇创意的作品注入到消费商品中,本来就是对时尚品商业价值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2] 高小康.时尚与形象文化[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 戴大方. 时尚设计符号与中国人视觉思维关系之探讨. 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篇(5)

苏珊・洛(suzanne Lowe)

成为一名成功的营销人员绝非易事。芝加哥史宾沙管理顾问公司(spencer stuart)的研究显示,首席营销官(CMO)的平均任期已经从2004年的23.6个月上升至2010年的42个月。任期延长自然是好消息,然而CMO的平均任期依然不到CEO的一半,后者的平均任期长达111个月。

据史宾沙公司估计,在诸如通信和传媒那样高度竞争的行业,公司对CMO业绩的期望可能会不切实际,因此这些行业CMO的流动率还会高于平均水平。CMO任期短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某些CMO过于重视自己的营销业务,而不够关注其他高管对自己的期望。

CMO有几种方法延长职业生涯并获得职业发展。《B2B》杂志报道称,营销人员认为自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为公司品牌负责(占92%),能够影响公司利润(占65%),负责新产品开发(占58%),具有战略意识(占44%),为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关系负责(占41%),并且以客户为导向(占32%)。

《营销革命3.0:从产品到顾客,再到人文精神》(Marketing 3.0:From Products toCustomers to the Human Spirit,Wiley出版公司,2010年;中译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一书的作者之一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营销已经“从垂直迈向综合”,即从4P(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地点)模式转变为对消费者与员工的取悦。科特勒认为,今天的CMO需要具备战略意识,并关注六大重点问题:

1.收集对客户的洞见。

2.加强品牌。

3.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

4.采用新的营销技术。

5.衡量营销效果。

6.改善营销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

以上是相当不错的建议。科特勒鼓励每个营销人员努力实现上述转变。然而,营销人员如何才能获得所有这些技能?科特勒的建议是和CEO谈谈,从中选取两个问题重点关注。不过,这条建议只是为营销人员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向上”。如果CEO不在,或者所需的知识存在于另一个部门,营销人员该怎么办?

三套核心技能

为了获得职业发展,提升营销对于公司的价值,并且帮助公司取得成功,营销人员需要三套必备技能:

・营销技能:有时被称为Ⅰ型技能。

・人际技能:也被称为。型技能。

・跨界技能:也被称为T型技能。

这三套技能的框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哈里柯林斯(Harry Collins)与罗伯特埃文斯(Robert Evans)合著的RethinkingExpertise(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书。

营销技能(1型)营销技能可视为垂直型或Ⅰ型技能,这类技能专注于狭窄精深的领域。

营销人员获得营销技能(与营销任务相关的技能)的途径是教育、培训、指导以及工作经历。这些技能可以让他们有效地完成核心营销任务(例如战略与产品开发、定价、广告/促销/客户沟通、产品配送/销售)。久而久之,优秀的营销人员会逐步培养起营销技能,他们坚持学习,钻研工作,职位因此不断提高。营销技能虽然不可或缺,但是如果仅仅关注营销技能,事实上会阻碍个人的职业发展,并最终影响公司整体的市场成绩。

人际技能(O型)人际技能可以用。型来表示,因为它拥有众多外部关系。

人际技能,有时被称为“情商”,可以帮助营销及相关人员学会倾听、综合信息、有效沟通,并成功推销自己和自己的理念。营销人员可以运用人际技能与其他员工建立关系,并获得尊重。然而,营销人员如果过分依赖这些技能,即使他们同时拥有Ⅰ型营销技能,也难以获得巨大的职业发展,而且这也会最终影响到公司,使其无法完成营销计划与目标。

跨界技能(T型)跨界技能呈T型,T的下面是某个职能领域精深的专业能力,上面则是横跨多职能的通识能力。

拥有T型技能,营销人员就能清楚地看到营销是如何发挥影响力,同时这还能强化其他部门的职能,帮助公司完成计划与目标。T型技能可促进每位T型专家在各自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分担责任并且共同领导公司。几年前,设计和创新咨询公司IDEO的汤姆布朗(Tom Brown)曾多次在访谈与博客中对T型人才进行过论述,此后,人们对于T型人才的兴趣一时高涨。跨界技能有助于营销人员研究并思考自己的专业将如何助推公司成长。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在工作中向其他职能专家或同仁学习来获得跨界技能。学习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变成财务或人力资源专家,而是理解这些人的语言,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期望以及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营销人员若获得跨界技能,就可以借助其他专业人员的技能来解决营销问题;同样,其他专业人员也可以借助营销技能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营销与其他职能整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公司取得成功。拥有跨界技能的营销人员将极有可能成为优秀的CMO和未来的CEO。

跨界技能为什么至关重要

大多数优秀的营销人员是通过打造营销技能取得成功的:本职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从每个重复性任务或新任务中学习,并在每一次重复过程中提升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人们倾向于在往日成功的地方精耕细作,这并不奇怪。对于某些专业领域来说,这样做也许足矣。我们常常听说,卓越的学者深入钻研某个问题,就此发表深奥的论文或专著,并由此获得了终身教职。

然而,在组织结构复杂的公司里,各位员工、各个职能部门必须为了同一个目标通力合作,营销人员如果固守狭小的营销技能或领域,坐井观天,其职业道路势必受阻。那些渴望扩大市场并打造竞争力的公司意识到,仅仅提升员工的营销技能还不足以带来成功。

人际技能也是如此。大多数个人与公司都认识到人际技能对于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大多数渴望扩大市场的公司而言,仅仅帮助员工提升人际技能同样也不足以带来成功。

对营销人员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同事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跨界技能。人们日益认识到,跨界技能有助于汇聚复杂组织的多种元素,为员工个人、部门团队乃至整个公司所用――这将带来市场收益。

总部在芝加哥的高管猎头公司海德思哲国际咨询(Heidrick&Struggles InternationalInc)探讨了职业管理与职位晋升的最佳途径:“员工一旦进入高管层,相对于领导才能以及基本商业知识而言,营销技能就显得微不足道了。那些曾经帮助你迈入高层的技能,不足以应对你现在的工作要求。我们开始注意到,高管之间的共同点要比他们与本部门员工之间的共同点多。成功的高管不但要在业务战略上协助CEO,而且要为关键决策出谋划策。”这就需要跨界技能。

从“友谊模式”开始

哈里柯林斯与罗伯特埃文斯在Rethinking Expertise一书中建议有志于培养跨界技能的营销人员采取几个步骤。我们将以一位CMO的经验为例,对这些步骤――加以说明。

选择学习的专业领域有一位CMO,他希望学习营销投资回报率的评估方法,并为提高营销预算找到财务证据。他瞄准了一位财务同事――CFO,向这位CFO求教如何衡量营销的价值。

为交流进行学习准备在与CFO交流之前,这位CMO做了精心准备。他学习相关材料,尽量吸收有关知识。他还学习了财务语言及一些关键概念。有了这些准备,他就能提出专业性问题,同时展现出自己对CFO工作的兴趣,避免浪费对方时间。这也让CFO相信这位CMO关心自己,可以和他发展更密切的关系。

与这位“专家”同仁见面交流在约请CFO时,CMO特地说明了自己为什么会注意到对方的专业技能,其价值何在。他描述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并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财务技能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只要CFO同意见面,CMO就能运用所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比如对方会如何处理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以及对方觉得哪些问题是自己应当知道却尚未提出的。CMO做了详细记录,以表明自己认真求教的态度。

综合学到的知识接下来CMO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CFO已经向他介绍了公司采用的投资回报率计算方法,并告诉他所有大型投资的标准回报率应当是多少。CMO于是针对大型营销项目计算了过去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

请对方评估自己学以致用的情况CMO给CFO看了自己的计算结果,并请对方提出改进意见。CFO提供了一些修改建议,并自愿帮助CMO准备向CEO做出的汇报。

询问对方遇到哪些挑战可以用营销技能来帮助解决现在是CMO投桃报李的时候了。他问CFO是什么问题令其夜不能寐。对方是否希望完成某个项目,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尚未完成?对方是否面临挑战而营销技能恰好能够派上用场?

重复这一过程CMO与CFO以及公司内其他同仁或专家不断加强交往。最终,他横跨各主要职能,拓展了自己的T型能力。

理想状况下,营销人员如果希望进入高管层就应当尽量接触各个职能部门,不断建立新关系,并就公司的最佳竞争方式形成新视角。

当然,如果能够与CEO那样在公司中位置更高的专家进行交流,收获将更大。一名新任CMO在研究了公司现状以及过去存在的问题之后,向CEO提了几个问题:公司战略是什么,CEO为了什么问题而坐卧不安,CEO眼中理想的营销团队是怎样的,以及如何才能避开前任遇到的陷阱。根据这些情况他制订出一套营销方案,这不但解决了CEO面对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与公司董事会的语言及其讨论的问题保持了一份默契。CEO等高管因此将他视为自己成功道路上的同行伙伴。

有些营销人员在与其他部门人员交往时会遇到阻力。这种事情虽然尚属传闻,但是的确有一些营销人员在与其他部门老板接触时遭到了制止,原因是他们事先没有得到本部门老板的批准:“我的老板明确告诉我,不得未经批准就绕过他或越过他。如果有些情况需要向其他部门的老板了解,必须通过他。”

同样,一些CMO在与其他部门主管关系密切时发现这会招致嫉妒。“当斯坦和我商量着整合营销与财务技能时,运营和销售部的人向我们暗示他们不喜欢被排除在外。”如果在借鉴其他部门主管的专业建议之前,CMO能够事先认清这一问题及相关公司惯例,将不失为明智之举。

尽管如此,营销人员如果需要某些技能,可以通过向其他部门的同仁求教来获得。例如,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CMO发现营销与研发部门几乎在每次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冲突。于是,他就请研发主管带着他了解新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重点关注那些产生冲突的地方。

他们利用吃午饭的时间进行过几次交流,彼此建立了信任与理解。原来营销与研发部门的激励机制并不相同:市场部门奖励的是开发出能够达到目标销售额的新产品,而研发部门奖励的是新产品数量(销售情况如何则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于是,他们改进了激励机制,制定了营销与研发部门合作的新模式,并把这一结果报给了CEO及其他高管。他们最终收获了一份友谊,但是主要收获还是他们改进了新产品开发流程,这都归功于他们采用T型技能拓宽了各自的视野。

以上例子说明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向同仁学习来获得技能。这种方式被称为营销的“友谊模式”,因为它需要两个人自愿分享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交往。

这一过程由营销人员发起,他会按照同仁的建议去做。这不仅对营销人员是有益的,而且同仁也能从中受益。但是,由于这是一种非正式关系,难以长期发挥作用。其他任务或既定的业绩目标会转移参与者的注意力,同仁也会说走就走。因此,问题在于公司应当将这种跨界交流确立为一种稳定的规范,将其纳入公司利用员工知识取得成功的整体模式之中。

促进跨界合作

我们认为营销人员如果超越专注于个人的友谊模式,就能提升个人价值,同时也能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需要在部门框架内引入T型技能,并鼓励这种技能的培养。

例如,在一家包装商品公司,CMO通过小道消息听说别人都认为自己与手下员工不了解公司的日常运营。在他人看来,该部门的市场研究、销售材料、营销活动以及品牌战略都只是事后诸葛亮,没有融入公司的财务与战略目标。

该CMO于是分别找到制造与销售部门的主管,询问他们自己和下属怎样才能了解更多有关制造与销售部门的需求、挑战和使用的工具。他说到自己通过行业新闻了解相关知识,但是他也说自己和下属觉得如果能够了解更多情况,就能更好地配合对方。他和制造与销售主管想到的办法是实行交换计划。市场、制造与销售部的新聘员工均需要在另外两个部门各待上一周,熟悉其业务。其他老员工则会被安排与另一部门的员工搭档,他们会连续两个月每个月跟随对方学习一天。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朋友,但是他们都说曾经有过惊喜的时刻,因为他们终于领悟了该如何更有效地交流和支持对方。事隔6个月后,市场部与运营部就共同开发设计新产品达成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市场部与销售部也就品牌和销售工作的协调方式取得了一致看法。

第二个例子来自任仕达(Randstad),这是全球最大的临时工与合同工供应企业之一。该公司的CMO与CFO首先进行的是个人合作,然后他们将这一新颖的合作方式推广为两个部门之间正式的跨界合作。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空间,创建了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共建目标、共担责任的新文化,公司营销费用的产出率因此有了极大的提升。

从2003年开始,为了追踪营销成本与效果,任仕达CMO弗朗斯科内利斯(FransComelis)与CFO合作改进了公司的财务等相关系统。2004年,科内利斯及其营销团队在财务部门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套预算系统,该系统可以反映营销成本的直接产出率。此外,他们还研究分析了其他公司的营销支出,这为任仕达降低了营销创新的费用,几乎所有部门的营销创新费用均从原先营销预算的20%以上降至11%~13%。

到了2004年底,市场部与财务部再次开展跨界合作:建立一个营销业务管理平台。其目的是整合任仕达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并提高品牌费用的产出率。为了彰显品牌,它们推出了集中采购方案。例如,它们把全球各分公司所有涉及品牌相关费用的合同汇聚到一起。

2005年伊始,营销团队与财务部门进行了新一轮合作。双方团队开始:

・要求将各地的营销投资与公司在该地区的毛利润联系起来;

・跟踪品牌知晓度;

・运用比较法分析任仕达的营销投资回报率。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任仕达CMO与CFO一直是通过自身的T型跨界技能推动两支团队的合作,他们是团队合作的主要推手。这一状况在2005年发生了改变,这一年任仕达高管层要求市场部和财务部进行合作,共同制定相关的业绩评估目标。

如此一来,任仕达营销与财务部门的薪酬奖励挂起钩来。双方主管达到共同目标后一次性获得奖励。而后,他们会将任务目标的执行与完成下放给自己的团队成员,后者将服从合作安排,承担共同责任,并在完成营销任务后共同获得薪金与奖励。

超越营销的“友谊模式”

为了整个公司能够在扩大市场份额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各部门之间的跨界合作与技能发展必须超越营销的“友谊模式”。

任仕达每年在确定公司年度目标的过程中都体现出了市场部与财务部的正式整合。公司计划对内一经宣布,相关指令就会传达至各分公司负责人。这些指令包含一系列营销标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分公司领导会到市场部寻求合作,共同制订行动方案。他们知道自己会受到监督与评估,同时他们也明白自己也会因帮助任仕达扩大市场份额而获得奖励。

利用T型技能作为增长引擎

篇(6)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102-01

我国的图书馆按社会属性、行政级别不同主要分为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民间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虽然其本质都是知识信息的社会传播服务,但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机构,因此各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很难实现共享,阻碍了知识信息社会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与图书馆自由、平等的服务宗旨和要义相悖离。

现行图书馆对知识文献的管理不是按照读者和用户信息需求类聚设计的,而是按照文献信息门类属性不同划分的,是资源主导服务,而不是按服务配置资源。这种知识文献管理方式,没有形成一个统一面对读者和用户需求的信息整合机制,而是人为地将知识信息流分隔开来,阻碍信息横向流动。

长期以来,图书馆与政府及其它社会信息机构分属不同的社会信息系统,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知识文献信息供给服务上,大量的社会实用信息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及其它信鼠机构,彼此缺乏进入各自系统的渠道,信息、人才、设备等服务资源缺乏社会流通,图书馆与政府及其它社会信息机构的流通璧全和政策限制,是造成我国信息消费市场发育困难,图书馆社会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传播媒介,知识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及应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网络信息呈现泛在化状态。馆本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播功能的需要,图书馆需要新的与网络服务相适应的服务理论来支撑、引导。

1、跨界服务的内涵

“跨界服务”最早见于熊瑞、刘佃文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论文《跨界服务的内涵、模式及实践》(2008年第6期),在文中作者对跨界服务的定义是跨越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边界,参与文献信息、知识的生产、分析、传播和利用过程。

笔者认为跨界服务是指图书馆服务主体在网络环境下跨越现有的组织、制度、工作及服务边界,其权利与义务向界外扩展的行为。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实现路径

2.1 建立以网络传播为重点的服务机制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的海量增长使得读者的信息获取选择空间增大,图书馆只有将传播作为工作重心,充分借鉴现代媒体传播营销理念,在知识信息服务领域引入知识信息产品开发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意识,通过加大图书馆员在知识信息服务方面的智力、经验、时间的投入,才能更好地应对知识信息服务领域的竞争,满足读者和用户对高端知识信息产品的需求,实现图书馆的专业化、精细化、增值化服务。

目前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仅限于一些数据库信息传送以及简单的网络咨询、书讯以及馆讯等信息,距离读者和用户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图书馆应该依据读者和用户需求,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加强网络空间资源建设,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科研立项、论文写作、成果鉴定、企业竞争情报、领导参考咨询等方面,整合类聚信息,通过网络及时推送给读者和用户。

2.2 确立以网络合作为主体的工作机制

由于图书馆的网络服务主要是在虚拟空间内进行的,对信息供给的时效性和质量性比实体服务要求更高,图书文献信息庞杂,仅凭单个图书馆的力量很难达到读者和用户的满意,唯有通过合作,整合各个图书馆、社会信息服务机构、个人的知识服务资源,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将人才、文献、设备等资源统一优化配置,形成些动态、虚拟的,组配式和“即刻呈现”式的工作组织形态,才能提高图书馆整体的信息采集、管理及服务能力。

图书馆的网络合作,不仅简化了知识信息社会流通过程,促进了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社会信息机构之间优质服务资源的流动,改变了各个图书馆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局面,节约了读者和用户利用图书馆的成本,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合作,使图书馆的社会参与意识、服务意识更加自觉和强烈,图书馆与社会信息机构、个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促进社会知识信息消费市场的发育、成长,提高整个社会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水平。

篇(7)

1 不断加强民族服装品牌创新、建设

从品牌的运作过程来看,品牌创新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是采用全新的品牌策略。第二是改变品牌的策略。前者着重于品牌的内涵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心理定位,后者着重于对已有品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要使品牌永远鲜明,引人注目,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不断地更新表现形式。品牌LOGO,代表了该品牌持久不变的视觉形象定位。首先应通过精炼的文字、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趣味的审美表现形式诸方面高度概括,确保能够掳获消费者头脑中对情感、认知等的心理内容,转而使品牌“家喻户晓”。LOGO设计最重要的是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由表面和内涵组成,表面有着以下几种功能:1)第一印象传达功能。2)情感表达功能。3)影响操作功能。4)自我表现功能。“天意”LOGO作为区别同类商品之间的媒介,突出第一印象品牌元素选用的是文字和字母,着意在空间、笔画、结构上进行变化处理,易于辨识记忆,使之在信息接受者的头脑里产生醒目突出的表象或概念。古老的“莨绸”面料生态环保,情感内涵是多值和多义的,传递出“平和健康、美丽自然”的文化风格,很好地拟合了品牌定位,以此获得非凡生命力的视觉象征意义,成为自我表现的一种生活理念。“渔牌”LOGO选用篆体字“渔”,即是文字又是图形,用来隐喻情感表[(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达的二个含义:悠闲自在的生活理念,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影响设计元素的蓝印文化系列,立足于中国民俗文化,从而加深了渔牌的品牌自我定位。“木真了”LOGO依托随意、洒脱的毛笔笔触勾画出一条龙的图形,突出有“民族美”的传达功能。“吉祥斋”的文字具备广告效应,能够将趋吉避凶元素神形兼备地表述出来,吸引消费者继续关注产品,产生与品牌更深层次的共鸣。

改变品牌的策略,可以借鉴品牌延伸的成功经验,推出新产品营销或进入新业务领域的常用策略,以期达到节约营销成本和提高新产品被市场接受程度的策略。例如,针对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的路线有:1)在品牌基础上通过进行局部改进,保持与原有品牌的大致类似性。2)实现主品牌下增加副品牌,避免单一品牌延伸所带来的“株连风险”。例如,两种产品共同满足同一需求的可能性,指两种产品相互替代满足同一需求。3)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能有效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活动整体收益水平。4)在原产品基础上延伸产品,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领导市场的话语权。对于同一品牌的休闲服,款式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连带推广新产品,即一个品牌旗下有几个不同的系列。例如,“都市族”、“非主流族”、“传统族”、“潮人族”,使众多产品共享一个品牌。这样,既保证品牌的顺利延伸,也使得原有品牌得到了新的诉求体现。

2 提高产品质量,注重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

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持续开发技术,其中开发绿色环保纤维技术是关键。目前,64%的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天然纤维面料制成的服装服饰。从生态学角度看,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绿色环保概念成了纺织服装产业的研究热点。所谓“绿色环保纤维”的开发应以当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瞄准点,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属于可再生资源。例如,天然彩棉的色彩,不需经过漂白、染色等工艺处理,从而避免了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资源枯竭。二是符合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天然彩棉在种植过程中应用转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生长过程中不需施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植物从种植、纤维生产、纺织、织布到成衣无任何过程污染。大豆纤维被称为“人造羊绒”,手感柔软,保暖性能优良,穿着健康舒适,是开发高档内衣面料的理想纤维。其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废弃物可回收利用,属于绿色纤维。三是可在自然条件下降解。聚乳酸纤维以可再生的玉米、小麦等淀粉原料,用微生物发酵转化为乳酸,再经聚合、熔融纺丝而制得的纤维。聚乳酸纤维制成品废弃后会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在阳光的作用下又会成为淀粉的起始原料,构成循环过程。Lyocell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环保纤维,又称天丝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优点于一体的新纤维。它的问世对“工装也时尚”休闲装发展的总趋势充满了吸引力。

好看、好用,易于保养,不危害环境的环保绿色设计理念,让休闲消费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休闲装品牌不断加强面料的功能性开发。一方面加大面料的防护功能和服用功能的发展,包括透气、导汗、保温、抗菌、阻燃、防污、防辐射、抗紫外线等,大大提高对舒适、卫生保健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选择天然纤维与技术化的结合。天然属性的织物经过多种特殊处理获得新的功能性和审美特征。织物贴身塑形体现出运动风格,重点在于纱线中包含了莱卡纤维,防腐、防菌、阻燃,被广泛 地应用于从服装、内衣、丝袜到各种运动和功能性服装服饰,市场前景极为乐观。衬衫采用高支高密纯棉或细支麻、棉面料制作,使织物抗皱免烫,带来更多的美感和舒适。

3 加大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比例,抢占市场份额

选择目标市场的策略有多种多样,但是,扩大销售的关键主要有密集性、无差异性和差异性市场策略三种。

(1)密集性市场策略。是指以“文化创造价值”为理念,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市场,以设计原创性为经销手段,刺激消费。牛仔服不拘泥“裁”、“缝”等单一线性的设计思维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证。设计从各种处理手法如波普文化、民族文化、东方元素中寻求灵感。中国的花鸟画印花,阿拉伯的图案刺绣,日本浮士绘手绘,英国波普艺术与牛仔一起律动,挑战视觉新鲜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2)无差异性设计策略。是指选择多样性“后整理”工艺效果形成多元化视觉肌理,更多注重在低碳的深加工方面,所有消费者对这种工艺都需要,不存在差异性,可借助大量生产。牛仔服“独立”、“自由”、“冒险”、“性感”,始终是顾客需求、爱好、习惯的一种生活态度,这说明牛仔服在市场类似程度较高,带有鲜[(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明的市场类似性符号意义。一般采用“洗水”工艺投放市场,能够产生人工刷痕、立体层次的色差,吸引购买者行为。

(3)差异性品牌策略。是指根据品牌不同的定位细分市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差异化可以采取两种手段塑造:一种以精神推崇;另一种以产品差异化推崇。精神推崇实现了品牌不断地谋求发展,如唐狮坚持“我有我的方式”,佐丹奴定位的内核是“没有陌生人的世界”,自然元素以“流行+速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班尼路选择舒适、自然、物超所值。产品差异化推崇目的是为了找到切中消费者需要的品牌利益点,可将其做法归结为四点:1)技术文化差异法:在休闲服制作技术、工艺和功能设计方面建立一个独特的品牌定位。一线品牌的理念:简约不简单;正装品牌的理念:价格高、做工精。商务休闲品牌的理念:宽松、时尚、规范。2)人口需求差异法:根据人口的各种分类特性来进行。一是每年推出的新品多。二是面对的消费层面广。3)价值感与整体感受法:拥有国际顶级时装的成熟设计元素和中档价格。4)定位差异法:品牌定位依靠零售店来完成,可以拥有基本的细分人群市场。

4 提升品牌附加值利润空间

“第四代店铺经营时代”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因素就是“体验式”经营,直接关系到生产、销售、消费的主题、展示形式等营销战术,最根本的目的是推销所展示的服装,让顾客接受,获取最大利润。在“零售为王,决胜终端”的营销思想指导下,服装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终端建设,而终端建设的精髓就是研究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体验。

(1)试衣间体验。以试衣服的思路营造试衣间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环境、设施为生活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新体验和乐趣。例如,在宽敞明亮的试衣间里辅以情境灯光、音乐,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的质量及性能,从鞋拔、衣架钩及“免费修改裤长” 等体验上做创新,来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

(2)展示体验。是商品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媒介,它能够体现一个品牌的生活态度、故事和情绪情感。展示区的设计重点应突出展示商品,增强所陈列服饰的质感、光泽和立体感。常用的陈列载体有:店面陈列柜、货架、橱窗、服饰吊架、人体模特等。其主要功能是展示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品种、细节等,以获得“手感”是消费者习惯的判断产品质量的方式。

(3)互动体验。通过特色有创意的活动事件传达品牌个性。例如,赞助项目、主题竞赛、电视访谈、展览促销、公益[(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社交、新闻事件等,以创意的方式引起消费者的惊奇兴趣以及对问题进行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消费者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引起对时装界情感的共鸣,从而促使忠实消费群体的形成。

(4)卖场体验。卖场提供给消费者的是跨品牌、跨品类的“一站式购物”,消费者借助卖场消费快捷、资源共享的优势,实施“一对一”的专业顾问制。“客户需要什么,客户想得到什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给消费者的不仅是产品,还有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态,帮助消费者省时省力解决消费问题。

(5)情境体验。对场地、服务设施等除产品之外一切物理层面,创造环境气氛和情境,以体现服装主题和设计意图。在服装专卖店中摆放糖果供顾客品尝,提供雅致的聚会场所及咖啡饮用方式,使得顾客得到温馨、舒适的体验并联想到高贵不凡,增加顾客的逗留时间,加大购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98-04

创客教育起源于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个人制造实验室(Fab Lab)为标志。Fab Lab主要是为创新提供平台,以摆脱当时发明创造受场地(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员(如专业科研人员)制约的局限。现在全美已有近百所高校、千所中小学都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创客空间,并配备有数字开发和制造的工具。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在美国的引领下,英国、日本、加拿大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到创客教育的阵营。

我国体制内实践以政府和学校为主体。多数高校偏向于改造科技园、打造创客空间、聘请创业导师等,以激励有项目的学生搞创业。在基础教育领域,温州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等也开始了创客教育的探索,掀起了一股个人设计和制造的浪潮。体制外的创客实践以民间活动为主,志同道合的创客们依托3D打印技术和开源软件,坚定地走在创意、实践和分享之路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智能应用“Sensetime”的联合创始人、温州创客的代表徐持衡,才20多岁便已获得1000万美元的风投。其领衔研发的人脸图像处理系统,精准度高达99%,超过Facebook 97%的精准度,所以三星、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2]。可见创客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

一、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应把握的四个特性

中职教育面对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应充分依托自身实践性较强的优势,主动顺应创客教育这一新趋势,把握创客“创意变现”这一主要特征,明确创客教育的新要求,发力于人才培养的创新,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国家产业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创造性人才的支撑,不断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总的来说当前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可以抓住以下四个特性来进行。

(一)注重学习的跨界性

创客是利用互联W和技术将创意变现和分享的主体,整个过程融合了科学研究、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等,要求创客们首先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以及运用跨界知识的能力。目前创客们的创意产品较具代表性的有机器人、航模以及智能控制项目等,制作过程涉及机械加工、电路控制、无线遥控、软件开发等技术。即使是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今天,教学设计也会更多地倾向于“在做中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正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为一棵枯树增添叶片,虽然是以艺术绘画式的活动为主,但也需要学生进行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的整合学习。

因而中职的创客教育应该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夯实学生的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原创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动手动脑的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最好载体,也是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最好契机。正如建筑、机电和数控等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及产品建造等活动,可促进学生实践创新与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极好契机。

其实,中职学校引导学生跨界学习的抓手很多,可以说专业技能实践是主阵地,编写跨学科的校本创客教育课程是载体,项目教学是创客教育有力的实施方式。例如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下文简称宜兴中专)“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训练指导老师孙林的工作室内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他借助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制作的航拍飞机、智能小车、数字钟、无线充电、电子琴等创意作品。作为本项目省技能大赛 “四连冠”的参赛者,孙老师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在实际创作中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跨界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

(二)鼓励创作的多样性

创客教育在中职实施应该倡导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创作形式,要求学生的创作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差异性。众所周知,创业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主旋律,其一以贯之的载体就是每年开展的省市级范围内的创业设计比赛。学校应助力学生积极参赛,抓住每次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和想象力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养成学生求新的创客特质。创业设计包括团队的组建、创业主题的选择、文本的设计、PPT的制作,以及在大赛现场展示带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设想等,每个环节对师生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学生在分析项目可行性、规划资金募集、进行成员分工、解读文件政策等活动中,自主自立和创造意识得以增强,创作能力得以提高。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大胆创业,体验“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宜兴地处苏南山区,物产丰饶。宜兴中专就因地制宜,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支持会计和营销专业的七名学生,秉承“让世界品尝陶都滋味”的理念,开办“陶滋味”网店。采购、美工、仓储物流、运营、财务等都由这一七人学生团队负责,线上接合线下销售宜兴绿色、优质、健康的乌米饭、笋干、百合等土特产。凭借资源、营销团队和宜兴政府网平台等三大优势,总投资2万元的淘宝店和微店,第一年就实现了投资收益率75%,第三年销售额达21456元,其中线下销售占比25%,线上销售占比75%。目前团队的“小目标”是进军大型超市、团购平台并进行产品创新。学校利用一切条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意变现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校就能深度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省市级的创新大赛,涵盖的项目较多,有调查报告、论文、实物作品等,范围很广,充分体现了创造无边界的根本属性。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为例,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16年共举办了七届。全省各校参赛的积极性很高,去年大赛共收到科学调查报告33篇,教师论文122篇,实物作品596件(其中282件作品参加了大赛展评)。各校在参展期间就物作品加工做了现场演示和解说,解读了作品的创新原理,展示了创新部分所承担的实物功能。可以说省创新大赛就是一年一度全省范围内职教开展创新教育的集中检阅。

从目前我校开展创客教育的情况统计来看,专业特色明显,教育成果斐然。如烹饪专业学生的菜品开发,建筑专业学生的技术创新,电子专业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详见表1)。

(三)增强培养主体的广泛性

中职开放办学,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可广泛联系企业、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构建全覆盖的培训格局,形成学校为主、社会为辅、家庭支持的立体网络。以我校教师自主创业,加盟开办机器人制作的培训机构“斯特姆宜兴店”为例,先期投入30万,第一期招生达23人,小时收费120元,每次培训时间为1.5小时。机构总部是位居国内第一的机器人研发和教育品牌,知名度高,推广力度也很大。教学用材料丰富,共有100多种,可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组合,给学员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机构的培训课程自成系统,一周一次,逐层推进。从目前培训情况来看,宜兴地区的家长比较认同,支持孩子报名参训,说明创客培训很快就会像音体美等社会培训一样普及。这应该成为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有力凭借。

更多的学校则是在校内组建创客兴趣小组,并有师资辅导和同伴间充分的交流。温州校园创客教育成果斐然,个别学校甚至实现了“创客项目改变校园”、“创客班级形成特色”的小目标,并因成功转化创客项目――高敏度地下通道自动感应照明系统而获得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认可,为学校无偿投入了价值25万元的创客装备,建立了创客创新教育共建基地,收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应。

当然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作用决不能忽视。学校要重视创客教育平台的建设,这是不断扩展创客培养阵地的有效举措,要努力建成以项目驱动为设计原则的线上教育平台,便于学生即时上传创作作品,便于教师实时点评,最终实现作品提交、展示、分享和评价的高效即时,推动创客们的持续改进与创作。

(四)实现创作场地的专属性

创客培养必须要有场地依托,即“创客空间”,这是专属于创客们操作和分享的基地,正如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搭“圈子”,创客们在此空间可以开设主题论坛、组织读书会、社团活动等。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诞生于1981年的柏林,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400个。而国内发展大约始于2010年,比较知名的有上海的“新车间”、北京的“创客空间”等。这些民间自创的空间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实验室平台,创客们定期集聚在此共同创造各种新奇的作品,如果有市场潜力,便寻求投资开发甚至是形成产业。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依托“创客空间”,创造出了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

中职学校可依托自有的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专门的创客教育基地。正如宜兴中专抓住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关于编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的契机,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创业创新孵化园,获得了中央财政预算内2000万元的专项支持,以及省市两级财政的配套。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招标,孵化园内各功能分区也已完成规划(详见表2)。此孵化园建成将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动手实践项目和更多的创意共享机会。

篇(9)

作者简介:陈泷(1979-),女,浙江杭州人,浙江科技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周明星(1957-),男,湖北荆门人,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课题“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与逻辑”(编号:BJA130096),主持人:周明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0-0038-05

培养跨界职业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由后工业社会迈入后信息社会的生产形式变革引发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除高精尖专才之外,知识面宽泛、适应能力强的通才同样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跨界型职业人才是通过学校教育或是职业生涯转换具备两个及两个以上行业的专业知识,因而可以整合更多资源,胜任更多职业角色,拥有多重方向的职业发展机会的复合型人才。梳理当下复合专业的多种办学形式,进一步探讨跨学科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理与途径意义重大。

一、跨界职业人才蕴育的社会需求

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以理论知识为中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统治人物。这一理论在学术界引起极大的震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尼葛洛庞帝在丹尼尔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生存》一书提出了新的概念――后信息社会。后信息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实现了“真正的个人化”,个人的选择丰富了,个人与环境更加的匹配。

(一)后信息社会生产的基本特点

产品代加工模式日益普遍和强大。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规模生产在实质上成为大规模代工集成的过程,直接从事加工、生产、组装的人力更少,行业垄断的壁垒消除,资金和技术入门的门槛变低,产品生产对大部分生产者的知识技能精度要求更低。

产品研发的新形式。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创意产品小批量低成本,汽车厂商每年推出新车型,电器商每年推出新型号,企业推新迟缓便可能遭到冷落甚至被淘汰。

产品应市周期大大缩短。企业从独立研发新产品直至投入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演变为多个上游企业的共同合作,从购买配套、委托设计到产品生产,甚至是以企业并购的形式丰富自身的知识产权库容,促使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抢占先机。

产品特性的新变化。生活中习以为常地使用一次性用品,产品往往因为技术寿命、时尚寿命而不是使用寿命更新换代,人们甚至接受了附加值高的产品更新周期短的消费观念,如电子消费产品。

(二)后信息社会对跨界人才的需求

通信与交通的极度便捷促使信息、物资、资金甚至是人才流动通畅速达,社会变革加速加剧。后信息社会提出:一切符合时代、一切顺应潮流、一切围绕市场、一切服务社会的观点。后信息社会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养要求,引导了职业人才培养的变革趋向。市场既需要专业精尖人才,还需要业务应对人才,分工于研发设计、生产协作、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支持等职业领域,如果简单用“服务业”一词涵盖这种产业型的属类,无法充分、明确描绘社会分工及要求的实际趋向。在当代社会的人才结构里,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和能面面俱到的人才机会均等,一人一生要变更不同的岗位,要从事不同的职业,需要转岗进修提高,职业教育应因需教学、因人施教。

(三)毕业生对职业跨界的期望

课题组对271位工科专业毕业生的相关调查表明(面向380名毕业生实名调查,回收率71.3%),有近三成的毕业生第一年愿意考虑从事专业倚重性不高的工作,随后兴趣持续向专业宽泛岗位转移,五年时该热衷度达四成多,如图1说明了毕业生对未来工作的期望趋势。

调查发现,对多学科交叉,培养跨界职业人才的教育方式,受访者的看法如图2所示。

对专业宽泛化的教育形式毕业生表示比较认同,我们对跨界培养的人才职业适应度做了认同排序(见表1)。

(四)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

后信息社会对专业需求和职业发展的演变趋势,实际上是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从人力资源配备看,可以形象地虚拟出一个现代产品形成的人才队伍构成:

这种屋脊形等比、甚至是几何数列的人才结构说明了现代产品的研产销对人才的专业修养由深到广、由精到泛的递变;他们在生产的同时也是消费群体,同样需要接触和接受相当要求的服务对待,直接工作于产品研发制造的专业人员人数远不及产品集成和市场服务的综合素质人员,也说明了社会对复合专业、跨专业、泛专业人才颇大的需求量。

二、跨界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现状

社会生产形式的变化必将引发人才知识与能力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对复合职业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可能。

(一)单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毋容置疑,职业教育已经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同时如何更好地兼顾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质量、培养方向等要素是职业教育需要不断突破和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达成培养目标,又要兼顾学生特质;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适应社会需求,所以更新培养方式和调整培养方案是不可回避的。

1.教育教学中的若干矛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诸多教学元素的交集,统一的培养方案、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却要面对形形具有不同特质的受教育者,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真正的“一刀切”;若是因人而异地处理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又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公共教育始终面对着标准化和个性化的两难选择。

恰当把握一般基础、专业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各环节的比例侧重,施教方需要面对求全面与求专长、重基础与重专业的两难选择。

个人兴趣、特长、志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质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某个指定的专业中发挥潜能,这种偏离成分如果过大,势必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受教育方可能面对个人倾向与限定方向的两难选择。

2.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差异。当前从职业高中、技校到高职高专和普通高校,其专业构成都是按国家规划的学科专业门类设置的,体现了学科意义上的独特性和专门性,其主干课程体系均设有一定的框架。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专业的系统性与职业的多样性,培养方式的局限性与产业升级、实体经济快速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增设由不同专业交叉组合而成的新专业,为部分志向趋异的学生提供跨专业、多专业、专业融合的选择,是破解人才培养供需矛盾的重要对策。

(二)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启示

发达工业化国家教育体系遭遇同样的困境,如何为求学者提供多样化的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选择,不同国家、地区的办学经验各有侧重和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德国为了强化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而推行“双元制”,“也称现代学徒制度,是指青少年既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学习普通文化知识,又在企业里学习实践技能。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3]在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德国始终重视传统主干专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模块实现多专业融合。一种是基于某种主干专业的、侧重该专业某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如食品工程的奶制品专业;一种是不同专业课程模块组合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专业,如电子信息及市场营销、机械工程及市场营销等专业。德国高校施行的第二学位规定,第二专业必须选择与主修专业不同的学科大类专业,比如主修工科专业的学生第二学位可以选择人文社科专业。对未能通过某专业课程考核的学生按规定不能再读此专业,只能申请更换其他专业[4]。

(三)职业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现代职业心理学在充分研究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人职匹配”理论,成为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职业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认为,不同个体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的职业之间在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方式上均有所区别,对应职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求职者应理性地选择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

由此回溯至求职者在求学期间,就应参考其个人的人格类型,学校创造条件给予学生更宽泛的选择余地和空间,促使其更加顺利地就业,未来的工作效率更高,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六种人格类型和斯坦福等高校提出的九型人格等等,对个体差异都做了充分探索。承认差异,并为这种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性,是职业教育正视现实谋求发展的最佳思路。

创新专家弗朗斯・约翰松把人的思维分为单向思维和交叉思维,当不同领域发生碰撞交叉时,优势和观念之间就会产生相互碰撞、融合,甚至可能获得1+1>2的效果。职场也是这样,随着人才市场的日益细分,跨界型复合职业人才将不断涌现[5]。

综上所述,新社会形态下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才结构有着更独特和更广泛的需求。跨界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与行业产业协同创新,注重综合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适应创新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

三、跨界职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专业与职业教育不仅要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应尽可能尊重学生个性与发挥其兴趣。我国教育系统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做了多样化的有成效的探索。比如专业方向分类、第二学位、辅修、转专业、专业大类招生、新型交叉专业、专业融合、精英学院、书院制等等。职业院校如何适应社会生产的需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突破的难点。

(一)跨界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跨界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通过改革课程模块来实现,学生以主修专业为基础,允许其交叉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合格完成规定的各教学和实践环节,达到毕业要求。这种方式是上述诸多形式的补充,适用于一部分学生,他们或者不适应某单一专业学习,或者不满足转专业的条件,或者有更广泛的兴趣爱好,或者有某种明确的职业目标需求等等。为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兴趣、学习激情,帮助其形成职业生涯雏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二)跨界职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跨界职业人才的培养在于学校教育需设置跨专业的教育形式,侧重于综合素养适应社会需求,淡化专业限制,允许一部分学生交叉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来完成学业。

1.实施课程模块教学,便于学生的跨专业学习。为了解决课程的系统性与多样性的矛盾,可以考虑以课程模块为基本选择单位。通常课程有多种组合形式,小到一门课为单位,大到一个专业课程体系或者一个专业方向课程群为单位。课程模块不应过大,一般由2~3门课程组成,大约6~9个学分,在一到两个学期内完成,模块内的课程具有直接的依存关系,既有基础知识的铺垫,也有专业技术的展开,并配合必要的实践环节。对施教者保证了一个完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点,对受教者提供了充分的方向选择与学习机动。由各专业设计提供一批附有类别属性、级别难度系数与选学要求的课程模块。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课程模块学分完成情况将作为学生毕业的基准。课程模块及属性定义用类扩展巴科斯范式描述为:

课程模块=模块名称,模块学分,模块类别,级别限制,选学要求,归属学科,课程;

其中名称、学分等仅为字符或数字,其他属性为:

模块类别=基础通识 | 专业基础 | 专业 | 一般通识;

级别限制=“A” | “B” | “C”;

选学要求=必修 | 限制选修 | 选修;

归属学科=学科名称;

课程=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性质,开设学期;

课程性质=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实验课 | 通识课;

开设学期=“单” | “双”;

这些属性的元参数既可以是字符,也可以定义成数字便于运算,如级别限制表示配属该课程模块的课外时间,若用数字表达,则意味着不同难度级别的课程模块可以折算冲抵。

结合学分制的选课、确认、考核、重修等过程,所有课程的考核应保持标准和规范。在高校当中,除参与基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外,跨学科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选择做某专业方向的研究论文、做研究报告、做调研报告等方式参加毕业教学环节,还可以补充学习部分课程模块。获得所有规定学习环节的学分后,学历学位可以按主修专业或侧重专业认同。毕业专业可以是复合型的,如车辆工程―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市场营销―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软件工程―动画设计专业毕业,动画设计―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等。这种形式可以演化成另一种2.5+x+1或3+x+0.5的三段式实践教育形式,x为起点一年的就业或实习过程。学完先期主干课程后,先颁发部分学业证明证书,再结合企业或创业工作完成其余学业毕业。

2.条件要求与方法要素。跨学科专业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催化衍生的一种局部化的教学改革,需要相应的保障条件。

所谓局部化的教学改革,是依托基础学科专业面向部分希望多面发展的学生开展的教学形式。

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超前于社会形态。教育学生认真规划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学习认识世界完善自我。

加强宣传说明,使社会逐步认可并且参与这种培养模式。

开展课程模块的建设,开发、组合形成多样化的课程模块,并提出修读要求。在专业系统中的节点位置,整合资源条件配属、建设教学团队等,为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设计、公布专业学习路线图样本。基于以上范式描述可以推演出表2的课程模块关系,用于指导学生设计学习规划,也用于核算学业成绩,判断学位学科。

建立适合课程模块选择的教学机制,课程模块是学生选课、选择个人专业方向的基本单元。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广受偏好的课程模块,应提高开设频次。

学校教务部门应具有课程宏观建设以及认证监管功能。完成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协调;融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一体,随时更新反映科学技术、人文社会进展的课程,形成一个开放的、有关联的课程模块体系;甄别课程模块的属性与级别,认定满足学科学位和专业定向的基本学业要求;审核确认学生研修的学分符合某专业或某跨专业的毕业要求。

设置课程指导中心。由专人负责解答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选择课程模块的问题,说明课程的特性与学习要求。

完善教学教务管理方法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规则和方法体现出教育思想内涵,管理课程的选择与开设运行,保障教学质量,引导学生逐步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确保完成必须的教学环节。

为了顺应后信息社会的变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与职业发展需求,教育机构应不断转变观念,完善多种类型、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开发全新的课程教学,提供丰富、适度、灵活的学制选择。

参考文献:

[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y society [M].高,等译.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

[2](德)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篇(10)

2.引入竞赛项目,强化课程内容应用性。学科竞赛的主题或项目,一般来源于现实生活,存在于社会生产实际,将正式比赛中的具体项目或者优秀作品引入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将电子商务竞赛项目融入课堂,全方位解读和演练网站建设、技术支持、营销推广、运作模式等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虚拟的实战,从而改变传统课程“过多依托教材,过多局限课堂、过多传授知识”的困境,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开放性和应用性方面进行的更为深入。

3.开展课堂竞赛,创新教学方法。科技竞赛集专业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教师可借鉴这一组织形式,在课堂上或课后组织各类小型的竞赛活动。譬如可设立某个可进行比较的竞赛主题,然后将全班分为几个竞赛小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现场操作,共同完成竞赛项目,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在竞赛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而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4.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学生一直处于学校环境中,无法深入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导致在创新创业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当前很多竞赛是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联合举办,鼓励参赛者采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这类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强的助推作用。学校也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竞赛,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设立平台。

5.围绕竞赛主题,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灵活运用本科四年所学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综合性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从操作概念上来说,毕业设计(论文)与科技竞赛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与本专业相关的科技竞赛项目为主题,根据竞赛规定和要求,完成自身的毕业设计(论文)。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允许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二、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1.高度重视,加强竞赛的组织工作。要把科技竞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学活动纳入日常工作中,贯穿于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应成立包括教务处、科研处、学工处等在内的校科技竞赛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科技竞赛的组织立项、项目管理、经费筹划、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篇(11)

企业利用Internet,可以及时将产品和市场销售信息发送给分布在全国各地及国外的营销人员,以便随时调整营销策略,应用web浏览器和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建立和维护关键客户的信息数据库,业务人员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实现产品报价、商品交易、提供订单、签署合同、交换商业文件和支付账单等业务。营销人员还可应用网络查询共享有关的专业知识,以提高他们的自身业务素质,拓展新业务领域,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利用Internet为用户提供的在线技术帮助,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企业可通过Internet在网站上向世界展示企业形象,如建立电子橱窗等方式展示产品,提供技术咨询,进行售后服务和市场开拓。企业管理人员可将用户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做成FAQ(FrequentlyAskedQuestions,常见问题)放在企业Internet网站上,为遇到问题用户提供在线的专家技术支持。

二、网络化营销系统的发展和进化

传统上,营销系统把客户的需要、竞争者的产品和战略等各种外部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各个其它子系统,这些不同的子系统再针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采取行动,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营销理念下,营销系统只是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它假定公司很难与客户取得联系,并且客户也不能与其他职能部门发生直接关系。但是,在一些新型的企业里,很多职能部门可以与客户取得联系,一些跨职能团队从事着以前只有营销人员才从事的工作。营销部门不再是唯一的一个与客户发生关系的部门,它的职责变更整合所有针对客户的工作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当客户与公司发生关系时,他们所见到的是类似的面孔,所听到的是同一种声音。急剧变化的营销系统及其内外部环境,改变了企业的营销系统、其它子系统与市场三者的交易成本的对比,使营销系统的形状和内外部边界也总是处在变动之中。信息、知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三者之间的低成本、快速传播,为营销系统边界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营销系统网络化的必然性

传统组织中人们沟通的方式也由一系列的规则所约束。沟通方式由他们在单位中的位置决定。最高层的管理者可以与任何人沟通,而层级底部的操作人员却受到严格控制。这些死板、僵硬的规章制度,使组织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营销系统网络化是系统进化的必然结果。根据系统理论,系统内部的发展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有序化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序化的过程中有两种基本趋势,一种是向着一个起核心作用子系统集中的中心化趋势,另一种是向着多个子系统共同起作用的机制化趋势。当系统最初发生时,总是有某种特殊的子系统形成了对其它子系统的控制约束作用。而当这种约束作用在系统中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时,这种控制作用就会扩大,以至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中心化的系统,这个过程的内部联系呈单向作用的“树”形结构。上述的第一类营销组织形式,就是这种中心化组织。伴随着中心化的过程,系统还有一个向着各个子系统共同起作用的机制化的过程。这时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丰富,有些形成了相互作用,有些形成了横向联系,有些形成了循环的相互作用,系统中核心子系统的控制作用相对降低,向着由多个部分共同起作用的方向发展,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特定结构的相互作用来调整自身和适应环境,系统内部的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相互交叉的网络,系统由内部多个子系统间的互动联系形成的机制来推动系统的发展。在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中心化在前,机制化在后。没有中心化,系统的各部分就不能实现最初的和最基本的联系,但仅仅完成了中心化的系统是简单的、线性的、保守的,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系统必须进一步向着机制化,即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四、网络化营销提高了沟通效率

系统的组织结构可划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上向下的指令和从下向上的报告构成了系统信息的纵向流;而每一层次又按水平方向把各主要职能分系统的信息贯通起来,称为信息的横向流,这样就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信息流通中的两个主要指标是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传统的层级组织中,系统的信息是逐层流动的,越层流动的信息较少。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组织的层次增多,管理幅度会降低,通常信息流通的时效性和精确性会出现一定的矛盾性,即层次增多使信息流通的路径增多而分叉减少(因为管理幅度减少),从而延缓信息流通的速度,但却提高了精确性。相反,如果减少层级,则必然会增加每层的管理幅度,这样虽然流通时效性可以增强,然而信息分叉点增多、信息在流通中出错的机会增多,就会影响到信息流通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营销系统网络化沟通效率

【论文摘要】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容纳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营销系统在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顾客导向、内部营销、快速满足顾客多变的需求,需要有一个适当的营销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与之配套。本文通过研究网络化营销系统,为具体营销实践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司林胜.企业绿色营销系统的构建与绩效评价[J].系统工程,2003,21(4):38-42.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