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求学网为您提供“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解决您在写物理教学论文中的难题
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文化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例1:两个灯泡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灯L1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后,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这可能是灯L1出现了,也可能是L2出现故障,若电流表没有示数,而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其故障可能是。有此错误认识的同学解答为:断路;短路;L2短路。
例2:如右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电流表和电压表读数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2.8V
D电流表示数为0.4A,电压表示数为2.8V
多数学生错误地选择了A。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导线都是有电阻的,导线越长电阻就越大。
误区二:断章取义
在电学一章中,各种概念定律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有些同学往往在学习中对概念定律的认识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行为。
如: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先是通过电流的热效应实验再进行分析归纳推导。但是有的同学在实际应用中只记住了实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R成正比,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越多”,忽略了它的前提条件“在通电电流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又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特点时,有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到实际应用时就变成了“电压跟电阻成正比”的错误认识。而对并联电路中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的认识到了实际应用时却变成了“电阻跟电流成反比”了。最后干脆就一起了欧姆定律,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是物理学发展史上多么悲惨的事呀!
因此,我们对电学中概念定律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要断章取义,同时还要学会对物理概念的反复分析、琢磨;学会对物理实验的层层剖析;学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的确切理解;学会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误区三:死记公式
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的比例较大,知识面广,公式比较多。学习中,很多同学都以为只要记住了电学公式就行了,往往忽略对公式表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1:已知:电阻R1=10Ω,R2=20Ω,(1)先将两电阻串联,求串联后电阻?(2)若将两电阻并联,并联后的总电阻又为多少?
解错过程:
已知R1=10Ω,R2=20Ω
(1)由,
R总==6.6Ω
(2)由R总=R1+R2
R总=10+20=30Ω
分析:本例题考查同学们对串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应用,由于该生过分强调自己记住公式,但不理解公式所表述的内容,最后造成乱用公式的错误现象。
例2:小宁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小灯光上面的字样模糊,但已知其额定电压是2.2V或3.8V。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当他认为小灯泡接近正常发光时,再去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小宁经过思考、分析后,重新实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滑片P的位置恰好在中点(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10Ω)。求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分析:本例考查同学们对电功率推导公式的理解应用能力,由于该生只记得电功率公式却不理解公式的应用要求:“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造致在使用数据时出现“张冠李带”的错误现象。
由此可见,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不但要熟记公式,还注意如下几点:
(1)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2)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3)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4)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5)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物理教学结构的优化
物理教学,是指以实现物理教学目标为宗旨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特别是指以课堂组织形式为主的物理教学.这样的物理教学有几个组成部分呢?一般认为有三个组成部分,即一是物理知识教学,它包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二是物理习题教学,这是加深理解、巩固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同时能够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三是物理实验教学,探索、验证规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除了上述三方面外,还应有物理方法教学.也就是说,完整的物理教学体系,应由四个部分组成.在完整的物理教学结构中,物理知识教学和物理方法教学为主体地位,而物理习题教学和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教学和物理方法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扩展,在物理教学系统中起辅助作用.物理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物理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而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有四条途径.它们相互作用,促进物理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物理实验教学,奠定了物理研究的基础,具有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等功能;物理习题教学,起总结、深化、巩固和发展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作用,能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判断、推理和论证的能力.物理实验和习题教学,都有力地促进了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每个具体的物理教学活动,都是完善物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环节,而知识和能力结构水平的提高,又会为新的物理教学开辟道路.重视物理方法教学,不仅是物理教学系统科学化、完整性的要求,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反映在现代教育上,要求知识体系的教学与方法体系的教学必须是并列的,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各学科,培养出全面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物理知识积累、发展和完善地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方法.但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给物理方法以应有的地位,只是结合知识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介绍一些不成系统的物理方法.究其原因,一是在物理教学中,对理论的研究极为重视,对物理方法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隐含在教材中的物理方法,未加以挖掘、整理,并使其系统化.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物理方法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物理知识教与物理方法教学并重与结合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好物理知识,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掌握科学方法论,形成科学世界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制造授课悬念
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实验、故事、生活现象、问题等来提出疑问,从而有目的的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问题,并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就能够更为积极参与到课堂探析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在探究和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笔者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上课伊始就先给学生讲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对故事所描述的情节产生了好奇心,便要求笔者进行演示。笔者首先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大家猜测需要几个人能够将其拉开,然后让认为自己力气很大的两名同学到讲台上尝试,然后再换另外四名学生挑战,结果大家都没有将马德堡半球拉开。当笔者让一名学生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笔者顺势提出让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追问:大气压强真的存在吗?大气压强的威力究竟有多强大?在经历了上述的神奇现象之后,学生急于了解大气压强,就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讲解之中。
三、设置趣味情景
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善于将物理知识的阐述巧妙的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物理教学情境有很多种,如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景等,前景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惯性”时,由于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惯性的具体内涵,所以笔者便为学生演示了一个情景实验。笔者在杯子口上覆盖了一张硬纸片,把一枚鸡蛋对准杯口放在纸片上,然后突然将纸片抽出,鸡蛋落在了杯中。在做实验前,很多同学认为鸡蛋会随纸片的抽走而掉落在杯子之外,而实验结果却出人意外。随后,笔者又在装有鸡蛋的杯子下铺了一张质地光滑的桌布,接着又猛的将桌布抽出,装有鸡蛋的杯子纹丝不动。这一系列奇特物理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气氛推到了,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惯性”的具体存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情境,也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搜集相关历史故事、生活现象来阐述所学知识。
教师的教学都是有教学任务的。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方面的。教师的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明确的目的性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面。
2.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够想当然地臆造和脱离实际。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留心学生生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考虑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刻意义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组织物理教育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关注所教知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而要把教育教师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的。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第二,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一个融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悉心经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2对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建议
首先,教师方面,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师虽然基础扎实,但一般都没有像国外的物理那样有过亲身感受某一现象或规律的产生,所以在教学方法训练上就稍显逊色。中国教师讲课方面讲授得很好但是在联系实际方面就不如国外的教师,这里面有一定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应试教育造成,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职期间的培训不够完善与科学,依旧遵循老路一味地强调理论。其次,物理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物理教学分为高级与低级阶段,而不是单纯依靠年龄划分。初级阶段在提升学生对物理兴趣的同时着重在技术上的应用。高级物理学习上提高物理课程的知识水平,扩大知识范围,引进学术前沿的物理课题。重点培养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努力向物理学家方向培养。最后,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扩大课堂的自主性。这要求改变当前我国中学物理课堂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某一个实验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让每一个学生尝试总结该实验的结论,无论对错都应该使学生主动表达出来。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不仅确保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特别是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拒绝填鸭式的教育。另外,通过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接触自然,将物理课延伸到室外。揭秘自然中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亲身、亲手去感受自然的物理变化或者利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也都是我们国家中学应该吸取的地方。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怎样学好物理”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怎样学好物理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怎样学好物理”,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不完全在一个水平线上,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就得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准备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层层剖析,将难懂、烦琐的物理题目一层一层剥析给学生,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给出答案,要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研究、思索很关键,这能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重视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高中生的立场看,观察他们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的本心出发,从而发现适用于他们的、能激发他们好奇心与兴趣的授课方式.在这种良好的大环境下,学生容易制定学习目标,朝着真理前进.因此,教师要准备灵活多变、课堂活跃的教学方案.
2.将学生引入问题,发散其思维.
每节课的开始几分钟,不仅能决定这节课后面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而且对他们个人也有很大作用.好的开始,能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比较好的引入主题的方法是通过“提问”.例如,什么是电磁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吗?时代前进对它有什么影响吗?教室里有没有它的身影?教师在给出这些问题后,往往会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对此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而且教室的学习气氛也活跃起来.如此一来,物理再也不是人们心中惯常的艰涩、乏味的形象,它变得立体、真实、好玩.“提问”好处多多,对学生益处甚大,它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积极研究的心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等.
3.构建联系实际的情境.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现象,了解这些现象的原理,对我们的生活就有很大帮助,还能体现出课堂知识的延展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平台,待他们探究完毕,再将结果公之于众,最大化满足学生的渴求之心.
4.创立手动式情境,充分运用知识的深刻性.
高中物理知识从头到尾大多是有联系的,它们或盘根错节,或相辅相成,或形义相通,教师就需要强调学生对生活中真实的物体或现象有一个概念,用这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举个例子,当教师讲到“自然现象”时,一直讲显然不能满足学生,此时就要在课堂上实施这个实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信服,原来教师说得是真的.学生相信之后,肯定跃跃欲试,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允许他们动手,引导他们完成这个实验.这种教育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学到新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尽信书不如无书,唯有给学生多一点动手的机会,他们才能真正领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设立宽松式问题情境.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灌输自己动手的学习思想,这样可以快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宽松、无限制的情境,能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带入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各种现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技能.例如,在讲“万有引力”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如“曹冲称象”,只要让学生深入思考这则典故,学生在转化测量这方面也就印象深刻,因而学会这一知识点就水到渠成.学生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作为硬性要求,旨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使自主学习成为改革的亮点.
2.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它代表的是学生在独立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代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学习初中物理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事物,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物理,了解物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他们的视野从课本中学到的有限的知识得以开阔,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1.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都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学习保持新鲜的时间短以及情绪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是其固有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分析,采用适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物理学科,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以及动手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物理都是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的,如何把这份兴趣保持下去,就是教师需要做的事情.
2.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的内容大多是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物理学科是极易引发初中生兴趣的学科,初中物理是比较侧重观察物理现象的学科,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安排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教师还可以适时随机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自愿地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也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相应的课外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类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比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更能使大脑兴奋,从而人的思维会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物理是一门创造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4.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拓展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后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改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就说明这一次的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表示提不起兴趣或者在课堂上开小差,那就说明这次的教学实践还需要再改进.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实践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贴合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设计,使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和学习.
在总复习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不能够将知识按照章节进行简单的重复积累。然后是再对各个部分,按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最后教师再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上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整体结构。总之,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安排复习。
1问题探究前期准备
1.1分析教材,确定问题探究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备考科目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但时间有限,故教师确定专题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应以复习考点,提升能力为原则,绝不可浪费学生时间。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是电场与磁场知识的综合应用,电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磁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三章,磁场和电场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磁场的内容,特别是对磁场性质的定量描述,是学习电磁学知识的关键。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是电场、磁场知识的应用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高,分值大且题目新颖灵活,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故特设此专题。
1.2目标定位,确定问题探究功效
对问题探究的要求、目的、层次、深度先应有定位,谁来探究,时间多少先要确定,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探究的功效。
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及电场力的问题,探究定位为第一轮复习课,在高考前夕由高三学生探究,时间为1课时,以一道开放性试题为载体,通过多边互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灵活掌握电磁场相关知识、提高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能力。
1.3教法组合,追寻课堂效率
一堂复习课若教法单一,学生思维易疲劳,解答问题倦怠,课堂效率低下。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则学生思维活跃,问题解答热情高涨,课堂效率成倍提升。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探究这节课中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与教师讲授等。
2探究式教学过程
二是“新”:第二课堂不受现行教材——主要是传播昔时信息的限制,能迅速将各种即时信息传播给学生。这些最新的科技信息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例如:日本的科技博览会中最现代化的机器人,在营养液中培植的西红柿等,使学生大开眼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意义的科幻片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三是“全”: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由于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危险,因而制作了“盲人红绿灯”。因为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所以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中的安全。使科技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第二课堂教育是服从于教育目标,不受教学大纲限制,但可配合教学大纲教学的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用发展的观点看教育,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而是进行科技教育、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
在第二课堂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原则,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等等,在第二课堂中一般也是适用的。但由于第二课堂有着不同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因此,在中学第二课堂的教学中还应遵守以下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科技教育。
第一,画向多数原则
开辟第二课堂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首先要面向多数,根据自愿和每个学生的爱好,尽量多地把学生吸引到第二课堂中来。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科技研究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促进心智机能的发展。
第二,实践性原则
我国学生跟外国学生比,突出的缺点是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科技信息知道的少,创造精神差。应多安排实践性活动,接触社会,接受科技信息、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物理第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学生做出了“光控报警器”,“光控路灯”等许多作品。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第三,相互促进原则
这是指第二课跟第一课堂的辩证关系。从系统论看,学校是一个整体,两者的教育目的相同,培养目标是一个;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看,德智体美技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课堂并行发展,互相促进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合理的结构。第二课堂活动要注意内容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和宇宙速度时,可提到卫星发射和接收,但无法做细致讲解,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录像,资料讲解等具体学习,可以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四,因校制宜原则
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自己的优势及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开展科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