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团队管理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2.团队管理问题我国IT项目团队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概念问题。传统IT项目管理只重视技术发展,而忽略了团队建设。第二,团队合作问题。IT项目管理并非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中个人的工作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进程。第三,团队分工不明确。IT项目目标明确,目的性很强,如果分工不明确,则可能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导致整个项目出现问题。第四,团队沟通问题。IT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团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项目的建设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IT项目管理的优化策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战略问题,环境审计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手段备受人们关注。
1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
实践中,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的功效不大,推动力空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审计依据不足
环境审计依据既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的前提。虽然新审计准则中已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但其仅仅是在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对环境事项考虑所进行的规范,而且其完善程度和适用性还有待验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被认可的环境审计准则。因此,会计师事务所会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而较少开展环境审计业务。
环境审计的开展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我国至今未建立环境会计,造成环境信息的确认、计量、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环境信息披露产生随意性。因此,尽快建立环境会计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报告准则,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并使环境会计核算尽快付诸实施,才能为环境审计奠定良好基础。
1.2缺乏专业环境审计团队
环境审计对审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除了要有所需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备社会学、工程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中现有的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财会、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人员,未全面涉及环境审计,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随着环境审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环境审计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环境审计人员。因此,缺乏专业环境审计人员也是当前阻碍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因素之一。
2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992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了一份题为《环境审计和会计职业界的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注册会计师在未来环境审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社会审计而言,积极开展环境审计也是很有必要。
2.1有效满足环境审计信息的需求
信息不对称使社会公众对企业提供的关于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持有谨慎的怀疑态度。这些信息又是评价企业环境责任所必需的,需要对这些信息的可信程度进行鉴证。因此,社会迫切需要关于环境审计信息的中介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鉴证信息的需要。
社会公众为了正确区分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不同的企业,以便在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进行差别对待,促进社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有关信息进行鉴证。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职业道德来看t由于这一中介组织的“第三者”身份,在业务处理时能够比较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使确认的环境信息有较高的诚信度,比较容易被信息使用者接受。
(2)为企业提供环境审计信息服务的需要。
企业忠实地履行了受托环境责任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提高企业所公布信息的可信程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企业为了从资本市场上筹集所需的资金,会尽力披露一些投资者关心的有利的环境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就需要聘请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这是独立环境审计产生的内部动因。
2.2拓展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需要
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如何分得一块大“蛋糕”,而是如何共同把“蛋糕”做大。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审计业务,增加盈利渠道,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新兴领域,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继续存在,环境审计也会成为审计学中一个长久存在的分支。2.3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
环境责任的存在,在相关的主体中形成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受托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从事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而委托人也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而隐瞒真实信息,结果使受托环境责任得不到全面有效履行。由第三方专家独立地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使受托人尽职尽责履行受托责任,又可以大大提高受托人出具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由此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凭借其独立第三方身份,为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
社会推动力空缺成为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领域发展的障碍,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减少阻碍因素,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审计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发挥。具体来说,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和开展环境审计的措施和建议主要有:
3.1规范环境审计执业评价标准
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健全环境审计执业规范和评价标准,对环境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报告等做出规定,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加快建立环境会计
环境审计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记录和反映其环境管理活动的情况,提供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然而,当前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审计的要求严重背离。因此,我国需加快建立环境会计,同时加快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一方面,要尽快制定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给会计人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应采取其他鼓励措施,鼓励企业对经济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和环境效益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促使环境会计的实施。
3.3提高环境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环境审计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其难度和广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聘请环境事项专业知识顾问。也可以鼓励其成员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CPEA)资格。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环境学及相关知识培训,重视吸纳环境学、工程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建立起一支结构优化、高素质的环境审计队伍。
经过一学期的团队学习后,我开始重新审视“团队学习”这个字眼。团队学习同一切新事物一样,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在此过程跌荡一翻之后,我开始思考我所遇到的团队学习问题,尤其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团队学习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问题。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团队学习也是,我们无须掩饰。只有对它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它才能成为我们劈荆斩棘的利器。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大学生能力有限,无法胜任领导者的角色,同时对老师有意回避;领导者角色又过多寄期望于能力善需提高的团队成员。
2.我们的团队组建带有人工合成的色彩,缺乏自我形成的土壤。团队成员缺乏相似的愿景,甚至没有明确的个人目标。
3.团队组织形式过于拘泥,团队学习的目的性有偏差。团队学习理论不完善,实践方法不成熟。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必须认识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自身的局限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面对团队学习这一崭新模式的非常反映。其次,必须思考一下中国现行教育模式对学习者和教育者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可谓无法摆脱的阴影,我们的思想、观点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最后,我们直面“团队学习”,任何事物都存在他的缺陷。
一、对大学一族的分析
大学时代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人生旅程。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在知识储量上达到一个量与质的飞跃,同时我们的思想开始完善并走向成熟。这个阶段的错综复杂使得我们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新事物、新思想我们正误难辨,悲喜交加。首先,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不成熟的,而且一直在变化发展中。一次精彩的演讲很可能改变我们的认识,转移我们的兴趣,徙定我们的人生目标:同样,一次挫折会冲刷我们的心灵,消磨我们的斗志。可以这样讲,第一次接触“团队学习”,我们都会激情澎湃,惊叹他的高效,折服于他的智慧,甚至我们会鄙弃孤苦的传统学习模式,悔恨自己的过去:然而一段时间后,我们没有看见期盼的效果,相反的遇到的是团队学习中的困难,我们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团队学习是空想主义,他在我们的现在具有局限性,团队的智慧是不会垂帘我这种旧模式下的垃圾的。
大学生是处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一种转型,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既不愿视自己为学生,认为那时懵懂与幼稚的代名词;又无法适合成年人的职责,因为还不够理性不够老练,或许长大就是己所不愿。这些特殊性左右了团队学习中的交流。与同学交往,直白还是隐晦;与老师交往,何种身份,学生或是有思想的人。老师也很难处理,若视我们为求知若渴的孩子,讲得多而细,仿佛惟恐我们不知道;或者担心自己的讲稿不够深奥,认为我们是懂得很多的大人了。自己和他人多无法定位大学生,这给交流带来很多不便,无形中给“团队学习”蒙上了一层阴影。
以上是我们大学生因为思想的不成熟和人生观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产生的一种普遍心理。这也决定了一般的大学生是难以胜任领导者的角色。他们没有目标或目标和信仰不断变化,很难实现宏观上控制全局和把握方向,拥有主动的结果最终是互相张望与无限的期待——不了,也许别人吧。
二、对现行教育的思考
中国正处在一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激烈抗争中。但因为高考选拔制度和先入为主等因素,应试教育仍占上风或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搞应试教育。所以高考成功者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的素质很难符合团队学习的组员智慧的需求。他们适合于单独学习,需要竞争压力,无形中保守排外,不善于、不屑于、不敢于同外交往,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习惯在学习中以强欺弱以强压弱,不明白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效力。而且大多数这样的人是内括型的,即不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外人不信任,缺乏合作意识,希望给予却害怕奉献。他们或多或少明白这一点,但在短期内很难克服。同样是因为是这样的模式,他们的知识类型有很大类似,不能满足团队学习中对组员要求的多元性和互补性。
三、直面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一个正在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组织形式。为获得其高效,我们必须消除很多障碍。如:割草机悖论:共同从事体力劳动通常比较简单,共同从事脑力劳动则相当困难。恐龙悖论:退步的交流模型往往在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让进步的交流模型没有容身之地。获得团队智慧障碍:1.五脑对抗反应:太多的意见使得事情变得无价值的复杂。更多人参与通常不能弥补由额外增加的人数带来的复杂性。2.认知的过于简单: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过于草率,方向狭隘,结论模糊3.情感的过度简单化:在团队讨论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学会共鸣,共鸣是情感反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对他人感觉的认识,对发展需求的洞察力和认知能力,对于政治关系的警觉性,以及对服务定位的采纳。4.面对压力时的退缩:在充满压力的情况下,认知趋向于变回原来的模式。5.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人的退缩行为将使其他人倒向同一方向。6.权利优势:拥有权利的人有时会利用人们的消极的相互作用的事实。
团队学习中要求组员更多的从团队的利益出发。在发生利益冲突时必须考虑,我能为团队花费多少时间,我需要为团队消耗多少精力。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尤为突出。青春是短暂的,我们需要用他来塑造人生;精力是充沛的,但使我们兴奋的事情太多。对于团队学习这种需要深知了解和细心融通的学习模式,想在短期内获得是一种奢望。组织被经典的定义为交流,沟通成为团队学习的灵魂。交流的时间、地点、方式是任何一个团队每时每刻都会面临的问题。就大学生而言,个性化成为每个人生活的显著标志,很难寻求公共的时间地址。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驾驭把握的能力,在语言组织和艺术方面都有致命的不足。团队学习需要一种团队精神和团队感情,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以上都是每个团队已经和即将直面的麻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抓紧解决。我们坚信新模式的产生推动历史前进,旧的体制无法适应时代必然同化,我们努力着、期待者这次变革的成功实现。
2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我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如业绩激励、发展激励、文化激励、感情激励、授权激励等。在本项目中,一开始我就申请了业绩激励,如果项目成功结束,并获得用户书面表彰,公司给予团队额外的项目奖励;申请公司给项目配备齐全的工具和必要的装备,确保团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我会让员工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在他们按部就班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对项目难点的关注和挑战;我还经常邀请团队员工参与制定与工作相关的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当某个员工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任务时,我会当面表扬和祝贺,也会在例会中庆祝大的里程碑,鼓舞团队的士气。有一位设计人员在施工方案中针对甲方的具体需求,在例会中提出有创意的修改方案,经大家讨论确认是一个合理的改进,并且之后被写入公司修订的设计标准条款参照执行。在此后一次私下交流中,他跟我说那次的认可让他找到一种自信,普通的员工也可以建立一条技术标准,他很喜欢那次项目经历。为了让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各阶段都保持良好的竞争意识,我全面推行了绩效考核管理。把绩效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业务目标,还有一部分是行为目标,业务目标考核成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行为目标主要对他们平时的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在平时,我会注意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记录好的以及不好的行为,为绩效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每周我们会在例会中进行绩效评估,要求团队成员详细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度,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并评出绩效的级别,我们还会进行了绩效的诊断和提高,分析绩效高低的原因并通过指导解决问题。另外,我会定期或不定期以各种方式与团队成员进行绩效沟通,发现一些未知或者未解决问题,以加快绩效的进展。
1.2创业团队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受到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养成了“按书本”办事的习惯,不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使得创业团队的管理和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
2基于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根据目前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借助我校管理学院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模拟现实经济环境和社会最新需求与动态,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演练,本文以公共事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专业为例进行了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的探讨,由于两个专业从专业特色和就业方向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样既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也可以充分验证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2.1创业团队的组建。团队组建是整个实战演练的基础,要求参与者自行选择角色,角色确定后,由团队负责人在两个专业内自由选择团队成员。成员确定后,各团队需要马上确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起相应的知识共享与奖励机制,进而促进每个成员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2.2确定各创业团队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规范化表示。企业制度设计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求各创业团队凝练出自己的管理制度,并由指导教师或聘请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团队运行过程中,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自己的制度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和完善。
2.3让多支创业团队进行联合实战演练,设计相应的竞争机制,目的在于引导团队间模拟市场环境选择竞争或合作方式。通过团队间的竞争演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市场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积极进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职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定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便成为体现课程理念、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团队的课程思想、人员组成、作用发挥等是教材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
中职“专业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材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是跨学科的,一个项目总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教育管理论文,因此,开发专业项目课程、编写项目教材需要优选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包括学科专家、技术专家、实训教学研究人员、课程专家、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人员等,集各位专家的长处,各类专家各负其责,共同编写每个项目及其中的每个工作任务,打破一本教材几个人编写、每位编写人员各编若干章节的传统编模式。无论是编写成套教材,还是编写单本教材,都要组成一个团队,其中,有一位领衔人和若干名成员。
一、领衔人
领衔人应是具有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领衔人从学术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要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职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编写的各类信息与教材编写团队共享,带领大家共同提高,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评估诊断系统和反馈系统教育管理论文,有效地组织教材培训和教材使用实验论文服务。可聘请全国职业教育著名专家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研制方法与程序等进行指导,使教材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教材质量和可信度。
领衔人既要领导编写团队认真研读专业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更要基本统一团队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指导思想。中职专业教材除具有学术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生活性、工具性、权威性外,更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的项目课程,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要充分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以能力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以科学的行动过程呈现项目,由实践整合理论,切实落实“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结构体系上,由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课程方案和设计教材框架。
企业的产品和设备是各种各样的,企业的实际工作也是庞杂的。在企业某一职业的林林总总的工作任务中,总包括若干项基本操作要素,把这些要素提炼出来教育管理论文,进行科学地优化组合,便成为该职业的基本工作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综合职业素质,完成从学生到生产一线技能性人才的转变,还应有一些实际工作项目。基本工作项目和实际工作项目组成该职业的项目系统,如果掌握了这些项目就能胜任该职业的工作论文服务。由此产生的面向工作领域的项目课程的工作项目,多数并不是真实工作中的工作项目,而是加工后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多数源于职业工作,又高于职业工作。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还可以有若干个工作任务或训练课题,其中,既包含工作技能与技术要领,又蕴含相关知识。
项目课程教材中的知识负载,其实是工作任务选择设计的自然结果。要全面分析本专业工作领域需要哪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将现实工作需要的知识教育管理论文,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编入相关课程相关项目的相关工作任务;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打基础、添后劲的知识,也应根据其与工作任务的关联性有机地编进相应工作任务。这两类知识,都要科学地、系统地融入项目课程系统的各个工作任务中。
2、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教材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编写教材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自主、自觉、更快、更好地发展。要注重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研究性,一是教材内容的呈现要逐步过渡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项目式研究性学习,二是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授课教师进行二次开发。教材不仅“导”学生,还要“导”教师,让教师更好地“导”学生。
教材要把握中职生的特点论文服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种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教育管理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中职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他们的技能与心智发展规律,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发地掌握技能、学习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证明,直观性强的教材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教材的直观性表现在:第一,使用形象化的文字来描述事物,注意回避难以理解的理论阐述,对于以定义形式出现的概念,尽可能用经验(实例)加以验证式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教育管理论文,使用图表、图象、录象、计算机模拟、字体变化、纸张色彩和底纹的变化等直观表现形式。第三,内容编排的艺术性,材料呈现的艺术性。
3、提供多种教学媒体
教材一般要提供以下教学媒体:(1)纸质教材,(2)电子光盘,(3)专题网页资源,(4)供编写人员及学科专家、技术专家与教材使用者互动的网站或网页,(5)与使用者交流的专用电子邮箱等。
领衔人在编写团队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材编写提纲与教材体例,并组织研制教材样章,供编写人员模仿与参考。
二、专业骨干教师
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是构建品牌教材的基础论文服务。中职教材具体的编写工作应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教科研基本功扎实的专业骨干教师来做。专业骨干教师包括专业课教研人员、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实训指导教师等,大量的教材文本编写任务应由其中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他们的文字功底应较强。有创新之师才能造就创新之生,所以参编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
专业骨干教师,尤其是在相关课程中有多轮授课经历的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论文,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专业课程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及本专业领域的教学现状、教学动态,能够把握学生的需要、感受、兴趣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过程性,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和能力提升的角度对教材的编写提出构想。在这方面,无论是课程专家还是企业专家都是无法替代的。参编教师要到生产一线进修和岗位实践,摸清生产实践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弄清生产实践的工作过程和技术要领、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规范,使专业教材达到企业要求,还要认真研究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使教材能够兼顾职业技能鉴定。参编教师应不受原有课程的影响,抛开个人的利益关系,严格依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专业课教研人员还要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教材提供中观的意见。
在编写的过程中,应穿插集中培训、集体讨论、自我学习、企业调研、学生问卷调查等工作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不仅可以使参编教师开阔思路,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还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也会在教师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包括技师、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基层部门负责人等论文服务。他们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深切地了解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他们来自实践,精于实践,是实践专家。应召开有代表性的实践专家研讨会,请他们对相关职业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具体岗位的职责任务,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由实践专家和教师,共同归纳每一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综合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管理论文,确定教材的编写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按照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组织教材内容,由实践整合理论,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有了相关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的参与和支持,才能使教材的开发能够真正做到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使课程教材内容来自企业实际,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流程,反映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体现新标准、新规范、新能源、新材料、新知识、新技术及企业管理新理念,渗透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才能编写出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学以致用的好教材;才能解决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为学校最大限度地利用行业企业的各种职教资源提供可能。
四、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
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在教材编写前及其过程中,要指导编写人员深入掌握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职学生的教育规律,使编写人员在编写中应用和遵循教育管理论文,并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要与团队其他人员共同研究,很好地处理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教材既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求和相关专业岗位资格技术等级的要求,又符合职校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掌握技能与知识的规律,还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达到中职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最好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指导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五、教材编制技术人员
教材编制技术人员要进行排版、制图、多媒体制作,包括动漫制作、影像录制与处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艺术化处理等论文服务。教材编制技术人员也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编制技术的有效性。
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过程实质是研制过程,研制教材也是工作项目。教材文本初稿完成后,要集中编写团队全体人员,进一步研讨教材的框架、编写体例等,在此基础上,逐项、逐条乃至逐句、逐图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教育管理论文,发挥各类专家的特长,集中大家的智慧,修改定稿。此举工作量虽然较大,但能大大提高教材质量。如此开发的教材,还要进行一轮小范围实验,实验成功后才能推广。为持续提高教材质量,在教材实验和推广过程中要建立教材使用的反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和教师使用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收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对教材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与不足,对教材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形成教材滚动开发机制。
项目管理团队是指本着共同的目标、为了保障项目的有效协调实施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组织,一般由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组成。
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就是指将肩负项目管理使命的团队成员按照特定的模式组织起来,协调一致,以实现预期项目目标的持续不断的过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一般要依次经历初创期、磨合期、规范期、成熟期和解散期等5个阶段,基本上与项目的生命周期相同步。
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共同职责,团队建设过程中应创造一种开放和自信的气氛,使全体团队成员有统一感和使命感。实践证明,团队成员的社会化将会促进团队建设,而且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了解越深入,团队建设就越出色。项目经理要确保团队成员间保持相互交流沟通,并为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社会化创造条件。团队成员也要主动地创造条件加强沟通和融合。
2)项目管理团队的基本行动准则
项目管理团队应坚持以下基本行动准则,实践证明,这些都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即:
(1)以客户为中心;(2)具有明确的目标;(3)加强指导训诫;(4)建立公认的约束条件;(5)形成相互交流沟通和召开有效会议的习惯;(6)保证职责分明、分工明确、责任清晰;(7)强化决策机制;(8)健全问题处理机制;(9)及时高效地反馈信息;(10)注重工作流程重塑;(11)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3)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使整个项目管理团队都为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能够:
(1)使团队成员确立起明确的共同目标,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2)做到合理分工与协作,使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角色、权力、任务和职责,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3)建立高度的凝聚力,使团队成员积极热情地为项目成功付出必要的时间和努力;
(4)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促使成员间相互关心,彼此认同;
(5)实现成员间有效的沟通,形成开放、坦诚的沟通气氛。
2、“样板参照法(BenchmarkingMethod)”的基本原理
1)“样板参照法(BenchmarkingMethod)”的基本概念
“样板参照法”的概念可溯源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施乐复印机公司发现日本理光、佳能等新兴办公自动化产品公司所出产的同功能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施乐产品,迫使施乐原先在全球近85%的市场占有率骤降至30%以下。在行业竞争调研中,施乐公司没有简单地以压低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来解决问题,而是派出精干的考察团去日本探访取经,试图通过对日本厂商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的了解,找到一个“参照点”,以明确自己的差距,进而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施乐通过“样板参照”活动,使质量问题减少了2/3,制造成本降低了l/2,生产周期缩短了2/3,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50%。从根本上改变了被动的局面。这种由施乐公司率先采用并迅速风靡全球的绩效改善优化活动就是“样板参照法(BenchmarkingMethod)”。
因此,“样板参照法(BenchmarkingMethod)”就是企业通过对本行业中的领先团队的最佳绩效和最优经营管理进行探究,并以之为仿效的标准或参照,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等一系列的规范化的程序,改进绩效,最终赶超竞争对手,成为市场中的领先者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与流程。运用“样本参照法”进行的活动称为“样本参照”。
2)“样板参照法”是适用于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最佳学习方法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创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组织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项目管理团队组织来讲,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加强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学习。
团队学习是提高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的学习活动及其过程。通过不断学习使团队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当需要深思复杂的问题时,团队必须学习如何浓缩出高于个人智慧的团队智慧;当需要具有创新性而又协调一致的行动时,团队能创造出一种“运作上的默契”。使团队成员既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又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理论学习方面,团队常用“真诚交谈”与“讨论”这两种不同的团队交谈方式。
毋庸置疑,除了理论学习之外,通过实践进行学习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团队素质修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重于理论学习,而“样板参照法”正是一种适合于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最佳方法,从前述可知,虽然该法最早应用于企业组织的学习,但是实践证明项目管理团队采用此法也同样会极大地提高其竞争力,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
3)“样板参照”的基本分类
按“样板参照”对象所处的领域将其划分为内部、竞争、行业以及最优等4种类型:
(1)内部“样板参照”:是以本项目管理团队内部某样板作为“样板参照”的对象。是最简单且最基本的“样板参照”。一方面在项目管理团队内部寻找效果最佳的职能或操作为参照“样板”,其他职能或操作可通过向“样板”学习进而改进自身的绩效。另一方面也可明确项目管理团队自身优势及缺陷;明确的优势将会吸引更多的外部项目管理团队相互进行“样板参照”,对于无任何优点的无名团队绝对难以找到外部“样板参照”伙伴。
(2)竞争“样板参照”:是以竞争对手为“样板参照”对象。将自身的业务过程与那些与自己有同样市场,具有竞争性产品、服务或过程的优势项目管理团队相比较,从而学习竞争对手的优点。竞争“样板参照”的情报很难获得,一般可通过公共信息渠道或者利用内部“样板参照”将自己的优势与竞争对手共享从而享有对手的优势过程。比如同行企业共建“样板参照”俱乐部,成员间即可共享信息。也有利用商业间谍方法非法谋取“样板参照”的。
(3)行业“样板参照”:是以与本项目管理团队相关的行业中的优势项目管理团队为“样板参照”对象。由于行业“样板参照”削减了竞争性因素,因此较容易实现信息共享。
(4)最优“样板参照”:是指在选择“样板参照”对象时,不管对象间在业务、产品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将“样板参照”的注意力聚焦于工作过程,只要其处理业务过程相似且具有优势地位就可以作为学习的对象。
项目管理团队在进行“样板参照”时,往往内部“样板参照”是首先要做的,这也是其他“样板参照”的先行基础,但只进行内部“样板参照”易导致“内视”而变成“井中之蛙”,因此还必须进行“外向型”的其他三种“样板参照”,以确保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最优化。
4)采用“样板参照法”加强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项目管理团队采用“样板参照法”的现实意义是:
(1)“样板参照”能科学地评价项目管理绩效:“样板参照”是一个科学地辨别最优项目实践并仿效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价,使本团队明了与其他项目管理团队相比所处的位置,处于优势的其他项目管理团队可以显现出本项目管理团队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2)“样板参照”建立了项目管理团队赶超的对象:“样板参照”的一个核心就是在现实中找出优于自己或局部占有优势的项目管理团队,并参照其进行本项目管理团队的优化活动并争取赶超这些优秀团队。
(3)“样板参照”促进品质提高、成本降低和绩效改善:“样板参照”不只是明确自己位置,确定赶超对象的过程,更主要是通过将自己的业务流程与赶超对象的相比较,通过取长补短,重新优化自己的业务流程,促使品质、成本和绩效改善,以处于竞争领先的过程。
(4)“样板参照”是一
种学习的方法:要使项目管理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建立学习型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管理团队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而“样板参照”就是其中之一。“样板参照”的程序实际上引导项目管理团队明了“向谁学”和“怎样学”等问题。
(5)“样板参照”有利于形成外向型的项目管理团队文化:“样板参照”是在市场中寻找那些最佳的满足用户的项目管理团队并以之为榜样的过程,坚持“样板参照”,有利于克服视野狭窄的内向型文化,逐步形成面向市场和未来的外向型项目管理团队文化。
(6)“样板参照”可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满足感:在“样板参照”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内部的“样板参照”对象及其外部的“样板参照”伙伴形成同盟,共享“样板参照”获得的方法以及成功和失败经验,从而使团队成员视野开阔并产生较高的工作满足感。
3、“样板参照法”的实施步骤、阻力以及成功因素
1)“样板参照”的步骤或流程
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实施“样板参照”的一般步骤如下:
(1)制定“样板参照”计划:主要包括①明确项目管理团队实施“样板参照”的目的;②选择“样板参照”对象;③明确“样板参照”伙伴生产的各种产品;④测算预期效益;⑤以客户为导向,明确顾客的期望;⑥最后详列出与“样板参照”成功有关的诸因素。
(2)成立“样板参照”小组:由来自项目管理团队各个小组的人员组成“样板参照”小组,小组人员之间应相互协作以保证“样板参照”的成功。该小组包括三类人员,即①组长——负责“样板参照”活动善始善终进行;②预备人员——完成细致的分析工作;③访问人员——完成到“样板参照”伙伴处的访问。
(3)进行信息收集:该阶段包括对与优势项目管理团队即“样板参照”伙伴的最优实践及效果相关的信息的收集工作。但必须建立在对自己项目管理团队内的情报先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之上,以确保有目的地选择优势项目管理团队。另外,在信息收集中实地访问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只有实地访问才有可能对优势项目管理团队作一个透彻的了解。超级秘书网
(4)分析自身差距:明确自己项目管理团队与优势项目管理团队的相对差距,一方面明确两个项目管理团队在运行上的差距,另一方面明确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
(5)制定整改措施:这一过程决定项目管理团队应做哪些改进活动以便超越优势项目管理团队,制定详细的措施和计划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工作,即①对于与项目管理团队绩效有关的变量如成本、质量、工期等等的测量;②决定“样板参照”活动要达到的绩效水平及如何达到此水平;③制定并实施改进绩效计划。
(6)采取改进行动:在组长或项目经理带领下,齐心协力将整改措施付诸行动。
2)“样板参照法”实施的阻力
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实施“样板参照”活动过程中常遇的各种阻力如下:
(1)心态上:骄傲自大不承认自己存在缺陷,不向他人学习,视“样板参照”多余。
(2)心理上: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而拒绝“样板参照”活动。
(3)习惯上:惧怕对不合理但顺手的工作过程或方法的改变,表现出消极抵触。
(4)行动上:“难”字当头,缩手束脚,畏葸不前。
(5)成本上:项目经理认识不清,要么不愿投资,要么投资失控,走向两个极端。
3)“样板参照法”实施的成功要素分析
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中保证“样板参照”实施成功的要素如下:
(1)以客户为中心:自始至终坚持“满足顾客需要至上”的宗旨,以顾客的需要作为“样板参照”的导向,用“是否令顾客满意”作为衡量过程优化的唯一标准。
(2)以过程为导向:尽管通过测量使项目管理团队明确了自身与优势项目管理团队的绩效差距,但进行“样板参照”主要是要分析导致绩效差距的操作过程使两个项目管理团队之间有何不同,通过过程的优化达到在绩效方面超越对手。
(3)确保整体利益至上:实践证明“样板参照”对项目管理团队整体利益有贡献,各部门及人员必须积极实施服务于团队整体利益的“样板参照”。
(4)树立开放思想:项目管理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要抛弃唯我独尊的观点,不固步自封;采取“外向型”思维,积极吸取本团队外部的先进操作过程与方法。
当我们把团队看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个人一样,他就会拥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文化以及自己的行为方式。但是,团队的这些特点并不是简单的个体成员特点的总和,而是矢量和,这就像我们物理学上求两种力量的合力一样。在实际中,如果能像管理自己一样去管理团队的方式,必将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下面就笔者的亲身所得,提供以下的几个关键点。
1、教导你的团队项目管理培训
试问中国最具执行力,最具高效率的团队是哪一支团队?中国人民。毫无疑问,在中国任何一家企业的团队都不可能比更加步调一致,执行力更强。想想为什么,答案并不难得出来:刻苦的训练。那些能够名扬天下的IT业精英们,他们成功靠的又是什么呢?撇开先天因素不谈,最最重要的莫过于后天的刻苦学习和训练。我们每个人在成功之前都需要有自我训练的过程,以实现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所以IT项目经理建立起团队之后,首先就是要像训练自己技能一样去训练教导你的团队。
就是这种想法促使我在亲自培训团队的基础上,建立起团队内部的培训制度,如制定明确可行的培训计划,制定奖罚措施等,以此鼓励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培训。向团队灌输个人多任务(multi-taskscapability)技能,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会影响到团队的每一个人,充分激励起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这样像训练个人技能一样,训练教导团队。
2、识别你的团队
前面提到了团队的特点像每个人的特点一样,有许许多多的方面。IT项目经理要了解自己的团队,就要关心自己团队。用心去理解团队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团队的定位,团队的人际关系。
(1)团队的长处
任何一支团队都有自己的优势,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一样。在众多方法中,回馈分析,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种回馈分析,实施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每次做团队决策之前,记录下团队讨论所带来预测的结果,然后和每次实施之后的结果作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积累,就会从中发现团队在哪些方面决策更有力,在哪些方面决策更不利。通过这种方法我了解到我的团队优势,以后再做类似决策时就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或手段,发挥它的优势。举例来讲,我发现我们的IT团队在做系统设计时更擅长,而在做软硬件设计决策时,个人的决策更加有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在系统决策时,鼓励团队的参与,在做软硬件决策时更尊重个人的一些想法。这样不但提高了团队的决策效率和准度,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团队的自信心和个人的自信心。
在实际中,这种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个人。如果IT项目经理将回馈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于团队和团队中的个人,效果将更明显。这也是我要进一步尝试的一种思路。
(2)团队的工作方式
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就像每个人的性格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的性格特点——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因此,大多数的个人工作方式很难完全改变,而只能是做一些微弱程度上的略微改变。同样,团队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IT项目经理可以采用一些政策和领导艺术对其进行加强。值得说明的是,团队的工作方式不是简单的个人工作方式相加,却是个人工作方式的矢量和,当个人工作方式固定的时候,团队的工作方式最终也会被锁定。同时,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工作方式大部分是由性格和职业特点决定的,就像大部分的思维活跃的软件组喜欢自由的工作方式,而性格温和的文档管理员喜欢固定的工作时间表一样。所以,掌握自己团队的工作方式,对于IT项目经理来说就意味着掌握的团队性格特点。
知道了团队和个人工作方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IT项目经理就可以据此来做一些有益于个人和团队工作方式的调节。打个比方,团队的学习方式对团队的发展很重要,为了能适应独特的团队学习方式,IT项目经理就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有效的制度或规范。有的团队喜欢自由的讨论学习,他们认为这样的可以激发创新;有的团队喜欢有序的培训,认为这样可以学的比较系统;有的团队喜欢以游戏的方式学习,认为可以使每个人欣然接受;有的团队喜欢读书学习,认为读书具有理论提升,指导实践的作用。这些不同的学习方式,IT项目经理一定要弄清楚,否则团队的学习很难有好的效果。
在此,还要郑重地强调:作为IT项目经理,作为团队的管理者,不要试图去改变团队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因为这只能是徒劳,但可以尝试改进他们中一些人的工作方式。在团队工作时,分辨团队有效的工作方式,像管理自己一样去塑造团队的工作方式,这也意味着当个人(决非是所有人)的工作方式有稍微改变时,团队的工作方式将会产生相应的改变,正如下图所示,这也是我们重塑团队工作方式的一大源泉。拥有这种思想,将会使各位IT项目经理受益匪浅。
(3)团队的价值观
团队的价值观受到团队所属组织和团队组成成员的价值观的影响。成员个人拥有自己的信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当价值观相同或趋于相同的成员组合到一起,团队的价值观也就形成了。另外,组织的价值观也在给团队的价值观划清了界限,组织的价值体系提供了不同的团队价值观的共有面,但允许组织中不同团队有不同的价值观,就如IT的开发设计团队可能会和市场部的营销团队价值观不同一样。
团队的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观一样,可以是在团队组建时就形成了,也可以是通过后面阶段对团队施加外部影响而形成。团队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式。具体的说如何树立价值观,采用案例和故事教导团队是值得一试的。在刚接手一个项目时,我在团队建立初期,首先做了一次团队成员有关于价值观的调查,是通过问卷的方式。不能不承认的是这种方法不见得一定准确,但在不熟悉团队成员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却有较高的价值。基本掌握的团队总体的价值观的概况,下一步就要决定是重塑还是加强这种价值观。经讨论,我想上级请示购买相关内容的教育书籍,记得那时购买的是《致加西亚的信》,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本。接着就是像自己学习、培养这种信念一样,激发团队对此信念的认可和信任。
更重要的一点,团队的成功也塑造的个人的成功,而个人的成功必须要建立在个人价值观和团队价值观基本相近或能共存的基础上。否则,团队的效率不仅会降低,而且这个人的情绪和态度还会大打折扣。IT项目经理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再怎么努力建立价值观也使惘然。
(4)团队的定位
对于个人来讲,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位坐标,比如那些数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很早就知道自己可以成为“家”,团队也是一样。团队的定位带来的是“团队在哪方面作贡献”的答案。如同IT部的开发设计团队就不能定在为增加销售额作贡献,而是为公司的产品更新、创新、升级、完善作贡献。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定位不准确,就像是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样,会影响到团队的积极性。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团队角色转换的要素。团队面对不同的利益关系人将会有不同的角色转换。面对顾客,团队是服务生;面对公司,团队是员工;面对政府,团队是生意人;面对竞争者,团队是战士。这些观念是有必要灌输给团队成员,让他们了解作为一个团队也需要做角色的转换,及时调整自己在团队中起到的角色作用。
(5)团队的人际关系
刚才在前文提到了团队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是基于团队的人际关系之上。首先,团队和利益相关者既是谈判者也是合作者。而这些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的性格、工作方式、价值观,团队要想追求卓越,就必须要了解这些。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很少有IT项目经理注意到这些。
另一个方面是团队的内外沟通。团队的内部人际关系是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是成员之间的沟通结果;外部人际关系是团队与外部环境的人际关系,也一样是沟通的结果。这如我们所看到的,团队早已不是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信任和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团队有很强的外部沟通能力,对团队的高效运行大有裨益!而代表团队参加外部沟通的往往是IT项目经理,也正因如此,IT项目经理更加需要像管理自己一样管理团队。
关键词 企业项目管理 团队建设 问题对策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现代企业不仅仅是老板和下属的企业,而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项目团队是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组织细胞,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对影响和改变团队成员态度和行为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项目管理必须面向团队建设。
尽管项目管理进入我国时间不长,但国内不乏取得成功经验的优秀企业。如创业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从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发展到拥有96大门类15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出口销售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球营业额已达2007亿元的国际化产业集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海尔集团拥有一支优秀团队,以及团队对“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要么不干,要么就争第一”等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有效运用,团队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水平快速提升,但仍然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臃肿,团队效率较低
我国传统企业的管理弊端主要表现为组织机构较为臃肿,冗余职位和人员偏多。权力集中缺乏制约,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滋生了部分20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没有务实精神和缺乏创新意识,束缚了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导致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活力和效率。由于项目执行部门和执行环节过于复杂,造成某些职能和环节运转不灵。项目团队往往因推诿扯皮等内部矛盾导致效率低下,问题久拖不决。
(二)过于关注短期利益,忽视可持续发展
很多企业项目管理团队过于关注短期利益,缺少长远规划,具体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统一。追求短期内的规模扩张和业绩提升,只重视短期的经营利润和盈利状况,忽视质量效益平衡发展,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由于忽视企业项目管理人员长期培养和发展,缺乏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使得一些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知识能力素质不强,遇事怕承担担责任,只干对自己有利益的事,项目团队成员能力和素质不适应项目发展要求,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
(三)任务目标不明确,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绩效管理是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间持续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充分交流不仅要对绩效目标内容形成共识,还要通过持续的交流和反馈,不断提高团队和个人的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绩效目标。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常常忽视了绩效管理激励和持续改进的本质目的。很多项目管理团队只停留在员工绩效评价的表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权责模糊、目标不明、效率低下、管理无序的状况,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的风气。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团队领导和员工之间就无法达成共识,形成发展障碍,给团队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二、加强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策略
我国企业项目管理的应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的理论也尚无成熟机制和体系。希望通过对项目团队建设策略的研究分析,寻找和归纳解决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组织结构,建设自我管理团队
混合型组织结构兼容并用职能式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其灵活性常常被应用于项目管理团队中。因为可以把那些刚启动且并不成熟的项目安排在某个职能部门的下面,随着团队建设的发展,当条件成熟之后,把职能式结构转化为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最后还有可能设置成为一个单独的部门。混合式结构就是要灵活地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结构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项目组织结构是项目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体现了项目要素相互之间的结合形式,又显示了项目功能的结构特点,也表明了项目职能的横纵联系。随着项目推进,各项目要素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更新中。由于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团队也会经历组织结构的设计、运行、更新、终止的环节,因此,项目团队组织结构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高效的项目团队最主要特点就团队成员自主选择承担更重要的责任,项目团队成员能够相互讨论、相互监督,充分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特长。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应给予团队成员更大的自我管理权,引导项目团队逐步成长为自我管理型团队。通过自我激励约束、自我考核评价、自我调整完善,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更好地把握企业战略机遇实现企业目标。
(二)建设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成长为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够获取更高的预期效益。企业项目团队建设要强化团队学习,团队学习具有任何个人都无法取代的团队智慧和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在团队内部建立完善的知识学习机制和共享机制,可以为团队向学习型团队方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创新能力。创建学习型团队不仅有利于团队成员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还有利于形成团队整体的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双赢的最佳效果。
没有学习创新能力的团队不能成为优秀团队。项目团队建设要使每位团队成员都习惯于改变并清楚意识到改变是任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面对发展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采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是保持团队稳定性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团队的协调合作的基础上,项目团队内部成员组成应该不断更新,以促进创新持续发展,从而在保持项目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自主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型项目团队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构建团队和成员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团队成员充分分享知识和经验。二是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素质,给予更广泛范围的实践锻炼的机会。三是倡导主动学习,鼓励员工主动获取信息和新工作方式。四是突出创新和协同作用。提高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增强创造能力,知识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
(三)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
任何企业项目团队的产生是以共同的需求为前提条件。所以,每位团队成员都应该清楚了解团队的奋斗目标和个人任务,特别是团队目标奋斗的预期收获,否则团队难以稳固,团队精神更是无从谈起。目标既是团队对每一个成员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如果项目团队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明确,大家开展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方向也不统一,团队目标必定难以实现。
项目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应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个体差异,理智地解决冲突,平等坦诚沟通,行事准则不局限于个人目标,必须更多考虑团队的集团利益。项目领导团队之间应相互帮助支持、相互理解和容忍,精诚合作,攻坚克难,努力确保团队实现优秀业绩,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项目团队的凝聚力。
(四)树立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每位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的准则,核心价值观与团队目标要始终保持一致。核心价值观能帮助项目团队发掘其核心竞争力,促进团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竞争优势,帮助企业提高竞争能力。这是因为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团队产生累加的积极效应,特别是团队精神可以激发成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使得团队的业绩远远高于单个成员的业绩。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不仅是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团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优秀企业项目团队理念中应包含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相关利益方共赢、提倡团队合作和鼓励创新创造等价值理念和意识。推进企业项目管理团队建设要从以人为本、兼顾个人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积极进取、全心投入、团队精神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最终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4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1
1 概念阐述
1.1 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
知行合一,指的是客体顺应主体,知所代表的科学知识和行所代表的客观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明武宗正德三年,王阳明率先在贵阳文明书院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悟道,王阳明慢慢理解了生命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王阳明始终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领悟,全靠自己的心灵态度,“知行合一”学说中,王阳明注重思想上的引导。“知行合一”的主要内容分为两方面:第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阳明认为,知行两者是归属于一类物体,是不能分开的;第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1.2 “知行合一”的意义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一方面是希望强调道德思想的重要性,在王阳明看来,人需要将精力放在内在精神的养成上面;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道德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言行一致,脚踏实地。
2 团队管理中文化构建“知行合一”的困境
2.1 缺乏创新力
创新,是团队管理文化构建的核心,当前大多数团队管理的文化构建往往随波逐流,缺乏特色。从团队管理文化的本质而言,不同的团队应该有不同的管理特色。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团队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经常忽视本身的文化特色,如在价值观、团队精神的创新上就缺乏新意。
2.2 缺乏责任执行力
对于团队管理者而言,其发出的指令如果无法得到很好执行的话,那么这个团队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团队的责任执行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团队成员的积极参与;第二,团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管理。优秀的团队一定能够获得成员们的认可,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实中这种优秀的团队非常少。
2.3 缺乏卓越管理力
好的团队不仅仅要有强大的责任执行力,还需要卓越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缺乏对团队文化的管理能力的话,那么这个团队将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就团队的建设本质而言是时间的积淀,在这种沉淀中,团队要想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是现代很多团队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并不够,管理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在策划方面也很难全面兼顾,这往往限制了整个团队的发展。
2.4 缺乏文化凝聚力
团队管理文化构建中,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往往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建设思路和战略部署。在实践过程中,许多团队并没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对于文化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大多数团队的工作经常停留在表层,无法将团队文化的真正价值发挥到实际中。
3 团队管理中文化构建“知行合一”的对策
3.1 增强创新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中,道德思想的作用是引导行动。要想将团队打造成为学习型团队,最重要的便是要在思想上寻求突破,坚持团队的核心理念,融合时代特色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创新团队管理思想,然后将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切实可行地打造出一支竞争能力强大的学习型团队。
3.2 加强责任意识,打造尽责型团队
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中,人是实践的主体,意识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意识非常重要。团队需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团队成员是团队文化构建的基础,所以团队的建设必须以成员为本,只有这样,团队才能朝着长远的方向发展。营造团队的温馨氛围,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埋怨,这些都能帮助管理者凝聚团队成员的人心,最后让团队成为一支尽责型团队。
3.3 提升管理能力,打造管理型团队
管理型团队着重强调的是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为提升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者必须充分适应时代潮流和团队的特色需求,坚持学习和完善现有团队制度。好的管理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要想整个团队做到有章可循、各司其职,管理者就必须创设各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这样,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才能被众多成员认可,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才能变得更强。
3.4 汇聚文化凝聚力,打造文明型团队
文化意识引导团队的未来走向,要想汇聚文化凝聚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稳定团队成员,使团队获得长远发展。在一定时间段内,团队还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团队文化建设,促使团队文化在活动的运转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成员的思想意识,进而将成员引导到团队实践工作中去,真正打造一支高效的文明型团队。
4 结 语
团队管理的文化建设关系到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影响了团队是否能够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从意识的角度出发,强调意识对实践活动的能动作用,团队管理文化属于意识的范畴,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到团队管理文化建设中来,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只有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团队内部才能更加具备凝聚力,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0引言
项目团队已经成为软件开发的一种重要的团队形式,运用项目团队来完成任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团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算是高素质的团队呢?接下来就着重探讨一个高素质的项目团队需具备的素质。
1团队管理的意义
项目管理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人,对项目的管理即是对人的管理。因而团队管理是项目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尽管成功的团队管理不一定能保证项目的成功,但失败的团队管理必然导致项目的失败。
项目经理在进行团队管理时要以团队成员为本,从团队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很快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的效率。其具体意义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是保证按时、按质交付项目的前提;②有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③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长和创造性;④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⑤有助于增长开发人员的知识、见识;⑥增加成员间的彼此了解,让成员坦诚相见;⑦有利于团队成员相互学习、交流。
2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
每个项目团队都必须有一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的领导者,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控制、以及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关系,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作为项目经理应具备以下一些领导素质:①有领导能力。项目经理要带领和指挥整个项目团队去实现项目目标。他的领导能力决定了团队成员是否愿意服从他的指挥,同时也决定了项目的成败。②有决断力。在团队成员间出现意见不一致,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及时做出公平正确的决策;当项目遇到困难时,需要项目经理能正确而迅速地做出确定。③有表率作用。能积极的带动团队、引导整个团队工作。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劳、主动承担最困难的工作,以身作则,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怎么去要求其他成员去做呢?又怎么带领整个团队去工作呢?④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困难。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些困难甚至会使人认为无法实现项目目标。此时,作为项目经理,最重要的就是具有顽强的意志力,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这种意志力是提高团队士气最重要的因素。⑤知人善任、真诚对人。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知道该把这样的人才放在什么位置上;并真心诚意,以诚待人开诚布公,言行一致,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并且善于协调。通过沟通,项目经理可以将项目目标传达给每个成员,使其对团队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进而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奋斗。项目经理也可深入了解每个成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更有针对性的重新进行更合理的工作分配;并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识别项目团队分歧的根源、协调士气低落的现象等。⑦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加强成员间的情感培养和交流,贯彻团队思想,促进各成员之间的协同合作。⑧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知识面宽广,考虑问题比较全面。⑨能跟踪任务,有很好地日程观念。
总之,作为项目经理应该真诚待人、热情友好,善于与人交往;遇事沉着冷静,不盲目、冲动;思维敏捷,反映迅速;做事锲而不舍,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自信心强,勇于创新;灵活而又不失原则等等。做到上面这些,就可以使得人心统一,成员间同心协力,在应对变化的各种情况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不会出现那种项目问题被成员隐瞒、拖延、延误的问题。
最后,作为项目经理,要时刻检讨自己,不要忽视了自身的作用。只有团队齐心协力才能按时完成项目开发工作。
3团队成员应具备的素质
项目团队不仅仅是指被分配到某个项目中工作的一组人员,它是指一组互相依赖的人员齐心协力进行工作,共同实现项目目标,项目成功需要一个高素质的项目团队。而在这个项目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的人员,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特长,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而要把这些人集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目标,这便是一个问题。何况各自有着自己的学习、事情等去做。像这样一个团队,如何使得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特长的发挥能够与项目目标保持一致,便是项目经理在管理项目团队中的一个重中之重。因此项目经理必须要管理好这个团队,建立一个高素质的项目团队。我认为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3.1项目成员间高度信任、高度合作互助、相互依赖。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全体成员具有统一的、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具有平等的关系,积极参与团队的各项工作并且配合项目经理的工作,承认团队中每位成员都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3.2项目成员间善于沟通,相互帮助。项目团队通常要进行开放、坦诚和及时的沟通,成员愿意交流信息、想法及感情。项目成员间的沟通,有利于在团队内部创建一个团结信任互助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成员的集体归属感,有效提高项目的效率。他们不以寻求其他成员的帮助为羞,成员能成为彼此的力量和源泉。他们希望看到其他成员也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并愿意在他们陷入困境或停滞不前时提供帮助。
3.3项目成员应能清楚地理解项目目标。对于要实现的项目目标,每个团队成员必须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的项目成员才能正确、认真、主动地去完成项目。
3.4每位成员角色和职责有明确期望。把任务和职责明确的分工,只要团队成员重视彼此的知识和技能,为实现项目目标所付出的劳动就能得到肯定。每位成员都承担职责,有利于提高成员间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3.5以项目目标为行为导向。只有项目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强烈希望为完成项目目标去付出并以身作则积极热情地为项目完成付出必要的时间和努力。
4结束语
在项目管理中,人是最具创造力和灵活性的因素,项目和人的关系形同舟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团队能产生大于个人的力量,能获得大于个人所产生的效益,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效益与潜力。项目经理要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知识和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高素质、具有责任感的成员。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可见一个成功团队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团队合作已经成为项目完成的必备保障,团队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的项目经理来管理好这个团队,当然一个好的项目团队除了靠项目经理的才能外,其团队的整体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团队,实现一个高效的项目团队。
参考文献:
骆珣等编着.《项目管理教程》,机械工程出版社.2003年8月.
赵晓东.《谈项目管理中的高效团队建设》,(陕西唐华四棉基建管理处710038西安).
郑红梅,佟仁城.《IT项目的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