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学基础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大学的数学是一门基础必修课程,针对财经类院校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状况,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目的是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去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对于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生来说,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则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数学积极性,使之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动机是一个较古老的研究课题,其科学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已经有七十年的研究历史。而学习动机的研究是随着动机的研究而开展起来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能够说明学生的努力程度,能够说明学生愿意学什么的原因。因此,学生动机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成为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对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问题一直也是各大高校教师在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上,注重学习动机的情景性和应用性是学习动机研究的一大取向,以往的学习动机的研究着重点在于动机的理论探讨,现在的研究更加重视动机的理论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情景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抽象,逻辑性强,容易使一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为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前,对于经济类院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能力、数学学习的归因、数学学习评价等,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弱,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提出通过给学生创设学习成功的机会、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树立学习的榜样、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优化评价方式等来激发、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几年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经历,与学生的充分接触和了解,总结到自己的教学中应注重该怎样做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结合教材实际,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实施教学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论是学习基础好和坏,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如果不会学习,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其次,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二、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进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场所,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应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且要对同一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设计适当的“困难性”题目,让优先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不断激发思考的兴趣,挑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当然也要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供基础薄弱的学生做,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而得到答案,品尝到攻克题目的艰辛,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的成功,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学好数学的动机与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才会得到,学习的自主性才能增强。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动机与兴趣去探究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3.给予成功的满足和足够耐心的学习指导(这一点很有必要)。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多给学生一些表扬,不管多么简单的问题,只要学生答对了,哪怕只是答对了一小部分,就说一句:“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
对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对于他们的学习问题的讲解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指导。学生一遍不懂再讲一遍,再不懂再讲一遍,直到学生弄懂为止,你的付出和耐心讲解会感动学生和引导学生必须得听和弄懂问题。老师对学生关心、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成绩就好,如果老师对学生更加关心、重视,会进入下一个循环,就形成良性循环。
老师如何看待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如果能合理地运用“皮格玛利翁效应”,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这也告诉我们,真诚的期待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我们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也可以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5.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及时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6.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与兴趣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推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力量。我的教学班级中有数学基础薄弱学生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中收获了不少的教学和学习成果。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使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新知识的发现、解决过程之中,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研究者如教育者、教师参与到数学学习动机的研究中来。这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大地促进了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使之为实际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学习服务。当前动机研究发展的走向以及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应本着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加强对学习动机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将动机的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参考文献:
[1]刘华山,等.高等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奥苏贝尔,等.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张藩.普通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族.论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本原则[J].教育研究,1991,(8).
[5]林崇德.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徐辉,等.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7]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8]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鉴于学生对撰写小论文的认识有限,大多数学生对该活动有畏难情绪,教师可用现有的学生论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看同龄人写的文章,让他们感受到其实撰写论文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言之有物、写之有理,让人看了有收获,也就成功了,以此打破学生思想上的僵局。
二、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渗透能力训练
请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常用技巧,并设计出相应的例子。
能否弄懂数学某个概念,取决于脑中是否有该概念的模板,而对该概念理解的深度和速度,则取决于有多少模板。理解力超常的人,可以一边在脑中制造模板,一边吸收外来的信息,他们在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模板,接收来的信息总会和其中一个模板对上号,于是就理解了。所以,人的理解力取决于通过“思考、动脑、动手、观察”等行动产生了多少模板。基于这个原理,教师可通过引导预习、创造生活情境、组织活动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帮助学生制造模板,使得学生的能力螺旋上升。
三、引导阅读,积累素材
在阅读的初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被动式阅读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与阅读的内容编写导学案或阅读提纲,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在阅读的高级阶段,对学生进行主动式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一般策略,要求学生能全面提高阅读速度,通过阅读,整理归纳出阅读重点,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遇到问题可以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课外阅读材料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报刊杂志、论文集等等。阅读这类材料时可以通过做阅读笔记、写学习心得、编制卡片、复印感兴趣的文章等方式进行素材的收集,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也随之积累了更多的模板,有益于日后对相关新概念的理解。
四、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撰写论文
1. 提出课题
课题的产生可以是教材或教师设定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选题应秉着有用、有趣、可操作、可探索、可结合平时的数学学习的角度进行。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分类列举往届学生参加“全国数理化能力展示活动”数学科论文比赛部分获奖学生的论文选题:1. 学习心得类;2. 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收获与启发,获得灵感;3. 综合、概括、总结类。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拓展延伸,简化计算题或证明题;4.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与自己的数学学习相联系;5. 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预测;6. 问卷调查类。
一、深刻理解概念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同学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我们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A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二、多看一些例题
老师在讲解基础内容之后,总是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例子、习题,这是大有裨益的,我们学的概念、定理,一般较抽象,要把它们具体化,就需要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由于我们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还不够熟练,这时,例题就帮了我们大忙,我们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具体化,使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由于老师补充的例题十分有限,所以我们还应自己找一些来看,看例题,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
我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建立起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就是一道,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每看一道题目,就应理清它的思路,掌握它的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同类型的题目,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的。
2.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
我们看例题,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比解答更好,促使自己有所提高,或者自己的思路和解答不同,也要找出原因,总结经验。
3.各难度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
看例题要循序渐进,这同后面的“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们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
三、多做练习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多做练习能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还要真正掌握方法,切实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使“多做练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毕业论文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
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
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多做综合题。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
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
“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
四、如何对待考试
学数学并非为了单纯的考试,但考试成绩基本上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数学水平的高低、数学素质的好坏的,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电子技术基础》是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武警指挥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主要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具有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新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我院于2003年在本科学员队首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并于2007年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该网络课程主要由网络教材、仿真实验、在线测验三部分组成。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运用网络课程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促进相关课程知识前后连接
《电子技术基础》在武警指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并为《军事高科技》和《武警基层常用技术装备器材》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可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方便、配置灵活的优势,加强前后相关课程的知识连接。
二、利用网络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武警指挥专业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要求学员除了掌握各种电路与器件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外,还应具有将理论知识与部队装备中典型电路相结合的能力,这与地方工科院校开设该课程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和定量计算有一定差别。学员在学习中也普遍表现出对电路实际应用更感兴趣的现象。为了使学员学有所用,教员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部队装备的相关案例,然后将它们融入网络课程中,增强课堂讲授与部队实际的联系。电子技术在部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员应随时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修补,吐故纳新。
三、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员易于接受的具体现象
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加载。其中常用的媒体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相对于传统教材的文字与静止图像,网络课程拓宽了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能有效加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授课内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例如第5章《半导体器件》中的二极管及三极管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学员若只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简单的原理图进行学习,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原理就显得比较困难。而网络教材内容如果只做书本的翻版,这也将丧失网络课程在技术上的先天优势。因此在这个知识点网络教材的设计中,我们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制作了相关演示动画,详细地描绘出电子器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通过动画的演示,学员普遍反映比书本教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
四、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作为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可以使学员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学时限制,我们只选取了6个实验内容: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动态电路RC充放电、单管放大电路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与设计、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传统实验所需器材的价格较为昂贵,并且部分实验效果也不直观明显。基于这两个缺点,我们改革了实验课教学方式,通过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lectronicsWorkbench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替代了传统实物实验。EWB软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运用图形界面可以很方便创建电路,并且还提供了多种虚拟仪器。使用该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既解决了购置高档仪器以及大量元器件之难,又避免了仪器被损坏等不利因数,还使得实验结果形象直观,学员易于接受。
1.展示课堂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展示成果式导入即通过课件展示课堂学习内容的成果,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教学制作Word贺卡时,先通过课件展示精美的贺卡让学生欣赏,然后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贺卡好看吗?你们也想自己动手做贺卡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Word制作贺卡。”
2.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认识计算机》时,我在课的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计算机有什么作用?计算机有什么特点?你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吗?你想学习计算机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自己解决问题,掌握本课内容。
3.新旧内容比较引入新课。把前面学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以便显示出新授内容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如我在教《图表生成与图表修饰》时,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一起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比较,指出各种表的优点、缺点,从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老师教学条理清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很容易让学生学会内容。我上在Word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和自选图形一课时,就采用的任务驱动法,不是一个个地介绍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整合为一张电子贺卡。通过讲解贺卡的制作,学生学习要掌握的内容,教学思路就是制作贺卡的全过程,这样做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根据课的内容及难易程度,将内容分割成不同具体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就会有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与寻求帮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了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具体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教学方法,设计一些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任务,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根据初中教学水平,宜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参差不齐,如果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在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异质分组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与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根据现实,宜精讲多练,及时巩固新知
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且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操作的课程,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教师通过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在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加练习,让学生在练和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其中,导入和新授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以内,用25分钟~3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向45分钟要效率,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五、进行多学科整合,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要想把知识牢牢记住,就要反复运用。而初中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节,所以要想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必须把所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与学校活动结合,让学生不再被动学习,而是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学校各项活动,组织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分组创作作品、展示作品、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取得成就感,体验团队协作精神。
2.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各项能力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学生应该在数学作业练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实现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与需求进行层次性的作业设计,为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提供选择性的作业练习。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进行多角度设问,使问题具有梯度性和层次性,帮助学生一步步前进。另一方面,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能力相符的题目类型,如基础型、选做型、附加型等,在提高优等生探究力的同时鼓励后进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多样灵活
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实施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更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该摈弃传统数学设计中的繁、难、偏、多的弊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多样灵活的作业设计,尽可能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探索能力上进行多角度、多思维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在遵循以上理念的基础上设计趣味性的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合作性的数学作业,以及开放性的数学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其关注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追求创新的能力。
4.保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评价环节的优化
作业评价是作业完成后的重要环节,更是影响作业设计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作业评价策略,积极改善和优化数学作业评价策略,提高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首先,根据作业性质与教学要求的不同进行不同作业批改方式的选择,针对不同的数学作业题型选择学生互批、学生自我批改、师生共批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作业出错的原因认识与改正;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新颖的批改符号,将等级制与百分制联系起来,利用“优、良、及格”的等级评价保证作业批改的整洁度,使学生感受到付出努力的成绩,进而鼓励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自觉养成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教师要将知识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障碍,通过分析、整理、实践、操作等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要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主思维.例如,在讲“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时,教者设计问题如下:(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四个角(或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2)当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扭动成矩形时,它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反过来,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
2.以合作为方式信息技术
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使有效的合作成为可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不再会遇到困难而表现出紧张、局促,学生会摆脱自卑,畅所欲言,敢于质疑,能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问题.
3.以自由为前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一味地要求课堂“井然有序”,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的思维,氛围过于严格苛刻,不利于学生灵感的迸发.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成长的土壤.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1.借助仿真数学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计算机的引入以及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动手实践的平台,为数学思想方法注入了更广泛的内容,让他们摆脱了枯燥繁重的计算,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镶嵌”时,教者运用FLASH软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拼图实验”,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图形,并可以任意移动、拼接、旋转,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帮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2.通过动态演示,化难为易,让学生更易理解
所学内容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些知识点缺乏形象表述,仅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能产生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能改变过去课堂枯燥记忆、生硬灌输的教学现状,将知识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为学生打开了一窗探求数学奥秘的窗户.例如,在讲“丰富的图形世界”时,由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知识点有些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通过FLASH的遮罩功能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圆到圆柱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不是孤立的,而是动态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数学性质的获得不依赖于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通过绘图、比较、分析、概括,从而掌握规律、获取性质.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教者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绘制y=6x与y=-6x的图象,并探究:(1)函数的图象分别在哪几个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是如何变化的?(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吗?与y轴有交点吗?为什么?学生在归纳结论后,教师请多名学生进行补充,直至得出完整的结论.
1问题提出兴趣
(interest)是个体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感彩的认知倾向,与个体好奇心、探求倾向密切相关。兴趣又可以分为个人兴趣(individualinterest)和情境情绪(situationalinterest),个人兴趣可以解释为个体相对长时间地朝向某一种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情境兴趣是由一种情境的某些方面引起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学习兴趣(learninginterest)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力求探索学习内容的具有强烈感彩的认知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和最活跃的因素,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普遍认为,无论是个人学习兴趣还是情境学习情绪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努力水平、坚持性,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于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能力信念或自信,是影响个体活动任务完成的一种重要的动机力量.个体的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行为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与坚持性,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归因发生,进而影响行为成就。学业自我效能指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判断,是对自己能有多大把握对付某种学业挑战能力的知觉和信念,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是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任务完成的能力判断。同样,学业自我效能会广泛影响学生学业任务的选择、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努力程度等,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作为调节学习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动机力量,学习兴趣与学业自我效能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尽管国内外对于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于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如何还缺乏明确的回答。因此,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被试选取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3个教学班共458名学生为测试对象,其中男生220,女生238,初一学生157名,初二学生152名,初三学生149名。
2.2测f工具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该问卷共20道题,其中13道正向题,如:“如果数学老师让我在黑板上做数学题,我会非常高兴’,;7道负向题,如:“假如不需要上数学课,我会更乐意来学校上学”。评分采用5点量表,答案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正向题完全同意=5.?完全不同意=1;负向题相反。该问卷主要测量学生课堂、课余数学学习兴趣及对数学学习的一般兴趣。因素分析抽取3个因子是恰当的,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的解释率分别为21.712%,16.228%,13.506%,总解释率为51.446%.数学学习兴趣问卷的3个维度即数学学习兴趣由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和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构成是恰当的。信度分析表明课内数学学习兴趣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8701,课外数学学习兴趣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x.8535,一般数学学习兴趣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0.8498,总问卷的一致性系数二0.8499.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问卷,该问卷参考王振宏1[71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编制而成,共10道题,其中8道正向题,如:“与其它同学相比,在数学方面,我能够比他们学得更好一些”;2道负向题,如:“在学习数学中遇到困难时,心里就想:我在数学学习上不行”。评分采用5点量表,答案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正向题完全同意=5?完全不同意=1;负向题相反。该问卷主要测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知觉和能力自信。该问卷的一致性系数a=0.9264.
2.3学业成绩指标学生的数学成绩以学期数学平均成绩为指标。
2.4施测过程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班为单位,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他们完全理解答题要求之后在测试问卷上开始作答。在测试过程中,被试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向主试询问。所有问卷一次完成,测试时间为20分钟。
2.5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在性别与组别上的差异分析。
以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高分、中分、低分3组,数学学习成绩在85分以上(含85分)为高分组,有148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在70分(含70分)至85分为中分组,有189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在70分以下为低分组,有121名学生。分组及性别上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各因子的平均分、标准差及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2(性别)x3(组别)方差分析表明,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的性别主效应与组别主效应显着,各因子上的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事后比较表明,男生的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学习兴趣、一般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显着高于女生;数学学习成绩低分组学生在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方面显着低于高分与中分组学生。
(2)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的相关分表2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课内数学学习兴趣、课外数学学习兴趣、一般数学学习兴趣、总体数学学习兴趣还是数学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呈显着正相关。其中相关最高的是数学学业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相关系数r=0.63.
(3)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回归分析
数学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以数学学习兴趣各因子和数学学业自我效能为自变量,以数学学习成绩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刀x.322,P<0.001)、数学课内学习兴趣(刀=0.216,P<0.01)、总体数学兴趣(刀=0.213,P<0.01)对数学成绩的回归效应显着。
4讨论与结论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数学成绩低分组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各因子上均显着低于高分组和中分组学生;男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自我效能各因子上显着高于女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和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业成绩回归效应显着。这说明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动机力量。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有较强的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较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往往充满信心,常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有较低的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数学学习没有信心,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所以,缺乏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自信不足是导致初中生数学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这一研究结论也发现,与数学学习兴趣相比,数学学业自我效能对于数学学业成绩具有更大的预期效应,这进一步证明了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观点,能力与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自信即自我效能一样是影响任务完成水平的重要方面。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充满自信非常重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无论何种形式的考试,考试题目往往难度太大,这样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数学考试成绩过低,使其失去对数学学习能力的自信,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习得性无助感,从而导致他们数学学习的失败。
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关系也非常复杂,以上只分析了数学学业自我效能、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对于其它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内在变量,如学习策略、成就动机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德俊,田宝,陈艳玲,等。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61(5):115-121.
[2]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3]RenningerA,HidiS.StudentInterestandAchievement:DevelopmentalIssuesRaisedbyaCaseStudy[A].In:WigfieldA,EcclesJ.DevelopmentofAchievementMotivation[C].SanDiego,CA:AcademicPress,2002.
[4]SchiefeleU.IndividualInterestandLearning----WhatWeKnowandWhatWeDonotKnow[A].In:HoffmannA,KrappKA,Renninger,etal.InterestandLearning[C].Kiel,Germany:InstituteforScienceEducation,1998.
[5]HanduraA.Self-efficacy:TheExerciseofControl[M].NewYork:Freeman,1997.
[6]EhrmanME.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LearningDifficulties[M].ThousandOaks:SagePubilcations,1996.
[7]王振宏。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1):39-43.
[8]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1):60-64.
[9]何先友。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1):45-48.
[10]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3):30-33.
[11]PajaresF.GenderandPerceivedSelf-efficacyinSelf-regulatedLearning[J].TheoryintoPractice,2002,41(2):116-125.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
,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 “我要吃饼 ,我要吃饼
。”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说
“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加强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会先于专业课,这虽然符合教学规律,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不了解,无法真切的体会到专业基础课的必要性和基础作用.例如:在《分析化学》课程的第十二章专门介绍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多数教材主要介绍色谱分析技术产生的历史、装置的结构及原理,而对其在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的应用极少涉猎.因此,学生无法了解其实际用途与学习意义,常常导致学习懈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学生视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举以下案例来辅助教学:“在一起恶性杀人案件中,犯罪分子以硫酸和硝酸将多名被害人尸体化为液体随下水道冲走,事后现场勘验检查员在毁尸现场的地沟内发现了数团油状粘稠状的物质,经技术人员初步判断粘稠物可能是脂肪,如何判通过气相色谱的方法来判断粘稠物是否属于人类脂肪[2]?”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运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普通化学》中脂类的化学性质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脂肪不容易气化,无法直接使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所以先将脂肪水解,再进行甲基化得到脂肪酸甲酯(图1),然后使用裂解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得到的色谱图与人体脂肪的色谱图完全相同(不同种类动物脂肪气相色谱图谱会有明显的差异[3]),进而确定粘稠物正是人的脂肪溶解后被扔进下水道所致。此案例除了可以采用PBL教学方法以外,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既加强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指导价值,领悟到专业基础知识是公安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只要在课堂中稍稍涉及一些专业领域的内容,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更高,对相应知识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并且会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课前查阅与预习,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汇贯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为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良好的载体,使教师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动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在初中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所以,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动机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认识:
一、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充分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预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至于学习上失去了兴趣。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习质量。而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充分的认识,我们需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成绩只是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检验,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在独立分析、认识问题后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只有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2.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3.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
二、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自然、生动、新奇地引入新课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复杂的、枯燥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例如:在“中位数和众数”一节中引入材料以奥运会的相关图片和新闻为切入点。这样既复习旧知,又自然引入新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就能很好地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成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3.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4.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师生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笔者一般都会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如男女同学抢答竞赛,小组抢答竞赛等。笔者发现,每次上活动课时,同学们都非常期待和兴奋,这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表现,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好苗头。在竞赛过程中,同学们很活跃,思维也很敏捷,反应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其实,学生年纪还小,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无疑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潜力,在游戏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就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功效。
6.及时反馈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的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7.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动机。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