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图书馆文化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3 09:49: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图书馆文化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图书馆文化论文

篇(1)

2图书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树立企业品牌

我们常说顾客是上帝,但顾客也是可以被我们引导的。在高楼大厦不断增多的城市中,很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企业对消费者的人是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的消费者需求上面,而是要深层次的挖掘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要赋予企业文化真正的含义,瞄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树立正确的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企业的发展不但要靠着地区发展优势和企业制度创新、人才引进,更要依赖于正确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留下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首先要以人为本,其次是企业的产品,最后是社会的影响。

2.2增强企业文化的沟通交流

沟通不是单方面的,企业文化的沟通交流也是一样,企业的内部之间的沟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等等。企业文化的沟通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上下级之间的谈心,而是以参与文化活动的方式,共同参与。这种方式为企业的内部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具有创新精神。企业文化的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慢慢地渗透,长年累月的积累,逐渐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和凝聚力。

3图书馆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运行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如果我们说前几年的企业发展口号是“创造机遇,挑战常规,超越自我,步步领先”,那么今后就应改为“创新品牌,提高品质”,在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满足的同时,人们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承诺。企业文化与企业产品质量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公众视野的影响力,增加人们对企业产品的需求[1]。图书馆正是企业文化的传播者,一方面能够宣传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关资料,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具体措施

4.1图书馆应加强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包括企业产品、企业管理手段、企业运营方式、广告和企业形象的塑造,还包括企业的设备、技术能力、材料的购置等方面。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现在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考虑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文化建设已经渗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情况和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对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广告的制作提供方向。企业文化原则应强调企业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中顾客对产品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品质的选择,保证做出优质的产品,是树立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的基础。

4.2图书馆应重视企业行为文化建设

图书馆要利用自身庞大的馆藏优势对企业进行规划,按照规划标准,对企业的办公区、活动区、生产区等进行全面覆盖,从而形成统一、美观、容易区别的企业整体形象[2]。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物质设施、文化设施的投入,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休息场所,结合员工的兴趣爱好,积极策划唱歌、书法、绘画、打球等文化活动,企业可以组织一些具有社会价值的文化交流,使企业员工增加自身素质水平,积累文化知识,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同时,在策划组织这些活动时应秉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

4.3图书馆应重视企业文化制度建设

企业文化制度是对企业自身目标和员工行为给予一定约束的制度,它具有共性和强制的行为规范标准。企业文化制度对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着约束,它对企业员工的职责、企业的生产流程、企业的考核制度、企业每一工作环节的责任归属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3]。图书馆应注意企业文化制度的执行,加强企业创新建设中的企业制度文化管理。

4.4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建设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人才的管理,科学的管理手段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开发的重点。图书馆应该利用馆藏资源,给企业员工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知识累积提供查阅资料,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现代化的程序管理手段,实现自动化办公流程,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体系,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将企业文化的精神理念共享到网络平台进入企业员工的心里。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一个企业自己的网站,企业的领导可以通过网站信息,增强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5图书馆应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文化受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它被整体社会环境所制约,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方式的逐渐变化,都会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不仅仅要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还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物力、技术、设备、资源等元素,人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图书馆应用科学的发展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把对人才的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刺激企业员工发掘自身价值。在企业管理中,要强调人人平等、推己及人、互帮互助,营造出企业是我家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真正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5结论

图书馆的合理利用能够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文化的正确树立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图书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两者互利共荣,共同为企业带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利益。在图书馆的管理方面,不要局限于老的管理手段,要多进行创新,多向国外成功的企业图书馆建设吸取经验,要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加深企业高层“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思想观念,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份保障,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马莉虹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篇(2)

如自20世纪60年代起,所有美国公民,只要能出示证明身份的证件,就可进入高校图书;耶鲁大学图书馆还提出要把其所在地———纽黑文市变成人人读书的城市,所以美国高校图书馆就被称为“大学里的公共图书馆”;日本目前已有80%的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一直接待校外读者,社会服务量占到40%;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相同权利。可见,国外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界限,从观念意识到具体服务已完全面向全社会。

1.2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以不同方式迈开了社会文化服务的步伐。

如清华、北大图书馆为我国图书馆界在资源共享、馆际互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开展了数字化软件开发、数据库制作等多项服务;容量超百万册的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已正式开放,该省任何一所高校的师生都可以就地查看其中所有数字资源;广州大学城里的十所高校图书馆均免费向社会开放,持有效身份证明的中国公民都能进馆借阅;大连海事大学图书馆则是唯一在网站主页的服务指南上赫然出现校外读者服务专栏的图书馆。虽然我国的一些院校图书馆正在慢慢向社会敞开怀抱,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文化服务程度低、范围小、项目单一,与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相比差距悬殊。具体表现如下:

1.2.1把为教学科研服务当作高校图书馆的唯一任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所以,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把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当作主要任务,认为不需要把服务延伸到社会,自然不重视这一服务所涉及的资源配置、馆员培训、时间安排、管理方法等问题,更没有合理的计划与措施,最终造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大量闲置,社会公众无法利用的局面。

1.2.2缺乏合作意识,馆藏建设各自为政,很难实现各馆间资源共享

现行多年的管理体制使各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多数只关注本馆的建设与发展,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及合作意识,导致各馆文献建设出现大量重购现象、资源共享没有统一规划与协作,既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又使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的难度增加,无法满足公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1.2.3管理观念陈旧,方法停滞落后,社会开放服务水平低

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缺乏超前管理理念,馆藏配置单一,方法陈旧落后,社会文化服务水平自然很低。随着社会公众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社会一分子的高校图书馆再不能将自己置身局外,应尽快改进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与对象,调整服务手段和方法,使高校图书馆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文化服务。

2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优势

2.1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必要性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因此,探索社会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使馆中闲置的大量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是每一个高校图书馆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2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优势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服务手段等方面优势明显,具备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条件。

2.2.1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巨大,类型多样

与藏书4亿册左右的2700所公共图书馆相比,目前我国拥有各级高校图书馆近1800所,藏书超过6.5亿册,设置专业齐全、信息数量巨大,文献类型丰富,馆藏结构合理。尤其是近年来加大对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的投入力度,更进一步夯实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的基础。

2.2.2馆员专业素质高,服务能力强

据统计,在上报“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的近700所高校图书馆中,具有博士学位馆员超过260人,硕士学位馆员超过3400人,200多个馆长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比例远远高于公共图书馆。这些数字表明高校图书馆已经拥有了一批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学历水平高,集传统文献建设与现代信息处理为一身的高素质馆员队伍,这是高校图书馆最大的优势,也是他们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有力保障。

2.2.3信息处理技术领先,网络传播快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先后进入计算机管理时代。建立电子阅览室、购进国内外各种数据库,加大数字化投入,高校图书馆正在向原有的服务方式挑战,力图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信息的远程传播,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以在线咨询、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供给相关读者。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当网站成为高校图书馆流通和塑造自身形象的主要窗口,日趋普及的计算机和网络、数据库等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就为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文化服务搭建了方便快捷的平台。

3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主要途径

3.1强化社会文化服务意识,处理好校内读者和社会读者的关系

无可置疑,高校图书馆的主导工作应以为本校广大师生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主,否则无法称之为高校图书馆,日本等国外大学图书馆还制定了相关措施来确保本校师生对图书馆的优先利用权。但当为社会服务和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一起被《高等教育法》列为高校图书馆的三大功能之一,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尽快转变观念,在充分保证本校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打开馆门,与社会接轨,在“读者第一”的理念下,既保证校内读者利益又尊重社会读者权利,通过图书借阅、代查代检、科技查新及定题服务等方式,扩展服务领域,提高馆藏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多方位的知识与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3.2健全法规和管理体系,处理好传统服务内容和现代信息利用的关系

虽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已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在宏观上提出要求,但并没有将其列入高校评估指标中,也没有在资金保障、服务内容、协调机构等方面加以细化,以至使这一工作目前大多基于自愿或限于理论研究阶段。所以如果要使该项服务得以进行,首先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从制度上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大力支持和有效保证;同时通过高校图书馆的努力,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自身的人员、技术、资源等优势,将传统的书刊借阅方式转变为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网络检索等多种信息利用方式,逐步缩小有限文献信息资源与无限社会需求的矛盾,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的知识和文化中心。

3.3培养专门人才,必须处理好自身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在对社会公众开展文化服务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许多新问题,对馆员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人才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本馆,优化人才结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加大馆员的再教育力度;要从社会化服务需求出发,重新审视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使其在掌握精深专业知识基础上,强化社会文化服务意识,全面了解公众需求,用最新信息技术研制出公众所需的文化产品。

3.4寻找有效途径,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要推行社会文化服务,必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扩大影响,加大社会的关注程度,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把原来封闭于高校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转变为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为社会文化服务是以馆员对信息整理、加工和传递为基础,如果被社会公众利用,就自然要为馆员劳动支付相应费用。所以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社会文化服务时应把经济效益考虑在内,可通过纸质图书借阅、网络远程登录、专题定向服务、虚拟参考咨询、资源共建共享等方式,正确处理好有偿服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无偿服务取得的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篇(3)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图书馆发展方向探索

(一)再造服务理念

基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根本在于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换位思考,根据读者阅读需求,热情引导读者阅读,营造“全面崇尚阅读”的氛围。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满足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组织多媒体阅读公开课,推广阅读素养理论,培养年轻读者重视阅读和学习的能力。其次,为了培养现代图书馆的潜在读者,增加青少年对书籍阅览的兴趣,开展以青少年读者为主的假期活动。最后,在特殊节日(例如,法定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专题书展,吸引更多市民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二)强化虚拟空间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图书馆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试点,这项工程以地市级图书馆为基础,成立一个工程基层服务站,以信息共享方式共享图书馆内的数字图书资源,并成为分布式的数字图书馆集合,通过网络为城市社区服务,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图书资源。

(三)拓展服务内容

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是指现代图书馆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通道,通过新兴媒体,构建数字阅览室等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实现通讯、查询等功能。服务平台具有实时更新和书籍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为城市市区以及个体提供了图书档案存档指导和图书数据库建设服务,多层次满足具有不同需求的读者。现代图书馆通过建立快速便捷的网络,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文化需求服务,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影响深远。在图书馆服务侧重点方面,要强调地区公共服务理念,以政府相关部门、城区支柱企业、高端研发机构和科技技术部门为重点服务对象,将政府政策、支柱企业前沿理念、科技部门的研究成果作为重点推送内容,拓展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四)创新服务模式

一是现代图书馆建立图书管理系统,使读者能够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访问、搜索和分享图书馆数字资源。我国一些较发达地区现代图书馆已经开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调查结果表明,开通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能够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地区图书馆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技术,构建图书管理系统,方便读者查阅资料,满足阅读需求。二是开启数字电视图书馆服务,该服务是以广电网络为通道,基于有线电视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读者在家能够通过电视完成书籍和文献的检索与下载,享受数字图书资源。三是图书馆组织专题阅览会、读书夏令营、青少年辅导中心等公益活动,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篇(4)

1图书馆文化的含义

图书馆文化即图书馆馆员对其共同拥有的具有群体特征或组织特征的某种规范与价值观的归属和认同。它跟企业文化十分相似,是图书馆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图书馆中所公认和共同遵循的工作目标和宗旨、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是渗透在图书馆一切活动之中的精髓。高校合并后图书馆文化则是来自各个校区图书馆文化的混合体,急需重建,从而起到校园文化窗口应起的作用。

图书馆文化可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三个层面去把握与理解。物质层为表层,是图书馆现象和形态的展现。中间是制度层,制度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它本质属于物质文化范畴。核心是精神层,物质的文明决定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境界的创造又作用于物质水平的发展。制度是物质建设的保障,精神理念贯穿于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因此,制度是物质和精神文化集合的产物。

2图书馆文化的作用

2.1对图书馆员工的影响

高校合并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单位,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都不尽相同,通过图书馆文化建设,创造一种充满热情、和谐融洽、催人奋进的环境气氛,引导馆员群体将个人理想与图书馆总体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图书馆员的协调一致,消除因合并带来的不同图书馆文化之间的冲突,将各种矛盾和冲突消灭于萌芽状态。图书馆馆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图书馆共同价值观念,自觉地把图书馆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再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自可引导全体馆员为图书馆事业奋斗不息。

2.2对外界的辐射作用

图书馆文化一旦形成,它不仅对本馆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外界产生影响。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大学里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部门,图书馆良好的文化氛围定会给高校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图书馆职工饱满的工作热情就能增加学生对图书馆甚至是学校的喜爱,也许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态度也有影响。合并高校本来就是所在城市所注目的焦点,校园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视,良好的图书馆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有助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合并高校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3.1物质方面的建设

物质层是图书馆文化的表层,是形成图书馆文化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包括图书馆的馆舍设施、技术设备、文献资料等,它往往能折射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力、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图书馆毕竟不是企业,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并不由图书馆自己掌握,只能在既有的条件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布局。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本馆实际,重视外在物质形态建设,以外在载体的折射让人感知到,才能发挥图书馆文化的感染力。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可能大多不能改变什么了,但是内部设施、内部环境却可以按照本馆文化氛围来设置,给人以清新、自然、幽静、舒畅之感;加强图书馆人文景观建设,突出图书馆个性特色,给人以整洁大方、肃穆庄严之感。总的来说,馆内环境要从图书馆整体形象考虑,注重一体化的布局,统一规划,力求做到风格一致,并且要有自己的特色。

3.2制度方面的建设

制度层是图书馆文化的里层,主要是指对图书馆员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作用,在图书馆管理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图书馆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制度层起着规范和制约物质层和精神层的作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制度的制定可以参考借鉴其它图书馆的经验,并且尽可能让广大馆员参与其中。

3.3精神方面的建设

3.3.1关爱馆员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广大馆员,关爱馆员是图书馆文化建设实施的基础。首先要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平等沟通的机会,创造公平竞争的人际环境和氛围,使图书馆成为馆员施展才能,发挥创造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加强图书馆领导、部门负责人与馆员的沟通,让馆员了解图书馆的经营决策和运作情况,不要让馆员成为局外人。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发现、培养典型的人或事,并予以大力宣传和鼓励,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更多的人认同、理解和接受。

3.3.2口号宣传

将图书馆全体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工作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概括出群体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做成标语,比如:一切为了读者,读者的满意度是衡量工作称职的最佳准则,开展一流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追求无私奉献,遵守职业道德等等。把这些标准做成手册或者跟规章制度一样悬挂于各部门,让大家每天都看到,从而产生感染力,起到提醒与促进记忆的作用,让图书馆文化体现在每一个馆员的日常工作之中。

3.3.3感染读者

图书馆是保存文化、经营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的服务平台,读者来到图书馆,就是要享受文化、获取文化、满足自身对文化的心理需求,从而获得最高的文化精神附加值。图书馆早已由传统的重藏轻用到现在的用藏并重,图书馆文化的构建对外要以充分满足读者需求为准则,因为我们图书馆无论是观念的更新还是设备的更新,抑或是人才的更新,都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好越来越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最终都是为了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文化也是为图书馆这一使命而存在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要把“读者至上”的理念寓于严格的科学管理之中,使所有的馆员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为了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而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所以最终是要回到读者这里来检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成效的。

4结语

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合并高校图书馆加强图书馆管理,化解矛盾冲突的有效途径,让全新的图书馆文化激励馆员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进行工作,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文化的熏陶与享受到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这样图书馆文化建设就算是成功了。

篇(5)

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容纳文献,还能通过公民学习传播知识,通过学习教化公民,这是公共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图书馆融入了城市文明发展史,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明,并与城市一同发展。因此,政府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很高,它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培养了人们的学习精神,使人们享受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图书馆对参观者的限制条件非常低,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无论贫穷富贵都可以进入学习,享受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养成终身受教育的习惯。

1.2推动基层文化服务

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带给社会带来的最大便利,在公共服务和文化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盈利性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是真正的利国利民,政府对图书馆的建设是回馈公民纳税行为,将税收的钱应用于广大民众,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同时,还加强了公民道德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媒介,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是向大众传播知识的机构,是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全体人民终生学习的基础设施。在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既是信息中心,又是知识中心、知识宝库和知识源泉。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也离不开图书馆。图书馆对公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在无形中树立学习意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之终身受益。

1.3传递科技情报、传播科技文化

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丰富、系统和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料已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的科学情报功能将得到加强。网络时代的图书馆以市场和社会的信息需求为导向,建立了科研立项、经济技术合作、成果开发转让和市场开拓等信息服务机构。这些信息机构成为了具有采集、加工和全方位服务的现代信息中心,积极开发了课题跟踪服务,将文献转换成社会可直接应用的科技信息。除了具备传统的借阅服务外,网络信息时代提供的新型服务和大量信息的传播效率较高。

1.4提供文化娱乐活动

21世纪,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在闲暇时会前往图书馆放松。人们在图书馆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缓解压力、愉悦心情,更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展览、学术会议、大型展示会、报告会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使图书馆可满足人们对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2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发展策略

2.1引导读者享受自己的文化权益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具有认知、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和塑造等功能,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保证公民的文化权益,公民也要充分享受自己的权益。此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体现在公民是否能平等地享受自己的权益。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都是无限制、面对全民的公共服务设施,公民在享受服务时养成了学习的自觉性,这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2.2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网络

网络时代对图书馆的建设有很大帮助,在建设的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网络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最重要的是为广大公民带来便利。网络信息参差不齐,需要在提供信息前筛选健康的有利信息,切实提高信息质量,创建良好的网络服务环境,使服务成为实际行动,而不是流于形式。

2.3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公民中存在特殊人群,所以,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要根据人们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比如残疾人活动不便,可为他们在一楼开设读书区域。此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纳志愿者,从而壮大服务团队,使更多的人为公共服务建设出力。

篇(6)

2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定位

高校图书馆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目标,依从SMART指标,自觉地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提高公民的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责,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确定自己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彰显自己的全部价值。

2.1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其它各图书馆及文化服务机构为辅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既是自身重要的功能,又是其它机构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图书馆整体功能中居于中心地位。核心功能主要包括学科服务、知识服务、技术服务。

(1)学科服务,注重在专业的文化活动全过程中提供配套的文献服务,其实质是参考咨询服务的深化,是按照科学研究(例如学科、专业、项目)而不再是按照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科技信息工作,使信息服务学科化而不是阵地化,使服务内容知识化而不是简单的文献检索与传递,从而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力度。针对政府机构、企业团体等层级较高的读者,学科化服务可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文献资源,建立公共信息和公共参考书服务平台,在科学研究的立项阶段提供文献检索和课题查新服务,在研究过程中提供文献跟踪服务,在研究成果发表后进行引用分析和影响力评估等,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引进外资、寻求合作等提供学科服务。

(2)知识服务,是文献服务的高级阶段[3]。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从文献层面深入到知识层面,以解决用户的问题为目标,开展面向知识内容的管理和知识的增值服务。知识服务可产生一些相关联的服务,如机构知识库服务,为机构所产生的文献和知识进行收集、加工、管理和提供利用;科学数据管理,为繁忙的研究人员管理研究过程所产生的研究数据,并构建可以与同行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产生的知识服务功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社会用户需求为中心,以高校图书馆为纽带,以信息资源为依托,利用先进的技术、创新的服务、快速的反应、动态变化的知识服务为体系。

(3)技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另一核心功能。高校可开放软硬件设施为社会服务。硬件设施是指图书馆物的方面,如馆藏、现代设备;软件设施是人、管理手段等。高校图书馆可根据社会的需要开放图书资料,向读者发放证件,向社会开放电子阅览室。另外,高校可开展技术支持服务、文献复制服务、数字化和多媒体制作服务等。技术支持服务科对到馆和不到馆的读者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文献复制服务可对校内及校外读者提供复印、扫描等业务。数字化和多媒体制作服务可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

2.2重要功能

重要功能是指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与其它文化服务机构无主次差别,共同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生的社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功能主要包括文献获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与其它文化服务机构对应的功能相辅相成,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中发挥着互补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与其它文化服务机构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共同为社会公众服务,从宏观上实现社会服务功能。(1)文献获取服务,是在读者能够明确指出具体的文献时,为他们提供所需要文献的服务。文献获取有三个途径,如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等有形文献的外借;到馆阅览服务,包括普通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对社会读者来说,走进高校图书馆,置身优雅的学习环境,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汲取营养,是一种纯净的精神享受。通过这种文化浸染,可有效提神公民的文化素质。(2)参考咨询服务,包括口头咨询,如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可面向社会开放,提供面对面、电话等咨询;网上咨询,如建立网站、表单咨询、提供qq咨询群进行实时咨询,或使用电子邮件咨询;参考咨询还提供帮助读者查找文献、查收查引等代查代检服务;帮助读者确定核心文献、引文分析、知识竞争力评估等书目服务,SDI、电子邮件推送的定题服务;课题查新、专人服务(livinglibrary)等都可归为参考咨询服务。(3)信息素质教育,指高校图书馆又一重要功能。国务院于2006年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提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民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4]。《纲要》指出,今后15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定期开办讲座、网上图书推荐、茶话会等形式普及信息素质教育。

2.3潜在功能

潜在功能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自身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产生直接的社会作用[5],而是借助其他媒介(如社区图书馆、基层图书馆等)才能产生的功能[6]。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功能是间接实现的社会功能。例如,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与公共图书馆整合,共同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其次,高校图书馆也可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服务,与社区、地方农村、科研、生产单位、信息机构建立数据库等服务,使图书馆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校图书馆还可与企业合作。高校是国家人才的集中地之一,科研成果庞大,每年高校大批科技成果问世后,因缺乏转换机制,缺乏信息的沟通,找不到应用的技术投资转让,只能陈列在实验室、展览馆,成为摆设品,不能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而一些社会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改革,增强经济效益,开发新产品,却找不到一些合适的科技成果。高校图书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充分利用信息组织检索能力的优势,为企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做桥梁,通过网上科技信息,推销高校的科技成果,为企业、社会提供即时信息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与各类型文化机构联合起来,形成一张社会文化的服务大网,共同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样不仅加强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辐射范围,也提高了其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6]。

2.4发展功能

发展功能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有待进一步发展的社会作用。这一功能或者是以前具有,但是功能发挥并不明显,或者是社会赋予高校图书馆的新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资源、专业的工作人员,主动承担社会性课题。高校图书馆还可提供信息技能培训,帮助公众获得或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和网络技能,提高信息检索、评价及利用等技能,如数据库使用技巧等。

篇(7)

这一服务方式是全程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当中的,是与用户保持密切沟通的,通过对文献资源进行整理、挖掘、重组,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产品,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这一服务理念,使得知识服务成为有价值的服务。

1.2知识服务是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专业化要求按照具体专业或课题领域来组织和实施服务,提供服务的人员应在这方面有所专长,以保证对用户问题及其环境的把握,从而提高知识服务的质量[3]。图书馆员要善于整体把握读者的各方面要求,了解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产品,然后针对用户的具体要求,为用户量身订做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决策报告,它避开了以往信息服务拘泥固定、知识产品大同小异的缺点,更能体现知识的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用户。

1.3知识服务是网络化、智能化服务

网络环境的快捷通畅、智能技术的推陈出新,为知识服务的深入展开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图书馆为了强化自身的服务优势,必须要紧跟上技术更新的节拍,学会利用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面向用户的导读、检索与解答,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2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在联系

2.1两者间的步调是协调一致的

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是知识服务顺利进行的支撑,知识管理主要是收集、挖掘、传递、交流知识,促进各种知识的深层次利用和有机融合,为知识服务的有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同时知识服务又是知识管理得到有效应用的重要体现,是知识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两者都是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增值为直接目标,力求成功为用户解决问题。

2.2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要求馆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知识管理要取得成效,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必须对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善于运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每位馆员发挥其特有潜力,让他们愿意贡献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只有这样知识管理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知识服务同样也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知识服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具体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可见,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知识服务都强调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

2.3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都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要能够切实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即将杂乱无序的信息加工成具有价值的知识成果,最后变成用户的实际效用,这一个个过程的实现,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如推送技术、知识仓库技术、智能技术、数据挖掘与文本挖掘技术等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为信息的获取、分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为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未来新思路的构想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施策略研究

3.1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建立知识服务管理机制

要将知识管理当中的核心理念,即读者第一,促进知识的共享、交流与增值,作为知识服务开展的指导思想,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将这种理念向每位馆员灌输,逐渐变成每位馆员的共识,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上,也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对原有的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改进,保证管理机制能够适应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包括:(1)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将改变以往的固定等级模式,向扁平化的组织模式转变,以利于组织知识的共享、交流;(2)在管理方式上将采取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更注重尊重人、呵护人的情感。同时采取组建临时性、动态性团队组织的形式,来提高组织面对突发性问题、跨专业问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更快地对用户要求作出反应,及时解决知识服务中的问题;(3)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图书馆要善于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来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业务培训还是工作考核,都要力求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位馆员都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愿意贡献自己的内在能量;(4)高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建立知识服务评价机制,积极开展服务质量评价,以促进图书馆服务的持续创新[5]。

3.2建立丰富的知识资源库

知识资源库的丰富首先是对本地馆藏进行完善,即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检查所购进的各类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以及各类商业数据库、特色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电子馆藏资源,看它们是否切合读者要求、是否存在更换的必要性。鼓励本馆馆员积极奉献自身的智力资源,即在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掌握的专业技能等这些看不见的隐性知识。同时还要积极与其它图书馆、信息机构进行合作,按照知识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协作网中实现资源的优势融合,扩展自身的资源覆盖面,保证所提供资源的齐全性,达到各方双赢的效果。资源库的丰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为知识服务成果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3.3打造助力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文化

知识服务工作要得以长期顺利的开展下去,必须要有一种优秀的图书馆文化作为铺垫,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会对所有馆员产生一种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体会得到,这种优秀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鼓励共享知识、鼓励学习、鼓励创新。图书馆通过打造这种优秀文化,可以让每位馆员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工作当中做到精益求精,敢于运用新的技术、方法来实现服务目标,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深深的求知欲,渴望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库,同时他们愿意最大程度地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分享,各位馆员间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能够产生更多工作上的好点子、好思路,提高知识服务工作开展的效率。同时要图书馆要有一套合理的制度来保障馆员的学习与个人发展,为图书馆员的知识获取、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从而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3.4打造知识型的图书馆员,大力培养动态的知识服务团队

没有复合型人才的参与,知识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打造知识型的图书馆员成了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无可置疑,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型馆员要求所拥有的各方面技能越来越高,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掌握信息检索理论和技能,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能够及时捕捉重点,善于与读者沟通、交流,喜欢学习、运用新的智能技术,自身具有良好的决策、判断能力,只有满足上述条件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多方面的培训、继续教育来进一步提升本馆馆员的整体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一个动态知识服务团队,将资源开发、数据挖掘、参考咨询、用户培训、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人员组成小组,或者吸纳不同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加入团队,利用多方面的力量来提供高质量、有效率的知识服务,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知识互补的团队氛围,为现实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最佳方案。

篇(8)

二、高校图书馆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我国高校图书馆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功利意识严重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学术性、服务性机构,需要做艰苦、扎实的工作。但从当前情况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功利性、实用性倾向日益明显,甚至出现过分讲求效益的倾向。如部分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一味地突出自身的实际效益,以至于计算机考试、四六级英语辅导、各种辅导班应接不暇,各种讲座络绎不绝。当然,多开展活动是必要的,适当的效益追求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那就偏离了主题。这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心理。当前,许多高校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舍得花钱,如建大楼、搞装饰、买设备、移花种草等等,对这些外在的形象建设比较重视;但对制度、管理的加强和完善,对内在的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不可能不受影响。于是乎,图书馆“硬件”要上去,“软件”可以慢慢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想而知,如果高校图书馆忽视精神文化建设,这不仅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而且难以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三)重视对学生的管理而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把对学生的管理看作其重要职能之一,着重强调熏陶、示范、约束功能,却忽视其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如只是把图书馆看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地,而不是看作育人的重要场所,甚至把学生在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只是看作业余活动而已,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只是专职教师的事情。这就使图书馆只局限在学生管理的层面上,而没有把对学生的教育放在校园文化和学校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下来操作和实施。由此,高校图书馆把自身的职责和校园文化建设割裂开来,制约了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这实质上是对校园文化没有全面、深刻认识的表现。

三、高校图书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积极开展活动

高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3]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以便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如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图书知识竞赛、有奖征文等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向新生推荐有关时事政治、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成长心理等方面的书籍,以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向毕业生推荐毕业指南、公务员报考指南、研究生报考指南、求职谋业,以使他们在迷惘中认清方向。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和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大力营造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终极目标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大学生的思想要素和文化知识结构。所以,高校图书馆还要大力营造文化氛围,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场所。高校图书馆要以自己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设施、优化网络环境、优质服务积极支持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增加投入,增设特色数据库,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品位,使师生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同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样,高校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高质量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构建高质量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馆藏资源越丰富,越能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育人的功能和作用。图书馆可以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在校园文化中有指导意义的书目、索引、题录等文献,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先进科学的文化活动阵地,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拓展服务领域。比如不仅要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报刊、一定规模的馆舍和设备等“硬件”,还要有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一套科学而健全的管理制度等“软件”。

(四)重视数字化建设

当前,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形成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其中,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是发展教育事业以及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需要。高校要不断改革创新,就离不开图书馆的数字化。只有图书馆的数字化,教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当今,网络信息已成为影响社会,尤其是大学生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高校图书馆要重视数字化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

篇(9)

首先,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开展社会调查,拉近与社会的心理距离,并了解社会信息需求,联合政府进行培训和基础条件建设。在知悉信息需求基础上,高校图书馆应当利用自身馆藏资源丰富、信息服务专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二次开发信息产品。其次,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复合化的知识结构优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就企业所关心的问题进行系统调研,最终给出准确可靠的情报信息。第三,有条件的地区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社区图书馆的馆藏,为其选送一些书刊,以充实社区的藏书。同时,与社区图书馆携手进行社区居民的信息素养培训和社区基础条件建设,以发挥社区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通过开展以上活动,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社会认知度。

1.2与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联盟,构建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主要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其最大的不足就是专业性差。社区图书馆是为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但是馆藏单一、专业人员匮乏。高校图书馆作为具有丰富专业人员及专业资料的图书馆,可以弥补以上两类图书馆的不足,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具有专业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社会读者服务,提高社会认知度,构建具有影响力、感召力的图书馆联盟体系。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携手公共图书馆及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为社会人员及社区居民提供具有专业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

1.3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

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深入基层,为社会居民提供持久的、连续性的支援服务,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方法。利用高校人才和资源优势,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中心作用和社会服务职能,可达到加强高校与社会的高效沟通和协调。高校图书馆应把自己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一环,融入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承担起传播社会文化的神圣使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维护信息公平,保障社会居民的权利。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文化服务联盟,争取合作和支持;积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社会媒体;建立持续长效的推广机制等,让全社会每个人都能走进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把知识送到基层、送到农村、送到家庭,使“知识之花”遍地开放;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等传播工具,引导群众多读书,形成浓厚的阅读风气,推荐优秀图书,开展知识竞赛,为扩大公共文化范围。

2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是河北唐山市最大的图书馆。作为一家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服务,在工医理学各方面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提供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例如,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信息检索教研室,围绕唐山地区医学学科发展需要,提供学科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图书馆还印刷了医学学科信息简报,了医学信息简报网络版并建立了学科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当地的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据调查唐山先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唐山康得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工人医院、博创口腔医院等单位对此项服务高度认可。同时,华北理工大小图书馆与燕山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科技查新平台,为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高校科学研究的立项阶段提供文献检索和课题查新服务、文献跟踪服务,以及分析并评估各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引用和影响力。近年来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资源、专业的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性课题,如图书馆事业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云环境下高校学科化知识共享平台构建和实践、基于SEO服务的高校学科门户研究省市级科研课题,该研究成果提供了大量的基本数据和思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功能。

篇(10)

二、图书馆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分析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第一,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往往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就是图书馆,图书馆不仅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知识量,同时还传承了学校的文化历史。教师的教学、学生课内学习、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学生的社团活动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来源中心。同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以图书馆作为活动场地。第二,大学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远远不够,因此图书馆就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图书馆的资源量和网络信息化对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是教师和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三,图书馆本着以书育人的目的为高校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有利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各种文献也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在这里,学生可以更近距离的接触知识,精华莘莘学子的心灵。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有吸引力,将高校推向教育的巅峰。以上三点,充分的体现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如何提高图书馆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量需要加大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量需要被加大,信息资源量的贮备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生根发芽。图书馆的资源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近年来的新作文学,要将视野放大,各种书刊杂志都有其价值,都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较为生僻的书籍可能并不被教师和学生所熟知,但是图书馆的工作不能因为教师学生不看就忽视这部分的书籍,这部分的书籍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对于图书馆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2.服务育人的职能需要被发挥

服务育人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但是我们却发现高校的图书馆往往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者借阅书籍的场所,并没有起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图书馆要达到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有些文献可能学生并不愿意去阅读,但是经过图书馆的活动会使得学生逐渐的了解这些书籍,同时也达到了图书馆服务与人的职能。3.图书馆也应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图书馆也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一般情况下,图书馆多半是为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提供信息资源以及活动讨论场地的,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其实,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才能真正的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更高一层次。图书馆可以与学生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共同来建设学校的文化,让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巅峰。

篇(11)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策略

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物质文化

图书馆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文化和馆藏文化,图书馆的建设环境可对师生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合理的规划馆舍的布局,功能区的分布要一目了然,以便于广大师生查找资料的快捷、自由。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自动刷卡式的布置,或建立网上共享空间、数字空间等,将传统的信息印刷载体资源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为师生提供便捷、舒适的使用环境;高校图书馆的设备安装和配置应该方便读者使用图书,室内设计要人性化,要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干净整齐,布局和谐,营造出一种轻松、温馨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熏陶功能。馆藏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其建设主要是文献资源的建设,网络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既提供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数据库,实现图书馆文化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更好地传递和接收先进的文化,发扬图书馆文化的精神。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多,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馆藏建设时应严格的把关,根据馆藏实际和教师需求,选择有利于图书馆和师生发展的文献。同时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建设,杜绝不良信息在图书馆传播,确保图书馆文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促进其健康发展。

2.运用现代技术创新服务文化

在意识转变的基础上,对服务模式进行转变,面向受众群体,利用网络集成化优势,改变资源提供方式、服务途径及服务内容,从以往单纯的文献型服务转向知识服务,除去不断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积累之外,还要对资源做多层次、全方位开发,形成集影音资料、文字资料、网络资源、数字资源等为一体的新模式,提供资源开发效益和利用率。这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更好的利用知识服务于工作、学习、生活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更大程度上开发潜在读者群体,是知识的高级转型。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科研的重要服务机构,服务发展也应向研究式服务转型,无论是资料的借阅、应用还是共享,都是二次、三次甚至多次开发的过程。研究型服务无论是对图书馆本身发展道路的研究、读者需求的研究、资料整合的研究、辐射型服务网络的研究等,都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必要课题,是在未来发展中不断构造特色化、个性化优势的必经道路,对于推动图书馆创新工作而言必不可少。服务内容创新方面,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不断拓展服务范畴,提供精品内容,利用数据库服务、在线服务、知识库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广大受众群体的知识需求,利用各种技术将知识资源整合为有机整体,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开发潜在读者群,推动图书馆转型发展中的多样化探索实践,在实践中积累发展经验,迸发创新灵感,以便更好的服务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