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企业网络安全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从使用网络的人来看,网络使用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尽相同,有的人非常重视网络安全,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2)从黑客的角度来分析,黑客对于网络安全的威胁是目前最大的。黑客通常是利用技术将带有病毒的游戏、网页、多媒体等放入软件终端,电脑使用者不留意就会点开这些资源,黑客就会监控电脑的一切活动,会偷取计算机上的用户名、账户、密码等个人隐私数据,或者占用系统资源,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系统崩溃,企业相关的资料都会消失,损害企业的经济、财产,并为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1.2客观因素
石油企业应用网络办公都已经形成了企业独立的网络系统,但还是受到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是由于影响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漏洞。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总在不断地更新,而且其更新比较慢,这就为黑客的入侵提供了缝隙。
2、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的防护技术措施
随着石油企业网络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网络使用者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对网络安全采取有效的防护技术和措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网络管理平台。
2.1石油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企业网络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于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采取处罚制度,并进行记录,一旦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可以做到有证据可依。
2.2石油企业应对网络数据采取加密技术
石油企业内一些重要的文件必须对其进行加密后再放到外部网络中,并结合防火墙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内部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被非法人员偷盗,损害企业的利益。
2.3石油企业应加强员工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
员工作为石油企业网络的使用者,梳理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员工认识到网络安全的危害和意义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主观因素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石油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网络安全信息的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的使用。
2.4石油企业应加强系统平台与漏洞的处理
网络管理员可以利用系统漏洞的扫描技术来提前获取网络应用过程中的漏洞,并通过漏洞处理技术快速恢复系统漏洞。
3、关于石油企业网络安全中其它防护技术
在石油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方案中,还应该应用以下几个防护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行为检测技术、异常流量分析与处理技术、终端安全防护与管理技术、身份认证与管理技术。
3.1访问控制技术
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本身的安全需求、安全级别的不同,在网络的交界处和内部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安装防火墙设备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防火墙设备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对于有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防止外部未被授权的用户入侵企业网络。单向数据输出的安全区域,防火墙设备应对外区域的访问请求进行阻止;对于需要进行双向数据交互的区域,必须按照制源地址、目的地址、服务、协议、端口内容进行精确的匹配,避免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
3.2入侵行为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就是在石油企业网络的关键位置安装检测软件,对入侵行为进行检测与分析。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整个企业网络进行检测,对产生警告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处理。
3.3异常流量分析与处理技术
为了保障供应服务的稳定性,避免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导致业务系统可用性的丧失,需要通过深度包检测。当发现网络流量有问题时,就会将恶意数据删除,保留原有的正常数据,这样就保证了有权限的用户进行正常访问。
3.4终端安全防护与管理技术
企业整体信息安全水平取决于安全防护最薄弱的环节。在石油企业中,企业比较重视网络及应用系统的保护,忽视了对终端计算机的全面防护与管理措施的保护。这些就需要企业利用安全防护管理技术在内部终端计算机进行统一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也在迅速增加,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在困扰着用户,在2003年后,木马、蠕虫的传播使企业的信息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这都对企业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认识到依托先进的IT技术构建企业自身的业务和运营平台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就面临着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而其内部的管理问题、效率问题、考核问题、信息传递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又时刻在制约着自己,企业采用PKI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众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2信息系统现状
2.1信息化整体状况
1)计算机网络
某公司现有计算机500余台,通过内部网相互连接,根据公司统一规划,通过防火墙与外网互联。在内部网络中,各计算机在同一网段,通过交换机连接。
图1
2)应用系统
经过多年的积累,某公司的计算机应用已基本覆盖了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各种应用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应用也由数据分散的应用模式转变为数据日益集中的模式。
2.2信息安全现状
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某公司实施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项目,基于当时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安全产品的状况,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安全,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服务器等网络安全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公司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这些产品在此后防范网络攻击事件、冲击波等网络病毒攻击以及网络和桌面日常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风险与需求分析
3.1风险分析
通过对我们信息系统现状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经营管理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依赖性增强,计算机应用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益复杂。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机应用系统涉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大多集中在公司总部数据中心,因此有必要加强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和身份的认证,加强对数据的备份,并运用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通过对现有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分析,也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安全威胁种类的增加,某公司的信息安全无论在总体构成、信息安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1)系统性不强,安全防护仅限于网络安全,系统、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
目前实施的安全方案是基于当时的认识进行的,主要工作集中于网络安全,对于系统和应用的安全防范缺乏技术和管理手段。如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访问都停留在用户名/密码的简单认证阶段,很容易被冒充;又如数据备份缺乏整体方案和制度规范,容易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和泄露。
当时的网络安全的基本是一种外部网络安全的概念,是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的,即网络内部的用户都是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下,假设所有可能的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攻击者都来自于组织外部,并且是通过网络从外部使用各种攻击手段进入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
针对外部网络安全,人们提出了内部网络安全的概念,它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所有的用户都是不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中,假设所有用户都可能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可以各种更加方便的手段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内部人员可以直接对重要的服务器进行操控从而破坏信息,或者从内部网络访问服务器,下载重要的信息并盗取出去。内部网络安全的这种信任模型更符合现实的状况。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计算机安全机构(CSI)等权威机构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超过80%的信息安全隐患是来自组织内部,这些隐患直接导致了信息被内部人员所窃取和破坏。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过程,某公司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也没有选用有关的安全服务。不能充分发挥安全产品的效能。
(2)原有的网络安全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产品亟待升级。
已购买的网络安全产品中,有不少在功能和性能上都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的要求。如为进一步提高全网的安全性,拟对系统的互联网出口进行严格限制,原有的防火墙将成为企业内网和公网之间的瓶颈。同时病毒的防范、新的攻击手段也对防火墙提出了更多的功能上的要求,现有的防火墙不具备这些功能。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应用单位都必须做好本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只有在建设的初期,在规划的过程中,就运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手段,用户才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的浪费。
3.2需求分析
如前所述,某公司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信息安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某公司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也需要做好系统、应用、数据各方面的安全防护。为此,要加强安全防护的整体布局,扩大安全防护的覆盖面,增加新的安全防护手段。
(2)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以及新的攻击手段的不断出现,使某公司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原有的产品进行升级或重新部署。
(3)信息安全工作日益增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加快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建设,使安全防范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
(4)信息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如何利用专业公司的安全服务,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项防范工作,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种安全威胁,也是某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4设计原则
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
4.1标准化原则
本方案参照信息安全方面的国家法规与标准和公司内部已经执行或正在起草标准及规定,使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为拓展、升级和集中统一打好基础。
4.2系统化原则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信息系统的各层次、安全防范的各阶段全面地进行考虑,既注重技术的实现,又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以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4.3规避风险原则
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涉及网络、系统、应用等方方面面,任何改造、添加甚至移动,都可能影响现有网络的畅通或在用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这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必须面对的最大风险。本规划特别考虑规避运行风险问题,在规划与应用系统衔接的基础安全措施时,优先保证透明化,从提供通用安全基础服务的要求出发,设计并实现安全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平滑连接。
4.4保护投资原则
由于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自身的资金能力,某公司分期、分批建设了一些整体的或区域的安全技术系统,配置了相应的设施。因此,本方案依据保护信息安全投资效益的基本原则,在合理规划、建设新的安全子系统或投入新的安全设施的同时,对现有安全系统采取了完善、整合的办法,以使其纳入总体安全技术体系,发挥更好的效能,而不是排斥或抛弃。
4.5多重保护原则
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但是建立一个多重保护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当一层保护被攻破时,其它层保护仍可保护信息的安全。
4.6分步实施原则
由于某公司应用扩展范围广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及应用的增加,系统脆弱性也会不断增加。一劳永逸地解决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针对安全体系的特性,寻求安全、风险、开销的平衡,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即可满足某公司安全的基本需求,亦可节省费用开支。
5设计思路及安全产品的选择和部署
信息安全防范应做整体的考虑,全面覆盖信息系统的各层次,针对网络、系统、应用、数据做全面的防范。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显示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技术手段应当完备,安全管理应贯穿安全防范活动的始终,如图2所示。
图2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又是相对的,需要在风险、安全和投入之间做出平衡,通过对某公司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对现有的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调查,通过与计算机专业公司接触,初步确定了本次安全项目的内容。通过本次安全项目的实施,基本建成较完整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5.1网络安全基础设施
证书认证系统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还是外部的网络平台,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之上。目前,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最佳方案当数应用PKI/CA数字认证服务。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是利用公开密钥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提供在线身份认证的安全体系,它从技术上解决了网上身份认证、信息完整性和抗抵赖等安全问题,为网络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向用户提供完整的PKI/CA数字认证服务。通过建设证书认证中心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认证平台,能够通过这个安全平台实现以下目标:
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确认通信双方的身份,要求通信双方的身份不能被假冒或伪装,在此体系中通过数字证书来确认对方的身份。
数据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在此体系中利用数字证书加密来完成。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确保通信信息不被破坏(截断或篡改),通过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来完成。
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防止通信对方否认自己的行为,确保通信方对自己的行为承认和负责,通过数字签名来完成,数字签名可作为法律证据。
5.2边界防护和网络的隔离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如Internet)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专用网。和传统的物理方式相比,具有降低成本及维护费用、易于扩展、数据传输的高安全性。
通过安装部署VPN系统,可以为企业构建虚拟专用网络提供了一整套安全的解决方案。它利用开放性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体,通过加密、认证、封装以及密钥交换技术在公网上开辟一条隧道,使得合法的用户可以安全的访问企业的私有数据,用以代替专线方式,实现移动用户、远程LAN的安全连接。
集成的防火墙功能模块采用了状态检测的包过滤技术,可以对多种网络对象进行有效地访问监控,为网络提供高效、稳定地安全保护。
集中的安全策略管理可以对整个VPN网络的安全策略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
5.3安全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Internet上出现最早的应用之一。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邮件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大量的敏感信息随之在网络上传播。然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邮件协议自身的缺点,电子邮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如OUTLOOK支持的S/MIME(Secure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它是从PEM(PrivacyEnhancedMail)和MIME(Internet邮件的附件标准)发展而来的。首先,它的认证机制依赖于层次结构的证书认证机构,所有下一级的组织和个人的证书由上一级的组织负责认证,而最上一级的组织(根证书)之间相互认证,整个信任关系基本是树状的。其次,S/MIME将信件内容加密签名后作为特殊的附件传送。保证了信件内容的安全性。
5.4桌面安全防护
对企业信息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企业网络外部,大量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很早之前安全界就有数据显示,近80%的网络安全事件,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同时,由于是内部人员所为,这样的安全犯罪往往目的明确,如针对企业机密和专利信息的窃取、财务欺骗等,因此,对于企业的威胁更为严重。对于桌面微机的管理和监控是减少和消除内部威胁的有效手段。
桌面安全系统把电子签章、文件加密应用和安全登录以及相应的智能卡管理工具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是针对客户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
1)电子签章系统
利用非对称密钥体系保证了文档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采用组件技术,可以无缝嵌入OFFICE系统,用户可以在编辑文档后对文档进行签章,或是打开文档时验证文档的完整性和查看文档的作者。
2)安全登录系统
安全登录系统提供了对系统和网络登录的身份认证。使用后,只有具有指定智能密码钥匙的人才可以登录计算机和网络。用户如果需要离开计算机,只需拔出智能密码钥匙,即可锁定计算机。
3)文件加密系统
文件加密应用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存储。由于密钥保存在智能密码钥匙中,加密算法采用国际标准安全算法或国家密码管理机构指定安全算法,从而保证了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5.5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PKI的USBKey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还可构建用户集中管理与认证系统、应用安全组件、客户端安全组件和证书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联系构成的综合性安全技术体系,从而实现上述身份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的总体要求。
6方案的组织与实施方式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流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攻击前的防范、攻击过程中的防范和攻击后的应对。安全管理贯穿全流程如图3所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流程不仅描述了安全防范的动态过程,也为本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图3
因此在本方案的组织和实施中,除了工程的实施外,还应重视以下各项工作:
(1)在初步进行风险分析基础上,方案实施方应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明确需求所在,务求有的放矢,确保技术方案的针对性和投资的回报。
(2)把应急响应和事故恢复作为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必要时可借助专业公司的安全服务,提高应对重大安全事件的能力。
(3)该方案投资大,覆盖范围广,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分地区、分阶段实施的方式。
(4)在方案实施的同时,加强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建设,使信息安全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7结论
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分析了网络安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风险,随后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各个方面,从技术手段的改进,到规章制度的完善;从单机系统的安全加固,到整体网络的安全管理。本方案从技术手段上、从可操作性上都易于实现、易于部署,为众多行业提供了网络安全解决手段。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也在迅速增加,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在困扰着用户,在2003年后,木马、蠕虫的传播使企业的信息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这都对企业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有远见的企业都认识到依托先进的IT技术构建企业自身的业务和运营平台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就面临着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而其内部的管理问题、效率问题、考核问题、信息传递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又时刻在制约着自己,企业采用PKI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众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下面的描述中,以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2信息系统现状
2.1信息化整体状况
1)计算机网络
某公司现有计算机500余台,通过内部网相互连接,根据公司统一规划,通过防火墙与外网互联。在内部网络中,各计算机在同一网段,通过交换机连接。
图1
2)应用系统
经过多年的积累,某公司的计算机应用已基本覆盖了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各种应用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应用也由数据分散的应用模式转变为数据日益集中的模式。
2.2信息安全现状
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某公司实施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项目,基于当时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安全产品的状况,信息安全的主要内容是网络安全,部署了防火墙、防病毒服务器等网络安全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公司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这些产品在此后防范网络攻击事件、冲击波等网络病毒攻击以及网络和桌面日常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风险与需求分析
3.1风险分析
通过对我们信息系统现状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经营管理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依赖性增强,计算机应用系统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益复杂。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机应用系统涉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大多集中在公司总部数据中心,因此有必要加强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和身份的认证,加强对数据的备份,并运用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通过对现有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分析,也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安全威胁种类的增加,某公司的信息安全无论在总体构成、信息安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
(1)系统性不强,安全防护仅限于网络安全,系统、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
目前实施的安全方案是基于当时的认识进行的,主要工作集中于网络安全,对于系统和应用的安全防范缺乏技术和管理手段。如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访问都停留在用户名/密码的简单认证阶段,很容易被冒充;又如数据备份缺乏整体方案和制度规范,容易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和泄露。
当时的网络安全的基本是一种外部网络安全的概念,是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的,即网络内部的用户都是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下,假设所有可能的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攻击者都来自于组织外部,并且是通过网络从外部使用各种攻击手段进入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
针对外部网络安全,人们提出了内部网络安全的概念,它基于这样一种信任模型:所有的用户都是不可信的。在这种信任模型中,假设所有用户都可能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可以各种更加方便的手段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内部人员可以直接对重要的服务器进行操控从而破坏信息,或者从内部网络访问服务器,下载重要的信息并盗取出去。内部网络安全的这种信任模型更符合现实的状况。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计算机安全机构(CSI)等权威机构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超过80%的信息安全隐患是来自组织内部,这些隐患直接导致了信息被内部人员所窃取和破坏。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过程,某公司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也没有选用有关的安全服务。不能充分发挥安全产品的效能。
(2)原有的网络安全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都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产品亟待升级。
已购买的网络安全产品中,有不少在功能和性能上都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的要求。如为进一步提高全网的安全性,拟对系统的互联网出口进行严格限制,原有的防火墙将成为企业内网和公网之间的瓶颈。同时病毒的防范、新的攻击手段也对防火墙提出了更多的功能上的要求,现有的防火墙不具备这些功能。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应用单位都必须做好本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只有在建设的初期,在规划的过程中,就运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手段,用户才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的浪费。
3.2需求分析
如前所述,某公司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风险,信息安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某公司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也需要做好系统、应用、数据各方面的安全防护。为此,要加强安全防护的整体布局,扩大安全防护的覆盖面,增加新的安全防护手段。
(2)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以及新的攻击手段的不断出现,使某公司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原有的产品进行升级或重新部署。
(3)信息安全工作日益增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加快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建设,使安全防范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规范地进行。
(4)信息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如何利用专业公司的安全服务,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项防范工作,应对不断出现的各种安全威胁,也是某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4设计原则
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
4.1标准化原则
本方案参照信息安全方面的国家法规与标准和公司内部已经执行或正在起草标准及规定,使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为拓展、升级和集中统一打好基础。
4.2系统化原则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信息系统的各层次、安全防范的各阶段全面地进行考虑,既注重技术的实现,又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以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4.3规避风险原则
安全技术体系的建设涉及网络、系统、应用等方方面面,任何改造、添加甚至移动,都可能影响现有网络的畅通或在用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这是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必须面对的最大风险。本规划特别考虑规避运行风险问题,在规划与应用系统衔接的基础安全措施时,优先保证透明化,从提供通用安全基础服务的要求出发,设计并实现安全系统与应用系统的平滑连接。
4.4保护投资原则
由于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自身的资金能力,某公司分期、分批建设了一些整体的或区域的安全技术系统,配置了相应的设施。因此,本方案依据保护信息安全投资效益的基本原则,在合理规划、建设新的安全子系统或投入新的安全设施的同时,对现有安全系统采取了完善、整合的办法,以使其纳入总体安全技术体系,发挥更好的效能,而不是排斥或抛弃。
4.5多重保护原则
任何安全措施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可能被攻破。但是建立一个多重保护系统,各层保护相互补充,当一层保护被攻破时,其它层保护仍可保护信息的安全。
4.6分步实施原则
由于某公司应用扩展范围广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及应用的增加,系统脆弱性也会不断增加。一劳永逸地解决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针对安全体系的特性,寻求安全、风险、开销的平衡,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即可满足某公司安全的基本需求,亦可节省费用开支。
5设计思路及安全产品的选择和部署
信息安全防范应做整体的考虑,全面覆盖信息系统的各层次,针对网络、系统、应用、数据做全面的防范。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显示安全防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技术手段应当完备,安全管理应贯穿安全防范活动的始终,如图2所示。
图2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
信息安全又是相对的,需要在风险、安全和投入之间做出平衡,通过对某公司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现状的分析,对现有的信息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调查,通过与计算机专业公司接触,初步确定了本次安全项目的内容。通过本次安全项目的实施,基本建成较完整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5.1网络安全基础设施
证书认证系统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还是外部的网络平台,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之上。目前,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的最佳方案当数应用PKI/CA数字认证服务。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是利用公开密钥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提供在线身份认证的安全体系,它从技术上解决了网上身份认证、信息完整性和抗抵赖等安全问题,为网络应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向用户提供完整的PKI/CA数字认证服务。通过建设证书认证中心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认证平台,能够通过这个安全平台实现以下目标:
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确认通信双方的身份,要求通信双方的身份不能被假冒或伪装,在此体系中通过数字证书来确认对方的身份。
数据的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确保信息不被泄露,在此体系中利用数字证书加密来完成。
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确保通信信息不被破坏(截断或篡改),通过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来完成。
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防止通信对方否认自己的行为,确保通信方对自己的行为承认和负责,通过数字签名来完成,数字签名可作为法律证据。
5.2边界防护和网络的隔离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如Internet)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专用网。和传统的物理方式相比,具有降低成本及维护费用、易于扩展、数据传输的高安全性。
通过安装部署VPN系统,可以为企业构建虚拟专用网络提供了一整套安全的解决方案。它利用开放性网络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体,通过加密、认证、封装以及密钥交换技术在公网上开辟一条隧道,使得合法的用户可以安全的访问企业的私有数据,用以代替专线方式,实现移动用户、远程LAN的安全连接。
集成的防火墙功能模块采用了状态检测的包过滤技术,可以对多种网络对象进行有效地访问监控,为网络提供高效、稳定地安全保护。
集中的安全策略管理可以对整个VPN网络的安全策略进行集中管理和配置。
5.3安全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Internet上出现最早的应用之一。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子邮件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大量的敏感信息随之在网络上传播。然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邮件协议自身的缺点,电子邮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如OUTLOOK支持的S/MIME(Secure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它是从PEM(PrivacyEnhancedMail)和MIME(Internet邮件的附件标准)发展而来的。首先,它的认证机制依赖于层次结构的证书认证机构,所有下一级的组织和个人的证书由上一级的组织负责认证,而最上一级的组织(根证书)之间相互认证,整个信任关系基本是树状的。其次,S/MIME将信件内容加密签名后作为特殊的附件传送。保证了信件内容的安全性。
5.4桌面安全防护
对企业信息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企业网络外部,大量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很早之前安全界就有数据显示,近80%的网络安全事件,是来自于企业内部。同时,由于是内部人员所为,这样的安全犯罪往往目的明确,如针对企业机密和专利信息的窃取、财务欺骗等,因此,对于企业的威胁更为严重。对于桌面微机的管理和监控是减少和消除内部威胁的有效手段。
桌面安全系统把电子签章、文件加密应用和安全登录以及相应的智能卡管理工具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是针对客户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
1)电子签章系统
利用非对称密钥体系保证了文档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采用组件技术,可以无缝嵌入OFFICE系统,用户可以在编辑文档后对文档进行签章,或是打开文档时验证文档的完整性和查看文档的作者。
2)安全登录系统
安全登录系统提供了对系统和网络登录的身份认证。使用后,只有具有指定智能密码钥匙的人才可以登录计算机和网络。用户如果需要离开计算机,只需拔出智能密码钥匙,即可锁定计算机。
3)文件加密系统
文件加密应用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存储。由于密钥保存在智能密码钥匙中,加密算法采用国际标准安全算法或国家密码管理机构指定安全算法,从而保证了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5.5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确认操作者身份的过程。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USB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PKI的USBKey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还可构建用户集中管理与认证系统、应用安全组件、客户端安全组件和证书管理系统通过一定的层次关系和逻辑联系构成的综合性安全技术体系,从而实现上述身份认证、授权与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的总体要求。
6方案的组织与实施方式
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流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攻击前的防范、攻击过程中的防范和攻击后的应对。安全管理贯穿全流程如图3所示。网络与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模型流程不仅描述了安全防范的动态过程,也为本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图3
因此在本方案的组织和实施中,除了工程的实施外,还应重视以下各项工作:
(1)在初步进行风险分析基础上,方案实施方应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明确需求所在,务求有的放矢,确保技术方案的针对性和投资的回报。
(2)把应急响应和事故恢复作为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必要时可借助专业公司的安全服务,提高应对重大安全事件的能力。
(3)该方案投资大,覆盖范围广,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分地区、分阶段实施的方式。
(4)在方案实施的同时,加强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建设,使信息安全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7结论
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分析了网络安全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风险,随后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各个方面,从技术手段的改进,到规章制度的完善;从单机系统的安全加固,到整体网络的安全管理。本方案从技术手段上、从可操作性上都易于实现、易于部署,为众多行业提供了网络安全解决手段。
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内网网络结构不够健全,未能达成建立在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中部市、县级供电公司因为条件有限,信息安全工作相对投入较少,安全隐患较大,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较为薄弱,未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内网网络系统。但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不断上线投运,财务、营销、生产各专业都有相关的信息系统投入应用,相对薄弱的网络系统必将成为整个信息管理模式的最短板。
(2)存在于网络信息化机构漏洞较多。
目前在我国供电企业中,网络信息化管理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供电网络的各类系统对于关键流程流转、数据存储等都非常的重要,不能出现丝毫的问题,但是所承载网络平台的可靠性却不高,安全管理漏洞也较多,使得信息管理发展极不平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未能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执行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我国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今我国供电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造成的关键保密数据外泄是目前最具威胁性的网络安全隐患。各种计算机准入技术,可移动存储介质加密技术的应用,给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供电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操作系统正版化程度严重不足。随着在企业内被广泛使用的XP操作系统停止更新,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将变得更加频繁。一旦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出现,就会对企业内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给目前相对公开化的网络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不法分力趁机窃取国家供电企业的相关文件,篡改供电系统相关数据,对国家供电系统进行毁灭性的攻击,甚至致使整个供电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
(3)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想要保证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就必须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供电企业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为年轻职员,实际操作的能力较低,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知识的积累。且多数老龄职工难以对网络信息完全掌握,跟不上信息化更新状态,与新型网络技术相脱轨。
2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造成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供电企业本身设备上的信息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网络恶意的攻击其中以外界攻击的方式存在的较多。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所有计算机完全处在安全状态。一般情况下某台计算机泄露重要文件或者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都是很难察觉的,这就需要加强我国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的管理,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及时更新网络防病毒软件,针对性地引进远程协助设备,提高警报设备的水平。供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一个较为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存在的风险,对经历的风险进行剖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政策,确立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以制定针对性风险评估政策为前提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的紧迫需求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掌握核心技术”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语,还是国家和各个企业都应该一直贯彻落实的方针政策。为了避免外界对我国供电企业信息技术的操控,国家相关部门就必须实行自主研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促使安全策略、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相结合,大力开发信息网络,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以保证我国供电信息管理的安全。
现阶段,我国的供电企业内网网络结构不够健全,未能达成建立在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化的理想状态。中部市、县级供电公司因为条件有限,信息安全工作相对投入较少,安全隐患较大,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较为薄弱,未能建立一个健全的内网网络系统。但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不断上线投运,财务、营销、生产各专业都有相关的信息系统投入应用,相对薄弱的网络系统必将成为整个信息管理模式的最短板。
(2)存在于网络信息化机构漏洞较多。
目前在我国供电企业中,网络信息化管理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供电网络的各类系统对于关键流程流转、数据存储等都非常的重要,不能出现丝毫的问题,但是所承载网络平台的可靠性却不高,安全管理漏洞也较多,使得信息管理发展极不平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未能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执行和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作为我国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今我国供电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造成的关键保密数据外泄是目前最具威胁性的网络安全隐患。各种计算机准入技术,可移动存储介质加密技术的应用,给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目前供电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操作系统正版化程度严重不足。随着在企业内被广泛使用的XP操作系统停止更新,针对操作系统的攻击将变得更加频繁。一旦有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出现,就会对企业内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给目前相对公开化的网络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意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不法分力趁机窃取国家供电企业的相关文件,篡改供电系统相关数据,对国家供电系统进行毁灭性的攻击,甚至致使整个供电系统出现大面积瘫痪。
(3)职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想要保证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就必须要提高供电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供电企业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为年轻职员,实际操作的能力较低,缺少应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知识的积累。且多数老龄职工难以对网络信息完全掌握,跟不上信息化更新状态,与新型网络技术相脱轨。
2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造成供电企业的信息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供电企业本身设备上的信息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就是外界网络恶意的攻击其中以外界攻击的方式存在的较多。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相关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所有计算机完全处在安全状态。一般情况下某台计算机泄露重要文件或者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都是很难察觉的,这就需要加强我国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的管理,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及时更新网络防病毒软件,针对性地引进远程协助设备,提高警报设备的水平。供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一个较为庞大且繁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信息安全风险也是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存在的风险,对经历的风险进行剖析,制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政策,确立供电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是以制定针对性风险评估政策为前提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的紧迫需求做好全面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掌握核心技术”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语,还是国家和各个企业都应该一直贯彻落实的方针政策。为了避免外界对我国供电企业信息技术的操控,国家相关部门就必须实行自主研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地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促使安全策略、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的相结合,大力开发信息网络,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以保证我国供电信息管理的安全。
1.2安全审计功能通过在网络旁路挂载的方式,对网络进行监听,捕获并分析网络数据包,还原出完整的协议原始信息,并准确记录网络访问的关键信息,从而实现网络访问记录、邮件访问记录、上网时间控制、不良站点访问禁止等功能。审计设备安装后不能影响原有网络,并需具有提供内容安全控制的功能,使网络维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和入侵行为等,从而使网络系统性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通常的做法就是安装安全运行维护系统SOC(SecurityOperationsCente)r,网管员定时查看日志来分析网络状况,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维护稳定网络的安全运行。
1.3外网用户访问内部网络公司会有一些出差在外地的人员以及居家办公人员SOHO(SmallOfficeHomeOffice),因办公需要,会到公司内网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出于安全和便捷等因素考虑,需要借助虚拟专用网络技术VPN(VirtualPrivateNetwork)来实现。通常的做法是安装VPN设备(应用网关)来实现。
2网络安全设备的部署与应用
通过企业网络安全分析,结合中小企业网络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从拓扑图1可以看出,该网络中的核心网络设备为UTM综合安全网关。它集成了防病毒、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多种网络安全防护功能,从而成为统一威胁管理UTM(UnifiedThreatManagement)综合安全网关。它是一种由专用硬件、专用软件和网络技术组成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设备,通过提供一项或多项安全功能,将多种安全特性集成于一个硬件设备,构成一个标准的统一管理平台[2]。通常,UTM设备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有网络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防御)和网关防病毒等功能。为使这些功能能够协同运作,有效降低操作管理难度,研发人员会从易于操作使用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优化,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并降低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对于没有专业信息安全知识的人员或者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使用UTM产品可以很方便地提高这些企业应用信息安全设施的质量。在本案例中主要使用的功能有防火墙、防病毒、VPN、流量控制、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盒日志审计等。网络接入和路由转发功能也可由UTM设备来实现。因其具有多个接口(即多个网卡),可通过设定接口组把办公区、车间、服务器组等不同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网段;通过对不同网段设定不同的访问规则,制定不同的访问策略,来实现非军事化区DMZ(demilitarizedzone)、可信任区以及非信任区的划分,从而有效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于上网行为的管理,可以通过内置UTM设备的功能来实现管控,并可以实现Web过滤以及安全审计功能.1可以访问互联网,而车间2不能访问互联网。在办公区和部分车间安装无线AP,可方便人员随时接入网络。通过访问密码和身份认证等手段,可对接入者进行身份识别,对其访问网络的权限进行区分管控。市场上还有一些专用的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安装,用以实现对员工上网行为进行更为精准的管控。对于出差在外地的人员和SOHO人员可在任何时间通过VPN客户端,用事先分配好的VPN账户,借助UTM设备的VPN功能,与总部建立VPN隧道,从而保证相互间通信的保密性,安全访问企业内部网络,实现高效安全的网络应用。
(试 行)
一、 网络类题目的特点
学生络类题目的特点主要以校园网、小型企业网、大型企业网(多地互联)为应用场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类或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二、 网络工程设计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要求
类似于投标书,但有不同于投标书,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产品说明书、产品报价……),也一般不考虑具体综合布线(职院学校的要求),主要倾向于其技术实现。
2.论文写作基本环节
采用工程业务流程,类似于软件工程:
1)需求分析
2)功能要求
3)逻辑网络设计(设计原则、拓扑结构图、背景技术简介、IP地址规划表),也称为总体设计
4)物理网络设计(实现原则、技术方案对比,一般考虑结构化布线),也称为详细设计
5)网络实现(设备选型和综合布线属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主要强调各种设备的配置与动态联调以实现具体目标)
6)网络测试(比较测试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
具体实现通过采用Dynamips 模拟平台和Cisco Packet Tracer(PT)模拟平台。
3.注意事项
1)抓住题目主旨和侧重点(类似题目的需求不同,取材角度不同、参考资料的取舍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场合会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路由技术(BGP、RIP、单区域和多区域的OSPF)、交换技术(Vlan、生成树、链路聚合、堆叠)、访问(接入)技术、安全技术等,只有这样题目才能各有千秋,否则就都变成了XX公司(校园)网络设计。)
2)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
3)不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调试说明书
4)不建议包含综合布线的整个过程。
4.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结构不太清楚,有些环节没有
2)不应有产品说明书,具体实现要更清楚
三、 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基本环节与要求
从技术上讲主要有:
1)Internet安全接入防火墙访问控制;
2)用户认证系统;
3)入侵检测系统;
4)网络防病毒系统;
5)VPN加密系统;
6)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加固;
7)数据备份系统;
从模型层次上讲主要有:
1)物理层安全风险
2)网络层安全风险
3)系统层安全风险
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选题有些过于复杂而有些过于简单
2)只是简单叙述各种安全技术,没有具体实现
四、 论文答辩要求
1)论文格式:从总体上,论文的格式是否满足《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中图分类号:TP3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069-02
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具体而言,网络安全就是保护个人隐私,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证商业秘密在网络上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及真实性,控制不健康的内容或危害社会稳定的言论,避免机密泄漏等。
2 我厂网络安全措施
2.1 统一出口,便于管理
将三地的网络进行了配置更改,两地间增加了高性能的路由器,建成了企业内部局域网络。此局域网的建成就像给企业网络系统安装了一个“保护壳”,使企业内部网络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保证了数据采集、传输的安全性,加强了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的保密性。
2.2 企业防火墙,墙
在企业局域网的统一出口安装了Internet防火墙,负责管理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在没有防火墙时,内部网络上的每个节点都暴露给Internet上的其它主机,极易受到攻击。这就意味着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要由每一个主机的坚固程度来决定,并且安全性等同于其中最弱的系统。
2.3 生产和办公物理和虚拟相结合隔离
为了保证生产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采取了生产网和办公网逻辑隔离,两网通过防火墙相连,高度融合,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网的安全性。
2.4 病毒扫描评估
通过专业软件扫描分析全厂的网络系统,检查网络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并生成相应的报告,提出修补方法和应实施的安全策略,增强了网络安全性。
2.5 行为管理
引进了国内先进的“网康”网络接入管理设备,对企业网络进行优化管理,实现了对网络的整体流量分配与控制,加强了网络数据流量分析,优化了网络流量调整工作。
2.6 区域WLAN的划分
将企业办公、生产区域网络用户按照单位、区域和楼层等细化管理,通过划分不同的WLAN,从逻辑上阻隔网段,彻底阻隔广播域,缩小区域,减小网络异常的影响范围。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认识上的误区
①安装最新的杀毒软件就不怕病毒了。安装杀毒软件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病毒的入侵和查杀系统中已感染的计算机病毒,但这并不能保证就没有病毒入侵了,因为杀毒软件查杀某一病毒的能力总是滞后于该病毒的出现。
②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单机版杀毒软件和网络版杀毒软 件等效。网络版杀毒软件核心就是集中的网络防毒系统管理。网络版杀毒软件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上通过安全中心控制整个网络的客户端杀毒软件同步病毒查杀、监控整个网络的病毒。同时对于整个网络而言,管理非常方便,对于单机版是不可能做到的。
③不上网就不会中毒。虽然不少病毒是通过网页传播的,但像QQ聊天接发邮件同样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盗版光盘以及U盘等也会存在着病毒。所以只要计算机开着,就要防范病毒。
④文件设置只读就可以避免感染病毒。设置只读只是调用系统的几个命令,而病毒或黑客程序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设置只读并不能有效防毒,不过在局域网中为了共享安全,放置误删除,还是比较有用的。
⑤网络安全主要来自外部。基于内部的网络攻击更加容易,不需要借助于其他的网络连接方式,就可以直接在内部网络中实施攻击。所以,加强内部网络安全管理,特别是用户帐户管理,如帐户密码、临时帐户、过期帐户和权限等方面的管理非常必要。
3.2. 技术上的差距
①操作系统使用盗版。由于习惯问题,部分软件不兼容原装系统和觉得正版与盗版都一样等的一些类似原因导致使用盗版系统占到我厂绝大数计算机,给全厂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②生产电脑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无法自动升级。由于办公网和生产网隔离,生产电脑无法上网,无法自动升级防火墙和杀毒等软件,以至于在生产电脑上插拔外置移动设备和局域内传输文件带来的安全危险显得毫无抵抗之力。
③查找故障机困难。由于三地运行,地域广,人员多,加之入厂机子相关登记信息空白,给查找故障机带来更多困难,显得无从下手。
4 进一步的措施
4.1 环网建设
目前企业网络链路均为单链路。致使网络链路抗风险能力较差,链路中断后恢复时间较长。不能满足生产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需求。为提高网络链路的抗风险能力,计划在充分利用已建光缆、杆路资源及网络设备的基础上,新增传输设备,将网络链路构成环网,当网络中断后自动切换至反向链路,实现网络“零中断”。
4.2 层级改造
我厂分场站网络节点,由于之前采用交换机级联的方式组网,受到光缆资源的限制,尚有部分网络级联层级达到三级或者更多,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展,层级数过多问题也日益凸显,现计划对此类场站进行层级改造。
4.3 基于DHCP和MAC地址动态绑定的用户自助接入系 统研究与应用
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DHCP、VPMS和开源Liunx系统的相关技术,实现基于DHCP和MAC地址动态绑定的网络用户自助接入指定网络,无需安装客户端,从而简化日常IT管理人员负担和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与信息安全水平,基于DHCP和MAC地址动态绑定的用户自助接入系统应用,如图1所示。
4.4 端口封装,细化管理
结合以上MAC地址绑定和VLAN划分,通过客户端连接交换机做端口分装策略,进一步固定IP地址,防止IP使用混乱,营造一个平稳畅通的网络环境。
5 结 语
上述论文主要从我厂当前实际的网络运行状况,分析了所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及采取的一些相应安全措施和下步主要安全工作的同时,也客观的提出了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最后希望通过本论文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厂网络安全的现状,可以使大家有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董玉格.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安全与实用防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 电出版社,2002.
提起网络信息安全,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病毒破坏和黑客攻击。其实不然,政府和企业因信息被窃取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病毒破坏和黑客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据权威机构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安全威胁来自泄密和内部人员犯罪,而非病毒和外来黑客引起。
目前,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在网络安全防护建设中,普遍采用传统的内网边界安全防护技术,即在组织网络的边缘设置网关型边界防火墙、AAA认证、入侵检测系统IDS等等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技术,对网络入侵进行监控和防护,抵御来自组织外部攻击、防止组织网络资源、信息资源遭受损失,保证组织业务流程的有效进行。
这种解决策略是针对外部入侵的防范,对于来自网络内部的对企业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破坏和非法行为的安全防护却无任何作用。对于那些需要经常移动的终端设备在安全防护薄弱的外部网络环境的安全保障,企业基于网络边界的安全防护技术就更是鞭长莫及了,由此危及到内部网络的安全。一方面,企业中经常会有人私自以Modem拨号方式、手机或无线网卡等方式上网,而这些机器通常又置于企业内网中,这种情况的存在给企业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黑客利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无线局域网、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应用程序的各种漏洞就可以绕过企业的边界防火墙侵入企业内部网络,发起攻击使内部网络瘫痪、重要服务器宕机以及破坏和窃取企业内部的重要数据。
二、内网安全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网络环境是建立在当前飞速发展的开放网络环境中,顾名思义,开放的环境既为信息时代的企业提供与外界进行交互的窗口,同时也为企业外部提供了进入企业最核心地带——企业信息系统的便捷途径,使企业网络面临种种威胁和风险:病毒、蠕虫对系统的破坏;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自身的安全漏洞为不良企图者所利用来窃取企业的信息资源;企业终端用户由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匮乏,导致企业安全策略不能真正的得到很好的落实,开放的网络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1.病毒、蠕虫入侵
目前,开放网络面临的病毒、蠕虫威胁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种类多、变化快等特点,即使再先进的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技术也不能独立有效地完成安全防护,特别是对新类型新变种的病毒、蠕虫,防护技术总要相对落后于新病毒新蠕虫的入侵。
病毒、蠕虫很容易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企业的内部网络,除了利用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漏洞外,最大的威胁却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用户的各种危险应用:不安装杀毒软件;安装杀毒软件但不及时升级;网络用户在安装完自己的办公桌面系统后,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就连接到危险的网络环境中,特别是Internet;移动用户计算机连接到各种情况不明网络环境,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又连入企业网络;桌面用户在终端使用各种数据介质、软件介质等等都可能将病毒、蠕虫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到企业网络中,给企业信息基础设施,企业业务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2.软件漏洞隐患
企业网络通常由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软件系统组成,有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等等,尤其是存在于广大终端用户办公桌面上的各种应用软件不胜繁杂,每一个软件系统都有不可避免的、潜在的或已知的软件漏洞。无论哪一部分的漏洞被利用,都会给企业带来危害,轻者危及个别设备,重者成为攻击整个企业网络媒介,危及整个企业网络安全。
3.系统安全配置薄弱
企业网络建设中应用的各种软件系统都有各自默认的安全策略增强的安全配置设置,例如,账号策略、审核策略、屏保策略、匿名访问限制、建立拨号连接限制等等。这些安全配置的正确应用对于各种软件系统自身的安全防护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企业网络环境中,这些安全配置却被忽视,尤其是那些网络的终端用户,导致软件系统的安全配置成为“软肋”、有时可能严重为配置漏洞,完全暴露给整个外部。例如某些软件系统攻击中采用的“口令强制攻击”就是利用了弱口令习惯性的使用安全隐患,黑客利用各种网络应用默认安装中向外部提供的有限信息获取攻击的必要信息等等。
4.脆弱的网络接入安全防护
传统的网络访问控制都是在企业网络边界进行的,或在不同的企业内网不同子网边界进行且在网络访问用户的身份被确认后,用户即可以对企业内网进行各种访问操作。在这样一个访问控制策略中存在无限的企业网络安全漏洞,例如,企业网络的合法移动用户在安全防护较差的外网环境中使用VPN连接、远程拨号、无线AP,以太网接入等等网络接入方式,在外网和企业内网之间建立一个安全通道。
另一个传统网络访问控制问题来自企业网络内部,尤其对于大型企业网络拥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终端,使用的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目前对于企业网管很难准确的控制企业网络的应用,这样的现实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员工使用未经企业允许的网络应用,如邮件服务器收发邮件,这就可能使企业的保密数据外泄或感染邮件病毒;企业内部员工在终端上私自使用未经允许的网络应用程序,在此过程中就有可能下载到带有病毒、木马程序等恶意代码的软件,从而感染内部网络,进而造成内部网络中敏感数据的泄密或损毁。
5.企业网络入侵
现阶段黑客攻击技术细分下来共有8类,分别为入侵系统类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欺骗类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对防火墙的攻击、病毒攻击、伪装程序/木马程序攻击、后门攻击。
对于采取各种传统安全防护措施的企业内网来说,都没有万无一失的把握;对于从企业内网走出到安全防护薄弱的外网环境的移动用户来说,安全保障就会严重恶化,当移动用户连接到企业内网,就会将各种网络入侵带入企业网络。
6.终端用户计算机安全完整性缺失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员工会在企业专网以外使用计算机办公,同时这些移动员工需要连接回企业的内部网络获取工作必须的数据。由于这些移动用户处于专网的保护之外,很有可能被黑客攻陷或感染网络病毒。同时,企业现有的安全投资(如:防病毒软件、各种补丁程序、安全配置等)若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终端员工没有及时更新病毒特征库,或私自卸载安全软件等,将成为黑客攻击内部网络的跳板。
三、内网安全实施策略
1.多层次的病毒、蠕虫防护
病毒、蠕虫破坏网络安全事件一直以来在网络安全领域就没有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为的原因,如不安装防杀病毒软件,病毒库未及时升级等等,也有技术上的原因,杀毒软件、入侵防范系统等安全技术对新类型、新变异的病毒、蠕虫的防护往往要落后一步。危害好像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危害程度,只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防护办法,就会使病毒、蠕虫对企业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甚至没有危害。这样,仅靠单一、简单的防护技术是难以防护病毒、蠕虫的威胁的。
2.终端用户透明、自动化的补丁管理,安全配置
为了弥补和纠正运行在企业网络终端设备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全漏洞,使整个企业网络安全不至由于个别软件系统的漏洞而受到危害,完全必要在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中加强对补丁升级、系统安全配置的管理。
用户可通过管理控制台集中管理企业网络终端设备的软件系统的补丁升级、系统配置策略,定义终端补丁下载。将补丁升级策略、增强终端系统安全配置策略下发给运行于各终端设备上的安全,安全执行这些策略,以保证终端系统补丁升级、安全配置的完备有效,整个管理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对终端用户来说完全透明,减少了终端用户的麻烦和企业网络的安全风险,提高企业网络整体的补丁升级、安全配置管理效率和效用,使企业网络的补丁及安全配置管理策略得到有效的落实。
3.全面的网络准入控制
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可靠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必须建立在集成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上,比如系统认证和各类服务授权,数据库的加密及备份,访问及操作的控制等。但是,通过对现有电力网络的粗略调查,发现网络本身的脆弱性才是现有电力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1威脸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行为
网络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导致了众多威胁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行为。
1.1恶意入侵
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电力企业网络上,找到很多我们需要的资料,包括机密度很高的资料。所以,想得到这些资料的人,会通过网络攻击人侵来达到目的。网络攻击人侵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目标分析;文档获取;密码破解;登陆系统、获取资料与日志清除等技术。正像前文提到的一样,我们的网络安全形势真的是不容乐观,所以,这种恶意人侵的行为,在电力企业网络中变得相对简单了许多。密码的获得,简直容易之至,因为有些就是空。当人侵者得到了密码之后,就可以很方便的与该机器建立连接,得到机器上的资料轻而易举,且不留痕迹。
1.2恶作剧式的网络捣乱行为
随着 计算 机技术的推广,计算机安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计算机安全软件随处可见。其中不乏功能强大且完全免费的网络安全软件,就是某些软件的共享版的功能也丝毫不可小看。在电力企业内部使用计算机的人员中,有很多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爱好者。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知识的学习,但是,很多网络安全软件的使用相当简单,只需点几下鼠标,就可以执行其强大的功能。而其使用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这种行为所存在的危险性,也不知道目标机器的功能何在。
1.3网络病毒的传播
计算机病毒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任何一个接触计算机的人可能都遭遇过病毒的危害。准确来讲,计算机病毒又可以分为两大种:一种是病毒,另一种称之为蠕虫。
病毒是一个程序,‘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厂白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除复制能力夕卜,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
蠕虫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等!
1.4恶意网页
当我们的电力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网站,连接上了internet,每一个电脑使用者都在不断地点击各种网页,以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页都是安全的。有的网站的开发者或是拥有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会修改自己的网页,使之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例如:当我们不经意间,点击了某个网站的链接,发现我们的浏览器ie已经被改头换面,标题永远被换成了那个恶意网站的名称。通过正常的途径已经无法修改。还有的网页本身具有木马的功能,只要你浏览之后,你的机器就有可能被种下了木马,随之而来的就是你个人信息的泄露。
1.5各种软件本身的漏洞涌现
软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一定是个不完善的产品,会不断的涌现出不同严重程度的bug。随着软件的使用,使得软件所接触的条件日趋复杂,从而暴露出没有发现的自身缺陷。以我们熟悉的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为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微软的官方网站上贴出最近发现的漏洞补丁。
2电力 企业 网络 安全基本防范措施
针对电力网络脆弱性,需要加强的网络安全配置和策略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防火墙拦截
防火墙是最近几年 发展 起来的一种保护 计算 机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措施,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也可称之为控制逾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相应的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档外部网络的侵人;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我个人认为“防火墙十杀毒软件”的配置手段是比较合适的,但定期的升级工作是必须的,否则也只能是一种摆设。
即便企业有了各种各样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保护,企业系统管理员也不能够高枕无忧。为了预防意外的破坏造成信息丢失和网络瘫痪,有必要事先做好网络信息和系统的备份。当然,定期检验备份的有效性也非常重要。定期的恢复演习是对备份数据有效性的有力鉴定,同时也是对网管人员数据恢复技术操作的演练,做到遇到问题不慌乱,从容应付,提供有保障的网络访间服务。
防火墙类型主要包括包过滤防火墙、防火墙和双穴防火墙。其中包过滤防火墙设置在网络层,可以在路由器上实现包过滤。这种防火墙可以用于禁止外部非法用户的访问,也可以用来禁止访问某些服务类型。防火墙又称应用层网管级防火墙,由服务器和过滤路由器组成,是目前教为流行的一种防火墙。双穴防火墙从一个网络搜集数据,并巨有选择的把它发送到另一个网络。
合理的配置防火墙,是确保我们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首要选项。保证我们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安全,不会在连接端口出现安全漏洞。
2.2用户管理机制
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应用,存在两种身份:一种是作为本地计算机,用户可以对本地的计算机资源进行管理和使用;另一种是作为网络中的一份子。高级的操作系统,都支持多用户模式,可以给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人员分配不同的帐户,并在本地分配不同的权限。在网络的服务器中安装的网络操作系统,更是存在严格的用户管理模式。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从winnf开始,到win2000 server的用户管理日趋完善,从单纯的域管理,发展到活动目录的集成管理。在月朗民务器上我门可以详细规定用户的权限,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的登陆和恶意人侵。
2.3密码机制
生活在信息时代,密码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能源部门的主力军—电力企业的网络环境里,密码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谁掌握了密码,谁就掌握了信息资源。当你失去了密码,就像你虽然锁上了门,可是别人却有了和你同样的门钥匙一样。
特别将这个题目单独列出,是因为作为一个网络管理人员,深刻感觉到我们电力企业内部网络中,存在大量不安全的密码。比如弱口令:123, 000, admin等等。这些密码表面1二看是存在密码,但实际上用专用的网络工具查看的时候,很容易的就会被破解。某些网站和服务器的密码便是如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8-6262-03
1 概述
有别于有线网络的设备可利用线路找寻设备信息,无论是管理、安全、记录信息,比起无线网络皆较为方便,相较之下无线网络的环境较复杂。无线网络安全问题最令人担心的原因在于,无线网络仅透过无线电波透过空气传递讯号,一旦内部架设发射讯号的仪器,在收讯可及的任一节点,都能传递无线讯号,甚至使用接收无线讯号的仪器,只要在讯号范围内,即便在围墙外,都能截取讯号信息。
因此管理无线网络安全维护比有线网络更具挑战性,有鉴于政府机关推广于民众使用以及企业逐渐在公司内部导入无线网络架构之需求,本篇论文特别针对无线网络Wi-Fi之使用情境进行风险评估与探讨,以下将分别探讨无线网络传输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进而提出建议之无线网络建置规划检查项目。
2 无线网络传输风险
现今无线网络装置架设便利,简单设定后即可进行网络分享,且智能型行动装置已具备可架设热点功能以分享网络,因此皆可能出现不合法之使用者联机合法基地台,或合法使用者联机至未经核可之基地台情形。倘若企业即将推动内部无线上网服务,或者考虑网络存取便利性,架设无线网络基地台,皆须评估当内部使用者透过行动装置联机机关所提供之无线网络,所使用之联机传输加密机制是否合乎信息安全规范。
倘若黑客企图伪冒企业内部合法基地台提供联机时,势必会造成行动装置之企业数据遭窃取等风险。以下将对合法使用者在未知的情况下联机至伪冒的无线网络基地台,以及非法使用者透过加密机制的弱点破解无线网络基地台,针对这2个情境加以分析其风险。
2.1 伪冒基地机风险
目前黑客的攻击常会伪冒正常的无线网络基地台(Access Point,以下简称AP),而伪冒的AP在行动装置普及的现今,可能会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联机,当连上线后,攻击者即可进行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简称MitMAttack),取得被害人在网络上所传输的数据。情境之架构详见图1,利用伪冒AP攻击,合法使用者无法辨识联机上的AP是否合法,而一旦联机成功后黑客即可肆无忌惮的窃取行动装置上所有的数据,造成个人数据以及存放于行动装置上之机敏数据外泄的疑虑存在。企业在部署无线局域网络时,需考虑该类风险问题。
2.2 弱加密机制传输风险
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为一无线加密协议保护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AN,以下简称WLAN)数据安全的加密机制,因WEP的设计是要提供和传统有线的局域网络相当的机密性,随着计算器运算能力提升,许多密码分析学家已经找出WEP好几个弱点,但WEP加密方式是目前仍是许多无线基地台使用的防护方式,由于WEP安全性不佳,易造成被轻易破解。
许多的无线破解工具皆已存在且纯熟,因此利用WEP认证加密之无线AP,当破解被其金钥后,即可透过该AP连接至该无线局域网络,再利用探测软件进行无线局域网络扫描,取得该无线局域网络内目前有哪些联机的装置。
当使用者使用行动装置连上不安全的网络,可能因本身行动装置设定不完全,而将弱点曝露在不安全的网络上,因此当企业允许使用者透过行动装置进行联机时,除了提醒使用者应加强自身终端安全外,更应建置安全的无线网络架构,以提供使用者使用。
3 无线网络安全架构
近年许多企业逐渐导入无线局域网络服务以提供内部使用者及访客使用。但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如何达到无线局域网络之安全,亦为重要。
3.1 企业无线局域网安全目标
企业之无线网络架构应符合无线局域网络安全目标:机密性、完整性与验证性。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无线网络安全架构应防范机密不可泄漏给未经授权之人或程序,且无线网络架构应将对外提供给一般使用者网络以及内部所使用之内部网络区隔开。无线网络架构之加密需采用安全性即高且不易被破解的方式,并可对无线网络使用进行稽核。
完整性(Integrity)
无线网络安全架构应确认办公室环境内无其它无线讯号干扰源,并保证员工无法自行架设非法无线网络存取点设备,以确保在使用无线网络时传输不被中断或是拦截。对于内部使用者,可建立一个隔离区之无线网络,仅提供外部网际网络连路连接,并禁止存取机关内部网络。
认证性(Authentication)
建议无线网络安全架构应提供使用者及设备进行身份验证,让使用者能确保自己设备安全性,且能区分存取控制权限。无线网络安全架构应需进行使用者身份控管,以杜絶他人(允许的访客除外)擅用机关的无线网络。
因应以上无线局域网络安全目标,应将网络区分为内部网络及一般网络等级,依其不同等级实施不同的保护措施及其应用,说明如下。
内部网络:
为网络内负责传送一般非机密性之行政资料,其系统能处理中信任度信息,并使用机关内部加密认证以定期更变密码,且加装防火墙、入侵侦测等作业。
一般网络:
主要在提供非企业内部人员或访客使用之网络系统,不与内部其它网络相连,其网络系统仅能处与基本信任度信息,并加装防火墙、入侵侦测等机制。
因此建议企业在建构无线网络架构,须将内部网络以及提供给一般使用者之一般网络区隔开,以达到无线网络安全目标,以下将提供无线办公方案及无线访客方案提供给企业导入无线网络架构时作为参考使用。
3.2内部网络安全架构
减轻无线网络风险之基础评估,应集中在四个方面:人身安全、AP位置、AP设定及安全政策。人身安全方面,须确保非企业内部使用者无法存取办公室范围内之无线内部网络,仅经授权之企业内部使用者可存取。可使用影像认证、卡片识别、使用者账号密码或生物识别设备以进行人身安全验证使用者身份。企业信息管理人员须确保AP安装在受保护的建筑物内,且使用者须经过适当的身份验证才允许进入,而只有企业信息管理人员允许存取并管理无线网络设备。
企业信息管理人员须将未经授权的使用者访问企业外部无线网络之可能性降至最低,评估每台AP有可能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可请网络工程师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办公室内最适当放置AP的位置以降低之风险。只要企业使用者拥有存取无线内部网络能力,攻击者仍有机会窃听办公室无线网络通讯,建议企业将无线网络架构放置于防火墙外,并使用高加密性VPN以保护流量通讯,此配置可降低无线网络窃听风险。
企业应侧重于AP配置之相关漏洞。由于大部分AP保留了原厂之预设密码,企业信息管理人员需使用复杂度高之密码以确保密码安全,并定期更换密码。企业应制定相关无线内部网络安全政策,包括规定使用最小长度为8个字符且参杂特殊符号之密码设置、定期更换安全性密码、进行使用者MAC控管以控制无线网络使用情况。
为提供安全无线办公室环境,企业应进行使用者MAC控管,并禁用远程SNMP协议,只允许使用者使用本身内部主机。由于大部分厂商在加密SSID上使用预设验证金钥,未经授权之设备与使用者可尝试使用预设验证金钥以存取无线内部网络,因此企业应使用内部使用者账号与密码之身份验证以控管无线内部网络之存取。
企业应增加额外政策,要求存取无线内部网络之设备系统需进行安全性更新和升级,定期更新系统安全性更新和升级有助于降低攻击之可能性。此外,政策应规定若企业内部使用者之无线装置遗失或被盗,企业内部使用者应尽快通知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以防止该IP地址存取无线内部网络。
为达到一个安全的无线内部网络架构,建议企业采用IPS设备以进行无线环境之防御。IPS设备有助于辨识是否有未经授权之使用者试图存取企业内部无线内部网络或企图进行非法攻击行为,并加以阻挡企业建筑内未经授权私自架设之非法网络。所有无线网络之间的通讯都需经过IPS做保护与进一步分析,为一种整体纵深防御之策略。
考虑前述需求,本篇论文列出建构无线内部网络应具备之安全策略,并提供一建议无线内部网络安全架构示意图以提供企业信息管理人员作为风险评估之参考,详见表1。
企业在风险评估后确认实现无线办公室环境运行之好处优于其它威胁风险,始可进行无线内部网络架构建置。然而,尽管在风险评估上实行彻底,但无线网络环境之技术不断变化与更新,安全漏洞亦日新月异,使用者始终为安全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建议企业必须持续对企业内部使用者进行相关无线安全教育,以达到纵深防御之目标。
另外,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性更新和升级会议室公用网络之系统,定期更新系统安全性更新和升级有助于降低攻击之可能性。为达到一个安全的会议室公用网络架构,建议企业采用IPS设备以进行无线环境之防御。
IPS设备有助于辨识是否有未经授权之使用者试图存取企业内部会议室公用网络或企图进行非法攻击行为,并加以阻挡企业建筑内未经授权私自架设之非法网络。所有无线网络之间的通讯都需经过IPS做保护与进一步分析,为一种整体纵深防御策略。
4 结论
由于无线网络的存取及使用上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更显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性之重要,本篇论文考虑无线网络联机存取之相关风险与安全联机的准则需求,有鉴于目前行动装置使用量大增,企业可能面临使用者要求开放无线网络之需求,应建立相关无线网络方案,本研究针对目前常见之无线网络风险威胁为出发,以及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使用者,针对不同安全需求强度,规划无线网络使用方案,提供作为建置参考依据,进而落实传输风险管控,加强企业网络安全强度。
参考文献:
[1] Gast M S.Wireless Networks: The Definitive Guide[M].O’Reilly, 2002.
[2] Edney J, Arbaugh W A.Security:Wi-Fi Protected Access and 802.11[M].Addison-Wesley,2004.
[3] R. Guha, Z. Furqan, S. Muhammad.Discovering Man-In-The-Middle Attacks nAuthentication Protocols[J].IEEE Military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07, Orlando, FL, 2007(1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