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针灸医学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2人员组成移动医院设指挥组3人,联络组2人,信息组2人,医疗组55人,防疫组8人,后勤组20人。其中,医疗组包括分诊帐篷医师3人,护士2人;神经外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心胸外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骨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普外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1人;内科门诊医师3人,护士1人;儿科门诊医师2人,护士2人;留察帐篷、急诊换药医师3人,护士9人;手术车医师4人,护士4人;特检车医师2人;药械车医师1人,护士2人;X线车医师1人,护士2人;血库医师2人;器械消毒1人。后勤组包括电工、炊事员、杂工、驾驶员等。
1.3主要装备组成卫星通讯指挥车1台,手术车2台,普通门诊车1台,专科门诊车1台,X线车1台,特检车1台,药械车2台,采供血车1台、消毒车1台。开设分诊帐篷1顶(面积12m2),儿科帐篷和留察帐篷各1顶(每顶面积40m2),含普通观察床位8张,监护床位2张。此外,另有油电车、净水车、宿营车、物资运输车、生活保障车、淋浴厕所车等7台后勤保障车辆。
1.4物资保障移动医院开设早期,主要立足自我保障,药品、器械、耗材由各组成单位携带,水、电、油依靠自身的后勤保障系统。移动医院开设后期,主要依靠芦山县城当地卫生指挥部统筹供应、地方支援和自我筹措保障,特别是消耗性药品、器材、油料均由当地卫生指挥部协调供应,保证了移动医院的正常运转。
1.5基本工作流程分诊组初步检查伤病员后,分到内科或外科门诊车进行救治,如需特殊检查,转入特检车或X线车进行特殊检查。经处理后,病情平稳转入留察帐篷住院治疗。如需长期治疗,转送至雅安或成都医院进一步治疗。
2开展的工作
2.1院内救治4月21日,因开设位置太偏,就诊伤病员较少。4月22日调整位置后,开始大量收治地震伤员,并同时为灾区群众和其他救援队伍提供医疗服务。截至4月28日,移动医院累计救治伤病员1760人次(其中,重症38人),开展各类手术71台次。
2.2医技支撑利用携带的特检车、X线车、采供血车、器械消毒车为移动医院周边的医疗救援队提供医技支持和保障。包括常规体液检查、X线检查、B超检查血液以及器械保障。截至4月28日,移动医院累计开展生化检查382人次,X线检查230人次,B超检查19人次,并为抢救1名大出血产妇提供血液。
2.3卫生防疫4月21日起,利用携带的当时灾区惟一的卫生防疫消杀车对县城受灾区域、灾民安置点、垃圾堆放点进行消毒杀虫工作,承担了芦山县最大的居民安置点(体育场周边,安置灾民7000余人)的疾病监测、消毒杀虫等卫生防疫工作。4月22日,主动请缨开始承担芦山县最大垃圾场的环境消杀任务,有效控制垃圾场蚊蝇滋生。截至4月28日,累计开展环境消杀36.8万平方米,开展灾区群众症状监测3283人次,指导群众建立临时厕所16处。
2.4心理干预和健康体检4月21日,对伤病员救治的同时,积极开展对伤病员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4月24日起,抽调精神卫生医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截至4月28日,共心理辅导89人次,健康教育2308人次。4月27日,与志愿者机构对214名志愿者开展健康体检。2.5生活服务震后芦山县供水管道受损,自来水供应中断,生活饮水和洗澡困难。4月21日,救援队积极经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利用移动医院自我保障用的、当时芦山县城惟一的净水车、淋浴车,为周边灾区群众和救援队伍提供清洁的生活饮用水、淋浴场所,截至4月28日累计提供净水394吨,提供淋浴1400余人次。
3救援工作特点
3.1准备充分反应迅速此次救援,移动医院人员装备2h内集结完毕,成建制进行快速、远距离、大规模队伍机动,5.5h行进460余公里(到达雅安)。移动医院先后2次展开,每次所用时间均不超过2h。各项工作开展迅速,整体应急响应快速有力。
3.2组织管理科学有序移动医院建立了一个层次清晰、高效畅通的组织结构。建立了指挥组、医疗组、后勤组、联络组、宣传信息组,建立了临时党支部。确定了日常管理制度、定期会议制度,编制了工作方案、后勤保障方案、队伍轮换方案和队伍撤离方案。由于组织有力,整个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安全。
3.3任务准确定位清晰指挥组定期与芦山当地卫生指挥部、重庆市卫生局以及国家卫计委后方联系,沟通工作信息、主动请领任务。4月22日,发现普通日常伤病员明显增多后,及时将移动医院工作重心转变为灾区群众日常医疗保障,同时调整内部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补充内科医师人数、调整儿科诊疗位置(单独设置儿科帐篷)、增加病房力量、规范管理留察帐篷,以适应新的需求。
3.4装备精良保障有力此次救援过程中,移动医院先进的装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确保移动医院各种特殊检查、紧急手术、伤病员留察、血液保障、器械消毒等功能的实现,使移动医院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是震中芦山装备规模最大、业务和保障系统最为齐备的移动医院,展现出的综合保障能力甚至强于同时期同地区军队野战医院。完整齐备的后勤保障系统为全体应急队员提供了较好的生活条件,保证其有充足的体力,全身心投入救援工作,也为周边其他应急队伍和群众提供了很多方便。
4讨论
4.1移动医院的救援任务需结合地震特点确定我国以往的野战医疗主要承担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重庆移动医院由于配套完善,任务范围明显拓展,可以持续为灾区提供日常医疗服务。汶川地震由于受灾面积大,伤病员多,交通困难,在地震发生1周左右救援工作重心才逐渐由地震伤员救治转为灾区医疗服务。芦山地震总体受灾情况较轻,伤亡人数较少,各受灾县交通在1~2d内相继恢复,地震伤员2d内基本已被转移至成都后方医院治疗。加之雅安地区多变的天气,震后第3天,群众的日常医疗需求就大量出现,移动医院的主要工作任务即转为代替当地受损医疗机构,为灾区群众提供日常医疗服务。移动医院需要根据不同的地震特点,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重心,及时调整医疗力量配置,以满足灾区群众需求。
4.2移动医院的快速开设需要充分的应急准备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迅速集结队伍人员装备、大规模远距离拉动、有序开设移动医院,得益于重庆市多年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在预案、队伍、装备、培训、演练等方面充分做好各种应急准备。2012年,移动医院主要装备到位后,抓紧时间组织人员培训和装备训练,特别组织了一次针对地震的大型卫生应急综合演练,重点训练和演练了移动医院的开设,使队伍在短时间内熟悉了装备,形成了战斗力,为此次抗震救灾医学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移动医院的展开形式必须灵活多变四川地震灾区地形复杂,平地较少,不适宜移动医院的大面积展开。特别是大量救援队伍涌入后,更不易找到适合的开设场地。军队2代卫生装备在芦山抗震救灾医学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机动性能、野外适应性能和信息化程度仍需进一步改进。重庆移动医院核心医疗部分先后展开2次,第1次沿公路依次排开,第2次在一块面积较小的停车场(及花坛)内。2次展开的形式完全不同,所占面积均不大,但功能布局及医疗流程基本都能满足需要。侧面印证了重庆移动医院采取车载方舱为主、充气帐篷为辅的组建形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能够满足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需要。
1标题的语言特点
使用不完整的句子,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例1:EffectiveAcupunctureTherapyforStroke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AmericanJournalofAcupuncture(AJA)1993;21(3)∶205例2:UsingthePowerofBeliefinAcupunctureandHolisticMedicine:CaseStudies33.标题一般由一个名词或若干并列的名词,加上必要的修饰语构成没有谓语成分。但个别情况因表述的需要也可例外亦可使用疑问句。例3:CantheAdditionofMoxibustionDuringAcupunctureTherapyImproveRecoveryfromBell′sPalsy?AJA1998;2633
2标题的写作要求
211主题突出,简短明了标题字数一般在10个单词以内最多以不超过15个词或两行为宜。例4:ConservativeTherapywithAcupunctureforInjurytotheSciaticNerveResultingfromIntramuscularDrugInjection副标题往往用以突出论文某一方面如病例数、研究方法、重点内容或连载论文各分篇等。所以若表述需要致使标题较长可以副标题的形式处理。例5:TheDemystificationofChinesePulseDiagnosis:AnOverviewoftheValida2tions,HologramsandSystematicsforLearningthePrinciplesandTechniques
212避免冗余的谦虚套语中医论文的标题常带有表示谦虚意味的词。如“初步分析”、“初步观察”、“初探”、心得体会”“之我见”等。这类句式在国外期刊已不用甚至连Studyof、Investigation、Reportof”等开始的形式也已少见。科技论文应立足于事实材料非实质性内容皆可省略不译而并未影响文章的主题和文献检索。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医院注重科技兴院和人才培养,先后购置了全身多排螺旋CT、高清晰度腹腔镜、关节镜、钕激光、海弗刀、多台高档彩超、C型臂、脑彩超、碎石机、多台血液透析机、大型闭路电视X光机、CR机、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血流变、脑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套病理设备、电子胃肠镜、上海――蒙城远程会诊系统,超高倍显微镜(MDL)、心电监护仪、PCR基因检测仪等大型设备80余台(件)。医院科室设置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现开设有急诊科、心脏病科、脑血管病科、呼吸科、消化科、脑外科、肾病科、泌尿外科、肿瘤科、普外科、妇产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肛肠科、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康复科、口腔科、中医科、中医妇科、眼科等20余个主要临床一级科室,二级专业科室10个,经省卫生厅批准,建立全县首家职业健康体验中心,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伤科、心血管科为“省重点专科”,在全省享有较高知名度;血透中心为全市首家血液透析中心,开设了断指(肢)再植治疗中心、结石病治疗中心、肿瘤治疗中心、心脑血管、呼吸、消化、肝病等专病会诊中心。并开展了多科目介入、微创治疗术,填补了蒙城县多项空白。专病有不孕不育症、乳腺病、肾病、肝病、中风、哮喘病、冠心病、结石病、风湿病、疼痛病、中风后康复等20个。
医院注重加强科研教育,多年来,全院共发表医学论文370余篇,其中国家级35篇,优秀论文40篇,市科技进步奖10项,其“壮肾补骨法治疗骨质疏松症”获世界优秀成果奖,“十四经感传经络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竹制夹板临床应用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舌象与胃粘膜征的比较”获市优秀科技成果奖。
一、抓基础 强管理 惠民生
姚福奎院长在原来成绩基础上,他大胆创新,多方探索,研究、实践。开展了“我为病人送温暖”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创建活动,坚持“三平”(平民、平价、平安)的服务理念,以真情服务病患,和谐医患关系。舒适优雅的医院环境,温馨、周到的服务,让住院的病患者如在家的感觉。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积极主动地推行了“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措施,为广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贴心更加满意、更加医疗效果最佳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他经常带领广大医务人员、进村入户为老年人免费查体、为广大残疾人,妇女儿童上门义诊和宣传医疗保健知识,使病患者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解决了延误病情和看病难的问题。
他在医院管理方面,始终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做到了临床路径明确、诊疗方案成熟、临床疗效显明、治疗费用稳定、治疗风险可控,中西医治疗费用低廉。实施了省事、省钱、少受罪、快治愈、创伤小的新技术、推动中西医技术价值的回归。他大力推广正骨、针灸、推拿、敷贴、理疗等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另外,还启动了“人才梯队工程”,为医院发展注重培养专用人才、实行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与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让年轻化、知识化,有发展潜力、有事业心的医生到高等院校进修深造,高薪聘请省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来院坐诊,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综合门诊的整体实力。
他还经常钻研大量的医学书籍、撰写和发表医学论文,高度重视医院学术传承工作、每年都开展“医学研发科技带头人”评选活动。
医院从2014年1月——2015年2月,进村入户为40363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讲座14次;健康咨询活动19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为全镇适龄儿童免费接种8种免疫规划疫苗,全年共接种疫苗3680人次;定期及时为全镇2746名0-6岁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实现10 0%建册。对全镇422名孕产妇开展了孕期保健服务和产后访视。为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达3710人次,为石材开发区务工人员免费查体和免费发放药品达4283人次。
二、创新与发展中的医院
在医院院长姚福奎的带领下和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医院现已发展成为当地医学领先、管理严谨、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知名重点医院,是以妇科、小儿科、针灸理疗、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为重点,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甲等医院; 是乡村职业和居民基本医疗定点医院;新型合作医疗定点医院;网络数字化规范化医院。是全县最早实施“先治疗,后付费”、“医药零差价”的惠民利民诊疗服务模式“先进单位”。
[摘要]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系统(CHKD),检索了817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发现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对临床资料相关信息、顽固性面瘫的称谓命名、后遗症与并发症的区分使用及治愈标准的把握等诸方面认识不够。结论: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中存在着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它可能会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充分认识并解决好上述问题,不仅可以提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的整体质量,还可对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的整体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主题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综述文献
针刺疗法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据报道,自建国以来关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的临床文献就有1000余篇。这些文献报道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了诸多的治疗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文献的质量参差不齐,并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为此,笔者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系统,检索调查了817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期刊文献。检索方式:采用高级检索。检索范围:1994年1月-2005年12月国内医学期刊。检索词:①针刺;②针灸;③面瘫;④周围性面瘫;⑤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检索策略:篇名、关键词(#①or#②and#③or#④or#⑤),采取全文查找。检索纳入、排除标准:纳入临床研究、临床报道、短篇报道文献;排除综述、经验介绍、思路方法及个案报道。通过检索调查分析发现,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期刊文献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 临床资料中相关信息的问题
临床资料是医学论文的基础,是判断医学论文科学性的主要依据,它对医学论文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在临床研究和临床报道中,临床资料更应体现出与所研究观察病种的密切相关信息,力求最客观、最全面地反映临床实际,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也是如此。以往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周围性面瘫的面神经变性程度、炎性渗出及吸收程度的个体差异,影响着该病的发生和发展;面瘫的针刺治疗效果与面神经病变损害部位的关系极大;而面瘫所表现的各类证型也反映着机体内部的机能状态,对面瘫的预后及针刺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是说,面神经损伤程度、面神经损伤平面和辨证证型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主要因素,与针刺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这不仅是针刺临床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周围性面瘫文献的临床资料中极其重要的相关信息。但是,在笔者检索的817篇文献中,有768篇文献在临床资料项中详实地提供了性别、年龄、病程等数据,占全部检索文献的94.0%;只有47篇文献在临床资料项中列出了辨证证型及例数,占全部检索文献5.8%;仅有37篇的文献在临床资料中提及面神经损伤程度及病例数,只占全部检索文献4.5%;而在临床资料项中统计出面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例数的文献只有35篇,仅占全部检索文献4.3%。显然,在笔者调查的文献当中,临床资料项中存有缺陷者并非少数,突出表现在缺少辨证证型和面神经损伤定性、定位资料等重要的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恰恰与周围性面瘫的预后、针刺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密切相关。忽略这些信息,势必会给文献本身带来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的整体质量。
建议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中,客观地分析、认识临床资料属性,全面评估面瘫患者的机体功能状态,将周围性面瘫的辨证分型、面神经损伤程度及损伤定位等相关信息一并列入临床资料之中。这样可以更好地研究、遴选与之相适应的针刺治疗方案,把握不同机能状态下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规律,并使面瘫的针刺治疗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这一点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加以考虑并认真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关于顽固性面瘫称谓的问题
诸多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资料,将病程在2个月及以上治疗不愈的周围性面瘫称之为“顽固性面瘫”。从这个含义上说,“顽固性面瘫”的划分命名来源于面瘫诊治过程的中后期,而非周围性面瘫的诊治初期,它是在经治疗2个月以上未果的情况下再一次命名划分的。在笔者检索统计的文献资料中,以“顽固性面瘫”为篇名、关键词的文献有35篇,占全部检索文献的4.3%。尽管这部分文献报道表明,顽固性面瘫经过各种方式的针灸、药物、刺法、手法等综合治疗,均获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笔者仍认为“顽固性面瘫”的称谓有所不妥。众所周知,中医学说在治疗上倡导“治未病”与“既病防变”的思想;诊断上主张“见微知著”和“以常达变”的理念,十分重视疾病的预后推导,主张早期诊治、防止传变;倡导整体审察、判断病势,将病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推导与临床治疗方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求得治疗上的主动,现代医学也是如此。相比之下,“顽固性面瘫”的称谓则是一种被动的划分称谓,它历经的是早期诊断缺少预后推导治疗盲从或缺少针对性治疗结果无效或收效甚微再被动命名的程序,最终,被迫调整治疗方案。因此,“顽固性面瘫”称谓的本身缺乏对病机的前瞻性和症候的预见性,其命名划分是被动和消极的,它既不符合中医学说的基本理念,也不利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理论研究和发展。
为此,笔者建议在周围性面瘫的初期,在整体宏观辨证分型基础上,运用局部微观的辨症的方法,以轻度、轻症面瘫,中度、中症面瘫,重度、重症面瘫的形式或其他更为恰当的方式对周围性面瘫作进一步的划分,用对病机演变具有前瞻性、对症候趋势具有预见性的划分称谓取代“顽固性面瘫”的称谓。目的是在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早期能够客观地评估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强化对周围性面瘫病情发展预后的推导及演变趋势的判断,使临床针刺治疗更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减少或消除盲目性。
3 面瘫后遗症与并发症的问题
从相关的针刺报道文献中看,临床上部分医生习惯将周围性面瘫的后遗症与并发症合并统称为面瘫后遗症,其文献中描述的症状体征大致包括了面瘫后遗症和面瘫并发症两个方面的内容,如额纹抬举不能、眼睑闭合不全、鼓腮不能、面肌挛缩或面肌板滞、面肌倒错、面肌抽搐等。这类文献笔者共检索到了9篇,占全部检索文献的1.1%。尽管此类报道不是很多,但其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后遗症和并发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遗症是指一疾病的病程已经结束,病因的致病作用及发生发展已成为过去,只遗留有原疾病所造成的形态学和功能上的异常;并发症是指疾病
过程中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由另外的病因引起的新的病症。就周围性面瘫来说,有的学者认为:面部的表情肌没有完全恢复的症状,诸如额枕肌肌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恢复不全均属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范畴;而在面瘫的恢复过程中或恢复后出现的新的病症,诸如表情肌挛缩、联带运动、面肌抽搐、上睑下垂及鳄鱼泪征等则属周围性面瘫的并发症的范围。考虑到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与并发症有着各自的病理机制和表现特征,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就周围性面瘫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区别划分是符合临床实际的。
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中医学尚无面瘫后遗症与并发症的明确划分,只是习惯地沿用西医学的后遗症这一称谓。因此,诸多的临床医生将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与并发症合并统称为面瘫后遗症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建议将周围性面瘫的后遗症与并发症区别开来对待。理由有以下4点:首先,两者的临床表现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面瘫后遗症主要是面部部分表情肌的运动功能恢复不全,多为面肌主动运动的不能;面瘫并发症主要是面部部分肌肉的联带运动、抽搐、挛缩,多为面肌被动的不自主运动。第二,两者产生的机理不同,面瘫后遗症多由于面神经轴突变性所致;面瘫并发症多由于神经再生杂乱、面肌纤维化及微血管压迫所致。从中医的理论角度分析,前者多为邪气已去、正气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纵缓不收;后者多为血虚生风、经筋失养所致,主要表现为筋惕肉晌。第三,在临床治疗上,将两者区分开来有利于针刺手法、刺法的选择运用,也有利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研究。第四,在中医学中虽无后遗症与并发症的明确界定,但在其发病类型中有卒发与、伏发与继发、合病与并病之分,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上,区别地对待周围性面瘫的后遗症和并发症都是合乎逻辑的。
4 面瘫治愈标准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几种周围性面瘫的评价、疗效判定标准,其中,较为常用的是House-Brackmann(H-B)评定标准。这也是由面神经疾病委员会推荐,被美国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采用的唯一标准。但与其他评定标准一样,H-B评定标准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除对继发性缺陷的评定不适用外,H-B标准对正常的面神经功能评定也稍显笼统,突出表现在以“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均正常”作为面神经分级和临床治愈标准,这很容易使临床医生在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愈标准的判定尺度上出现误差。在针刺临床研究工作中类似的情况也并非少数,仅在笔者检索的817篇文献中,作者参照或自拟的周围性面瘫疗效判定标准,以“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均正常”或“面神经功能正常”或“面肌恢复正常”等作为临床治愈标准的就有605篇,占调查全部文献的74.1%。实际上,上述所谓“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均正常”或“面神经功能正常”或“面肌恢复正常”只是一个笼统的、主观的、缺少量化、非客观化的周围性面瘫治愈判定标准,依照这样的标准判定的治愈结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它极可能使临床医生对周围性面瘫治愈标准作出不同的认识和判断。
1.征文范围:①中药化妆品、中药美容产品、养颜药膳、外用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实验研究;②中药在药浴、外敷、香薰、灌肠、内服排毒中的应用研究;③中医各种诊疗方法在美容、保健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④中医美容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⑤中国民族医药及世界其他民族传统医学在美容领域的应用研究;⑥中医美容人员资格教育、培训制度研究及课程设计;⑦中医美容行业标准化方案研究;⑧美容院中医服务项目范围研究与限定;⑨中药化妆品、中医美容仪器、中医美容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2.征文及参会要求:①未正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②稿件篇幅在3000字以内,关键词3~8个,附400~600字中英日文摘要,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等;③论文请发送电子版,邮件以“作者姓名+马来西亚会议”命名。收到必复,若无,请与我部联系,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④报名截止日期:2010年1月18日,请自血因私护照并填写出国人员情况表;⑤费用:论文翻译费300元,报名费每人500元,因故不能成行者报名费不退。
3.省略
第五次国际传统医学美容学术大会筹委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
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
第二轮通知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承办的“股骨头坏死修复与重建国际研讨会暨辉瑞骨科镇痛高峰论坛”将于2010 年4月8日~10日在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举行《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第5 届“三优”评选的颁奖仪式。参加本次研讨会可获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 分。会议将邀请美国杜克大学Virginia Flowers Baker 骨科主任、骨与关节外科杂志(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JBJS)董事长James Randolph Urbaniak 教授、Current Opinion in Orthopaedics 杂志主编Vincent D. Pellegrini 教授和总医院骨科王岩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李子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外科王坤正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王义生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1.会议内容:①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②股骨头坏死研究新进展;③表面置换与保留股骨颈的人工关节置换。
2.省略,联系人:张老师,电话:028-85422431;截稿日期为2010 年3 月15 日。优秀稿件将优先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正式发表。欢迎广大骨科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及在读研究生踊跃投稿及参会
3.报到时间:2010 年4月8日(8:00-20:00);报到地点: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B座)。
4.会议时间:2010 年4月9日~10日;会议地点:上海市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6号B座);会务费:800 元。
5.省略;燕晓宇 13671725441,E-mail:。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2010年《中国美容医学》征订启事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国内外多家大型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整形美容、皮肤美容、颌面美容、齿科美容、眼耳鼻美容、中医药美容、护理美学、综述、讲座、国外美容最新动态、国内最新书讯会讯等,并将继续增设美容医学焦点研究专栏。本刊为全彩铜版印刷,图文并茂、内容涵盖面宽、信息量大、理例兼容、实用性强,是从事美容医学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必备读物。
2010年征订工作现已开始,定价15元,全年180元(含邮费),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27,编辑部亦可直接订阅和投稿,地址:西安市188号信箱 《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收,邮编:710043。咨询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省略,E-mail:zgmryx@163.省略。投稿时请寄稿件审理费3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详细通讯地址和手机号码)。
2010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
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亚韩国际医学美容医院承办,总医院、湖南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协办,会议定于2010年6月3-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大会期间还将举行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和第二届“医学美学艺术展”,颁发第四届“学科贡献奖”。举办本分会各学组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手术演示等活动。本次大会是中华医学会全国Ⅰ类学术会议,也是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参会者可获得国家级Ⅰ类学分。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征文内容如下。
1.征文内容:学科建设:①美容医学整体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前景;②美容医学学科发展的国际化方向等; 美容外科学: ①美容外科程序标准化探讨;②面部年轻化、面部轮廓美容;③吸脂、美容;④常见美容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 美容皮肤科学: ①非手术面部年轻化技术疗效评价;②损容性面部皮肤损害及修复;③化妆品与皮肤美容科学等; 美容牙科学: ①牙齿正畸与面部轮廓美容;②牙齿修复美学;③种植牙美学;④牙齿色彩学;⑤牙周美容等; 美容中医科学: ①中国针灸与中胚层疗法的关系探讨;②黄褐斑中医药治疗进展;③中医抗衰老;④中医减肥等;美容医疗技术: ①色素沉着性皮损的光学治疗回顾与展望;②血管性皮肤病激光治疗进展;③无创嫩肤除皱技术的评价;④局部注射美容技术;⑤文刺与祛文刺技术的安全性;⑥美容术后护理效果的评价等;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人文科学: ①中国人的美容心理评估;②美容心理,美容医学心理学;③中国人面部轮廓特征的美学探讨;④各类艺术形式学;⑤医学审美教育;⑥美容医学伦理等;⑦美容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相关法律问题;⑧美容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定性与处理等。
2.征文要求:①文体形式不限,论著、综述、评述、个案等均可;②来稿请寄500字以内的摘要1份;③投稿方式,一律采用网上投稿,网址:省略.省略;④投稿截止日期:2010年4月30日(录用与否恕不退稿)。
・消息・
《中国美容医学》被以下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国内外读者可以在:省略、 省略、 zgmryxzz.省略等网上查阅、下载《中国美容医学》全文。其中中国知网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同时收录中外各类医学期刊近百种,可查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医院管理等医学论文资料。欢迎登陆查阅《中国美容医学》,并欢迎国内外作者读者积极投稿!
联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中国美容医学》编辑部,邮编:710043,联系电话:029-82218513,82251091-8833;网址:省略,投稿E-mail: 。
・告作者读者・
投稿数字写作须知
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本刊采用三位分节法(即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向右每三位分一节,节间留出一定空隙),不用千分撇分节法(如3,216改为3 216)。但年份、页数、仪表型号、标准号不用三位分节法。中文出现的数字,凡属计数数值,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关于中英文摘要书写格式的要求
本刊中的论著文稿正文前应附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得使用“作者”、“我们”等主语。关键词3-8个,撰写应正确选用中国医科院情报所出版《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内所列的词语,必要时可采用自由词语,每个词组(汇)间用逗号(,)隔开。英文摘要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略有扩展以便对外交流。英文摘要格式要求:文题首字母为大写,作者需要全部列出,姓名及省、市名用汉语拼音,姓氏每个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文题及单位用英文书写英文关键词均小写,不能使用缩写词,应与中文关键词序一致。
希望作者读者在投稿或(和)修改稿件时,按上述要求认真补充完整,并注意规范使用医学专业词汇。
版权转让声明
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体作者需在收到编辑部发出的稿件回执时签署《论文投送介绍信》,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凡被本刊录用的稿件将同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稿件一经刊用,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并赠送当期杂志两册。
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请选您亲自阅读过的最近5年以内发表的文献(经典文献除外),序号请按正文中引用先后排序,并与原文仔细核对、在原文以相同序号标注。文献书写格式如下:
1.如果参阅的是期刊其书写格式为(除了虚线部分其他包括标点符号都按以下格式书写,不能缺少):
[序号]作者名(三位以内者全部列出,超过三位作者的只列前三位,中文后加“等”,英文加“et al”;尤其英文文献要求名在前,姓在后,如“Morris PJ,BradleyJA”等). 文题[J]. 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os格式),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示例:[1]杨 瑛,顾伟英,杨彩霞,等.凡能斯提尔美容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5):509-510.
2.若参阅图书:
[序号]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 起页-止页.
示例: [2]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3-474.
3.若为析出文献:
[序号]章节作者. 章节文题. 见: 作者(主编姓名). 书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起页-止页.
示例:[3]刘德伍,吕润华.抗瘢痕增生药物研究进展.见:蔡景龙.现代瘢痕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2-444.
4.若为电子文献:
幼年经历 开启学医道路
现年58岁的郜义祥,出生于卫辉市庞寨乡西夹堤村,和其他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样,郜义祥家境贫寒,年幼的郜义祥表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懂事与成熟,他常常一边干农活一边挤出时间来读书。
“小时候,爷爷生病了,当时大夫很少,请大夫要去很远的地方,常常是上午去下午才能请到。看见爷爷被病痛折磨,我就想以后要自己当大夫,为爷爷和那些没钱看病的乡里乡亲治病。”
1973年,全省农村开展的‘红医村运动’给当时的郜义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为他日后对中医药的钻研打下了基础。“当时号召人人会扎针,家家户户都学当医生。当时我就想如果我以后多学中医和针灸技术,将来到社会上当一名中医,去给大家治病那该多好啊!”
刚刚十几岁的郜义祥每天放学回家,就拿起铁锹跟着大人一起到大堤上面挖草药,看着那些花花绿绿能治病的草药他就特别的好奇,时常背着药篓去老中医家里咨询草药的名称和作用。对于那些外形相似的、名字难记的中草药,他就把草药制成标本装进塑料袋里面,反复研究每个草药的特征和功效。
时间一长,郜义祥就越来越感到需要了解与认知的东西还有很多,当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仅仅对大堤上草药的了解。他开始向往更高的层面上去发展与学习。
1974年,郜义祥中学毕业后,经村委会推荐,他顺利进入卫辉市卫校。经过了几年系统的专业学习,郜义祥以优异的成绩从卫校毕业。毕业后,郜义祥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乡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他感觉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很贫乏,便又努力考入了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函授班进行深造。郜义祥说,当时家里经济还很困难,但父母依然支持他向自己的梦想迈进,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苦心钻研 探索医学门道
郜义祥所在的西夹堤村有一位十多岁的男孩,从小就头发稀疏、发质发黄,家人寻了很多偏方都不见好转。最后,男孩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郜义祥,郜义祥用自己所学的中药知识给男孩开了一个方子试用。没过半个月,男孩原本稀疏的头顶已经密密地长出了黑发,男孩的家人高兴地又来到卫生所,让郜义祥再给开点药。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男孩的脱发病终于痊愈了。
这件事后,引起了郜义祥对于脱发病治疗的思考,也为他以后的医学道路指引了一个方向。从1985年起,郜义祥除了日常疾病的诊治外,开始专门治疗脱发病。
随着治愈的人越来越多,郜义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前来问诊的患者从当初的本村村民,逐渐发展到了全国各地都有慕名而来的患者。
稍有成就的他并没有骄傲,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依然保留着晚上看书学习的好习惯。《黄帝内经》《伤寒论》《脾胃论》《针灸学》等书籍被他翻看了无数遍,而他的医术也在这样的学习下越来越精湛了,有多篇医学论文相继发表并获奖。
2005年,郜义祥被中华传统医学会授予“中华传统医学特色名医”,2013年被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授予“中医药特色诊疗名家”,被中华医学创新发展促进会授予“中国医学专科专病特色专家”等荣誉称号。期间,他还被二十一世纪仲景医魂编辑委员会授予“中华名医”的光荣称号。
医德高尚 引得众人称赞
多年来,郜义祥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尽心尽力地去照顾每位患者。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他更是亲自背着药箱上门问诊。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是病人需要他出诊,他都毫不犹豫地前往医治。
有一天晚上,天正下着大雪,邻村的一位老大爷突发急病,家属给郜义祥打来电话,他二话没说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由于天黑路滑,在回来的路上,小心翼翼的他还是被摔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西夹堤村五保户老人李秀莲无儿无女,同时患有老年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2011年,84岁的李老太又发病卧床不起,郜义祥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去为李老太免费医治,随后又定期去走访探望。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给郜义祥沏了碗糖水,感激地握着他的手,眼泪直流:“好人呀,俺没啥谢你的,你就喝碗水吧!”
郜义祥每年都要投入几千元的药品,为孤寡老人免费诊治疾病,并定期进行随访。他经常带领人员到庞寨乡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义诊、赠药,送去一份关爱之情。每逢暑天,他还要到田间地头,为乡亲们免费发送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抗暑药品,以确保在田间农作的村民身体健康。
2013年12月7日,郜义祥带着工作人员为西夹堤村70岁以上的百余位老人进行义诊,并送去了御寒的电热毯,帮助老人更好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尽管大雾迷漫,但献爱心的过程中却依然笑声掌声不断,一派暖意浓浓。
今年4月1日至5月1日,他们又开展了中老年腰腿疼患者大型义诊活动。得知消息的患者不仅来自卫辉当地,还有来自延津、滑县、浚县等地的,他们每天接诊患者300余人,总受益患者达9000多人,免费为患者发放药品价值35000余元,受到了广大中老年患者的好评。
张群湘博士拥有多年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经验,他本科毕业於广州中医药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在内地行医治病。同时,他时刻不忘精进医术,在繁忙的工作期间,还获得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以更全面扎实的知识为病患服务。广州与香港接壤,张群湘博士曾与香港的中医师来往密切,共同探讨学术、交流经验。当获知此时的香港中医界处於无管制时期,发展环境並不十分良好的情况後,他心生一个大胆的念头,希望能够在更为困难与挑战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同时也为香港中医界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994年,张群湘博士放棄了在内地正稳步上升的事业,来到香港发展。而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厚的学识,为他在香港中医界的立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他的医术和医德被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所赏识,被聘用为教师,为该校的中医发展注入活力。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已有五十餘年历史,以打造“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为目标,致力成为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的卓越部门,发展至今,在香港持续教育界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地位。而中医药课程於1991年开设,为各有志於中医药学习的人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後,随着人们对於中医药学的认识逐步加强,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医的热潮,在1998、1999年,学院的学员人数亦达到一个高峰期,而今依然维持着较高的入学率。
中医药学学部,目前隶属於生命科学及科技学院,除面向社会开设课程及培训外,还与香港大学的医学院合作密切,既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教学探讨,又成为其中医学硕士生的见习地。同时,分别在金钟及美孚教学中心开设中医临床中心和中药房,为市民大众提供中医诊疗服务,为学员们提供由中医专家带教的临床见习场所,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张群湘博士擅长治疗肿瘤、痛症、皮肤病、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是该院的中医副教授,並担任中医硕士生导师,负责中医全科学士的《中医内科学》、中医经典之《金匮要略》及《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急症学》、气功等的教学和中医临床带教工作。另一方面,他还是学院下设的中医诊所的中医师,每星期定期三至四天驻诊。
据张群湘博士介绍,该院开设的中医药学课程以临床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注重研究的实用性。例如,由於香港气候湿润,是各类皮肤病的多发地区,港人深受其苦。针对香港人群的身体特性,张群湘博士带领学员们共同进行湿疹的研究,结合医学理论与大量临床病例,写成《湿疹的中医辨证施膳研究》一文。文中分别探讨了湿热型、热毒型、气阴虚弱型、风湿型四类湿疹的证候及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症状及病理,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治疗。同时,因中药较苦,部分病人因怕苦而中途放棄治疗机会,他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尽量将中药食疗化,使病人更易接受药膳调养,再根据临床辨证施膳,选用清热祛湿、清热泻火解毒、益气养阴、祛风除湿等治疗方法,以取得满意效果。
近年来,香港中医发展迅速,在医学界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产生了兴趣,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开展的持续教育,为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扩大中医中药的影响,做出了突出贡献。张群湘博士告诉笔者,而今,前来学习的学员,大多数都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包括律师、教师或其他政府人员,他们认可中医的治病原理,认为它非常具有实用性,既使今後並不从事中医行业,也可运用於实际生活当中。
教学多年,张群湘博士一直敬职敬业地奉献其中,将自己研究和经验所得无私地传授。他经常告诫学生:学习中医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去学习,只有基础牢固了,随後才能取得突破性发展。曾经有位名老中医讲过:成为一名好的中医,必须要有悟性。而张群湘博士认为,悟性只有在学习时不断领会,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产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打好了基础,悟性就会随之增加,相反,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是谈不上悟性的。他举了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说:“就像做数学乘法习题,只有熟练乘法口诀表,才能有解题的悟性。中医学也是如此。”
在繁忙的教学和就诊工作之餘,张群湘博士还不忘将自己的所学贡献於大众,使更多的人受惠於中医、中药。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在各大杂誌及报刊内发表医学论文及科普文章40多篇,並撰写《中药抗衰老》、《保健家常菜》、《滋补养生汤水》、《速记速用方剂》、《清润汤饮》、《滋补汤饮》、《糖尿病食疗》、《更年期食疗》、《护肝食疗》、《降脂减肥食疗》、《人气滋补王》、《升级滋补王》、《健脑食疗》等专著。
切实的中医学发展观念
由於香港未设中医院,使得众多的中医学子缺乏一个良好的临床实践之所,考虑到中医的後续传承问题,近年来,香港各大中医团体皆强烈建议政府开办中医院。张群湘博士亦认为开设一个正式的中医院非常必要,然而在内地及香港皆从医多年的他,深知两地医学环境的差别,他坦诚地说道:“仅从香港的相关法令和中医的特性而言,开设中医院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开设大型医院,其一,必须拥有一定的西医师进行配合工作;其二,必须拥有急诊科室,而就中医的特性而言,只有针灸具备急诊的条件,其它的疗法皆存在这方面的缺陷;其三,並不是所有方剂都可以注射,绝大部分需要配合西药。而香港法律明确规定,中医不得使用西医的诊治方法,中医只能运用中医的诊治方法,这就导致在香港中西医结合很难实现。因而,从多方面考虑,香港开设中医院的条件並不成熟。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张群湘博士认为,虽然香港中西医不能结合,产生了一定的困难,但另一方面,也为香港中医界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内地允许中西医结合,使得治疗後有时並不能明确中医的疗效,还是西医的疗效。而香港只能使用中医疗法,促使中医师在碰到难题时,不断地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以中医的方法治疗。如此而来,既确保了传统正宗的中医的传承,又使得中医师不断保持探索创新之精神,促进中医向前发展。张群湘博士笑言:也许发展至一定阶段後,中医、中药的出路就在香港。
无论是在无管制时期,还是在当下,中医中药能够在香港一路传承,並蓬勃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医是真正具有疗效的科学。儘管外界曾批驳中医中药不科学、不现代,然而临床实践证明,中医中药是值得信任的。“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因而,作为中医师,有责任不断精进医术,捍卫中医的生命力。”
也正基於此,张群湘博士对於香港中医界的发展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纵观香港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环境大大转好,相信在未来,中医、中药可以更好地服务市民。
小针刀是中国人朱汉章的发明,获得布鲁赛尔第37届尤里卡国际新技术博览会的金牌奖和军官勋章。是一种将针灸针和手术刀融合为一体的治疗用具,由金属材料做成,在形状上形似针实为刀的一种微创外科新型手术器械[1],直径不到1mm。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随着广大病患对其疗效的肯定;逐渐形成现代医学的一个新分支-针刀医学。我科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开展小针刀手术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病变以来,不断完善相关护理工作,未发生晕针,切口感染,疤痕形成、出血血肿、神经损伤、颅内压降低、气胸及粘连等不良反应,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是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式;现将小针刀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打消各种顾虑,满足患者的需要。
1.2术前认真评估患者适应症和禁忌症。小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的适应症: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无开放性肿瘤指证的脊髓型颈椎病等。
1.3询问病史 对手术部位皮肤感染者,有出血倾向者,体质虚弱者,血压较高者,情绪过度紧张,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禁忌行小针刀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症状者缓期进行手术,妇女经期亦不可做针刀治疗。
1.4心理护理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虽然有20多年之久,但由于患者对这种新的治疗技术知识缺乏认识,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效果,注意事项,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2]。
1.5为防止术中晕针发生,患者术前应进食,不宜空腹治疗。术前洗澡,检查手术皮肤有无破损,感染,红肿,硬结等。
2 术中护理
2.1根据手术部位摆好如需做牵引时,协助医生做颈或腰椎牵引,充分暴露手术野,并用紫药水棉棒定进针刀点。
2.2手术野常规皮肤消毒,如松解剥离面积较大,应铺无菌洞巾。
2.3根据手术疏通,剥离多少,抽吸所需局麻药物o术者。
2.4根据手术要求,递送给术者相应型号的小针刀。
2.5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经常询问针感,观察面色。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头晕、恶心、应立即停止手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6严格无菌操作针刀手术虽为闭合性手术,但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感染。
3 术后护理
3.1手术完毕以创可贴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稍加按压片刻,防止出血。
3.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如有不适,暂卧床休息,做相应处理。
3.3观察疼痛的程度及疼痛的转移 疼痛加剧:很多患者在针刀治疗以后会出现疼痛加剧的表现,其实是针刀疗法中的正常表现,一般疼痛持续3、5d就会消失,术后疼痛的感觉是和疼痛是有区别的,术后的疼痛消失后病痛也不存在了[3]。疼痛的转移:很多患者在进行针刀治疗以后,原来疼的地方不疼了,而临近的原先不疼的部位反而开始疼了,可在新疼痛的部位继续治疗,1、2次即可痊愈。
3.4情志护理 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介绍针刀的治疗机理,安慰鼓励患者打消顾虑,战胜恐惧心理。树立恢复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5观察出血,术后观察针孔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如有则遵医嘱对症治疗。
3.6观察局部皮肤变化,3d内勿洗澡以防针孔感染。
3.7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生活起居尤应相当注意。
4 指导正确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保证针刀松解术疗效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及关节强直等疾病恢复其功能的重要手段[4]。一般术后1~3d都可做主动的功能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
4.1进行功能锻炼应在次数和幅度上循序渐进,但不管做几次,要做到最大的曲伸度,以后逐渐增加次数。
4.2要根据患者的全身状态和局部具体情况决定,一般针刀术后的患者头3d应以休息为主,运动为辅。
4.3要以恢复治疗部位的功能为主[5]。如患者怕疼,术后多日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将会前功尽弃,主动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预防松解、剥离后的组织再粘连;循环的改善,还可以帮助粘连和瘢痕组织的吸收,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4.4加强责任心是关键。在患者的功能锻炼中,虽说患者是主体,但医护人员却不是旁观者,而是患者功能恢复好坏的责任人,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必须有医护人员或陪伴人员协助锻炼,以免发生意外。
5 健康教育
讲解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避免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走路姿势、工作姿势等,以免造成复发。
6 结论
小针刀治疗是将中医针刺治疗和西医手术治疗融为一体的一种闭合性微创手术。针刀手术是通过对肌腱、关节间隙、软组织深部进行切割,剥离,铲削以达到松解粘连、瘢痕、挛缩组织,解除神经卡压,降低组织与骨内高压,改善微循环,恢复力学平衡,矫正病理移位与畸形,消除疼痛的方法。做好术前指导,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适时地指导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高水珍.浅谈小针刀手术[A].针刀医学论文精选[C].1999.
[2]张莲.心理干预对提高针刀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参与性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3,21(17):102.
彭胜出身于医学世家,专心研修临床神经外科,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几十年潜心致力于三叉神经痛的研究和治疗,曾先后两次去美国,英国知名大学进修学习深造,获得了较高的造诣,对三叉神经痛诊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入的研究,擅长应用无痛技术,微创技术,镇痛技术。
运用独创的“无痛介入新疗法”,成功治愈了各类三叉神经痛患者2万余例。曾主持3个科研项目,撰写医学论文60余篇,主编“三叉神经痛”专著一部,参编了“脑立体定向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获得2项市厅科技成果奖,一项国家专利,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彭胜和他的团队坚信,“科技验证实力,疗效铸就品牌”。
认识彭胜院长,源于今年7月7日启动的全国首个三叉神经痛患者大型康复救助平台——全国三叉神经痛患者“三个一”康复救助工程活动。通过该活动,由此引发了记者对他治疗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的强烈兴趣。
面对“全国首家治不好不收费的医院”及“全国首家一次治疗终生免费的医院”的强势承诺,带着好奇和期许,记者走进了北京嘉泽东博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
第一次和彭胜的正式见面,不是在他的办公室,而是在肃静的手术室内。此时,他正穿着沉重的隔离铅服,神情专注地给患者做手术。没有招呼和寒暄,记者就在一旁静静地观摩他有条不紊的手术。
手术完成 成痛即止
一根纤细的导管,一根银针,一台仪器和影像仪,这几乎囊括了整个手术的全部设备。没有想象中的切口,更没有传统治疗中鲜血淋漓的开颅情景。
随着一名医务人员为患者注入麻醉制剂后,患者也就慢慢地进入了沉睡的状态,彭胜的手术也就此开始了。在为患者进行消毒后,当旁边的仪器清晰地扫描到患者病灶的准确位置后,只见彭胜将一根长约15厘米的导管了患者的下颌部。而此时,旁边的仪器再次清晰地显示出了该导管的插入的深度,甚至每根血管都看的很清楚。彭胜在助手的协助下,将银针随着导管顺势而下,进行微创治疗。
此后,该程序一直往复几次,虽然记者不是很明白其中的医学原理,但深知在大脑里面做的手术,绝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别看这是一台很小的手术,但对医生全面把控的要求却是至上的。”彭胜事后告诉记者,尤其是在病灶的准确度和导入的深浅度把握上,需要医生技巧与经验都相当娴熟,否则,手术过程中就会导致失败和意外。
记者掐算了一下,整台手术过程接近一个小时。就在手术即将完成的时候,患者也开始苏醒了,时间的把握上也是恰到好处。醒来之后,未见到患者有任何痛苦和不适,起床之后就可以行动自如了。
“手术完成了,三叉神经痛也就治好了。”彭胜特别自信地说。
彭胜强调,医术永远是医院发展的“硬指标”。因此,他对自己手术的要求就是“杜绝复发”,但因个体差异,出现意外复发者,他也承诺“免费为患者终身治疗”。
在记者跟诊的两个小时里,彭胜一共做了两台手术。其中有一名患者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今年36岁。“疼痛已经折磨我10多年了,跑了很多家医院,也尝试了各种治疗方式,一般都是缓解几个月就又开始痛不欲生。”该患者告诉记者,疼痛时就流眼泪、鼻涕、唾液等分泌物,后来发病的时候,就尝试用针灸、中药等治疗,也只能缓解一时。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中央电视台上看到彭胜院长治好了一名多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后来通过在网上了解,彭院长是一名专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专家,所以是慕名而来。”该患者说。
彭胜的助理栾留伟告诉记者,患者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大多数都是慕名来的,经彭胜治愈的患者已达2万多例。
雪中送炭口碑扬
2012年11月4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播出了题为《圣洁的哈达》节目,报道了一名被彭胜成功救治的患者,并对彭胜进行了专访。
据CCTV报道:患者名叫更羊,来自青海省玉树地区,藏族人,患有三叉神经痛已有17年,17年问疾病反复发作,疼痛难忍。以前更羊还能靠一些药物暂时缓解疼痛,然而,随着2010年4月14日灾难降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瞬间的灾难让更羊在地震中失去了老伴。亲人的不幸加上灾区艰苦的条件使这位患者的疾病反复发作,药也吃地更多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导致吃饭胃口不好,耳朵也听不见了。
有一次,更羊老人的儿子尕玛扎西在上网时看到,北京嘉泽东博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彭胜院长能治疗父亲的这种病。由于他们对北京不熟识,让他们很快联想到当年在地震时,有一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给他们提供过心理援助,于是,便请他帮忙联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很快联系上了彭胜,彭胜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情况,决定为患者免费治疗。
“原来吃饭的时候很困难,刚刚开始吃,就疼上了,然后一直这样待着不能动,稍微好一点,才能慢慢吃。现在经彭院长治好后,吃饭已经是一件幸福的事了,以前揪心的疼痛感觉再也没有了。”更羊老人比划着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三叉神经痛治好了,更羊老人的儿子尕玛扎西为了表达谢意,特意用藏文为彭胜写了一封感谢信。
无复发再送锦旗
至今,北京嘉泽东博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的医务人员还记得让他们记忆犹新的一位患者:他是一名严重的三叉神经痛外地患者,跑了很多大医院也没有治好,后来在网上得知彭胜专门治疗三叉神经痛,于是在妻子的陪同下前来治疗。
没想到,该患者经彭胜医好疾病后,却犯了“心病”:实在难以置信这么顽固的疼痛就这么快被治好了。这不得不让他心存疑虑:手术治好了,以后是否还会复发呢?看出了患者的顾虑,彭胜就开玩笑地对患者说:“如果一年后没有复发,那时欢迎你给我送一面锦旗吧!”。
一句玩笑之言,却让医院想不到的是,一年之后,患者竟真的带着自己的亲友一行四人,专程来到北京把锦旗送到了彭胜的研究院。为了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彭胜还为他们免费提供了北京旅游。
直到现在,彭胜和他的团队还很珍惜这面锦旗。因为,这不仅是患者对自己一句话的承诺,更是对他和医院疗效的肯定。
彭胜说,当无数患者获得成功救治的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科研成果“无痛介入治疗法”的疗效。与此同时,在彭胜的带领下,“治不好不收费的医院”、“一次治疗终生免费的医院”、“北京首家24小时专车免费接送患者的医院”也成为了他的金字招牌。
30年心血 誉“圣手”
彭胜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是当地名医,技艺精湛,医德高尚,耳闻目染使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8岁那年,从医大半生的曾祖父不幸患了三叉神经痛,看着自己的亲人被疼痛折磨的痛不欲生,彭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从此,他便立志要攻克三叉神经痛这一顽疾,完成老人未完的事业。
谁知,彭胜这个愿望得以实现,他耗费了整整30年……
1992年,彭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潍坊区第二中心医院,他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在临床中探索,寻求三叉神经痛真正花钱少、效果好、无痛苦的有效治疗手段。
1995年,为潜心致力于三叉神经痛的专研,彭胜不顾重重阻力,辞去工作,外出求学。特别是向三叉神经痛方面有研究的知名专家请教,专家们无不为他的一腔热情所感动,纷纷真诚相授,纳为得意门生。
1997年彭胜先后游学于英国、美国的知名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较高的造诣。
1999年,学成归国的彭胜,以自己姓名命名的“彭胜三叉神经痛研究所”正式成立,成为“三叉神经痛”的科研、临床的领军研究机构。在事业上逐渐取得成功的同时,彭胜成功组建了“北京嘉泽东博三叉神经医学研究院”。
近年来,在彭胜的带领下,该所勇于攻关,不断创新,终于完成了针对三叉神经临床治疗的“颅底卵圆孔立体定向治疗技术”和“无痛介入治疗法”。运用先进的物理疗法,不开刀、微创治疗、痛苦小、一次性阻断神经传导,标本兼治。
儿时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年轻的彭胜被患者誉为“圣手神针”。
随之,“三叉神经痛,治愈找彭胜”广为流传。
勇推公益淡名利
“为医救人,慈悲心怀”。在事业上已经取得成就的彭胜,却始终抱有一份公益情怀。
近年来,在彭胜这里接受免费治疗的患者不计其数,“看到那些经济上有困难、又被疼痛困扰的患者,能帮就帮一把吧,谁让自己是一名医生呢?”彭胜总怀有一颗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让更多地患者受益,今年7月7日,全国首个三叉神经痛患者大型康复救助平台——全国三叉神经痛患者“三个一”康复救助工程,在京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贫困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得到首个公益机构给予救助。
据了解,三叉神经痛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该病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人生的黄金时期——40岁以后。病发时患者说话、刷牙,甚至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痛如放电、刀割般的疼痛症状,系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