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安全标准化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4 23:26: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安全标准化管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安全标准化管理

篇(1)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建筑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部分建筑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将精力放在进度管理、节约成本等方面,忽视了安全管理,导致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巨大,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因此,必须采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1.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涵

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中认真负责、严格贯彻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安全规程、安全标准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同时融入了国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理念,形成共同参与、权责分明的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目标。安全管理是建筑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员、场地、材料、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各个方面,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安全管理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立科学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适应项目安全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复杂性。建筑施工过程复杂,环节众多,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建筑项目。例如,安装脚手架、起重、运输、混凝土浇筑等,都需要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认真分析,全面检查,确保施工各个环节安全进行。第二,变化性。建筑施工环境和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施工条件的变化,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及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建筑项目周期较长,部分项目劳动条件较差,季节变化、恶劣天气等无法避免,必须采取恰当的安全保护措施。第三,全面性。安全管理包括人的管理、物的管理以及管理行为本身,人的管理包括施工作业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流程、工艺进行;物的管理包括材料、设备、办公设施以及防护网的管理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管理行为主要是指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负责人,应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工作。第四,长期性。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是长期的,应确保在整个项目过程正常运行,加强安全标准化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以预防为主,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尤其是在人员变动频繁时,一定要加强警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包括企业建筑项目标准化管理文件的制定,构建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确定实施细则,并监督落实情况;随着新问题的出现,不断完善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修正和调整;定期检查工作,确定新的管理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和执行;发生安全事故应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标准化管理应分为安全职责划分标准化、安全风险控制标准化、施工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价标准化、安全检查标准化、应急管理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全面提升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标准等》等,但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企业在建筑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建设方面也比较欠缺,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标准,不利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其次,部分企业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等问题。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为支撑,权责分明,发挥对各项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对故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违规作业等问题,应加大惩处力度,纠正其侥幸心理,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施工人员重视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问责及奖惩制度。此外,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影响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3.1组织机构标准化

完善管理组织,将项目经理作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标准化工作,设立安全监察部门,直接由项目经理负责,成员由企业指派或项目部自行任命;所有安全标准化管理负责人均应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相关培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相关要求,进行部门设置及人力资源调配。落实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组织落实工作,将标准化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明确安全职责,消除事故隐患;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抓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主持安全防护、检查、验收等工作;设置专职安全员,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2现场管理标准化

制定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参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制定现场管理的具体细则。做好现场标识,包括安全知识、文明施工制度等宣传板,划分不同功能区域,设立安全警示标牌,尤其是具有触电危险场所,标志牌应使用绝缘材料。临时设施管理应符合环保和消防等相关要求,例如临时宿舍,应确保生活设施完善,安静整洁;配备急救药品及急救器材,对于大型建筑项目,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医疗站。物料管理应根据不同材料的存放特点,分区域堆放;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易燃易爆物品等,应妥善保管。

3.3安全信息标准化

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安全信息管理是基础,通过收集、整理最近安全信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办法,提高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安全信息管理的标准化,首先应制定原始记录标准,包括项目计划、设计、设备、隐患整改、工艺、作业控制、操作、监督、事故处理、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应该采取科学的信息分析方法等。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确保现场各项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以及有效性,直至竣工验收后转交给专人负责。

3.4安全防护标准化

加强安全防护标准化建设,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的要求,制定安全防护方案。例如,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经过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标准化培训;制定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对事故高风险区域加强防护;竖井、防护网布局应符合相关规定;建筑物外侧按要去封闭;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电梯井口、通道口应设置防护栏、防护门;临时拆除或更改安全防护设施,应提前准备替代措施,并警示所有作业人员,注意作业安全;施工班组应按照标准流程做好检查、验收、移交等工作,明确责任。

3.5评价机制标准化

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是对建筑项目安全生产成果的检验和评价,包括安全管理考核、安全组织机构考核、安全检查和监督等,由建筑企业单位负责组织考核工作,针对项目上报的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审核及检查,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现场检查,了解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正并要去项目部及时整改。综合评价各个项目事故发生率、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情况、重大安全事故情况等,了解安全标准化管理成果。

4结束语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项目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是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的关键。目前,我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还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安全意识薄弱等,安全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应从组织机构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安全信息标准化、安全防护标准化、评价机制标准化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鑫柳.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新模式分析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49.

[2]方璐.论建筑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7(40):136-137.

[3]任文良.我国现阶段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5,41(01):250-251.

篇(2)

【关键词】

水电厂;检修;安全标准化;技术探讨

1前言

目前,国内现役的水电厂存在两种检修模式:一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传统水电厂,自身拥有检修队伍,配备相应的检修人员,对电厂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另一种是九十年代后建设的新型水电厂,为了节约成本,一般自身不设立专门的检修队伍,如有检修任务,大都采用招标方式,将检修作业发包给其他检修单位进行。针对这两种检修模式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利弊,深入的对水电厂检修模式进行研究,制定一套安全、标准的检修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2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法的提出

传统水电厂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自身设有专门的检修队伍,各工种配备比较齐全。虽然其检修管理模式比较成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首先,水电厂检修队伍一般会有多个分支机构,各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和冲突,所以在检修过程中,往往不能全力以赴,甚至导致消极怠工,易发生安全事故。其次,各分支机构的职责划分非常细致,而且工种比较单一,所以,当有检修任务时,各分支机构都要派相应工种的员工去参与任务,造成人员管理难度加大,同时多人交叉作业也容易引发意外事故。九十年代之后建设的水电厂,大部分没有设立自己专门的检修队伍,当有检修任务时,往往采取发包委外的形式。这样的检修管理模式同样存在些许弊端。首先,水电厂对外委的检修公司不能做到知根知底,为了节约成本,选中的检修公司可能并没有相应的资质,这样检修过程中没有安全保障,时常会发生安全事故。其次,中标的检修公司对水电厂的工作环境不熟悉,如果水电厂不能认真组织检修单位全面的了解设备,编制的安全措施往往存在漏洞,会埋下潜在的事故隐患。再者,由于水电厂和检修单位人员之间比较陌生,沟通不够到位,在检修过程中,容易产生疏漏,酿成事故。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的水电厂,还是新型水电厂,都应加强对检修作业安全的管理,制定周密和严格的安全技术标准,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3检修安全标准化的内容和做法

对检修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为了预防事故发生,优化检修秩序而提出的,具体是指对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检修人员务必依据标准进行作业。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工作标准。

3.1检修安全管理标准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每名检修工作人员对检修工作的认识程度都有所不同,检修安全管理标准化正是在对人员的管理层面制定的标准要求,其监督和规范的对象是检修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涉及水电厂的生产、设备、环境、信息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按照正规程序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指导和开展工作。为了确保其能顺利行使职能,单位应当任命合适的工作人员,避免在工作期间经常出现人员变动,影响组织机构对安全工作管理的连续性。此外,为确保检修过程中信息流通顺畅,还应设置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比如在厂内局域网设置OA工作平台,以便电厂和检修单位双方进行沟通,协调。要保证检修过程的安全,还要做好贯穿整个过程的培训工作,使检修人员明确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措施等。

3.2检修安全技术标准

检修安全技术标准是为了防止在检修过程中发生触电、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而设定的技术性标准,是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核心部分。为了确保检修安全,水电厂主管安全、技术、设备的部门应当联合检修单位对设备和现场环境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分析,共同制定防控措施,并且在开展每一项检修工作之前,都应给出统一的规范性标准。危害辨识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观察现场、查阅相关记录、分析工作条件、检查设备性能等等。在识别过程中,要考虑到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行为活动和设施状态,单一的方法并不足以全面辨识其存在的危害,必须综合多种方法同时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是安全技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分析采用的标准必须是科学实用的,在技术上可行,在应用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需上硬件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可采用“目标-管理”方案;对于经常性的,不需要上硬件设施但需要重新制定或修订作业程序的,可采用“运行控制”方案,例如,工作审批时制定工作票、审批表,监督检查时制定安全检查表等。

3.3检修安全工作标准

检修安全工作标准是针对检修单位各岗位所作的具体规定,包括岗位职责、工作要求、检修应达到的目标等等,其制定的根据是GB26860-2011《电业工作安全规程》等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准则,目的是杜绝违章指挥和违规作业,以确保检修安全。例如某处需要电源接线作业,作业前由专业负责人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检修人员明确检修时存在的危险因素,办理用电作业票之前,检修负责人要到现场进行确认,工作中做好联互保,监护人不得随意离开等等。

4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如要在水电厂检修中顺利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应编制一套完整的管理手册和作业文件,其中应包括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工作票编制方案、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表等,对工作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具体到现场检修工作中,还应做到如下几点:(1)检修作业前,由点检岗位和检修单位共同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制定完整的检修方案,报上级主审部门逐级签字审批。确定检修和监护人员后,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使其明确相关标准并自觉执行。(2)检修过程中,生产单位和检修单位要勤于沟通,避免单方面蛮干。要有专人对工作进行检查,对未达到安全标准的,及时通报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检修人员及时改正。(3)检修任务完成后,水电厂和检修单位要共同对项目进行验收。事后,双方要总结检修过程中各项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和完善。

5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对安全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水电厂检修时只有严格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才能确保员工安全,获得效益的提升。

作者:黄晓明 单位: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厂

篇(3)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所谓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风险管理工作组(ISO/TMB/RMWG)的风险管理标准化工作在一些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SO/IEC GUIDE 73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定的、在国际范围内都颇具影响的。业务管理(service management)是指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业、投资、服务、劳动力和财务等各项业务按照经营目的执行有效的规范、控制、调整等管理活动。包括应用管理、大客户业务管理、自定义的业务管理等。

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机构不够完善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其中一条是企业负责。企业负责的关键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法人在整个经营管理中,要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就必须做到安全生产。要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劳务分包商、个体私营企业许多没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专职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的,平时根本不到现场,最多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兼多职。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实,施工管理混乱,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国有企业安全组织机构虽然比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门和项目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不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现场安全员发现安全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能否落实还得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总是难以摆正关系。

2、安全意识淡薄

从管理人员到基层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无论从施工队,还是到某些管理人员,认为安全无所谓,只要重视“质量,成本,进度”就万事大吉,片面错误的认为安全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只是一种表面工作,而忽略了项目目标管理中安全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安全无法保证,何谈生产与发展。

“管生产就要管安全”这是施工现场每个施工人员的法定责任,这个方面主要针对项目部的管理人员,认为抓安全的职责就是项目的安全部门负责人,以及政府有关方面的职能监督管理部门,自己管现场施工管理就只管自己的施工质量,这种错误的认识给安全埋下了多少隐患,安全部门即使天天到现场检查,去现场盯梢,也不能保证不出现安全事故,只有现场的每一位施工人员负起自己法定的安全责任及时发现立即整改方是保证安全的上策。

3、 安全费用投资少

有的项目领导和劳务施工队老板舍不得安全费用投入,在采购安全设施用品和劳动防护用品时为了省钱,购买一些既便宜、质量又差的物品,根本不能满足安全方面的需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采购的灭火器材到发生火灾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喷不出东西来,一排的灭火器材成了保管室的装饰品,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扩大。针对这个问题项目应该加强安全费用的投入和管理,对于安全费用绝对不能贪图省钱,该投入的必须确保费用的投入,对于劳务队安全费用的投入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实在不行就由项目部统一采购,提供给施工队使用,从源头保证安全资金的落实。

4、重质量轻安全

这方面主要是上级部门的安全检查,无论是公司的还是地方安监部门的检查,每次都会把现场的安全隐患以及不合格的地方下发整改通知,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权限太小,只能草草的给了一份书面整改通知,如何落实整改还要看项目经理和分包队伍负责人如何沟通,这种重质量轻安全的态度问题会把安全仅仅当做书面教条,未能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于项目施工责任重大。

二、采取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

1、组织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保障目标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要落实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目标控制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改善目标控制的工作流程等。组织措施是其他措施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不仅对解决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案,工艺过程和合适的原材料来彻底消除危险因素,从而做到本质安全化。在许多危险因素不能被根除或很难根除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安全技术措施来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进而保障人们的安全。

3、合同措施

由于施工安全控制要以合同为依据,因此,合同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负责人应确定时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有利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合同结构,分项不同合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对每一个合同作总体和具体的分析。合同措施对安全目标控制就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4、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管理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或)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而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切实消除危险源或者降低危险发生时的严重程度,才能更好的控制危险源,减少安全事故,使人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5、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施工现场作业是人、物、环境的直接交叉点,在施工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直接从事施工操作的人,随时随地活动于危险状态的威胁和伤害,随时受到自身行为和危险状态的威胁和伤害。人为的因素导致事故占80%以上。人的行为是可控又是难控的,人员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控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如何保证作业过程的合理与规范。由于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控制的,因此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从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人生,要将良好的行为作为一种好的习惯,来保护自己、他人不受伤害,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由于物的能量意外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有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应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决策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标准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企业来讲,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加强标准化建设,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构建标准化体系时,不能仅仅将眼光放在各种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上,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成进,潘江桥,等.市场经济下企业标准化的探索与创新[J].航天标准化,2009(2).

[2]孙作盐.全球一体化与企业标准化[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1).

篇(4)

Abstract: the security work is dangerous chemicals enterprise main body responsibility, safety standard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ensure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dangerous chemicals enterprise market access. To carry out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is the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safety production, to achieve safe production situation stabilized, guarante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of dangerous chemicals;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蒙古林业石油行业是标准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很多基层单位实施标准化达标工作都觉得很抽象,不能有效应用在现实工作中。笔者认为标准化达标工作总体上需要把握住一个核心、完善四个体系、达到六种效果。把握一个核心就是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个工作核心,完善四个体系就是按照整章建制、调整结构,建立标准、强化规范,科学谋划、防患未然,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力争达到制度建设民主科学、机构设置严谨合理、资金来源坚强保障、应急预案切合实际、操作规程安全有效、事故隐患基本杜绝的良好效果。

一、整章建制、调整结构,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管理工作是危险化学品企业管理的灵魂,标准化达标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平台。要将其作为安全管理工作核心来开展,标准化工作做不好会制约企业整体发展,甚至导致企业丧失市场经营权。实现标准化达标必须加强整章建制,调整安全管理结构,完善安全保障建设。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明确提出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现阶段安全事故总量依然较大,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部分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

制定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就危化品企业级别划分及行业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规定。考核标准按照负责人与职责、风险管理、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培训教育、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作业安全、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职业危害、事故与应急、检查与自评十个方面进行,涵盖面广内容详尽。

标准化指南明确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要确定企业法人做为标准化达标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相关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成为该工作机构成员,只有这样,才能使标准化达标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构筑起安全保障的有效结构,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其正常运行。

在制度建设上,要严格对照标准化达标要求,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部门及危化品管理单位参照已经确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各岗位各部门的自检自查,对制度不健全的地方进一步健全起来,已经健立尚需完善的逐步查找不足,进行弥补,没有完全执行的应抓紧贯彻落实。

通过加强整章建制,合理调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结构,确保在组织建设上提供体制保障。

二、建立标准、强化规范,完善科学管理体系建设

结合标准化达标要求,合理确立行业标准,严格规范操作规程,科学制定操作规范,能够切实保证生产、生活安全,促使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能够真正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保证生产经营安全、保证职工人身安全,确保企业安全高效生产运营。

林业石油系统承载着为生态保护建设提供保障供应的责任,同时又负责城市建设、群众生产生活的油品供应双重职能,属特殊的危化品管理单位。管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并参照其他危化品管理单位的经验,合理制定行业标准及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的确立,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高效运转,在拟定操作规程过程中综合考虑本企业设备设施、人员素质、企业特点等方面因素,力争做到安全高效、符合实际、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易于操作。

要调动每一个班组、每一名职工积极参与。每一个专职责任人结合本岗位具体情况对有害因素、潜在危险及事故隐患深入挖掘、严格排查,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在具体操作中进行对照、核实。操作规程初步拟定后,结合标准化达标工作要求进行专业划分,统一格式编辑成册,报本单位标准化达标工作小组进行审核。

二次审核操作规程下发至各岗位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逐项落实并查找不足。经过本岗操作者、经验丰富职工的多次重复验证,确认无误后,形成书面的工作程序或操作标准,提出整改建议后反馈回标准化达标工作小组进行修订。

工作小组再次审查修订后上报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审核,确认操作规程切合实际并符合管理标准,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后开始实施。操作规程实施后,主管人员还要不断地进行追踪,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并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

企业确立了合理行业标准,有了严格规范的操作规程,就有了生产经营工作流程的标准,杜绝因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或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但为了个人或局部的利益而省略了一些必要的步骤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

三、科学谋划、防患未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是为防患未然、强化企业规避风险能力和职工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采取的另一重要手段。应急救援预案是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编制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流程如下图所示: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危险,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后果。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分析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应急物资情况,应急救援行动展开,为应急救援提供建设性意见。做到应急救援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正确。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重大事故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特点,事故发生后往往扩散迅速、危害巨大、波及面广。现场处置方案制定要综合考虑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情况,遵守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绝对可操作的原则,科学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篇(5)

【关键词】电厂;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法

【Keywords】 power plant; maintenance; safety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426.61;TM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14-02

1 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法的提出

2011年4月,某厂开始电气检修作业,其工作内容为测试1号机组出口电压互感器,由外委检修项目部来实施检修工作。在工作时,检修项目部的检修员发生了触电事故,侥幸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此次事故发生原因是检修人员误碰到II段、I段联

络刀闸而引起触电。从事故表面来分析,工作人员因不小心触碰到了带电设施,然而却暴露出了如下问题:

①技术管理欠缺,业主没有对外部检修单位认真组织安全技术的交底、培训,工作人员、工作负责人没有充分地了解现场设备系统,业主审查核定不够严谨,安全技术措施中存有缺陷;

②施工现场管理欠缺,没有根据《电业工作安全规程》(GB26860―20H)来执行检修工作;

③作业人员没有经过经确认,随意工作,超出了其工作范围;

④现场监管缺陷,检修项目部和业主监护人都没有尽到应有的相关职责。

为避免发生这类事故,应对检修项目管理进行强化,利用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法,有效地对粗放管理进行改进。

2 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做法与内容

主要是对检修时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制定了规范,在检修过程中,检修员必须按照标准来实施工作。其主要内容为制定和实行检修的安全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以及管理标准。

2.1 检修安全技术标准

在检修安全标准化制度中,以检修安全技术为核心,它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及各种损伤,为工作人员营造出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安全技术标准是检修活动安全的基本保证。

为了保证检修的安全性,核电各有关部门需要与检修部门共同对现场环境、设备开展风险分析以及危害辨识,并且制定防控方案,在所有的检修工作开始前,都需要做出规范性、统一性的标准。

在辨识危害时,应将工作现场内的运行状态以及工作人员的活动行为都考虑到位,只采用一N方法进行危害辨识存在着不全面性,需要把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以达到全面辨识危害的目的。

风险控制与分析是检修安全技术标准的主要部分之一,在风险分析时,必须选用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的标准。对于某些风险只有改进技术或者安装硬件设备,才能对其进行控制,这时可以选择“目标管理”计划;而作业程序需修订、重新制定,但不选用装设硬件设备的风险,选择的方案为“运行控制”。检修安全技术来源于现场、应用于现场,最终服务于现场检修活动的安全需要。

2.2 检修安全管理标准

检修安全管理标准化将岗位的安全职责、检修部门的安全管理有机地结合,和谐统一运作,以实现安全检修作业和最好管理秩序为目的[1]。其中主要包含了组织机构、项目安全目标、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职责等。

安全管理牵涉到核电厂的各个方面,例如,设备、信息、环境、生产等,所以,应该根据规范的程序设立组织机构开展、指导工作。为保证职能可以被它顺利地使用,需要适宜的工作人员来担任此职能,防止人员的变动对组织机构连续性的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另外,采取固定的传递信息通道,使信息更加通畅,例如,设置OA工作平台在核电厂的局域网中,有利于检修部门与核电厂之间进行协调、沟通。做好核电场内的安全培训工作,加强员工安全意识,使其明白现场安全隐患、事故处理应急措施等,以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性。

2.3 检修安全工作标准

检修安全工作标准具体的规定了检修单位所有岗位的工作要求、岗位职能、检修效果等,以《电业工作安全规程》(GB26860―20H)作为制定检修安全工作标准的依据,目的为避免在检修工作中出现违规操作、违章指挥,保证检修作业的安全性。例如,电源接线作业时,专业负责人需要在作业之前,对检修员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让其清除在检修作业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用电工作票办理前,需要检修负责人到检修作业现场实行确认,做好互保、联保,检修监护人员不能离开作业现场。

3 实施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

在实施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现场管理工作,现场管理将检修作业现场工作秩序、环境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并且可以综合反映出各项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检修员的素养。另外,还需要考核、检查实施检修标准化作业管理的状况,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3.1 关注管理现场文明生产

检修工作的应根据“五检”(检查时间、由谁来检查、检查项目、检查的标准、由谁来落实检查的结果)、“五按”(按线路、按程序、按规范 、按时间、按指令)来进行。现场文明生产的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出核电厂整体管理水平,是否根据制度管理来执行拆卸设备的工作,是否有序、整齐摆放拆卸下来的零部件,是否执行定置管理工器具,作业完成后是否料清场地清,设备见本色、无堆积杂物等。每周评比规范检修作业组,在展示牌上贴置,同时给予规范检修作业组嘉奖。

3.2 施工现场执行与管理标准化检修作业

《检修程序》中对检修作业的众多方面做出了要求与规定,例如,检修项目验收管理、标准化检修作业、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重要技术、不符合项管理、工程监理管理、方案管理、外委项目管理、调试检修设备程序等,同时也制订了对应的考核方法。

作业班组应将检修安全标准化作业落实到位,并且应把作业相关文件如技术交底清单、施工技术方案、工作票、质量工艺卡、检修文件包等妥善保存,方便安全质保人员进行独立监督。

专业技术负责员应该对分解设备作业的前期、中期,以及组装后的采集数据进行实时掌握,并熟悉质量检查控制点和检修作业进度状况,根据安全质量验收标准完成全部项目和工序的验收和签字。

3.3 加强监督管理

在检修作业时,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严格执行各项标准。检修协调会应每日召开,检查通报执行各项标准的状况,对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行为加强考核,以保证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以及强制执行性。

3.4 完善标准化管理

对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进行完善和总结,使标准化管理水平可以不断提高。检修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是由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安全工作标准所组成,以国家和行业有关的标准为基础,制定管理要求,并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各标准之间的结合。只有持续地总结、完善、提升体系、才可以满足管理要求,达到可持续发展,使体系充满生命力。

4 总结

篇(6)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明确项目施工方和项目设计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并将对双方的安全管理要求写在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中,在建筑施工过程坚定不移的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管理者需按照以往项目经验对施工危险情况进行预测,识别项目的潜在危险点和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将其编制在施工危险源的分析报告中,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办法。除此之外,还应将项目的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措施编制在规范中。项目安全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要制定好,现场施工人员需要遵守规定来执行操作,监督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和施工作业行为标准。管理者需要监管项目施工安全的情况,并经常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管理者需要将施工情况作为项目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定期组织进行安全评定工作,并将考察结果报告上级管理者。管理者在巡检过程中发现施工安全方面的状况,需及时整治。除此之外,管理者需要定期开展有关施工安全的讨论会,不断完善施工安全注意事项等。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环节难点分析

(1)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认识尚需强化。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企业可以在建筑施工某一阶段的管理做到安全标准化,但是从宏观的角度观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应该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体系。在建立这一体系中,应以建筑项目全部完成时间的总体性角度来看待。如应从项目的立项分析、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到施工完成后的运行为一体系,对每个环节都应该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从而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整体性安全标准化体系。(2)建筑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力度不强。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权威性的指导型法规,而建筑工程内部也了许多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融合了以上两个部分法规。除此之外,建筑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操作等实际问题,还没有法规对其进行论证、约束与规范,即还未标准化。而已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案的编制与修订,还存在很多缺陷,整体性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仍需完善。(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没有及时跟进相应的监督及奖惩机制。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中,施工标准化管理流程以及具体的实施操作规范需要由实际参与到建筑施工的人员予以编写和拟定。鉴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建筑施工标准化的编写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同时内容也比较细等特征。从我国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的整体管理流程方面来看,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在内容的编写方面,还具有很多的问题,比如信息与操作不相匹配,以及随意编写的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跟进监督与奖惩机制,由此使得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编写施工安全标准化操作规范时,积极性与主动性、责任意识都不是很强。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应实施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在日常的运行中,有关部门要对安全信息进行充分记录,并把国家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内容实施科学地储存,此外还要对国内外有关安全施工设备及技术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地搜集,以供企业领导者予以使用与参考。该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拥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便确保以下工作能够有效实施:①需要构建建筑设计的鉴定与验证标准;②对施工进度与相关设备状况进行有效的记录;③纪录特殊作业与相关建筑工序进行。(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全面性。由于建筑项目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的使高层建筑施工始终处于安全监控的范围内,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7)基于BIM技术的安全培训。在传统的安全培训过程中,主要是对安全监管人员、施工人员等进行岗前的教育培训,其培训手段单一,培训信息过于口头化,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意义。因此,其培训效果也往往不如人意,尽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一的培训模式,但是由于培训数据库的不完善和实践性较弱的情况,导致培训的形式化,操作性不强。对于BIM技术而言,由于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因此,BIM技术不仅能够协助施工安全管理部门解决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还能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安全培训数据库,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安全培训数据库,学习最新的施工方法,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些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使用水平,保证技术的规范性,从而让安全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具有信息数字化、空间化、全面化、定量化等重要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BIM技术通过对施工方案的审查、施工场地的规划、施工安全的评估、施工过程的监控、施工措施的制定等,来达到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显著效果,对安全管理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BIM技术显著的优势,将其全面地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切实保证安全管理的效果,从而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涛,李蕾,王广涛,等.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5,(2).

[2]郭金宏,张延龙,徐海洋.BIM技术在超高层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以北京奥体南区某项目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3).

篇(7)

建筑产业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在我国的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状况仍存在潜在的隐患,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据事故后的调查分析,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当,使得本该落实的安全措施并未有效的落实,因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故文章对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规范安全管理模式,规范现场施工布置,促使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些年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投入了较大的力度,以往高发的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不能否认当前建筑工程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为此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工程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建筑工程一般具有规模大、资金投入多以及施工环节复杂的特点,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而一旦出现不合理的施工因素就会对施工人员产生较大的威胁,尤其是近些年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在不断加大,因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直接会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其次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也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手段。当前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环境中,如何有效降低企业支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表明施工企业通过强化安全管理可以规避一些不规范的施工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施工企业通过强化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无形中就提高了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关于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问题

2.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属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其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往往存在“转包”现象,工程转包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市场的特色,而在各种转包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例如转包施工方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会以更低的价格将工程转包出去,这样一来承担工程的企业必然会在质量上做手脚,以此获得其利益,而当前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导致在处理该问题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对策。

2.2安全施工的组织流程不规范

当前基于施工进度、施工效益以及施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组织流程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施工企业没有制定规范的施工流程。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很多“包工头”现象,他们往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选择加班的方式进行施工,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不能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二是施工人员不能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务农人员,他们缺乏专业的建筑技能,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是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这样一来一些专业施工流程对于他们会形同虚设。

2.3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不到位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是建筑企业的责任,而且也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以及可变性,造成行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措施进行管理。例如部分建筑企业监管部门进行检查时会进行系列的“表面”处理,而一旦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之后他们就仍然采取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结果造成监管落实不到位。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3.1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作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现场安全监督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对建筑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并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进行修补与调整。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一定要覆盖到工程施工的所有项目和所有阶段,监督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并坚决行使自己的检查权力,拒绝收取任何形式的贿赂,对于不配合、不服从监督检查工作的施工人员和施工企业,要坚决依法给予处罚。

3.2规范相关操作

预防工作是建筑生产安全的前提,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与施工单位一起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地要求进行操作。尽量避免由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I造良好的施工氛围,使施工人员在每一个具体工作中都充分考虑到建筑安全方面的问题。施工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力度,强力支持安全管理工作,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设备和优秀的安全管理人才,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工作。

3.3检查并更新建筑工程安全设施

高效的建筑工程安全设施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建筑安全管理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安全机械设备,利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为提高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购置先进安全机械设备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更新,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器械设备的效用与价值。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正式开始之前,要对安全工作进行周密的部署,对需要进行重点防范的地方,设置明确的标志并进行管控。最后,施工单位要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投入充分的资金与人力,不可以为了节约一点成本而留下安全隐患,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3.4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对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评价、组织运行评价的有效性、安全检查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项目安全管理评价施工企业完成安全管理方案,定期对企业、企业组织安全专家调查和现场检查项目安全管理,结合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批评或表扬。

结论

综上所述,安全目标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项目人员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直接决定着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目前,中国的建筑安全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安全管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安全标准化是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静静.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标准化发展状态判定及路径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篇(8)

标准化作业是指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管理文件、预案以及规程等制度,进行日常的各项工作,并且不允许有丝毫的偏差,实际上,为了达到目标,促进各项工作的运作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标准化作业是通过对员工日常工作的习惯明确提出的要求。在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形式保持持续性的稳定、安全发展上,都具有促进作用。

1.煤化工安监分局一季度标准化检查表

2.煤化工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具体做法

根据煤化工安监分局一季度标准化检查表,本文提出了标准化体系在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做法:

2.1体现系统化、全面化、合理化的特点

在煤化工企业中,全面化是是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符合管理。技术、工作要求的规定和标准。系统化是企业的各项活动都有标准可依,标准化的内容都相互有联系,不是各自为政。以企业目标、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托,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以技术为主体,管理标准为支持,方针为中心工作标准是保障子系统的组成,并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原理,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起来的。为此。在建设管理体系的时候,煤化工企业要严格审批,修订、监督、计划等程序,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保证其先进性和合理性。

2.2改变观念

企业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生产发展是煤化工企业不断尝新的标准化工作,如果没有高标准化水平,就不能走向是市场,参与竞争。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煤化工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要提高战略认识,由过去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抛弃传统的那一的老模式,在新时期中,改变观念、不断创新,开拓的思路,加快本企业标准化的更新和建立,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适应市场需要,利于不败之地。

2.3采用国际标准

世界贸易中,国际衡量产品质量的而依据就是国际上公认的组织制定标准化标准,它是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钥。因此煤化工企业采用国际化标准,能够使生产和管理具有有序化和科学化,对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煤化工企业要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认真分析,采用借鉴国际标准的先进标准,提高企业竞争力。

3.总结

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却中兴很强的工作,煤化工企业的员工要具有高 的标准化意识,煤化工企业领导要充分的认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标准化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实际需要,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宣贯,组织实施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水平,深入基层,进一步的使标准化队伍得到扩大,保障有效运行标准化工作。 [科]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电力施工与建设等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所致。归根结底主要是在安全管理这方面,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将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规划落实到实处,没有将安全工作规程与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贯彻,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没有通过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不适当、安全生产状况不佳的现状,其结果必然使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安全管理工作所做的就只是应付检查,做样子给上级领导看,这就使得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形成根本性的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二、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2.1、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坚守红线

通过强化“红线意识”,始终把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与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决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积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共同坚守“红线”,把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把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同时考虑、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在研究、决策问题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把安全生产“红线”作为一项原则,确保不突破、不降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守“红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构建起覆盖全面的责任网络,以有压力的责任目标促进“红线意识”的不断强化。要进一步细化、深化考核内容,将“红线”考核指标具体化并落到实处,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2.2、隐患排查和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界定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实施监控治理并形成闭环管理。按上级(国家或行业)要求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报送。统计分析表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和排查方法,落实责任人,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确定等级并登记建档。隐患排查要涵盖到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根据生产实际,策划检查实施方案,编制检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排除。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确定责任人、落实资金、明确时限和编制预案,做到“五到位”。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在治理前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后进行治理效果验证和评估。

2.3、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做到常态化管理。

建立并执行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有效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资格审查,离开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减少“三违”,使企业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被全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2.4、设备设施标准化管理

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标志标识等是安全管理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各种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的不断发生,其根源在于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标准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设备进场严格执行报审管理,并建立特种设备专门台帐,对设备进行管理。设备设施在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定期检验,保存相应记录。特种设备应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按规定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保存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备查。通过缺陷管理、检测与跟踪等手段加强设备管理,可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管理上达到规范、统一,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2.5、加强危险源辨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

建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应组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或危险后果进行评估、制定控制措施,落实治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形成记录。分层、分类细化评估标准,创新评估模式,采用现场评估法(LEC 法)判断的危险等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编制应急预案。

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保证其有效可靠运行。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估。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三、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的管理

概括来讲,电力监督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安全监督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等几方面,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1、监督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

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于整个电力安全的管理极为重要。要求监督现场生产的监督人员能够及时的找出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及安全隐患,并将其立即纠正,进一步的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为此,在进行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时,应找出管理的重点及关键性环节,最大程度的排除安全隐患。而在工作内容的确定方面,则需具备一定的指导性及针对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2、规划长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案

为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监督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管理工作做出长期规划,将电力安全长期监督管理的目标明确。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员工的培训,促使员工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的提升安全意识及技术标准。而在落实相应工作时,则需制定规范的、合理的计划及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阶段性及步骤性,最终实现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的不断提升,为电力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评定

在促进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当中,首先应建立起标准化的评价制度,可采用外部审核结合内部自主评定的方式进行。通过量化形式对电力安全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找出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在最终构成针对性较强的方法及措施。同时,在管理过程当中,应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根据电力循环的特点,完成相应规划,然后实施并检查,最后则需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改进,最终建立起规范化的电力安全监督体系,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目标。

3.4、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可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上级管理部门可对安全监督人员及下属单位的信息进行管理,进而可对其管理工作的进展状况进行实时掌控,及时的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纠正。同时,还可根据安全监督人员的不同工作职责建立起相应的岗位,将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同时给出安全监督的相关标准。在监督管理工作当中,还需注重缺陷管理、运行管理、班组管理及日常安全管理。通过对监督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并确定其岗位职责能够让监督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进而提升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及规范性,以实现标准化的管理。

3.5、科学构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体系

科学构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的决定》(安委[2012]10号),加强和规范电力行业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强化电力行业安全基础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监督管理效能,国家能源局制定了《电力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3]475号)。该办法适用于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和电力安全培训教师的安全培训。其中,电力企业是指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相关负责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其他从业人员。办法还规定,国家能源局负责指导全国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依法对全国电力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依法对所辖地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电力企业承担本企业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安全培训投入,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等。

以某电网公司为例,电力安全培训纳入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其管理体制是: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总公司、各区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地市公司三级管理体制。电力安全培训是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要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由各单位安监、人力资源等部门牵头实施,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建设实操、实训安全培训设施场所,取得相应的培训资质,全面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充足的安全培训投入,逐年制订专业安全培训计划,纳入本单位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应将其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施工中,以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突破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手段,以保障电网的稳定性,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述,郑霞忠,余迪.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2:167-172.

篇(10)

【课题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交通高职路桥类专业学生安全技能培养研究”(编号:交教研1402-17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04-02

近十来年,高速公路项目一直处于积极的建设状态,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设重心也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施工难度有所增大,交通运输部及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对高速公路和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2月23日,交通运输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了《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的通知》,颁布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地极为重视并积极开展推广活动,促进了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大力提升。本文试图分析提高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的做法,探索其在培养学生安全技能中的作用,并提出实施好教学的策略路径。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交通主管部门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化管理措施,在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安全措施等多个方面都有详细规定。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具有科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实行标准化管理对从业人员特别是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提出了挑战,需要进行培训教育,并建立健全施工标准化管理制度。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职毕业生来说,掌握质量和安全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思想,与掌握其他职业技能同样重要,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

1.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科学的范畴,它是我国科技发展成果之一,以先进的施工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国家对公路建设的规范规定,对施工建设中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防护、机电等施工过程,按照统一安全规程、统一质量控制体系、统一进度管理目标等标准化的施工管理,它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标准化管理内容广泛而复杂,在施工工艺、工地建设、管理行为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各方面给以规定和指导,方便实施和检查,统一认识,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化管理目的就是在保证控制施工过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等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融合,基本实现了驻地和场站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它是我国高速公路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1]。随着开展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在公路建设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平安工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工程建设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推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各级从业单位的管理负担,有效解决施工任务繁重与管理力量有限这一矛盾,便于抽出更多的力量抓好现场质量安全,促进各级从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此外,还要重视对现场建设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内涵意义,将在施工中实行标准化管理化为自觉行为。

2.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旨在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达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实现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有机结合。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分析生产安全风险,建立预防机制,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并持续改进、完善和提高,使生产始终处于安全的良好状态,控制安全风险。质量和安全是工程进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将来的行车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事故往往引发安全事故,如桥梁坍塌,应特别重视对完成的隐蔽工程及时验收,防止留下安全隐患。

公路工程多为野外露天作业,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材料和各种人员混杂,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危险源多,安全管理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是对人的管理。重要的是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这包括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事故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2]。高速公路施工中的人员安全是特别重要的问题,要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操作,不能忽视安全标准。例如,在桥梁支架或其他高空作业时,要设置安全阶梯和安全带,同时配备应急措施。其次,是对物的管理。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物料,都具有可能能量意外释放而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例如在路基施工现场的各种机械作业,在桥梁施工现场的预应力张拉和梁板吊装都是安全控制的重点环节。再次,是对施工环境的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保护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尽量避免由于施工对非施工人员造成危害,例如,桥梁灌注桩的泥浆应谨慎处理,防止污染附近村民生活用水。最后,对其他因素的管理。主要有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布置。公路工程为纵向带状布置,沿线地质条件多变,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应注意提前对地质状况进行勘查,保证施工过程和各种设施的安全。

3.做好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标准化施工管理措施是经验的总结,是辛劳汗水的结晶,是无数交通建设者为之不懈努力的结果。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水平提高,是搞好质量和安全工作可靠保障,是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工程初期建立标准化程序要求虽很辛苦,但在施工过程中就会显现强大的优越性,管理者有据可依,行动者有方向指南,是公路工程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应不断加强宣贯,对各级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认识,认真践行标准化管理。对公路施工安全进行标准化管理,不仅是国家和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应是公路建设者的自觉行为,可以大大提高高速公路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问题,保证行车和人员的安全。开展科技攻关,注意管理创新,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3.2明确责任,落实制度。

交通主管部门应督促高速公路各级从业单位建立管理体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好标准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施工过程动态管理,明确贵任,落实到人。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加强对施工企业的考察认定,促进企业整体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引起大的安全事故。提高各级从业单位的综合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公路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各项目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抓手,在落实责任、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力求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规范参建各方的安全管理行为。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考核制度,将企业的施工情况与其信誉相联系,对于缺乏诚信的企业,应要求其改正。促进施工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

3.3创新管理,完善评价体系。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方法于管理中,完善评价体系。例如,江苏省提出的安全监管“层级管理”、“平安工地”标准先行、安全隐患问责制等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对项目上涌现出的安全管理创新方法给予了鼓励和支持。合理设计和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安全管理评价可分为安全检查优良率和冲突解决及时性两项二级指标[3],依据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评价体系。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系统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价体系指标要素包含2个方面:台账制度情况和施工现场情况[4]。以管理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影响安全的因素为框架,通过评价要素和指标,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持公路水运建设领域安全管理的较高水准。

4.安全施工标准化教学策略和途径

根据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理解,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认为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对活动方式的认识与练习。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课程的开设是培养高职学生安全职业技能的基本方法,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思想、理念及做法对于安全技能培养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应在教学各个环节融入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将标准化思想贯穿于课程的整个阶段,促进安全职业技能的形成。在严格掌握标准化做法的前提下,才能够根据所在项目的特点,适当灵活地调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1梳理安全施工标准化教学内容。

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施工标准化系列里一项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加以引用整合,例如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指标,其考评内容有: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装备设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安全技术管理、作业管理、安全投入、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绩效考评与持续改进等十六项,总分1000分,企业达标等级根据考评分数和必备条件满足情况确定,这些要点可以纳入考虑范围。另外,再如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有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将有关要点融进日常教学,特别重要的或在课程标准中薄弱的部分应至少作为补充内容,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和全面,与工作环境背景无缝对接。

4.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施工安全课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是工学结合明显的课程。根据总体课时安排,合理设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校内实训模拟、现场教学、多媒体、案例、课程设计、大作业,顶岗实习等,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学生安全职业技能的要求。

对于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标准化具体内容,如方针、目标、原则、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台账及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教育;施工现场作业安全;项目部、拌合站安全;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房建及拆除工程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与控制;隐患排查与治理;防火与消防工作,应急响应与事故救援、调查和处理,安全检查与问题整改、职业健康;安全标识、标牌等各个方面,认真加以分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4.3工学结合,重视案例的选取。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程项目和地域特点,选取具有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管理较高水平的典型案例,加以整理、剖析,使之成为鲜活的生动教学素材,例如江苏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加强与交通安全主管部门的联系,将最新的理念和做法及时地带进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选取省内公路工程典型项目,增强施工标准化管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责任感。

4.4重视教学反馈和教学效果评价。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感受和建议。加强与毕业校友的联系,查找教学环节的不足。安全管理是一项时效性和专业性很强的管理活动,自身要求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落实,而安全管理标准化从源头和制度上给予了保证。安全技能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也是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一线毕业生和管理人员的认识尤其值得重视,对于提出的宝贵建议,应予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加以调整改进,确实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考核方式应为教学目标服务,为了达到培养安全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调整和探索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效果评价方式,确实使安全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入人心,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发挥积极的效用。

5.结语

总之,公路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的职业理念形成起到积极作用。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使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养成标准化理念和思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安全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处理事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万飞.浅谈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6:159-160

[2]张国志,刘浪.公路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

[3]费国新,万宏雷,温玉莎.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生产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交通技术,2011,8:83-86

篇(11)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伴随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化学工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已然成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数生产资料以及消费品进行生产的时候都需要各类化学品的参与。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有危险性,容易导致爆炸,火灾或者中毒等事故,故而归属于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造成了威胁[1]。所以,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安全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危险化学品行业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1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概述

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中大力施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为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群众提供生命及财产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安全标准化[2]指企业内部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具体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细致的操作流程,各个生产的环节能够进行安全的工作,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要求,并且能够保持此种状况持续下去。近十年以来,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地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2我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现状

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包括化学品的生产单位储存单位、经营单位、运输单位,使用单位以及废弃以后的处置单位等。我国当前有危险化学品的从业单位三十余万家,而其中最主要的是石油以及化工行业,依据各企业管理的水平以及安全生产的状况,可以做如下分类:一是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集团,其中又以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为主。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生产设备较为先进,员工的整体素质比较高,企业领导对安全比较重视,而且也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在生产安全方面投入资金和人力等资源,促使其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较为优异,同时也体现了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最佳水平。二是原有地方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多已经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往往因为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多出现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设备落后、人才流失等问题,造成技术改革缓慢,在生产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对安全方面的管理薄弱。三是各类小型化工企业。很大一部分私营的的小型化工企业,生产设备较为简陋,生产工艺比较相对落后,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企业对生产安全的管理杂乱无章,生产责任无法落实,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具有安全生产的能力,企业本身存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3]。所以说我国的化工行业还处于易发安全事故的时期,安全生产的总体状况比较稳定,有逐渐转好的趋势,但是当前安全生产问题仍然十分的严峻。亟需通过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来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3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步骤

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必须要细致的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一般,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步骤有:

3.1进行必要的培训

首先应该以企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作为依据,选择适合的能够进行安全标准化咨询的单位,分批次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和普通的工作者进行安全标准化方面的培训[4]。此外,企业内部也要进行各类宣传活动,重点分析安全生产标准化具体的内容以及其意义。

3.2构建完善的制度

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构建相对全面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在进行此工作以前,先要系统的对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整理,并且评估当前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的现状,同时结合企业本身已经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规章或者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者重新制定。

3.3设置机构

企业应该自组织上提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视程度,设立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小组,并在其领导下,构建各种与之有关的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人员,各机构间要有清晰的组织,明确好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以参照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核,促进各工作都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3.4持续提高

在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后,企业的领导者要长时间地密切关注进程状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尽量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在生产中,持续性地对各类制度进行完善,且在平时的业务培训中增加教育培训,按时对安全标准化施行的具体状况进行检查以及评估,使安全能够成为企业生存以及进步的第一要务。

4一些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

当前,有一部分从事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受到自身各种因素的制约,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仍然滞留在传统类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中,而没有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体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4.1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对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也不透彻,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及决策者对安全标准化工作不够重视。一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台账出现有记录不够详实以及格式不准确规范等多种问题[5]。

4.2安全基础薄弱

某些地区的老化工企业,经营十分困难,技术比较落后,生护理产设备也十分老旧,又无力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革创新以及推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另外,一部分私营的小型化工厂设备简易,职工素质普遍低下,工厂中隐藏着很多安全以及环保方面的隐患问题。

4.3安全意识淡薄

在一些企业内部诸多安全标准化工作没未曾落到实处,特别是少数的单位甚至没有把安全标准化工作编制到日常考核中,更没有建立追责体系。还有少数企业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超负荷进行生产作业,即使多次发生生产事故,也不从中吸取教训,仍然继续运行,无视生产安全。

4.4安全标准化脱离企业的生产实践

有一些企业将其他企业制定的管理标准以及安全细则直接全部搬到本企业中,而完全无视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而导致安全标准化和企业本身的技术以及管理体系完全脱节[6],在实际进行生产工作中可操作性弱,进而使企业的领导者出现安全标准化工作无实际价值的错误感觉。

5结束语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内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大举措。只有保证能够长期坚持安全标准化工作,才能够不断地提升企业中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才能够促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廉美艳 单位:吉林省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鑫.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安全,2016,37(8):52-53.

[2]王巍.浅谈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13(5):53-54.

[3]张宏荃,张耀庭,秦言杰.基于风险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追踪评审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1):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