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文化自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1 10:10:0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文化自信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文化自信论文

篇(1)

当前,咖啡受众群体的年龄层范围正在拉大,这无疑给咖啡的消费市场带来无限的潜力,而星巴克便是整个咖啡行业中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其创造和树立了极高的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它的企业文化,包括它的自身文化内涵、管理文化和营销文化,不仅仅是一杯咖啡的企业文化,而这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慢节奏生活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的一种消遣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1星巴克的蜕变到文化建立

星巴克的文化自信,首先表现在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第一,《大白鲸》中的Starbucks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大副,喜欢喝咖啡,这与星巴克所处的咖啡行业相关联;第二,星巴克的标志象征,是来源于一幅15世纪纳维亚的双尾美人鱼图案,代表对咖啡内涵的执着追求,该标志由最初的棕色变成了现今的绿色,更呈现出星巴克休闲、安静与放松的特质,同时也放弃了标志原有的文字,显得更加自由。

星巴克的文化自信,不仅仅表现在它本身所具有的内涵,还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形象。1971年,第一家星巴克店坐落于西雅图市中心的鱼市派克市场,主要用于出售高质量的咖啡豆和咖啡器材,而在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收购星巴克之前,星巴克在西雅图仅有的6家店铺也只卖咖啡豆,由此来看,霍华德・舒尔茨的到来,给这个原本经营形式单一的企业注入了新的创造力和管理模式,重新定位了这个企业的核心价值:那就是企业文化品牌的树立。1994年,霍华德・舒尔茨聘请莱特・梅西对全球的连锁店进行重新设计,力图把星巴克做成美国版的意大利咖啡屋,致力于向顾客提供具有休闲性质文化的“星巴克体验”,它所标志和销售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杯简单而又普通的咖啡,更是一种体验式的文化。对于文化的本身,星巴克依靠其独有的“咖啡宗教”特质,轻易突破了全球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界限。

2星巴克发展中的管理文化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说过: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在群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管理体系,便是企业本身的一种管理文化,星巴克的管理文化中最突出的就是“人性管理”。对于舒尔茨来说,童年特殊经历培养出一种平和、从容、成熟的心态,使他在企业员工管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以员工为上。

2.1全员医疗计划

在霍华德・舒尔茨关于童年的记忆中,是一名卡车司机的父亲,由于一时疏忽,在工作中摔伤了自己的脚踝,而且在当时根本就不存在工伤赔偿这一医疗保障制度,让原本经济条件就不好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窘境。正是这一特殊的童年经历,让舒尔茨在管理星巴克的员工时为他们提供了医疗福利保障,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将医疗保险覆盖给那些24小时工作的兼职员工。自1988年以来,星巴克已经实施对所有的兼职人员支付医疗保险费用。

从长远上看,星巴克的全员医疗计划对于企业本身来说算得上是一项“投资”,毫无疑问地,对于员工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福利。全员医疗计划是企业关于员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优惠政策,其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对于它的热爱,最终的结果使得星巴克员工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员工的潜意识里形成了属于星巴克的管理文化形象。

2.2“豆股票”计划

由于父亲的贪婪酗酒,原本对他没有多大好感的霍华德・舒尔茨,在1953年父亲的离世之后,开始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逐渐明白是当时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促使父亲走向衰颓,这也给他在管理星巴克员工过程中带来了启发: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绝大多数取决于员工本身,而员工的积极性来自于企业带给他们的激励机制和福利分红。

2.3独特的人员管理方式

企业的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就是人员管理,人员管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星巴克对于人员管理也是十分注重的。相较于一些人员管理机制还不是特别成熟的企业,星巴克的人员管理模式便从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咖啡行业乃至世界所有企业的代表。在当时,身为星巴克CEO的舒尔茨,不惜花费大价钱去培训新来的员工,比起其他公司只是表面上的形式流程,星巴克对于员工的培训工作落实到每个细节,可以说得上是一丝不苟。到目前,星巴克的分店已经遍布全球,员工数量也随之不断大幅度增加,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管理效果,针对这现状,星巴克公司的内部设有独立的星巴克监察委员会,用来确保各个分店管理人员将公司秉持的爱护员工、尊重员工的理念贯彻落实。

3星巴克崛起中的营销文化

营销,是指企业通过销售手段把产品提供给具有需求欲的消费者,并从中获取自己应得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星巴克而言,把香醇的咖啡出售给消费者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提供,更多的是要做到带给顾客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这才是它创办的理念所在。舒尔茨的“将心注入”说的就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尽可能给他们创造一种美的享受,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能有放松的场所,而正是因为这一特点,星巴克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品牌文化逐渐深入消费群众的心里。

3.1“第三空间”的定位文化

星巴克的人性关怀,是对企业员工的关怀,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关怀,俘获了消费者的内心是成功的关键之处,它将消费者脑中的情感区域牢牢抓住,对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致力于为他们提供第三个生活的场所,放松和闲谈的场所,这就是“第三空间”,一个感性的空间,吸引顾客长久光顾的真正所在之处。

3.2营销中的广告创意

文化和精神上的体验已经成为星巴克咖啡品牌直抵消费者内心的关键要素。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星巴克并没有花大价钱请明星来为自己的品牌代言,而是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由其发展成为自己的广告特色之一,来吸引大众的眼光。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一个广告要素就是由星巴克公司自己开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音乐传播模式。音乐是作为一种最没有沟通障碍的世界文化,星巴克通过它来传递一种轻松、舒适的经营理念,触碰了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共鸣更是吸引了大量的顾客。由此可见,星巴克在营销过程中的音乐广告创意是一种成本低但效益高的方式,也是它在营销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

参考文献:

篇(2)

2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工程造价的管理方面已经逐渐的采用了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手段来配合工程造价管理。主要表现出:(1)通过以网络为中间载体,构建外部、内部以及内-外实现互联通讯的一套网络操作平台。此平台加上AO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到各个企业的管理中来,最终达到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2)通过信息网络,将相应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把处理的数据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的预决算的编制工作中来,还可以应用到造价管理工作中来。从而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3)该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等消耗性材料以及工程量的相关的拘束进行收集,并把数据进行综合的计算,来提高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并对钢筋混凝土的消耗性材料进行精准的计算,在节约企业资源的基础上,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益。

3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传统的农业和工业都是笨重的、高效能的产业,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是不可估量的。电子信息工程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业当中的传统的拖拉机和手扶式农业机械就是很好的例证。今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使拖拉机和手扶式农业机械使用电子网络,这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而是成为智能化的机械,这项智能控制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方向。大型拖拉机和农用机械已经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增加了智能化,其有多个标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与一个独立的办公室相互配套。通过编程对相应信息的传播,使电脑智能控制信息终端的功能和识别,当识别出来以后,根据周围的环境快速地做出判断。整个的操作程序并不复杂,根据操作说明就能手动进行设置。电子信息工程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主要通过电子元件作为中枢神经进行控制,将其安装后,进行相应的操作就可以很快地控制生产过程,及时监测生产过程中微妙的变化,根据监测到的变化进行可行性分析,该技术的应用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手动的操作方式,使其精准度更高,智能化得以实现。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声音作为介质进行相应的传导,给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警示功能的提示,当机械发生事故时,在第一时间通过声音发出给操作者。它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防止资源的更多浪费,在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前提下实现了资源的最大优化利用。

4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交通运输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该技术能准确地分析影响交通的客观因素,如天气、环境、自然灾害等,通过监测到的环境的数据形成一个信息数据库,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将形成的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寻找到影响交通运输的规律,再为不同的参考人员的决策分析提供参考数据。这样通过数据直接传输到了被接受者那,为接受者快速做出决策提供了依据。例如,电子信息系统在飞机产业应用非常的广泛,现如今瞬息万变的天气一直是影响飞机正常起飞和降落的主要因素,延误少则几个小时,多则几十个小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该技术的应用能快速的预测到天气的变化,把收集到数据快速的反馈给操作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电子信息工程还广泛应用于铁路部门、船舶等,该技术的应用原理与飞机的应用大同小异,通过数据的分析对车辆的走向,调度情况进行指导,进而减少驾驶的失误,防止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篇(3)

“你好啊,赵岩!”卫冉好像很热情的样子,一边嘿嘿笑着,一边跟赵岩打招呼。花痴病又犯了……

“……”赵岩不回答,只是冷冷的看了卫冉一眼。显然,像卫冉那样自尊心很强的女生这回是受了刺激,气的满脸通红,不再说话了。气煞我也,昨天占了我便宜,还没找你算账呢,长的帅了不起了吗!?

我愤愤地站起身,准备冲他大吼一顿……

“你好啊……”这个扎千刀的家伙,竟然笑着冲我打招呼……看到他言承旭试的微笑,我的气竟跑到了九霄云外……

“嗯,早上好。”我没好气的哼了一声。

“刚转到魔校,不适应吧……”他诡异的说道。

“魔校?”我吃惊的长大了嘴。

“是啊,魔校,我们都这么叫的。”他好心的解释道。

“原来如此。”我这才知道……

哎呀!忘了卫冉了……只见她生气的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我赶忙拉她过来:“这是卫冉,你们俩昨天好像不认识呢!~”我怎么跟当红娘似的……

“哦,你……好”赵岩很不自然的打了声招呼。

“嘿嘿……”卫冉奇怪的笑了几声,又变开心了。真是说风就是雨啊,准确的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到站了,我们下了车,跟赵岩走在一起,旁边不时传来女生的尖叫:“哎呀呀,这个不是赵岩昨天抱着的……”可是只要赵岩的冷冻射线看了他们一眼,她们就不敢再说话了,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人物……

“你的脸怎么红了?”赵岩剑眉一挑,奇怪的问道。

“啊啊,没什么,风吹的而已……”我赶忙解释道,哎呀,怎么搞的,真的红了。

“这样啊……不行,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你中午到学校后面来一趟。”他小声嘀咕了几句,又突然冲我说道。

“去那里干什么?”也难免奇怪,我为什么要到那里去阿……那里可是我们学校的单身(我刚听说的,也就是谈恋爱的地方),准没好事。

“我让你去你就去,少废话~”他皱了皱眉头。

“哦……”我无语。

篇(4)

二、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现状

档案数字化给高校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传输和查询在为社会提供广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档案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在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的高校利用勤工助学学生或通过外包实现档案全文数字化,存在对学生培训不够和对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加工场地、加工人员和加工成果等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机要保密培训,在工作实践中,对已触“红线”的档案信息资料继续以常规方法挂网;有的政府信息安全部门对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单位指导不到位等等。

1.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保护信息安全。

目前,各高校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法规制度分散零乱,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不成体系,缺少专门的法规。

2.高校档案数字化没有统一技术规范标准。

目前,没有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来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能够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3.高校档案数字化评估、防范少,档案信息安全缺乏预警能力。

高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各部分建设仍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常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与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混为一谈。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业务操作不规范,有越岗代岗现象,有的操作人员在相关计算机上使用与档案数字化无关的软件,难免带来病毒侵袭等隐患,造成数字化系统瘫痪,使得安全保障阶段的能力仅仅停留在保护的水平上,不能主动防御和动态保护档案信息安全。

4.高校档案专业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缺乏发展能力。

在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人始终参与其中,是档案信息安全的制造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护卫者。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推进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安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数字化进程中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

1.遵循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生成、管理、存储、利用各环节的参与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的统称,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内部规定等多种形式。连续、有效、健全的制度是科学应对档案数字化进程安全风险的保障。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约束威胁数字档案安全的人为因素,调动各方面人员应对安全风险的积极性才是根本。在数字化进程中,要保证高校档案信息安全,必须加强法制管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把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办法》等等。这就要求高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起到保障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上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尽早出台有效的专门的法律依据。同时,高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2.制定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前提。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规范性的标准,其目的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利用者和设备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面对数字化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对保证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保证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基础标准,主要涉及基础通信工程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等方面;二是应用标准,基于部分高校档案数字化信息也会面向公众,为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所以要制定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等;三是应用支撑标准,主要涉及信息交换平台、电子记录管理和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能给高校档案数字化提供各种支撑和服务;四是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安全级别管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方面的标准;五是管理标准,主要涉及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安全技术保障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

数字化档案信息是高科技产物,因此也需要高科技技术来保障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编研工作和档案信息安全工作。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软硬件配置不当、数字化技术不成熟等等,这些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隐患,但只要有防范意识,绝大部分风险都可以规避。目前,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防火墙技术。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侵入。它可以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敝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二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一般与防火墙技术配合使用,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机密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三是反病毒技术。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除病毒三种技术。四是访问控制技术。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中规定了访问控制的权限,如规定文件建立者具有可读、写、修改或执行的权限。强制性访问控制引入了安全管理员的机制,增加了安全保护,可防止用户无意或有意地使用自主访问的权利。五是安全审计技术。通过对网络内发生的各种访问情况记录日志,并对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事后分析,它也是发现和追踪事件的常用措施。

4.有效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关键。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以数字档案信息及其载体为对象的安全管理,它的任务是保证高校数字档案信息的使用安全和信息载体的运行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管理体系是指以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的、体现“防患于未然”为核心的、动态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包括建立机构、制定计划、开展培训、落实措施、检查效果和实施改进等过程。学校档案部门必须成立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实施和监控整个档案数字化信息安全管理活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及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脆弱性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培训,有效地遏制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攻击,增强安全防护能力和隐患发现能力,确保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载体的安全。

篇(5)

资产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它以完善的创新设计安排突破了法律、会计、税务的监管障碍,促进了金融市场向非中介化方向发展。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尚处于试点阶段。本文拟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出发,来探讨资产证券化的信用提高问题。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顺利发展的关键在于信用提高,而在试点阶段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用提高需要政府支持。

资产证券化的本质

资产证券化实质上就是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使之成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从而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与传统证券化(即股票、企业债券融资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是以整个企业的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而前者仅是以企业的部分资产为基础进行融资。由于资产证券化是以企业的部分资产为基础进行融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使这部分资产与企业的其他资产隔离开来,使投资者的收益完全来自于这部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而不受到企业整体信用状况和风险的影响。这就需要通过设计一定的交易结构来实现,因此资产证券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融资。

资产证券化与一般的融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破产隔离。特设交易实体购买资产组合是一种真实销售,在法律上不再与发起人的信用相联系,是一种有限或无追索权的销售活动。实现了破产隔离,即证券化资产组合在发起人破产时不作为清算资产,从而有效保护了投资人的利益。

规避风险。证券化汇集了大量的、权益分散于不同债务人的资产,从而降低了资产组合中的系统风险;通过资产的真实销售,证券化将集中于发起人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转移和分散到资本市场;通过划分优先证券和次级证券,将不同信用等级的证券分配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人。

信用提高。信用提高使得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状况与发起人、特设交易实体的信用状况分离开来,从而使本身信用等级不高的组织通过信用提高,也有可能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

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信用提高的重要性

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本质决定了被剥离资产能够在市场上出售和流通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所在。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流程来看,其实质就是发起人把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即归根到底是一种发债行为。投资者所购证券的质地、价格、收益等就成为这一行为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于是风险因素便是制约被剥离资产能够在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关键因素。

资产证券化最大的风险就在于证券化的资产价值和实际价值的差异。万一借款人还不了款,将把资产进行拍卖还给债权人,但资产拍卖时很可能会缩水,这就可能会使投资人遭受巨大的损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实施信用提高,通过信用提高既使得资产支持证券可以摆脱发起人的资信,以低成本发行,同时又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在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试点阶段客观上尤其要注重做好信用提高。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发展对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

对于资本市场上的资金需求者而言,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较为严格,大多数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一旦其经济状况下降,或者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就会被排除在正常的社会融资体系之外。资产证券化为他们提供了新型的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对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健全和完善,缺乏多种多样的投资渠道满足投资者不同偏好的投资需求。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即使在存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居民也不得不将其大部分金融资产以银行存款的形式保存。投资者急需一种风险明确、收益稳定、能满足不同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的投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相当于一般证券风险小,相对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又有收益高的性质,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随着房地产贷款的迅速增加,银行的长期贷款迅速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快速下降,同时,货币市场基金的迅速增长以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会加快分流国内商业银行的存款,这些潜在的危机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尤为渴求。

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提高的风险分析

结合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关注的风险来说,投资者关注的风险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打包的资产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分类标准,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信贷资产证券化(ABS)。其中,无论是住房抵押贷款,还是信贷资产中的优良资产,都承担了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可以是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首选目标,投资者也是乐于持有这些证券化产品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商业银行实际上是不情愿将这些优良的资产证券化的,而是希望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将手中大量的不良资产分散转移给众多的投资者。从对资产证券化多年来的讨论看,更被看作是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就我国国情而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既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也是特殊背景下的特殊产物,而且评估难度大,即使是经过专业机构公正评判,也很难准确预测将来数年产生的稳定现金流。可以想象,要投资者对这些拟证券化的不良资产进行研判和做出最终的投资决策,其困难无疑是巨大的,而这也正是证券化所具有的特定的风险与收益重组与分担机制的本质。进一步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要具有很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避免成为商业银行风险转移之后的最后接棒者。而事实上我国的投资者还不够成熟,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无法理性面对,而对政府造成压力。

(二)打包资产的评级与定价

根据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原理,无论是相对优质的住房贷款,还是劣质的不良资产,要想实现真实出售、资产隔离或破产隔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这些资产进行打包定价,然后出售转移给SPV。有些情况下,还需引入信用提高,借以提高证券化后资产的信用等级,吸引投资者。而无论是打包资产的定价,还是信用提高,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有效的市场环境和足够多的具有权威公信力的资产评估或信用评级机构。也就是说,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信用敏感的固定收益产品,信用评级报告是该产品信息披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现阶段这些市场中介机构的发育还很不成熟。就信用评级而言,存在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标准不统一、市场秩序混乱、公正独立性不够、投资者认可程度不高等缺陷。

培育一个成熟的评估、评级市场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强大游说能力和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是否会利用市场环境不成熟、信息不对称等有利条件谋求不当得利,使投资者置于价格博弈中的不利地位,确实值得投资者关注。否则,投资者自身利益很难得到保证。

(三)投资者能否及时取得现金流

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原理,证券化资产在出售以后,原始权益人不再承担管理该资产法律上的义务,但作为贷款服务管理人,仍要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贷款的后续管理,主要是将借款人的还款交给资金托管银行,并向受托人提供服务报告。但是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存在着一定的道德风险的。最关键的是贷款服务管理人既然已经不再承担管理证券化资产法律上的义务,因此也就丧失了忠实履行贷款服务管理人的动力和积极性,而这对于投资者按时足额收到稳定的现金流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还有,由于信贷资产(包括所谓优质资产)已经被彻底转移到SPV,其原有的借款者很可能产生不按时偿还贷款的道德冲动,而确保贷款按时回收,贷款管理人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很可能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涉及信用提高。这些问题在当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体系发展滞后的现实情况下要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没有政府的支持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篇(6)

1.2频率分辨率频率分辨率在信号谱分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反应了将两个相邻谱峰分开的能力,是分辨两个不同频率分量的最小间隔。频域采样间隔F=fs/N=1/NT=1/Tp,而文献中指出F=fs/N称为计算分辨率,即该分辨率是靠计算得到的,但它不反映真实的频率分辨率能力。F=1/Tp称为物理分辨率,补零仅仅提高了物理分辨率,而要得到高分辨率谱,则要通过增加数据记录。这让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也不好描述,以Matlab程序辅助图形讲解,如图2所示的两个模拟信号,通过图2可观察到的信号截取的有效长度对频率确定的影响。(a)只能观察到正弦信号很短的时间,不能测量其频率。(b)观察到周期的一半,可以估计出其频率,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c)观察到两个周期,不确定性被大大降低。

2例题图示引导法

双线性变换法与脉冲响应不变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频率响应的混叠现象,但它的优点以频率的严重非线性为代价的。对于分段常数型的滤波器,双线性变换后,仍得到幅频特性为分段常数的滤波器,但是各个分段的边缘的临界频率发生了畸变,需要进行预畸变。

3类比法

拉普拉斯变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广义的傅立叶变换,它把频域扩展为复频域,扩大了信号的变换范围,并为分析系统响应提供了统一的规范方法。即H(s)为H(j赘)的推广。具体方法是:信号(ft)之所以不能满足绝对可积的条件,是当t寅∞或t寅-∞时,(ft)不为零,若用一个实指数函数e-滓t去乘(ft),只要滓的数值选择适当,就可以使收敛条件成立,e-滓t称为收敛因子。此时傅立叶变换公式变为。与所学过的知识,类比讲述,学生很容易掌握并且不容易忘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包括时域采样定理与频域采样,FIR滤波器的窗函数法和频率采样法等知识点的类比法。

篇(7)

1 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本,顾名思义是通过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通常认为,它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等手段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给出的定义:“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篇(8)

学校是一个数字化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绝大部分人员年轻、思想比较活跃、文化层次和数字化信息水平相对较高、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对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比较大的特殊社会板块。在学校开展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运用,有着优良的社会基础和重要的特殊意义。虽然在一些条件优越的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绝大部分学校档案室仍然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与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开展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对学校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具有启迪和推进作用。

一、学校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现状

学校档案门类较多,除文书、人事、基建、会计、声像档案外,还有教学、学籍、科研成果等档案。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绝大部分学校领导都比较重视,都建立的自己的档案室,配各有专兼职档案员,档案都进行了规范整理。部分学校大部分为可对相关人员开放查阅的非机要保密档案,服务对象广泛,是建立两个体系实行两个转化的重点领域。而且学校档案利用率和实用性都比较高,特别是学籍档案,在为毕业生就业就学报考、出国深造提供学历证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依据和凭证作用,查阅利用者很多。在一些大的院校,每年都在1000人次以上。但由于大部分学籍档案在形成制作过程中,因填制和书写不规范或打印不清楚,造成字迹模糊,无法为师生和社会提供利用。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在省级以上条件较好的高校有所发展,一些学校还利用自身优势研发了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各部门建立了局域网,可以在网上进行立卷归档,有的还进行了数字化全文扫描。但地州市级以下包括高校在内的绝大部分的学校,档案的归档整理和查阅利用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的状况。

导致这些状况的原因,一是学校领导认为资金的投入应该放到教学上,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把生源数量搞上去,学校才能做大做强。档案的投入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没有数字化照样查档案。对手工传统的档案管理也是现状,很难有资金投入,至于数字化和网络化,在领导的思想意识中还没有这个概念;二是一些学校经济效益也不是很好,资金本身有限;三是很多学校档案员缺乏计算机基本技能、更没有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和经验,因循守旧不积极主动争取和创新发展。

要实现学校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除了针对以上来提高学校领导的档案意识,增加档案的投入资金,提高档案员的素质这些常规方法外,学校还可以从以下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数字化和网络化。

二、与教学设备相配套,解决学校档案数字化设备

学校开展计算机技术教学和科研,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在条件较好的小学,都设置有计算机或多媒体教室,而在条件较好的中等以上的学校,大部分部门都配备了计算机,条件更好的则组织了校园网络。但是,很多这样的学校的档案室却没有配备一台电脑。而这些没有电脑的档案室,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资源共享,从事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数字化的设备,除了计算机,还需要有扫描仪,而一般学校因以计算机为教学重点很少购置。但用其作为数字化的重要工具对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也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其价格也不高,如果建议学校购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共享这些设备资源的办法,首先是向学校领导提出共享方案,与教学部门达成协作共识,在把档案数字化的数据库建立在教学用的主机或服务器上,档案室可配备一台低造价的终端。如果这还办不到,则可与教学用电脑分时段使用,档案室可在没有教学任务的时候由档案员上机使用。也可把档案的数字化与教学内容结合到一起,在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同时,也巧妙地利用了教学设备对档案进行数字化。

三、与教学对象相结合,发动师生动手建立档案数据库

在一般学校,档案员并不是专职而是兼职人员,除了档案工作还有其他很多工作,而学校档案数字化的任务比较大,仅靠档案员是很难完成的;其次绝大部分档案员不具备电脑技术,开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有很大的困难。与此相反,担任电脑教学任务的老师,都是具备较高计算机技能水平的人员,他不仅可以当作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的指导老师,在教学任务不太紧张的情况下,还可以亲自动手参与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指导学生,来在课堂或课外建立包括自己的档案在内的数字化档案,形成一个数字化档案制作的强大队伍。以解决学校档案数字化巨量工程的人员投入问题。在具体的数字化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利用为本,常用先上”的思路,首先在档案的年度上由近及远地进行,从当年的档案开始,然后向上推进;在内容上首先对学校利用率最高的文书档案、然后对利用率较高的教学档案和学籍档案、最后对利用率一般的教师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进行目录的录入和全文扫描,对全部室藏档案实行数字化,建成完整、系统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四、与校园网络相链接,有效开展数字化档案利用

篇(9)

2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原则

2.1建设原则

配网自动化及其通信系统在进行规划建设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的是系统的可行性、扩展性和先进性原则。根据具体施工环境,在配网自动化和通信设施建设工作中,采取灵活的通信方式。确保工程项目规模化的原则,保证项目的先进性。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中,采取点、面相结合的方案,达到通信三遥的功能。根据明确的目标,协调建设前、后之间的规划关系。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在建设时采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如光纤通信适宜范围广、距离远的情况。在共用电力资源时,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配电房通常不建设自身的通信系统,而是以其他方式通信,以便于日后维护工作的进行。

2.2系统的规划设计

通信系统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时,主要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持续的问题。建设主站模式,能够实现对配网系统的管理、监控、运行及维护等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收集配网运行中的信息数据并保存到主系统的数据库中。配网终端建设的采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建设中出现大范围整改的问题,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配网终端系统的建设,首要是以遥信的方式将故障信号回传到主系统工作台,减少排查时间;其次,借用遥测辅助,实现对共用变电器负荷的实时监控工作。

3规划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通信模式的选取

基于信息技术的配网管理是配网通信技术的基础,通信系统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自动化系统的完善与否。在考虑到配网实时通信对速度、安全、稳定性等的特色要求时,现阶段,可供选择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一、有线通信。如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具有可靠性高、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强、高代宽及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占据了配网通信方式中的主要位置,被广泛运用在生产生活中。光缆通信方式是规划、建设配网通信的基础所在,因地制宜对配网进行分布,可以进一步发展配网通信中的光缆技术,有效地提高光缆的可靠性和利用率;二、无线线通信。以公网通信为例,如CDMA、GPRS、EDGE等方式,主要有速度快、投资小、风险低、施工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

3.2终端设备的安装

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安装中,开关房、配电房及相关开关柜的规划和建设问题都需要考虑到。鉴于终端设备安装环境的复杂性,在对通信设备进行安装和选择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条件等具体实施。在选择电力行业的入网产品时,最好选择工业级别的产品,以保证其可靠性,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3模块的设计通信模板设计对通信系统整体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终端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对于无线配电设备来说,模块设计需要采取内嵌式的安装方法。在使用到相关的无线网络通信时,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所在区域内的无线网络信号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是覆盖域的大小是否在预计范围内。

篇(10)

1.2网络系统设计(1)设计原则:开放性:实用性;先进性;可缩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管理性。(2)网络技术选型:综合考虑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应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在网络设计中将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和三层交换技术来构建本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3)网络设备选型。根据我所的需求,依据以上设计原则和技术选型,及对各主要网络产品厂商设备性能的综合评估,选用华为3COM的产品和技术来做为我所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的网络解决方案。(4)网络信息点分布情况及设备数量。信息点分布情况:我所的信息点分布在两栋楼上,每栋楼四层。主楼与辅楼距离较近。中心机房设在主楼4层。(5)网络结构总体说明。计算机网络主干采用三层交换机,工作组级及接入层采用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机房设在主楼4楼。核心交换设备采用华为3COMLS-7506R-AC-XG三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设备采用华为3COMLS-3600-28P-SI配置终端接入端口。

1.3主机、存储备份系统及UPS不间断电源选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建设一个合适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其上建立与集成适应单位信息化需求的功能强大、使用方便、易于管理、界面友好的各种应用,是单位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初步设想:网络中心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二台应用服务器,一台防病毒服务器,一个磁盘阵列柜、一个磁带机、一台不间断电源(UPS)。随着应用系统的应用,将产生大量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SUN架构,部署一套全光纤的存储和备份系统,存储设备采用HPMSA1000企业级磁盘阵列柜,存储容量可以按照需求增加,同时这些数据也应实时备份到HP磁带库中去。考虑到我省近几年供电比较紧张,同时为了预防突发时件,我所应对重要的网络设备提供不间断供电,综合考虑所有设备的功率和供电时间要求,我所选用山特20千瓦(三进单出)主机做供电方案的主机型。

1.4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上承载的应用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复杂,针对应用层的攻击越来越多。当前的企业网络正在面临着Web滥用、病毒泛滥、黑客攻击和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安全威胁等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整个网络处于有效的安全防护下,也是我所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本次项目我所信息网出口处部署防火墙设备,核心交换机上部署入侵检测设备,为了加强对网络的控制和监控能力,部署一套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终端、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另外我所信息网应该能够对网络病毒形成有效的防御和查杀,需部署一套服务器版杀毒软件。

1.5应用系统设计我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围绕着我所的实际需求展开的,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我所服务型门户网站,完成所内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的建设。

1.5.1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我所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我所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办公自动化不仅兼顾个人办公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群体协同工作。协同工作意味着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工作的协调与合作。

1.5.2档案管理系统该分系统主要为档案等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相关科研文档、公文文档、会议纪要文档、图书管理以及科技情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管理工具。实现电子资料与实物档案的统一管理,包括电子文档和实物档案的借阅申请审批流程,电子文档的下载、实物档案借阅和归还,库存、催归等功能;并与协同办公管理模块集成,实现公文档案的自动归档;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各种档案的统计及报表功能。

1.5.3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本系统提供了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成果申报及项目费用等的科研自动化和流程化管理。立项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的申请、审批及项目立项等管理;执行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阶段管理、合同管理(如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项目验收等信息的维护查询功能;成果申报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最终成果的申报、获奖等信息的维护、查询统计管理;经费管理提供对整体科研项目经费划分、拨款、使用记录的信息维护功能;具体项目经费的使用申请、审批、领用等过程管理;归档管理提供对科研项目的基本信息、立项信息、验收信息、成果申报信息、经费领用信息的归档管理。

1.5.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合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为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辅助管理和决策支持功能。系统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具体包括组织机构、人事管理、薪资与福利、考勤管理、出差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等,为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日常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

1.6工作成果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水利水电标准服务型门户网站;建成一个覆盖全所的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系统,提供所内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所内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2项目的组织实施

在项目实施方面,项目经理在制定项目计划时必须对项目可能遇见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在项目进展中,项目经理应及时与工程管理部进行沟通,共同处理可能遇到的棘手的问题。在项目验收后,将设立针对本项目的服务小组,负责本系统建成后的维护和与专业公司人员联系,及时解决系统问题。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各种资源,处理和决策重大事件和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3项目的经济效益

3.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整体形象:通过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我所的整体办公效率。

3.2机制转变、提高效率:传统的办事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络化的服务方式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为用户服务的立体服务平台。

篇(11)

2网络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1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指导

网络信息化的多样化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与传统借阅图书管理方式相比,网络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并实现快速获取信息的目的。实现图书资料的网络信息化可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图书资料充分发挥能力,从而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2.2提高图书资料的服务效率

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的借阅式图书资料服务模式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检索文献资源的效率,同时也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2.3节省读者时间

网络信息化可以在提高图书服务效率的同时,实现馆藏资源与各个学科之间的结合,充分节省读者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找到足够多的信息资源,方便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淮确定位目标信息,实现信息资源使用的最大效率。

3图书馆实现资源网络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3.1提高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首先,为了遵循图书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要建立资料数据库,才能协调统一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如:图书的编号要具有国际标准,为了帮助读者快速、精确地找到图书的位置信息,因此,在建立图书文献信息数据库时,要对所有的科学领域进行分类,整理书籍,建立相关图书数据库的索引,另外,为了及时更新数据库的书籍数据,应该及时将最新的数据库和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利用到相关的数据库中,同时也应当注意借助信息网络整理有关的专利,并及时加入到相应的数据库中。

3.2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方式

在图书馆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所以为了更好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必须要设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为快速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就要不断完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3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及时更新图书馆资料管理设备

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很多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真正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图书馆只有积极学习新的信息技术,设置新的设备,并且为今后规范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建设科学地分配,不断地引入一些硬件设备,帮助专业人才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促进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另外,要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情况,将网络因素融合到图书资料管理中,加大资金的投入,制定合理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方针,提高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在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中,只有引入自动化管理设备,才能满足图书馆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图书需要,并进而提高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的劳动量,如引入自助借还、检索等,使图书资料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3.4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图书资料的信息化操作步骤

在信息化时代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图书资料信息化操作步骤,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更加的完善。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加强操作计算机的水平,在工作和实践中,加强工作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地了解数据库和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练地掌握数据库操作等知识,更好为广大读者服务。为了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逐渐的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换,并且要能够掌握编辑、分类以及加工处理图书资料信息的技能,从而可以熟练地掌握图书资料信息化操作步骤,促进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