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9 09:22: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小学生英语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篇(1)

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点。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生活化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大势所趋。英语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的程度就越高。与生活密切相关,每天重复出现的生活内容,会使低年段学生感到亲切,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自然而然地加以运用。反之,学生容易遗忘,甚至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用语,使学生容易对所学产生共鸣。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可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利于低年段学生接受。

1、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善于展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以及其熟悉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层层展开。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胖瘦,身体部位,喜好和能力等等。例如,I’mBill.I’msixyearsold.Icanreadalittlebook.Look!Thisismymouth.Theyaremyeyes.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的生活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家庭用品等等。学校的生活内容,包括文具,教室,图书馆,操场,老师和同学等等。社会生活包括购物(有关蔬菜、水果、肉类和衣服),旅游等。

在教水果这一课时,除了学习课本上原有的lemon,apple,pear,peach,orange和banana外,我还增加了在超市常见的mango,mangosteen,longan,watermelon,durian,strawberry,pineapple,grape和lychee。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精美的水果图片,让学生看了浮想联翩。当看到真实的水果时,他们更是垂涎欲滴。我制作了一个表格,Whatdoyoulike?Whatdoesyourmother/father/grandma/grandpalike?先让学生回家调查,再回到课堂作报告。走向社会去体验、感受、创新,回归学校总结、评价、提高,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思路,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化。

2、利用节日,体会英语

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每逢节日,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还是外国的,元旦、妇女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和圣诞节等节日,我都会向学生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简单地介绍一下节日。比如,在圣诞节期间,介绍平安夜、圣诞老人的来历,唱唱JingleBell和SilentNight等歌曲,互相赠送圣诞卡片,与学生共同体会国外的重大节日氛围。在母亲节的来临之际,我让学生亲手制作卡片,写上HappyMother’sDay,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乐趣。

3.捕捉即时的生活素材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教学素材,教师可抓住时机,合理加以利用。有一次,我刚刚引出“Comein,please.You’reverylate.Don’tbelateagain.”这时,一个迟到的学生出现在前门口。我向她招了招手,说“Comein,please.”然后指了指墙上的时钟,说“You’reverylate.”最后皱了皱眉头,摆摆手说,“Don’tbelateagain.”全班学生都笑了,更好地理解了这三句话的意思。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我想,学生应该很快乐地接受了这份礼物。

4.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或将来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在教26个字母的时候,我带了几件不同尺码的衣服展示给学生看,告诉他们L(大码)、M(中码)和S(小码)的涵义。还找了一些现代社会常用的英文缩写让学生猜猜其意思:USA(美国),UK(英国),UN(联合国),H5N1(禽流感)等等。教师应该时刻想着怎样把教材内容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又能将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中。

二、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以及理解起来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

1.鼓励用英语问候,营造学习英语氛围。

开学见面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以后就称呼我为MissZeng”。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给每一个学生起了英文名字。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每次见到学生,我都会主动打招呼,“Goodmorning,Andy.”“Hello,Alice.”渐渐地,学生会用英语主动地大声向我问候,“Goodmorning,MissZeng.”我还鼓励学生之间也用英语互相招呼,问候。当英语问候能够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生活化英语也就成为现实了。

2.在教学中增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习五官单词时,我让学生画画自己的脸,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用英语介绍:Look!Thisismynose.Theyaremyears.有的学生把嘴唇涂得红通通的,把脸蛋搞得粉粉的,小小的眼睛配上猪八戒的大耳朵,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需要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转换为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情趣交融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学习英语。

旋律欢快,节奏感强的英文儿童歌曲深受低年段学生的喜爱。简单的诗歌,如琅琅上口的歌谣、韵律诗等,学生也很乐于学习。在唱一唱,读一读中,配上有趣的动作,符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的特点,learningbydoing.

三、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1、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英语。我经常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英语。比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银行名称,BANKOFCHINA(中国银行),ChinaConstructionBank(中国建设银行),INDUSTRIALANDCOMMERCIALBANKOFCHINA(中国工商银行),AGRICULTURALBANKOFCHINA(中国农业银行),CHINAMERCHANTSBANK(招商银行),BANKOFCOMMUNICATIONS(交通银行)等等。回家找找家用电器的牌子:Galanz(格兰仕微波炉),S^msung(三星),Haier(海尔),Philips(飞利浦),SONY(索尼)等等。看看日常用品的名称:shampoo(洗发水),toothpaste(牙膏)等等。记记公共场合的标语:Nosmoking!Noparking!KFC(肯德基),McDonald(麦当劳)……让学生明白语言时刻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与生活无关的东西。

2、转换角色,回家当小老师

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令,比如,Standup,please.Sitdown,please.Clapyourhands.Showmeyourbook.Touchyourface.我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指令爸爸妈妈做动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体会到生活中英语处处可用。

3、学以致用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英语教学首先要注意其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学以致用”是外语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样是语言,学生会觉得学语文容易得多,原因在于,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生活中时刻使用着。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一般局限于课堂,下课铃一响,学生就似乎与英语说Goodbye了。这样,英语当然就变得陌生了。因此,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养成说英语的习惯。能用英语表达的地方,尽量避免使用母语。鼓励学生努力做到,无论走着,站着都想英语,学英语,用英语,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为生活所用。

参考文献:

1.《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428页

篇(2)

二、大学英语教学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才观养成中的作用

问卷第5题“您认为自己价值观的确立,受到什么影响最大?”的答案中,有60人次选择了“家庭教育”,29人次选择了“学校教育”,这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家庭和学校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渠道。理工科高校学生如同其他大学生一样,在进入大学学习后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时时看管”,家庭因素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加之理工科院校学生接触人文思考,尤其是对于“成才观”这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机会是少之又少。而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其实是一个未被重视的成才观“培养皿”。高校新生入学两年内都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学期总学时最低也在48学时,某些学周较长的学期可达90学时,《大学英语》课程学时总数在理工科学生每学期的总学时数中绝对是“重头戏”。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材均使用每单元选取一两篇课文的编辑形式,课文内容一般会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各个方面。如果课文选得好,内容贴切,积极向上,发人思考,大学英语课堂就会变成大学生正确成才观有效的培养阵地。

三、《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中成才观相关课文的分析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第三版共分四册,每册8个单元,每单元配有PassageA和PassageB共两篇课文。笔者对该套教材课文作了梳理,其总数为64篇,其中课文主题与大学生成才观直接相关的就有20篇,占总四册教材总篇数的31.25%,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这些课文材料的内容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促使学生思考课文内容,总结作者观点,内化蕴含的道理,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接收到其中“隐性”的大学生成才观教育,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个人成才观。

四、一些疑问

在讨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才观养成中的作用问题时,很多人都会持怀疑态度,在理论高度及具体操作层面都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大学英语不是主要教语言技巧吗?

怎么开始承载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了?这正体现了很多人对英语教育的误读。不可否认,英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它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知识的讲授。但对于成功的语言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双语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思想观点有深刻认识。上述图表显示了课文与大学生成才观的有机契合。英语教师在分析篇章内容结构时,通常会反复地操练学生的阅读、总结等技巧,当学生完全掌握课文内容时,就会做到一种无意识的成才观培养。

2.一线英语教师们会有这样的学生成才观培养意识吗?

目前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确实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方面欠缺自发性和主动性,这与社会对大学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责定性不无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及管理的发展,高校各部门职责愈发精细化。公众对于任课教师的工作,一般定义在“传道、授业、解惑”,而“育人”这个职能则似乎责无旁贷地被仅限于高校辅导员老师的本职工作中。其实,在当今中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潮流中,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甚至“人生的方向标”。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利用理工科学生较为新奇的人文气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社会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成才观。

3.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成才观的养成能有多大影响?

这个领域前人鲜有思考。究竟理工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对学生成才观有多大的影响,我们确实难以界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固然不能替代原有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但其在理工科高校学生成长观养成这一问题上的作用可以用之前的“锦上添花”来形容。大学生的成才观养成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个人家庭教育以及学生交际圈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对于理工科高校学生而言,是他们能够接触到个人成才观思考领域的一个重要辅助途径,是高校学生成才观教育的有益补充。

篇(3)

学生往往刚学了两句日常用语,就急着想干别的事情了。此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需要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只简单重复“What’s this?”学生怕是不愿听了。于是,我拿出一个包:“I have some thing in my bag-guess. What’s this?”这一问,学生们纷纷举手,把他们刚学的单词都猜了个遍。终于,我打开包,又拿出一个包。“Bag!”全班哄堂大笑,他们怎么也没想到“a bag in a bag”。就这样,我们愉快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得以保持下来。给学生一个问题,再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Guessing Game”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二、建立学习的加油站----自信心。 

首先,让孩子敢于出错。 

沉默期总是有的,但要尽力把它缩短,最简单的方法创设密切配合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明确初学英语时出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笑,只要多说就能说好,孩子们学说英语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也不用担心“走调”。实在不得不说“NO”时,我总不忘配上一个宽容的微笑,并耐心地帮他纠正过来。当孩子有进步时,一句“How clever!”就能让他鼓起自信的风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操练的时候,不必担心学生的表达错误。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仅仅能模仿所接触的语言。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都有创造、发挥的能力。只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犯错误的阶段,我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不一定有错必纠,而应该采取鼓励的办法,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实践。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纠正语言的错误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勇于实践的任何尝试,教师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的、幽默、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对任何语言错误都一笑了之。如果心理压力很大,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即使他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做练习,但是所学的语言却不会进入头脑中,而是被紧张得“蒸发”悼了。因此,我们英语老师在上完课以后,不妨多问问自己,“今天,我的表扬够狠吗?” 

其次,发挥孩子的特长。 

也许个别孩子学习英语确实吃力,心理上自信不足,害怕有余,好在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长爱好。老师不妨把他们的优势带进英语教学中来,歌唱得好的,请他领唱英语歌曲;画画得好的,请他帮忙绘制教学图片,喜欢表演的,请他指导同学“play the story”……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也是很不错的”。实践证明,找准教学切入点,充分发掘孩子的特长,也能建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我所带班上有位同学,上课时很少开口读英语,更不用说与其他同学组织表演活动了。在课堂上无论我怎么引导,他就是怕张口说。但我发现他的英语单词写的很规范、句子也很符合标准。于是我就在他的作业上写了几句:“You’re great! 如果上课能开口读,你会把英语学得非常好!”等批语,同时,把他的作业也作为样本模范,让全班同学学习。这样,在他的成绩得到肯定的同时,他克服了羞怯感和自卑感,上课能慢慢地开口说了,最后竟成了一名口语很棒的学生。 

三、供给学习的太阳有----求知心。 

如果说给孩子一次鼓励就是加一回油,那么激起孩子的求知之心就是太阳能,能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新奇有趣的东西能很好地引起孩子无意注意。教学上要不断变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多姿多彩,能激起孩子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在学习“Boby”时,我让孩子们“make a puppet”,当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化合物“Zoom”最终出现的时候,他们高兴得不禁拍手叫好,这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在学“Happy birthday”时,我们可以开一个“birthday party”,这能使孩子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我还请孩子们看英语动画片,读英文版的童话故事。 

精当的表情和动作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起来;英语教英语更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配合。如在学“swim”时,我做出一个游泳的姿势,孩子们也一边“游泳”一边读单词,很快就学会了,又如在学“fly”时,我做出一个小鸟飞的动作,孩子们也一边“飞”一边读单词。脑、口、手齐上阵,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我常看少儿节目,动画化合物和主持人时尚而充满童趣的表情动作是我借鉴的主要对象,它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有趣了。 

篇(4)

这是英语阅读的基础性要求。实际上,学生要想真正复述好课文,必须先反复的阅读。当学生“读”好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结合板书,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插图,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原句来把课文的主要情节、内容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教学六(上)Unit4《Thenandnow》中“Grammartime”时,学生通过“游戏热身,复习旧知”后,我让他们复述表格中的句子(表格略)——学生先阅读表格信息,再逐一复述表格中呈现的句子;接着进行“小组活动,趣味造句”。

2.表演课文。

当前使用的译林版教科书中能让学生表演的课文非常多。所以,我们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表演课文。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里速记、熟记课文,而且还使他们在读和表演中切身体悟英语语言文化。当然表演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可以是同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表演,还可以是男女生表演等等,只要学生们能够全员全程参加就行。

3.续扩(改)课文。

续扩(改)课文,必须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次的反复阅读,再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补写活动。这里可以让学生给课文中的故事续写结尾,可以让学生扩写课文,也可以是改写。当然篇幅的长短不限。也可结合课堂教学的情况,让学生口述,节省时空,提高效益,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天地,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当然,除了这些策略外还有很多,但所有这些都必须是以学生阅读、熟读课文为基础;只有这样,这些策略才能给学生的英语阅读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做任何一件事,单纯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经常使用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方法去灵活合理地阅读课文。当然,无论什么阅读都没有一个“刻板”的模式,应是“与时俱进”的,所以要指导学生能够初步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来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掌控自己的阅读时空等等,也就是让他们学会调控和调换自己的阅读方式方法。那种固定的“读”法只能僵化学生的思维,也只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内在需求逐步衰退。对此,我们可以调动学生,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会配合性阅读、讨论性阅读和比赛性阅读等等。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对于英语教学活动也是一样的,要想让学生读好英语,提升阅读能力,就必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现略举一二,如逐步养成学生进行默读的习惯。通过平时的听课发现:很多英语老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默读方法的指导,他们常常要求学生阅读是读出声音来,其实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会消耗学生的精力、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应设法给学生增加默读的训练。譬如明确要求学生一次只读一个短语块、默读时杜绝出声、学会从语境简单推测生词的含义、避免指读等等。又如训练学生整体阅读与整体思考的习惯。在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整体”的思想,逐步传授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策略,教育他们在阅读中碰到陌生的短语或词汇不慌张、不回避,根据课文中的“线索”再结合构词法、反(同)义词、因果关系等等去猜测词义。另外,一定要训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割裂句子和课文,坚持读完整篇课文或整段落课文再抓住主要思想整体考虑问题理解文章。

篇(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前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增强英语课堂趣味性,引发学生求知欲。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如《Say Hello》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开展Free talk.或Follow me.等复习知识型游戏,让学生动起来;也可以用英语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生活,爱好等,每周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可前作汇报展示。

二、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活跃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让英语课堂生机勃勃,学生才会兴趣盎然。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听做说唱玩演活动、游戏、竞争中展示自我,积极进取。我们要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

1.创设一个浓厚的英语氛围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英语课堂上,平时缺少应用英语的环境和场合,所以老师就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说英语。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多说英语,开始时学生可能听不懂,老师可以解释,再借助肢体语言,时间久了,自然就会有长进,也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老师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教学活动。课前还担心会不会很乱,影响教学效率,但令我惊喜的是,学生虽然兴奋,但学的非常认真。由于能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单词,句子,学生兴趣更浓,学习效果也是出乎预料的好。尤其是平时上课听课不认真的孩子,这节课学习热情极高。

2.教师用体态语言和学生对话,是活化课堂的有力手段

在课堂上,我适时地运用体态语言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带领学生做动作,有时会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学生们特别喜欢。比如说叫单词时我就先做动作,两手张开画个大圈,表示很大。用两个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圈等。学完单词以后,老师一旦做出这个动作,学生很容易地说出这个单词。同时,我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和表演。比如带表情说句子或自己设计动作。如(劳累的状态)(生气的样子)鼓励学生上讲台当老师,领读句子。这些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观察思考,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等都会起积极作用。

3.教唱英语歌曲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一首英语歌曲,歌曲内容围绕本单元教学内容。音乐节奏能刺激大脑,引起兴奋,促进语言记忆。优美的歌曲既有使人得到一种美得享受,又可以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比如三年级时,我让学生用两只老虎,生日快乐歌等曲调学唱新学的单词和句子。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添学习情趣。

4.妙用简笔画

在我看来,简笔画是小学英语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武器。它简单易懂,教师信手拈来,既节约时间,学生也对简笔画卡通画感兴趣,可增添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比如在学四季spring,summer,fall,winter 和天气时,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把四季给画出,让学生用英语谈论自己喜爱的季节和这个季节的天气特点,学生还会说一些其他的内容,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水果,做什么事。简便易行,形象生动、简洁逼真

5.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

教师走进课堂要面带笑容,亲切自然,时刻以自身的举手投足、面部表情等向学生传递关爱,信任和期望的信息,并爱护、扶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尽量少受失败的挫折,多享受一些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比如在表演操练过程中,应多关心学习有困难学生,适当降低难度,多给他们表现机会,使之感受学习的魅力,激发和保持表演欲望。

6.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刺激学生感官,利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把静止的事物活动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復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的身心完全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多媒体提供许多逼真的情景,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三、巧妙结课,为英语课堂画上点睛之笔

优秀的课堂组织,不仅应该有引人入胜的导入,有丰满充实的展开,还要有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束。一节小学英语课拥有一个美妙的结尾很重要。教师可以用excellent! Well done! wonderful!等赞美性的开头语总结全课,满足孩子渴望得到欣赏的心理需求,并对下节英语课产生期待。

篇(6)

2.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优势助力大学生自主学习

2.1深化服务内容,改善自主学习效果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大部分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从图书馆获得文献资源及一般性的参考咨询服务,而期待能获取基于某一内容的更深入和更系统的知识。针对这种需求,图书馆应进一步深化服务内容,改变“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改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

2.1.1专题推荐阅读根据用户阶段性学习任务及兴趣,为其推荐专题图书、电子资源、网络资源,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或专业四八级考试之前,为其推荐应试图书,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维普或银符等级考试资源库进行模拟考试,组织英语备考讲座或考试经验分享等活动等;

2.1.2英语兴趣小组由英语专业学科馆员创建英语兴趣小组,和学生在课余时间共同探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适时地进行英语名著的赏析,提升学生语言和文化素养;同时,在各种活动后,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及学习经验进行记录和分析,并以专题的形式做成展板,分享给其他的英语学习者。

2.1.3节日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西方节日。在每个较为重要的西方节日来临之前,让学生对节日的由来、内涵、意义、举办方式及影响范围等进行调查,并以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确定主题活动的内容等,发动学生进行自发组织。这种主题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调查分析及组织策划能力。

2.2注重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不同,其信息素养教育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所以,英语学习者的信息素质教育应由同时具有英语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背景的老师来担任,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学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进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2.2.1基础性讲座结合大学英语学习的内容及特点,开展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检索中的应用、检得信息的加工与利用等内容,另外,基础讲座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学生批判性评价信息的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去了解、挖掘和利用周围信息,并在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主动地、理智地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较有效地剔除其中的虚假信息,找到符合要求的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

2.2.2拓展性讲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既有其共性问题也有其个性问题,所以针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应该有针对少数学生的个性化问题的拓展性讲座。如针对学生英语语言环境缺乏的问题,开设“英语口语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讲座”,教给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便捷的交流,使学生不用出国就可以拥有较自如的语言学习环境,借助真实语言氛围和信息,理解和掌握英语。

2.3构筑共建共享平台,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图书馆利用其人力、文献及空间等资源优势,建立图书馆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由英语教师、英语学科馆员及部分学生共同设计网络英语学习资源服务平台,并确定网站的风格、频道、内容设置等,由英语学科馆员及图书馆技术人员具体实施搭建工作。

2.3.1平台的风格此平台的用户主要为学生读者,所以网站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读者的思维方式和使用习惯,尽量生动活泼、简洁明朗、使用便捷,使学生读者能够在第一次使用这个平台就喜欢上它,并愿意随时访问和浏览其中的内容。

篇(7)

一、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meguess.”或“Follow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用从网上下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Doyoulikebaozi?”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大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增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英语课的趣味性。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恰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theway”一内容时,笔者避开了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进行问路、指路?学生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接着每组向全班汇报,汇集各组方式后,再与教材中学生们的方法作比较。在学会技能之后,还让学生联系本校、本地区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的情景。在教学中,学生非常积极,有的“Asktheclassroom”,有的“Askthebookshop”,还有的“AsktheW.C.”,气氛特别活跃。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如果教育者认为,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诸如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学生的反应又进一步强化或者修正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所以,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通过反馈可以加强正效应,也可以加剧负效应。例如:“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主动、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更受鼓舞与鞭策、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这就是师生互动的正效应。

(4)融洽的师生关系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具体措施如下:

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知识层次低的学生,做问答练习、转换练习,对于他们的提问更要保护其积极性,简单的问题要尽量留给他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能回答更难的问题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智力因素突出的学生做阅读性强、推理性强的练习。根据渐进性原则,在部分学生确有困难,难以为续时,适当放慢进度,查漏补缺,甚至是“开小灶”,让他们在教师的耐心帮助下,充满信心,一步步地赶上。对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也不能轻视,否则会使他们盲目自大,进而丧失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扩大难度和浓度,也可以在练习或检测中增加信息量,让他们不断受到新的信息刺激。总之,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遇事能做,做则有所获,进而乐此不休。

2、关心鼓励。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要不吝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我在班上实行平时成绩计分制,鼓励学困生平时多表现,多加分,增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篇(8)

See the film, gave me great comprehend: a deaf and dumb people can have made so great achievement, how surprising. If Helen Keller had succumbed to unfortunate fate, then it will become a poor YuWei "parasites". But she didn't head to fate, she with amazing perseverance, indomitable spirit, carvered wonderful life path.

Helen is a disabled, but her mind is key just and free, longing for the future, she himwith a single indomitable heart, created a miracle in human history, and with lovingkindnehands holding the world of the disabled. She is our pride, our example. Helen's life, are tough, will give to us great encouragement, so that those who idling people very regret. Helen unyielding life, not only gives us a lot of enlightenment: we these healthy people, not away your youth, we should treasure this beautiful life, cherish the happineof life. Don't wait for lost regret it, then already too late.

From Helen Keller body, I realized profoundly: a person will achieve, is not the condition quality, but in any struggle and progressive spirit. Had a target, just have the power, for this goal, will certainly encounter all sorts of difficulties, but as long as we march forward courageously, we will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and achieving brilliant achievements.

看着海伦·凯勒的电影,我不断飙升,我是海伦做出这么大的成就,这样的韧性,是海伦震惊他的精神颠簸的感动。

这部电影讲述了海伦·凯勒在她出生19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和视力,所以她成了聋子,哑巴,盲目的严重残疾。她不喜欢正常的人学习,生活,但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的帮助下,她克服她生病。学习使用的手“交谈”,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希腊五种文字,在她24岁,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它完全改变了凯勒的生活。

篇(9)

一些学生在与外教或其他外国人交谈时常以“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Do you have any children?”之类的提问开始。尽管这些句子就其本身而言,并无语法上的错误,但结果却常常使被问者十分尴尬,不得不含糊其辞,而学生也很茫然:“我是不是说错了?”或者“我的发音是不是不标准?”原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学生在进行英语交际时,并没有摆脱中文母语的影响,尚缺少跨文化意识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西方文化教育,其实也并不是很难。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其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西方的文化。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我们的学生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而这个环境即为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教授英语,其实是在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一个在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移入英语,并将其吸收和消化过程。而从小耳濡目染本国文化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思维定势使得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从本民族的视觉来看待英语国家文化。这种文化上的干扰势必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不理解和误解。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时,要适时地提出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例如隐私问题,在西方,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private life),别人无权干涉和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而中国人恰恰对这些问题非常关心,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表现。

在隐私文化上的不同,又牵涉出打招呼的不同。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过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但是如果你和英语国家人这样说,他们会以为你想请他们吃饭,结果会闹出许多的笑话。所以在讲课中要注意这些问题的讲授,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向学生阐述两种文化的差异并进行文化对比,帮助学生排除文化障碍、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重视实物或者资料图片的感染效果

小学生对实物或色彩鲜亮而又直观的图片非常感兴趣。图片、实物也是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的内容,寻找或设计一些相关的图片配合我们的教学。利用图片辅助教学,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文学作品和电视影片的巨大作用

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可以从这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入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世界名著。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英文作品,如阅读学生们早已熟知的《The Ugly Duckling》《The White Snow》等,让学生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学会英语中简单的日常交际对话,增长知识,感受其中的文化。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教师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文的世界名著。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人的生活习惯、审美观、交际方式,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另外,电视影片其实和文学作品一样,只不过文学作品是一种无声的熏陶,电视影片则能很好地训练孩子们的听力。有调查研究显示,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先要进行一到两年的听力感染,可见听是多么重要。孩子们观看电视影片,可以更直接地去模仿学习西方人说话的语音、语调,因此教师不要忽视电视影片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可以实时地让学生欣赏些外国影片。

篇(10)

大部分独立学院均在实施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与开展效果各不相同,而选择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的基本内容有:

(1)在实训室进行商务谈判实训及ERP沙盘模拟演练,开展商务谈判大赛及ERP沙盘模拟大赛,不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锻炼学生创业的能力。

(2)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学校就业项目申报、以及各种创业大赛等创业竞赛活动。选择好的创业伙伴十分重要,通过参与各种创业竞赛,了解创业的具体途径,寻求创业的更多信息,还可以结交未来各行各业的人脉关系,提高自身沟通能力和说服能力,树立创业的信心,从而减少创业中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3)通过当地政府、学校无偿提供给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中心进行创业,既可降低学生的投入成本,同时也让自己真正的从事营销工作,更好的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1.2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2.1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学校层面不够重视,并未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去,而仅仅将创业教育视为“业余教育”。有的甚至只是停留在“创业设计大赛”、“创业设计活动”等创业实务层面,比赛结束创业项目终止,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2)部分学生片面理解创业教育。首先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有资金和物质就能创业,与个人的能力毫无关系,并未意识到在创业过程中的高新技术产品、知识、新型服务等因素的作用。其次,部分学生在理解创业概念上比较片面,如将创业和创办企业等同起来,或者将创业理解为勤工助学。最后,部分学生将创业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具体表现为创业创意不足、团队合作较弱、自我约束力和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很难适应创业中的竞争。

1.2.2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优秀的教师和强大的师资队伍,何谈创业教育。现阶段绝大多数在独立学院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没有创业经验,实践能力仍十分缺乏,导致了教师只能照本宣科,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指导创业竞赛的教师或辅导员,没有任何创业竞赛或实质的创业经历,指导学生创业作品不知从何入手,严重影响创业的效果。

1.2.3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投入匮乏大多数独立学院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招生情况不好,无法在社会实践基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经费,加上学校在社会中影响力不大,获得企业与社会的创业资源的支持有限,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投入相当匮乏。

1.2.4课程设置不完善与缺乏科学的教材

(1)部分高校虽然为市营专业的开设了相关创业教育的部分课程,但也只是一些孤立性的课程,有些院校甚至连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预测等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并未开设,整个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关联性、逻辑性,学科内容和教育目标的设定不明确,更缺乏配套的教学体系,导致创业教育经常无章可循,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整理。

(2)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教材。教材普遍缺少关于如何发现创业机会、创业企业如何管理与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内容,还有些学校不使用创业教材,直接由教师讲授一些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再补充一些管理学、法律、经济学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知识,没有科学的教材直接影响创业教育实施的效果。

2加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应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以能力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具体措施为:

(1)创业教育需要政策支持及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落实国家、省、市文件政策,营造创业教育氛围,需要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首先政府要为创业提供必要的法制保证,呼吁和协调社会各界积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其次独立学院市场营销要以“以创业促改革、以竞赛促进步、以校企共同合作、实现营销自我”为口号,让学校吹起创业风,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创业,并且通过多渠道与企业合作,广泛建立实践基地,为创业争取更多的投资资金。企业与社会各界在创业教育中充分扮演好“伯乐”的角色,对看好的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2)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完善市场营销专业整体设置要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除了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以外,融入创业课程,并将创业课程模块纳入到培养人才方案中,把“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时充分利用好创业教育平台,要走出课堂、走进企业,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实训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学校就业项目申报、以及各种创业大赛等创业竞赛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让学生熟悉创业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扎实创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提升创业的实战经验与经营能力。

(3)改善师资力量薄弱环节,推动创业教育发展。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是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需要打造一支符合本校实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国际合作或者引入创业成功人士兼职任课教师的方式,通过辅导、研讨、讲座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网络模拟公司的组建与运营比赛、ERP(企业资源计划)沙盘实战模拟演练、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业大赛等等。

(4)创建大学生网络创业平台。由于网络创业具有投资风险小、创业门槛低、发展潜力大、效益回报快等优点,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佳途径。而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的发展,要以电商、微商的发展为机遇,构建网络创业平台,既可以满足高校创业教育的需求,也能开拓就业渠道,从而大大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篇(11)

在大力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求得教育效果最优化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看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成功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承担着引导、帮助和支持的角色。师生之间的良流协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尤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推动学生课内外自觉自主学习的动力之源。

一、何谓“师生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人际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就微观而言,师生关系主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以满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和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师生关系如何,学生是否对教师有着崇敬和喜爱等正面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智力活动水平,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高校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重点在于使学生具备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存在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之中。这就对高校外语教学的课堂气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生思考积极活跃,情绪兴趣高涨,互动和交流渠道通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想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成长和提高,自己先要以身作则。作为教师,首先要以正面、积极的形象展现给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其次,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上一定要过硬,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断充实锻炼自己,开拓视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最好再培养一些艺术特长,如美术、书法、声乐等,将特长融入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让学生产生敬佩、崇敬之情,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气质性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不宜盲目地模仿。例如,内敛稳重的教师应以儒雅的学者风范使学生折服,而不是以生硬的幽默取悦学生。

(二)转变观念,换位思考,增强服务意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不难看出曾经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平等性。这种观念无形当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筑起了厚厚的屏障,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当今和谐社会,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绝对权威、高高在上的日子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戴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如今的高校学生,知识面广,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看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传统的师生观在他们的思想当中已被颠覆。所以,教师面对他们,应放下架子,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当中,适当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感受,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成长和提高的服务者。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严厉和专制,但也不能完全和学生“打成一片”,更不能成为学生的“保姆”,任由其发展,最重要是要把握好这个度,使距离恰到好处。

(三)真诚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同时,注意个体差异

在保证师生的地位平等的同时,还应注意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做到不偏不倚。无论英语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平等的对待和真诚的关怀,渴望品尝成功后被人认可和称赞的喜悦。当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期待和肯定,就会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激发起他们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英语考试成绩并不突出的同学,也许可以说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口语表达一般的同学或许有着超强的表演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器重,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

高校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英语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教师也应该以真诚的态度予以指出,并提供指导性的具体建议,同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选择合适的时机,切莫讽刺挖苦。

(四)常常自我反思,敢于自我批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如有些学生无视课堂纪律,作业作弊、逃课等等,教师就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冲突,而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冷静处理,学会自我检查和自我反思,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是否我的教学方法不当?我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所在以及自己思想与工作方法上的不足,并敢于在学生面前进行自我批评。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在检查自身问题的同时,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学识渊博经验老道的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也难免出现误差,一旦出现,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顾及面子而固执己见,以免误人子弟,给学生留下虚伪糊弄得过且过的不良印象。

四、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做过学生,也都曾经对某个老师产生过喜爱或者厌恶的情感,回想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情感不知不觉被融入了老师所教的学科,影响了我们对待某一学科的态度乃至成绩。由此可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来的这种“正移情”,教学效果和质量必将得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
发表咨询 投稿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