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3 09:49: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篇(1)

另外一些研究与新技术理论相关(Krugman,1979a;Vernon1966),强调创新驱动产业的定位和技术在各国间如何扩散。[1]游客可以选择到某国旅游是因为文化的相近度,例如香客旅游。游客也可能会被旅游目的地国家的自然风光吸引,例如阳光、沙滩、海岸,或是文化遗址。除此之外,目的地国家的旅游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也会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上述是从旅游目的地国家供给的角度和游客需求的角度,说明旅游服务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旅行集团、跨国公司的连锁酒店因为他们的服务质量、声誉、品牌具有显著的优势,会吸引游客到他们投资的国家旅游。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意识到较好的酒店设施,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对吸引入境游客有重要作用。因此,发展中国家在酒店、旅馆、机场、道路和交通运输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便改善旅游业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从而吸引更多游客。2.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解释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在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时,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型跨国企业,[2]所有权优势是服务型跨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前提和基础,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规模经济,拥有雄厚的资金、企业具有卓越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声誉和品牌等无形资产,以及获得投入或进入市场的有利机会。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服务型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善而将所有权优势加以内部利用所获得的优势。

例如,避免寻找伙伴并与其谈判的成本,弱化或消除投入的性质和价值的不确定,中间服务产品或最终产品质量的保证,避免或利用政府的干预行为以降低约束条件的制约程度。区位优势是属于东道国所有,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祟赋所产生的优势,如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旅游服务而言,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对旅游服务贸易至关重要。因为气候、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只能在某个特定的地区才能获得,而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即使可复制的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区位会有不同的特色,如迪斯尼乐园在日本和美国的建设和经营会因两国文化、价值观的不同而不同。[3]我们把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所决定服务型企业采取何种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式,归结为表2的理论模型中。当跨国公司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时,应采取跨境提供的方式进行服务贸易;若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时,可以采取境外消费方式;若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可采取自然人流动的方式;若三种优势都具备,那么跨国公司可以采取商业存在的方式。就旅游服务而言,若旅游资源是自然禀赋的,只能在特定的地方进行消费。但是一旦这些服务具有内部化因素,则可以选择“商业存在”,如主题乐园,它们在不同国家建立游乐园以提供服务。[3]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服务逐渐扩展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国际电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为境外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旅游咨询、远程预订服务这种跨境交付的方式会越来越盛行。

二、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开放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的特征:

(一)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以全方位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旅游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行业,旅游业的对外开放也走在了前列。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01-2013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其中,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额从2001年的13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287亿美元,增加了8倍多,在世界的排名由第7位跃居全球首位,超过了一直处于首位的德国和位居第2位的美国,使得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1大旅游客源地。与此同时,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从178亿美元增加到516亿美元,增加了近2倍,位居世界第5位。旅游服务贸易的总量从2001年的317亿美元增长到2013的1803亿美元,增加了近5倍。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份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3.52%增加到2013年的7.99%。

(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出现及扩大趋势2008年以前,我国国际旅游贸易一直呈现顺差局面。但从2009年开始,我国旅游进口和出口呈现不同的走势,在旅游出口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396.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2.84%;在旅游进口方面,则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0.85%。2001-2006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均高于旅游服务贸易进口,而2007-2013,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率均明显快于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自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差额为40.2亿美元,且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是由于旅游支出增长过快、收入基本平稳造成的。2009-2013年,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从396.8亿美元增长到516.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4.98%,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则由437亿美元增长到1285.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9.05%。导致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在于:第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第二,各国和地区纷纷针对中国市场推出各种促进政策,在出境旅游方面,境内居民可以通过“自由行”等方式赴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欧洲、美国等地旅游,满足了其旅游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部分周边国家为吸引中国游客,也纷纷推出免签或落地签政策,减少出境游签证办理手续。此外,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并且人民币境外使用和接受的范围越来越广,方便和促进了游客的境外消费,这些便利化措施切实满足了我国居民出境旅游。第三,入境旅游基本稳定导致旅游收入增长平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来华旅游人数基本稳定。据国际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09来华旅游人数为1.26亿人次,2011年最高达到1.35亿人次,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下降,其中,2013年降至1.29亿人次,反映了近年来全球经济相对低迷、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

(三)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国际收支中的主要项目我国服务贸易包括运输、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咨询、广告和其他)、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等非旅游的其他服务贸易项目,共计10个子项目。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需要利用入境旅游赚取外汇,因此,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创汇的重要渠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服务贸易中发展规模最大、出口规模最大、服务贸易顺差最大的项目,也是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重要项目。表2显示,1997-2013年,旅游服务贸易规模占服务贸易规模的比例在25%-44%之间。从1997-2008年以来,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呈现顺差状态,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服务贸易项目年年逆差,旅游服务贸易长期的顺差有力缓解了我国服务贸易总逆差的局面,使旅游服务贸易成为平衡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收支的重要支撑点。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如同货物贸易的出口和引进外资一样,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20多年时间里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它一方面以其规模和顺差额,在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特别是服务贸易项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左右国民经济运行的各项宏观经济变量将会更加深刻地影响改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5]近些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现逆差,主要是由于出境旅游高速增长导致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逐渐缩小。我国出境旅游的高速增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源于国内旅游市场供给无法满足居民旅游的需要。一旦出境游市场开放,国内被压抑的购物成为推动我国出境旅游消费的重要动力。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人民币已经进入了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升值的区间,而这会在进一步降低出境游费用的同时,使入境游变得相对昂贵。对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对中国出境旅游不宜“堵”,而更应该采取合理措施规范、引导中国出境旅游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

篇(2)

洛阳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利用不够协调,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在对洛阳旅游景点的宣传与促销上,对洛阳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形象宣传不够生动、突出。例如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和龙潭大峡谷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2.某些旅游资源破坏严重,质量下降

造成旅游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环境。在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相关旅游设施与景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使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例如龙门夜景的开发,首先对于古迹就是一种破坏,其次和龙门整体的文化氛围也不协调。

3.旅游景点缺乏规划

洛阳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4.旅游市场不规范

每年的牡丹花会,作为洛阳旅游的旺季,很多的宾馆饭店都是看客流量要价,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严重影响了洛阳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二、新形势下洛阳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对策

针对上面旅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洛阳的旅游服务贸易,使洛阳的旅游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统筹规划

调动洛阳市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从数量上看,洛阳市拥有世界遗产3项6处,在国内仅次于北京。其他景点共69处,其中全国5A级景区五处;从结构上看,洛阳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又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还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性。这些都反映了洛阳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的巨大竞争潜力,应该很好地挖掘和整合这些优势。对于人文旅游资源,要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具有洛阳特色的旅游产品,不同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尽管千差万别,但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可以改善旅游地的人文环境、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旅游产品升级换代。

2.加强对旅游环境的保护

第一,对洛阳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要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在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在景区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对景观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减免对策,将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严重对景区产生破坏的开发行为要停止。第二,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周边旅游环境规划。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作为旅游主管部门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他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规划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争取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3.加强洛阳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制定洛阳地区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对洛阳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4.改变城市定位

充实文化内涵。近年来,洛阳对外宣传有五张名片:千年、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山水洛阳。在“双申遗”成功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洛阳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城市形象。应该以“华夏之源,圣城洛阳”为城市主名片,“千年、牡丹花城、休闲胜地、丝路起点”为副名片。面向全国和海外市场,主推“华夏圣城”这张主名片,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篇(3)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

(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出境游消费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使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出境人数增长与GDP、人均GDP增长保持同步,出境人数与GDP、人均GDP的相关系数高达0.98;而出境旅游支出的增长虽然落后于出境人数、GDP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但增长趋势仍保持一致,出境旅游支出和GDP、人均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88。可见,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出境旅游支出与人均GDP的相关度要高于出境旅游支出与GDP的相关度,说明随着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长,出境旅游消费的欲望明显加强。近些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经济下滑明显,失业率剧增,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下降,入境游客消费意愿降低,这些因素使得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转为负增长。

(二)国外对我国出境游限制减少,出境游手续办理愈加简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居民出境游范围不断扩大,并得到多国和地区的政策扶持,出境游限制越来越少,程序愈加简便。在出境旅游方面,我国境内居民可以通过“自由行”等方式赴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欧洲、美国等地旅游,满足了居民旅游多样化需求。同时,部分周边国家为吸引我国游客,也纷纷推出免签或落地签政策,简化了出境游签证办理手续[1]。

(三)人民币持续走强和银联卡结算便利化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对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消费特征的调查发现,从2004年开始,境外购物一直是我国出境旅游者花费最高的项目,而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在境外的购买力,因而人民币汇率成为我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2]。2005年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主要出境目的地的货币(例如美元、港元)升值幅度较大,如2001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1美元=8.2770元人民币,而到了2013年该汇率为1美元=6.1932元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33.6%;2001年人民币兑港元的汇率为1港币=1.0608元人民币,而到了2013年该汇率为1港币=0.7988元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32.8%。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导致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出境游)价格降低,对整个出境旅游形成较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人民币实现跨境结算,在境外使用和接受的范围越来越广,接受银联卡的商家越来越多,便利了我国游客的境外购物消费。我国公民出境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国家、韩国、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开通了ATM(自动取款机)/POS(销售终端),接受中国所有的银联卡。随着中国游客购买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推出诸多针对中国游客的服务,包括提供中文导购员、中文购物标识等[3]。

三、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旅游购物,增加入境旅游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旅游购物占我国旅游总体消费的比重偏低,仅为28%~30%,而发达国家此比重高达50%~60%。其原因在于,我国旅游业仍处于大众化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展方式较为单一,对于门票经济的依赖性较强,而旅游购物仍是旅游产业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3]因此,首先要重视和发展旅游购物,促进入境旅游消费。将地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将地方特色与现代文化、现代工艺相结合,创新研发旅游产品和纪念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从而不断提高旅游购物占旅游消费的比重。其次,可借鉴韩国乐天、新罗免税店以及台湾升恒昌免税店的营销方式,在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国际购物天堂,注重购物场所的人性化设计、经营服务水平、营销网络构建、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为境外游客购物提供免税或退税便利,并提供信用卡支付、网络支付等便捷服务。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夯实旅游服务贸易基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出现以及不断扩大,从根本上反映出我国旅游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因此,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首先应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业。一是大力完善连锁酒店体系、餐饮、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二是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线路,在保持传统观光旅游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域文化体验、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以适应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三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旅游企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大对旅游宣传和旅游营销的投入,建立多语种的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网站,加强对国家旅游形象和优秀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

篇(4)

一、相关概念

自贸区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或单独关税区,通过签署协定,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开放市场、改善服务和投资领域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投资、贸易自由化的特定区域。服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活动,又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产生的无形活动。世界贸易组织将服务贸易划分为12大类:旅游及相关服务、商业服务、建筑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交通服务、环境服务、健康及社区服务、文娱及体育服务和其他服务。[1]

二、中国及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对比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述

1.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情况

总体上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技术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加入WTO以后,中国服务贸易逐渐向世界开放,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行业结构得到调整。由表1可知,2004年~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337亿美元增加到6043.4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大国。但伴随服务贸易总额的迅猛增长,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扩大,截至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累计达到12163亿元,说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弱。

2.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发展状况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它商业服务等行业。2014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在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高达36.7%。[2]此外运输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咨询在近几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金融服务、保险服务、通讯服务等行业发展并不顺利。从近十年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传统行业所占比重依然较大,但发展速度有所降低。新兴行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依然没有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角。从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口情况来看,运输服务与旅游服务仍然扮演重要角色,且进口额连年增加;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所占份额也比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非常小,表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二)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及竞争力比较分析

1.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比较分析

在东盟十国的服务贸易中,新加坡、印尼、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五个国家(本文以下简称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占比一直比较大,以至其他五国服务贸易占比基本可以不计,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国与上述五国的服务贸易情况进行比较。由图1可以看到,除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增速有所下降外,之后各年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其中2014年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76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5.1%。同期中国服务贸易也稳定增长,其中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高达6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在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为5.4%。在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发展中,新加坡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最高,2014年达到2629亿美元,其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3]总体上来看,中国与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均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这为双方服务贸易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与东盟五国行业结构比较分析

从行业结构角度分析,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各具优势。(1)马来西亚。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是马来西亚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这三项服务占到马来西亚服务贸易总额的80%以上,其中又以旅游服务占比最大。2014年马来西亚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287亿美元。[4]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建筑服务等方面发展比较滞后。(2)印尼。印尼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与马来西亚服务贸易优势部门基本类似,但在市场份额方面要比马亚西亚低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外,印尼其他服务贸易基本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趋势迟迟得不到改变。(3)菲律宾。其它商业服务是菲律宾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且长期处于顺差状态,顺差额越来越大。此外,菲律宾的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出现了较大的逆差。(4)新加坡。新加坡的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旅游服务以及金融服务都比较发达,总体服务贸易水平明显高于东盟其它国家。其中其他商业服务是新加坡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运输服务(略有顺差),但旅游服务处于逆差状态。(5)泰国。泰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以及文化娱乐服务是其重点部门。其中旅游服务发展优势明显,占到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40%,年贸易顺差在70亿美元左右;其他几个服务贸易均存在较大贸易逆差,发展水平相对落后。(6)中国。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大相似性,但互补性更加明显。其中运输服务、旅游服务等传统贸易项目是双方贸易的重点。一直以来,东盟五国都是中国居民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此外,中国运输服务发达,而东盟五国只有新加坡的运输服务存在贸易顺差,由此可见双方合作机会还是很大的。

3.中国与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TC指数即竞争优势指数,也叫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越接近1,表明一国贸易竞争力越强,TC指数越接近-1,表明一国贸易竞争力越弱。[5]由表2可知,中国与东盟五国的服务贸易TC指数都没有超过0.3,表明各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都比较弱。其中中国与泰国、印尼的服务贸易TC指数均处于负值,只不过中国的服务贸易TC指数略高于泰国、印尼的服务贸易TC指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服务贸易TC指数则处于正值,但也仅仅略高于中国、泰国、印尼的服务贸易TC指数。其中马来西亚的旅游服务TC指数高于0.3,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菲律宾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TC指数达到0.9,在全球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此外菲律宾的建筑和其它商业服务TC指数也超过了0.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新加坡各项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虽然没有特别强的行业,但大多数行业发展水平均与国际同行业平均发展水平相当。泰国的旅游服务TC指数超过了0.6,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除这些优势行业外,东盟五国的其他行业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都比较弱。总体上来看,马来西亚、泰国的旅游服务强于中国,新加坡的运输服务强于中国,但中国的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都强于东盟五国。

三、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带来的机遇及挑战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

目前东盟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服务贸易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双方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中国-东盟签订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正式开通服务贸易市场。2011年中国-东盟又签订了《第二批具体承诺议定书》,对服务贸易的具体内容及开放行业做出了详细规定,双方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这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2002年~201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总额从547.7亿美元增加到48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0%,超过了同期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充分证明自贸区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服务贸易总额还将实现进一步增长。[6]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的挑战

中国-东盟自贸区给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挑战包括:一是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力度不够,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市场秩序混乱、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中国服务贸易企业一直处于“亚健康”发展状态,进而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行业结构不理想。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4年的5.3%,服务贸易进口额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4年的5.7%。但多年来中国服务贸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三是中国服务贸易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低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会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但基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完善、国内相关市场并没有形成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这会导致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必须有效提高中国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的行业创新能力,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提高政府服务贸易管理水平

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经验来看,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和高效的政府服务贸易管理水平是一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服务贸易领域法制建设,要将服务贸易开放、服务贸易行业支持、市场准入及财政税收政策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同时做好与相关服务贸易协定的衔接,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尽可能缩减服务贸易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要通过建立数字化服务贸易平台,为中国服务贸易企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鉴于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一、发展重点不同,中国在与东盟各国开展服务贸易时,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加大政策的灵活性,尽可能避免贸易摩擦。

(二)立足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贸易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各有优势,各国在发展服务贸易时也各有侧重点。因此,中国在与东盟各国开展服务贸易过程中,应立足于自己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贸易。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考虑国内服务贸易发展实际,为一些还不够成熟的行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逐步放开这些行业,同时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加大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力度。[7]如近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服务领域已经具有相当优势,应加大向东盟各国的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在东盟的市场份额。

(三)改造传统服务贸易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的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相对发达。应抓住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着力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不断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将信息、咨询、法律及科技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要发挥好信息产业优势和高科技服务技术优势,同时加大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服务贸易水平。要本着优势项目做大做强的原则,迅速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使中国服务贸易在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竞争中形成规模优势。加大政府对旅游、教育、房地产等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这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旅游业为例,目前中国居民往往把东盟各国作为旅游的首选之地,但东盟各国来华旅游的人数一直不多。中国应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政府间合作,不断推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高度重视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所需的高级会计师、律师、金融服务等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教育和科研资金投入力度,选派优秀人才到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学习,加快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步伐等。同时为学成归国人员、引进人才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有计划地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服务贸易专业,为当地服务贸易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作者:邓志虹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茜.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1.

[2]刘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06(5):109-110.

[3]刘儒欣.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4]高扬.TISA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7.

篇(5)

1 制度原因

制度因素是旅游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例如我国旅行社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2004年,国有独资企业占23.61%,股份制企业占67.96%,私人企业占7.87%,其他类型企业占0.44%。除23.61%是国有独资以外,在占67.96%的股份制企业中,有许多旅行社也与各级政府部门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些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旅行社规模化、集体化必然要求对其业资产进行重组,资产重组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这必然会损害部分政府投资主体的利益,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自然会有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干预,其结果是阻碍了旅行社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与此相反,美国旅行社运用资本的杠杆,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以谋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横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企业的联合经营,而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

2 分工体系不合理

我国的旅游企业实行的是水平分工体系,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饭店分为内资饭店和外资饭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旅游企业都要从事其业务范围以内的所有环节的经营活动,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弊端就是:业务范围广,造成经营深度的欠缺,工作重点分散,规模化程度差。同时,由于市场相互覆盖,业务环节重复,行业内部缺乏协调效应,众多的旅游企业忙于在有限的市场上占有领地,其结果就是大企业或大集团缺位,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时,自身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很完善。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迅速通过传导机制,来确定本企业的生产方向及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收购、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使市场更加合理化。而我国旅游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状况来确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错位;同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很多旅游企业热衷于价格战,使用欺诈性手段,来吸引游客。

4 缺乏创新意识

篇(6)

 

1 制度原因 

制度因素是旅游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例如我国旅行社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2004年,国有独资企业占23.61%,股份制企业占67.96%,私人企业占7.87%,其他类型企业占0.44%。除23.61%是国有独资以外,在占67.96%的股份制企业中,有许多旅行社也与各级政府部门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些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旅行社规模化、集体化必然要求对其业资产进行重组,资产重组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这必然会损害部分政府投资主体的利益,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自然会有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干预,其结果是阻碍了旅行社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与此相反,美国旅行社运用资本的杠杆,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以谋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横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企业的联合经营,而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 

2 分工体系不合理 

我国的旅游企业实行的是水平分工体系,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饭店分为内资饭店和外资饭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旅游企业都要从事其业务范围以内的所有环节的经营活动,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弊端就是:业务范围广,造成经营深度的欠缺,工作重点分散,规模化程度差。同时,由于市场相互覆盖,业务环节重复,行业内部缺乏协调效应,众多的旅游企业忙于在有限的市场上占有领地,其结果就是大企业或大集团缺位,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时,自身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很完善。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迅速通过传导机制,来确定本企业的生产方向及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收购、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使市场更加合理化。而我国旅游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状况来确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错位;同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很多旅游企业热衷于价格战,使用欺诈性手段,来吸引游客。 

4 缺乏创新意识 

篇(7)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超过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1982-2008年间,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由1982年的44亿美元一路攀升到 2008年的30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72%。2008年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进口额稳居世界第五。

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贸易逆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下图是我国1982—2008年服务贸易差额分项的变动情况,其中nxcomm表示服务贸易顺差,nxtrspt表示运输服务贸易顺差贸易逆差,nxtravel表示旅游服务贸易顺差,nxother表示其它服务贸易顺差,表中数据来自国际贸易组织数据库。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服务贸易差额可以分为: 1982-1991年的贸易顺差阶段和1992~2008年的贸易逆差阶段。在前一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出现了小额的顺差。1992年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后,我国服务贸易也由此进入了逆差阶段。从1992年服务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后,服务贸易逆差总体上呈递增的趋势,从1992年的不足一亿美元一直递增到2008突破一百亿美元。

图1: 1997~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差额的构成 单位:百万美元

从分项的情况来看,运输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除个别年份外,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不断递增,在2003年突破了10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在整个时间段一直都是顺差,波动比较平缓,总体上看顺差呈缓慢递增的趋势中国学术期刊网。其它商务服务贸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成为逆差,并且迅速扩大,但波动较大,并且其它商务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上来看是增长最快的一个部分,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扩大,从1997年的36.62%递增到2008年45.55%。

二、相关文献简述

国内学者佟家栋(1995)较早探讨了进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时期进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度不同,但总体上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陈家勤(1999)在研究中发现除了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进口贸易的作用都大于出口贸易;徐光耀(2007)肯定了进口贸易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扩大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促进资源进口的多元化贸易逆差,将更加有利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朱维芳(2007)分析开放后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丝毫不亚于出口。熊凤琴(2009)考察我国生产者服务进口总值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生产者服务总进口和新兴服务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运输服务进口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综合上述的研究文献,大多肯定了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的积极作用,甚至可能大于出口的作用,这与理论上判断一致。大多数文献是对进口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缺乏对进口不同构成项目的细致研究。本文在我国当前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的背景下,对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进一步分析,并就服务贸易逆差进行讨论。

三、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选取1982~2008年的各变量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各服务贸易进口数据均来自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GDP数据来自UNSTATS。参照世界贸易组织对服务贸易的分类,本文将我国服务贸易分为三大部门即运输、旅游及其它商务服务,其它商务服务中一共包括八项,具体为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文体娱乐(包括电影等音像制品)和其他商业服务(包括会计、法律、咨询和广告等)。经济增长以我国历年GDP来衡量。各变量单位为亿美元,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CPI调整为不变价格,取各变量的自然对数以消除异方差。用lngdp、lntrspt、lntravel、lnother分别表示经过上述处理后的GDP、运输服务进口、旅游服务进口和其他商务服务进口。

(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

1、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所采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就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在现实中,经济中的时间序列大多是非平稳的,为了使回归有意义,就要对其实行平稳化。而通常的做法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检验,这样做的缺点是忽略了原时间序列中包含的有用信息贸易逆差,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协整方法,而要进行协整就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很多,如方法DF方法,ADF方法,PP方法,本文采用方法ADF方法。

表1 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

类型(C,T,N)

DW值

ADF

临界值

结论

lngdp

(C,T,1)

1.8870

-1.2856

-4.3738(1%)

非平稳

lngdp

(C,T,1)

1.8806

-3.5114

-3.2418(5%)

平稳

lntrspt

(C,T,1)

2.1051

-2.5397

-4.3738(1%)

非平稳

lntrspt

(C,N,0)

1.9878

-4.6116

-3.7204(1%)

平稳

lntravel

(C,T,1)

1.8359

-2.7802

-4.3738(1%)

非平稳

lntravel

(C,N,2)

1.9640

-4.0562

-3.7497(1%)

平稳

lnother

(C,T,1)

1.6991

-2.2360

-4.3738(1%)

非平稳

lnother

(C,T,O)

1.7444

篇(8)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篇(9)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把握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较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规模差异。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贸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2005年,仅欧盟25国就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4.3%。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686.05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0.1%;2005年为18350.2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73.6%,到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543.5亿美元、5934.3亿美元和6697.5亿美元,分别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8.6%、23.8%和24.5%。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

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稳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五名。2005年五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8%。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归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本文列举了五个发达国家和五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2005年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为:17.8%、28.8%和53.3%;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代表国中国2005年三类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9%、39.6%和39.5%,列举的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贸易结构。由此可知,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赞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额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收支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1980~2006年。发达国家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顺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亿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亿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态严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到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顺差国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其他四个分别依次是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均为发达国家,顺差分别为646亿美元、287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提升

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四个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 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增速迅猛。发达国家200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876亿美元,是1990年6686亿美元的Z97倍,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是1990年的4.3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从增长速度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在2003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快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开始大大提高,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然这里面有发展中国家的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

2 服务贸易结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均得到优化,但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排名,截取发达国家前五名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五名为研究对象,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五个国家,除了法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个国家在运输和旅游两项服务贸易方面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代表之一美国,其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占比分别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务贸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样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他服务贸易类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国家中,除了韩国和中国分别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类服务占比的变化总体趋势是由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转移。这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由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吻

合。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转移的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在其他服务占比项下,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仅为2~10百分点。

篇(10)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把握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较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规模差异。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贸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2005年,仅欧盟25国就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4.3%。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686.05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0.1%;2005年为18350.2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73.6%,到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543.5亿美元、5934.3亿美元和6697.5亿美元,分别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8.6%、23.8%和24.5%。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

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稳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五名。2005年五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8%。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归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本文列举了五个发达国家和五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2005年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为:17.8%、28.8%和53.3%;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代表国中国2005年三类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9%、39.6%和39.5%,列举的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贸易结构。由此可知,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赞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额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收支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1980~2006年。发达国家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顺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亿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亿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态严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到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顺差国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其他四个分别依次是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均为发达国家,顺差分别为646亿美元、287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提升

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四个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增速迅猛。发达国家200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876亿美元,是1990年6686亿美元的Z97倍,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是1990年的4.3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从增长速度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在2003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快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开始大大提高,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然这里面有发展中国家的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2服务贸易结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均得到优化,但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排名,截取发达国家前五名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五名为研究对象,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五个国家,除了法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个国家在运输和旅游两项服务贸易方面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代表之一美国,其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占比分别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务贸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样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他服务贸易类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国家中,除了韩国和中国分别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类服务占比的变化总体趋势是由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转移。这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由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吻

合。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转移的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在其他服务占比项下,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仅为2~10百分点。

篇(11)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设计是教育管理部门考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最终目的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是否扎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问题,其原因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思考,以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撰写理论性论文,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不是理论研究型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是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并不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否则便脱离了高职教育本身的办学宗旨。第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应该结合实际岗位情况,贴近旅游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很难深入企业了解实际工作情况,或者参与企业实习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关键问题,导致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应用联系不密切。第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脱离其他教学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毕业设计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与其他教学环节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脱节,进一步降低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效果。第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和诚实守信的态度。由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能熟练掌握论文撰写技巧,有时毕业论文的要求超越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造成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大量抄袭其他学术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这些问题都有悖于毕业论文撰写的初衷,长此以往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要求布置毕业设计任务

教师在组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就业的实际岗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包括旅行社导游岗位、酒店管理岗位等。例如,教师可以将“XX旅行社云南7日游综合服务设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任务书中要包含旅客出发的不同地点、旅客人员构成、旅行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和法律依据,学生以实际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云南7日旅游线路,针对联络、景点、导游等具体工作事宜制定详细服务方案,按照旅游管理部门的规范和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旅行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安排旅客入住酒店服务工作中,同样要求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身份设计服务方案,预先模拟旅客入住酒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由于以上毕业设计的学习任务明确,贴近就业实际,要求具体到位,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的问题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毕业设计要以仿真模式开展,除了服务对象是虚拟存在的,其他环节的学习任务必须以真实工作情境进行。例如,在以提供旅游服务的毕业设计中,关于旅客搭乘航班班次、酒店名称、房型价格、景点消费、游览时间、餐饮服务、旅游车辆保障、出发及到达时间等,都要求真实具体。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查询真实有效的资料作为依据和支撑,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旅游合同、线路安排、接待计划、费用开支等相关文档和表格,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一次旅游带团工作。由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的能力,防止毕业设计与旅游管理工作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毕业设计与实习一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作为高职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应该加强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结合。为了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与当地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后,可以投入到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选择具有国际标准的企业,侧重于对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聘请企业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实习讲师,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由此,学生可以接受理念先进的实际工作指导,以及科学严谨的职业工作训练,进一步提高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为了能够使毕业设计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制定毕业设计方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以保证毕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资料收集、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撰写,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积极实行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也是职业技能训练,更是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只将其作为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部分,而是要坚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明确毕业设计的功能,采取校企合作的“双指导”教师制度,使每个学生同时拥有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校内导师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较多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校外导师的旅游管理相关工作经验较多,校内外导师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五)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方式,构建科学考核评价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毕业答辩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考核,聘请实习基地的校外导师作为答辩评委。毕业答辩不但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毕业答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毕业答辩作为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的平台,学生可以尽情阐述自己设计的旅游服务内容,回答评委们提出的与实际岗位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按照校外评委的要求完成现场实践操作。评委们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深入拓展知识层面。由于校外评为具有丰富的旅游工作经验,能够为学生创建真实的实践操作情境,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精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路径提出若干思考建议,包括毕业设计选题要贴近实际工作、内容设计真实合理、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双指导”教师制度、改革毕业答辩方式等,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创新意识。同时,毕业设计的改革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顺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丽新,王建华.关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8).

[2]刘丽娜,高荣林.谈高职高专教育毕业设计之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9(03).

[3]张学忱,高柏.大学生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创新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9).

[4]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