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创新音乐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3 09:49:2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创新音乐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创新音乐论文

篇(1)

2.有利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及记忆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教师与家长都认为音乐学习无用,影响了学生正常的音乐观,创新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形成,有利于稳定音乐学科的地位。

3.音乐教学的创新开展,会让学生的精神人格得到自然地塑造。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会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理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度的提高,会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迪,成为一个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上去了解更多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特点

创新教育就是能够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同,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特点如下。

1.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是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性特点。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利用集体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让学生通过参与性地练习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体。音乐学习一般是通过参与练习完成的,学生能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参与质量。创新教育鼓励、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融入到练习与交流中。

2.中学音乐创新教育具有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是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认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是一位创新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创新性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认可自己的能力,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知识,找到音乐学习的成就感。

3.合作,也是音乐教学创新的一个特点。合作学习,对于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交流与讨论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协作,开发有效的音乐知识。合作学习,会让学生习惯集体活动,掌握沟通与交流的技巧。

三、中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方法

加强中学音乐教学创新,应当得到每一位教育相关者的关注。我们就来对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

1.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加强音乐创新教育。在长期的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一直较为传统,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加强中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是进行音乐教学发展的重要之举。促进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学对于中学生心灵的发展及智慧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更会陶冶学生情趣。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利用一些具有内涵意义的音乐作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力量,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让音乐学习给他们更多的力量。像在期末冲刺学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西方音乐作品欣赏”这样的主题,让学生接触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旋律的同时,感受到音乐中所传达的力量。音乐教学活动一旦让学生的身心舒畅起来,他们会乐于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较高的音乐学习欲望,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理性化。

2.加强音乐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当代中学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课堂中,给学生更多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大胆想象,能够异想天开。中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阶段。面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个性化想法,教师不能给学生泼冷水,也不应该指责学生,而要利用正确的引导以及表扬,让学生认识发挥想象。想象力是人类一项伟大的能力,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可在头脑中想象相关的画面,实际上是在试着去从自己的角度理解音乐作品,与音乐作品进行互动。在音乐创新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想象力的有效发挥,成为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趣味性的因素。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同一作品,学生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感受也会不同。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而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方式去表达他们的感受。比如在学习《阿里郎》的时候,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去绘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些学生会画出优美的风景,一些学生会画一线复杂的线条,一些学生会画人物。不同的绘画作品,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也让音乐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高。

3.培养自我意识,加强音乐教学创新。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具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意识。要实现中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应当在音乐课堂中有所表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开发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活动,给学生一个表现的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个歌唱比赛,让具有歌唱特长的学生可以在音乐课堂中找到成就感。也可以做一些音乐创作类的活动,让学生运用音乐课堂所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促进其应用音乐知识。

篇(2)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三、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教授“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05(3).

篇(3)

二、从“三个能力”的培养上,谈音乐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发作用

从创新能力的内含中我们知道,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的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在创新活动中,如果仅仅依赖专业知识,而没有创新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的创新活动就不能有大的突破,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大量有关创新能力培养资料的分析研究及国外影响较大的几种音乐教育体系来看,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作用,主要体现在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激发作用上,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课程、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但总的看来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音乐这把钥匙最大程度地开启人类的智慧,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其中心思想概括起来是突出对人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挖掘与培养。首先,谈谈音乐的抽象性、模糊性和可塑性。这些特性让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无际的遐想空间,它为人的情感体验、形象思维方面提供了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广阔想象空间,给人们在幻想与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中架起一道彩虹,使人的想象得到升华与释放,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促进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用什么风格音乐来促进人的想象力发展上,每个人根据各自的性格和爱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爱因斯坦倾向于古典的音乐,他这一观点得到加拿大物理学家格哈德•赫兹堡的赞同。其次,谈谈音乐对人的记记力的促进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它对人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强硬的灌输,而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这些跳跃、欢快、优美的音乐不断转送到人的大脑中,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精神振奋,让人们从烦恼和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尽情释放工作上的疲劳和压力,使人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敏捷、精力更加集中,从而促进人的记忆力的提高,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研工作者都有较深的体会。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功能,人类才有了丰富音乐题材的产生和运用,不少歌曲和器乐曲我们听上几遍就能熟唱,甚至能背唱,如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歌曲的形式来唱上几遍就能背唱,这正是充分运用了音乐对人的大脑记忆功能的促进作用。最后,谈谈音乐对人的意志力的激发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科技创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科研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科研人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的研究人员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人的意志、情绪和情感有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从音乐的本质上看,它既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又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因为它的旋律中包括着丰富的情感倾向,如《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中运用大调的主和弦作为全曲的动机并加以发展,其旋律以同音反复和三度、四度跳进为主要特征,如在歌词三个“起来”中连续运用四度和三度的向上跳进,使旋律产生出巨大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曾经鼓舞着千千万万的抗日英雄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的伟大胜利。解放后,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仍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而拼搏,在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科技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摧人奋进的音乐作品去培养我们广大科研人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国主义信念、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增光、献身科学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科技创新的进步作出贡献,努力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一个台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篇(4)

研究表明,儿童易对许多事物产生兴趣。兴趣是什么?它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当儿童对某事发生兴趣后,会产生求知的愿望。我中心有位学生原来只对手工深感兴趣,因父母带他看了一场民乐演奏会,便萌生了學胡的念头,两年间已学到了六级的水平。笔者认为,兴趣就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追求会激发人们去创造美。因此,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激情上课,用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共同享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愉悦。比如在教学《两只小象》一课时,我在课前设计了表演的动作,并请一名学生A与我合作,边唱歌边表演,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动了起来。很自然地积极地投入到歌曲学习中去。在学会歌曲之后,又鼓励学生B编动作表演,这样就连平时不爱动的学生也参与进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构建新型的音乐课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记。它将严重地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新",为学生搭建一座能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探索,在学习中创造。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线,探究知识为中心,创造知识为重点,培养能力为宗旨这一教学格局。当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去探究它,于是产生了学习动机。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

以上着重谈了兴趣教学。除此之外,参与教学、情景教学、直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好方法。参与教学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它体现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现代教学思想。如在上一年级节奏课时,我先用手拍节奏||,学生模仿,之后,我用此节奏分别做拍肩、砸拳、弹指的动作,我引导学生创编其他动作,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跌脉、有的拍脸、有的扭动,五花八门各显其能,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创设情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如我教《理发师》时,组织学生自备了小剪刀、小镜子、围裙、眼镜、胡子等小道具,将课堂布置成理发店,让学生在场景中再现老爷爷的劳动场面。学生们表演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有的拿着梳子梳头的、有的拿着围裙装扮客人等。

篇(5)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加注意,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打击部分水平较低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必行。而就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项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话剧的表演活动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听课的效率。如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五张节奏卡片分给同学,让学生依据比赛的方式来根据音律打出对应的节奏,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并要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各司其职,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安排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对于小组的节奏安排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06-01

1 文化创新概念的提出

文化创新是一种文化形态的更新和进步,指人们在文化实践过程当中的创新行为,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个侧面。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活力的增强,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作出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战略部署。他明确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创新建设的提出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教育直属高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一种发展文化,加强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要把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精神的树立、科学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弘扬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积极合作的精神,要有宽容失败的气度,潜心研究的修养,严谨求学的学风,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摒弃浮躁之风”。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简论创新文化》中也曾经指出:“文化实质是‘个性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创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力、智力和能动性的创造性活动,是突破原有思维与行为模式的创举。因此,重视乃至尊重个性,张扬特长,是创新的基本要求。尊重个性、培育创新精神,首先要从小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顺其特长而不是遵从家长意志去发展,让其在选择自己成材道路方面有更多的自决权,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建立自信、自强的品格,是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其次,要培养和激发创新的激情。创新激情源自于浓烈的兴趣、远大的抱负、成功的欲望、执着的追求。它将大脑的每根神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把智慧潜能激发出来,把全部心血投入进去,聚精会神。废寝忘食,使其特长大放异彩。这是创新成功必有的精神状态。其三,为创新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人才管理,都要为人才创造更多发掘其潜能、发挥其特长的自由空间。培养兴趣比灌输知识重要,使兴趣化为激情进而成为成功之内在驱动力更为重要。切忌用一种模式去培养人才,以一个尺度、一刀切方式去选拔人才。更不能以好心误人子弟,扼杀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上,就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文素质和个性和谐的培养。

而这些工作的开展,就有必要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创新建设,这项工作的搞好,有助于学生培养艺术气质、和谐的个性品质,为今后走上社会和幸福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的意义会让学生踏上人生旅程时一直有一种精神上慰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更有助于在工作和生活中与人交流,与自我交流,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锻造和谐优美的心灵空间。音乐文化创新要求培养学生获得一种敏锐的艺术感受,广博的艺术视角,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并具有博采众长的技艺,以应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越来越高的需求。

3 制约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建设的因素

(1)教育的目的太过于功利,缺乏人文精神。当前的中专教育存在一种功利化、工具化的倾向,表现在教育单纯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追求招生数额和就业率为导向。教师缺乏对人才进行整体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价值观都未形成,到只有上而下的对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文化建设的不重视。

(2)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忽视。在这方面,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专业结构、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积极性相对也不高。认为学这些东西没有用,两方面共同造成了学科建设的落后,以及相对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创新都无从开展。

(3)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国外同类型学院相比,培养创新人才及素质教育的力度不足。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艺术素质能力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普遍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的缺陷使得学生潜能不能够开发,思想不能够拓展,素质不能够完全培养。个性发展受到制约。

(4)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办学上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提高、重学校升格扩大,轻办学特色创造、轻人才培养成果、轻学生整体人格培养和和谐成长,办学理念带来了文化趋同和学科设置的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艺术氛围的营造和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4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文化创新建设的有效途径

(1)创新办学理念。当前,各个阶层的学校教育面临的教育环境和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其肩负的使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校办学理念也应该随之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自身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音乐文化建设方面,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欣赏活动、合唱比赛、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建设,帮助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努力营造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校园。

(2)发挥学生主导作用,推进音乐文化创新建设。将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作为一种全面素质教育活动推出。并开发可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校报、校刊、网络、广播台、宣传橱窗的文化载体中的宣传平台和舆论引导作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专学生年轻好学,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文化,在学习阶段接受良好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对今后的人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篇(7)

20世纪的西方音乐在不同思想文化背景和不同音乐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现象。一些作曲家出于对旧世界的反叛和对新音乐的探索,在旋律、调性、节奏、配器、曲式等方面创立了与传统手法有天壤之别的新样式,形成了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及微分音乐、噪音音乐、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偶然音乐、拼贴音乐、新调性音乐等形式。

这些纷呈各异的音乐形式之产生,与具有创造才能的音乐家是分不开的。意大利作曲家、钢琴家布索尼宣称:“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职责始终是创造规则,而不是沿用已有的规则。只会沿用旧规则的人决不能成为一个创造者。”法国作曲家瓦莱斯终身只追求两件事:一是解放声音和音响;二是寻找新的声源。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提出“作曲家力求达到的唯一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的观念。正因为音乐家有求异的观念,才有创新的形式产生,才使音乐表现形式得以丰富,音乐语言得以发展。

在现代西方音乐文化中,音乐家的个人创造及个性表现的充分张扬,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早在古希腊时期,音乐在知识领域就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一开始便与哲理性、科学性相结合。西方的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反映在音乐创造中,就是历代作曲技法的积累、创新和发展;而作曲技法的创新发展又决定了音乐风格的变换交替。

到公元9世纪左右,因为基督教迅速发展的需要,教堂得到大规模的兴建,教会合唱团的发展以及管风琴的诞生等,共同促使最具逻辑性和理性思维的新的音乐形式—复调音乐的产生。复调的创作可以认为是中世纪个人理性创造的雏形。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基督教音乐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欧洲封建王国逐渐形成并强大,以骑士音乐为代表的世俗音乐开始兴盛。中世纪后期,人们对教皇与教会的怀疑和思想的离心倾向,导致了音乐的创新与发展。当时,以法国作曲家马肖(Machaut,约1300——1377)为代表的所谓“新艺术”,在音乐内容、音乐技术方面(节奏、记谱的系统化)接受了以往“古艺术”中被认为“不正确”“不完美”的东西(节奏的“二分法”等)。中世纪对音乐情感严格控制,把音乐视为“思”,这种观念与“音乐”格格不人。从马肖开始(包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否定了宗教对音乐的偏见,主张音乐应当传达感情体验。当然,这种发展变化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缓慢的,而不是价值的突然逆转。可以说,中世纪时期是一个多种音乐风格并存发展的时期。

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领域像其他领域一样,人文思想得到发扬,人们重新思考音乐的目的。作曲家着意去协调乐曲与诗的协和关系,遵循语言的节奏。这些都使当时的音乐创作获得了新的发展,包括形式上的创新。如使用红黑相间的音符、复杂巧妙的记谱等。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个性意识开始得到展现。音乐的多形式、多风格已有较大的发展。从“伪音”的应用开始,作曲家们给演奏(唱)者以一定的自由。发展至巴罗克时期,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一样,风格有了显著变化。歌剧诞生,器乐曲作为独立体裁;复调音乐风格逐渐向主调音乐风格转移;大小调式逐渐取代教会调式;大量新的音乐体裁不断出现。在当时的音乐探索中,那些在和声、曲式、旋律方面的新手法又一次成为较稳定的、具有某种普适性的音乐语言。

到了18世纪中下叶,随着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人道主义、个性解放及“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又一次推动了人本身的解放。新崛起的中产阶级涌向剧场和音乐厅,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艺术的大众化为音乐家成为独立艺术家提供了条件。莫扎特与大主教的决裂,贝多芬的博爱、平等及斗争精神,是这一时期音乐家个人意义、个人自尊在音乐文化上得到高度强化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作品中,个性化思想得到进一步体现。

篇(8)

二、高等教育改革中流行音乐的发展

(一)丰富高校教育改革的内容。首先,从流行音乐的特点出发,它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形象生动的内容丰富了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同学们在课下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来缓解压力,调节自身不良情绪,在繁重的学习后也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放松身心等。其次,流行音乐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逐渐从音乐的欣赏者转变为参与者。高校学生处在人生当中最具活力和热情的阶段,他们渴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而流行音乐独具的特点则为他们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使得他們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个性,让身心都融入到音乐中来。

(二)阻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流行音乐严格上来说,是在商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兴盛起来的,追求商业利益的目的性较强。所以很多流行音乐存在质量低下、肤浅化和表象化的缺点,这些负面的东西不仅影响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而且阻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比如有些流行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趋于媚俗化,使得大学生在受其感染后,被不良情绪所影响,意志消沉,精神低迷,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流行音乐的娱乐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高等教育改革中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策略

我们大家都知道,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完善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其中当然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而高校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是主要的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摆正地位,辩证看待。流行音乐在音乐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泛传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流行音乐以其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为学生们所喜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对于流行音乐的发展,我们更应该看到其特定的艺术价值。在高等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流行音乐也更要摆正位置。教师应合理选择流行音乐的作品,向同学们传达流行音乐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性,让他们领会到流行音乐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从而让他们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

篇(9)

总书记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一、改变教学方法,提供创造的机会

1.先形象、后概念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概念、后举例、再练习”。在一次“连线”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分辨延音线和圆滑线时比较困难,所以我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作法,试用“先形象,后概念”的做法,效果真是出人意料。

首先我从感性入导,我出示了“︵”。提问;“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条狐线象什么?”。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这时,我便告诉他们:“在音乐旋律中,它叫连线。”。然后我让学生听范唱,再划拍节试唱,这样,学生便牢固地认识了延音线。这种教法比纠缠于概念不放而勉强为其死记硬背教起来轻松的多,学生学起来也非常愉快,达到了学生自己尝试的目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现代课堂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儿童观的真谛所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大胆地去尝试新知识、新问题,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演唱歌曲《赛龙舟》的过程中,我先提出问题“用什么表现方法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另一半学生喊:“加油、加油”。同学们很来劲,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顺势将他们分成两组,一齐来感受这种形式的实际效果,果然,歌曲听起来层次感丰富了,热闹了许多。接着我又激励学生畅想:赛龙舟的的场面可热闹了,大家争先恐后,一会儿你快,一会儿我快,我问:“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激烈的赛龙舟的场面呀?”这样,学生在初步接触到音乐和谐、丰富的同时,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二、提供说的空间,给予表达的机会

1.说想法,谈体会

想法也就是感受,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一个回味和小结。一个积极的想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

2.说标题,想内容

作品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体现于歌词、旋律、节拍节奏,体现于创作的背景,同时也体现于作者付于作品的标题上,可以说,标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所在。如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在告诉学生乐曲标题后,让学生就题目展开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好像看到一个人赶着马车、挥着鞭子在运粮食。”“不对,应该是有许多辆马车,这样才能突出运粮忙,”教师趁机启发学生“能想象一下是怎样的场面?”学生很快就想到了热烈、忙碌、喜庆的场面。“老师,我还听到农民伯伯愉快的歌声。”“农民伯伯粮食大丰收了,心里乐开了花。”……学生们尽情表达着想说的话,没想到题目上简简单单的七个字竟能引起学生这么一大堆的话语,学生越说思维越活跃,对乐曲的理解也越深刻,象这样有目的、有选择地说标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为下一步的“听”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三、结合生活经验,发展创作的空间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1.结合表演创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如可通过歌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根据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等等形式,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篇(10)

学生姓名: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开题报告参考:

谈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要求及方法

摘要:开题报告是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年来在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音乐论文开题报告中主要内容的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开题报告;写作;要求;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60-03

开题报告,也叫开题申请报告(或选题设计书),它是检验论文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学术水平、选题价值、获取成果可能性的重要依据。可以说,开题报告就是科研施工的“蓝图”,是一份周密详细的研究提纲。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虽然各个高校有关开题报告的形式要求不完全相同,但开题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却大同小异。笔者在近年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不清楚开题报告的具体写作要求及方法,因此,在开题论证阶段递交的开题报告中常存在各种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毕业论文的正常写作。本文将根据开题报告中所涉及的论文题目、选题依据、研究方法及手段、论文的框架结构、论文写作的阶段计划等内容,结合目前音乐专业学生撰写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对开题报告写作要求及方法进行分析论述,期望能给撰写音乐论文开题报告的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在写作时应注意论文名称一定要准确、简练,即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对象、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常存在的问题有:论文题目不准确、选题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选题难易不合适。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确定论文题目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选题时应对自己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选择适宜自己完成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解决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或方法问题,要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问题,才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3.论文选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大小适中。如果论文题目的研究范围太大,将不适宜学生在短期内完成,所以在确定论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论题的创新性、严谨性,还要考虑论题完成的可行性。

因此,准确、简练、醒目、新颖的论文题目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能力与水平,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二、选题依据

开题报告中选题依据主要包括:选题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创新点及主要参考文献等内容。

1.选题的来源及意义。主要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且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常存在的问题有:选题来源及意义混淆;选题的来源及意义表述不清、过于简单;语言组织口语化严重,书面用语表述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同学们在撰写选题的来源及意义时参考以下方式进行写作。如:××现象是当前音乐教育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本人大学期间或实习期间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或是对该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想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和指导教师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选题来源及意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演奏能力及水平进行全面、正确、客观地评价,将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因此,在教师命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钢琴学习中的感受,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交流最终确定《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又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选题来源及意义。视奏能力是检验手风琴演奏者演奏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视奏能力不仅影响手风琴演奏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还制约手风琴演奏者技术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手风琴教学中学生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本人自幼学习手风琴,也对手风琴演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与指导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之后,决定以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为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培养的方法,为今后自己更好地学习演奏手风琴提供技术支持。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般是指与该论题相关的文献研究,包括论著、文章中作者的主要观点、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从中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而确定本论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常存在的问题有:文献资料收集不充分;所列著作或文章与论题联系不紧密;语言组织缺乏概括能力,对相关文献中的观点表述不准确。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参考以下方式进行表述。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国内外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如:国内的马永霞著的《教育评价》一书中以教育学的一些新学科新论点为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指出我国当前音乐教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建议;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谈到,美国八年研究报告中关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被人们接受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为了使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以上文献资料都为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虽然有关评价在教学中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未见到对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进行的专门性研究。

3.本选题的研究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常存在的问题有:研究目标不明确;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无法实现。关于论文的研究目标,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论题,用词准确、精练、明了。确定论文研究目标,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写作能力与水平。如:论文《谈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研究评价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为自己今后从事钢琴教学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并且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4.内容创新点。论文内容创新点主要是论文写作中与相关文献中的出发点、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的不同之处或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是每篇论文都有创新点。常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创新点不明确;没有创新点。关于论文的内容创新点,写作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角度来谈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如:论文《谈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的内容创新点。本文的内容创新点是结合自己在手风琴学习中的切身感受及认识,对手风琴演奏中视奏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5.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的作者通常在选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及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参阅和利用一些文献资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遵从科学性、真实性及新颖性的原则,即: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常存在的问题有:引用文献数量过少;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按照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每篇论文至少有10篇、部参考文献,而主要参考文献应在6~8篇、部;其次,在论文中所列参考文献应符合相关格式要求,即: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社信息。如: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主要包括:选题的研究方法、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等。常存在的问题有:有些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手段无相应的解释说明;个别学生选用的不是论文的研究方法。如:逻辑推理法。一般情况下,论文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写作时应注意结合自己的论题对选用的研究方法做简要解释说明。

四、论文的框架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可以帮助作者明晰构思、贯通文脉,同时也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标题之间条理不清,缺乏逻辑性;标题概括性不够。一般情况下,关于论文的框架格式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论文的结构形式通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因为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所以在写作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一级标题);1.2(二级标题);1.2.3(三级标题);1.3.4.1(四级标题);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①、②的形式表示。其次,要衔接自然,用语精练,完整统一。关于论文框架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的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让人一目了然。因此,在设计论文框架结构时一定要讲究层次、精心策划。如:论文《在乐谱上挖掘情感——谈视唱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的框架结构。

引言:

1.音高动态感。①同音进行;②级进;③跳进;④曲折进行。

2.节拍、节奏律动感。①注意乐谱中节拍的基本规律;②特殊对待乐谱中的非常规节奏;③特殊位置的音符特殊对待;④重视休止符的重要作用。

3.力度、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①力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②速度的走向感与变化感。

4.音色、音量适应感。①音色适应感;②音量适应感。

综上所述,一份写作规范的开题报告不仅是对自己所选论题的初步研究,更是对所选论题是否具有实际写作意义的检验。如果同学们在撰写开题报告中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部分的内容,必将会为后期论文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撰写开题报告不仅可以使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有助于作者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第一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篇(11)

 

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他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纵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我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对幼儿教育我觉得小学音乐论文,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喜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总这一需要。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教卡尔·奥尔夫,他所创作的音乐教育体系无论从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上都非常有特点。奥尔夫认为,在音乐音乐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重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地有一定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也为他们向音乐高深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我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看法:

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这个体系的突出特点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人的生命。原本性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通过人们的自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人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和掌握原本性的音乐。而且,他对任何民族任何风格的音乐都可以适应,因为他是一种思想和原则,对于孩子们,对音乐都具有本能的反应,音乐就是儿童的生活,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反从皆原本具有的潜能唤醒、语重心“长”出来的。音乐是人的心灵表现,音乐满足人在精神上的需要,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好的音乐教育,不但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儿童智力和情感的平衡小学音乐论文,学生健康的成长。这样培养出来的儿童,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不管他将来从事何等职业,都会成为一个比音乐上无知的人更有用的社会成员。音乐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音乐本身。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从两个曾面理解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作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包括审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本身应有具有目的的把不同内容的艺术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体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素质表现的是人的综合事例的生命质量,艺术教育应该通过高水平的教育实现他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例如。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堆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成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等。

奥尔夫体系认为,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注重发展理性,而对人的感性、感悟、直觉等方面缺乏效的培养。而具有创造性的人必须是感觉灵感的人,艺术教育正是培养感性知觉的最好途径,尤其在孩子早期培育的一切,对他们的毕生都具有作用。儿童在早期培养的良好品格、趣味,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财富,也会成为公众精神的一部分,团体精神的一部分。他们会影响到整个国家公众的修养、素质。

奥尔夫非常重视集体音乐活动中合唱、合奏的教育价值。

在合唱、合奏活动中,音乐具有烟密度整体结构和综合的整体表现。合唱、合奏所体现的严密,精确的配合、和谐、艺术的表现,都有助于形成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音乐内在的表现的集体荣誉感等等。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学习力与他人的非词语的交流形式、默契合作,学会了理解,接纳,欣赏他人,促进了儿童良好的社会性品格的发展。

即兴性——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最突出重要的一项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小学音乐论文,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最直接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合唱演奏中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

奥尔夫明确指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儿童在成长事件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燥、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

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态,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结合,即兴创造原则的精髓在于,不是仅仅把即兴演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他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即兴的活动中培养了儿童的敏锐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形式,结构的感知,对于音乐形象,变现的理解和高度的集中注意,默契的相互配合,实际上市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虽然我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时间不长,对于其理念和内容理解得也非常肤浅。

但是,却已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音乐教员的职责的重要性。以往,给孩子们上音乐课,总是按照大纲该教什么教什么。课上要求课堂纪律要好,不允许孩子乱说乱动,这样就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挥,失去了奥尔夫所提级的音乐教育的原本性和即兴性。虽然课上纪律孩子们的表现不错小学音乐论文,但是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孩子们并不是很喜欢上音乐课,有的孩子甚至把上音乐课当成一种负担,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害怕其他同学笑话他二音不全,或是害怕考试不及格,这些种种原因不仅仅限制了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乐趣,也限制了他们对音乐的创造性、原本性和即兴性。更让我感到工作起来不是得心应手,缺乏与孩子们的默契配合和心灵上的沟通,我想因为他们对音乐已失去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