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有机废气治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007-01
挥发性有机废气属于有害气体,其沸点与水沸点接近,在高温度环境下,挥发性有机废气饱和蒸汽压会超过133.3Pa,形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造成空气污染,进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中含有硫烃、含氧烃、氮烃、卤代烃等物质,由于性质接近,很容易相互融合,透过人的呼吸系统进入,进而对人体各个器官形成伤害。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目前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现状
自慕入21世纪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产业得了长久发展,但是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起步相对比较晚,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我国对挥发性有机废气质量技术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对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展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我国现有废气治理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1 燃烧法
在进行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过程中,燃烧法治理技术依托于挥发性有机废气可燃性特性,实现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在实际应用中,结合燃烧温度与燃烧方式,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直接燃烧。直接燃烧主要是将挥发性有机废气直接燃烧,若废气浓度过高,可以在焚烧炉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若废气浓度偏低,由于无法充分燃烧,工作人员可以适量加入辅燃料,促进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完全燃烧,进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放到空气中,防止空气污染。第二,催化燃烧。催化燃烧法主要是在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燃烧的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催化剂,使得挥发性有机废气可以在焚烧炉中完全燃烧,进而达到治理最佳效果。实现有机物质的催化分解,辅助燃烧,提高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1]。
1.2 生物法
在进行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过程中,生物法主要以过滤为核心,挥发性有机废气大多为工业生产与污水处理中的废气物质,为了实现对恶臭气体的处理,借助生物过滤的方式将有机物质与气体分离,进而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理效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生物过滤治理方法适用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中,借助过滤设备,将挥发性有机废气放入生物过滤床中进行治理,生成二氧化碳与水[2]。这主要是在生物过滤床中,生物膜填料会自动吸附挥发性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将其进行生物分解,进而实现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
1.3 吸附法
在进行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的过程中,吸附法主要依托于吸附剂,由于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吸附挥发性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将有机物与气体分离,进而实现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但吸附法不利于对有毒其他和活跃气体的处理,而且吸附的废渣处理比较困难。
2 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燃烧法、生物法、吸附法虽然应用比较广泛,其质量有机废气的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事业的发展,因此,研发全新的治理技术就显得尤为迫切。
2.1 微波催化氧化技术
微博催化氧化技术是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吸附填料治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升级,强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功能,促进微波解吸治理模式的发展,进而实现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效果的提升。
2.2 活性炭纤维治理技术
活性碳纤维治理技术是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相比于传统吸附法而言,大大提高了吸附性能,添加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具备吸附速度快、容量大、再生效果好、微孔丰富等优势,可以发挥出自身的吸附租用,进而受到极大地推广和认可[3]。
2.3 生物治理技术
生物治理技术是当前新型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功能,把挥发性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处理,使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进而实现对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保证自然环境。借助生物吸附和新陈代谢等液化方式,形成完善的治理系统,进而达到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进展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主要以燃烧法、生物法和吸附法为主,工作人员要结合治理环境、治理条件以及治理要求进行各种治理技术的选择,达到治理目的,研究新型治理技术是提高废气治理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一、发挥性有机废气及危害
挥发性有机废气通常是指特定环境条件下容易蒸发或挥发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通常在50摄氏度至260摄氏度的低沸点和超过71Pa的高蒸汽压时容易挥发。挥发性有机废气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传播范围广,涉及行业众多,其中化工行业和交通部门排放的有害物质占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绝大部分。挥发性有机废气不仅有毒、有恶臭、破坏臭氧层、易燃易爆,对企业生产造成不安全性,而且挥发性较大,在阳光照射下,能与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类健康。此外,随着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扩散和迁移,它还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已颁布法令限制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排放界限值,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已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部分。
二、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
1.吸附法。在净化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过程中,吸附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吸附法主要利用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大孔树脂等固体吸附剂对成分单一、气流稳定的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净化。这种方法不仅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能耗低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工艺成熟、净化效率高、吸附物质可回收的特点,有着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目前,活性炭和大孔树脂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吸附剂。活性炭易受水分含量影响,如果将单纯的粉状活性炭改进为片状或纤维状就能提升其吸附容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目前许多国家已开始大量生产活性炭纤维并投入运行。如日本某公司将聚酯树脂与活性炭纤维结合在一起,研发出一种活性炭纤维薄膜,这种活性炭纤维薄膜利用活性炭纤维微孔的高强吸附能力对挥发性有机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和解吸,尤其是对胶粘制品、包装印刷、化工等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废气有着明显的吸收作用,其吸附能力相当于普通碳薄膜的一万倍。解吸时,吸附废气的活性炭纤维通入饱和水蒸汽,置换出吸附于微孔内的有机物,利用溶剂与水比重的不同,将有机物从纤维中脱附出来,经过冷凝对有机溶剂进行分离,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吸附、解吸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有机物从气态变为液态,其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有效地避免了二次污染问题的出现。
2.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在净化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工艺中,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废气治理方法。与传统的燃烧处理技术相比,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不仅能有效节约运行费用、提高挥发性有机废气破坏去除效率,而且还具有热回收率高、效果显著的特点,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由于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在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过程中只需补充少量辅助燃料就能实现自供热操作,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它已在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适用于浓度为2-8g/m3的、难以分解组分的、有机物含量低、夹带少量灰尘和固体颗粒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处理,其净化率能达到95%以上,效果显著。基本的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系统装置主要由公共燃烧室、蓄热室、换向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典型的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系统装置可以分为两室装置和三室装置。两室装置主要由两台耐高温性能良好的蓄热室和一个设有辅助燃烧器的燃烧室组成,操作时挥发性有机废气被主风机送入填满陶瓷填料的蓄热室预热,随后进入装置顶部的燃烧室,氧化净化后进入另一个蓄热室,冷却,再经过气流逆转循环:预热-燃烧-冷却后排出,实现废气的净化和热量的充分利用。经过两室蓄热式热力氧化技术净化后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率可达99%以上,热量回收率超过95%。如果对废气净化率要求很高时可以采用在两室装置(一个蓄热室进气、一个蓄热室排气)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吹扫蓄热室的三室装置来实现,这既解决了两室装置废气换向时直接排放问题,也有效地提高了废气的平均破坏去除率。
3.吸收法。吸收法是利用挥发性有机废气中不同气体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溶解度来达到去除气体有害成分的目的,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廉价易得、适用性强、技术成熟,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大气污染净化处理中。利用吸收法净化废气,最主要的是考虑吸收剂选择问题。一般来说,在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黏度低、挥发性小、价格便宜、对气体溶解度大的物质,但在实际应用,任何一种物质都不可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因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收剂。水获取简单、挥发性小、且无毒无害不易燃,因而是最理想的吸收剂,但在常温状态下,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为增大挥发性有机废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在水中添加某些活性组成的溶液,如表面活性剂等,提高水对废气的吸收净化效率。此外,吸收剂饱和后,还可以通过解吸的方法实现吸收剂再生的目的,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三、结语
挥发性有机废气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因而,在实际净化处理过程中,应充分理解不同治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注重治理技术实效性选择,加强多种治理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实现最佳的治理效果。同时,随着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研发的不断加快,创新性有机废气净化技术也会被逐步应用到化工企业生产中,大气污染状况也会得到极大的缓解和改善。
参考文献: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Oil, chemical and othe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ill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exhaust gas, enterpris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aste gas purification and recycling work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organic waste gas; purification treatment; recovery
在当代社会中,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危害。虽然我国在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有机废气进行科学回收利用。
1 有机废气治理与回收的必要性
在当代社会中,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石油、化工、涂料等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产生并挥发出有机废气,此类废气中主要含有:酮类、烃类、醇类、醛类等对人体健康及环境质量会造成危害的物质,对有机废气进行科学的回收、治理及利用将有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工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强化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与回收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有机废气的治理,主要是利用多种技术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地的将有机溶剂的用量与石油的损耗减少,亦或是通过回收、净化等措施实现对有机废气产排量的控制。但是有机废气的污染源较为广泛,为了将石油的损耗降到最低,将有机溶剂的用量减少,从而达到降低有机废气产排量及产排浓度的目的,就需要采取并强化回收、净化等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只有加强了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与回收,才能有效地将相关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降低,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3 有机废气治理的措施
在有机废气的治理过程中,主要分为回收与消除。其中,回收治理法是一种物理方法,可逆,在相应的压力条件与温度条件下,采用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将废气中的有机物质分离出并回收,以达到废气净化的目的;消除治理法主要包括有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常见有:催化燃烧法、生物净化法及电化学氧化法,通过采取微生物、催化剂、光物质等促进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效转化,将其分解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及其它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物质[1]。以下对有机废气的几种常见治理措施进行论述:
3.1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主要为粉末状或颗粒状,通常情况下,活性炭对苯系物等大分子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吸附净化效果显著,但是对如甲醛等小分子物质吸附净化性能较弱,故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前需对其进行特殊加工处理,改性后的活性炭会生成效应的微孔结构,提高吸附容量,以便充分发挥净化有机废气的作用。活性炭的吸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吸附净化、热脱再生,其中,吸附净化利用加工后活性炭的多孔性将有机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组分进行吸附,从而实现有机废气的净化工作;当活性炭吸附到一定程度后,吸附能力降低并逐渐饱和,此时需要采取通入热蒸汽等方法加热再生,脱出被吸附的有机物质并回收,以便恢复活性炭吸附能力实现循环使用,该操作即为热脱再生。根据实际生产环节中相关数据的调查显示:活性炭吸附法较为成熟,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广泛运用于较多领域,能够有效治理有机废气。
3.2 冷凝法
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及压力下,会显示不同的饱和度。通过提高系统压力或降低系统温度的方式,可使处于气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冷凝,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冷凝法具有较多操作环节,在有机废气净化作业中,企业常常将该法运用于风量较小、温度较低、净化浓度较高的环境中。
3.3 膜分离法
有机废气中不同组分在透过聚合物复合膜时的速度因气体自身性质和膜的特点有所差异,膜分离技术即利用气体内不同的组分在透膜时的渗透能力不同并结合空气透膜能力与有机蒸汽能力之间的差别来分离有机废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其它组分。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可对氯化有机物、酮、酯及部分烷烃等实现较高的分离回收率。采用这一方法具有较强的简便性,且较高效、操作弹性较大、便于控制,可广泛用于诸多领域,同时还可对废气中的有机物回收,一定程度提高经济效益[3]。
3.4 催化燃烧法
采用燃烧法,能够对有机废气中大部分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在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有机废气分解时自身产生的热量以促进该反应持续完全进行。催化燃烧法在相应催化剂作用下对有机废气进行燃烧,有效代替了传统的燃烧方式,能够在较低温度的燃烧情况下完成对有害物质的分解。催化燃烧所用的催化剂多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贵金属如:铂、钯等。在这个治理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够通过科学操作,充分回收利用热量,实现资源节约。由于某些催化剂会发生中毒反,控制时必须保障催化剂能够在活性温度的情况下进行,对于这类催化剂,可采用铁系催化剂进行处理,或者运用加热法处理,从而保障催化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5 生物净化法
生物净化法是利用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成分作为碳源和能源,维持附着在滤料介质上的微生物生命活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有机废气中的有害成份经微生物代谢过程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生物质等微生物生产所需物质。该方法适用于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气治理。
3.6 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的应用主要是借助专利膜和化学电池(AgNO3-HNO3),在常压条件和50℃到100℃的条件下进行氧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阳极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在阴极转化成亚硝酸,并通过处理之后实现对其的循环使用。这一技术对恶臭物质具有较高的去除率[2]。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应重视对有机废气的净化治理工作,尽可能降低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及排放浓度,才能保护企业周边环境少受污染。为了更好地提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净化效果并对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有机物进一步回收利用,需对治理工艺进行优化,将多种治理和回收技术进行综合应用,探索净化与回收的系统构建。如此便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其运营过程中不降低或少降低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从而实现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91.9+2]文献标识码:A
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被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这些污染物还能够通过人体的皮肤和呼吸系统进入到人体,对人体产生极大的伤害。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它严重的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对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和净化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一、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电力企业、石油化工企业、钢铁冶炼等大工业,它们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面,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在使用时也会产生和排放大量的尾气与燃烧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燃料燃烧
日常生活中,人们做饭、取暖时燃烧薪柴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严重危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这些污染物数量和种类很多,不易消释,部分污染物还有毒、可燃,破坏性极大。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我国的农业、森林资源、空气和水资源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农业、林业减产;使空气污染,质量下降,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等。还会引起许多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二)对人体的危害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会对人体的很多方面造成伤害,不同的工业会排放出不同性质的有机污染物,这些不同的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又各不相同,例如,多环芳烃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苯类有机物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腈类有机物会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戊醇会引起头痛、腹泻、呕吐等等症状。这些情况只是废气中污染物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有机物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这为废气有机物的治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废气中有机污染物危害性的特点
有毒性
废气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都是具有毒性的,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其中部分有机污染物还有剧毒。这些有毒污染物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严重影响着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持久性
大气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都会在空气中长时间的存在,难以消释。这些污染物只要长期存在,就会不停的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
生物累积性
对大气中持久存在的有机污染物,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经过日积月累的作用,会出现生物累积的特点。这些污染物,在被动植物吸收之后,会存在于动植物的体内,并且会持续积累。
四、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措施
对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回收法,二是消除法。回收法是指,运用物理的方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选择性的吸附,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燃烧法等等方式。而消除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将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有热氧化、生物氧化等方式。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我国在处理浓度较低的大气污染物中较为常用的手段,是指利用活性炭的超强吸附性来吸附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在对废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中,活性炭吸附法是最为广泛的处理技术。同时,又能够对废气质量浓度进行缓冲和调节作用。活性炭在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之后,会产生许多微孔结构,这些微孔结构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进行净化。
(二)燃烧法
燃烧法可分为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直接燃烧法是对易燃和高浓度的废气有机物进行处理时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炼油、焦炭行业的废气处理;热力燃烧法是指,用高温燃烧装置去除那些能够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和转化的有机污染物;催化燃烧法是指,运用催化剂降低有机污染物与氧气反应的活化能,这种方式不仅能源消耗少,而且处理效率很高,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烃类有机污染物处理,因此也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等离子体法
等离子体法是指通过高压放电,在强烈的高压作用下,使有机污染物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危害小或者是无危害的产物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危险性,所以一般不予采用。
冷凝法
冷凝法是指,对废气中的沸点较低的有机污染物,通过低温冷凝装置,将其转化为液体,进而除去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沸点低、浓度高的有机污染物。
液体吸收法
1.制辊上浆油烟废气概述
制辊上浆机工作时,塑料浆料均匀涂布于擦版辊和色模辊上,然后在190℃左右加热塑化10-12min,此时有较多的溶剂挥发和分解出来,油烟废气主要在这时形成。塑料浆料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和增塑剂,其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粘合剂、分散剂、稳定剂、单体、催化剂等有机助剂,因此制辊上浆油烟废气成分复杂、刺激性强、有一定毒性,若长期弥漫在室内会影响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这些废气,目前部分企业直接用抽风机输送到主烟管向外排放,直接外排不仅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给周围民众健康带来隐患,给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因为没有回收工艺造成了原材料的损失和浪费。
2.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工业与民用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5) 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治理要求。
3.治理工艺对比及选择
有机油烟废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因此采用的治理方法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静电沉积法、机械分离法、过滤吸附法。
3.1冷凝回收法
本法是把废气直接导入冷凝器或先经吸附吸收后,解析的浓缩废气导入冷凝器,冷凝液经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1]。采用冷凝法要求废气中有机物浓度高、温度低、风量小等。但该法需要有附设的冷冻设备,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大,同时冷凝后尾气仍然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二次污染严重,因此对低浓度尾气治理本法很少使用。
3.2吸收法
吸收法可分为化学吸收及物理吸收,由于有机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三苯”气体,化学活性低,一般不能采用化学吸收,物理吸收是废气中一种或几种组分溶解于选定的液体吸收剂中,这种吸收剂应具有与吸收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低挥发性,同时还应具有较小的挥发性,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吸再冷却重新使用。本法适合于温度低、中高浓度的废气,需配备加热解析冷凝等回收装置,装机体积大、投资较大,要选择一种廉价高效的低挥发性吸收液也比较困难,同时还存在二次污染[2],净化效果不理想。
3.3静电沉积法
静电沉积法是利用阴极在高压电场中发射出来的电子,以及由电子碰撞空气分子而产生的负离子来捕捉油烟粒子,使油烟粒子带电,再利用电场的作用,使带电油烟粒子被阳极所吸附[3],最终沉积到净化器的底部储油室内,再经导管排出,以达到除油烟的目的。在实验条件下,静电沉积法净化功能良好,净化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和缺陷:(1) 因油烟气体的温度和湿度经常变化,影响了电场的稳定性,表现出净化功能的时有时无;(2)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电极板积油后,将失去净化功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箱清洗铲除,约一个月一次,运行维护上要求高、工作量大;(3) 高压电场易击穿,产生电弧引燃油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4机械分离法
本法是指在风机的作用下,油烟废气由风管进入蜗壳式旋风筒内,然后在离心力作用下沿壳体内壁运行,粗油烟粒子被分离进入收集斗,再经收集槽排出的分离方法[4]。此法运行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但却有净化效率不高,不能除去微细油烟的缺点。
3.5过滤吸附法
过滤吸附法运行方便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是优良的油烟净化工艺。选择合适的滤料,可使有机废气达到95%的净化率[5]。过滤吸附法的常用滤料主要有滤布和毛毡(玻璃棉)两种,毛毡具备吸附容量大、阻力低、耐高温、防火、使用寿命长、可再生等优点,因此常常成为油烟净化器的首选滤材。
3.6我们的工艺选择:机械分离---过滤吸附法
我们采用集机械分离与过滤吸附为一体的组合式工艺,再加上逆止阀、切向进风、自动清洗再生装置、抽屉式活动滤板、收集槽、双通道、防火滤材等人性化工艺设计,既集合机械分离和过滤吸附分离这两种方法的优异性,又通过工艺设计上的提升与改进完全克服这两种方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保证在运行绝对安全的条件下达到高效净化油烟的目的。
4.我们的设计方案---组合式双通道高效自动油烟净化机组
4.1产品工作原理
本净化机组采用两级分离系统。第一级采用导片分离工艺,它由许多平行排列且保持一定距离的波形板组成,波形板形成弯曲的通道,当油烟气体流过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粗油烟粒子被甩出并黏附在波形板上,然后靠自重力落下,经排油管进入总集油箱(大于5?m的油滴的分离效率可达90%[6]以上),该法能够有效解决油烟固态颗粒的堵塞问题。第二级为高效净化段,进一步处理粒度较小的油雾,在该净化段,产品使用一组折线设置的吸附过滤净化板,其安装平面与进风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净化板将剩余细小的油烟颗粒捕获后,在重力和气流自身切向力的双重作用下,油污顺着纤维网纹方向滴入集油槽并进入总集油箱,可有效过滤微油滴和烟尘。净化后的洁净空气经由排气管道排放大气。
本产品在排气管道处采用逆止阀设计,有效阻止废气倒灌。制辊车间与厂内相邻车间共用烟道,因此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管道堵塞、老化,特别是遇到强对流天气所产生的气压差,会产生废气倒灌现象。废气倒灌会严重影响工厂车间的空气质量及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在净化器至排气管道出口处采用逆止阀设计能够有效阻止废气倒灌,保护车间内空气不受污染。
由于本产品采用切向进风,风向和滤板有一定的角度,因此滤板具有一定的自净化功能,再加上净化机组内的在线自动清洗功能(约90天清洗一次),滤材的使用寿命得到最大程度的延长,可正常使用2-3年。当滤材再生能力下降到不足以满足生产需要时,可以更换滤板。滤板采用抽屉式安装,更换安全、简单、方便。净化机组采用双通道设计,设置有检修通道,在检修时,打开此通道,而正常生产工作仍然得以保障。
4.2产品优势分析
本着安全、高效、人性化的理念和原则,通过各种处理方法的对比,选择了上述高效油烟净化系统。本产品改进了传统油烟净化系统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在保证安全为第一原则的情况下,通过整合机械分离和吸附过滤分离的优点,再加上一些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使产品具有如下优点:
(1) 两级分离工艺
采用双重分离工艺,首先油烟废气进入一级导片分离器,通过离心力和自重力作用促使油烟颗粒碰撞金属导片,回落于收集槽中(大于5?m油烟粒子的吸收效率达90%以上);小部分微细油烟气体与空气一起通过二级滤材板,油烟被吸附后(吸收效率达到90%以上),清洁的空气进入总排气管,排放到大气中。
(2) 切向滤板工艺设计
在二级过滤系统中,我们采用切向进风工艺设计,惯性气流会沿切向给滤板一个风力,带动滤板表面吸附的油污快速凝集成滴,回落于收集槽中,减少了油污对滤板的粘附,起到自净化作用。
(3) 在线自动清洗技术
为了方便,我们增加设计自动清洗功能,简单快捷地对其滤板实行在线清洗操作,做到再生安全、简便。在压降达到某值时,可打开清洗装置,储罐中的清洗剂,经过雾化器加压雾化,对一级净化板和二级滤板表面粘附的油污进行自动清洗操作,清洗后的油污回落于收集槽中,约三个月清洗一次,有效延长净化板和滤板使用寿命。
(4) 逆止阀设计
增加逆止阀设计工艺,防止由于外压空气的倒流,而使油烟废气进入室内,污染工作环境,同时也避免装置内空气反冲现象,有效地阻止油烟废气倒灌。
(5) 抽屉式活动滤板设计
通过在线自动清洗装置,滤材的使用寿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长,可正常使用2~3年,保证净化效果的高效性和持续性。净化机组的每个滤板,都采用了活动便捷式设计,当滤材再生能力下降到不足以满足净化需要时,此时,只能对滤板进行更换,而抽屉式的活动滤板设计只需简单抽拉,便可取出老化的滤板,更换新滤板,操作安全、快捷、方便。
(6) 油污收集
有机废气经过两级分离后,形成的油污将收集于收集槽中,对废油进行有效的富集回收,减少有机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回收的油污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同时实现环境保护效应和经济效应。
(7) 双通道设计
净化机组采用双通道设计,设置有检修通道,在检修时,打开此通道,而正常生产工作仍然得以保障。
(8)人性化的联控装置设计
制辊上浆油烟净化系统与上浆机控制系统联结在一起,上浆机开始工作时,制辊上浆油烟净化系统同步开启,上浆机关闭时,油烟净化系统滞后5min关闭,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现场操作。
参考文献
[1]蒋廉颖,黄立维.挥发性苯类废气净化处理研究进展[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0,(6):99-100.
[2]康志鹏,李保军,贺高红,阮雪华.尾气中氯甲烷深度回收方法的比较[J].石油化工,2011, 40(10): 1220-1224.
[3]宁寻安,叶锦新.PVC 人造革生产中增塑剂有机废气治理研究[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4,(4):22-25.
[4]王军,沈美庆.油烟污染及其排放控制技术[J].化工进展23(1):44-46.
[5]余倩,邓欣,李俊,李聪等.活性炭吸附技术对VOCs净化处理的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0,4(4):368-371.
[6]冯胜山,许顺红,刘庆峰等.高温废气过滤除尘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1):6-9.
基金项目
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企业运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影响[1,2]。因此,针对类似化工企业废气排放进行科学的治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环境工作者关注的焦点[3,4]。本文针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废气污染治理与控制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探讨废气处理的有效方案,从而实现为类似企业的废气污染治理提供思路和依据。江苏某石油化工企业长期专业从事液化石油气(碳四)加工企业的原料及下游产品的供应销售,现已形成年产9万吨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生产规模。项目主要以异丁烷和丁烯(包括1-丁烯、异丁烯、反-2-丁烯、顺-2-丁烯)为原料,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经烷基化反应等过程生成异辛烷(烷基化油)产品。其生产工艺包括水洗、脱水、脱轻烃、烷基化反应、闪蒸、产品精制(酸洗、碱洗、水洗)、异丁烷精馏、正丁烷精馏等流程。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中主要含有丙烯、丙烷、异丁烷、正丁烷、二甲醚等多种挥发性有机气体。各车间虽已配备了废气治理相关设施,但仍难以满足现行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因此需要对企业废气排放进行进一步治理。
1企业废气处理现状
企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异辛烷生产车间、罐区、污水处理区等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废气特点,采用不同的废气治理方案及措施。异辛烷生产车间主要废气为不凝气,主要污染物为非甲烷总烃(包括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等)。针对不凝气的性质及其资源利用价值,对废气污染物治理方案及措施见图1:企业罐区主要由各种原料罐、中间产物罐、废水脱气罐、中和酸罐、中和碱罐、酸雾碱洗分液罐等组成。针对正常工况下各类储罐蒸发损耗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企业采取使用浮顶罐、安装呼吸阀挡板、高温时采取水喷淋以及加强管理等有效措施,使罐区内物料蒸发的损耗降至最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当储罐发生故障,罐内的可燃气体通过风管输送至地面火炬焚烧处理。污水处理区在废水治理过程中,会有硫化氢等污染物产生,但企业目前对这部分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情况很差,存在没有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没有废气处理设施等问题。
2废气整治方案
通过对企业现有废气处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对工艺有组织废气处理工艺合理、处理设施完备,废气能得到有效处理。但对无组织废气,尤其是污水处理区产生的硫化氢等废气处理措施并不完善,需要加以改善。结合企业污水处理区内无组织废气的现状,采取的改造措施包括:(1)对污水处理区厌氧池池顶、气浮装置应该加盖收集无组织废气,减少无组织排放量;(2)根据实际收集风量采用合适管径风管输送废气至处理装置中;(3)采用切实可行的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由于污水处理区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等废气,采用其他处理工艺如生物过滤等易受到温度、pH值、设备占地面积、调试时间等限制而不适合采用。因此,针对废气特点,结合企业实际,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进行处理。具体措施为在污水处理站厌氧池顶、气浮设备加盖密闭,臭气通过引风机使加盖密封空间形成负压,把密封空间内挥发出的臭气(硫化氢等)通过主风管进入活性碳吸附塔后,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气通过15米高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区废气改造项目所需的主体设备参数见表1。通过对污水处理区废气处理设施的改善,污水处理区无组织硫化氢废气的排放浓度从初始的0.625mg/m3下降到0.27mg/m3,去除率达到56.8%,达到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3结束语
经过上述废气治理工程改造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大大减少,处理后废气能达标排放,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变小。在后续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需重视废气处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同时,企业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及时根据行业发展动向,优先采用环保型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装备,当有新的清洁生产工艺出现,及时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控制污染废气的产生,减少废气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废气污染治理和控制技术的改造,使得企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工程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的采用能够对类似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气治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芝林.某化工生产企业废气综合治理工程设计[D].浙江大学,2015.
[2]杨伟鹏.刍议工业废气污染治理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166.
在有机废弃资源的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发酵辅助菌剂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培养材料系利用生产胡麻油的副产物――胡麻油粕,配合制糖残余并经堆积腐熟的甘蔗渣,即以胡麻油粕1份、甘蔗渣(需放置1年以上)3份的比例培育发酵辅助菌剂。 将甘蔗渣与胡麻油粕混合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水(冬天可酌情加约35℃的温水,夏天则加自来水)至抓起来挤压成团时有水分渗出,但水不会滴下来的湿度为原则,此时含水量约60%。材料的堆积高度至少需30cm以上,但不超过150cm为原则。发酵期间出现白色丝状物(菌丝),表示发酵菌生长正常。发酵过程温度上升,可达60~75℃,此温度会影响微生物生长繁衍,因此大约每间隔5d需翻搅1次,经6~8周后,可当发酵辅助菌剂使用。
没有条件制作发酵辅助菌剂的家庭,可以天然米糠、黄豆粉为介质制作有机肥料除臭剂(含乳酸菌、放射菌及光合作用菌等菌种)。
2堆肥化处理方法
2.1发酵桶
选购2个容量为66L的大型塑料桶及桶盖(塑料桶的大小可自行调整,但塑料材质以耐酸、碱,耐暴晒者为佳),予以凿孔,装上排水管及水龙头,作为有机化处理桶,桶底置砖头或筛网,以防止废弃物残渣阻塞发酵液的排除。
2.2实施垃圾分类
收集有机废弃资源,包括农畜产废弃资源、落叶、树枝、树皮、农家厨余(如果皮、废弃的蔬菜叶、蛋壳、鱼骨头、肉骨头、剩莱、剩饭、泡过的茶叶、各类有机污泥、市场肉品及果菜之下脚料等)。体积较大的有机废弃物最好能切成小片,因材料愈细愈容易被分解发酵,且愈快腐熟。
2.3接种发酵辅助菌剂
将有机废弃物沥干后,放人发酵桶,接着在上面薄施一层辅助菌剂(或有机肥料除臭剂),有机废弃物与发酵辅助菌剂的比例为9:1(即发酵辅助菌剂用量以全部淹盖有机废弃物但没有厚度为原则)。然后每置入一次有机废弃物,即洒一层发酵辅助菌剂,以促进有机废弃物的发酵分解并消除臭味。
2.4发酵液的排除与应用
有机废弃物在桶内发酵后,陆续会有发酵液渗出,切记每天应打开水龙头收集发酵液,且排尽水分(即发酵液),以避免桶内水分太多,发酵不良而产生臭味或长虫。发酵过程排出的发酵液即液态肥,加水稀释约100倍后,可作叶面喷肥。
关键词:有机固体废弃物;蚯蚓处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0-0018-02
1 引 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各种生态系统分解功能的减弱,废弃物的产生量剧增,大量的废弃物释放到环境当中,其所带来的污染也就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03年上海生活垃圾总量达645万吨,北京年产400万吨,广州年产248万吨,全国663座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己超过1.4×104万吨,并且正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1]。2003年我国总有机废物排放量为(41.3~43.3)×108t,其中蕴含粗有机质为12.27×108t,氮、磷、钾总贮量约为8.734×107t。在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中,从氮、磷、钾养分资源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畜禽粪便,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6.33×108t,相当于4.93×108t尿素、1.194×109t的过磷酸钙和3.38×108t的氯化钾;占第二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其次是农业秸秆,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9.14×107t。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日益增多的废弃物己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 蚯蚓的作用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用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饲料都能够取得增产的效果。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树叶、稻草、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活性污泥和造纸、食品工业的下脚料等都可以是它的食料。蚯蚓能够在一定程度内消除环境污染。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成立了蚯蚓养殖工厂,并把蚯蚓养殖工厂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够吸收土壤[LL]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金属,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大型土壤动物之一,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具有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有效养分的矿化与释放、土壤稳定性的加强等作用。
3 有机固体废弃物蚯蚓堆制处理进展
大量生活垃圾由最初的堆放转变为焚烧、填埋、自然堆制和高温堆制。常规的填埋和焚烧技术不仅无法有效地对其进行处理和处置,而且浪费了其中可利用的资源。
蚯蚓是一种杂食性的环节动物,它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促进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蚯蚓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能吞食大量有机物质,并将其与土壤混合,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作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进行分解转化[2],通过蚯蚓在有机物料中的运动还可以改进物料中的水汽循环,使得物料和其中的微生物得以运动、相互混合,从而加强蚯蚓和微生物对物料处理的协同作用。
蚯蚓的吞食量很大,1亿条蚯蚓1天可吞食4050 t垃圾,排出20 t蚯蚓粪。由于蚯蚓具有以上特性,有机废弃物的蚯蚓堆制处理就应运而生了,它是一项主要针对城市有机混合垃圾和农业有机垃圾的生物处理技术。
蚯蚓的堆制处理固定投资、运行、维护费用相对较低,不需要复杂的装备以及处理过程,广大农村和城市郊区尤其适用。并且堆制处理产物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有利于提高堆制后物料的品质。
在堆制处理过程中,蚯蚓不仅能促进微生物的活性,而且以其独特的生态学功能,与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加速了垃圾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达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同时能有效除去或抑制堆制过程中产生的臭味。
4蚯蚓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影响因素
4.1 温度条件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间接影响蚯蚓。
4.2 湿度条件
因为蚯蚓属于湿生动物,具有特殊的呼吸机制,蚯蚓的呼吸是通过体表吸收溶解在体表含水层的氧气,氧气是通过扩散作用而不是主动运输过程进入蚯蚓体内的。蚯蚓的呼吸和其他生命活动跟环境湿度密切相关。湿度过小, 蚯蚓会降低新陈代谢速率, 降低水分消耗, 出现逃逸、脱水而极度萎缩而呈半休眠状态;湿度过高则溶解氧不足, 出现逃逸或窒息死亡。爱胜蚓在处理马粪时最适宜的环境湿度为60%~70%[3,4]。经研究发现,赤子爱胜蚓处理未腐熟牛粪、未腐熟猪粪及未腐熟鸡粪和药渣混合物的最佳湿度分别为70%、75%、65%[5]。
4.3 蚯蚓的密度
在有机废弃物蚯蚓处理过程中,蚯蚓的接种密度决定着处理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处理效率与蚯蚓密度成正比。但是当密度过大时,蚯蚓个体之间会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容易发生疾病,从而影响处理效率,因此,控制一个适当的密度条件非常重要。
4.4 pH条件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最适pH值7.0~7.4。1993年,孙振钧教授利用发酵的牛粪+木屑为饵料,得出pH值在6~9时,蚯蚓繁殖适宜、pH值在8~9时生长最快。
4.5 碳氮(C/N)比
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质是蚯蚓生存的主要条件, 但有机质的营养搭配是限制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关键。过去认为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实际上食料C/N 才是反映蚯蚓堆肥适宜性的综合指标。C/N 过低,氮就会被细菌转化为氨而损失掉, C/N 过高就会影响堆肥质量。
5 结语
建立蚯蚓养殖场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补充系统,以解决城郊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用蚯蚓的堆置处理来解决有机固体废弃物将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对由集团投资控股的各子公司实行派驻财务总监的制度,该制度的要点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 派驻的财务总监由集团董事长和总会计师双重认可方能生效。其中,前者负责考核被派驻人员对集团事业的忠诚度,后者负责考核被派驻人员的业务胜任能力。按此方式产生的财务总监,一方面避免了受被投资企业行政管理当局左右,另一方面保证了以较强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借此维护集团作为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 派驻财务总监的工资及相关福利待遇由集团总部解决。此举从利益机制上切断了派驻的财务总监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联系,确保派驻的财务总监从内在的动力上全力维护集团的利益。
第三、 派驻的财务总监作为被投资企业的员工,应全力配合该企业管理当局做好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被投资企业管理层发出的指令。此举,一方面保证了被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使得财务总监能真正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将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制度
实施这项制度,一方面节省了集团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费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审计结论的科学性,避免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所可能产生的人际关系紧张或审计结论失真。
在实施这一制度的过程中,由集团总会计师组织必要的人力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复核,进而通过相应的委托条款,从机制上督促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合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采取区别对待、按责论处的原则。
其中,对于收、支不合理的事项,由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负主要责任、财务总监负相应责任;对会计凭证和帐务处理程序不合法的事项,由财务总监负全责。年度终了时,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作为财务总监全年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并据此由集团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实施由集团行政部进行办公用品统一采购制度
采用这项制度时,由各被投资公司提出办公用品采购计划,按期上报集团行政部,由集团行政部统一安排采购。这样,一方面由于批量采购可以相应的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可由集团行政部进行各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同时有利于制定出各公司办公性费用的合理限额。
实施被投资公司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被投资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集团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实施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该激励机制规定,集团投资的各控股企业年终实现的净利润到达年初确立的目标时,按所实现的净利润的10%奖励各该管理层,并实行上不封顶的原则。如果集团投资控股的企业没有达到年初确立的目标,各该公司的管理层成员只能得到正常的月份工资,如果年终所实现的净利润与年初确立的目标过大,各该管理层则面临全员“下岗”的危险。由于集团在平时实施了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各被投资公司所实现利润的准确性,从而真正促使各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层全心全意炼就“内功”,弄虚作假者根本没有存在的土壤。当然在实施该机制时,关键问题是年初净利润目标的制定,对此集团公司以董事或股东的身份,通过董事会或股东会的方式与管理层以讨价还价的方式经过双向选择来确立,并通过承包责任状的方式予以签定。责任状签定后必须予以坚决执行。
在保证各被投资公司资金需要的前提下,由集团财务部统一调度资金,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非国有企业中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难点
在非国有企业中以会计委派的形式来治理其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否可行呢?
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不同产权形式所形成的企业治理机制决定了厂长(经理)的行为,而厂长(经理)的行为又制约着会计行为,从而会计委派的成本与收益。,我国非国有企业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不断演进的产权形式和外部环境,使会计委派制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难题:
从产权形式来看,尽管非国有企业产权形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但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非国有企业开始向私人独资企业、私人控股企业转变。私人独资企业最基本的特点是,一是厂长(经理)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既享有剩余索取权,又承担经营失败的全部损失,产权与利润动机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鉴于会计信息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这类企业雇用会计人员的标准是:忠诚、可靠、绝对服从。由此可见,私人独资企业的会计行为受制于业主行为,并以业主的利益为核心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私人控股企业因私人持大股,因此在性质上接近于私人独资企业,但由于有小股东参加并且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较大,这类企业的透明度要高于私人独资企业。总的来说,非国有企业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对业主的相关性、可靠性则很低,这是由非国有企业产权组织结构所决定的。如果对这类企业实施会计委派制,不仅有悖于其内在的逻辑性,同时也会加大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对抗性。可能的情况是,企业会针对政府委派行为采取若干对策:一是诉诸法律,打一场有把握的官司(《会计法》对企业的会计人员任免做了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主任免);二是“架空”委派的会计人员,对其进行职权制约,从而增加会计委派的成本。
从监督机制来看,会计人员的行为与业主、政府及行业协会的监督有关。现阶段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人员协会尚没有建立,因此,会计人员的行为主要受制于业主和政府的力量。如果实施会计委派制,从初期的反应看,政府监督力量有所增强,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独立性有所提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人员可能会权衡利弊,进而在政府和业主之间作出理性选择。
目前,会计委派制在以下两方面对会计人员实施激励:一是通过报酬统筹尽可能化解会计人员正确履行其职能的风险;二是通过年度业绩考核对会计人员称职与否进行评价,如果称职继续聘用,否则下岗另聘。报酬统筹通过行政手段不难解决,但业绩考核却面临不少问题。首先,会计委派机构扮演着对会计人员监管的角色。但是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系统,会计委派机构的监督力量就会大打折扣,并有可能成为新的寻租者或变相的收费者。其次,会计委派机构是否有足够的信息来实施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如果没有,则需要从与会计活动相关的政府部门中收集,但由于各部门均站在自身的角度对企业行使部分监督权,如税务部门只关注企业是否依法纳税,行业主管部门倾向于关注企业的经营成果,财政部门更注重会计政策的贯彻执行,因而即便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考核会计人员业绩的规则,具体操作起来却很难协调各方面的矛盾,统一各方面的意志,进而也不可能对会计人员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离不开业主的逆向监督,即业主有权就会计人员的工作努力程度、违法乱纪问题向委派机构报告,以此作为会计人员称职与否的重要依据。很显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果会计人员与业主合作就会得到较高的评价,反之,将可能遭到报复,从而增加会计委派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对非国有实行委派制必然存在风险,其代价也是昂贵的;第二,鉴于非国有企业所具有的属性,要将其列入国有企业管理序列既不可能也不现实;第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严格有效的监督系统,否则任何好的改革方案都会因执行乏力而夭折。
治理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没有速效药,也不能仅仅从会计管理体制上寻找原因,许多外部制度因素不可等闲视之。,非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融资渠道不畅、政府管制不规范、私有财产地位不明确等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总之,要解决好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推进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是重要的一环,但核心在于营造一个非国有企业健康所赖以生存的规范化的制度环境。
二、治理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政策建议
转轨时期,治理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逐步实现会计人员职业化。职业化的核心就是将每个为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集中起来,组成行业协会,使会计人员的目标从单一的为企业谋利益转到为公共谋利益上来。尽管职业化并非易事,其成效也不是在短期内可以见到的。但从长远来看,职业化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会计协会是非赢利组织,因而不存在利用会计人员来赢利的动机;二是通过对会计人员任职资格的确认,形成会计人员进入市场的壁垒,从而增加会计人员的竞争压力;三是通过职业联合形成的行业协会必然受到舆论的压力,职业道德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会计委派制与会计职业化有相似之处,但有很大的不同。会计委派机构是官方或半官方组织,而会计协会是民间自律组织。会计委派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对会计人员进行任免,而会计协会不对任何企业委派会计人员,只是通过职业道德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第二,加快会计立法。会计立法活动要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和《注册会计师法实施细则》,增加违法处理的具体,明确对违法事件由谁来负责,负什么责,如何处理等,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惩处办法应在法规条文中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低龄儿童的常见感染性疾病,2岁左右儿童的发病率最高。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作小叶性肺炎,多在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较大时出现,它主要是由细菌和霉菌以及病毒、肺炎支原体等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会对患儿肺部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由于肺部炎症会导致呼吸膜增厚以及下呼吸道阻塞,影响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会导致发热、咳嗽以及气促等常见临床症状[1-3]。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除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来改善其肺部功能,对治疗疗效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作为研究对象的112例患儿为我院儿科在2016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将其分成各56例的A组和B组。A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3.70±0.82)岁;平均病程(3.23±0.72)d;轻度症状有31例,重度症状有25例。B组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3±0.81)岁;平均病程(3.22±0.71)d;轻度症状有32例,重度症状有24例。A组和B组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程、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 112例患儿在入院后均采取对症治疗措施,B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进行病情观察和监测、吸氧和体温测量、健康宣教等。A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房干预:保持患儿病房的整洁卫生,每天进行清洁和打扫,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将室内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如25℃左右,将湿度维持在55%左右。为了让患儿能够保持开心的状态,可以将室内进行布置,可以摆放一些玩具和张贴儿童喜欢的图案。②病情监测: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其症状表现进行观察,看其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烦躁等症状,针对一系列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医生进行处理。需要随时的测量患儿体温,看是否有发烧、发热等症状,当患儿体温过高时要进行物理降温,让患儿多喝水。③呼吸护理:确保患儿呼吸道的畅通,为患儿调整舒适,为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需要家长为患儿拍背,拍背的力度要适当[4,5]。针对分泌物较为黏稠的患儿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在雾化前需进行口腔清理,把雾化药物注入雾化器,雾化量逐渐加大,观察患儿的反应,吸入时间在10 min,雾化2次/d。针对呼吸困难的患儿予以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 L/min左右。④饮食护理:要确保患儿的饮食均衡,最好以流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或生冷的食物,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⑤健康教育:告知家长患儿的相关情况,告知家长护理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让其能对患儿疾病更加了解和掌握。⑥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的与患儿进行沟通,疏导患儿的消极情绪,让患儿情绪能够更加的稳定,通过与患儿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来增加与患儿的熟悉感,取得患儿的信任,让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
1.3疗效评价 痊愈:患儿护理治疗1w后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1w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无效:患儿肺炎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体温无变化或上升[5-7]。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FVC与FEV1、PEF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以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采用?字2检验法进行计数资料分析,治疗有效率以(%)表示,采用t检验法进行计量资料分析,肺部功能指标以(x±s)表示,(P
2结果
2.1A组和B组患儿肺部功能改善情况 A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的FVC、FEV1、PEF评分分别为(3.36±0.52)、(3.01±0.40)和(5.92±0.42);B组患儿在干预后的三项评分为(2.45±0.48)、(2.42±0.55)和(3.86±0.5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 A组和B组患儿疗效比较 A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痊愈例数有42例(75.00%),有效例数有12例(21.42%),无效例数为2例(3.57%),总有效例数为54例(96.42%);B组患儿痊愈例数30例(53.57%),有效例数为17例(30.35%),无效例数9例(16.07%),总有效例数47例(83.92%),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
3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的发展较快,主要的体征为呼吸加快、肺部湿音、口周和指发绀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以及恶心、咳嗽和呕吐等。支气管肺炎按病情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划分榍岫确窝缀椭刂⒎窝祝当患儿发展为重症炎症时,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和呼吸循环系统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健康,对其生命也会有严重威胁[8]。在本文中,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病房干预、病情监测和心理干预及呼吸护理等一系列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功能有所好转。A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患儿,且A组患儿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体积和最高呼气流速这三项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徐春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7):275-275,279.
[2]朱丽敏,陈明华.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11):313-314.
[3]师翠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8):24-25.
[4]吴建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64-65.
[5]梁美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5):98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