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二、尽量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反应物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释放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有时不可避免,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采取“两害取其轻”的方式,尽量选择一些对环境污染比较小的反应物。例如,氯气的制取实验,按照传统的方式,氯气产生的量很大,即使教师用装置把氯气收集起来,但最终还是会释放出去,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污染量尽量减少一些呢?如今,很多教师尝试着用医用高锰酸钾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P片与浓盐酸发生反应来制取氯气,由于PP片的密度很高,即使浸泡几个小时以后,PP片也不会完全溶解,这样作为固体的PP片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接触面要远远小于液体与液体的接触面,从而导致反应的强度要明显减弱,而产生的氯气量也会大大减小,使得实验过程变得相对来说更加环保。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反应物,是实现绿色实验的有效手段。
三、积极推广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而在我国,微型实验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所谓微型实验,不仅是在化学实验中简单的减少试剂、药品的用量,而是包括微量药品、微型实验仪器在内的一系列微型化条件下开展的实验活动。在微型条件下,运用远远低于常规用量的药品开展化学实验,不仅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同时,反应生成物的量也会大大减小,这样自然提升了实验的绿色性。当然,与常规实验相比,微型实验的反应现象往往不够明显,这就给学生的实验观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等工具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这样就可以解决实验可观性的问题了。
四、努力在实验中做到废物利用
循环利用是环保理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和理念。在化学实验中,除了想办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努力做到废物的循环利用也是实现绿色课堂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银镜反应中生成的银,通过Ag和稀HNO3进行加热反应可以得到AgNO3,这样就可以用于下一次的实验。除此以外,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些废旧物品,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可以变成化学实验器具,例如,我们可以用一次性针筒来替代量筒,也可以用随处可见的塑料吸管来代替移液管等,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自制实验仪器,不仅体现了环保思维,同时,这种随处可见、随处可用的自制仪器还可以增加实验的机会和实验的便利性,并且学生在自制仪器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有效之举。
一些发达国家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比较深入,美国、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广探究性教学。如美国《现代化学》中的“实验计划”就列出了22个技术创建者与问题解决实验,这些实验强调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我国,许多教育工作者也积极主动地开展了一些实验探究教学活动,如华中师范大学姜乐仁教授主持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项目;苏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师生也发表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论文。虽然新课改实施试点已近10年时间,但由于受到教师素质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影响,使得我国化学教育界关于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际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显著,大多数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论述,而对理论的实践,尤其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资源性开发设计、策略运用的着重点、探究教学的突破口及实例论证报道较少。
2.广西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在2012年首次实施新课改,在基础教育如此薄弱及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开展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困难:实验条件不足、工作量大、课时紧、高考压力大、教师怕麻烦等。虽然有关性探究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还缺少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针对教学实践中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背景的分析,我市提出“高中化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的新课题,侧重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了解、分析探究性实验教学和学习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对策,反思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师生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并利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推广,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1)聚焦课堂教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努力建构新课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和典型的探究方法,汇编成校本教参,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丰富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2)将课题的研究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分享经验和智慧,为推动本市及全省系统地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3)为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与方法,同时,以点带面为教育部门及教育者提供一些教育理念及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进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广西能更好地实施新课改。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研究内容
以课题组成员任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教材,以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课题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研究重点
(1)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两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8月。
成立课题组,收集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材料,召开研讨、协商会议,确定课题研究方向、目标和内容,完成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2月。
根据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展工作并定期汇报。在此过程中,对实施方案不断补充、完善。
(1)搜集、整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素材,备课组共同研究并对实验进行分类,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环节的设计及策略研究。
(2)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针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开设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论文,并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交流。
(3)通过学生反馈、观摩课教师评课,总结经验,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逐步构建独具特
色的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4)在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实施二轮实验,初步构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5)课题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研究情况实施监控。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6月和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两个阶段进行中期评估,分析、归纳、反思、总结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
全面分析、总结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构建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探究性实验教学理论系统。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完善实验数据、文字资料、教学视频等结题素材,系统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攻关和努力的方向,完成课题结题申请表和论证书。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我市高中2012级、2013级2600名学生为观察对象,针对目前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假探究、脱离实际等重大问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探究的校本教材、学材和习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模式。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测验法等
五、研究基础与理论假设
1.研究基础
(1)本课题成员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其中课题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是市级学科带头人之一,曾获得“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称号以及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成功负责两个课题的研究,并获得相关奖项,所撰写的论文有2篇在核心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3篇获得省级论文评比奖,并多次指导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及丰富教学经验,已参加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此外,组内多位成员参加过省级的新课改培训,拥有1~2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积攒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这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软件基础。
2.理论假设
中图分类号:G633.8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既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观察,也有直观有趣的动手演示观察。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常用手段,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我在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上,屏幕上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直观呈现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静下来,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一下子让同学们折服,多媒体教学成了我必须的教学手段。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我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制作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平衡》、《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等课件,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过度使用和依赖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意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在讲氨的性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为了探究引发喷泉原理及实验成功关键,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
(二)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三)烧瓶干燥不用滴管烧瓶底部加热毛巾;
(四)烧瓶不干燥胶头预先吸入水;
(五)烧瓶不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让十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喷泉实验基本原理和成功关键,选用哪些组实验较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选用前三组适合,实验基本原理: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成功关键是: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不漏气且充满气体。最后,将制作的化学反应课件再进行重复或慢速播放,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喷泉实验,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方法。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扬化学实验之长而避多媒体之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长短结合,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到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等一系列过程,我始终都贯彻穿插对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的重视和培养,使之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核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做好高中教学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的依据,做到实验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始终做高中化学教学的掌拓者。
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做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人。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始终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有着极强的实验性,一切都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化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后,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同的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都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农村高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化学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不利于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更影响了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笔者结合在农村高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其为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1 农村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普通高中开始全面实行扩招,升入农村高中的学生很多都是中考成绩太差,无法考入城市重点高中的落榜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更差,很多初中应该掌握的基本化学知识和化学公式都没有掌握。但高中化学实验涉及到了众多的化学知识,学生由于连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没有掌握,要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更是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连怎么用酒精灯都不知道,基本的在酒精灯燃烧时不能加酒精这一常识,都不清楚。从试剂瓶取出药品做实验后,用不完的药品仍放回原试剂瓶内,不清楚取出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否则易造成药品不纯等等。这些初中学过的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不知道。同时,由于农村学生本来基础就差,求知的欲望不强,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由于学习很吃力,自然学习的热情就不会很高,成绩就会越来越差,也越来越不想学习,陷入到了“听不懂、学不会”的怪圈,最后发展成为因为听不懂,所以不想学了,逐渐的产生厌学情绪。
1.2 实验众多,教学环境不完善
高中化学中涉及了大量的化学实验,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把各种特殊的化学现象,完整全面的展示在学生目前,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把书本的微观知识变为宏观,由无形变为有形。农村高中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虽然会强调需要重点观察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规范的操作。但实验完成以后,很多学生虽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但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教师在事后的讲解中,学生还是很难弄清楚。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时,由于很多学生都不明白,教师虽然不停的巡查,指导学生纠正各种错误,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一一讲解。同时,很多农村高中缺乏足够的实验设备,实验时往往是几个学生共用一组仪器,一人在做,剩下的学生只能跟着凑热闹,没有实践的机会,这就很难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3 课程缺乏针对性,教学思想落后
很多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能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克服,不能积极的改变现状。认为高中教育已经不是义务教育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考,自己只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好,学生会做题了,能够应付高考即可,认为实验并不重要。因此,对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根本就不会重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城市高中没有区别,没有根据农村高中的实际进行调整,缺乏针对高中学生的改革。有些教师甚至因为农村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差,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做得的往往是结论性的、验证性的实验,通常将试剂、做法陈述的一清二楚,生怕学生在实验中有差错、闪失,唯恐学生在实验中失败,长期如此的教学,学生的实验技能很难有实质的提高。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根据学生基本素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它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可以采用设计实验的办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时,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自主,主动,合作,探索”,在实验课堂上积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注意适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组织学生在化学实验自我探索过程中,对实验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完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加深对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并加以理解和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的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操作,教师减少包办代替。把发现实验现象和化学规律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试验并解答。学生自己可以想出的,教师就不要急于下结论,多留给学生些动脑、动手的时间。实验课前,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可独立先进行实验准备,搞清实验原理,自拟实验步骤。实验时,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去观察实验现象,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实验中遇到各种问题,自己去解决。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统筹考虑,在确保学生掌握各项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删减次要偏深的理论知识,对于那些难度过大,学生学习以后也很难掌握的知识,可以适当的简略,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可以重点学习实验操作技术,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2 精研教材,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新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把化学与生活生产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老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实验资源的作用,并不断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可以为实验教学服务的资源,同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实验中来。另外老师光挖掘实验教学资源还不够,需不断拓展实验内容,补充教材不足。在实验教材的实验中,像“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酸雨危害的模拟”、“二氧化碳灭火”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生密切相关。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硬件缺陷
针对农村化学实验用具缺少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而化学实验教学需要的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观看实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实验设备不足的缺陷。教师只要提前精心的准备课件,可以利用图像、文本和视频把化学实验效果直观的展示出来,变枯燥为生动,能够变复杂为简单。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危险性和很难保证实验效果的实验,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把化学实验在课件上根据实验的真实操作,也设置成不同的步骤,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溶液PH的意义以及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电解质的溶解性。然后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操作时,就能准备的把握水温,快速的完成沉淀的转化。
综上,农村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正处于由传统向新型教学转变的过渡期,作为一名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性,意识到农村高中与城市高中的差别,不因为学生素质低、学校实验设备缺乏而忽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应根据农村教学实际,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化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瞿宁.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研究,2009(17).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或课题报告,探讨实验中的问题或写出自己的体会。教师向学生介绍撰写小论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论据能说明论题,条理清楚,说得明白就达到了要求。例如,将“糖类”设计成主题为“糖类与生活”的拓展课,课前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引导他们提炼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与糖尿病”、“糖与减肥”、“糖与健康”等小课题。然后把全班学生组合成几个组进行专题研究,同学们查找资料、走访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实验,在组内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课题报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则,鼓励学生将课外新闻记者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组织,写出科技小论文。在将阅读材料整理成文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学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内容可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等,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者说都能很好地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本文就当前化学教学与学生生活不能紧密联系的现状提出将生活中的化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方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接受这样一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愿意在教学中付诸实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注意搜集各种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各科知识的普遍联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的进入化学学科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化学与生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58-59.
[2]李琴.将社会生活中的裕学渗透在化学教学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3-27.
[3]张俊英.现代生活中的化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刘长笑.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绿色化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8.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由于知识积累不同,个人兴趣不同,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就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但是,如果学生对于高中化学没有兴趣,就难以将课程学好。学困生,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之所以存在学困生,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群体普遍对化学缺乏浓厚的兴趣,但是化学课作为高考必考课还需要学习。为了提高这部分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就需要引导学困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因素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衔接性。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化学知识基础不牢,就会感觉到进入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跨度很大,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内容单一,容易记住。进入到高中阶段后,就需要对化学反应有所认识。由于知识的难度增加,使得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大,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具体化,导致学习障碍。特别是学困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上,依然按照学习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方式,就会对于化学规律的认识有所局限。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对于相对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掌握。学困生之所以对于高中化学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就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思想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导致化学知识晦涩难懂,化学学习枯燥乏味。基于应试学习化学,要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却对学习规律无从总结,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比如,对于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从电子转移角度学习,对于化学反应的判断就需要从焓变和熵变进行,内容抽象而复杂,使得学生感觉到了化学知识的难度而对于化学内容难以掌握。
二、培养学困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认真对待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
很多高中化学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重要性。事实上,要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就是良好的开端,学困生之所以在化学学习中感觉吃力,就是因为化学基础知识不足,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知识难以很快消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弱,就会逐渐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成绩,高中化学教师就要将在化学教学中灵活地引入化学实验,将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活。化学教师在第一节课就进行化学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展示将化学知识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作为化学教师,对于第一节化学课的实验安排,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实验,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感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用准备好的毛笔在纸上面写字,然后贴在黑板上。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举动会有很多猜测。看着学生们好奇的表情,将装着水的喷壶举起来,向纸上面喷水,这时红色的字体就呈现出来。学生看到这些,就会立即变得精神起来,开始对化学反应感兴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了好奇心,就会在化学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二)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被动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目标,就难以有计划地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相对较低。高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成就感。随着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被树立起来,学习兴趣也被激发起来,由此而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知识规律,根据自我学习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化学课程的独特魅力所吸引,产生享受知识的感觉,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也因此而被激发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困生由于化学基础薄弱,导致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知识无法有效衔接,加之难以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而影响到化学学习成绩。对高中学困生的化学基础充分了解,重视每一学期第一节化学课的教学,并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以提高学困生化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新华.刍议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激趣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5(02):32-34
[2]黄桂华.从激发兴趣入手,有效提高化学学困生学业成绩[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217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内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并使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内知识,同时也能及时拓展课外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累赘感,反而觉得所学知识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学中,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的现实场景引入氮气的物理性质,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而引出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也可以讲述在打雷闪电时氮分子与氧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场景,介绍了后续几个反应后,得出谚语——“雷雨发庄稼”的结论。在讲到NO的毒性时,补充NO作为信使分子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功能,让学生带着惊讶的情绪对NO产生了新的认识。
通过紧密结合教材基础知识或重点知识的应用性知识的补充、讨论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社会中的化学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进行热点渗透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情景素材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等,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有关、对生活有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人类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这既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人文意识”问题,围绕“从电冰箱的普及与换代到臭氧层”开展探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访问网站,获得知识。在讲授重金属汞的性质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其危害,讲述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用行动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样清理破碎的水银温度计、如何处理含汞的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使化学教学更贴近于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知识富有时代感,具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将自然科学融入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进行生活与化学关系专题教学
高中化学专题教学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具体教学形式可以将生活中的化学与书本中的化学的联系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介绍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介绍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介绍化学在高新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介绍化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资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例如可以向学生讲解当前化学合成材料的发展概况,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体多个部位的化学材料。
四、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五、进行与生活有关的论文写作教学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1]活动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比较,有二个重要的变化:①变"传授知识和技能活动"为"学生自主认识活动"。②变"重视学习内容的掌握"为"重视学生个性养成"。其次,教学空间、时间和教学材料等的开放性与课堂教学相差很大。上述的变化,表明两种教学方式中的主要矛盾不同。教师如何让学生自主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活动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矛盾。
高中活动课的教学方式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学生自主活动需要教师制订活动目标和计划、组织和指导。这是课程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所需求的。②学生自主活动是以认识活动为主,让学生养成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科学态度,去了解事物、认识社会、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依据"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和科学方法的理论"和"科学认识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阶段程序"。[2]高中化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活动以五个阶段活动为基础进行,五个阶段是:准备阶段(主题的确定、计划、制订等)提出问题(提出活动课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果评价。如《中学生饮食营养调查》[3]活动课(主题背景是新编高二化学教材[Ⅱ]中《糖类、油脂、蛋白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活动过程:①学生活动课题导入;②学生讨论活动方案的设计;③学生调查过程;④学生调查结果分析;⑤学生活动成果交流。以"五个阶段"为基础的学生自主认识活动是创新活动过程,其活动具有个性化和探究性的特点。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学生活动结果与自己原有状况比较的新发展和对事物的新认识等。因此,其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探索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活动。
"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科学、了解社会、热爱生活,走出课本、课堂和学校,让学生在生活、社会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是高中化学活动课?quot;五个阶段"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基本原则同样适应高中化学活动课的教学。在"五个阶段"活动教学实践中,活动课的教学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五个活动"是上述教学模式中学生活动和教师指导的要点,反映了上述教学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活动
实践表明,学生具有强烈的自主活动需要。活动中,学生处于不停地质疑,好奇和好动状态,是自主活动的动机因素。学生自主活动中,"质疑"是活动的关键因素,学生产生怎样的"疑",如何"质"疑,起了引导和决定活动内容和活动效果的作用。如上例活动课中,学生的活动有下列系列的质疑活动:自己和同学的饮食是否符合生理活动需要?如何了解自己和同学的饮食营养状况?调查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进行合理的饮食?活动课中,学生自主"质疑"有两类:①学生团体讨论产生的,它是活动课题的内容。②学生个体活动产生的,是活动课题内容的起源和发散。它们的关系是: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没有学生个体"质疑"活动,也就没有学生团体的讨论;前者促进、引导后者的产生和活动,使学生个性"质疑"活动得到发展。因此,活动课题的"质疑"活动有序性,对活动课的进行起了主导的作用。高中化学活动课要以活动课题实现为中心,促进团体"质疑"活动,激发个体"质疑"活动。如上例活动课中,除各活动小组的课题成果小论文外,不少学生还做也了涉及课题内容的不同成果,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化。
创新贵在质疑。学生自主活动是因质疑而产生,为"质疑"而进行,有疑则活,有质则动;有疑不质,则活而不动。质疑的活动是学生认识水平,认识能力的新发展,也是创新过程的进行。"质"和"疑"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促进的。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中,"质疑"是不断的,有主次之分。如何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实现与课题相关的"质疑"是活动课的教学主要任务和难点。
(2)以教师为指导,开展活动
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①认识活动能力的有限性;②求知欲望强,反映快,产生的疑问多。面对全体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导学生又活又动,活动而有序是开展活动课的关键。课题实践中,比较进行同一主题活动的两个班的活动情况,有教师参与指导的班和无教师参与指导的班,他们活动开展的效果差别是很大的,实践说明: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几乎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实现活动的目的。教师的指导首先表现在活动课案的设计。活动课案内容包括七个方面①活动主题;②活动对象;③活动目标;④活动方式;⑤活动内容和步骤;⑥指导要点;⑦活动效果评价。活动课案的设计是根据活动课教学规律对活动进行预测,是对活动过程的计划,它对活动效果影响很大。其次,是围绕学生的活动,参与活动过程,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建议性、启发性的提示和帮助,促进学生自主"质疑"、"评价"活动的进行和创新意识产生和发展。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学生如何做或替学生做,它是激发学生自主活动意识和激励学生自主活动进行的一种帮助。
教师指导包括指导学生团体活动和学生个体活动两方面。①指导学生团体活动是活动课指导工作的重 心是以实现课题为中心,以学生组织活动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发表意见,学生之间相互启发,最后归纳并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团体活动内容。②指导学生个体活动是活动指导工作中心,活动课的指导就是要激发每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活动。团体活动是通过个体活动来实现的。教师在参与学生自主活动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发现学生具有个性的,与课题相关的活动新状态,采用肯定的态度去激励学生,丰富个体活动形式、内容,使活动课题顺利实现和活动成果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师的指导应注重学生自主认识活动科学性的启迪,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能力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顺利开展活动。鼓励学生活动中的"尝试",帮助学生分析阻碍活动的焦点,让学生自己省悟,突破活动的难点。课题实践的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有帮的需求。提供学生活动所需实验仪器、药品或工具、参考资料等,及时难予学生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开始热情、兴趣高,活动中遇难欲退的现象严重,因此,教师的指导须注意学生自主活动中心理活动,培养学生形式优良的自主活动心理品质。
(3)以创新活动为核心,自主评价活动
自主评价是以事实、实验和知识原理或他人正确结论为依据,对自主活动的结论、认识进行正确性评估。自主评价活动包括团体的和个体的,自主评价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自己活动过程或活动结果的肯定性思考,是自主认识活动内容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学生活动中是否有创新性,其重要依据是活动中有没有自主评价表现。是否能恰当地进行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活动能否进行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五个阶段"的学生自主活动是进行系列的"质疑"探究过程。阶段活动结果的肯定性自主评价是影响活动继续进行的重要因素。活动课中学生自主活动探讨的问题和方法,角度不同,各自创新含义不同,成果评价不可能相同。只有进行自主评价,才能及时推动学生自主活动的进行。学生自主评价是通过活动成果与他人比较或在交流和展示中进行。学生团体活动的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学生自主评价和自主活动成就感的产生,提高创新活动的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活动中进行自主评价活动是教师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上例活动课中,活动的五个阶段和质疑活动主要是以团体形式进行。
(4)以科学方法为主线,进行活动
高中化学活动课的主题主要是化学与生活、社会、化工等实际联系的问题,其活动课的特点是大题小做。大题小做重点是做,做须有科学的方法为指导。要求学生自主活动的五个阶段中:①充分运用感性认识方法,感知和体验现实和事实。②有目的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③大胆想象和推理。④对结论进行验证和推证。大题小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活动能力重视基本能力的运用。以感性认识活动为主,运用基本思维方式进行活动。②活动结果内容具有初浅、综合和创新的特点。如萍水河水污染和综合治理调查活动中,学生调查了城区内上、中、下游三段的水量、水质(颜色、气味、澄清程度、PH值等),水中生态和污水流入分布情况。结合取样实验(与自来水水质对比等实验),分析了水质污染程度的变化与污水流入分布关系,讨论水污染的产生和防治。提出有关许多成果性的意见和看法。在活动课中,走马观花,只看不做是没有运用科学方法论思想进行自主活动,其结果学生感想和体会很多,但缺少论证式的成果,无法实现创新。
以科学方法为主线,有利于全体学生活动有序,提高学生创新活动效果。
笔者认为,课前精心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众所周知,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教案设计,使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教学能获得最好的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整体性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注重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为下一堂课给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就笔者亲历的教学来说,按照预习导纲预习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后应让学生记下预习导纲的内容,督促他们按照其内容和要求在下一节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二、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提升课中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重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教授顺序等进行安排。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懂得教材内容的取舍,他们会根据课标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适宜择取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想做到教学有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时间进行灵活机动延缩。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只采取一种或者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如只采取讲授法),这样不利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根据课堂学生的需求和课堂的生成情况灵活多变地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如可通过化学实验引路,做到讲练结合,进而激发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通过课中教师的思考和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案等等。
三、课后作业巩固,注重知识迁移和反馈
学生的课后练习从不同角度向教师反映了该班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情况,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特别重视课后练习对教学效果的巩固作用,以此为“镜子”来反映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设置课后作业练习时不能随意和盲目的安排,应注意课后作业练习与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致,并要善于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且在反馈中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调控和把握。通过高中生课后作业的信息反馈,化学教师可以比较准确、科学地把握教师“教”所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学”所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当然这个环节还要做到及时,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及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帮助高中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化学知识结构和提升自身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情境,保障有效性教学顺利实施
笔者认为,优化教学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多媒体为高中生创设视听一体、动静合宜的的学习情境,寓学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化学的现象和本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二是,“运用知识“通感”创设人文情境,启迪学生跨越思维” i。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两句诗中的“烟”是不是化学意义上真正的烟? 以此启迪学生跨越思维。三是,创设游戏情境。在教学中,为提高化学科目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编成游戏和各种实验,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放松情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适当操作。ii
总之,要做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需要课前精心准备,课中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善教法,还需要教师重视利用课后作业布置来促进知识迁移和反馈,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学情境的营造,以此来保障有效性教学的顺利实施。鉴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以上论述难免有论述不妥之处,但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引起更多学者大家和一线教师对此问题的关注,以丰富此方面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我们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实效而努力。
G633.8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高中化学的教学,微课可以通过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有目的地教授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精简、集中、目的性强。在这个被互联网充斥的今天,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兴起是注定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省去教W资源,每10分钟一个小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复查,而且学习方便,没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然而也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也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了解,这也就有许多的局限性。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强化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步骤,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不仅为老师分担了负担,而且促进了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的意义
微课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可视性,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中,在教授实验知识时常常是老师带一套工具讲授,或者在投影仪上完成实验,学生存在看不清等现象,有时实验现象不明显,也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微课教学可以通过视频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优化了实验教学,增加了实验的清晰度与可视性,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有时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老师在教学时只能通过言传口述对实验进行分析,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只能凭借想象力,而微课教学就避免了这一情况,危险的实验已经录制好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直观地感受实验的危险性,记忆深刻,这样的视觉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微课还可以通过视频模拟工业生产工序,让学生了解实验环节,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实验的细节部分放大、放慢,重点难点循环讲述,让学生在这种反复的教学中掌握知识,再加上观看了解生产环节,学以致用。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一)、借助网络资源,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老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讲述,反复教授,让学生理解。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强度是不同的,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老师对难点的单一教学并不能有效地让所有学生掌握和理解。利用讲授型微课,帮助学生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对难点进行网络搜索,而获取更多的帮助,教师可以在课上教学时针对教学内容做大体的教授,针对重点、难点,作深入的分析,在课下布置微课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复习课上内容,重点、难点通过网络搜索增加学习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微课的兴起巧妙帮助了学生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因为越是重点,网络上相应的资源越是丰富,网络会从多方面进行教授与指导,老师也不用担心会占用很多学生课下的时间,因为每个微课教学仅有十分钟左右,而且主体鲜明单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学习观看,方式灵活,还能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温故知新
微课学习是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网络不只有当天的课程,也有将要学习的与学习了很久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选取。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肯定会遇到许多疑惑,回家后,没有机会问老师,只能自学,然而有了微课以后,老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些复习就知识的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巩固旧的知识,老师也要科学选取时间,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选取合适的时间,适时复习。老师也可以放一些预习的课程,布置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要学的知识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微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然后好好备课,在课上才能事半功倍。
(三)、突破时空限制,呈现实验过程,增进师生友谊
化学教学重点就是实验部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的科学精神。现在的高中化学中实验部分较少,而且实验条件受限制,课时不足,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生动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教学录像与讲述进行教学,放在微课上让学生观看,既节约了课上的时间,又能把所学的知识通过视觉感受记住,一举两得。微课既适应国内实验教学尚在发展之中的现实,又能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空间,微课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就忽略了这重要的一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可以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这节课,只有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激情和活力。微课就是连接学生与老师的一个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老师交流。通过这一平台,微课也是化学教学的切入点,不仅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也可以对教学起到指导与辅助的作用,现在很多教师对微课教学的切入点把握不准确,认为只是让学生学习的手段,不管实际的教材内容适不适合应用微课教学,都强制性地应用微课进行化学教学,这对学生是不利的,只有正确的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才能让其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也只有找准了微课应用的切入点,才能起到强化教学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模式,它可以巧妙地利用网络资源,协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实验的可视性、让学生形象地记住所学的新知识,也可以视频模拟工业生产工序,了解生产过程,让学生学以致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老师正确的运用,才能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温故知新,解决课上的重点和难点,增进师生的友谊,让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保持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初步认识
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 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
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陕西省统一安排: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
目前陕西省学业考试制度如下:高中化学实验考查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查内容为《化学1》和《化学2》必做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内容为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
高考到底怎么考,现如今专家们还没有一个说法,具体未定。
3.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陕西省的高中化学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国内有三种版本,除此之外还有苏教版和山东版。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人教版必修模块是各选修模块的共同基础,是保证全体学生共同的基础,是全体学生共同必学的内容。选修模块开设的基本原则是: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条件暂不具备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开齐所有的选修课程模块。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科学史话”、“信息搜索”、“习题”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的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再者,从教材的基础化学主干知识来看,教材有新的处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4.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秉赋、兴趣、爱好、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程度,知道学生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包括有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注重新课程下的教育合作
诺贝尔化学奖是笔者年年关注的一个奖项,笔者发现近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几乎都由多人合作获得,因此笔者认为合作的时代已经到来。新课程在陕西实施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在教学中也有相同的感受:教育的合作时代已经到来。
教育的合作不仅仅是教师间的合作,而是与教育有关的所有因素全方位的互动与交流。“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事事有交流,处处有合作,合作是为了发展,合作是为了共同提高,合作是为了教育。如果把学生比作花朵,那么教育的合作可以让每一朵“花”都实现芬芳,而不只是“牡丹”才开放;如果把学生比作小鸟,那么教育的合作可以让每一只“鸟”都放声歌唱,而不只是“白灵”才歌唱。合作是多种智慧的聚合,让我们彼此都有了更大的收获。
三、笔者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1.如何解决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
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2.学校实验室的配置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的变化
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根据新教材的意图,很多时候我们的化学课最好是搬到化学实验室去进行。但实际上笔者所在学校化学实验室只有三间,其中一间还是多媒体教室,由三个年级共享,一个年级7个班,一个实验全年级轮流进行,一个实验要一周左右才能完成,但有时连着几节课都有学生实验安排,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相当困难。还有实验安排如果多的话,仅靠一个实验员准备人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化学教师的从旁协助,于是也增加了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量。
3.手头的资料相对较少
手头资料中有很多是换汤不换药的,而且配套的化学练习很难找到。除此之外,我们也没有拿到后续的最新教材。同时,专家说某些知识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知识会发展到什么成都程度?考试大纲中对此也没有明确的说明,所以对于在高考题中如何来呈现这些知识的考点也是比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