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发布语文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30 11:27:3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发布语文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发布语文论文

篇(1)

二、赶星追月法。

孩子对影视中的英雄和自己身边的“英雄”都饶有兴趣,视其为“王”,极力效法。而这些“王子”的影响,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老师的责任在于正确引导。因此,我抓住孩子们心理上的这个特点,在班内开展了“小明星”活动,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明星专栏,哪一个同学在某个方面做得好,就分别誉其为遵纪星、卫生星、好学星、助人星、新风星………把他的照片贴在星座上,标上名字,号召大家学习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今天是星座上的星,明天不是了,就暂时换下来;在几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拥有几个星。

这样,全班开展了赶星追月的活动,正面效应越来越大。

三、氛围陶冶法。

环境移人,对孩子尤显重要。于是,我在教室、宿舍、公共场所都努力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贴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小学生守则、作息时间表。在教室设置痰盂、废纸篓、果皮箱。让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教导他们进老师宿舍喊报告,课堂上有事先举手,中午休息时做眼保健操,课间唱歌,放学回家站队,举办小画片、小制作展览,开展捐小人书大家读活动。还和家长联系,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帮其选择收看内容,使他们目力所至,听力所闻都是健康向上的东西,使其在自自然然无意识状态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四、活动升华法。

随着孩子感性知识的增多,沿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群体的规律,通过各种活动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引向深入。

篇(2)

1补泻法与刺激量的关系

《内经》首先提出了“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的针刺治疗原则,在《内经》补泻法中,迎随补泻是补泻法的总则[1],徐疾补泻法是其它补泻法的基础。补泻法与刺激量的关系我们从《内经》及后世补泻中加予探讨。

《灵枢·终始》中说:“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灵枢·九针十二原》也谈到:“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说明补法要比泻法刺激轻,如果留针时间相同,则补法刺激量小,泻法刺激量大。

关于捻转补泻法和开阖补泻法,《灵枢·官能》中说:“泻必用员,切而转之……摇大其孔,气其乃疾;补必用方,外引其皮……微旋而徐推之”。在泻法中捻转用“切而转之”,出针时摇大其孔,在补法中捻转用“微旋”,出针按压针孔,因此可以说补法的刺激量也是小于泻法的刺激量的。

明代李梴在《医学入门》中也作过这样的记载:“补则从卫取气,宜轻浅而针,从其卫气随之于后而济其虚也;泻则从荣弃置其气,宜重深而刺,取其荣气迎之于前而夺其实也”。也即补法刺激量小,泻法刺激量大。

徐疾补泻法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徐疾补泻法的关键在于速度及留针时间。由于补法中,进针时所用力量大,进针时间长,因此,补法的刺激量要比泻法的刺激量大。《素问·针解篇》将徐疾法解释为出针时间的长短:慢出针即留针时间长,疾出针指留针时间短,所以从刺激时间来看,徐疾补泻法中,补法的刺激量大,泻法相对于补法则刺激量小。

在《内经》中没有明确提出提插补泻法,只是在《难经》中才得到进一步阐述。提插补泻法的关键在于指力的轻重。将针重插轻提为补,反复重提轻插为泻,分析其操作,显然重插轻提的刺激量要大于泻法轻插重提的刺激量。

《千金翼方》提出了“补泻之时,以针为之,重则为补轻则为泻”。在明代《金针赋》中“烧山火”“透天凉”“子午捣臼”“龙虎交战”等补泻法就是一种分别在天地人部分层补泻的一种刺激量大的补泻法,无论是从刺激强度还是从行针次数上,都说明补法刺激量大,而泻法刺激量小。

因此,在同一补泻手法中,捻转补泻法和开阖补泻法中,补法刺激量小,泻法刺激量大,而徐疾补泻法和提插补泻法则正相反。针刺补泻与刺激量应根据生理状态病情虚实来决定。

2补泻分大小与刺激量的关系

在各种补泻法中,同一种补法或泻法,其刺激量是有大有小的。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提出了补泻要分大小。《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提出了刺有大小:“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不平而后平也”。“有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从原文分析可以看出,杨继洲首先提出了补泻的量的大小问题,即有刺激量大的大补大泻,也有刺激量小的平补平泻。

3临床运用

通过对针刺补泻法与刺激量的分析,可以看出,补泻法与刺激量的强弱大小是有区分的,同一种补泻法也有刺激量的大小。补泻手法的实质是因指力、针刺深浅、捻转方向、进针出针、留针时间、呼吸配合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则会引起刺激量的变化,因此补泻方法则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刺激量。

明确针刺补泻法与刺激量的关系,对指导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刺补泻效应是以受到刺激者本身的机能状况决定的。刺激量的大小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刺激的强度、刺激方法和持续时间。同样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补泻效果,临床应分清虚实,判断病位及机体状况来选择强弱不同的刺激。

针刺补泻手法的强弱,留针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变化。对于年老、久病及婴幼儿,应选用弱刺激、少留针;对于针刺敏感及惧怕针刺者,应适当减小刺激量,以防病人发生晕针。现代经络研究表明,循经感传存在明显差异,如患者针感差,则可适当增强刺激或延长留针时间以达到适宜的刺激量。

由于患者病位深浅不同、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疾病的寒热性质的不同,所以应根据患者机能状态、疾病虚实灵活施治。如杨继洲说:“轻者,一补一泻足矣,重者至再至三也。”在临床中对各种脱证,证属虚象,则可采用大补之法,选用人中、素髎、神阙、关元、涌泉等穴,施予大的刺激量;如对某些疼痛剧烈、持续不减或狂证等则可采用大刺激量的泻法。而对一些慢性疾病,需施以持续的大的刺激量,在临床上就可采用皮内针、穴位埋线、化脓灸或穴位注射来增强刺激,延长刺激时间。

应根据腧穴的特异性,选用适当的补泻量。如针刺人中、十二井穴、十宣穴等,病人反应强烈,其刺激量大,应掌握病人的适当情况,少留针或不留针。某些穴位如承山、外关穴等,针刺过量,则可能产生不适的后遗针感。另外,在临床上为增强穴位刺激量还可应用透穴法,如条口透承山、地仓透颊车、丘墟透照海等。

另外,患者针刺时,精神状态、思想情绪是否紧张、注意力是否集中,对针刺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补泻法及刺激量。

篇(3)

【关键词】成都都市圈体育圈空间布局发展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在未来15-20年内,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0%以上,建构都市圈都市圈是中国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伴随着都市圈的崛起,体育也被卷入都市圈的发展建设,这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目前,依据体育圈理论研究四川城市体育的发展问题,尚属空白。鉴于此,成都都市体育圈的空间布局和战略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的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成都都市体育圈空间布局

成都都市圈占全省总面积的16%;2008年人口3789.8万人,占全省46.5%;生产总值6840.13亿元,占全省的54%。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人口占四川省域城镇人口1/3以上,成都都市圈已成为四川现代产业、人口、城镇以及国民经济最主要的集聚地,跨入了全国大都市圈域的行列。随着成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已基本形成了半小时都市圈、1小时都市圈和2小时都市圈三个都市圈。在成都都市圈内,第一层是以成都为中心、半径为50公里的内圈,包括环绕城市的两大副中心、卫星城镇以及以通勤流为衡量标志的紧密层;主要是发挥成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形成中心城区体育旅游风景点—体育休闲休憩区。第二层为半径为100公里的外圈,以乐山、资阳、眉山、遂宁、雅安等城市为节点,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线,形成放射状结构的过渡层和松散层。在积极接受核心圈层吸引辐射的基础上,突出各自优势,发展成为都市体育圈中的特色旅游区。

2成都都市体育圈基本框架

2.1共建都市圈体育竞赛联动市场

利用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体育竞赛市场。一是形成几大城市的大型传统赛事;二是培育全民健身竞赛表演市场。打破行政区划,义务权利平等,责任利益均分,市场共育共荣。三是大力发展国际商业性比赛。成都市近期内接连举办了WBC职业拳王争霸赛和A1世界杯大奖赛两项国际大赛,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以及国际篮球邀请赛,ATP冠军巡回赛,08世界拳王争霸赛和07女足世界杯,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2.2搭建都市圈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发挥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合作形成,组建大型跨地区体育产业公司,吸引跨国体育中介机构、管理集团落户本圈;形成体育产业链,联合招商引资,整合成都都市圈的体育资源优势;合作建设体育工业园区,加之承办大型体育博览会。更新观念,遵循市场规律,淡化行政和区域色彩,以体育市场价值为取向,形成新的体育投融资机制。2008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落户成都,未来成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期。而且近年来成都连续举办国际大型赛事,并以此拉动了体育产品销售、场馆运营、体育传媒和广告市场、职业俱乐部投资等多样的体育产业形态发展。

2.3建设都市圈体育旅游休闲园区

在建设都市体育圈的基础上,根据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开辟新的体育旅游热线,建立休闲健身区,完善服务导游网络,促使体育锻炼与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等有机结合。位于成都三圣花乡,投资8亿占地2400亩的高威体育公园正是成都都市体育圈共建体育旅游休闲园区的典范。

2.4建立都市圈体育科技攻关基地

成都都市圈聚集了四川绝大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也是全省劳动者素质最高的地区,具有较多的体育科技人才以及现代化的科研器材设备。成都都市体育圈应成为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展示圈、现代高科技体育的先行圈。主要由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体育会议展销中心和体育休闲体验运动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的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同时具备了共建体育科技攻关基地能力。

3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的战略对策

3.1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拿出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现有的体育产业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与资源景观和旅游文化相协调的基础服务设施。全面加强区内旅游景点与周边旅游中转城市之间的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认真做好重要景区的精品策划,同时把沿线的历史、人文和独特民族风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带。

3.2完善的管理机制,强化城市之间的合作

都市体育圈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城市关系的有机整合。因此,构建成都都市体育圈,要发挥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形成各方有效参与圈内体育资源开发管理的机制。特别是那些行政区划不同,但规模等级相同或接近的城市,应就基础体育设施、体育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的、事关全局的、单一城市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建立协商机制。

3.3优化行业结构,强化企业活力,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通过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和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别对成都都市圈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开发;树立“大体育旅游”的观念,加强宏观指导力度、组建股份制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等。

3.4科学细分体育旅游市场,优化成都都市体育圈产品结构

首先通过大众健身和举办一些高水平、精彩的比赛来扩大客源;其次,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在产品全面开发的同时着重开发一些高消费,需求弹性大的体育旅游产品,如高尔夫球、探险、攀岩等项目,以及举办一些专业化的体育邀请赛。同时针对国际二三级市场,通过度假旅游与体育旅游的完美结合来挖掘成都都市圈的体育市场潜力。

3.5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要加快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体育产业队伍建设

篇(4)

1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农业产业化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西部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稳步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到2006年底,西部地区主要粮食产量中粮食作物总产量12926万吨,较2000年增长28%,油料总产量736万吨,较2000年增长46%,棉花总产量242万吨,较2000年增长50%;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然而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进行,农户成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但长期以来对农户的组织和利益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家庭经营的内容、范围、水平等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大多数农户仍是一盘散沙,无所谓向心力和疑聚力,农业生产沿用传统模式,这与农业产业化要求的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本地优势,依靠科技的进步,形成规模经营,实行专业化分工,贸工农、产供销密切配合等背道而驰,农民的收入没能真正提高,农业经济没能快速发展。

2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2.1缺少龙头企业为依托,生产没能面向市场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然而由于农产品市场不景气,本地市场需求少,同时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较差,使得对外贸易交成本高,很少有企业投资农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的引导,使得农户生产存在盲目性。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生产力的提高,以生产为中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仅仅提高产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西部农业生产并没能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机制在农业生产中没能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大量的农产品依旧被生产出来,从而导致市场上供大于求,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下降,扩大生产必然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有限,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2.2专业分工模糊,产业结构不明晰

由于缺乏市场,农户日常需求的农产品,大多是自我生产,因此必须生产多种农产品,满足自我需求,使得农业生产缺乏分工,生产效率不能得到提高,数十年以粮为纲的观念,主导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形成了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要粮食不要其它的低效单一的发展局面,量多低质,高产低收的现象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比比皆是,这是结构性的矛盾造成的。面对市场这个铁面判官,西部农业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审时度势,发扬挥刀割“痛”的精神,痛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调优结构,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目的。

2.3西部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偏低、隐性失业率高

国家一直倡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西部贫困山区实施乏力,导致西部农业人口增长过快,从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西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除了四川、重庆、陕西、内蒙古以外,其他省份的自然增长率都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人口增长过快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影响了西部地区农业人口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没有根据地情制定切实有效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致使西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吸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滞留在传统的农业部门,无法迅速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农村隐性失业率居高不下。

3发展西部农业相应对策

长期以来,西部农业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未经加工直接作为食品或者原材料用于销售,经济效益不高;同时,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从而导致农产品的价格得不到提高。因此发展西部农业关键在于打开市场,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长期来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与种植业结合经营为其存在的主要形式,随着农业的发展,畜牧业从附属于种植业的地位转变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然而在西部地区,畜牧业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任然处于种植业的附属地位,规模不大,缺乏专业分上,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少,没能真正发挥其对农业的推动作用;针对西部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自身特点,以畜牧业为依托促进西部农业,一方面必须面向市场,改变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畜牧业的规模,通过畜牧业带动,扩大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区。

3.1加快农村养殖基地建设,加快畜牧产业化

畜牧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为方向,通过农村养殖建基地建设,实现畜牧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提高牲畜饲养和管理水平,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由单纯追求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畜产品生产结构为关键,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畜牧业。实现畜产品生产由自然分散型逐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努力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过度。

3.2通过畜牧业的辐射带动功能,打开农产品市场,将农业市场化

通过做大,做强畜牧龙头企业,加强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围绕产业的前、中、后各个环节积极推广“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开农产品市场,通过产品市场,带动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建立连接紧密、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强化龙头企业在行业信息指导、产品流通及行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农户的的生产面向市场。

3.3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专业分工实现区域布局

篇(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30例,服用盆腔炎颗粒(本院院内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赤芍、菟丝子、山萸肉、生蒲黄、炒灵脂等),10g/次,3次/d。对照组服用妇科千金片(湖南株州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金樱根、千斤拔、鸡血藤、党参、当归等,国药准字:Z43020027),6片/次,3次/d。两组均服药28d后复诊,经期停药。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下腹腰部酸痛、下坠,带下与月经的量、色、质及舌脉变化。

1.3.2体征妇科检查:宫体压痛、附件增厚、条索、包块、压痛等的变化。

1.3.3检查B超检查。

1.4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附件区无包块及压痛,B超示子宫、附件正常为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压痛或附件包块明显缩小,B超示附件增厚减轻或包块减小1cm以上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附件增厚有所减轻或压痛明显减轻,B超提示附件增厚有所减轻或包块稍缩小为有效;症状体征无改变、子宫附件区包块及压痛无变化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表1。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n=30

2.2两组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两组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症状体征治疗组/例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例治疗前治疗后P子宫压痛2472311﹤0.05下腹坠痛刺痛2182010﹤0.05腰骶酸痛2082111﹤0.05带下量多1561412﹤0.05附件包块124137﹤0.05

3体会

本临床观察中所选病例均为病程较长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其最短病程为两年。治疗组采用补肾祛瘀法治疗,所选药物为经验方:盆腔炎颗粒,其主要药物为活血化瘀的丹参、赤芍、蒲黄、五灵脂等及山萸肉、菟丝子等补肾中药组成。对照组为妇科千金片,其主要功效为清热除湿,益气化瘀。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于下腹坠痛、刺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等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病程长,常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美国学者曾称之为十大疑难病症之一。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西医妇产科教材中,慢性盆腔炎是唯一将中医药治疗列为首选治疗方法的疾病。多数医家一般将本病分为湿热下注、寒凝气滞、气滞血淤等型,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等药物治疗,此疗法对于病程短,体质好的患者,疗效较好,但临床上多数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病程较长,或治愈后又复发,临床症状常伴有疲倦乏力、腰骶酸痛等肾虚血淤之证。

慢性盆腔炎患者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曾反复应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中药或中成药治疗。疾病早期过用祛邪药物,损伤正气,日久必累及于肾,损及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称之为“久病及肾”。肾中精气的充盛,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若血液停积,不能正常循行,形成淤血,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滋润濡养作用,化精乏源,则致肾虚。同时,血的生化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血的循行有赖于肾中元气的推动,故肾虚必血淤,病因和结果互为影响,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加重瘀滞的发展,以致癥积形成。临床见下腹坠痛或刺痛,经行腹痛加重,经血色黯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的血瘀证,兼见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带下量多,脉沉的肾虚表现。肾虚血瘀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深层次病理基础,针对这一病机采用补肾祛淤法,为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这一颇为棘手的疾病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补肾祛瘀法组成的盆腔炎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祛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补肾祛瘀法;慢性盆腔炎

篇(6)

1前言

区域的自然条件,是区域经济发挥自然物质基础与区域、人力、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要素。所以一地的自然条件对一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西部拥有各种丰富的物质生态资源,这些天然的自然生态资源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对西部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西部的原生态资源。

2西部生态屏障的现状

2.1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如果被破坏,很难恢复到初始状态

西部虽然是现在中国拥有最多原生态景观,最多矿产资源,且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盐矿等资源在全国资源总库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区域。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2西部地貌主要以山区、高原和荒漠为主,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完善

以铁路为例,截至2001年底,西部12省(市、区)的铁路密度(按营业里程算)为37.67公里/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按里程算)为1017.81公里/平方公里,而全国同期的对应数字则分别为72.97和1768.76;运输也与铁路运输类似。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也是尤为重要,而西部由于自身的地形地貌,自身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自身的生态屏障。

2.3西部自然气候不稳定,多属自然灾害频发地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而我国西部受特殊的生态环境的束缚,灾害也是非常的频发,这些自然灾难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制约着西部的经济发展。

3生态屏障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原因

3.1以出让资源的形式来发展地区经济,导致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西部很多地区走入了越穷越开发,越开发就越穷的恶性循环。加之治理速度远不及退化速度,生态安全威胁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更加剧了地区经济贫困化和农民贫困化,巨额的生态赤字导致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教育文化赤字。

3.2该区的地形地貌自然阻断与中东部的频繁联系

西部地区由于天然的地形地貌,不少省份存在对外公路通道建设不足或对外通道不顺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通往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及周边国家之间的公路通道数量较少,等级较低,通行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及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天然的屏障,影响着西部经济的发展。

3.3由于地处气候多变区,自然阻断了一些外资的流入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有的年份西南和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不足,从而决定了原始脆弱的生态环境,易发较为强烈的生态灾难。灾难的频发也会该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气候的强烈变化,使得某些产业在此地无法兴起,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4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治理不足

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力度不足,过度的开发,又没有合理的治理。这样只会让生态屏障效应越来越明显。生态的脆弱性经不起污染,很多产业引进不进来,因为他们花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治理由于企业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4.2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不足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在交通上,形式单一,网络覆盖不够广,很多较为落后或偏僻的地方还没有通公路。西部地形多为山区,地势凶险,有些地区电网都还无法覆盖。通讯、电网都无法涉及,通讯就更无法全面地展开。西北有很多地区,目前还处于极度干旱的状况,年降水量很少,而供水管道的埋设也是困难重重。

4.3西部地区人才的缺乏

自身培养人才不足,外来引进人才的机制不健全,导致西部人才匮乏。由于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收入上,工作环境条件上,以及用人观念意识上的相对优势,西部地区优秀人才向东部地区流动的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4.4西部投资环境不具吸引力,国家支持力度有限

外资投入不足,自身的投入也不足,就算有在良好的资源,也拉动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国家预算不足,自筹资金有限,引进的外资也是少之又少,也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5建议及解决措施

5.1合理利用生态屏障,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屏障的存在一方面阻碍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保护了西部地区的某些原生态景观和资源,所以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既能让西部摆脱生态屏障也能合理的保障西部的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2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一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调整向优势产业调整,发挥原生态的独特优势,变生态屏障为生态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多的外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篇(7)

1湘西州体育旅游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

1.1优势(Strengths)1.1.1体育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湘西州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旅游资源都具有地方特色和垄断性地位。其中,体育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63.5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0.50%[3]。境内高山峻岭、谷荫溪湍,洞幽道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大山溪河1000余条,这种独特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体育旅游独特的绝佳场所。湘西州的体育自然旅游资源分为陆地体育旅游资源和水上体育旅游资源。陆地体育旅游资源可被开发许多旅游产品,如攀岩旅游、登山旅游、森林旅游、自行车旅游、森林狩猎旅游、洞穴探险旅游、徒步旅游、穿越峡谷、蹦极、滑翔、无线电测向和定向越野等。水上体育旅游资源可进行漂流、游泳、划船、划艇、垂钓、龙舟竞渡、温泉浴和山地跳水等旅游产品的开发。1.1.2体育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湘西州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垄断性的另一突出点体现在体育人文旅游资源上。州内总人口265.55万,少数民族人口198.07万,占总人口的74.58%,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3]。他们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缔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州内拥有八人秋、荡秋千、踩高脚、茅古斯舞等120多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这些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集娱乐、健身导引术、、民风民俗、舞蹈艺术、神话传说等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参与、观赏、医疗健身、休闲娱乐等社会价值。它们以鲜论文格式明的民族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原始气味、浑厚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特色、欢快的生活情调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国内外游客将产生巨大的诱惑力。1.1.3区位优势明显湘西州全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西部,旅游交通便利。北有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南有贵州铜仁机场,南邻湘黔铁路和302国道。枝柳铁路穿行永顺、古丈、凤凰、吉首四个县市,209、319国道(如今改建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99%的乡镇和65.5%的村寨通了公路,州内各景区及州外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便利[4]。目前,正实施着凤凰至大兴二级公路、常德至吉首、重庆至吉首、张家界至吉首的高速公路的建设,这就使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好。湘西州与鄂西南、渝东南、黔东北毗邻,同武陵源、五强溪凤凰山、怀化、重庆、焚净山旅游区紧邻,并且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1.2劣势(Weaknesses)1.2.1开发资金短缺湘西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8个贫困片之一,永顺、保靖、花垣属国家级扶贫县,吉首、泸溪、凤凰、古丈、龙山属省级扶贫县,全州经济实力在全省各市州中居于末位。因此资金紧缺一直影响和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1.2.2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没有得到统筹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湘西州一座丰富的宝塔,州内德夯国内外景区、凤凰古城、王村等旅游景点都已经把目光放到了这座宝塔上,相继开发了摆手舞、咚咚舞、苗鼓舞、接龙舞、椎牛舞、铜铃舞等旅游产品。从理论上来讲,每个景点开设的项目应有所侧重,不应出现简单的重叠。而从目前来看,各个旅游景点在项目开发时忽视了周边兄弟省市和地区也拥有可替代的资源,出现了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和雷同。另外,有一些很有开发价值的民族体育资源还没开发整理出来,它们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传统体育活动上,其经济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缺乏统一规划。1.2.3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湘西州体育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体育旅游产业部门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经营方式陈旧,经营内容单一,营销理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体育旅游项目策划单一,档次不高,体育旅游产品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1.3机会(Opportunities)1.3.1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向第三阶段战略目标迈进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明确纳入了西部大开发的五大工作重点之中。在西北五省党建工作和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加快发展步伐”。2000年,中央政府决定发行两批旅游国债,共12亿元,其中已落实的8亿元西部地区占了70%。2000年6月9日,湘西被国务院划进西部大开发范畴之内,西部大开发一系列优惠政策给湘西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1.3.2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2001年2月22~23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联合召开了“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发展动力。体育旅游从此得到空前的发展,体育旅游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同年,中国体育局和国家旅游局把2001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体育旅游年”,并推出了新疆、内蒙古那达慕大会,黑龙江冰雪旅游,郑州太极拳团体表演,大同国际滑翔节,塔克拉玛干徒步探险,泰山、华山登山游等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此举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各种消费群体对体育旅游消费的热潮。湘西州人民在这种大好的社会环境下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其体育旅游的发展,如“猛洞河国际漂流节”、“德夯国际攀岩比赛”、“神秘湘西之旅”、“吉首德夯苗鼓节”、“永顺土家族社巴节”、“穿越飞虎洞”等,2002年湘西州总接待旅游者253110人次,旅游收入达26868多万元,创汇2

2.85万美元。2003年旅游者达2757003人次,旅游收入达36401多万元,增长了35%。1.3.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群体增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人们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会追求更高更深层次的体育旅游消费。特别是2003年的一场令人恐怖的SARS让人越来越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的可贵性,这就使得体育旅游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1.3.4入世的正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无疑,中国入世也给湘西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环境、有利于与世界接轨、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国外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

1.4威胁(Threats)1.4.1国内体育旅游产业竞争越演越烈体育旅游是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而出现的朝阳产业,它可以增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提供就业岗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因此,各省、市、地区都纷纷注意到了这块硕大的蛋糕。湘西州体育旅游业还刚刚起步,其竞争力还很薄弱。云南、四川、青海和广西等旅游大省以及旅游发达的张家界势必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1.4.2论文格式入世的负效应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潜在的旅游市场巨大。加入WTO后,国外旅游公司会对我们国内旅游市场虎视眈眈。目前,美国运通、日本交通公社、德国基比克等国际旅行社已经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开展相关业务,并对我国国情和旅游市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这些国际知名旅行社将利用雄厚的资金、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优质的服务,抢占市场分额、树立品牌、吸引优秀人才,这无疑会对湘西体育旅游的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超级秘书网

2湘西州体育旅游业发展战略的SWOT矩阵构建

综合湘西州的内外环境分析,明确了湘西州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发展战略选择的SWOT战略分析矩阵,旨为湘西州体育旅游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而提供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文英.探析我国体育旅游[J].湖北体育科技,2003,23:298~302

[2]陆元兆.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体育学刊,2005,11(5):25~28

[3]湘西自治州统计局.湘西统计年鉴[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4]陈福义,等.湘西旅游发展战略的匹配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5):99~101

[5]周运渝,等.试析武陵山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8~330

[6]李喜来.陕西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191~1192

篇(8)

近年来,随着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的扩大,纳入免疫规划范围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多②,公民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的提高,预防接种补偿纠纷呈上升趋势③,因此有必要对预防接种纠纷补偿纠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立法机构制定法律规范性问题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提出预防接种补偿纠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详细分析。

2008年12月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引发《北京市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和《北京市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2009年1月1日启用版)》的通知要求:预防乙肝疫苗,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增加初中一年级1剂次接种,2009年1月1日之后实施。

2009年3月11日,北京某疾控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对某中学初一学生进行接种,赵某(女,13岁)亦属于被接种对象,疾控中心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对受种者实施接种。该批次疫苗质量合格,运输、储存等符合要求。

2009年3月16日,赵某出现不适并就诊。2009年12月2日,疾控中心组织并启动专家组诊断,结论为:过敏性紫癜(皮肤型、腹型),本例紫癜与接种乙肝疫苗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属偶合反应。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④,该调查诊断结论由卫生行政机关盖章并出具给受种者。

赵某监护人不服诊断结论,因无法启动医学会鉴定程序,当地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机关又置之不理并拒绝予以补偿,赵某没有其他救济渠道的情况下,向疾控中心所在地人民法院以医疗事故责任纠纷为案由,并以疫苗生产企业、疾控中心、卫生行政机关为被告提出民事诉讼,经法庭调查,作为接种者的疾控中心,其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的该批次疫苗合格。由于北京市两级医学会未建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无法启动鉴定程序,至今该案未决。赵某共花费巨额费用,多次上访,无法解决。2008年7月卫生部颁布并实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但仍无法进行医学会鉴定。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 2008 年卫生部颁布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目前我国只有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制定了实施步骤,一般发生疑似异常反应病例时,基层疾控中心向卫生行政机关汇报,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⑤,若构成异常反应,由相关政府部门予以补偿;若不构成,原则上可申请医学会鉴定,但各地并未真正的贯彻和实施。

本案中,赵某具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特征,具有不可预见性,实施接种者、疫苗生产企业均有合法资质,疫苗产品质量合格,接种者未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的要求,受种者接种后身体组织的器官、功能损害,疫苗接种各方均无过错。⑥然而专家组诊断为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但赵某认为其符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获得国家补偿,在经过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诊断后,不服其调查诊断结论,却无法启动救济程序。

由此看出,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预防接种纠纷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调查诊断程序不完善

调查诊断结论是预防接种纠纷最为核心程序之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成员未在调查诊断结论中署名,且不同意见未标注记载,接种者所在地的卫生行政机关在调查诊断结论上盖章,名义上系卫生行政机关作出,并非由专家组作出。

二、当事人提讼性质不明确

具体来说,发生疑似预防接种纠纷受种者可提起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并未明确规定,这导致司法实践中混乱,部分法院不给立案,有的法院以民事诉讼案件立案。

三、预防接种纠纷医学会鉴定程序不完善

各地并未真正建立相应鉴定专家数据库,各省级医学会实际上并未全部进行异常反应的鉴定工作。比如说北京两级医学会至今仍无法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故鉴定。

四、预防接种纠纷未纳入司法鉴定的业务范围

预防接种纠纷当事人不服医学会鉴定,是否能通过司法讼诉方式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司法鉴定,并无法律规范。由于医学会与卫生行政机关、各大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造成当事人失去了对医学会信任,而司法鉴定机构独立于各大医院、卫生行政机关,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截止到至今,司法鉴定机构从未开展过预防接种纠纷司法鉴定。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预防接种纠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有必要建立并完善异常反应补偿制度,异常反应从诊断、鉴定到处理的各个环节,以切实保障异常反应得到及时处理和救济⑦。有利于受种者迅速得到合理的补偿,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 “4月22日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信息”

②焦艳玲:《预防接种纠纷的类型与责任承担》,《卫生与法》 (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6月第32卷第6期总第430期,第52页。

③陈颖、段洪媛:《建立我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法律救济机制的思考》,《社科纵横》(理论版)2011 年 9 月,第95页。

④《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第四款: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篇(9)

互相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学习,学生与学生的互相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问题与收获和老师交流,和同学交流,把一件双方都感觉很困难的成了可能,这种共同探讨的氛围给互相学习留下了巨大的讨论空间。教师向学生学习,是在学生面前表明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是在学生面前展示各种学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一种有效地和学生交流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更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与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同舟共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可以激活一切让学生开口说话的因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检查修正,弥补自己的不足。

课堂学习:《新课程标准》里讲,要增加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讲演、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的活动成分。课中增加活动成分,目的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以主人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

语文课的课堂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去感受、体会。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中萌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游戏娱乐、表演欣赏、行为操练、动手制作都会使学生卷入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去,这就有利于进行探究学习。

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谈出自己的看法、认识,并不仅仅在于讨论是否达成共识,抑或达成率的高低,更应看中的是激活师生的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讨论,人人都有得有失。在听他人发言时,自己的思维常常被打乱,需要时时思考他人的观点,评价自己的想法。

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结论: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讨论,直至“结论”的形成,师生、生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结论的形成应该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

课堂练习:在课堂练习时,要增加组织学生讲演、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像的活动成分,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

作业练习:作业练习是学生对当天学习知识的重温,是学生掌握知识给老师反馈的一种途径,是学生掌握知识正确与错误的判断与评价。平时阅读学生作业时,总会碰撞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他们有时会说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充满哲理的话语。所以,语文作业要给学生讲出话语的机会,为他们讲出哲理的话语提供条件。

篇(10)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置问题

(一)解决等置问题之出发点

从规范论的角度看,不真正不作为犯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现了符合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一种犯罪形态豍,既然在同一个犯罪构成内与对应的作为犯进行同一的刑法评价,那么就可以推定此时的不作为犯罪形态与作为犯罪形态在刑法评价意义上是等价值的,但是考察其存在论的观点,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在构成结构上却截然不同,两者存在结构上的空隙就需要寻找使其价值相等的媒介,方能解决在同一个犯罪构成进行刑事评价的可能,否则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就有违罪刑法定原则,这就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置”问题。实际上,如何解决等置问题在解决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上处于核心的地位,解决了等置问题,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诚然,解决等置问题是为了寻求不真正不作为犯与作为犯在同一个符合的犯罪构成内寻求一种价值上的等价值性,关于等价值性的解决,有学者主张采取从主观方面解决等置问题,如日本学者庄子邦雄写到:“对于不作为而言,行为人只要不想发挥使基于公共意思的要求得以满足的力量,并采取抑制这一意志的消极态度就可以了,这种意志的强度,尤其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情况下,显得极为重要。”豎庄子教授这一观点实际上仍然如日本刑法判例一样是从主观方面来寻求一种等价值性,但是作者认为,存在结构上的空隙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客观方面的问题,而非主观方面的问题;尽管价值的等值性可以包括主观方面,但是由主观方面来填补存在结构上的空隙,并无全然的说服力,所以必须还得从客观方面来寻求两者存在结构上的不同,否则无疑回到问题的起点,根本未予解决等置问题,而应当从制约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客观结构上的不同当成问题的关键来解决等置问题。

此外,也有学者主张从作为义务中来解决等价值性的问题,采取保证人说的学者也往往从作为义务上来证明等价值性的问题,如福田平教授指出“为了能说明该不作为与作为的实行行为在构成要件方面价值相等,必须要求该不作为人是负有防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这一法律上的义务的人。”作者认为,作为义务的存在并不能创造出不作为本身的原因力,因此作为义务或保证义务这一要素并不能填补不真正不作为犯和作为犯存在结构上的空隙,并未能够解决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置问题;

又者,与上一观点不同,主张将等价值性(或曰相当性)与作为义务分开作为独立的要件来探讨,这一点是值得赞许的,但是论者一般从社会伦理无价值上寻求判断等价值性的标准,因此进入一种判断标准并不明确的窠臼,甚至会混淆道德、伦理与法律之间的区别,不为所采。

纵观所知,必须独立于作为义务之外寻求等价值性的判断,而且需要从客观存在上来寻求媒介,不应在法意识和法律直观上寻求,也不应在当罚性上对不作为进行综合评价来填补存在结构上的空缺,对此日高义博教授提出了“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的论题,亦即必须在构成要件相符性阶段进行等价值性的判断,并且这是一种客观性的判断,作者深表赞同,这是我们判断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等置问题的出发点,由此,以什么为标准来判断构成要件的等价值性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二)等置问题之判断标准

判断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的标准是客观的,等价值性的判断标准(或曰相当性判断标准)首先应该考虑实施犯罪时的特别行为事实和犯罪构成要件的特别行为要素,即:(1)犯罪构成要件的特别行为要素;(2)实施犯罪时的特别行为事实;由于作为犯的犯罪构成要件别行为要素的原因,由不作为实现该犯罪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因为存在这种情形,所以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特别行为因素就成为了判断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的标准;而诸如非法侵入住宅罪等犯罪,除却间接正犯存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情形是可能的外,其他形态来实施该罪,因为要求行为人身体力行,所以不可能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犯,具体能否成立,则需要具体考虑实施犯罪时的行为人的特别行为事实,因此特别行为事实也就成为等价值性的一个判断标准。事实上,这两个标准是从违法行为类型产生的,旨在对犯罪构成要件进行限制性解释,并没有触及等置问题的核心,因此必须在这两个标准之上附加新的内容。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看,不作为人是没有原因力的,即该不作为本身并没有设定原因;而作为则有原因力,行为人是原因的主体,因此,填补不真正不作为犯存在结构上的空隙,使其与作为犯在同一个犯罪构成内价值相等,就必须考虑和加入行为人设定原因的情形,因此,第三个标准即:(3)行为人自己设定了向侵害法益方向发展的因果关系。于是,等价值性的判断标准就是将不作为成立以前的状况当成问题,不存在不作为人原因设定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否则就是处置了一种不具有等价值性的不作为犯,有违罪刑法定原则;至于该判断标准与作为义务、行为可能性的关系,实际上,后两者成为了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判断标准之客观构成要素,但与该等置问题并非并列。总而言之,这三个标准中,前两个标准抽出作为犯犯罪构成要件中不可能由不作为来实现的犯罪,以此限定等价值性判断的对象,这是判断构成要件等价值性的第一步;第三个标准则决定由不作为实施的犯罪与由作为实施的犯罪在同一个犯罪构成要件下是否具有足以被等置的价值。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建言

(一)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立场

对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现行刑法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学说上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赞成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又可分为总则规定说与分则规定说;另一种观点即是如鲍尔曼学者等主张的放弃不真正不作为犯立法的构想,“毫无遗漏且严密地规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是不可能的”,考察德日刑法与世界诸国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趋势,对不真正不作为犯进行刑法规定是大势所趋,作者也主张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应该在刑法当中予以规定和明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总则还是分则,抑或是两者中都规定对其进行处罚,亦即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方法问题。

单纯采用总则的规定方法,对于增进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无益,并且对于等置问题的判断标准由于要考虑行为事实与特别行为要素,因此法的作为义务的产生事由也因犯罪类型不同而不同,所以一般地、抽象地规定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并不妥当;但是在分则中,预测所有的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犯罪行为形态来立法是不可能的,因此单纯的采取分则的规定方法亦不可取;至于兼采总则与分则规定的方法对不真正不作为犯进行立法上的设计,属于折中的方法,似乎并无不妥,但是作者认为,在总则中,明确规定法官补充构成要件时的指针及等价值性判断的标准的方法是可取的,事实上等置问题作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核心问题应该属于总论的课题,并应在总论中做出规定;至于分则的问题,既然不可穷尽所有的犯罪形态而规定不真正不作为犯,那么就不应坚持对其进行分则规定的尝试,有学者建议采用示范规定的方式在分则当中对个别常见的、多发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几种犯罪明确规定不真正不作为犯可以成立,如见危不救罪、知情不举罪、拒证罪等豏,但是如不作为故意杀人等形态在刑法当中就无法找出明确的犯罪构成,反而适得其反,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况且不救助罪等立法就有容易导致道德与法律的混淆与法律的伦理化倾向,并且会造成刑法分则的繁冗不堪,因此作者不主张在刑法分则中对不真正不作为犯进行立法,可以在对司法实践判例中逐步发展与形成对各种犯罪类型的指导案例,引导法官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司法判断。总之,在总则当中对其立法是可取的,在立法上可以吸收与借鉴德日刑法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总则性规定。

(二)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化方法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立法不仅要涉及其成立要件--法定作为义务的存在与行为可能性,而且还要涉及等置条款与解决等置问题的标准;作者认为可以在我国刑法总则关于犯罪的概念后一条加入对不作为犯罪的规定(由于对真正不作为犯都有刑法分则的明确规定,因此这里实际上是给不真正不作为犯进行立法),即:

篇(11)

当今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一个时代,信息不对称的提出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其理论观点也已被广泛应用到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有关的论文、著作等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教育,其实质也是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并且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某些方面信息相对短缺闭塞。笔者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深深体会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短缺造成的一些问题,虽然不像经济领域那样明显,但为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我们仍应该对自身的信息短缺投入更多的关注,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更好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案例分析:信息不对称任语文教学中的表现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以某个轰动的社会新闻举例。引起同学的热烈讨论,我们对此却一无所知;讲解科技类说明文,由于对基本的物理常识不太清楚导致理解的偏差;介绍同一个历史人物,与历史教师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学生热烈追捧沧月、郭敬明等80后作家,自己对之缺乏了解而一味地压制嘲讽,被学生批为专制无知……

从以上列举的在工作中常见的一些案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语文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往往会被学生认为学识渊博,相对于莘莘学子拥有一定的信息优势;但作为社会的普通个体来讲,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主要表现有:

(一)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语文教师拥有的信息相对短缺。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并且迅速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的传播和流通日益便捷和高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十年前的本科师范毕业生所拥有的信息量不一定比现在的高中生多,所掌握的现代应用科技如计算机技术等等也不一定比学生更熟练。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如果还对自己所掌握的那一点点知识沾沾自喜的话,那无疑是和时代的脱节,必然会被历史进步的车轮远远地抛弃。

(二)面对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语文教师拥有的信息相对短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社会生活日益缤纷多彩,各种文化不断地碰撞交流,各种新生事物和思想潮流层出不穷。语文教师如果还固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拒绝变革,拒绝新鲜的社会现实,而一味沉浸在故纸堆中,那么其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失去新鲜的血液,缺乏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也会因失去可贵的生命力而被淘汰。

(三)社会分工日趋精细,竞争愈加激烈,面对同行,语文教师拥有的信息相对短缺。

一方面,语文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拥有的信息量是无法与整个教师群体相匹敌的;另一方面,学科的交融与综合越来越深入,语文教学本身也会涉及到大量学科之外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其他学科知识的短缺。因此,语文教师也必须开拓视野,虚心学习,主动地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

(四)面对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学生,语文教师拥有的信息相对短缺。

作为教育者,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长处。必须承认某些方面学生的优势。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当今社会,学生除了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相对较少之外,在其他方面所拥有的信息不一定比教师少,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和传媒手段,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很多时候会让教师自叹弗如。

三、应对策略:学习、合作,弥补信息短缺,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但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永远不可能彻底地消除。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当中,我们应当知难而上,通过加强学习和学会合作两个方面努力去改变信息弱势地位,努力提高教学效益,提高自身的学养素质和专业发展能力。

(一)加强学习,敢于创新

现代社会应该是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良好资源,不断学习,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我们不仅要继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关爱美丽的大自然,关注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从自然和社会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审美意识。另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应该关注当下文学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用新鲜的文学血液浇灌自己的心灵之花,进而带领学生走近和畅游美好纷繁的文学世界。

学习,不仅仅是亦步亦趋地追随他人,更应该有大胆的想象和变革,要有创新的意识和魄力。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智慧,大胆地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新发展,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进步。

(二)学会合作,教学相长

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多个层面。在当今社会,社会化大生产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层面,教育也不应该沿用小农经济和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积极作用,通力合作,帮助教育对象健康快速成长。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打破门户之见,与其他教师、与家长、与社会紧密合作,在合作中实现教育目的,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